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南京的40多个成语典故介绍
与南京有关的成语典故
南京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与之相关的成语典故,以下是一些例子:
1.青梅竹马:出自李白的《长干行》,描述了古代南京长干里居住
的两小无猜的小儿女,自幼一起玩耍的情景。
2.龙蟠虎踞:诸葛亮出使东吴,看到秣陵(今南京)的山势地形,
感慨地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这句话形容南京地势险要,有帝王之气。
3.新亭对泣:出自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东晋时,王导等人在新
亭宴饮,周伯仁感慨地说:“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大家相对哭泣。这个成语比喻怀念故国或忧国伤时的悲愤心情。
4.一往情深:东晋时,王献之与表姐郗道茂从小青梅竹马,长大后
结为夫妻。后来王献之被选为驸马,被迫与郗道茂离婚。郗道茂不久郁郁而终。王献之非常悲痛,临终前还一直念叨着郗道茂的名字。这个成语形容对人或事物有特别深的感情,十分向往留恋。
5.破镜重圆:出自乐昌公主与陈后主的故事。陈后主被隋朝灭亡后,
乐昌公主流落到隋朝越国公杨素家里,与丈夫徐德言分别时,将一面镜子打破,各执一半,相约在元宵节卖镜于街市,以求重逢。
后来两人果然在元宵节相遇。这个成语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新团聚与和好。
这些成语典故都反映了南京历史上的文化和社会生活,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语故事】江郎才尽
【成语故事】江郎才尽
“江郎才尽”这个成语出自南京。据《南史·江淹传》和钟嵘著的《诗品》中载:“江淹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江郎即南朝著名文学家江淹,他年少成名,擅长诗赋,文章更是绝妙,《恨赋》、《别赋》状人间生死之恨,离别之愁,酣畅淋漓,真挚动人,读来别是一番滋味上心头。可到了晚年,江淹突然才思锐减,诗文不再有佳句美意,诚如钟嵘在《诗品》中所说,“而后成诗,不复成语”,故有“江郎才尽”之说。
在朝天宫后面的冶城山上有一冶亭,江淹就是在这里小憩时做了这么一个离奇的梦,此后,他再也写不出好的文章,后人称冶亭为梦笔驿。
把写不出好作品的缘由,附会于一场梦,颇有点“睡不着觉怪床歪”的意味,当然有点可笑。但江淹缘何才尽倒是值得深思。
江淹出身贫寒,但自小好学,6岁能诗。13岁丧父后,为生计所迫,曾采薪养母。20岁入仕,但寄人篱下,不甚得志。后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被诬受贿入狱,获释后继而遭贬。坎坷不平的经历,愤怒哀怨的思绪,造就了一代诗人,这期间,他写下了不少好的诗篇。
话说30年河东,30年河西,江淹34岁后时来运转,他先后依附齐高帝萧道成和梁武帝萧衍,受到赏识,官运亨通,从尚书驾部郎一直做到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侯。对此,他曾不无得意地对弟子说:“吾本素官,不求富贵,今之忝窃遂至于此,平生言止足之事,亦以备矣。”
在这种养尊处优、安逸舒适的环境下,江淹再也没有创作激情,更缺乏创作的生活底蕴,官运的高峰却造就了他创作上的低谷。江淹的文思终于枯竭,金陵一梦,终使他前后判若两人。
南京的成语故事PPT课件
南京成语之六
破镜重圆
比喻夫妻失散后重新团聚或决裂后重新和好。 ——《中华成语词典》释义
12
南京成语之七
虎踞龙盘
形容地势险要而雄伟。 ——《中华成语词典》释义
13
南京成语总结
以上成语的出处:
➢《世说新语》 ➢《晋书》《梁书》《南史》《北史》 ➢《三国志》 ➢《全唐诗》 ➢《指月录》、《景德传灯录》
成语
✓成语是汉语特有的语言形式 ✓是一个固定短语 ✓表达了一个固定的语意
来自南京的成语
石头城遗址 “虎踞龙盘” 小九华山 “入木三分” 紫金山 “厚颜无耻”
南京成语之一
后起之秀
晚辈中才能突出的人。 ——《中华成语词典》释义
5
南京成语之一 成语故事:
“宁谓曰:‘卿风流俊望,真后来之秀。’忱曰: ‘不有此舅,焉有此甥!’” 《晋书•王忱列传》
14
6
南京成语之二
大发雷霆
大发脾气,高声训斥。 ——《中华成语词典》释义
7
南京成语之三
管中窥豹
1、见识狭小、看不到全面。 2、可以从观察到的部分推测全面。
——《中华成语词典》释义
8
乌源自文库巷
9
南京成语之四
江郎才尽
