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社会的造船业大观
宋代登峰造极的造船业和先进的航海技术,北宋最大吨位的海船是多少呢?
宋代登峰造极的造船业和先进的航海技术,北宋最大吨位的海船是多少呢?宋朝,我国的造船技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其造船规模、船只质量、造船数量都领先于其他国家。
下文就让小编来为大家介绍下吧!宋代的造船技术——中国造船文化【宋代的造船技术——中国造船文化】宋朝,我国的造船技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其造船规模、船只质量、造船数量都领先于其他国家。
当时,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帆船舰队和商船队,频繁远航至日本、朝鲜、印度、东南亚,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区,蔚蓝的海面上常年行驶着庞大的中国远洋船队。
一条海中丝绸之路,连通了中国和世界,把中国出产的陶瓷、丝绸和其他物资运往世界各地,也把灿烂的中华文明运往世界各地。
宋代的造船技术——中国造船文化我们知道,世界从古代进入近现代,曾经跨过一个巨大的分水岭,那就是15—17世纪的大航海所带来的地理大发现。
而大航海不可能靠着心血来潮实现,必须依靠足够的技术准备,除了需要高超的造船技术之外,还得有精确的指南针指示方向,否则速度再快、性能再精良的舰船也会像无头苍蝇。
值得骄傲的是,航海必不可缺的两大硬件,都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
翻阅中国历史,我们很容易发现,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造船历史的国家,两千年前,为了给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徐福曾率三千童男童女东渡,到达日本,这次远行动机虽然荒诞,却也成就了徐福世界大航海家的身份;到了唐朝,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铸就了中国航海史上的又一次辉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没有世界一流的造船技术,无论徐福,还是鉴真,都不可能组织规模如此之大、里程如此之长的航海活动。
其实,中国人的造船史,远比徐福早得多。
早在夏商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懂得了舟船制造技术,木板船和帆均已出现。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造船技术进一步提高,大船、楼船、浮桥船都先后出现,许多海上航路也开通了。
到了晋代,中国人发明了车轮舟,这就是今天我们把船称为“轮船”的来历。
到了唐朝,中国造船技术更上一层楼,中国海船体积大、载量多、风力强,更为其他民族所不及。
宋朝造船业发达的原因
宋朝造船业发达的原因
1.地理优势:宋朝位于东亚的东部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河流和海岸线。
这使得宋朝能够充分利用河流运输和海上贸易。
河流能够提供通行船只的水道,而沿海地区是航海贸易的战略区域,保证了船舶出航和商品运输的顺畅。
2.政策扶持:宋朝对造船业给予了重视和支持,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来推动发展。
政府设立了专门的造船厂和码头,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提高了造船技术的研发和生产能力。
3.技术创新:宋朝重视海洋科技和航海技术的发展,不断进行船舶改进和设计。
在造船技术方面,宋朝引入了先进的榫卯结构和钉船技术,提高了船只的结构强度和耐久性。
宋朝还加强了航海导航的研究,开发了航海仪器和使用星象导航的技术,提高了航海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贸易需求:宋朝是一个繁荣的商业帝国,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海上贸易。
造船业的发展能够满足快速增长的贸易需求,支持了宋朝经济的繁荣。
宋朝造船业之所以能够发达,是因为地理优势、政策扶持、技术创新和贸易需求的综合因素。
这些因素相互促进,使得宋朝的造船业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发达和先进的。
宋代造船业的特点
宋代造船业的特点宋代造船业是中国古代造船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船舶种类多样化宋代造船业的特点之一是船舶种类多样化。
在宋代,出现了许多新型船舶,如巨型战船、商船、渔船、客船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巨型战船“龙舟”,它是宋代最大的战船,具有很高的航行速度和较强的战斗力。
此外,宋代还有许多特殊用途的船只,如运输粮食的“运粮船”、负责破冰的“破冰船”等。
二、船舶建造技术的进步宋代造船业的另一个特点是船舶建造技术的进步。
