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临床细菌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流程.doc

合集下载

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

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

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

一、引言

细菌检验是一项重要的实验室工作,用于检测和诊断各种疾病。为了保证细菌

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将详细介绍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步骤。

二、质量控制标准

1. 内部质量控制

内部质量控制是指实验室自身建立的质量控制系统,用于监测实验室的操作和

仪器的性能。内部质量控制应包括以下内容:

- 质控菌株的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质控菌株,包括常见致病菌和非致病菌。

- 质控菌株的保存和培养:质控菌株应保存在适当的条件下,并定期进行培养

以保证其活性。

- 质控菌株的鉴定:使用标准方法对质控菌株进行鉴定,确保其纯度和准确性。

- 质控菌株的定期检测:定期对质控菌株进行检测,包括菌落形态、生化反应等,以确保其稳定性和一致性。

2. 外部质量控制

外部质量控制是指实验室参与由专业机构组织的质量评估活动,以评估实验室

的细菌检验能力。外部质量控制应包括以下内容:

- 参与质量评估计划:实验室应积极参与由专业机构组织的质量评估计划,如

国家质量控制计划、国际质量控制计划等。

- 定期提交样本:实验室应按要求定期提交样本进行检测,以评估实验室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 分析和解读结果:实验室应对评估样本进行分析和解读,与评估机构的结果

进行比对,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三、质量控制步骤

1. 样本接收和处理

- 样本接收:确保样本的正确标识和完整性,及时记录样本信息。

- 样本处理:按照标准操作程序处理样本,包括培养基选择、接种方式、培养

条件等。

2. 质控菌株的使用

- 质控菌株的准备:按照标准操作程序培养质控菌株,确保其活性和纯度。

临床细菌培养鉴定流程及报告.介绍

临床细菌培养鉴定流程及报告.介绍

抗酸染色法,鞭毛染色法,异染颗粒染色法,
墨汁荚膜染色法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基本接种方法 曲线划线法(又称连续划线法)、分区 划线法、棋盘格划线法、倾注平板法、 斜面接种法、穿刺培养法、液体培养基 接种法等。
三、临床各种标本的采集、分离培养及 报告方式

血(适用胸腹水)



尿 便 脓
(一)

当微生物侵入血液迅速繁殖超出免疫系统清除这 些微生物的能力时形成菌血症或真菌血症。 1.血培养中常见的分离菌 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阴性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肺炎克雷伯菌 肺炎链球菌 阴沟肠杆菌 A群B群链球菌 产气肠杆菌 肠球菌 伤寒沙门菌 绿脓杆菌 鲍曼不动杆菌
2. 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⑴ 采血指征 一般患者出现以下体症时可作 为采血的重要指征:发热(≥38℃)或低温 (≤36℃ )、寒战、白细胞增多(计数> 10000×109/L),特别有“核左移”未成熟的 或杆状核白细胞,皮肤黏膜出血,昏迷,多器 官衰竭,血压降低,CRP升高及呼吸快,特殊 患者(如血液病)出现粒细胞减少,(成熟的 多形核细胞<1000×109/L )血小板减少等, 或同时具备上述几种体征时而临床可疑菌血症 应采集血培养。新生儿菌血症应该增加尿液和 脑脊液培养。最好在感染患者未进行系统性抗 菌药物治疗之前及时采集血培养。

临床细菌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流程

临床细菌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流程

临床细菌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流程

1、质量的概念和质量保证

影响检验结果质量的因素很多,实验过程中,仪器、试剂和操作等均会引起试验结果的误差,衡量检验结果的质量常用准确度和精确度,或特异性和灵敏度。具体采用哪一种指标应根据实验的性质决定,目前临床细菌学检验的工作内容大致有3类,衡量起质量的技术指标不完全相同。