人的才情文思衰退。 ——《中华成语词典》释义
10
南京成语之五
天花乱坠
与南京有关的历史典故
与南京有关的历史典故
与南京有关的历史典故
发布时间:2020-05-27
在我国常用的典故里面,有很多都是出自南京或者和和南京有关的。今天就给大家具体分享一下与南京有关的历史典故的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与南京有关的历史典故
1.得意忘形
典故:东晋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狂荡无羁,能诗善文,有时在南京家中读书,数月闭门不出;有时出外游山玩水,十天半月不回家。当他快乐时,就发疯似狂,忘乎所以,甚至连他自己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了。
2.凤毛麟角
发生地:南京乌衣巷,典故:南朝时期的谢超宗,是乌衣巷有名的才子。一次,新安王的母亲逝世后,谢超宗写了一篇表彰死者的文章,宋孝武帝读后大加赞赏,称赞说:超宗殊有凤毛。而麟角之说则是出自《北史》: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3.干卿何事
典故:南唐定都建康(今南京),中主李璟喜爱诗词,他的《摊破浣溪沙》中有: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之句。而冯延巳的《谒金门》中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李璟拿这句词和冯延巳开玩笑说: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延巳回答说:不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
4.渐入佳境
典故:东晋画家顾恺之长期在建康(今南京)生活。他有一个习惯,就是在吃甘蔗时跟别人相反,每次都是从甘蔗的梢部吃起。他曾解释说:从上往下吃,越吃越甜,这叫渐入佳境。
5.刻画无盐
典故:司马睿在南京建立东晋时,周岂页任尚书左仆射,当时朝中宦官们认为他为人高洁,把他比作乐广。乐广也是当时被认为高洁的人物,但周岂页却认为乐广根本不能同他相比。因此,当庚亮告诉他有人把他比作乐广时,他很不高兴,说怎么能拿丑的东西来比喻美的呢。
关于南京的成语
南京,古称金陵,是六朝古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这里不仅有美丽的风景,还有许多富有智慧和启示的成语。下面我们来探讨两个与南京相关的成语及其详细解释。
首先,我们来看“画龙点睛”。这个成语出自梁代画家张僧繇的故事。传说他在金陵(今南京)的安乐寺画了四条龙,龙画得栩栩如生,但奇怪的是,画面上却没有画眼睛。有人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果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听到这个解释后,大家都认为他在吹牛。然而,当他真的画上眼睛后,龙立刻飞了出来,卷起了屋上的瓦片。这个故事后来就被用来比喻在事物的关键或重要之处加上精彩的点子或语句,使其更加完美。
其次,我们再来看“南柯一梦”。这个成语出自唐代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故事讲述了一个书生在梦中到了一个名叫南柯的地方,他在那里建功立业,做了太守,但最后还是遭遇贬黜。这个故事后来就被用来比喻人生的得失无常,一切都是过眼云烟。
这两个成语都凝聚了南京历史和文化的精髓。它们告诉我们,人生就像一场梦,充满了变幻莫测和不确定性。同时,也提醒我们要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之处,用智慧和勇气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总的来说,南京的成语不仅是语言中的瑰宝,也是我们理解南京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工具。通过这些成语,我们可以
更好地理解南京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学习。
45个成语与南京有关
