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宇宙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第三单元《宇宙》第一课(教案)

小学科学第三单元《宇宙》第一课(教案)

小学科学第三单元《宇宙》第一课(教案)小学科学第三单元《宇宙》第一课教案

【教案摘要】

本课为小学科学第三单元《宇宙》的开篇课,通过引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

培养学生对宇宙的基本认识和科学观察的能力。本节课以宇宙为主题,通过教师讲解、观察实物、展示图片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对宇宙的整体认知,并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教学目标】

1. 认识宇宙这个概念,初步了解宇宙的构成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宇宙的进一步探索。

【教学重点】

1. 认识宇宙的概念;

2. 了解宇宙的构成和特点。

【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意识;

2. 翻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激发对宇宙的进一步探索。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好宇宙相关的图片和实物,如星星、月亮等;

2. 备好黑板、彩笔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1. 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宇宙是什么吗?”

2. 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对宇宙的理解。

Step 2:呈现(10分钟)

1. 教师向学生展示宇宙的图片,并简要说明宇宙的概念和构成。

2.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宇宙的特点,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3. 通过多媒体或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宇宙中的星星、月亮等天体,并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规律和特点。

Step 3:讲解(15分钟)

1. 教师简要介绍宇宙的构成和特点,包括星系、星球、行星等。

2. 通过对宇宙的基本概念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宇宙的初步认识。

了解宇宙的概念教案

了解宇宙的概念教案

了解宇宙的概念教案

教案标题:了解宇宙的概念

年级水平:初中

学科:自然科学

教学目标:

1. 理解宇宙的概念和组成;

2. 掌握宇宙中的天体和宇宙现象;

3. 培养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资源:

1. 幻灯片或电子白板;

2. 视频或图片资源,展示宇宙的各种天体和现象;

3. 天文学书籍或网络资源。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1. 利用幻灯片或电子白板展示一些宇宙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宇宙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宇宙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的思考。

知识讲解(15分钟)

1. 通过幻灯片或电子白板,简要介绍宇宙的概念和组成,包括星系、恒星、行星、卫星等。

2. 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源,展示不同类型的天体和宇宙现象,如黑洞、星云、彗星等。

实验演示(20分钟)

1.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演示,展示宇宙的扩张概念。使用一个充气球代表宇宙,用彩色点标记表示星系,然后让学生观察充气球的膨胀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宇

宙的膨胀。

2. 利用实验或模型,演示其他宇宙现象,如恒星的诞生、行星的运动等。

小组讨论(15分钟)

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一个与宇宙相关的问题,例如:为什么夜空中

会有月亮?为什么有的星星会闪烁?等等。

2. 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提供指导和解答。

知识巩固(15分钟)

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一些与宇宙相关的问题,以检验他们对

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2. 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和指导。

课堂总结(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宇宙的概念和组成,以及一些常见的宇宙现象。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宇宙生命之谜》教案+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宇宙生命之谜》教案+教学反思

《宇宙生命之谜》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预学、合作探究等方式,继续实践“有目的地阅读”,培养综合应用各种阅读策略的能力。

2.通过交流分享,提取关键信息,感受说明文语言文字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3.通过学写研究报告,参加科学论坛等形式,体验科学研究追求真理、不断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

【教学准备】

课前预学单、课堂学习单、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回忆预习要求,过关字词识记。

2.回顾预习任务中观看的短视频,出示学生提问类型统计图。

3.点拨:阅读好方法——带着问题阅读

4.揭示课题——《宇宙生命之谜》

二、基础任务——学做研究员

1.回顾单元起始课,勾连单元任务群情境

2.回顾《竹节人》中学习的阅读方法——有目的的阅读。

3.根据阅读提示确定阅读目的。

4.创设情境,成为科学研究院,围绕研究问题(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

5.交流反馈:(1)与阅读目的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可以跳过去不读、略读,点拨阅读方法——快速阅读。(2)确定关键内容:引导学生用上学过的阅读方法:边读边概括等。(3)引导学生理解针对解决问题的关键内容仔细地读

