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婚俗之议婚

合集下载

我国传统婚嫁习俗

我国传统婚嫁习俗

我国传统婚嫁习俗我国是人口大国,文明古国。

五十六个民族更是我国的骄傲。

婚姻自古是大事,也有很多有趣的婚嫁习俗,随着历史的演变而沿袭了下来。

我国的婚嫁习俗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我国传统婚嫁习俗,希望能帮到你。

我国传统婚嫁习俗中国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因此夫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后来演化为婚礼。

中国人喜爱红,认为红是吉祥的象征。

所以传统婚礼习俗总以大红色烘托着喜庆、热烈的气氛。

吉祥、祝福、孝敬成为婚礼上的主旨,几乎婚礼中的每一项礼仪都渗透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

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

《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

”从此,俪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

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

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

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

发展历史最初的婚礼形式大约始于原始社会末期,从相传始于伏羲时代的定婚“以俪皮(成对的鹿皮)为礼”逐渐演进,到夏商时的“亲迎于堂”,再到周代所具备的完整的“六礼”,已初步奠定了我国传统婚礼的基础。

又经历代的发展,使各种各样的婚礼仪节更趋繁缛、热烈。

先秦时,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五种(加上正婚礼时的亲迎,即所谓的“六礼”),后代又逐渐演变出催妆、送妆、铺房等仪节。

汉平帝元始三年,刘歆等杂定婚礼,四辅公卿大夫传千朗史家属可行亲迎,次年立皇后亦纳采、卜吉。

魏晋南北朝时,皇太子的婚礼都没有请迎,自东汉到东晋时很多时都不依六礼成婚。

唐代以后,皇太子开始请迎,而亲皇的婚礼都会依随六礼。

后来暨“问名”于“纳采”和“请期”于“纳成”;是故虽然概念上还是依六礼而行,实际上只有“纳采”、“纳吉”、“纳征”和“亲迎”四礼。

而朱子家礼更将“纳吉”和“纳征”合为一礼,所以只有三礼。

古代新婚的礼仪

古代新婚的礼仪

古代新婚的礼仪我国古代的婚礼礼仪,大体有六项,故称“六礼”。

据唐杜佑《通典》“周制,限男女之岁,定婚姻之时,亲迎于户。

六礼之仪始备。

”可见,“六礼”在周代就已形成。

秦汉以后,六礼逐渐形成定制。

所谓“六礼”者,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下面店铺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古代新婚的礼仪,希望能够帮到你哦!古代新婚的礼仪纳采:所谓纳采,就是说采择之意,即男子选择妻子。

男方欲择某家之女为妻,便托媒妁交通女方,试探女家之意。

倘女家同意,则可收下男方送去的采择之礼。

纳采的礼物,因人而异,因时代而异。

“周制,婚礼下达,纳采用雁。

”(唐`杜佑〈〈通典礼典〉〉。

可见周代的纳采礼是用雁的,也称“奠雁”。

之所以要用雁作为纳采之礼物,是因为“雁飞成行,止则成例。

”胡培翚《仪礼正义》云:“用雁者,取其随时南北,不失其节,明不夺女子之时也。

又取飞成行,止成列,明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相逾越也。

”纳采用雁,为的是明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相逾越。

纳采也有用羊者。

羊者,祥也,取其群而不党。

在古代,纳采还有一套繁琐的仪式。

杜佑在〈〈通典〉〉中记载了周代纳采情况“主人筵于户西,西上,右几。

使者玄端至,傧者出,请事。

曰:吾子有惠,贶室某也。

某有先人之礼,使某请纳采。

女父对云:某之子愚蠢,又弗能教,吾子命之,某不敢辞。

主人如宾服,迎于门外,再拜。

宾不答拜,揖入。

宾升西阶,当阿东面。

使者致命曰:敢纳采。

主人阼阶上,北面再拜。

授于楹间,南面。

宾降出,主人降,授老雁。

又执雁,请问名,如初礼。

曰:某既受命,将加诸卜,敢请女为谁氏?对曰:吾子有命,且以备数而择之,某不敢辞,曰某氏。

傧者出,请醴宾者曰:子为事故至于某室,某有先人之礼,请醴仆者。

宾对曰:某既得将事矣,敢辞。

傧者曰:先人之礼,敢固以请。

宾曰:某辞不得命,敢不从。

礼毕,出,主人送于门外,再拜。

”也就是说两家人是要有几番客套的。

问名:纳采仪式结束后,使者退而复返,向女方的父母问女儿之名,从纳采的仪式记载来看,纳采和问名当是同一时间进行的。

山西民间婚俗

山西民间婚俗

山西民间婚俗议婚提亲合八字议婚,又称“议亲”,是商议男女婚姻之事的最初阶段,旧时包括“求婚”、“过帖”、“相亲”等几道程序,到准备定婚为止。

在这一过程中,往往是由男女双方父母根据对方的门第、家境及品貌等条件决定婚事成否,男女当事人是没有多大发言权的。

“无媒不成婚”,议婚初始,一般是由男方家长委托媒人或托靠亲友、邻里前往女方家中求婚,又叫“提亲”。

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的“纳采”。

如果女方家长答允考虑结亲,男方便再次托人或由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名字和出生日期,以便“开八字”,请阴阳先生“合婚”,审看男女双方的命相是否相合。

