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施工测量控制及沉降观测方案精编

合集下载

工程沉降观测工作方案模板

工程沉降观测工作方案模板

工程沉降观测工作方案模板1. 背景介绍1.1 工程沉降观测工作的重要性工程沉降观测是指针对工程施工对周围土地和建筑物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监测和评估的工作。

工程沉降观测工作对于保障工程施工安全,防止周围建筑物或地基发生损坏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沉降观测工作方案对于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1.2 工程沉降观测工作目的本次工程沉降观测工作的目的是对工程施工对周围土地和建筑物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准确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沉降情况,为工程施工提供可靠数据支持,保障施工安全,保护周边环境和建筑物的完整性。

2. 工程沉降观测工作具体内容2.1 工程沉降观测点的确定首先需要确定工程沉降观测点的位置,以覆盖工程施工影响范围及周边重要建筑物的地基。

观测点的确定应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和工程施工对周边地基和建筑物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合理布置观测点位置和数量。

2.2 工程沉降观测参数的选择工程沉降观测参数应包括水平位移、垂直位移以及地表变形情况。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选择使用全站仪、GPS定位等不同的观测设备,以满足对工程施工对周边土地和建筑物可能产生的不同影响进行全方位监测的需求。

2.3 工程沉降观测频率安排根据施工情况、地质环境、工程影响范围等因素,合理安排工程沉降观测的频率。

在施工前、施工期间和施工后分别进行观测,并根据观测结果进行及时评估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 工程沉降观测工作的实施流程3.1 观测点建立根据前期的调研和分析,确定工程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并利用专业设备在合适位置上建立起观测点。

3.2 观测参数测量根据工程沉降观测参数的选择,对各观测点进行周期性的测量工作,采集监测数据,以获得工程施工对周围土地和建筑物的影响情况。

3.3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采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得出工程施工对周围土地和建筑物的影响情况,及时发现沉降情况,并根据分析结果评估工程施工的影响程度,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施工测量及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施工测量及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施工测量及沉降观测施工方案本工程的总建筑面积为123174.5M²。

地下室三层,两层裙楼,塔楼由1#,A、B、C单元,2#、3#楼组成,总高度为113.5M,地下室底板标高为-13.50M。

本工程高度超出100M,所以做好垂直度控制就成为本工程主要的控制内容之一,即要求很高的平面控制点竖向投影精度。

另本工程本身结构复杂,塔楼为剪力墙筒体结构,施工放样难度大。

在筒体中设有两部电梯,筒体总高度为115M。

而筒体剪力墙只有400和200厚,如此高的剪力墙要保证足够的垂直度,施工测量的精度要求自然很高。

否则,受力结构的承载力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也必将影响到筒体中的电梯安装。

垂直度控制不好,外墙装饰工程质量也不能保证。

所以,针对以上问题,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我们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施工测量。

一、建立工程控制网(一)、平面控制:高层建筑必须建立施工控制网,控制网多种多样。

根据本工程特点,建立施工建立施工控制网,实践证明,这一方法实用、方便,能够保证精度,自检方便,工作起来速度也较快,同时还可以节省人力。

但这种方法必须在施工前要做大量的工作,把各控制点做到位,保证实用、可靠,具体做法如下:1、根据国土控制点,I3-1078,I-1079引测,合正锦湖苑建筑控制坐标点,T001、T002、T003、T004、T005以着5个点位为基准点。

采用极坐标法放样出各主要轴线点的方向点位。

轴线点位在基坑边坡顶端。

由控制点位和各待放点的坐标计算出方位角和夹角以及极距,然后在各轴线方向设站,后视控制点。

用钢钉标定出各点,各点位置见附图一。

一般情况下,用盘左定位,用盘右检查。

由定位精度技术指标:测距相对精度Md≤10∕10000,测角精度Ma≤+10"可知,本工程中最大极距为(p=100m)点是44'点,定位点的测距误差在⊿d≤100*1000/10000=10mm,测角引起的误差da≤10/20625*103*100=5mm时,即符合精度要求.而用全站仪定位的总误差为:M总=(uIc)2+(u0b)2+e2+(ma/p.b)2+t2=(2.2)2+(2.2)2+(1.5)2+(1)2+22式中:u0=uI=2mm+D2ppm c=100m b=100m e=1.5m Ma=2秒 p=206265 t=2mmu0―――红线点测距误差系列uI―――极距的测量误差系列e―――对中误差Ma―――测角误差t―――标定误差相对误差:4/100*103=1/125000<1/10000,满足要求.由总误差公式可以看出,待放样点离建筑红线点越远,则误差越大;还可以看出,误差大小不取决于放样夹角的大小,而是取决于测设角度的精度,为此,为了减小误差,就要提高测设距离和角度的精度.所以,本工程定位选用全站仪.将因为场地大,又要跨越基坑,造成量距困难.2、A’、 A’、2K’、2K’、5A’、5A’、1-12、1-12、1-4、1-51点位完成之后,用钢尺量距,检验A、2K、5A、1-4、1-12、1-51轴之间的垂距,并测量1-1轴与2K轴的夹角,测量结果需满足如下要求:注:三级方格网精度要求:主轴线相对误差允许值1/10000方格网相对误差允许值1/5000直线角相对误差允许值15”3、在2K’点架设经纬仪,整平对中,以2K’为零点,转动90度固定照准部,以2K为起点沿望远镜视线方向,用钢尺测量距离X米,定出5A轴的一个方向点,倒转望远镜,仍以2K为起点沿望远镜方向量距Y米定出1-A轴上的一个方向点;以同样的方法,把经纬仪架设在在1-12轴点测放轴和1-4轴上的另外一个方向点,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格控制网(见图一)。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1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该工程地上 34层,地下1层,框剪力墙结构,基础人为人工挖孔桩基础。

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需对建筑物进行沉降变形观测。

二、编制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三、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水准仪(DS32),水准尺采用铝合金塔尺。

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2、观测时间的要求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

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次/30天)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