第一类是检出细菌的实验,包括标本直接涂片检查和细菌分离培养。现代的细菌感染,混合菌较常见,一份标本中,会有2种以上细菌存在。无论标本直接涂片还是分离培养,检验结果必须如实反映感染病灶中细菌的真实情况。这类实验的质量,应该用细菌检出率或细菌分离率来衡量。

第二类是鉴定细菌的实验。通过一系列生理生化及形态学、血清学的手段来鉴定病原菌。对分离到的病原菌都做出准确的鉴定,是反映细菌事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类是药敏实验。有稀释法和纸片法,前者是半定量的实验,可以用准确度和精密度来衡量,后者以敏感或耐药的形

式报告,属于定性的实验,但实验过程中测量抑菌环是定量的指标。也应以准确度和精确度衡量。

所以实验室人员必须清楚认识到以上这一点,在实验室的设计和管理方面就应该主动设置误差检测系统,实验中一旦出现误差及时发出警报,查明原因及时纠正。

2、室内质量控制

2.1在职人员

2.1.1须受过细菌学检验的专门基础教育以及相关的生物交全防护知识,并以细菌检验为专业,及时终结并积累工作经验。

2.1.2作人员必须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技术操作须完全遵守操作规程,并直接参与质量控制工作。

2.1.3工作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及时了解本领域的新进展,将所掌握的新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临床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临床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第十八章
临床常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1
常见临床标本
1、血液
2、尿液
3、粪便
4、
4、脓汁来自百度文库
5、痰
6、穿刺液(胸水、腹水、心包液、关节液、脑脊液)
7、胆汁
8、咽拭子
2
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
尽早采集 病程早期、急性期、症状典型时、抗生素治疗前 无菌采集 标本容器须灭菌处理,但不得使用消毒剂 选择合适方法采集 适量采集 肠热症患者,病程第1周采集血液、第2周粪便、
(3)新型隐球菌涂片检查
取脑脊液的离心沉淀物作墨汁负染色,加盖片后高倍镜检,黑色背景 中见有菌体和较宽的荚膜,可能为“新型隐球菌”。
21
22
23
(二)检验方法和操作流程
2. 分离培养
标本离心后接种血平板、巧克力平板,5-10% CO2 35℃ 培养 18-24h,进一步鉴定。
血平板 CO2 环境培养,易于识别β溶血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 巧克力平板CO2 环境培养,有利于检出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 流感嗜血杆菌。
上皮细胞(个) <10 <25 >25
注:A、B两种情况的痰标本适合做培养,C不合适,应重新留标本
(1)一般细菌涂片 挑取脓性或血性痰液制成薄而均匀的涂片, 革兰染色后镜检。
(2)结核分枝杆菌涂片 ①挑取脓性或血性痰液制成薄而均匀的涂片,作抗酸染色镜检。 ②浓集法菌检 根据所见结果报告“找到(或未查到)抗酸杆菌”。

细菌室质量控制程序

细菌室质量控制程序
鉴定编码范围,仪器鉴定错误或按鉴定为生化反应相似的细菌。 10.2.3 技术问题 ⑴ 室间质评物的不恰当的复溶或复溶后延迟检测。 ⑵ 测定时样本放置顺序有误。 ⑶ 当天的室内质控结果失控但仍检测室间质控品并发出报告。 ⑷ 室内质控数据虽在可接受限之内,但检测显示出呈趋势性。 ⑸ 不适当的质控限/规则。(如果可接受的质控范围太宽,结果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的概率增加,
细菌室室间质量控制评价标准操作程序
1 目的:了解本实验室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室所处的水平 2 SOP变动程序 • 本标准操作程序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
经专业主管、质控主管、科主任批准签字。 3 室间质评的组织机构 •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或省临床检验中心 4 室间质评的重要性 • 是临床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验室认可的重要依
细菌室质量管理目标
一一.临床细菌室是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有否感染病原菌以及药物敏 感实验依据的检查科室之一。
二.临床细菌室的工作是面向全院临床医生与患者。其工作目的是一切 为了患者,服务于患者;一切为了临床,服务于临床;急其所急,想 其所想,检验报告及时、准确。
三.根据循证医学的观点,不断进行实验方法学的研究与改进,临床价 值探讨,经济学评估,优选出最直接、最有效、最准确、最经济的实 验或实验组合,用于临床。
放适当环境培养。 ⑵ 培养分离病原菌,根据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和耐药表型检测,并根据