山西长治一带称之为“取四柱”,雁北一带称之为“换婚单”。

具体做法就是,把男女双方的生年、月、日、时“四柱”干支写在绢帛或麻纸上,然后请人卜算,看双方相互间命相有无克异。

民间一般认为,男女生肖犯“对冲”的不宜婚配。

所谓犯“对冲”,是指子、午相冲,丑、末相冲,寅、申相冲,巳、亥相冲,辰、戌相冲,卯、酉相冲,共“六冲”。

各地历来都有“白马怕青牛,兔、龙泪交流,猪、狗不到头,蛇、虎如刀错,羊、鼠一旦休”之类的俗语。

这些说法纯属无稽之谈,现在大部分地方都不再讲究了。

这一程序相当了“六礼”中的“问名”。

男女双方“八字”相合后,两家即择吉日传换庚帖,晋北一带叫“送契”,重新写明男女各方的生年、月、日、时等事项。

至此,亲事算初步定下。

按照忻州、长治等地的说法,是女方“有主了”;在晋中一带,则说女方“问出去了”。

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纳吉”的前一部分内容。

由于现在不再时兴合婚,“过帖”这道手续自然而然也就免了。

在具备订婚条件的情况下,男女两家还要“相亲”,又叫“相门户”、“看屋里”,即男女两家约定时间见面,最后议定婚事成否。

现在山西各地仍有这种习俗,不过“相亲”的主角已由双方家长变为男女双方当事人,“相亲”的意义已不在于认亲家,而是通过面对面的接触,进一步加深相互了解。

男女双方初次见面时,一般由媒人或介绍人引见,两人对面而坐,互相窥视对方的形貌举止,正所谓“对像”是也。

菏泽婚嫁习俗

菏泽婚嫁习俗

菏泽婚嫁习俗菏泽婚嫁习俗议婚菏泽区内通行男娶女嫁,婚姻关系比较稳固。

从前的男女婚媾,自由恋爱者极少,多是家长包办,通媒结亲,即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议婚,就是媒人来往于双方家长之间,商量缔结婚姻关系。

媒人有临时的、有职业的。

职业媒人多由巧嘴中年妇女担任,俗称“媒婆”,她们经多识广,信息灵通,为人说媒收受谢礼。

媒婆议亲,首先口头探询女方意图,女方不允,一般也只婉言谢绝,俗谚“一家女,百家求”,可以不允,但不可以得罪媒人。

若双方可以作亲,这时一般由男方出面正式请媒人商量订亲事宜。

婚龄旧时,早婚的习俗比较流行。

一般男15-16岁即娶,有的甚至10岁即娶18、20岁之妇。

早婚大多是女长于男,一般相差七、八岁。

1950年国家《婚姻法》规定:婚龄男不小于20岁,女不小于18岁。

1980年的《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为男满22周岁,女满20周岁。

由于政府提倡晚婚,实际婚龄男25周岁,女为23周岁。

议婚的年龄不尽相同,通常在婚前一年就议定,但旧时也有指腹为婚、娃娃亲和童养媳等现象。

下恳又称“开名”、“换贴”、“换书”、“换小字”,就是正式订婚的文书。

帖用红纸写上“正亲家某某之长(次)子”及属相,由媒人送往女家;女家答以“允贴”,帖上写“正亲家某某之长(次)女”及属相,由媒人送往男家,此为小贴。

贫寒之家,只换小贴,便定终身。

富裕之家,还要换大贴,又称传柬。

柬贴是用一块长方红纸叠作四折,俗称“四幅柬”。

帖上写“赤绳良缘,百年好合”、“敬求金诺”等字样,早晨由媒人送往女家;女家在复柬封套上印有“广寒宫殿”、“仰答尊命”等字样,早饭后由媒人送往男家。

是日中午,男家须设宴招待媒人和女方客人。

换大贴,则为定终身,如赤绳系足,不得反悔。

择吉俗称“要好”。

男家派人到女家讨新娘生辰,一般第一、二次女方不答应,以表示女家舍不得将女儿嫁出,借以抬高身价,第三次才表示同意。

生辰讨回后,男方请算命先生根据生辰选定结婚日期。

吉日择定后,写出婚单,注明结婚时应注意的事项,并带衣料、首饰送往女家,谓之“送好”。

泉州婚姻礼俗集锦

泉州婚姻礼俗集锦

泉州婚姻礼俗集锦(一)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二)婚前礼俗议婚(提生月、三日圆、相亲)。

订盟(戴手指、压定)。

纳采(行大礼、戴手金宽—手镯、送花、请鞋样、轿前盘—花叠盘)。

迎嫁妆。

(三)婚娶礼俗男子冠礼。

女子笄礼。

亲迎(压斗、封轿丢扇、迎亲、哭嫁)。

入门(踢轿门、请出轿、牵新人、行相见礼、拜天地、挑乌巾、合卺交杯—吃房内桌、轿后点心送入洞房)。

(四)婚娶翌日礼俗谢亲。

庙见(启公、启菩萨、相见)。

探娶。

送点心(房内点心、新人点心)。

宴客。

吵新人房(闹洞房)。

(五)婚娶第三日礼俗落灶脚(下厨房)。

上厅桌。

“叫呱呱”(哮荷啊)。

换花(请“阿舅仔”)。

*(左旁“食”字,右旁上“而”下“大”字)房。

送灯。

探房(“探房”帖式)。

(六)婚娶第四日礼俗送米粉。

谢酒。

(七)婚娶第五日礼俗会亲。

请子婿。

双人返。

(八)婚娶第六日礼俗(尾声)谢会亲酒。

余馔送婿家。

“车夯犁”。

(九)婚礼帖式简述(十)异俗童养媳。

半招嫁。

进赘。

二婚亲。

尽孝内娶(四十九日内娶)。

廿九暝娶。

嫂就叔。

婢女出嫁。

收房(纳婢为室)。

指腹为婚。

寄房(公鸡娶妇)。

冲喜。

娶木主。

娶烈女。

惠东婚俗。

男女婚配,男称受室,女称于归,古听凭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概由家长主办。

在昔泉俗遗留,由于缙绅耆宿之家,每守法于礼经,具有于礼未尽符的,亦必求其有所依据。

于是婚姻之礼既繁,而奢靡之弊遂生。

泉州婚俗,自廿世纪20年代以前的旧式婚俗,至20年代以后出现的“文明婚礼”,再至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现代婚俗,其礼仪程序逐渐简化,封建色彩日益淡化,婚嫁形式趋向文明。

泉州婚姻礼俗(二)(二)婚前礼俗在举行正式婚礼之前,必须先完成议婚、订盟、纳采、迎嫁妆等准备工作。

1、议婚选择配偶的方式,大体上可分为封闭式择偶、半开放式择偶和开放式择偶三种。

封闭式择偶,即父母主张、媒妁说合,是封建包办买卖婚姻形态下的择偶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男女对自己的婚姻大事无权过问,须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亦有亲戚朋友为男女双方撮合的)”。

