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政府领导人履历对其晋升的影响——基于广东省119个县党政“一把手”的研究

合集下载

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公务员晋升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县处级正职领

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公务员晋升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县处级正职领



问题 源 起 与文 献 回顾
党 和政 府历来 十分 重视 少数 民族 干部 的培 养 。近年 来 , 国家 出 台了一系 列培养 、 选拔 与使 用少数 民 族 干部 的政 策 、 意见、 规 定 和办法 , 对 民族地 区经 济社 会 的快速 发展 起 到了重 要 的促 进作 用 。然而 , 政 策

5 3 —
L a n d r y ( 2 0 0 3年) 对 1 9 9 0年 至 2 0 0 0年 中 国 1 0 0多个 在 任市 长 的晋 升轨 迹 研究 发现 经 济绩 效 仅对 官 员 的政 治生命 产 生 非 常 有 限 的 正 向 影 响 , 任 期、 年 龄 等 因 素 对 晋 升 产 生 较 为 显 著 的影 响[ 3 ] 。S h i p i n g Z h e n g ( 2 0 0 5年 ) 认 为 中 国官 员 晋 升 存 在 年龄 上 的天 花 板 , 年 龄 逐 渐 成 为影 响 政 治 精 英 升 迁 的 重 要 因 素L 4 ] 。X i a o — We i Z a n g ( 2 0 0 5年 ) 认 为 省级 经 验 和 财 经知 识 对 于 政治 精 英 的晋 升相 当有 力 。而 且 , 大 学
西北 民族 大学 学 报 ( 哲 学社 会 科 学版 )
中 文 核 心 期 刊
2 0 1 6年 第 4 期
No . 4 . 2 01 6
J . NORT HWES T UN I VERS I TY FOR NATI ONALI TI ES ( 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
少数 民族地 区基层公务员晋升的影响 因素研究

百位优秀县委书记近两成能升副部级

百位优秀县委书记近两成能升副部级

龙源期刊网
百位优秀县委书记近两成能升副部级
作者:
来源:《新传奇》2015年第37期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的新书《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出版发行。

这是继《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后,习近平总书记的又一部署名著作。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接受采访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对县委书记这一岗位甚为珍视。

据报道,今年6月,中央组织部决定,对在县(市、区、旗)委书记岗位上取得优异成绩的102名同志,授予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

翻检历史,20年前受表彰的100位优秀县委书记中,很多都走上了更重要的领导岗位。

那么,20年后受表彰的这102位优秀县委书记,作为
中国治理中基层单元的“一把手”,今后的仕途道路又会怎样?
记者注意到,在中国的行政级别序列中,县委书记的行政级别一般是处级。

竹立家认为,目前我国有5000多个县委书记,大概有10%能提拔到副部级。

今年102位优秀县委书记有20位现在已经是厅局级,而且还是60后,除非有特殊情况,晋升到副部级问题不大。

“一般都会提拔到省政协、省人大当个副职。

我估计这20名厅局级县委书记个个都能晋升到副部级,总体比例将超过20%,而过半数县委书记能够达到厅局级。

”竹立家说。

“并不是评上优秀县委书记以后就要升官,未来主要还是根据工作实际来决定能否升迁。

如果评上优秀县委书记以后,松懈了,工作效率下降了,甚至出现了腐败问题,根本不会升迁。

”一位專家对记者说道。

(《中国经济周刊》2015.9.15)。

党政领导干部简历模板(一)2024

党政领导干部简历模板(一)2024

党政领导干部简历模板(一)引言:党政领导干部的简历是评估其工作经历、能力素质以及道德品质的重要依据。

一个规范、全面的简历模板能够帮助干部准确、清晰地呈现自己的个人信息和工作经验,提高应聘竞争力,更好地展示个人才能和工作成就。

本文将提供一种可作为参考的党政领导干部简历模板(一),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正文:一、个人信息1.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籍贯等基本个人信息。

2.学历信息:涵盖学位、毕业院校、所学专业等教育背景。

3.工作经历:详细列出过往的工作岗位、职责和成就,特别强调与领导干部职位相关的经验。

4.党派信息:记录入党时间、党派职位及荣誉等内容。

5.联系方式:提供个人有效的联系电话和电子邮件地址。

二、能力素质1.领导能力:列举曾经提供领导者身份的经历,包括团队管理、决策能力、组织协调等方面的事例。

2.沟通能力:描述曾经在协调各个部门利益、组织会议和谈判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3.问题解决能力:具体说明曾经处理复杂问题和危机事件的能力,并列举成功案例。

