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共49张PPT)

合集下载

高二政治必修4《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

高二政治必修4《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

1999年神舟一号飞船
2001年神 舟二号飞 船首次在 飞船上进 行了微重 力环境下 的空间生 命科学、 空间材料、 空间天文 和物理等 领域实验
2002年神舟三号飞船, 能够听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回
2003年神舟四号飞船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2005年10月12日 上午9时0分神舟 六号点火发射, 9时39分,神舟 六号发射圆满成 功 ,17日4时32 分,神舟六号飞 船着陆 。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 人们实践 推动
遇到
新问题
B 、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活动 C 、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D 、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3、在当代,人类的交往已超出了民族和国家的范围, 世界各国有着紧密的联系。任何国家的重大实践问 题,都与整个世界密切相关。这说明实践是 A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B 、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C 、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原因
实践具
实践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有意 识的自觉活动
表现
有主观
能动性
实践主体的 主动创造性
改造自然
改造社会
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
想一想
一些科学家通过科学实验取得重大发现, 以至用他个人的名字来命名科学定理、定律。 他们的科学实验工作是否具有社会性?为什 么? (1)科学家的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2)科学家也是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他们离不 开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 (3)他们的实践活动要受社会条件的制约。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49张)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49张)

01 认 识 与 实 践
1.认识及其类型 2.实践的含义、基本形式、特点
阅读与思考
对于新冠肺炎病毒的初识
➤潜伏期一般为1-14天,多为3-7天。 ➤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 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 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 症、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 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疫苗研发的大体流程和周期,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疫苗前期研发过程,包括获得免疫原(获得活 病毒、分离相关亚单位、通过基因重组技术获得重组蛋白或者 合成相关的DNA(RNA))、免疫反应测试、动物保护测试、免 疫原生产工艺(放大)优化、临床前毒理研究等环节。 ➤第二个阶段是疫苗研发及注册过程,包括临床前研究、申报 临床、开展临床试验,最后才能实现疫苗上市。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新冠病毒在武汉爆发后,感染人数不断上升,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院士带领 医务人员、科研人员经过临床救治、数据收集、病毒检测和流行性病学的调查,得 出新冠病毒存在“人传人”结论。
思考1:钟南山院士是如何得出新冠病毒“人传人”的认识的?
实践
思考2:我是如何得出新冠病毒“人传人”的认识的?我没有进行实践活动也能 获得认识,与上面结论矛盾吗?
(1)客观物质性:
①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都是客观的; ②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 动规律制约的,也具有客观性。

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高二政治课件(统编版必修4)

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高二政治课件(统编版必修4)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和归宿
随堂巩固
1.“微波炉烧水危险吗”“打喷嚏有危害吗”。 《原来如此》节目针对生活中的科学疑点和困惑,
D 通过科学实验、实际验证等方式,给出科学的解
答,进而普及科学知识。这说明( ) A. 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B. 认识是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 C. 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无法自 己检验自己 的正确性。
客观事物自身 也不能回答认 识是否正确反 映了它。
只有实践才能 把主观和客观 联系起来,加 以对照。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我们怎样才能不断 深化对太空的认识? 不断认识太空的目 的是什么?
学习医药知识—— 治病救人 学习军事知识—— 打赢战争 最大的不幸是理论脱离实践。——达·芬奇 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毛泽东
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 着自己的主观世界。
我看到了什么(节选)
曾经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 筑就是长城。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这个说法, 我几次努力寻找长城,但没有结果。“神舟六号”和“神舟七 号”飞行时,我曾嘱咐航天员们仔细看,但他们也没有看到 长城。
随堂巩固
4.(2023高考湖北卷)“十三五”期间,水产育种人聚
焦渔业种苗问题,突破水产育种的“卡脖子”难题,填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






(海南卷)“地球一小时”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 入人性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巨大的
贡献。这说明

①实践是主观见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 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 义法治国家