汉族婚俗六礼

汉族婚俗六礼

汉族婚俗六礼汉族婚俗六礼六礼,汉族婚姻仪礼。

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彩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六礼去求婚。

问名,即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纳吉,即男方将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后,在祖庙进行占卜。

纳征,亦称纳币,即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家。

请期,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

亲迎,即新郎亲至女家迎娶。

随着社会的进步,这六礼已被新式婚俗所取代。

纳采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

“纳采”为六礼之首。

《礼记·昏义》日“:纳采者,谓采择之礼,故昏礼下达,纳采用雁也。

”清人秦蕙田解释说:“将欲与彼合婚姻,必先使媒氏下通其言,女氏许之,乃后使人纳其采择之礼。

”意为男家向女家求婚,由媒妁代为转达。

女家同意后,再收纳男家送来议婚的礼物。

纳采礼物用“雁”。

《仪礼士昏礼》“昏礼有六,五礼用雁,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是也。

”至于何故用“雁”?《仪礼士昏礼》者认为“:用雁为贽者,取其顺阴阳往来者。

”《白虎通·嫁娶篇》则曰:“用雁者,取其随时南北,不失其节,明不夺女子之时也。

又取飞成行止成列也。

明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逾越也。

又婚礼贽不用死雉,故用雁也。

”彭大翼《山北方白雁,深秋乃堂肆考》云“:《古今诗话》:来,来霜降,谓之霜信。

” 郎瑛《七修类稿》却认为“:雁,诸书止言知时鸟也。

行有先后。

故以之执贽,以之纳采。

” 另外,《艺文类聚》一书中还从其他角度解释用雁之因“:雁,候阴阳,待时乃举,冬南夏北,贵有其所。

”按以上各家说,纳采以及其他婚礼用雁,不外乎三层含义。

一是取阴阳往来,妇人从夫之义。

所谓“雁,木落南翔,冰泮北徂”。

夫为阳,妇为阴,用雁者,取其妇人从夫之义。

二是不失时,不失节。

雁为候鸟,秋去春来,从不失信。

以上三义,其一取阴阳往来,妇人从夫显然是汉儒们的臆测,不合先秦事实。

浅谈中日婚俗习惯

浅谈中日婚俗习惯

• 日本人的婚礼因各地方的习俗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各地 的彩礼也有所不同。现在日本有很多百货公司有卖以配置 好的五品、七品、九品包装彩礼,日本传统的包装彩礼是 七品,有白扇、白麻线、海带、鲣鱼干、寿留米、柳樽、 彩礼钱。在日本人们认为金品比婚约来的有效力,因此日 本人大多将金品当成约定的信物,如有违信则可依据金品 进行后续的问题处理。
• 参加婚礼披露宴的日本人一般都得向新人赠送祝仪金。祝仪金为 5000~50000日元不等。它们必须装在饰有金银绳的祝仪袋里。金银 绳讲究五根金、五根银,然后拧在一起编织成蛾的样子。披露宴席间, 大多要请新郎新娘的长辈、上司、领导或知名人士讲话,这时大家都 得放下碗筷,认真倾听。
• 新郎新娘在宴会开始前得到大门口迎接所有的客人,这时忌讳来宾与 新郎、新娘长时间交谈。日本人认为白色是最纯洁的颜色,所以新娘 刚出场时一般都穿白色的婚纱裙,头戴白纱,头扎白花。在披露宴过 程中,新娘要换两三次服装,除第一次的是白色的以外,其他几次均 根据新娘的喜好决定
• 在彩礼金方面,日本人很忌讳送80万,因为他们认为八十万是个不吉 利的数字。男方送礼时必须将女方家庭的所有成员名称都写上去,尽 管释已去世的人也要,一个都不能漏掉,否则将会引起大风波。在如 今的日本,彩礼和婚约仪式的费用多是由两家评分,给介绍人的礼金 则是在婚礼仪式结束后赠送,在举行婚约仪式时一般是指赠送介绍人 车钱和酒菜钱。
日本传统婚礼-神前式
• 日本人的婚礼方式也很多,主要有神前式、基督教式、人 前式、佛前式以及海外式。根据最新的调查数据,选择基 督教式婚礼的人最多,大约占婚礼总数的61.7%;选择神 前式的占33.2%,而选择佛前式的仅为0.8%。
• 神前式就是传统的日式婚礼,通常选择在神社或是饭店里 的伪神社举行;典礼中新郎著黑/白底的羽织和男物,新 娘则以白无垢搭配角隐出场。神前式的好处是场地精简, 费用廉宜,再加上神社是日本原产极为普遍,不必担心如 教会式一样有假神父念圣经混饭吃的风险。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婚姻嫁娶习俗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婚姻嫁娶习俗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婚姻嫁娶习俗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国家,拥有许多独特的传统婚姻嫁娶习俗。

这些习俗承载着人们对爱情、婚姻和家庭的美好愿景,也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社会规范。

本文将探讨一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婚姻嫁娶习俗,希望能够增进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一、婚礼仪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婚礼仪式是婚姻嫁娶习俗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一般来说,传统的婚礼分为三个阶段:订婚、迎亲和婚宴。

在订婚阶段,双方家长会商订婚事宜,包括彩礼的交付和婚礼日期的确定。

迎亲阶段是新娘入赘新郎家的过程,通常伴随着一系列的仪式,如接亲、婚礼车队等。

最后,婚宴是一场盛大的宴会,用以庆祝新婚夫妇的幸福和团聚。

二、婚礼道具在传统的婚姻嫁娶习俗中,许多特定的道具被用于象征婚姻的祝福和意义。

例如,燕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幸福和忠诚的动物,被广泛用于婚礼装饰和图案设计中。

红色的包装纸和金色的龙凤图案也常见于中国婚礼中,代表着繁荣和好运。

此外,双喜字、龙凤灯等传统的婚礼道具也被用于增添婚礼的喜庆氛围。

三、婚俗习惯中国传统文化中,婚姻嫁娶习俗还包括一系列的习惯和规矩。

例如,在结婚当天,新娘通常要进行三次拜天地、拜祖先和拜丈夫的仪式,以示对先人和丈夫的尊敬。

新娘还会在婚礼中穿着华丽的婚纱和戴上配饰,象征着美丽和幸福。

四、传统婚礼饮食婚礼中的饮食习俗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婚姻嫁娶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喜酒是中国婚礼中不可或缺的一道菜品,象征着新婚夫妇的喜悦和幸福。

