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体系图知识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结构图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结构图
【整体结构图】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辩证唯物论物质世界与人的实践存在形式:运动、时间、空间
世界物质统一性与实事求是
普遍联系
^
基本特征
永恒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马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克原因与结果
思现象与本质
、
主基本范畴内容与形式
义可能与现实
哲偶然与必然
学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的本质
认识与实践
'
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的过程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认识论认识的循环性和上升性
认识的真理性
真理观检验真理的标准
真理与谬误
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
社会存在
社会本质和社会的实践本质
基本结构社会结构
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规律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
和历史创造者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
社会历史进程
】
社会发展和人的本质和价值
人的发展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章结构图】
》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和哲学朴素唯物主义
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第一性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
史唯物主义
哲学基本问题主观唯心主义
(思维和存在唯心主义
的关系问题)客观唯心主义
可知论
马克第二性问题
思主不可知论
[
义哲历史根源和阶级基础
学是马哲产生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前提
科学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直接理论来源
的世哲学的基本主观条件
界观特征科学性
和方马哲的本质革命性
法论特征实践性
'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结构图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结
构图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结构图
【整体结构图】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
辩证唯物论物质世界与人的实践存在形式:运动、时间、空间
世界物质统一性与实事求是
普遍联系
基本特征
永恒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马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克原因与结果
思现象与本质
主基本范畴内容与形式
义可能与现实
哲偶然与必然
学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的本质
认识与实践
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的过程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认识论认识的循环性和上升性
认识的真理性
真理观检验真理的标准
真理与谬误
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
社会存在
社会本质和社会的实践本质
基本结构社会结构
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规律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
和历史创造者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
社会历史进程
社会发展和人的本质和价值
人的发展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章结构图】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和哲学朴素唯物主义
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第一性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哲学基本问题主观唯心主义
(思维和存在唯心主义
的关系问题)客观唯心主义
可知论
马克第二性问题
思主不可知论
义哲历史根源和阶级基础
学是马哲产生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前提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结构图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结构图
整体结构图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辩证唯物论物质世界与人的实践存在形式:运动、时间、空间
世界物质统一性与实事求是
普遍联系
基本特征
永恒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马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克原因与结果
思现象与本质
主基本范畴内容与形式
义可能与现实
哲偶然与必然
学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的本质
认识与实践
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的过程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认识论认识的循环性和上升性
认识的真理性
真理观检验真理的标准
真理与谬误
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
社会存在
社会本质和社会的实践本质
基本结构社会结构
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规律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
和历史创造者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
社会历史进程
社会发展和人的本质和价值
人的发展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章结构图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和哲学朴素唯物主义
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第一性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
哲学基本问题主观唯心主义
思维和存在唯心主义
的关系问题客观唯心主义
可知论
马克第二性问题
思主不可知论
义哲历史根源和阶级基础
学是马哲产生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前提
科学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直接理论来源
的世哲学的基本主观条件
界观特征科学性
和方马哲的本质革命性
法论特征实践性
现代西方哲学科学主义
马哲与现代的两大流派人本主义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结构图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结构图
【整体结构图】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辩证唯物论物质世界与人的实践存在形式:运动、时间、空间
世界物质统一性与实事求是
普遍联系
基本特征
永恒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马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克原因与结果
思现象与本质
主基本范畴内容与形式
义可能与现实
哲偶然与必然
学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的本质
认识与实践
