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说课稿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课件: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高中地理课件: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区别
1 产业结构
传统工业区以传统制造业为主,而新工业区以高科技和创新产业为主。
2 发展方式
传统工业区依赖资源和成本优势,而新工业区依赖科技创新和人才优势。
3 环保意识
传统工业区环保意识较低,而新工业区注重绿色生态发展。
传统工业区的特征与发展历程
1
特征wenku.baidu.com
大规模工厂、劳动密集型产业、基础设
2 产业结构升级
3 地区案例:底特律
需要转型升级产业结构, 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从汽车工业中心到创新科 技中心的转型。
新工业区的机遇与未来发展
1
机遇
科技创新与人才吸引力提升,吸引投资和创业。
2
未来发展
打造智慧城市、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数字经济。
3
地区案例:深圳
从渔村到世界级科技城市的快速发展。
高中地理课件:传统工业 区与新工业区
本课件将介绍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定义、区别、特征、发展历程、趋势、 挑战、转型、机遇和未来发展。
传统工业区的定义
传统工业区是在工业革命时期建立的,拥有成熟的产业体系和完善的基础设 施的地区。
新工业区的定义
新工业区是基于信息技术和创新产业发展的地区,注重高科技产业和绿色生 态发展。
发展历程
2
施完善。

第三节传统工业区及新工业区说课教案稿

第三节传统工业区及新工业区说课教案稿

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授课案)

一、说教材

【教材解析】内容选自人教版地理教材必修2第四章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主

要表达了①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并以德国鲁尔区为例介绍了传统工业区的发展条件、困境、治理手

段;②两类新工业区,分别以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以及美国“硅谷”为例,介绍了它们的特

点、形成条件。本节课主要由相关案例构成,结构较为复杂,但内容安排有规

律可循。课文均列举外国成熟案例,清楚的展现了不同样工业区的发展历程和条件,再配以我

国的相关案例进行比较学习,从中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授课目的】

知识目标:掌握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并经过“鞍钢与宝钢的区位选择”这一案例的学

习,认识工业区位选择变迁的原因。

能力目标:讲解相关产业工业地域的形成、发展、转移现象;解决城市工业布局的综合问题。

德育目标:成立主人翁的责任感,积极为家乡工业发展出谋划策。

【重点难点】

授课重点: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和主要因素的变迁对工业地域布局的影响。

授课难点:经过“鞍钢与宝钢的区位选择”这一案例的学习实现能力的迁移,讲解相关产业变迁的现

象;解决城市工业布局的综合问题。

二、说教法

【授课方法】表达法、图表法、案例授课法

【授课准备】多媒体电脑

三、说学法

对于本节内容的学习,要注意化繁为简,学会归纳拥有条理性的知识点。针对不同样的案

例由区位解析下手,找出其发展的条件和具备的特点,并可以将规律应用到近似的案例中去。学习传

统工业区部分,要注意依照历史发展的轨迹去理解它的流行、衰落、治理。由于传统

新工业区说课稿

新工业区说课稿

新工业区的说课稿

《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新工业区》是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第三节第2课时的内容。现就教材分析、课标分析、学情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学情

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影响工业区位因素和工业区的形成条件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特别是对传统工业区的形成条件和特点有了较深的认识;同时日常生活中对新兴工业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和分析能力,但对新工业区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特点认识不够深入,无法自主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案例,对概念、理论的归纳能力较弱。因此,教师可以先做示范,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和归纳。

二:说教材

本节课是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四单元第三节的案例教学,区域地理案例教学是教师采用教学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它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归纳和总结等教学活动将地理课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串联起来,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化和典型化,使学生从“个”推知“类”,由“特殊”归纳“一般”,通过典型的案例理解普遍的规律性原理,从而帮助学生进行积极地价值建构,使学生获得完整的区域图景。其具有以下特征:

(1)材料的独特性,案例教学中的案例都是来源于实际生活的第一手材料;(2)知识的建构性,案例教学中学生获取的知识来源于真实的事件,便于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实现自身新知识体系的建构;(3)能力的迁移性,案例教学中,学生要从典型事例的个别特点推出同类事物的普遍特征,再由普遍特征上升到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实现知识的迁移;(4)思维的启发性,案例可以启发学生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去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设计(内蒙古市级优课)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设计(内蒙古市级优课)

4.3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第1课时)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分布、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