发信人: freecity (▁▂▃▄▅▆▇█⑧⑧█▇▆▅▄▃▂▁), 信区: Nanjing标 题: 45个成语与南京有关 秦淮河畔吹响“一往情深”发信站: 虎踞龙蟠SBBS (Tue Aug 11 13:37:57 2009), 站内【龙虎网报道】琳琅满目、东山再起、一往情深、光怪陆离、江郎才尽……这些成语你可能经常使用;但你知道吗,它们可都是地道的南京籍,就“出生”在南京。 朱自清说“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痕迹”。如果在历史流传下来的成语典故里游山玩水,又是什么感觉?比如在九华山公园遥想王羲之“入木三分”的书法;游秦淮河时,慨叹“六朝金粉”;参观云锦博物馆,了解一下“衣冠禽兽”最初的意思。 南京市旅游局日前整理编辑了一本“旅游口袋书”,将45个南京籍成语串连起来,带着游客逛遍南京城;就算是本地市民,不妨也按书索骥,你会发现原来身边熟悉的景致也变得新鲜有趣起来。 45个成语与南京有关 “南京盛产成语,这里面可以挖掘出丰厚的文化旅游功能。”主要撰稿人南京市旅游学会会长邢定康介绍,常用成语差不多有2500个左右,如果追溯起它们的发源地,除了“八百里秦川”,恐怕还没有哪个地区能与南京相提并论。 据了解,全书共选出了45个南京籍成语进行详解,游客只需按书索骥,就可以玩转南京。 秦淮河畔吹笛“一往情深” 一往情深,这个向意中人表白时常用的词,最早却是东晋名将谢安用来夸赞桓伊对音乐的执著痴迷。 《晋书》介绍,桓伊也是一名武将,被封为右军将军,曾在淝水之战中立下战功。他为人也很谦逊,有一次乘车外出,碰上了王羲之儿子王徽之。两人素不相识,但王徽之知道他笛子吹得好,请手下人迎上去,询问能否吹奏一曲。此时的桓伊已是高官,但他二话没说走下车吹完“梅花三弄”。因为桓伊对音乐太痴迷,谢安曾感叹道,他对音乐可谓是“一往情深”。 九华山上王羲之“入木三分” 九华山上,还发生过“入木三分”的故事。 东晋时,九华山叫覆舟山,司马睿要在这里举行祭地大典,王羲之负责在木板上书写祭文。更新时工匠要先削去他早前的手书,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墨迹仍然可见,直到削去三分的厚度,方才见底。司马睿不禁赞叹:真是入木三分呀! “江郎才尽”的梦就在冶山 南朝文学家江淹擅长诗赋。据说,有天晚上做了个梦,梦见一男子自称是郭璞,对他说,“我的一支毛笔在你那儿有些年头了,该还给我了吧。”江淹手往怀里一摸,果然摸到一支
与南京有关的成语
1.得意忘形
典故:东晋“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狂荡无羁,能诗善文,有时在南京家中读书,数月闭门不出;有时出外游山玩水,十天半月不回家。当他快乐时,就发疯似狂,忘乎所以,甚至连他自己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了。
2.凤毛麟角
发生地:南京乌衣巷,典故:南朝时期的谢超宗,是乌衣巷有名的才子。一次,新安王的母亲逝世后,谢超宗写了一篇表彰死者的文章,宋孝武帝读后大加赞赏,称赞说:“超宗殊有凤毛。”而“麟角”之说则是出自《北史》:“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3.干卿何事
典故:南唐定都建康(今南京),中主李璟喜爱诗词,他的《摊破浣溪沙》中有:“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之句。而冯延巳的《谒金门》中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李璟拿这句词和冯延巳开玩笑说:“‘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延巳回答说:“不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
4.渐入佳境
典故:东晋画家顾恺之长期在建康(今南京)生活。他有一个习惯,就是在吃甘蔗时跟别人相反,每次都是从甘蔗的梢部吃起。他曾解释说:从上往下吃,越吃越甜,这叫渐入佳境。
5.刻画无盐
典故:司马睿在南京建立东晋时,周岂页任尚书左仆射,当时朝中宦官们认为他为人高洁,把他比作乐广。乐广也是当时被认为高洁的人物,但周岂页却认为乐广根本不能同他相比。因此,当庚亮告诉他有人把他比作乐广时,他很不高兴,说怎么能拿丑的东西来比喻美的呢。
6.量体裁衣
典故:南朝时南京有个叫张融的人,颇有才华,齐太祖萧道成很器重他。有一次萧道成把自己穿过的一件衣服送给张融,并附手诏一道,说这是我穿过的衣服,已经让人按照你的体格重新修改,送给你穿很合适。
虎踞龙盘
“虎踞龙盘”、“东山再起”、“江郎才尽”、“才高八斗”、“入木三分”……这些南京“户籍”的成语,如今已被广泛应用。据考证,出自南京的成语有200多个。日前,南京市旅游局编辑出品了一本《金陵成语之旅》小册子,选取45个南京籍成语串连起来,用成语来游玩南京城。
我国70%的成语,源于先秦两汉,而常用的则有2500条左右。如果以“产地”来说,除了“八百里秦川”,恐怕还没有哪个地区能与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帝王城南京相提并论的。
