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1苏教版第三专题第二课《我心归去》教案1
《我心归去》课件-苏教版必修1资料
虚空 亲切
合作探讨
5、如果把亲人也带到法国,“心”归何方?
ຫໍສະໝຸດ Baidu “心”归故乡的深层原因
故乡里浸透着你的 血、泪、汗水
拓展延伸
根据自己的理解—故乡……
家园如一件厚厚的袄,等待着 每个伶仃的流浪者去穿;
家园如一双不破的鞋,永远套 在流浪者缺暖的脚上;
家园如一根拉不断的线,末端 总系着一个流浪者的大风筝。
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
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
没有来。
——《社戏》
研习第5节
4、故乡的条件较圣·纳塞尔市相差 太远,那故乡究竟有什么值得作者如此 惦念呢?(从文中筛选信息)
异法 风雅 乡国 富贵
繁华酥骨 静谧侵肌 幽深奇诡
反衬
长故 贫瘠 沙乡 脏乱
浮粪四溢 拥挤不堪 阴沉连日
故乡的云 天边飘过故乡的云
它不停的向我召唤 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
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 归来吧归来哟
浪迹天涯的游子 归来吧归来哟 别再四处飘泊
踏著沉重的脚步 归乡路是那么漫长 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 吹来故乡泥土的芳香
归来吧归来哟 浪迹天涯的游子
归来吧归来哟 我已厌倦飘泊
我 心 归 去
韩 少 功
韩少功,湖南长沙人。代表作品有 短篇小说《归去来》,中篇小说《爸爸爸 》,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暗示》,散 文《完美的假定》等,还有《生命中不能 承受之轻》等译著。
高一语文必修一《我心归去》教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我心归去》教案
教学目标
1、解作者的情感,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浓浓的思乡情。
2、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3、让学生注意与文本对话,学会自主阅读。
教学重难点
一、把握文章思乡主题。
2、理解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学方法
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情境体验
教具安排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音乐欣赏《故乡的云》“天边飘过故乡的云,他不停地向我召唤,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同学欣赏了这首歌之后,是否有一种归家的感觉?心有没有归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心归去》,作者韩少功。(板书)
二、课前检测(重要字词)
一幢(zhuànɡ)别墅(shù) 钥匙(yào shi) 囚禁(qiújìn)
无处逃遁(dùn) 惦念(diàn) 熠熠闪光(yìyì) 模样(mú) 静谧(mì) 湖泊(pō) 幽深奇诡(guǐ) 贫瘠(jí) 悲怆(chuàng) 潦倒(liáo) 雄浑(hún) 眷顾(juàn) 矫饰(jiǎo) 麦穗(suì) 烙印(lào)
课前我已请同学对有关作者韩少功的资料做了一定的搜集,下面我就请同学来交流一下,我们请几位代表来发言。
教师概括:(幻灯片)
韩少功1953年生,湖南省长沙市人。1968年初中毕业后作为知青下乡务农,1977年正式开始文学创作,1978年考入湖南师大中文系,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有短篇小说集《归去来》,中篇小说《爸爸爸》、《女女女》,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暗示》等。2019年4月获得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
2021我心归去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2021我心归去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韩少功的我心归去,写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使信息量增多,极力描写家乡的不美,但为后文写家乡的美蓄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心归去高一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我心归去》教案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掌握文中基础知识。
2、总体把握文本,深刻体味感情。
3、揣摩文中富有哲理性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刻骨铭心的家园之思。
2、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课前延伸案
一、作者简介
韩少功,生于1953年1月1日,湖南长沙人。曾任湖南作家协会专业作家、《海南纪实》主编、《天涯》杂志社社长、海南省作协主席、文联主席等职务。
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归去来》,中篇小说《爸爸爸》,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暗示》,散文《完美的假定》等,还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等译著。长篇小说《马桥词典》2000年被推选为“20世纪华文文学百部经典之一”,同年作品集《山上的声音》被法国读者网上评为“2000年法国十大文学好书”,2002年4月荣获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本文就是作者应邀去法国领奖期间写下的。
《我心归去》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一幢 ( ) 钥匙 ( ) 悲怆 ( ) 眷顾( )
墟场 ( ) 贫瘠 ( ) 逃遁 ( ) 麦穗( )
囚禁( ) 烙印( ) 模样( ) 矫饰( )
繁华稣骨 ( ) 静谧侵肌( ) 幽深奇诡 ( )
熠熠闪光 ( ) 魂牵梦萦( ) 无量幸福(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高中语文苏教课标版必修一《我心归去》陈素云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
我心归去
天台苍山中学
陈素云
一、教学目标::
1、研读文本,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
2、
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理解故乡的人文内涵
3、激发学生热爱家园,并为之奋斗奉献的真情
二、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浓重的思乡之情,进而深入探究文中蕴含的哲理三、教学难点:
探究故乡的内涵及文中蕴含的哲理
四、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听歌曲《故乡的云》,营造氛围
一、导入
以与思乡相关的诗文导入,引导学生参与
二、感性认知
1、
文题为“我心归去”,作者的心要归去哪里?