2.分析鲁尔区区位优势、衰落的主要原因,了解其综合整治措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思维等综合能力,并了解相关的区位条件。

2.对比分析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与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发展等有何异同,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树立科教兴国的观念,激发学生发奋读书的热情。

2.联系家乡的乡镇企业发展情况,了解其科技因素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信念和决心。

二、重点难点

1.传统工业区存在的问题及其综合整治途径。

2.传统工业区可持续与区域地理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资源:课件

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讨论, 自学探究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阅读材料)

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东北老工业区,曾经兴盛,但随着经济转型开始走向衰落,如何重新振兴。下面我们围绕德国鲁尔区工业的发展思考有哪些可供我们借鉴的经验。首先我们回顾一下工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复习旧知:工业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土地、水源、原料和能源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机械化水平、国家政策(工业惯性、个人偏好)

一、传统工业区(学生阅读自主学习)

1.概况

(1)分布地区:德国鲁尔区、英国工业区、美国工业区、我国工业区等。

(2)发展条件:以丰富的、资源为基础。

(3)主要工业:纺织、、、机械、化工。

(4)面临问题:原料和能源、运输量大、严重等问题。

(5)衰落时期:20世纪50年代之后,传统工业开始走下坡路。

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

未来趋势
1. 数字化水平将更加深入普及和应用 2. 可持续发展理念将更加广泛的渗透至行业中 3. 智能、高效、绿色三大要素成为主流特点
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转型升级的路径 和难点
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都面临着工业生态的变革,其路径是创新和转型。惟其难点在于如何平衡各方利 益、积极解决环境污染等问题。
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
在这个全球化世界中,工业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本次演示将介绍传 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的特点及其发展现状。
定义和区别
传统工业区
是指工业化程度相对较高、工业规模较大且以重工业为主的区域。
新兴工业区
是指以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具有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特点的区域。
区别
两者之间最显著的区别在于生产力的不同,传统工业区注重生产效率和规模,而新兴工业区 更注重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传统工业区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1
历史
传统工业区的发展始于工业革命时期,历经多个阶段的演变,尤以城市化和企业 化的阶段最具代表性。
2
现状
传统工业区的发展经历了鼎盛和衰落的周期,现阶段正面临结构失衡、环境污染 等诸多问题,急需转型升级。
3
未来
传统工业区面临文化、服务和媒体等多元化行业的冲击,未来需要转型升级打造 全新的工业生态。
新兴工业区的出现对于传统工业区的生产方式、市场竞争和人才流动等均产生了巨大的 冲击。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优秀教案范文3篇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优秀教案范文3篇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优秀教案

范文3篇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优秀教案范文3篇一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分布、条件和工业部门。

2.掌握传统的鲁尔工业区优越的区位条件,了解它的衰落原因及其综合整治途径。

能力目标

1.读图分析矿产资源与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明确工业生产也应因地制宜。

2.联系实际,了解当地传统工业发展状况,为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应有哪些改善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了解鲁尔区的发展变化,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传统工业区的改造,适应世界发展潮流。

2.中国已经“入世”,我们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我国传统工业今后遇到的机遇和挑战。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原因和整治措施。

教学难点

传统工业区改造过程中观念的转变。

3. 教学用具

把课本中的相关图形可制作成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搜集一些有关传统工业发展的新闻报道资料及景观图片,增强感性认识。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前面几节课分别学习了工业生产活动的一些基本理论,了解工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从工业生产的投入开始,到工业地域的形成,从理论上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工业生产活动的发

展状况。从本节开始,我们利用两节课时的内容,重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工业生产状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我们以前所学理论来指导实践,促进工业的发展。本节课,我们学习第八节,传统工业区。

[新课教学]

传统工业区(板书)

本节内容主要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分析了传统工业区的区位特点,衰落的主要原因和综合整治过程,我们学习时应推而广之,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的传统工业基地有一正确认识,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设计(建设兵团省级优课)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设计(建设兵团省级优课)

4 阅读案例德国鲁尔区归纳鲁尔区衰落的原因,并写在黑板上

5 阅读案例德国鲁尔区归纳其综合整治的措施,并写在黑板上

6 完成P67活动题第3题,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的改造献计献策

7 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堂检测

学生成果展示

第一组学习成果展示,让一个学生到讲台在世界地图上指出传统工业区的代表性地区,如图所示,让另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这些地区。