下面举一些例子:
1.得意忘形
典故:东晋“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狂荡无羁,能诗善文,有时在南京家中读书,数月闭门不出;有时出外游山玩水,十天半月不回家。当他快乐时,就发疯似狂,忘乎所以,甚至连他自己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了。
2.凤毛麟角
发生地:南京乌衣巷。典故:南朝时期的谢超宗,是乌衣巷有名的才子。一次,新安王的母亲逝世后,谢超宗写了一篇表彰死者的文章,宋孝武帝读后大加赞赏,称赞说:“超宗殊有凤毛。”而“麟角”之说则是出自《北史》:“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3.干卿何事
典故:南唐定都建康(今南京),中主李璟喜爱诗词,他的《摊破浣溪沙》中有:“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之句。而冯延巳的《谒金门》中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李璟拿这句词和冯延巳开玩笑说:“…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延巳回答说:“不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
4.渐入佳境
典故:东晋画家顾恺之长期在建康(今南京)生活。他有一个习惯,就是在吃甘蔗时跟别人相反,每次都是从甘蔗的梢部吃起。他曾解释说:从上往下吃,越吃越甜,这叫渐入佳境。5.刻画无盐
南京地名典故
南京地名典故
1、长干里:它的前身建初寺是江南历史上第一座梵刹。此外,它还是古时南京最有名的吏民杂居之地。相传孙吴文臣之首张昭就住在今长干桥南的偏西巷中,当时的地名叫“张侯桥”。
孙吴大将陆逊的两个孙子:著名文学家陆机、陆云兄弟也都住在长干里的越城附近,陆机于吴亡后到了洛阳。曾著有《怀旧赋》来怀念他的旧居。
2、堂子街:据说明初修筑南京明城墙时,为解决兵役人夫洗澡的问题,有人靠着城墙修了一溜子澡堂,时人称之为“堂子大街”。因为澡堂是用白石和透水性较差的白色城砖砌成的,所以人们就又叫它为“玉石大街”。后来,人们为了称呼的方便,干脆就叫它“堂子街”了。
3、百猫坊、钓鱼台、赶鱼巷:据《续纂江宁府志》记载:上浮桥,明俞通海宅,石门楼及西楼虽蔽犹存。相传朱元璋称帝后,俞通海、俞通源和俞通渊三兄弟,均因战功封侯、封公。俞通海死后,被追封为虢国公,谥忠烈,并为他的后代盖了一座国公府。
南京钟山有关的成语故事
南京钟山有关的成语故事
小姑独处
“小姑独处”,形容女子还没有出嫁,出自南朝乐府民歌《青溪小姑曲》。“青溪小姑”,汉代末年蒋子文的三妹。蒋子文担任秣陵尉,追击贼寇到了钟山,负伤而死;他的妹妹亦投水自尽。孙权在钟山为蒋子文立庙纪念,这就是“蒋王庙”。他的三妹也被祭祀为“青溪神”;青溪,水名,在钟山附近。这就是“青溪小姑”的来历。“青溪”是孙权定都建业之后开凿的,位于城东,大致就在今天的南京博物院附近,原名“东渠”。我们知道,古人用“青龙”标志东方、用“朱雀”标志南方、用“白虎”标志西方、用“玄武”标志北方。所以,“东渠”又称为“青溪”。
我们看《青溪小姑曲》:“开门白水,侧近桥梁。小姑所居,独处无郎。”“白水”指的就是“青溪”;短短四句,描述了小姑的居住环境、单身状态。“小姑独处”后来成为一个常见的典故,形容女子单身。
澄江如练
这个成语是形容长江像一条长长的白练一样延伸,出自于南朝诗人谢朓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三山”是地名,位于长江之边;“还望”是回头看的意思;“京邑”就是指当时的都城建康。谢朓是南朝杰出的山水诗人,曾经担任过宣城太守,又被称为“谢宣城”。谢朓在这首诗中写到:“余
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描绘出了黄昏之景、长江之景。“澄江静如练”五个字,成为古往今来描写长江静态之美的最有名的句子。
唐朝诗人李白最心仪、佩服的前代诗人就是谢朓,他在《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这篇名作中写到:“中间小谢又清发”,“小谢”就是谢朓。有人评价他是“一生低首谢宣城”,他一辈子都是对谢宣城俯首称臣的。李白在《金陵城西楼月下》中感叹道:“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玄晖”是谢朓的字;能够写出“澄江静如练”这种句子,不由得让人长久缅怀谢玄晖啊!