4.天气预报说2014年10月28日多云转晴,最高温度14度,最低温度4 度
5.2014年10月24,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实施从月球轨道返回地球的飞行 实验 6.高二(6)班同学在化学课上学习了化学平衡知识
下列内容哪些属于实践活动?
测定,得出如下结论 认识工具 肩部 (一)60%-70%的苹果顶部(学名称花萼凹陷部)最甜 (二)程度较差的是苹果的中间部位 (三)其次是苹果的肩部(学名叫花梗凹陷部) (四)甜度最差的就是苹果核附近的地方 中间 苹果核 顶部
结论: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我们判断认识的正确与否,不以人数多少为标准,也不用权威来 判定,而是通过实践活动来检验,“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提示】
这里讲实践的基本形式,而不是具体形式。实践的具体形式 是丰富多彩的。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共49张PPT)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共49张PPT)
探究:唐代著名画家戴嵩善画牛,有幅斗牛图画得非常生动,被 人们视为珍品。有一次收藏家把这幅画拿出来晒,一个牧童看到了 不禁大笑。问何故。曰:“牛在角斗时,尾巴夹在两角后腿中间, 绝不会翘起来,这幅画上的牛尾巴翘得像根竖起来的棍子,叫人不 由得发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哲学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人的认识不能离开 实践,戴嵩虽然是一位画坛高手,但他对牛的习性的了解还不 如一个牧童,因为它没有深入观察牛的习性的实践。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最基本)
变革社会的实践; 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客观物质性 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3、实践的三个特点:
总之,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社 会历史性的活动。
请你评一评:孰是孰非?
甲:“不会游泳怎么下水?” 乙:“不下水怎么掌握游泳技能?”
实践和认识有何关系?
问题一:工人建筑楼房是实践活动吗?由哪几个要素构成?这些要素的共同特 点是什么?建筑楼房要受到规律的制约吗?
3、实践的特点
⑴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①构成实践的基本要 对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素是客观的 手段—工具和设备是客观的 ②实践过程和结果要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 具有客观性。 主体 — 人是客观的
判断: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活动?
1、大猩猩用树枝钩白蚁 2、党员学习理论 3.学生在教室听课 3、老师讲课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_图文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_图文
遇到
新问题
产生
新要求
推动
认识的发展
11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 人们实践 推动
遇到
新问题
产生
新要求
新探索和研究
提供 认识工具 促进 认识的发展 ② 实践的发展 ③ 实践 锻炼 提高
12
人的认识能力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吃一堑,长一智
书到用时方恨少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 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 向前进.
7
镜头二:走进科学
由于冥王星太暗太小,发现后很长时间不能确定它的大小。 最早估计它的直径是6600千米,1949年改为10000千米。 1950年柯伊伯用新建的5米望远镜将其修正为6000千米 1965年柯伊伯用冥王星掩暗星的方法定出直径的上限为5500千米。 1977年发现冥王星表面是冰冻的甲烷,按其反照率测算,冥王星的直径缩 小到2700千米。 1980年用夏威夷莫纳克亚山上的3.6米红外望远镜测出的冥王星直径在 2600~4000千米之间,一些天文学家观测指出,冥王星的直径约为2400千 米,比月球(3475千米)还小,而卡戎直径为1180千米,它与冥王星直径 之比是2:1,是九大行星中行星与卫星直径之比最小的。所以,有人说冥 王星和它的卫星更像一个双行星系统。 2015年7月14日,新地平线号探测器飞掠冥王星,并测得冥王星直径约 2370km,误差值为上下20公里,这一数据略大于阋神星,使得冥王星再一 次成为矮行星之王。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