第二组学习成果展示,让一个学生在黑板上上写出传统工业区的特征及其存在问题,如图所示。(引导学生传统工业区以大型企业为核心说明生产规模大、资金集中程度高。)

第三组学习成果展示,让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写出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让另一个学生根据提供的图文资料归纳区位优势。

第四组学习成果展示,让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写出鲁尔区的衰落原因。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具体原因。

第五组学习成果展示,让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写出鲁尔区的综合措施,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具体措施,如图所示。

必修课件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演示文稿

必修课件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演示文稿
第三十三页,共84页。
(2)影响辽中南工业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什么?比较辽中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区区位条 件的异同。
资源条件是辽中南工业区区位选择的主导 因素。
两个重工业区煤炭资源、交通、市场条件 都很优越,但是鲁尔区内铁矿资源不丰富,辽 中南水源供应紧张。
第三十四页,共84页。
【典例1】 读“某国示意图”,完成(1)~(3)题。
20世纪50年代以后, 鲁尔区经历了约一个世 纪的繁荣之后,经济开 始衰落。
钢铁工业
煤炭工业
第十二页,共84页。
资料: 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鲁尔区的煤炭开采成
本大大高于美国、中国和澳大利亚,加上石油和核电
的应用,对煤炭的需求量有所减少。1957年鲁尔区共 有141家煤矿,雇用了50万以上的矿工。从60年代起,
意大利 经济高 度开放
劳动力
中小企业的发展
政府的大 力支持
小城镇用地 用水方便
(2)意大利新工业区形成的主要条件
第四十三页,共84页。
(3)特点
以中小企业为主(250人以下) 以轻工业为主
集中大量同类和相关工业
生产高度专业化
企业分布在小城镇,甚至农村,生产过程分散
意大利新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比较
生产规模
(1).意大利新工业区的地理位置?
(2).新工业区形成的主要条件?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共5篇)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共5篇)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共5篇)

第一篇: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执教者:包老师

点:二中多媒体教室2007、5、15

一、课标要求:

1.用案例分析和对比的方法,理解传统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条件、衰落的主要原因。

二、对学生所能达到的目标预则和要求:

1.使学生学会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让学生通过对德国老工业区鲁尔区的分析,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区位条件和基本特点。(学会从案例提取有效信息,这是对所有学生的基本要求)2.通过对鲁尔区发展历程从繁荣→衰落→再度走向繁荣这个案例,我国东北的一些老工业区从中得到什么的启发?让学生展开讨论,鲁尔区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借鉴?振兴东北,应采取哪些措施?(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让学生觉得学地理有用。这是对学生的日标要求)

三、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由学生说出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提出问题:如果给一个工业区的实例,你能否分析它形成的优势条件吗?下面我们就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来学习工业区位条件和发展的特点的分析方法。

2、请学生读“世界工业分布图”找出世界工业的分布地区

3、学生读图回答(培养学生读图提取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小结:第一次和第二次技术革命时期的世界工业主要分布在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欧洲的西部、东亚的日本、中国、南亚的印度等地区。它们在本国乃至世界工业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4、讲述传统工业区的概念和特点

5、阅读P65--66,试分析德国鲁尔区工业区的优势区位.(一)德国鲁尔区的优势区位

高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4.3《传统工业区》说课稿

高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4.3《传统工业区》说课稿

地理说课稿

《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第1课时

一、说教材

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属于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第三节,本单元教材紧紧围绕工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一主线,本课是在前两节课学习的基础上展开的案例教学,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及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节课是前两节所学的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更是对前面知识的深化和地理分析思维的进一步训练,目的是通过案例分析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主要分为两部分,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都是以典型案例来讲述。运用区位因素分析方法对工业区域的分布、形成、特点进行比较,综合分析、评价,从中找出规律,以对我国的工业生产有所借鉴。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主要传统工业区的形成条件、主要衰落原因及综合整治措施,并能借鉴他国经验对中国传统工业区提出综合整治的措施。了解新兴工业区的兴起和分布,了解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发展的特点、条件和分布,并掌握美国“硅谷”兴起的主要原因及区位条件。总结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和美国“硅谷”发展的异同点,分析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以对我国的新工业区有所借鉴。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从课改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本节教学内容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传统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条件、衰落的主要原因,了解其综合整治措施。