在南京的成语故事
在南京的成语故事
南京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许多优美的成语故事与之相关。下面我将介绍几则经典的南京成语故事,让你了解更多有关南京的历史文化。
1. 南京批零。相传南京曾流行一种“批零”行为,即商家购进大批货物后,再分成小份零售。后来,这个词汇被引申为“彻底清除”,象征着将某种情况或现象一扫而空。例如,在某场比赛中,某队以10比0狂胜对手,就可以说这支队伍“批零”了对手。
2. 金陵晚波。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羽檄”一节。据说当时王之涣在南京登高望远,看到江面上的汀波荡漾,于是有了“金陵晚波”这个著名的诗句。后来,“金陵晚波”成为形容事物美好、悠远而空灵的词语。
3. 石头记。这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部小说以“红楼梦”为名,又被称为“石头记”,其中的“石头”指的就是南京玄武山下的一个大石头。这个石头的传说与小说中的故事相似,被认为是小说中“荣府”的原型。
4. 玄武门之变。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在南京龙蟠阁发动玄武门之变,推翻了当时的三岁皇帝李煜,自己登上了皇位。这场变革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后来,“玄武门之变”成为一个典故,形容革命推翻旧秩序,建立新制度的壮举。
5. 石钟山雄狮。这个成语来自南京市玄武区的石钟山,是南京的著名山峰之一。据传,石钟山庙内曾养着一只凶猛的雄狮,守护着此处善男信女。后来,这只雄狮成为了南京的象征之一,人们将其与石钟山联系起来,形成了“石钟山雄狮”的成语。
以上就是几则经典的南京成语故事。这些成语都与南京的历史文化密不可分,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典故了解更多有关南京的人文风情,更加深入地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出自南京的40多个成语典故介绍
出自南京的40多个成语典故介绍
【金陵晚报报道】《金陵晚报》开设的探寻南京成语之源栏目先后报道了近50个起源于南京的成语典故。这些带有南京烙印的典故,发生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南京城的各个方位,代表着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金陵晚报记者将所搜集报道的南京籍成语整理如下,还有哪些您所知道的南京成语?它们中哪些该作为南京文化标志落户明城墙?
1.得意忘形
典故:东晋“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狂荡无羁,能诗善文,有时在南京家中读书,数月闭门不出;有时出外游山玩水,十天半月不回家。当他快乐时,就发疯似狂,忘乎所以,甚至连他自己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了。
2.凤毛麟角
发生地:南京乌衣巷,典故:南朝时期的谢超宗,是乌衣巷有名的才子。一次,新安王的母亲逝世后,谢超宗写了一篇表彰死者的文章,宋孝武帝读后大加赞赏,称赞说:“超宗殊有凤毛。”而“麟角”之说则是出自《北史》:“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3.干卿何事
典故:南唐定都建康(今南京),中主李璟喜爱诗词,他的《摊破浣溪沙》中有:“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之句。而冯延巳的《谒金门》中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李璟拿这句词和冯延巳开玩笑说:“‘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延巳回答说:“不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
4.渐入佳境
典故:东晋画家顾恺之长期在建康(今南京)生活。他有一个习惯,就是在吃甘蔗时跟别人相反,每次都是从甘蔗的梢部吃起。他曾解释说:从上往下吃,越吃越甜,这叫渐入佳境。
5.刻画无盐
典故:司马睿在南京建立东晋时,周岂页任尚书左仆射,当时朝中宦官们认为他为人高洁,把他比作乐广。乐广也是当时被认为高洁的人物,但周岂页却认为乐广根本不能同他相比。因此,当庚亮告诉他有人把他比作乐广时,他很不高兴,说怎么能拿丑的东西来比喻美的呢。
