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第一课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生字词注音释义【完整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生字词注音释义【完整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生字词注音释义【完整版】第一单元【第一课《沁园春雪》】1.妖娆ráo∶娇艳美好的。

2.风骚sāo∶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屈原所作的《离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

指妇女举止轻佻放荡。

形容女子秀丽、俊俏。

3.红装素裹guǒ: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象。

红装h óngzhuāng∶原指妇女的艳丽装束,这里指红日照耀着大地。

素裹sùgoǒ: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白雪覆盖着大地。

4.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

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

汉代人称北方匈奴单于chányú为天之骄子,后来称历史上北方某些少数民族君主为天骄。

5.分fèn外:格外。

6.莽莽mǎngmǎng: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7.成吉思汗hán8.数shǔ风流人物9.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10.今朝zhāo:今天;现在。

11.稍逊xùn:稍差。

12.沁qìn园13.滔滔tāo14.折zhé腰15.俱往矣yǐ【第二课《我爱这土地》】1.嘶sī哑:声音沙哑。

2.喉咙hóulóng3.艾ài青4.汹涌xiōngyǒng:(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5.吹刮guā6.黎lí明: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7.腐fǔ烂: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

8.深沉:形容程度深。

【第三课《乡愁》】1.一枚méi2.邮yóu票:邮政部门发行的、用来贴在邮件上标明已付邮资的凭证。

3.窄窄zhǎi:横的距离小。

4.一湾wān【第四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1.娉pīng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2.鲜妍yán:鲜艳。

3.冠冕guān miǎn:这里是王冠的意思。

冕,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后来专指帝王的礼帽。

4.呢喃ní nán:拟声词,形容燕子的叫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33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33张PPT)

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
明确:“俱往矣,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由评论历史人物 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 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 了高峰,点明了主题。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怎 样理解?
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 功两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 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 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 人的自况。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对中 国共产党和人民大众的歌颂,是他们决心登 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诗的 主旨所在。
1、写景叙事之作,描 写行军的一个场面,表 现工农红军一往无前的 战斗气概。
2、上片写景,下片议论 2、上片写景,下片叙事
3、写的是北国的雪景, 壮阔而美好,并有诗 人想象。
3、写的是南国雪景,虽 有气势而难与前者相比, 只是展现眼前的实景。
作业:
写 出 两 句 写 雪 的 古 诗 句。
评古代帝王
成吉思汗 (褒扬、批评、自信)
数 风流人物 看 今朝
赞今朝英雄
结构展示
沁园春·雪 毛泽东
(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
上阕:描写北国风光 热爱祖国河山
下阕: 评论历史人物 赞颂当今英雄
冰封 雪飘 (总写)
长城 惟 大河 顿(分写) 山 舞 原 驰(实写)
豪 迈
须 红装素裹 (虚写)
秦皇 汉武 略输 唐宗 宋祖 稍逊
板书
冰:封(静态)冰雪弥漫的严冬景象
雪:飘(动态)壮阔雄奇的银装世界
实景 望:登高望远(统领下文,展开画卷)
上阕
长城、黄河——静态(互文、夸张)大雪纷飞,
茫茫无际 雄伟壮丽
群山、高原——动态(拟人)
群山绵延

九年级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笔记

九年级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笔记

《沁园春·雪》笔记一、课文背景《沁园春·雪》是九年级语文第一课,由著名文学家XXX创作。

该词以其优美的语言、深远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二、课文主题《沁园春·雪》以雪景为背景,通过对雪的生动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三、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1. 重点词汇:包括“沁园春”、“雪”、“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等,这些词汇在词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得整首词更加生动形象。

2. 表达方式: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等,使得雪的描绘更加生动逼真。

四、课文结构《沁园春·雪》分为上下两阕。

上阕主要描绘雪景,下阕则抒发作者的情感和感悟。

这种结构使得整首词既有生动的描绘,又有深刻的思考。

五、精彩语句欣赏1.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句话以宏大的视角描绘了北国雪景的壮丽和广阔。

