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地层表

山东地层表
山东地层表

在全国地层区划中,山东省大部属华北地层大区(V)晋冀鲁豫地层区(V4), 据三级区划原则可分为华北平原(V48)、鲁西(V410)及鲁东(V411)三个地层分区。鲁东南海域属华南地层大区(W)扬子地层区(W 3)连云港地层分区(W 35), 仅在日照市前三岛、达山岛及东牛山岛等小岛上有地层露头(图1-1-1-1)。

昌乐7

◎窑安

夢宁

分懐畀奴

V 4啊追農丸区晋球肯吐县2 V:卡北平好题卅区\ V也四地動区

V;1鲁耐诙匮VT5华Itt地层尢区怖他SIS 昭东帧展骨匡

图1-1-1-1山东省地层综合区划图

华北平原地层分区(V48),是指聊城-兰考断裂以西和齐河-广饶断裂以北的广大第四系覆盖区,以发育巨厚的新生代地层并含油、气等矿产为特征。

鲁西地层分区(V410),是指华北平原地层分区以南和以东,安丘-莒县断裂以西的区域,

以古生代地层发育为特征。寒武纪地层层序清楚,露头良好,为我国北方地层划分标准。中、

新生代地层只发育在小型断陷盆地中,含石膏、煤等沉积矿产。

鲁东地层分区(V411),是指以安丘-莒县断裂以东地区,以前寒武纪地层和中生代白垩纪

地层发育为特征。胶莱盆地内白垩纪地层发育,为中国东部陆相地层划分的标准之一。其东南侧为胶南-威海榴辉岩相超高压变质带。富含金、石墨、滑石等矿产。

连云港地层分区(W 35),北东以近岸断裂和连云港(海州)-泗阳断裂为界,东南以响

水-淮阴断裂为界。以出露新元古代地层,并发育榴辉岩相和蓝片岩相高压变质带为特征。

含磷矿。

各地层分区岩石地层划分和对比情况见表1-1-1-1。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DB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 **** ***** 工程勘察标准地层层序划分方法规范 (征求意见稿) ******日发布 ******日实施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 工程勘察标准地层层序划分方法规范 (征求意见稿)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 主编单位: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批准部门: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实施日期:******

关于发布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工程勘察标准地层层序划分方法规范》的通知 鲁[ ] 各***单位: 由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主编,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青岛岩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城乡建设勘察院、济南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青岛市基础地理信息与遥感中心参编的《工程勘察标准地层层序划分方法规范》编号为****,业经审定通过,批准为山东省工程建设推荐性标准,现予以发布,自**年**月**日起实施。本标准由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工作。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年**月**日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年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编制计划的要求,由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的。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对工程勘察标准地层层序划分方法的理论、原则和方法等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充分收集了山东省区域地质资料、工程勘察报告和相关研究成果,并认真总结了实践经验,为科学编制规范提供了依据。本规范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和完善,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有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基础资料整理、标准地层层序划分、标准地层层序成果等。 本规范由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寄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工程勘察标准地层层序划分方法规范》编委会办公室(地址:青岛市四方区山东路号,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邮箱:),以供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编单位: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参编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青岛岩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省城乡建设勘察院 济南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青岛市基础地理信息与遥感中心 主要起草人:郑生春梅学彬贾信远王殿斌姜德鸿马连仲 樊祜传吕三和赵民吴邵芳刘玉勇王建华 刘红军王青松闫强刚陆晓燕刘胜梅胡振彪 主要审查人员:*** *** *** *** *** *** *** ***

山东地质情况1

山东省区域地层表 山东省地层,缺失上奥陶系、下石炭系及三迭系外,其他均有出露。基岩出露面积约占全省面积的五分之三。地层发育比较齐全,从老到新有太古界泰山群;元古~太古界胶东群、胶南群;元古界粉子山群、蓬莱群、济宁群及土门组;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中、下统)、石炭系(中、上统)、二迭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缺失志留系、泥盆系、奥陶系上统、石炭系下统、三迭系等地层。 地层的分布特征基本上可分为三区。以沂沐断裂带的昌邑~大店深大断裂为界,全省地层分成东西两部分,地层发育情况有很大差别。东部(鲁东地区)发育元古~太古界胶东群、元古界粉子山群、蓬莱群及中生界地层、新生界地层不甚发育;西部鲁中南地区除胶东群、、胶南群、粉子山群、蓬莱群外,其余地层发育较全;鲁西、北地区则发育很厚的新生界地层。 按地层时代由老至新主要岩性概述如下: 第一节太古界 泰山群(前称泰山杂岩)分布在沂沭断裂带及其以西地区,是鲁西地区的结晶基底。著名的泰山、鲁山、徂徕山、蒙山和四海山均由此构成。 泰山群主要有黑云母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片岩、变粒岩组成,普遍遭受中高级区域变质作用,大部分地区遭受强烈混合岩化及花岗岩化,形成各种混合岩及混合花岗岩。出露厚度大于12000米。 泰山群地层区域变质时代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一般认为在25亿年左右,大致与太行山区的阜平群及辽东半岛的鞍山群相当。 泰山群岩性组合分为四个组。自下而上为:万山庄组、太平顶组、雁翎关组、山草峪组,四个组为连续沉积。从老至新叙述如下: 一、万山庄组(Artw):厚度1300-4631m 本组地层出露不广,主要分布于蒙山一带,构成蒙山倒转背斜的核部。呈北西南东向延伸。徂莱山地区有零星分布。岩性以黑云斜长片麻岩夹斜长角闪岩为主,次为黑云变粒岩、黑云角闪片岩、绿泥片岩等。岩石普遍遭受强烈混合岩化作用,形成各种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变质岩的地质年代根据万山庄附近黑云斜长片麻岩的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为24.45亿年。 二、太平顶组(Artt):厚度531-6385m 分布广泛,主要出露在蒙山、金斗山、泰山、新莆山及济宁之告山、肥城一带。区内多数背斜的核部均由此组地层构成。岩层多作北西向延伸。岩性以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夹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二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云母石英片岩。岩层经混合岩化及花岗岩化作用形成各种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太平顶附近斜长片麻岩同位素年龄为23.24亿年。 三、雁翎关组(Arty)厚度425-2246m 分布比较广泛,主要分布在沂沭断裂带内及孟良崮、雁翎关一带;沂山两侧,沂源韩旺、新泰盘车沟一带也有分布。岩性主要为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夹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二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云母石英片岩,并含有少量的千枚岩。雁翎关地区侵入角闪岩中的伟晶岩脉同位素年龄为22.78亿年。 四、山草峪组(Arts)厚度1000-4060m 分布最广,主要分布于白彦、四海山地区,枣庄以北桌山和新泰山草峪一带。岩性以黑云变粒岩为主,个别

