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学习者语用失误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与对策研究
mi s s i t .
此例中 , 乘客使用 了 w h e n 这个歧义词。w h e n不仅可以作关 系代词 , 指w h a t t i m e ; 而且 可以作从属连词 , 引导时 间状语从 句 , 意思是 “ 当…的时候” 。乘客想 要知道到达伦敦的具体时间 , 因 此, 乘客话语里的 w h e n是指 w h a t t i m e ; 但 司机 却把 w h e n 理解 为 从属连词 , 从 而误 解了乘客的话 语意义 , 没有 向他提供他所需要 的信息 。 导致交际失败。 例2 :
● 学科建设
《 经济师1 2 0 1 3 年第 1 期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与对策研究
●邓格 红
摘 要 :英语 学习者在跨 文化 交际中由于不 了解文化 差异 或 缺 乏 语 用知 识 而 造 成 一 些语 用 失误 , 导致 交 际 失败 。语 用 失误 主要 分 语 用语 言 失误 和 社 交语 用 失误 两种 。避 免 语 用 失误 不仅 1 . 语用语言失误 。 语用语 言失误 主要指交际双方对语 言语境 的把握出现失误 , 或因母语 负迁移而产生的交际失败。主要表现 形式有 : ( 1 ) 使用 歧义词语或措辞不 当, “ 言外之意” 没有表达清楚或 听者误解了说者想要表达 的“ 言外之意” 。 例1 : 一辆长途 大 巴上 , 一位乘客想要 问司机什么时候才能 到达伦敦。
A: I s hi t s c o f e e s u g a r e d ? B: I d o n ’ t t h i n k S O . Do e s i t t a s t e s a i f i 者开展 了深入研究 并给出 了诸多解释和说 明。其 中最有影 响力 的当属英 国著 名语 言学 家 T h o ma s( 1 9 8 3 ) 。T h o ma s  ̄ 将 语用失误定 义为 “ t h e i n a b i l i t y t o u n d e r s t a n d w h a t i s m e a n t b y w h a t i s s a i d ” o我 国著 名语 用学专 家 何 自然 教授 ( 1 9 9 7 ) 认为: 语用 失误不是 指一般遣词 造句 中出现
简析英汉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2202018年43期总第431期ENGLISH ON CAMPUS简析英汉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文/陈双莲一些语言专家和学者认为,语用失误就是交流双方没有真正明白和理解对方语句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或者是表面语言背后的隐含含义。
由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人们思维习惯的差异,在英汉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更是常见。
一、在英汉交际中语音方面的语用失误在汉语中有四种声调,同一个音,声调不同则表示的意思不同。
因此在汉语中,表示肯定或者疑问语气所选用的词语是不同的。
而英语则是语调语音,也就是说,同一个单词不会因为语调是升调还是降调而改变原本的意思。
而英语中通常将语调运用于语句的陈述中,会用降调来陈述一件事,用升调来表示疑问的语气。
由于二者声调和语调在语用上的差别,很容易导致不同母语的两国人在进行交流时产生一些误解。
笔者通过观察日常的英汉交流发现,用声调会很容易辨别出英语人士的是否是在开玩笑,但他们却很难通过语调来辨别汉语使用者的某一句话是否属于是玩笑,因此在交流过程中难免会造成误解。
另外,由于汉语在发音时采用声调的发音方式,而在语调方面却没有明显的起伏变化,因此以汉语为母语者在使用英语时也会显得语调平平,无法真正通过语调来显示语句的陈述性或者是疑问性。
同时,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在使用汉语时对于某些个别的声调也无法准确地表达出来 ,也会将多种音调混淆使用。
这种情况通常被称之为语言的负迁移现象,在语调和声调的负迁移影响下就会很容易造成英汉交际中的语误现象。
再有就是在英语口语的表达习惯中会经常出现词汇连读的情况,而汉语则是以一字一音为发音特点。
因此,很多初学英语的中国人无法准确把握音节的轻重,也无法熟练地进行词汇连读,因此发音听起来不是十分正统。
同样,一些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在学习汉语的初期,也会将词汇连读习惯性地运用到汉语发音中,比如“西安”会念成“先”,那么发音不同所表达的意义也就完全不同了。
二、在英汉交际中词汇方面的语用失误词汇语用失误也是英汉交际中经常会出现的情况,较为常见的原因是二者文化的差异,会出现一些词汇空项。
从语言看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实例分析
摘要跨文化交际是指与来自不同国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交际的过程。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实际运用的情况,即主要研究言语行为及其进行的条件。
“语用失误”不是指英语学习者的一般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错误,而是指说话不合时宜的失误,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
文中列举分析了十个语用错误的实例以期对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方面有所帮助。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用学英语学习者语用失误跨文化交际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交际的过程。
这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普遍现象,随着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人们有可能频繁接触,这在一定意义上将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胡文仲《试论跨文化交际研究》1992)。
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人们的交往日益频繁,有交往就要进行思想交流或沟通。
这种与来自不同国家或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的思想交流被称为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大致采用两种形式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
语言交际又有话语交际和书面交际两种。
非语言交际主要是通过体态语言进行的交际形式。
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交际双方都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希望交际或沟通成功。
但愿望和现实是有距离的,在跨文化的交际过程中,交际受挫或失败,产生误解,甚至造成关系恶化的情况时有发生。
有不少人把这一点归结为语言。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说不通,当然无法进行交际;与此同时,人们也发现只懂语言并不能解决所有的交际问题,交际受阻或失败不是完全由语言引起的。
这一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事实所证明(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1999)。
语用学(pragmatics)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问。
说它古老,是因为它所涉及的内容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就引起学者们的注意;说它年轻,是因为它只是现在才作为语言学的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出现,并得到语言学界的承认和支持。
