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辛弃疾词两首优秀课件汇编
合集下载
《辛弃疾词两首》 ppt课件
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无
子站在楼上瞭望。我仔细把吴 钩宝刀看过,把亭上的栏杆拍
人会,登临意。 遍,但没有人能领会我登高望
远的P心PT课情件 。
11
休说鲈鱼堪脍,
尽西风,季鹰 归未?求田问 舍,怕应羞见, 刘郎才气。可 惜流年,忧愁 风雨,树犹如 此。倩何人唤 取,红巾翠袖,
揾英雄泪?
不要说鲈鱼如何鲜美,
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
男儿何不带的吴凌钩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 收取关山五书十生州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 请君暂上凌侯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PPT。课件
14
——李贺 《南园》
把栏杆拍遍
曾经有诗说:“读书误我四十年, 几回醉把栏杆拍”。栏杆拍遍是胸 中有说不出来抑郁苦闷之气,借拍 打栏杆来发泄。用在这里,就把作 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 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
立 业
刘裕:
,
令
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刘裕曾经在这
人
里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了恢复中原,他 几次大举北伐。
仰 慕
PPT课件
44
思考: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 寄托了什么情怀?
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恢复中原的伟大 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 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借古讽今
PPT课件
45
上片小结:
40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件全面版
(6)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 盛 于 ___宋__代___ 。 词 是 古 代 诗 歌 的 一 个 分 支 , 因 此 也 称 曲 , 或 “__曲__子__词__”。还称“__诗__余____”或者“_长__短__句___”等。
(7)辛弃疾,字___幼__安___,号__稼__轩____,__南__宋____(朝代)词人。 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 愤。与__苏__轼____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__苏__辛____”。
(2)会
①无人会.登临意( 领会
)
②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相聚 )
③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会面 )
④会.其怒,不敢献( 恰巧碰上 )
⑤长风破浪会.有时( 应当,一定 )
(3)封 ①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古代帝王打胜)仗筑土坛以祭天 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疆域 ) ③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 14最气派的句子: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 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
○ 15最有趣的句子: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 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新知预习篇
夯实基础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遥岑.__c_é_n____ (2)螺髻.___jì_____ (3)玉簪.__z_ā_n____ (4)堪脍.___k_u_à_i __ (5)揾.___w_è_n___ (6)舞榭.歌台__x_i_è____ (7)巷.陌__x_ià_n_g___ (8)金戈.___g_ē____ (9)狼居胥.__x_ū_____ (10)佛狸祠.__c_í_____
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课件
晋朝吴地人张翰(字季 鹰)在洛阳做官,在秋季西 风起时,想到家乡莼菜羹和 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辞官 回乡。于是,后来的文人将 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莼 鲈之思。
购买田地和房舍。
《三国志· 陈登传》记载:许汜向刘备 诉说自己去拜访陈登时,陈登不理睬他, 自己上大床躺下,让许汜睡下床。刘备说: 当今天下大乱,你没有救世之意,只知道 求田问舍,言无可采。如果是我,我就睡 在百尺楼上,而让你睡在地上。这里是指 那些只知道谋求私利而不关心国家安危的 人。
思考典故4: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以廉颇自况,虽64岁仍想为国 效力:可当政者不接受他的建议, 又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担心 像廉颇一样被弃置不用。抒写了自 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 壮志未酬的苦闷。而这正是全诗的 主旨。
表现手法
:
运用典故
词中用典虽多,却贴切恰当,非 但没有妨害思想感情的表达,而且以 英雄业绩——可悲现实 少胜多,表现了非常丰富的内容和思 想。正如《词综》所说,“发端便欲 刘裕——刘义隆 涕落,后段一气奔注,笔不遏:廉颇 对比 自拟,慷慨壮怀,如闻其声;谓此词 扬州路——佛狸祠 用人名多者,尚是不解词味。”
探讨:词作中共用了哪几处典 故?请参照关键词,指出典故 的作用。
词 中 用 典
孙权 刘裕
刘义隆 佛狸祠
廉颇
人物 孙权
故事简介
《辛弃疾》最全PPT课件
给之
陈亮和了一首《贺新 郎·寄辛幼安和见怀
韵》
稼轩见到陈亮的和词后,再次回忆相会情景写下了这 首词。这首词可能作于淳熙十六年(1189)春天。
20
作品赏析
“老大那堪说?” • 直写心怀,感情极为沉郁。“那堪”二字,力重千 钧,义蕴极为丰富。
注:稼轩词擅长以问句起首。又如《摸鱼儿》:“更能 消几番风雨?”
