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 教科版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精选4篇)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精选4篇)《地球表面的地形》篇1知识与能力了解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学生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的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教学点重: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准备:风景照片、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一、引入1、教师示自己到外地旅游的照片,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从照片上,你可以感受到那里的地形吗?你能说说它的地形特点吗?学生回答,教师适当纠正并补充介绍地形特点。
2、小组讨论你去过什么地方呢?能不能拿出照片来介绍一下呢?你可以说说那里的地名,有什么特点,地形是怎样的。
二、我们看到过的地形1、学生初步交流展示。
要求:出示照片,向大家介绍该地方,注意说清楚地形地貌的类型,能简单描述其特点。
2、教师补充介绍。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补充介绍,结合学生照片上的地形,出示相关图片和,介绍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平原:宽广平坦,起伏很小;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高原:面积很大,地形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3、了解家乡的地形。
我们的家乡是什么地形呢?它有什么特点呢?教师出示家乡地形的照片或灯片,学生回答后补充介绍,并填表板书4、小组交流,统计地形。
学生自己带来的照片在组内交流,说出地形地貌的类型,简单描述其特点,整理并做好地形统计记录,完成上面表格。
5、汇报、小结。
三、观察地形图1、引入。
刚才我们交流了各自的照片,几张照片可以反映出我们整个家乡的以及整个国家的地形吗?我想光凭我们的照片是很难了解清楚的。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3.1地球表面的地形word教案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
2.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1.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2.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的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教学重点】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准备】分组器材:学生事先准备一些自己去过的地方的风景照片,有条件的学校为每组学生准备一份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
教师演示:一些典型的地形地貌的图片或课件,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家乡地形图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1.教师用课件展示自己到外地旅游的照片,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从照片上,你可以感受到那里的地形吗?你能说说它的地形特点吗?学生回答,教师适当纠正并补充介绍地形特点。
2.你去过什么地方呢?能不能拿出照片来介绍一下呢?你可以说说那里的地名,有什么特点,地形是怎样的。
二、我们看到过的地形1.学生初步交流展示。
要求:出示照片,向大家介绍该地方,注意说清楚地形地貌的类型,能简单描述其特点。
2.教师补充介绍。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补充介绍,结合学生照片上的地形,出示相关图片和课件,介绍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平原:宽广平坦,起伏很小;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高原:面积很大,地形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3.了解家乡的地形。
我们的家乡是什么地形呢?它有什么特点呢?教师出示家乡地形的照片或课件,学生回答后补充介绍,并填表板书。
地名地形特点4.小组交流,统计地形。
学生自己带来的照片在组内交流,说出地形地貌的类型,简单描述其特点,整理并做好地形统计记录,完成上面表格。
第1课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1课《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教学导航【学情分析】《地球表面的地形——地球地形我设计》一课是《地球表面的地形》这节课的拓展课。
在《地球表面的地形》一课中学生知道了地表的地形包括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峡谷等,并对这些地形的特点有了初步了解,会看简单的地形图。
学生的认知已经能够实现从实到形的转变,但是不管是实际的图片还是地形图都无法直观感知地形的特点。
在没有地形沙盘的情况下,最好认识地形的方式就是要以搭建3D模型的形式,将各种地形呈现在学生面前。
我校有机器人工作室相关的课程资源,学生有运用软件学习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将借助乐高LEGO虚拟积木软件,运用建构主义思想,让学生自己搭建地形模型,探索各种地形的特征。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
2.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1.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2.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的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教学重点】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准备】分组器材:学生事先准备一些自己去过的地方的风景照片,有条件的学校为每组学生准备一份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
教师演示:一些典型的地形地貌的图片或课件,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家乡地形图的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激趣导入导入语: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川秀丽,下面我们要通过一段视频来欣赏,请大家找找看视频中有哪些我们上节课学习过的地形。
(播放视频)1.提问:(1)你看到了哪些地形?(2)你最喜欢哪种地形?(3)你们想设计自己喜欢的地形吗?2.引出课题:这节课就让我一起来设计地球表面的地形。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地球表面的地形 教科版

比眼力:我能根据部多,呈状分布。
(三)总结巩固,作业提升
1.总结: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课件出示巩固性作业,学生共同完成。
3.课外延伸:
关于地球的表面,你们还知道些什么呢?
