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南京的40多个成语典故介绍
与南京有关的成语典故
![与南京有关的成语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97570d83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94.png)
南京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与之相关的成语典故,以下是一些例子:
1.青梅竹马:出自李白的《长干行》,描述了古代南京长干里居住
的两小无猜的小儿女,自幼一起玩耍的情景。
2.龙蟠虎踞:诸葛亮出使东吴,看到秣陵(今南京)的山势地形,
感慨地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这句话形容南京地势险要,有帝王之气。
3.新亭对泣:出自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东晋时,王导等人在新
亭宴饮,周伯仁感慨地说:“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大家相对哭泣。
这个成语比喻怀念故国或忧国伤时的悲愤心情。
4.一往情深:东晋时,王献之与表姐郗道茂从小青梅竹马,长大后
结为夫妻。
后来王献之被选为驸马,被迫与郗道茂离婚。
郗道茂不久郁郁而终。
王献之非常悲痛,临终前还一直念叨着郗道茂的名字。
这个成语形容对人或事物有特别深的感情,十分向往留恋。
5.破镜重圆:出自乐昌公主与陈后主的故事。
陈后主被隋朝灭亡后,
乐昌公主流落到隋朝越国公杨素家里,与丈夫徐德言分别时,将一面镜子打破,各执一半,相约在元宵节卖镜于街市,以求重逢。
后来两人果然在元宵节相遇。
这个成语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新团聚与和好。
这些成语典故都反映了南京历史上的文化和社会生活,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南京有关的历史典故
![与南京有关的历史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041fc542cc7931b765ce15bc.png)
与南京有关的历史典故与南京有关的历史典故发布时间:2020-05-27在我国常用的典故里面,有很多都是出自南京或者和和南京有关的。
今天就给大家具体分享一下与南京有关的历史典故的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与南京有关的历史典故1.得意忘形典故:东晋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狂荡无羁,能诗善文,有时在南京家中读书,数月闭门不出;有时出外游山玩水,十天半月不回家。
当他快乐时,就发疯似狂,忘乎所以,甚至连他自己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了。
2.凤毛麟角发生地:南京乌衣巷,典故:南朝时期的谢超宗,是乌衣巷有名的才子。
一次,新安王的母亲逝世后,谢超宗写了一篇表彰死者的文章,宋孝武帝读后大加赞赏,称赞说:超宗殊有凤毛。
而麟角之说则是出自《北史》: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3.干卿何事典故:南唐定都建康(今南京),中主李璟喜爱诗词,他的《摊破浣溪沙》中有: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之句。
而冯延巳的《谒金门》中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李璟拿这句词和冯延巳开玩笑说: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延巳回答说:不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4.渐入佳境典故:东晋画家顾恺之长期在建康(今南京)生活。
他有一个习惯,就是在吃甘蔗时跟别人相反,每次都是从甘蔗的梢部吃起。
他曾解释说:从上往下吃,越吃越甜,这叫渐入佳境。
5.刻画无盐典故:司马睿在南京建立东晋时,周岂页任尚书左仆射,当时朝中宦官们认为他为人高洁,把他比作乐广。
乐广也是当时被认为高洁的人物,但周岂页却认为乐广根本不能同他相比。
因此,当庚亮告诉他有人把他比作乐广时,他很不高兴,说怎么能拿丑的东西来比喻美的呢。
6.量体裁衣典故:南朝时南京有个叫张融的人,颇有才华,齐太祖萧道成很器重他。
有一次萧道成把自己穿过的一件衣服送给张融,并附手诏一道,说这是我穿过的衣服,已经让人按照你的体格重新修改,送给你穿很合适。
7.危言耸听典故:有一次,东晋顾恺之和桓玄,在建康(今南京)殷仲堪家中谈笑取乐。
他们约定说危语(用一句话形容一个非常危险的情况)。
关于南京的成语
![关于南京的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f8b97b7b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2f.png)
南京,古称金陵,是六朝古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这里不仅有美丽的风景,还有许多富有智慧和启示的成语。
下面我们来探讨两个与南京相关的成语及其详细解释。
首先,我们来看“画龙点睛”。
这个成语出自梁代画家张僧繇的故事。
传说他在金陵(今南京)的安乐寺画了四条龙,龙画得栩栩如生,但奇怪的是,画面上却没有画眼睛。
有人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果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
听到这个解释后,大家都认为他在吹牛。
然而,当他真的画上眼睛后,龙立刻飞了出来,卷起了屋上的瓦片。
这个故事后来就被用来比喻在事物的关键或重要之处加上精彩的点子或语句,使其更加完美。
其次,我们再来看“南柯一梦”。
这个成语出自唐代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
故事讲述了一个书生在梦中到了一个名叫南柯的地方,他在那里建功立业,做了太守,但最后还是遭遇贬黜。
这个故事后来就被用来比喻人生的得失无常,一切都是过眼云烟。
这两个成语都凝聚了南京历史和文化的精髓。
它们告诉我们,人生就像一场梦,充满了变幻莫测和不确定性。
同时,也提醒我们要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之处,用智慧和勇气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总的来说,南京的成语不仅是语言中的瑰宝,也是我们理解南京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工具。
通过这些成语,我们可以
更好地理解南京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学习。
画龙点睛 青梅竹马 100多个成语都起源于南京
![画龙点睛 青梅竹马 100多个成语都起源于南京](https://img.taocdn.com/s3/m/0835fe6158fafab069dc023f.png)
画龙点睛青梅竹马 100多个成语都起源于南京得意忘形、凤毛麟角、一往情深……你知道吗,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都源于南京。
最近,一则微博引起了很多南京人的注意,微博中,除了列出40多个与南京有关的成语,还详细介绍了它们背后的典故。
知道这些故事原来就得意忘形、凤毛麟角、一往情深……你知道吗,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都源于南京。
最近,一则微博引起了很多南京人的注意,微博中,除了列出40多个与南京有关的成语,还详细介绍了它们背后的典故。
知道这些故事原来就发生在家门口,不少南京人倍感“自豪”的同时,大呼“涨知识!”“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诗仙李白的一首《长干行》让“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这对成语得以流传千年,也让中华门外的长干里闻名于世。
如今,这里竖立着一男一女两个孩童的雕像。
每每形容起幼年相识、感情纯洁的男女,人们便会立刻想到长干里。
其实,起源于南京的成语还有很多,这则微博中,便列举了41条,部分成语背后的典故,更是出乎大家的意料。
例如,“一往情深”最早跟爱情无关,而是东晋宰相谢安用来形容桓子野对于音乐发自内心深处的热爱。