沙场秋点兵。”
稼轩词思想内容
稼轩词以炽烈的情感,激昂的音调,抒写一统 山河的意愿。他常登高望:
《声声慢》
“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
稼轩词思想内容
即使在醉里梦中,也难以忘怀故国:
《念奴娇》
“醉里重揩西望眼,唯有孤鸿明灭”
稼轩词思想内容
即使在醉里梦中,也难以忘怀故国:
《清平乐》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作品赏析
“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 • “元龙”、“孟公”,皆姓陈,豪士,以比陈亮:
“臭味”谓气味相投,“瓜葛”谓关系相连。
作品赏析
不久前,两人“憩鹅湖之清阴,酌瓢泉而共饮, 长歌相答,极论世事”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
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
有西窗月。”
“惊散”一词尤为传 神。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第四节 稼轩词的艺术成就
陈亮和了一首《贺新 郎·寄辛幼安和见怀
韵》
稼轩见到陈亮的和词后,再次回忆相会情景写下了这 首词。这首词可能作于淳熙十六年(1189)春天。
20
作品赏析
“老大那堪说?” • 直写心怀,感情极为沉郁。“那堪”二字,力重千 钧,义蕴极为丰富。
注:稼轩词擅长以问句起首。又如《摸鱼儿》:“更能 消几番风雨?”
沙场秋点兵。”
稼轩词思想内容
稼轩词以炽烈的情感,激昂的音调,抒写一统 山河的意愿。他常登高望:
《声声慢》
“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
稼轩词思想内容
即使在醉里梦中,也难以忘怀故国:
《念奴娇》
“醉里重揩西望眼,唯有孤鸿明灭”
稼轩词思想内容
即使在醉里梦中,也难以忘怀故国:
《清平乐》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作品赏析
“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 • “元龙”、“孟公”,皆姓陈,豪士,以比陈亮:
“臭味”谓气味相投,“瓜葛”谓关系相连。
作品赏析
不久前,两人“憩鹅湖之清阴,酌瓢泉而共饮, 长歌相答,极论世事”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
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
有西窗月。”
“惊散”一词尤为传 神。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第四节 稼轩词的艺术成就
辛弃疾词两首课件
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掌握生字读音; •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充满感情的朗读 ; •结合课文注释,疏通词义.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楚地的天空,千里弥漫着清爽的秋气, 江河水流向天边,秋色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远望遥远的山岭,有如插着玉簪的螺髻,向人们呈 献愁恨.——移情及物
• 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 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 (见《晋书•张翰传》)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 如果只想像许汜一样,买田置屋,怕会 羞于看见才气横溢的刘备.
• 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 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 睡下床.许汜去询问刘备,刘备说 天 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 陈登当然瞧不起你。如果是我,我 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在地下, 岂止相差上下床呢?(见《三国志• 陈登传》)
上片借景抒情,下片则是直接( 言志).
一、与词的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 词人写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
张翰 —— 乐于归隐 许汜 ——谋取私利 刘备 —— 雄才大略 桓温 —— 叹时光流逝
二、词人对这些历史人物各持什么态度?
