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将军等级
古代官位等级头衔名称
古代官位等级头衔名称古代中国的官位等级头衔多种多样,根据不同朝代和职责不同,官位头衔也不尽相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官位等级头衔名称:1. 皇帝2. 太后3. 太傅4. 太妃5. 太保6. 太子7. 太子太师8. 太子太傅9. 太子太保10. 太子太尉11. 太子少师12. 太子少傅13. 太子少保14. 太子少尉15. 太尉16. 太师17. 太傅18. 太保19. 将军20. 辅国大将军21. 骠骑将军22. 丞相23. 御史大夫24. 尚书大臣25. 兵部尚书26. 吏部尚书27. 秘书省丞相28. 少傅29. 少保30. 少尉31. 少府32. 大理寺卿33. 侍中34. 侍郎35. 丞相36. 武库丞37. 太常卿38. 少府卿39. 门下侍郎40. 文学令41. 刺史42. 大将军43. 元帅44. 司马45. 司空46. 司徒47. 司禄48. 御史49. 谏议大夫50. 刘秀、刘备的光武先古天子称呼为造化之神这只是一部分古代官位等级头衔的名称,具体官位称谓还有很多。
不同朝代和职责的官员会有不同的称谓。
51. 卿52. 大长秋53. 中长秋54. 小长秋55. 左仆射56. 右仆射57. 中书令58. 侍中59. 尚书令60. 太子太师61. 太子太傅62. 太子太保63. 太子太尉64. 太子少师65. 太子少傅66. 太子少保67. 太子少尉68. 中尉69. 少府70. 少卿71. 少冢宰72. 少司马73. 少司徒74. 少司空75. 少司禄76. 少常侍77. 少中大夫78. 太尉参军79. 太尉司马80. 太尉校尉这些是古代官位等级头衔的一部分,是根据古代历史文献和资料汇总的。
由于历史演变和朝代更迭,官位称谓会有差异,因此具体的官员职位还需根据具体的历史时期来确定。
81. 太仆82. 太仆卿83. 太仆封84. 太宗太傅85. 太宗太保86. 太宗太尉87. 太尉太傅88. 太尉太保89. 太尉太尉90. 太尉左长史91. 太尉右长史92. 太尉谒者祭酒93. 少师谒者祭酒94. 太仆尚方95. 太仆尚方令96. 太仆少监97. 太仆丞98. 太仆主簿99. 太常大夫100. 太常卿这些是古代官位等级头衔的进一步补充。
眼花缭乱的古代军衔
到伤心处”批评了那些 自 , 认为军衔 评低的干部 。 打 “ 仗时连命都 不要 了,现在为 了肩上 一颗 星,硬 是要
争一争 、闹一 闹,有什 么意思 ! ”
春秋 时期 ,我 国就陆续 出
眼 现 “ ” 军“ ” 武职官名 帅“ ” 尉 等 了元 将 校 ,三国时期武官开始实
十二纵 队司令 ,和黄永胜 平级 ;后来 担任四野 四十
嬉 品 , 骠 大 军(一 ) 级上自 骑 将 正 品,
乩 共4 阶、品,并以冠服佩饰作 5
九军 军长 ,怎么 也该 是 中将 ,所 以 ,他 觉得 低 了 , 就 骂了人 ,毛 泽东都知道 了 。林彪气得 把钟伟 叫去 批了一通 。其 实 ,关于 钟伟的军衔 评定过低 ,毛泽 东也是清楚 的 ,所 以,对钟 伟的使用 一直是按照 中 将 甚至是上将 的标准定 的 ,他担任北 京军 区参谋 长 就 是毛泽东点的名 ,也算是 低衔 高配的好例子 。 实事 求是地讲 , 钟伟等人表达 一下 自己的想法 , 是 很正常 的,同让 衔的人一 样 ,他们 也应受到人们
站这里 。 ”
置有大将军、将军、正都统、副都统、协都统、
正参领 、副 参领 、 协参领 、正 军校 、副 军校 、
协军校、额外军官、上士、中士、下士、正兵、
一
等兵 、二 等兵 等 1 。北 洋政 府 时期 将各 8级
级军衔依次 称为上、 中、少将 ,上 、中、少校 ,
上、中、少尉 , 、中、下士及上 、 、 上 一 二等兵 。 中华 民国 时期 基 本沿 袭北 洋政 府 军衔 等
级 ,只是上 将 又分为二 级上将 、一级上将 和特 级上 将。特级上 将实 际上 专为蒋介石 而设。
中国古今军队官职对照表
中国古今军队官职对照表
中国古代军队官职与现代军队官职并不完全一致,但以下是一些中国古代军队官职与现代军队官职的对照表:
古代军队官职:
1. 大将军——现代对应将军
2. 司马——现代对应军区司令员
3. 将军——现代对应师长或旅长
4. 校尉——现代对应团长
5. 百夫长——现代对应营长
6. 伍长——现代对应连长
7. 卒——现代对应士兵
现代军队官职:
1. 中将——对应古代将军
2. 少将——对应古代将军
3. 上校——对应古代将军或校尉
4. 中校——对应古代将军或校尉
5. 上尉——对应古代将军或校尉
6. 中尉——对应古代将军或校尉
7. 下尉——对应古代将军或校尉
8. 上士——对应古代百夫长
9. 中士——对应古代百夫长
10. 下士——对应古代百夫长
11. 列兵——对应古代卒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对照表,具体对照可能因不同时期和国家而有所差异。
古代将军的等级和封号
古代将军的等级和封号古代将军的等级和封号是军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当时的军事理念和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在中国古代,将军的等级和封号丰富多样,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一、将军的等级在古代中国,将军的等级通常分为六级,从高到低依次为: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四征将军(征东、征南、征西、征北)、四镇将军(镇东、镇南、镇西、镇北)。