在宋代,船舶建造技术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从船体结构到船舶设备都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首先,宋代的船体结构更加坚固稳定,采用了多层纵梁和船肋加强船体的承载能力。
其次,在船舶设备方面,宋代的船舶配备了先进的航行工具,如舵、帆、锚等,使船只的操控和航行更加方便和安全。
三、船舶建造规模的扩大宋代造船业的第三个特点是船舶建造规模的扩大。
随着海洋贸易的发展,宋代的船舶建造规模逐渐扩大。
在宋代中后期,许多大型的商船和战船开始出现,其长度可以达到数十米甚至上百米,船舶的吨位也大幅度增加。
这些大型船舶的出现,不仅提高了海上运输的效率,也促进了海洋贸易的繁荣。
四、船舶建造工艺的精细化宋代造船业的最后一个特点是船舶建造工艺的精细化。
在宋代,船舶建造工艺逐渐达到了一个较为完善的阶段。
船舶的建造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如选材、制模、组装、打磨等。
宋代的造船工匠们在这些环节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不断改进和创新,使船舶的质量和外观都达到了一个相对高水平。
宋代造船业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船舶种类多样化、船舶建造技术的进步、船舶建造规模的扩大以及船舶建造工艺的精细化等方面。
这些特点的出现,不仅推动了宋代海洋贸易的繁荣,也为后世的造船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宋代造船业的成就不仅是中国古代造船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造船业发展史上的重要篇章。
宋元明清时期的科技发明与造船业
宋元明清时期的科技发明与造船业中国的宋元明清四大朝代承载了许多令人瞩目的科技发明和壮丽的造船业。
这些时期,中国经历了许多技术革新和创新,推动了科学、工程和航海领域的飞速发展。
首先,宋代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之一。
宋代首次出现的火药,成为中国军事领域的重大突破。
火药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武器制造和火炮的发展,加强了宋朝的军事实力。
此外,宋代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使得书籍的印刷速度和效率大幅提高。
活字印刷的发明不仅促进了文化传播,也为后世的印刷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造船业方面,造船技术在宋代也有了显著的进步。
宋代有着世界上最早的商业船只规模,大量的船只用于贸易和海军防御。
宋代船舶的良好设计和建造技术,使得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航海国家之一。
船体结构和船首的改进,使船只在航行中更加稳定,增加了负载能力。
此外,宋代还发明了船用指南针,用于航海导航,大大提高了航海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进入元代,蒙古帝国所具备的独特优势促进了科技和造船业的进一步发展。
元代的重要科技发明之一是航海领域的四仪仪象。
通过这种仪器,船只可以通过观察太阳、星星和转向指南针来确定方向,极大地提高了航海的精确度。
此外,元代也见证了船舶市场的繁荣。
由于海上贸易的扩大,中国船舶市场蓬勃发展,世界各地的商人纷纷前来采购中国的船只。
造船业的发展使得中国成为当时最重要的船舶生产国之一。
明代是中国科技发展的又一个鼎盛时期。
明代的科技突破主要集中在农业方面。
明代出现了以一位福建科学家农贵为首的农学家们提出的新的农业发展理念,包括山地梯田、轮作种植和人工鱼塘等技术。
这些创新的农业技术在明代得到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满足了人口的需求。
造船业在明代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明代出现了大型木板底船,这种船舶结构的改进使得船只更加稳定,减少了在海上的颠簸,提高了安全性。
与此同时,明代还发明了望远镜,用于观测星体和航行导航,这些科技创新使得明代的船只更加可靠和先进。
宋朝的造船业与航海技术
宋朝的造船业与航海技术(因为不确定具体的格式要求,以下只提供思路和论述内容,具体格式请根据自己的需要编排)宋朝的造船业与航海技术宋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个朝代,其繁荣的经济和文化在世界舞台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宋朝时期,造船业和航海技术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中国的海洋贸易以及对外交往提供了强大支持。
本文将从宋朝造船业的兴盛以及航海技术的进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宋朝造船业的兴盛宋朝是中国造船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制造的木船数量和规模都达到了顶峰。
首先,宋代官方对造船业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鼓励和推动造船业的发展。