否定张季鹰的乐于归隐.批判不顾国事、谋 取私利的许汜。赞赏刘备的才气,表明自己 志在为国为民。想起桓温,又感慨年华虚 度,时光流逝。
《辛弃疾词两首》课件(经典)
长门事①,准拟佳期又误,蛾眉②曾有
人妒。千金③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④皆尘土!闲愁 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2021/10/10
45
注释:
• ①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遭嫉妒失宠,幽居长 门宫。
• ②蛾眉,指美女。语出屈原《离骚》:“众女嫉余 之蛾眉兮,谣诼谓余善淫。”
2021/10/10
1
2021/10/10
一、作者简介:
(1140-1207)字幼 安,号稼轩,宋代历 城人。辛弃疾在词人 中,算是个英雄。
2
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辛弃疾(21
岁)率群众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耿
京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掌书记职务。他
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
一时的事。一是义端叛变投敌,辛弃疾亲
上阕写元宵节灯火辉煌的热闹 景象;下阕写经过反复寻找, 终于在“灯火阑珊处”发现了意 中人的惊喜感情。而这位意中 人是厌恶繁华、自甘寂寞的美 人。这正是词人虽政治失意, 却不与那些庸人同流合污的品 格的反映。故梁启超评之为“别 有怀抱”。此词乃辛弃疾婉约词 之代表作。
2021/10/10
41
清平乐 茅屋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词两首》公开课 优秀课件 精品PPT
毛
kuà i ɡuì 群英huì 输yí nɡ i lé 蜾luǒ
wk.baidu.com
炙人口 子手 萃 弱
髻 鬓 鬃
脍 刽 荟
杆 竿
赢 羸 蠃
断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草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断鸿:失群的孤雁。 北顾:向北回头望。 可堪:怎能忍受。
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这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
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词人镇江知府任上。 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辛弃疾64岁,退隐江西乡间已有十 多年,当时蒙古已崛起,金日益衰败,执掌大权的韩侂胄 要立一场伐金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辛弃疾
祖 曾 . 经 曾 . 下 舍 . 弃 舍 . 小巷 . 道 巷 .
岑cé n 簪zān 脍kuà i 揾wè n nɡ zēnɡ xià shè nɡ nɡ shě cé hà
榭xiè 陌mò 胥xū
佛bì
发jì n 双bì zōnɡ 旗ɡān 钓鱼ɡān
《辛弃疾词两首》课件ppt
如梦令分析
1
词牌简介
如梦令是古代词牌之一,音调优美,
意境独特
2
音韵古雅。
辛词在如梦令中,运用幻梦般的笔
触诠释了情感的轮回不息,展现了
传统审美思想中关于“虚幻”“理
wenku.baidu.com
3
节奏醒目
想”“空灵”的镜像世界的思念。
词构和意境飘逸,节奏醒目,有如
夜深人静,唤醒心灵,蕴含了深邃
的文化底蕴。
鹧鸪天分析
1 外境暗示内心
《辛弃疾词两首》课件 ppt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本课件将介绍他的两首脍炙人口的词,详 细解读其内涵和意义。
辛弃疾简介
生平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 -1207年10月3日),字 君实,号稼轩,江西婺 源人,南宋豪放派文学 家和词人,以豪放清新, 善于变化,又有才思洋 溢的风格著称。
代表作品
文学经典
辛弃疾的两首词介绍的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 作,是文学史上不朽的艺术瑰宝。
《木兰词》、《水调歌 头》等精彩词作家喜欢 辛词的创作,因为他将 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生活 的深情体验完美融合
诗风特点
唐宋八大家之首,又称 “唐宋词人前八大家”。 豪放、清新、变化、才 思、醇美。
如梦令
主题
内容介绍
如梦令这首词的主题是爱情。 作者通过词文的手法,抒发 了藏于深处的情感。
辛弃疾词两首优秀课件
3、树犹如此:
人物:桓温 晋朝桓温北伐,途中 见到自己早年栽种的柳树已粗过十围,便叹 息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感叹 岁月无情,催人衰老,自然规律让人无奈、 感伤。
作者的用意:
时光流逝,国家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可是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一直不能实 现。人已渐渐老去,什么时候能实现自己的 愿望呢!表达了自己的无奈、遗憾和悲愤之 情。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解: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
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 日。
典故的用意?
