强迫症与童年期的伴发焦虑和外化障碍的关系

合集下载

强迫症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强迫症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强迫症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引言: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通常表现出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和行为,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然而,强迫症不仅仅是对个体自身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它也对患者的人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强迫症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并提供一些建议来帮助患者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

一、强迫症导致人际关系的疏远强迫症患者往往会因为他们的强迫行为而无法与他人正常交往。

他们可能会因为过度关注细节、反复核查、洁癖等强迫行为而错过与他人的互动机会。

这种行为往往会让他们的朋友和家人感到困惑和疏远,因为他们无法理解患者的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

二、强迫症增加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强迫症患者常常会因为自己的强迫思维和行为而产生焦虑和紧张情绪。

这可能导致他们对他人的要求变得过于苛刻,甚至是不合理的。

患者可能会强迫他人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或者对他人的行为进行不断的检查和干预。

这种行为往往会引发冲突和争吵,使人际关系变得紧张。

三、强迫症限制了患者的社交活动由于强迫症的特点,患者往往会避免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因为这些活动可能触发他们的强迫行为。

他们可能会害怕与他人接触,担心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这种社交退缩往往导致患者与外界的隔离,限制了他们的社交圈子,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孤独感和社交焦虑。

四、改善强迫症患者的人际关系1. 寻求专业帮助:强迫症是一种需要专业治疗的心理疾病,患者应该积极寻求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

专业的治疗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强迫症状,学习应对策略,并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

2. 增加互动:患者应该努力增加与他人的互动,尤其是与理解和支持他们的人。

与他人的互动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孤独感,增强自信心。

3. 提高沟通能力:患者可以通过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来改善人际关系。

他们应该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同时也要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观点。

4. 接受他人的帮助:患者应该学会接受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强迫症引发的家庭和人际关系问题

强迫症引发的家庭和人际关系问题

强迫症引发的家庭和人际关系问题引言: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固定思维、强制性的行为和强烈的焦虑情绪。

这种疾病不仅对患者本人造成困扰,也会对其家庭和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强迫症引发的家庭和人际关系问题,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案。

强迫症对家庭关系的影响:1. 家庭成员的不理解和困惑:强迫症患者的行为常常让家人感到困惑和不理解,他们往往无法理解患者为什么要反复检查、清洁或者重复某些动作。

这种不理解可能导致家庭成员产生疏远和争吵,进而影响家庭和谐。

2. 家庭功能受损:强迫症患者常常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强迫行为上,导致家庭功能受损。

例如,患者可能会反复清洁家居环境,忽视其他家庭成员的需求,导致家庭成员感到被忽视和不满。

3. 家庭内部紧张氛围:强迫症患者的焦虑情绪会传递给家庭成员,导致家庭内部氛围紧张。

患者的强迫行为可能会触发其他家庭成员的不安和抵触,进而加剧家庭内的紧张氛围。

强迫症对人际关系的影响:1. 社交障碍:强迫症患者常常避免社交场合,因为他们担心他人会注意到他们的强迫行为或者他们无法按照自己的规则行事。

这种社交障碍可能导致患者与他人之间的距离产生隔阂,进而影响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

2. 亲密关系受损:强迫症患者的强迫行为可能对亲密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患者可能会要求伴侣按照自己的规则行事,或者对伴侣的行为进行过度干涉。

这种控制和干涉可能导致伴侣感到压力和不满,进而破坏亲密关系。

3. 工作和学习困扰:强迫症患者的强迫行为可能会干扰他们的工作和学习。

他们可能会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强迫行为上,导致工作效率下降或者学习成绩受损。

这种困扰可能导致与同事或同学之间的紧张关系,进一步影响人际关系的质量。

解决方案:1. 家庭教育和支持:家庭成员应该了解强迫症的病因和症状,通过教育和支持帮助患者。

家人可以与患者一起参加心理治疗,学习如何应对强迫症的困扰,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和支持。

2. 寻求专业帮助:强迫症患者和家庭成员可以寻求心理咨询或治疗帮助。

强迫症的心理动力学理论解读

强迫症的心理动力学理论解读

强迫症的心理动力学理论解读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不可控制的强迫性思维和行为。

心理动力学理论提供了一种解读强迫症的视角,认为其根源在于潜意识冲突的不解决。

1. 潜意识冲突的不解决强迫症患者常常有潜意识冲突,即内心存在着矛盾的欲望和禁忌。

这些冲突可能源于童年阶段的经历,如家庭教养方式、童年创伤等。

患者通过强迫性思维和行为来缓解内心的紧张和焦虑,试图控制自己的欲望和禁忌。

2. 冲突的象征化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强迫症的症状是一种象征化的表达。

患者通过强迫性行为来代替内心无法解决的冲突,将焦虑和紧张转化为具体的行为表现。

例如,一个患有洁癖的人可能通过频繁洗手来减少对病菌的恐惧,这种行为成为了他内心冲突的象征。

3. 防御机制的运用强迫症患者常常依赖防御机制来应对内心的冲突。

心理动力学理论指出,强迫性思维和行为是一种防御机制的表现,通过将焦虑转移为特定的行为,患者能够暂时减轻内心的紧张感。

然而,这种防御机制并不能真正解决内心的冲突,反而加剧了强迫症的症状。

4. 无意识的力量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强迫症的症状是无意识力量的表达。

患者往往无法意识到自己内心冲突的真正原因,强迫性思维和行为成为了无意识力量的外在表现。

这种无意识的力量在患者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着他们的情绪、行为和人际关系。

5. 治疗的心理动力学方法心理动力学理论提供了一种治疗强迫症的方法,即心理分析治疗。

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心理分析师可以帮助患者探索内心的冲突和无意识力量,并逐渐解决这些冲突。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可以通过自由联想、梦境分析等方式,深入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并找到解决冲突的途径。

总结:强迫症的心理动力学理论解读认为,其症状源于潜意识冲突的不解决。

患者通过强迫性思维和行为来缓解内心的紧张和焦虑,但这种防御机制并不能真正解决冲突,反而加剧了症状。

心理动力学治疗提供了一种探索和解决内心冲突的方法,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帮助患者深入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并找到解决冲突的途径。