这些等级通常根据将领的战功、资历和皇帝的宠信来晋升。
大将军是最高等级的将军,通常统领全军,担任国家军事最高指挥官。
骠骑将军则负责统领骑兵,车骑将军统领车兵,卫将军则负责京城的防卫。
四征将军和四镇将军则分别负责征伐四方和镇守四方。
二、将军的封号除了等级之外,古代将军还有封号,这些封号通常体现了将领的功绩和皇帝的宠信。
封号分为很多种类,如郡王、国公、侯爵、伯爵等。
其中,郡王和国公是最高等级的封号,通常只授予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
封号不仅代表了荣誉,还带来了实际的利益。
拥有封号的将军可以享受封地的税收,世袭罔替,成为家族的荣耀。
同时,封号也是皇帝驾驭将领的手段,通过封号的授予和剥夺来控制将领的忠诚。
三、将军等级与封号的意义古代将军的等级和封号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军事理念。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将军的等级代表了其地位和权力,而封号则代表了其荣誉和功绩。
这种制度有利于激励将领奋勇杀敌,为国家建立功勋。
同时,将军的等级和封号也是皇帝驾驭军队的重要手段。
通过控制将领的等级和封号的授予,皇帝可以确保军队的忠诚,维护国家的稳定。
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古代中国的政治智慧。
四、总结古代将军的等级和封号是古代军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军事理念。
这些等级和封号不仅代表了将领的地位、权力和荣誉,还是皇帝驾驭军队、维护国家稳定的重要手段。
在现代社会,我们虽然已经摒弃了封建制度,但研究古代将军的等级和封号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军事、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从而更好地理解我们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古时将军职位的划分
古时将军职位的划分
古代将军职位的划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它通常由多个级别和等级组成。
在中国,将军的职位和等级通常是由朝廷或皇帝直接授予的,而在其他地区则可能有不同的制度。
在中国,将军通常按照以下等级划分:
1. 大将军:这是最高的将军职位,通常由皇帝授予。
大将军通常是军队的总指挥官,负责指挥所有的军事行动。
2. 辅国将军:这是大将军的下一级,通常由皇帝授予。
辅国将军通常是负责一个地区的防御和安全的高级将领。
3. 镇国将军:这是辅国将军的下一级,通常由朝廷授予。
镇国将军通常是负责一个城市或地区的防御和安全的将领。
4. 统军将军:这是镇国将军的下一级,通常由朝廷授予。
统军将军通常是负责一支军队的指挥官。
5. 护军将军:这是统军将军的下一级,通常由朝廷授予。
护军将军通常是负责一个地区的防御和安全的将领。
6. 司马将军:这是护军将军的下一级,通常由朝廷授予。
司马将军通常负责军队的后勤和军需。
除了这些主要的将军职位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将军职位,如镇北将军、镇南将军、镇东将军和镇西将军等。
这些职位通常是根据需要而设立的,用于管理边境地区或其他需要特别关注的地区。
总的来说,古代将军职位的划分是一个很复杂的体系,它反映了当时的军事制度和政治制度。
这些职位通常需要经过多年的军事训练
和经验积累才能达到,是古代军事领袖的象征。
中国古代官职大小,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官
中国古代官职⼤⼩,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官中国古代官职⼤⼩,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官安若⼦ 2009-09-22 摘编 我们在阅读古代传记和⽂学作品中,经常会见到⼀些⽂武百官的职位名称,他们有⼀⼈之下万⼈之上的丞相,也有⼩⼩的负责开闭城门的⼩门候(实际就是现在的负责看⼤门的门卫),古代官位门类、级别和现在相⽐,也是挺齐全和有趣的。
1、太守。
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郡的⾏政最⾼长官。
秦分三⼗六郡,⽐县⼤。
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刺史。
汉武帝分全国为⼗三州,刺史掌管⼀州军政⼤权。
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3、京兆尹。
西汉京畿地⽅⾏政长官。