4.创新能力:强调在工作中推陈出新、实施新观念和方法的能力,并提供相关成果。

5.团队合作:阐述在团队中扮演的角色、承担的责任以及通过团队合作取得的成就。

三、道德品质1.廉洁自律:表明对廉政要求的理解,并提供自我评价和在工作中遵守廉洁纪律的实例。

2.正直诚信:强调言行一致、庄重正直的态度,并阐述在工作中体现这一品质的方方面面。

3.服务意识:描述服务群众、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的表现,并列举个人奉献社会的例子。

4.责任担当:说明曾经在工作中承担的重要职责和取得的成果,突出对工作尽责的精神。

5.团结协作:展示与同事合作的态度和意愿,提供参与和推动团队工作的实例。

四、资格证书1.党政干部职务证书:提供担任党政高级职务的证明文件,如党委书记、市长、省级行政职务等。

2.职业资格证书:如注册会计师证书、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等。

3.专业技能证书:描述相关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培训的内容。

普通公务员到县长的升迁路径

普通公务员到县长的升迁路径

2020-05-26一、关于县长职务。

在现行体制下,县长理论上排在第三位(第一书记,第二人大主任,第三县长,第四政协主席);但实际上,县长由于同时担任县委副书记,通常排在县级领导班子中的第二位。

那么,县长厉害吗?可以负责任地说,普通人能够当上县长,怕是十八代祖坟齐冒青烟!就笔者的工作经历来看,普通家庭别说家里出个县长,倘若有人能够在家乡的两办、纪检、组织系统中当个中层实职干部,那在本村、本镇甚至本县都有一定的话语权了。

二、没有背景的大学生考公混到县长的问题。

(一)没有背景的大学生去参加公考。

我的理解就是普通家庭出身,也就是朝中无人、口袋没钱(或者说钱不多),俗称“屌丝”大学生。

鉴于目前大学持续扩招和各地公考的实际,我个人认为“屌丝”大学生公考的选择性并不大。

从2019年发布的各省公考公告看,有几个趋势:一是受机构改革影响,公务员职数缩水;二是学历要求提高,本科学历几乎成为“标配”,专科出路收紧;三是专业限定向小专业发展,这与当前要求打造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互相契合;四是基层导向持续鲜明,县级以上机构招录数寥寥,乡镇基层5年服务年限得到强调。

就答者掌握的一些情况来看,没有背景的大学生对于公考职位的选择,绝大多数会落到乡镇或县直机关,也就是说,且不论能否考上,即便考上了,这批人大多数的起点也是县直机关和乡镇机关(中央、省、市驻县单位情况差不多,与同级别县区公务员相比,在晋升空间上甚至有所不如)。

(二)混。

如果题主指望混到县长级别,而且还是“白丁”出身,那我可以明确的告诉题主四个字——几无可能。

就我所知,即便背后有“大树”,如果是靠混的话,就目前的形势而言(重点,就目前),组织上也不可能让这种人担任县级党政一把手。

要知道,选拔任用干部不是一个人说了算,它有着严格的规定和程序。

县委书记和县长虽然是正处级,但都属于省管干部,他们的档案是放在省组部的。

这也意味着,想要提拔成县长,必须得过得了省市两级党委或者省市县三级党委的检验(下派的这里不予讨论)。

001干部晋升与职业路径关系探析_以市委书记群体为例_战伟萍

001干部晋升与职业路径关系探析_以市委书记群体为例_战伟萍

市、省、中央部委等不同层次的干部晋升具有显著 性影响。
根据激励理论,干部晋升是吸引和激励人才的 手段。 这一视角以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为基 础,来研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发展绩效与干部 晋升的关系。 如李洪彬和周黎安等(2005)对 19791995 年省长和省委书记群体进行的研究, 就指出 省级领导的晋升与其在任期间所辖区人均 GDP 增 长率存在相关性, 但该类研究的结果尚不稳定。 Pierre Landry(2003)于 1990-2000 年间在对市长群 体进行研究时,发现市级干部晋升与城市绩效之间 的关系并不明晰。
从表 2 中可以看出,市委书记、省级经历、共青 团工作经历与晋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工作经历对 干部晋升有着明显促进作用。 县及以下层级工作经 历与晋升结果有着显著的负相关,表明拥有基层工 作经验的干部在晋升中处于劣势。 工作经验要素的 回归系数要高于年龄和学历要素,说明比起这些既 定的人力资本变量而言,后续的职业路径对于干部 晋升的影响更加显著。 县-市路径与晋升呈现负相
43.95%
县委书记 38.19% 40.00% 41.22%
35.67%
县及以下工 64.24% 66.12%
作经历
67.94%
61.15%
市委书记 21.80% 15.44% 18.94%
24.20%
省级部门 70.24% 61.46% 65.15%
74.52%
县-市 23.36% 35.40% 28.00%