在一些地区,送餐的菜肴数量也有特定的讲究,如必须送满"六六大顺"(顺利顺利)或"九九如意"(如意如意),以取吉利的寓意。

此外,一些地区也有特定的婚礼过程中要吃的特殊食品,如在湖南地区,新娘婚礼前要吃辣椒酱,以展示勇气和坚韧。

五、新婚夫妇的住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新婚夫妇的住房也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般来说,新婚夫妇会选择一个新的居所,以开始他们的婚姻生活。

中国古代的传统婚俗及其象征意义

中国古代的传统婚俗及其象征意义

中国古代的传统婚俗及其象征意义婚姻一直是人类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婚俗也各具特色。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传统婚俗络绎不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的传统婚俗及其象征意义。

壹、婚姻的重要性在古代中国,婚姻被视为家族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

婚姻不仅是男女两个人之间的事情,更是两个家族的联姻,牵涉到血缘关系和财产产权的传承。

因此,古代人们对婚姻非常重视,婚姻成为了一个严肃而庄重的仪式。

贰、婚俗的准备与婚礼的形式在中国古代,一场婚礼的准备工作是繁琐而庄重的。

首先,双方家族要通过媒人牵线搭桥,确定双方的婚姻意愿。

然后进行彩礼的交换,男方家庭会送一定数量的嫁妆(也称为聘礼)给女方家庭,作为婚姻的见证和祝福。

婚礼通常在新娘家中举行,而婚礼的形式也因地域、家族和时代而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婚礼通常分为三个阶段:迎亲、过门和举行婚礼。

迎亲是婚礼的第一个环节,新郎一般会带着婚礼队伍前去接新娘。

这一过程中,双方亲友齐聚,载歌载舞,喜气洋洋。

接下来是过门,也就是新娘离开自己家庭,进入新郎家庭的过程。

过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嫁妆入府,新娘携带着嫁妆随新郎进入新家;另一种是新娘由新郎陪同磕头进门,表示对新家的敬重。

最后是举行婚礼,婚礼通常在新郎家中举行。

在这一过程中,双方家族的亲友会进行一系列的祭祀、宴饮和交流活动。

婚礼上,踏红舞、红盖头等仪式,寓意着新人的喜庆和幸福。

叁、婚俗的象征意义中国古代的传统婚俗中,许多细节都有着深远的象征意义。

例如,红色是婚礼中常见的主色调,因为在中国文化中,红色代表着喜庆和吉祥。

新娘在婚礼上常常会穿着红色婚纱,新郎会系红色的喜带,意图保护新娘免受邪恶之物的侵扰。

红盖头也是婚礼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是用红色布料制作而成的,新人互相戴在头上,象征着双方一同步入婚姻的殿堂,互相扶持,共同面对未来的生活。

此外,踏红舞也是婚礼中的一个重要仪式。

新人手牵手踏过一条红绸,象征着步入了婚姻殿堂,表示了双方要共同面对生活的起起伏伏,一起度过人生的艰难时刻。

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有哪些_中国传统婚俗的典故

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有哪些_中国传统婚俗的典故

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有哪些_中国传统婚俗的典故婚礼,是人一生中的“终身大事”,伴随着这一重大的人生仪礼,便出现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婚俗文化。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一、迎娶出发:由男方携带六或十二件礼品,鸣炮出发前往女家,将至女家时再鸣炮,女家亦鸣炮回应,表示准备妥当。

迎宾::媒人先下车,其余的人接着下车,新郎由女家幼辈请出。

介绍:男方亲友依序入女家,媒人正式介绍双方亲友认识,先介绍男方给女家。

纳征:男方抬礼物进入女家,女方接受后并给予红包;将礼物陈列大厅,媒人将大小聘、金饰、礼单点交女方家长,女方亲友将礼物收好,并在神明桌上陈列供品。

奉甜茶:女方长辈请男方亲属依长幼入座,新郎居末。

准新娘由一好命妇人引导出堂,捧著甜茶向男方来宾敬茶。

压茶杯:片刻后新娘出堂收茶杯,男方亲友需以红包压茶杯。

喜宴戴戒指:在双方家长亲友的注视下,准新娘面向屋外坐在自家正厅中央(若招赘则面向内)的高椅上,低椅翘脚;戴戒指于中指(男左女右)。

准新郎将红包交给准新娘。

改称呼:媒人引导双方改换称呼。

祭祖:舅父点烛燃香,媒人在旁念吉祥语,随之由女方父母祭拜神明祖先,禀告婚事已定,祈求保佑。

回礼:女家对男方所送来的礼物和聘金接受一部份,并给男方回礼六或十二件。

订婚宴:订婚仪式完成后,女方备茶点开宴席来招待男方(座位男右女左),女方备鸡腿并附上红包一份给男方幼辈,男方除备压桌礼外并赠给所有帮忙的人红包答谢。

送客:宴毕,男方宾客起程回家,女方幼辈捧面桶给男方客人洗手,如在外面餐厅则免此礼,送客时不说再见二、回门按照我国婚俗习惯,结婚三天,新娘便要偕同新郎一起回娘家,也称“回门”。

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礼节。

新娘家老人心里非常重视三天回门,因此新郎事先天论是从思想上还是在礼品上都要有所准备,争取给岳父岳母留下愉快的好印象。

礼品事先备齐,买新娘家老人喜欢的礼品,礼品一般有四件。

回门一般在上午九、十点钟动身。

中西方婚姻礼俗及对比

中西方婚姻礼俗及对比

一、中国传统婚礼习俗婚姻礼俗是男女建立婚姻关系的必要途径。

由于结婚是人生最大的喜事,关涉到家庭幸福。

家族香火的延续和社会的安定,因此有关婚姻的习俗也就特别繁多。

并且婚姻的习俗也就特别繁多。

婚俗的历史非常悠久,并且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中国的婚俗历代主要沿袭的是“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现代的婚俗以及有所简化,并且根据各地不同的风土演变有所不同,一般从议婚到成婚大都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订婚。

