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备新政协期间的李维汉
新政协
新政协单位与代表名额分配名单参加新政协的单位、代表名额具体如下:一、党派单位14个,代表142人:中共16人,民革16人,民盟16人,民建12人,无党派民主人士10人,民进8人,农工党10人,救国会10人,民联10人,民促8人,致公党6人,九三学社5人,台盟5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0人;二、区域单位9个,代表102人:西北、华北、华东、东北、华中解放区各15人,华南解放区8人,内蒙古自治区、北平天津两直属市各6人,待解放区民主人士7人;三、军队单位6个,代表60人:人民解放军总部(包含直属兵团及海、空军)12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各10人,华南人民解放军8人;四、团体单位16个,代表206人:全国总工会16人,各解放区农民团体16人,全国妇联15人,全国青联12人,全国学联9人,全国工商界15人,上海各人民团体9人,全国文联15人,全国科学会议筹备会15人,全国教育界15人,全国社会科学工作者15人,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筹备会12人,自由职业界10人,国内少数民族10人,海外华侨15人,宗教界7人。
此外,还有一个特邀单位,具体名额待定。
这一政协参加单位与代表名额分配名单,基本反映了全国各进步阶级、党派和团体的愿望与要求。
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的各方面代表名单(1949年6月16日)(一)中国共产党(七人)一、毛泽东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二、周恩来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三、林伯渠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四、董必武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五、陈云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六、薄一波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七、李维汉中国共产党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部长(二)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七人)一、李济深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二、何香凝(女)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三、李德全(女)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四、张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五、李锡九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监察委员六、陈劭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七、梅龚彬(因病未能出席由吕集义代)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三)中国民主同盟(七人)一、沈钧儒中国民主同盟负责中央常务委员二、章伯钧中国民主同盟负责中央常务委员三、张澜(未到平前由刘王立明(女)代)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务委员兼主席四、张东荪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务委员五、周新民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六、罗隆基(未到平前由辛志超代)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务委员七、楚图南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四)民主建国会(五人)一、黄炎培民主建国会常务理事二、章乃器民主建国会常务理事三、胡厥文(未到平前由阎宝航代)民主建国会常务理事四、施复亮(未到平前由孙起孟代)民主建国会常务理事五、胡子婴(女)民主建国会理事(五)无党派民主人士(六人)一、郭沫若作家历史学家二、马寅初经济学家三、李达社会科学家四、林砺儒教育家五、符定一文字学家六、吴耀宗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编辑部主任(六)中国民主促进会(四人)一、马叙伦中国民主促进会常务理事二、王绍鏊中国民主促进会常务理事三、许广平(女)中国民主促进会常务理事四、林汉达中国民主促进会第一届理事(七)中国农工民主党(五人)一、彭泽民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二、丘哲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常务委员三、季方(未到平前由严信民代)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执行委员四、韩兆鹗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监察委员五、郭冠杰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执行委员(八)中国人民救国会(五人)一、史良(女)(未到平前由张曼筠(女)代)中国人民救国会中央常务委员二、李章达(未到平前由千家驹代)中国人民救国会中央执行委员三、胡愈之中国人民救国会中央执行委员四、沈志远中国人民救国会中央执行委员五、曹孟君中国人民救国会中央常务委员(九)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五人)一、谭平山中国国民党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央常务委员二、陈铭枢中国国民党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央常务委员三、郭春涛(未到平前由吴茂荪代)中国国民党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央常务委员四、王昆仑中国国民党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央常务委员五、许宝驹中国国民党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央常务委员(一○)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四人)一、蔡廷锴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代主席二、蒋光鼐(未到平前由秦元邦代)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中央理事会理事三、陈此生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中央理事会常务理事四、李民欣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中央理事会常务理事(一一)中国致公党(四人)一、陈其尤中国致公党主席二、黄鼎臣中国致公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三、官文森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委员四、雷荣珂中国致公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一二)中国人民解放军(七人)一、朱德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二、彭德怀(未到平前由罗瑞卿代)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兼第一野战军司令员三、林彪(未到平前由吕正操代)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司令员四、刘伯承(未到平前由膝代远代)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司令员五、陈毅(未到平前由李涛代)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六、聂荣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司令员七、叶剑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兼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一三)中华全国总工会(七人)一、李立三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一副主席二、朱学范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二副主席三、刘长胜(未到平前由李颉伯代)中华全国总工会常务委员四、许之桢中华全国总工会常务委员五、陈少敏(女)中华全国总工会负责人之一六、易礼容中华全国总工会常务委员七、丘金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一四)解放区农民团体(七人)一、刘玉厚西北解放区农民代表二、石振明太岳解放区农民代表三、朱富胜山东解放区农民代表四、杨耕田察哈尔解放区农民代表五、张振蜂东北解放区农民代表六、李秀真(女)(未到平前由康克清(女)代)冀鲁豫解放区农民代表七、张晔渤海解放区农民代表(一五)产业界民主人士(七人)一、陈叔通商务印书馆董事二、盛丕华上海上元企业公司经理三、李烛尘久大盐业公司总经理四、包达三上海信义地产公司总经理五、张纲伯上海中兴实业公司董事六、俞寰澄(未到平前由囗云鹤(女)代)前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七、吴羹梅上海中国标准铅笔厂总经理(一六)文化界民主人士(七人)一、沈雁冰作家二、叶圣陶作家三、郑振铎作家四、侯外庐历史学家五、曾绍抡科学家六、欧阳予倩戏剧家七、田汉戏剧家(一七)民主教授(七人)一、张奚若清华大学教授二、邓初民香港达德学院教授三、许德珩北京大学教授四、翦伯赞燕京大学教授五、梁希中央大学教授六、张志让复旦大学教授七、洪深厦门大学教授(一八)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总会(六人)一、廖承志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总会全国委员会主席二、冯文彬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总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三、谢雪红(女)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总会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四、胡乔木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总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五、吴晗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总会全国委员会秘书长六、钱三强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总会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一九)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六人)一、蔡畅(女)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主席二、邓颖超(女)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副主席三、张琴秋(女)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四、沈兹九(女)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五、李文宜(女)(因病未能出席由杨蕴玉(女)代)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六、邓裕志(女)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二○)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四人)一、谢邦定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主席二、黄振声(未到平前由黄鹤祯代)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国外部部长三、聂维庆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副主席四、李秀贞(女)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副主席(二一)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四人)一、周建人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理事会理事二、汤桂芬(女)(未到平前由雷洁琼(女)代)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理事会理事三、陈震中(未到平前由葛志成代)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理事会理事四、罗叔章(女)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常务理事会理事(二二)国内少数民族(六人)一、乌兰夫(云泽)(未到平前由奎壁代)内蒙古自治政府主席二、回族代表(因事未能出席由杨静仁代)三、张冲彝族代表四、天宝藏族代表五、朱早观苗族代表六、朱德海东北朝鲜族代表(二三)海外华侨民主人士(七人)一、陈嘉庚南洋华侨民主人士二、司徒美堂美洲华侨民主人士三、陈其瑗美国华侨民主人士四、戴子良马来亚华侨民主人士五、费振东印尼华侨民主人士六、暹罗华侨民主人士(因事未能出席)七、庄明理马来亚华侨民主人士每单位四人者: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中国致公党。
李维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思想研究
李维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思想研究
陈立明
【期刊名称】《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00)005
【摘要】李维汉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思想,是在创建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形成的,是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李维汉同志正确认识和分析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时代特点和发展阶段,提出了统一战线的中心任务;正确认识民主党派的性质和作用,明确了党对民主党派工作的方针政策;正确认识我国民族问题的特点,提出了以民族区域自治为核心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提出对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和和平赎买的政策;重视发挥政治协商的作用,对于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作用作了探索.新形势下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需要我们继承李维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思想.