— — —
— — —
— — —
— — — -0.081 0.328* 0.139
经验的市委书记能够从全省的 宏观角度来思考问题、 制定政 策,更能配合省级部门综合协调 工作;此外,在省级职能部门工 作,有更多机会接触到人事决策 制定的领导者,可为其晋升提供 社会资本。 从中可以看出,拥有 省级经历和省-市路径的市委书 记在后续晋升中具有相对优势。 同时,对于中、高级别干部来说, 基层工作经验对于晋升也有着

干部晋升简历

干部晋升简历

干部晋升简历性别:男出生年月:1990年7月籍贯:北京市学历:硕士毕业院校:清华大学专业:经济管理党派:共产党员工作单位:北京市人民政府一、个人简介张三,男,1990年7月出生于北京市,是一名共产党员,拥有硕士学历,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专业。

自从进入工作以来,一直在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

二、个人经历2013年9月至2017年6月,在清华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修经济管理专业,学习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课程,并在校期间获得多项奖学金和荣誉称号。

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先后在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历任办公室主任助理、处长助理和副主任等职务,参与了多个重要政府项目的策划和实施,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

2019年7月至今,任职于北京市人民政府,担任政府部门分管领导,负责部门日常工作的协调和管理,参与了多项重要决策和领导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和好评。

三、工作业绩1.在办公室主任助理职务期间,积极策划和组织了多项政府会议和活动,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并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赞扬。

2.在担任处长助理期间,参与了多项重要政策的研究和制定,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3.在担任副主任期间,主持了部门日常工作的协调和管理,处理了多个复杂问题和紧急事件,为政府部门的稳定运行做出了积极贡献。

4.在分管领导职务期间,积极推动了部门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提出了多项具有前瞻性和实效性的工作方案和措施,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四、个人能力1.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和政府管理经验,能够深入分析和解决复杂的经济问题和政策难题。

2.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能够有效领导团队完成各项重要任务和工作目标。

3.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决策执行能力,能够有效协调部门内部和外部各方面资源,确保政府工作顺利进行。

政绩:党政领导干部晋升条件分析

政绩:党政领导干部晋升条件分析
有机总和构成宏观政府层 面 的政绩 大小 。正
正是政治发展 的逻辑要求 。西方 民主制度 也 给我 们 以这样 的启示 : 政绩 不好 的执 政党往
往 在选举 中失 利 , 而那些 将人 民利益 作 为政
是从个人角度 出发 , 《 现代 汉语 词典 》 将 政绩 解 释为 “ 官 员在任 职期 间的业绩 ” [ 1 ] ( P 1 7 4 2 ) 。
务 之急 , 党 政干部 体制 改革 的重要 目标 就是
要“ 真正把信念坚定 、 为民服务 、 勤政务实 、 敢 于担 当、 清正廉洁 的好干部选拔 出来 ” 。为 了
更好地进 行党 政干 部体制 改革 , 首先 需要 了
解 当前 我 国党政 干部体 制 的现 状 , 特 别是党
[ 收稿 日期 ] 2 0 1 5- 0 2— 2 8
院讲师, 中国教育学会会员。

44 —
人” 的“ 用人唯贤 ” 原则在 各朝 各代都 得 到 了
成功实 践 , 当然也 遭 到过 忽视 甚 至践 踏 。研
事业 。 ” 也正是从 这 一层 面 出发 , 政 绩 考核
对 于干部选拔任用 或者 官员 晋升具有重 要意
究政 绩对 官 员晋 升 的影 响 , 无 论是 对 于深 化 干部 人 事制 度改 革 , 还 是对 于下 一步 的政 治
第1 7卷 第 2期
2 0 1 5年 4月
江 西行 政 学院 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J i a n g x i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I n s t i t u t e
V o 1 . 1 7 , N 0 . பைடு நூலகம்