我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才从国外引入跨文化交际学的理念,对语用学的研究也从最初对语用学理论的引进到结合汉语实际开展语用学理论和应用的研究,语用学的研究在中国已经历20多年的发展。
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分析和规避方法
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分析和规避方法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语言学习其实就是语言学习的文化,最终目的是交流。
本文主要讨论了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并分析了语用失误的原因。
一、引言由于不同的历史渊源和社会习俗,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形成了特定的文化背景,而特定的文化背景又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社会规范和语用规则。
这些因素会导致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障碍、交际低效、相互误解以及可能的文化冲突,给交际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掌握基本的语言技能仅仅意味着表达,而真正的交流涉及到很多沟通问题。
交流的目的是让听者理解他们所表达的意思和思想,而不是他们说了什么。
因此,分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具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分析语用失误的原因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际。
二、语言、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要理解语言,就要理解文化,要理解文化,就要理解语言。
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沟通和交流并不容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流中往往会遇到困难。
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人在交谈时经常会出现交际失误。
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族语者和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它也指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流。
例如,在中国的母语为汉语的人和美国的母语为英语的人的交流中,由于价值观、习俗、思维模式等的差异。
,在交际中何时何地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对不同的受众说什么,都是交际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现象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听话人所感知的话语意义与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意义不同,这时就产生了语用失误。
jenny thomas把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划分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会语用失误。
语用语言失误指学习者将本族语对某一词语或结构的语用意义套用在外语上造成的语用失误;社交语用失误指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造成的语用错误,涉及到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人际关系的远近,人们的权利和义务等,与人们的价值观有关。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学习任何一门外语,都免不了接触语言相关的文化背景,当然,其中也包含诸如语法、社会等方面知识。
对此,若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无法正确理清以上几方面的关系,则在跨文化交流中难免会出现问题。
而这种的问题通常亦将表现出语言用语与社会用语两大方面。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社会用语跨文化的交际过程,掌握语言仅是其一,能可基于不同的语境揣测到对方真正的会话含义,方能尽可能低避免语用失误,进而确保交际过程的顺利。
至于实际交际过程所涉及的相关认知语境,其中则分别包含了文化与思维两方面的要素。
一、跨文化语用失误表现(一)语用语言失误外语学习者,其之所以容易出现语用方面的失误,通常是因未能掌握语言的使用语境,或是依照了自身母语的套用方式来盲目套用了其他语言的表达方式。
1、套用了汉语的表达方式:如当中国售货员以“What do you want?”的方式问及外国顾客,则显然不符合英语习惯。
虽然,外国顾客亦能理解其所指为何意,但这确实是一种极不礼貌的行为,而正确的询问应是“What can I do for you?”2、违法了语言习惯。
如Mother:Jim,have you finished yourhomework?Jim:Yes,I have finished my homework,从此句的语法上来看,看似没有错误,但却违背了英语的表达习惯,并且让提问者认为说话者极不耐烦,故正确的说法应是“Yes,I have,”或“No,Ihaven't,”。
3、混淆相同表达在不同语言中的语用意义。
基于不同的语境,则相同的语言亦可表达不同的含义,如当外来游客问及中国路人“Shall I take this way?”。
若路人回以“Of course,”,雖也表达着当然之意,但却隐约包含不耐烦的情绪。
(二)社交语用失误社会用语上的失误,通常是因双方在社会文化背景方面有所差异而导致,且鉴于交谈双方的身份以及谈话语域的不同亦可能导致双方理解产生歧义。
浅析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语用失误
浅析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语用失误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的交际行为和交际过程。
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一种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习惯和交际约定的差异,常常会导致在交际过程中发生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是指在语用过程中违反了某种交际规范或者导致了交际故障的一种言语行为。
本文将就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语用失误进行浅析,探讨如何避免和处理这些失误,以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更好开展。
一、文化背景引起的语用失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待语言的使用和交际方式往往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这样的文化差异极易导致语用失误的发生。
在中国,人们在日常交际中会通过“客气”、“礼貌”的语言表达来传递自己的尊重和友好,而在一些西方国家,过分客气和谦虚反而会被认为是虚伪和不诚实的表现。
所以,当中国人使用过分客气的语言表达时,很容易造成西方人的不适。
类似的情况在各个方面都会存在,比如对待称呼的用词、言语的严谨性、交际的直接性等。
这些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容易造成语用失误,而且有时会给交际双方带来尴尬和误解。
二、语言虚构引起的语用失误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往往会因为对所处语境的不熟悉而造成语用失误。