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的过程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认识论认识的循环性和上升性
认识的真理性
真理观检验真理的标准
真理与谬误
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
社会存在
社会本质和社会的实践本质
基本结构社会结构
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规律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
和历史创造者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
社会历史进程
社会发展和人的本质和价值
人的发展共产主义社会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和哲学朴素唯物主义
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第一性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
哲学基本问题主观唯心主义
(思维和存在唯心主义
的关系问题)客观唯心主义
可知论
马克第二性问题
思主不可知论
义哲历史根源和阶级基础
学是马哲产生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前提
科学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直接理论来源
的世哲学的基本主观条件
界观特征科学性
和方马哲的本质革命性
法论特征实践性
现代西方哲学科学主义
马哲与现代的两大流派人本主义
哲学知识框架图
1、世界的物质性及方法论P28
2、意识的本质P35○1○2○3
3、意识的能动性作用(1)○1○2(2)○1○2及方法论P38—40
辩证唯物论 4、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1○2及方法论P40
(4、5课) 5、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及方法论○1○2
6、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
7、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2○3P41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44○1○2○3○4及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2
、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及方法论○1○2P45
(6课)
3、真理的特征○1○2○3及方法论P46—47
4、认识的特征○1○2○3及方法论P48—49
辩证唯物主义 1、联系普遍性○1○2○3及方法论P54
(2-3单元) 2、联系客观性及方法论○1○2P55—56 联系观 3、联系多样性及方法论P56—57
4、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及方法论P57—58
5、系统优化的方法
6、事物的联系构成运动变化发展
7、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
1、发展普遍性及方法论P60
2、发展实质及方法论P63
发展观 3、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及方法论P64—65
4、发展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P65—66
5、事物的联系构成事物的发展,
6、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7、 事物的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8、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唯物辩证法 1、矛盾含义P67基本属性及方法论P67—68
(7、8、 2、矛盾普遍性○1○2P69及方法论 马哲 9、10课) 矛盾 3、矛盾特殊性○1○2○3P70及方法论P73 (唯物) 4、矛盾普遍性、特殊性辩证关系○1○2及方法论P71—7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知识体系结构图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结构图
【整体结构图】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辩证唯物论物质世界与人的实践存在形式:运动、时间、空间
世界物质统一性与实事求是
普遍联系
基本特征
永恒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马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克原因与结果
思现象与本质
主基本范畴内容与形式
义可能与现实
哲偶然与必然
学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的本质
认识与实践
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的过程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认识论认识的循环性和上升性
认识的真理性
真理观检验真理的标准
真理与谬误
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
社会存在
社会本质和社会的实践本质
基本结构社会结构
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规律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
和历史创造者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
社会历史进程
社会发展和人的本质和价值
人的发展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章结构图】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和哲学朴素唯物主义
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第一性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
哲学基本问题主观唯心主义
(思维和存在唯心主义
的关系问题)客观唯心主义
可知论
马克第二性问题
思主不可知论
义哲历史根源和阶级基础
学是马哲产生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前提
科学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直接理论来源
的世哲学的基本主观条件
界观特征科学性
和方马哲的本质革命性
法论特征实践性
现代西方哲学科学主义
哲学问题的一些关系图表
哲学问题的一些关系图表
3、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图
正确
错误
自然 知识
思维 知识
社会 知识 哲学
具体科学
哲 学
4、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关系图
指导决定概括
体现
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
哲学
世界观
方法论
6、人的意识产生中的两大产物、两大动力、三次转变
两大产物:自然界产物、社会产物; 两大动力:劳动、语言;
三次转变:一切物质的反映特性→低等生物的刺激反应性→动物的知觉心理→人类意识
8、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
思想结构意识形态巩固维护指导
经济基础
决定反作用
生产力生产关系
10、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的特色
必然王国——前共产主义社会,人受规律的奴役,是未认识规律前的无所作为的状态;
自由王国——共产主义社会,人摆脱了规律的奴役,是认识规律后能自觉行动的状态。
人可以做到的——摆脱规律的奴役,实现真正、相对的自由;
人不可以做到的——摆脱一切规律的奴役,摆脱任何规律的支配,实现绝对自由。
哲学体系图
哲学体系图一:
辩证唯物主义
一、辩证唯物论(4+5课)
(一)物质与意识
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P40)
2.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P38+40)(方法论:要重视精神力量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二)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P33+34+41) 3.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客观规律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违背客观规律,就会惩罚)。
