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哺乳纲分类

合集下载

哺乳纲的分类

哺乳纲的分类
•我国蜂猴亚种(N. c. bengalensis)的特征是体 型较大,头颈部灰白色调较浓,颈背和头顶中央的 棕褐色条纹狭窄而色浅,多数个体头顶部脊纹不与 眼、耳暗色环纹相连接。 分布 仅分布于云南西部、 西南部、南部和广西西南部(宁明、龙州、凭祥和 靖西)。
2.卷尾猴科(Cebidae)鼻间隔宽阔,左右鼻孔距
giganteus)体重也可接近70公斤,
它们也是大家最熟悉的袋鼠,并且是澳大利亚的象征。大袋鼠是双足跳跃行 走动物的代表,跳跃能力极强,速度很快。
袋狼、袋鼬:以肉食为生
袋熊、袋貂、袋兔:类似于真兽类啮齿 动物旱獭、松鼠、兔生活方式和兔袋狸
美洲有袋(后兽)类动物
• 美洲有袋类现存约有75种,分成2总科3科,其中负鼠总科 Didelphoidea包含负鼠科( 科)Didelphidae和小儿 科Microbiotheriidae, 美洲的有袋类比大洋洲的更加原始,其中负鼠非常接近有袋 类的祖先类型。
欧鼹
(二)树鼩(攀兽)目(Scandentia)的(普
通)树鼩Tupaia glis。
• 树鼩同时 拥有食虫 目和灵长 目的特征, 体型类似 长嘴的松 鼠。杂食 性,动作 敏捷,富 于攻击性。
(三)翼手目(Chiroptera)
• 东方蝙蝠Vespertilio superans和普通蝙蝠Vespertilio
北美负鼠

哺乳纲的分类

哺乳纲的分类

第三节哺乳纲的分类

现存的哺乳动物在全世界计有4180种,我国计有509种,约占世界总种数的12.2%(郑昌琳,1986)。分为3个亚纲:原兽亚纲、后兽亚纲和真兽亚纲。

一、原兽亚纲(Prototheria)

本亚纲包括现存哺乳类中最原始的类群。仍保留着许多近似爬行动物的原始特征,主要表现在:卵生,产带卵壳富含卵黄的卵,卵大,其直径达14mm(一股哺乳动物卵直径不超过0.2mm),母兽还有孵卵的习性(鸭嘴兽),或者把卵置入特殊的育儿袋内哺育(针鼹)。雄性的精巢位于体内,体外无阴囊。有一小的阴茎,位于泄殖腔内,很象龟鳖类的阴茎,只是它背面的沟已经成为一管。有泄殖腔,以单一的泄殖腔孔开口体外(故又名单孔类)。口缘无肉质唇而具扁喙。无外耳壳。成体口腔内无齿,幼体有临时性结节状的齿,脱落后不再生出恒齿。肩带仍似爬行类有独立的乌喙骨、前乌喙骨和发达的间锁骨(图10-29)。腰带上有一对袋骨(或名上耻骨 epipubic bone)。大脑皮层不发达,大脑半球之间尚无胼胝体。

另一方面,单孔类也具备了哺乳动物的特征,它们已经是原始的哺乳动物。例如,体表有毛,有乳腺,乳腺乃是一种特化的汗腺,不具乳头,乳腺管开口在腹壁的乳腺区,由仔兽舐吮乳汁。具肌肉质的横膈。仅具左体动脉弓。下颌由单一的齿骨组成。体温波动在26°—35℃之间,处于由变温向恒温过渡的阶段。

本亚纲只有一个目,即单孔目(Monotremata),仅分布于澳洲及其附近的岛屿上,分为2科:

鸭嘴兽科(Ornithorhynchidae):现存的仅一属一种,即世界闻名的珍稀动物——鸭嘴兽(Ornithorhynchus anatinus)(图9-88)。

第二十一章哺乳纲Mammalia

第二十一章哺乳纲Mammalia

第二十一章哺乳纲(Mammalia)

教学目的和要求:

1、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2、哺乳动物分类

3、哺乳动物的身体结构与机能

4、分类依据及常见哺乳动物

教学重点:

哺乳纲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哺乳动物身体结构与生理机能

课时安排:

讲授6学时。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授课。

2、讲授、自学、讨论、实践相结合。

教学内容:

第一节哺乳纲的主要特征

一.胎生哺乳的意义

胎盘:由胎儿绒毛膜与母体子宫内膜结合形成的结构,具有选择通透功能

胎生为发育中的胚胎提供了保护、营养和稳定的恒温发育条件,使外界环境条件对胚胎发育的不利影响降至最小程度。

哺乳使后代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迅速发育成长,因此哺乳类幼仔的成活率远远高于其他脊椎动物。

二.主要特征

1、体表被毛,皮肤腺发达。

2、具二个枕髁,颈椎通常7枚。

3、下颌由单一齿骨组成,牙齿为再出齿、异型齿,有口腔消化。肌肉质唇

4、有可活动的眼睑和肉质外耳。

5、四肢适应多种形式的陆地运动。

6、四腔心脏,左体动脉弓。

7、具横膈,将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

8、肺呼吸,声带发音。

9、后肾排泄系统。

10、神经系统高度发达,脑神经12对。

11、恒温

12、胚胎借胎盘附着在子宫内发育,有胎膜结构。单孔类除外。

13、乳腺分泌乳汁哺育幼兽

三、哺乳动物的躯体结构

(一)外形

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尾、四肢。

哺乳动物因生活方式不同,形体、附肢有较大的变化。

(二)皮肤及其衍生物

1、皮肤

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构成。

(1)表皮来源于外胚层;基部为生长层,细胞不断分裂增生,新细胞将老细胞逐渐向上顶替。最外层为角质层,由下部细胞不断角质化而成,为扁平的死细胞,并不断脱落。

第二十一章 哺乳纲(Mammalia)

