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32开(修正)定
01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隧道Ⅱ、Ⅲ、Ⅳ、Ⅴ级围岩、岩溶地段及隧道断层破碎带施工期间超前地质预报。
2.作业准备2.1技术准备隧道地质分级:根据地质灾害对隧道施工安全的危害程度一般分为四级。
A级:存在重大地质灾害的地段,如大型暗河系统: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大~特大型突水突泥地段:瓦斯灾害严重的地段以及人为坑道等。
B级:主要针对中~小型突水突泥地段,较大物探异常地段,断裂带等。
C级:水文地质条件较好的碳酸盐岩及碎屑岩地段,发生突水突泥的可能性较小。
D级:非可溶岩地段、小型断层破碎带,发生突水突泥的可能性极小。
1技术内业准备:组建地质超前预报专业小组,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掌握隧道工程地质情况,编制超前地质预报计划,采用先进科技手段进行超前地质探测预报。
预报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地质超前探测预报系统、地质雷达、红外线探测仪、超前地质钻孔、TSP203探测、风钻超长钻孔、地质素描等。
外业技术准备:根据隧道地质情况,采用不同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现场收集隧道地质情况的各种技术数据,进行分析、解译、对比后得出结论,指导隧道施工。
明确综合地质超前预报中各种方法的特点:TSP203作业快,测距长,干扰相对少,可以与多种预测法结合应用,但精度不高,解释难度大,适于做长距离预测;地质雷达可以准确测定短距离内隧道四周和低部的空洞、水体情况,可补充2TSP203的不足;红外线探水仪适于判断地下水情况,作业快,干扰少,较准确,但水量水压无法测定;超前水平钻孔基本可以100%的揭示地下水及围岩物理力学性能,但干扰大,用时长,费用高。
在施工中,根据各种方法的特点确定地质超前预报的原则是:以常规地质综合分析法为基础,TSP地质超前预报系统做长距离宏观控制,地质雷达做近距离判断,红外线探水仪做连续地下水探测,水平钻孔为必做项目,形成综合地质超前预报系统。
并组成专业预报小组,建立健全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工作制度,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开展地质超前预报工作。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地质雷达法)施工作业指导书
超前地质预报(地质雷达法)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铁路隧道工程超前地质预报(地质雷达法)施工作业。
2.作业准备2.1施工前应充分掌握隧道设计图纸及相关文件内容,并及时与现场进行核对,以确定合适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并配备相应机具设备。
根据施工图设计要求及现场实际情况做好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技术交底。
2.2熟悉《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Q/CR9217-2015)、业主下发有关超前地质预报的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
2.3将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纳入正常的施工工序管理,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和信息反馈系统。
2.4熟悉了解已有勘察资料,掌握掌子面所处地段的地层岩性、构造特征、不良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
2.5熟悉了解其他预报手段探测成果,分析判断掌子面所处地段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特征可能出现的差异(与勘察成果比较)。
3.技术要求3.1技术指标3.1.1地层岩性预报,特别是针对软弱夹层、破碎地层及特殊岩土的预测预报。
3.1.2地质构造预报,特别是针对断层、节理密集带、褶皱轴等影响岩体完整性的构造发育情况的预测预报。
3.1.3不良地质预报,特别是针对瓦斯等发育情况的预测预报。
3.1.4地下水预测预报,特别是针对富水断层、富水褶皱轴、富水地层中的裂隙水等发育情况的预测预报。
3.2技术标准3.2.1探明断层的性质、产状、富水情况、在隧道中的分布位置、断层破碎带的规模、物质组成等,并分析其对隧道的危害程度。
3.2.2测定瓦斯含量、瓦斯压力、涌出量、瓦斯放散初速度等,评价隧道瓦斯严重程度及对工程的影响,提出技术措施建议等。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 施工程序隧道地质复杂程度分级→超前地质预报设计→编制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超前地质预报实施→地质综合分析→提交地质预报成果报告→隧道实施方案根据地质预报结论变更设计或方案后实施。
4.2工艺流程详见下页5.施工要求5.1施工准备5.1.1根据施工图设计要求及现场实际情况做好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技术交底。
超前地质预测预报作业指导书
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实施作业指导书概述根据隧道区域地质资料和施工图,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预报方案,针对不同地段的工程地质情况进行地质预报重要性分级,不同级别的地段采取不同的预报手段,以达到既预报准确又节省有限预报资源的目的。
超前地质预报主要用于隧道开挖面一定距离的岩溶、岩溶突水(突泥)、断层破碎带、潜埋段、高地应力(可能产生硬岩岩爆和软弱围岩塑性变形)和瓦斯等有害气体的灾害地质的施工探测,是不良地质隧道施工的重要工作,是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
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工艺流程见图1-1。
超前地质预报仪器超前地质预报仪器见表1-1。
工艺步序说明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工作一般采用多种手段相互验证,各工作阶段互补,并按照长短结合、上下对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办法保证预报的准确性。
根据各种探测方法的特点,可分为长距离控制预报、中距离预报、短距离验证预报。
下面以某工作为例对综合地质预报工作进行介绍,其主要仪器见表1-1,工作机构见图1-2。
图1-2 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工作机构图长距离宏观控制预报:在隧道穿过的灰岩地段以及断层在洞身水平方向上采用TSP203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系统进行距离100~150m的预报(采用100m的成果)。