由于对外语习得的限制,有些人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会使用错误的词语或者语法结构,这样的“语言虚构”往往会导致语用失误的发生。
在中文中,“对不起”是用来表示道歉的词语,但是在英文中,“sorry”并不一定用于道歉,而是可以用来表示遗憾、懊悔等。
有些人在英文交际中过度使用“sorry”,往往会被人认为是不必要的客气。
由于对语法和词汇的掌握不到位,在外语交际中难免会出现语法错误或者词语搭配不当的情况,这也会成为语用失误的来源。
三、非语言交际的失误跨文化交际不仅仅是言语交际,还包括非语言交际行为。
身体语言、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非语言交际元素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不同文化对于非语言交际方式的认知和运用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往往会导致非语言交际的失误。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doc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语用语言失误是由于语用者对语言符号和结构的理解不同所引起的,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言语交际中即使使用了符号关系正确的句子,但表达方式不符合所使用的目的语的语言习惯,或不顾及对方的身份、地位及交际场合,不了解所使用语言的文化,就不能适宜、得体、有效地沟通,在交际中甚至会发生误解或冲突,致使交际失败,这被称为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有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之分[1].一、语用语言失误语用语言失误只体现在语言本身,即说话者将本族语对某一词语或结构套用在所使用的目的语中却无法表达自己的用意而造成的语用失误,是由于语用者对语言符号和结构的理解不同所引起的,通常表现为语音、词汇、语法、句法、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失误。
英国语言学家托马斯(JennyThomas)将语用语言失误归咎于对话语语用之意的错误认识,即传达了非意传达的言外之意的话语,也就是说话者将本族语对某一词语或结构的语用意义套用在外语中,或表达方式不符合所使用的目的语的语言习惯而产生的失误[2].语用语言失误可从交际双方来考虑。
一是说话人话语表达不当导致听话人的误解的语用失误,二是听话人对说话人的正确表达做出错误的推理的语用失误。
例如:下面这段对话是在咖啡厅服务员和顾客之间的对话:Waiter:Excuseme.WhatcanIgetforyou?Customer:I'dlikeacupofcoffee.Waiter:Whatkindofcoffeewouldyoulike?Customer:Theusual.Waiter:Sorry,wedon'thave“theusual”coffee.这位顾客显然按着汉语思维要一杯普通咖啡,但是在英语里不存在普通咖啡,导致了交际的失误。
又比如:一位中国学生和一位美国学生同住一个宿舍,中国学生在听音乐,把声音开的很大,非常吵闹,外国朋友说:“Whatareyoudoing?”中国学生回答“I'mlisteningtomusic.”显然这位中国学生没有理解外国学生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在责怪他把声音开得太大而不是询问他在做什么。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一、本文概述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文化背景、社会习俗、语言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跨文化交际中往往会出现各种语用失误,这些失误不仅可能导致沟通的障碍,甚至可能引发误解和冲突。
因此,对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旨在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文章首先回顾了相关理论和研究,界定了语用失误的概念和分类。
然后,结合具体案例,从语言习惯、社会习俗、价值观等方面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常见的语用失误类型及其影响。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如何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减少语用失误的发生。
本文的研究不仅对提高个体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能力有指导意义,也对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和谐共处具有积极意义。
二、语用失误的定义与分类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是一个核心概念,它涉及到语言使用者在交际过程中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或冲突。
语用失误不仅反映了语言本身的问题,更揭示了深层次的文化差异和认知冲突。
语用失误通常可以分为两类: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
语言语用失误主要发生在语言使用的形式上,是由于对语言本身的误解或使用不当造成的。
例如,在一种文化中可能被视为礼貌或谦逊的表达,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被视为直接或冒犯。
这种失误通常是由于语言学习者对目的语的语言规则掌握不足或误解造成的。
社交语用失误则更加复杂,它涉及到语言使用者在交际过程中对文化规范、社会习俗和价值观的误解或忽视。
这种失误往往是由于交际双方对彼此文化的社会距离、行为准则和期望的误解造成的。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直接询问他人的年龄、婚姻状况或收入等私人信息被视为不礼貌或侵犯隐私,而在其他文化中则可能被视为友好或关心的表现。
在跨文化交际中,理解和避免语用失误至关重要。
这不仅需要语言学习者掌握语言本身的规则,更需要他们深入了解目的语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
跨文化交际与语用失误
差 异 缺 乏 了解 以 及 不 当的 英 语教 学 等 因 素 是 引起 语 用 失误 的 主要 原 因 。本 文通 过 对 跨 文 化 交 际 中语 用 失 误 的 类 别及 其 原 因 的分 析 , 高职 高 对 专英 语 教 学 中如 何 减 少 学 生 语 用 失 误 高语 用 能 力提 出 自己 的看 法 。 提
不 自然 认 为 在 使 用 语 言 交 际 时 , 了 要 遵 守 该 语 言 的 形 式 规 则 外 , 要 化 也 是 不 可 分 割 的 。 同的 文 化 在 非 言语 交 际方 面有 着 非 常 明 显 的 差 除 还 唐 身 空 时 副 遵守该语言的使用规则 , 即讲 出来 的话 必须 符 合 交 际 情 景 以 及 所 学 语 别 , 红 芳 认 为 主要 体 现 在 : 势 语 、 间 观 、 间 观 、 语 言 及 客 体 语 言 国 家 的社 会 文化 、 俗 习惯 , 则 就 会 导 致 语 用 失 误 , 际 失 败 因 等 方 面 。如 外 籍 教 师 走 进 我 们 的 教 室 看 见 学 生 全 体 起 立 向 他们 齐 声 风 否 交 。
【 键词 】 文化交际 ; 用失误 ; 用能力 关 跨 语 语
Cr s —c lur lCo o s u t a mm u i a o nd P a m a c Fa l r nct na r g i i t iu e
U U in- a LIXi o ln J a hu i a -i
fiu e a d a a y i ft e c u e e n t h u h r ma e o r p s l n h w t e u e p a ma i a l r r su e t n v c t n l c l g s a l r n n ls s o h a s s b hi d i ,t e a t o k s s me p o o as o o o r d c r g tc fiu e f t d n s i o a i a o l e o o e a d i r v h i r g tc c mp t n e n mp o e t er p a ma i o e e c .