第二十一章  哺乳纲(Mammalia)

第一节
哺乳纲的主要特征
一、哺乳纲的进步性特征:p454
1、神经系统和感官高度发达,能协调复杂的机能活动
和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
2、出现口腔咀嚼和消化,大大提高了对能量的摄取;
3、高而恒定的体温——对环境的依赖大大降低; 4、肢骨的连接方式巧妙,获得了快速运动的能力; 肘关节后转,膝关节前转,运动迅速而灵活; 5、胎生、哺乳,保证了后代较高的成活率。
5、小肠: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内有乳靡管,为 输送脂肪的淋巴管; 6、大肠:包括盲肠、结肠、直肠 。
盲肠:消化粗纤维,马属动物及兔子的发达★; 结肠:弯曲多,易致便秘; 直肠:重吸收水分,固化粪便,暂时贮存粪便; (二)消化腺: 肝脏:分泌胆汗,乳化脂肪 胰脏: 胃腺、肠腺、唾液腺
(六)呼吸系统:
射:软腭上升、咽后壁向前封闭咽
与鼻的通道;舌骨后推,喉头上升,
使会厌软骨紧盖喉,封闭咽与喉的
通道。此时呼吸暂停,食物经咽部 进入食管。
3、食管:位气管背面,由咽部后行入胸腔,
穿过横隔入腹腔与胃相接;
4、胃:
①单胃:贲门、胃体、幽门 ,各部有腺区;
②复胃:瘤胃、网胃、瓣胃、皱胃
草食动物中的反刍类为复胃(反刍胃),由4室组 成,瘤胃、网胃、瓣胃、皱胃,后者为胃的本体,后3 者为胃的变形。 反刍过程:当混有大量唾液 的纤维质食物进入瘤胃以后,在 微生物的作用下发酵分解。存在 于瘤胃和网胃中的粗糙食物上浮, 刺激瘤胃前庭和食道沟,引起呕 吐反射,将粗糙食物逆行经食道 入口再行咀嚼。咀嚼后细碎食物 再经瘤胃与网胃的底部,最后皱 胃。这种反刍动作反复进行,直 至食物被充分消化。

12第21章 哺乳纲

12第21章 哺乳纲

真皮 源于中胚层;近表皮 的一层叫乳头层,深入表 皮,形成圆锥状乳头。真 皮层含有胶原纤维和弹性 纤维及大量的血管和神经 末梢。 皮下组织 由疏松结缔组 织构成,可贮存脂肪形成 脂肪层,具有保温和贮存 营养的功能。
(2) 毛 为哺乳动物特有,无毛是 次生现象。 结构 毛干:露于皮肤外面,分髓质、皮 质和鳞片层。 髓质:贯穿毛中央,由疏松多孔 细胞构成,细胞间充满空气。
胎儿借胎盘和母体 联系并取得营养, 在母体内完成胚胎 发育而成为幼儿时 产出。
胎盘(placenta) 羊膜卵;除产卵的单孔类外,受精卵在进入母体子宫后 植入子宫壁中,绒毛膜和尿囊与母体子宫内膜结合形 成胎盘。
结构:
哺乳类胎盘结构模式图
功能:
控制母体与胎儿间的物质交换; 具有胎儿暂性的肺、肝、小肠和肾脏的功能; 分泌激素。
c. 乳腺:哺乳动物特有,特化的汗腺,为管状腺与泡状腺 的复合体,开口于体表特定部位。在胚胎发育上来源于 腹部表皮的一对乳嵴,从腋部至鼠鼷部,以后在特定部 位加厚形成乳腺,借乳头开口于体表。单孔类无乳头; 真兽类有乳头,不同的动物乳腺位臵不同,乳头数目不 同。家兔3-6对;牛、羊2对;猴、蝙蝠1对。
毛的种类 针毛:长;稀疏;有毛向; 耐摩擦,有保护作用。 绒毛:细;短而密;覆于皮 肤上造成一层不流动的空 气层,具保暖作用。 触毛:特化的针毛,具触觉。 毛球基部有一大的感觉神 经,轻微的移动即能引起 神经冲动。

哺乳纲分类

哺乳纲分类

只有1目(单孔目)2科3属5种,只 分布在大洋洲地区。
• 鸭嘴兽科:现存的仅一属一种,即世界闻 名的珍稀动物——鸭嘴兽。
• 针鼹科:现存的有2属3种,即针鼹和两种原 针鼹。
鸭嘴兽科
鸭嘴兽是一种半水栖的动物,具有一系列适应 水栖的特征。体有短而浓密的褐色毛,长久在水中 也不致浸透。 嘴宽扁,无肉质唇而具有角质鞘,嘴 两侧有缺刻,可过滤食物,形似鸭嘴,故名鸭嘴兽。 尾扁阔,四趾间具蹼,前肢蹼特别发达,善于在水 中游泳或潜水。
袋鼬
分布于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体长5~ 22公分(2~9寸),尾似帚,与身体等长。皮 毛一般为纯灰色、浅黄色或褐色,少数种 有斑点。形似鼠。多为夜行性,以昆虫和 小型脊椎动物为食。
(二)新袋鼠亚目
种类和数量均不多,分布在南美,栖于 山地森林中,营夜间生活,以虫为食。已 知的有2属。
新袋鼠
共含7个种。有46∼48枚牙齿,上耻骨 长并与骨盆相连。成体无腹袋。毛厚而软, 呈灰褐色。新袋鼠属的5个种均栖息在厄瓜 多尔和玻利维亚的云雾林和高谷中。秘鲁 袋鼠分布于秘鲁的类似地区,智利袋鼠栖 息于智利的海岸森林。(新袋鼠的生活习性 尚不清楚。)
•澳洲有袋超目 Australidelphia •微兽目 Microbiotheria •袋鼬目 Dasyuromorphia •袋狸目 Peramelemorphia •袋鼹目 Notoryctemorphia •双门齿目 Diprotodontia •袋犬目 Sparassodonta†