经济增长是否促进官员晋升?——基于广东省地级市数据的经验研究

经济增长是否促进官员晋升?——基于广东省地级市数据的经验研究

Does Economic Growth Help Promotion? 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Prefecture-Level Data in
Guangdong Province
作者: 周敏丹[1];董志强[2]
作者机构: [1]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2]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出版物刊名: 劳动经济研究
页码: 95-122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2期
主题词: 经济增长;官员晋升;地级市;工具变量法
摘要:基于广东省21个地级市(1988—2012)的市委书记、市长个人信息和城市经济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经济增长与官员晋升的关系。

研究发现,整体上,经济增长促进了官员晋升,但不同职位、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增长对晋升的效应有所差异。

市委书记的晋升主要受年龄、性别、政治关系影响;但市长的晋升显著受到经济绩效的影响。

经济绩效对发达地区官员晋升至关重要,但对欠发达地区官员晋升的影响并不显著。

科学发展观提出之前,经济业绩显著影响官员晋升,但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推进,官员晋升的经济锦标赛正逐渐淡出官员治理体制。

本文用工具变量法处理了经济增长与官员晋升的内生性问题,结果仍然支持“增长促进晋升”这一观点。

机制与级别:县委书记“高升”辩证法:“副厅”县委书记:晋升效应如何释放

机制与级别:县委书记“高升”辩证法:“副厅”县委书记:晋升效应如何释放

机制与级别:县委书记“高升”辩证法:“副厅”县委书记:
晋升效应如何释放
姚桓
【期刊名称】《人民论坛》
【年(卷),期】2009(000)016
【摘要】“民为邦本,县为国基”。

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县一级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尤其是今年,中央和各地密集出台了多项县委书记组织管理方面的政策措施。

进入“厅级”县委书记时代,选任考评机制如何改革完善?晋升机制如何长效科学?
【总页数】2页(P30-31)
【作者】姚桓
【作者单位】北京市委党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62.3
【相关文献】
1.聚焦县委书记:副厅级县委书记权力到底有多大?
2.权威表彰、标杆激励与地方官员晋升——基于2015年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评选的实证数据
3.个人特质、职业经历与晋升空间:以G省县委书记为对象的研究
4.影响县委书记和县长晋升速度的相关因素——以河北省为例
5.能力、关系与晋升速度:基于522名县委书记的实证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文范文:影响公务员职务晋升的因素研究

论文范文:影响公务员职务晋升的因素研究

论文范文:影响公务员职务晋升的因素研究一、公务员职务晋升相关理论综述(一) 我国公务员晋升机制的相关理论1. 公务员职务晋升的彼得原理现象在彼得原理中,组织中的每个人都期望得到晋升而忽略了自己的能力是否适应新的岗位,条件如果成立,他们可以一直向更高的职位迈进,直到达到他们的能力无法胜任的岗位。

彼得原理中存在“推”和“拉”的现象,这种现象的格局如果被打破会造成彼得原理危害。

物理中的“推”,是指手抵物体向外或向前用力使物体移动。

在彼得原理中“推”是指组织成员通过自身的推力作用,经过自我完善和利用外在力量(这种外在力量使公务员通过自身努力去获取,是主动的)使自己处在一个合适的岗位。

在政府部门中由于种种原因,而使“推”的作用小于“拉”的作用,而使需要用人的岗位得到不适合的人才。

“拉”是指借助外力是物体得到移动,是一种被动的行为。

在彼得原理中,“拉”是指与公务员相关的人员伸出“援助之手” “助其一臂之力”,把公务员“拉”入一个岗位。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公务员本身比较优秀,可以适应这个岗位,那么危害作用并不大,但是如果是一个平庸之人被晋升上去,这其中造成的危害不仅在于有损其他公务员和组织自身的利益,同时也危害到政府部门的信誉。

这种推力和拉力并不是全是人为,也有部分是受限于国家的管理水平等等。

比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公务员职位被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按照职位类别设置公务员职务序列。

专业技术类的公务员往往技术能力,操作能力较强,综合管理类的管理能力较强。

两类人才所具备的专业不一样,能力也不同,所处的职位和所处理的实情自然也是有区别。

但是国家公务员级别职务越高越需要综合类管理人才,而专业技术人员一旦晋升到管理类职位,便会出现不胜任该岗位或者需要更多的时间去适应新的岗位的情况这时候就陷入了彼得原理中无意的“拉” 一把的情形中。

2. 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官僚制本身具有义含义,通常是指办事效率低下、拖沓、手续繁琐。