2.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这句话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雪后的山川景色。

3.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这句话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雪后初晴的景色,给人以美的享受。

六、感悟与思考通过学习《沁园春·雪》,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

此外,我们还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生活的乐趣和真谛。

通过深入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词的意境和主题。

七、个人笔记与心得在学习《沁园春·雪》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这首词的魅力和内涵。

作者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生活的美好。

在学习过程中,我不仅掌握了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还深入理解了课文的结构和主题。

通过欣赏精彩语句和思考感悟,我对这首词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更加注重欣赏大自然的美和珍惜自然资源,同时也会更加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乐趣。

九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课件):第1课 《沁园·雪》

九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课件):第1课 《沁园·雪》

1 沁园春·雪

1. 学习目标
2. 作者简介
3. 背景透视 4. 文体知识
5. 相关资料
6. 检查预习
7. 听读课文
8. 整体感知
9. 句段品析 10. 疑难探究 11. 板书设计 12. 本课主旨
13. 本课突出艺术特色归纳
14. 拓展延伸 15. 教材习题讲解
16. 课后作业布置
1. 感知词中形象,理清作者思路,品析词的 精妙语言。(重点)
部分来自《点拨》
成吉思hán ( 汗)
部分来自《点拨》
魔法记忆:记少余多法,义为少数民族首领时, 读hán,如可汗、大汗,除此之外读hàn。
三 记一记词义
部分来自《点拨》
1.惟余莽莽: 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词中是 无边无际的意思。例句:2015年的第一场雪,让大 家略到了惟余莽莽的壮丽景象。
【答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作用:承上启下。
部分来自《典中点》
3. 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 【答案】“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 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 主旨。
品析上片诗词
部分来自《点拨》
1.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哪几句是总写?哪几句是分写?描 写了怎样的北国风光? 【答案】“北国风光——万里雪飘”是总写, “望长城内外——分外妖娆”是分写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注意“封”和“飘”; 互文) 首句创造了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境界,写 法上动静结合。
6.文采:本指辞藻。词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
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文采、文才辨析:二者都有才能、才华的意思。
“文采”范围比“文才”广,既指文艺方面的

九年级上册语文字词

九年级上册语文字词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字词整理第一单元第一课《沁园春·雪》【读一读,写一写】妖娆r áo (易误写为“饶”,形近误写) 风骚s āo一代天骄(易误写为“娇”,以意辨形:“天之骄子”)〈程度误用〉红装(易误写为“妆”)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望文生义〉【课文词语】莽莽m ǎng第二课《雨说》【读一读,写一写】田圃p ǔ(习惯性误读f ǔ) 喧嚷 洗礼 襁qi ǎng 褓b ǎo 润如油膏g āo温声细语:声音细而温和委婉。

【课文词语】禁锢g ù 喑y īn 哑 蓑su ō衣 斗笠l ì第三课《星星变奏曲》【课文词语】静谧m ì 凝n íng 望 颤ch àn 动 萤y íng 火 朦m éng 胧第四课《外国诗两首》【课文词语】栖q ī息 夜莺y īng 微漾y àng 草茸茸r óng 〖修葺q ì〗第二单元第五课《敬业与乐业》【读一读,写一写】征引 旁骛 亵xi è渎 言行相顾:言行一致。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