哺乳纲分类

哺乳纲分类

实验21 哺乳纲分类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哺乳纲各目的主要特征。

2.认识常见种类。

二、实验材料

真兽亚纲主要目代表种类的标本。

三、实验器具

卡尺、直尺、镊子,放大镜。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外形测量(图21-1)

体长吻端至肛门的距离。

尾长尾基至尾椎顶端的距离。

耳长耳尖至耳着生处的距离。

后足长由足跟到最长趾趾端的距离。

肩高肩部背中线至前指尖之长。

臀高臀部背中线至后趾尖之长。

胸围前肢后面胸部的最大周长。

腰围后肢前面腰部的最小周长。

(二)分类术语

齿式(门·犬·前臼·臼)/(门·犬·前臼·臼)×2=总齿数。如猪的齿式为:(3·1·4·3)/(3·1·4·3)×2=44

裂齿上颌的最后一枚前臼齿和下颌第一枚臼齿特别大,齿尖锐利,用以切断和撕裂食物,称裂齿。在食肉目动物特别发达。

獠牙犬牙特别发达,并向外突出于唇外,称獠牙,如雄猪的上犬牙突出成獠牙。

象牙长鼻目动物的门齿特别发达,突出于唇外,终生可生长。如非洲象的门齿。

锄牙啮齿目动物的门齿呈凿状,终生可生长。如老鼠的门齿。

洞角不分叉,终生不更换,为头骨延长的骨角之外套以由表皮角质化形成的角质鞘构成。如牛角。

实角为分叉的骨质角,雄体发达,每年脱换一次,由真皮骨化后穿出皮肤而成。如鹿角。

图21-1 哺乳类外形测量

A.体长;B.尾长;C.后足长;D.耳长;E.肩高;F.臀高;G.胸围;H.腰围。

(自郑作新)

特殊角如长颈鹿的角终生包被皮毛。

翼膜由指骨末端向上至肱骨,向后连躯体之两侧、后肢及尾间生长的一层薄膜,如蝙蝠的翼膜。

飞膜自颈侧沿前肢到躯体两侧至后肢间,有发达而被毛的皮褶即飞膜,如避日猿、鼯鼠的皮膜。

哺乳纲知识点总结

哺乳纲知识点总结

哺乳纲知识点总结

一、哺乳动物的分类

哺乳动物是一个庞大的类群,按照系统发育的相关知识来看,它们包括了从古老的史前动

物到现代的各种动物,种类之丰富,生活方式之多样,使得哺乳动物的分类也相当繁杂。

目前,学者们一般将哺乳动物分为亚纲、目、科、属、种等不同的等级。主要的分类等级

如下:

1、亚纲:哺乳动物被分为了三个亚纲,即单孔目(Prototheria)、有袋目(Metatheria)以及真兽亚纲(Eutheria)。

2、目:哺乳动物分为了超过20个目,例如:啮齿目(Rodentia)、鲸目(Cetacea)、

灵长目(Primates)、食肉目(Carnivora)等等。

3、科:不同的目下又有着不同的科,例如:犬科(Canidae)、猫科(Felidae)、猴科(Cercopithecidae)等。

4、属:在不同的科下,又有不同的属,例如:猫科下的属有豹属(Panthera)、虎属(Panthera)等。

5、种:在不同的属下,有着不同的种,例如:豹属下的种有美洲豹(Panthera onca)、

非洲豹(Panthera pardus)等。

二、哺乳动物的形态特征

哺乳动物的形态特征是其最为显著的特点,最主要的特征有:体温恒定、体毛覆盖、乳腺

分泌乳汁等。下面将具体介绍一下哺乳动物的形态特征:

1、体温恒定:哺乳动物的体温一般都是恒定的,这与大多数其他动物不同。哺乳动物的

恒温性是由于其新陈代谢的高效以及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稳定等原因。恒温性使得哺乳动物

能够适应更为广泛的生存环境。

2、体毛覆盖:哺乳动物的身体大多数都有着毛发,这些毛发不仅能够起到保温的作用,

第21章哺乳动物

第21章哺乳动物

附肢骨:
后肢的膝关节角顶朝前,前肢的肘关节角 顶朝后,
由位于体侧转而位源自文库躯体下方,躯体抬离
地面。
跖行式(狒狒)
趾型
趾行式(狐) 蹄行式(养、驼)
有蹄类
灵长类,熊
食肉目
四、肌肉系统
四.肌肉系统
1.四肢肌肉发达 肌肉高度分化
2.皮肤肌发达 ,抖动皮肤、蜷缩身体.灵长类 四肢肌强大 面部皮肤肌发达(表情肌,人类尤为发 出现隔肌 达). 皮肤肌发达 3.咀嚼肌发达 ,附着于颧弓,有口腔内物理 性消化的咀嚼 具有咀嚼肌 4.背最长肌发达,腹部的腹直肌保留原始分 节状态 5.有特殊的行呼吸作用的隔肌
胎生和哺乳是生物体与环境长期斗争中的产物,完善 了哺乳动物陆上繁殖的能力。 胎生为发育的胚胎提供了保护、营养以及稳定的恒温发育 条件,保证酶活动和代谢活动正常进行,使外界环境条件 对胚胎发育的不利影响减低到最小程度。
三、胎生哺乳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哺乳是使后代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和安全保护下迅速地成长的有利适
实角:真皮骨质角,分叉,多为雄性有,每年脱换一次(如鹿角)。新生鹿 角被有带茸毛的皮肤,后干枯脱落。 表皮角:由表皮角蛋白纤维形成(犀牛角),毛的特化
三.骨骼系统
骨化程度高;愈合;软骨化骨减少,•膜质骨增多.
头骨因脑与嗅囊的发达而在形态上有较 大变化。 颈椎7枚,下颌有单一齿骨构成,头骨具 两个枕髁及牙齿异型。