3、观测点的要求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2位置。

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

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

沉降观测点布置如下:4、沉降观测的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沉降观测方案及措施

沉降观测方案及措施

沉降观测方案及措施
建立房屋沉降点设置监理审批制,在确立设置点方案和沉降方案观测时报监理确定,按现场进行沉降点观测时由监理共同工作。

(一)沉降观测水准点的埋设
沉降观测点埋设位置:房屋四角转角处以及中间每隔10〜20m的轴线上。

水准点:不少于2个,设置在建筑物30〜80m稳定、可靠的上层内;或沉降己稳定的建筑物上,严格国家标准执行。

(二)沉降观测点的埋设
沉降观测点埋设应符合和设计规定要求,所有沉降观测点埋设完后,及时将观测点保护起来,以免在施工中将观测点损坏而影响观测的准确性。

(三)观测方案及技术要求
1.沉降观测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
要求作业。

观测仪器采用S3精密水准仪,配合因瓦尺作业。

采用相同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并要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工作。

2.观测要求:第一次沉降在观测点安设稳定后及时进行,在主体结构施工期间,每做二层楼观测一次,主体结构验收以后,砌内外填充墙时,每三层做一次,竣工后,第一年测4次,第二年测二次,
第三年测一次,直至稳定为止。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引言沉降观测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工程施工及运行过程中地基沉降变形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

本文将针对沉降观测的施工方案进行详细探讨。

二、施工前准备1. 测点设置在进行沉降观测前,需要合理设置观测测点,测点的选取应考虑到工程的重要部位、地基状况以及可能出现沉降的区域。

测点设置应满足工程实际需求,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

2. 仪器校准在开始观测前,需要对使用的仪器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观测方法1. 采用全站仪观测沉降观测常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全站仪可以实现高精度的水平、垂直测量,同时具有数据记录和实时监测功能。

2. 定期观测沉降观测应定期进行,通常可以选择每周、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观测,以监测沉降变形的趋势和速率。

四、数据处理1. 数据录入观测得到的数据应及时录入计算机中,以便进行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2. 数据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可以采用数学模型等方法,评估地基沉降变形的情况,为工程安全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五、结果展示1. 数据报告根据观测数据和分析结果,编制详细的数据报告,将沉降观测的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工程人员。

2. 常规汇总定期对观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形成常规的沉降观测报告,以便于工程管理和决策。

六、总结与建议通过科学合理的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可以及时监测地基沉降变形情况,保障工程的安全运行。

建议在实际工程中,根据具体情况细化施工方案,并不断优化观测方法,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上是沉降观测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希望能为相关工程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建筑工地沉降量观测方案

建筑工地沉降量观测方案

建筑工地沉降量观测方案建筑工地沉降量观测方案一、引言建筑工地的沉降量观测是为了确保建筑物在施工期间以及使用期间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沉降观测能有效地监测地基的变形情况,为工地管理者提供早期预警和相应的措施应对。

二、观测目的1. 确定建筑工地的地基稳定性,监测地基的沉降情况。

2. 评估施工过程中的地基处理效果。

3. 检测建筑工地处于生命周期中的地基沉降情况,为运维提供依据。

4. 提供沉降数据支持,为建筑物的结构改造及加固提供依据。

三、观测范围和周期1. 观测范围:建筑工地及其周边区域,包括主体建筑物及地基区域。

2. 观测周期:根据建筑工地的具体情况确定,一般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周期性测量,使用期间根据需要进行定期观测。

四、观测方法与仪器1. 观测方法:a. 传统测量法:采用水准测量或经纬仪定点测量,适用于小规模建筑工地。

b. 建筑物位移监测法:使用总站仪、测量仪或全站仪等测量仪器,适用于大规模建筑工地。

c. 定位测量法:采用GPS测量仪器,适用于大面积建筑工地。

d. 形变测量法:利用应变计等传感器进行监测,适用于特定建筑结构。

2. 观测仪器:a. 水准仪:用于传统水准测量方法,测量地面变形。

b. 自动水准仪:能自动记录测量数据,提高测量的效率。

c. 测量仪或全站仪:用于建筑物位移监测法,能够精确测量建筑物的沉降和倾斜。

d. GPS测量仪器:用于定位测量法,能够快速获取建筑工地的准确位置。

e. 应变计:用于形变测量法,能够检测建筑结构的变形情况。

五、观测数据处理与分析1. 观测数据的处理:a. 对于传统测量方法,采用水准测量或经纬仪定点测量时,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校正。

b. 对于建筑物位移监测法、定位测量法和形变测量法,测量仪器会自动记录测量数据,无需额外处理。

2. 观测数据的分析:a. 分析观测数据的变化趋势,判断地基的稳定性。

b. 结合建筑工地的实际情况,对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确定是否超过安全范围。

工程沉降观测工作方案范文

工程沉降观测工作方案范文

工程沉降观测工作方案范文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种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日益频繁,其中涉及到地下结构的建设工程更是不容忽视。

而地下结构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地基沉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现象,它直接影响了地下设施的安全稳定性。

因此,沉降观测工作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本文将围绕工程沉降观测工作的方案制定进行详细介绍,包括目的、方法、步骤、仪器设备等内容,以期为相关工程单位提供参考。

二、目的1. 确定地基沉降情况:通过观测工作,获取地基沉降的详细数据,为工程设计、施工以及后续的维护提供准确的依据。

2. 监测工程安全性:通过观测数据对比,及时发现地基沉降的异常情况,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稳定。

3. 为工程验收提供数据依据:在工程完工后,通过沉降观测数据分析,为工程的验收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

三、方法1. 测点设置:在工程建设区域内,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建筑结构布置情况等因素,合理设置观测测点。

一般情况下,测点应布置在工程的主体结构下方、周围及其影响区域内,并应覆盖整个施工过程中可能受到影响的区域。

2. 测量周期:观测测点的沉降情况需要定期测量,一般情况下,观测周期应该为月度,特殊情况下考虑缩短观测周期。

3. 数据处理:获取观测数据后,应对数据进行严格的处理和分析,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四、步骤1. 初步调研:在工程开工前,对工程区域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进行初步调研,以确定合理的测点设置方案。