我国县级政府领导行为关键影响因素研究——以咸宁地区为例

我国县级政府领导行为关键影响因素研究——以咸宁地区为例

c iv me t.Usn o fr tr  ̄co n y i t o t h e atr n u n igtec u t o en n ’la e hpb h vo ,ti ril h ws he e ns ig cn i maoy tr a a ss oc mb wi tek yfco if e cn h o nr g vr me t e d r i e air hsat eso s l h s l y s c
刘 雯 武 剑
L U W e W U Ja I n in
( 国地 质 大 学 , 北 武 汉 4 0 7 ) 中 湖 30 4
( hn n e i esi c . u a C iaU i rt o Goc ne W h n胁 e C i 3 0 4 v sy f e 6 n 4 07 ) h a
t a h s a tr r u n z t n, o c r , x c t n a d d cso . h tt e e f co s a e h ma ia i c n e e e u i n e ii n o n o
K e o d Lae h eai ; ofm t c raa s ; on oe et y w r s:edr i bhv r Cnra r f t li Cutgvr n sp o i o a o n ys y s y m


引言
有效 的 工具渐 渐 成为组 织领 导 者与 高层管 理 人员用
来试 验并 解决 实 际 问题 的唯一手 段 。
2 0世 纪 8 0年代 以 来 , 论 是 经 济 学 界 或 是 管 不
理学 界 , 对企 业 组织 的研 究都进 入 了全 新 的阶段 , 众
从上 述结 论 出 发 , 我们 可 以得 出一 条 推 论— — “ 管理 工 具 的有 效性 带来 了组 织 的 高绩 效 ”, 这就 等 同于 承认 组织 与工 具 之 间 应 当完美 契 合 , 在 现 实 但 中, 我们 却往 往 可 以发 现 二 者 的不相 容 性 。例 如欧

村级主要干部长期任职问题研究——以广东湛江为例

村级主要干部长期任职问题研究——以广东湛江为例

工作观念令村的发展错失良机 ,不利于推陈出新 。二是 青黄不接。年轻干部 的储备和培养是农村经济社会可持 续发展的未来和希望 ,个别长期任职的村主要干部不愿 意积极主动培养年轻干部 ,害怕年轻干部充足的干劲削 弱其在村 中的威信 ,容易造成干部队伍 出现断层 ,青黄 不接 。三是权力集 中。长期任职 ,稍不注意极容易犯上 “ 唯独我尊”的毛病 ,容易出现民主意识不强 、集体 的 事 一人说 了算 的问题 ,甚至结成 “ 集权派 ”。 在村级

中及 以下人1 5 5 人。村党支部书记 ( 或村委会主任 ) 长 期任职对农村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正面作用较大 ,但 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 。
( 一) 正面 作 用 的主要 表现
是长期任职的村书记或主任 自身素质比较过硬 、 思想比较成熟 ,对上级 的方针政策把握相对比较准确 , 与上级党委保持一致 ,完成上级各项 中心工作较好。二 是长期任职 的村书记或 主任经验丰富 , 驾驭农村复杂局 面 ,处理突发事件 的能力较强 ,且熟识村情 ,能找准解 决问题的关键点 ,有利于农村 的和谐稳定。三是长期任 职村党支部书记或主任 的长期形成很好的人脉关系,在
领导长期任职息息相关。 ( 二) 负面影响的主要表现 是墨守陈规 。在长期任职的村干部 中,普遍存在 文化程度偏低的问题 ,重视经验积累多 ,而注重学 习的 积累少 ,对村内大小事务处理常凭经验办事 ,当今社会

发展一 日千里 ,信息干变万化 ,新生事物层出不穷 ,不 学习,不提高 ,便容易作出错误的决策。保守 、滞后的
村委会 主任 中招考公务员或事业干部 的指标少之又少 , 年几个名额对全市近干名书记主任来说 ,简直就是杯

水车薪 ,根本解决不了出路问题 ,所 以除非出现违纪违

基层副职官员的晋升激励_官员晋升的激励相容_曾明[1]