普通动物学第21章哺乳纲

普通动物学第21章哺乳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真皮:致密的结缔组织
外层的乳头层 内层的网状层 —— 内含毛细血管、神经、感觉末梢
皮下组织:疏松的结缔组织
——可贮存脂肪形成脂肪层,具有保温和贮存营养的功能。
哺乳动物皮肤主要特点:
(1)表皮和真皮均加厚。
小型啮齿类的表皮只有几 层细胞
象、犀牛、河马及猪有几百层厚, 称硬皮动物(pachyderms)
(二)内部结构
1、骨骼系统
哺乳类的骨路系统十分发达,支持、保护和运动的功能进一步完善化。 特点:颈椎7枚;椎体为双平型;下颌由单一齿骨构成; 头骨2个枕髁;牙齿异型 • 脊柱分区明显,结构坚实而灵活。 • 四肢下移至腹面,出现肘(elbow)和膝(knee),将躯体撑起,适宜在 陆上快速运动。 • 哺乳动物骨骼系统的演化趋向是:①骨化完全,为肌肉的附着提供 充分的支持;②愈合和简化,增大了坚固性并保证轻便;③提高了 中轴骨的韧性,使四肢得以较大的速度和范围(步幅)活动;④长骨 的生长限于早期,与爬行类的终生生长不同,提高了骨的坚固性并 有利于骨骼肌的完善。
胎盘:由胎儿的绒毛膜和尿囊,与
母体子宫壁的内膜形成的结构。
着落
胎生
—— 受精卵在子宫发育的过程
胚胎发育 分娩
胎儿
胎盘(placenta):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结构,胚胎的
绒毛膜(chorion)、尿囊膜(allantois)和母体子宫壁的内

第二十一章哺乳纲1

第二十一章哺乳纲1

第二十章哺乳纲(Mammalia)

教学重点:从形态结构特点理解哺乳动物进化的高级性和完善性。

教学难点:哺乳动物的高级特征及适应辐射

哺乳动物全身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具有胎盘(单孔类除外),哺乳(具乳腺),可以同其它动物相区别。四肢经扭转位于身体腹面;头骨合颞窝型,双枕髁,具有完整的次生硬腭和肌肉质软腭;下颌为单一齿骨,齿骨上着生槽生异型齿,为再生齿;颈椎恒为7块(极少数例外);具汗腺;血液完全双循环,红血球无核,保留左体动脉弓;肺泡是气体交换的最终场所;具有肌肉质横膈;发展了外耳壳,听小骨3块;大脑发达且机能皮层化,发展了新小脑,有迅速学习的能力和灵活可塑的行为。

数百万年前新生代以来一直在地球上占有优势的哺乳类分布极为广泛,向北到北极冰盖的边缘,经过温带、沙漠地区和热带地区,直到南极洲边缘,同时也占据着海洋和主要河流。这种极强的适应性源于它们的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复杂而完善的身体结构和生理功能,恒温和高代谢率,以及对后代的哺育和保护。哺乳类尽管相对来说它们的种数较少(4600种与鸟类的8600种,鱼类约20,000种,以及昆虫的800,000种相比),在动物界里可能除昆虫外,为生物学上最昌盛的一类。许多性能在其他脊椎动物或多或少尚是潜在的,但是在哺乳类是高度发达的。哺乳类的大小、形状、类型以及功能有极大的不同。它们的大小从体长少于4厘米,体重从仅几克的细小的

到体重超过100吨的鲸。

哺乳类与人类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不仅在人类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受到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哺乳类受到能从事繁重劳动的人类的影响较其他动物都多、人类驯养了许多哺乳类作为食物、衣着、驭兽及爱畜。每年在生物医学上的研究要用几百万的哺乳类,人们引进外来的哺乳类至新的生境,偶然也获得好的成果,但更常有的是意料不到的灾祸。虽然过去的历史曾提供我们许多的教训,但我们仍然继续过分地猎取有价值的野生哺乳类。有价值的鲸工业的全面崩溃是由于灭绝它的自然资源——现代世界上自我毁灭的一个典型例子。以为工业的每一环节仅关注今天的收获越多越好,好象明天的供应没有任何关系。在有些情况下,毁灭一个有价值的哺乳类自然资源是故意的,例如在印第安战争时期官方批准的(悲剧性的成功)灭除美洲野牛的政策,以饿死平原上的印第安人。虽然商业上的狩猎已减少,但由于不断增加的人口,不断地毁坏野生栖息地,影响及损害了哺乳类的区系。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我们在这个行星上是有机界演化的最有权威者,使我们对我们的自然环境负有全部的责任。意识到我们的福利已经是并继续与其他哺乳类有着密切的关系,显然为了我们的利益,我们必须保存所有的哺乳类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自然环境。必须记住,自然界可以没有人类而存在,但是人类不能没有自然界而存在。

普通动物学课件第二十一章哺乳纲

普通动物学课件第二十一章哺乳纲
皮肤 表皮 生发层:单层柱状上皮,能不断分裂增生
真皮 真皮很厚,由致密纤维结缔组织构成,
猫的骨架
蝙蝠
第一节 哺乳纲的主要特征
耻骨
四、哺乳纲动物的躯体结构
耻骨
联合
3、骨骼系统:发达,支持、保护和运动的功能进一步完善化
狮子哺乳动物骨骼乌系喙统骨 的演化趋向:
犀牛
坐骨
大猩猩
髌骨
– 骨化完全,为肌肉的附着提供充分的支持 肘跖突行
11、不鳍脚 磨•具脚底碎异裂目有坚型齿P厚韧in。层的n齿i我p弹植e,国d性物i代a组纤齿:表织维海种数垫。产类。植趋兽为上物类斑向门食。海牙性于四豹特。肢。减别睾特体发丸化少色达终为灰,,生鳍黄突留状门具出于,棕牙唇腹前黑外腔肢数色,内鳍斑目即。足。通我大少称国而于的云无“南毛5枚象南,牙部后。”所肢。产转臼的向齿亚体咀洲后嚼象,面为以具国利多家于行I上级横陆重棱爬点,行保以。护
第一节 哺乳纲的主要特征
三、胎生、哺乳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胎生:单孔类除外
动胎母物生体受获、精得卵哺营在乳养母,为体直子哺至宫乳出内生类发时育的为为生止胎绒存儿毛才和膜产发出展母体提,供胎了儿通广过阔胎盘自 意前义景:,胎生也为是发哺育的乳胚类胎在提供生了存保斗护、争营中养优以及于稳其定他的恒动温物发育条 类件育群,的保不的证利一酶影个活响动减重和低要代到原谢最活小因动程。正度常。进行,使外界环境条件对胚胎发