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如不迅速谋求 恢复,百姓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 己是宋室臣民。表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 复中原的不满。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免职后, 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 情况,“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 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 被(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者还报王 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 三遗矢(屎)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典词 中 用
思考:词中共有几处用典?
孙权 刘裕
刘义隆 佛狸祠
廉颇
思考: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
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
孙权:
他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打败来自北 方的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
辛弃疾词两首优秀课件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报国欲死无战场 栏杆拍遍悲断肠
英雄之路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生于山东沦陷区,饱受金 人的兵事之苦。1162年前 后,辛弃疾起义兵两千, 投奔农民义军领袖耿京; 而后勇捉汉奸张国安为耿 报仇,向南归附朝廷。
青春年少既能率精兵、
入金营,勇捉汉奸张国 安之英雄义举;
艺术人生:
忧国忧民,而为洋洋万
言的《美芹十论》、 《九议》,上书朝廷; 壮大东坡之词风,一扫 词坛温柔之小桥流水, 百年称霸词坛,驰骋豪 迈于千古!
wk.baidu.com 1、“一切景语皆情语”,上阕景色描写牵动了词人 怎样的心绪呢?
愁
恨
①“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清秋 辽远的江天,牵动了词人久蓄的愁苦。 ②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借远山之献 供,尽情抒发内心仇恨。 ③ “落日”比喻国势衰微——愁,“断鸿” 比喻自己飘零孤寂——愁
全词总结:
这首词通过怀古,表现了词人抗 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 难酬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 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善用人才的 愤懑。
古诗鉴赏方法
1、从题目入手 2、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 3、从内容入手,明字意,明典故 4、分析表现手法
辛词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 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 成。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 一个爱国臣子,一遍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 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 眼欲穿的形象。 ——梁衡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报国欲死无战场 栏杆拍遍悲断肠
英雄之路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生于山东沦陷区,饱受金 人的兵事之苦。1162年前 后,辛弃疾起义兵两千, 投奔农民义军领袖耿京; 而后勇捉汉奸张国安为耿 报仇,向南归附朝廷。
青春年少既能率精兵、
入金营,勇捉汉奸张国 安之英雄义举;
艺术人生:
忧国忧民,而为洋洋万
言的《美芹十论》、 《九议》,上书朝廷; 壮大东坡之词风,一扫 词坛温柔之小桥流水, 百年称霸词坛,驰骋豪 迈于千古!
wk.baidu.com 1、“一切景语皆情语”,上阕景色描写牵动了词人 怎样的心绪呢?
愁
恨
①“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清秋 辽远的江天,牵动了词人久蓄的愁苦。 ②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借远山之献 供,尽情抒发内心仇恨。 ③ “落日”比喻国势衰微——愁,“断鸿” 比喻自己飘零孤寂——愁
全词总结:
这首词通过怀古,表现了词人抗 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 难酬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 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善用人才的 愤懑。
古诗鉴赏方法
1、从题目入手 2、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 3、从内容入手,明字意,明典故 4、分析表现手法
辛词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 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 成。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 一个爱国臣子,一遍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 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 眼欲穿的形象。 ——梁衡
《辛弃疾词两首》课件(经典)
3
思乡之情
诗作中透露出对故乡的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深深的留恋。
词句解析
辛弃疾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意境构建深远的文化内涵,下面是一些词句的解析。
词句 江山留胜迹 万象为宾客 飞霜如雪片
解析
指封建统治者的政治成就,表达了作者对政治 的关注和思考。
形容景物繁多,使人心旷神怡,创造出诗人的 情景描写。
影响深远
辛弃疾的词作对后世影响 深远,被后人广泛传诵和 赏析。
《青玉案·元夕》赏析
《青玉案·元夕》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元夕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岁月 变迁的感叹。
故乡之思
诗中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故乡 成为他诗作中常见的主题。
感叹时光
辛弃疾通过描绘岁月变迁的景象,反映了人生短 暂和时光不可逆转的哲理。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赏析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是辛弃疾另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通过描绘中秋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园 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1
月下游人
诗中描绘了孤独的游人在月下徘徊的情景,表达了对家园的思念和对亲人的思念。
2
中秋佳节
辛弃疾通过对中秋佳节的描述,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增加了诗作的神秘感和感 染力。
文化瑰宝
宋词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对 后世影响深远。
辛弃疾-破阵子(完整版)PPT课件
2、通过四个片段写边塞的军旅生活
片段一:军营中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表现出军营中 紧张的气氛。
片段二:写与一起出生入死的将士们在营中分吃牛肉。 表现出将士们的豪迈。
片段三:写边塞特有的音乐声。表现出征战沙场的悲壮
片段四:写作者在训练场上阅兵。预示着激战即将开始
.