现在形成的地形以前就是这样的吗?以后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又是什么力量在使它发生变化呢?课后可以去查阅相关资料。
6.巩固,加深印象:
(1)课件出示图片,教师补充地形特点(课件展示)。
(2)学生说说自己旅游去过的地方属于什么地形,理由是什么。
(3)家乡的地形,讨论。(联系生活实际)
师:刚才我们交流了这么多的照片,那这些地形照片就能代表我们国家的地形了吗? 生:停顿,沉思。
生:不能代表。
师:我们有什么时候办法能了解到更多的地形,以至于整个地球的地形,你们有什么办法吗? 生:(猜测)
生:(颜色不同)
师:你知道上面不同颜色所代表的意思吗?
生:(猜测)
师:小结,地形图是用符号和颜色来表示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一般在图上都有比例尺和图例。(示课件结合讲解)地形图常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不同高度的地形,如深浅不同的棕色和褐色分别表示海拔2000米——5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往往都在6000米以上;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各种深度的海洋;蓝色的封闭图形是湖泊;蓝色的曲线表示河流。
生:一望无际、一望无垠。。。。。
师:同学们描述的真准确。是啊,像这样一望无际,平坦广阔的地形呢,我们地理学上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平原。(板书平原)
(二)教学新知:
师:地球表面的地形当然不止平原一种,大家通过预习还知道了哪些地形?生: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山地、峡谷等(板书)
1.看来大家知道的地形地貌还真不少,我这里也带来了一些图片,让我们来一次教室内的旅游,一起来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欣赏的同时注意观察这些地形地貌的特点。
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详案 教科版

5.引导观察:首先,我们观察到,在立体地形图中江南丘陵的颜色是?
这表示什么意思呢?
(以黄绿色为主,从浅绿色慢慢过度到黄绿色,这说明当地的地势一般在海拔500米以下,而且基本从海拔0米缓慢上升到500米)
(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丘陵的地形特点:地势低矮,起伏平缓;并板书丘陵的简笔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合作交流,学会看简单的地形图,通过地形图初步认识地球表面地形的概况。
难点:通过比较、归纳出高原与平原,山地与丘陵的区别;鼓励学生大胆推测造成地形多种多样的成因。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中国立体地形图、世界平面地形图、活动记录表、视频、PPT。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设计
教师活动
【学情分析】
其实对于地球表面的形态,学生在《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画片《疯狂原始人》等途径有不少的认识,学生对于高山,河流,海洋,湖泊,平原、地震、火山爆发等并不陌生。学生已经知道地球表面有多种形态,也接触了不少地理方面的名词,如高原、峡谷、草原、高山、平原、湖泊等等,但对于地形的含义及地形的基本形态则没有明确认识,甚至存在着一些迷失概念。孩子们对地震、火山等与地球地形多样化成因的自然现象也非常感兴趣,课外喜欢观看相关视频和阅读相关书籍。
2.讲述:怎样才能看明白地形图呢?在观察地形图之前要先阅读地图中的图例,弄清楚地图中不同的颜色和符号代表什么意思。
(ppt展示地图的图例)
3.今天我研究的重点是地形的高低变化形态,那么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图例的哪个信息?