(完整版)临床细菌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流程.doc

(完整版)临床细菌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流程.doc

(完整版)临床细菌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流程.doc

临床细菌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流程

1、质量的概念和质量保证

影响检验结果质量的因素很多 , 实验过程中 , 仪器、试剂和操作

等均会引起试验结果的误差 , 衡量检验结果的质量常用准确度和精确

度 , 或特异性和灵敏度。具体采用哪一种指标应根据实验的性

质决定 , 目前临床细菌学检验的工作内容大致有 3 类 , 衡量起质量的技

术指标不完全相同。

第一类是检出细菌的实验, 包括标本直接涂片检查和细菌分

离培养。现代的细菌感染, 混合菌较常见 , 一份标本中 , 会有 2 种以上细菌存在。无论标本直接涂片还是分离培养, 检验结果必须如实反映感染病灶中细菌的真实情况。这类实验的质量 , 应该用细菌检出率或细菌分离率来衡量。

第二类是鉴定细菌的实验。通过一系列生理生化及形态学、

血清学的手段来鉴定病原菌。对分离到的病原菌都做出准确的鉴定, 是反映细菌事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类是药敏实验。有稀释法和纸片法 , 前者是半定量的实验 , 可以用准确度和精密度来衡量 , 后者以敏感或耐药的形式报告 , 属于定性的实验 , 但实验过程中测量抑菌环是定量的指标。也应以准确度和精确度衡量。

所以实验室人员必须清楚认识到以上这一点, 在实验室的设

计和管理方面就应该主动设置误差检测系统 , 实验中一旦出现误差及

时发出警报 , 查明原因及时纠正。

2、室内质量控制

2.1 在职人员

2.1.1 须受过细菌学检验的专门基础教育以及相关的生物交全防护

知识 , 并以细菌检验为专业 , 及时终结并积累工作经验。

临床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临床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17
18
19
20
Step4. 初次培养基上的分离物,可能存在
多种细菌: 区分正常菌群与致病菌 确定优势菌群
21
化脓性链球菌菌落特征(β溶血)
铜绿假单胞菌菌落特征(血琼脂平板)
22
• 快速
涂片检查
• 是“指南针”
• 对确诊报告提供参考意义
• 不要过分依赖、过分夸大它的作用
23
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穿刺液、脑脊液等标本和 液体培养物可直接涂片镜检,有些细菌可做出初步诊断。
43
• 新生隐球菌(负染色法检查是否有宽厚 荚膜的酵wk.baidu.com菌作出确诊,非致病菌无荚 膜)
44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新生隐球菌PAS染色
45
• 结果报告 培养48小时,仍无菌生长者
报告“培养2天无细菌生长”。查见细菌 则报告菌名和药敏结果。
46
呼吸系统感染的细菌学检查
• 上呼吸道:从鼻部到喉部,包括口咽和鼻咽,以及相连的 腔、窦和中耳。
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人的临床诊断;还可检出化 脓链球菌、奋森螺旋体、脑膜炎奈瑟菌、麻风 杆菌等以协助诊断;对白喉、百日咳或口腔念 珠菌感染的诊断有意义,应结合临床。
51
• 上呼吸道标本的采集和运送:
病人朝亮光处坐立,用压舌板压下舌头, 无菌棉拭子擦拭扁桃体、咽喉壁及感染区 域。不要接触舌或颊表面,最好同一处用 两个拭子擦拭。

临床细菌检验室间质量控制的探讨_廖致红 (1)

临床细菌检验室间质量控制的探讨_廖致红 (1)