异乡(法国—圣?纳塞尔)——故乡(中国—长沙)
2、
法国生活条件怎样?
异乡—雅静奢华、繁华酥骨、静谧侵肌、幽深奇诡
3、
作者的故乡又有什么特点?
故乡—贫瘠脏乱、浮粪四溢、拥挤不堪、阴沉连日
4、
既然法国奢华舒适,故乡贫瘠落后,为何还要心归故乡呢?(理解作者对异乡与故乡
的不同感受及原因)
异乡:冷清
虚空
发疯
故乡:惦念
亲切
激动
失望(期望)
因为物质上的富有无法填满精神上的空虚。
三、鉴赏感悟
鉴赏文中重要的语句,感悟“故乡”的文化内涵。
四、理性升华
探讨文化概念上“故乡”的内涵
1、
是不是所有人都拥有故乡?
“只有真正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
2、
人与故乡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人会在故乡这片土地上洒下血泪汗水,付出劳动,为其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故乡是人的生命之根,是人奉献之地,是人的心灵之源,是人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五、探究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屡遭贬谪,远离故土,但他却欣然吟咏“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背井离乡却心安于他乡,韩少功身处异地却心归故园,这两者相矛盾吗?
六、作业
《我心归去》教案
我心归去
主备人:戴琳莉备课组长:
教学目标:1.把握作者的情感,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浓浓的思乡情。理解作者对“故乡”这一文化概念的思考。
2.揣摩文中饱含感情且富有哲理的语言,说出自己的体会和理解。
3.体会故乡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交流点评,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故乡”这一文化概念的内涵。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张明敏的一首《我的中国心》曾传唱整个中国,因为他真切地表达了对祖国无尽的思念与热爱之情。歌里这样唱到:“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国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当殖民已经成为过去,当远浮海外已经成为潮流,远在异乡的游子是否依然如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韩少功旅法归来后写的一篇文有关思乡的文章——《我心归去》。
2、作者介绍:韩少功, 1953年生,湖南长沙人。(有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暗示》,小说集《月兰》、《飞过蓝天》、《诱惑》、《空城》、《谋杀》,评论集《面对空洞而神秘的世界》,译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惶然录》。部分作品多次在中国内地及台湾获奖,并有英、法、意、日等多种文字的译本在海外出版发行。2000年,他的作品集《山上的声音》被法国读者网上评为“2000年法国十大文学好书”,2002年4月,获得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带过即可,学生因为没读过作品,只有通过课文才能以文知人。)
3、学生由题目提出问题,预设:“我”身在何处?心呢?心想归去何方?为什么?
补充主问题: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文中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还是一段情?为什么打动你?
云南省宜良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我心归去》学案 苏教版必修1
我心归去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2、体会作者把说理蕴藏于形象中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 自主学习,反复阅读,适时加以评点,记录自己的阅读体会。
2. 合作与探究,交换评点,讨论文中富含哲理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刻骨铭心的家园之思,了解故乡的人文内涵,激发为故乡富强而勤奋学习的激情。学习重点: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课前准备:
1 准备有关故乡的诗文
2 你对故乡是怎样理解的?
