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重点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归纳(第一单元)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归纳(第一单元)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归纳(第一单元)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

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时间:589年

思考:联系南北朝历史的特点,想想为什么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后,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

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

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二、“开皇之治”

隋文帝的统治措施:

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

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

2、开凿的目的:①游玩江都;②加强南北交通;③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

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崇尚节俭;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为什么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为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整理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整理版)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

1、隋的建立:581年,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

时间:589年,隋朝灭,统一南北。

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意义: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实现了统一,为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的灭亡:暴政引起农民起义,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

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大运河的开通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原因:①隋文帝的统治为开通大运河奠定经济基础。②隋朝国家统一。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中心、起始点:以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长度与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开通的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618年,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渊就是唐高祖。

二、“贞观之治”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古代中国史前时期

知识点:

1.人类起源:介绍人类在史前时期的起源和进化过程,包括直立人和智人的演化,以及他们在不同时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

2.中国史前时期的遗址:讲解中国史前时期的主要遗址,例如河姆渡遗址、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分析这些遗址对于认识史前中国的重要性。

3.包括红山文化、龙山文化等在内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发展中的农桑经济和手工业。

4.新石器时代的特点:介绍新石器时代的社会生活和生产状况,包括农业、手工业、陶器、石器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5.石器时代的特点:阐述石器时代的社会生活和生产状况,比较不同地区石器时代的文化特征和发展情况。

6.中国史前时期文化的多样性:介绍中国史前时期文化的多样性,包括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生活方式和文化遗产。

7.史前时期的社会结构:分析史前时期的社会结构和生产方式,

探讨史前时期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8.史前时期的文化遗产:介绍史前时期的文化遗产,包括古代遗址、文化史实物和文化风俗等,探讨这些文化遗产对于中国史前时期

的意义和影响。

9.史前时期的艺术和宗教:介绍史前时期的艺术和宗教,包括史

前时期的艺术作品、宗教信仰和祭祀习俗等,分析史前时期艺术和宗

教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10.史前时期的文化传承:介绍史前时期的文化传承,包括史前时

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等,探讨史前时期文化

传统的重要性和价值。

在这个历史单元中,我们了解了古代中国史前时期的一些重要知

识点。史前时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起点,也是中国文明的源头之一。

通过学习史前时期的知识,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变

七下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七下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七下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社会的进化和封建制度的产生

1.社会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2.封建制度的定义:封建制度是指君主专制下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

是由封建地主阶级建立并维持的社会制度。

3.封建制度的特点:地主阶级的统治、农奴制度、封建家族制度、以

土地、官职和军队为基础的封建等级结构。

二、夏朝的建立和社会结构

1.夏朝的建立:夏禹组织各部落共同抵抗水患,击败鬼方,建立夏朝。

2.夏朝的社会结构:分为君、贵族、庶民和奴隶四个等级。君权至上,贵族享有特权,庶民和奴隶被剥夺自由。

三、商朝的兴起和政治制度

1.商朝的兴起:盘庚迁都,建立商朝。

2.商朝的政治制度:分为国君、上卿、下卿、士、庶民五个等级。

四、周朝的建立和封建制度

1.西周的建立:周文王推翻暴君殷商纣王,建立西周,定都镐京(今

陕西西安)。

2.周朝的政治制度:周天子以世袭制统治,设立诸侯国;封建制度中的"天子-诸侯-卿-士-庶民"五级等级制度。

五、封建制度的优点和问题

1.封建制度的优点:维护了社会秩序和稳定,保障了各阶级的利益。

2.封建制度的问题:地主阶级对农民剥削压迫,农民处于生活困境;

各诸侯国之间频繁战争,破坏了社会稳定。

六、奴隶制度与农奴制度

1.奴隶制度:奴隶是贵族或者国家的财产,无自由权利,用于生产和

劳动。

2.农奴制度:农奴是乡村土地的所有者,受地主剥削压迫,劳动条件

较为恶劣。

七、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的发展

1.农业经济:以粮食、农作物种植为主,社会经济的主要支柱。

2.手工业经济:以手工业为主,冶铁、制陶、制衣等手工业逐渐发展。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重点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重点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1、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

