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5课离骚第1课时同步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离骚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一)
![高中语文 离骚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一)](https://img.taocdn.com/s3/m/ac86b8e8581b6bd97e19ea4b.png)
还是期盼著拨桨的手撩开你深 追思掠过江面片刻又将你
邃的面容
遗忘
也许你将年年享受五月的
粽香
也许等待著另一次际遇看
一看江上的阳光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 诼谓以善淫。
怨恨君心荒唐啊,始终不能理解我的心思。那些 女人也嫉妒我的妩媚,诽谤我好放荡淫乱。
这几句诗使抒情主人公除了作为政治家和诗人的自我形象出现外, 又常幻化为,一个美丽而遭逢不幸的女子。她有爱美的天性,喜欢 用芳洁的东西修饰自己,还亲手栽培了许多芬芳的草木。起初与丈 夫(“灵修”有时也可理解为丈夫)缔结了婚约,后来却受到众女的嫉 妒和谗毁,终于被抛弃。这一条“美人香草”式的寓意伏线和诗人的 政治抒情叠合在一起,造成《离骚》全诗特有的写实与虚拟二重世 界相互交融、迷离惝恍的艺术效果,给全诗增添了绰约的风姿和芳 菲的情韵。
《离骚》是屈原主要的 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 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 政治抒情诗。抒写诗人的身 世、政治思想和忧国忧民的 思想。全诗共373句, 2490字。它结构宏伟,语 言优美,构思奇特,辞采绚 丽,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长篇 抒情诗,被称为诗家之绝唱。
它在我国文学史是具有极其重要
的地位。人们常将“风”“骚”并称,用“风”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
只要是我心中所向往喜欢的,即使死去九次也不会后悔。
这一句表明屈原志向不改,坚贞不屈。真可说是一条铁骨铮铮的汉 子。屈原最不能容忍的是那群无耻小人对他的恶毒诬蔑,一会说他 穿着奇装异服,一会又说他面容姣好,肯定是个善淫之辈。这群人 追名逐利,篡改法令,歪曲是非,混淆黑白,竞相谄媚,把朝廷弄 得乌烟瘴气。屈原下决心绝对不和他们合流,他自比不合群的鸷鸟, 孤傲、矫健,“自前世而固然”,他不想改变,也无法改变,这就像 方圆不能周,异道不相安一样。在这里,屈原清楚地预感到了自己 的结局,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句中“虽九死其犹未悔”和同出 自于《离骚》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句是后人引 以自勉和共勉最多的句子。
秋高中语文第5课离骚课件新人教必修2
![秋高中语文第5课离骚课件新人教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44a4bae5770bf78a6529549a.png)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 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重用, 任左徒、三闾大夫。屈原 为实现楚国的霸业,变革 法度,励精图治,对内积 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 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 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 兵强的局面。
但是由于屈原的变革 法度触犯了与楚国腐朽贵 族集团的既得利益,贵族 集团不断打压和排挤屈原, 使他的“美政”政治思想 得不到实现。后来屈原被 放逐。顷襄王二十一年(前 278),秦将白起攻破楚国 都城,屈原悲愤难捱,遂 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 己的政治理想。
• 《楚辞》 一本诗集名称,是继《诗经》之 后,我国古代的第二部诗歌专著。 西汉刘向编定,收录以屈原为代 表的楚辞诗人的作品,主要是屈 原的作品,但不是他的个人专集, 主要采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 (《诗经》则是现实主义) 。
•
“离”通“罹”,遭受;“骚”者,忧也; “离骚”者,遭受忧愁也。
• 史迁(司马迁)云:“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 •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中国古代最长的浪漫主 义政治抒情诗,也是屈原的一首自传体长诗。 • (最长的是东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被誉为 “长诗之圣”,古今第一长诗。)
(只不过)
即使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
湖北秭归
一、关于屈原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名平, 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战国末期 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第一位诗人、 第一位爱国诗人、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 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 大利但丁)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作为一位杰出 的政治家和爱国志 士,屈原爱国爱民、 坚持真理、宁死不 屈的精神和他的人 格,千百年来感召 和哺育着无数中华 儿女。
高中语文 5离骚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5离骚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847eea09ce2f0066f433224b.png)
(4)使动用法 步.余马于兰皋兮____________ 屈.心而抑.志兮 ____________ (5)为动用法 伏清白以死.直兮____________
五、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句 不吾知其亦已兮 (2)定语后置句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3)被动句 余虽好修姱以 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4)状语后情主人公 形象?