〈褒贬误用〉不二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强qi ǎng 聒g u ō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褒贬误用〉【课文词语】拣ji ǎn 择 佝g ōu 偻l óu第六课《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读一读,写一写】陨落 灵柩ji ù 凌(同音误写)驾 睿ru ì智 弥留之际 欺上媚下兼而有之 孤军奋战 黎民百姓 恼羞成怒 恪k è尽职守【课文词语】诅咒 深邃su ì 曙sh ǔ光 怜悯 登峰造极:比喻达到顶峰〈范围误用〉第七课《傅雷家书两则》【读一读,写一写】凭吊 谀y ú词 扶掖y è 大惊小怪 廓ku ò然无累l ěi 重蹈覆辙涕泗s ì横流 自知之明 气吞斗牛【课文词语】舐sh ì犊d ú之情〈范围误用〉 枘ru ì凿 相契q ì 羲x ī皇怒不可遏:愤怒得难以抑制。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ppt精美课件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ppt精美课件

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
人,书法家。 其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
选集》,其他已公开发行的著作有《毛 泽东书信选集》、《毛泽东农村调查文
集》、《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和《毛
泽东诗词选》等。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 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 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
江 山 如 此 多 娇
引 无 数 英 雄 竞 折 腰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短于“文治”

今朝风流人物
文韬
武略
政治抱负:改造社会,引领时代风流
3.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作者以“往昔”与“今朝” 对比,“英雄”与“风流 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腰: 鞠躬,倾倒。
娆: 娇艳美好。
词的上下两片写了什么内容?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
下片:纵论历代英雄
一、研读文本
1.请同学们阅读词的上阕,说说上阕是如何描写北方 壮丽雪景的?抒发了词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读词的下阕,想一想下阕是如何评论历史英雄的?
表达了词作者怎样的伟大政治抱负?
3.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的自况。这是词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决心登上历史舞台
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三、品析语言 1.上阕中“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 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会像白象在奔 跑?
2.“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
的语言描述这三句诗的意境。 3.下阕中“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 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 “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生字词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生字词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第一课《沁园春雪》妖娆yāoráo∶娇艳美好的。

风骚fēngsāo∶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屈原所作的《离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

指妇女举止轻佻放荡。

形容女子秀丽、俊俏。

红装素裹hïngzhuāngsùguǒ: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象。

红装hïngzhuāng∶原指妇女的艳丽装束,这里指红日照耀着大地。

素裹sùguǒ: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白雪覆盖着大地。

一代天骄yīdàitiānjiāo:指称雄一世的人物。

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

汉代人称北方匈奴单于chányú为天之骄子,后来称历史上北方某些少数民族君主为天骄。

喑哑[yīn yǎ] 1.聋盲喑哑2.沉默不语3.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第二课《雨说》田圃tiánpǔ:田地和苗圃。