今天我们重点观察不同颜色所表达的地形信息。
4.下面我们一起通过中国立体地形图观察江南丘陵的地形特点。
6.布置学习任务:其他四个景区的地形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继续利用立体地形图观察其他四个“景区”的地形特点,并填写观察报告。
第1课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1课《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的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教学重点】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准备】分组器材:学生事先准备一些自己去过的地方的风景照片,有条件的学校为每组学生准备一份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
教师演示:一些典型的地形地貌的图片或课件,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家乡地形图的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激趣导入导入语: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川秀丽,下面我们要通过一段视频来欣赏,请大家找找看视频中有哪些我们上节课学习过的地形。
(播放视频)1.提问:(1)你看到了哪些地形?(2)你最喜欢哪种地形?(3)你们想设计自己喜欢的地形吗?2.引出课题:这节课就让我一起来设计地球表面的地形。
(板书课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球地形我设计)二.亲历探究,获取新知(一)确定探究方法1.师:如果利用计算机软件设计地形,大家可以选择什么样的软件?2.学生交流讨论。
3.确定运用LEGO搭建3D地形图。
(二)制定探究方案1.小组制定研究方案(1)师:你打算用LEGO软件搭建什么地形图?请小组讨论,并填写是记录单中的第一和第二项内容。
(2)小组汇报2.教师温馨提示:(1)尽可能选择多种形状的积木,将地形搭建得更精细;(2)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积木区分地形中的不同元素;(3)搭建完成后,将作品命名为第几小组,保存到桌面上《地形图》的文件夹里,并填写记录单的第三项内容。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1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目标:1、知道地形包括高原、山地、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
2、知道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凹凸不平的。
3、观察描述5种常见地形的特点。
4、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教学重点:知道常见地形地貌的特点。
能看地形图。
教学难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
教学准备:典型的地形地貌图片、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的课件、地形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出示地球仪)其实地球仪就是一个缩小版的地球,(用手摸地球仪的表面)感觉地球仪的表面是怎么样的?(光滑的,平整的),实际上地球的表面是平滑的吗?那是怎么样的?都有些什么?(高山、河流、平原……),我们把地球表面的高山、平原、高原,这些高高低低、凹凸不平的形态称为地形,这节课老师将和孩子们一起探索地球表面的地形。
(板书课题)二、进行探究,认识地形1、孩子们,你们去旅游过吗?都到过哪些地方旅游?能给我们说说那里的地形吗?2、(出示图片)在看图片的时候,要想想它是什么地形?这种地形有什么特点?3、不同的地形,有不同的特点,刚才大家看到的其实就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地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地形的特点。
4、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5、孩子们知道了这五种常见地形的特点,下面我们来把几种地形的特点做一个汇总。
6、除了这些常见的地形,地球表面的地形还有很多,比如雪山、峡谷,沙漠……7、能说说我们的家乡会理有哪些地形吗?三、观察世界地形图,进行交流。
1、同学们,刚才的这些地形在地形图上都能找到它。
地形图,是普通地图的一种,它用符号和颜色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我们可以在它们的帮助下更好的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
2、在地形图上分别用什么颜色来表示各种地形的,还有什么地形?你能从上面获得哪些信息?据统计,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70%以上,这样我们的陆地面积就少了,我们要保护地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地球表面的地形》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地形的基本特征,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描述和解释实际生活中的地形现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对周围的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地形的了解可能只停留在表面,没有形成系统化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思考,帮助他们建立地形的基本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地球表面的五种基本地形,了解各种地形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描述和分析,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增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地球表面的五种基本地形的识别和描述。
难点:地形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形图片和模型,用于展示和讨论。
