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距离该星球表面 h 处(即距球心 R+h 处) : g' GM GM r 2 (R h)2
5)人造卫星: G Mm m v2 m 2r m 4 2 r ma mg '
r2
r
T2
推导卫星的线速度 v
GM r
;卫星的运行周期 T
4 2r3 GM 。
卫星由近地点到远地点,万有引力做负功。
m 2.飞机g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盘旋
mg 飞车走壁
T
θ
第4页(共 14 页)
mg
3.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
mv

绳 .o
mv

.o
mv
θ 火车R、V、m
1) 绳,内轨,水流星最高点最小速度 gR ,最低点最小速度 5gR ,上下两点拉压力之差 6mg
2)离心轨道,小球在圆轨道过最高点 vmin = gR
高中物理
二 级 结 论 分 类 汇 编
李贺整理
一、静力学
1.几个力平衡,则任一力是与其他所有力的合力平衡的力。 三个共点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两个力的合力: F1 F2 F F1 F2 方向与大力相同
3.拉密定理: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上达到平衡时,则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内,其作用线必交于一点, 且每一个力必和其它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正比,即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超全)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超全)

上海高中物理二级结论集

温馨提示1、“二级结论”是常见知识和经验的总结,都是可以推导的。2、先想前提,后记结论,切勿盲目照搬、套用。

3、常用于解选择题,可以提高解题速度。一般不要用于计算题中。一、静力学:

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2.两个力的合力:F 大+F 小≥F 合≥F 大-F 小。

三个大小相等的共面共点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0

3.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种等效代换,分力与合力都不是真实的力,求合力和分力是处理力学问题时的一种方法、手段。

4.三力共点且平衡,则

312

123

sin sin sin F F F ααα==

(拉密定理)。5.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tan μα=。6.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

貌合神离,弹力为零。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7.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张力大小相等。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8.轻弹簧两端弹力大小相等,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9.轻杆能承受纵向拉力、压力,还能承受横向力。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10、轻杆一端连绞链,另一端受合力方向:沿杆方向。

10、若三个非平行的力作用在一个物体并使该物体保持平衡,则这三个力必相交于一点。它们按比例可平移为一个封闭的矢量三角形。(如图3所示)

11、若F 1、F 2、F 3的合力为零,且夹角分别为θ1、θ2、θ3;则有F 1/sin θ1=F 2/sin θ2=F 3/sin θ3,如图4所示。12、已知合力F 、分力F 1的大小,分力F 2于F 的夹角θ,则F 1>Fsin θ时,F 2有两个解: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一、静力学

1.几个力平衡,则任一力是与其他所有力的合力平衡的力。

三个共点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两个力的合力:2121F F F F F +≤≤- 方向与大力相同

3.拉密定理: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上达到平衡时,则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内,其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每一个力必和其它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正比,即

γ

βαsin sin sin 321F F

F == 4.两个分力F 1和F 2的合力为F ,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5.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时, μ= tan α 6.“二力杆”(轻质硬杆)平衡时二力必沿杆方向。 7.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8.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 不一定等于重力G 。

9.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 1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 2。 用“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法则 二、运动学

1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时间等分(T ): ① 1T 内、2T 内、3T

内······位移比:S 1:S 2:S 3=12:22:32

② 1T 末、2T 末、3T 末······速度比:V 1:V 2:V 3=1:2:3 ③ 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的位移之比:

S Ⅰ:S Ⅱ:S Ⅲ=1:3:5

④ΔS=aT 2 S n -S n-k = k aT 2 a=ΔS/T 2 a =( S n -S n-k )/k T 2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整理)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整理)

高三物理——结论性语句及二级结论

一、力和牛顿运动定律

1.静力学

(1)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2)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 不一定等于重力G . (3)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范围:|F 1-F 2|≤F ≤F 1+F 2.

(4)三个共点力平衡,则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多个共点力平衡时也有这样的特点.

(5)两个分力F 1和F 2的合力为F ,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图1

(6)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tan μα=.