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4、太尉。
秦⾄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脑。
相当于国防部长。
5、越骑校尉。
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
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6、廷尉。
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
相当于最⾼法院院长。
7、史部尚书。
掌管全国⽂武官吏考核赏罚。
相当于⼈事部长。
8、光禄⼤夫。
皇帝⾝边顾问之⾂。
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9、中书令。
掌管皇帝命令发布。
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10、尚书令。
参议⼤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
相当⾏政院长。
11、车骑⼤将军。
地位尊崇,多加重⾂。
相当于元帅军衎。
12、⾏军总管。
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
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13、都察院御史。
古代最⾼监察机构。
相当于监察部长。
14、知府。
地⽅⾏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
相当于省长(或省辖市长)。
15、知州。
地⽅⾏政长官。
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16、知县。
地⽅⾏政长官。
相当于县长。
17、通判。
府之副职。
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18、兵马指挥。
明清兵马司主官。
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长。
19、推官。
掌刑名,赞计典。
相当于最⾼法院政策司处长。
20、都事。
掌出纳⽂移。
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21、给事中。
皇帝禁中寄禄官。
相当于元⾸⽣活或政治秘书。
22、经历。
部委所属机构主官。
中国古代等级制度
中国古代等级制度古代官位等级:1、正一品文: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
武:领侍卫内大臣。
2、从一品文: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总督、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左都御史。
武:将军、都统、提督。
3、正二品文: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
武:副都统,总兵。
4、从二品文: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各省布政使。
武:副将。
5、正三品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左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按察使。
武:参将。
6、从三品文: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各省盐运使。
武:游击。
7、正四品文: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太仆寺少卿、各省道员。
武:都司。
8、从四品文: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内阁侍读学士、各省知府。
武:城门领9、正五品文:左右春坊左右庶子、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六科给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隶州知州。
武:守备。
10、从五品文:鸿胪寺少卿、各道监察御史、翰林院侍读、各部员外郎、各省知州。
武:守御所千总。
11、正六品文:国子监司业、内阁侍读、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各省通判、京府通判、京县知县。
武:门千总、营千总。
12、从六品文:左右春坊左右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直隶州州同、州同、顺天府应天府推官。
武:部千总。
13、正七品文:翰林院编修、各部院七品笔帖式、顺天府学教授、训导,京县县丞、外县知县、各府学教授、外府推官。
武:把总。
14、从七品文:翰林院检讨、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国子监博士、直隶州州判、州判。