2.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地形案例,用于分析和解释。
3.划分学生为小组,每组选定一个地形进行研究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表面的地形。
提问:“你们认为地球表面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展示五种基本地形的图片和模型,分别是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每种地形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定一个地形进行研究和讨论。
要求学生用所学的地形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地形案例,如家乡的地形、旅游景点等。
4.巩固(10分钟)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自己组的研究成果。
其他组的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和提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农业、建筑、交通等。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科版

地球表面的地形一、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地球表面的地形》是教科版五上《科学》教材“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从单元内容编排结构来看,本课内容具有总起作用,教材内容的安排:大致让学生了解认识地球表面的地形及整体概况。
本课是学生初步认识地形图的一课,让学生通过实际图片再到地形图的一个过程,从而初步认识观察地形图的方法,同时这样的观察又是开放的、具有探究性。
本课教材中主要安排了两个活动内容,第一、我们所看到过的地形,这一活动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回忆曾经去过或年到过的地形来相对应说出这一地形特点的地貌特征,这一认识从实到形,是学生认识事物的一个转变;第二、观察地形图,这一活动步骤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进一步观察地形图来了解我国地形结构和地球表面地貌特征状况。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丘陵、峡谷、平原等;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过程与方法: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地形;★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三、教学重点: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两份报告单教师演示:一些典型地形地貌图片、课件;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家乡地形图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初步感受,激发兴趣1.教师出示一地球仪,问:这个地球仪与我们以前看到的地球仪有什么不一样?(凹凸不平)说明了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地球表面的地形》。
”(课件出示课题)2.你想了解本课哪些方面的内容呢?3.课件出示视频,学生欣赏,说说自己看到的地形。
教师板书:海洋、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二)旅游活动,交流总结1.教师谈话过渡: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我们五(3)班就是一个旅游团,我还请来了一位小导游。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地球表面的地形_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地球表面的地形_教科版那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同时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因此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能够分为人一辈子、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究、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能够积存40多则材料。
假如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地势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势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坎坷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观看描述常见地势的特点。
会看简单的地势图,能在地势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的地势。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势研究的爱好,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教学重点】明白典型地势地貌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地势图中发觉整个地球地表地势地貌的分布和特点,明白并描述各种地势地貌的特点。
【教学预备】教师演示:一些典型的地势地貌课件,世界地势图、中国地势图、家乡地势图的课件。
【教学过程】1、初步感知地势特点:“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因此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3.1地球表面的地形 教科版

(2)比较高原和平原。 [PPT 出示] 青藏高原和平原实景图。 引导:这两张图片,那张是高原,那张是平原?你是怎么河向东流?[PPT 出示] “大河向东流啊, 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啊”)
5.对于地形,你还有什么疑问? 三、后测延伸,铺垫下文