2.运动和力

(1)沿粗糙水平面滑行的物体:a =μg (2)沿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a =g sin α

(3)沿粗糙斜面下滑的物体:a =g (sin α-μcos α) (4)沿如图2所示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

(5)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系,若力是作用于m 1上,则m 1和m 2的相互作用力为N =m 2F

m 1+m 2,与有

无摩擦无关,平面、斜面、竖直方向都一样.

(6)下面几种物理模型,在临界情况下,a =g tan α.

(7)如图5所示物理模型,刚好脱离时,弹力为零,此时速度相等,加速度相等,之前整体分析,之后隔离分析.

(8)下列各模型中,速度最大时合力为零,速度为零时,加速度最大.

(9)超重:a 方向竖直向上(匀加速上升,匀减速下降). 失重:a 方向竖直向下(匀减速上升,匀加速下降).

(10)系统的牛顿第二定律 x x x x a m a m a m F 332211++=∑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一、静力学

1.几个力平衡,则任一力是与其他所有力的合力平衡的力。

三个共点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两个力的合力:2121F F F F F +≤≤- 方向与大力相同

3.拉密定理: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上达到平衡时,则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内,其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每一个力必和其它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正比,即

γ

βαsin sin sin 321F F

F == 4.两个分力F 1和F 2的合力为F ,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5.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时, μ= tanα 6.“二力杆”(轻质硬杆)平衡时二力必沿杆方向。 7.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8.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 不一定等于重力G 。 9.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

1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 2。 用“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法则 二、运动学

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时间等分(T

): ① 1T 内、2T 内、3T 内······位移比:S 1:S 2:

S 3=12

:22

:32

② 1T 末、2T 末、3T 末······速度比:V 1:V 2:V 3=1:2:3 ③ 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的位移之比:

S Ⅰ:S Ⅱ:S Ⅲ=1:3:5

④ΔS=aT 2

S n -S n-k = k aT 2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物理重要二级结论

一、静力学

1.几个力平衡,则任一力是与其他所有力的合力平衡的力。

三个共点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两个力的合力:2121F F F F F +≤≤- 方向与大力相同

3.拉密定理: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上达到平衡时,则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内,其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每一个力必和其它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正比,即

γ

βαsin sin sin 321F F

F == 4.两个分力F 1和F 2的合力为F ,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5.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时, μ= tanα 6.“二力杆”(轻质硬杆)平衡时二力必沿杆方向。 7.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8.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 不一定等于重力G 。 9.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 1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 2。 用“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法则 二、运动学

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时间等分(T ): ① 1T 内、2T 内、3T 内······位移比:S 1:S 2:S 3=12:2

:3

② 1T 末、2T 末、3T 末······速度比:V 1:V 2:V 3=1:2:3 ③ 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的位移之比:

S Ⅰ:S Ⅱ:S Ⅲ=1:3:5

④ΔS=aT 2 S n -S n-k = k aT 2 a=ΔS/T 2 a =( S n -S n-k )/k T 2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物理主要二级结论之杨若古兰创作

一、静力学

1.几个力平衡,则任一力是与其他所无力的合力平衡的力.

三个共点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方向与大力不异

3.拉密定理:三个力感化于物体上达到平衡时,则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内,其感化线必交于一点,且每一个力必和其它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反比,即

4.两个分力F1和F2的合力为F,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7

8

.撑持力(压力)必定垂直撑持面指向被撑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纷歧定等于重力G.

9.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1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和另一分力F2.