【总页数】9页(P32-40)
【作者】陈立明
【作者单位】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山东济南25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13
【相关文献】
1.统一战线视阈下的对资改造研究——李维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贡献
2.“神仙会”与统一战线工作方法的成功尝试——兼及李维汉统一战线工作方法探索
3.也谈李维汉早期统一战线思想
4.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向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转变理论初探
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向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转变的历史必然性及其特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中国首届政协代表的产生
2020·482读档文/ 袁宝君新中国首届政协代表的产生1949年9月21日晚7时,来自46个单位的600多位代表,满怀激动的心情,走进中南海怀仁堂,参加即将在这里举行的伟大盛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
参加会议的代表,包括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地区、人民解放军、少数民族、国外华侨和各界的代表,体现了全国一切爱国民主力量的大团结、大汇合。
那么,如此广泛的代表是如何产生的呢?倡议召开新政协1946年1月,按照双十协定的规定,由国民党召集的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后简称“旧政协”),会上经过激烈斗争,通过政府组织案、国民大会案、和平建国纲领、军事问题案、宪法草案案等五项协议。
但不久,国民党背信弃义,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悍然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挑起内战。
1948年,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战略进攻中取得重大胜利。
随着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形势的迅速发展,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号召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随后,毛泽东于5月1日致电民革中央主席李济深和民盟中央常委沈钧儒,提出在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之前,应先召开一个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并就参会代表的范围提议:“一切反美帝反蒋党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均可派代表参加。
不属于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反美帝反蒋党的某些社会贤达,亦可被邀参加此项会议。
”这一提议也成为此后确定新政治协商会议参加单位及其代表的重要原则。
中共中央这一号召发出后,立即获得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及国外华侨的积极响应。
同时,中共中央还热情邀请各民主党派和各界民主人士派代表到解放区,共同协商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事宜。
从1948年8月开始,在中共中央周密布置之下,赞同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陆续到达东北解放区哈尔滨和河北省建屏(平山)县李家庄。
中央人民政府诞生记
中央人民政府诞生记作者:孟昭庚来源:《湘潮》2019年第10期一1949年6月11日,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预备会在香山毛泽东的住所双清别墅举行。
会议大体议定了新政协筹备会的参加单位、人数和人选,以及新政协大会参加单位和人数等。
6月15日晚,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中南海勤政殿开幕。
第二天,筹备会协商通过了由21人组成的常务委员会,推选毛泽东为常务委员会主任,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等为副主任,李维汉为秘书长。
筹备会设立6个小组,在常务委员会领导下工作,第三小组负责起草新政协《共同纲领》,组长周恩来。
作为负责起草《共同纲领》的新政协筹备会第三小组组长,周恩来在6月18日主持召开了第三小组第一次会议,决定由中国共产党起草《共同纲领》的初稿。
周恩来说:“我们的政协会议,加上一个‘新’字,以区别于旧的政治协商会议。
《共同纲领》将决定联合政府的产生,也是各党派各团体合作的基础。
”为了保证按时拿出《共同纲领》的草案,周恩来不得不请示毛泽东,暂时放下手头的诸多事务,集中一段时间来完成这项工作。
于是,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人们看不到周恩来了。
从6月下旬开始,周恩来把自己“关”在勤政殿里,全神贯注、一心一意地亲自动手起草《共同纲领》的条文。
经过一周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工作,他终于完成了初步的草案。
周恩来亲自起草的《共同纲领》初步草案,以明确而概括的语言,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政权机关、军事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和外交政策等。
其中,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它的“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此后,初步草案又经过了7次大的讨论和修改。
二8月26日,周恩来主持召开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李维汉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创制生成的历史贡献
李维汉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创制生成的历史贡献秦泽念(重庆市九龙坡区委党校,重庆㊀400051)[摘㊀要]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魅力㊂在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实践中,李维汉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创制生成㊁持续运行㊁规范发展㊁改革完善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与理论双重贡献㊂李维汉提出的关于人民政协的民主之家性质㊁政治协商职能㊁合作共事关系㊁沟通聚智运行等理论,时至今日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㊂[关键词]人民政协㊀协商民主㊀李维汉㊀贡献[中图分类号]D621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1-2803(2020)02-0043-04㊀㊀随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胜利召开,新中国创制并实现了最充分㊁最广泛的协商民主㊂人民政协经过70多年来的实践探索㊁改革发展㊁总结完善,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当代中国社会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政治制度设计㊂在具有中国特色㊁中国风格的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的创制生成㊁持续运行㊁规范发展㊁改革完善的历史进程中,李维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与理论双重贡献㊂一㊁李维汉在我国政协协商民主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李维汉在长达十六年的时间里担任中共中央第一任统战部长,1949年6月起,先后担任新政协筹备会秘书长㊁第一届全国政协秘书长和第二㊁第三㊁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长期主管统战工作,具体负责全国政协的筹备组建与组织领导㊁运行管理等工作㊂(一)精细周全推选政协委员,为创制协商民主不辞辛苦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 五一 国际劳动节口号,提出召开新的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讨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㊂ 五一口号 