1.[PPT 出示] 九寨沟图片。 你能判断这里的地形吗?还需要哪些条件? 2. 提问:地球表面为什么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地形?
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学生的观察结果
地球表面 海洋多,陆地少 西高东低
学生的推测形成原因
教学反思
4
5
通过观察中国地形图,感知祖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特点。发现我国的地形 规律。
1.初看中国地形图,明确家乡的地形及特点,学会看地形图的方法 (1)在地形图中找到家乡的位置 你觉得这块区域有什么特点?属于哪种地形? [PPT 出示] 高度表 (2)学生观察 (3)小结交流,教师板书(把纸条贴在黑板上)。 2. 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这些地形在我们国家地形图上能找到吗?有哪
预设:(1)很多海水;(2)凹凸不平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球的表面。板书课题:地球表面的地形
教学过程 设计
3.初看世界地形图,直观感受地球表面海洋多陆地少 (1)出示世界地形图
引导:刚刚我们远远地看到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那现在我们就通过它带我
们走进看看地球的表面到底是怎样的。你可以看一看,摸一摸。
些?有什么特点?平原还有哪些?还有其他发现吗? 出示纸条:请你把你找到的地形的名称和它的特点简单的写在纸条上,写好
就请你贴到黑板上。如果你有一些其他有趣的发现,也可以写在纸条上,贴在黑板 上。
教科版科学五上《地球表面的地形》备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上《地球表面的地形》备课教案课题地球表面的地势设计者赵金明付明芳评判组长签字上课时刻学习目标:科学概念:地势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势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坎坷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观看描述常见地势的特点。
会看简单的地势图,能在地势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的地势。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势研究的爱好,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自主研学:分组器材:学生事先预备一些自己去过的地点的风景照片,有条件的学校为每组学生预备一份世界地势图、中国地势图。
教师演示:一些典型的地势地貌的图片或课件,世界地势图、中国地势图、家乡地势图的课件。
情形连接:引入1、教师用课件展现自己到外地旅行的照片,问:你明白这是什么地点吗?从照片上,你能够感受到那儿的地势吗?你能说说它的地势特点吗?学生回答,教师适当纠正并补充介绍地势特点。
2、你去过什么地点呢?能不能拿出照片来介绍一下呢?你能够说说那儿的地名,有什么特点,地势是如何样的。
合作探究:我们看到过的地势1、学生初步交流展现。
要求:出示照片,向大伙儿介绍该地点,注意说清晰地势地貌的类型,能简单描述其特点。
2、教师补充介绍。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补充介绍,结合学生照片上的地势,出示相关图片和课件,介绍各种地势地貌的特点。
平原:宽广平坦,起伏专门小;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续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高原:面积专门大,地势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山地:地势较高,曲折起伏,层峦叠嶂;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3、了解家乡的地势。
我们的家乡是什么地势呢?它有什么特点呢?教师出示家乡地势的照片或课件,学生回答后补充介绍,并填表板书。
地名地势特点4、小组交流,统计地势。
学生自己带来的照片在组内交流,说出地势地貌的类型,简单描述其特点,整理并做好地势统计记录,完成上面表格。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科版(6)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一.授课教师:东镇小学毕立芳二.教材内容: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第1课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地球表面的地形》是教科版五上《科学》教材“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从单元内容编排结构来看,本课内容具有总起作用,教材内容的安排:大致让学生了解认识地球表面的地形及整体概况。
本课是学生初步认识地形图的一课,让学生通过实际图片再到地形图的一个过程,从而初步认识观察地形图的方法,同时这样的观察又是开放的、具有探究性。
本课教材中主要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我们所看到过的地形,这一活动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回忆去过地方的地形来相对应说出这一地形特点的地貌特征,这一认识从实到形;第二、观察地形图,这一活动步骤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进一步观察地形图来了解我国地形结构和地球表面地貌特征状况。
(二)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2.过程与方法: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地形;合作交流中了解家乡、中国以及世界地形的特点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2.教学难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学习交流报告单(家乡地形报告单观察地形图学到的知识)教师演示:一些典型地形地貌图片、课件;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家乡地形图课件。