用“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法则

二、活动学

1

F

已知方向

F2的最小值

F2的最小值

F2的最小值

F2

活动)

时间等分(T ):① 1T 内、2T 内、3T 内······位移比:S 1:S 2:S 3=12:22:32

② 1T 末、2T 末、3T 末······速度

比:V 1:V 2:V 3=1:2:3

③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的位移之比:

S Ⅰ:S Ⅱ:S Ⅲ=1:3:5

④ΔS=aT 2 S n -S n-k = k aT 2 a=ΔS/T 2 a =( S n -S n-k )/k T 2

位移等分(S 0): ① 1S 0处、2 S 0处、3 S 0处···速度比:

V 1:V 2:V 3:···V n =

② 经过1S 0时、2 S 0时、3 S 0时···时间比: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物理重要二级结论

一、静力学

1.几个力平衡,则任一力是与其他所有力的合力平衡的力。

三个共点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两个力的合力:2121F F F F F +≤≤- 方向与大力相同

3.拉密定理: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上达到平衡时,则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内,其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每一个力必和其它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正比,即

γ

βαsin sin sin 321F F

F == 4.两个分力F 1和F 2的合力为F ,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5.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时, μ= tan α 6.“二力杆”(轻质硬杆)平衡时二力必沿杆方向。 7.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8.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 不一定等于重力G

。 9.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 1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 2。 用“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法则 二、运动学

1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时间等分(T ): ① 1T 内、2T 内、3T

内······位移比:S 1:S 2:S 3=12

:22

:3

② 1T 末、2T 末、3T 末······速度比:V 1:V 2:V 3=1:2:3 ③ 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的位移之比:

S Ⅰ:S Ⅱ:S Ⅲ=1:3:5

④ΔS=aT 2 S n -S n-k = k aT 2 a=ΔS/T 2 a =( S n -S n-k )/k T 2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一、静力学

1.几个力平衡,则任一力是与其他所有力的合力平衡的力。

三个共点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两个力的合力:2121F F F F F +≤≤- 方向与大力相同

3.拉密定理: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上达到平衡时,则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内,其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每一个力必和其它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正比,即

γ

βαsin sin sin 321F F

F == 4.两个分力F 1和F 2的合力为F ,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5.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时, μ= tanα 6.“二力杆”(轻质硬杆)平衡时二力必沿杆方向。 7.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8.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 不一定等于重力G 。 9.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

F 1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 2。 用“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法则 二、运动学

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时间等分(T ): ① 1T 内、2T 内、3T 内······位移比:S 1

:S 2:S 3=12

:22

:32

② 1T 末、2T 末、3T 末······速度比:V 1:V 2:V 3=1:2:3 ③ 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的位移之比:

S Ⅰ:S Ⅱ:S Ⅲ=1:3:5

④ΔS=aT 2

S n -S n-k = k aT 2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一、静力学

1.几个力平衡,则任一力是与其他所有力的合力平衡的力。

三个共点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两个力的合力:2121F F F F F +≤≤- 方向与大力相同

3.拉密定理: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上达到平衡时,则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内,其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每一个力必和其它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正比,即

γ

βαsin sin sin 321F F

F == 4.两个分力F 1和F 2的合力为F ,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

μ= tanα

6.“二力杆”(轻质硬杆)平衡时二力必沿杆方向。

7.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8.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 不一定等于重力G 。

9.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 1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 2。

用“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法则

二、运动学

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时间等分(T):① 1T内、2T内、3T内······位移比:S

1:S

2

:S

3

=12:22:32

② 1T末、2T末、3T末······速度比:V

1:V

2

:V

3

=1:2:3

③ 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的位移之比:

S

Ⅰ:S

:S

=1:3:5

④ΔS=aT2 S

n -S

n-k

= k aT2a=ΔS/T2 a =( S

n

-S

n-k

)/k T2

位移等分(S

0):① 1S

处、2 S

处、3 S

处···速度比:V

1

:V

2

:V

3

:···V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物理重要二级结论

一、静力学

1.几个力平衡,则任一力是与其他所有力的合力平衡的力。

三个共点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两个力的合力:2121F F F F F +≤≤- 方向与大力相同

3.拉密定理: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上达到平衡时,则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内,其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每一个力必和其它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正比,即

γ

βαsin sin sin 321F F

F == 4.两个分力F 1和F 2的合力为F ,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5.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时, μ= tan α 6.“二力杆”(轻质硬杆)平衡时二力必沿杆方向。 7.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8.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 不一定等于重力G