·医学检验·

临床细菌检验室间质量控制的探讨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人民医院(545001)

廖致红蒋洪昆侯蓓蕾马丽梅潘柳吟徐秋红

感染性疾病是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类疾病,而临床细菌学检验的目的是从临床标本中检出引起感染的病原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因此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诊断和治疗[1]。我院于1995年起一直开展临床细菌室间质量评定工作。十几年来,该项工作受到各参控实验室的欢迎和重视,并从中发现我院细菌检验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促进了临床细菌学检验质量的提高。现将2004—2007年我院临床细菌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活动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菌株:2004—2007年间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共发放菌株60株。区临床检验中心共发放菌株60株。

1.1.2菌种鉴定仪器:美国BD公司的MicroSCAN AutoScan-4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

1.1.3药敏纸片及质控菌株:药敏纸片购自英国Oxoid;质控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均购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1.1.4试剂:所用成品培养基购自广州迪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微量生化管购自杭州微生物试剂厂;沙门菌诊断血清、志贺菌诊断血清、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诊断血清、肠道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诊断血清、大肠菌诊断血清均购自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1.2方法

1.2.1抗生素敏感试验:实验方法及结果判断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纸片购自广州迪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结果判断参考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制定的标准。

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

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

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

细菌检验是一项关键的实验室测试,用于确定食品、水源、环境和医疗设施等

领域中的细菌污染情况。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在细菌检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流程。

一、质量控制标准

1. 样品处理:在进行细菌检验之前,必须对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样品的采集、保存和运输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定,以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2. 实验室条件:细菌检验应在符合卫生标准的实验室环境中进行。实验室应具

备适当的设备和设施,包括恒温箱、培养基、显微镜等。实验室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熟悉实验室操作规程,并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

3. 质量控制菌株:为了确保细菌检验的准确性,实验室应使用已验证的质量控

制菌株。这些菌株应具有已知的生长特性和抗生素敏感性,以便进行对照和验证实验。

4. 方法验证:细菌检验方法应经过验证,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重复性。验证应

包括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选择性和灵敏度等方面的评估。

5. 质量控制记录: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记录,包括样品信息、质量控

制菌株使用情况、实验条件、检测结果等。这些记录应保存一定的时间,以备审查和追溯。

二、质量控制流程

1. 样品接收和处理:实验室应按照标准操作程序接收样品,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如稀释、过滤等。样品处理过程应记录相关信息,以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2. 质量控制菌株使用:在每次检验中,实验室应使用质量控制菌株进行对照实验。质量控制菌株应按照预定的方法进行培养和保存,并定期进行验证。

3. 检验方法操作:实验室人员应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细菌检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消毒、避免交叉污染等问题,并记录实验条件和操作步骤。

临床细菌学室内质量控制sop

临床细菌学室内质量控制sop

临床细菌学室内质量控制

目的:细菌室内质控是细菌检验工作的核心,是做好室间质评的基础和前提,做好此项工作,才能在室间质评中取得好成绩,也就能更好地为患者的诊疗服务。

一、细菌检验人员及其培养教育:须在实践中继续学习,不断提高理

论水平和技术操作能力,编写操作手册。

二、仪器设备的功能监测

(一)灭菌器械的效果监测:高压灭菌器每月一次,我室采用嗜热脂肪芽胞杆菌监测。

(二)恒温孵育箱、水浴箱及冰箱,每天记录其温度,开始工作及工作结束时均应记录,并绘制温度控制图,孵育箱温度应

为35℃±1℃,水浴箱37℃±0.5,冰箱冷藏为4℃±2℃,

冷冻为-20℃±5℃

三、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一)制备培养基的记录:包括收到日期,制备时培养基名称、配方、日期,制作者签名。成品培养基记录购入日期及使用