这个程序仍因袭古代陈法:即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是说某家要操办婚事,往往由男家求亲友为媒游说女家,女方若许可,则两家互订婚约,并相易庚帖。

订婚之月,有些地方设宴款待媒人,这就是订婚,又叫许亲、订亲。

这其实是六礼中的纳采、问名合二为一,反映了人们已倦于古礼之繁琐,为适应新时代、新思想而大大简化了婚俗程序。

这一点在第二阶段也表现得很明显。

第二阶段纳聘,即由男方向女方家送数量不等的聘金。

一方面用以感谢女方家长对女儿多年的养育之恩并充当婚嫁之费,另一方面表示男方对女方的重视,暗示女家尽可放心地将女儿许配于他。

女方在接受聘礼之后,要以冠履等物回送男家,一方面体现传统的礼尚往来,另一方面则表示女方欣然同意及欢喜之意。

实际上,这道程序是将古礼中的纳吉、纳征合二为一。

可见,千百年传承下来的固有程序仍未改变,区别就在于总体上的简略。

第三个阶段即成婚,也叫亲迎,俗名又叫“娶媳妇”。

这一天,大部分地区是由男方亲自到女家迎娶,鼓乐喧天,直至黄昏。

当然,地区之间、贫富之间在程序上不尽相同,但删繁就简的总趋势却是不争的事实。

下面展示中式婚礼中重要传统环节的流程:亮轿:花轿停在新郎家门口。

向四邻昭示。

发轿:新郎来到新娘家,迎娶新娘上轿.起轿:轿夫起轿,两面开道锣鼓喧天,前往新郎家。

中途颠轿:意在挡煞。

新娘下轿:地铺红毡,新娘鞋不能沾地。

三箭定乾坤:射天,祈求上天的祝福:射地,代表天长地久:射向远方,祝愿末来和生活美满幸福。

中国传统婚俗礼仪

中国传统婚俗礼仪

中国传统婚俗礼仪婚礼,是人一生中的“终身大事”,其在人生过渡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所以古今中外都特别重视这一人生仪礼。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中国传统婚俗礼仪,盼望对您有所关心,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传统婚俗礼仪相亲子女尚未成年,父母即命媒说亲。

一经中意,双方登门相亲、看厝。

其间,相亲者吃下对方煮的鸡蛋、线面,就算婚事说成了。

接着,双方商议聘金、嫁妆、彩礼等条件。

断八字男女双方经媒婆说中撮合后,由媒婆从中传递双方的诞生年、月、日、时的生辰贴,请算命先生决断吉凶。

定聘在双方谈妥条件后,由男方选择吉日,备办金戒指、首饰、部分聘金等礼物及糖果、香烟等礼品,送到女方家。

女方父母收下礼物,并将礼品分赠亲友、邻居,表示女儿已经许配人家。

择日男方把择定的婚期写在红纸帖上送到女方家,男女双方开头择吉裁衣。

送嫁姑娘出嫁时,亲友为其赠送一批衣料或生活用品表示庆贺,俗称“送嫁”。

姑娘接受礼物后,则应将夫家定亲时所送之“石榴”面包、白糕、红(米团)、猪肉等分赠亲友,以表谢意。

催嫁俗称“起轿脚”,即在婚期前两天,男方应按商定的礼品项目和数量,全数送至女方家,礼盘多至八个。

迎亲迎亲前夕,新郎新娘都要“绱头”、沐浴斋戒。

新娘的绱头是开脸(用细绳绞去面上的汗毛)、梳妆、缚高髻;新郎只剪发、剃脸、戴礼帽,并在帽上扎一圈红髻线,插上两朵红玫瑰花,身穿长衫马褂。

迎亲的早上,男方用红轿或花轿、彩旗,请十音八乐队迎亲。

拜堂新娘轿到新郎家门首时,除新郎外,其他家庭成员都要回避,并熄灭灶堂里的柴火,寓意“新娘入门无火气,亲人不犯轿头冲”,以后全家就会和谐相处。

新娘下轿后,由媒婆和两个小孩引至厅堂拜堂。

出厅拜堂后,新娘由新郎、“花女”(即女傧相)和媒婆引进洞房。

新郎在媒婆的导演下用扇子把新娘的“幔罩”向上搅三下,新娘才卸下幔罩,并脱去外衣罩。

接着梳妆,涂脂搽粉,围上珠屏,插上金银首饰和红花。

然后在媒婆的伴随下慢步出厅堂,行“出厅礼”。

礼毕,新郎、新娘由媒婆引去拜见翁姑和前来贺喜的长辈亲友。

传统婚俗文化汇总(特色传统婚俗)

传统婚俗文化汇总(特色传统婚俗)

传统婚俗文化汇总(特色传统婚俗)今天给各位分享传统婚俗文化汇总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特色传统婚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文库,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1、中国民间婚丧习俗有哪些?2、汉族有哪些婚俗文化?3、各地区有哪些结婚习俗?4、中国古代婚礼习俗5、世界各地(中国各族)的婚礼习俗中国民间婚丧习俗有哪些?1、定婚媒人撮合,通过合八字,双方父母同意,视为定婚。

2、结婚也叫过门,要择良辰吉。

出嫁时,有哭嫁的习俗,其歌词内容大都是讲父母养育子女的艰难,骂媒婆及到夫家如何待人接物等。

新社会,破除旧俗,婚姻自由,但乡间仍存在旧时的一些陋习,如要彩礼。

3、唱夜歌“唱夜歌”是殡仪的一种仪式,也是举哀。

岳阳县老人、大人死了,一般都要殡仪,在乡间的一些地方到今仍然保存古老的习俗——“唱夜歌”,入夜之后,歌手带着孝子们围着灵柩兜圈子,一边击鼓,一边讴歌,其声调悲切。