。 9.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 1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 2。 用“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法则 二、运动学

1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时间等分(T ): ① 1T 内、2T 内、3T

内······位移比:S 1:S 2:S 3=12

:22

:3

② 1T 末、2T 末、3T 末······速度比:V 1:V 2:V 3=1:2:3 ③ 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的位移之比:

S Ⅰ:S Ⅱ:S Ⅲ=1:3:5

④ΔS=aT 2 S n -S n-k = k aT 2 a=ΔS/T 2 a =( S n -S n-k )/k T 2

(完整版)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最新整理)

(完整版)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最新整理)

高三物理——结论性语句及二级结论

一、力和牛顿运动定律

1.静力学

(1)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2)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 不一定等于重力G 。 (3)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范围:|F 1-F 2|≤F ≤F 1+F 2。

(4)三个共点力平衡,则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多个共点力平衡时也有这样的特点.

(5)两个分力F 1和F 2的合力为F ,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图1

(6)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tan μα=.

2.运动和力

(1)沿粗糙水平面滑行的物体:a =μg (2)沿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a =g sin α

(3)沿粗糙斜面下滑的物体:a =g (sin α-μcos α) (4)沿如图2所示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

(5)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系,若力是作用于m 1上,则m 1和m 2的相互作用力为N =错误!,与有无摩擦无关,平面、斜面、竖直方向都一样.

(6)下面几种物理模型,在临界情况下,a =g tan α.

(7)如图5所示物理模型,刚好脱离时,弹力为零,此时速度相等,加速度相等,之前整体分析,之后隔离分析.

(8)下列各模型中,速度最大时合力为零,速度为零时,加速度最大.

(9)超重:a 方向竖直向上(匀加速上升,匀减速下降). 失重:a 方向竖直向下(匀减速上升,匀加速下降). (10)系统的牛顿第二定律 x x x x a m a m a m F 332211++=∑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汇总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汇总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汇总

1. 质量守恒定律:在任何条件下,一个系统的质量总是保持不变的。即在任何物理或化学现象中,物体的质量总是保持不变的。

3. 动量守恒定律:在任何条件下,一个系统的总动量总是保持不变的。当一个物体受到某种力的作用,外力对其施加的动量大小等于物体自身产生的反向动量大小。

4. 弹性碰撞中动量守恒定律:在完全弹性碰撞中,两个物体的总动量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

6. 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的状态不会改变,直到另一个物体对其施加了一个力。

7. 牛顿第二定律:一个物体受到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8. 牛顿第三定律:对于每一个力的作用,总有一个相等并相反的力作用于不同的物体上。即,每一件物品都会受到相等的反向力。

9. 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的平方成正比。当两个物体的质量增加或距离减少时,它们之间的引力会增大。

10. 静电定律:物体之间的静电力与它们之间的电荷大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11. 磁力定律:磁场对物体施加的力与磁场的强度、电荷、速度和物体的方向有关。当物体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磁场力最大。

12. 焓变定律:焓变是一个系统能量变化的度量,等于系统内部能量与系统周围能量的差异。

13. 周期运动定律:当一个物体在引力或弹性力的作用下运动时,它的周期与其轨道形状和质量有关。周期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再返回该位置所需的时间。

14. 波速公式:波速等于波长乘以频率。

15. 阻力公式:阻力与物体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16. 物体受力平衡定律:如果一个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那么它所受到的所有合力应该等于零。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一、静力学

1.几个力平衡,则任一力是与其他所有力的合力平衡的力。

三个共点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两个力的合力:2

12

1

F F F F

F +≤≤- 方向与大力相同

3.拉密定理: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上达到平衡时,则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内,其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每一个力必和其它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正比,即

γ

βαsin sin sin 3

21F F

F ==

4.两个分力F 1和F 2的合力为F ,若已知合力(或一个

时有最小值。

5.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时, μ= tan α 6.“二力杆”(轻质硬杆)平衡时二力必沿杆方向。 7.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8.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