武:盛京游牧副尉。
15、正八品文:太医院御医、各部院八品笔帖式、外府经历、外县县丞、州学正、县教谕。
武:外委千总。
16、从八品文:翰林院典簿、府、州、县训导。
武:委署骁骑尉。
17、正九品文:各部院九品笔帖式、县主薄。
武:外委把总。
18、从九品文:翰林院侍诏、邢部司狱、州吏目、巡检。
中国古代的将军等级
军、镇护将军、安众将军、安夷 将军、安远将军、平寇将军、平虏将军、平狄
将军、平难将军、辅国将军、虎牙将军、轻车将军、冠军将军、度辽将军、横
海将军(以上为三品杂号将军)
四品中护军、武卫将军(中护军资深者为护军将军。以上为禁卫军)
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以上野战军五校尉)
利范围也更广泛些,所以总的来说武官地位是不如文官的。
具体清代武官品级如下
正一品——领侍卫内大臣。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首都卫戍司令。清代只有满族将领
才能担任这个职务。
从一品——将军、都统、提督。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军委委
员、陆军各军区司令、海空军司令的级别。
正二品——副都统,总兵。
二品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以上为三公级将军)
抚军大将军、中军大将军、上军大将军、镇军大将军、国大将军、 南中大将军(以上为二品大将军)
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四征资深者皆为大将军。以上为四征将军)
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以上为四镇将军)
三品中领军(资深者为领军将军。以上为禁卫军)
安东将军、安南将军、安西将军、安北将军(以上为四安将军)
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以上为四平将军)
征蜀将军、征虏将军、镇军将军、镇护将军、安众将军、安夷将军、安远将军
、平寇将军、平虏将军、平狄将军、平难将军、征蜀将军、征虏将军、镇军将
,一般是比较固定的。如果发生战事,他们当然要按皇帝的命令率领所属军队参战
,但一般不迁私宅。因为打完仗大多数还是要回原驻地的。如果要长期换防,也就
不得不搬家了。 这些武官的出身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世袭的军职,如贵族子弟
古代将士的等级
古代将士的等级
元帅兵马大元帅
将军卿
校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尉太尉、大尉、中尉
士上士、中士、下士
1、
骠骑大将军从一品
辅国大将军正二品
镇军大将军从二品
冠军大将军正三品上
怀化大将军正三品上
怀化将军正三品下
云麾将军从三品上
归德大将军从三品上
归德将军从三品下
2
忠武将军正四品上
壮武将军正四品下
怀化中朗将正四品下
宣威将军从四品上
明威将军从四品下
归德中朗将从四品下
服浅绯色,金带,(金夸)十。
定远将军正五品上
宁远将军正五品下
怀化朗将正五品下
游骑将军从五品上
游击将军从五品下
归德朗将从五品下
服深绿色,银带,(金夸)九。
昭武校尉正六品上
昭武副尉正六品下
怀化司阶正六品下
振威副尉从六品上
归德司阶从六品下
3
服浅绿色,银带,(金夸)九。
致果校尉正七品上
致果副尉正七品下
怀化中侯正七品下
翊麾校尉从七品上
翊麾副尉从七品下
归德中侯从七品下
服深青色,(金俞)石带,(金夸)八。
宣节校尉正八品上
宣节副尉正八品下
怀化司戈正八品下
御侮校尉从八品上
御辱副尉从八品下
归德司戈从八品下
服浅青色,(金俞)石带,(金夸)八。
仁勇校尉正九品上
仁勇副尉正九品下
怀化执戟长上正九品下
陪戎校尉从九品上
陪戎副尉从九品下
归德执戟长上从九品下。
中国古代各朝代的勋官表
中国古代各朝代的勋官表勋官是授给有功官员的一种荣誉称号,有品级而无职掌。
产生于北周建德四年,主要用于奖励作战有功的战士,后渐及于朝官。
勋官和散官还是有区别的,这里只列出勋官的变化。
勋散合一发生过几次,到了清朝,勋官被彻底取消北周勋官共十一等级:命数越多,地位越高上柱国、柱国大将军、上大将军、大将军,以上四级皆正九命;上开府仪同大将军、开府仪同大将军、上仪同大将军、仪同大将军,以上四级皆九命;大都督,八命;帅都督,正七命;都督,七命。
隋初勋官沿用周制,仅改柱国大将军为柱国,上开府仪同以下改“大将军”为“三司”,品级为:(品数越小地位越高)上柱国,从一品;柱国,正二品;上大将军,从二品;大将军,正三品;上开府仪同三司,从三品;开府仪同三司,正四品;上仪同三司,从四品上;仪同三司,正五品上;大都督,正六品上;帅都督,从六品上;都督,正七品下。
唐高祖武德七年沿用了周隋的十一等勋官,唯改其名称,定用上柱国、柱国、上大将军、大将军、上轻车都尉、轻车都尉、上骑都尉、骑都尉、骁骑尉、飞骑尉、云骑尉、武骑尉,凡十二等,自正二品至从七品(四品以下为各品上阶)。
贞观十一年,改上大将军为上护军,大将军为护军,以后成为永制。
勋官十二转,转数多者为贵。
宋勋官仍为十二转,与唐代相同。
元的勋官变为十阶:上柱国正一品,柱国从一品;上护军正二品,护军从二品;上轻车都尉正三品,轻车都尉从三品;上骑都尉正四品,骑都尉从四品;骁骑尉正五品,飞骑尉从五品;明朝的勋级与以前相比有所变化,文武勋分开。