(2)理解新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条件。

(3)通过对比分析,理解新工业区和传统工业区的异同。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1.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区别名师公开课市级获奖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1.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区别名师公开课市级获奖课件
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传统工业区 工业结构 生产过程 以重工业为主 集中 高 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 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 业区、中国辽中南工业 区
新工业区 以轻工业为主
分散
低 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工业区、 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 日本“硅岛”、英国的苏格兰 地区
资本集 中程度
工业区
百度文库
1.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区别
传统工业区 出现 时间 早(第一次和第二次 技术革命时期出现) 纺织、煤炭、钢铁工业 (第一次技术革命时期), 电力、化学、石油、汽车、 飞机制造工业(第二次技 术革命时期) 新工业区
晚(20世纪50年代后在第 三次技术革命时期出现)
电子工业、半导体工业、核工 业、航天工业、高分子合成工 业、遗传工程、计算机工业、 激光工业
工业 部门
传统工业区
新工业区
影响工 业的主 导区位 因素不 同 工业布 局不同
生产 规模
多为原料导向型、动力 导向型、劳动力导向型、 多为技术导向型工业,主导因 市场导向型工业,主导 素是知识和技术 因素有资源、燃料、劳 动力、市场
工业布局多为煤铁复合 型、临海型
以大型企业为核心
靠近航空港,多为临空型

高中人教版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对比分析教案

高中人教版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对比分析教案

高中人教版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对

比分析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1.了解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定义及特点。

2.理解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在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劳动力需求等方面的差异。

3.分析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优劣势。

4.根据地理知识,评价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5.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评价能力。

二、教学内容

1.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定义及特点。

2.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在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劳动力需求等方面的对比。

3.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优劣势分析。

4.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主题。

老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说过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这两个概

念呢?那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请大家仔细思考。

探究:

1.概念解释

老师: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分别指什么呢?请你们自己动手查找

资料并给出定义。

学生:(自主查找资料,给出定义)

2.特点分析

老师:现在,请大家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一下传统工业区和

新工业区的特点有哪些。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特点)

3.对比分析

老师:我们来对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在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劳

动力需求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学生:(分组进行对比分析)

合作探究:给出案例进行深入研究。

老师: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传统工业区和一个新工业区,比较它们在发展过程中的优劣势,并讨论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展示与总结:

学生:(小组代表展示研究成果)

老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有了更深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公开课) ppt课件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公开课)  ppt课件

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改造煤炭、钢
铁工业;③新兴工业以中小企业为主;
④煤炭和钢铁企业数量减少,规模扩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二、新工业区
1、 含义:以灵活多变的中小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时间新:50年代后形成
地区新:乡村或小城镇地区、不接近原料地、不 接近市场 形式新:企业规模以中小型为主
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 纺织为主
大型化,生产大批量标准化产品
高度集中
问题 原料、能源消耗大;污染严重
英国中部
德国鲁尔区
美国东北部 我国东北部
根据课本P65案例3和P67活动,回 以下问题
1.阅读P65--66,试分析德国鲁尔工业区 有哪几方面优越的区位条件?
2、分析归纳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3、综合整治措施(20世纪60年代开始)
2、鲁尔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1)、丰富的煤炭资源 鲁尔煤田
鲁尔区煤炭 地质储量为2190 亿吨,占全国总 储量的3/4,其 中经济可开采量 约220亿吨,占 全国的90%。
2、鲁尔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2)离铁矿区较近
法国东北部洛林铁矿 通过荷兰鹿特丹港运入 国外的铁矿
2、鲁尔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模式
小 区

谷 地位及扩展
1、有关美国“硅谷”的叙述,正确

课件5:3.9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课件5:3.9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压缩耗能多、耗水多的工业,保证 轻、重工业平衡发展
进一步发挥铁路运输优势,大力发 展综合运输体系;保来自百度文库便利的交通
发展科技教育事业,推动知识经济 的发展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2.新工业区的发展 (1)新工业区的“四新”
(2)两类新工业区的比较 新工业区主导产业有的是传统工业部门,有的是新兴工 业部门,因其工业部门的差异,工业区的特点和优势区位也 不同。如下表所示:
1.传统工业区的发展 (1)传统工业区的形成、衰落与整治
(2)鲁尔工业区的综合整治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借鉴
鲁尔区 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 产业,改造煤炭、钢 铁工业,促进经济结 构多样化 调整工业布局,保证 各行业平衡发展
拓展交通,完善交通 网
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优化环境
东北老工业基地
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改造钢 铁、煤炭、石化、汽车、造船、机 械等传统工业部门,促进经济结构 多元化
(2)从图中获取信息:
[解析] 第(1)问,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角度 分析,自然条件主要是煤、铁等燃料和原料丰富,社会经济 条件主要从市场、交通、工业基础方面回答。第(2)问,张 家口地处河流的上游,处于冬季盛行风的上风向,易造成京 津地区大气污染和水源污染。第(3)问,河北发展钢铁工业 对河北地区的影响,要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进行分 析。第(4)问,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可借鉴鲁尔区的 经验,如调整工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加 强环境保护。