2. 测点设置:根据初步调研的结果,确定工程区域内合理的观测测点,并确定测点的具体位置和布置方式。

3. 仪器设备准备:根据测点设置方案,准备好相应的仪器设备,并对设备进行检测和校准,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4. 观测数据采集:按照测点设置方案和测量周期,进行观测数据的采集工作,确保数据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5. 数据处理与分析:获取观测数据后,对数据进行严格的处理和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6. 结果报告与应用:将观测数据处理结果转化为报告形式,并提交给相关工程单位,以供工程设计、施工及后续维护使用。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三篇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三篇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三篇篇一: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一、编制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XX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20XX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XX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XX5、本工程施工图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XX二、工程概况工程名称: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工程地址:万州周家坝建设单位:XX第一人民医院设计单位:XX艺术设计院有限公司勘察单位:XX公司监理单位:XX公司施工单位:XX集团有限公司本工程位于万州区周家坝街道流水村2-3组(心连心广场对面),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总建筑面积为27924.52㎡,总建筑高度78.1m,地上19F,地下1F,框剪结构。

三、观测目的、原则及观测点布置3.1.观测目的工程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竣工,以及建成运营后很长一段时间,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变形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属正常现象,但一旦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

因此,在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期间,都必须对建筑物进行安全监测,以便及时掌握变形情况,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运营期间均安全有效。

3.2.观测原则1.参照设计图纸;2.建筑物的四角极大转角处;3.高低层建筑物、纵横墙的交接处两侧;4.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

3.3.观测点布置观测点的布置:观测点设在房屋周边各大角,长边增设观测点,观测点数不少于6点。

为了便于观测,沉降观测点布置于通视好的墙上,以减小搬动仪器的次数而造成的误差叠加。

沉降观测点置于相对标高+0.700处,以便观测方便。

观测点采用20钢筋制作,采用后植筋锚固方式埋入结构柱内,为了保证观测点牢固性,埋入深度不小于100,外露部分长度为60,上端焊圆形铁球以便观测,并涂上防腐漆,如右图所示。

根据观测原则要求,共布置4个沉降观测点,具体点位见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附图)。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各控制点的放样应按照设计图纸和实际情况进行,确保控制点的位置准确无误。

在放样前,应清理控制点周围的杂物,保证控制点周围的地面平整。

放样时应使用精密仪器,如全站仪等,保证放样的精度和准确性。

五、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建筑物的质量和稳定性。

施工时应注意控制各项限差,如地面水平度、墙体垂直度等。

同时,应采取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如加固墙体、加强地基等,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可靠。

六、沉降观测沉降观测应在建筑物施工完成后进行,观测周期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观测时应使用精密仪器,如水准仪、全站仪等,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观测数据应及时记录和整理,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七、测量复核措施及资料的整理为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应进行测量复核。

复核时应使用不同的测量仪器和方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观测数据和资料应及时整理和归档,以备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八、施工测量工作的组织与管理施工测量工作应有专人负责组织和管理,确保施工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应建立健全的测量管理制度,规范施工测量工作的流程和要求,确保施工测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九、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为确保测量仪器的精度和可靠性,应建立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

在使用前应检查仪器的状态和精度,使用后应及时清洁和保养,以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十、测量管理制度为确保测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应建立健全的测量管理制度。

制定测量工作的流程和要求,规范测量数据的记录和整理,加强对测量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以确保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地面控制点布设完成后,对于转角处的线采用2″级电子经纬仪DJD2进行复测,确保无误后进行施测。

高程传递采用钢尺直接丈量法,若竖直方向有突出部分,不便于拉尺时,则采用悬吊钢尺法。

每幢建筑的高度上至少设有两个以上的水准点,并进行两次导入误差校核,以确保符合规范要求,否则需要独立施测两次。

(建筑工程管理)施工测量控制及沉降观测方案精编

(建筑工程管理)施工测量控制及沉降观测方案精编

(建筑工程管理)施工测量控制及沉降观测方案施工测量控制及沉降观测方案目录第壹章施工控制测量综述 (1)1概述 (1)2施工场地平面控制测量 (2)3施工场地的高程控制测量 (7)第二章施工测量方案的选用 (8)1测量依据 (8)2测量仪器的选用 (9)3建立平面控制网 (9)4建立高程控制网 (11)5控制网复核 (12)6桩基阶段测量 (12)7基坑开挖阶段测量 (13)8测量准确度保证措施 (13)第三章沉降观测 (14)1观测点的设置要求 (14)2沉降观测平面布置图 (15)3沉降观测年限及成果分析 (16)4沉降观测结束后应提交的成果 (17)5沉降观测质量保证措施 (18)第壹章施工控制测量综述1、概述由于在勘探设计阶段所建立的控制网,是为测图而建立的,有时且未考虑施工的需要,所以控制点的分布、密度和精度,都难以满足施工测量的要求;另外,在平整场地时,大多控制点被破坏。

因此施工之前,在建筑场地应重新建立专门的施工控制网。

1.1施工控制网的分类和选用施工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俩种。

(1)施工平面控制网施工平面控制网能够布设成三角网、导线网、建筑方格网和建筑基线四种形式。

①三角网对于地势起伏较大,通视条件较好的施工场地,可采用三角网。

②导线网对于地势平坦,通视又比较困难的施工场地,可采用导线网。

③建筑方格网对于建筑物多为矩形且布置比较规则和密集的施工场地,可采用建筑方格网。

④建筑基线对于地势平坦且又简单的小型施工场地,可采用建筑基线。

(2)施工高程控制网施工高程控制网采用水准网。

1.2施工控制网的特点和测图控制网相比,施工控制网具有控制范围小、控制点密度大、精度要求高及使用频繁等特点。

2、施工场地的平面控制测量2.1施工坐标系和测量坐标系的坐标换算施工坐标系亦称建筑坐标系,其坐标轴和主要建筑物主轴线平行或垂直,以便用直角坐标法进行建筑物的放样。