6.借助批注,梳理细读方法。

7.巡视指导,交流反馈:(1)阅读时注意寻找提示主要意思的语句;(2)画出关键词帮助理解;(3)提取段首关键信息;(4)查询资料。

8.聚焦关键内容,选择阅读方法,开展学习任务三。

9.展示交流:感受说明文的语言表达之严谨、科学。

10.得出研究结论,感受科学精神的冷静与严谨。

【范文】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宇 宙》教案分析(教科版)

【范文】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宇 宙》教案分析(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宇宙》教案

分析(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宇宙》教案分析(教科版)月球环形山

.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2.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的半径大约为地球半径的(1/4),它的引力是地球的(1/6),月球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80;月球的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49,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38万千米),昼夜温差(310℃)白天温度(127℃),晚上温度(-183℃)

3.月球围绕地球(自西向东)方向运行。公转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公转时间约要29.5天。

4.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是美国的(阿姆斯特朗)。

5.“我迈出了一小步,但人类迈出了一大步。”是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说的。

6.(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是分布着许多的环形山。

7.月球环形山的形状大多是(圆形),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

8.有关环形山形成原因,目前公认的观点是(“陨石撞击说”),这种观点认为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后留下的痕迹,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就相当于少了一层保护层,使撞击更猛烈和频繁。

9.造环形山摸拟实验。

喷水法:喷口大小决定坑的大小,喷射物的多少决定坑的深浅。

撞击法:撞击球的大小决定坑的大小,撞击速度决定坑的深浅。

月相

.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2.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8探索宇宙教案带板书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8探索宇宙教案带板书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8、探究宇宙教案带板书

8、探究宇宙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2、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过程与方法:

1、对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发觉一些有效信息。

2、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1、从人类探究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开展的。

2、意识到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宇宙的结构和运动,建立宇宙系统的概念。

(教学难点)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教学打算)

教师打算:有关宇宙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籍等。

学生打算:课前搜集有关宇宙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膨胀的宇宙

1、情境导入:同学们,2022年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神舟5号〞的发射成功,让我们中国“千年飞天梦,今朝变成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乘坐“神舟号〞飞船到太空游览,继续去探究宇宙。

(板书课题)

2、师:我们先来到地球家园的所在地——太阳系,回想一下,太阳系是怎样一个星系?

〔太阳系是以太阳这颗恒星为中心的,由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含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

3、提问:太阳系在宇宙中是唯—的吗?

4、学生思考答复。

〔引导学生们认识:太阳虽然是太阳系里唯—发光的恒星,但是太阳系在宇宙中并不是唯—的。天空中的星星大多数也是和太阳一样发光发热的恒星,它们有的也会组成类似太阳系一样的天体系统,太阳系和众多的恒星一起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第5课时《太阳系》教案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第5课时《太阳系》教案

第三单元宇宙

第5课时太阳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过程与方法:

1、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

2、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收集和整理资料,并进行交流,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

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3、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教学难点】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八个铁丝制成的支架、橡皮泥、小皮球、直尺等;教师事先考察制作太阳系模型的室外场地。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小组内先进行交流。

【教学过程】

一、认识太阳系。

1、提出问题:地球在不停的围绕太阳运动,那么还有哪些天体也在不停地围绕着太阳运动呢?

2、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有关太阳系资料的收集,现在让我们来开个有关太阳系的交流会,请各组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资料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用图片

的形式展示。说说:

(1)哪些天体在围绕着太阳运动?

(2)这些天体有哪些特点?

(3)它们之间是如何排列的?