南京的成语故事
南京成语之十三
一目十行
一眼就能看十行书。形容阅读速度极快。 ——《中华成语词典》释义
35
南京成语之十三
成语故事:
“读书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经目必记,篇章辞赋 ,操笔立成。” 《梁书.简文帝纪》
萧纲是梁武帝萧衍的儿子,从小就聪明过人, 四岁开始读书,过目不忘。六岁时就能写文章。随 着年龄增长,他读书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能够一眼 同时看十行字。
序品》
云光法师在城南的山上讲经,讲到精彩处天上 鲜花纷纷坠落,形成雨花石。此处得名雨花台。《 景德传灯录》记载了这个故事。书中讲到对佛意要 真正领会,反对讲得天花乱坠、不着边际。
16
雨花台
17
南京成语之六
破镜重圆
比喻夫妻失散后重新团聚或决裂后重新和好。 ——《中华成语词典》释义
18
南京成语之六
22
清凉山、石头城
23
南京成语之八
入木三分
比喻见解、议论、分析、刻画很深刻。 ——《中华成语词典》释义
24
南京成语之八
成语故事:
“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 《书断•王羲之》
王羲之写字很有力度,他写了一块祭祀用的祝 版立在九华山上。几年之后当工人准备把这块旧的 祝版削掉重新写字时,发现墨迹已经浸入木头里面 三分深。
43
44
南京成语之十七
形容南京的成语
典故有一次,东晋顾恺之和桓玄,在建康殷仲堪家中谈笑取乐。他们约定说“危语”(用一句话形容一个非常危险的情况)。桓玄说:“矛头秫米剑头炊。”这句话的意思是把矛和利剑的尖头当米煮饭吃;殷仲堪说:“百岁老翁攀枯枝。”意思是说年过百岁的老头悬挂在枯萎的树枝上;顾恺之说:“井上轱辘卧婴儿。”井上的轱辘容易滚动,婴儿躺在上面非常危险。后人就把这种夸大形式吓唬人叫做危言耸听。
30.步步莲花
发生地:台城典故步步莲花原是佛教用语,后来南朝齐的末代皇帝萧宝卷继位后非常奢侈,在台城里皇宫的地上铺上黄金凿成一朵朵的金莲花,让他的宠妃在上面行走,说是步步生莲花。
31.新亭对泣
发生地:南京新亭(今地点不详)典故东晋初年很多北方的名士为躲避战乱来到建康,他们想家时经常在新亭喝酒聚会。在一次宴会上周靑道:“这里的风景跟京都洛阳的风景很相像,放眼望去只是山河改换!(风景不殊,举目有山河之异)”有些人听了不禁感慨万千流下泪来。这时候王导突然一脸严肃地正色说道:“我们大家应当团结,共同辅佐王室克复神州,怎么能像个亡国的楚囚那样只能相对而泣而无计可施呢?”
2.凤毛麟角
发生地乌衣巷典故南朝时期的谢超宗,是乌衣巷有名的才子。一次,新安王的母亲逝世后,谢超宗写了一篇表彰死者的文章,宋孝武帝读后大加赞赏,称赞说:“超宗殊有凤毛。”而“麟角”之说则是出自《北史》:“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3.干卿何事
与南京相关的成语、俗语、古诗词
目录
南京相关的成语 2
南京相关的俗语15
南京的古诗词赏析18
1
出自南京的40多个成语典故介绍
1.得意忘形
典故:东晋“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狂荡无羁,能诗善文,有时在南京家中读书,数月闭门不出;有时出外游山玩水,十天半月不回家。当他快乐时,就发疯似狂,忘乎所以,甚至连他自己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了。
2.凤毛麟角
发生地:南京乌衣巷,典故:南朝时期的谢超宗,是乌衣巷有名的才子。一次,新安王的母亲逝世后,谢超宗写了一篇表彰死者的文章,宋孝武帝读后大加赞赏,称赞说:“超宗殊有凤毛。”而“麟角”之说则是出自《北史》:“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3.干卿何事
典故:南唐定都建康(今南京),中主李璟喜爱诗词,他的《摊破浣溪沙》中有:“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之句。而冯延巳的《谒金门》中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李璟拿这句词和冯延巳开玩笑说:“‘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延巳回答说:“不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
4.渐入佳境
2