迅速得到各民主党派㊁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㊂当时,各民主党派㊁社会团体备受鼓舞,纷纷公开通电回应㊂随即,中共中央着手部署新政协的筹备组织工作,其中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将中共中央城市工作部改为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李维汉担任第一任部长,负责统一战线工作的统筹协商㊁贯彻落实㊂当新政协筹备会在北京正式成立时,中央根据筹备工作的实际需要,又任命李维汉担任筹备会秘书长㊂李维汉在筹备新政协的过程中,做了大量具体而艰辛的工作㊂1949年6月15日,李维汉在做好新政协筹备会秘书长工作的同时,还牵头制订了一份报送㊃34㊃[收稿日期]2020-03-11[作者简介]秦泽念,重庆市九龙坡区委党校基础理论教研部主任,副教授㊂中央的关于参加新政协的具体单位及代表的推选建议名单㊂推选工作的政治性要求非常高,新政协的成功召开,取决于各参加单位和代表人员的全面性㊁广泛性和代表性㊂李维汉不辞辛苦,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党内外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不厌其烦地进行点对点㊁面对面的谈话,苦口婆心地动员㊁激励各领域有影响的代表人士加入新政协㊂经过一百多天推心置腹的劝说㊁动员㊁激励,反复交换意见,共商共议共推,终于形成了一份630多人的新政协代表建议名单,包括当时中国大陆已经解放地区和尚未解放区域的党㊁政㊁军㊁民㊁商㊁学等各领域杰出正义人士,涵盖辛亥革命㊁五四运动㊁北伐战争㊁抗日战争㊁解放战争等各个时期所涌现出来的为人民解放事业作过贡献的知名人士和代表人物㊂这份名单中仅专列的特别邀请代表一类就达到75人之多[1],例如,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宋庆龄女士㊁南京政府和谈代表张治中㊁国民党起义将领傅作义㊁艺术界人士梅兰芳等众多知名人士㊂李维汉关于新政协人员推荐的安排,考虑精细周到,形成的新政协代表推荐名单,体现出了最广泛的代表性,为即将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奠定了最坚实的民主基础和群众基础㊂时任中共中央主席㊁新政协筹备会主任的毛泽东对李维汉所做人选安排等工作极为满意并大加褒奖㊂时任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副组长的周恩来,非常清楚李维汉为此开展的辛勤工作和付出的艰辛努力,肯定他 出力最大 [2]㊂随着新政协参加人员的最终确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于1949年9月在北京顺利召开㊂(二)力推政协工作主动转型,为发展协商民主呕心沥血1949年10月,李维汉继续担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主管全国统战工作,同时还担任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秘书长,负责全国政协机关的日常运行㊂为开拓人民政协工作新局面,他力推政协工作主动转型,为发展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尽心尽力㊂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㊂一些民主党派一度认为,既然新中国已经成立,那么自己党派的历史使命也已经完成,将不得不进行两种选择:要么自行解散,要么合并重组新党㊂例如,中国人民救国会认为,既然新中国已经成立,那么其救国的使命也就已经完成了㊂于是1949年11月15日,中国人民救国会召开全党会议,宣布自行解散,同日还在‘人民日报“上公开发表该党派解散的宣言㊂这一事件在当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㊂李维汉从这一事件中及时汲取经验教训,对其他各民主党派进行大量的沟通劝说工作[3],极力说服各民主党派在新中国继续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发挥好作用㊂1950年3月,李维汉在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社会已经发生了深刻而重大的变化,决定了统战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争取到尽可能多的力量,为新时期建设的历史任务而奋斗㊂如何才能够实现这个目标呢?李维汉提出,要加强中国共产党和党外人士的合作,加强同党外人士的沟通,争取工作支持㊂此时,李维汉关于进一步坚持并发展好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理念呼之欲出㊂1953年6月25日至7月22日,李维汉主持召开第四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就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后如何开展好人民政协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思考㊂他强调,要继续发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协调㊁合作㊁沟通等主要政治功能㊂1954年12月,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把人民政协 推动㊁协调㊁合作㊁沟通 四项主要任务列入其中㊂以章程的形式明确各级政协进一步发挥协商民主的功能作用,标志着人民政协完成了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由代为议政立法到发挥协商民主作用的转变㊂同时表明,人民政协作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已经形成并发挥着积极作用㊂(三)心系政协作用有效发挥,为发展协商民主出谋献策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㊂担任㊃44㊃全国政协副主席的李维汉,积极推动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在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㊂李维汉在党的八大上提出,进入全新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统一战线的任务仍然是继续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把我国建设成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㊂他强调,要注意坚持和发挥好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政治统合功能, 特别是在采取重大措施的时候,我们党如果没有同有关的党外人士进行充分的协商,那就宁肯慢一点作出决定㊂凡是应当经过广泛协商的问题,都提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去协商,有些还提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省㊁市㊁自治区委员会去协商 [4](P172)㊂会上,李维汉还提出,政协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既是政治协商机关,又是统一战线组织,在统一战线和国家政治生活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强调党中央十分重视人民政协的工作开展,应当努力使政协工作更加充实和活跃㊂1957年3月,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正式明确各级人民政协的新任务: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艰苦奋斗,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国㊂由于 左 的错误影响,中央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受到严重干扰,对协商民主的坚持与发展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干扰㊂为了减少和克服政协工作中受到的影响和干扰,1961年,负责全国政协日常工作的李维汉把检查贯彻落实中央政策要求㊁改善合作共事关系列为年度政协工作必须集中力量抓好的两件大事㊂中央统战部在1961年工作安排中进一步明确,做好这两件大事,可稳定和团结社会上多数人为国家的中心工作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将更有利于在各个战线上贯彻执行 调整㊁巩固㊁充实㊁提高 的方针㊂1962年4月和5月,李维汉又先后两次提出把更加活跃政协㊁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的工作作为今后统战工作的任务之一㊂这些意见后来都被中央采纳,有力推动了我国协商民主的发展完善㊂二、李维汉关于坚持和发展政协协商民主的理论建树李维汉长期在人民政协工作实践中深入调研和不断思考,深化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认识,探索各阶层有序参与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方式,其提出的发展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理论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㊂(一)对人民政协基本性质 民主之家 的定位1951年4月,李维汉在全国政协秘书长会议上指出,政协是统一战线组织,不是政府机关,更不是政府之上级机关,也不是政府之下的隶属机关,同政府进行协商并提出建议,是协助政府联系人民推动工作的关系㊂政协同各民主党派㊁人民团体是团结合作㊁靠协商办事的关系㊂由此,李维汉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基本性质的定位是非常清晰的㊂经过长期思考,1962年,李维汉在全国政协会上进一步简单明了地指出: 政协要民主㊁自由一些,随便一点,像个民主之家㊂ [5](P699)李维汉以 民主之家 一词形象地概括了人民政协的基本性质,它既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力机关,也不是一般的人民团体,而是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经济社会建设中进行民主协商和团结合作的组织㊂(二)对人民政协职能作用 政治协商 的认识李维汉认为,政治协商是我国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方法,既能够实现大多数人的民主,又能够尊重少数人的权利,而且经过充分协商,能够有效集合和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意见㊂他强调,尊重我国社会少部分人的民主权利,有利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㊂据此,李维汉进一步指出,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后,虽然政府法案已经由人大去组织审议决定,但人民政协仍然可就国家政治生活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和协商㊂要从广义来看政治协商,政协的政治协商也要相应的广泛地设想,从整个国家政治生活来思考,把国家政治生活的许多问题提到政协,进行充分的协商㊂[6](P321-453)(三)对人民政协党派关系 