文勋十级:正一品左、右柱国,从一品柱国;正二品正治上卿,从二品正治卿;正三品资治尹,从三品资治少尹;正四品赞治尹,从四品赞治少尹;正五品修正庶尹,从五品协正庶尹。
武勋六品十二阶:正一品左、右柱国,从一品柱国;正二品上护军,从二品,护军;正三品上轻车都尉,从三品轻车都尉;正四品上骑都尉,从四品骑都尉;正五品骁骑尉,从五品飞骑尉;正六品云骑尉,从六品武骑尉。
古代将军手下的职位
古代将军手下的职位1.引言1.1 概述古代将军手下的职位,是指在古代军队中,将军所带领的部队中所设立的各种不同级别的职位和岗位。
这些职位的设立和职责分工,旨在确保军队的组织与运作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古代将军手下的职位体系在不同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下有所差异,但普遍而言,它包括了将军的亲信助手、高级军官、军事顾问、文职官员以及各种特殊军种的指挥官等。
这些职位的设置不仅涉及到军事指挥上的需要,也与政治、行政和人才选拔等方面有关。
古代将军手下的职位体系的核心是将军自身,他是军队的最高指挥官,负责军队的总体决策、战略规划和指挥调度。
将军通常由帝王或政治上的最高领导人任命,他们具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和领导才能,能够在战场上指挥军队并制定相应的战略战术。
将军的亲信助手是其最重要的得力部下,他们通常是将军的亲信、忠诚、能力出众的军官,负责协助将军处理军事、行政和其他重要事务,确保将军的指令得以顺利执行。
亲信助手往往拥有广泛的知识和经验,并具备较高的决策能力。
高级军官是在将军手下担任重要职务的军事指挥官,他们负责领导和指挥一支或数支军队,同时承担具体的战斗任务。
高级军官的级别和地位与他们的能力和业绩有直接关系,他们在军队中负责践行将军的战略决策,同时负责培养和指导下级军官和士兵。
除了军事上的职位,将军手下还设置了一些重要的文职和特殊军种的职位。
文职官员负责处理军队的行政、财务和后勤事务,包括军队的组织、编制、军需物资的供应和管理等。
特殊军种的指挥官则负责领导和指挥特殊军种部队,如骑兵、工兵、炮兵等。
总而言之,古代将军手下的职位体系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组织结构,旨在确保将军领导下的军队能够高效、协调地行动,达到作战目标。
这些职位的设置和分工,不仅反映了古代军队的战斗力和组织能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文化和军事发展的特点和需求。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在本文中,将以古代将军手下的职位为中心展开讨论。
首先,将介绍古代将军的职位体系,包括将军、副将军、参谋长等不同级别的职位。
古代将军的等级和封号
古代将军的等级和封号
古代将军的等级和封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可以分为几个大的等级和封号。
首先,古代将军的等级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级别,通常有将军、大将军、将军统帅等。
这些等级的确定通常取决于行政和军事体系的结构,以及具体的历史时期和地域。
例如,在中国古代的秦、汉、唐、宋等朝代,将军等级通常是由皇帝或统帅根据军事实力和功绩来确定的,同时也受到官员制度的影响。
在罗马帝国时期,将军的等级比较复杂,其中包括准将、参将、统帅等不同的等级,这些等级通常是根据将军的军事才能和政治地位来确定的。
其次,古代将军的封号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既是对将军的尊称,同时也反映了将军的地位和职责。
在中国古代,将军的封号通常是根据地位和功绩来确定的,例如“大将军”、“镇东将军”、“镇南将军”等,这些封号通常代表了将军的地区职责和军事任务。
在罗马帝国时期,将军的封号也非常重要,它通常反映了将军的政治地位和军事职责,例如“留守将军”、“卫戍将军”、“边境将军”等。
最后,古代将军的等级和封号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还存在一些特殊的情况。
例如在古代中国,有一些名将因为在战场上的杰出表现而被封为“武安王”、“威远将军”、“平北将军”等封号,这些封号通常是带有特殊荣誉和地位的。
在罗马帝国时期,一些将军因为在战争中的杰出表现而获得“凯撒”“元帅”等封号,这些封号通常反映了将军在军事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
总的来说,古代将军的等级和封号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但它们通常都是代表了将军的军事地位和政治职责。
这些等级和封号不仅是对将军的尊称,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将军的重视和尊重。
古代将军等级 [中国古代的将军等级]