强迫症与其他心理疾病的共患情况分析

强迫症与其他心理疾病的共患情况分析

强迫症与其他心理疾病的共患情况分析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其特征是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

与其他心理疾病相比,强迫症与许多其他心理疾病存在共患情况。

本文将从焦虑障碍、抑郁症、身体形象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几个方面,探讨强迫症与其他心理疾病的共患情况。

首先,强迫症与焦虑障碍有着密切的关联。

许多强迫症患者常伴随着强烈的焦虑情绪,他们对于自己的强迫思维和行为感到不安和恐惧。

同时,强迫症患者常常担心自己无法控制这些强迫行为,进而产生更多的焦虑。

相反,焦虑也可能导致强迫症的发生。

焦虑情绪引发的强迫行为可以成为一种应对机制,帮助患者减轻焦虑感。

因此,强迫症和焦虑障碍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

其次,抑郁症与强迫症的共患情况也相当普遍。

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同时存在强迫症状。

强迫症的强迫思维和行为会进一步加重抑郁症状,使患者感到绝望和无助。

另一方面,抑郁症可能导致强迫症的发生。

抑郁症患者常常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他们可能通过强迫行为来试图获得一种控制感和安全感。

因此,抑郁症和强迫症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此外,强迫症与身体形象障碍也常常共患。

身体形象障碍是一种对自身外貌过度关注的心理疾病,患者常常对自己的身体形象有过度的担忧和不满。

强迫症患者可能出现对自己外貌的强迫思维和行为,例如反复检查自己的外貌或进行过度的整容手术。

这些强迫行为与身体形象障碍的症状相似,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重叠。

最后,强迫症与创伤后应激障碍也存在一定的共患情况。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由于经历创伤事件引发的心理疾病,患者常常出现回忆、噩梦、回避和情感失调等症状。

研究发现,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同时存在强迫症状。

强迫症的强迫思维和行为可能是患者应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一种方式,帮助他们减轻创伤带来的负面情绪和回忆。

综上所述,强迫症与焦虑障碍、抑郁症、身体形象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疾病存在一定的共患情况。

这些共患情况可能是由于这些心理疾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似的症状特征所致。

强迫症症状对特定人际关系的过度焦虑

强迫症症状对特定人际关系的过度焦虑

强迫症症状对特定人际关系的过度焦虑在现代社会中,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被认为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

强迫症的患者通常表现出反复的强迫思维和行为,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在特定人际关系中,强迫症症状会导致患者产生过度焦虑和困扰,给其自身和他人带来诸多困扰。

一、强迫症与亲密关系强迫症患者在与亲密关系中可能会出现过度焦虑。

他们常常与他人保持密切的关系,但由于其强迫症状的困扰,他们无法真正享受到亲密关系所带来的满足感。

他们可能会频繁地检查门窗是否锁好、电器是否关闭,或者反复洗手、擦拭物品等。

这种强迫行为不仅给患者自己带来痛苦,也会让他人感到困惑和无奈。

二、强迫症与友谊关系在友谊关系中,强迫症症状可能对患者产生过度焦虑。

强迫症患者常常过度担心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他人的期望,他们害怕自己的行为会导致友谊关系破裂或者受到负面评价。

因此,他们可能会反复检查自己的言辞、姿态以及行为,试图做到完美。

然而,这种过度焦虑会使他们过于自我压抑,无法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从而导致友谊关系的不稳定。

三、强迫症与恋爱关系在恋爱关系中,强迫症可能对患者造成巨大困扰。

强迫症患者常常过度担心自己的爱人是否真心爱自己,他们会不断检查对方的言行举止,试图找到证据来证明对方对自己的真实感情。

他们可能会在恋爱关系中表现出过度的嫉妒、猜疑和控制欲,这些负面情绪会给恋人带来极大的困扰和伤害,最终可能导致关系的破裂。

四、强迫症与家庭关系在家庭关系中,强迫症症状会对患者产生严重的影响。

强迫症患者通常会以家庭成员的安全为借口,频繁地进行强迫行为,如检查门窗是否关闭、家电是否关闭等。

这会给家庭成员带来诸多不便和困扰,家庭氛围也会因此变得紧张和不愉快。

此外,强迫症患者可能会过度要求家人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限制了家庭成员的自由和个性的展示。

总结起来,强迫症症状对特定人际关系的过度焦虑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最后冲刺卷(9)(教师版)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最后冲刺卷(9)(教师版)

27、强迫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答案】
【解析】(1)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首先解除学生对自己强迫症状的紧张和害怕焦虑,对自己的症状要采取不理、不怕、不对抗的态度,一定要顺其自 然,这是打破恶性循环的关键。其次是个性的重新塑造,改变自己的不良人格结构,树立起自信,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 积极、乐观、无畏、果敢的思维方式。适合强迫症的心理治疗有行为疗法、认知疗法、森田疗法等。
(3)道德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目的,在克服困难中自觉支配自己的道德行为,以实现既定目标的心理过程。道德意
志是一种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
(4)道德行为是在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的推动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实际行为。
四、材料分析题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请观看《戈壁滩上古长城》教学片断,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此题包含视频,对话内容如下:
8、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 A、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B、增强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C、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D、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答案】C
【解析】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14、根据经典条件作用理论,食物引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是( )。 A、中性反射 B、条件反射 C、无条件反射 D、操作反射
【答案】C
【解析】狗吃到食物时会分泌唾液,这属于本能的生理反应,不需要学习。这种反应叫作无条件反射。
15、当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是( )。 A、教育内容改革 B、课程改革 C、教育方法改革 D、教育结构改革
23、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 A、正确 B、错误

强迫症的高发群体及其原因分析

强迫症的高发群体及其原因分析

强迫症的高发群体及其原因分析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常常陷入困扰和焦虑之中。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强迫症的高发群体以及其原因分析。

一、高发群体1. 年龄群体:强迫症在不同年龄段都有发病的可能,但通常在青少年和成年早期最为常见。

这个阶段的人们正处于身份认同和自我探索的阶段,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压力,因此更容易出现强迫症状。