这则事例给了我们认识论的什么哲学启示?
用权威人士 观点检验
用多数人的 观点检验
用客观事物 自身检验
用实践 来检验
上述观点哪些正确?哪些错误?为什么
(3 为什么把实践作为检验的标准?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 认识本身不能回答 B. 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 C.实践是把主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和纽带,只有 实践, 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 合。
2004年勇气号登陆 火星(美国)
实践是历史性的活动(历史上每一阶段实
践的内容、规模和水平都不相同,都受到一定 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聚焦“青藏铁路”
50年代 探测考察
90年代群策群 力共同规划
2000后国富民强 施工机械化
第一,社会性:不是单个人的孤立活动,而是处在 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第二,历史性: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类实践的内容、 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
3、实践的基本特征
⑴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a.构成实践的 要素是客观的 物质的
主体 — 人是客观的
对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手段—工具和设备是客观的
b.实践过程和结果要 受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 的制约
青藏铁路 的建设者
(2)实践具有能动性
人们曾说修建通往西藏的铁路是不可 能的。有5000米的高山要爬、12公里 的山谷要架桥、数百公里的冻土区无 ◇第二、主观能动性 法支撑铁轨和火车。再说,谁又可能 在稍动一下就要找氧气瓶的情况下铺 实践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铁轨?但这就是中国迎接的挑战。 改造自然:创造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卫报》赞誉“这条铁路正是中国的 改造社会:创造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敢为’精神的最佳例证。” 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材料体现了实践的哪个特点?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共49张PPT)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共49张PPT)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实践 注意3点: 的主 体
实践 的对 象 自 人 然 类 界 社 会
是直接现 实性活动 不是 非主观思 主观 维活动 世界
不是 其它 动物
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 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的 实践的两层含义: 活动。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 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4)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统一的。实践既 具有客观物质性又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主 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夸大第一个特点否 认第二个特点会导致机械唯物主义,夸大 第二个特点否认第一个特点会陷入唯心主 义。当然,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 性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之中进行的,是历 史发展着的,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 历史的。
注意:认识的来源与认识途径不能完全 等同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都 来源于实践(2)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 是多方面的。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的知识 是直接经验,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获 得的是间接经验。
认 识 从 哪 里 来 ?
能不能说:认识有两个来源?
不能
一切真知都 来源于实践 个人知识可以 通过学习获取 知识的传播问题
注意
①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与其他动物消 极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有根本的区别。 ②实践是人们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它必然引 起客观对象的变化,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 如学习、思考、修行、辩论 、订计划等。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49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49张PPT)

③认识的来源不等于认识的途径
思考:
1、“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不出门可以获取间接经验)
2、“秀才不出门,难知天下事。”
(出门才可以获取直接经验)
起初科学家都认为冥王星是九大行星之一,但近年来随着天 文技术的发展,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决定将冥王星列入 “矮行星”。有关专家认为:冥王星之所以被“降级”,一是新 天体“齐娜”的出现,使人们对冥王星的行星地位提出了质疑; 二是借助于新的观测工具,人们对冥王星的认识越来越全面。三 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自身的认识能力也有了大大的提高。
注意: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但盲目实践也是 存在的(即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并不意味着 盲目的实践不存在)
鸿蒙,这个华为潜伏多时的自主操作系统、全体18万名华为儿 女的心血结晶,终于2019年6月正式走上了世界舞台。
中国航天
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处于一定社会关系的人的活动)
任正非最初成立华为的地方
这是最本质的特征(区别于动物的特殊能动性)
原因:
这特点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
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能的动活的动反作用。因此,坚持
表现:
实践的这一特点,也就在实 践问题上坚持了辩证法
Ⅰ、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 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Ⅱ、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 社会关系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课件.ppt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课件.ppt
球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
1959年,前苏联科学家利用无人驾驶的火箭,飞过月球的背请面思,对考人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它进行了拍照,使人们了解了月球的全貌。
类对月球
的认识程 1969年,美国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宇宙飞船,成功的登上了月球,
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带回了岩石和土的样本。使人们对月球有了更清
楚的了解。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度为什么
康社会 √ ②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活动 √
③学习理论、讨论问题、研究学问 × ④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 ×
⑤教师讲课 √
⑥《2010年远景规划的发展目标》× ⑦学生教室里听课 × ⑧ 小行星撞击地球 ×
WHY?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特点
合作探究一: 为什么教师上课是实践活动而学生 看书却不是?实践活动有哪几个要 素构成?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技术”等系列关键技术。
探究七:人类认识月球是否为认识 而认识?
2007年,嫦娥一号卫星撞月成功,使人们获取了全月球影像会图越、月来越
表部分化学元素分布、月表土壤厚度等一系列认识。
高?
2009年美国航天局利用一枚“宇宙神-5”运载火箭将两个月球探
测器发射升空,这标志着美国“重返月球”计划正式启动。美国航天
局11月13日宣布,该局科学家对月球坑观测和传感卫星获得的撞月数
2010年中国 嫦娥二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判断: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活动?
1、大猩猩用树枝钩白蚁
×
×
2、学生开辩论会、学习理论 3.学生在教室听课 3、老师讲课
×