施工控制测量的建筑基线和建筑方格网壹般采用施工坐标系,而施工坐标系和测量坐标系往往不壹致,因此,施工测量前常常需要进行施工坐标系和测量坐标系的坐标换算。

(建筑工程管理)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建筑工程管理)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建筑工程管理)沉降观测施工方案目录1、编制依据11.1施工规范、标准11.2设计文件11.3相关文件12、工程概况12.1线路概况12.2主要技术标准32.3工程特点33、工程重难点分析44、沉降变形观测44.1工艺流程64.2施工准备64.2.1观测水准基点、工作基点的布设64.2.2变形监测网的建立74.2.3沉降观测具体要求84.3观测断面及点的设置、元件布设94.3.1桥涵观测断面及点的设置94.3.2路基、过渡段观测断面及点的设置124.3.3桥涵观测元件的选取、埋设194.3.4路基观测元件的选取、埋设214.4观测桩观测要求及频次244.4.1连续梁观测桩观测要求及频次244.4.2墩台观测桩观测要求及频次244.4.3人工观测桩观测要求及频次254.4.4自动观测桩观测要求及频次264.4.5过渡段及横向结构物观测桩观测要求及频次26 4.5变形监测数据采集和整理274.5.1桥梁变形监测数据采集和整理274.5.2路基变形监测数据采集和整理284.5.3涵洞、框构变形监测数据采集和整理294.6综合评估和资料整理295、观测点元件的保护306、沉降观测设备和人员组织316.1沉降观测设备316.2人员组织分工及职责31相关人员资质证书和仪器设备检定证书见附件。

316.3测量人员岗位职责317、其他保证措施327.1仪器管理327.2监控量测内业工作技术要求337.3资料分析过程及质量控制制度337.4监控量测审核和审定制度337.5质量控制制度和检查措施347.6现场测试技术质量控制制度357.7资料分析过程质量控制制度357.8安全风险信息处理的管理控制措施367.9安全风险预警的管理控制措施367.10监控量测信息报送和反馈制度368、安全保证制度379、附件379.1测量主要人员资质证书379.2仪器设备检定证书371、编制依据1.1施工规范、标准(1)《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1-2014)(2)《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3)《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02-2015)(4)《铁路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2-2009)(5)《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6)《国家壹、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7)《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8)《工程测量规范》(GB0026-93)(9)高速铁路施工技术《施工测量分册》1.2设计文件《个别路基设计图》(第壹册)《个别路基设计图》(第十三册)新香坊北站路基横断面图桥涵变形观测及观测标安装图(哈牡桥通-Ⅴ-02)1.3相关文件(1)新建XXX至XXX铁路客运专线站前工程施工总价承包招标文件招标编号:JS2015-015;(2)本X公司积累的施工经验,拥有的技术装备力量、管理水平、工法及科技成果;(3)现场调查获得的有关资料、数据以及现场实际情况。

施工测量控制及沉降观测施工技术方案

施工测量控制及沉降观测施工技术方案

施工测量控制及沉降观测施工技术方案一、施工测量控制技术方案施工测量是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保障工程质量,控制施工精度,确保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下面给出一个施工测量控制的技术方案。

1.制定测量标准和规范: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制定测量标准和规范,确定测量的基准和参考平面,确保测量结果具有可比性和准确性。

2.确定测量控制点:根据工程的要求和结构特点,在施工现场确定测量控制点的位置,并进行标识,以便后续的测量工作。

3.制定测量方案: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要求,制定详细的测量方案,包括测量方法、测量仪器的选用和校准、测量时机等内容。

4.进行基本测量:在施工前进行基本测量,包括地面控制点的建立、测量控制网的布设等,以提供后续测量工作的基础数据。

5.进行定位测量:根据设计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定位测量,包括平面定位测量、高程定位测量等,以确保施工过程中各个部位的位置准确。

6.进行变形测量:对于需要进行变形观测的结构,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相应的变形测量,包括位移、倾斜、变化率等参数的测量,以及记录和分析变形数据。

7.进行精密测量:对于需要进行精密控制的工程,如大型桥梁、隧道等,要进行精密测量,包括使用高精度仪器和仪器的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8.进行复测和监测: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复测和监测,对施工进展和质量进行监督和控制,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确保工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是一个重要的技术环节,其目的是记录土地或工程结构的沉降情况,判断变形程度,便于对工程进行调整和控制。

下面给出一个沉降观测施工技术方案。

1.确定沉降观测点:在工程周围和重要结构部位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分布均匀,并标识清楚,以便进行沉降观测。

2.建立沉降点基准:在每个沉降观测点附近建立基准点,确定起始标高,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基准。

3.安装测点:在沉降观测点上安装测点,可以选用激光测距仪、水平仪等仪器进行安装,确保测点的位置准确。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引言随着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的不断扩展,地下工程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沉降观测作为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旨在监测土地沉降情况,评估地下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进行。

本文将针对沉降观测施工方案进行详细的论述。

二、施工前准备1. 确定观测点的选取在施工前,需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沉降观测的目标及观测点的选取。

观测点的选取应涵盖工程的主要区域,并结合工程所处地质环境及地下水位等因素,合理安排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

2. 安装沉降观测仪器在选定观测点后,需要进行观测仪器的安装工作。

具体步骤包括选择适合的观测仪器、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并按照仪器操作手册进行仔细的安装和调试。

三、施工过程1. 施工时观测数据的采集在施工过程中,需不断对观测点的数据进行采集。

通常采用定期或连续观测两种方式。

定期观测是在固定的时间点进行一次观测,连续观测则是通过实时监测系统对数据进行连续采集。

2. 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判断地下工程的沉降情况。

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包括数据归一化或背景差值法,并结合地下工程的设计参数进行比对和评估。

四、施工后工作1. 编制施工报告根据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编制施工报告。

报告要详细记录施工过程中的观测数据、数据处理方法和结果等内容,并对地下工程的施工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

2. 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根据施工报告的分析结果,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以避免或减轻地下工程对周围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建议和措施应针对具体工程情况,具备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五、总结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对于地下工程的施工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合理的观测点选取、仪器安装和数据处理等工作,能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并有效评估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我们应当充分重视沉降观测施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六、参考文献(根据实际情况,列出参考文献,不写网址链接)以上就是沉降观测施工方案的文章内容,我们在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沉降观测的重要性,然后分别论述了施工前准备、施工过程和施工后工作等几个方面。