2、隋文帝统治期间,隋朝经济繁荣,在长安、洛阳一带建立起了许多储存粮食、布匹的大仓库。

3、隋炀帝时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开凿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4、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识图题。(同步P3第8题)

第2课贞观之治

1、隋朝与秦朝很像,只有两位皇帝。第二位皇帝隋炀帝统治后期,实行暴政,最终导致隋末农民起义,隋王朝瓦解。隋朝:581~618年

2、618年,唐朝建立,建立者李渊,都城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3、唐高祖退位后传为李世民,即唐太宗,年号贞观,他在位期间,采取了许多巩固措施,使唐朝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有:①非常注重吸隋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②重视发展生产,轻徭薄赋;③注意“戒奢从简”④整顿吏治;⑤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4、“房谋杜断”指的是唐太宗时期重用的两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当时最著名的谏臣是魏征,唐太宗把他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5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唐朝的国号为周,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们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

3、隋炀帝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目的: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作用:是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是沟通亚洲内陆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的工商业发展;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沟通了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618年,隋朝灭亡。李渊在长安建立唐朝。

2、魏征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3、“三省六部”制,隋朝创立,唐朝完善。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

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5.贞观之治(1)原因: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的力量;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2)表现:唐太宗统治期间,被誉为“贞观之治”。

第3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1、武则天的统治史称有“贞观遗风”,被誉为“政起开元,治宏贞观”。

2、唐玄宗统治的前期,被誉为“开元盛世”。

3、繁荣的社会经济----在农业生产方面,曲辕犁和筒车灌溉技术的发明。手工业方面,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4、唐朝最盛时,疆域东至安东,西迄安西,北达蒙古高原,南抵南海。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重点知识清单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重点知识清单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重点知识清单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朝的统一

1.隋朝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2.隋的统一

(1)时间: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强盛的隋朝

(1)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作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二、开通大运河

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概况: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力,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全长2700多千米。

“三点”: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浙江杭州)。

“四段”:由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河”:由北向南依次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3.意义: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过程:隋文帝废除前朝的选官制度,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四、隋朝的灭亡

1.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多次巡游,三征辽东),社会矛盾激化。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1.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①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②隋的统一:589年,隋朝灭陈,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南北统一。

③统一的原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使人民渴望统一;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经济的发展;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而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④隋文帝的统治:被称为“开皇之治”,表现为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⑤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2. 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①创立: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②积极影响: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革,加强了皇帝选官和用人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推动了教育发展;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了1300多年。

3. 隋朝的灭亡:

①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②时间:618年。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单元知识点总结.

本次课程主要总结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单元相关的考点,希望家长带着孩⼦认真进⾏复习,为将要到来的期中考试做好准备,欢迎⼤家加⼊尖⼦⽣数理化教育⼀起学习。

时空坐标

知识框架

重点归纳

1.我国古今考试制度的对⽐

(1)相同点:①公平竞争,使有能⼒的⼈有施展才能的舞台。②按考试成绩选拔⼈才,择优录⽤。③考试纪律严格。

(2)不同点

2.⽐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一、中国古代史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 知识要点

- 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 科学技术的成就

- 社会生活和文化的繁荣

2. 重点知识

- 隋唐时期的统一与民族关系

- 隋唐时期的经济发展

- 隋唐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

3. 难点解析

- 隋唐时期民族关系的处理

- 隋唐时期科技、文化成就的原因分析第二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1. 知识要点

- 秦朝的统一

- 汉朝的建立与巩固

- 三国鼎立

-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2. 重点知识

- 秦始皇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汉朝的巩固和对外关系

- 三国鼎立和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3. 难点解析

-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意义

- 汉朝对外关系的处理

- 三国鼎立和两晋南北朝更替的原因第三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 知识要点

- 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 宋元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 明清时期的繁荣与闭关锁国