品大将军(以上为三公级将军)二品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以上为三公级将军)抚军大将军、中军大将军、上军大将军、镇军大将军、国大将军、南中大将军(以上为二品大将军)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四征资深者皆为大将军。
以上为四征将军)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以上为四镇将军)三品中领军(资深者为领军将军。
以上为禁卫军)安东将军、安南将军、安西将军、安北将军(以上为四安将军)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以上为四平将军)征蜀将军、征虏将军、镇军将军、镇护将军、安众将军、安夷将军、安远将军、平寇将军、平虏将军、平狄将军、平难将军、征蜀将军、征虏将军、镇军将军、镇护将军、安众将军、安夷将军、安远将军、平寇将军、平虏将军、平狄将军、平难将军、辅国将军、虎牙将军、轻车将军、冠军将军、度辽将军、横海将军(以上为三品杂号将军)四品中护军、武卫将军(中护军资深者为护军将军。
以上为禁卫军)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以上野战军五校尉)中坚将军、骁骑游击将军、左军将军(以上为四品常设将军)建威将军、建武将军、振威将军、振武将军、奋威将军、奋武将军、扬威将军、扬武将军、广威将军、广武将军、宁朔将军、清朝的官制是我国古代最为完备的,比较有代表性。
官员品级分九品,每品有正、从之分,共十八级。
文武官员都是如此。
但同一品级的文官要比武官更受重视,权利范围也更广泛些,所以总的来说武官地位是不如文官的。
具体清代武官品级如下正一品——领侍卫内大臣。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首都卫戍司令。
清代只有满族将领才能担任这个职务。
从一品——将军、都统、提督。
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军委委员、陆军各军区司令、海空军司令的级别。
正二品——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副将。
大致相当现在的各集团军首长。
正三品——参将。
从三品——游击。
大致相当现在的师级领导。
正四品——都司。
从四品——城门领。
也许相当于团级吧,以下就不一一对比了。
将军姐妹职位表大全
将军姐妹职位表大全军一般是高级军事将领的统称。
在古代不同朝代、国家其具体指代不一样,中国古代常作为高级武官。
现在多用于称呼军队中的将级军官,也代表军衔,再细分为准将、少将、中将、上将乃至大将等将级军官的统称。
古代将军等级排名如下:1、大将军武将之首,其官职位比三公,有时在三公之上,有时在三公之下。
东汉末年,其官职在三公之上,因此当汉天子以曹操为大将军而以袁绍为太尉时,袁绍“耻班在太祖下”。
属官有长史、司马。
2、骠骑将军位在大将军之下,比三公。
将军中位比三公的共四级: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
3、车骑将军位在骠骑将军之下,比三公。
4、卫将军位在车骑将军之下,比三公。
5、中郎将汉朝武官的级别分:将军、中郎将、校尉三级。
由于将军并不常置,有战事时才冠以统兵者将军之称,所以平时一般武官所能获得的最高官职为中郎将,品秩为“比二千石”,掌管皇家卫队,属光禄勋管辖。
6、校尉校尉是比中郎将略低一级的武官官职,品秩为“比二千石”。
在汉代设八校尉分掌中央军队。
到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校尉反而成为了低级军官的职位。
7、八校尉汉武帝起所置京师的屯兵八校尉,分掌中央军队。
分别是长水校尉、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射声校尉、中垒校尉、胡骑校尉、虎贲校尉。
东汉时,省中垒校尉、胡骑校尉、虎贲校尉。
到三国时期,八校尉的职权越来越小,最后沦为低级官员。
8、四军将军即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
周末始有,汉朝时并不常置,汉末群雄迭起,四军将军才以重号将军(即高级军官)的名号屡屡出现。
9、四征将军四征大将军重号将军名称,即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
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在卫将军之下。
10、四镇将军四镇大将军重号将军名称,即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
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在四征将军之下。
中国古代的军衔划分
中国古代的军衔划分中国古代的军衔划分我国古代从春秋时期就陆续出现了元帅、将军、校尉的称号,这⽐西欧国家早了⼗⼏个世纪。
中国古代军队的武官阶品体制,与西欧军衔体制职能⼀致,但形式不同,各⾃独⽴,两者没有承袭关系。
1894年,清朝政(蟹)府决定依照西欧国家军队编练新军。
到1904年建⽴了新军的阶位、品级。
现在,世界上绝⼤多数国家的军队都实⾏军衔制。
各国对军衔等级的设置,⼤都采⽤西欧式军衔体制。
元帅唐代设有元帅、副元帅等战时最⾼统帅,宋有兵马⼤元帅,元有都元帅、元帅。