圃,种植菜蔬、花草、瓜果的园子。

喧嚷xuānrǎng:喧哗,大声吵闹。

洗礼xǐlǐ:基督教的入教仪式,行礼时主礼者口诵规定的礼文,用水浸、浇或洒。

襁褓qiǎngbǎo:襁保,襁葆。

背负婴儿用的宽带和包裹婴儿的被子。

后亦指婴儿包。

温声细语wēnshēngxìyǔ:声音细而温和委婉。

润如油膏rùnrúyïugāo:像油膏那样润滑。

留滞: 指扣留,强行留人。

禁锢 [jìn gù] 关押,监禁 3.强力限制第五课《敬业与乐业》征引zhēngyǐn∶引用事实或言论、著作做根据;引用。

指推荐选拔人才。

旁骛pángwù:不专心正业,而去追求正业以外的事。

亵渎xiâdú:轻慢不敬。

又作“亵黩”。

敬业乐群jìngyâlâqún: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断章取义duànzhāng-qǔyì: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25张PPT)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25张PPT)语文九年级上册
拟人:“欲与天公试比高”,一个“欲”字把“山”“原” 拟人化化,生动地写出它们雄心勃勃的精神风貌和昂扬奋发的 气概。
借代:“文采”“风骚”本指的是文学才华,这里指的是 广义的文化,指的是文治;“弯弓射大雕”指的是武功。
写作特色
1 沁园春·雪
❸ 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
这是一首雄壮的抒情词作。上阕写景,气势磅礴、气 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河山的豪情。 下阕议论,由评论历史人物转到歌颂当代无产阶级英雄, 抒发词人的豪情壮志。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 使主题鲜明突出,表现出强烈的艺术效果。
巧评英雄:一代代英雄皆短于“文治”。“俱往矣”宣告了 旧时代的一去不复返,为下文蓄势。
豪迈论今:只有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中国人民, 才算得上是创造历史、开拓未来的真正英雄。表现了毛泽东 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
1 沁园春·雪
评 古 论 今
由景生“议”(承上启下)
抒纵
发论
评价五位帝王——“惜”(做铺垫)
失滔滔”,动景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这些
是实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是虚
景。这样动静结合,虚实相映,描写出了北国壮丽
的风光,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写作特色
1 沁园春·雪
❷ 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比喻、对偶: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把群山比喻成 一条条银蛇在舞动,把高原上的丘陵比喻成许多白象在奔跑, 既形象,又增加了动感的美。
1 沁园春·雪
登高远眺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实中有虚 景象雄奇
胸怀万里江山:博大豪迈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比喻,化静为动 充满生机活力
欲与天公试比高。 “试比高”拟人 斗争精神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知识点全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知识点全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知识点全词句注释1.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

双调,一百十四字。

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

2.惟余:只剩下。

余:有版本作“馀”。

莽莽:即茫茫,白茫茫一片。

形容空旷无际。

3.顿失:立刻失去。

顿:顿时,立刻。

滔滔:滚滚的波涛。

4.原驰蜡象:作者原注“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驰:有版本作“驱”。

蜡象:白色的象。

5.须:待、等到。

6.“看红装”二句: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的外衣,格外娇媚。

红装:身着艳丽服饰的美女。

一作银装。

妖娆(ráo):娇艳妩媚。

7.竞折腰:争着为江山奔走效劳。

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

8.“秦皇汉武”二句:是说秦皇汉武,功业甚盛,相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秦皇:秦始皇嬴政,秦朝的创业皇帝。

汉武: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

略输:稍差。

文采:本指辞藻、才华。

这里引申为文治。

9.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唐朝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宋朝的创业皇帝。

10.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

逊:差。

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11.天骄:汉时匈奴自称为“天之骄子”,以后泛称强盛的边地民族。

12.成吉思汗:元太祖铁木真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思是“强者之汗”。

13.“只识”句:是说只以武功见长。

识:知道,懂得。

雕:一种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

白话译文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最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共42张PPT)