4.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5.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6课)
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44-46)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P47)
4.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P47)
5.真理与谬误相伴而生。追求真理,与谬误作斗争。(P48)
6.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P49)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结构图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结构图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结构图
【整体结构图】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辩证唯物论物质世界与人的实践存在形式:运动、时间、空间
世界物质统一性与实事求是
普遍联系
基本特征
永恒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马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克原因与结果
思现象与本质
主基本范畴内容与形式
义可能与现实
哲偶然与必然
学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的本质
认识与实践
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的过程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认识论认识的循环性和上升性
认识的真理性
真理观检验真理的标准
真理与谬误
社会存在
社会本质和社会的实践本质
基本结构社会结构
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规律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
和历史创造者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
社会历史进程
社会发展和人的本质和价值
人的发展共产主义社会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和哲学朴素唯物主义
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第一性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
哲学基本问题主观唯心主义
(思维和存在唯心主义
的关系问题)客观唯心主义
可知论
马克第二性问题
思主不可知论
义哲历史根源和阶级基础
学是马哲产生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前提
科学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直接理论来源
的世哲学的基本主观条件
界观特征科学性
和方马哲的本质革命性
法论特征实践性
现代西方哲学科学主义
马哲与现代的两大流派人本主义
西方哲学
马哲与现代西本质区别
哲学知识结构图表
②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
③…人类思维和文化发展 总之,任何社会的发展……
决定
社会存在 一 , 社 会 发 展 的 规 律
反作用
社会意识 上层建筑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总趋势是怎样实现的?(在社会 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经济基础 生产关系 生产力
①在阶级社会里……
②在社会主义社会里……
矛盾: 对立统一
一、辩证的否定与创新意识
发展
辩证的否定(扬弃)
创新
不唯上、不唯书、要唯实
辩证法的革命批 判精神与创新
①要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突破陈规旧 说,破除落后思想观念;
创新
②…新情况、新问题、新思路、新观念、 新境界
二、创新的重要意义:民族进步的灵魂,兴旺发 达的不竭动力,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①推动生产力发展
树立全局观点,立足整体,统 筹全局,选择最佳…;重视发挥 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 6,系统优化的原理 系统的基本特征:…
1、发展的实质、新事物与旧事物 及区分标准 2、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要 求
发展观
3、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 折性的统一的原理 ②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关系原 理
联系 根 本 内 容 1、基本属性: 同一性、斗争性(及相互关系)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①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②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互关系原理 3、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动 力 ①主次矛盾及其相互关系原理 ②矛盾的主次方面及其相互关系原理 ③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及其相 互关系原理 发展 ④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 要方面决定的
哲学体系图
哲学体系图(共4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生活与哲学》知识体系图表
一、第一单元:
含义: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产生: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科学的关系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划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划分可知论、不可知论)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哲学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基本派别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基础、基本特征、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三大基础)(三个统一)(三大成果)唯心主义:主
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对生活:真正的哲学能够
作用:对社会: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一般功能:
二、唯物论:
含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世界物质性统一性原理:自然界的本质、人类社会本质都是物质的。
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根本属性与物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
者
物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统一的,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相
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被创造,被消灭,不可违抗。
规律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都有规律。
按规律办事: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在认识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
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结构图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结构图
【整体结构图】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辩证唯物论物质世界与人的实践存在形式:运动、时间、空间
世界物质统一性与实事求是
普遍联系
基本特征