典故:东晋画家顾恺之长期在建康(今南京)生活。他有一个习惯,就是在吃甘蔗时跟别人相反,每次都是从甘蔗的梢部吃起。他曾解释说:从上往下吃,越吃越甜,这叫渐入佳境。
5.刻画无盐
典故:司马睿在南京建立东晋时,周岂页任尚书左仆射,当时朝中宦官们认为他为人高洁,把他比作乐广。乐广也是当时被认为高洁的人物,但周岂页却认为乐广根本不能同他相比。因此,当庚亮告诉他有人把他比作乐广时,他很不高兴,说怎么能拿丑的东西来比美的呢。
6.量体裁衣
典故:南朝时南京有个叫张融的人,颇有才华,齐太祖萧道成很器重他。有一次萧道成把自己穿过的一件衣服送给张融,并附手诏一道,说这是我穿过的衣服,已经让人按照你的体格重新修改,送给你穿很合适。
南京话一笔雕凿的典故
南京话一笔雕凿的典故
南京话中有一句常用的成语叫做“一笔雕凿”,意思是说话或写字十分准确、精细,毫无瑕疵。这个成语的典故来自于明朝朱熹的《读书志》,其中有一段描述了明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王守仁的一次阅读经书的经历。
王守仁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他对经典的研究十分深入,被誉为“王阳明”。有一天,王守仁正在读书,突然发现书中有一句话写得不够准确,于是他拿起笔在书上小心翼翼地修改了一下。
当时有一位朋友看到了王守仁的修改行为,觉得他非常认真,于是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小心翼翼地修改呢?”王守仁回答说:“这是因为我对自己的要求很高,我希望我的写作能够像雕琢一样精细,没有任何错误。”
这个故事就是后来形成了南京话中的成语“一笔雕凿”的典故。这个成语的意义也逐渐扩展开来,不仅仅指书写或说话的准确无误,还表示一个人的行为、态度等都非常严谨,一丝不苟。
在南京话中,人们常常用“一笔雕凿”来形容一个人的精确、细致和严谨。这个成语的意义在南京人的日常交流中被广泛使用,它集中体现了南京人对精益求精的追求和对细节的重视。
南京话中的“一笔雕凿”成语不仅可以用来形容写字、说话的准确
无误,还可以用来形容其他方面的事物。比如,一个人的工作做得很细致、认真,别人就可以说他的工作做得“一笔雕凿”。同样地,一个人的计划、安排、思考等等,只要是精确无误、严谨细致的,也可以用“一笔雕凿”来形容。
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广泛,几乎可以用来形容任何一个需要精确和细致的事物。它的出现不仅仅是对一个人或者一件事物的称赞,更是一种对精确和细致工作态度的肯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自南京的40多个成语典故介绍
【金陵晚报报道】《金陵晚报》开设的探寻南京成语之源栏目先后报道了近50个起源于南京的成语典故。这些带有南京烙印的典故,发生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南京城的各个方位,代表着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金陵晚报记者将所
搜集报道的南京籍成语整理如下,还有哪些您所知道的南京成语?它们中哪些
该作为南京文化标志落户明城墙?
1.得意忘形
典故:东晋“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狂荡无羁,能诗善文,有时在南京家中读书,数月闭门不出;有时出外游山玩水,十天半月不回家。当他快乐时,就发疯似狂,忘乎所以,甚至连他自己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了。
2.凤毛麟角
发生地:南京乌衣巷,典故:南朝时期的谢超宗,是乌衣巷有名的才子。一次,新安王的母亲逝世后,谢超宗写了一篇表彰死者的文章,宋孝武帝读后大加赞赏,称赞说:“超宗殊有凤毛。”而“麟角”之说则是出自《北史》:“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3.干卿何事
典故:南唐定都建康(今南京),中主李璟喜爱诗词,他的《摊破浣溪沙》中有:“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之句。而冯延巳的《谒金门》中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李璟拿这句词和冯延巳开玩笑说:“‘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延巳回答说:“不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