合作共事 的把握李维汉指出,开展好人民政协工作,要注意改㊃54㊃进和搞好内部关系,而在内部关系中最主要的还是处理好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㊂在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中,问题的主要方面在于中国共产党,因为居于国家领导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只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把握好同各民主党派的相互关系㊂李维汉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处理好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就要尊重各民主党派的独立性和平等地位㊂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战组织,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㊂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政治领导,不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有超越各民主党派之上的权力,不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可以把各民主党派当作附属团体,也不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可以对各民主党派随意命令㊁干涉或者控制㊂各民主党派都有其组织独立性,政治上同中国共产党是平等的党派关系,我们党必须承认和尊重这种独立地位㊂[6](P331)(四)对人民政协运行方法 沟通聚智 的思考关于人民政协的运行方法,李维汉提出要把握好三个方面的问题㊂一是做好政协参加成员之间的思想沟通工作㊂因政协参加成员的人生经历㊁教育背景㊁社会经验㊁政治认知不同,相互之间差别较大,需要下足功夫做好沟通思想这一基础性工作㊂来自中国共产党的政协成员尤其要主动同党外人士加强沟通,通过积极有效的协商,达成思想共识㊂二是讨论问题要做到自由辩论㊁百家争鸣㊂政协组织不同于人大机关,它既可提出存在的问题,也可发表不同的意见,即使是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意见,要使各种不同声音得到充分表达㊂三是落实协商民主的方式要多种多样㊂可以召开政协全国委员会会议㊁常委会议㊁各专委会会议等各种不同层级的协商会㊁座谈会进行会议协商,也可以根据需要召开有各民主党派㊁社会代表人士等参加的座谈会进行协商,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安排人员列席政府㊁人大等有关会议,参加讨论㊂李维汉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在长期的政协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反复思考,形成了关于我国社会政治生活坚持和发展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理论认识,经过历史和实践的检验,仍有其特殊价值,对今后我国政协协商民主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㊂参考文献:[1]莫岳云,肖莉.李维汉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开拓和理论贡献[J].理论研究,2010,(03).[2]余鉴则,袁廷华,石光树.李维汉传略[A].中共党史人物传:第45卷[C].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3]慕安.新中国统战和政协工作的实践者徐冰[J].党史博览,2013,(03).[4]李维汉.统一战线问题与民族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5]李维汉.回忆与研究[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6]李维汉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责任编辑:周小斌㊃64㊃。
李维汉统战教育思想
李维汉统战教育思想强调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和命运,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得各 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要点一
培养了社会主义建设 人才
李维汉统战教育思想注重培养社会主 义建设人才,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要点二
指导了社会主义建设 实践
统一战线的内涵
统一战线是指不同社会政治力量的联合,是党的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总路线、总 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统一战线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实现祖国统一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法宝。
统战工作的策略与方式
统战工作的策略
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争取人心,广泛凝聚力量。
对新时代青年的教育启示
培养青年爱国主义精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李维汉统战教育思想鼓励青年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这对新时代青年的教育启示具有重要意义。
引导青年树立正确价值观
李维汉统战教育思想强调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这对新时代青年价值 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激发青年参与热情
李维汉统战教育思想鼓励青年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这对激发新时代青年的参与热情和责任感具有 积极作用。
02 发展完善
新中国成立后,李维汉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不 断完善其统战教育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 性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
03 新时期的新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李维汉的统战教育思想得到了进 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为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提供 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李维汉统战教育思想的主要
开国大典中的历史人物
巨型油画《开国大典》上的历史人物作为珍贵的历史文物,80年代的天安门对公众开放。
在天安门城楼的休息厅里,挂着著名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董希文创作的那张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巨型油画《开国大典》。
这幅堪称新中国美术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油画杰作,收藏在中国革命博物馆的画库里。
油画《开国大典》上中心的人物是毛泽东,在一届政协会议上,毛泽东全票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同时当选的六位副主席中有三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凭任何人的意志和愿望造成的,而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
有很长一段,中国面临着三种建国方案。
第一种方案先由北洋军阀后由国民党统治集团代表。
他们主张实行地主买办阶级的专政,使中国社会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
第二种方案由某些中间派或中间人士代表,他们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第三种方案由共产党代表,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民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这三种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实践中反复受到检验,结果是,第一种方案被中国人民抛弃了,它的代表者也被推翻了。
第二种方案没有得到中国人民的赞同,它的代表者中的多数也承认这个方案在中国无法实现。
只有第三种方案,最终赢得了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在内的拥护。
新中国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说,在政治上,它将是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这样的国家性质,要求我们党去认真地团结全体工人阶级、全体农民阶级和广大的革命知识分子,这些是这个专政的领导力量和基础力量。
没有这种团结,这个专政就不能巩固。
同时也要求我们党去团结尽可能多的能够同我们合作的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它们的知识分子和政治派别。