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研究——以黄河科技学院为例
N o. 1 2, 2 01 3
S e i f a l No . 1 0 9 2
■专 业与课 程 建设
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研究
以黄 河科技 学院为例
王 芳
( 黄 河科技 学院 , 河南 郑州 4 5 0 0 6 3 )
摘
要: 以黄 河科技 学院为例 , 运 用调查 问卷和测试题对英语 专业 学生跨 文化 交际语 用失误展 开实证研 究。研
2 0 1 3年 第 1 2期 ( 总第 1 0 9 2期 )
黑 龙 江教 育( 高 教 研究 与 评估)
HE 1 L ONG J I ANG E DUC AT I ON ( Hi g h e r E d u c a i t o n Re s e a r c h& Ap p r a j s a 1 )
供 了新视角。结合我 国学生的英语学习实际 , 国内学者 笔 者 行 了一 个 学 期 的 教 学 实 验 ,随机 抽 取 一 班 ( 2 2 通过收集实际语料 , 证实了语用失误的存在。何 自然在 人 ) 为实 验班 ( E C ) , 四班 ( 2 2 人) 为 控制班 ( c c ) 。实 验班
究结果表 明, 学生现有 的语 用能力有 限, 有较 大的提升 空间; 学生在 以下语言行为中易出现语用失误 , 如致歉 、 请 求、 告别等 ; 学生语 用失误的原 因在 于 : 文化差异性 ; 语言 负迁移 ; 缺 少英语语言环境 。跨文化 交际课程有助 于减
少 英语 专业 学 生跨 文 化 交 际 语 用 失误 。 关键 词 : 英语 ; 跨文化 交际; 语 用 失误
基金 项 目: 2 0 1 2年 河 南省 教 育 厅 人 文社 科 项 目“ 河 南省 民办 高校 外 语 专 业 本 科 生跨 文化 交 流 能 力 现 状 研 究 ” ( 2 0 1 2 - QN-
跨文化交际中英语习语语用失误分析
mdi t il t i t 学生听后, i g l a g ?” n h o s n h 非常吃惊 , 不解 I a. ’lh et 等等。而在跨文化交流中, adY a ebs” i t … lt . 其意地回答道 : N . i ao ntaoe o br I “ ot s l o lwd t un 非本族语者对这些表达方式往往比较生疏。例如, I s l 一
特点 , 得体地使用语言而引起 的语用失误 。 会使听话 人误解话语意义 , 导致交际中断。 例如 。 一位
二、 跨文化交际中英语习 语语用失误实例分析 I 中国护士在给一个美国高龄老太太喂药时说: O e “ pn 我罔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英语习 lor i m u ,p a .不料老太太很生气, u b ot l s ” y g h ee 大声喊
社交语用失误是由于说话人不能在不同的l用到了某个英语习语并想当然地认为对方能充分理说话场合根据不同文化背景和交际者的语言习惯和l解自己的话语而此时若此习语使用得并不恰当就特点得体地使用语言而引起的语用失误
《 学与 管理 》 教
20 0 9年 5月 2 O日
文化交际中英语习语语用失误分析
⑩河北 防灾科技 学院 夏金 玉
—r 同国家的人在运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 j eo edrir” 一 ▲ ii t o ty 显然 , t ln h h mo. 学生是按照字面意义
/\时, l 总会遇到其有鲜明文化特色的习语。 } 习 去理解br t i it i u emd g l nh n h o,并不知道这是个习语,
因为语用 者缺 乏正确理解或恰 当使用会话 双方当时 i 共 同的语 言形 式和语用功能来表达用 意的能力而产 } ( 误用习语引起 的语言语用失误 。 3) 在跨 文化交际 中, 有时 . 们有意识或无 意识地 我
谈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谈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摘要:培养自身的语言交际能力是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
但由于文化差异等原因,英语学习者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常会出现语用失误。
本文主要分析了导致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及常见语用失误的表现形式,并提出了实施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对策,从而帮助英语学习者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以提高其英语语言交际能力。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语用语言失误;社交语用失误;语言学习启示一、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式。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1871年在《原始文化》中提到的定义影响很大。
总和两者概念,文化是人类社会创造的财富,包括食物、器具,也包括信念、价值观、习俗、知识。
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
交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往来交际活动。
②交际就是传播,主要指人际间进行的直接或间接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活动。
跨文化交际,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际往来或信息传播与沟通活动。
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因素:民族的历史与传统、宗教思想、价值观念、社会组织形式、风俗习惯、政治制度、社会发展阶段。
[1]语用失误研究始于英国卡斯特大学的詹妮•托马斯(Jenny Thomas)等。
她在1983发表了《跨文化语用失误》表达了基本观点:“语用失误是不能理解话语含义(the inability to understand what is meant by what is said).”托马斯的研究具有开创性,但目前还没有后续的基于大量例证的研究成果。
在中国,对语用失误的研究始于何自然教授等人,他们从1984年开始采用托马斯的观点对英汉语用差异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加以解释:一般认为,当说话人在言语交际中使用了符号关系正确的句子,但说话不合时宜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具体说来,说话人不自觉地违反了人际规范、社会规约,或不合时间和空间,不看对象,不顾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场合等,违背目的语特有的文化价值观念,使交际行为中断或失败,使语言交际遇到障碍,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或达到完满的交际效果,这种性质的失误就叫做语用失误。
中国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分析
错 误 , 是用 词都有失误 , 但 除此 之 外 , 语 表 达 时 的 语 气 、 调 、 顿 、 话 语 停
语 速 等 方 面 也会 造 成 跨 文 化 交 际 中的 语 用 失 误 , 成 误 解 。 造
1 . 社 会 语 用 失 误 .2 2 桂 诗 春 认 为 :社 交 方 面语 用 是 失 误 往 往 起 源 于 说 话 人 不 住 会 议
移 。 等。 等
【 键词 】 文化 交 际 ; 用 失 误 ; 关 跨 语 失误 原 因 ; 文化 【 src] rs-utrl o mu iai cusf qe t r inlnu elann n s. epef m df rn utr ak ru dm y Abta tCos cl a m nct noc r r unl i f i g gg rigadue P o l r iee t l a b cgo n a u c o e ynoe a e o c ul
掌握 的语 言 。 同 地 域 , 同背 景 的人 进 行 交 流 时 , 文 化 交 际成 为 当 不 不 跨
今 世 界 的 重 要 特 征 。 但 是 因 为 文 化 背 景 。社 会 背 景 以 及 其 他 因素 的 谈 话 对 象 的身 份 或 者 是 社 会 地 位 , 社 会 地 位 较 低 或 者 是 关 系 密 切 的 对 影 响, 因为 语 言 语用 的 失误 , 导 致 交 流 和 沟 通 的 冲 突 和 失败 。 文 将 会 本 人 使 用 了过 于 礼 貌 的表 达 方 式 ; 者 是 对 地 位 较 高 或 者 关 系 疏 远 的 人 或 跨 文 化 交 际 的语 用 失 误 作 为 自 己的 研 究 对 象 , 讨 跨 文 化 交 际 中 的语 探 使 用 了较 为 亲 呢 的 表 达 方 式 。例 如 乘 客 对 商 店 售 货 员 说 : xueme, E c s 用 失 误 现 象 以及 成 因分 析 , 望 引 起 跨 文 化 交 际 者 的 重 视 , 提 高 对 希 并 cudI u iye?显 得 过 于 滑 稽 , 本 没 有 必 要 。 ol b yabcl 根 此 问题 的 理 解 和 认 识 , 而 提 高 跨 文 化 交 际者 的 语 用 能 力 , 一 步 促 从 进 但 是 在 笔 者 认 为 在 使 用 英 语 进 行 跨 文 化 交 际 的 过 程 当 中 , 了 上 除 进 交 际 者 的 相互 理 解 和沟 通 。 述表现形式 , 有很多其他的重要的表现形式。 还 1受 汉 语 误 用 汉 语 中 的 社 交 方 法 。 问路 时 “ ) 如 阿姨 , 问家 乐 福 超 请 1 概 述 市 怎 么 走 “ 如 果 被 问 路 者 是 一 位 花 甲 的 美 国老 太 , 到 自己 被 别 人 称 。 听 1 语 用 失误 的界 定 . 1 作 ”n“肯 定会 大 惊失 色 , 在 中 国称 呼 老 年 妇 女 为 , at, 而 反倒 是 一 种 尊 敬 “ 用失 误 ”pamai fi r) 英 国语 言 学 家 詹 尼 。 马 斯 1 8 老 人 的 做 法 。 语 (rg t l e是 cau 托 93 年 首 次 提 出 的 , 指 出 “ 用 失 误 是 不 能 理 解 话 语 的 含 义 ( eiait 她 语 t bly h n i 2 误 用 英 语 中 的 社交 方 式 。 ) 如英 国外 教 问学 生 “s esp r re I h u emakt t nes n htsm at yw a i si)语 用 失 误 可 以 分 为 语 言 的 oe t :0 . 生 回 答 ” f o r “ 在 此 种 情 况 下 , 答 是 很 不 得 体 ou drt dw a e hts ad 。 a i n b p na 90 “学 O u e . c s 回
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研究(英语论文)
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研究A Study of Pragmatic Failure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摘要本论文尝试从一些基本的语用学理论入手对比分析不同文化差异引起的语用失误现象,以便从更科学和系统的角度了解不同文化、不同社会、不同群体的人们是如何以不同的标准来进行他们各自的言语行为。
本文重点从言语交际失误方面展开对语用失误的研究,主要包括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两种。