比如,宋室制定了严格的船坞管理制度,加大对船坞的修缮和扩建力度,为造船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设施。
其次,宋朝时期,经济的繁荣也为造船业提供了强大的需求和市场。
当时,海洋贸易和河道航运非常发达,需要大量的船只来满足运输需求。
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需要,宋代的造船业不仅有大规模的商船建造,还有许多专门用于军事防御和水上巡逻的舰艇制造。
这些都促使宋朝的造船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此外,宋代的造船工艺和技术也有了重大突破。
宋朝的工匠们在船舶设计、船体结构、船材选择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
他们不断改进船舶的造型和结构,提高了船只的航行性能和稳定性。
同时,工匠们还掌握了许多先进的制造技术,如胶合木工艺、铆接技术等,使得船只的强度和耐久性得到了极大提升。
二、宋朝航海技术的进步随着造船业的发展,宋代的航海技术也取得了显著进步。
首先,宋代的航海器具得到了改进和完善。
传统的航海仪器如罗盘、星盘等在宋朝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不断加以改良。
船舶装备了更加精准的航海工具,使得船只的航行安全性和准确性得到了大幅提升。
其次,宋代的航海技巧和经验也得到了丰富积累。
由于长时间的海上贸易和外交活动,宋代的航海家们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经验,并且将这些经验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宋代的航海手册和航海笔记流传至今,记载了大量的航海路径、天气变化、海洋潮汐等重要信息,为后来的航海家提供了重要参考。
宋代造船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宋代造船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宋代是中国历史上造船技术迅速发展的时期,船舶建造技术的进步对宋代经济、海洋贸易和海防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分析宋代造船的现状,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顶峰时期,经济的繁荣为造船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宋代船舶的类型多样,从河船、海船到兵船,各种形式的船舶都有所涉及。
宋代的造船技术在造船材料、设计构造、航行性能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
首先,造船材料方面,宋代开始大量使用水曲柳、柚木和柏木等质地坚实、不易烂腐的树木来制作船体。
这些木材具有优良的耐水、耐腐蚀性能,使得船体的寿命得到了显著延长。
此外,玻璃钢的应用也为造船提供了新的材料选择。
其次,船舶的设计构造方面,宋代开始采用更为科学的船体结构,提高了船只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船舶内部的舱室划分相对明确,有利于货物的储存和管理。
船首设计也得到了改进,采用了锐利的船首,提高了船只的航行速度和操控性。
再次,航行性能方面,宋代的船舶开始使用舵和帆的配合,这使得船只的航行更加高效。
船舶使用风帆进行推进,不仅减轻了人力负担,还提高了航行速度。
此外,宋代船舶在水车上也做了改进,使用起重装置方便了货物的装卸。
宋代造船的现状展示了中国船舶制造技术的高度发展,船舶的各项指标显著提高,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面我们来分析未来宋代造船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未来宋代造船必将出现新的突破。
一方面,材料科学的进步将为船舶制造提供更多的选择。
新型材料的涌现,如碳纤维材料的应用,将使船舶的强度、稳定性和轻量化程度大幅提高。
另一方面,船舶设计理念将更加注重环保和能源效率。
未来宋代造船将更多关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船舶设计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减少排放和污染。
同时,船舶的能源效率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设计指标,通过设计优化和船舶动力系统改进,提高船舶的燃油利用效率。
此外,未来宋代造船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宋朝时期的航海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处于什么水平?
宋朝时期的航海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处于什么水平?宋朝时期,中国的航海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以下是一些宋朝时期航海技术的重要发展和特点:1. 造船技术先进:宋代造船业发达,能够建造大型海船,船体巍峨高大,结构坚固合理,行船工具更趋完善,装修更为华美。
宋船头小,尖底呈V字形,便于破浪前进。