沉降观测工程施工方案模板

沉降观测工程施工方案模板

沉降观测工程施工方案模板1. 项目背景本工程以确保建筑物或结构物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目的,进行沉降观测工程。

通过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建筑物或结构物出现的沉降情况,保障建筑物或结构物的安全使用。

2. 工程内容(1)安装沉降观测设备:在需要监测的建筑物或结构物周边确定监测点位,选择合适的沉降观测设备,并进行安装调试。

(2)数据采集与监测:对已安装的沉降观测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监测,实时记录建筑物或结构物的沉降情况。

(3)数据分析和报告: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定期生成沉降观测报告,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3. 施工方案(1)前期准备:确定监测点位,购买和调试沉降监测设备,准备相关施工人员和工具。

(2)安装沉降观测设备:按照设计要求,在监测点位进行沉降观测设备的安装,确保设备安装牢固且稳定。

(3)数据采集与监测:进行沉降观测设备的电气连接和数据采集系统的调试,确保数据能够稳定采集,并确保设备运行稳定。

(4)数据分析和报告: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及时生成沉降观测报告,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 安全与环保(1)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戴好安全防护用品,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施工现场必须保持整洁,杜绝乱堆乱放现象,确保施工环境整洁与安全。

(3)施工过程中要注意节约用水和用电,减少环境污染。

5. 质量与验收(1)施工人员必须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

(2)对已安装的沉降观测设备进行测试,确保设备运行稳定,并保证数据采集准确无误。

(3)验收:由项目负责人进行验收,确认沉降观测工程达到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6. 施工进度(1)前期准备:计划完成时间 3 天。

(2)安装沉降观测设备:计划完成时间 5 天。

(3)数据采集与监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设备调试,保证设备运行正常。

(4)数据分析和报告:定期进行数据分析,及时生成沉降观测报告。

7. 经济指标本工程总投资为 xxx 元,其中包括设备购置费、人工费、材料费、管理费用等。

施工测量及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施工测量及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施工测量及沉降观测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我单位精心制定了如下施工测量、仪器设备等方面的方案,并经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了论证。

一、施工测量方案的拟定1、在整个建筑基坑外围布设半永久性坐标控制网点,以及高程测控点。

依据城市坐标测量网,将网点引测到建筑物附近变形相对较小处,沿建筑物作方格形布设,并对引测的坐标及高程控制点进行反复校核。

2、进场后将会同业主、及基础施工单位对场内现有的坐标网点进行引测,复核前期基础施工单位所布设网点。

3、利用外围布设的测量网点引测建筑物主控制轴线,并在附近布设标高控制桩,经闭合复核后与原有的轴线,标高控制进行较核,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保证控制轴线及高程的精确度.4、依据建筑主控制轴线,高程控制点施测建筑结构轴线及水平标高。

5、地下室施工测量控制网采用外部控制,即在建筑物周边布设控制网(包括平面坐标和高程),用经纬仪将轴线坐标点引测到施工层;标高引测用精密水准仪到施工层;地上部分施工测量控制网采用内控法(即平面方格网控制),用激光经纬仪将轴线控制点投测到施工作业层,标高引测用精密水准仪到施工层.6、本工程基坑开挖较深,在基坑开挖和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基坑边坡的稳定与否对施工的安全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基坑的边坡整体变形(包括平面位移和高程变化)情况进行变形监测,在基坑易变形处布设监测点,定时监测基坑变形情况,为施工安全提供保障。

7、在进行地上施工时,需要依据设计图纸,布设沉降观测点,在施工过程中,每施工完一层楼,监测一次,监测在施工过程中基础的沉降清况是否均匀稳定,以保证施工安全.二、施工测量仪器、工具及人员NAL100自动安平水准仪10台标高测放新工具名称防锈钢尺(50m) 8盘测距检查新对讲机8对轴测放线新温度计两只温度测量新垂球(1kg)10个轴侧放线新塔尺(5m)(3m)各6把测标高要求:经纬仪、水准仪、在进场使用前检验一次,以后周期检验,保证所有测量仪器始终处于性能良好状态.测量负责人1人,测量技术人员5人,辅助人员8人。

施工测量沉降观测方案

施工测量沉降观测方案

施工测量沉降观测方案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特加重本工程的测量施工工艺方面的做法。

具体工艺如下:一、测量仪器、控制目标及测量重点(一)测量控制使用仪器及精度经纬仪:苏光产J2激光经纬仪1台,精度3mm/100m。

水准仪:武光产DS1水准仪2台,中误差3mm。

激光垂直仪1台钢卷尺:50m长2把,精度2mm/50m。

(二)测量控制目标1、轴线误差:柱、梁轴线偏移控制在3mm以内。

2、标高误差:层高误差控制在4mm内,建筑物全高误差控制在20mm之内。

3、垂直误差:柱、墙垂直误差层控制在5mm之内,总高控制在20mm。

二、工程定位控制测量本工程定位测量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施工方格控制网必须经初定、精测和检测三步进行,并且甲乙双方应定期由专人负责进行复核。

2.根据总平面设计坐标,为确保控制网的正确,必须由道路上的城市坐标系统结合建筑物规划线线引入定位。

3.根据施工现场及周围环境条件,选择适当地方按一次埋设、多种用途、长期使用的原则埋设首级控制点、组成一个完全能满足施工放样及沉降观测需要的永久性施工控制网。

控制点按要求进行技术处理、控制点所处位置要保证今后不被占用且障碍较少、以便对控制点进行使用和保护。

控制点既作平面控制之用,又作标高控制之用。

4.工程开始前,根据工程结构情况,利用首级控制点,与甲方在实地共同施放二级控制点作为施工的二级控制,并进行联测复核。

该控制点既可用于细部点的放样,同时又可用作对工程上各结点的复合检测。

5.利用激光经纬仪对所有控制点进行精确测定,并将它们与附近的国家城市等级点进行联测,使其坐标与高程统一为一个系统,便于今后使用。

6.利用配套计算机对所有观测值进行严密平差,保证整个控制精度完全能够符合国家工程测量技术规范和工程设计要求。

7.随着施工的进展,考虑到各种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经常对所有控制点作必要的检测。