将军春秋时晋国以卿为将军,战国时始为武官名,汉代将军名号颇多,魏晋南北朝更繁,隋唐以后历代皆设有将军官名。
校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统带⼀校之官称校尉。
汉武帝初置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胡骑、射声、虎贲等⼋校尉,为专掌特种军队的将领,其地位略次于将军,后通称将佐为⼋校。
晋武帝时设有军校,为任辅助之职的军官。
清代有步军校、护军校等官职。
尉春秋时晋国上中下三军皆设尉,秦汉时太尉、⼤尉、中尉地位颇⾼,以后带尉字的官员地位逐渐下降。
唐代折冲府以300⼈为团,团设校尉。
明清时的卫⼠和⼋九品阶官称校尉,清代七品官中有正尉、副尉。
⼠夏商周三代,天⼦、诸侯皆有上⼠、中⼠、下⼠之官,是卿⼤夫以下的低级官职,秦以后间有袭⽤古制⽽以上、中、下⼠为官职者。
武官的品级及职务如下:品级官职正⼀品领侍卫内⼤⾂从⼀品将军,督统,提督正⼆品副督统,总兵从⼆品副将正三品参将从三品游击正四品都司从四品城门领正五品守备从五品守御所千总正六品门千总,营千总从六品卫千总正七品把总从七品盛京游牧副尉正⼋品外委千总从⼋品委署骁骑尉正九品外委把总从九品额外外委唐代军衔 骠骑⼤将军从⼀品辅国⼤将军正⼆品镇军⼤将军从⼆品冠军⼤将军正三品上怀化⼤将军正三品上怀化将军正三品下云麾将军从三品上归德⼤将军从三品上归德将军从三品下 服绯⾊,⾦带,(⾦夸)⼗⼀。
忠武将军正四品上壮武将军正四品下怀化中朗将正四品下 宣威将军从四品上明威将军从四品下归德中朗将从四品下 服浅绯⾊,⾦带,(⾦夸)⼗。
中国古代军衔制排列表
中国古代军衔制排列表临国大元帅王、监国左元帅王、监国右元帅王护国大将军王、护国左将军王、护国右将军王辅国大将军、辅国左将军、辅国右将军镇国大将军、镇国左将军、镇国右将军保国大将军、保国左将军、保国右将军定远大将军、定远左将军、定过右将军镇远大将军、镇远左将军、镇远右将军靖远大将军、靖远左将军、靖远右将军威远大将军、威远左将军、威远右将军镇英大将军、镇英左将军、镇英右将军冠英大将军、冠英左将军、冠英右将军骠骑大将军、骠骑左将军、骠骑右将军怀化大将军、怀化左将军、怀化右将军云麾大将军、云麾左将军、云麾右将军优击大将军、优击左将军、优击右将军优缉大将军、优缉左将军、优缉右将军优稽大将军、优稽左将军、优稽右将军归德大将军、归德左将军、归德右将军志宏大将军、志宏左将军、志宏右将军启国大将军、启国左将军、启国右将军贤明大将军、贤明左将军、肾明右将军殿元大将军、殿元左将军、殿元右将军庆宇大将军、庆宇左将军、庆宇右将军育新大将军、育新左将军、育新右将军维荔大将军、维荔左将军、维荔右将军靖晗大将军、靖晗左将军、靖晗右将军宜林大将军、宜林左将军、宜林右将军忠武大将军、忠武左将军、忠武右将军壮武大将军、壮武左将军、壮武右将军明威大将军、明威左将军、明威右将军建威大将军、建威左将军、建威右将军镇威大将军、镇威左将军、镇威右将军宣威大将军、宣威左将军、宣威右将军镇武大将军、镇武左将军、镇武右将军隆威大将军、隆威左将军、隆威右将军德威大将军、德威左将军、德威右将军耀威大将军、耀威左将军、耀威右将军熙威大将军、熙威左将军、熙威右将军虎威大将军、虎威左将军、虎威右将军昭威大将军、昭威左将军、昭威右将军英威大将军、英威左将军、英威右将军壮威大将军、壮威左将军、壮威右将军英武大将军、英武左将军、英武右将军襄武大将军、襄武左将军、襄武右将军益威大将军、益威左将军、益威右将军、靖武大将军、靖武左将军、靖武右将军匡武大将军、匡武左将军、匡武右将军宁武大将军、宁武左将军、宁武右将军炳武大将军、炳武左将军、炳武右将军同武大将军、同武左将军、同武右将军恪威大将军、恪威左将军、恪威右将军孚威大将军、孚威左将军、孚威右将军义威大将军、义孚左将军、义威右将军矅威大将军、矅威左将军、矅威右将军泰武大将军、泰武左将军、泰武右将军昌武大将军、昌武左将军、昌武右将军安武大将军、安武左将军、安武右将军咸武大将军、咸武左将军、咸武右将军成武大将军、成武左将军、成武右将军虎豹大将军、虎豹左将军、虎豹右将军良威大将军、良威左将军、良威右将军璞威大将军、璞威左将军、璞威右将军麟威大将军、麟威左将军、麟威右将军珍威大将军、珍威左将军、珍威右将军国宗、副国宗、协国宗制台、副制台、协制台章京、副章京、协章京抚台、副抚台、协抚台藩台、副藩台、协藩台臬台、副臬台、协臬台道台、副道台、协道台提督、副提督、协提督提刑、副提刑、协提刑总兵、副总兵、协总兵团练、副团练、协团练守备、副守备、协守备提辖、副提辖、协提辖都统、副都统、协都统都司、副都司、协都司都卫、副都卫、协都卫统领、副统领、协统领参领、副参领、协参领佐领、副佐领、协佐领标统、副标统、协标统管带、副管带、营带、副营带千总、副千总把总、副把总哨官、副哨官督队官、副督队官队官、副队官棚官、副棚官一等目兵、二等目兵。
古代九级阶梯
古代九级阶梯
古代九级阶梯是指古代中国的一种官方等级制度。
根据这个等级制度,官员们被分为九个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都有不同的称号和职责。
第一级是太师,是皇帝的师傅,负责教导皇帝。
第二级是太傅,是皇帝的辅助,负责监督朝政。
第三级是太保,负责皇帝的安全。
第四级是太尉,负责军队和法律事务。
第五级是大司徒,负责地方行政。
第六级是大司空,负责建筑和公共工程。
第七级是大司马,负责皇帝的卫队。
第八级是大将军,负责军队指挥。
第九级是司徒、司空、司马、将军,他们是地方和军队的官员。