永恒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马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克原因与结果
思现象与本质
主基本范畴内容与形式
义可能与现实
哲偶然与必然
学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的本质
认识与实践
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的过程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认识论认识的循环性和上升性
认识的真理性
真理观检验真理的标准
真理与谬误
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
社会存在
社会本质和社会的实践本质
基本结构社会结构
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规律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
和历史创造者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
社会历史进程
社会发展和人的本质和价值
人的发展共产主义社会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和哲学朴素唯物主义
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第一性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
哲学基本问题主观唯心主义
(思维和存在唯心主义
的关系问题)客观唯心主义
可知论
马克第二性问题
思主不可知论
义哲历史根源和阶级基础
学是马哲产生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前提
科学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直接理论来源
的世哲学的基本主观条件
界观特征科学性
和方马哲的本质革命性
法论特征实践性
现代西方哲学科学主义
马哲与现代的两大流派人本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腾飞的意义。
7.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必 要准备,质变是量 变的必然结果。( 理论3分) 大力提倡精益求精 的“工匠精神”,脚踏实地,专注耐心地提升品质、改进 设计、完 善细节,能够提升中国制造的质量和效益,为实现中国制造的腾飞创
9.区分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途径都来自实践,无非是自己实践还是别人实践,但认识来源只 有一个。 10.不能把科学理论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科学理论在实践基础上形成但本身随实践发展而不断 丰富发展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因此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实践,因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 的特征,实践具有把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比照的功能,实践能架起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的桥梁。
22.要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指新事物在地位、作 用上代替了旧事物,有三种情况是新事物完全代替旧事物,新旧事物同时并存,旧事 物融入新事物中。 23.注意新事物是新出现的事物,但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
24.区分事物发展的途径、前途和道路 25.对于事物发展而言,质变比量变重要,只有量变,事物性质根本不会发生变化,只 有经过质变才能发展。
造条件。
热点三:文化交流年
从蓝天白云飘、青山绿水流,到文化魅力彰显、百姓收 入增加,美丽乡
村不仅要看着漂亮,还要发展得漂亮。某村靠 生态兴村。靠文化富村。
一方水土,形成一方特色,把绿水 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树立了创新发展 、绿色发展的乡村样本, 给中国乡村建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联系材料,运用联系多样性的知识说明该村上述做法的正确性。
26.不能将对立和统一即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理解为矛盾的双方,而是矛盾双方的 关系是对立的。 27.不要认为矛盾具有普遍性,就认为具体事物间构成矛盾是无条件的(有条件的),关 键看是否处一个统一体中。 28.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指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 化和发展,不能认为矛盾双方对立或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辩证法
起点:联系观——五大原理 总特征之一:发展观(四大原理) 根本观点——矛盾观(七大原理) 要求——创新观(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的要求) 历史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历史发展 的总趋势、社会历史的主体) 对立统一 社会
历史唯物主义
人的价值及其评价标准
生活与哲学复习
一、体系构建,把书读薄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哲学(共性)
哲学基本问题(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唯物论(四小原理、一要求、四对关系处理—— 物质意识、物质运动、运动静止、人与规律)
生 活 与 哲 学
马哲(个性)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认识论(实践观——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真理观——真理特征、追求真理是个过程)
11.实践的根本目的是改造世界,而不是获得认识,也不是验证认识的真理性。 12.不要认为真理是永恒不变的,因为任何真理具有具体性,离开特定的历史条件真理会转化谬误,但 不是以前获得的真理性认识就过时了;同时事物在变化发展,原先人们获得的真理性认识在新的实践 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 13.不能认为真理中包含着谬误,因为真理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及规律的正确认识,谬误 是对其的错误认识,真理与谬误有严格界限的。 14.真理和谬误同为人们对事物的反映,相伴而行,共存于认识事物之中;不能认为从谬误到真理是认 识的两个阶段。
31.不能认为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矛盾的普遍性是从特殊性中抽象概括出来 的共性,个性可以单独地存在,但共性不能单独存在。
32.区分唯物辩证法的起点、总特征、根本观点和要求(创新观点) 33.理解好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包括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不同步性,还包括社会 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等,包括社会意识自身的传承性) 34.区分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关键要把握两者的基本内涵,如所有制结构调 整、分配制度的改革、土地制度的改革等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经济生活领域); 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法律法规的完善、思想观念的解放等由属于上层建筑的改革
(二)易错智讲,书本读透
35.注意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不一定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只有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 经济基础服务时才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6.注意上层建筑不是都是属于社会意识的,其设施是属于社会存在范畴。 37.不能把人生价值仅仅归结为贡献和责任这一方面,也不能把个人从社会中的索取和 得到的回报看作是人生价值大小的标志。 38.注意价值观起积极导向作用 39.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不仅强调了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 人生价值的前提,而且也强调了要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40.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强调的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在各人面临的社会条 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关键就看主观条件是否充分并得到运用, 因而主观条件常经常被认为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但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劳动和奉献)