(最基本的)
生产实践 √ 5、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 变革社会的实践 √ 6 科学家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 科学实验活动
4、修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
2、实践 活动的三 种基本形 式
P43专家点评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 阻碍实践的发展。科学理论对实践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方法论:一方面坚持实践的观点,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丰富和发展我们的认识;另一方面,要求我们注重认识 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说明每个人受主客观条件限制,不可能也没 有必要事事参加实践。 (可以获取间接经验)
2、“秀才不出门,难知天下事。”
对客观事物的真正认识,还必须亲自参加实 践,才算理解深刻,才继续深化发展认识。 (可以获取直接经验)
启 示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冥王星为什么会被降级的?
起初科学家都认为冥王星是九大行星之一, 但近年来随着天文技术的发展,国际天文学联 合会大会投票决定将冥王星列入“矮行星”。 有关专家认为:冥王星之所以被“降级”,一 是新天体“齐娜”的出现,使人们对冥王星的 行星地位提出了质疑;二是借助于新的观测工 具,人们对冥王星的认识越来越全面。三是随 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自身的认识能力也有了大 大的提高。
问题二:工人造房子和蜜蜂筑窝有什么区别?
动物的本能活动是动物适应环境求生存的活动。 人的实践活动和动物的本能活动有着根本的区别。
3、实践的特点 (2)实践具有能动性
原因
实践主体的能动性
实践具有能 动性
(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改造自然 表现 实践主体 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的创造性 改造社会
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治 疗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 表明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为救人而输血,并探寻输血失败的原因, 直到发现人的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 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4)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死亡,直到终 于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 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的标准。
2.(辨析)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一看实践, 二看多数人的意见。 (1)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因 为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 只有实践才能检验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2)“多数人的意见”不能成为检验认识正确 与否的标准。因为多数人的意见仍属于主观范畴, 人的认识不能判断自身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 (3)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认识,即是真理, 最终是要被大多数人接受而成为大多数人的意见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人们根据万有引力规律和宇宙速度将人造 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送上了太 空,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奥秘做出了巨大的贡 献。
人们认识宇宙规律的目的何在?
结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 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目的 和归宿。 (2)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 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丧失了存 在的意义 。
吃一堑,长一智
学然后知不足 书到用时方恨少
黄鼠狼是不是偷鸡“专家”?
华东师大生物系的教师,用20年,调查研究,解剖 5000只黄鼠狼,发现只有两只吃鸡。 还做了实验:第一天,放鸡、带鱼,只吃带鱼。 第二天,鸡、鸽子和老鼠,吃老鼠。 第五天,活鸡,才拿鸡充饥。 又进一步了解到,黄鼠狼原来是消灭老鼠的“能手”, 通过长期实验,为黄鼠狼洗刷了专门偷鸡的恶名声。
课堂演练
1、“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句话告 诉了我们( )
A、认识来源于实践 B、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活动
2、“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 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 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 去探测和传递军情。”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 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 物质手段
2、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形式:
(1)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最基本的形式)
(2)变革社会的实践
(3)科学实验活动
合作探究
问题一:工人建筑楼房是实践活动吗?由哪几个要素构成? 这些要素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建筑楼房要受到规律的制约 吗? 问题二:工人造房子和蜜蜂筑窝有什么区别? 问题三:工人能靠一个人的力量造好房子吗?单个人的实 践活动存在吗?纯粹孤立的个人的实践活动存在吗? 问题四:同样是人造房子,现在的工人造房子和以前的人 造房子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体现了实践什么特点?
课堂演练
1、实践活动多种多样,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的 是( ) A、蜘蛛结网 B、“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 C、医生治病
C
D、人们认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
课堂演练
2、有人在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 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 不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 : A.实践的客观规律性 B.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C.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D.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 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收获。”这一论断 是在强调: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认识是实践的惟一来源 D.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B
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从认识论 角度看,其哲学寓意是: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问题三:工人能靠一个人的力量造好房子吗?单个人的实践活动存 在吗?纯粹孤立的个人的实践活动存在吗? 问题四:同样是人造房子,现在的工人造房子和以前的人造房子有 什么不同?这种不同体现了实践什么特点?