参考答案: 《离骚》为我们塑造了屈原这一 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有着突出的 外部形象特征。“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 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很 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屈原”二字,人们也 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
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①他是一位进 步的政治家,主张法治(“规矩”“绳墨”), 主张举贤授能。②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 益和人民的作用(“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之 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反对统治者的荒淫 暴虐和臣子们的追逐私利。③他追求真理,坚 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 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你披发行吟、形容枯槁,一声悲叹‘举世 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就已经全 无遮掩地宣泄出你的任性和倔强。
那‘鸾鸟凤凰,日以运兮’的无奈,‘燕雀乌鹊, 巢堂坛兮’的愤懑,令你只能选择以死亡来树立尊 严。你不管别人诧异的眼光,你只一心一意地构筑 那个人格的圣殿。”近年来,屈原及其作品成为备 受考生青睐的作文素材,而且不少佳作也因此获得 满分。
三、(1)荒唐,没有准则 (2)善于取巧 (3)改变措施 (4)(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的意思 (5) 把……当做 (6)随着流水而消失 (7)修长的样子 (8)废弃、贬斥 (9)受创而改变
四、(1)合群 (2)淫荡之事 (3)哀叹,痛惜 加高; 加长 推重 (4)使……行走 使……受屈;使…… 受抑 (5)为……死
(教师参考)高中语文 第5课 离骚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2
![(教师参考)高中语文 第5课 离骚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170eca4a71fe910ef02df82a.png)
精选ppt
18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精选ppt
19
参考译文
我长叹息地禁不住要洒下眼泪,我哀怜着人民的生涯多
么艰苦。我虽然是爱好修洁而自制花环,在清早做成,晚上
第5课 离骚
作者:屈原
精选ppt
1
导入新课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 的诗风,与之相提并论的《离骚》则开创了浪漫主 义的诗风。所以,“_离骚_”就成了文学的代名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楚辞》中的名篇《离骚》。
精选ppt
2
屈原与楚词
1、 简介屈原 (约前 339 —约前 278 ),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
精选ppt
9
《离骚》前半部分,作者反复倾诉其对于楚国
命运的关怀,表达了他要求革新政治、与权贵集团
斗争的强烈意志;后半部分又通过神游天上、追求
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叙述,反映出他热
爱楚国的思想感情。作品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喻、
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
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对后世
③特色:“楚辞”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溶化神 话传说,塑造鲜明形象;以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 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 义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
精选ppt
8
解题
《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 作,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 情诗。 “离”,通“罹”,“遭遇”之义;“骚”,“忧愁”义。 “离骚”,即“遭遇忧愁”的意思。司马迁解释“离骚”为 “离忧”;班固解释为“遭遇忧患”;王逸解释为“离别的 愁思”;也有人解释为“牢骚”。现多采用班固的解释。
高中语文《离骚》优秀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离骚》优秀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218618e5b9d528ea80c7792a.png)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 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 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 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 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 《孤愤》。《诗》三百篇,大底贤圣 发愤之所为作也。
骚离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名 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 和爱国诗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他出身于楚国贵族,学识渊博,善外交辞令。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后来遭到群小的 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顷襄 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 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 的政治理想。
• 通假字 • 肇锡余以嘉名:锡通“赐” 赐给 • 来吾道夫先路也:道(dǎo)通“导”向导 • 指九天以为正兮:正 通“证” • 同类活用 • 名余曰正则兮。名词用作动词 命名 • 字余田灵均。名词用作动词 给人取表字 • 特殊句式 • 恐年岁之不吾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
语前置,应为“不与吾” 全句译为,只怕年 岁不等待我。
一篇主要代表作品,也是“楚辞”体的重要代表作品,
人们往往以此来统称屈原的全部诗作,它在我国文学
史是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们常将“风”“骚”并
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
辞》。
《离骚》的主题表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 标所作的热烈追求和不屈的斗争。“离”——遭遇, “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 诗句。全诗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 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
【语文】第5课《离骚》课件1(人教版必修2)