并且通过对这两种语用失误的分析,作者提出了一些针对语言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语用语言失误;社交语用失误;语言教学启示AbstractThis thesis attempts to analyze pragmatic failure according to some basic pragmatic theori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people more scientifically and systematically who come from different culture, society and community how to operate interaction based on different standards. The thesis will emphasize on verbal communication which concludes pragmalinguistic failure and socio-pragmatic failure. And through analyzing on the two kinds of pragmatic failure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enlightenment for language teaching.Key word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ultural Differences; Pragmalinguistic Failure;Socio-pragmatic Failure; Enlightenment for Language TeachingChapter One Introduction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go with the history of mankind, but as a subject it only emerged several decades ago and a great many researche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have been conducted on it by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thesis attempts to make analysis on the pragmatic failures in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from the view point of sociolinguistics and pragmatics.Chapter two explains several important issues. The first is to give the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which lead to the conclusion that culture, communication and language are inseparable. The second is an overview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study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a multi-discipline, and it compasses every aspect of communication.Chapter three discusses two types of pragmatic failure in verbal-communication, namely: pragmalinguistic failure and sociopragmatic failure. In terms of pragmalinguistic failure, failures in lexicon and grammar are illustrated; in terms of sociopragmatic failure, failures in what to say and how to say.Chapter four gives some enlightenment to improve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es and concepts. In recent years, researchers have made great efforts to improv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it is thought that the pragmatic competence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 has been improved a lot. However, pragmatic failure still haunts the language learners and teachers because it is closely concerned with culture, communication and language, which are indispensable in academic and social life.Chapter Two A Brief Survey of Some Specified Issues in 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2.1 The Definitions of Classroom Questioning2.1.1 CultureCulture is such a vast and large concept that it is hard and difficult to give an exact definition that is accepted by all people. It is said that there have been at least over 150 definitions about culture, but none of them can cover all the aspects of culture. The following definitions are some of the well-known ones.Edward T. Hall gave a detailed descriptio n as “Culture is man’s medium; there is not one aspect of human life that is not touched and altered by culture. This means personality, howpeople express themselves, including shows of emotion, the way they think, how they move, how problems are solved, how their cities are planned and laid out, how transportation systems function and are organized, as well as how economic and government systems are put together and function.”(Hall, 1959, p.97)Bates and Plog proposed a descriptive definition “Culture is a system of shared beliefs, values, customs, behaviors, and artifacts that the members of a society use to cope with their world and with one another, and that are transmitted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through learning. This definition includes not only patterns of behavior but also patterns of thought, artifacts, and the culturally transmitted skills and techniques used to make the artifacts.” (Bates & Plog, 1990, p.152)From the above definitions, we have seen culture is ubiquitous multidimensional, complex, and all-pervasive. In many ways, Hall is correct: culture is everything and everywhere (Samovar & Porter, 2000, p.34). For the purpose research on pragmatic failure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author would like to understand culture as a particular way to satisfy human’s basic needs. According to a psychologist Abraham Maslow, human being shares five basic needs: the physiological needs, the safety needs, the belongingness needs, the esteem needs and the self-actualization needs. The five basic needs of human being are shaped and affected unconsciously by culture and gradually we take it for granted and treat them as cultural-rooted habits. Take food as an example, people from one culture might think the food eaten by another cultural group is not delicious and even disgusting. Just like Chinese think it good for health to eat dog meat, while the thought of eating dog disgusts western people because dogs are treated as people’s best friend s in their culture. But no matter how different culture has its ways of doing things in daily life, it cannot be simply judged by the right-or-wrong question. It is interpreted as different people do the same things in different manners.2.1.2 CommunicationThe word “communicate” originate from the Latin word “commonis” that means “common”. So the premise of communication is that the participants