船身扁宽,体高大,吃水深,受到横向狂风袭击仍很稳定,同时,结构坚固,船体有密封隔舱,加强了安全性。
底板和舷侧板分别采用两重或三重大板结构,船上多樯多帆,便于使用多面风。
大船上又都设有小船,遇到紧急情况可以救生、抢险。
每只船上都有大小两个锚。
2. 指南针的应用:宋代航海技术最大的创新和进步是将指南针运用于航海,它使航海业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指南针的运用弥补了此前仅依靠星宿和地表目标定方位的不足,提高了辨定方位的准确度,为全天候航海和深海航行提供了可能。
3. 航海图的绘制:虽然目前尚未发现宋朝时期的航海图实物,但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宋朝时期已经出现了用于航海的地图和海图。
这些航海图对于航海导航和航线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4. 季风和天文观测:宋朝时期的航海家已经对季风和天文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观测能力。
他们能够利用季风规律进行航海,并且通过观测星象来确定船只的位置和航向。
5. 海外贸易的繁荣:宋朝时期海外贸易发达,与众多国家和地区有着广泛的贸易往来。
这也促进了航海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此外,宋朝的航海技术还表现在船舶的规模、导航设备、航海经验等方面。
这些技术的发展使得宋朝的航海活动更加安全、高效,促进了海上贸易的繁荣。
同时,宋朝的航海技术也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宋代造船业发达的表现
宋代造船业发达的表现
嘿,宋代造船业发达那可太有看头啦!就像一场盛大的船舶秀。
先说船的种类,那真是五花八门。
有出使外国用的神舟,那神舟可大啦,就像海上的巨无霸。
我看过一些资料记载,神舟那体量,在海上航行的时候,就像一座移动的小山。
里面的空间大得很,可以装好多货物和人员呢。
还有一种叫客舟,专门用来载人的。
这客舟就像水上的大客车,里面有好多房间,乘客在里面可以舒舒服服地休息。
我仿佛能看到那些乘船的人,有的在房间里喝茶聊天,有的在甲板上看风景,热闹得很。
造船的技术也超厉害。
船的结构复杂又精巧。
就像我在博物馆看到的宋代船模型,船底有密封舱呢。
这密封舱可了不起啦,就像一个个小格子。
要是船哪里破了个洞,水只会灌进一个小格子里,其他地方还是干干的,船就不会沉,就像给船穿上了一层保护甲。
而且船帆的设计也很巧妙,不同的帆可以根据风向调整,就像船有了好几双灵活的翅膀,不管风从哪儿来,都能借着风的力量往前走。
宋代造船的规模也大得惊人。
在一些沿海的造船场,那
场面就像一个热闹的大工地。
工人多得像蚂蚁一样,密密麻麻的。
我想象着那些工人们,有的在砍木头,那“咚咚”的声音就像敲鼓一样。
有的在给船钉钉子,锤子敲得叮当响。
一艘艘船在他们手里就像变魔术一样造出来了。
而且造的船质量还好,能航行好远呢。
宋代造船业这么发达,就像给大宋安上了水上的轮子,让它在海上威风凛凛。
不管是对外贸易,还是国内的水上运输,这些厉害的船都发挥了大作用,让大宋的经济和文化都随着这些船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啦!。
宋代造船业的特点及影响
宋代造船业的特点及影响嘿,咱今天来聊聊宋代造船业呀!宋代的造船业那可真是牛得不行!就好比是咱现在家里的宝贝物件儿,那叫一个厉害!你想想啊,宋代的船那是又大又结实。
那船造得跟大房子似的,能装好多好多的人和东西。
这要是放在现在,那不就是超级大货轮嘛!而且啊,宋代造船的技术那叫一个精湛,工匠们就像是有魔法一样,能把那些木头变成坚固无比的大船。
宋代的船可不只是大,那里面的设计也是相当巧妙。
就跟咱现在装修房子似的,啥都想得特别周到。
有睡觉的地方,有放东西的地方,还有做饭的地方呢!这船在海上航行起来,就跟个移动的小家一样。
咱再说说这造船业对宋代的影响。
那可真是太大啦!有了厉害的船,宋代的贸易那是蹭蹭往上涨啊!就好像给宋代的经济加了一把火,呼呼地烧起来了。
这些船带着各种各样的货物,去到各个地方,把咱宋代的好东西都给别人看看,也把别人的好东西带回来。
这不是让大家的生活都变得更丰富多彩了嘛!而且啊,因为造船业发达,宋代的海军也变得特别厉害。
那船在海上威风凛凛的,就跟海上的霸主似的。
谁敢来惹咱,咱就开着大船去跟他们干一架!这是不是很牛气?还有哦,这造船业还带动了好多其他行业的发展呢!比如说木材业,要那么多木头造船,木材业能不火吗?还有那些造船的工匠们,他们的手艺那可是越来越精湛,都成大师傅啦!你说宋代造船业是不是特别了不起?这就好比是一棵大树,造船业就是树干,其他的行业就是树枝和树叶,一起茁壮成长。
宋代能有这么辉煌的成就,造船业可真是功不可没啊!咱现在想想,都觉得宋代人真的太聪明啦,能把造船业搞得这么好。
要是咱能穿越回去看看那些大船,那该多有意思啊!总之啊,宋代造船业就是牛,给宋代带来了好多好多好处。
咱可得好好记住这段历史,这都是咱老祖宗的智慧和本事呀!。
宋代的船只发展历程
宋代的船只发展历程宋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也是船只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宋代,船只的发展经历了数个重要阶段。
首先是船型的改变。
宋代初期,继承了唐代的船型,多为方形或长方形的平底船,适合内河航行。
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宋代中期开始出现了高大的升帆船,该船可以装载更多的货物,提高了海上运输的效率。