3、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做补充。(最好是有关太阳系的科普录像资料)

4、小结: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宇宙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宇宙

第三单元宇宙

1、地球的卫星——月球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过程与方法:

1、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2、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

2、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3、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搜集整理月球的资料,根据资料的特征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教学难点】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和整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月球信息的图片、录像资料、书籍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星球是哪一颗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它不停地围绕着地球运动,是地球的卫星。)

2、有关月球的诗歌、神话故事有许多,谁能背一首诗或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

(请几位同学讲故事或者背诗:《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故事;《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蹄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嫦娥》(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从军行》(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谈话:从这些故事和诗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月球。那么,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的卫星——月球》。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宇宙《八颗行星》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宇宙《八颗行星》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
第2课 八颗行星
扫一扫关注 获取更多学习资料
八颗行星
卫星
行星
恒星
➢ 太阳系的八颗行星有哪些? ➢ 它们是怎样排列的?
1.阅读八颗行星的基本数据表
1. 根据八颗行星与太阳的 平均距离数据找到距太 阳“最近”和“最远” 的行星。
2. 根据八颗行星的赤道直 径数据找到 “最大” 和“最小”的行星。
2.给八颗行星排序
方法1:按离太阳 的远近排序。 方法2:按直径大 小排序。
3.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 准备材料
三条纸带
剪刀
双面胶
3.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
将三条纸带分别对折四次, 然后粘连成一条长纸带
在长纸带的折痕处标记数字
3.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
思考: ➢如何确保八颗行星都能排列在长纸带上? ➢距离太阳最远的海王星应该排列在哪一个折痕处?
3.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
1. 对照折痕的数量,将处理后的数据填写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2. 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将八颗行星标记在长纸带上。
你是如何处理数据的?
1. 纸带上有多少条折痕?
2. 最远和最近的应该放在什么
1
位置?
3. 如何确定其他行星在纸带上
ຫໍສະໝຸດ Baidu
的位置?
观察全班的模型,你有什么发现?
八颗行星之间相对距离和 位置关系与课本上的示意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宇宙》教材分析(定稿)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宇宙》教材分析(定稿)

第三单元《宇宙》教材分析

一、教材解读

本单元是建立在学生对地球、太阳、月球等天体的一定认知基础上的再次拓展,通过对太阳系、星座和宇宙的逐步认识,引导学生形成初步的、有一定系统的宇宙认识观。

本单元共7课,大致分为3个部分。

第1~3课“太阳系大家”“八颗行星”与“日食”,从学生最熟悉的太阳系入手,引导学生学习太阳系的基本结构,掌握收集资料、处理数据、建立模型、做模拟实验等研究宇宙的方法,并在探究太阳系的过程中初步建构宇宙空间的概念。

第4~5课“认识星座”和“夏季星空”,引导学生学习观星、认星。通过学习星座图、制作星座模型、借助模型推理,从而理解星座实际上是远近不同、彼此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形成的视觉图像。通过观察夏季星空,掌握利用典型星座辨认方向、利用活动观星盘观察星座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天文的兴趣。

第6~7课“浩瀚的宇宙”和“探索宇宙”,通过“侧视图”“结构图”与建立模型的方法认识银河系,进而引导学生认识更加浩瀚的宇宙。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我国在宇宙探索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深化对宇宙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神秘浩瀚的宇宙是学生的兴趣点。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已经知道了许多有关地球、太阳、月球和其他星球的知识,有的甚至可以讲出黑洞、超新星爆炸、类星体等科学词汇。但学生在课外学习时对信息的筛选和理解能力有限,缺乏对信息的加工整合,对部分信息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一知半解。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能忽略学生的前概念,需要通过谈话、问卷、画图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前概念,然后展开教学。

第三单元 宇宙 第6课时 浩瀚的宇宙

第三单元 宇宙 第6课时 浩瀚的宇宙

爆炸之初,物质只能以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基本粒子形态存 在。宇宙爆炸之后的不断膨胀,导致温度和密度很快下降。随着温 度降低、物质冷却,逐步形成了原子、原子核、分子,并合成通常 的气体。气体逐渐凝聚成星云,星云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和 星系,最终形成我们如今所看到的宇宙。
1.最早提出宇宙大爆炸假说的科学家是( A )。
下来。 b.把一些米粒粘在纸片上,模拟银河系的“恒星”。 c.将纸片固定在陀螺上并开始旋转。 d.观察旋转过程中的“银河系”。
1.我们看到银河系当中的天体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 高速公转 。 ⁠
2.观察各组的模型,旋转时都出现粘有胶水的米粒散落的问题,你 的建议是 用足够的胶水把米粒粘在纸片上后,用大纸板盖在纸片 上压一压(合理即可) 。
一样庞大的恒星集团,称为 河外星系 ,如仙女座星系、 ⁠
猎犬座星系。 2.科学家认为,宇宙诞生于上百亿年前的一次 大爆炸 。通过观