日期,并按条件贮存,用已知阳性或阴性菌株进行检测。(二)培养基的外观检查:对制备或购入成品培养基,要观察其颜色和透明度。发现异常要停止使用。

(三)培养基的性能监测:对于分离、选择、鉴别培养基,要对其用参考菌株进行监测,性能符合标准方可使用。

一、试剂、染色液及抗血清的质量控制

试剂、染液,配制后注明名称,配制日期及配制者,用已知阳性

和阴性参考菌株进行监测,合格后方能应用。

(一)根据试剂和染色液本身稳定性和使用频度定期检查核对:较稳定如靛基质每周检测,H2O2每天用时均应检测,氧化酶

纸片应避光低温保存,各种生物制品应置4℃冰箱保存等。

(二)抗血清的质量控制:应记录收到日期,观察其外观是否符合标准,使用时前先用已知阴、阳性菌株检查是否合格,期

临床细菌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流程

临床细菌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流程

临床细菌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流程

质量控制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建立标准操作规程(SOP):制定一套标准的操作规程,包括标本收集、保存、转运和实验操作等所有环节的具体要求。SOP规定了每个步骤的操作流程、使用的试剂和设备、结果解读标准等,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2.样本质量控制:对于临床细菌学检验来说,样本的质量非常重要。因此,在样本收集和保存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污染和失真。这包括正确的采样技术、合适的保存温度和时间,并且应该在检验之前对样本的质量进行评估。例如,如果样本存放不当导致细菌死亡或浓度过低,就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质量控制品的使用:质量控制品是一种稳定、已知浓度的标准品,用来验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常,质控品会模拟常见的临床标本,包括阴性和阳性样本。实验室需要每日使用质控品来验证设备、试剂和操作的稳定性。如果质控品的结果在预定范围内,可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内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是实验室自行建立的用来监测日常实验质量的系统。首先,需要确定一组常规检测指标,然后每天进行检测并记录结果。通过比较每天的测试结果,可以确定实验室的日常变异范围,并及时发现异常结果。如果结果超出了参考范围,实验室需要进行调查和纠正操作,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5.外部质量评估:外部质量评估是指实验室参加由独立机构组织的质量评估项目。通常,这些项目会定期提供一批未知样本给实验室,实验室

需要准确识别和报告这些样本,以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外部质

量评估可以帮助实验室发现潜在的问题,并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较,以改

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

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

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

细菌检验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室检测方法,用于确定样本中是否存在细菌,并评估其数量和类型。为了确保细菌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将详细介绍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步骤。

一、质量控制标准

1. 内部质量控制标准:实验室应建立内部质量控制程序,包括使用已知细菌数量的标准品进行日常检验,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 外部质量控制标准:实验室应参加外部质量评估计划,如国家或地区的质量评估计划,以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能力。

3. 质量控制记录:实验室应建立质量控制记录,记录每次质量控制的结果,并进行定期回顾和分析。

二、质量控制步骤

1. 样本准备:根据实验室的标准操作程序,准备待检样本,并确保样本的保存和运输符合要求,以避免样本污染或变质。

2. 质量控制菌株准备:根据实验室的需要,选择适当的细菌菌株作为质量控制菌株,确保其纯度和活性。常用的质控菌株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3. 质量控制菌株培养:根据菌株的生长要求,在适当的培养基上进行质量控制菌株的培养。培养条件包括温度、湿度、气氛等。

4. 质量控制菌株检测:使用已知细菌数量的质量控制菌株进行检测,确保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检测方法可以包括传统培养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5. 质量控制结果分析:根据质量控制菌株的检测结果,分析实验室的检测准确

性和一致性。如果检测结果与预期结果相符,则说明实验室的质量控制良好;如果检测结果与预期结果不符,则需要进一步分析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

6. 质量控制记录和回顾:实验室应建立质量控制记录,记录每次质量控制的结果,并进行定期回顾和分析。通过回顾和分析质量控制记录,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实验室操作中的问题,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

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

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

细菌检验是一项重要的实验室检测工作,用于确定样本中的细菌种类和数量。

为了确保细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将详细介绍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标准及其实施步骤。