不仅如此,众人皆知的成语“画龙点睛”里,南朝画家张僧繇笔下那4条画上眼睛便会飞走的龙,便是从乌衣巷的安乐寺腾空而起。
而抛出“谁能将系在老虎脖子上的金铃解下来”这个难题的人,便是南唐时期,南京清凉寺的法眼禅师,那位回答出“解铃还须系铃人”的智者也正是寺内的法灯和尚……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成语中,有一半出自东晋时期,而夫子庙附近的乌衣巷则成了热门地点,凤毛麟角、大笔如椽、管中窥豹都与此颇有渊源。
“其实,源于南京的成语有100多个。
”南京学者薛冰表示,南京历史文化悠久,作为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的首都,文化集中度高,名家辈出,“成语的形成需要时间,只有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并且获得人们一致同意的才能成为成语。
”薛冰介绍,作为六朝古都,南京出了很多杰出人物,“不仅文化人多,有影响力的后人也愿意来,…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便是因为诗仙李白的一首《长干行》得以流传下来。
45个成语与南京有关
![45个成语与南京有关](https://img.taocdn.com/s3/m/3cc0856a561252d380eb6e2c.png)
“衣冠禽兽”出自明代官服
据介绍,“衣冠禽兽”源出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定都南京之后,下诏拟订大明官服制
度,重点就在于衣服上的“官补”,文官绣禽,武官绣兽。可见,“衣冠禽兽”当时就是象
征着地位、武功,毫无贬义。
明朝中期以后,宦官弄权外戚干政,曾经广受推崇的“衣冠禽兽”自然也为百姓痛恨。
发信人: freecity (▁▂▃▄▅▆▇█⑧⑧█▇▆▅▄▃▂▁), 信区: Nanjing
标 题: 45个成语与南京有关 秦淮河畔吹响“一往情深”
发信站: 虎踞龙蟠SBBS (Tue Aug 11 13:37:57 2009), 站内
【龙虎网报道】琳琅满目、东山再起、一往情深、光怪陆离、江郎才尽……这些成语你可能
明代陈汝元在《金莲记》中第一个将这个词用作贬义,“人人骂我为衣冠禽兽”,此后,人
们渐渐就淡忘了它的本义。
--
o○ 文章 纵情山水·自游人生 水山 ○o
○ · 是 是 · ○
︵)∶ ╭╮案头的山水 ╭ ┄┄┄┄┄┄┄┄┄┄ ╮ 章文的地大╭╮ ∶(︵
( (╯ ╰┼┄┄┄ ┄ - ┆Travel纵情山水征文大赛┆ - ┄ ┄┄┄┼╯ ╰) )
╰---┄╯ ╰ ┄┄┄┄┄┄┄┄┄┄ ╯ ╰┄---╯
里秦川”,恐怕还没有哪个地区能与南京相提并论。
据了解,全书共选出了45个南京籍成语进行详解,游客只需按书索骥,就可以玩转南京
。
秦淮河畔吹笛“一往情深”
一往情深,这个向意中人表白时常用的词,最早却是东晋名将谢安用来夸赞桓伊对音乐
的执著痴迷。
《晋书》介绍,桓伊也是一名武将,被封为右军将军,曾在淝水之战中立下战功。他为
虎踞龙盘
![虎踞龙盘](https://img.taocdn.com/s3/m/46cf0c0e4a7302768e99393e.png)
“虎踞龙盘”、“东山再起”、“江郎才尽”、“才高八斗”、“入木三分”……这些南京“户籍”的成语,如今已被广泛应用。
据考证,出自南京的成语有200多个。
日前,南京市旅游局编辑出品了一本《金陵成语之旅》小册子,选取45个南京籍成语串连起来,用成语来游玩南京城。
我国70%的成语,源于先秦两汉,而常用的则有2500条左右。
如果以“产地”来说,除了“八百里秦川”,恐怕还没有哪个地区能与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帝王城南京相提并论的。
下面举一些例子:1.得意忘形典故:东晋“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狂荡无羁,能诗善文,有时在南京家中读书,数月闭门不出;有时出外游山玩水,十天半月不回家。
当他快乐时,就发疯似狂,忘乎所以,甚至连他自己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了。
2.凤毛麟角发生地:南京乌衣巷。
典故:南朝时期的谢超宗,是乌衣巷有名的才子。
一次,新安王的母亲逝世后,谢超宗写了一篇表彰死者的文章,宋孝武帝读后大加赞赏,称赞说:“超宗殊有凤毛。
”而“麟角”之说则是出自《北史》:“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3.干卿何事典故:南唐定都建康(今南京),中主李璟喜爱诗词,他的《摊破浣溪沙》中有:“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之句。
而冯延巳的《谒金门》中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李璟拿这句词和冯延巳开玩笑说:“…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延巳回答说:“不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4.渐入佳境典故:东晋画家顾恺之长期在建康(今南京)生活。
他有一个习惯,就是在吃甘蔗时跟别人相反,每次都是从甘蔗的梢部吃起。
他曾解释说:从上往下吃,越吃越甜,这叫渐入佳境。
5.刻画无盐典故:司马睿在南京建立东晋时,周岂页任尚书左仆射,当时朝中宦官们认为他为人高洁,把他比作乐广。
乐广也是当时被认为高洁的人物,但周岂页却认为乐广根本不能同他相比。
因此,当庚亮告诉他有人把他比作乐广时,他很不高兴,说怎么能拿丑的东西来比喻美的呢。
6.量体裁衣典故:南朝时南京有个叫张融的人,颇有才华,齐太祖萧道成很器重他。
与南京有关的成语
![与南京有关的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f1d6d22dde80d4d8d15a4fb0.png)
1.得意忘形典故:东晋“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狂荡无羁,能诗善文,有时在南京家中读书,数月闭门不出;有时出外游山玩水,十天半月不回家。
当他快乐时,就发疯似狂,忘乎所以,甚至连他自己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了。
2.凤毛麟角发生地:南京乌衣巷,典故:南朝时期的谢超宗,是乌衣巷有名的才子。
一次,新安王的母亲逝世后,谢超宗写了一篇表彰死者的文章,宋孝武帝读后大加赞赏,称赞说:“超宗殊有凤毛。
”而“麟角”之说则是出自《北史》:“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3.干卿何事典故:南唐定都建康(今南京),中主李璟喜爱诗词,他的《摊破浣溪沙》中有:“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之句。
而冯延巳的《谒金门》中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李璟拿这句词和冯延巳开玩笑说:“‘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延巳回答说:“不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4.渐入佳境典故:东晋画家顾恺之长期在建康(今南京)生活。
他有一个习惯,就是在吃甘蔗时跟别人相反,每次都是从甘蔗的梢部吃起。
他曾解释说:从上往下吃,越吃越甜,这叫渐入佳境。
5.刻画无盐典故:司马睿在南京建立东晋时,周岂页任尚书左仆射,当时朝中宦官们认为他为人高洁,把他比作乐广。
乐广也是当时被认为高洁的人物,但周岂页却认为乐广根本不能同他相比。
因此,当庚亮告诉他有人把他比作乐广时,他很不高兴,说怎么能拿丑的东西来比喻美的呢。
6.量体裁衣典故:南朝时南京有个叫张融的人,颇有才华,齐太祖萧道成很器重他。
有一次萧道成把自己穿过的一件衣服送给张融,并附手诏一道,说这是我穿过的衣服,已经让人按照你的体格重新修改,送给你穿很合适。
7.危言耸听典故:有一次,东晋顾恺之和桓玄,在建康(今南京)殷仲堪家中谈笑取乐。
他们约定说“危语”(用一句话形容一个非常危险的情况)。
桓玄说:“矛头秫米剑头炊。
”这句话的意思是把矛和利剑的尖头当米煮饭吃;殷仲堪说:“百岁老翁攀枯枝。
”意思是说年过百岁的老头悬挂在枯萎的树枝上;顾恺之说:“井上轱辘卧婴儿。
南京钟山有关的成语故事
![南京钟山有关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1ff730b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79.png)
南京钟山有关的成语故事小姑独处“小姑独处”,形容女子还没有出嫁,出自南朝乐府民歌《青溪小姑曲》。