3 搜集有关韩少功的资料
4 阅读课文,在对话栏内写下心得。(怎样写评点?可以就内容、情感、手法写,也可展开联想,写出自己的体会。)
二.资料链接
1、走近作者
韩少功,1953年生于湖南长沙。有小说集《月兰》、《飞过蓝天》、《诱惑》、《空城》、《谋杀》,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暗示》,评论集《面对空洞而神秘的世界》,译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惶然录》。部分作品多次在中国内地及台湾获奖,并有英、法、意、日等多种文字的译本在海外出版发行。2000年,他的作品集《山上的声音》被法国读者网上评为“2000年法国十大文学好书”,2002年4月,获得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
2、解题
心归去会让你想到什么?归哪儿?为什么会归去?
3、补充资料
故乡是你多年生活的地方。你曾在那里呱呱落地,跟妈妈牙牙学语,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感受过初次的激动,结识了最初的朋友,启迪了你的智慧之窗。故乡就是你的母亲,她教过你,呵护过你,好好研究你的故乡吧,认认真真地研究她的每条街道和她的居民吧。
——[意大利]阿米琪斯《马路文明》
高中语文苏教课标版必修一《我心归去》谭红连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1
背景介绍:韩少功访问法国 圣·纳塞尔市,一个人身在异国他 乡,离开了熟悉的生活环境,离 开了熟悉的人群,离开了自己的 文化,特别是离开了自己的故土, 一种巨大的孤独感便会自然而然 地产生。归国之后,韩少功将自 己在国外那种孤独而又思念故土 亲人的独特感受连缀成文,写下 了一组散文,总题为“访法散 记”,本文是其中的一篇。
课题 我心归去 主讲 谭 红 连 版本 苏教2003课标版必修一 单位 邳州一中 年级 高 一
我心归去
韩少功
学习目标
1、理解并体会作者刻骨铭心的 家园之思。
2、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品味 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3、理解作者对“故乡”这一文 化概念的思考。
学习重点:目标1、2
学习难点:目标3
作家作品: 1953年生,湖南省 长沙人。代表作品有《爸爸爸 》和长篇小说《马桥词典》等 。部分作品多次在中国内地及 台湾获奖,2000年,他的作 品集《山上的声音》被法国读 者网上评为“2000年法国十 大文学好书”,2002年4月, 获得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 西文艺骑士勋章”。
解读:本文中作者对“故乡” 这一概念作了哪些深层次的思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本文的艺术特色有哪些?可以作 为写作借鉴。
1、对比 2、比喻 3、细节 4、饱含感情的语言
▪ 课后练笔:
▪ 围绕你的家乡或者你熟悉的地方, 写一篇小短文,运用对比、比喻 等手法,不少于300字。
高中语文 专题三 月是故乡明 3_2 我心归去课件 苏教版必修1
解析
A项,“苍桑”应为“沧桑”;B项,“大笔如缘”应为
“大笔如椽”;D项,“悲沧”应为“悲怆”。
答案 C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当一些浮华层面的东西成为成功的唯一标准时,更折射了 现代的人们不自信、没底气的内心, ________ 的精神世界和
统的文化土壤中”,他提出应该“在立足现实的同时又对现实
世界进行超越,去揭示一些决定民族发展和人类生存的谜”。 理论界便将在这样的理论之下进行创作的作家称之为“寻根 派”。
●基础梳理 一、字音辨识 1.单音字 ①别墅 (shù ) .
yì ④熠 熠闪光 ( ) .
②逃遁 (dù n) . ⑤奇诡 ( guǐ ) .