(五)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本课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将引发学生讨论和交流有关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及其变化的一些话题,教学活动从交流教师所提供带有典型地形的照片开始的,通过教学让学生从中了解什么是地形,了解平原、山脉等常见地形的特点。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地球表面的地形教科版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的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教学重点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一些典型的地形地貌的图片或课件,中国地形图、家乡地形图的课件。
教学流程动态修改一、引入教师提问:很高兴和大家一起上这节课,相信你们一定出去旅游过,你去过哪些风景地呢?能不能介绍一下那里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教师适当纠正并补充介绍地形特点。
最后展示地形的概念(课件)二、我们看到过的地形1、学生初步交流。
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地形的照片,同学们能说说这些地形的特点吗?要求:根据教师出示的照片,简单描述地形特点。
2、教师补充介绍。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补充介绍,结合照片上的地形,出示相关课件,介绍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平原:宽广平坦,起伏很小;丘陵:海拔不高、山顶浑圆高原:面积很大,地形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3、连连看按小组分发学生图表,学生根据刚才所学知识连线。
4、除了上面的地形,同学们还知道那些地形(课件出示峡谷、河流、湖泊、海洋、沙漠等图片)5、了解家乡的地形。
我们的江西是什么地形呢?它有什么特点呢?教师出示江西地形的视频,学生回答后补充介绍江西主要是丘陵地形为主。
三、观看绘制地形图1、引入。
刚才我们交流了几张照片,可以反映出我们整个江西或者是整个国家的地形吗?我想光凭我们的照片是很难介绍清楚的,应该用什么来介绍呢?(学生回答,引出地图的概念)那平常家里的地图能完整反映出地形吗?(出示普通地图)人们为解决这一问题使用了这样的地图——地形图,那什么是地形图呢?请同学们看看这段介绍。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3、1地球表面的地形-教科版

3.1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教学内容: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探索活动能够初步认识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山地这五种陆地地形的特征。
2、认识海拔,能够通过地图找到某个区域的海拔。
3、通过读图、画图的过程总结归纳出常见地形的特征。
4、能够通过探索地形特征的活动,对地形的相关问题产生兴趣,能够产生更多关于地形的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地形的特点教学难点:认识高原与平原的区别、丘陵与山地的区别教学准备:课件、立体地形图、实验报告单、激光笔教学过程:一、利用谷歌地球组织学生在大范围内认识地形,建立地形概念。
活动一:利用了谷歌地球组织学生观察全球地形。
师生讨论:观察地球表面的地形有什么特点?活动二:进一步利用谷歌地球的浏览功能。
随着视角的改变,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随着距离地球越来越近,可以观察到地球表面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师生讨论:什么是地形?学生已经知道的地形有哪些?指出本课研究的主要目标陆地地形中五种最常见的地形。
教师板书: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山地二、利用立体地形图组织学生认识五种陆地地形特点。
活动一:组织学生观察立体地形图,小组通过讨论总结出三种地形的特点并用简图画出来,贴到展示板上。
活动二:师生观察各组研究的结果,总结五种地形的特点每组介绍自己画的地形特点图,师生讨论总结出五种陆地地形的特点。
重点讨论高原与平原的不同和盆地的特点。
三、重点研讨丘陵与山地的不同活动一:出示四张包含丘陵和山地的图片,组织学生区分和讨论这四张图片,分别是什么地形?活动二:组织学生阅读丘陵和山地的地形特点,思考讨论:还需要搜集什么信息才能判断出图片上的地形?通过讨论引出“海拔”的概念。
活动三:组织学生通过地形图认识什么是“海拔”,并通过地形图,搜集图片区域有关“海拔”的信息,填写记录表。
然后根据海拔判断图片地形。
活动四:组织学生再次研讨丘陵和山地的特点。
四、学以致用。
活动:利用谷歌地球观察平凉地形,以及各个区域海拔。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地球表面的地形教科版

课 题
4、土壤中有什么
授课策略
[√]常规 [ ]合并 [ ]拆分 [ ]分时段
课 型
[√]探究 [ ]观看 [ ]制作 [ ]讲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了解土壤的成份
2.通过观看和实验查找土壤的成分。
3.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课前预备
干燥的土壤、放大镜、圆柱形玻璃瓶、镊子、小棍、水、牙签。
(2)加热浸泡土壤的液体,了解盐分。
9.观看烧杯中土壤的沉积物,土壤按颗粒大小先后沉积下来,最上面一层是黏土,用棍子挑一点在手上涂抹,会感到是黏滑的、细腻的。其次是沙粒。越是底下,颗粒越来越粗。漂浮在水面上的是植物的残体。
10.现在请小组同学整理你们的实验记录,想一想土壤中有什么?
三、土壤和生命:
1.你们明白土壤中有哪些生命吗?
(三)实验总结
1.课堂当中,我们用短短的几分钟时刻去模拟了岩石受冷热、水流摩擦阻碍后发生的现象,现在让我们重新回到大自然当中,现在你认为这块岩石在这六天里,它的模样发生改变了吗?那什么缘故难以发觉它的变化?假如通过专门长时刻以后,它又会发生什么变化?你这么估量的依据是什么?
2.是啊,这种变化是细微的,缓慢的,不明显,有时候甚至无法用肉眼直截了当观看出来。但这也是一种改变。试想,现在是六天的时刻,那通过六年后,六百年后,当这种变化通过时刻的累积以后,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确实是另外的一番情形了。
一、导入
同学们,高原、平原、海洋、峡谷……地球表面的地势千姿百态,让我们的地球妈妈变得漂亮而可爱。请观赏几幅图片。
明白这是一种什么地势?是什么地点吗?