测分析,我们的宇宙还处于 膨胀 之中。 ⁠
对点训练 1.下列关于银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中心 B.银河系像一个盘子,直径大约有10万光年 C.银河系大约有2000亿到4000亿颗恒星组成
3.通过观察转动的银河系模型,可以推测出( C )。 A.天体相对银河系的中心是静止的 B.天体被固定在银河系的“转盘”上 C.天体与银河系的中心有力的作用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8节《探索宇宙》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8节《探索宇宙》

宇宙中每时每刻都有许多恒星诞生,同时也有许多
恒星消亡。恒星都在不停地高速运动。有些恒星自身还 有节奏地膨胀和收缩,有些恒星还不断地向外抛射物 质… …我们的宇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宇宙。
恒星不永恒
恒星的一生
恒星的寿命
• 决定恒星寿命的因素只有一个——质量!
15倍太阳质量 1千万年
• 质量愈大,寿命愈短! 1倍太阳质量 1百亿年
宇宙探密
宇宙从何而来
关于宇宙的起源,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 生于距今约137亿年的一次大爆炸.
银河
太阳 行星
太 阳 系

星宇
河外
系 团

星系
宇宙 大爆炸
与人性格有关 的十二星座 (纯属娱乐)
趣味角:你属于哪一个星座?
水瓶座(1.20—2.19) 双鱼座(2.20—3.20) 白羊座(3.21—4.20) 金牛座(4.21—5.21) 双子座(5.22—6.22) 巨蟹座(6.23—7.23)
六十年代,美国在波多黎各阿雷西博天文台(Arecibo Observatory 建造了直径达305米的抛物面射电望远镜,它是顺着山坡固定在地表 面上的,不能转动,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孔径射电望远镜,叫阿 雷西博望远镜。
• 太空技术的发展,人造地球卫星、太空望远镜、 太空探测器、载人宇宙飞船等相继出现,实现了 人类飞天的梦想。现在宇航员还可在太空站上过 太空生活呢!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第三单元宇宙

1.太阳系大家庭

【教材简析】

本课是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1课。之前的教材对日、地、月系统有一些阐述,本课在此基础上扩大研究范围,研究太阳系这个“大家庭”。在聚焦部分,本课通过问题“除了太阳、地球和月球外,我们还知道太阳系中有哪些天体?”来唤醒学生对太阳系的原有认知,引发学生对于太阳系这个系统的大小、空间等问题的思考,为学生接下来全面认识太阳系奠定基础。探索部分,教材主要安排了三个活动。一是让学生在活动手册上添加自己所知道的天体,补充完善太阳系的天体信息。二是了解太阳,让孩子通过各种手段搜集关于太阳自身的一些特点。三是了解太阳系大家庭中的其他天体。通过研讨两个问题“太阳系大家庭中都有哪些天体?这些天体各有什么特点?”将太阳系的一些信息进行补充整合,让孩子知道太阳系是怎样的一种天体系统。最后教材用比较特殊的天体彗星做为拓展部分,再次提高孩子探索太阳系的兴趣。

【学情分析】

很多学生对于太阳系有所了解,但是之前的了解很多学生只是信息非常的琐碎,本课通过学生的广泛搜索、收集资料和集中研讨,让孩子对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进行深入了解太阳系中的一些天体等。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和太阳系。

[科学思维]用分析、讨论的方法,能丰富、修正、完善原有对太阳系的认识。

[探究实践]在阅读资料的过程中,能用图画的方式来描述太阳系。

[态度责任]在了解太阳系过程中,能持续关注其他天文现象,增进对探索宇宙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分析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和太阳系