基层副职官员的晋升激励_官员晋升的激励相容_曾明[1]
二 官员晋升的激励兼容原则: 一 个管理学分析框架
中国官员主要追求职务的升迁和控制权力的最 大化,副职官员也不例外。为什么会有这种追求,主 要缘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官本位”观念的传统影 响; 二是几乎不受约束的巨大权力的诱惑。“官本 位”是“官”的本来涵义的异化,它的意思是: 把是否 为官当成一种核心的社会价值尺度去衡量个人的社 会地位和价值。中国自秦始皇实行高度中央集权 后,历经 2 000 多年的封建专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 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体制。在这一体制中,皇帝高 居于金字塔之巅,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其下官员大 致分为正、从九品共 18 级,外加未入流的小官和办 事的吏员[12]。而且封 建 统 治 者 对 全 社 会 资 源 实 行 绝对垄断,皇帝掌握着对臣民的生杀予夺大权。这 样,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体制和绝对垄断的权力就 产生了并 不 断 加 强 着“官 本 位 ”意 识。 做 官 不 仅 可 以光 宗 耀 祖,声 名 显 赫,而 且“长 期 的 官 僚 政 治,给 予了做官的 人,准 备 做 官 的 人,乃 至 从 官 场 退 出 的 人,以种种社会经济的实利,或种种虽无明文确定, 但却十分实 在 的 特 权 ”[13]。 新 中 国 成 立 后,我 国 通 过单位、公社、街道、户籍等制度网络几乎将所有的 社会成员都纳入政治生活的轨道。“客观上产生了 把社会成员划分为两个在经济上不平等的阶层,形 成了事实上的身份差别”[14]。不同身份的群体有着 不同的社会地位和享受不同的待遇,这一体制强化 了人们心目中的“官本位”的意识。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主体的多元化,政府职 能不断调整和压缩,利益分配的机制也发生了很大 变化,但政府官员仍掌握着各种资源分配的巨大权
三 当前几种主要的副职晋升模式

县级政府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广东的实证分析

县级政府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广东的实证分析

评。构建政 府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 系是绩效评 价的 关键 环节。基 于政 府 “ 使命一 管理一 业绩” 的 内在
逻 辑 ,构 建 一套 包括 经济 发 展 、社 会 管 理 、公 共 服 务 、人 民 生 活 、 资 源环 境 、行 政 成 本 六 个 维度 的县 级 政 府 绩 效评 价 指 标体 系, 并应 用该 指 标 体 系对 广 东 Y 市 所辖 县 级 政 府 进 行 综 合评 价 和 比较 分析 。 关 键 词 :县 级政 府 ;政 府 绩 效 ;综 合评 价 ;指 标 体 系 中图 分 类 号 :D 3 文 献 标 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4 5 (0 9 5 o 1— 0 6 0 9- 35 2 0 )0 — 0 0 6 - -
要包括政治建设 、经济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 、生态建设等方面。一般来说 ,政府使命分解
为经 济发展 、社会 管理 、公共 服务 、改 善 民生 、环 境保 护等关 键 职能 。政府 职 能 的履 行过 程 就是 政府运 作和 实施管 理 的过程 ,因此 ,政府 绩效 体现 在政 府运行 和管 理 中。政 府 的管 理分 为 对 内管
第 2 卷第 5期 1
20 0 9年 1 O月
广 东行政 学 院学 报
J u n lo u n d n n t u e o u l mi i r t n o r a fG a g o g I si t f b i Ad n s ai t P c t o
Vo. No 5 1 21 . Oc. 0 9 t2 0
本 、生 产效率 的一种 判 断 和反 映 ,是 一个 由经 济绩 效 、社会 绩 效 、政 治 绩 效综 合 而 成 的 复合 概
念 。 3可见 ,“ ”_ 绩效 ” 是 一个 复合概 念 ,“ 率 、效益 、质量 、效 果 ” 被视 为政府 绩效 的基 本要 效

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在纵向地方政府间关系中的作用与限度——基于浙江省市县党政负责人的问卷调查

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在纵向地方政府间关系中的作用与限度——基于浙江省市县党政负责人的问卷调查

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在纵向地方政府间关系中的作用与限度——基于浙江省市县党政负责人的问卷调查作者:郁建兴,蔡尔津,高翔来源:《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6年第1期一、问题的提出“依绩效提拔”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是解释中国纵向政府间关系,乃至地方政府行为和地方治理绩效的一种重要理论。

黎安友指出,1978年以后中国的干部选拔任用开始具备功绩制特征,意味着党更多依据绩效而不只是派系关系来选拔任用干部。

① 依绩效提拔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不仅保证了国家统一和政权稳固,更型塑了“分权化威权主义”的纵向治理模式,是高层级政府调控和引导地方政府行为的重要政策工具。