“ 月光光,亮堂堂,背书包,进学堂 „„” 井边学会的童 谣鲜活如初,只是教我童谣的母亲,却已独卧寒山。母亲的声
音已成记忆,然而母亲的血必将灌溉我的一生。
流浪的脚步离开家园,只把乡愁饲养在井中,任何一丝不 经意的涟漪,都有可能荡得我遍体伤痕。 屋后的荒坡上,零零散散地落户了一些三月莓树,它们在 贫瘠中送走一个个春夏秋冬,又迎来一个个春夏秋冬。 母亲为我摘莓子时被刺破的手指,滴着血,凝成一团不褪 的火红,永远燃烧在我记忆的深处。那些吃三月莓当饭的甜甜 的日子,是母亲用手一分一分地扳来的。今年的三月,我想母
在家门前那堵不倒的竹篱笆上,我将自己攀援成一株不忘 的牵牛,紫色的喇叭始终朝向敞开着的家门,芬芳屋里的每一 道墙缝。
《我心归去》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我心归去》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第一篇:《我心归去》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我心归去》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我心归去》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情感,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浓浓的思乡情。
2、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3、让学生注意与文本对话,学会自主阅读。教学重难点
1、把握文章思乡主题。
2、理解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教学方法
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教具安排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堂课,我们学习了《想北平》,老舍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于细微处吐心声,于平淡处见真情,并通过对比,细节描写,运用口语化的语言等手法写出了他的北平,并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北平深深的爱。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思乡的文章《我心归去》,看看作者韩少功他又是怎样表达他的乡情和乡思的。
二、作者简介
韩少功,我想大家可能比较陌生,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位作家:
韩少功1953年生,湖南省长沙市人。1968年初中毕业后作为知青下乡务农,1977年正式开始文学创作,1978年考入湖南师大中文系,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有小说集《月兰》、《飞过蓝天》、《诱惑》、《空城》、《谋杀》,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暗示》,评论集《面对空洞而神秘的世界》,译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惶然录》他是1985年倡导“寻根文学”的主将,发表《文学的根》(作家1985.4)提出“寻根”的口号,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了这一主张。比较著名的有《爸爸爸》、《女女女》等,表现了向民族历史文化深层汲取力量的趋向,饱含深邃的哲学意蕴,在文坛产生很大影响。2002年4月获得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 《我心归
高中语文人教版精品教案 《我心归去》教学案
《我心归去》教学案
课程分析:(本课的作用和学习本课的意义)
《我心归去》是苏教版新教材必修一的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中第二板块“漂泊的旅人”的第二篇文章,是当代作家韩少功访问法国归来后一组散文中的一篇,总题是《访法散记》。文章不长,但哲理性很强,把人与故乡的关系阐发得非常透彻,另外,它又把把哲理藏在形象中,或用富有抒情色彩的意象来表达,或者通过对一些特定场景的描写来表达。因此,在欣赏赏语言的基础上,感悟哲理、理解故乡的新内涵,是把握本文的关键之处。
《月是故乡明》这一专题的学习材料与前两个专题的材料相比要,有明显的变化。从“漂泊的旅人”这一板块开始,这一部分的学习材料在铺排上除了有文本,还增设了“对话栏”。“对话栏”是让学生写下他们阅读文章时细微感受,写下他们的评点。所以我准备在本文的教学中指导学生评点,引导学生关注文本,鼓励学生读出自我,并为他们营造表达他们的阅读体验的和谐的氛围,使他们敢于表达自己。
问题设计问题: 1、本文是如何表现作者客居法国时对亲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
2、为什么说“只有艰辛劳动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
3、作者笔下的故乡对人精神世界有着怎样的影响?
4、“我”自己的故乡与异国相比贫穷落后而乡思仍会随时产生,这
是为什么?
5、为什么说故乡不等于出生地?
6、为什么说“故乡的美中含悲”?
7、本文中作者对“故乡”这一文化概念的思考有哪些?
8、“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怎么理解?