关于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性质,毛泽东早在30年代末40年代初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和《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中就作过论述,“政治上,是实行以工人阶级领导的由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
资料 李维汉
资料李维汉李维汉(88岁,1896年6月—1984年8月11日),化名罗迈,湖南长沙人,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
李维汉1919年赴法国留学,后参与中国共产党欧洲支部的筹建工作,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八七会议后,李维汉一度进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成为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解放后任中共统战部部长。
1982年9月13日,出任新设立的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著作有《李维汉文集》、《回忆与研究》。
1984年8月11日李维汉在北京逝世。
人物关系前妻金维映儿子李铁映儿子李铁林李维汉(1896.6.2-1984.8),又名罗迈,湖南长沙人。
1917年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第二部毕业后,留校任初级部主任。
1918年和毛泽东、蔡和森等在长沙组织“新民学会”。
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
1921年,同周恩来、赵世炎等酝酿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
1922年,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成立,负责组织工作。
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3年4月—1927年4月任中共湘区委员会(后改称中共湖南省委员会)书记。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任中共临时中央常务委员,在“八·七”会议上同瞿秋白、苏兆征等组成中共临时中央局。
中共“六大”后任中央巡视员。
1929年春起,任中共江苏省委兼上海市委组织部长、江苏省委书记。
1931年到苏联学习。
1933年回国后在江西苏区任中央组织部干事、组织部长。
长征中,任军委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总政地方工作部长。
到陕北后,历任中共定边少数民族工作委员会书记,中共陕甘省委书记,中共中央群众工作委员会书记。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央党校校长,陕北公学副校长、校长,中央干部教育部和宣传部副部长,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共西北局委员,陕甘宁边区政府秘书长。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驻重庆、南京代表团团员,中央城工部副部长、部长,中央统战部部长。
建国后,历任中央统战部长,政务院秘书长,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第八办公室主任,全国政协秘书长,第二、三、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央统战部顾问,十二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委、副主任。
李维汉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开拓和理论贡献
孙文主义革命同盟的许闻天 邓昊明等,均以个人身份 被邀请参加新政协;广东劳动党的安定若 光复会的周
亚卫等,分别安排为政务院参事等职务
三是体现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对 表中共 产党 七 员约占44% ,非共产党员约占 5砚 ,其中各民主党派的 成员占 3既 ,工 农代表和各界的无党派代表约 占 2砚 从代表人数看 , 共产党不是以简单的多数压倒少数 , 只 是共产党员和基本群众结合在一起才 占多数 ,体现了无 产阶级的领导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优势 共产党作为 一个党派单位, 同民革 民盟的代表名额相等, 都是 7 人 在解放军 各地区以 及工 农 青 妇等毖 期翔峰 收
2,
他 以坦
* 本 文为教 育部 人文社科规划项 目! 李维 汉与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研 究 ∀成果之 一,
项 目编号 :07JA7 1000 1
.帼 ~
JuU U! II!主革命运动作出过贡献的政治组织 鉴于民主革命已经 获得胜利, 历史任务已经完成 ,则于 1 4 年 9 月 1 日 9 9 7
亥革命 五 ∃ 四运动 J哦 战争 抗 日 战争和解放战争各
个时期的代表人物, 甚至包括前清末期相 匕 洋政府时期
较有声望以及后来同清革命 为人民作过好事的人物 为了广泛吸收各方面的代表人物 ,单位中专列特别邀请
备会都认真地依据政治标准,对算 以肯定并让其参加 功口
新政协
在筹备期间,还收到 23 件以党派名义和 2 件以个 0 人名义要求参加新政协的书面申请,筹备会都认真地考 虑 研究和根据不同的清况进行处理 对于不符合或不 完全符合参加新政协标准者,按新政协筹备会组织条例 之规定,不以党派或团体 单位名义邀请劝令其将组织 解散或停止活动;同时又认真严肃翅 寸 拐 其成员的具体 清 况进行具体分析, 对其中有民主运动历史 在解放战争 中有好的实际表现并有一定代表险的民主人士,在他们 所属的政治组织或团体宣告结束之后 , 以个人名义邀请
首任统战部长李维汉
首任统战部长李维汉
叶介甫
【期刊名称】《同舟共进》
【年(卷),期】2013(000)011
【摘要】李维汉,又名罗迈,1896年6月出生于湖南长沙县高桥乡一个清贫知识分子家庭。
1917年考人湖南一师,辛亥革命后与毛泽东、蔡和森一起成立新民学会,1919年10月赴法留学,后往德国,1922年回国,经毛泽东、蔡和森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先后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陕甘省委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中央统战部部长等职。
在统战部长岗位上13年,为统一战线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总页数】10页(P37-46)
【作者】叶介甫
【作者单位】中央统战部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专访中央统战部原部长李维汉的秘书黄铸同志(上)
2.专访中央统战部原部长李维汉的秘书黄铸同志(下)
3.在李维汉统战思想研究暨统战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开幕式上的欢迎词
4.第一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
5.统一战线的光辉典范——中共中央首任统战部长李维汉二三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央统战部在平山李家庄诞生
2017年第12期24中共中央统战部在平山李家庄旧址中央统战部在平山李家庄诞生■范文杰 范浩天1947年5月3日,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率中央工委来到西柏坡。
中央城工部住在距西柏坡7.5公里的李家庄。
部长由周恩来兼任,副部长李维汉在这里主持日常工作。
李维汉和徐特立、吴玉章等几位老同志就住在谷玉春家的四合院里。
为了安全起见,从房后向山中开挖了20多平方米的一个防空洞。
1948年5月15 日中央三委会合后,李维汉改任部长。
1948年9月26 日,中央决定城工部改组为统战部。
李维汉任部长、高文华任副部长、齐燕铭任秘书长、童小鹏任副秘书长,李家庄成了中央统战部的诞生地。
1948年4月,当时解放战争已经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虽然还没有组织三大战役,但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4月30日,中共中央在阜平城南庄召开了书记处扩大会,研究讨论了关于邀请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贤达代表到解放区商讨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问题。
发布了著名的“五一”劳动节口号,全文共23条,刊登在了5月1日《晋察冀日报》第一版上。
当天新华广播电台也进行了广播。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口号一发表,马上获得了各民主党派、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纷纷致电和发布宣言,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呈现了“众星拱北,万水朝东”的生动局面。
应中共中央之邀,在我党的周密安排下,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从1948年秋开始陆续从全国各地和海外,分别向东北哈尔滨和平山李家庄两个地点集中。
1948年11月前后,到达哈尔滨的有:朱学范、沈钧儒、谭平山、章伯钧、蔡廷锴、郭沫若、马叙伦、许广平、陈其尤、沙千里、李济深、茅盾夫妇、朱蕴山、章乃器、彭泽民、洪深、孙起孟、吴荪等。
到达李家庄的有:胡愈之、申兹九、吴晗、符定一、周新民、刘清扬、严信民、韩兆鹏、何惧、周建人、雷洁琼、剪伯赞、费孝通、张东荪、楚图南、田汉、安娥、杨刚、宦乡、张曼筠、周颖等。
随着大批民主人士的到来,这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更加热闹起来,许多窗户亮起了彻夜的灯光。
《李维汉人生之路》简介
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新书《李维汉人生之路》