《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标解读】

通过鲁尔工业区的区位条件,衰落原因及整治措施的学习,能为我国东北工业区振兴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本章第一节第二节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工业地域形成的知识,在初中地理学习中已储备了一些东北地区的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通过农业地域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案例分析的方法。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这一章的重点和总结,也是对前面两节的印证。首先概述了传统工业区的概念,分布,地位,问题,发展。其次以鲁尔工业区作为案例,分析它的优势区位条件,衰落原因及整治措施,这是教学内容的核心部分。最后采用“活动”的形式安排辽中南工业区的案例,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分布,主要特点及存在问题;

2).分析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衰落的主要原因;了解其综合整治的主要措施;

3).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推理归纳总结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组图的研读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并分析归纳区位优势;

2).通过教师导学推理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

3).通过小组合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4).对比鲁尔区与辽中南工业区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地域性特点,培养他们“发展经济要因地制宜”的思想观念,初步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2)提高学生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关心和参与程度,强化科学的区位观,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

传统工业区的区位优势、存在的问题及其综合整治途径。

必修二传统工业区与新型工业区课件

必修二传统工业区与新型工业区课件
新型工业区
采用环保技术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排放,注重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
04
传统工业区的转型与升级
传统工业区转型的必要性
资源枯竭
随着传统工业区资源逐渐枯竭,企业生产成 本增加,经济效率下降,需要寻找新的发展 模式。
环境压力
传统工业区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对当地生 态造成破坏,需要采取措施降低污染排放。
产业结构单一
传统工业区的产业结构单一,对市场变化的 应对能力较弱,需要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竞 争力。
传统工业区升级的路径与方法
产业升级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附加值产 业,提高产业竞争力。
区域协同发展
加强区域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 优势互补,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
01
பைடு நூலகம்技术创新
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 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新型工业区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注重创新和科技研发,产业结构多元化。
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
传统工业区
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注重规模扩张和资源消耗,缺乏可持续发展。
新型工业区
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注重技术创新和资源节约,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措施的比较
传统工业区
缺乏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较大。
传统工业区的形成与发展
1
形成背景
传统工业区的形成通常与当地的资源禀 赋、地理位置、政策支持等因素有关。 在工业革命时期,欧洲的一些地区凭借 其丰富的资源优势和有利的地理位置, 逐渐发展成为工业中心。随着时间的推 移,这些地区的工业基础不断完善,形 成了以传统工业为主的区域经济格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莱茵河上的铁矿 运输
E.广阔的市场:
德国、西欧
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的工业,为鲁尔区工业生 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工业种类:
煤炭 钢铁 机械 化工 纺织
面临问题
• 生产结构老化落后 • 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 世界性钢铁过剩
• 环境污染 • 用地紧张 • 交通拥挤
解决措施
• 调整工业结构和布局 • 发展第三产业 • 优化环境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第一部分 传统工业区 以德国鲁尔 工业区为例
学情分析
• 高中生心智水平已经接近成人。但是对地 理学科的认识仍然较为肤浅,因此要在教 学中把握这一特点,夯实基础,耐心引导, 逐步提高学生的水平。
教学重难点
• 传统工业区的分布与特点:
• 传统工业区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教学过程
• • • • • 分布地区: 区位优势: 工业种类: 面临问题: 解决措施:
A、丰富的煤炭资源
鲁尔区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地质 储量是2190亿吨,占全国总储量3/4
B、离铁矿区较 近
鹿特丹港运进铁矿
法国东北部洛林铁矿
C 、 充足的水源
利珀河
莱茵河
鲁源自文库河
D、便捷的水陆交通 ---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思考:鲁尔区的成功经验对东北老工业基地 改造有哪些借鉴意义?
先易后难 层层递进 形象直观—抽象概括—领会概念—联系现实
发散思维—聚合思维
本课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