中距离预报:采用仪器(地质雷达、红外探测仪、HSP水平声波反射发)和超前钻孔进行的距离30m的验证预报。
短距离预报:地质素描法和采用加长钻孔进行的距离小于30m 的预报。
一、利用工作面地质素描预报地质素描在隧道施工中全段进行,地质素描内容为:根据对超前地质预报的结构,对开挖面和洞身周边综合分析围岩的岩性、结构、构造和地下水情况,判断开挖面前方围岩的地质情况、水文地质特征,并以此提出工程措施建议和进一步预报的方案。
根据开挖面围岩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特征进行预报结果的验证,提出是否修改预报方法及参数的意见。
根据开挖段及开挖面的水文地质情况,提出针对性工程方案建议。
二、TSP超前地质预报系统超前探测隧道掘进过程中,每开挖10~150m通过TSP203对开挖前进方向进行中长距离预报,对一定规模的断层破碎和岩溶带进行预报。
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
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超前地质预报施⼯作业指导书1.适⽤范围适⽤于新建铁路京沈京冀客运专线施⼯Ⅷ标段隧道超前地质预报。
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施⼯前编制超前地质预报施⼯⽅案。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在开⼯前组织技术⼈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安全保证措施,对施⼯⼈员认真进⾏技术交底。
2.2外业技术准备及时处理掌⼦⾯,使其具备探测条件,准备好现场使⽤机具设备等。
3.技术要求⑴对已有地质勘察成果的熟悉、核查和确认;⑵地层、岩性在隧道地表的出露及接触关系,特别是对标志层的熟悉和确认;⑶断层、褶皱、节理密集带等地质构造在隧道地表的出露位置、规模、性质及产状变化情况;⑷地表岩溶发育位置、规模及分布规律;⑸⼈为坑洞位置、⾛向、⾼程等,分析其与隧道的关系;⑹根据隧道地表补充地质调查结果,结合设计⽂件、资料和图纸,核实和修正超前地质预报重点区段。
4.施⼯程序及施⼯⼯艺流程超前地质预报是隧道施⼯地质⼯作最主要的⼯作内容。
其⼯作分为地质调查法(地质素描)、超前地质预测(TSP、地质雷达)、法红外线探测法、超前钻探法及施⼯阶段⽔⽂地质监测等任务。
4.1施⼯⼯艺流程图超前地质预报施⼯⼯艺流程图见图4-1-1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流程框图图4-1-1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流程框图5.施⼯要求5.1.隧道地表补充地质调查隧道地表补充地质调查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⑴对已有地质勘察成果的熟悉、核查和确认;⑵地层、岩性在隧道地表的出露及接触关系,特别是对标志层的熟悉和确认;⑶断层、褶皱、节理密集带等地质构造在隧道地表的出露位置、规模、性质及产状变化情况;⑷地表岩溶发育位置、规模及分布规律;⑸⼈为坑洞位置、⾛向、⾼程等,分析其与隧道的关系;⑹根据隧道地表补充地质调查结果,结合设计⽂件、资料和图纸,核实和修正超前地质预报重点区段;5.2.地质素描隧道内地质素描是将隧道所揭露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结构⾯产状、地下⽔出露点位置及出⽔状态、出⽔量、溶洞等准确记录下来并绘制成图表,是地质调查法⼯作的⼀部分,包括开挖⼯作⾯地质素描和洞⾝地质素描。
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
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一)作业目标:掌握超前地质预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学会分析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并预测潜在风险。
一、简介超前地质预报是指在地质灾害即将发生前,通过对地质条件、环境因素以及预警信号的综合分析,提前预测潜在地质灾害风险的一种方法。
它能够帮助我们及时采取措施,降低地质灾害的危害性。
二、方法1. 地质调查:通过田野调查、样品采集等方式,获取地质灾害发生的基础数据,包括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地质等。
2. 地质监测:在关键区域建立监测点位,采集并分析关键参数的变化,如地下水位、地表位移、地震活动等。
3. 大数据分析:利用统计学和数据挖掘等方法,对大量的地质、环境数据进行分析,探索地质灾害与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
4. 模型建立:根据地质灾害的特点和历史记录,建立相应的模型,预测地质灾害发展的可能性和程度。
5. 风险评估:结合预警信息和模型预测结果,对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预警等级和应对措施。
三、关键要素1. 预警信号:通过监测和分析,提取出地质灾害即将发生的预警信号,如地震前的地磁异常、水位的突变等。
2. 数据质量:地质预报需要大量的准确数据支持,因此保证数据的质量是确保预报准确性的重要保障。
3. 多源数据整合:不同数据源的融合与整合可以提高预报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如卫星遥感数据与实测数据的结合等。
四、案例分析以岩石滑坡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和监测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岩石体具有一定的倾向性,结合地震活动和降雨情况,可以预测出岩石滑坡的发生概率和规模。
五、作业要求1. 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掌握超前地质预报的理论基础。
2. 独立完成一份地质预报报告,内容包括地质调查、监测数据分析、模型建立和风险评估等。
3. 提出预测地质灾害发展的可能性和建议相应的应对措施。
4. 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互相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六、参考文献1. XXX,XXXX(书籍或期刊论文名)。
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
铁路隧道工程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怀邵衡铁路HSHZQ-4标段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设计图纸,熟悉《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和《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对相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制作操作平台,配齐操作所需的各种工具、办公设施,满足预报人员操作需要。