② 周黎安认为,高层级政府可以构建面向下级政府的晋升竞赛并设定竞赛标准,运用政治锦标赛激励地方干部落实政令。

① 由于地方干部需要以绩效换取晋升,高层级政府可以通过把政策目标纳入竞赛标准来保证其落实。

实践中,这些竞赛标准既可以是政治忠诚、经济绩效,也可以是辖区民意等②。

他们的实证研究验证了经济绩效与干部晋升的相关性。

③欧博文、李连江关于地方政府选择性政策执行的研究揭示,自上而下的干部考核是地方干部“尽职尽责履行不受村民欢迎政策”的原因之一。

④ 陈汉宣、高洁也发现,当高层级政府将死亡人数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后,安全生产就得到了较好的保障。

⑤然而,“依绩效提拔”这一解释概念也受到了诸多质疑。

首先,关于干部晋升的实证研究得到的并非都是支持性的结论。

陶然、苏福兵等从逻辑和实证两个层面否认了政治锦标赛的适用性,指出并不存在显著证据支持经济增长带来干部晋升这一论断。

⑥ 陈婷和龚启圣的研究则显示,区域间的资源禀赋差异将消解“依绩效提拔”机制的有效性。

⑦ 其次,我们关于政策自上而下落实的案例研究也表明,当高层级政府提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施政纲领,并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指标体系时,地方政府并未真正实现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而是形成了“让社会政策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地方发展型政府新形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贵仁ꎬ 江惠枝
( 华南理工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ꎬ 广东 广州 510006)
摘要: 以往关于官员晋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省级政府领导层面ꎬ 形成了影响晋升的宏观因素和微观 因素论ꎬ 而对县级政府正职领导晋升的关注和研究却凤毛麟角ꎮ 本研究聚焦于县级政府的党政 “ 一把 手” ꎬ 从微观层面探究其个人履历对晋升的影响ꎬ 通过搜集广东省 119 个县 ( 含县级市、 区) 的县委书 记、 县长的履历ꎬ 运用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模型和二分类 logistꎮ 研究发现ꎬ 毕业于重点院校、 有企业工作经历或曾担任秘书的县级官员更容易获得 晋升ꎬ 同时ꎬ 秘书工作经历以及年龄会影响其晋升速度ꎮ
收稿日期: 2018—03—21 基金项目: 2017 年国家 社 科 基 金 项 目 « 简 政 放 权 视 野 下 的 经 济 发 达 镇 行 政 体 制 改 革 路 径 研 究» ( 编 号:
17BZZ049) ꎮ 作者简介: 叶贵仁 (1977—) ꎬ 男ꎬ 河北邯郸人ꎬ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ꎬ 主要研究方向为地方治理
关键词: 晋升ꎻ 县级政府ꎻ 个人履历ꎻ 党政 “一把手” 中图分类号: D630������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533 (2018) 04-0019-09 DOI:10. 13975 / j. cnki. gdxz. 2018. 04. 00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ꎬ 要 “坚持德才兼备、 以德为先、 任人唯贤” 的选人用人标准ꎬ 把品德 和才能作为选择和提拔干部的重要依据ꎮ 那么ꎬ 在我国的干部组织体制下ꎬ 究竟怎样的官员更容 易获得提拔? 尤其是作为 “一线总指挥” ①的县级地方政府的党政 “一把手”ꎬ 影响其晋升的因素 是什么? 这些因素具体又是如何影响其晋升的? 相较于以往更多关注省级层面领导晋升的经验研 究ꎬ 本文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县级政府的党政 “一把手” 层面ꎬ 试图回答上述问题ꎬ 从而深化与 拓展已有研究ꎮ
及行政改革ꎻ 江惠枝 (1993—) ꎬ 女ꎬ 广东佛山人ꎬ 英国伯明翰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ꎬ 主要研究方 向为地方经济与公司治理ꎮ
19