![【语文】第5课《离骚》课件1(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8742f00e14791711cc79176d.png)
内 在 品 质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民生各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至善 至美
语言特色
1、运用对偶
①一个完整诗句 里上下句构成对偶。 如: 既替余以蕙纕兮, 又申之以揽茝。 何方圜之能周兮? 夫孰异道而相安? 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重点语句翻译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我长长地叹息,掩泪哭泣啊,哀叹人民的生活多 么艰苦。
■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也是我内心向往的美德啊,即使死上几回我也不 会后悔。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宁可突然死去随水流而长逝啊,也不肯做出世 俗小人的这种丑态。
重点语句翻译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2、基本句式 句式长短参差,自由灵 活。全诗以四句为一节, 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 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 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 偶句韵,使全诗一直在 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 具有很强的节奏感。
语言特色
3、 比 喻
①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 揽茝。(“蕙纕”“揽茝” 比 喻高尚的美德) ②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 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 诼谓余以善淫。(“灵修”, 神仙,喻指君王。“众女”喻 指许多小人。“蛾眉” 喻指高 尚德行) ③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 为度。(“绳墨” 喻指准绳、 准则)
《史记·屈原列传》
司马迁
• 中国古代第一位伟大爱国诗 人,楚辞的奠基人与最高成 就者。 • 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 • 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 亚、意大利但丁); • 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 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 时代; • 作品有《离骚》、《天问》、 《九歌》(11篇)、《九章》 (9篇)、《招魂》 ,凡23 篇。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课件:第5课《离骚》(共41张PPT)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课件:第5课《离骚》(共4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cc2d6c576a20029bd642d5f.png)
2.既替余以蕙纕(xiāng)兮,
又申之以揽茝(chǎi)。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 其尤未悔。
(译:既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而贬黜我 啊,又因我采集白芷而给我加上罪名。 这也是我内心所向往的美德啊,纵然为之 死多次也不后悔。 )
吾路 将漫 上漫 下其 而修 求远 索兮 。,
离 骚
屈原
怀 念 屈 原
屈原祠
屈原像
屈原:
(约前340~约 前278)战国末 期楚国人,杰出 的政治家和爱国 诗人。名平,字 原。楚武王熊通 之子屈瑕的后 代,。丹阳(今 湖北秭归)人。
屈原因出身贵族, 又”明于治乱,娴于辞 令”,故而早年深受楚 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 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 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 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 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 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 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 局面。
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 “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 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 是屈原面临个 人与国家的厄运,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思考, 是一个崇高而痛苦的灵魂的自传。
《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代 “离”──遭遇,
表作。全诗三百七十多句,二 “骚”──忧愁 千四百余字。 《离骚》即作者遭 《离骚》的题旨,司马迁解释 遇忧愁而写成的诗 为“离忧”,意思尚不够明白;句。 班固进而释“离”为“罹”, 以“离骚”为“遭忧作辞”; 王逸则说:“离,别也;骚, 愁也。”把“离骚”释为离别 的忧愁。
(译:凶猛的鸟不会和一般的鸟 同群啊,自古以来便是如此。 哪有方枘(ruì )和圆凿 能够相合啊?哪有道不同 能够相安的? )
7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gòu)。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译:只有受委曲压抑意志啊,忍受着责 骂和侮辱。 能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啊,本来是古圣 贤大力推崇的。)
第05课 《离骚》-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件(人教版必修2)(共42张PPT)
![第05课 《离骚》-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件(人教版必修2)(共4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eafa3950508763231121276.png)
第三,诗人常用夸张的手法突出 事物特征。如,诗人以花草冠佩象 征品格已富有优美想象,而集中的 夸张描写,则把诗人品格的高洁表 现到极至,具有了浪漫主义特质。
课堂小结
《离骚》是一首伟大的抒情长诗,历来以其可与日月争 辉的光芒照耀诗坛。
课文节选的这部分主要叙述作者因洁身自好、坚持正道 而受到周围众人的猜疑和造谣中伤,君主也疏远了他。他 一方面表明誓死决不就此退缩,和蝇营狗苟的小人们同流 合污,一方面设想自己要隐退,同时更加努力培养自己的 美好的德行。这部分也是作者最集中表白自己的心志,感 情表达最直接、强烈的段落。
剪裁 荷叶
收集
⑤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剪裁荷叶用它做上衣啊,收集荷花用它做下 裳。
宾语前置,“不知吾” 只要
确实
⑥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罢了
名作形,美好
(人们)不了解我也罢了啊,只要我的本心 确实是美好的。
高、长:使动,使……加高/长
⑦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高耸的样子 定语后置,高余岌岌冠