到了宋代末期,出现了更先进的鹿船和轻舸,船体更加坚固,航行速度更快,也更适合远洋航行。
其次是航海技术的进步。
宋代的航海技术相较之前有了巨大的进步。
在航海导航方面,宋代的航海家们开始运用了经纬度测量和星宿观测等方法,提高了航行准确性。
此外,宋代人还发明了航海日志和航海图,记录了航行的路线和海洋的情况,为后来的航海家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再次是造船技术的革新。
宋代的造船技术日臻成熟,不仅船体更加坚固,而且船上的设备也变得更加先进。
例如,宋代人改进了船体结构,使用了更多的横梁和加强筋,提高了船只的稳定性。
他们还使用了起锚机和船帆的收放装置等设备,使船只更加便于操作。
最后是海上贸易的繁荣。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海上贸易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
随着船只的发展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宋代人的海上贸易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他们不仅与东南亚各国进行了广泛的贸易往来,还开辟了多条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地进行商务往来。
这促进了宋代经济的繁荣,也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综上所述,宋代的船只发展经历了船型的改变、航海技术的进步、造船技术的革新以及海上贸易的繁荣等几个重要阶段。
这些发展不仅推动了宋代经济的繁荣,也为中国航海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南宋时,苏州是三大造船中心之一
南宋时,苏州是三大造船中心之一南宋时,苏州是三大造船中心之一——苏州水上交通历史钩沉京杭运河上的帆船(20世纪20年代)马振暐绘古镇水运船坊巷,在带城桥西南,古时这一带为造船作坊,故名。
1997年拆迁。
太湖渔讯旧影京杭运河浒关段航运繁忙景象(1993年)太仓船厂吴江俞家湾船坊运河船队徐苏君天下以江淮为国命苏州地处太湖之滨,境内河港纵横交叉,湖荡星罗棋布,水上木帆船运输向为最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
隋唐以后,全国经济中心逐步南移。
继隋初修通南北大运河后,唐、五代又在江南开凿了苏州至常熟的常熟塘(元和塘),松江县东南的华亭塘(盐铁塘)、常州以北的古孟渎三条主要河道,把繁荣富庶的苏南地区联成一体,江南内河航运事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向前发展,形成“天下以江淮为国命”的局面。
唐开元、天宝时期,岁漕由江淮水运已不下于300万石,安史之乱更是“中原释耒,辇越而衣,漕吴而食”。
明清时期内河民间商业运输也有了相当的发展,当时苏州城中万商云集,大小港湾船只拥挤,阊门至胥门的夏驾湾,川蜀大船停于东,商贾盐船停泊于西,官船往来其间,水上交通运输十分繁忙;枫桥“米市”贩运“菽麦棉花南船千百”,尤为繁盛。
苏州港口码头历史悠久。
元末明初,太仓浏家港为江南漕粮海运京师的转输基地,海外各国商人在此进行市易,时称“六国码头”,也是全国八大古港之一。
苏城内外,码头林立,素有“六门三关六码头”之称。
自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外轮相继侵入苏州内港,日、英、美、法、奥等国外商先后开辟上海至苏州轮运航线。
同时苏州华商轮运业在艰苦竞争中亦逐步发展,占有一定的地位,对促进苏州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轮船业发展、沪宁铁路开通,加之光绪二十七年漕粮改为折色,传统木帆船运输面临货源减少的困难,但因商品粮和农副产品运量增加,近代加工业兴起后原材料和产品的运销,以及县、乡之间短途客运的繁荣,木帆船运输在社会生产、商旅交往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宋代造船技术有多先进(《联合日报》6月2日刊发)
宋代造船技术有多先进(《联合日报》6月2日刊发)宋代是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鼎盛阶段,不管是陆路运输还是水路运输都得到了极大发展。
尤其是水上交通运输的发展,助推了宋代的经济发展,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当时,宋朝都城开封的汴河、广济河、惠民河、金水河连接着黄河、运河和长江,内河运输十分发达;指南针已经应用到海船上,使航海技术大大提高;巨型帆船已经成为海上交通的重要工具,从广州、泉州等地可以出航至东南亚、印度洋甚至波斯湾,海上丝路的雏形基本形成。
宋代水运之所以如此发达,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朝政府对海外贸易的重视,而科学技术尤其是造船技术的进步也非常重要。
先进的造船技术为航运提供了载体“两宋”时期造船业发展很迅速,技术提升很快,尤其是在船舶的载重量和快航性、抗沉性、适航性、稳定性诸种性能方面,在传统造船技术基础上,都有了巨大进步。
宋代的主要海港都有造船工场的设置,以广州所造的“蕃舶”、泉州的“海舶”、明州的“舶船”为最。
还在主要河流沿岸设有内河船的造船场。