最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共42张PPT)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写景顺序: 分
长城—莽莽
大河—顿失
静 想象
山—舞 动
原—驰
从总到分
从静到动
由实到虚
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过渡
评古
颂今
江山如此多娇 惜 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秦皇汉武—略输
唐宗宋祖—稍逊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成吉思汗—只识
还看今朝
议论、抒情
你从毛主席的诗歌中体会到了哪 些美?
•由“望”字领起,展现了长城、黄河、 群山、高原等景观。
•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 一种什么感情?
描写了冰、雪、长城、大河、 山、原等,表达了词人领略祖国大 好河山时的豪迈情怀。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 地写出冰封雪盖的北国雪景以及这些景 物的勃勃生机和昂扬的气势,且化静为 动,赋予沉寂的大自然以旺盛的生命力。
•大气磅礴的意境美
•超凡脱俗的人格美
•深邃隽永的哲理美
请结合补充材料及上下词句仔细体味。 后句总领下文议论抒情 ,指出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为祖国的壮丽河山而倾倒。 作者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 沁园春( ) 莽莽( ) 分外( ) 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上示阕例写 :北望以方/长的为城雪内景中外,,先国惟写余眼有莽前莽实词景(以写实来景先第总,一后具作体描手述),,视虽野开苏阔,、气势辛宏大未。 能抗,况余子乎?” 连蒋介石的“文胆”陈布雷也曾评价这首词“气度非凡,气 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
“江山”“引”“英雄”后应停顿,突出江山之美,英雄争先恐后为之折腰,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颂扬。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
语文课件
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此三句的意境。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 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 云海茫茫,雪山巍巍,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 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语文课件
上 阕:
重在写景,对景色的描写主要采用了概括写、具 体写、想象写的方法。
词的开首总写北方的雪景。作者极目远眺,只见 祖国千万里的河山坚冰封锁着大地,雪花漫天飞舞。 这是何等壮丽的景色!次写长城南北一大片国土大雪 纷飞,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奔腾咆哮的黄河一下子 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语文课件
第二层具体写雪景。在作者的眼里,即使是 在冰天雪地的寒境中也到处充满着勃勃的生机和 奋发向上的活力。你看,那披雪的群山,如同无 数条银蛇在舞动;冰封的秦晋高原上绵延起伏的 丘陵,好像一只只蜡象在奔跑。它们似乎想要跟 老天一比高低。这是多么神奇的景象啊!
语文课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上阕的第三层是想象写。诗人发挥了丰富的 想象力,形象而准确地展现了雪后天晴的景象: 那万道红光普照着白皑皑的雪地,红日与白雪交 相辉映,显得格外壮丽。
“惜” 第一,惜中含褒; 第二,委婉批评; 第三,时代、阶级局限; 第四,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语文课件
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成吉思汗的评价有区别吗?
有区别,“稍逊”“略输” 二词表现作者对秦皇汉武和唐宗 宋祖在文治方面的不足只是略有 批评,而“只识”一词则表现出 对成吉思汗的一种近乎嘲讽了。
承上启下,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 有机的整体。
语文课件
艺术特色: 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 动静相衬,虚实相生; 用词准确、精练,形象鲜明; 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21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21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江山/如此/ 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 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 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 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 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 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
3、说一说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北国雪景?字里行间流露出 作 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描绘了一幅冰天雪地,广袤无垠,雄伟壮丽、娇艳美 好的北国雪景。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末尾三句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字可以看出?这三句描绘了 一种怎样的画面?
末尾三句是虚景。从“须”(等到)这个字可 以看出,作者是借助想象来写雪后景象的。
1)含褒义,肯定秦始皇等人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他们 具 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的影响。
2)含贬义,委婉地批评了这些英雄的不足,他们不善“ 文 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 才华 也欠缺;
3)“惜”中寓志,蕴含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以及超越 历 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3、谁是“今朝”的“风流人物”?如何理解结尾三句,作用是什么?
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 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上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词中哪部分写雪景?写的是哪里的雪景?
阙Hale Waihona Puke 赏上阙写景。写的是北国雪景。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主题、背景、全文翻译1500字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主题、背景、全文翻译1500字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主题、背景、全文翻译1500字《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诗,也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的课文。

该课文的主题是描写雪景,通过对雪景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该课文主要以描写沁园春的自然景色和人们的生活为背景,通过描绘雪景的美丽和神秘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全文翻译如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背景:《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1936年创作的一首诗。

此时,抗日战争已经爆发,中国正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而这首诗的背景,正是在这个动荡的时期。

这时的沁园春已经成为毛泽东的隐居之所,他以此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全文翻译:北国的景色如画卷一般展开,冰封着千里的大地,雪花飘扬在万里的天空。

望着长城的内外,只见一片苍茫;大河的上下,滔滔水流消失不见。

山峦犹如跳动的银蛇,原野上的骏马奔驰,宛如在与上天的神力竞争。

只需有晴朗的阳光,看那鲜艳的衣装以及洁白的覆盖,显得格外妖娆。

江山如此美丽妩媚,吸引着无数英雄竞相臣服。

虽然秦皇汉武等历史名望,在文采方面稍逊一筹;唐宗宋祖等历史人物,在风采和才华上有些逊色。

成吉思汗这位前任天骄,只懂得拉弓射大雕这等功夫。

这些伟人功绩已随风而去,而如今则是新一代的风流人物,他们引领潮流,打造时代。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课文讲解、知识点总结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课文讲解、知识点总结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课文讲解课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qìn)园春分(fèn)外妖娆(ráo)成吉思汗(hán)数(shǔ)风流人物点拨:“分”、“汗”、“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惟余莽莽惟:只。

