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案 湘教版

合集下载

最新湘教版地理必修1《地球的运动》教案.doc

最新湘教版地理必修1《地球的运动》教案.doc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讲地球的运动

一、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目标展示——真题引入——知识梳理——考点复习——当堂巩固”等环节,实现各层次的复习目标,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所学基础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认识宇宙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而言的,认识运动与静止是统一的唯物主义观点

二、复习重难点:

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难点: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区别;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判读和绘制日照图的技能(含图形转换)。

三、课时分配:3课时

四、复习过程

真题引入

学习任务一:真题引入,明确复习目标,把握命题的方向与特点

【学生活动】做练习,回忆知识,感受考试。

【教师活动】简单评析,分析考情。

【配套练习】(2010北京学业水平)

1.读图9“某日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的.AB、CD、EF三条线,表示地轴的是,

示晨昏线的是。

(2)图示日期是,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

律是。

(3)该日甲、乙、丙三地中, (选择填空)。

A.甲地和丙地昼长相等 B.乙地最早见到日出

C.丙地出现极夜现象 D.三地正午人影等长

(4)该日后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向

(方向)移动,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

昼变,且昼 (长于,短于)夜。

【方法点拨】教师点拨,学生记录考情及应对策略,呈现复习目标。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范文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范文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范文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范文一

教学目标:1、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并能够解释所产生的昼夜更替与时间差异现象

2、能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3、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并能够解释所产生的季节变化与热量差异现象。

4、能够结合当地季节变化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5、利用地球上的五带分布图说出五带划分的界线,并能举例说明各带的特点。

该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

1.通过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初步建立地球自转的空间概念,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绕转中心、方向和周期)。

2.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自转过程,理解昼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异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3.通过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初步建立地球公转的空间概念,认识地球公转的特点(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和地轴倾斜方向)。

4.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公转过程,理解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5.在实验演示、观察思考、总结归纳等探究过程中,逐步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探究精神。

环节预设:导学(分组演示实验)—读学(看教材)—研学(合作探究)—展学(展示学习成果)

学法导引:通过分组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看课件,阅读课本,合作探究完成要点点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1认识地球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五篇范文

2.1认识地球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五篇范文

2.1认识地球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五篇范文

第一篇:2.1 认识地球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的真实形状,了解地球的大小

2、能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南北两极、经线、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等,并掌握南北半球、高、中、地纬的划分标准

3、理解经纬网并根据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

4、培养学生观察、演示、动手制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地轴、两极、经线、纬线、赤道等概念,理解经、纬度及南北半球及东西半球的划分。教学难点

如何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教学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我们遥望星空,看到太阳和月亮是什么形状?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又是什么形状呢?

一、地球的形状

学生预习,回答地球的形状展示地球卫星图片,理解地球的形状(过渡)在古代,由于受科学技术的限制,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结合板图讲述盖天说和“混天说”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过渡)直到1522年9月,西班牙航海家麦哲伦环球一周的航行,才从实践上证明了地球的确是一个球体

利用地球仪展示麦哲伦航行的路径,以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设问: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设问:地球是个规则的球体吗?(学生阅读材料,回答)(过渡)地球很大,究竟有多大呢?

二、地球的大小

学生阅读P16图2-5,用图中的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教师利用

“中国的面积”“珠峰的高度”说明地球之大。(过渡)要掌握巨大的地球的详细情况很难,于是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地球的自转运动”教学设计(湘教版)-3页文档资料

“地球的自转运动”教学设计(湘教版)-3页文档资料

“地球自转运动”教学设计(湘教版)

一、教材剖析必修Ⅰ第一章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与空间概念开始。前面两节讲述了地球所处宇宙环境,从本节开始,教材将眼光转向地球,介绍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两种运动---地球自转与公转。本节地球自转运动,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这节课学习,直接影响着后面地球自转意义及地球公转内容学习,所以打好基础,做好知识铺垫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学情剖析