陈克鑫、夏远生主编的《李维汉人生之路》一书,2008年10月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
李维汉同志是杰出的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
1927年大革命失败前后,他是中共临时中央常委会成员,与瞿秋白同志一起主持召开党的八七紧急会议,并为中国革命的复兴和胜利奋斗不懈,是党的重要领导干部。
新中国成立前后,历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
为中国人民革命、民族解放、国家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特别是党的组织工作、统战工作、民族工作、宗教工作,作出了杰出贡献,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同志和中共湖南省委领导的指示精神,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自2003年以来认真组织开展了李维汉年谱资料征集研究编写工作,先后研究编写了青年时代李维汉生平资料《李维汉年谱(1896—1927)》、《李维汉而立人生》和反映李维汉同志波澜壮阔革命人生的《李维汉年谱(1896—1984)》,比较系统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国家在统一战线和民族工作方面的卓越领导者和著名理论家李维汉同志的光辉人生和卓越功绩。
李维汉同志88年的人生旅程,革命经历异常丰富,遍及国内国外许多地方,涉及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邓小平和陈独秀、瞿秋白等众多领袖人物的活动,在抓紧《李维汉年谱(1896—1984)》书稿送审修改工作的同时,研究编写60万字的《李维汉人生之路》一书,全面反映李维汉同志的历史功绩和精神遗产,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和教育意义。
《李维汉人生之路》由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著。
主编:陈克鑫、夏远生。
中共早期领导人李维汉简介
中共早期领导人李维汉简介李维汉,又名罗迈。
与毛泽东、蔡和森是校友,并一起创建了新民学会。
1919年赴法国留学,后参与中国共产党欧洲支部的筹建工作,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共早期领导人李维汉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李维汉生平简介李维汉是与毛泽东等人共同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的共产党人,他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之一,是一名光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1949年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曾担任中共统战部部长。
李维汉,湖南长沙人,1896年出生。
1916年考入湖南第一师范,与毛泽东等志同道合的革命战友相识,1918年与毛泽东等人共同组建新民学会,1919年前往法国进行勤工俭学。
1922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
自此以后,李维汉正式展开了革命工作。
在1923年之后的四年时间里,李维汉是中共湘区委员的书记,也正是因为他在这段时间内的活跃表现,让湖南省成为革命的核心地带。
1929年春,李维汉开始担任中国共产党江苏省与上海市的组织部长,1930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整个江南地区及上海市的书记。
从1948年到1964年间,李维汉都是担任中共统战部部长,主要管理新中国成立后有关统战、宗教和民族方面的问题,并做出了许多创造性的贡献。
然而在1964年,李维汉的人生跌入了低谷,在中央统战部的部务会议上,他被指控犯了错误,中央统战会对其进行了批判,为了不开除党籍,能继续为中国共产党服务,李维汉被迫承认了这些莫须有的罪名,也被迫离开了他深爱着的工作岗位。
看了以上的李维汉简历,想必大家对这位一心为党的老人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老一辈人的一生都是值得敬佩的,他们为了实现理想真的可以倾尽全力,不为钱权,而是为国家,这是十分值得新一代执政者学习借鉴的。
李维汉是汉族的吗李维汉是汉族的吗?答案是肯定的,李维汉出身于中国湖南长沙,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汉人,他的名字维汉,很明显就是“维护汉族”的意思。
李维汉在1916年考入了湖南第一师范,和毛泽东成为了校友,1919年,随大流赴往法国进行半工半读,并在这段时间,接触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斯大林、苏联与新中国“五四宪法”的制定
语的 。不 过 ,1947年 中 共 十 二 月 会 议 认 为 , 组 织中央人民政府的时机尚未成熟,“颁布宪法更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中苏 同 盟 与 1950年 代 中 国 社 会 ” (14JJD770031) 的阶段性成果。
① 参 见 许 虹 、 张 威 : 《毛 泽 东 与 新 中 国 第 一 部 宪 法 的 制 定》, 《毛泽东与 当代中 国———全 国纪念毛泽东同志 诞辰 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 文集》 (下),中央 文献 出版社,2004年,第 1209—1220页;翁 有 为: 《中 华人民共和国第一 部 宪 法 制 定 考 论》, 《史 学 月 刊》 2007年第 11期;孙东升: 《制订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若干问题研究 》, 中 共 中 央 文 献 研 究 室 科 研 管 理 部 编: 《新中国 60年研究文集》 少 奇 与 新中国 第 一 部 宪 法 的 制 订 和 通 过 》, 《党 的 文 献 》 2009年第 6期;张德瑞:《毛泽东与新中国第一部宪 法的制定与实施》, 《法治研究》 2011年第 7期;夏 新华、丁峰:《刘少奇与苏联宪法的移植》, 《时代法 学》2014年第 1期;韩大元: 《外国宪法对 1954年 宪法制定过程的影响》, 《比较法 研究》 2014年第 4 期;等等。
·92·
中共党史研究
是将来的问题”①。毛泽东亦指出: “关于宪法, 近期内不会颁布,过早颁布也是不利的,但目 前应该着手研究。”②
1948年四五 月 间 , 毛 泽 东 在 致 中 共 北 平 市 委书记刘仁和民主人士李济深、沈钧儒的信中, 提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制定各党派各人民团 体认同的 “纲领政策” 或 “施政纲领”③。按照 毛泽东的制度设计,这只是一个过渡步骤,制 定宪法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可是,在 全国尚未解放的环境下召开普选的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正如周恩来后来所说,“这对中国现在 的 情 况 来 说 ,是 非 常 困 难 的 ”④。 而 建 立 新 的 中 央政府却不能拖延太久,所以只能采取过渡办 法。1949年 1月 8日,中共中央决定:在 1949 年内召开新政协会议,宣告新中国成立,组成 中央政府, 并 通 过 共 同 纲 领⑤。 在 中 共 主 导 下, 6月 15日至 19日,新政协筹备会召开第一次全 体会议,将制定共同纲领草案作为新政协筹备 会的中心任务之一。8月 18日,李维汉在新政 协筹备会各单位首席代表座谈会上指出:这次 会议要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制定宪 法性 质 的 纲 领 与 组 织 法 ⑥。9月 上 旬 , 以 周 恩 来 为组长的小组经过三个多月紧张工作,完成了 共同纲领草案的起草,并将其提交中国人民政 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讨论通过。正如刘 少奇在一届政协会议上指出的:“这个共同纲领 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端重要的文献……一部人 民革命建国纲领。这是目前时期全国人民的大 宪章。”⑦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党派关系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党派关系作者:朱江燕来源:《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年第05期[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向来被视为“蜜月期”。
与1954年以后的党派关系相比,1949年至1954年的党派关系有着不同特点,它建立于特定的历史基础和现实需要上。
在与民主党派的合作过程中,中共内部有分歧,外部面临现实困难,但在正确的理论指导和细致入微的民主作风下取得了显著的执政效果,同时树立了民主执政的典范。
[关键词]建国初期;党派关系;民主执政;执政效果[中图分类号]D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28X(2010)05-0010-03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的开端。
作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行机构,直到1954年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政治协商会议都履行着人大的职能,要考察这一时间段内的党派关系,新政协及其所形成的《共同纲领》就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同时,党派关系的形成有其具体的客观环境需要。
一、党派合作的历史基础和现实需要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经受了一个历史考验的过程。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到抗日战争爆发以前,中共的力量逐渐由小变大,但是除了民主党派中的一些左翼人士,中间派和右翼或者站在了国民党一边,或者既反蒋又反共。
而中共也未充分认识到争取中间派的必要性,犯了“关门主义”的错误。