“青溪小姑”,汉代末年蒋子文的三妹。
蒋子文担任秣陵尉,追击贼寇到了钟山,负伤而死;他的妹妹亦投水自尽。
孙权在钟山为蒋子文立庙纪念,这就是“蒋王庙”。
他的三妹也被祭祀为“青溪神”;青溪,水名,在钟山附近。
这就是“青溪小姑”的来历。
“青溪”是孙权定都建业之后开凿的,位于城东,大致就在今天的南京博物院附近,原名“东渠”。
我们知道,古人用“青龙”标志东方、用“朱雀”标志南方、用“白虎”标志西方、用“玄武”标志北方。
所以,“东渠”又称为“青溪”。
我们看《青溪小姑曲》:“开门白水,侧近桥梁。
小姑所居,独处无郎。
”“白水”指的就是“青溪”;短短四句,描述了小姑的居住环境、单身状态。
“小姑独处”后来成为一个常见的典故,形容女子单身。
澄江如练这个成语是形容长江像一条长长的白练一样延伸,出自于南朝诗人谢朓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三山”是地名,位于长江之边;“还望”是回头看的意思;“京邑”就是指当时的都城建康。
谢朓是南朝杰出的山水诗人,曾经担任过宣城太守,又被称为“谢宣城”。
谢朓在这首诗中写到:“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描绘出了黄昏之景、长江之景。
“澄江静如练”五个字,成为古往今来描写长江静态之美的最有名的句子。
唐朝诗人李白最心仪、佩服的前代诗人就是谢朓,他在《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这篇名作中写到:“中间小谢又清发”,“小谢”就是谢朓。
有人评价他是“一生低首谢宣城”,他一辈子都是对谢宣城俯首称臣的。
李白在《金陵城西楼月下》中感叹道:“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玄晖”是谢朓的字;能够写出“澄江静如练”这种句子,不由得让人长久缅怀谢玄晖啊!三山二水“三山”,指护国山,位于南京西南,因为有三座山峰得名;二水,指白鹭洲,位于长江之中,分江面为二。
“三山二水”泛指南京的山水,出自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一生多次经过并逗留在南京。
在南京的成语故事
![在南京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ddfe9fa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6d.png)
在南京的成语故事南京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许多优美的成语故事与之相关。
下面我将介绍几则经典的南京成语故事,让你了解更多有关南京的历史文化。
1. 南京批零。
相传南京曾流行一种“批零”行为,即商家购进大批货物后,再分成小份零售。
后来,这个词汇被引申为“彻底清除”,象征着将某种情况或现象一扫而空。
例如,在某场比赛中,某队以10比0狂胜对手,就可以说这支队伍“批零”了对手。
2. 金陵晚波。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羽檄”一节。
据说当时王之涣在南京登高望远,看到江面上的汀波荡漾,于是有了“金陵晚波”这个著名的诗句。
后来,“金陵晚波”成为形容事物美好、悠远而空灵的词语。
3. 石头记。
这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这部小说以“红楼梦”为名,又被称为“石头记”,其中的“石头”指的就是南京玄武山下的一个大石头。
这个石头的传说与小说中的故事相似,被认为是小说中“荣府”的原型。
4. 玄武门之变。
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在南京龙蟠阁发动玄武门之变,推翻了当时的三岁皇帝李煜,自己登上了皇位。
这场变革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后来,“玄武门之变”成为一个典故,形容革命推翻旧秩序,建立新制度的壮举。
5. 石钟山雄狮。
这个成语来自南京市玄武区的石钟山,是南京的著名山峰之一。
据传,石钟山庙内曾养着一只凶猛的雄狮,守护着此处善男信女。
后来,这只雄狮成为了南京的象征之一,人们将其与石钟山联系起来,形成了“石钟山雄狮”的成语。
以上就是几则经典的南京成语故事。
这些成语都与南京的历史文化密不可分,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典故了解更多有关南京的人文风情,更加深入地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出自南京的40多个成语典故介绍
![出自南京的40多个成语典故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bace159c7c1cfad6195fa794.png)
出自南京的40多个成语典故介绍【金陵晚报报道】《金陵晚报》开设的探寻南京成语之源栏目先后报道了近50个起源于南京的成语典故。
这些带有南京烙印的典故,发生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南京城的各个方位,代表着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金陵晚报记者将所搜集报道的南京籍成语整理如下,还有哪些您所知道的南京成语?它们中哪些该作为南京文化标志落户明城墙?1.得意忘形典故:东晋“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狂荡无羁,能诗善文,有时在南京家中读书,数月闭门不出;有时出外游山玩水,十天半月不回家。
当他快乐时,就发疯似狂,忘乎所以,甚至连他自己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了。
2.凤毛麟角发生地:南京乌衣巷,典故:南朝时期的谢超宗,是乌衣巷有名的才子。
一次,新安王的母亲逝世后,谢超宗写了一篇表彰死者的文章,宋孝武帝读后大加赞赏,称赞说:“超宗殊有凤毛。
”而“麟角”之说则是出自《北史》:“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3.干卿何事典故:南唐定都建康(今南京),中主李璟喜爱诗词,他的《摊破浣溪沙》中有:“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之句。
而冯延巳的《谒金门》中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李璟拿这句词和冯延巳开玩笑说:“‘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延巳回答说:“不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4.渐入佳境典故:东晋画家顾恺之长期在建康(今南京)生活。
他有一个习惯,就是在吃甘蔗时跟别人相反,每次都是从甘蔗的梢部吃起。
他曾解释说:从上往下吃,越吃越甜,这叫渐入佳境。
5.刻画无盐典故:司马睿在南京建立东晋时,周岂页任尚书左仆射,当时朝中宦官们认为他为人高洁,把他比作乐广。
乐广也是当时被认为高洁的人物,但周岂页却认为乐广根本不能同他相比。
因此,当庚亮告诉他有人把他比作乐广时,他很不高兴,说怎么能拿丑的东西来比喻美的呢。
6.量体裁衣典故:南朝时南京有个叫张融的人,颇有才华,齐太祖萧道成很器重他。
有一次萧道成把自己穿过的一件衣服送给张融,并附手诏一道,说这是我穿过的衣服,已经让人按照你的体格重新修改,送给你穿很合适。
形容南京的成语
![形容南京的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efe4bb1bf01dc281e53af08d.png)
典故东晋王敦起兵造反,大臣周靑对另一大臣温峤说,现在朝廷危难我们做大臣的怎么能够为求眼前能马马虎虎活下去,而投靠外族呢。
15.衣锦还乡
发生地南京新亭典故南朝柳庆远治兵有方,梁武帝萧衍在还没当皇帝前就很赏识他。萧衍做了皇帝后,封他重安侯,食邑千户。公元505年,又封他为雍州刺史,并在新亭为他送行。萧衍说,你这次衣锦还乡,有你镇守西部我也就可以无忧了。
30.步步莲花
发生地:台城典故步步莲花原是佛教用语,后来南朝齐的末代皇帝萧宝卷继位后非常奢侈,在台城里皇宫的地上铺上黄金凿成一朵朵的金莲花,让他的宠妃在上面行走,说是步步生莲花。
31.新亭对泣
发生地:南京新亭(今地点不详)典故东晋初年很多北方的名士为躲避战乱来到建康,他们想家时经常在新亭喝酒聚会。在一次宴会上周靑道:“这里的风景跟京都洛阳的风景很相像,放眼望去只是山河改换!(风景不殊,举目有山河之异)”有些人听了不禁感慨万千流下泪来。这时候王导突然一脸严肃地正色说道:“我们大家应当团结,共同辅佐王室克复神州,怎么能像个亡国的楚囚那样只能相对而泣而无计可施呢?”