3.技术要求3.1根据地层岩性、物探异常、水量等的变化,动态调整地质复杂程度的分级和预报方法。
3.2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分为:复杂地段、较复杂地段、中等复杂地段、简单地段四个级别,不同级别根据设计图纸采用不同的预报方法。
4.预报体系预报内容4.1本标段隧道施工超前预报工作主要以地质素描、地震波反射法、地质雷达法、红外探测法、超前钻探、加深炮孔、瓦斯探测相结合的综合预报体系。
地质预报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⑴地层岩性,重点对软弱夹层、破碎地层、煤层及特殊岩土等。
⑵地质构造,重点为对断层、节理密集带、褶皱轴等影响岩体完整性的构造发育情况。
⑶不良地质,特别是溶洞、暗河、人为坑洞、放射性、有害气体、高地应力等发育情况。
⑷地下水,特别是岩溶管道水、富水断层富水褶皱轴及富水地层。
4.2超前地质预报的工艺流程见图4-1:图4-1 超前地质预报流程图5.超前地质预报方法超前地质预报是隧道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作为一项工序纳入隧道施工中。
在接到监理或施工单位相关人员通知后,预报人员保证在48小时内到场并进行相关测试,超前地质预报的现场作业时间安排宜在立架或爆破出渣完成并经排险后进行。
5.1掌子面地质素描隧道爆破开挖后通过地质素描手段,及时查看掌子面地质状况,通过和设计资料对比,为隧道掘进提供地质情况预报(设平行导坑时先行提供的地质资料)。
掌子面地质素描应在隧道作业每一开挖循环后立即进行,根据掌子面暴露岩层的层理、节理、裂隙结构状况,岩体软硬程度,出水量大小判断开挖前方地质情况。
2.4.1超前地质预报施工作业指导书
××铁路××标段隧道工程编号:XXXX超前地质预报施工作业指导书单位:编制:审核:批准:xxxx年xx月xx日发布xxxx年xx月xx日实施××铁路隧道工程超前地质预报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铁路××隧道工程超前地质预报的施工。
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地质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
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3.技术要求由于本隧道围岩较差,全部为Ⅳ、Ⅴ围岩,全面准确掌握隧道围岩地质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因此施工过程中必须制定详细的超前地质预报计划,设超前地质预报小组,确保超前地质预报数据能及时、准确、反馈可靠,为施工和设计提供准确的依据,保证施工安全、质量。
(1)预测和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确保顺利施工;(2)施工中核实、修正设计图中的地质资料,编制竣工工程地质图表及说明,为以后工程结构的养护、改建、扩建积累资料。
(3)研究地质资料,掌握不良地段、特殊地段的地质分布,预测可能遇到的问题,在施工中提出注意事项;(4)施工中核实设计资料,根据开挖遇到的问题提出建议;(5)隧道掘进过程中,监视和编录地质及水文地质变化,记录和分析有关围岩变形、坍方情况;(6)及时掌握开挖状况,注意土石成分、围岩特征。
4.超前地质预报项目及工作流程4.1超前地质预报项目隧道主要采用地质预报方法有地质分析法、超前钻孔、地震波反射法、地质雷达、红外探测。
结合隧道地质条件,超前地质工作按照长短结合、上下对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来保证预报的准确性。
铁路工程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
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铁路站前1标段隧道工程超前地质预报作业。
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组建地质超前预报专业小组,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掌握隧道工程地质情况,编制超前地质预报计划,采用先进科技手段进行超前地质探测预报。
预报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地质超前探测预报系统、地质雷达、红外线探测仪、超前地质钻孔等。
2.2外业技术准备根据隧道地质情况,采用不同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现场收集隧道地质情况的各种技术数据,进行分析、解译、对比后得出结论,指导隧道施工。
3.技术要求3.1预报人员为地质专业工程师,有丰富的现场施工经验,吃苦耐劳,有职业责任感。
3.2爆破人员必须为取得爆破作业资格证人员,责任心强,没有违章作业行为。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施工程序施工程序为:地质分析预测→判断地质情况→确定预报手段→收集数据→分析、解译、对比数据→反馈设计→变更调整设计参数→根据变更设计施工。
4.2 工艺流程综合超前地质预报系统流程图超前地质预报5.施工要求5.1地质调查法地质调查法是根据隧道已有勘察资料、地表补充地质调查资料和隧道内地质素描,通过底层层序对比、底层分界线及构造线地下与地表相关性分析、断层要素与隧道几何参数的相关性分析、临近隧道内不良地质体的前兆分析等,利用常规地质理论、地质作图和趋势分析等,推测开挖工作面前方可能揭示地质情况的一种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本法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下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报。
地质调查法包括隧道地表补充地质调查和隧道内地质素描等。
(1)隧道地表补充地质调查隧道地表补充地质调查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对已有地质勘查成果的熟悉、核查和确认;地层、岩性在隧道地表的出露及接触关系,特别是对标志层的熟悉和确认;断层、褶皱、节理密集带等地质构造在隧道地表的出露位置、规模、性质及其产状变化情况;地表岩溶发育位置、规模及分布;煤层、石膏、膨胀岩、天然气、含放射性物质等特殊岩土地层在地表的出露位置、宽度及其产状变化情况;人为坑洞位置、走向、高程等,分析其与隧道的空间关系;根据隧道地表补充地质调查结果,结合设计文件、资料和图纸,核实和修正超前地质预报重点区段。
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
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1、适⽤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于XXX⾄XX⾼速公路X合同段标隧道⼯程施⼯,具体内容包括:预报内容、预报分级、预报流程及要点。