4.渐入佳境
典故:东晋画家顾恺之长期在建康(今南京)生活。他有一个习惯,就是在吃
甘蔗时跟别人相反,每次都是从甘蔗的梢部吃起。他曾解释说:从上往下吃,
越吃越甜,这叫渐入佳境。
5.刻画无盐
典故:司马睿在南京建立东晋时,周岂页任尚书左仆射,当时朝中宦官们认为
他为人高洁,把他比作乐广。乐广也是当时被认为高洁的人物,但周岂页却认
为乐广根本不能同他相比。因此,当庚亮告诉他有人把他比作乐广时,他很不
高兴,说怎么能拿丑的东西来比喻美的呢。
6.量体裁衣
典故:南朝时南京有个叫张融的人,颇有才华,齐太祖萧道成很器重他。有一
次萧道成把自己穿过的一件衣服送给张融,并附手诏一道,说这是我穿过的衣服,已经让人按照你的体格重新修改,送给你穿很合适。
7.危言耸听
典故:有一次,东晋顾恺之和桓玄,在建康(今南京)殷仲堪家中谈笑取乐。他们约定说“危语”(用一句话形容一个非常危险的情况)。桓玄说:“矛头秫米剑头炊。”这句话的意思是把矛和利剑的尖头当米煮饭吃;殷仲堪说:“百岁老
翁攀枯枝。”意思是说年过百岁的老头悬挂在枯萎的树枝上;顾恺之说:“井上
轱辘卧婴儿。”井上的轱辘容易滚动,婴儿躺在上面非常危险。后人就把这种夸大形式吓唬人叫做危言耸听。
8.盲人瞎马
典故:有一次,东晋顾恺之和桓玄,在建康(今南京)殷仲堪家中谈笑取乐。他们约定说“危语”(用一句话形容一个非常危险的情况)。大家说的高兴时,
忽然旁边一位参军插嘴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瞎了眼睛的人,骑着
一匹瞎马,深更半夜,走到深水池边自然是很危险的。
9.咄咄逼人
典故一:有一次,东晋顾恺之和桓玄,在建康(今南京)殷仲堪家中谈笑取乐。他们约定说“危语”(用一句话形容一个非常危险的情况)。大家说的高兴时,
忽然旁边一位参军插嘴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由于当时在场的殷仲
堪正好是瞎了一只眼睛的,听了此话自觉难堪,但又不便当众发怒,只好说了
一句语双关的话聊做解嘲:“呦,真是咄咄逼人呀。”
典故二:出自晋•卫铄《与释某书》:“卫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学卫真书,咄
咄逼人。”卫铄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启蒙老师。其书中说的王逸少就是乌衣巷里的王羲之。
10.流芳百世
典故:东晋明帝时。驸马桓温专权作乱,萌发野心。他对曾阴谋篡权的王敦暗
表赞赏,一次他躺在南京家中床上时对亲信说:“作此寂寂,将为文景所笑。”
流露出他想篡权的野心。亲信们听候吓的不敢吱声。桓温扶枕而起,说道:“一个人既然不能流芳百世,那遗臭万年也是不错的。”
11.遗臭万年
典故:东晋明帝时。驸马桓温专权作乱,萌发野心。他对曾阴谋篡权的王敦暗
表赞赏,一次他躺在南京家中床上时对亲信说:“作此寂寂,将为文景所笑。”
流露出他想篡权的野心。亲信们听候吓的不敢吱声。桓温扶枕而起,说道:“一个人既然不能流芳百世,那遗臭万年也是不错的。”
12.一往情深
发生地:南京乌衣巷
典故东晋时有个叫桓子野的人,善于吹奏笛子,也很喜欢听别人吹奏笛子。每当听到好听的乐曲他就激动不已。当时住在乌衣巷的的宰相谢安听说桓子野喜
欢音乐到了如此地步,赞赏说:“桓子野对音乐的这份感情应该是发自内深处的,只要一听到好听的音乐就激动的不能控制自己。”
13.大笔如椽
典故:王珣时东晋大臣,家住南京城南乌衣巷,有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见有
个人送了一只像房顶的房梁那么大的笔给他。王珣醒来后,对人说他预感到会
有大手笔的事情发生。果然,一会有人来报告说孝武帝驾崩了。而王珣则被任
命担当哀册等重要文书的起草事宜。
14.屋下架屋
典故:东晋时,南京有一个叫庾阐的官员,写了一篇《扬都赋》,呈给庾亮,
庾亮对这篇赋文大为赞赏,对众人称此赋可与张衡的《两京赋》、左思的《三
都赋》相媲美。太傅谢安听说此事后,对人说:“不能这样搞啊!这是在屋子下面再架个屋子罢了!什么事要是都一味模仿学习,那就难免浅薄了!”
15.人琴俱亡
发生地:南京乌衣巷,典故:王献之和王徽之都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
在王羲之年老之后,徽之随父亲从建康乌衣巷移居浙江会嵇。献之留在了建康。公元386年,王献之去世,徽之赶回建康吊丧。他坐在献之床前大哭一场后,
取下献之生前喜爱的琴想弹一首曲子给献之听,无奈怎么也不成曲,王徽之将
琴掷在地上感慨道:“呜呼子敬,人琴俱亡。”
16.目光如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