21--哺乳纲

21--哺乳纲

(1) 牙齿
门齿、犬齿、前臼齿、臼齿(齿式)
着生上下颌齿槽中,一生仅脱换1次
食性、取食行为、生活方式、体型、
代谢水平等
• 齿式 同种齿的形状和数目相同 兔的齿式为: 2(I 2/1、C0/0、Pm3/2、M3/3) 人的齿式为: 2( I 2/2、C1/1、Pm2/2、M3/3) I:门齿(切齿) C:犬齿 Pm:前臼齿 M:后臼齿
第三节 哺乳纲分类
现存哺乳纲动物有4,600多种。分为3个亚纲,
原兽亚纲 – 后兽亚纲 – 真兽亚纲

原兽亚纲 (又称为单孔类) 卵生。起源于1.3亿多年前,5000万年 澳洲在中生代末期与大陆脱离。 具单一的泄殖腔孔产卵、排遗和排泄。 口缘无肉质唇。大脑半球不发达,无胼胝 体。体温在26-35C之间波动。体表被毛, 有乳腺而无乳头,腹部有乳腺区。所有种 类后腿上有距,用于雄性间的争斗。代表 动物:针鼹,鸭嘴兽。
(2)皮肤腺
保持毛和皮肤的润泽
• 汗 腺:调节体温、排泄 的器官
• 乳 腺:变化的汗腺 • 气味腺:变化的汗腺,种 间识别、吸引异性、防御 (如鼬类肛门处的的臭腺、 雄麝腹部的麝香腺)
(3) 鳞片、爪、指甲、蹄和角
哺乳类指趾端多具爪,为
表皮角质鞘
功能:防御、抓捕、攀缘、 挖掘等 灵长类爪:演变为指甲 有蹄类爪:演变为蹄 穿山甲大型表皮角质鳞片 犰狳的真皮骨质板等

哺乳纲分类

哺乳纲分类

实验21哺乳纲分类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哺乳纲各目的主要特征。

2.认识常见种类。

二、实验材料

真兽亚纲主要目代表种类的标本。

三、实验器具

卡尺、直尺、镊子,放大镜。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外形测量(图21-1)

体长吻端至肛门的距离。

尾长尾基至尾椎顶端的距离。

耳长耳尖至耳着生处的距离。

后足长由足跟到最长趾趾端的距离。

肩高肩部背中线至前指尖之长。

臀高臀部背中线至后趾尖之长。

胸围前肢后面胸部的最大周长。

腰围后肢前面腰部的最小周长。

(二)分类术语

齿式(门·犬·前臼·臼)/(门·犬·前臼·臼)×2=总齿数。如猪的齿式为:(3·1·4·3)/(3·1·4·3)×2=44

裂齿上颌的最后一枚前臼齿和下颌第一枚臼齿特别大,齿尖锐利,用以切断和撕裂食物,称裂齿。在食肉目动物特别发达。

獠牙犬牙特别发达,并向外突出于唇外,称獠牙,如雄猪的上犬牙突出成獠牙。

象牙长鼻目动物的门齿特别发达,突出于唇外,终生可生长。如非洲象的门齿。

锄牙啮齿目动物的门齿呈凿状,终生可生长。如老鼠的门齿。

洞角不分叉,终生不更换,为头骨延长的骨角之外套以由表皮角质化形成的角质鞘构成。如牛角。

实角为分叉的骨质角,雄体发达,每年脱换一次,由真皮骨化后穿出皮肤而成。如鹿角。

特殊角如长颈鹿的角终生包被皮毛。

翼膜

由指骨末端向上至肱骨,向后连躯体之两侧、后肢及尾间生长的一层薄膜,如蝙

图21-1 哺乳类外形测量

A .体长;

B .尾长;

C .后足长;

D .耳长;

E .肩高;

F .臀高;

G .胸围;

H .腰围。

(自郑作新)