2 、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在开⼯前组织技术⼈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员进⾏技术交底。
对参加施⼯⼈员进⾏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施⼯作业层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已完成。
修建⽣活房屋,配齐⽣活、办公设施,满⾜主要管理、技术⼈员进场⽣活、办公需要。
所以仪器已经到位,经过检校并在使⽤有效期内。
3、技术要求明确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作业⼯艺流程、操作要点和重要性,指导、规范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保障隧道安全掘进。
施⼯过程中必须将超前地质预报纳⼊施⼯⼯序管理,做到先探测、后施⼯,不探测不施⼯。
所使⽤的仪器具有合格的出⼚证明及使⽤期限,并按相关要求进⾏质量验收,有验收记录,并在有效使⽤期内。
4、施⼯程序与⼯艺流程4.1预报内容(1)地层岩性预测预报,特别是对软弱夹层、破碎地层、煤层及特殊岩⼟的预测预报。
(2)地质构造,特别是对断层、节理密集带、褶皱轴等影响体完整性的构造发育情况的预测预报。
(3)不良地质,特别是溶洞、⼈为坑洞、⽡斯等发育情况的预测预报。
(4)地下⽔,特别是对岩溶管道⽔、富⽔断层、富⽔褶皱轴、富⽔地层中的裂隙⽔等发育情况的预测预报。
4.2预报⽅法(1)隧道⼯程超前预报采⽤地质调查法、地震波反射法、加深炮孔探测法、超前地质钻探法及地质雷达探测法进⾏综合预报。
在地质调查法的基础上,采⽤地震波反射法进⾏中长、长距离探测;采⽤超前地质钻探进⾏验证,钻探孔数2个,深度30?50m;⾤⽤加深炮孔探测法进⾏短距离预报;并采⽤地质雷达探测法及物探红外探测法对断层破碎带、软弱岩层变化带及可溶岩地段进⾏探测。
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
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1.1 概述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的重要管理环节和技术手段,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可以及时掌握和反馈隧道地质信息,为进一步修正、完善隧道设计参数、施工工法、防护措施,优化施工组织、超前制定施工安全应急预案、控制工程变更设计提供依据,最大限度的规避安全风险。
超前地质预报主要用于隧道开挖过程,探测掌子面前方一定距离的岩溶、岩溶突水(突泥)、断层破碎带、高地应力(可能产生硬岩岩爆和软弱围岩塑性变形)和瓦斯等灾害性地质条件。
通过超前地质预测预报,预测可能引发隧道地质灾害的不良地质位置、规模和性质,并根据地质预报成果,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与可行性建议,降低地质灾害发生几率,确保隧道施工人员和设备安全,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在隧道开工前应根据隧道区域地质资料和施工图设计,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预报方案,针对不同地段的工程地质情况进行地质预报重要性分级,不同级别的地段采取不同的预报手段,以达到既预报准确又节省有限预报资源的目的。
1.2工作内容1)地质调查:依据隧道区域地质资料和设计施工图纸进行地质核查,初步分析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地下水。
2)识别地质风险等级:依据地质调查资料,对隧道地质风险等级进行初步划分,即按照A、B、C、D四级划分。
3)编制地质预报实施方案:根据隧道地质风险等级,分级制定地质预报工作实施方案。
4)地质预报成果分析:依据地质预报实施方案进行预报,对预报资料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判定前方地质状态。
5)调整、优化施工方案:针对不良地质条件与设计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优化开挖工法和防护措施。
1.3工作准备1)组建地质预报工作机构:项目部由总工程师总负责,隧道地质工程师负责日常工作,配置隧道施工相关技术人员全面配合。
2)绘制地质剖面图:根据隧道区域围岩地质资料和施工图设计、地质风险等级,绘制隧道地质纵断面剖面图,并标注预报等级方案。
3)编制地质预报工作计划:根据隧道地质剖面图和预报方案,结合隧道施工进度安排,制定超前地质预报工作计划,以满足施工进度要求。
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
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1 目的通过对隧道实施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工作,为信息化设计、施工提供支撑,规避风险,力争施工顺利进行。
2 编制依据⑴《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指南》⑵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⑶《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3 适用范围适用于XX客专XX段站前工程隧道超前地质预测预报。
4 地质预测预报方法针对本线隧道地质特点,拟采用地质素描法(常规地质法)、超前水平钻孔法、TSP203法相结合的预报方法。
综合监测结果,即时提出对不良地质的处理措施,以降低施工风险,确保工程质量和运营安全。
4.1 地质素描4.1.1 主要工作1.掌子面与侧壁的量测和地质素描。
主要工作有:地层岩性特征、结构面性质与产状及发育程度、岩体破碎程度与充填情况、洞壁变形破坏特征、突泥与坍方部位、方式与规模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2.地质构造的地下与地表相关性分析。
3.地质作图。
在此基础上,对掌子面前方一定范围内(约5m~20m)的地质条件进行预测预报。
4.1.2 工作要求1.按照地质素描的内容和现场记录格式、每次循环开挖后对掌子面和左右边墙进行素描、数码摄像。
2.素描图、记录必须在现场进行,素描一律“写实”,不做任何换算。
素描图式、图例、比例、用语应统一,按要求采取标本(包括定向标本)。
4.1.3 素描资料整理要求1.素描原始记录、图、表须当天整理(绘制)。
2.施工一定距离后,隧道地质素描图,应分段完善、总结,并做出相应的隧道纵断面图、表。
3.及时整理标本。
4.提交的图表:a.正洞的展示图;b.掌子面素描图;c.正洞平面联体工程地质图、纵断面、横断面图;d.结构面调查表;4.2 超前水平钻探4.2.1 根据需要采取1~5孔超前水平钻探,其位置一般按施工地质图布置。
4.2.2 水平钻机钻进功效不小于4米/小时。
4.2.3 钻孔直径50mm,钻孔长度20~30m,两次循环的超前水平钻探搭接长度不小于5米。