2. 性别差异:研究表明,强迫症在男性和女性之间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

男性更容易出现强迫症状,而女性则更容易出现强迫症状的亚型,如洁癖和反复检查。

3. 家庭背景:家庭环境对强迫症的发病有一定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家庭成员中有强迫症患者的人更容易患上强迫症。

这可能与遗传因素和家庭环境的压力有关。

二、原因分析1. 遗传因素: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在强迫症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族研究表明,强迫症在家庭中有较高的遗传风险。

遗传因素可能与神经递质的功能异常有关,如丝氨酸、多巴胺等。

2. 神经生物学因素:强迫症与大脑中的特定区域和神经回路的功能异常有关。

研究发现,前额叶皮层、基底神经节和杏仁核等脑区在强迫症患者中存在结构和功能异常。

这些异常可能导致思维和行为的扭曲,进而引发强迫症症状。

3.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在强迫症的发病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焦虑和压力是强迫症的常见触发因素。

个体可能通过强迫行为来减轻内心的不安和恐惧。

此外,个体的个性特征,如完美主义和控制欲,也可能增加发病的风险。

4.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对强迫症的发病有一定的影响。

社会压力、工作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等都可能成为强迫症的诱因。

同时,社会对强迫症的误解和歧视也可能给患者带来额外的心理负担,加重症状。

三、治疗与帮助1. 药物治疗:抗焦虑药物和抗抑郁药物常用于强迫症的治疗。

这些药物可以调节脑内神经递质的平衡,缓解焦虑和抑郁的症状。

然而,药物治疗并不能根治强迫症,只能控制症状。

2.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CBT)被广泛应用于强迫症的治疗中。

强迫症与焦虑症的关系与治疗方法

强迫症与焦虑症的关系与治疗方法

强迫症与焦虑症的关系与治疗方法强迫症与焦虑症是两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它们在症状表现和治疗方法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又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详细探讨强迫症与焦虑症之间的关系以及常见的治疗方法。

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心理障碍。

患者常常被困于反复出现的不合理、不必要的思维,例如强迫性洗手、检查、计数等行为。

这些强迫行为常常伴随着强烈的焦虑感,而且患者通常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强迫症的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社交功能。

与此相比,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主要特征是持续和过度的焦虑。

焦虑症患者常常感到紧张、不安和恐惧,即使在没有明显危险的情况下也会出现这种感觉。

焦虑症的症状可以表现为身体上的不适,如心悸、胸闷、头痛等,也可以表现为心理上的困扰,如无法集中注意力、害怕失控等。

尽管强迫症和焦虑症在症状表现上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研究表明,焦虑症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患有强迫症状,而强迫症患者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患有焦虑症状。

这说明两种疾病可能有着共同的病因和机制。

关于强迫症和焦虑症的治疗方法,认知行为疗法(CBT)是目前被广泛接受和应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CBT通过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不合理思维和行为模式,并通过改变这些模式来减轻症状。

对于强迫症患者来说,CBT的重点是帮助他们认识到强迫行为是不必要的,并通过逐步减少和控制强迫行为来减轻焦虑感。

对于焦虑症患者来说,CBT的重点是帮助他们认识到焦虑感是不合理的,并通过改变思维模式和行为来减轻焦虑感。

除了CBT之外,药物治疗也是治疗强迫症和焦虑症的常见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和苯二氮䓬类药物。

这些药物能够调节大脑中的神经递质,从而减轻焦虑和强迫症状。

然而,药物治疗并不能完全治愈这些疾病,而且可能存在一些副作用。

因此,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该谨慎,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除了CBT和药物治疗之外,一些辅助疗法也可以作为治疗强迫症和焦虑症的补充。

焦虑障碍的病因分析(心理分析理论角度)

焦虑障碍的病因分析(心理分析理论角度)

五种焦虑障碍的病因分析——心理分析理论观点心理分析理论虽然存在许多的局限与弱点,并且很难用科学的方法验证其基本的理论假说,但是他可能是目前所建立的最容易为人理解并使一些人最为满意的有关人类行为的理论了。

以下便将用心理分析理论的观点对于恐怖症、惊恐障碍、广泛性精神障碍、强迫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学病因进行分析。

一、恐怖症:恐惧是对抗焦虑的一种防御方式,而焦虑的产生根源在于被压抑的无意识的本我冲突。

人们由于害怕被这种冲动所支配,便通过一种防御机制——置换(替代)将焦虑用某些外在对象或情境来替代。

这些对象或情境虽然也会引起冲动、诱发焦虑,但是它们往往是能够远离的,通过附加的回避机制,就能避免严重的焦虑。

心理分析的观点能够解释部分恐怖症的案例,但无法对所有的恐怖症作出合理的解释。

二、惊恐障碍:个体都有一些容易引起焦虑的冲动,同时也有对抗冲动的防御机制,当防御不成功时,就会出现惊恐发作。

即,惊恐的发作是由于防御机制不成功。

并且,在防御不成功的情况下,以往轻微的焦虑情绪便有可能转化为突发而强烈的惊恐感,同时还会伴发丰富的躯体症状。

此外,心理分析理论还认为,成年后发生的惊恐障碍的人,可能在童年期分离焦虑水平较高,或者是经历过惊吓、虐待和创伤。

三、广泛性焦虑障碍:自我和本能之间无意识的矛盾冲突是广泛性焦虑障碍(GAD)的根源。

本我中性或攻击的欲望,力求在自我中表现出来,而自我因为无意识地害怕被惩罚,不允许这些冲动表现出来,从而导致了一种漂浮不定的焦虑或无名焦虑。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患者没有形成合适的防御机制,无法成功的应付自己的焦虑,也就不能使之被外在的对象所替代,因此焦虑就几乎持续存在。

又由于焦虑的根源是无意识的,所以患者意识不到焦虑的真正原因。

心理分析理论还特别强调童年期的心理体验被压抑在潜意识中,成年后一旦因特殊境遇或压力的激发,便成为意识层面的焦虑。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心理分析学者关注早期亲密关系对自我概念的发展。

强迫性思维和行为症状的生物学解释

强迫性思维和行为症状的生物学解释

强迫性思维和行为症状的生物学解释强迫性思维和行为症状(Obsessive-Compulsive Symptoms,OCS)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患者常常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维和行为,陷入反复出现强迫性思维和行为的困扰中。