蝠的翼膜。

飞膜自颈侧沿前肢到躯体两侧至后肢间,有发达而被毛的皮褶即飞膜,如避日猿、鼯鼠的皮膜。

第二十一章 哺乳动物纲

第二十一章 哺乳动物纲

15
• 皮肤的主要特点 • ①表皮和真皮均加厚:表皮角质层发达,人有 几十层,象、犀牛、河马、猪有几百层,称硬 皮动物。
16
• ②真皮:为致密结缔组 织构成,内含丰富血管、 神经和感觉末梢,能感 受温、压及疼觉。 • ③表皮及真皮内有黑色 素细胞,能产生黑色素 颗粒,使皮肤形成不同 颜色。 • ④真皮下脂肪层发达, 起着保温和隔热作用, 是能量的贮备基地。
53
• 瘤胃:含大量 的微生物,同 盲肠作用。 • 网胃:微生物 消化。 • 瓣胃:微生物 消化 。 • 皱胃:分泌胃 液。
54
• 反刍过程:
• 含大量唾液的纤维质食物(如干草)进人瘤胃(或 网胃)后,在微生物(细菌、纤毛虫和真菌)作用 下发酵分解。 • 瘤胃、网胃内的粗糙食物上浮,刺激瘤胃前庭和 食道沟,引起逆呕反射,将粗糙食物逆行入口再 行咀嚼。 • 咀嚼后细碎和比重较大的食物,再经瘤胃与网胃 的底部到达皱胃。反刍过程可反复进行,直至食 物充分分解为止。 • 食物在瘤胃和网胃微生物消化返回口腔咀嚼 进入瓣胃和皱胃。
19
• 根据毛的结构特点,分针毛(长而坚韧,有毛向, 具保护作用)、绒毛(位针毛下层,无毛向,毛干 的髓部发达,保温性强)和触毛(特化的针毛,起 触觉作用)。 • 毛在春秋季有季节性更换,称为换毛。
• 3.皮肤腺特别发达
• 哺乳类皮肤腺来源于表皮的生发层,为多细胞腺。 常见的有: • 皮脂腺:泡状腺,多开口于毛囊基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表动物
原 鼹
针 鼹
鸭嘴兽的生活习性
鸭 嘴 兽 之 洞 穴
原兽亚纲 动物的分布
澳洲
澳洲
原兽亚纲动物分布范围及 其狭小,仅在澳洲及其附 近的某些岛屿有分布。
二.后兽亚纲
约有200余种,主要分布在澳洲,少数产于南美, 中美和北美。现代生存动物只一目——有袋目。
后兽亚纲的共同特征如下:
①胎生,但还不具真正的胎盘,胎儿与母体的联系仅 借胎儿卵黄囊毛细管壁与母体子宫壁的接触,因而胎 儿都在未充分发育时即产出,幼仔发育不良,需继续 在雌兽腹部的育儿袋中发育完善;
灵长目又分为2个亚目:猿猴亚目和类人猿亚目。 其中类人猿亚目又分为广鼻组和狭鼻组。大多数猿猴 属狭鼻猴。
生活习性与方式 :群栖,杂食性 代表动物:代表种类有6科
懒猴科——属猿猴亚目
共同特征:体小,四肢细长,尾极短。第2趾 端有爪为本科的主要特征。齿式:2· 1· 3· 3 2· 1· 3· 3 生活习性与方式 :树栖、很少下地,昼伏夜 出,行动迟缓。 代表动物:懒猴、蜂猴(皆产于云南)。
滇 金 丝 猴
川 金 丝 猴
猕 猴
猴科代表动物Ⅱ
白头叶猴 (P. leucocephalus)
藏酋猴 (M. thibetana)
短尾猴 (M. arctoides)
熊 猴 (M. assamensis)
长臂猿科
●共同特征:前肢特长,站立时手可及地,利 用摆荡的长臂可完成长距离跳跃;肋骨12对; 无尾及郏囊。具小的臀胼胝。齿式同猴科。
小家鼠 (俗称老鼠、耗子)
褐家鼠
体形比小家鼠大
跳鼠科
共同特征:前肢短、后肢特长,有3或5趾, 适于跳跃。耳长似兔耳、且裸无毛。 齿式:1· 0· 0-1· 3 1· 0· 0· 3
生活习性与方式 :沙漠、草 原的跳行性鼠类 代表动物:三趾跳鼠(产于 内蒙古)。
(9)鲸目
分2个亚目:须鲸亚目; (直背鲸、蓝鲸、 小温鲸); 齿鲸亚目:(抹香鲸、白鳍豚、海豚) 共同特征:身体鱼形,体毛退化,前肢变为鳍状,后肢退化 消失。大多数种类具有隆起皮肤的背鳍和水平叉状尾鳍;鼻 孔位于头顶(又称喷水孔);体内具有能贮存氧气的结构。 雌性有乳房,外被皮囊遮蔽,雄性睾丸位于腹腔内。 生活习性与方式 :肉食性,喜群居。15~60分钟出水呼吸 一次。雌鲸授乳不是通过幼鲸吸乳,而是通过母鲸肌肉收缩 将乳汁喷入仔鲸口内。 须鲸亚目:无牙齿,有鲸须; 齿鲸亚目:上颌或上、下颌有齿(均为一出齿),无鲸须,同型 齿或异型齿。 鲸鱼为世界限捕动物,皮肉可食,鲸油为高级油脂。海 豚具特殊的声波定位结构,为仿生学研究对象。白鳍豚是国 家一类保护动物。
▲代表动物: (1)白眉长臂猿(产于云南西南、缅甸):额部有白带。 (2)黑长臂猿
长臂猿科代表动物
黑长臂猿 ( Hylobates concolor)
白颊长臂猿 (Hylobates leucogenys)
猩猩科
以前称类人猿科,在分类地位上最接近人类
◆共同特征:与长臂猿类似,但体形大,雄性体重 超过70公斤,体高1.4米以上。前肢长可过膝,耳 与脸部少毛。 ◆代表动物:①猩猩
⑧维持体温恒定能力大大高于原兽亚纲动物, 接近真兽亚纲动物;体温33~35℃。
后兽亚纲有袋目的代表动物
1.袋鼠、2.袋狼、3.袋狸、4.美州负鼠、
5.袋熊、6.考拉、7.袋貂、8.袋兔
灰 袋 鼠