教学构想及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2、体会作者把说理蕴藏于形象中的写法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1)教师用书:03我心归去含解析
我心归去
本课话题—-乡土之恋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它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无论这个故乡烙印在一处还是在多处,在祖国还是在异邦。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而萍漂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
【点评】我们的奋斗、奉献,都是为了在故乡留下痕迹,这样故乡才会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而不可分离。因为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
孙中山先生的忠实追随者、真诚的爱国诗人、一代书法大师于右任先生,于1949年被迫追随国民党退居台湾。1962年,在患病期间,于右任写下了带有遗嘱性质的《国殇》,一句“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表达了其眷恋故土的情怀。
因为眷恋故土,他“沧海月明风雨过,子欲歌之我当和”,抒发了故旧亲人不能聚晤的悲哀;因为眷恋故土,他“金马于今惊一世,河山何日得珠还”,表达了怀念大陆的感慨;因为眷恋故土,他“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3.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白居易4.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席慕蓉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别墅.()逃遁.()奇诡.()
惦.念() 静谧.() 贫瘠.()
消遣.() 墟.场()熠.熠闪光()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第三专题1.2 教学设计 《我心归去》
《我心归去》
《我心归去》是我国当代作家韩少功访问法国归来后写的一篇散文。本文写了作者对祖国、
对故乡的思念和由此引出的思考,渲染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时对故乡的牵挂,集中而典型地体现了人与故乡的关系和人对故乡的特殊情感。
【知识和能力】
品味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掌握本文的对比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研读文本,培养学生与作者对话的能力,学会,学习借鉴散文的写作特色。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深刻体会作者刻骨铭心的情思,进一步了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总体把握文本,仔细品味语言,深刻体味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1、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利用课外资料,了解韩少功;
3、学生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体会作者情感,理清课文脉络。
一、导入
我想问问大家,如果你有机会出国,你最渴望去的地方是哪?是什么吸引你去的?
大家都说的很好,法国有迷人的卢浮宫,英国有著名的伦敦塔,埃及有神秘的金字塔,耶路撒冷沉重的哭墙,这些异域的风光总是让人留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作者却产生了归去的念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么想的。
二、知人论世,整体感知
1、韩少功,1953年生,湖南省长沙市人。有小说集《月兰》、《飞过蓝天》、《诱惑》、《空城》、《谋杀》,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暗示》,评论集《面对空洞而神秘的世界》,译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惶然录》。部分作品多次在中国内地及台湾获奖,并有英、法、意、日等多种文字的译本在海外出版发行。2000年,他的作品集《山上的声音》被法国读者网上评为“2000年法国十大文学好书”,2002年4月,获得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
我心归去的语文教案
我心归去的语文教案
第一章:我与语文的故事
1.1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与语文的渊源,分享学习语文的感悟和经历。
1.2 分析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强调语文素养对个人发展的影响。1.3 确定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章: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
2.1 复习和巩固汉语拼音、汉字的基本知识。
2.2 学习和掌握常用的词语、成语和俗语。
2.3 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法结构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文学作品欣赏与解析
3.1 选取适合学生年龄段的文学作品进行欣赏和解析。
3.2 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第四章:语文实践与应用
4.1 设计与生活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写日记、书信、演讲等。
4.2 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3 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语文角、辩论赛等活动,提升综合素质。第五章:语文素养的提升
5.1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5.2 培养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能力和兴趣。
5.3 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研究和论文写作。
第六章:古诗文的背诵与鉴赏
6.1 选取适合学生的古诗文进行背诵和鉴赏。
6.2 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文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6.3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第七章:阅读理解的训练
7.1 设计与不同体裁的文章进行阅读理解训练。
7.2 培养学生快速捕捉文章主旨和细节信息的能力。
7.3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文章分析和评价。
第八章:语文创意写作
8.1 提供不同文体的写作指导,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江苏射阳县盘湾中学高中语文我心归去教案苏教版
江苏省射阳县盘湾中学高中语文我心归去教案苏教版必修1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掌握文中基础知识
2、总体把握文本,深刻体味感情.
3、揣摩文中富有哲理性句子地含义.
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刻骨铭心地家园之思•
2、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地语言.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韩少功,生于1953年1月1日,湖南长沙人.曾任湖南作家协会专业作家、《海南纪实》主编、《天涯》杂志社社长、海南省作协主席、文联主席等职务
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归去来》,中篇小说《爸爸爸》,长篇小说《马桥词典》
《暗示》,散文《完美地假定》等,还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等译著•长篇小说《马桥词典》2000年被推选为“ 20世纪华文文学百部经典之一”,同年作品集《山上
地声音》被法国读者网上评为“2000年法国十大文学好书”,2002年4月荣获法国文
化部颁发地“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本文就是作者应邀去法国领奖期间写下地•
_ 、生字词预习检查
一幢() 惦() 念
别sh u () 眷() 顾
逃遁() 烙() 印静mi() 模() 样
奇gu 1() 贫j」( )
钥()匙潦 .( ) 倒
悲chu dig ( )熠()
熠
墟()场矫()饰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回答下面地问题
1、本文地题目是“我心归去”,说说作者此处身在何处,心又归向何方?