29.事事有矛盾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具体事物间联系是有条件 的。时时有矛盾并不意味着矛盾永远无法解决,矛盾的解决不是指矛盾不存在了,而 是指转化为新的矛盾等情况。具体的矛盾可以解决和消灭,哲学上的矛盾是不能消灭 的。
30.注意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与矛盾特殊性的联系:主次矛盾体现了同一事物中 的不同矛盾有特殊性;矛盾的主次方面体现了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个人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以一般与个别、整体和部分两对关系进行宏观构建
以哲学、马哲为核心词及两者关系进行宏观构建
二、易错智讲,书本读透
1. 区分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固有属性 2.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特殊状态,说的是事物处于量变状态。 3.区分规律与合乎规律的现象 4.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被改造、消灭、创新,但规律并不是永恒不变,即规律存在 和发生作用的任何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5.区分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一切物质具有的反应特性)和意识产生的前提(生物的反 应形式)、意识产生的物质器官和生理基础(人脑);意识的源泉或根源是客观事物。 6.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的理解:从深度上,从现象到本质、规律的把握;从跨度上讲 ,追溯过去、正视现在,推测未来;从进程上看,随着实践的发展和人的认识能力的提 高,人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在增加,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8.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 中,我们应善于分 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 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分)。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尚书干村人充分利用蓝天白云、青山 绿水这个客观条件 (2分),同时创新思路,恰当运用主观条 件,结合山村特有的文化魅力发展 特色经济,给中国乡村建设 注入了生机和活力。(2分)
15.受反映角度等因素影响,人们可以对同一事物形成多种不同认识,可以得出的结论都是正确的,但特定 角度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16.不能认为在真理的发展过程中,原有的真理性认识被推翻了。真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真理在 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17.真理是不能超越历史条件而向前发展的。 18.联系的普遍性强调绝对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具体事物之间都有联系,具体事物 间的联系是有条件。 19.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但它一经建立是客观的。 20.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并不排除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但不能认为 可以根据需要 建立联系。 21.区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和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侧重强调整体和部分的相互影响和制约,不太强调部分与部分间的关联性;而系统和要 素的关系不但兼有整体和部分关系的内容,更侧重于强调组成系统的要素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形成一个 有机的系统,强调要素之间能否优化组合对系统的整体性的影响。
热点二:制造强国
我国已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小到鞋袜,大到轮船,几 乎所有行业产量都
位居世界前列,但是与世界制造业强国相 比,我国一些产品在质量、工艺和
设计水平等方面还存在差 距,对此我们必须大力提倡精益求精的“工匠精
神”,摒弃浮 躁、脚踏实地,专注耐心地提升品质、改进设计、完善细节
,这 样才能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最终实现腾飞。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0.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
生活与哲学提醒(有内涵的理论知识需细化!)
1.如何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3点)
2.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哪三层) 4.如何做到正确分析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5.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如何理解辩证否定观的特点和实质? 7.认识反复性相关知识(内涵、特征) 8.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
7.社会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推动力是不断的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8.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9.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并不等于相互转化,包括相互渗透即指矛盾双方在分子 、因素和部分上的相互交叉;相互包含是指矛盾着的每一方都包含着对方的 因素和属性(如吸引中有排斥,排斥中有吸引;化合中有分解,分解中有 化合);相互转化是指矛盾双方联结到极端或顶点的状态,是矛盾双方在 相互渗透中准备起来的整体性变化,在统一体基本上相互依存的动态形式。
生活与哲学最容易弄错的点
1.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或正确认识的重要条件
2.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3.事物矛盾的精髓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是正确认 识事物和处理一切矛盾的关键。 5.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6.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生产方式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7.注意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即意识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的,必须通过实践才能 把观念东西变为现实(间接现实性);而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8.区分实践的特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是要把实践与纯主观思维活动相区分;实践的能动性是要把 实践与动物的本能活动相区分;实践的社会历史性强调实践在社会关系中进行,并受特定历史时期 的客观条件制约,规模和水平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