树袋熊
后兽亚纲的生活(一)
后兽亚纲生活(二)
三. 真兽亚纲
占哺乳动物的95%以上
现存种类有18个目,中国分布有14个目。 (1)食虫目 (2)树鼩目 (3)翼手目 (4)灵长目 (5)贫齿目 (6)鳞甲目 (7)兔形目 (8)啮齿目 (9)食肉目 (10)鳍脚目(11)长鼻目(12)奇蹄目 (13)偶蹄目(14)鲸目
(15)皮翼目(16)蹄兔目(17)管齿目(18)海牛目
(一)真兽亚纲的主要特征
(1)具有真正胎盘,胎儿发育完善后才产出
(2)肩带为单一的肩甲骨构成
(3)乳腺发育充分,具乳头
(4)大脑皮层发达,有胼胝体
(5)异型齿,齿数趋于减少
(6)有良好的体温调节能力,体温恒定在约 37℃ (7)无泄殖腔
(二) 真兽亚纲分类介绍 (1)食虫目 真兽亚纲中最原始的一目
②大猩猩
肋骨12对,腕骨9块
肋骨13对,腕骨8块;臂长不到膝关节。 肋骨13对,腕骨8块;直立时,前肢达膝下
③黑猩猩
猴科、长臂猿科、猩猩科具有相同齿式。大猩猩是灵
长类中最大的一种。黑猩猩与人最接近。
猩猩(红毛猩猩)
大猩猩
黑猩猩
人科 现代人种,全世界人类都属于同种--智人
南方古猿 非 洲 种
直立人
②腹部具有育儿袋一个。因而后兽亚纲又称有袋类,
③泄殖腔已退化,但仍留有残余;

④肩带表现高等哺乳类特征(前乌啄骨退化, 肩胛骨增大);
⑤具有一对袋骨(前耻骨),以支持腹壁;
⑥牙齿除一枚前臼齿需要更换外,其余均为一 出齿,异型齿,门牙数目较多,常为5/3或3/2 ; ⑦具乳腺乳头、乳头位于育儿袋内;
现代人 能人
(五)贫齿目
共同特征:齿不完全、或全缺。有齿时,常 无门牙和犬牙,而只有臼齿,为一出齿。体 常被鳞甲或骨板;吻突出;趾数较少,趾端 具钩爪;大脑不发达,几乎无沟、回。 生活习性与方式 :夜间比较活跃,食嫩叶和 果实 代表动物:大食蚁兽(属食蚁兽科),前后肢都具5趾。
二趾树懒,(属于树懒科),前肢2趾,后肢3趾。
红白鼯鼠
松鼠科 代表动物
岩松鼠 飞鼠
河狸科
• 共同特征:大型啮齿动物,眼、耳很小, 毛密生不透水;后肢较前肢大;趾间具蹼; 被鳞片。 齿式:1· 0· 1· 3
1· 0· 1· 3
生活习性与方式 :半水栖,以树枝、树皮及
水生植物为食物
代表动物:河狸,毛皮珍贵;河狸香是名贵香料
仓鼠科
无前臼齿和犬齿,齿式:1· 0· 0· 3 1· 0· 0· 3 齿的咀嚼面上有两纵列齿突、或被分割 成三角形;前肢4趾、后肢5趾;体形有变异; 颧骨不发达。
也有把它归在啮齿目下的复齿亚目。本目只2科:鼠兔科、兔科。
共同特征:上颌门牙重牙,即上颌具2对前后着生门 牙,后一对较小,隐于前一对后面,故又被称作重 齿类。无犬牙,在门牙与前臼齿间有空隙,上唇具 有唇裂。
生活习性与方式 :草食性,栖息于草原、平原的草丛中。 采食咀嚼时,上下颌左右移动。
代表动物:达乌尔鼠兔(属鼠兔科):体形略大于家鼠,

家养动物,体型大而沉重,雌、雄都有角 1对,不分叉洞角、弯曲、终生不脱落,内有 骨质角髓,外包以角鞘。前额平,吻鼻部宽大。 耳大,上颌无门齿和犬齿。领下有肉垂,四肢 粗短,4趾,但后2趾很小,不着地。尾甚长, 尾端有1束长毛。雌性有乳头2对。毛色以黄色 较多,也有黑、白、褐等多种色。
一.原兽亚纲
代表动物:中华鼢鼠,为草原害兽。 田鼠:田鼠危害农作物和森林幼苗。 麝鼠:麝鼠毛皮珍贵,仅次于水獭,但其对河堤有 破坏作用。
长尾仓鼠
甘肃仓鼠
鼠科
啮齿目中种数最多的一科
共同特征:无前臼齿,第1后臼齿较其它2个 后臼齿长,臼齿齿尖常排成三纵列。齿式同仓 鼠科。
生活习性与方式 :主食植物,特别盗食粮食、 破坏家具,传播疾病,对人类危害大。 代表动物:
梅花鹿
中型鹿类。体长约1.5米,肩高约90 厘米。雄性有角,生长完全的共有四叉。 雌鹿无角。眶下腺明显,呈裂缝状。耳大 直立。颈细长,颈和胸部下方有长毛。尾 短,臀部有明显白斑。四肢细长,后肢外 侧踝关节下方有褐色腺体,名为跖腺。冬 毛厚密、棕灰色或棕黄色,杂白色斑点, 夏季白斑更明显。腹毛白色。
似灵长目的特性。外形略似松鼠。
• 生活习性与方式:树栖、食虫。
树鼩由于在形态和生 理的某些方面类似低等
灵长目动物、体小、易
于饲养,所以作为实验 动物已受到重视。
(3)翼手目
飞翔的哺乳动物。与食虫目有许多共 同特征,可以说是食虫目中适应于飞行的一个特殊分支。
●共同特征:前肢为适应飞翔、特化出皮膜状的翼, 且延伸至肱骨、体侧、后肢及尾间,指骨特长, 第1或第1和第2指端具钩爪;后肢短小,具长而弯 的钩爪,适于悬挂栖息。锁骨强大、胸骨具胸骨 突起,胸部有1-2对乳头。 ●生活习性与方式:群居生活,夜出觅食,倒挂栖息。 ●代表动物蝙蝠(大蝙蝠-果蝠,食果为生;小蝙蝠-家蝠,

共同特征:个体较小;四肢短小,趾端具 爪;吻部细尖;体表被硬刺或绒毛。 生活习性与方式:大多数为夜行性,食虫 代表动物:刺猬 外形上,体被有棕白相 间的棘刺。 齿式: 3· 1· 3· 3 2· 1· 2· 3