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坚持抗日、民主、团结方面的合作。
虽然关于中国未来道路的选择双方有分歧,但共同抗日保家卫国的急迫需要促使双方放下隔阂展开合作。
解放战争初期,各民主党派主张实行“中间路线”(即“第三条道路”),但国民党当局对爱国民主力量的迫害以及中共势如破竹的发展趋势,使民主人士不得不放弃此条路线,最终站到了共产党一边。
可见,在新政协召开以前,中共与民主党派已经逐渐形成了一个合作的传统。
如果说早期的合作是形势所逼,具有不稳定性和表面性,那么解放战争时期的合作则是多层次的,并且在政治主张方面达成了某种共识。
湖南人在中共党史上的10个最早
湖南人在中共党史上的10个最早来源:《湖南日报》1、最早提出中国共产党名称和建党方案的人———蔡和森蔡和森,祖籍湖南湘乡县永丰镇,是我党早期著名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
他早年求学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并在这里结识了青年毛泽东,两人共同发起创办了新民学会。
1919年10月,蔡和森赴法国勤工俭学。
1920年,他致信毛泽东,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真为改造世界对症之方,中国也不能外此。
”“我认为要组织党——共产党。
”这样“革命运动、劳动运动,才有神经中枢。
”他还进一步提出,共产党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党必须联系群众,党员应分布于工厂、农村、学校,成为一切群众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党必须采取彻底革命的办法,坚决反对各种改良主义;党必须有铁的纪律,党员入党必须有严格的条件。
毛泽东在回信中对蔡和森在建党问题上的卓越见解表示“没有一个字不赞同”。
蔡和森的建党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2、最早的工人党员——李中李中,湖南湘乡县(今双峰县)人。
1897年9月出生。
1913年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结识了蔡和森、毛泽东等人,积极参与进步学生运动。
1918年前往上海,在一家商店当帮工。
1920年初,与陈独秀建立密切联系,接受了更多的革命思想。
1920年8月,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建立,他是第一批团员,不久,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名工人党员。
3、最早坐牢的共产党党员——李启汉李启汉又名李森,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早期工人运动领袖。
1898年出生于湖南省江华县。
“五四”运动时,他在长沙参加反帝斗争,1920年随毛泽东开展“驱张运动”。
1922年1月,香港海员大罢工爆发,李启汉受党的派遣,赴香港、广州等地,鼓励海员紧密团结,坚持战斗。
后回到上海,发动日华纱厂工人大罢工。
1922年6月租界巡捕房以“煽动罢工罪”将其逮捕入狱,直到1924年9月才被释放。
政协成立之初的历史钟声
(一)70年前的1949年,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风雷激荡、改天换地的年份。
这一年,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一个以“协商建国”为己任的政治组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诞生在中华大地上。
“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
”毛泽东主席的这一段豪迈的讲话,就发表于这一年的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
这里之所以叫“新政协”,是有别于1946年1月10日召开的“旧政协”。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签订了《双十协定》,规定对于政治民主化问题,应首先“由国民政府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集各党派代表及社会贤达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及召开国民大会各项问题”。
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中国青年党、中国民主同盟和无党派社会贤达五方代表。
同年11月,这次会议一时透射出的和平曙光就因国民党撕毁政治协商会议决议、单方面宣布召开“国民大会”而消失,政治协商会议(即“旧政协”)解体。
“旧政协”虽然夭折,但中国共产党意识到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协商建国的独特政治功能,必须继续高举政治协商的旗帜,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合作,通过政治协商的方式,使未来的新中国走上民主政治的康庄大道。
因而,毛泽东主席在1948年中共中央发布的“五一口号”中专门写道:“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由此,一个以“五一口号”为发端,以协商建国为使命,从各方面都有别于“旧政协”的“新政协”,走上了中国历史舞台,并展开了前无古人的伟大工作。
从1948年8月起,各民主党派、无党派和华侨的代表人士,应中共中央邀请,在周恩来同志的具体组织下,从全国各地及海外陆续进入解放区,抵达东北的哈尔滨和河北省平山县李家庄。
李家庄:小村庄里的大历史
李家庄:小村庄里的大历史作者:杜丽荣来源:《共产党员·下半月》 2019年第9期位于平山县岗南镇的李家庄,是中共中央统战部旧址所在地。
在这片红色土地上,镌刻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历史跨越,见证了各民主党派的历史选择,记录了新政协的筹备过程,孕育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这里,还是新时代统战工作人员和民主人士重温故梦的“同心家园”。
如果说,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指挥了解放战争的“大决战”,那么,在李家庄则是展开了协商建国的“大统战”。
穿越70余年的时空,追寻多党合作建立初心的历程,品味小村庄里的大历史,感知其在中共统战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地位,更加令人坚定信念。
中央统战部的诞生地1948年,中国革命的高潮即将到来。
随着中央机关陆续移驻平山,同年4月,担负着统战职能的中央城市工作部260余人分6批随中央后委从山西临县先后到达平山,将驻地选址在西柏坡东北方向、距离仅有2.5公里的李家庄,对外称“工校研究室”。
李家庄及周边一带,依山傍水,风景秀丽,阡陌纵横,麦黍茁壮,曾被聂荣臻司令员誉为“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
该村是革命老区,到1948年时,全村党组织健全,党员人数多达70余人,党群、军民关系亲如一家。
经过战争洗礼和土地改革运动,村民的觉悟大大提高,从事生产、支援革命战争的积极性也非常高涨。
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李家庄这个群众基础好、思想觉悟高的小山村就成为中央城工部的驻地。
其实,早在1939年1月中央统战部就在延安成立,后根据革命形势发展需要,纳入中央城市工作部。
此时的中央城工部主要承担着与上海、香港党组织和华北局联络,组织安排接送接待民主人士到解放区参加新政协的工作任务。
1948年8月24日,刘少奇向毛泽东请示:“在中央汇报时,大家意见将城工部改为统战部,以便能管政协、海外及国统区工作,而将解放区城市政策及工人运动归彭真及政策研究室管。
”毛泽东批示:“同意这种改变。
”为筹备召开新政协,巩固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9月26日,中央城市工作部更名为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主管政协、海外及国统区的工作,李维汉任部长、高文华任副部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NWUCHUNQIU□叶慕安筹备新政协期间的李维汉新政协的筹备工作,开始于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五一”号召以后。
9月底,党中央 决定将中共中央城市工作部改为中共中央统战部,具体负责新政 协的筹备,由李维汉担任中央统战部部长,在中央领导下,主管统—战线工作和筹备召开新政协的具体工作。
自此,李维汉为新政 协会议的顺利召开和《共同纲领》的制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1949年6月15日,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会议选举产生新政协筹备会常务 委员会,李维汉被推选为秘书长兼第一小组组长。
第一小组的职责 是负责拟定参加新政协的单位及其代表名额。
任务下达后,他与响 应中共中央"五一”号召、从香港和国民党统治区来解放区参加筹备 召开新政协的各民主党派和无党 派民主人士接触,商谈新政协的有 关事宜,特别是参加新政协会议的代表人选问题。
新政协筹备期间,常委会一共收到30个团体的和个人的要求 参加新政协的书面请求。
李维汉 在会上提出处理这些请求的基本指导思想:首先注意政治严肃性, 严格分清敌我,拒绝国民党反动政府系统下的一切反动党派和反 动分子;同时,在此基础上强调团 结的广泛性,尽可能多地容纳各个方面的团体和代表人物,务使 —切为革命作出贡献的团体和代表人物都能适当安排,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1948年11月25日,中共中央的代表同在哈尔滨的民主党派及 民主人士代表就成立新政协筹备会和新政协的性质、任务、参加范围等问题进行了商谈,达成一致认识,确定"新政协参加范围,由 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国民 党统治、反对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压迫的各民主党派、各人 民团体及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人物组成,南京反动政府系统下的一切反动党派及反动分子必须 排除,不许参加”。