9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 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 发生!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
4
注音:
麾(huī )
炙( zhì ) 的( dí )卢
霹雳(pī lì )
.
5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 / 挑灯 / 看剑,梦 回 / 吹角 / 连营。八百里 / 分 / 麾下炙,五十弦 / 翻 / 塞外声,沙场 / 秋点兵。
.
11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怎么 解释?其作用是什么?
在大醉后,拨亮油灯,抽剑抚摩观看,一 觉醒来,只听到营地里嘹亮的军号声。
渲染了浓厚的战斗气氛,表达了词人杀 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
12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军营生活 的?从中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和精神?有 什么作用?
3、 这几句写了哪些内容? A、军营生活
《辛弃疾词两首》PPT课件
果然,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四十二岁时, 因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归居上饶。此后二十年间,他 除了有两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安抚使外,大部 分时间都在乡闲居。他常常一面尽情赏玩着山水田园 风光和其中的恬静之趣,一面心灵深处又不停地涌起 波澜,时而为一生的理想所激动,时而因现实的无情 而愤怒和灰心,时而又强自宽慰,作旷达之想,在这 种感情起伏中度过了后半生。
2.找出运用比喻手法的词句,分析其比喻义。
• 答:(1)“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 遥远的山岭,像美女插着玉簪的螺髻。这里
移情入景,将清丽秀美的山景人格化,比喻为一个
满怀愁恨的姑娘,表达了作者满怀愁恨的心情。 • (2)“落日楼头”: • 落日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也表达了作者的愁
因此,在文学创作方面,他不像陆游喜欢写作诗歌 尤其是格式严整的七律,而是把全部精力投入词这一更宜 于表达激荡多变的情绪的体裁。他的词集《稼轩长短句》, 保存了词作六百多首。
◆辛弃疾与苏轼
辛词和苏词都以境界阔大、感情豪爽开 朗著称,但不同的是:苏轼常以旷达的胸襟 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验人生,常表现出哲理 式的感悟,并以这种渗透人生的感悟使情感 从冲动归于深沉的平静,偏于潇洒疏朗、旷 达超迈。而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 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 情与悲愤。给人以慷慨悲歌、激情飞扬之感。 主观情感的浓烈、主观理念的执着,构成了 辛词的一大特 色。
2.找出运用比喻手法的词句,分析其比喻义。
• 答:(1)“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 遥远的山岭,像美女插着玉簪的螺髻。这里
移情入景,将清丽秀美的山景人格化,比喻为一个
满怀愁恨的姑娘,表达了作者满怀愁恨的心情。 • (2)“落日楼头”: • 落日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也表达了作者的愁
因此,在文学创作方面,他不像陆游喜欢写作诗歌 尤其是格式严整的七律,而是把全部精力投入词这一更宜 于表达激荡多变的情绪的体裁。他的词集《稼轩长短句》, 保存了词作六百多首。
◆辛弃疾与苏轼
辛词和苏词都以境界阔大、感情豪爽开 朗著称,但不同的是:苏轼常以旷达的胸襟 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验人生,常表现出哲理 式的感悟,并以这种渗透人生的感悟使情感 从冲动归于深沉的平静,偏于潇洒疏朗、旷 达超迈。而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 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 情与悲愤。给人以慷慨悲歌、激情飞扬之感。 主观情感的浓烈、主观理念的执着,构成了 辛词的一大特 色。
辛弃疾词两首复习 PPT课件
(3)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 马词》咏的是舞马,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 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 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 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 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
2.词牌的分类 (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 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 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像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 曲。《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 类,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如《忆秦娥》,因为 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 “箫声咽,秦娥梦 断秦楼月” ,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 《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 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 又叫《忆江南》。
为了抵抗侵略,你于疆场厮杀;为了收复失地,你在朝 堂疾呼。在一段被失望充斥的历史中,你让一个民族看到了 希望的星光。“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也许 你只能“醉里挑灯看剑”,也许你只能“梦回吹角连营”。 在风雨飘摇的南宋,你从不顺风而倒。迁,你兢兢业业;谪, 你献策献计。
终于,你认清了一切,梦碎了,心碎了,志却未残—— 没有了“列舰层楼”,没有了“投鞭飞渡”,没有了“金戈 铁马”——可你还有如椽之笔呀!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衡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仰 慕
北伐。
上片词人写这两位英雄 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
对孙权、刘裕创立赫赫战功的赞扬和仰慕
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不思进取的讽刺
解: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
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落得 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
典故的用意?