4.2.4 钻进过程中,对断层、溶洞充填物应干钻取样,对不同岩层代表性取样,其余采用孔内摄像记录,以提高功效。
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
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一、编制说明为了使超前地质预报工作能够顺利有序的开展,确保地质预报工作的准确性及其符合设计、施工要求,保障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的按步有序进行,特编制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以规范超前地质预报作业人员行为,指导超前地质预报作业。
二、编制依据1、铁道部部颁标准TB10003《铁路隧道设计规范》;2、铁道部部颁标准TB10204-2002《铁路隧道施工规范》;3、铁道部发布的《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2005-09-17发布并实施);4、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现场实际施工情况。
三、工程简介大瑶山一号隧道位于广东省乐昌市的庆云镇和两江镇境内,线路走向近北西至南东向(约1330),大瑶山隧道区属南岭山系,横贯山峰海拔高度为958m的狮子山,其中一号隧道属构造剥蚀—溶蚀切割中低山、低山地貌,进口~DK1909+730段为碳酸盐岩分布区,主要岩溶形态为溶峰、溶谷,表层溶沟、溶槽、石芽等较发育,地形起伏较小;DK1909+730~出口段为碎屑岩—浅变质岩分布区,属构造剥蚀型低山,最大相对高差达750m,陡坡、峡谷极为发育。
本隧道共有断层13条和大小不等的溶洞、暗河,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超前地质预报。
四、超前地质预报的作用大瑶山一号隧道集岩溶及岩溶突水(突泥)、断层破碎带、浅埋段、高地应力(可能产生硬岩岩爆和软弱围岩塑性变形)等于一体。
为准确掌握隧道开挖掌子面前方地质情况,为施工提供地质参考,合理地选择施工方法和支护参数,确保该隧道施工工作的安全、按期优质完成施工任务,地质工作十分重要。
五、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组织机构大瑶山一号隧道的地质条件均较复杂,隧道施工中地质工作尤其重要,为了更好地完成施工阶段的地质工作,成立专职的地质工作组进行施工期间的地质预报和验证工作。
地质工作组织机构见下图“地质工作组织机构图”。
地质工作组织机构图配备专职地质管理人员负责隧道的地质工作,施工中配备有经验的地质工程师值班,进行24小时全过程监控指导,确保地质预报工作的准确性及各种措施的落实。
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
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1、超前地质预报目的①进一步查清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指导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②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率和危害程度。
③为优化工程设计提供地质依据。
④为编制竣工文件提供地质资料。
2、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及其内容根据高黎贡山隧道地质条件、风险源及其风险等级,采取不同的超前探测方法,分别为地质调查法、超前导坑法、物探法、超前钻探法、洞周探测。
1)地质调查法地质调查法是根据已有勘测资料、地表补充地质调查资料和洞内地质素描,通过地层层序对比、地层分界线及构造线地下与地表相关性分析、断层要素与几何参数的相关性分析、临近不良地质体的前兆分析等,利用常规地质理论、地质作图和趋势分析等,推测开挖工作面前方可能揭示地质情况的一种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地质调查法用于各种地质条件下的超前地质预报,包括地表补充地质调查和洞内地质素描。
地表补充地质调查包括下列内容:(1)对已有地质勘查成果的熟悉、核查和确认;(2)地层、岩性在地表的出露及接触关系;(3)断层、褶皱、节理密集带等地质构造在隧道地表的出露位置、规模、性质及其产状变化;(4)地表岩溶发育位置、规模及分布规律;(5)根据地表补充地质调查结果,结合设计文件、资料和图纸,核实和修正超前地质预报重点区段。
洞内地质素描是将隧道所揭示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结构面产状、地下水出露点位置及出水状态、出水量、溶洞等准确记录下来绘制成图表,包括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和洞身地质素描。
洞身地质素描包括下列内容:(1)工程地质a、地层岩性:描述地层时代、岩性、层间结合程度、风化程度;b、地质构造:描述褶皱、断层、节理裂隙特征、岩层产状。
断层位置、产状、性质、破碎带的宽度、物质成分、含水情况以及与隧道的关系。
节理裂隙的组数、产状、间距、填充物、延伸长度、张开度及节理特征、力学性质、分析组合特征、判断岩体完整程度。
c、岩溶:描述岩溶规模、形态、位置、所属地层和构造部位,填充物成分、状态,以及岩溶展布的空间关系。
【精选】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
【精选】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超前地质预报施工作业指导书1.目的开展综合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查明隧道破碎带等不良地质情况,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2.编制依据1.1国家及铁道部现行的客运专线设计暂行规定、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施工技术指南、安全技术规范;《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指南》、《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路隧道监控两侧技术规程》。
1.2经审核合格的施工设计图纸、设计文件、设计数据。
1.3建设单位组织的设计技术交底纪要及有关文件、通知。
3.适用范围适用于Ⅳ、Ⅴ级围岩段隧道工程。
4.作业准备隧道围岩是复杂多变的,不良地层结构会导致隧道坍塌,涌水等事故的发生,为了保证隧道安全施工和工程质量,在设计勘测资料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应将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纳入正常施工工序中,作为隧道“信息化”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形成制度,做好预测记录和分析总结,并根据隧道的长度和地质情况采用适宜的预报方法。
5.技术要求根据地质复杂程度分级,对不同地段进行地质预报分级,不同类型和级别的地段采用不同的预报方法。