北宋时,各种船舶大都由南方建造,并设有船坊、船务、船场等管理机构,大部分集中在荆、江、淮、浙等地。
南宋时,造船基地分设在临安、建康、平江、潭州、衡州、赣州、真州、泗州、洪州、荆南、鄂州、嘉州、叙州、泸州等地。
北宋以建造纲(漕)船为主,南宋则名为战船。
北宋至道末年(997年),所造官船累计高达3237艘,在泉州、虔州、潭州等处设造船场26处。
所造的新型战船增多,有多桨船、马船、铁壁海鸥战船、飞虎战船、无底船等。
在造船工艺上,开始创造使用模型造船技术。
《宋会要辑稿》载:“制置司降下船样两本,仰差官买木,于本州有管官钱内,各做海船二十五只。
”宋处州知州张觷“尝欲造大舟,幕僚不能计其值,觷教以造一小舟,量其尺寸,而十倍算之”。
张觷使用的就是船模放样技术,与现代造船放样原理相同。
可见,那时已将造船法式纳入了规范化。
不仅如此,在修船上,北宋神宗时的宦官黄怀信还创造了船渠修船法。
关于宋朝的造船的故事
关于宋朝的造船的故事
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经济发达的朝代,在造船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在宋朝,造船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
宋朝的造船技术先进,船只规模也不断扩大。
宋朝的船只种类丰富,有大型的商船、战船、海船等等。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大宋宝船”。
大宋宝船是宋代最大的一种船,它的船体长达五十余米,宽达二十余米,高达十余米。
这种船只是由宋朝的工匠们利用当时的最先进的造船技术打造而成的。
这种船只不仅外形美观,而且结构稳固,能够承受很大的风浪和船载重量。
宋朝的造船业在当时也是领先世界的。
在宋代,造船业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从钢铁矿山到造船厂、港口码头等等,都有专门的生产部门。
宋代的船只建造技术、材料选择、船体结构设计、航行技术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使得大宋宝船等种类的船只在全球范围内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总之,宋朝的造船业已经成为了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产业之一,并且在全球的造船业中也占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宋朝的造船业不仅推动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1 -。
从唐宋时期的造船规模和出土文物,聊聊唐宋时期的造船业与航运业
从唐宋时期的造船规模和出土文物,聊聊唐宋时期的造船业与航运业公元618——1279年为我国唐、五代、宋等三个朝代。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以高度发达的封建文明而著称于世。
全国基本统一,社会较为安定,经济得到了加速发展。
无论从深度或广度上看,都反映出我国科学技术体系已经达到较前更为成熟的阶段。
因而为宋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唐宋时期的造船规模唐代专门设立了“水部郎中”和“舟楫署令”等官职,专门管理造船、航运和水上防务。
据《隋唐五代史纲》上记载,唐代在全国沿江傍海地区普遍建立了造船厂。
光在扬子县(今江苏仪征)一地就设有造船工厂十个。
徐州地区的供州造船工场曾连续造了“浮海大船”500多艘。
此外,嘉州、金陵、岭南等地的造船工厂造的战船也很出名。
据《资治通鉴·太宗皇帝》上记载:公元644年,唐太宗为了东征作战的需要,在洪、饶、江三州(均在今江南境内,即南昌、鄱阳、九江三处)大造战船,在很短时间内就赶造出400多艘各种战船;后来又在江南十二州造船几百艘,在四川造出的一批战船,大的长达百余尺。
据《广东通志》上记载:岭南节度使杜佑曾造过六种战船——楼船、艨艟,斗舰、走舸、游艇和海鹘等。
唐代在平定了安史之乱后,军民乏食,主持漕运的刘宴从关中到江淮,督造漕船200艘。
据《唐语林》记载,刘宴开办的十个造船工厂均在扬子江县(今江苏省仪征县)。
据唐代白居易辑《白孔六帖》上记载:今浙江沿海一带是造海船的场地,韩滉为参与平定藩镇叛乱的斗争,曾在这一带造战船31艘。
宋代的造船地点比唐代多,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一带,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宋代的造船地点有24个,如江州(今九江)、吉州(今吉安)、洪州(今南昌)、饶州(今鄱阳)。
赣州、潭州(今长沙)、衡州(今衡阳)、鼎州(今常德)、温州、明州(今宁波)、秀州(今嘉兴)、平江(今苏州)、镇江、松江、建康(今南京)、楚州(今淮安)、泗州(今盱眙)、真州(今仪征)、叙州(今宜宾)、眉州(今眉山)、嘉州(今乐山)、泸州、泉州、漳州、福州和金州(今安康)等。
宋代长江中上游的航运
宋代长江中上游的航运宋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作为中国的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时期之一,宋代在航运业的发展方面也表现出了独特的特点。