一、质量控制标准

1. 内部质控标准:实验室应建立一套内部质控标准,以确保每个步骤的准确性

和可重复性。内部质控标准可以包括使用已知细菌菌株进行定量检测,比对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确保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2. 外部质控标准:实验室应参与外部质控方案,如国家或地区提供的质控方案。通过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对,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样本质量控制:样本的质量对细菌检验结果有重要影响。实验室应确保样本

的采集、保存和运输符合标准操作规程。对于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样本,应及时通知采样单位,要求重新采集。

二、质量控制实施步骤

1. 设定质量控制指标: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和要求,设定细菌检验的质量控

制指标。常见的指标包括准确性、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等。

2. 内部质控:每天实验前应进行内部质控,包括检查仪器的运行状态、校准和

维护记录是否正常。使用已知细菌菌株进行定量检测,比对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计算误差值。

3. 外部质控:定期参与外部质控方案,将实验结果提交给质控机构进行比对和

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纠正实验方法和操作,提高实验准确性。

4. 样本质量控制:对于样本的采集、保存和运输,实验室应建立标准操作规程,并进行培训和监督。对于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样本,应及时通知采样单位,要求重新采集。

5. 质量控制记录和分析:实验室应建立质量控制记录,详细记录每次质控的结

细菌分枝杆菌和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流程

细菌分枝杆菌和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流程

细菌分枝杆菌和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流程

1.质量控制样品选择

选择适当的质量控制样品是质量控制流程的第一步。质控样品应该代表实际样品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细菌、分枝杆菌和真菌,并且应该包括正样品和负样品。

2.制备质量控制样品

制备质量控制样品是确保样品一致性和准确性的关键步骤。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和生长条件来培养相关的细菌、分枝杆菌和真菌。确保质控样品的纯度和浓度,并使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冻存和保存。

3.质量控制样品测试

在每次实验过程中,将质量控制样品与待测样品一同进行测试,以评估实验室仪器和方法的性能。确保在每个批次或每个运行期间都有质量控制样品的测试。

4.数据分析和评估

对质量控制样品的测试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将质量控制样品的结果与已知结果进行比较,以评估实验室方法的准确性和结果的可靠性。使用统计学方法来分析和评估结果,以确定任何偏差或错误。

5.结果记录和存档

记录质量控制样品的测试结果,并存档以备将来进行分析和复核。确保结果的可追溯性和可复现性,并记录任何问题或异常结果。

6.质量控制教育和培训

对实验室人员进行质量控制教育和培训,以确保他们了解和遵守质量

控制流程。培训应包括样品准备、实验方法、数据分析和结果评估等方面。

7.定期验证和审核

定期验证和审核质控流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根据实验室的需要,制

定一定的验证计划,并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审核。解决任何问题或改进措施,并持续改进质量控制流程。

8.外部质量评估

参加外部质量评估计划,例如与其他实验室共享质控样品,或参与认

证和资质认可计划。通过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较和评估,进一步确保检测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微生物检验技术

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适用阶段:中职阶段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

微生物检验技术》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根据职业教育对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引入行业标准,以检验岗位需求为目标,突出了知识的应用性,主要内容包括细菌、病毒以及其他常见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验及防治、临床常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卫生微生物检验等。本课程重在培养学生掌握常规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他们具有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后续课程和岗位职业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医学临床标本微生物学检验掌握等相关知识结构,并发展职业能力。本课程以微生物检验顺序为线索进行设计,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通过院校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临床医院与学校教学交替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课程目标