5.1地质预报分级根据地质灾害对隧道施工安全的危害程度,将地质预报分为以下四级:A级:存在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段,如大型暗河系统,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软弱、破碎、富水、导水性良好的地层和大型断层破碎带,特殊地质地段,重大物探异常地段,可能产生大型、特大型突水突泥地段,诱发重大环境地质灾害的地段,高地应力、瓦斯、天然气、放射性问题严重的地段以及人为坑洞等。
B级:中、小型突水突泥地段,较大物探异常地段,断裂带等。
C级:水文地质条件较好的碳酸盐岩及碎屑岩地段,小型断层破碎带,发生突水、突泥可能性较小的地段。
D级:非可溶岩地段,发生突水突泥可能性较小的地段。
5.2不同地质风险地段预报方式A级:采用地质素描法、地震波反射法、地质雷达探测法、红外探测法、超前水平钻探、掌子面地质素描等手段进行综合预报,首先以地质素描法进行长距离预报,然后采用中长距离地震波反射法和短距离物探法相结合进行预报,同时进行超前水平钻探检查。
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
第一章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编号:JZSG7B-SZ-071、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京张铁路JZSG-7标段站前工程双线隧道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的实施。
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层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已完成。
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所有仪器已经到位,经过检校并在使用有效期内。
3、技术要求针对本线隧道地质特点,拟采用地质素描法(常规地质法)、超前水平钻孔法、物探法(TSP)相结合的预报方法。
综合监测结果,即时提出对不良地质的处理措施,以降低施工风险,确保工程质量和运营安全。
4 常规地质调查法常规地质预测法是工程地质技术人员根据设计地质图纸、现场地质纪录,运用工程经验和地质知识进行分析、预报地质的一种方法。
此法的关键在于工程地质工程师的经验丰富和现场详细的地质纪录和物探资料。
施工前预报:根据设计给出的隧道地质条件说明资料,认真分析隧道的地质断面图、平面图,掌握隧道的地质特点和水文特点。
进行长距离宏观预报各段隧道可能出现的不良地质情况。
施工常规地质法预报:主要完成开挖面的地质素描,地质展开图,超前钻孔资料进行地质分析预报,是综合地质预报的中枢。
施工阶段地质资料记录:首先对已开挖地段进行地质调查,调查的主要依据为隧道开挖面地质素描、岩石结构面调查和涌水观测记录。
开挖面地质素描内容有:岩性、地质年代、岩层产状、软弱夹层、岩脉穿插情况;断层及破碎带的形态、产状、宽度、填充物特征;主要节理裂隙的形态、产状、规模及相互切割关系。
围岩岩体结构类型、完整性、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能。
地质素描采用图表形式形象纪录。
最新岩溶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
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1.1编制目的为了使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作业能够顺利有序的进行,确保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作业质量符合设计及客货共线铁路施工技术标准的要求,特编制此作业指导书,以规范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作业人员行为,指导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1.2适用范围适用于中铁某局某铁路五标项目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作业。
2.作业准备⑴施工前应充分掌握隧道设计图纸及相关文件内容,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并及时与现场进行核对,以确定合适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并配备相应机具设备。
⑵将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纳入正常的施工工序管理,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和信息反馈系统。
3.技术要求3.1技术指标⑴地层岩性预报,特别是针对软弱夹层、破碎地层及特殊岩土的预测预报。
⑵地质构造预报,特别是针对断层、节理密集带、褶皱轴等影响岩体完整性的构造发育情况的预测预报。
⑶不良地质预报,特别是针对岩溶等发育情况的预测预报。
⑷地下水预测预报,特别是针对富水断层、富水褶皱轴、富水地层中的裂隙水等发育情况的预测预报。
3.2技术标准⑴探明断层的性质、产状、富水情况、在隧道中的分布位置、断层破碎带的规模、物质组成等,并分析其对隧道的危害程度。
⑵可能存在瓦斯(页岩气)聚集地段需测定瓦斯含量、瓦斯压力、涌出量、瓦斯放散初速度等,评价隧道瓦斯严重程度及对工程的影响,提出技术措施建议等。
4. 施工程序与实施流程实施流程与施工程序详见“图4-1”和“图4-2”。
图4-1 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流程图5.施工要求5.1施工准备(1)根据施工图设计要求及现场实际情况做好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
(2)准备好各种施工机械和监测仪器,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
(3)监测之前对仪器进行检查,确保能正常运行。
(4)准备好预测使用的各种材料。
(5)将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纳入正常的施工工序管理,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和信息反馈系统。
5.2施工工艺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常采用的方法有:地质调查法、地质素描、超前钻探法、加深炮孔、地质雷达、地震波反射法、红外探水。
1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