关于认识宇宙的教案

关于认识宇宙的教案

关于认识宇宙的教案

认识宇宙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应能够:

1. 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 掌握地球、太阳系和银河系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3. 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4. 培养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地球、太阳系和银河系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2. 教学难点: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三、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

(教师用多媒体资料展示夜空中的星星、行星及银河系全貌)

教师:同学们,你们曾经仰望过夜空吗?你有没有想过那些闪烁的星星、行星是什么?今天我们将一起来认识一下宇宙。

Step 2:宇宙的基本概念

(教师用多媒体资料展示地球、太阳系和银河系的图片)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吗?首先,我们要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谁能告诉我,地球、太阳系和银河系是

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非常好!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围绕它

运行的8颗行星以及其他天体组成的,而银河系是由无数颗星体组成

的恒星系统。

Step 3:地球、太阳系和银河系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教师用多媒体资料展示地球、太阳系和银河系的特点和相互关系)教师:地球、太阳系和银河系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学生回答。

教师:非常好!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而太阳系只是银河系

中的一个小小的部分。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太阳旋转,而整个太阳系

则在银河系中运行。

Step 4: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教师用多媒体资料展示宇宙起源和演化的理论)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宇宙是如何形成的吗?

学生回答。

教师:非常好!科学家们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是从一

六年级科学教案 第三单元 宇宙

六年级科学教案 第三单元 宇宙

第三单元宇宙第1课时太阳系大家庭

【教学反思】

本课时主要安排了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学生在活动手册上添加除了太阳、地球、月球以外自己所知道的天体,补充完善太阳系的天体信息,然后与同学交流。第二个活动,学生将重点了解太阳自身的一些特点。第三个活动,了解太阳系大家庭中的其他天体。通过这三个活动,学生在收集、整理、汇报、完善

信息的过程中对太阳系有了更科学、系统地认识。第一个活动的时间在分配上要多一点。

第2课时八颗行星

【教学反思】

本课最主要的是通过活动三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在教学时要把握好时间,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完成模型的建立。在学生建立模型的过程中,老师要加以指导。

第3课时日食

【教学反思】

本课是实验探究课,主要由两个模拟实验活动组成,在教学中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教师在活动中加以指导,待学生实验活动完成之后给予评价,并进行总结。

第4课时认识星座

【教学反思】

本课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建立一个星座模型,在教学中,要提前准备好所需的实验材料,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

第5课时夏季星空

【教学反思】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知道用什么办法可以认识和找到星座:通过观星盘观察星座。在教学时要注意这两部分的时间分配,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和讨论,教师主要维护课堂秩序,

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的疑惑,并适时总结。

第6课时浩瀚的宇宙

【教学反思】

本课最主要的是活动二,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要注意活动二的时间要满足学生制作银河系模型。对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的介绍可以播放一些视频资料,学生能更直观地了解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也更有学习的兴趣。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教案-第三单元《宇宙》第5—8课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教案-第三单元《宇宙》第5—8课

《5.太阳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2)掌握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2.过程与方法

(1)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

(2)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2)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太阳系的基本结构,主要是由八大行星的运动和分布状况决定的,按它们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教学难点】: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太阳系图片、八大行星数据表、八个铁丝制成的支架、橡皮泥、小皮球、直尺等;教师事先考察制作太阳系模型的室外场地。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通过前几课我们了解了地球和月球,除了地球、月球外,我们还知道有哪些天体在围绕太阳运动?这些天体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排列上是怎样的?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程太阳系。

二、进入新课

(一)太阳系

教师:首先我们要来了解什么是太阳系?根据这幅图片谁来说一说?

学生: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矮行星、小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

教师:说的真棒!课前我们让大家预习,查阅资料,谁来说说关于太阳,你知道多少?

学生: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和会发光的天体,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质量的99.86%都集中在太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宇宙

1、地球的卫星---- 月球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过程与方法:

1、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2、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

2、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3、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搜集整理月球的资料,根据资料的特征制作自己的“月球卡”。【教学难点】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和整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月球信息的图片、录像资料、书籍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星球是哪一颗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它不停地围绕着地球运动,是地球的卫星。)

2、有关月球的诗歌、神话故事有许多,谁能背一首诗或讲一个故事给大家

听?