4、坐夜一夜之间,除了唱歌外,则是敲锣打鼓,放鞭,和向死者鞠躬作揖。

亲戚朋友整夜在灵柩边静坐、听歌,俗称“守孝”或“坐夜”。

5、选择墓地选择墓地,用青砖,石灰砌起墓穴(架空,不封门)。

人死之后,将棺材放进坐基中,封上门,即成坟墓。

现在自改革殡葬,号召要求举行火葬以来,群众一改过去的习惯,只有少数偏僻乡村,此种旧习仍有存在。

-婚丧习俗汉族有哪些婚俗文化?相传汉族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

《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

”从此,俪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

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

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

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

订亲:媒人提亲后,若男女双方八字相夹,没有相冲,便互相交换两家的庚谱,作订亲的凭据。

过大礼:在婚前十五至二十天,男方择定良辰吉日,携带礼金和多种礼品送到女家。

古代结婚间的礼仪(中国古代婚嫁礼仪有那些)

古代结婚间的礼仪(中国古代婚嫁礼仪有那些)

古代结婚间的礼仪(中国古代婚嫁礼仪有那些)文章目录[+]古代婚嫁的礼仪婚礼嫁娶,古今中外都被认为是人生中更大的礼仪。

和其他习俗相比,婚嫁礼仪随世情而多变。

从一定的程度反映出了人类当时文明教化的程度。

古代的婚姻中间有许多繁琐的程序,尽管如此人们却也都认认真真,绝不马虎,目的只有二个:一是使婚姻得到社会的确认,二是为新婚夫妇清除邪恶,祈求美满幸福的生活。

时下有一部分年轻人在结婚的时候,为了使自己的婚礼与众不同,又有一部分开始走向了传统。

在这里我将我国古代的婚嫁礼仪与大家做一下介绍,以作为大家的参考。

一、说媒“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

在传统的婚姻中,男女双方必须经过媒人的说合才能喜结连理。

媒人可以主动的揽活,为男女双方牵线搭桥,也可以是受人之托,成人之美。

还有一句话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批八字与推生肖古人十分讲究婚配,若男家要娶媳妇,先向女家取得女子的八字,然后便交给算命先生推算,看与儿子合不合,俗称“夹吾夹”。

如果女命克夫或与儿子的八字相冲,两家便不能结成姻亲了。

也可以将写有女子生辰八字的帖子置于男方家的神前暨祖先案上,卜吉。

三日内,如家中平安无事,男女双方能成为亲家。

关于推生肖,民间有许多俗谣,相合的有:青兔黄狗古来有,红马黄羊寿命长,黑鼠黄牛两兴旺,青牛黑猪喜洋洋,龙鸡更久长……蛇盘兔,必定富等等。

不合拍的有:白马怕青牛,羊鼠一担挑,蛇虎如刀挫,龙兔怕交流,金鸡怕玉犬,猪猴不到头等等。

三、定聘定及定议,聘又称小聘,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定婚礼。

定聘时必须用一种大帖,故乡人称定定日为回大帖或者是压大帖。

帖之外又有聘书,俗称婚书。

聘书一般都由男家备办。

定聘之前一切礼金都已定列成礼单。

男家只纳礼金的一小半,俗称上半礼。

定聘时也可以以金戒指为定聘礼的。

定聘的那一天男女两家皆设宴席,宴请亲朋好友,参加者只凑热闹,并不送礼。

四、送礼送礼大约在婚娶前二十日或一两个月内进行,送礼最重要的是送礼金。

汉族古代婚俗结婚当天的步骤

汉族古代婚俗结婚当天的步骤
汉族古代婚俗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确,结婚 是人生的大事,而且是人生四大喜事之一,所 以,各地的各个民族都非常重视这一人生大 事.于是,中国文化苑中便出现了一支奇葩----婚俗文化.
婚礼是古代嘉礼的一种。婚嫁之礼。即男女 双方正式结为夫妇的礼仪形式。我国中原地 区华夏民族,婚姻礼仪的出现在原始社会晚 期,对偶婚的末期与单偶婚(一夫一发制) 的初期。
亲迎
亦称“迎亲”。古代婚姻“六礼”之六。即举行成婚典礼 之日,新郎奉主婚人之命亲自至女家迎娶新娘的礼仪。《 仪礼.士昏礼》规定:亲迎那一天,新郎穿黑色礼服,乘黑 漆车子,前有人执烛前导,后有从车,前往女家。新娘之 父亲自出门迎女婿与男家宾客入门。新郎将雁与礼品交给 女家,行礼而出。梳妆整齐的新娘,头蒙盖巾,随至车前 ,新郎亲自把车上的索子授给她,引她上车。先由新郎亲 自驾车,随后由驭者代替,女家派人随行。车至男家,新 郎先乘车进门,待新娘及送行者到达后,由新郎接新娘进 家门。然后入宅行拜堂、合卺等仪式。《公羊传》谓自天 子至于庶人都有亲迎礼。
纳言
俗称“送定”、“过定”、“定聘”、“小聘” 、“小定”等。古代婚姻“六礼”之三。是男家 问名后将占卜得吉的消息通知女家的礼仪。男家 如卜得吉兆,决定缔结婚姻,便以雁等为礼物, 使媒人告知女家,然后双方交换婚书,分别开明 男女正式所庚、生辰八字、两家三代及主婚人姓 名、荣衔、里居等。其“门当户对”的意义十分 明显。纳吉早期以雁为礼,后世随婚姻的买卖性 质的发展,逐渐以首饰、彩绸、食品等为礼物。 通常,男家长辈亲属与媒人一起至女家,相看家 庭与人品,长辈并须给女子一定的钱,作为见面 礼,称为“相亲”。
结婚当天的步骤
妇见舅姑 :亦称“谒舅姑”。古代婚礼仪式之一 。在婚后第二天,天未明时,新娘就起床,沐浴 ,梳洗洁净,戴上笄簪,穿上平时的服装,至舅 姑(公婆)的寝门外,等待拜见。到天明时,舅 姑分别各就席次,舅在东席,姑在房外南席。新 娘手捧竹器,由铺饰巾,盛以枣、栗,行进到舅 前下拜,放置席上。起拜,退到原来处所,再拜 。然后退到阶下,拿着盛有干肉、铺有饰巾的竹 器,登阶而上,北面拜奠于席。姑坐席上,接受 礼品,然后起身回答妇拜。