(2)须晴日须:等到。

(3)略输文采输:差、失。

(4)俱往矣俱:都。

二、重点句子1、用原文填空。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全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写出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

(1)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

三、文学常识《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四、整体把握《沁园春·雪》分上下两片。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五、课后练习答案一、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语】《沁园春·雪》是一篇毛主席的词,通过不同视角的描写为我们展示了壮美的祖国雪景图,饱含着对历史的回顾与对未来的畅想。

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课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另作:原驱)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另作: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词大意,并能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诗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激发用语言描述所见美景,强化将情感寄予景中来表达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词大意,并能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

【教学难点】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请学生背诵所学过的或者听说过的关于学的诗词,由此引入新课。

2.用多媒体出示毛泽东生平以及本词的写作背景:1936年2月,抗战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冰雪皑皑的塬上,面对祖国北方壮丽雪景,心潮澎湃,过后便写下了这首词。

二、整体感知:1.字词:多音字:分、数、汗、还、朝。

难字:莽、娆、竞、骚。

2.录音范读: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领会本词所表达的情感。

三、深入研读1.学生齐读,边读边思考如下问题(1)上阕分几层?写法上有何特点?明确:分三层。

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长城、大河、山原,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动静结合;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多姿迷人。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沁园春·雪》课件 (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沁园春·雪》课件 (共24张PPT)
沁园春·雪
毛泽东
篇名解释
《沁园春·雪》: “沁园春”是词 牌名。“雪”是标题。词牌是词的 格式的名称,它决定了这首词的字 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标题是词的 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 要内容。《沁园春·雪》意为:一 首用“沁园春”的词牌写成的关于 雪的词。
毛主席亲笔书写《沁园春·雪》
毛泽东(1893-1976)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 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
赴重庆和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
士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就把
这首词抄给他,随后在《新民晚报》




.
感悟朗诵
容易错读的字词:
分外: 应读(fèn) 不读(fēn) 妖娆: 应读(ráo) 不读(yáo) 稍逊风骚: 应读(xùn)
不读(sūn) 成吉思汗: 应读(hán)
不读(hàn) 数风流人物: 应读(shǔ )
不读(shù)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毛泽东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山舞银蛇
欲与天公试比高。
看红妆素裹,分
须晴外日妖,娆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风流人物”指什么人?最后三句意义 何在?
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对一个时代有 极大影响的英雄人物。
事过境迁,千古风流人物都已过去,而 今,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 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能够促进祖国统一繁荣, 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表现 了毛泽东同志“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 雄豪情。

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 太 宗

第1课《沁园春 雪》 (共27张)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课《沁园春 雪》 (共27张)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3、“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写了哪些景物, 勾勒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望”字之下,写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长城内外” 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 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续 写地域的辽阔。勾勒出一幅奇伟雄浑、壮观无比的 北国风光图。
《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所作。当时 ,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 沟,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 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 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首豪放之 词。
词:又叫曲子、曲词、诗余、长短句等。 句式长短不一,用来配乐歌唱。用来演唱词的 调子,叫做词牌,规定词的格式。包括词的段 数、字数、句数、平仄声调和韵脚。这首词, “沁园春”就是词牌名,“沁园”相传是东汉 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 ,后人作诗以咏其事。雪,是题目,表明词的 内容是“咏雪”,与词牌没有关系。
该词上阙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 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 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豪迈气概。 2.借助各种手法,理解词中所表达的情感。 3.进一步体会这首词所表现出的一代伟人的革 命气概和博大怀。
1、下阕可分几层?
分三层。 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 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 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2、下阕前两句的作用是什么?
过渡 。“江山如此多娇”承接上阕,总括上阙 的写景,对“北国风光”做总评;“引无数英雄竞 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 抱负。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祖国的山河如此 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 为统一天下而奋斗。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词,⼜称长短句。