2、作者在法国居住地环境是怎样地呢?作者地故乡是什么样子呢?
(找出文中关键地词语)
3、作者在法国心情如何?对故乡又是什么心情呢?
思考:为什么法国优越地物质条件让作者感到寂寞孤独和空虚,故乡虽贫瘠却让作者魂牵梦绕?(找出文中重要地句子,在此基础上概括回答
我心归去高中语文教案
我心归去高中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理解课文《我心归去》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表达。(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3)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关爱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课文《我心归去》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 课文的句式和表达方式的运用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1)课文《我心归去》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课文的句式和表达方式的运用。
2. 难点:
(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1)引导学生回忆起自己心中的故乡,引发学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我心归去》,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
2. 阅读理解:
(1)学生自读课文《我心归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表达。(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理解,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3. 分析与讨论: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如比喻、拟人等。(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我心归去
“我心”为什么要“归去”?
害怕孤寂 惦念亲人 精神家园
请以“想家”为话题,通过联想和想象, 通过具体的意象来抒写你的思乡之情。 我想家了。我想村前那条不疾不徐的河 流,我想 ——————————,我还想— —————————————。
原因之一:害怕孤寂 原因之二:惦念亲人 其实这些是人之常情,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吗? 快速阅读7——9段,划出文中富含哲理的句子,借助点评, 思考故乡的文化内涵。
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 望会滴血。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 赶车谣。
没有故乡的人一无所有。而萍飘四方的游子 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 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 幸福。
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 种失望会滴血。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 穗和赶车谣。
提示:劳动和奉献会使故乡繁荣富强。生长出丰 收,物质上丰裕;生长出你对故乡的歌,精神上充实。
没有故乡的人一无所有。而萍飘四方的 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 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 无量幸福。
韩少功
山东省临朐第二中学
刘臻
1、整体感知,体会思乡之情 2、品味语言,探究故乡文化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心归去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情况
1、听写文中的字词
别墅叽里哇啦逃遁熠熠闪光酥骨矫饰
奇诡贫瘠雄浑悲怆眷顾墟场
拥挤不堪旅泊烙印静谧概莫能外
2、作者简介
韩少功,1953年1月出生于湖南省,汉族,现居海南。
1968年初中毕业后赴湖南省汨罗县插队务农;
1978年就读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1982年后任湖南省《主人翁》杂志编辑、副主编;
1985年3月在作家上发表的《文学的根》一文,提倡文学应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在文艺界引起广泛的讨论。6月,《爸爸爸》引起一定的反响。
2000年,作品集《山上的声音》被法国读者网上评为“2000年法国十大文好书”
2002年4月,法国文化部颁布“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代表作
3、问:同学们把这篇文章都预习了,我们来交流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注:想家,思念故乡。
请同学们在音乐旋律(《思乡曲》)中再次阅读课文,思考文章中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一句话,一个字,还是一段情?为什么打动你?(学生自由发挥)
二、分析文章
(一)分析文章1-4自然段
1、从第一节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信息?
注:①优裕的物质环境
②很少看见人
结合对话栏⑴,在以下的学习中注意思考它是如何为下文作铺垫的?
2、阅读2、3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注:寂寞、孤独、空虚
问:作者是如何渲染的?从哪些角度?
注:一切声响与你没有什么关系电话、钥匙无目的法语
不知道干什么悬崖深谷吊灯
思考:这样渲染有什么好处?
注: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用心去感受,以此获得共鸣。
3、问:如果我们的同学在外国留学,遇到了这样的感受,我们会怎么办?(自由讨论)
注:①融入主流社会,服从外域文化
②推出困境,回家
问:韩少功选择了什么样的道路?问什么?