这一症状在临床上非常普遍,给患者的生活和社交功能带来严重的损害。

导致强迫性思维和行为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生物学因素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重点讨论强迫性思维和行为症状的生物学解释。

一、遗传因素科学研究显示,遗传因素对强迫性思维和行为症状的发生有较大的影响。

家族研究发现,患有强迫症的患者的一级亲属中也存在较高的患病风险。

双生子研究表明,同卵双生子中出现强迫性思维和行为的一致性明显高于异卵双生子,这进一步证明了遗传因素在强迫症病因中的重要性。

同时,基因研究也发现了一些与强迫症相关的遗传变异,如5-HT2A受体基因、基因。

二、神经生物学因素1. 神经传递物质不平衡强迫性思维和行为症状的发生与神经递质不平衡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血浆和脑脊液中5-羟色胺(5-HT)水平异常降低,血小板5-HT转运蛋白表达减少等与5-HT信号通路异常有关的指标在强迫症患者中普遍存在。

此外,强迫症患者脑内谷氨酸、γ-氨基丁酸(GABA)等其他神经递质的含量和活性也发生了改变,进一步加剧了症状的严重性。

2. 大脑结构和功能异常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强迫症患者的大脑结构和功能存在异常。

脑部磁共振成像技术显示,强迫症患者的前扣带回、前额叶皮质、尾状核等脑区存在灰质密度或表面积改变。

功能磁共振成像揭示了在强迫症患者中,大脑默认模式网络(DMN)和前额叶-纹状体环路等脑网络活动异常。

三、免疫因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免疫系统的异常也与强迫性思维和行为症状的发生相关。

强迫症患者往往伴有免疫系统的活化,体内炎性因子水平升高,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等。

免疫异常可能会触发和维持强迫症的发展,但具体的机制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强迫症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表现及处理方法

强迫症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表现及处理方法

强迫症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表现及处理方法引言: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特点是反复出现的强迫性思维和行为。

儿童和青少年是易受强迫症影响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发展和社交环境都会对病情产生影响。

本文将探讨强迫症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表现,并提供一些处理方法。

一、强迫症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表现:1. 强迫思维:儿童和青少年常常出现反复、固执的强迫思维。

例如,他们可能无法停止担心自己或家人的安全,或者过分关注细节和整洁。

2. 强迫行为:儿童和青少年可能表现出强烈的强迫行为,例如反复洗手、检查门窗是否关闭,或者按照特定的顺序摆放物品。

这些行为可能导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3. 焦虑和恐惧:强迫症患者常伴随着强烈的焦虑和恐惧感。

儿童和青少年可能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强迫行为而感到沮丧和困惑,这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业和社交。

二、处理方法:1. 家庭支持:家庭是儿童和青少年强迫症治疗的重要支持系统。

家长应该理解并接受孩子的困扰,并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同时,家长也应该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日常生活和良好的睡眠习惯。

2.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CBT)是治疗儿童和青少年强迫症的常用方法。

CBT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错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减少强迫症状。

在治疗过程中,心理治疗师还可以使用暴露与反应预防(ERP)技术,帮助患者逐渐面对和减少强迫行为。

3. 药物治疗:在一些严重的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抗抑郁药物或抗焦虑药物来减轻儿童和青少年的强迫症状。

然而,药物治疗通常与心理治疗结合使用效果更好,医生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4. 学校支持:学校教育者和心理咨询师在儿童和青少年强迫症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他们可以提供额外的支持和资源,帮助患者在学校环境中更好地应对强迫症症状。

结论:强迫症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表现多种多样,对他们的学习和社交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然而,通过家庭支持、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学校支持等综合方法,可以有效地减轻强迫症症状,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

儿童情绪障碍概述

儿童情绪障碍概述

3.高危因素 儿童期情绪障碍的发生与遗传、儿童气质、神经生物机制以及养育环境等因素的交互作
用有关,如焦虑障碍可能是具有遗传特质的儿童在发展过程中与养育者形成非安全型依恋关 系,加上不良的养育环境刺激或某些应激事件而促发。
同时,儿童发展过程中保护因素和危险因素之间的动态平衡,影响着情绪障碍的发生、 发展、转归与预后。
4.表现形式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定义:指儿童遭受严重的创伤性体验后出现的持续性焦虑和无助感状态。 流行病学:发生率约为8%,女性约是男性的2倍,其中约1/3的可持续至成年期。 临床表现:①闯入(intrusions)体验。②过度警觉。③持续回避。此外,可有攻击、 饮酒、药物依赖、自伤或自杀等行为。 预防干预:主要是及时处理危机,通过心理支持缓解症状,减少共病,阻止迁延。主要 干预措施为认知行为方法、心理疏泄、严重应激诱因疏泄治疗、想象回忆治疗、以及其他心 理治疗技术的综合运用。可并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治疗。
其次为恐怖和抑郁,但儿童期的焦虑、恐惧、强迫和抑郁通常会混杂(合并)出现。 资料表明,在现实生活中儿童情绪问题易被忽视,许多患儿几乎没得到及时发现与援助,
如一社区样本内被诊断患有抑郁的儿童中,只有20%接受了治疗。 一部分儿童的情绪障碍可持续至成年期,并对其学习和生活产生持续的负面影响,甚至
可发展为更严重的精神疾病或伤残死亡。
4.表现形式 焦虑障碍
定义和表现:指无明显客观原因下出现发作性紧张和莫名的恐惧感,伴有明显的自主神 经功能异常的表现,分为分离焦虑障碍和广泛性焦虑障碍;前者指儿童对父母的离开或离开 家产生与年龄不相符的不适应,表现过度和绝望的焦虑(害怕)感受;后者是指儿童在多数 时间和活动时感受无法自控的过度焦虑与担心的状态。
临床表现:情绪低沉和不愉快,容易发脾气或哭泣,自我评估过低,不愿上学,对日常 活动丧失兴趣,想死或自杀。行为上表现动作和思维迟缓、活动减少、退缩萎靡、自责自卑、 好发脾气和违拗,也可表现反社会行为。躯体症状为头痛、头昏、疲乏无力、胸闷气促、食 欲减退、出现睡眠问题等。