(一) 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

1、具备微生物的基本理论及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知识。

2、具备各种常见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检验方法的知识。

3、具有消毒灭菌和无菌操作基本技术。

4、具有临床常见标本的细菌学鉴定、药敏及准确及时发出检验报告的能力。

第二十章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第二十章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维修或报废之前,实验室应采取适当措施对设备去污染
➢ 显微镜检查 与旧批号平行试验
生长抑制试验(适用时) 批号产品应检测相应的性能
➢ 分离鉴定 第二节 检验中质量控制
与旧批号平行试验 第二节 检验中质量控制
➢ 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判读 仪器和试剂:检测试剂、定标试剂、所需设备、校准程序
指检验之后的全部过程,包括结果的系统性评审、报告的规范格式与解释、报告的发送、标本的保留和储存、废弃物的处置等 标本的正确采集与运送是保证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的前提
试剂质量保证:包3括.新批有号颜、新色货次视投入觉临床障使用碍前者的性不能评应估,从日常事质控涉及辨色的微生物学检验工作
当培养基脱水、溶血、破损、冷冻、被污染或量不足时,仍应进行质量控制 第一节 检验前质量控制 试剂和培养基的质量保证; 检验前过程质量控制是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实验室间比对计划:是由外部机构向实验室发放“未知”标本,根据检测结果评价参加实验室的检测质量 配置日期: 失效日期: 第二节 检验中质量控制
一、人员 配置日期: 失效日期:
实验室间比对计划:是由外部机构向实验室发放“未知”标本,根据检测结果评价参加实验室的检测质量 血液、体液、尿标本等的污染率
第二十章 1. 定期培训工作人员,评估、记录其进行微生物实验的能力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标准操作程序(s2ta.ndar保d op证erat所ing 有proc工edur作e,人SOP员)内报容包告括:的一致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细菌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流程

1、质量的概念和质量保证

影响检验结果质量的因素很多 , 实验过程中 , 仪器、试剂和操作

等均会引起试验结果的误差 , 衡量检验结果的质量常用准确度和精确

度 , 或特异性和灵敏度。具体采用哪一种指标应根据实验的性

质决定 , 目前临床细菌学检验的工作内容大致有 3 类 , 衡量起质量的技

术指标不完全相同。

第一类是检出细菌的实验, 包括标本直接涂片检查和细菌分

离培养。现代的细菌感染, 混合菌较常见 , 一份标本中 , 会有 2 种以上细菌存在。无论标本直接涂片还是分离培养, 检验结果必须如实

反映感染病灶中细菌的真实情况。这类实验的质量 , 应该用细菌检出率或细菌分离率来衡量。

第二类是鉴定细菌的实验。通过一系列生理生化及形态学、

血清学的手段来鉴定病原菌。对分离到的病原菌都做出准确的鉴定, 是反映细菌事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类是药敏实验。有稀释法和纸片法 , 前者是半定量的实验 , 可以用准确度和精密度来衡量 , 后者以敏感或耐药的形式报告 , 属于定性的实验 , 但实验过程中测量抑菌环是定量的指标。也应以准确度和精确度衡量。

所以实验室人员必须清楚认识到以上这一点, 在实验室的设

计和管理方面就应该主动设置误差检测系统 , 实验中一旦出现误差及

时发出警报 , 查明原因及时纠正。

2、室内质量控制

2.1 在职人员

2.1.1 须受过细菌学检验的专门基础教育以及相关的生物交全防护

知识 , 并以细菌检验为专业 , 及时终结并积累工作经验。

2.1.2 作人员必须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 , 技术操作须完全遵守操作规

程 , 并直接参与质量控制工作。

2.1.3 工作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 , 及时了解本领域的新进展 , 将所掌握的新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2.1.4 实验室管理人员应注意利用一切机会培养技术人员 , 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专业培训班 , 获取新信息。因为细菌学检