三、垂直测量与平面放样(一)垂直测量1.垂直测量内部控制点的留设:在每层楼板的现浇部位留设四个竖向传递控制点。

施工测量及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施工测量及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施工测量及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施工测量方案1.前期准备工作(1)准备测量设备、器材,并进行校准和检测,确保测量精度;(2)研究工程设计图纸,了解测量需要获取的各项数据和要求;(3)了解现场施工情况和地形地貌,熟悉测量区域。

2.施工测量工作(1)进行基准测量,确定基准点和基准高程;(2)测量现场地形地貌,绘制地形地貌图;(3)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对施工区域进行建筑物轮廓线、地下管线等测量,绘制相应的测量图;(4)进行土方量测量,并绘制土方量图;(5)进行道路线测量,绘制道路设计线路图;(6)进行开挖或回填区域的高程测量,并绘制高程图;(7)进行与施工相关的其他测量,如桩坐标测量、墙体纵断面测量等。

3.测量成果处理(1)利用测量数据,绘制各类测量图纸;(2)根据测量要求,计算土方量、路面面积等相关数据;(3)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生成报告;(4)将测量数据导入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绘图和分析。

4.定期质量检查(1)对测量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校准,确保测量精度;(2)对测量工作过程进行监督和质量检查,确保数据和图纸的准确性;(3)及时解决在施工测量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

二、沉降观测方案1.前期准备工作(1)确定监测地点和监测点布设方案;(2)准备沉降仪器设备,并进行校准;(3)组织人员进行培训,了解沉降观测的目的、方法和要求。

2.沉降观测工作(1)按照布设方案,将沉降测点设置在不同位置,并确保测点之间的距离合理;(2)安装沉降仪器,并进行调试和校准;(3)按照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沉降观测,并记录观测数据;(4)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观测方法,如光学水准法、重力法等;(5)及时处理观测数据,排除错误和异常值。

3.数据处理和分析(1)将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归档,确保数据的安全;(2)根据观测数据,计算出各测点的沉降量;(3)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沉降的趋势和变化规律;(4)根据分析结果,编制沉降报告,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施工测量控制及沉降观测施工技术方案

施工测量控制及沉降观测施工技术方案

施工测量控制及沉降观测施工技术方案一、测量特点采用坐标、全站经纬仪测量法,测速快、准确和操作简便;从而可加快速度,缩短测量工期。

二、测量仪器及校验本工程所需的主要测量仪器及其用途见下表。

主要测量仪器及用途三、施工测量控制的目标按规范要求,层间垂直度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mm,建筑全高垂直度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H/10000(H为建筑总高度),且不应大于20mm,层间标高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mm。

施工时,对测量放线及垂直度进行严格控制,是保证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的关键。

四、施工测量控制本工程施工测量控制主要分为施工层平面测量控制,垂直度测量控制,标高测量控制三大项目。

其中,施工层平面测量控制,垂直度测量控制采用激光铅直仪,准确地控制施工构件的垂直度(采用内控法);标高测量控制采用水准仪控制起始标高位置,准确地测设各层的标高。

五、施工测量控制网布置平面测量控制网的布设原则:测量轴线的布置既要方便轴线布置,又要满足现场各部位放大样的需要,还应确保定位轴线能够与以后各道工序不矛盾,能够通视;平面测量控制网的布置方案与测设方法:1、首先对业主提供的基准控制点分布图和有关数据,用经纬仪进行两侧回测角测距,联测数据的精度满足测量规范的要求后即将其作为本工程布设平面控制网的基准点和起始数据。

2、主要控制轴线点的设置:根据已知基准点与设计轴线的关系,各区均采用坐标放样的方法用全站仪放样出4条轴线,组成井字形方格控制网,在这4条轴线的内外延长线上放出8个主要的外控点。

3、各分段分区轴线控制点的设置,组建各分区的平面控制网。

六、垂直度测量内控法垂直度内控制的方法:为保证本工程施工的垂直度,本工程按各单元的板中留4个200×200mm透视孔洞。

在建筑物地下室顶板内建立4个测点控制网点向上引测,在控制点上直接用垂直激光铅直仪向上投测和传递。

七、高程的竖向传递与测量控制对业主提供的施工场地内的标高基准点与城市水准点按照国家水准测量规范要求进行联测,所测数据满足测量规范要求后,根据施工现场内的标高基准点在合适地方引测一个同一高程的标高点,并用红油漆做好标记,作为高程向上传递的标高水准点。

建筑沉降观测方案模板

建筑沉降观测方案模板

建筑沉降观测方案模板建筑沉降观测方案模板一、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大量高层建筑相继兴建。

为了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可靠,需要对其沉降进行观测和监测。

本方案旨在制定建筑沉降观测的方案,以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提供数据支持。

二、观测目的1. 确定建筑物沉降情况,评估建筑物稳定性;2. 比对观测数据与设计要求,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3. 为后续的建筑物维护和加固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三、观测内容1. 建筑物的竖向、水平沉降观测;2. 建筑物各部位的沉降观测;3. 观测周期、观测测点和取样方式。

四、观测方法1. 手持式全站仪观测法:利用全站仪测量建筑物各测点的高程和水平位移,以获取建筑物的沉降数据;2. 钢质塞管法:在建筑物的基础桩顶部安装钢质塞管,通过观测塞管与地面之间的高差,检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五、观测周期1. 初始观测周期:建筑物竣工后,进行初始观测,周期为半年;2. 日常观测周期:建筑物投入使用后,定期进行沉降观测,周期为1年。

六、观测测点1. 按建筑物结构类型选择观测测点(例如:框架结构、钢结构);2. 按建筑物不同区域选取观测测点(例如:主体结构、地下室);3. 观测测点根据建筑物的平面布置进行选择,尽可能覆盖整个建筑物。

七、取样方式1. 初始观测时,按照建筑物的工程施工图纸选取测点;2. 在日常观测中,根据建筑物的使用状况和变形情况选取观测测点;3. 观测测点取样时应考虑建筑物的主要受力部位,如墙体、柱子等。