借鉴历史,伐金必须作好准备,委婉劝 韩侂胄不能草率行事。
2、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 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他们又表达了词人怎 样的情感呢?
看拍
“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武器,现在却闲置身旁, 无处用武。此处以物比人,一个“看”字配合一 个“了”字,写出了作者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
“栏杆拍遍”,借拍打栏杆来发泄胸中的抑郁苦 闷,体现了词人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
永遇乐,词牌名。
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
怀古,所写内容。怀古,大多 是通过今昔对比,以古讽今。
写 作 背 景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 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 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1203年再 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浙江东 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 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 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 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 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 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 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 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5、你如何理解词的最后一句呢?
这三句是写辛弃疾 自伤抱负不能实现, 时无知己,得不到 同情与慰藉的悲叹。 亦与上片的“无人 会、登临意”相呼 应。
英雄无泪,只因未到伤心处
主题概括:
❖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对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的忧虑 ❖时光流逝、年华虚度的感慨 ❖请缨无路、报国无门的悲愤 ❖不被理解的孤独寂寞
全词总结:
这首词通过怀古,表现了词人抗 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 难酬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 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善用人才的 愤懑。
古诗鉴赏方法
1、从题目入手 2、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 3、从内容入手,明字意,明典故
4、分析表现手法
辛词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 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 成。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 一个爱国臣子,一遍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 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 眼欲穿的形象。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解: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
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
典故的用意?
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如不迅速谋求 恢复,百姓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 己是宋室臣民。表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 复中原的不满。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免职后, 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 情况,“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 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 被(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者还报王 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 三遗矢(屎)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典词 中 用
❖ 思考:词中共有几处用典?
孙权 刘裕
刘义隆
佛狸祠 廉颇
思考: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
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
孙权:
建 功
他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打败来自北 立
方的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
业Hale Waihona Puke Baidu
,
令
刘裕:
人
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刘裕曾经在这里起 事,最后建立政权。为了恢复中原,他几次大举
辛弃疾词两首优秀课件
艺术人生:
❖ 忧国忧民,而为洋洋万 言的《美芹十论》、 《九议》,上书朝廷;
❖ 壮大东坡之词风,一扫 词坛温柔之小桥流水, 百年称霸词坛,驰骋豪 迈于千古!
1、“一切景语皆情语”,上阕景色描写牵动了词人 怎样的心绪呢?
愁恨
①“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清秋 辽远的江天,牵动了词人久蓄的愁苦。 ②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借远山之献 供,尽情抒发内心仇恨。 ③ “落日”比喻国势衰微——愁,“断鸿” 比喻自己飘零孤寂——愁
思考: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以廉颇自况,虽66岁仍想为国 效力:可当政着不接受他的建议,又 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担心像廉 颇一样被弃置不用。抒写了自己虽有 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 酬的苦闷。
下片小结:
下片用刘义隆、佛狸祠、 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 效祖国的一片忠心,并表示 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愤。
3、下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用典
解出处、解原意
{ 典故解析法 析意境、析情感
4、本词下阕中作者写到的人物及有关的事有什么用意?