F

1已知F 2的最

m F 2的最

F 2的最

的物体,压力N 不一定等于重力G 。

9.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 1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 2。

二、运动学 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减速直线运动)

时间等分(T ): ① 1T 内、2T 内、3T 内······位移比:S 1:S 2:S 3=12:22:32

② 1T 末、2T 末、3T 末······速度

比:V 1:V 2:V 3=1:2:3

③ 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的位移之比:

S Ⅰ:S Ⅱ:S Ⅲ=1:3:5

④ΔS=aT 2 S n -S n-k = k aT 2

a=ΔS/T 2 a =( S n -S n-k )/k T 2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物理重要二级结论

一、静力学

1.几个力平衡,则任一力是与其他所有力的合力平衡的力。

三个共点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两个力的合力:2121F F F F F +≤≤- 方向与大力相同

3.拉密定理: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上达到平衡时,则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内,其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每一个力必和其它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正比,即

γ

βαsin sin sin 321F F

F == 4.两个分力F 1和F 2的合力为F ,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5.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时, μ= tan α 6.“二力杆”(轻质硬杆)平衡时二力必沿杆方向。 7.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8.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 不一定等于重力G 。 9

.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 1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 2。 用“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法则 二、运动学

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时间等分(T ): ① 1T 内、2T 内、3T 内·

·····位移比:S 1:S 2:S 3=12:22:32

② 1T 末、2T 末、3T 末······速度比:V 1:V 2:V 3=1:2:3 ③ 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的位移之比:

S Ⅰ:S Ⅱ:S Ⅲ=1:3:5

④ΔS=aT 2 S n -S n-k = k aT 2 a=ΔS/T 2 a =( S n -S n-k )/k T 2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一、静力学

1.几个力平衡,则任一力是与其他所有力的合力平衡的力。

三个共点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两个力的合力:

F 1 F 2

F

F 1 F 2

方向与大力相同

3.拉密定理: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上达到平衡时,则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内,其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

每一个力必和其它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正比,即

F 1

F 2

F 3

sin

sin

sin

4.两个分力 F 1 和 F 2 的合力为 F ,若已知合力 (或一个分力) 的大小和方向, 又知另一个分力 (或合力) 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F 1已知方向

F 1

F 2的最小

F 1

F

F

F 2的最小值

F 2 的最小值

mg

5.物体沿倾角为 α 的斜面匀速下滑时,

μ= tan α

6.“二力杆”(轻质硬杆)平衡时二力必沿杆方向。

7.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8.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

N 不一定等于重力 G 。

9.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 1 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

F 2。

用“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法则 F 1

二、运动学

F 2

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F

2: 22:3

2

时间等分( T ): ① 1T 内、 2T 内、 3T 内 ····位移比: S 1: S 2: S 3=1

② 1T 末、 2T 末、 3T 末 ····速度比: V 1: V 2: V 3=1:2: 3

③ 第一个 T 内、第二个 T 内、第三个 T 内 ··的位移之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一、静力学

1.几个力平衡,则任一力是与其他所有力的合力平衡的力。

三个共点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γ

sin

3

F

=

9.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1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2。

用“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法则

二、运动学

1

时间等分(T):①1T内、2T内、3T内······位移比:S1:S2:S3=12:22:32

F2

②1T 末、2T 末、3T 末······速度比:V 1:V 2:V 3=1:2:3 ③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的位移之比:

S Ⅰ:S Ⅱ:S Ⅲ=1:3:5

④ΔS=aT 2S n -S n-k =kaT 2 a=ΔS/T 2 a=(S n -S n-k )/kT 2

位移等分(S 0):①1S 0处、2S 0处、3S 0处···速度比:V 1:V 2:V 3:···V n =

②经过1S 0时、2S 0时、3S 0时···时间比:

t 0as v t

2=o 002

at t v s +=9.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S=At+Bt 2式中a=2B (m/s 2)V 0=A (m/s ) 10.追赶、相遇问题 )::3:2:1n Λn ::3:2:1Λ

匀减速追匀速:恰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V 匀=V 匀减

V 0=0的匀加速追匀速:V 匀=V 匀加时,两物体的间距最大S max =

同时同地出发两物体相遇:位移相等,时间相等。

A 与

B 相距△S ,A

追上B :S A =S B +△S ,相向运动相遇时:S A =S

B +△S 。 11.小船过河:

3

4

5.