目录1.适用围 (1)2.作业准备 (1)3.技术要求 (1)4. 施工程序与实施流程 (2)5.施工要求 (3)6.劳力组织 (27)7.材料要求 (27)8.设备机具配置 (27)9.质量控制及检验 (28)10.安全及环保要求 (29)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1.适用围1.1编制目的为了使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作业能够顺利有序的进行,确保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作业质量符合设计及客货共线铁路施工技术标准的要求,特编制此开挖作业指导书,以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作业人员行为,指导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1.2适用围适用于怀邵衡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作业。
2.作业准备⑴施工前应充分掌握隧道设计图纸及相关文件容,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和技术标准。
并及时与现场进行核对,以确定合适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并配备相应机具设备。
⑵将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纳入正常的施工工序管理,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和信息反馈系统。
3.技术要求3.1技术指标⑴地层岩性预报,特别是针对软弱夹层、破碎地层及特殊岩土的预测预报。
⑵地质构造预报,特别是针对断层、节理密集带、褶皱轴等影响岩体完整性的构造发育情况的预测预报。
⑶不良地质预报,特别是针对瓦斯等发育情况的预测预报。
⑷地下水预测预报,特别是针对富水断层、富水褶皱轴、富水地层中的裂隙水等发育情况的预测预报。
3.2技术标准⑴探明断层的性质、产状、富水情况、在隧道中的分布位置、断层破页脚碎带的规模、物质组成等,并分析其对隧道的危害程度。
⑵可能存在瓦斯(页岩气)聚集地段需测定瓦斯含量、瓦斯压力、涌出量、瓦斯放散初速度等,评价隧道瓦斯严重程度及对工程的影响,提出技术措施建议等。
4. 施工程序与实施流程施工程序与实施流程详见“图4-1”和“图4-2”。
图4-1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程序框图30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流程见下图图4-2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流程图5.施工要求5.1施工准备(1)根据施工图设计要求及现场实际情况做好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建铁路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工程MHSS-3标段隧道工程编号:MHSS-3-ZY01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单位: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MHSS-3标段项目经理部编制:审核:批准:2015年5月12日发布2015年5月13日实施目次1.适用范围 (1)2.作业准备 (1)2.1内业技术准备 (1)2.2外业技术准备 (1)3.技术要求 (1)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2)4.1施工程序 (2)4工艺流程 (2)5.施工要求 (2)5.1施工准备 (2)5.2施工工艺 (2)5.2.1地质素描 (3)5.2.2TSP探测 (4)5.2.3地质雷达 (6)5.2.4红外线探测 (8)5.2.5超前钻孔 (9)5.2.6加深炮孔 (11)5.2.7综合地质预报 (11)5.3成果资料 (12)6.劳动组织 (13)7.材料要求 (14)8.设备机具配置 (14)9.质量控制及检验 (14)9.1质量控制 (14)9.2质量检验 (15)10.安全及环保要求 (17)10.1安全要求 (17)10.2环保要求 (18)1.适用范围适用于蒙华铁路MHSS-3标段中条山隧道。
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参照施工设计文件、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相关的图纸,熟悉以下规范、标准、条例。
(1)《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
(2)《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
(3)《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4)国家、行业相关标准、规范、规程、指南。
超前地质预报人员经过专业培训,接受项目技术交底,考核合格后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收集隧道地质条件,隧道埋深,围岩级别等资料。
由专业工程师确认人员、设备、材料、机具、作业环境满足作业需求。
3.技术要求(1)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必须由专业技术强的地质、物探技术人员施做。
-1-(2)配置先进的超前地质预报设备,保证精确预报,满足施工需求。
(3)及时出具超前地质预报报告,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指导现场施工。
(4)纳入工序管理,每循环进行地质素描,按要求进行地质预报。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施工程序地质预报→信息分析上报→隧道开挖。
4工艺流程超前地质预报工艺流程图见图4.1。
5.施工要求5.1施工准备(1)专业超前地质预报人员到场。
(2)机具设备状态完好,满足施做需求。
(3)地质预报施做方案明确。
5.2施工工艺结合中条山隧道的地质条件,超前地质预报工作采用由面到点、长短结合、地面调查与洞内预报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保预报的准确性。
-2--3-图4.1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流程图5.2.1地质素描(1)在隧道开挖后及时记录掌子面地质情况,每循环施做。
描述地层地质时代、岩层厚度、层间结合程度、岩层产状、岩性、岩石硬度、风化程度;断层破碎带的宽度、成分、胶结程度、含水情况以及与隧道的关系;节理裂隙的特征、组数、产状、间距、充填物质、延伸长度、张开度,节理面的起伏情况及节理裂隙的组合状况;地应力、岩溶、膨胀岩等对隧道的影响;出水点位置、水量、水压、地质调查、素描TSP 探测红外探测加深炮孔超前钻孔探测收集、分析、上报确定施工方案隧道施工正常异常地质雷达水温、水色、悬浮物(泥砂等)测定;地质环境(地层、构造、岩溶、暗河等)的关系;与地表相关气象、水文观测;洞内涌水与地表径流、降雨的关系;必要时进行水样分析。
(2)根据地质素描得到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水文地质特征等,判定围岩完整性和围岩分级,结合勘察和地质调查取得的地质资料预测隧道前方地质情况。
(3)对拱顶和左右边墙进行素描、数码摄像,绘制地质展示图(60m/张)。
5.2.2TSP探测(1)测线布置①接收器孔位置:在隧道边墙,距离掌子面大约50m。