强迫症对心理健康的挑战及克服

强迫症对心理健康的挑战及克服

强迫症对心理健康的挑战及克服一、强迫症的定义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它表现为持续的、强迫性的思维和行为,这些思维和行为往往不受个人意愿所控制。

强迫症的症状可能包括反复的洗手、检查、思考、计数等等。

二、强迫症对心理健康的挑战1.情绪困扰:强迫症患者常常感到焦虑、沮丧、无助和失落。

他们经常处于紧张和不安的状态中,因为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维和行为。

2.社交障碍:强迫症患者可能会因为他们的症状而感到尴尬和不安,这可能导致他们在社交场合中表现不佳,影响他们的社交关系。

3.自我怀疑:强迫症患者常常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产生怀疑,他们无法确定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是否正确,这可能导致他们感到无助和困惑。

4.职业问题:强迫症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职业发展。

他们可能会因为无法集中精力工作或完成任务而失去工作机会,或者在工作中表现不佳。

5.生理不适:强迫症可能会引起身体不适,如头痛、肌肉紧张和呼吸急促等。

这些症状可能与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有关。

三、如何克服强迫症1.了解并接受自己:了解自己的强迫症症状,接受它们的存在,而不是试图忽视或抑制它们。

这是克服强迫症的第一步。

2.建立积极的生活方式:尽可能避免可能导致强迫症恶化的环境,如过度压力、疲劳和不规律的生活。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足够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定期的运动。

3.寻求专业帮助: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治疗师可以帮助患者了解强迫症的根源,并提供应对策略。

4.建立自我控制力:培养自我控制力是克服强迫症的关键之一。

尝试控制自己的思维和行为,并逐渐学习如何在冲动面前做出正确的决策。

5.接受挑战:面对强迫症时,保持积极的态度和接受挑战是非常重要的。

不要放弃,相信通过努力和坚持,你可以克服这个问题。

6.建立支持系统:与家人、朋友和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分享你的问题和挑战,他们可以提供支持和鼓励,帮助你度过难关。

7.寻求专业支持:如果你感到无法独自克服强迫症,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

强迫症与焦虑症的关系共存与影响

强迫症与焦虑症的关系共存与影响

强迫症与焦虑症的关系共存与影响在现代社会中,强迫症和焦虑症被广泛讨论和关注。

这两种心理疾病常常共存于一个人身上,并相互影响。

强迫症是一种被强迫性思维和行为所主导的精神障碍,而焦虑症则以过度的焦虑和恐惧为特征。

本文将就强迫症和焦虑症的关系共存以及互相影响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首先,强迫症和焦虑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研究表明,焦虑症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也同时患有强迫症。

这可能是因为焦虑症和强迫症有一些共同的风险因素,比如遗传因素、生活事件和环境因素等。

此外,焦虑症患者由于过度的焦虑和恐惧,可能会出现一些强迫性行为或想法,这可能使他们滑向强迫症。

其次,强迫症和焦虑症的共存可能会相互影响。

强迫症患者往往会因为担心没有完成某个任务,或者某件事情没有按照特定的方式进行而感到内心不安。

这种强迫性的思维和行为可以进一步加剧焦虑症状。

相反,焦虑症患者可能因为过度的焦虑和恐惧而产生一些强迫性行为,这些行为可能是为了减少内心的不安。

进一步观察这两种心理疾病的共存,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在患者的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影响。

强迫症和焦虑症都会极大地干扰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社交关系。

强迫症患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他们的强迫性行为,这让他们无法专注于其他重要的事情上。

焦虑症患者则常常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和恐惧,难以放松和享受生活。

这对他们的工作和人际关系都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针对这些影响,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强迫症和焦虑症共存的患者,应综合考虑其症状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认知行为疗法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它可以帮助患者改变负性思维和行为模式。

药物治疗也是一个有效的选择,可以减轻患者焦虑和强迫症状。

此外,心理支持和家庭关爱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生活方式和处理焦虑的方法。

总结起来,强迫症和焦虑症是两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在患者中常常共存并相互影响。

尽管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每个人的情况是独特的,治疗方案也需要因人而异。

强迫症与焦虑症的关联与区别

强迫症与焦虑症的关联与区别

强迫症与焦虑症的关联与区别强迫症和焦虑症是常见的精神疾病,尽管两者之间存在关联,但它们也有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讨论强迫症和焦虑症之间的关联以及它们的不同之处。

一、强迫症的特征和症状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强迫观念指的是一种不愉快的思想、冲动或图像,强迫行为则是出于减轻这种不适而产生的行为。

强迫症患者往往频繁地重复某些行为,如反复洗手、检查门窗是否关闭,以避免一些假想的危险。

这些强迫行为会显著干扰个体的日常生活。

二、焦虑症的特征和症状焦虑症是一种情绪障碍,表现为持续的、无法摆脱的焦虑和紧张。

焦虑症患者常常感到紧张、忧虑和恐惧,尽管没有具体的威胁存在。

他们可能出现身体上的症状,如心悸、呼吸困难和失眠。

焦虑症会严重干扰个体在社交、工作和学习方面的功能。

三、强迫症和焦虑症的关联尽管强迫症和焦虑症是不同的疾病,但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

研究发现,大约60%的强迫症患者同时伴有焦虑症状。

这种关联可能是因为焦虑症患者更容易担心和发展强迫行为,或者强迫症患者的强迫行为引发了焦虑症状。

四、强迫症和焦虑症的区别强迫症与焦虑症之间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

首先,焦虑症主要表现为非理性的担心和紧张,而强迫症则是由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所主导。

其次,焦虑症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往往没有明确的对象,而强迫症患者则会因为特定的观念或冲动而进行反复行为。

最后,治疗方法上也存在一定的区别,强迫症通常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来缓解症状,而焦虑症则更倾向于药物治疗和心理疗法。

综上所述,强迫症和焦虑症是两种不同的精神疾病,但它们之间存在关联。

强迫症患者可能伴随焦虑症状,尽管两者具有明显的区别。

准确理解和区分这两种疾病对于确诊和治疗非常重要,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小学生常见的情绪障碍