4.渐入佳境
典故东晋画家顾恺之长期在建康生活。他有一个习惯,就是在吃甘蔗时跟别人相反,每次都是从甘蔗的梢部吃起。他曾解释说:从上往下吃,越吃越甜,这叫渐入佳境。
5.量体裁衣
典故南朝时有个叫张融的人颇有才华,齐太祖萧道成很器重他。有一次萧道成把自己穿过的一件衣服送给张融,并附手诏一道,说这是我穿过的衣服,已经让人按照你的体格重新修改,送给你穿很合适。
典故二出自晋.卫铄《与释某书》:“卫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学卫真书,咄咄逼人。”卫铄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启蒙老师。其书中说的王逸少就是乌衣巷里的王羲之。
8.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典故东晋明帝时。驸马桓温专权作乱,萌发野心。他对曾阴谋篡权的王敦暗表赞赏,一次他躺在床上时对亲信说:“作此寂寂,将为文景所笑。”流露出他想篡权的野心。亲信们听候吓的不敢吱声。桓温扶枕而起,说道:“一个人既然不能流芳百世,那遗臭万年也是不错的。”
与南京相关的成语、俗语、古诗词
![与南京相关的成语、俗语、古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a258ea5dd15abe23492f4d58.png)
目录南京相关的成语 2南京相关的俗语15南京的古诗词赏析181出自南京的40多个成语典故介绍1.得意忘形典故:东晋“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狂荡无羁,能诗善文,有时在南京家中读书,数月闭门不出;有时出外游山玩水,十天半月不回家。
当他快乐时,就发疯似狂,忘乎所以,甚至连他自己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了。
2.凤毛麟角发生地:南京乌衣巷,典故:南朝时期的谢超宗,是乌衣巷有名的才子。
一次,新安王的母亲逝世后,谢超宗写了一篇表彰死者的文章,宋孝武帝读后大加赞赏,称赞说:“超宗殊有凤毛。
”而“麟角”之说则是出自《北史》:“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3.干卿何事典故:南唐定都建康(今南京),中主李璟喜爱诗词,他的《摊破浣溪沙》中有:“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之句。
而冯延巳的《谒金门》中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李璟拿这句词和冯延巳开玩笑说:“‘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延巳回答说:“不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4.渐入佳境2典故:东晋画家顾恺之长期在建康(今南京)生活。
他有一个习惯,就是在吃甘蔗时跟别人相反,每次都是从甘蔗的梢部吃起。
他曾解释说:从上往下吃,越吃越甜,这叫渐入佳境。
5.刻画无盐典故:司马睿在南京建立东晋时,周岂页任尚书左仆射,当时朝中宦官们认为他为人高洁,把他比作乐广。
乐广也是当时被认为高洁的人物,但周岂页却认为乐广根本不能同他相比。
因此,当庚亮告诉他有人把他比作乐广时,他很不高兴,说怎么能拿丑的东西来比美的呢。
6.量体裁衣典故:南朝时南京有个叫张融的人,颇有才华,齐太祖萧道成很器重他。
有一次萧道成把自己穿过的一件衣服送给张融,并附手诏一道,说这是我穿过的衣服,已经让人按照你的体格重新修改,送给你穿很合适。
7.危言耸听典故:有一次,东晋顾恺之和桓玄,在建康(今南京)殷仲堪家中谈笑取乐。
他们约定说“危语”(用一句话形容一个非常危险的情况)。
桓玄说:“矛头秫(shú)米剑头炊。
秦淮河的成语
![秦淮河的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120fc0cf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18.png)
秦淮河的成语秦淮河,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内,是一条著名的历史名河。
自古以来,秦淮河畔文人墨客众多,文化底蕴深厚。
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诞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秦淮河的成语,展现其中的文化魅力。
一、生活成语1. 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世说新语》中描写秦淮河风景的一句诗句,后用来形容秋天天空湛蓝如水的壮丽景象。
意指天空宽广无边,美景不可言传,让人心生敬畏之情。
2. 画蛇添足:这个成语源于南京秦淮河畔的传说。
相传,古代有个画师在画一幅栩栩如生的蛇时,觉得画得还不够美,于是加上了两条腿,结果却破坏了原有的完美。
因此,此成语用来形容做事过分乱加拓展,反而弄巧成拙。
二、性格成语1. 温文尔雅:这个成语出自南京秦淮河畔的清明上河图。
它形容一个人的言谈举止温和有礼,风度翩翩,是一种高尚的品行和精神境界。
2. 博大精深:这个成语形容知识渊博,见识广博,思维深邃。
秦淮河的文化底蕴及丰富的历史背景常常使人感叹其博大精深。
三、爱情成语1. 青梅竹马:这个成语源于《红楼梦》,表达了男女双方从小在一起长大,培养了深厚感情的情侣关系。
在秦淮河畔,河边的梅树与竹子常常象征着美好的爱情。
2. 双宿双飞:这个成语出自《琵琶记》中的角儿燕青和黄娥。
他们二人在秦淮河畔相爱,常常在河边的船上唱歌弹琴,享受着浪漫的时光。
后来,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夫妻双方一同追求理想,共同进步。
四、动物成语1. 比翼双飞:这个成语出自《庄子》中的鹪鹩与鹦鹉相互追随飞行的情景。
秦淮河畔的文人墨客常常以此比喻恩爱夫妻或志同道合的伙伴。
2. 鸿图大展:这个成语出自《列子·汤问》。
鸿图意指伟大的图利,扬名立万。
在秦淮河畔的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创造了伟大的成就,展现了鸿图大展的精神。
总结:秦淮河的成语以多样的形式展现着这片土地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
从描写自然景物到表达情感,从性格品质到动物形象,这些成语彰显了秦淮河地区的独特文化魅力。
与南京有关的成语