有谁能想到,这么漂亮的地点已今非昔比,这是后来在同一个地点拍到的图片,有谁想过它是如何样形成的呢?
五年级科学教案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地球表面的地形(省一等奖)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吴颖【教材分析】《地球表面的地形》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起始课。
本课将引发学生讨论和交流有关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及其变化的一些话题。
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我们看到过的地形”,学生通过交流自己带来的有典型地形特点的风景照片,了解什么是地形以及平原、山脉等常见地形的特点。
第二部分“观察地形图”。
学生通过观察地形图,了解中国及世界地形的大致情况,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通过旅游、多媒体信息等对地形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积累,但由于地域和视野所限,大部分学生还是缺乏对地形的直观感知,学生也不甚理解海拔对地形的影响,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也模糊不清。
在学生平时的生活中肉眼能看到的只是“微地貌形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地貌,这些还不足以反映出当地的地形。
这些都造成学生在对地形学习上存在困难。
因此,帮助学生建立关于典型地形系统的认识,首先要考虑地是转换学生观察的视野。
通过视野的变化,形成关于地形更宏观的认识。
【设计理念】教学中首先通过Google Earth充分调动学生对地形的原有认识,再通过小组利用Ipad查询地形网站资料认识五种典型地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开展小组活动——利用超轻黏土构造中国地形版图,形成对中国地形三大阶梯的认识,再观察中国地形图,意识到我国地形的复杂多样性。
然后过渡到世界地形的复杂多样性,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成因,为单元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这样的设计由点到面,由抽象到具体,利用各种感知——看软件和视频、多媒体查找地形网站资料、建超轻黏土、摸凹凸的地形图,建构地形概念。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地形包括高原、丘陵、盆地、山地、平原等。
(2)地球表面有山地、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2.科学探究:(1)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2)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山地、海洋等地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表面的地形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
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的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教学重点】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一些典型的地形地貌课件,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家乡地形图的课件。
【教学过程】
1、初步感知地形特征:
(课件展示各地图片),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你可以感受到那里的地形吗?2、初步探索地形特点:
说说你喜欢的地方有什么特点,地形是怎样的。
3、进一步探究地形特点
(1)学生探究讨论(综合小结)
(2)课件出示相应地形图片,教师补充介绍地形地貌特点。
平原: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高原:面积很大,地形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
4、了解家乡的地形。
(1)我们的家乡是什么地形呢?它有什么特点呢?
(2)教师出示家乡地形的课件,学生分组讨论填表。
(3)汇报,小结,补充完成统计表
5、初步观察地形图。
(1)引入
刚才我们这几张图片可以反映出我们整个家乡的以及整个国家的地形吗?我想光凭我们的图片是很难了解清楚的。
整个地球表面的地形又是怎样的呢?所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件礼物。
请看!(教师出示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家乡地形图)希望在它们的帮助下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师板书课题:地球表面的地形)。
(2)初步观察地形图。
这三张地形图虽然范围不一样,可是它们却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你知道上面不同的颜色所代表的意思吗?
学生观察并回答。
(3)教师补充介绍地形图的相关知识。
地形图,是普通地图的一种,是按一定比例尺表示地貌、地物平面位置和高程的一种正射投影图。
它用符号和颜色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一般在图上都有比例尺和图例。
如深浅不同的棕色和褐色分别表示海拔2000米—5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
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往往都在6000米以上。
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各种深度的海洋……
(4)4小组观察地形图
从地形图上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呢?请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世界地形图和中国地形图,交流并注意记录从地形图中获得的信息。
(5)(示课件小结)中国地形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等都存在,并重点说明我国各种地形的位置所在;地球地形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和比例,及陆地上各种地貌的组成说明。
6、拓展延伸
(1)关于地球的表面,我们还知道些什么呢?交流、讨论。
(2)小结并提出:地球表面的地形会不会发生变化呢?是什么力量在作用它发生变化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
7、课后活动
收集有关地形地貌发生变化,特别是火山和地震引起的地形地貌变化的资料,最好是文字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