注:“我不想移民”“很想念家里”
4、从刚才的提问与讨论中,请同学们阅读第4、5自然段,能够明白第5自然段是作者从旅法经历到点出乡思的过渡,是文章主题的切入点。
(二)分析文章5—6自然段
1、阅读第5自然段,回答作者为什么“很想念家里”?
注:“因为那里有他的亲友,至少也有他的过去”
那里有过欢笑,有过痛苦,有过收获,有过付出,即“时光总是把过去的日子冲洗得熠熠闪光,引人回望”
2、同学们阅读第6自然段,看看作者是如何描绘故乡的?
注:“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故乡甚至是贫瘠而脏乱的。”(齐声朗读)
思考:旅途的夕阳中听到舒伯特的某支独唱曲时,作者产生了如何的想象?为什么?(从文章中找出答案)
注:想象,“常常是故乡的小径,故乡的月夜,月夜下的草坡泛着银色的光泽,一只小羊还未归家,或者一只犁头还插在地边等待明天。”
原因,“所有雄浑的男声独唱都应该是献给故乡的”
思考,这句话又作如何理解?(自由讨论)
注:这是韩少功访法归来后的文章,正如王国维所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作者写作时是对旅途中的孤独、寂寞、空虚的再次感受,是对故乡爱的再次温知,所以,再美的歌曲对一个旅泊者,也无法掩饰他心底的悲伤。也就是说,旅泊者,面对的一切的景物,都是他心灵的外化,都将转化为对故乡思念的寄托。
3、结合刚才的分析,请同学们思考“就像我相信所有的中国二胡都只能演奏悲怆,即便是赛马曲与赶集调,那也是带泪的笑”的含义。
注:请同学们欣赏二胡曲《赛马》,自由发表看法。
(四)结束本节课内容
我们分析了文章的1-4自然段,初步感受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课后,请同学们反复朗读课文,进一步地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注意文中一些哲理性的语句,注意思考,下节课我们共同学习。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文章的1-6自然断,初步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对故乡的爱。最后我们留下了一道思考题:文章到第6自然断已经抒发了作者的情感,为什么还要写7、8、9三个自然断?(同学回答)
二、分析文章
(一)分析第7自然段
1、“故乡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为什么?(从文中找出答案)
注:故乡留下了我们的血、泪还有汗水,即故乡留下了我们的艰辛劳动。
2、“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而美的从来就是悲的”
这两句怎么理解?(提示,从“悲”的意思入手)
注:“悲”这里可以理解为两层含义,一是血、泪、汗水,二是眷顾之意。即,故乡留下了我们的血、泪和汗水,所以故乡值得眷顾、眷念,所以,故乡才显得美,才会让人痛、让人怜。(二)分析文章第8自然段
两种失望分别是哪两种?二者有那些不同?
注:对旅泊之地的失望,对故乡的失望。不同在于后者能够“滴血”。
思考,这里的“血”是什么意思?“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什么意思?(从“金麦穗”“赶车谣”入手)
注:血即付出。句子的意思也就是说,沾染了血、泪、汗水的土地,肯定会有收获,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希望,进一步抒发了对故乡的爱。
(三)分析文章第9自然段
1、为什么说“故乡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
注:“只有艰辛劳动奉献过的人,才能真正拥有故乡”而出生地哪个人都有。
2、“没有故乡的人一无所有。而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这句话什么意思?
提示,哪一种人没有故乡?“某支独唱曲”实指什么?“心有所归”归向何方?
注:没有在故乡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他的灵魂是没有寄托的,反之,每一位在故乡艰辛劳动,奉献过的人,无论你走动天涯海角,故乡,永远是你的归宿。
三、回归上课时的问题
提示:分析完7-9自然断,我们知道这是作者对故乡的……(思考与感悟)得出的结论是……(只有艰辛劳动奉献过的人)才能真正拥有故乡。从这里我们便能找出文章主题升华的句子--“只有艰辛劳动奉献过的人,才能真正拥有故乡”
搜索全文:快速阅读全文,找出与这句话意思相关的语句
注:①“时光总是把过去的日子冲洗得熠熠闪光,引人回望”
②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