should share the common knowledge. As is the case with culture, communication is complex and multidimensional. When people decode the signal and obtain the message, it is important for them to interpret messages in terms of cultural orientation. And Samovar defines communication as “it happens whenever meaning is attributed to behavior or to the residue of behavior” (Samovar, 1981, p.75). His definition tells us communication can go on through our conscious or unconscious, intentional or unintentional behavior. People are communicating everywhere all the time in various manners for different purposes.In order to clarify how communication actually operates, there are several characteristics ofcommunication need to be fully understood. First, communication is changing all the time. During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participants are unconsciously affected by the input of new messages. So, there will be changed in some way, which means everyone will be a dynamic individual in his whole life. Second, communication is irreversible. Once messages are received and decoded it is impossible to eliminate the result and the sender’s only choice is to modify or implement the former messages. Therefore, once pragmatic failures occur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it is not an easy job to erase some negative results and influences completely. Therefore, the study of pragmatic failure will be helpful to minimize misunderstanding i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2.2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2.2.1 Definition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It is an undeniable fact that we live in a global village nowaday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occurs every day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society. It involves the interaction of cultures from different nations. As an independent subject,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only emerged a few decades ago. Hall put forward the term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first in his book The Silent Language. It can be simply defined as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members of different cultures. The term has been expressed in many ways, such a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study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the study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mong them,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re more widely adopted. Though the term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was adopted earlier by scholars, now the former receives more preference.In many case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re understood as being the same. The study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includ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ccording to Samovar, & Porte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whose cultural perceptions and symbol system are distinct enough to alter the communication event. According to Gudykunst and K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a comparison of some phenomena across cultures, but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an interaction between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They hold that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puts emphasis on the study, whil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the interaction. In this thesis, hereby, the author will adopt the term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2.2.2 An Overview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The study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an be traced back to America in the late 1950s and the early 1960s. As a new world for Europeans, Asians, and people from other continentswho want to realize their American dreams, America attracts millions of immigrants all over the world. These immigrants brought not only their skills, but their cultures as well. Therefore, as a melting pot of immigrants, a variety of barriers, conflicts, and frictions due to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arose in America. This phenomenon aroused much interest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 especially in America. Communication specialists became interested in the subject of communication among members of different cultures. The book The Silent Language is often considered as the initial signal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udies. From then on, anthropologists, socio-psychologists, sociolinguists have devoted with great enthusiasm to the study from a variety of perspectives.