中国传统婚嫁习俗及禁忌_中国传统婚俗礼仪

中国传统婚嫁习俗及禁忌_中国传统婚俗礼仪

中国传统婚嫁习俗及禁忌_中国传统婚俗礼仪中国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因此夫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后来演化为婚礼。

中国人喜爱红,认为红是吉祥的象征。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婚嫁习俗及禁忌,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中国传统婚嫁习俗一、说媒与提亲在中国古代,在民间子女到了适婚之龄,做父母的就得着手托媒牵线搭桥,为他们提亲择偶。

所以提亲是古代传统婚姻的第一步。

在古代,男女授受不亲,婚姻大事身不由己,“男不亲求,女不亲许”,悉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媒人成为缔结婚姻所不可缺少的中介。

古代时媒人有官媒、私媒两种,以私媒为多见,官媒是由地方政府设置的,私媒则有职业为媒与临时作媒之分,媒人几乎全由上了年纪的女性充当,所以民间俗称媒婆。

媒婆大多能说会道,善于左右逢源。

一些原本并不相配的婚事,经媒婆摇唇鼓舌、瞒天过海,居然得以说合成功。

于是求媒说亲者都不敢怠慢媒人,对媒人的招待都很周到和丰厚。

提媒过程,通常先由男家请媒人到自认为中意的女家攀亲,女方家长若无异议,便会应媒人所求,开具女儿出生的年月日时,俗称“开庚帖”,或称“开生庚”等。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婚姻自主尚未完全实现,旧俗遗风在某种程度上仍继续存在。

许多以自由恋爱结下情愫的青年男女,最后都得征求父母的意见。

二、合婚与六礼合婚是古代的婚嫁礼俗,男女双方的结合,除了三媒六礼之外,还要进行卜筮与合婚,生辰八字属相要匹配方可成婚。

古代的传统婚俗讲究“六礼’。

所谓的六礼,指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按现今的语言来解释,纳彩也就是俗话所说的“说媒”。

问名,即所谓的“讨八字”。

女方庚帖由媒人带回男家,进行“合婚”,这相当于“六礼”的“问名”,合婚主要是对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进行“合算”,看是否相合,有无相冲。

八字相合与否,主要根据五行和生肖,以及生辰八字。

这些都是传统文化传承下来的文化瑰宝,现在很多地方已经失传。

现在,所谓“合婚”对大多数青年来说已很陌生,有些青年男女相恋之后,其父母会在暗中为他们合对八字,对婚姻的成败一般不起制约作用。

汉式婚礼全知道【范本模板】

汉式婚礼全知道【范本模板】

婚前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正婚礼:亲迎→共牢合卺→解缨结发婚后礼(成妇礼):妇见舅姑→舅姑醴妇→妇馈舅姑→庙见成妇★婚前礼1.纳采男方向女方求婚,以雁为贽见礼物。

《仪礼·士昏礼》:“昏礼,下达纳采。

用雁。

"2.问名纳采后,问得女方之名,以便占卜成婚与否、吉凶如何。

《仪礼·士昏礼》:“宾执雁,请问名;主人许,宾入授。

"3.纳吉问名之后,男方“归卜于庙,得吉兆,复使使者往告”(《仪礼·士昏礼》)。

男方问名后,占卜男女双方生辰八字,若得吉兆,派使者带雁到女家报喜,仪如纳釆。

4.纳征男方遣使者向女家纳聘以订婚。

《仪礼·士昏礼》:“征,成也,使使者纳币以成婚礼。

"纳征以后,婚姻进入正式准备阶段。

5.请期男方择定成婚吉日,正式约定女方,以雁为贽见礼物。

《仪礼·士昏礼》:“请期,用雁。

”郑玄注:“夫家必先卜之,得吉日,乃使使者往辞,即告之。

”★正婚礼1。

亲迎新夫亲往迎娶新妇。

2. 同牢合卺“同牢”指新夫新妇共食一鼎所盛之肉。

“合卺”指新夫新妇各执一合卺杯,相对饮酒。

《礼记·昏义》:“妇至,婿揖妇以入,共牢而食,合卺而酳,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3. 解缨结发“解缨"指新夫亲手解下新妇头上许婚之缨。

“结发”指各剪取新夫新妇一束头发,以红缨梳结在一起。

★婚后礼(成妇礼)1. 妇见舅姑妻称公公为“舅”,称婆婆为“姑"。

成婚后的第二天清晨,新妇早起、沐浴,端着盛有枣、栗和腶修的竹器到公婆寝门外等待。

“枣"取早起之意,“栗”取颤栗之意,“腶修”取振作之意。

2. 妇馈舅姑新妇亲自侍奉公婆进食,待二老食毕,妇要象征性地吃公婆的余食以示恭孝。

另有一说,“妇馈舅姑”指新妇过门后第三天,就要下厨烧饭做菜,以馈舅姑,以示自此后主持中馈,以尽孝道。

唐代有“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谴小姑尝"的民俗记录。

济南结婚习俗有哪些

济南结婚习俗有哪些

济南结婚习俗有哪些济南传统婚礼习俗一、议婚男十五六岁,女十七八岁,即有媒人提亲,一般都是男方请媒人至女家“提亲”。

男女结婚讲究“门当户对,八字相合”,双方均很重视对方的品貌和仪表。

年龄以女大为贵,忌女方大一岁,有“女大一,不成妻;女大两,黄金长;女大三,抱金砖”之说。

经媒人说合(俗称“说媒”),双方父母有意即互换庚帖,亦称“换小柬”,庚帖上书写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用干支所纪的年月日和时辰),两家均请算命先生“合八字”,如是“福命”,婚事就基本定下。