屈原的作品
屈原的作品大致可 分两类:一类是《离骚》 《九章》等在流放生活 中写的政治抒怀诗;一 类是以《九歌》为代表 的祭歌和反映诗人世界 观、人生观的《天问》。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 古代文学史上第一首由诗人自觉创作、 独立完成的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 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篇抒情 诗。全诗370多句,近2500字 . 《离骚》 是诗人在遭第二次流放中,满怀“信而 见疑、忠而被谤”的委屈,凝聚忧愤、 感慨于笔端写成的。
选择 看清、明察 久久 通“返”
①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后悔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啊,我久久伫立又 想返回。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2单元第5课《离骚》课件(人教)0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2单元第5课《离骚》课件(人教)01](https://img.taocdn.com/s3/m/7bface21b52acfc789ebc95a.png)
例 句
古 义 今 义
流 宁溘死以流亡兮 随流水 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 .. 亡 而消逝 园或祖国 ①连词,表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 固 自前世而固然 本来的 事实;②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 .. 然 样子 文转折
六、明察句式
(1)謇朝谇而夕替(无标识被动句) (2)既替余以蕙纟襄兮,又申之以揽茝(介词结构后置) (3)吾独穷困乎此时也(介词结构后置) (4)步余马于兰皋兮(介词结构后置) (5)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 (6)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 (7)虽体解吾犹未变兮(无标识被动句)
七、积累名句
(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 但他坚定地表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3)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长太息 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4)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5)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和爱民报国的热情。文字华丽,想象奇特,
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 之一。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 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 怀石投汨罗江而死。《离骚》是诗人在
流放期间所作的一首长篇抒情诗。
三、相关常识 楚辞: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它运 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 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 彩。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 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 为《楚辞》。 《楚辞》是继《诗经》之后对我
人教社必修二
《离骚》
w w w . z x x k . c o m
1、了解楚辞及其作者,积累相关字词知识。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音。 掌握文言实词、虚词,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水平,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 力。 2、通过学习《离骚》,了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加强诵读,把握形 象,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培养学生的 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 3、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学习诗人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执著 追求理想的高尚节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5课离骚第1课时精品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5课离骚第1课时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91484a79ec3d5bbfd0a7477.png)
岌岌”中“岌岌”作“冠”的定语,意思是高高的帽子; “佩之陆离”中“陆离”作“佩”的定语,意思是长长的 佩带。
退将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吾初服 (2)修邹忌修.八尺有余
整理 身长,身高
掌修.国史 著,撰写。
苟富贵,无相.忘 (3)相而 悔相 相. .泣 道于 之中 不庭 察兮
相互 共同,一起 观察,选择
形相.虽恶而心术善 状貌,相貌
相.者,百官之长也 宰相,丞相。
苟余情其信.芳 确实 (4)信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第5课 离骚
第1课时
目标定位 1.了解屈原及《离骚》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理解并识记本文的内容及关键语句。 3.感悟诗人坚贞不渝的爱国精神。
基础精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 kuā
jiǎn suì chǎi
miǎn chà chì yuán ɡāo jí ɡòu
jī huì xiānɡ
名词用作动词,长着兰草。
(6)驰.椒.丘且焉止息:驰__,__使__动__用__法__,__使__…__…__疾__驰__。___椒__,__名__词__用__作 动词,长着椒树。
(7)高.余冠之岌岌兮:_形__容__词___用__作__动__词__,___加__高__。______________ (8)长.余佩之陆离:__形__容__词___用__作__动__词__,___加__长__。_______________ (9)忽反顾以游.目兮:_使__动__用___法__,__使__…__…___游__。________________
2019高中语文 第05课 离骚(第0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2019高中语文 第05课 离骚(第0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e26a4b40a417866fb84a8e79.png)
第05课离骚(第01课时)1.作者作品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
名,字,今湖北秭归人。
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
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
屈原“美政”的另一体现是民本思想。