验,投资人员培训远比投资与仪器设备更重

要。 2.2 操作手册及参考书

2.2.1 细菌室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一本指导日常工作、简

明扼要的操作手册 , 并在工作中不断完善和修改。

2.2.2 细菌室应准备一些细菌学参考书 , 解决某些少见的菌种的分离鉴定 , 判断细菌的致病性及向临床医生解释结果时用。

3、设备质量控制

3.1 温箱、冰箱每日工作开始 , 在打开温箱或冰箱等控温设备前 , 以及下午下班前须观察当时设备的温度并记录。

3.2 高压灭菌器须定期检查灭菌器的灭菌效果, 至少每月1 次。测试方法可用留点温度计或嗜热芽孢菌等, 并定期维修。

3.3 生物安全柜新安装必须由生产厂家提供安装检测报告, 以后每年必须检测一次 , 若须更换滤网 , 须由专门技术人员进行, 并提供检测报告。工作时检测气流、紫外灯正常与否, 可用营养琼脂检测空气中细菌的沉降数 , 紫外线必须有使用记录, 每 3 个月检查一次性能3.4 接种环要求长 5-8cm, 环直径约 3mm;接种针长 5-8cm。

3.5 显微镜应做好常规的清洁和保养。所有的技术人员必须对显微

镜的对光、应用和清洁正确步骤掌握。

3.6 细菌鉴定仪应及时更新系统操作软件。定期清浩仪器的探测部

位,并用标准模板进行校正,必要时按照菌株对每批号的鉴定卡、

条、板进行一次测定 , 并核对每个反应和药敏试验的结果。

4. 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每批培养基应有配制记录 , 并对不同性能的培养基要用以知特

性的、稳定的标准菌株进行测定并记录 , 符合要求方可应用。

培养基的一般质量控制

项目检测标准检测频率(1) 外观液体培养基各种培养基都应有名

固体培养基含指示剂称、标记和制备日期

每周

的培养基颜色、透明度、失水情

况无菌落、不干裂无

菌、颜色符合要求

一般培养基 3mm

(2) 平板深度MH 为 4-6mm每批

底层与斜面之间至少

有 1cm 的直立段 , 长度

(3) 双糖斜面不得过2/3试管,不可每批干裂

(4)无菌试验随机取10个,放35度

经病压灭菌后的培养孵箱 24h 无菌

基无菌分装的试管或每批平板

选择性培养基

(5) 硬度试验划线接种应无碎裂

固体培养基穿刺接种后能区分有半固体培养基每批

动力或无

监控常规培养基及试剂的菌种

培养基阳性 ( 或生长)阴性(或不生长)监测频率

第一套 :A( 每月一次 )

赖氨酸脱酶迟缓爱德华菌鸟氮酸脱羧酶产气肠杆菌精氨酸双水解酶阴沟肠杆菌靛基质大肠埃希氏菌v - p阴沟肠杆菌橼酸盐 ( 西蒙氏 )产气肠杆菌苯丙氨酸脱氨酶雷氏变形杆菌葡萄糖 O-F

氧化铜绿假单胞菌弗氏构橼酸菌

弗氏构橡酸菌

普通变形杆菌

阴沟肠杆菌

大肠埃希氏菌每批迟缓爱德华菌弗氏枸橼酸菌

发酵大肠埃希氏菌

不活动洛非氏不动杆菌

硝酸盐还原铜绿假单胞菌洛菲氏不动杆菌

氧化酶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

ATCC27853 ATCC25922

触酶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

胆汁一七叶酸粪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

丙二酸盐产气肠杆菌迟缓爱德华菌

尿素雷极氏变形杆菌 ( 快) 大肠埃希氏菌

肺炎克雷伯氏菌 ( 慢)

动力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

第二套 :B( 每批一次 )

巧克力球脂 (HN) 流感血杆菌每批羊血琼脂平板化脓性链球菌 ( 小菌

落)

肺炎链球菌 ( 中等菌

落)

麦康凯大肠埃希氏菌 ( 粉红

菌落 )

奇异变形杆菌 ( 无色

菌落 )

双糖铁培养基

营养琼脂金黄色葡萄球菌

5.试剂、染色液的质量控制

试剂的质量控制

试剂阳性控制菌种阴性控制菌监测频率

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面每次氧化酶ATCC 2 7 8 5 3 ATCC 2 5 9 2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