小学生常见的情绪障碍

1.小学生的过度焦虑。

过度焦虑是由于担忧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要挟,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增加失败感和内疚感,从而形成紧张不安,并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

过度焦虑的学生往往灵敏、多虑、缺乏自信心,他们平常往往比较温顺,老实,守纪律,自制力强,自尊心强,对待事物认真负责,但常过度紧张,专门在陌生环境、处置陌生事物时,更易显现焦虑和惶恐;他们往往学习认真,但总担忧学习不行,与同伴相处时也唯恐与同窗的关系处置不行。

在生理上,常因此显现睡眠不行、做噩梦、讲梦话、食欲不振、心跳多汗、尿频、便秘等病症。

过度焦虑还会阻碍儿童的行为、智力及人格等多方面。

过度焦虑的儿童往往表现畏缩、过度顺从,或暴怒、恐惧、拒绝入学等。

他们常常不能完成学习任务,过度灵敏,自我评判太低,做事优柔寡断,谨小慎微,忧郁消沉,因此他们往往不受同伴的欢迎。

在实际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必然会或多或少地蒙受各类挫折,或面临各类选择机遇。

因此,每一个人都可能体验到焦虑情绪,但这种焦虑情绪往往只是临时的,只要专门快地调整环境、适应转变,就能够专门快排除这种轻度焦虑。

但如果是引发焦虑的环境因素长期存在,儿童老是处于焦虑状态当中,那么就可能使儿童产生更为严峻的焦虑,并延续较长时刻。

儿童产生过度焦虑的缘故与遗传和环境因素都有关系。

某些精神因素常可诱发儿童过度焦虑。

父母和教师的焦虑行为较多,不仅自己常常处于焦虑状态,而且对儿童的要挟、劝告、禁令也过量,使儿童也常处于焦虑状态。

父母和教师对儿童过于苛求、要求太高,或对儿童过于放纵、没有明确的具体要求,也会使儿童产生焦虑。

父母和教师对儿童的教育要求不一致,喜怒无常,奖惩无度,使儿童惊惶失措,也不明白如何才能讨得父母和教师的欢心,因此常常感到焦虑。

总之,不良的环境、不适当的教育方式是引发儿童过度焦虑的重要缘故。

对小学生过度焦虑的防治,第一要改善环境和教育方式,改变对儿童的不合理要求,排除引发儿童焦虑的刺激因素。

2.强迫症。

强迫症和自闭症的关联和区别

强迫症和自闭症的关联和区别

强迫症和自闭症的关联和区别强迫症和自闭症是两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尽管它们在症状和特征上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本文将探讨强迫症和自闭症的关联和区别。

1. 强迫症的特征和症状强迫症是一种焦虑障碍,其主要特征是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

强迫思维是指不断出现的不合理、不必要的念头或想法,而强迫行为则是为了减轻焦虑而进行的反复行为,例如频繁洗手、检查门窗是否关闭等。

这些行为通常是强制性的,患者很难控制或抑制。

2. 自闭症的特征和症状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其主要特征是社交互动和沟通能力的缺陷,以及刻板和重复的行为模式。

自闭症患者往往表现出对社交活动的困难,缺乏表情和眼神接触,并且对于非语言的沟通方式不敏感。

此外,他们还表现出刻板和重复的行为,如摇晃身体、重复言语等。

3. 强迫症和自闭症的共同点尽管强迫症和自闭症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但它们在某些方面存在一些共同点。

首先,它们都属于神经发育障碍的范畴,可能与遗传因素和大脑发育异常有关。

其次,两种疾病都表现出刻板和重复的行为模式,尽管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所不同。

最后,强迫症和自闭症都会对患者的生活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限制他们的日常功能和社交互动。

4. 强迫症和自闭症的区别尽管强迫症和自闭症存在一些共同点,但它们在症状和特征上也有明显的区别。

首先,自闭症主要表现为社交互动和沟通能力的缺陷,而强迫症则主要表现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

其次,自闭症患者通常对非语言的沟通方式不敏感,而强迫症患者则在言语沟通上没有明显的障碍。

此外,自闭症患者常常表现出刻板和重复的行为,而强迫症患者的强迫行为则是为了减轻焦虑而进行的。

5. 治疗方法和策略针对强迫症和自闭症的治疗方法和策略也存在差异。

对于强迫症,认知行为疗法(CBT)被广泛认为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CBT通过帮助患者认识和改变不合理的思维模式,以及逐步面对和减少强迫行为来缓解症状。

对于自闭症,早期干预和行为疗法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强迫症对情感关系的影响分析

强迫症对情感关系的影响分析

强迫症对情感关系的影响分析引言: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给患者的生活和情感关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本文将探讨强迫症对情感关系的影响,并提供一些应对策略。

一、强迫症对个体情感关系的影响1.1 情绪困扰:强迫症患者常常感到焦虑、恐惧和压力,这些负面情绪会对其与他人的情感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患者可能因为强迫思维和行为而无法专注于与他人的互动,导致情感交流的困难。

1.2 自我认知:强迫症患者常常对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产生质疑和怀疑,这种自我认知的不确定性会影响其与他人的情感关系。

患者可能因为担心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产生自卑感,从而导致情感关系的疏远。

1.3 社交障碍:强迫症患者可能因为强迫行为而避免社交场合,或者因为担心他人无法理解自己的强迫症而避免与他人交流。

这种社交障碍会导致患者与他人的情感关系受到限制。

二、强迫症对亲密关系的影响2.1 沟通困难:强迫症患者常常因为强迫思维和行为而无法有效地与伴侣进行沟通,导致亲密关系中的交流问题。

患者可能因为担心自己的强迫症会给伴侣带来困扰而选择保持沉默,这会导致伴侣对患者的理解和支持的缺失。

2.2 亲密关系的疏离:强迫症患者常常因为强迫行为而无法投入到亲密关系中,导致伴侣感到被忽视或者无法得到足够的关注。

这种疏离感可能会导致伴侣产生不满和不安全感,进而影响亲密关系的稳定性。

2.3 伴侣的压力:强迫症患者的强迫行为可能会给伴侣带来额外的负担和压力。

伴侣可能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照顾,同时还需要理解和支持患者的困境。

这种压力可能会对伴侣的情感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三、应对策略3.1 寻求专业帮助:强迫症患者应该尽早寻求心理学专家的帮助,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来减轻和管理强迫症症状。