尤其是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宋代的航运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成为了当时中国国内乃至国际贸易往来的主要交通要道之一。
在这个时期,长江中上游地区的航运业发展的非常迅速,对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宋代中上游长江地区航运业的发展,得益于当时科技的进步。
在宋代,航运业的发展得到了时代科技的全力支持。
一些与航运有关的技术发明和航海技术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在这个时期,航海罗盘、水车、张弓的发明和使用,都为当时的航运业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
这些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航运的安全性和效率,也为长江中上游地区的航运业发展提供了支撑。
宋代中上游长江地区航运业的发展,也得益于当时的政治和制度环境。
在宋代的政治和制度环境下,长江中上游地区的航运业得到了非常良好的发展环境。
宋代对于交通运输业的管理和规范,在当时是非常完善的。
一些与航运有关的法规和政策,为当时的航运业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力的保障。
与此宋代政府对于长江中上游地区的港口和航运业的发展,也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持。
这些对于航运业的政策和措施,为长江中上游地区的航运业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政策和制度保障。
宋代中上游长江地区航运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当时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在宋代,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与航运业的发展密不可分。
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外贸易和地区间贸易的增加,都直接带动了航运业的发展。
各种各样的商品,从长江中上游地区的港口运往了全国各地乃至东南亚地区。
这些商品的贸易往来,也为航运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知识百科-唐宋时期的造船高峰
知识百科-唐宋时期的造船高峰唐宋时期为我国古代造船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时期。
我国古代造船业的发展自此进入了成熟时期。
秦汉时期出现的造船技术,如船尾舵、高效率推进工具橹以及风帆的有效利用等等,到了这个时期得到了充分发展和进一步的完善,而且创造了许多更加先进的造船技术。
隋朝是这一时期的开端,虽然时间不长,但造船业很发达,甚至建造了特大型龙舟。
隋朝的大龙舟采用的是榫接结合铁钉钉联的方法。
用铁钉比用木钉、竹钉联结要坚固牢靠得多。
隋朝已广泛采用了这种先进方法。
到了唐宋时期,无论从船舶的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体现出我国造船事业的高度发展。
具体来说,这一时期造船业的特点和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船体不断增大,结构也更加合理。
船只越大,制造工艺也就越加复杂。
唐朝内河船中,长20余丈,载人六七百者已屡见不鲜。
有的船上居然能开圃种花种菜,仅水手就达数百人之多,舟船之大可以想见。
宋朝为出使朝鲜建造了"神舟",它的载重量竟达1500吨以上。
有的大海船载重数万石,舵长达三-五丈。
唐宋时期建造的船体两侧下削,由龙骨贯串首尾,船面和船底的比例约为10∶1,船底呈V字形,也便于行驶。
二是造船数量不断增多。
唐宋时期造船工场明显增加。
唐朝的造船基地主要在宣(宣城)、润(镇江)、常(常州)、苏(苏州)、湖(湖州)、扬(扬州)、杭(杭州)、越(绍兴)、台(临海)、婺(金华)、江(九江)、洪(南昌)以及东方沿海的登州(烟台)、南方沿海的福州、泉州、广州等地。
这些造船基地设有造船工场,能造各种大小河船、海船、战舰。
唐太宗曾以高丽不听勿攻新罗谕告,决意兴兵击高丽。
命洪、饶(江西波阳)、江三州造船400艘以运军粮。
又命张亮率兵四万,乘战舰500艘,自莱州(山东掖县)泛海取平壤。
可见唐朝有极强的造船能力。
到了宋朝,东南各省都建立了大批官方和民间的造船工场。
每年建造的船只越来越多,仅明州(浙江宁波)、温州两地就年造各类船只600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社会的造船业大观
宋代科学技术不仅达到中国历史以来的顶峰,也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如活字印刷术方便了思想的传播、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火药使用于军事等。
造船业的空前发展也是其突出体现。
宋代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和海上贸易空前繁荣,极大地推动了造船业发展,船舶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加。