![与南京有关的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d02ff7ba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7d.png)
关于南京的成语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成语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它包含了中国人的智慧和思考。
南京,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许多与它相关的成语,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南京的成语。
1. 雨过天晴“雨过天晴”这个成语的出处,源于南京丰乐亭上的壁画。
壁画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所画,其中有一句诗:“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斜倚薰笼坐到晓。
雨过还来晴。
”这句诗与成语“雨过天晴”的意思指的是雨过天放晴,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2. 南味“南味”是指南方的味道,它来源于南京美食文化。
南京的特色小吃非常多,有许多可以让人回味无穷的美食,如豆腐干、鸭血粉丝汤、鸭血、狮子头等等。
这些美食无一不散发着南京的特有味道,也成了南京独特的文化符号。
3. 鸟语花香“鸟语花香”这个成语来源于南京的中山陵,它的意思是指当花香四溢、鸟儿在枝头嬉戏、自然界处于安静和谐之中的时候。
在这座山里面,四季花开不断,而山里的小鸟的鸣声也是迷人的。
这个成语代表了中山陵内的环境和景观,同时也反映了南京的自然之美。
4. 风华正茂“风华正茂”这个成语多用来形容人。
南京白下区有一条街名叫“眉山路”,这条路上的名宿云集,其中最有名的是鲁迅、茅盾等文学大师和唐古拉山、朱德等革命家。
这些杰出人物都在他们的年华正茂时期一展才华,创造出了惊人的成就,留下了千古佳话。
5. 宜居宜业南京素有“天下名城、学府之都”的美誉,同时也是全国最具发展潜力和吸引力的城市之一。
在南京生活和工作可以享受到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文化底蕴,同时还可以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
所以“宜居宜业”这个成语非常适合用来形容南京这座城市。
以上就是关于南京的成语的介绍。
这些成语都与南京这座城市紧密相关,它们不仅仅是我们中华文化中的宝藏,同时也代表了南京的独特魅力。
南京成语故事
![南京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77bf588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89.png)
南京成语故事
以下是 7 条关于南京成语故事的内容:
1. 画龙点睛:传说张僧繇在寺壁上画了四条龙,但是不点眼睛,说点了就会飞走。
听到的人不相信,偏叫他点上。
刚点了两条,就雷电大发,震破墙壁,两条龙乘云上天,只剩下没有点眼睛的两条龙还留在寺壁上。
嘿,这就好像一场精彩的魔术表演,不是吗?比如说,一个歌手在舞台上唱歌,本来就已经很棒了,结果最后那个高音一飙,哇,简直就是画龙点睛,让整首歌都升华了!
2. 入木三分:王羲之写字非常有力,据说他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呢!这是多么厉害的功底呀!就像一个学生平时学习特别扎实,考试的时候每一道题都答得那么深刻,简直是入木三分,让人佩服得不行!
3. 东山再起:谢安隐居后又出来做官,并且干得很出色。
这就好像一个人在遇到困难后暂时沉寂了一段时间,但是后来又重振旗鼓,变得超厉害!比如隔壁家的叔叔做生意失败了,但是他没有放弃,重新学习新技能,后来又成功了,这不是东山再起是什么呀!
4. 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儿童天真无邪地在一起玩耍。
想想看,那场景多美好呀!就像小区里的那两个小朋友,整天一起玩耍,一起做游戏,长大后也是很好的朋友,他们不就是青梅竹马嘛!
5. 龙蟠虎踞:南京的地势雄伟险要。
哎呀,这可真是独特呀!好比说一座城堡,高高的城墙,坚固的堡垒,让人一看就觉得坚不可摧,那就是龙蟠虎踞的气势呀!
6. 量才录用:这是说根据才能来任用人才。
这不就跟我们学校选班委一样吗?谁有本事谁上,量才录用,这才公平嘛!那些有能力的同学才能带领大家更好地学习和进步呀。
真希望所有地方都能这样呢!
7。
故事发生在南京的成语
![故事发生在南京的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3ff9996a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cc.png)
故事发生在南京的成语
以下是 9 条相关成语及例子:
1. “龙盘虎踞”:咱南京那可是龙盘虎踞之地呀!你看那山峦起伏,像不像巨龙盘踞;那地势险要,不正似猛虎踞守嘛!就好像一位威风凛凛的将军镇守着这片土地,多神气呀!比如南京的紫金山,那可不就是龙盘虎踞般的存在嘛!
2. “十朝都会”:南京可是当之无愧的十朝都会啊!历经了那么多朝代的更替,见证了多少兴衰荣辱呀!这就好比一个阅历丰富的老人,有着数不清的故事呢!南京的明故宫,不就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吗?
3. “虎踞龙蟠”:哇塞,南京这虎踞龙蟠的气势可真不一般呐!那山川的姿态,多有魄力呀!简直像个充满力量的勇士在捍卫着这片土地。
像南京老山,可不就是虎踞龙蟠的典型嘛!
4. “六朝金粉”:咱南京的过去充满了六朝金粉的韵味呢!那华丽的景象,真的让人陶醉其中,就像是一场绚丽多彩的梦幻!想想秦淮河畔曾经的繁华,不就体现了六朝金粉嘛!
5. “钟灵毓秀”:南京绝对是个钟灵毓秀的好地方呀!怎么能孕育出这么多优秀的人才和美丽的景色呢!这不就是大自然的偏爱嘛!看看栖霞山的美景,不就是钟灵毓秀的展现嘛!
6. “人杰地灵”:南京呀,那真的是人杰地灵啊!这里出了多少英雄豪杰,有着多少独特的风土人情啊!这像极了一块闪闪发光的宝石呀!像中山陵,不就是人杰地灵的象征嘛!
7. “古色古香”:南京好多地方都古色古香的呢!漫步在那些古老的街巷,仿佛时光倒流了一样。
那感觉,就好像穿越到了古代呢!老门东不就是个古色古香的好去处嘛!
8. “繁华胜地”:南京可是个繁华胜地呀!那热闹的场景,那熙熙攘攘的人群,多有活力呀!这就好比一场永不落幕的狂欢节!新街口不就是繁华胜地的代表嘛!