2. 重点知识

- 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政策

- 宋元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

3. 难点解析

-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原因和影响

- 宋元时期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的原因和影响- 明清时期闭关锁国的意义和影响

二、世界古代史

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

1. 知识要点

- 人类的起源和演化

- 农业文明的兴起

-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碰撞

2. 重点知识

- 人类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 农业文明的兴起和传播

- 古代文明的交流和影响

3. 难点解析

- 人类起源和演化的原因分析

- 农业文明兴起和传播的影响因素- 古代文明交流的意义和影响

第二单元亚洲和非洲的古代文明1. 知识要点

初中历史七下第一单元

初中历史七下第一单元

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2、如何评价武则天?
(四)开元盛世 (唐玄宗统治前期或初期)
1、出现的原因和措施 ① 任用贤才,励精图治,如任用 等人为宰相; ② 整顿 ,下方中央优秀官吏到地方任职,亲自 考核县令政绩 ③提倡 ,命人烧毁宫内一批珠玉锦绣,以示决心
2、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作为明君的相同之处 重用贤能和重视生产
• ★★. 中国古代出现治世的原因: • ①政策因素:农民战争的作用(农民起义迫使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 ②政治交往因素:民族间融合和中外交往的加强 • ③群众作用:人民的辛勤劳动。 • ④个体作用:杰出帝王将相的个人政治品质。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开始,历经隋唐、五代、两宋各阶段,逐渐 完成了南移 1、三国时的吴国在江南立国,南方成为鼎足而立的地区,经济
[特别提示] 中国封建社会几个著名的盛世局面的相同点(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1)从出现原因看:统治者都调整统治政策,与民休 息;统治者励精图治。 (2)从盛世局面的表现看:都表现为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3)从启示看: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是盛世局面出现的前提和基础。
立体感强\风格奔放, 被成为“画圣”
有大量的壁画和彩塑,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 一
(九)辉煌的隋唐文化
1、科技
① 朝工匠 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是世界上现 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比欧洲早700多年

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主要内容重点难点

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主要内容重点难点

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主要内容重点难点

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如下:

1.元谋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170万年,位于云南省元谋县。

2.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从事采集狩猎活动。

3.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能够人工取火,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采集狩猎捕鱼,群居,具有审美意识。

4.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会不会制造工具。

5.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复习重点知识归纳

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复习重点知识归纳

材料“君,舟也;人,水也,(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答:是皇帝好比是船,老百姓好比是水;水能载着船航行,也能把船打翻。 2)是谁引用古人的话? 答: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
是哪朝哪代皇帝?
答:是唐朝第二代皇帝(唐朝618年建立,都;长安;第一代是李渊唐高祖。 3)是如何认识这一问题的?(或说这番话的用意是什么,或他吸取前代教训的主要思想 是什么?)效果如何? 答: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认识到皇帝要勤政,大臣要廉洁,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 产,统治才能巩固。效果:唐朝政治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步强盛,史称贞观 之治。 4)他重用了哪些人? 答: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答:一是有唐初统治者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推行修 养生息政策,实行贞观新政,从而达到“贞观之致”;二是 武则天统治时,保持和发展了贞观年间所取得的成就,使 社会生产继续发展,这些为开元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三是开元年间的唐玄宗,即位后重用贤能,推动各项改革, 加快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唐太宗
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
武则天
增设殿试、武举
完善阶段
唐玄宗
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活动 民族 地区
与唐朝的关系 和同为一家:松赞干布与 文成公主,尺带珠丹与金 城公主通婚。 唐玄宗封骨力裴罗为“怀 仁可汗”。 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 郡王”。 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 王”。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繁盛一时,二世而亡)

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3、隋朝的灭亡:618年,隋炀帝被部将在扬州杀死。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隋文帝在位时期,历史称为“开皇之治”

1、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

2、社会经济繁荣发展,人口大幅增长。

3、粮食、布匹储备充足。

三、大运河的开通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3、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意义、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四.问题探究

1.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答: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有前几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2.怎样评价大运河的开凿?