⼀⾸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如“沁园春”“虞美⼈”“⽔调歌头”等。

下⾯是⽆忧考整理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第1课《沁园春·雪》课⽂原⽂ 北国风光, 千⾥冰封, 万⾥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河上下, 顿失滔滔。

⼭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

须晴⽇,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如此多娇, 引⽆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射⼤雕。

俱往矣, 数风流⼈物, 还看今朝。

1936年2⽉2.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 学习⽬标: 1.品味词中凝练、贴切、富有表现⼒的语⾔,发展学⽣形象思维的能⼒。

(重点) 2.理解词的⼤⽓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培养学⽣阅读鉴赏诗歌的能⼒(难点) 3.感受词⼈的豪迈与⼤⽓,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树⽴伟⼤抱负和坚定信念的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标: 由回顾写雪的诗句导⼊。

(由回顾旧⽇积累导⼊到对新诗⽂的阅读,便于开启学⽣的形象思维) 本环节由学⽣⾃主完成,教师可适时补充。

⼆、课⽂探究: (⼀)⼀读课⽂,感受⽓势 1.指名朗读,请学⽣听准每个字⾳。

(将需要着重指出的字写到⿊板上) 2.强调以下字⾳ 沁qìn 数风流⼈物shǔ 折腰zhé 思汗hán 今朝zhāo 3.注意节奏和重⾳ 以前三句为例:北国风光,千⾥冰封,万⾥雪飘。