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was delivered as a course in some American universities in the late 1960s. With the trend of globaliz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the world’s economic and cultural situations and it is more appealing not only to the specialized scholars but to any people who may engage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Many Chinese scholars have devoted to the field and made a great many valuable researches into the study from 1980s. It is believed that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has connection with many other subjects. Among them, anthropology, socio-psychology and socio-linguistics and communication are the most influential subjects. Jia Yuxin considers philosophy and racial interaction should be added to it. The study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a multi-discipline, and it compasses every aspect of communication.Chapter Three The Pragmatic Failure in Communication3.1 Pragmalinguistic FailureThe scholar Hong Gang thinks that pragmalinguistic failure occurs when the speaker uses the utterance which is systematically different from the target language to express the same pragmatic function. In other words, the speaker violates the rules of target language and transfers norms of the source language. In this part, the author will categorize it into two aspects: lexical level and grammar level.3.1.1 Lexical Level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t can be found that a great deal of words have the same conceptual meaning while their associative meanings are different. For example, the words of color have different associative meanings in the west and the east. The sight of color would arouse human’s emotion, and even affect our physical feeling. It seems that human shares some common responses to some colors. Such as, red represents blood and fire, the symbol of life andstrength; green is associated with freshness because it is the color of grass and tree; black is an unlucky color, related with evil, death, mourning and the underground world. In most cases, however,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color terms is different. In China, from the Tang dynasty the color of bright yellow was used specially by royal power, dignity and nobility. While in the Bible, Jesus wears a family, purple robe during the Passion. For the reason, the color of purple is regarded as holy, noble, equal with the color of bright yellow in China. So there are those expressions in English:be born in the purple(生在官宦之家)be raised to the purple(升为红衣主教)marry into the purple(嫁到显贵之家)It is acknowledged that there is no absolute cultural universal or cultural similarity. The confusing phenomenon is that one aspect or element in one culture is so peculiar that a counterpart or an equivalent cannot be found in another culture. For instance, the plant of bambo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ese daily life from the ancient time, being the material of boats, books, shoes and etc.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ssociates bamboos with the traits of integrity, strong-minded and dignity. On the contrary, in the western culture bamboo is just a name for that kind of plant without any extending meaning. Even the word “bamboo” is borrowed from another language. Another example concerns the use of “tiger” and “dragon”. When the Chinese refers to the four developed areas in Asia they use “four dragons”. However,in English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those four places are referred to as “four tigers of A sia”. In Chinese culture, dragon is a holy animal, symbolizing power and royalty. Hence, Chinese are proud of calling themselves the descendents of the dragon. However, according to Christianity, dragon is a creature of ill omen, just like the serpent in the Garden of Eden that induces Eden and Eve to break the rule and eat the evil fruit. So the Chinese idiom“望子成龙”is translated as “wish one’s child to be somebody”. Otherwise, the literal translation is unacceptable as it may bring about different cultural association. From the above example, we have learned that the associative meanings of English words are not equal with that of Chinese words. Neglecting the differences will lead people to bring their original values and attitudes into the proces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t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failures resulting from inappropriate understanding of associative meanings of words.3.1.2 Grammar LevelThe shared knowledge of grammar ensures the smooth progress of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But actually, people are usually apt to employ the grammar rules of their source language unconsciously, which makes it possible for listeners to interpret speakers’ utterance in the wrong way.In Chinese, the position of adverbial modifier is comparatively stable—at the front of verb. We can read the sentence:他在安安静静地读书;他突然大笑起来。
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研究综述
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研究综述
首先,语用失误的定义。
语用失误是指在特定语境中,由于表达者对
不同文化中的语言习惯、语用规则和意义理解的不熟悉,导致交际双方产
生误解或引起冲突。
例如,一个人可能在不同文化中使用了一句看似普通
的话语,但由于文化差异,对方可能对其产生误解,甚至感到冒犯。
其次,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
语用失误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
语言的差异,包括词汇、语法和语言结构等方面;二是文化的差异,包括
对礼仪、说话方式、表达方式等的理解不同。
例如,在英语中,“你看起
来真瘦”可以是一种称赞,但在一些文化中可能被理解为对方太瘦而引起
的不悦。
此外,常见的语用失误类型有:表达方式不当、用词不当、暗示意思
不清等。
例如,一个人在西方国家中用太直接的方式表达对方的不足可能
会被视为冒犯,而在东方国家中可能被视为诚实和直接。
最后,如何避免语用失误。
要避免语用失误,首先需要对目标文化进
行深入了解,包括了解其语言习惯、礼仪规范和常用的表达方式。
其次,
需要在交际中保持谦虚、尊重和理解,避免使用带有歧视、冒犯或敏感的
词汇。
此外,要学会观察和倾听,注意他人的反应和回应,及时纠正自己
的语用错误。
总之,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是常见的问题。
了解语用失误的原因、类型和解决方法有助于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效果。
通过适应不同文化的语言
使用和意义理解,可以减少误解和冲突,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调查研究
(. gi e a t n, a h n Jn c e gC l g  ̄ nig2 1 5 , a guChn ;. ma i e at n f na ee rhC ne, 1 En lhD p rme tN n a g ig h n ol e s e Najn 1 1 6 in s, ia2Hu nt D p rme t ti sa c e tr J y o Ya R Cbu d utr l les Ya ti 6 6 0S a d n , ia . aAg clu a vri i Uc  ̄’ na 4 7  ̄h n o gChn ) 2 【 b tatPamai flr n ftemotip r n at sta if ec rs— u ua cmmu i tn Wi uso ni ,hstei A s c]rg t a uei oeo s m ot t co tnl necosc h rl o r c i s h a f r h u nc i . t aqet n a e ti h s ao h i r s ivsgt h rg t a ue h tOc rt nlh maosi hn n te rs— utrlcmmu i t n T esuy f d h t1a l ’ net ae te pamai fi rsta cu o E gs jr n C ia i hi cos cl a o i s c l i r u nc i . h td i sta ele ao n Tr s