答:大运河的开凿既有它的积极作用,又有它的消极作用。积极作用:①沟通了南北交通。②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③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消极作用:由于当时征发劳役过重﹑过急,造成的社会后果十分严重,是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3.隋朝大运河地图识别:它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大动脉。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总结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总结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总结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总结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总结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

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

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

思考:联系南北朝历史的特点,想想为什么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后,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

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

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二、“开皇之治”隋文帝的统治措施:

①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三、隋朝大运河

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

2、开凿的目的:①游玩江都;②加强南北交通;③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

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

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崇尚节俭;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为什么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为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

七年级下册历史的考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的考点

边 湾 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疆西 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军政事务。
管域
辖 西 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统辖,掌管西藏军民事务。
藏 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
由越南引进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
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农业 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
发展 发展生产,创制文字。
辽与北宋 宋真宗时,澶渊之盟,保持和平。
建立 960 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都城东京,史称北宋。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无发兵之权。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隔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
中 中央 分化事权的办法,消弱相权。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科举 隋文帝初步建立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制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灭亡 618 年,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
1、征发大批劳动力,修大运河,长城驰道等。
原因 2、加强各地的统治,多次巡游,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重点

1. 年,北周外戚__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

..就是隋文帝。

2. 年,隋灭掉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3.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是_________

__。

4.大运河以为中心,北抵,南至,自北向南分为、、邗沟和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5.618年,建立唐朝,定都长安。626年,继承

皇位,次年改年号“贞观”,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

6. 唐太宗时期,敢于直言,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7 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中,省替皇帝起草政令,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省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8.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9.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10.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11.武则天巩固统治的措施:①重用酷吏,打破大族控制政局、垄断高官的局面;②改《贞观氏族志》为《》,将武氏列为一等,并规定凡五品以上的官员都可列入其中;③大力发展科举制度,选拔普通地主中的优秀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④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

12.武则天统治时期,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有

“贞.观遗风

..

...”。

.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13

..

“开元盛世

”.。

....

14.在农业生产方面,和灌溉技术的发明、使用,促进了土地开发,增加了粮食产量。

15.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创立于隋朝(隋炀帝),完善于唐朝

16.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和

17.饮茶习俗在风靡全国,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唐

代,出行变得普遍而富于情趣。

18.唐太宗被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含义是拥戴唐太宗为他们共同的君主。

19.唐太宗时期,把文成公主远嫁吐蕃首领松赞干布。

20.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

21.鉴真东渡:唐玄宗时,鉴真接受日本学问僧的请求,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作用:鉴真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22.玄奘西行: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到达天竺研习佛法。作用: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

23.唐朝都城不仅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

24. 初年,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25.唐末,雕版印刷业已比较发达。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叫做交易凭据的印刷品——“”。成都、洛阳等地都是著名的印刷业中心。

26.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印制的《》。

27.唐初著名的炼丹家和医药学家在他的《丹经》一书中,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

28.唐朝末年,开始运用于军事。最初用火药制造的武器叫“火箭”,也叫“飞火”。

29. 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赵州桥的设计者是隋朝著名工

匠。他采用了单孔石拱的设计方案。

30.唐朝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时代。

31.唐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当推和。

李白为“诗仙”。杜甫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

32.唐代时期的乐舞也十分发达。相传唐太宗创作的《》和唐玄宗创作的《》就很有名。

33.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窟内众多的泥塑造像与壁画,主要以故事为主。

二.简答题

1.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大运河的开凿有何重大意义?(互动第3页)

2.“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主要有哪些?(互动第7页)

3.简述科举制的实行对唐朝社会产生的影响。(互动第15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