学生在进入高中之前,有一年多时间没有进行系统地理学习,即使在初一、初二阶段,大部分学生也只是把地理看成一门“副科”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因此很多学生地理基础知识非常薄弱。如何唤起他们记忆与激发他们对地理学习兴趣,这是高一地理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问题。况且本节内容又涉及了天文、数学(代数、三角、几何)、物理等多学科知识,综合性较强,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怎样在学生现有水平与知识储备基础上,引导他们学习,使他们能较好地掌握知识,为今后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这也是本节教学中需要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自转运动概念与方向,学会用三种方式来表述地球自转。了解地球自转周期,能够区分太阳日与恒星日。掌握地球自转速度,学会描述地球自转角速度与线速度在地球表面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以培养学生用科学准确语言表达地理问题能力。通过观察太阳日与恒星日演示实验,以培养学生空间思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宇宙观。通过剖析活动,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兴趣与理论联系实际思维方法。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认识地球》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认识地球》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认识地球》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基本概念、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以及地球的内部结构。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地球,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和运动规律,为后续地理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a. 了解地球的基本概念和形状。

b. 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

c. 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2. 能力目标:

a. 能够运用地球的基本概念和形状进行简单的地理描述。

b. 能够分析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对地球日照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c. 能够通过图表等形式展示地球的内部结构。

3. 情感目标:

a. 培养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b.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1. 地球的基本概念和形状。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

3. 地球的内部结构。

教学难点:

1. 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对地球日照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2. 地球的内部结构的理解和展示。

四、学情分析:

学生对地球的认识较为浅显,大多数学生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地球的内部结构等知识缺乏了解。但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和基本特征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和具体的例子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地球的面貌。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新课导入

1. 教师展示一张地球的图片或地球仪,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

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是什么?它有哪

最新湘教版必修1《地球的运动》教案

最新湘教版必修1《地球的运动》教案

最新湘教版必修1《地球的运动》教案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一、地球的运动

1、昼夜交替

(1)昼夜的形成,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晨昏线的特点: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故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晨昏线在二至日时与极圈相切,在春秋分时与经线重合。

(2)昼夜交替的产生:由于地球的自转

(3)昼夜交替的周期及意义: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小时

(4)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

界线。按地球自转方向经过晨昏线进入昼半

球的是晨线,按地球自转方向经过晨昏线进入

夜半球的是昏线。如图4-6。

①在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º;

②太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成90º;

③直射点A 与晨昏线和最小纬线圈切点B 的

纬度之和等于90º;如当太阳直射在20ºS 时,

切点B 的纬度为70º´N 或70ºS 。

2、产生时差

(1)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

时刻叫地方时。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转,东边的

时刻总比西边的早。同一经线地方时一定相同。

(2)时区与区时: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度为15°,因此相邻两个时区相差两个小时。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

(3)日界线:国际上规定180°经线作为日期的分解线,叫国际日期变更线。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经线)是另一条日期变更线。

3、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转: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转。 误区警示 (1)“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早”中的“早”与日常生活中的“早”有所不同。前者中的“早”应看东西方位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的时间数值比相对位置偏西的地点大,即时间较早。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9篇)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9篇)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9篇)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篇1

学问目标:

1、知道地球运动的两种根本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

2、知道地球公转引起的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

3、记住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度数、五带的名称和范围。

力量目标:

1、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绘制简单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培育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量和动手操作力量;

2、通过活动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使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四季的变化与地球公转的内在联系。

情感目标:

1、通过介绍地球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叙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学生进展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及带来的影响。

2、地球公转及产生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

2、地球公转且地轴是倾斜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产生

①一年中正午太阳的凹凸变化。

②一年中白昼的长短变化。

地面得到太阳光热的多少四季的变化

教学用具:

地球仪、手电筒等。

教学课时:拟用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感受以下现象

日出日落

日出自东、日落自西

日出日落产生的现象

【讲授新课】

一、地球的自转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9材料“是天转还是地转”

学生阅读后提问:

①、生活中我们感到是天转还是地转?

⑵、哥白尼的“日心说”其主要观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今日,我们就学习关于地球运动的一些学问,首先学习地球运动的一种形式——自转。

演示一:教师展出地球仪,请同学们仔细观看并思索:地球是绕什么在不停地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怎样?(地轴。自西向东)(在学生答复的根底上教师加以归纳,并叙述自转的周期)哪位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地球的自转?(请2-3名学生上讲台演示)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第二章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第二章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年级
七年级
学 地理 科
课 题
第一节、认识地球(1) 授课人
主备 杨慎
教学 内容
认识地球(1)
课 时
1
授课 时间
知识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
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
述地球的大小。
教学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思考,回答、分析
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
交流活动,目的一是用实际例子,让学生体验过去
人们是怎样证明大地不是平面的;目的二是进一步
说明一个真理的发现,需要多方考证,不能简单下
结论。
认识总结地球的外貌 地球的形状: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注意教给学生分清圆形和球体的区别(平面、立体)
同学们在平时要敢于假设、勇于探索,用实践认识
真理。要勤思考,常体验,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地理
现象,养成思考、观察的习惯。
球的形状是球体
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板书
Biblioteka Baidu
对地球形状的证明
设计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 6371 千米,表面积 5.1 亿平方千米,最大
周长约 4 万千米。
课后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教案(通用9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向,特征。