八、数据处理1. 建立建筑物沉降数据库,记录观测数据;2. 对观测数据进行及时处理和分析,计算建筑物的沉降速率和累计沉降量;3. 比对观测数据与设计要求,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措施。

九、结果报告1. 编制沉降观测报告,详细描述建筑物的沉降情况;2. 提供沉降数据分析结果和建议,评估建筑物稳定性;3. 如有异常情况,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

十、资金和人力资源要求1. 资金:预计观测工作所需资金为X万元;2. 人力资源:项目组由X名工程师组成,其中包括建筑工程师、测量工程师和数据处理工程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工程管理)施工测量控制及沉降观测方案施工测量控制及沉降观测方案目录第壹章施工控制测量综述 (1)1概述 (1)2施工场地平面控制测量 (2)3施工场地的高程控制测量 (7)第二章施工测量方案的选用 (8)1测量依据 (8)2测量仪器的选用 (9)3建立平面控制网 (9)4建立高程控制网 (11)5控制网复核 (12)6桩基阶段测量 (12)7基坑开挖阶段测量 (13)8测量准确度保证措施 (13)第三章沉降观测 (14)1观测点的设置要求 (14)2沉降观测平面布置图 (15)3沉降观测年限及成果分析 (16)4沉降观测结束后应提交的成果 (17)5沉降观测质量保证措施 (18)第壹章施工控制测量综述1、概述由于在勘探设计阶段所建立的控制网,是为测图而建立的,有时且未考虑施工的需要,所以控制点的分布、密度和精度,都难以满足施工测量的要求;另外,在平整场地时,大多控制点被破坏。

因此施工之前,在建筑场地应重新建立专门的施工控制网。

1.1施工控制网的分类和选用施工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俩种。

(1)施工平面控制网施工平面控制网能够布设成三角网、导线网、建筑方格网和建筑基线四种形式。

①三角网对于地势起伏较大,通视条件较好的施工场地,可采用三角网。

②导线网对于地势平坦,通视又比较困难的施工场地,可采用导线网。

③建筑方格网对于建筑物多为矩形且布置比较规则和密集的施工场地,可采用建筑方格网。

④建筑基线对于地势平坦且又简单的小型施工场地,可采用建筑基线。

(2)施工高程控制网施工高程控制网采用水准网。

1.2施工控制网的特点和测图控制网相比,施工控制网具有控制范围小、控制点密度大、精度要求高及使用频繁等特点。

2、施工场地的平面控制测量2.1施工坐标系和测量坐标系的坐标换算施工坐标系亦称建筑坐标系,其坐标轴和主要建筑物主轴线平行或垂直,以便用直角坐标法进行建筑物的放样。

施工控制测量的建筑基线和建筑方格网壹般采用施工坐标系,而施工坐标系和测量坐标系往往不壹致,因此,施工测量前常常需要进行施工坐标系和测量坐标系的坐标换算。

如图11-1所示,设xoy为测量坐标系,x′o′y′为施工坐标系,x o、y o为施工坐标系的原点O′在测量坐标系中的坐标,α为施工坐标系的纵轴o′x′在测量坐标系中的坐标方位角。

设已知P点的施工坐标为(x′P、y′P),则可按下式将其换算为测量坐标(x P、y P):(11-1)如已知P的测量坐标,则可按下式将其换算为施工坐标:(11-2)2.2建筑基线建筑基线是建筑场地的施工控制基准线,即在建筑场地布置壹条或几条轴线。

它适用于建筑设计总平面图布置比较简单的小型建筑场地。

(1)建筑基线的布设形式建筑基线的布设形式,应根据建筑物的分布、施工场地地形等因素来确定。

常用的布设形式有“壹”字形、“L ”形、“十”字形和“T ”形,如图11-2所示。

(2)建筑基线的布设要求 1)建筑基线应尽可能靠近拟建的主要建筑物,且和其主要轴线平行,以便使用比较简单的直角坐标法进行建筑物的定位。

2)建筑基线上的基线点应不少于三个,以便相互检核。

3)建筑基线应尽可能和施工场地的建筑红线相连系。

4)基线点位应选在通视良好和不易被破坏的地方,为能长期保存,要埋设永久性的混凝土桩。

(3)建筑基线的测设方法根据施工场地的条件不同,建筑基线的测设方法有以下俩种:1)根据建筑红线测设建筑基线由城市测绘部门测定的建筑用地界定基准线,称为建筑红线。

在城市建设区,建筑红线可用作建筑基A CB D图11-2 建筑基线的布设形式线测设的依据。

如图11-3所示,AB、AC为建筑红线,1、2、3为建筑基线点,利用建筑红线测设建筑基线的方法如下:首先,从A点沿AB方向量取d2定出P点,沿AC方向量取d1定出Q点。

然后,过B点作AB的垂线,沿垂线量取d1定出2点,作出标志;过C点作A C的垂线,沿垂线量取d2定出3点,作出标志;用细线拉出直线P3和Q2,俩条直线的交点即为1点,作出标志。

最后,在1点安置经纬仪,精确观测∠213,其和90˚的差值应小于±20″。

2)根据附近已有控制点测设建筑基线在新建筑区,能够利用建筑基线的设计坐标和附近已有控制点的坐标,用极坐标法测设建筑基线。

如图11-4所示,A、B为附近已有控制点,1、2、3为选定的建筑基线点。

测设方法如下:B图11-4 根据控制点测设建筑基线首先,根据已知控制点和建筑基线点的坐标,计算出测设数据β1、D1、β2、D2、β3、D3。

然后,用极坐标法测设1、2、3点。

由于存在测量误差,测设的基线点往往不在同壹直线上,且点和点之间的距离和设计值也不完全相符,因此,需要精确测出已测设直线的折角β′和距离D′,且和设计值相比较。

如图11-5所示,如果Δβ=β′-180˚超过±15″,则应对1′、2′、3′点在和基线垂直的方向上进行等量调整,调整量按下式计算:(11-3)式中δ——各点的调整值(m );a 、b ——分别为12、23的长度(m )。