3、实践的特点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①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活动,而是处在一定 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②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不同历史发 展阶段,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 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 实现。
哪些名言体现了这个哲学道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 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
D
课堂演练
(2014揭阳一中期中)3.中央城镇化工作 会议明确了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 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这主要 体现了实践具有 A.客观物质性 B.能动性 C.社会性 D.历史性
B
请你评一评:孰是孰非?
甲:“不会游泳怎么下水?” 乙:“不下水怎么掌握游泳技能?”
实践和认识有何关系?
公式:实践——认识——实践 行——知——行
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学以致用
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 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
哪些名言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知识梳理
人 含义 的 认 实践及 特点 识 其特点 从 何 基本形式 而 来
来源
动力
实践是认 识的基础
检验 标准
目的、归宿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小结: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2、人类基本的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最基本) 实践活动: 变革社会的实践; 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客观物质性 3、实践的三个特点: 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总之,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 的物质活动,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结论: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为什么?
(1) 认识本身不能回答 (2) 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 (3)实践是把主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和纽带,只 有实践, 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 相符合.
哪些名言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 的唯一标准”?
1.材料:据医学史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 给一个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 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 输血医疗手段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 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 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率。直到1901 年维也纳的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 输血大门。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 理的?
思考:人们对冥王星认识的变化表明了什么哲学 道理?
结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1) 人们实践 推动
遇到
新问题
产生
新要求
新探索和研究
提供 认识工具 促进 认识的发展 实践的发展 ( 2)
( 3) 实践 锻炼 提高 人的认识能力
哪些名言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工人做工 司法人员办案
农民种田
牧民放牧
渔民捕鱼
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医生治病
教师讲课
演员表演
科学工作者搞实验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 主 体 对象
自然界 人类社会
性质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活动。
两层基本含义: (1)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 动。(人类特有,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可以把人脑中观念的 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如果你想知道砒霜是否有毒,你Fra Baidu bibliotek否就得亲口尝一 尝。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认识的来源有多少个? 认识的来源(唯一来源) 实践
认识的途径
亲身实践(直接经验)
知识学习和传递(间接 经验)
都是实 践的产 物
启 示
读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如何理解: 1、“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问题一:工人建筑楼房是实践活动吗?由哪几个要素构成? 这些要素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建筑楼房要受到规律的制约 吗?
3、实践的特点
⑴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①构成实践的 基本要素是客 观的
主体 — 人是客观的
对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手段—工具和设备是客观的
②实践过程和结果要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 规律的制约,也具有客观性。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 物 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质 与 意 识 的 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 辩 证 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关 系 方法论 要求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 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自主探究:明确学习目标
1、实践的含义是什么? 2、实践有哪些特点?
3、实践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4、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如何?
探究:唐代著名画家戴嵩善画牛,有幅斗牛图画 得非常生动,被人们视为珍品。有一次收藏家把 这幅画拿出来晒,一个牧童看到了不禁大笑。问 何故。曰:“牛在角斗时,尾巴夹在两角后腿中 间,绝不会翘起来,这幅画上的牛尾巴翘得像根 竖起来的棍子,叫人不由得发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哲学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人 的认识不能离开实践,戴嵩虽然是一位画坛高 手,但他对牛的习性的了解还不如一个牧童, 因为它没有深入观察牛的习性的实践。
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康熙年间,礼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张英 微服私访。途中,遇农民在田间劳作,农民请张 英对对子。出上联:稻草捆秧父抱子 张英想了半天,无以言对。 回家后,张英与夫人谈起此事,被一侍女听 到。侍女当即说出下联:竹篮装笋母怀儿 大学士张英为什么对不出对子? 问:这则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结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