9. “源远流长”:南京的历史那可真是源远流长啊!从古代到现在,一。
与南京有关的成语故事
![与南京有关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8f06033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ad.png)
与南京有关的成语故事《南京成语故事的奇妙之旅》南京,这座古老而充满魅力的城市,承载着无数的历史和文化。
在南京的历史长河中,诞生了许多有趣的成语故事,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独特韵味。
就比如说“龙蟠虎踞”这个成语吧,一听就感觉特别霸气。
传说三国时期,诸葛亮到南京考察地形,赞叹道:“钟阜龙蟠,石城虎踞,此帝王之宅。
”哇塞,这诸葛亮可真是厉害,一眼就看出南京这地儿有帝王之气。
你想想,咱南京那地形,有山有水,气势不凡,可不就是龙蟠虎踞嘛!这要是放在现在,那就是妥妥的风水宝地呀!走在南京的大街小巷,我都感觉自己沾染了那么一丝帝王之气呢,说不定哪天我也能飞黄腾达啦!哈哈,开个玩笑。
还有“画龙点睛”的故事,也是和南京有关哟!张僧繇在南京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但是不点眼睛。
人们就奇怪呀,问他为啥不点,他说点了就会飞走。
大家都不信,结果他点了两条龙的眼睛,那两条龙真的腾空而起,飞向天空。
这也太神奇了吧!每次看到画龙点睛这个成语,我就忍不住脑补那神奇的画面。
这张僧繇可真是个绘画大师呀,技艺高超到能让龙都活了。
我就在想,如果我有这本事,我就给自己画一双翅膀,那以后上班上学就再也不用挤公交地铁啦,直接飞过去,多省事儿!不过话说回来,这也证明了南京真是个充满神奇和创意的地方。
再来说说“东山再起”这个成语。
东晋的谢安,隐居在会稽东山,后来再度出山,担任要职,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可真是一个励志的故事呀!咱南京人就得有这种不怕失败、随时能重新开始的精神。
有时候生活中遇到点挫折算啥呀,咱大不了就学学谢安,找个地方先“隐居”一下,养精蓄锐,等时机到了再“东山再起”。
南京的这些成语故事啊,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南京的历史长河中。
它们不仅让我们了解到南京过去的辉煌,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乐和启发。
走在南京的街头巷尾,感受着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仿佛能听到那些古老的。
南京的成语故事
![南京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ede5af72f60ddccdb38a066.png)
云光法师在城南的山上讲经,讲到精彩处天上 鲜花纷纷坠落,形成雨花石。此处得名雨花台。《 景德传灯录》记载了这个故事。书中讲到对佛意要 真正领会,反对讲得天花乱坠、不着边际。
15
南京成语之六
破镜重圆
比喻夫妻失散后重新团聚或决裂后重新和好。 ——《中华成语词典》释义
16
南京成语之六
成语故事:
6
南京成语之二
大发雷霆
大发脾气,高声训斥。 ——《中华成语词典》释义
南京成语之二
成语故事:
“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违垂堂之戒,轻万 乘之重,此臣之所惑也。”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孙权定都南京。辽东的公孙渊杀了孙权的使臣 ,公然撕毁盟约。孙权勃然大怒,陆逊十分冷静: “您现在不忍小事而像雷霆霹雳一样愤怒,违背不 坐在屋檐下(恐坠瓦伤身)的训诫,不爱惜自己的 尊贵身体,这是我觉得困惑的。”
方正》
王献之小时候看学生下飞行棋,就提醒一个人 他要输了。学生以为他是个小孩子不懂棋,就说: “这小孩只不过是管中窥豹,时见一斑。”王献之 听后生气地回敬他:“你不要看不起我”。
10
乌衣巷
11
南京成语之四
江郎才尽
人的才情文思衰退。 ——《中华成语词典》释义
12
南京成语之四
成语故事:
“(江淹)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 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 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 时人谓之才尽。” 《南史•江淹传》
19
南京成语之二十五
不敢越雷池一步
原意是不要越过雷池。比喻不敢逾越一定的范围 和界限。
——《中华成语词典》释义
20
南京成语总结
以上成语的出处:
出自南京的40多个成语典故介绍[整理版]
![出自南京的40多个成语典故介绍[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c3131ac0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dd.png)
出自南京的40多个成语典故介绍【金陵晚报报道】《金陵晚报》开设的探寻南京成语之源栏目先后报道了近50个起源于南京的成语典故。
这些带有南京烙印的典故,发生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南京城的各个方位,代表着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金陵晚报记者将所搜集报道的南京籍成语整理如下,还有哪些您所知道的南京成语?它们中哪些该作为南京文化标志落户明城墙?1.得意忘形典故:东晋“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狂荡无羁,能诗善文,有时在南京家中读书,数月闭门不出;有时出外游山玩水,十天半月不回家。
当他快乐时,就发疯似狂,忘乎所以,甚至连他自己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了。
2.凤毛麟角发生地:南京乌衣巷,典故:南朝时期的谢超宗,是乌衣巷有名的才子。
一次,新安王的母亲逝世后,谢超宗写了一篇表彰死者的文章,宋孝武帝读后大加赞赏,称赞说:“超宗殊有凤毛。
”而“麟角”之说则是出自《北史》:“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3.干卿何事典故:南唐定都建康(今南京),中主李璟喜爱诗词,他的《摊破浣溪沙》中有:“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之句。
而冯延巳的《谒金门》中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李璟拿这句词和冯延巳开玩笑说:“…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延巳回答说:“不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4.渐入佳境典故:东晋画家顾恺之长期在建康(今南京)生活。
他有一个习惯,就是在吃甘蔗时跟别人相反,每次都是从甘蔗的梢部吃起。
他曾解释说:从上往下吃,越吃越甜,这叫渐入佳境。
5.刻画无盐典故:司马睿在南京建立东晋时,周岂页任尚书左仆射,当时朝中宦官们认为他为人高洁,把他比作乐广。