等能体现政府绩效的相关指标ꎮ 其中最典型的是周黎安提出的 “晋升锦标赛” 概念ꎬ 其从解释经 济增长的角度出发ꎬ 认为中国改革后的高增长源于 “ 做对了激励”ꎬ 在集中制政治体制下ꎬ 上级 政府主要依据地方的经济发展绩效来考核和选拔地方官员ꎬ 其为了晋升而积极促进经济增长ꎮ[1] 早在 2002 年ꎬ 周黎安等就通过分别考察 1980—1993 年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省级水平的数据ꎬ 证 明了地方官员的晋升与地方经济绩效存在显著的相关性ꎮ[2] Bo (1996) 通过研究中国省一级面板 数据得出ꎬ 税收上缴比经济增长对官员晋升的贡献更大ꎬ 即上缴中央的税收越多ꎬ 该地方的领导 越有可能获得晋升ꎮ[3] 除了经济和税收这两个显性指标外ꎬ 随着时间的推移ꎬ 其他发展指标也成 为影响官员晋升的因素ꎮ 有研究表明ꎬ 随着中央政策的调整ꎬ 地方政府行为从以 GDP 增长为主 要目标的一元竞争模式演变为在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下的二元竞争模式ꎮ[4] 孙伟增、 罗党论、 郑思齐和万广华 (2014) 基于 2004—2009 年中国 86 个重点城市的经验证据研究发现ꎬ 随着中央对地方官员的考核机制的科学化ꎬ 以环境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改善为核心的环保考核对 地方官员的晋升概率已具有一定的正向作用ꎬ 且在大城市和政府行政力量较强的城市更加显 著ꎮ[5] 可见ꎬ 基于政府绩效指标的宏观影响因素会随着时代发展和上级考核目标的调整而变化ꎬ 上级政府考核关注的方面逐渐成为影响下级官员晋升的因素ꎬ 简而言之ꎬ 政府绩效是影响官员晋 升的宏观显性因素ꎮ 但是ꎬ 随着近年来单纯强调经济绩效而导致的诸多影响社会发展的负面效应 的出现ꎬ 绩效因素在领导人晋升中的作用逐渐被淡化ꎮ
第 30 卷第 4 期 2018 年 8 月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uangdong Institut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Vol������ 30 No������ 4 Aug������ 2018
县级政府领导人履历对其晋升的影响
———基于广东省 119 个县党政 “ 一把手” 的研究
一、 官员晋升影响因素研究回顾 官员晋升作为政治领域一个有趣的现象和问题ꎬ 向来倍受国内外相关学者的关注ꎬ 尤其是对 官员晋升影响或决定因素的研究ꎬ 更受到来自政治学、 经济学、 社会学和公共管理学等相关学者 的青睐ꎮ 不同学科基于各自的视角和理论预设ꎬ 从不同的维度探究、 挖掘影响官员晋升的因素ꎮ 将已有诸多研究文献进行分类ꎬ 可把影响官员晋升的因素分为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两类ꎮ 所谓宏观影响因素ꎬ 即能直接被观察和测量的影响官员晋升的显性因素ꎬ 如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二类则是一些无法直接测量和观察、 但又在官员晋升中发挥一定作用的微观隐性因素ꎬ 包 括官员的个体特征、 政治经历、 社会网络关系等ꎮ 薄智跃分析了中国各省主要领导干部政治升迁 的影响因素ꎬ 包括官员的年龄、 党龄、 籍贯、 性别、 民族、 学历、 原籍或外地工作、 有无政治运 动、 与中央的关系等 10 余个变量ꎬ 是目前为止相对较为细致的一项研究ꎮ[6] Landry (2003) 研究 了中国 104 个市的城市绩效和市长特征 ( 年龄、 性别、 民族、 学历、 任期等) ꎬ 否定了经济发展 对于官员晋升的显著影响ꎬ 并认为市长特征对于晋升具有影响ꎮ[7] 同时ꎬ 随着制度环境的变迁ꎬ 虽然政治精英的专业化背景逐渐增强ꎬ 但对精英的政治性考量 (主要是入党时间的早晚) 仍然具 有重大意义 ( Zhao&Zhouꎬ 2004) ꎮ[8] 有不少学者则认为官员晋升的决定因素是人际关系而不是经 济绩效ꎬ 其通过对 1987—2005 年间省级党政 “ 一把手” 的研究发现ꎬ 省级官员的关系网络对晋 升有影响显著ꎬ 经济绩效的作用不明显ꎬ 即非正式的关系网络在中国领导人的晋升中起着重要作 用 ( Opper 和 Brehmꎬ 2007ꎻ Shihꎬ 2012) ꎮ[9]1-42[10] 这些研究均强调ꎬ 尽管客观上官员晋升取决于 其所取得的政治绩效ꎬ 但主观上仍受诸多无法观察与测量的微观隐性因素的影响ꎬ 官员特征及其 社会网络关系等亦是影响官员晋升的关键因素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