(请几位同学讲故事或者背诗:《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

故事;《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蹄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嫦娥》(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从军行》(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谈话:从这些故事和诗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月球。那么,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的卫星——月球》。

(板书课题)

4、阅读课本第46页中的插图,说说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

(梳理板书:肉眼观察一一天文望远镜一一探测飞行器一一登月考察)

5、讨论:从这些工具的发展过程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6师:对这些工具,你有没有补充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

7、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于月球的认识是怎样发展的?

(预设:人类探月的技术与工具越来越先进;人类对月球的数据勘测越来越精确;人类对月球奥妙的了解越来越多;人类对月球的疑惑也越来越多。)

二、制作我的“月球卡”

1、师:课前让大家收集了有关月球的信息,你们收集到了月球哪些方面的信息?

2、小组内将课前收集的月球资料按照教师给定的方法进行交流和分类整理,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轮流发言;发言者要说明信息的来源;有冲突的地方要记下来,然后分类整理。)

3、各组派一名代表,汇报交流本组收集到的信息。

4、师:从刚才汇报的情况看,同学们收集的信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月球的运动;二是月球的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三是月球的地形;四是有关人类登月的故事。

5、下面请大家根据各组交流的情况,完成月球基本信息卡的制作,将有关的信息填写在活动记录中。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中的“月球卡”制作,根据自己或小组内的月球资料,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6小结:通过制作“月球卡”,我们发现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很多方面与地球不同。

三、拓展延伸

1、在课外进行月球卡”的展示评价活动。

2、在讨论中产生的分歧是否已经解决?请大家课后继续搜集更多的有关月球的资料。

板书设计:

1、地球的卫星月球

一、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肉眼观察一一天文望远镜一一探测飞行器一一登月考察

二、制作月球卡:

月球的运动、基本数据、地形特点、人类登月故事等

第三单元宇宙

2、月相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

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用于贴月相的挂图、月相成因示意图、月相变化的课件、皮球、电灯(瓦数大的)。

学生准备:圆纸片、剪刀、活动记录等。

【教学过程】

一、画月相

1、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

同学们,苏轼的《水调歌头》里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有阴晴圆缺”的词句,看来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月球有圆缺变化的情况,说说你曾经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当学生说到满月时,请他说出阴历时间)

2、讲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3、你能把看到过的月相画下来吗?

(教师给每个学生几张相同大小的圆纸片,请学生在纸上画月相,然后把它们剪下来。)

4、让几位学生把画月相的纸片贴在黑板上,全班观察分析。这些月相相同吗?有哪些不

同?生活中能否见到这样的月相,为什么?

5、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并且判断黑板上所画月相的正误。

6、说说这些月相分别是什么时候能看到的?

二、给月相排序

1、请每位学生再画一个月相,并剪下来。

2、在小组中讨论,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的?

3、(出示一组标有时间的圆圈的挂图)你能把剪下来的月相准确地贴在上面的圆圈里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月相和大致的推测时间,在黑板上的相应位置贴上月相。)

4、观察黑板上的挂图上贴出的许多月相,小组讨论并交流: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

5、教师出示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图,让学生们讨论:你们认为月相的变化是否有规律?有什么规律?你们认为下半月的月相将如何变化?

6、小结: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其他的说法也正确:1、一个月中月相的变化规律是:初二向左弯,初八右半边明亮,

十五月圆,二十二左半边明亮,二十八向右弯(记忆诀窍:“残”字拼音第一个字母“C

的形状)。2、月相的变化经历新月一一上弦月一一圆月一一下弦月一一残月的过程。3、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

三、模拟月相变化

1、设疑:月相的变化是月球的形状在变化吗?是伴随着月球的什么运动发生变化的?

2、小组内讨论交流:能否用做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月相变化?用什么来模拟,怎样模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