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第二章语音知识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二语音
一、名词解释;
1、语音:指人类通过发音器官发出的,具有一定意义的,目的是用以进行社会交际的声音,是语言的物
质外壳;
2、音素:从音色角度划分出的最小语音单位,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3、元音:发音时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或鼻腔中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又称母音;
4、辅音:发音时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或鼻腔中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又称子音;
5、声母:指音节中处于元音前面的那部分,多数为音节开头的辅音;
6、音节:由音素构成的自然能感受到的最小语音片段,一般情况下一音节对应一汉字,是语音结构的基
本单位;
7、音位: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从音色角度划分出的具有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是按语音的辨义作
用归纳出的音类。
8、四呼:我国传统语音学对韵母作出的分类法,利于揭示出普通话中声母与韵母的配合规律。按照韵母
开头的元音发音将之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
9、押韵:指相邻的句末两个音节韵腹和韵尾相同或韵腹同而韵尾相近的情况;
10、声调:音节内部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高低升降的变化;
11、调类:即声调的类别,是某种语言或方言将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到一起所建立的类别,包括阴平、阳平、
上声、去声;
12、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折长短的变化形式,即声调的读法,包括55、35、214、51;
13、调位:即声调音位,由声调中归纳所得的音位,普通话中有四个调位,即55(阴平)、35(阳平)、214
(上声)、51(去声);
14、音位变体:即一个音位在不同条件下呈现出的不同表现形式的音素,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两大
类;
15、轻声:在词或句子中,某些音节被说或读得相对轻而短,以体现某些语义或语法功能,此现象即轻声;
16、儿化:指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音“儿”(er)而形成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
17、音变:语流中音节与音节、音素与音素、声调与声调相互影响而导致声音变化的现象;
18、逻辑重音:为突出句中主要思想或强调句中的特殊感情而重读的即为逻辑重音;
19、语调:句中中用以表达意思和感情的抑扬顿挫的调子即语调。
20、浊音:发音时气流受阻,同时振动声带而发出的乐音即浊音,一般指重而浑浊的声音;
21、变调:指或因临近音的影响,或因音节在连续发音中的地位不同,或因说话的韵律特征不同而使音节改
变原来的调值或调类的语流音变现象。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是中性语调,即音与音之间相互影响
而发生的变化,二是口气语调,即因说话时口气、情感不同而发生的变化。
二、简答题;
1、语音的物理属性;
答:主要体现在“语音四要素”,具体如下:
(1)音高: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长、大而松的发音体振动慢,频率低,声音低。可分为绝对音高和相对音高,构成声调和语调;
(2)音强:声音的强弱,取决于发音体的振幅,振幅高则声音强;
(3)音长: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持续时间的长短,在某些方言中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如广州话“三”
【sa:m】与“心”【sam】;
(4)音色:声音的品质,取决于声波振动的形式;
2、音色不同的原因;
(1)音色又称音质、音品,指声音的特色,主取决于声波振动的形式,可分为绝对音色和相对音色,形成
的原因各不相同;
(2)绝对音色的不同由不同的发音体决定,如笛子和二胡声音的差别;
(3)相对音色的不同由两个方面决定,一是发音方法的不同,如用琴弓和用手分别拨小提琴发出的声音;
二是共鸣器形状的不同,如发a/A/ 和i/i/ ;
3、语音的社会属性/本质属性;
(1)偶然性;语音的形式和意义的结合是约定俗成的,无必然联系,如“shishi”可表示实施、时事等意义,又如“书”在英语中称“book”。而这一切是该社会全体成员共同承认与遵守的,本人不得随意更改,故居社会属性;
(2)一定的民族性和地域性;语音必然表现出一定的民族特征及地域特征;如汉语的塞音分为送气和不送气,英语则无;粤方言有入声,普通话则无;
(3)系统性;一种语言的语音都会形成自己的一套系统,表现为:
Ⅰ语音的系统性:各语言或方言有自身的一套语音系统,如普通话中/p/和/p’/语音有送气与不送气之别,组合所得词义不同,如霸/pa/和怕/p’a/,而英语中/p/、/p’/语音有别,但不影响语义;
Ⅱ语音的组合方式:普通话中/m/、/l/只能出现在音节开头,英语中则无此限定;
Ⅲ于各自语音系统中作用和地位:如口语中n、l不分,分属不同音位,起区别意义的作用,如“男子”
和“篮子”,而在四川话中n、l不分,作用相同;
4、元音与辅音的区别;
(1)元音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鼻腔不受阻碍;辅音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鼻腔一般受到某部位的阻碍;
(2)元音发音时声带振动,声音较为响亮且可延长;辅音发音时,声带不一定振动(浊辅音振动,如m[m]、n[n];清辅音不振动,如b[p]、f[f]),声带振动时较为响亮,不振动时不响亮;
(3)元音发音时,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辅音发音时,发音器官成阻部位紧张;
(4)元音发音时气流较弱;辅音发音时气流较强;
5、声母与辅音的区别;
(1)总数不同;辅音22个,声母21个,辅音ng不能充当声母;
(2)在音节中出现的位置不同;声母一定在音节开头,辅音可以在音节开头或音节末尾出现,如n可在音节开头或音节末尾,nan(男);
(3)划分依据不同;辅音与元音相对,根据现代语音学原理划分所得;声母与韵母相对,是根据中国传统音韵学划分所得;前者根据发音方法区别,后者根据所在音节中位置区别;
6、元音与韵母的区别;
(1)着眼点不同;元音就音色的性质而言;韵母就音素于音节结构中的位置及作用而言;
(2)单位层次不同;元音是最小的语音单位,韵母不是;
(3)范围大小不同;元音包含于韵母中;
(4)划分根据不同;【见上】
7、语音的分类;
(1)按成阻及成阻方法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
(2)按声带振动与否分为清音、浊音;
(3)按发音时呼出气流的强弱分为送气音、不送气音;
8、古今声调如何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