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对应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
因受小人的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示忠贞爱国之心。
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九歌》《招魂》等等。
《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
全诗三百七十二句,二千四百六十四字,是中国古代最为宏伟的抒情诗篇。
其写作年代,或以为在怀王晚年,屈原第一次遭放逐以后;或以为在顷襄王时期,屈原第二次被放逐以后。
《离骚》的题旨,司马迁解释为“离忧”,意思尚不够明白;班固进而释“离”为“罹”,以“离骚”为“遭忧作辞”;王逸则说:“离,别也;骚,愁也。
”把“离骚”释为离别的忧愁。
二说均可通。
尽管对《离骚》的写作年代和题旨有不同说法,一时难下定论,但仍可这样明确地概括:这是屈原在政治上遭受严重挫折以后,面临个人的厄运与国家的厄运,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思考,是一个崇高而痛苦的灵魂的自传。
2.文体知识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它的直接血缘关系是在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
(1)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
(2)楚辞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变幻,词藻华美,对偶工巧,以大量的“兮”字作衬字。
”在战国中期,随着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于是形成为一代文学样式。
楚辞的作者主要是,他创作了许多不朽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谣( 谣言 )
②徭摇((
摇摆 徭役
) )
遥( 遥想 )
诟( 诟病 ) ④垢( 污垢 )
逅( 邂逅 )
矩(循规蹈矩距( 距离 )
编辑ppt
3.词语释义
①太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掩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修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揽茝: 采__集__白__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灵修: 神__仙__,__诗__中__指__怀__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谣诼: _造__谣__、__诽__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工巧: _善__于__取__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绳墨: 木__匠__画__直_线__用__的__工__具__,__俗__称__墨__斗__。__比__喻__准__绳__、_准__则_ 。 ⑩周容: _苟__合__取__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辑ppt
2.古今异义 (1)怨灵修之浩.荡.兮 古义: _____荒__唐__,__没__有__准__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
(2)偭规矩而改.错. 古义: _____改__变__措__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改__正__错__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固时俗之工.巧.兮 古义: _____善__于___取__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技__艺__巧__妙__。___________编_辑_p_pt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古义:
______(_路__)阻__塞__不__通__,__引__申__为__走__投__无__路__的__意__思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生__活__贫__穷__,__经__济__困__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宁溘死以流.亡.兮 古义:
_______随__流__水__而__消__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因__灾__害__或__政__治__原__因__而__被__迫__离__开__家__乡__或__祖__国__。___________
编辑ppt
4.名句默写 (1)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 (2)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 (3)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 (4)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 之所厚 。
编辑ppt
文本探究 一、初步感知
(一)实词
1.通假字
(1)偭规矩而改错.:_通__“__措__”__,__措__施__。_______ (2)何方圜.之能周兮:_通__“__圆__”__,__圆__凿__。_____ (3)忳郁.邑.余侘傺兮:_通__“__郁__悒__”__,__忧__愁__苦__闷_。 (4)进不入以离.尤兮:通__“__罹__”__,__遭__受__。______ (5)芳菲菲其弥章.:_通__“__彰__”__,__明__显__。_______ (6)延伫乎吾将反.:通___“__返__”__,__返__回__。_______
zhuó tún
kè zhù jì zhì
(2)多音字 ①曲曲曲..解高和 ( q寡ū ()qǔ )
③冠桂冠.冠军.((ɡɡuuàānn))
②度度 揣.假 度.((
dù ) duó )
编辑ppt
2.辨形组词
镶嵌 土壤 攘除 诼( 谣诼 ) ③琢( 琢磨 ) 啄( 啄食 ) 侘( 侘傺 ) ⑤姹诧((诧姹异紫)嫣红 ) 咤( 叱咤风云 )
第5课 离骚
第1课时
目标定位 1.了解屈原及《离骚》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理解并识记本文的内容及关键语句。 3.感悟诗人坚贞不渝的爱国精神。
编辑ppt
基础精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 kuā
jiǎn suì chǎi
miǎn chà chì yuán ɡāo jí ɡòu
编辑ppt
jī huì xiānɡ
编辑ppt
⑪初服: _指__未__出__仕__前__的__服__饰__,__比__喻__原__先__的__志__向__。________
⑫ 侘 傺 : 失__意__的_样__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⑬ 流 亡 : 随_流__水__而__消__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⑭方圜: 方__和__圆__,_方__枘__和__圆__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⑮忍尤而攘诟:忍_受_着__责__骂__和_侮__辱__。_尤__,__责_骂__。__攘_,__忍__受_。__诟__,_侮__辱__。 ⑯伏清白: 保__持__清__白__。__伏_,__守__、__保__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⑰ 离 尤 : _遭__受_指__责__。__离__,__通_“__罹__”__,__遭__受_。_________________ ⑱陆离: _修_长__的__样__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⑲游目: _放_眼__观__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