乐广也是当时被认为高洁的人物,但周岂页却认为乐广根本不能同他相比。
因此,当庚亮告诉他有人把他比作乐广时,他很不高兴,说怎么能拿丑的东西来比喻美的呢。
6.量体裁衣典故:南朝时南京有个叫张融的人,颇有才华,齐太祖萧道成很器重他。
有一次萧道成把自己穿过的一件衣服送给张融,并附手诏一道,说这是我穿过的衣服,已经让人按照你的体格重新修改,送给你穿很合适。
与南京有关的成语
![与南京有关的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85aff70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fe.png)
1.得意忘形典故:东晋“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狂荡无羁,能诗善文,有时在南京家中读书,数月闭门不出;有时出外游山玩水,十天半月不回家。
当他快乐时,就发疯似狂,忘乎所以,甚至连他自己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了。
2.凤毛麟角发生地:南京乌衣巷,典故:南朝时期的谢超宗,是乌衣巷有名的才子。
一次,新安王的母亲逝世后,谢超宗写了一篇表彰死者的文章,宋孝武帝读后大加赞赏,称赞说:“超宗殊有凤毛。
”而“麟角”之说则是出自《北史》:“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3.干卿何事典故:南唐定都建康(今南京),中主李璟喜爱诗词,他的《摊破浣溪沙》中有:“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之句。
而冯延巳的《谒金门》中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李璟拿这句词和冯延巳开玩笑说:“‘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延巳回答说:“不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4.渐入佳境典故:东晋画家顾恺之长期在建康(今南京)生活。
他有一个习惯,就是在吃甘蔗时跟别人相反,每次都是从甘蔗的梢部吃起。
他曾解释说:从上往下吃,越吃越甜,这叫渐入佳境。
5.刻画无盐典故:司马睿在南京建立东晋时,周岂页任尚书左仆射,当时朝中宦官们认为他为人高洁,把他比作乐广。
乐广也是当时被认为高洁的人物,但周岂页却认为乐广根本不能同他相比。
因此,当庚亮告诉他有人把他比作乐广时,他很不高兴,说怎么能拿丑的东西来比喻美的呢。
6.量体裁衣典故:南朝时南京有个叫张融的人,颇有才华,齐太祖萧道成很器重他。
有一次萧道成把自己穿过的一件衣服送给张融,并附手诏一道,说这是我穿过的衣服,已经让人按照你的体格重新修改,送给你穿很合适。
7.危言耸听典故:有一次,东晋顾恺之和桓玄,在建康(今南京)殷仲堪家中谈笑取乐。
他们约定说“危语”(用一句话形容一个非常危险的情况)。
桓玄说:“矛头秫米剑头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自南京的40多个成语典故介绍【金陵晚报报道】《金陵晚报》开设的探寻南京成语之源栏目先后报道了近50个起源于南京的成语典故。
这些带有南京烙印的典故,发生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南京城的各个方位,代表着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金陵晚报记者将所搜集报道的南京籍成语整理如下,还有哪些您所知道的南京成语?它们中哪些该作为南京文化标志落户明城墙?1.得意忘形典故:东晋“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狂荡无羁,能诗善文,有时在南京家中读书,数月闭门不出;有时出外游山玩水,十天半月不回家。
当他快乐时,就发疯似狂,忘乎所以,甚至连他自己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了。
2.凤毛麟角发生地:南京乌衣巷,典故:南朝时期的谢超宗,是乌衣巷有名的才子。
一次,新安王的母亲逝世后,谢超宗写了一篇表彰死者的文章,宋孝武帝读后大加赞赏,称赞说:“超宗殊有凤毛。
”而“麟角”之说则是出自《北史》:“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3.干卿何事典故:南唐定都建康(今南京),中主李璟喜爱诗词,他的《摊破浣溪沙》中有:“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之句。
而冯延巳的《谒金门》中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李璟拿这句词和冯延巳开玩笑说:“‘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延巳回答说:“不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4.渐入佳境典故:东晋画家顾恺之长期在建康(今南京)生活。
他有一个习惯,就是在吃甘蔗时跟别人相反,每次都是从甘蔗的梢部吃起。
他曾解释说:从上往下吃,越吃越甜,这叫渐入佳境。
5.刻画无盐典故:司马睿在南京建立东晋时,周岂页任尚书左仆射,当时朝中宦官们认为他为人高洁,把他比作乐广。
乐广也是当时被认为高洁的人物,但周岂页却认为乐广根本不能同他相比。
因此,当庚亮告诉他有人把他比作乐广时,他很不高兴,说怎么能拿丑的东西来比喻美的呢。
6.量体裁衣典故:南朝时南京有个叫张融的人,颇有才华,齐太祖萧道成很器重他。
有一次萧道成把自己穿过的一件衣服送给张融,并附手诏一道,说这是我穿过的衣服,已经让人按照你的体格重新修改,送给你穿很合适。
7.危言耸听典故:有一次,东晋顾恺之和桓玄,在建康(今南京)殷仲堪家中谈笑取乐。
他们约定说“危语”(用一句话形容一个非常危险的情况)。
桓玄说:“矛头秫米剑头炊。
”这句话的意思是把矛和利剑的尖头当米煮饭吃;殷仲堪说:“百岁老翁攀枯枝。
”意思是说年过百岁的老头悬挂在枯萎的树枝上;顾恺之说:“井上轱辘卧婴儿。
”井上的轱辘容易滚动,婴儿躺在上面非常危险。
后人就把这种夸大形式吓唬人叫做危言耸听。
8.盲人瞎马典故:有一次,东晋顾恺之和桓玄,在建康(今南京)殷仲堪家中谈笑取乐。
他们约定说“危语”(用一句话形容一个非常危险的情况)。
大家说的高兴时,忽然旁边一位参军插嘴道:“盲人骑瞎马。
夜半临深池。
”瞎了眼睛的人,骑着一匹瞎马,深更半夜,走到深水池边自然是很危险的。
9.咄咄逼人典故一:有一次,东晋顾恺之和桓玄,在建康(今南京)殷仲堪家中谈笑取乐。
他们约定说“危语”(用一句话形容一个非常危险的情况)。
大家说的高兴时,忽然旁边一位参军插嘴道:“盲人骑瞎马。
夜半临深池。
”由于当时在场的殷仲堪正好是瞎了一只眼睛的,听了此话自觉难堪,但又不便当众发怒,只好说了一句语双关的话聊做解嘲:“呦,真是咄咄逼人呀。
”典故二:出自晋•卫铄《与释某书》:“卫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学卫真书,咄咄逼人。
”卫铄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启蒙老师。
其书中说的王逸少就是乌衣巷里的王羲之。
10.流芳百世典故:东晋明帝时。
驸马桓温专权作乱,萌发野心。
他对曾阴谋篡权的王敦暗表赞赏,一次他躺在南京家中床上时对亲信说:“作此寂寂,将为文景所笑。
”流露出他想篡权的野心。