于是,李维汉带领小组成员 拟定了具体要求:—是这些要求参加新政协的政治派别和团体中,有些在解放战 争期间对革命虽曾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但其组织严重不纯,成分 复杂;有些并无民主运动的历史和实际表现;有些在解放战争时期还 有过反动行为;还有些则是极少数反动分子或政治投机分子临时拼凑起来进行招摇撞骗的反动组 织。
总的来说,都不符合或者不完 全符合参加新政协的标准,因此, 作为单位,不能邀请参加。
二是对他们中有民主运动历史并有一定代表性的民主分子,在他们的政治派别或团体宣告结 束以后,邀请他们以个人身份参加政协或在工作上做适当安排。
三是对他们中的一般成员,只要不是反动分子,都给以学习 和工作的机会,愿意参加其他民主党派的,帮助向有关党派推荐。
四是对于当时同美国和国民党反动政权关系密切,并仍为他 们服务的团体,比如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平教会),则予以解散。
但对他们举办的事业,在接 管以后加以改造,使之为人民服务,其中的工作人员,酌情分配适 当工作。
总之,既要坚持政治上 的严肃性,又要实现团结的广泛性,扩大统一战线的团结面。
审慎审查保证人民政协范国和代表组成李维汉作为负责拟定参加新政协的单位及代表名额的主要负 责人,配合周恩来做了许多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等方面的思想工作。
可以说,确定参会人员是一 件非常复杂和细致的工作,按照2019年第5期9RENWUCHUNQIU新政协筹备会组织条例规定,对所有提名都要进行逐个审查。
在工作中,李维汉较好地处理了30个政治团体提出的参加第—届政协会议的要求。
孙文主义革命同盟(以下简称孙盟),是从国民党中分化出来的一个政治派别。
它的前身名为中国农工社会党。
孙盟政治主张的积极面是联共反蒋,要求实行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
对于党的“五一”号召,孙盟在□头上表示响应。
1949年6月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期间,曾有人提出孙盟是否作为一个单位参加政协的问题。
经第一小组研究,认为孙盟里边确有一部分民主人士,对革命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但其组织不纯、成分复杂,不宜作为一个参加政协的单位,必要时,可个别邀请其中的代表人物参加。
6月19日,李维汉在新政协筹备会全体会议上作《关于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单位及其代表名额的规定(草案)》的说明时,讲了第一小组的这个意见,获得了筹备会的同意。
1949年7月冲共中央统战部邀请许闻天来京商谈孙盟的事。
李维汉同许闻天先生谈了话,肯定孙盟过去为革命做了有益工作,同时建议许闻天考虑孙盟自行结束,成员可以个别参加民革。
许闻天表示同意。
1949年8月2日,孙盟在上海宣告解散,并由新华社发了消息。
1949年9月下旬,新政协筹备会特邀许闻天、邓昊明以个人身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1月,许闻天、贺耀祖、湛小岑、胡庶华、金绍先5位原孙盟负责人,参加了中国国民党民主派代表会议。
许闻天、贺耀祖曾被选为民革中央委员。
中国少年劳动党是1945年在重庆成立的,负责人安若定早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
1948年表示响应"五一”号召。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前夕,一度在国民党军队中进行过策反工作。
该党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组织松懈,成员复杂。
1949年5月,安若定等党派成员来京活动,要求少年劳动党作为新政协参加单位。
李维汉两次会见安若定。
鉴于少年劳动党成分复杂,组织也不健全,建议他们考虑解散组织。
安若定等商议后决定自行解散,并于9月1日即宣告正式解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安若定被任命为政务院参事,1954年任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民社党革新派,是由民社党中分裂出来的一部分人组成。
其组织成分比较复杂,负责人中有的与美国关系密切,有的是国民党军统分子和中统分子,有的是既反蒋也反共、主张走第三条路线的人,也有少数反蒋民主义士如沙彦楷、汪世铭等。
1948年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号召以后,该派发生分化。
沙彦楷、汪世铭等曾以民社党革新派的名义,发表文告响应“五一”号召。
1949年6月中旬,汪世铭自香港来京,通过李济深、章伯钧、陈叔通三位致函周恩来和李维汉,转交了《民主社会党党内斗争经过》和《告全党同志书》,要求参加新政协。
在新政协筹备会全体会议期间,李维汉在筹备会全体会议上讲了第一小组的意见。
他说,在民社党革新派内部确实存在民主分子,但就该派整体来说,成分复杂,不必作为一个单位参加新政协,民主分子可以考虑个别邀请。
这个意见为新政协筹备会议同意。
6月22日,沙彦楷代表民社党革新派自上海致电毛泽东主席和新政协筹备会,声称"贵会公布出席新政协45个单位,竟遗漏本党名次,深为骇异”。
6月27日,李维汉会见汪世铭,再次重申该派不宜作为—个参加新政协的单位,建议他们考虑自行解散,其中的民主人士代表人物,可由新政协筹备会邀请,以个人身份参加。
1949年9月,在民社党革新派决定自行解散后,新政协筹备会特邀沙彦楷、汪世铭两人以个人身份参加新政协。
汪世铭在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言说:“我们将在不同的岗位上,接受统一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遵循统一的路线,向着统一的李维汉10《党史文苑》RENWUCHUNQIU人物香楸毛泽东、周恩来、李维汉在会议主席台上目标,努力前进。
”在政协会议筹备期间,还有光复会、中国农民党、中国民治党、中国平民教育促进会、人民民主自由联盟、民主进步党、中国人民自由党等自香港派人来京活动,争取公开合法地位和要求参加新政协。
据当时向各方调查,这些所谓党派成员十分复杂,性质多属反动。
因此,新政协筹备会合理拒绝了他们的要求。
后来,其中有的人随着形势的演变,政治态度发生了变化,陆续回到人民的阵营,投身到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
在负责商定参加新政协的单位及其代表名额和名单的过程中,李维汉广泛接触各方人士,多方面深入调查研究,时常为了某一个代表人选的适当与否,而函电往返、多方协商、斟酌再三,费时达数周之久。
他还同许多要求参加新政协的党派、团体和个人分别谈话,向他们反复说明解释。
经过3个多月的协商、酝酿,终于确定了一份包括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地区、军队、人民团体和特别邀请的5个方面、23个单位662位政协代表名单。
这个名单具有极大的代表性和广泛性,体现了全国人民在爱国主义基础上的空前大团结。
1949年8月18日,新政协筹备会在中南海勤政殿召开各单位首席代表座谈会,讨论新政协代表名单。
李维汉在会上作了《新政协代表名单协商经过情形》的报告。
周恩来在总结新政协筹备工作时说“维汉同志出力最大”。
后来,中央统战部把参加新政协的单位人选和各项统计印制成册送达中央。
毛泽东看后风趣地说,那是一本包罗万象的"天书”。
李维汉为筹备新政协付出大量的艰辛劳动,得到了党中央的充分肯定。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意见被采纳在起草代表新中国临时宪法的《共同纲领》时,有关于民族区域自治问题,毛泽东曾对新中国是否实行联邦制征求李维汉的意见。
李维汉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分析了我国的国情,认为我国不能实行联邦制,建议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和制度。
他认为,“在多民族的国家内,劳动人民取得政权以后,应当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实行区域自治,这是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
但是实行区域自治的形式或者具体制度,"要根据各个国家的具体历史条件,特别是民族关系的特点来决定”。
接着,他说:"我个人认为,根据我国历史和现实情况,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不宜搞联邦,应实行单一制的民族区域自治。
”这项建议被党中央采纳。
9月5日,周恩来在修订草案稿第六章“民族政策”第五十一条"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后,加写了“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一句。
9月7日,周恩来在对到北平的政协代表作《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的报告》时说:今天到会的有许多民族的代表,我们特地要向你们解释,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同意这一意见。
经过协商,代表们在民族区域自治这一重大问题上取得了共识。
应当说,确定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人民共和国,而不是多个民族共和国的联邦,并把它写入具有国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是中国共产党政治上和理论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和重大前进,也是《共同纲领》这一建国大法在中国民族问题上的重大贡献和重大创造。
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五十一条明文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区的人□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李维汉提出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明确载入《共同纲领〉,这是他为新中国政治建设作出的一项重要贡献。
★责任编辑/彭月才2019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