代表动物
多 刺 无 尾 猬


长耳猬
(2)树鼩目
体形大小上为小型哺乳动物
• 共同特征:在结构上似食虫目,又有
识别与鉴定依据:
尾长、富于缠绕性,具
“手”的功能,使猴能倒
悬于树枝上。仅分布于中南美。
绒毛猴
猴科——类人猿亚目
• 共同特征:属狭鼻猴,鼻间隔狭窄,鼻孔 向下开口;拇指能与其它指相对,尾不具 缠绕性;脸部有裸区;有颊囊和臀胼胝; 后肢一般比前肢长。
臀 胼 胝
齿式:2· 1· 2· 3 2· 1· 2· 3 • 生活习性与方式 :集大群生活 • 代表动物:金丝猴、猕猴(产于川、甘、陕交界及云 南)。重要的实验动物和观赏动物
• 生活习性与方式 :善啮物,生活方式多样化。 多数营掘土或树栖生活,少数营半水栖生活。 主食植物,间或杂食。
• 代表动物:老鼠
松鼠科
体小细长,毛厚密,尾长毛蓬松。头骨 具眶后突,颧骨发达。 齿式:1· 0· 2· 3 1· 0· 1· 3 营树栖、半树栖或地栖生活。 代表动物:松鼠 鼯鼠 耳尖具丛毛。 自颈侧、体侧有皮膜 与四肢相连,会滑翔。
第三节
哺乳纲分类
现存哺乳动物4000多种,遍布全球,根据躯体 结构和功能分为三个亚纲:
① 原兽亚纲
② 后兽亚纲
③ 真兽亚纲
占哺乳纲动物的95%ຫໍສະໝຸດ Baidu以上。
哺乳动物的分类依据
主要根据外形、头骨、牙齿、附肢和生育方式 等特征来分类。 外形:体形及身体各部的测量;体色;毛的稀密、 粗细、长短;角的有无,角的类型。 头骨:脑颅各部的测量。 牙齿:牙齿的分化和发达程度,牙齿的数目及其排 列(齿式)。 附肢:分化的情况及足型。 生育方式:卵生或胎生;胎盘有或无;乳头有或无 乳头的数目及位置。泄殖腔有或无。
食虫为生) ●识别与鉴定依据:体小如鼠,体毛黑褐色。 ●齿式:2· 1· 1· 3 3· 1· 2· 3 飞行中靠发出高频声波,借耳及颜面部 的特殊感觉器官收集回声波定位。确定方向、飞捕昆虫。
吸血蝠
(4)灵长目
属于树栖生活动物
共同特征:除少数种类外,一般拇指(趾)多 能与其它指(趾)相对,手掌(及趾部)裸露, 有利于攀缘;指(趾)端部少数具爪、多数为 指甲;眼眶周围具骨,双眼前视,视觉发达; 大脑半球高度发达。雌性有月经。
无尾、四肢短、仅有2个上臼齿。
草兔(属兔科):体形较大,耳长、四肢长; 通常具3个臼齿 。
雪兔
塔里木兔
兔形目代表动物
北极兔
草兔
海南兔
(8)啮齿目
哺乳动物中种数最多的一目,约占哺乳纲的1/3。
• 共同特征:上下颌各具门牙一对,凿状,终生 生长;无犬牙,门牙与前臼齿间有空隙,臼齿 常为3/3。趾具似爪的甲。体中、小型。性成 熟早、繁殖力强。
哺乳类中最原始的类群,进化最低等的类群, 它是哺乳类中有一系列接近于爬行类特征的动物。
接近于爬行类的特征:
(1)卵生,雌性具孵卵行为
(2)乳腺不具乳头 (3)肩带结构似爬行类,具乌喙骨、前乌喙骨 (4)有泄殖腔,大小便排出不分孔 (5)雄兽交配器官不发达 (6)成体无齿,仅幼时具真正牙齿
接近哺乳类的特征: (1)有乳腺,具哺乳行为, (2)体被毛,有维持体温基本恒定能力,但 调节体温能力发育不完善,体温波动范围大 (26~35℃) 。
原兽亚纲现存动物仅一目——单孔目,生活于澳
洲及其附近的某些岛屿。 典型代表动物——鸭嘴兽和针鼹。
鸭嘴兽:嘴形宽扁似鸭,趾间有蹼,无耳壳。栖居于河川沿岸,穿洞为
穴。每年10-11月繁殖,产1-3枚卵,孵卵期14天。
针鼹:体形似刺猬,全身毛被中夹杂有棘刺,吻部细尖,具长舌,嗜食 蚊类等昆虫。穴居陆上、夜间活动,每产一卵,孵卵期10天。
食蚁兽科代表动物
大食蚁兽
小食蚁兽
二趾食蚁兽
大懒兽(灭绝)
树懒科代表动物
二趾树懒
三趾树懒
(6)鳞甲目
共同特征:体外被覆角质鳞甲,鳞片间有稀疏 硬毛;吻尖、无齿、舌发达、能自由伸缩;前 爪极长。
生活习性与方式 :舐食蚂蚁、白蚁。能吞食
小石块,用以磨碎食物 ★代表动物:穿山甲。
(7)兔形目
中小型草食动物,与啮齿目有较近亲缘关系,
懒猴科代表动物Ⅰ
懒猴
瘠 懒 猴
倭丛猴
懒猴科代表动物Ⅱ
蜂 猴 倭蜂猴 (Bycticebus pygmaeus) ( Nycticebus coucang )
卷尾猴科
属类人猿亚目广鼻猴
普通绒毛猴
• 共同特征:鼻间隔大,左右鼻孔相距远且
向两侧开口,与其它猿猴不同。齿式同懒猴。
• 代表动物:白喉卷尾猴,黑面蛛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