专业帮助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情感关系的稳定性和亲密度。

3.2 加强沟通技巧:强迫症患者可以通过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来改善与他人的情感关系。

例如,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寻求共同的解决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迫症与童年期的伴发焦虑和外化障碍的关系贺倩12407070231 袁倩12407070232 谢瑶12407070246一、摘要:目前的研究主要探讨在人口统计学上、精神病学上以及年轻人功能状态上诊断性的伴发疾病对强迫症基本诊断的影响。

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的诊断简况,比较来自一所高校主导型强迫症专业诊所的年龄在5-17岁的215名小孩:有强迫症但无伴发焦虑和无外化障碍、有强迫症且有伴发焦虑、有强迫症且有外化障碍。

组内无年龄和性别差异。

结果表明:有强迫症且有伴发焦虑组(OCD+ANX)表现出更高的强迫症严重程度,然而有强迫症且有外化障碍组(OCD+EXT)相比于其他两组表现出更严重的功能性损伤。

相比于强迫症组(OCD),有强迫症且有外化障碍组(OCD+EXT)表现出更低的家庭内聚力;相比于有强迫症且有外化障碍组(OCD+EXT),有强迫症且有伴发焦虑组(OCD+ANX)表现出更高的家庭冲突。

在这三组中,有强迫症且有伴发焦虑组(OCD +ANX)显著性表现出更低比率的抽搐障碍,然而抑郁性的障碍并没有差异显现。

伴发焦虑和外化精神病理学的存在与更高的严重程度及功能性和家庭损伤有关,也强调更好理解强迫症特征与相关障碍之间关系的重要性。

结果及其临床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讨论。

二、关键词:小孩、青春期、强迫症、发病率、焦虑、外化三、介绍:强迫症是一种相当普遍的障碍,在童年和青春期有着1-3%的终身患病率。

童年期的强迫症代表性地伴随着一个长期的、经常失去能力的过程及可能在社会、学术、家庭功能方面导致普遍的损伤。

超过一半的成年强迫症患者报告症状始于童年期或青春期,同时,迹象表明童年期的强迫症可能预示着成年时的病态。

强迫症是一种在童年期的高度的伴发障碍,高达80%的年轻人患者满足另外的心理健康障碍诊断性标准,大部分通常是焦虑障碍(26-75%)、抑郁性障碍(25-62%)、外化障碍(18-50%,包括多动症、对立违抗障碍、品行障碍)或抽动障碍(15-30%)。

鉴于强迫症在童年期的多相性质,最近的研究在寻找确定的、明显的、临床的诊断为强迫症的年轻人小群体。

小群体独特性的鉴别包括这些方面:以伴发疾病为基础,在强迫症开始、症状表现及过程、家庭或基因和治疗反应的阶段,潜在的功用方面有着理解上的变化。

只有少数验证了童年期的伴发疾病与成年期的强迫症间的相关性的研究被发表了。

不幸的是,这个领域依旧还有很大部分需要继续研究。

Geller et al.比较了不同被试:(1)有强迫症且有多动症组;(2)有强迫症无多动症组;(3)有多动症无强迫症组;(4)控制组:被试来自一个普通小儿科诊所,他们在儿童行为清单(CBCL)综合症、能力以及合成得分方面的差异。

结果显示:相比于有强迫症无多动症组,有强迫症且有多动症组(OCD+ADHD)的被试在社会问题、注意力问题、有过失的和侵略性行为上有着更高的T分数;同时,有着更低的学校、社会能力得分以及更高的外化和复合T分数。

相似地,Hanna et al.发现:相比于有强迫症无伴发破坏性行为障碍的年轻人,有强迫症且伴发破坏性行为障碍的年轻人有着更高的内化、外化和儿童行为清单(CBCL)总分。

最后,Ivarsson et al.得出结论:在患有强迫症的儿童、成年群体中,共病的风险更大,发现在儿童行为清单(CBCL)上有着更高水平的抑郁/焦虑、侵略性行为、思想问题和注意问题。

伴发疾病可以从儿童行为清单(CBCL)子系统规模的25-50%分数中得到解释。

虽然研究显示:童年期的强迫症患者中有伴发抑郁性障碍的比率较低,但其抑郁性症状的临床存在与患有强迫症的成年人一样高达20%。

同时,抑郁症会在青春期和成年期得到稳步的增强,这暗示着对于一些个体来说,抑郁症可能出现继发于强迫症。

然而这个研究很难解释患抑郁症风险上升的原因,通常来说,随着儿童年龄增加,把伴发疾病年轻人群体中的抑郁症与强迫症相比较,可能会放弃有用的信息中介。

更多的工作聚焦于强迫症有无伴发抽搐障碍方面。

Hanna和他的同事发现:相比于有强迫症且有抽搐障碍的患者,有强迫症无抽搐障碍者更可能报告强迫行为(特定订购、囤积以及洗手/清洁强迫行为)。

Storch et al.发现:相比于有强迫症且有抽搐障碍的成年患者,有强迫症无抽搐障碍者有显著更多的玷污强迫观念、性强迫观念和数数强迫行为。

在成年人中,Tukel et al.发现:有强迫症且有任何伴发疾病会在强迫行为和强迫观念上都会导致更高的严重性。

这两个研究都评定了精神病学上的伴发疾病对年轻强迫症患者治疗反应的影响。

Storch et al.发现:伴发疾病的存在,尤其是破坏行为障碍、抑郁性障碍以及多动症;而并非是抽搐障碍,其消极地影响了认知行为治疗(CBT)的反应。

这是与Abramowitz 和Foa的观点一致,他们报道了:相比于强迫症组,有强迫症且有抑郁症的成年患者对于暴露和反应预防有着更糟糕的反应。

March和他的同事发现:抽搐障碍的存在对于认知行为治疗(CBT)没有影响,但对舍曲林的反应有着更消极的影响。

不幸的是,虽然很普遍的,儿童期和青春期伴发焦虑障碍的存在对强迫症表现的影响仍留有空白。

然而,Abramowitz 和Foa发现:在成年人研究中,强迫症(OCD)与广泛性焦虑障碍(GAD)的共病与更高比率的犹豫不定和病理学的责任。

在非强迫症焦虑症儿童患者中,Franco et al.发现:精神病理学的伴发疾病与更多的功能性损伤和增强的临床症状相联系。

研究目的:目前研究的主要目标在于检验诊断性的伴发疾病对主要诊断为强迫症的儿童或青少年在人口统计学的、精神病学的和功能状态方面的影响。

为此,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的诊断简况,三个研究小组由此成立:有强迫症但无伴发焦虑和无外化障碍组(OCD)、有强迫症且有伴发焦虑但无外化障碍组(OCD+ANX)、有强迫症且有外化障碍但无焦虑障碍组(OCD+EXT)。