也有的在互换小柬前先相亲,即女方家长先相看男方,男方家长再相看女方,双方家长中意后,再换小柬。

旧时,男女双方多有属相忌讳,如“白马怕青牛,鸡猴不到头,蛇鼠如刀锉,虎羊一旦休,龙猪难为配,最怕犯兔狗”等封建迷信之说。

二、定亲男女两家的婚事议定后,即行换大柬、下定礼,举行较隆重的定亲礼仪。

换柬所用的印有金色龙凤和双喜字的大红书帖称龙凤柬。

男家在书帖上书写着“敬求金诺”和“天作之合、福禄鸳鸯、天配良缘、百年好合”等四句吉语;女家在回柬上书写“谨遵玉音”和四句吉言为允婚。

男方随同龙凤柬一起送去定礼,亦称“下聘礼”。

定礼有首饰、衣物和喜点等,有4色礼或8色礼,通常备有礼单,均要雇人用抬盒抬着,由媒人带领送往女家,少数富有官商人家,有的送12台至48台各色定礼。

女家的回礼有靴、帽、衣料和文房四宝等。

换柬后,两家婚姻即正式订立,双方皆不能悔约。

三、婚礼仪式在济南市城区部分流行的“初婚者的婚礼仪式要在中午12点以前结束”之民俗,是一个“局部的、范围不大的婚俗”且形成历史并不长。

“花红小轿到门前,一步一步保平安;八仙桌子堂中摆,一对喜蜡列两边……”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乃至之前的明清时期,老济南婚礼中,最讲究、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进门”,“进门前一定要放起鞭炮来,先迈火盆,再迈放着苹果的马鞍,象征红红火火、平平安安。

”进门之后,老济南人的“拜堂”也与其他地区有所差别。

老济南人时兴“一拜天、二拜地、三拜高堂、四拜夫妻(对拜)”的四拜法,这里的“拜”,不是鞠躬而是磕头。

洛阳的婚嫁习俗

洛阳的婚嫁习俗

洛阳的婚嫁习俗洛阳的婚嫁习俗洛阳婚嫁习俗沿袭《礼记》所定的"六礼"(问名、纳彩、纳吉、纳征、请期、迎亲)程序。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进步和文明的发展,一些洛阳婚嫁习俗逐渐废弃,但洛阳婚嫁习俗的基本程序一直沿袭至今。

洛阳是十三朝古都,建都史达千年之久,是数千年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所以以洛阳为中心的婚嫁习俗随社会的发展传到全国各地。

洛阳的婚嫁习俗大致如下:(一)议婚在豫西洛阳,通常为男方家人找到媒人,让媒人到女方家提亲,向女方家介绍男方的基本条件和经济状况。

女方家感到满意后,女方父母到男方"相家",婚事大致同意后,媒人和双方家长要在男家设宴,宴席上男女两家郑重交换男女生辰八字庚贴后,举杯庆祝,永结姻亲,不可变异。

(二)订婚即古代的纳吉和纳征。

男家卜的吉兆后遣媒人至女家互换婚帖。

首先交换"庚贴",此外,男方还要给女方送聘礼,所赠聘礼洛阳俗称"四色礼",多为女方所用衣物及点心食品等。

女方赠笔墨、文具、折扇给男方,意盼婿成才。

(三)成婚通常要经过下帖、过礼、送嫁装、迎娶等过程。

下帖。

又叫"送好"。

就是双方到了结婚年龄后,男方要请人择个结婚吉日(俗称"好"),再将择定的吉日(好)写在"书上",把吉日告诉给女方,让其准备婚嫁事宜。

女方同意,便可接下聘书。

洛阳人婚期常选择"黄道吉日"或农历的三、六、九日。

过礼。

结婚前半月或十日,男方须给女方送彩礼,礼品有衣料、鞋袜、套装、化妆品、首饰及肉类、点心、面食等。

备嫁妆。

准备嫁妆是女方在婚前的主要事项,历来都受到人们的重视。

嫁妆的多少往往决定了新娘以后在夫家的地位。

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女方,准备的嫁妆丰厚齐全,经济状况差的则由男方准备妥当后在结婚前抬往女家,结婚当日再作嫁妆抬回。

也有男方出钱让女方购买等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中国传统婚俗中,议婚,是商议男女婚姻之事的最初阶段,包括“求婚”、“过帖”、“相亲”等几道程序,到准备定婚为止。

在这一过程中,往往是由男女双方父母根据对方的门第、家境及品貌等条件决定婚事成否,男女当事人是没有多大发言权的。

“无媒不成婚”,议婚初始,一般是由男方家长委托媒人或托靠亲友、邻里前往女方家中求婚,又叫“提亲”。

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的“纳采”。

如果女方家长答允考虑结亲,男方便再次托人或由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名字和出生日期,以便“开八字”,请阴阳先生“合婚”,审看男女双方的命相是否相合。

山西长治一带称之为“取四柱”,雁北一带称之为“换婚单”。

具体做法就是,把男女双方的生年、月、日、时“四柱”干支写在绢帛或麻纸上,然后请人卜算,看双方相互间命相有无克异。

民间一般认为,男女生肖犯“对冲”的不宜婚配。

所谓犯“对冲”,是指子、午相冲,丑、末相冲,寅、申相冲,巳、亥相冲,辰、戌相冲,卯、酉相冲,共“六冲”。

各地历来都有“白马怕青牛,兔、龙泪交流,猪、狗不到头,蛇、虎如刀错,羊、鼠一旦休”之类的俗语。

这些说法纯属无稽之谈,现在大部分地方都不再讲究了。

这一程序相当了“六礼”中的“问名”。

合八字
在具备订婚条件的情况下,男女两家还要“相亲”,又叫“相门户”、“看屋里”,即男女两家约定时间见面,最后议定婚事成否。

现在山西各地仍有这种习俗,不过“相亲”的主角已由双方家长变为男女双方当事人,“相亲”的意义已不在于认亲家,而是通过面对面的接触,进一步加深相互了解。

男女双方初次见面时,一般由媒人或介绍人引见,两人对面而坐,互相窥视对方的形貌举止,正所谓“对像”是也。

提亲
男女双方“八字”相合后,两家即择吉日传换庚帖,晋北一带叫“送契”,重新写明男女各方的生年、月、日、时等事项。

至此,亲事算初步定下。

按照忻州、长治等地的说法,是女方“有主了”;在晋中一带,则说女方“问出去了”。

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纳吉”的前一部分内容。

由于现在不再时兴合婚,“过帖”这道手续自然而然也就免了。

更多信息请查看口号大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