师⽣共议停顿和重⾳,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

4.集体朗读全词。

(⼆)⼆读课⽂,理解词意 1、赏析上阕:可围绕以下⼏个问题来进⾏: ⑴⼤家看上阕写了什么内容? 讨论并归纳:上阕主要描写北国雪景。

⑵哪个字在上阕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内容的作⽤? 讨论并归纳:“望”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求:
每人准备一本字帖,每天练字15分钟;
每人准备好一本随笔本(最好是硬皮,
32K——即语文书大小,不少于80页), 默写本(两本),作文本; 每人准备好一本《现代汉规范语字典》 或词典; 坚持每周阅读课外读物不少于3000字; 认真准备课前三分钟演讲。
(一)预习:(通读全文 后) 1、读注释:有助于了解 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家生 平,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 2、解决生字词:借助书 下注释以及工具书,为理 解课文扫清障碍。 3、结合课后习题思考课 文,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前准备: 1、提前三分钟回座位。 2、准备好课本、笔记本。
我们的目标: 人人争做“五一居士” ①一手好字。 ②一张能言会道的嘴。 ③一肚子名篇佳作。 ④一笔好文章。 ⑤一颗永远纯真的心。
学习方法问卷调查
1.学习除了书本还是书本吗? 2.你对书本的观点、内容从来不加怀疑和批评吗? 3.你经常找不到试卷吗? 4 .你读书从来不做任何笔记吗? 5.除了学会运用公式定理,你还知道它们是如何推导 的吗? 6.考试的错题你会课后主动弄明白吗? 7.你能够经常使用各种工具书吗? 8. 上课或自学你都能聚精会神吗? 9.你能够见缝插针,利用点滴时间学习吗?
初三(4)班曾卓杰
语文的外延——生活
做生活的有心 人,学会在生活 中学习语文
看小故事,明大道理
一个灰心丧气的青年人,因科举没考上, 便颓废不堪,一蹶不振,整天关在屋子里, 抱头痛哭。有一天,一位老者跨进门,语重 心长地说:“假如山上滑坡,你该怎么办?” 年青人喃喃:“往下跑。” 老者仰头大笑: “那你就葬身山中了。你应该往山上跑,你 只有勇敢地面对它,才有生还的希望,天下 事皆然。”说完便飘然而去。
每天进步一点点, 进步就是好学生。
收束心情,我们又启
程了
第二声啼哭(池莉)
人类诞生的最初,总是要有第一声的啼哭。这啼哭 就是语言。凡是听到这语言的人们都会发出由衷的理解 和放心的微笑,因为大家都听懂了这语言。即:我来了! 啼哭是美丽的…… 我一直以为,语文的意义非常深远和广泛,它从我 们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贯穿着我们的整个生命过 程。…… 语文是一种知识,但更是我们生命的营养,一旦缺 乏,生命就会苍白;语文是一门学科,但更是我们生命健 康的一种元素,削弱了它,我们就会缺乏必要的生活力量。 语文太实用了。它简直就是人类安身立命的最基本 工具,实用得近乎通俗;……所以,语文的学习与修养 简直就等于人类的第二声啼哭。人类没有第一声啼哭, 还有医生帮助拍打婴儿的屁股,使婴儿大哭一声,肺叶 张开。第二声啼哭就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了,不会再有谁 来直接痛打我们的屁股,只有我们自己才可以让自己的 生命蓬勃开放。
分数说明:(总分120分)
总分95分以上,学习方法很好。 总分85-95分,学习方法较好。 总分65-84分,学习方法一般。 总分65分以下,学习方法较差。
佛山中考状元谈学法
学习秘诀:
放羊吃草+考后100分
谈到自己的学习技巧,陈柘 用“放羊吃草”、“考后100分 ”这8个字概括。所谓“放羊吃 草”,是在平时的学习中跟着老 师的步骤学,课堂上认真做笔记 ,在课下要学会自己找问题和不 足,哪有不足就补哪。而“考后 100分”则是不要求考试成绩是 100分,而是要求考后总结经验 ,纠正错误后,再做一遍试卷就 一定要达到100分。
看小故事,明大道理
开学第一天,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 “今天,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儿:每 个人把胳膊尽量都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 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 大家能做到吗?” 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情, 有什么做不到的? 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 “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 骄傲地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再问,这回, 坚持下来的同学只剩下了八成。 一年过后,苏格拉底 再一次问大家:“请大家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 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候,整个教室里,只有 一个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 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上 课 前
多阅读、多思考、多提问、多 动笔,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一个人能否成功,取决于他的态 度!成功人士与失败者之间的区别是: 成功人士始终有最热诚的态度最积极 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和最辉煌的以 经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失败者 则相反,他们的人生受人生的种种失 败、疑虑所引导支配。
看小故事,明Biblioteka 道理父子两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 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 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 转弯啦!” 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 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 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 动不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 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 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 动。
请按实际情况, 用“是”,“不一定”,或“否” 回答下列题目:
10. 你常找同学争论学习上的问题吗? 11. 你能自觉分类整理好各科的复习资 料吗? 12.你每节课都预习和复习吗?
记分规则:
第1、2、3、4、题回答“否”表示正确, 5---12答“是”表示正确。正确的给10分,错 误的不给分。回答“不一定”的题目都给5 分。最后计算总分。
佛山中考状元陈柘(zhe)
宣威中考状元谈学法
课前预习、堂上认真、课后复习
课前预习:最好预习整个章节来,这 能明确知道本节学习内容,找出重点 ,之后试做该课课后的练习。 堂上认真:思维要跟着老师转,同时 要及时做好老师布置的练习,绝不能 马虎。做题尽量讲求速度,质量与方 法。课堂借助课外资料,时刻为自己准 备提高题 。 课后复习:利用下课后的几分钟要重 新复习一下上课内容,要把本节课要 背的背好,多做一些练习,把试卷有 错的再重新审题再做一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