这一经济格局的变革也导致国家漕运、商业流通、海上贸易和百姓生计对船舶的依赖空前增强。
以北宋漕运和南宋江海防为例。
北宋政治、军事重心与经济重心分离,使漕运成为事关国家机器运行的重大事务,漕船制造因此受到朝廷的高度重视,在多路设置造船场,每年漕船制造额多则三千余艘,少则两千余艘。
漕船的保有量至少在一万五千艘以上。
南宋江海防成为国防要务。
南宋逐步建立起了川陕、荆襄、江淮和海防组成的国防体系。
在江海防中,南宋以江防为根本,淮防为藩篱,海防为辅助,形成了与金朝在江淮正面争锋的格局。
南宋有效利用舟楫之利,在几次关键水战中打败了金朝,保障了国家安全。
由于江海防的重要性,南宋战船制造和保有量比北宋漕船更大。
南宋与元朝在长江中下游展开的鄂州水战、丁家洲水战和焦山水战三次大水战中,每次双方共投入的战船都达两万艘或更多,而这仅是长江中下游的战船规模。
宋代河湖沿海民众的生计与船舶联系十分紧密。
内
河、湖泊都有经营渔业或交通运输的以船为家者,沿海地区如广南蜑民、福建白水郎等也是以船为家者,而从事渔业和贸易的河湖近海居民为数更多,远距离贸易和旅行中船舶已成为主要工具。
仅内河船运即产生了数十万以船为业的艄公、水手、纤夫等群体。
如上所述,宋代政治经济格局的重大变化是造船业发展的基本动力,同时在这一背景下,国家力量和商业力量也对推动造船业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
中国古代专制政体、科举制度、儒道哲学和思维方式等常被视为束缚科技发展的因素。
但如同英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所言“中央集权的封建官僚式社会秩序在早期阶段是有利于应用科学发展的”,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精神气质以许多方式帮助了应用科学,如激励发明就是中央集权官僚机构的做法。
宋代造船不论是船舶数量的剧增,还是核心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国家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为了适应大规模的漕船和战船制造需要,宋代使用了船模放样技术,即将规定的船舶制成船样,发放各船场依样放大制造。
这只有在官府统一管理的高度组织化的船场系统中才能有效推行。
船闸和船坞的制造也是如此。
公元984年,乔维岳主持制造了中国第一座运河水闸。
之后,宋朝在淮南运河和浙西运河逐步推行改堰为闸,大大提高了运河的通航能力。
船闸的修造和运行成本很高,而且需要严格的维护人员和启闭制
度,靠民间力量难以完成。
船坞为大中型船只维修提供了方便。
最早的船坞是熙宁中在开封金明池修凿的大澳,用于龙船的维修和停泊。
南宋江防重镇建康府也修造了类似的战船大屋二百五十间,立闸启闭。
另一江防重镇、位处长江口的顾迳港也修造有供大型战船停泊和维修的船坞。
该船坞是一个活动船坞,十分深阔,可随潮水大小浮动,保障战船随时快便出入。
船坞造价高昂,非官府不能营办。
国家力量在造船技术的推广应用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南宋车船就是一例。
车船以轮击水,用人踏车,进退自如,是当时高效先进的造船技术。
唐代李皋已将其用作战船,但南宋以前未见大规模应用。
南宋初杨幺起义军和官军都大规模建造车船,使南宋朝廷认识到车船巨大的水战优势,此后在江西建立维修和打造车船的基地,长江下游各处江防水军都配置了车船。
宋金采石之战中车船发挥了重要的作战和慑敌作用。
车船建造、运行和维修成本很高,在南宋虽然始终是重要的战船,但并未进入民间的商业和交通。
宋代商业贸易也是推动造船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李约瑟认为中国古代商人地位低下,缺乏健全的商业信用是技术发展的不利因素。
学界一直存在夸大中国古代重农抑商传统和小农经济自足性及其对技术束缚的问题。
而宋代造船业达到历史高峰和当时世界领先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商业贸易的推动。
宋代空前繁荣的海上贸易几乎全为民间经营。
海
船制造的发展也主要是商业力量的推动,甚至南宋海上战船的主要来源也是征调民船。
宋代积极鼓励本国民众经营海上贸易,通过市舶条法实现了与海商的分利机制。
商人贸易已经形成了船主雇佣纲首、船主自己经营、中小商人合伙经营多种形式,船上人员已形成船首、火长、碇手、水手等的严密组织分工。
从国家到商人都建立了成熟的海上贸易运行机制和利益机制,极大地推动了民间造船热情。
南宋后期浙东明、台、温沿海三州,不计绍兴府,民间海船已近两万艘。
海上贸易更为活跃的福建路海船数量当不少于此数。
整个沿海地区海船数量必十分可观。
商业贸易也推动了海船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泉州南宋古船和广东“南海一号”都充分证明了水密隔舱等先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商船。
宋代导航技术也获得极大发展,形成了牵星术导航、地标目标导航、水情和海底泥石导航,以及海上气象、动物、洋流等各种自然现象导航的综合技术,北宋后期又将指南针运用于航海,对世界航海产生了巨大推动。
这些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无不产生于商业贸易。
(作者:黄纯艳,系云南大学教授,其所著《造船业视域下的宋代社会》入选2016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