t a h n t o n e t o k o t c i g e o g mp r n e o r i i g l ane s a g a e a i t . e e o e h e c es s o l a e e f in e c i g me h d a d tx b o s n ta t h n n u h i o t c n t n n e r r ’ln a a a u g b l y Th r f r ,t e t a h r h u d t k f c e t i i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学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学研究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它不仅仅关注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单元,更关注语言在实际交际中的使用。
对于学习语言的人来说,掌握语用学知识常常能使他们更加流利地进行交流。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学的研究显得更加重要,因为不同人群根据文化、国籍、社会背景等的不同,会在交流时产生各种误解和不适,导致交际的失败。
因此,本文将以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学研究为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语用失误语用失误是跨文化交际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使用的目的和方法都可能会影响交流的质量。
比如在西方文化中,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是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
但在一些亚洲国家,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被视为礼貌和谦虚。
如果西方人在和亚洲人进行交流时不了解这一点,他们就有可能会被误解为不尊重对方,从而产生交流失败的情况。
此外,语用失误还有经常出现的场景,在跨文化交际中尤其需要注意。
比如在商务交际中,礼物的传递常常会牵扯到一些文化差异。
在中国,拿到礼物后,礼物的包装和收纳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在日本,打开礼物的包装则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如果不知道这一点,就可能会产生失礼的情况。
另外,在国际商务应酬中,饮酒也是一种常见的交际方式。
但在一些穆斯林国家,饮酒被视为不合适的行为。
如果不注意礼仪,就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二、语用转换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用转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能。
语用转换是指将原文化中使用的语言习惯进行调整,以适应新文化中的语言习惯。
实际上,语用转换要求我们不仅要熟悉本国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还要了解目标文化的语言并与之适应。
例如在中国的文化习惯中,尊重长辈、敬重师长是极其重要的。
而在美国,相较于中国,这种做法就显得不那么突出了。
如果中国人以向长辈询问意见的方式与美国人交往,就有可能会被视为自命不凡或侵犯他人隐私。
在这样的情境中,中国人需要了解美国文化,适应美国人的交际方式,以便于正确的交流。
三、语用规则语用规则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为了达到交流目的而遵循的规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田师 范专 科 学 校 学 报 》 ( 文 综合 版 ) 和 汉
J1 0 0第 2 u. 1 2 9卷 第 四期
总第 6 6期
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学习学院公共外语教研部 河南洛阳 4 12 ) 7 02
L 婴J 捅 本文是~项关于中国 英语学习者 文化交际中产生的 行为的迁移,这类语用失误停留在语言层面,因而可以通过教学加 在跨 语用 以纠正和避免。而社交语用失误与文化差异、学习者的心理因素以 析的方法,根据 问卷调查,对学习者的语用 能力进行定量分析,然后提出一些提 及教学的影响相关,属于深层次的语用失误,一般很难通过教学直 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对策。 接 改正 ,因此 是语用失误研 究中的重点和难 点。 L 键侧J 关 语用失误; 跨文化 交际能力: 文化;英 语教学 托马斯的分类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因此被众多学者在研究语用 1引言 . 失误时采用,如何 自 然,阎庄 (96 ,洪刚 (9 1 18 ) 19 )等。基于托马 外语教学韵 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教学 斯的理论框架以及其他学者的研究,在本论文中,我们拟将语用失 中必 须 进 行文 化 教 学 ,这 在 当今 的 外语 界 已达成 了共 识 。 根 据 误分为三类:语用语言失误,社交语用失误和语用行为失误。前两 Wi o sn (99 d w o 18 )的观点 ,跨 文化交 际能力 包括语言 能力和语 用 类从言语角度考虑,后一种从非言语交际角度考虑。 d 人类交际是言 能力。语言能力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语用能力是指根据特定的 语交际与非言语交际的结合,非言语交际是整个交际中不可缺少的 语境正确使用语言形式的能力。中国的英语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受 组成部分。以往对语用失误的研究大多采用托马斯对语用失误的分 结构主义语言观的影响,对语用没有给予充分重视,把语用失误简 类,只关注言语交际,忽视了非言语交际。非言语交际指言语行为 单地归咎于语言知识的不足。结果是许多学生学了多年的外语后, 之外的所有交际行为,经常伴随言语行为发生。恰当地使用非言语 在跨文化交际场合,屡屡因文化差异造成的语用失误致使学生产生 交际手段有利于人们之间的交流,误用将会导致语用失误。我们用 种受挫的感觉,甚至使交际无法顺利进行。虽然通过语言学者和 “ 语用行为失误”指由非言语行为中文化不同导致的语用障碍。将 外语教师的共同努力,这种状况有所改善,但仍然需要对此进行进 语用 失误分为三类将更 具概括性 ,更全面 。 步的研究探讨以通过在教学实践中加强文化导入和语用知识传授 语 用失误可 以反映语用 能力的强弱。语用 失误越少 ,语用能力 来降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就越强。语用失误是跨文化交际失败的重要根源。因此其研究对在 本 论文是一项 关于中 国英语 学习者在跨文 化交 际中产 生的语用 外语教学中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失误 的研 究 。 依据托 马斯 (9 3 提 出的 “ 用失误 ”的理论框架 , 18 ) 语 23测试对象及材料。我们选取了河南大学英语专业和非英语 . 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根据问卷调查,对学习者的语用能力进行定 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共 17人为对象进行调查。为了研究方便, 7 我们将其 分成两组 四个班 :第一组包括非英语 专业 本科生二年级 3 6 量分析,然后提出一些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对策。 人 ( A班) ,研究生一年级 5 5人 ( B班) ;第二组包括英语专业本科 2 语用能力测试 . 2 1主 要研究 问题 。为 了对 中国英语学 习者的语用 能力现 状进 生三年级 3 人 ( ) 究生一年级 5 人 ( 班 ) . 4 C班 ,研 3 D 。 行调查 ,作者选取 了河 南大学英语专业 三年级本科 生和二年 级研究 班级 A 班 B 班 C 班 D 班 生,非英语专业二年级本科生和一年级研究生为对象进行调查。因 英语水 平 英语专业三 年级学生 已于二年级参加 了英语专业 四级考试 ,而 且在 已参加 大学英语 四级考试 10 | 0% f f 二年级 经过 了严格 的听、说 、读 、写、译训练 ,故我们 可假定 通过大 学英语四级 | 6.7 7 83% / 英语专业三年级本科生比非英语专业二年级本科生语言能力强。同 通过大 学英语六级 | 2.7 } 03% i 时我们也假定,英语专业研究生比英语专业本科生、非英语专业本 通过英语专业 四级 | | 9.5 94 70% .%
失误的研究。依据托马斯 (93 18 )提出的 “ 语用失误”的理论框架 ,采用定量分
一
一
一
、
科生、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语言能力强,非英语专业研究生比非英语 专业本科生语言能力强。
通过调查 ,我 们试图解决如 下问题 : () 1 对河 南大学学生 ( 包括 英语专业本科生 与研究生 , 非英 语 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语用能力现状进行调查。 () 2 对语用能力与语法能力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研究, 语法能力 强语用能力必然强吗?语用能力是否随语法能力的提高而提高? () 3 英语专业是否比非英语专业语用能力强?如果答案是肯定 的,那么背后 的原因是什么 ?是否和开 设的英美概况 、英 国美 国文 学选读、外教课以及接触美国电影,阅读英文名著等有关?从中我 们可 以得 出对 非英语专业 教学的启示 ,如开设这方面 的选 修课 。如 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我们可以认为系统地教授跨文化交际以及 语 用知识在英语专业 与非英语专业都 是必要的 。 () 4 对学 生所 犯语用失误 的成 因进行分析 , 过分析 , 通 我们将 对 如何提高 中国学生跨文化 交际能力提 出建议,说 明如何 减少甚至 避 免语用失误 。 22理论基础。18 . 93年托马斯首次提出语用失误的概念并将其 分 类。她认 为语 用失误的产 生是因为听话 人所感知 的话语 意义与说 话人认为应 该被听话人所感 知的意义不 同,其危害性在于 会引起操 本族语者与外语学习者之间的误会,以致原本顺利的交际被破坏, 和谐的人际关系变得紧张。托马斯将语用失误分为两类:语用语言 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前者涉及语言本身,与外语学习者的母语干 扰有关,表现为词语内涵把握不准确,句子结构误用,母语中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