如果测设距离超限,如>,则以2点为准,按设计长度沿基线方向调整1′、3′点。

2.建筑方格网由正方形或矩形组成的施工平面控制网,称为建筑方格网,或称矩形网,如图11-6所示。

建筑方格网适用于按矩形布置的建筑群或大型建筑场地。

(1)建筑方格网的布设布设建筑方格网时,应根据总平面图上各建(构)筑物、道路及各种管线的布置,结合现场的地形条件来确定。

如图11-6所示,先确定方格网的主轴线AOB 和COD ,然后再布设方格网。

(2)建筑方格网的测设测设方法如下:1)主轴线测设主轴线测设和建筑基线测设方法相似。

首先,准备测设数据。

然后,测设俩条互相垂直的主轴线AOB 和COD ,如图11-6所示。

主轴线实质上是由5个主点A 、B 、O 、C 和D 组成。

最后,精确检测主轴线点的相对位置关系,且和设计值相比较,如果超 B图11-6 建筑方格网限,则应进行调整。

建筑方格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如表11-1所示。

表11-1建筑方格网的主要技术要求2)方格网点测设如图11-6所示,主轴线测设后,分别在主点、B和C、D安置经纬仪,后视主点O,向左右测设90˚水平角,即可交会出田字形方格网点。

随后再作检核,测量相邻俩点间的距离,见是否和设计值相等,测量其角度是否为90˚,误差均应在允许范围内,且埋设永久性标志。

建筑方格网轴线和建筑物轴线平行或垂直,因此,可用直角坐标法进行建筑物的定位,计算简单,测设比较方便,而且精度较高。

其缺点是必须按照总平面图布置,其点位易被破坏,而且测设工作量也较大。

由于建筑方格网的测设工作量大,测设精度要求高,因此可委托专业测量单位进行。

3、施工场地的高程控制测量3.1施工场地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建筑施工场地的高程控制测量壹般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应根据施工场地附近的国家或城市已知水准点,测定施工场地水准点的高程,以便纳入统壹的高程系统。

在施工场地上,水准点的密度,应尽可能满足安置壹次仪器即可测设出所需的高程。

而测图时敷设的水准点往往是不够的,因此,仍需增设壹些水准点。

在壹般情况下,建筑基线点、建筑方格网点以及导线点也可兼作高程控制点。

只要在平面控制点桩面上中心点旁边,设置壹个突出的半球状标志即可。

为了便于检核和提高测量精度,施工场地高程控制网应布设成闭合或附合路线。

高程控制网可分为首级网和加密网,相应的水准点称为基本水准点和施工水准点。

3.2基本水准点基本水准点应布设在土质坚实、不受施工影响、无震动和便于实测,且埋设永久性标志。

壹般情况下,按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其高程,而对于为连续性生产车间或地下管道测设所建立的基本水准点,则需按三等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其高程。

3.3施工水准点施工水准点是用来直接测设建筑物高程的。

为了测设方便和减少误差,施工水准点应靠近建筑物。

此外,由于设计建筑物常以底层室内地坪高±0标高为高程起算面,为了施工引测设方便,常在建筑物内部或附近测设±0水准点。

±0水准点的位置,壹般选在稳定的建筑物墙、柱的侧面,用红漆绘成顶为水平线的“▼”形,其顶端表示±0位置。

第二章测量方案选用1、测量依据依据业主提供的平面控制点和水准点为基准进行引测。

根据设计结构图、有关技术核定单及业主提供的有关测量资料进行计算和测量放线。

2、测量仪器选用电子经纬仪DJ105D型号T2秒级水准仪DSZ3自动安平水准仪水准仪DSZ3自动安平水准仪钢卷尺50m和30m之上仪器均应鉴定合格,且在使用有效期内。

在使用过程中,应经常检查仪器的常用指标。

壹旦偏差超过允许范围,应及时校正来保证测量精度。

3、建立平面控制网在施工范围内设立测点,算出方位角及距离,在施工现场内建立合适的测量控制网。

采用控制点座标测定,各点进行角度交会平面控制。

施工平面测量控制网既是各施工单位局部、单体施工各环节轴线放样的依据,也是监理单位的测量基准。

因此,务求达到可靠、稳定、使用方便的标准。

控制网除应考虑图形强度以满足工程施工精度要求外,仍必须有足够的密度和使用方便的特点。

应由测量人员对施工场地及控制点进行实地踏勘,结合工程平面布置图,创建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要求达到通视条件好、网点稳固状况、攀登方便等各种因素。

各级控制网的创建,必须对各控制点相互之间,以及各级控制网之间进行闭合校验和平差。

保证各点位于同壹系统。

每次使用前,必须对控制网校核。

随着施工的进度,按重要性原则定期对其复测,以求得控制网稳固不变和防止地面变形、沉降或其他因素导致的控制点移位。

首级控制网设置备用控制点,且加强对各点的保护。

其他各级控制网如遭遇破坏,由上级平面控制网来恢复。

控制网建立完毕,交监理方复核确认。

由于本项目的工程巨大,分期、分段施工工况复杂,虽然此次施工只包括桩基、围护、挖土等部分工程,但为了方便后续塔楼结构工程施工,在布设平面控制网时要从整个项目的施工为出发点,必须设置多组平面控制网。

又由于各组控制网都是服务于同壹工程的建设,因而各组控制网之间必须形成有机的整体。

控制网之间按照级别的高低,高级网控制低级网。

平级网之间互相贯通,形成系统。

3.1首级控制网首级控制网设置在最近距离施工现场200m左右的稳定可靠处,其担当全局性的作用。

它是其他各级控制网建立和复核的唯壹依据。

在整个工程为时几年的时间跨度内,必须保证这个控制网的绝对不变,绝对避免前后期测量系统的不壹致。

该级平面布网将建立在下面俩点内容基础上:(1)为保证此次施工的桩基、围护和待施工的塔楼主体结构测量系统壹致,首级控制网的建立将结合整个项目施工的需要来布设测量控制网。

(2)由于本工程项目巨大,城市测绘部门或单位所提交的壹般测量控制网不能直接作为首级平面控制网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