这个九级阶梯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虽然现在已经不再使用,但是这个制度的影响仍然可以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找到。
- 1 -。
左将军和右将军哪个大
左将军和右将军哪个大
左将军比右将军大,汉末三国时的中央军军阶由高到低依次是: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
西汉初期在官职、社会风俗等方面,皆有“尚右”传统,而汉武帝到汉末三国这段时期内,官职当中则出现了“尊左”传统。
左将军介绍
左将军,古代官职,战国已有。
秦因之。
汉不常置,金印紫绶,位次上卿,职务或典京师兵卫、或屯兵边境。
至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甚至于都督之类的称谓都出现之后,向来朴素的左将军、右将军之类的官职渐渐不合时势,乃至于消亡。
右将军介绍
右将军,中国古代军事武官的官职名称。
战国已有。
秦因之。
汉不常置。
金印紫绶,位次上卿。
职务或典京师兵卫,或屯兵边境。
汉末以后,将军名号繁多,名称素朴,前、后、左、右之类,遂渐废弃。
三国至晋为常置官职,曹魏至西晋设为三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以上为四镇将军)
三品中领军(资深者为领军将军。以上为禁卫军)
安东将军、安南将军、安西将军、安北将军(以上为四安将军)
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以上为四平将军)
征蜀将军、征虏将军、镇军将军、镇护将军、安众将军、安夷将军、安远将军
正五品——守备。
从五品——守御所千总。
正六品——门千总、营千总。
从六品——部千总。
正七品——把总。
从七品——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外委千总
武官都有自己设在军营内的住所,但三品以上才能称为“府”。他们也有另外的私
宅(有些就设在府邸后面),但按规定在当值(值班)时只能住在军营里,不能随
、平寇将军、平虏将军、平狄将军、平难将军、征蜀将军、征虏将军、镇军将
军、镇护将军、安众将军、安夷 将军、安远将军、平寇将军、平虏将军、平狄
将军、平难将军、辅国将军、虎牙将军、轻车将军、冠军将军、度辽将军、横
海将军(以上为三品杂号将军)
四品中护军、武卫将军(中护军资深者为护军将军。以上为禁卫军)
员、陆军各军区司令、海空军司令的级别。
正二品——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副将。 大致相当现在的各集团军首长。
正三品——参将。 从三品——游击。大致相当现在的师级领导。
正四品——都Βιβλιοθήκη 。 从四品——城门领。 也许相当于团级吧,以下就不一一对比了。这只是大致的比较,不能与现在的级别一一对应。
。但后期官场腐败,贿赂成风,武官升职的“渠道”也就很复杂了。
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以上野战军五校尉)
中坚将军、骁骑游击将军、左军将军(以上为四品常设将军)
建威将军、建武将军、振威将军、振武将军、奋威将军、 奋武将军、扬威将军、扬武将军、广威将军、广武将军、 宁朔将军、
清朝的官制是我国古代最为完备的,比较有代表性。官员品级分九品,每品有正、
中国古代的将军等级.txt
一品大将军(以上为三公级将军)
二品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以上为三公级将军)
抚军大将军、中军大将军、上军大将军、镇军大将军、国大将军、 南中大将军(以上为二品大将军)
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四征资深者皆为大将军。以上为四征将军)
或父亲因公殉职,都可以被直接授予官职品级。第二种是科举夺魁而得官。科举分
文武两种,参加武科举,考上进士以上级别者,可以授予武职。第三种是从士兵中
选拔有才能的立功者,授予武官品级,也就是“行伍出身”。 清代早期的官场是很
清廉的,武官都凭才能和战功来获得升职。即使贵族子弟,也绝没有无功受禄的事
便外出。不过晚清军备废弛,也就没人管了。 这些武官都随下属的部队驻扎在各地
,一般是比较固定的。如果发生战事,他们当然要按皇帝的命令率领所属军队参战
,但一般不迁私宅。因为打完仗大多数还是要回原驻地的。如果要长期换防,也就
不得不搬家了。 这些武官的出身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世袭的军职,如贵族子弟
从之分,共十八级。文武官员都是如此。但同一品级的文官要比武官更受重视,权
利范围也更广泛些,所以总的来说武官地位是不如文官的。
具体清代武官品级如下
正一品——领侍卫内大臣。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首都卫戍司令。清代只有满族将领
才能担任这个职务。
从一品——将军、都统、提督。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军委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