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图,读图,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昼夜更替,经度时差产生的原因,地方时差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学过物理,知道物体是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地球也是如此。

讲解:上节课学习了地球与地球仪,了解了连接南北两极且穿过地球内部的轴为地轴。

提问:什么是地球自转呢?(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东升西落)

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提问:太阳东升西落的时间是多长(12小时)

一天的晨昏现象呈现怎样的规律?(交替,连续)

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一天。

提问:由于地球自转可以导致什么地理现象?(昼夜更替)

分析问题:昼夜更替的原因?

(地球是个不透明的实体,太阳光平行照射,使得地轴两侧,一侧亮,一侧暗,一侧白天,一侧黑夜。)

思考:地球自转其他地理现象。(经度时差)

(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转过360°所以,一小时转过15°即经度每转过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世界

的海陆分布》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主要介绍了世界的海陆分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地球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掌握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规律,培养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地球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

-掌握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规律;

-能够用地图表示地球的海陆分布。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精神;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地球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规律。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用地图表示地球的海陆分布。

四、学情分析:

学生对地球的海陆分布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但对于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规律和地图表示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少。学生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适合通过观察、实践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1. 教师展示一张地球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海洋和陆地的思考。-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多少海洋和陆地吗?它们分布在哪些地方?

第二环节:呈现与讲解

1.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教师可以指出地球上的陆地主要分布在大陆上,而海洋则占据了大部分的地球表面。

-教师可以展示世界地图,让学生观察各大洲的位置和海洋的分布。

2. 讲解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规律,包括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的比例,陆地的分布特点等。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教案.doc》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向,特征。了解地球自转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https://m./jiaoan/1184623.html

下载说明:

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

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

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

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

联系客服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我知道了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七年级地理上册 1.2 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 1.2 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规律;

2.理解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现象的产生原因;

3.知道地球公转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五带的界线及各自的特点

4.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的思想

【教学重点】

1.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等属性

2.公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等属性

【教学难点】

1.地球运动方向的确定

2.地球运动图示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四人一组演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时,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请同学们准备好小地球仪(每组四个)、硬纸壳(提前准备好的四个)、十字光源(自制)、短绳、刻度尺等工具。

(讲授新课)

地球在公转时,有两个突出特点:之一,地轴始终是倾斜的,并与公转轨道面相交成度的夹角;之二,地轴的倾斜方向不变,北极总指向北极星附近。

老师示意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公转情况,并在讲台桌上摆好地球的“二分二至日”的四个位置。

请同学们在课桌上摆好地球的“二分二至日”的四个位置,将自制的十字光源放在四个地球位置中间,观察太阳直射情况。

与老师一起画出地球公转示意图,边讨论边填出表格中的内容。

地球公转示意图填写下表:

节气日期太阳直射的纬度北半球昼夜长短获得太阳光热

冬至

春分

夏至

秋分

归纳:由于地球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使太阳知识点一年内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变化,从而引起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使得地球上各地不同时间获得太阳光热不同,形成了四季的变化和五带,接下来我们来讨论这个问题: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认识地球教案2 湘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认识地球教案2 湘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认识地球教案2 湘教版

这一节的内容在七年级上册地理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其中有关地球仪和经纬网部分,概念很多,内容比较复杂,也比较难以理解。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直观思维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人们探索地球形状的历程:盖天说、浑天说、环球航行

活动:教材P14、P15页阅读内容

活动:完成教材P15页活动第1、2小题

2、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3、地球的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4万千米

二、地球仪

1、概念: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的地球模型

2、组成:地轴、南极、北极、经线、纬线

3、意义: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昼夜长短变化、四季的形成

活动:完成教材P16页活动第1、2、3题

三、经线和纬线

1、赤道:地球仪表面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地方所画的圆圈

赤道:即0°纬线,将地球分成南北两个半球

2、纬线:地球仪表面,赤道和与赤道平等的圆圈

形状: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

a、南纬:赤道以南的纬线,0°~90°S

北纬:赤道以北的纬线,0°~90°N

b、南回归线:即23.5°S

北回归线:即23.5°N

c、南极圈:即66.5°S

北极圈:即66.5°N

d、低纬度:0°~30°

中纬度:30°~60°

高纬度:60°~90°

活动:完成教材P17页活动第1、2题

3、经线: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形状:半圆,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a、本初子午线:又称0°经线,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