α

光滑,相对静止弹力为零相对静止光滑,弹力为零

7

要通过最高点,小球最小下滑高度为2.5R 。 3)竖直轨道圆运动的两种基本模型

绳端系小球,从水平位置无初速度释放下摆到最低点:

T=3mg ,a =2g ,与绳长无关。

456T=247)重要变换式:GM=GR 2(R 为地球半径)

8)行星密度:ρ=3/GT 2式中T 为绕行星运转的卫星的周期,即可测。 三、机械能

1.判断某力是否作功,做正功还是负功 ①F 与S 的夹角(恒力) gR

π

②F与V的夹角(曲线运动的情况)

③能量变化(两个相联系的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情况)

2.求功的六种方法

①W=FScosa(恒力)定义式

②W=Pt(变力,恒力)

③W=

④W=

3

4

1

2

3

V2'

当V2=0时,V1'=(m1—m2)V1/(m1+m2)

V2'=2 m1V1/(m1+m2)

特点:大碰小,一起跑;小碰大,向后转;质量相等,速度交换。4.1球(V1)追2球(V2)相碰,可能发生的情况:

①P1+P2=P'1+P'2;m1V1'+m2V2'=m1V1+m2V2动量守恒。

②E'K1+E'K2≤E K1+E K2动能不增加

③V1'≤V2'1球不穿过2球

④当V2=0时,(m1V1)2/2(m1+m2)≤E'K≤(m1V1)2/2m1

E K=(mV)2/2m=P2/2m=I2/2m

5.三把力学金钥匙

五、振动和波

1.平衡位置:振动物体静止时,∑F外=0;振动过程中沿振动方向∑F=0。

2.由波的图象讨论波的传播距离、时间和波速:注意“双向”和“多解”。 3.振动图上,振动质点的运动方向:看下一时刻,“上坡上”,“下坡下”。 4.振动图上,介质质点的运动方向:看前一质点,“在上则上”,“在下则下”。 5.波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频率不变,波长和波速改变(由介质决定) 6.已知某时刻的波形图象,要画经过一段位移S 或一段时间t 的波形图:“去整存7 1

234七、静电场:

1.粒子沿中心线垂直电场线飞入匀强电场,飞出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电场中心。 2. -

3.匀强电场中,等势线是相互平行等距离的直线,与电场线垂直。 4.电容器充电后,两极间的场强:S

kQ

E επ4=

,与板间距离无关。 5.1大)2 1U ∝2.并联电路:总电阻小于任一分电阻;

R I /1∝;2121R R IR I +=

;R P /1∝;2

12

1R R R P P +⋅= 3.和为定值的两个电阻,阻值相等时并联值最大。 4.估算原则:串联时,大为主;并联时,小为主。 5.路端电压:纯电阻时r

R R

Ir U +=-=εε,随外电阻的增大而增大。

+g

-g

d

6.并联电路中的一个电阻发生变化,电路有消长关系,某个电阻增大,它本身的电流小,与它并联的电阻上电流变大。

7.外电路中任一电阻增大,总电阻增大,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

8.画等效电路:始于一点,电流表等效短路;电压表,电容器等效电路;等势点合并。

9.R ε

10.11121312一般大于1/3满偏值的。

3.相同电流计改装后的电压表:V g R U ∝;并联测同一电压,量程大的指针摆角小。

电流表:A g R I /1∝;串联测同一电流,量程大的指针摆角小。

4.电压测量值偏大,给电压表串联一比电压表内阻小得多的电阻; 电流测量值偏大,给电流表并联一比电流表内阻大得多的电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