亲信们听候吓的不敢吱声。
桓温扶枕而起,说道:“一个人既然不能流芳百世,那遗臭万年也是不错的。
”11.遗臭万年典故:东晋明帝时。
驸马桓温专权作乱,萌发野心。
他对曾阴谋篡权的王敦暗表赞赏,一次他躺在南京家中床上时对亲信说:“作此寂寂,将为文景所笑。
”流露出他想篡权的野心。
亲信们听候吓的不敢吱声。
桓温扶枕而起,说道:“一个人既然不能流芳百世,那遗臭万年也是不错的。
”12.一往情深发生地:南京乌衣巷典故东晋时有个叫桓子野的人,善于吹奏笛子,也很喜欢听别人吹奏笛子。
每当听到好听的乐曲他就激动不已。
当时住在乌衣巷的的宰相谢安听说桓子野喜欢音乐到了如此地步,赞赏说:“桓子野对音乐的这份感情应该是发自内深处的,只要一听到好听的音乐就激动的不能控制自己。
”13.大笔如椽典故:王珣时东晋大臣,家住南京城南乌衣巷,有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个人送了一只像房顶的房梁那么大的笔给他。
王珣醒来后,对人说他预感到会有大手笔的事情发生。
果然,一会有人来报告说孝武帝驾崩了。
而王珣则被任命担当哀册等重要文书的起草事宜。
14.屋下架屋典故:东晋时,南京有一个叫庾阐的官员,写了一篇《扬都赋》,呈给庾亮,庾亮对这篇赋文大为赞赏,对众人称此赋可与张衡的《两京赋》、左思的《三都赋》相媲美。
太傅谢安听说此事后,对人说:“不能这样搞啊!这是在屋子下面再架个屋子罢了!什么事要是都一味模仿学习,那就难免浅薄了!”15.人琴俱亡发生地:南京乌衣巷,典故:王献之和王徽之都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
在王羲之年老之后,徽之随父亲从建康乌衣巷移居浙江会嵇。
献之留在了建康。
公元386年,王献之去世,徽之赶回建康吊丧。
他坐在献之床前大哭一场后,取下献之生前喜爱的琴想弹一首曲子给献之听,无奈怎么也不成曲,王徽之将琴掷在地上感慨道:“呜呼子敬,人琴俱亡。
”16.目光如炬典故:南北朝时期,宋国大将檀道济,因为名声太高,左右部将又都骁勇善战,皇帝很不放心,在一些大臣的挑拨,把他骗到京城建康(今南京)想除掉他。
檀道济被关进大牢,两眼瞪得像火把一样,又气又恨一口喝下一斛酒(一斛能装五斗米),大吼道:“你们这样做是自毁你们的万里长城啊!”17.自毁长城典故:南北朝时期,宋国大将檀道济,因为名声太高,左右部将又都骁勇善战,皇帝很不放心,在一些大臣的挑拨,把他骗到京城建康(今南京)想除掉他。
檀道济被关进大牢,两眼瞪得像火把一样,又气又恨一口喝下一斛酒(一斛能装五斗米),大吼道:“你们这样做是自毁你们的万里长城啊!”18.寄人篱下典故:南朝时张融一贯主张写作要有自己的独创性,形成自己的风格。
他在一篇文章的序言中写道,大丈夫做文章应当像孔子删编《诗》、《书》、制定《礼》《乐》那样,而不能一味寄人篱下,模仿别人。
19.一目十行典故:简文帝萧纲是梁武帝萧衍的儿子,据《梁书•简文帝纪》记载,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四岁开始读书,过目不忘。
六岁时就能写文章。
随着年龄增长,他读书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能够一眼看十行字。
20.江左夷吾典故:司马睿刚在南京建立东晋时,百废待兴,人心不稳,大臣温峤很是着急。
一天他在跟宰相王导交谈之后,欣喜地说江东有王导这样可以跟管仲媲美的人才,我还担心什么呢。
21.草间求活典故:东晋王敦起兵造反,大臣周靑对另一大臣温峤说,现在朝廷危难我们做大臣的怎么能够为求眼前能马马虎虎活下去,而投靠外族呢。
22.衣锦还乡发生地:南京新亭,典故:南朝柳庆远治兵有方,梁武帝萧衍在还没当皇帝前就很赏识他。
萧衍做了皇帝后,封他重安侯,食邑千户。
公元505年,又封他为雍州刺史,并在新亭为他送行。
萧衍说,你这次衣锦还乡,有你镇守西部我也就可以无忧了。
23.千载难逢典故:南朝齐国大臣庾杲之深受皇帝赏识,在他年老时写了一本《临终上世祖表》给皇帝,请求辞官回家。
在这个表中他说,我本是平凡庸俗之人,碰巧运气好得到皇上赏识,这真一千年也难遇到的好运气呀。
24.多难兴邦典故:西晋末年,晋室衰败,不断受到匈奴的进攻,于是渡江迁到南方的南京,南京因此成为东晋的首都。
祖逖就是其中的一位名士。
而后来祖逖又多次请求东晋皇帝司马睿出兵北伐,收复北方失地,但都被拒绝。
在一份写给司马睿的《劝进表》中写道:“或多难以固邦国,或隐忧以启圣明。
”25.解铃还需系铃人发生地:南京清凉山公园,典故:南唐时南京清凉寺有一位法眼禅师,一次他在讲经时问寺内众和尚:“谁能够把系在老虎脖子上的金铃解下来?”大家再三思考,都回答不出来。
这时法灯刚巧走过来,法眼问他。
法灯不假思索地答道:“只有那个把金铃系到老虎脖子上去的人,才能够把金铃解下来。
”26.东山再起发生地:南京江宁东山,典故:西晋时谢安隐居在浙江会稽的东山,41岁那年,来到南京(当时叫建邺)做了官,在南京城东三十里的土山建别墅,并称东山。
东晋初年他指挥了淝水之战,由此登上了他仕途的巅峰。
27.画龙点睛发生地:南京乌衣巷安乐寺典故南朝画家张僧繇在新建的安乐寺墙壁上画四条龙,却都没有画眼睛。
旁人不解,张僧繇回答说我怕画了眼睛后龙会飞走。
旁人听了此话以为他吹牛,坚持让他画上眼睛看看。
结果画上眼睛的龙真的飞上天去了。
28.坦腹东床发生地:南京乌衣巷。
典故: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年轻时住在南京乌衣巷,有一次太傅郗鉴派人到乌衣巷的王家选女婿,王羲之的兄弟们听后都打扮得油头粉面希望被选中。
唯有他不以为然,照旧半扣着衣服躺在东厢房的床上读书,结果反而被选中。
29.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发生地:长干里。
典故:唐代诗人李白在南京的长干里游玩时,写下《长干行》。
诗云: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30.入木三分发生地:南京小九华山,典故:王羲之写字很有力度,他写了一块祭祀用的祝版立在九华山上。
几年之后当工人准备把这块旧的祝版削掉换新的时,发现墨迹已经浸入木头三分之深。
31.龙蟠虎踞发生地:南京清凉山,典故:诸葛亮受刘备委托要到京口(镇江)联合孙权抗拒曹操,路经南京登上清凉山石头城,发现这里地势非常适合建都,随口说道:“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也。
”32.破镜重圆发生地:南京,典故:南朝时期陈朝在灭亡前,乐昌公主的丈夫徐德言怕亡国后夫妻失散,就拿出一面铜镜一分为二,夫妻各拿一半。
陈朝灭亡后,乐昌公主夫妇失散,后来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他们以铜镜为信物得以团聚。
33.改邪归正发生地:南京江宁路,典故:南朝建康有个叫周处的,横行乡里,欺压百姓,被称为当地“三害”之首。
后来在母亲和乡邻的感化下,改过自新,打虎斩蛟,筑台读书,成为为国领兵打仗的大将军。
34.哀梨蒸食发生地:南京,典故:汉朝时秣陵有一个叫哀仲的人,他家里种出来的梨子个头很大并且味道鲜美,被当时人称为“哀家梨”。
到了南朝时期,桓南郡每遇到别人不高兴,就责怪他说难道给你个哀家梨你还要蒸熟来吃吗?35.天花乱坠发生地:南京雨花台,典故:相传南朝时云光法师在建康城南的一座山上讲经,讲到精彩处天上鲜花纷纷坠落,形成雨花石。
此处得名雨花台。
后来在宋真宗时,道原和尚编了一本《景德传灯录》,记载了这个故事。
书中讲到对佛意要真正领会,反对“讲得天花乱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