数量:2个,隧道左、右边墙各一个。
直径:φ43-45mm/孔深2m。
布置:沿轴径向,用环氧树脂固结,向上倾斜10°左右。
高度:离地面约1.2m。
②炮孔-4-位置:隧道边墙。
第一个炮孔离接收器20m,其余炮孔间距为1.5m。
数量:24个。
直径:38mm/孔深1.5m。
布置:沿轴径向,向下倾斜10-20°。
高度:离地面约1.2m。
(2)数据采集与分析TSP探测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分为洞内数据采集和室内分析处理两大部分。
①洞内数据采集洞内数据采集主要由接收器、数据记录设备以及起爆设备三部分组成。
TSP探测洞内数据采集示意图,见图5.1。
施做时按照“钻孔→安装接收器→装药→连线→起爆→接收信号→拆线、清理设备”的程序进行。
②室内计算机分析处理采集的TSP数据,通过TSPwin软件进行处理。
TSPwin 软件处理流程通过“数据设置→带通滤波→初至拾取→拾取处理→炮能量均衡→Q估计→反射波提取→P-S波分离→速度分析→深度偏移→提取反射层”11个主要步骤进行速度分析,将反射信号的传播时间转换为距离,探明反射层-5-在探测范围内的2D或3D空间分布,并根据反射波的组合特征及其动力学特征解释地质体的性质。
图5.1TSP探测洞内数据采集示意图③提交资料室内分析处理在24小时内完成并提交正式成果报告,报告包括工作概况,探测的方法、设备及原理,测线布置。
对测试结果分析,并出具成果报告。
报告包括现场数据记录表、岩石参数曲线图、二维结果图、岩石参数表等内容。
(3)预报范围一般预报距离为100-150m,采用连续重叠式预报,每次搭接不小于10m。
5.2.3地质雷达-6--7-(1)预报方法①掌子面超前探测测线布置根据TSP预报结果确定,一般布置三条测线(两横一竖),每次测长30m,循环搭接5m。
雷达原理示意图见图5.2。
②隧底探测正洞可溶岩段,隧底布置3条纵向测线(左、中、右),探测深度10m。
ε2σ2ε1σ1反射界面RT R T 掌子面图5.2雷达原理示意图(2)施工工序衔接掌子面前方探测,数据采集前对掌子面进行平整处理,使雷达天线与掌子面有较好的耦合,移走掌子面附近其他的金属物体。
隧底探测时,隧底浮渣要清除。
(3)成果资料对数据进行必要的处理(如编辑、滤波、增益、褶积、道分析、速度分析和消除背景干扰等)后,导出时间剖面。
在时间剖面中标出探测对象的反射波组,确定反射体的形态和规模。
解释确定反射体的位置、形态,推断其充填情况。
必要时制作模型进行反演解析。
然后提交测线布置图、原始记录、时间剖面、解析参数和解析结果等资料。
5.2.4红外线探测(1)现场数据采集①在隧道的拱顶和两侧边墙的中部各布置一条测线,点距5m。
掌子面均匀布置9个测点,发现异常后加密测点,并分析异常的可能原因,如因喷浆、照明灯等干扰,异常数据删除、重测。
②每次探测对岩体的裂隙发育情况和隧道壁渗水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红外线探测效果图,见图5.3。
(2)资料提交红外超前探测报告必须附对掌子面及三条测线探测的红外场强值曲线图及探测数据表。
(3)探测范围红外探测每循环探测30m,循环搭接不小于5m。
-8--9-图5.3红外线探测效果图5.2.5超前钻孔(1)钻进方式采用矿研180钻机冲击钻进。
钻进效果见图5.4。
必要时采用取芯钻进。
(2)钻孔数量及深度超前地质钻孔的位置、孔深、数量等,由地质人员根据其他预报手段获得的成果结合掌子面附近的地质情况综合分析确定。
钻孔布置示意见图5.5。
钻孔深度一般30~60m。
以探明前方地层完整性、断层、岩溶及地下水发育情况。
-10-图5.4钻进效果图图5.5钻孔布置示意图施钻深度满足设计要求并经现场技术人员确定签认后方可停钻。
循环预报搭接长度为3~5m岩盘,以此做安全储备及止浆岩盘。
(3)资料提交超前地质钻孔由地质技术人员进行地质编录和孔内必要的测试。
整理得到超前钻孔成果,成果内容包括:123112①钻孔柱状图,描述地层、岩性、节理裂隙特征,记录钻孔过程中有价值的信息,提出围岩完整性评价。
②记录出水位置,进行孔内水量、水压、水温等测试,预测隧道涌水量。
(4)编写钻探报告。
5.2.6加深炮孔每循环施做,沿开挖洞身周边均匀布置。
根据地质复杂程度,正洞每循环5~7个,辅助坑道每循环3~5个,孔深超过开挖进尺3~5m。
相邻两循环加深炮孔的位置适当错开。
利用风钻进行加深钻孔,孔径30~40mm。
钻孔完成后及时向现场管理人员反馈信息,有异常报告至现场主要管理人员、经理部总工,并报监理、设计院、晋豫指挥部采取措施。
5.2.7综合地质预报以常规地质预报为基础,通过勘察和地质调查从区域范围内了解隧道通过地层的岩性、对隧道施工影响较大的地质构造、不良地质及地下水特征,采用地质素描将勘察和地质调查得到的地质信息投影到隧道中,对超前地质预报进行细化和补充。
通过TSP等物探手段,取得掌子面前方的异常信息及异常信息的位置,结合常规地质预报已得到-11-的地质信息,来解释掌子面前方可能存在的地质问题,从而达到量化效果。
在异常区域内实施超前水平探孔,直接验证异常区内的地质情况,针对隧道施工突发性地质灾害建立预警预报机制,为隧道施工提供更安全的保障。
5.3成果资料(1)即时报告当地质工程师发现地质情况发生变化时,即刻将相关地质信息向工区、项目部、现场监理、设计单位报告,积极参与不良地质地段工程措施的研究,从地质角度提出意见。
(2)日常报告每次完成地质预报工作后,对地质素描、超前探孔等资料及时向工区、项目部、现场监理、设计提供。
红外探测、TSP、超前钻孔、地质雷达等,两日内将报告上报项目部、监理、设计单位、晋豫指挥部。
(3)信息反馈地质预报资料形成后及时报送给监理、设计单位、晋豫指挥部,由晋豫指挥部组织四方会勘,根据报告分析前方地质情况,制定方案。
具体如下:-12-①根据以上超前地质预报结果,综合分析掌子面围岩的岩性、结构、构造和地下水情况,判断掌子面前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特征,提出工程措施建议和进一步预报的方案。
②将掌子面出现的结构面,采用几何作图进行预报。
通过作图确定隧道拱顶、边墙不稳定块体规模,提出锚固意见。
③通过对开挖段围岩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特征预报的验证,提出是否修改预报方法及参数。
④通过开挖段及掌子面水文地质预报情况,提出注浆止水方案的建议。
6.劳动组织根据中条山隧道的实际情况,结合设计超前地质预报方法进行人员配置。
超前地质预报人员配置表,见表6.1。
表6.1人员配置表序号工种或职务人数1地质预报组负责人12地质工程师33物探工程师14TSP爆破工25超前钻孔队长1-13-6高级钻工127机修工18专职资料员1 7.材料要求TSP探测采用2#乳化炸药,导爆管引爆,满足火工品要求。
8.设备机具配置根据中条山隧道的实际情况,结合设计超前地质预报方法进行设备配置。
设备机具配置表,见表8.1。
表8.1仪器设备及型号配置表序号仪器设备及型号数量1TSP超前地质预报仪1台2数码照相机Canon2部3矿研H1801台4HY—303、304红外探测仪3台5计算机4台6打印机2台7汽车1台8地质罗盘4部9.质量控制及检验9.1质量控制-14-(1)按照设计文件、《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建设单位有关要求及技术交底开展预报工作,使预报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切实保证预报的精度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