①“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词 人借张翰自比,不过是反用其意,表明自己很 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 ②“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词人 既不学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 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词人的雄心壮志。 ③“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写出词 人因年光流逝,国事飘摇,北伐无期,恢复无 望的忧惧。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仰 慕
北伐。
上片词人写这两位英雄 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
对孙权、刘裕创立赫赫战功的赞扬和仰慕
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不思进取的讽刺
解: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
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落得 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
典故的用意?
借鉴历史,伐金必须作好准备,委婉劝 韩侂胄不能草率行事。
2、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 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他们又表达了词人怎 样的情感呢?
看拍
“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武器,现在却闲置身旁, 无处用武。此处以物比人,一个“看”字配合一 个“了”字,写出了作者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
“栏杆拍遍”,借拍打栏杆来发泄胸中的抑郁苦 闷,体现了词人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
永遇乐,词牌名。
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
怀古,所写内容。怀古,大多 是通过今昔对比,以古讽今。
写 作 背 景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 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 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1203年再 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浙江东 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 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 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 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 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 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 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 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5、你如何理解词的最后一句呢?
这三句是写辛弃疾 自伤抱负不能实现, 时无知己,得不到 同情与慰藉的悲叹。 亦与上片的“无人 会、登临意”相呼 应。
英雄无泪,只因未到伤心处
主题概括:
❖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对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的忧虑 ❖时光流逝、年华虚度的感慨 ❖请缨无路、报国无门的悲愤 ❖不被理解的孤独寂寞
全词总结:
这首词通过怀古,表现了词人抗 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 难酬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 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善用人才的 愤懑。
古诗鉴赏方法
1、从题目入手 2、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 3、从内容入手,明字意,明典故
4、分析表现手法
辛词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 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 成。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 一个爱国臣子,一遍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 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 眼欲穿的形象。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解: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
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
典故的用意?
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如不迅速谋求 恢复,百姓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 己是宋室臣民。表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 复中原的不满。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免职后, 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 情况,“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 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 被(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者还报王 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 三遗矢(屎)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典词 中 用
❖ 思考:词中共有几处用典?
孙权 刘裕
刘义隆
佛狸祠 廉颇
思考: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
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
孙权:
建 功
他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打败来自北 立
方的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
业Hale Waihona Puke Baidu
,
令
刘裕:
人
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刘裕曾经在这里起 事,最后建立政权。为了恢复中原,他几次大举
辛弃疾词两首优秀课件
艺术人生:
❖ 忧国忧民,而为洋洋万 言的《美芹十论》、 《九议》,上书朝廷;
❖ 壮大东坡之词风,一扫 词坛温柔之小桥流水, 百年称霸词坛,驰骋豪 迈于千古!
1、“一切景语皆情语”,上阕景色描写牵动了词人 怎样的心绪呢?
愁恨
①“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清秋 辽远的江天,牵动了词人久蓄的愁苦。 ②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借远山之献 供,尽情抒发内心仇恨。 ③ “落日”比喻国势衰微——愁,“断鸿” 比喻自己飘零孤寂——愁
思考: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以廉颇自况,虽66岁仍想为国 效力:可当政着不接受他的建议,又 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担心像廉 颇一样被弃置不用。抒写了自己虽有 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 酬的苦闷。
下片小结:
下片用刘义隆、佛狸祠、 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 效祖国的一片忠心,并表示 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愤。
3、下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用典
解出处、解原意
{ 典故解析法 析意境、析情感
4、本词下阕中作者写到的人物及有关的事有什么用意?
①“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词 人借张翰自比,不过是反用其意,表明自己很 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 ②“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词人 既不学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 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词人的雄心壮志。 ③“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写出词 人因年光流逝,国事飘摇,北伐无期,恢复无 望的忧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