这些分组与焦虑儿童群体的伴发疾病模式的优先诊断相一致。

以先前的研究为基础,我们假定各研究群组在人口统计学状态上没有差异。

然而,我们预测两个伴发疾病群组会与更高水平的精神病症状、更严重的功能性损伤和家庭功能紊乱相联系。

我们也期待相比于有强迫症但无伴发焦虑和无外化障碍组(OCD)和有强迫症且有伴发焦虑但无外化障碍组(OCD+ANX),有强迫症且有伴发焦虑但无外化障碍组(OCD+ANX)会有更多的抑郁性障碍和更低的抽搐障碍共病的患病率。

四、方法:被试被试包括215名儿童,其中有57%为男生。

并且被试的亲生父母都指出被试曾参与各某大学的基础研究且被诊断为强迫症。

被试儿童年龄分布在5到17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11.8岁,误差为3)81%的被试将自己定义为白种人,10%的被试是多种族人群,5%的拉丁美人,2%的亚裔美国人,2%的黑人。

所有被试同时符合DSM第四版的诊断标准。

另外有32%的被试正在进行基础药物治疗。

测量儿童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第四版ADIS第四版是通过对学校儿童和青少年的主要焦虑情绪和客观障碍进行半结构化的评估。

这个量表有心理测量的最佳性能,此外产生了DSM第四版的诊断。

问卷针对每个标准程度采用分等级评定严重程度。

0=从不,4=有时,8=经常,分数越高,等级越高。

ADIS第四版根据KSADS-PL补充了抽出诊断障碍的部分。

儿童多维焦虑量表(MASC)MASC是一个由39条客观量化的焦虑自我测评问题组成的,它包括4个量表分和一个总分,每一个题目划分四个等级依次从“我从不这样”到“我经常这样”从0到3表示程度。

高分数表明焦虑特征显著性高。

再通过对四个部分的分析和产生的经验划分为社交恐惧焦虑症,分离焦虑,创伤回避焦虑,以及精神特征。

阿尔法作为典型代表在MASC 的总分上为0.83.MASC的总分结果被应用于所有相关研究分析当中。

儿童抑郁量表儿童一般通过CDI描述他们当前的抑郁状态。

CDI是有27个题目分为3个反馈量表。

该量表通过统计T分数来描述抑郁情绪的严重程度,少数因子分的作用也相同。

只有CDI总分的年龄和性别修正了T分数运用到当前研究中。

高分数表明更明显的抑郁倾向。

可了解到的心理学测验也报告了CDI测验。

儿童行为清单CBCL是一个父母评定量表,包括内在化和外在华的内部宽带机制,,就像具体的量表为了在学龄前儿童,在校小学生,和青少年提供能力和行为问题的信息指标。

它的量表题目是建立在他们区分客观的提示和一般的例子的基础上由经验产生的。

可靠地心理测验特性表示的信效度高。

内部持续内在化包括退缩,躯体的痛苦和焦虑低落。

我们仔细校正了社会,思想问题和内部信效度问题,年龄的T分数(平均数=50 ,SD=10)被报告并且运用到所有的研究过程当中。

儿童强迫影响量表COIS是一个有33个题目的自我评定量表。

它旨在评估OCD的特征是客观存在于儿童,少年在家中社会以及学术环境中心理机能的影响。

父母被要求评估上个月他们的孩子由于自己的焦虑特征是怎么样艰难的完成每个活动的。

每个项目按4个等级计分,一点也不计0分,一点点计1分,有时计2分,经常计3分。

总分数是生成的高分数表明高损伤。

高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当前例子中被找到。

家庭环境量表FES是一个含有90个题目的自我评定量表,旨在评估家庭社会功能的十个范围。

FES的当前例子内部一致性系数阿尔法=0.74.患有强迫症孩子的父母完善了FES量表。

在之后的两个范围内用来分析当前研究:内聚力,或者学位,支持系统,冲突矛盾,一个有关家庭成员的障碍测试方式。

总体功能评估是一个数量型量表通过精神健康评估包括社会职业和心理测量的机制功能。

程序为了寻找治疗服务本测验运用了当前研究搜集的大部分评估材料。

根据可靠分析指出,利用这些数据为研究目的包含从父母优先到评估为发病的研究呗某大学证明。

父母和孩子被分别用同样的采访者进行采访,使得信息完整化。

决定了ADIS第四版的诊断部分的标准。

诊断执行标准被作为治疗的基准线是从医学层次或心理学家或者医学生在心理学上的诊断作为依据。

医学学生受到深入训练(以通过面谈发展着的指导原则,包括评级和录制音频为基础)从诊断负责人或协助负责人到一个持有诊断证书的心理学家来管理所有诊断评估。

接下来的量表第四版的执行补充了一个理论空间,孩子和父母在私人空间伴着诊断和协助经过一个需要研究协助者才能完成的自我测量。

当父亲母亲表示他们都被包括在量表第四版的要求时,他们需要决定谁来填写父母报告文件,而这取决于陪伴孩子的时间长短,因此更好地知道如何回复。

群体形成当前研究目的,被试依据ADIS第四版的诊断状态将被试分为为三个组。

第一组是OCD患者,包括没有焦虑共病的小学生。

第二组是OCD 患者并伴有至少一个焦虑症状如一般性焦虑,社交焦虑,和分离性焦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