iData_山东省中生代地层分区_划分与对比_李守军

2010年4月A pr .,2010 地 层 学 杂 志 JOU RNAL OF ST RA TIG RAPH Y 第34卷 第2期 V ol .34 N o .2 研究简讯 山东省中生代地层分区、划分与对比 ① 李守军 贺 淼 杨   陈法彬 姚秋卉 山东科技大学地球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青岛 266510 摘 要:山东省中生代地层研究成果较多,但仍存在一些混乱。根据地层发育特征,本文首先将山东省中生代地层新划分为鲁西地层分区、鲁东地层分区和沂沭断裂带地层分区3个分区;然后对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的岩石地层单位进行了划分和对比,提出了新的地层划分和对比方案,并对鲁西地层分区白垩纪的岩石地层特征做了说明,以方便今后使用。 关键词:地层分区,地层划分和对比,中生代,山东 中图法分类号:P 5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959(2010)02-0167-06 ①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No .J07W B02)资助。文稿接受日期:2009-10-28;修改收到日期:2009-11-26。 第一作者简介:1962年9月生,男,山东临朐人,博士,教授,从事古生物地层学和油气勘探地质学研究;E -mail :lishoujun @https://www.360docs.net/doc/091513712.html, 自上世纪20年代谭锡畴先生在山东进行地质调查开始(谭锡畴,1923),山东省中生代地层的研究 已经有了巨大的进展,在岩石地层单位的建立、地层的划分与对比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山东省区域地层表编写组,1978;山东省地质矿产局,1991;张增奇、刘明渭,1996:李守军、何文渊,1997;李守军等,2007)。笔者于近年在对山东省中生代地层的野外和室内研究中发现,随着研究成果的积累,过去不同时期、不同研究者的观点存在较多的矛盾,给地质研究和实际生产带来了不便,因此笔者对山东省中生代地层区划和某些岩石地层单位的涵义和时代进行讨论,以期理顺各地层分区的地层单元及对比关系。一、关于地层区划 长期以来,山东省中生代地层被划归为华北地层大区的晋冀鲁豫地层区,又被分为3个地层分区:鲁东地层分区(沂沭断裂带及其以东地区)、鲁西地层分区(沂沭断裂带以西的鲁中和鲁西南地区)、华北平原地层分区(主要是覆盖区,包括济阳坳陷和临清坳陷)。每个地层分区又划分为若干地层小区(山东省区域地层表编写组,1978;山东省地质矿产局,1991;张增奇、刘明渭,1996)。张增奇、刘明渭(1996)对3个地层分区的划分依据做了说明,鲁西和鲁东地层分区以沂沭断裂带内安丘—莒县断裂 (F 2断裂)为界;华北平原地层分区与鲁西地层分区以聊(城)—(兰)考断裂和齐(河)—广(饶)断裂为界 (图1)。 但是大量的研究表明,鲁西地层分区和华北平原地层分区的地层(包括中生代地层)发育特征非常相近,发育早三叠世晚期至中三叠世早期地层(李光星,1988;王秉海、钱凯,1992;李庆平等,2004、2006),侏罗、白垩系特征也极其相近,岩石地层名称相同(山东省区域地层表编写组,1978;山东省地质矿产局,1991;王秉海、钱凯等,1992;胜利油田石油地质志编写组.1993;李守军、何文渊1997;李守军等,2007),因此鲁西地层分区和华北平原地层分区应该归于一个地层分区。鲁东地层分区以无三叠系与鲁西地层分区有别,其中沂沭断裂带以东无侏罗系,但白垩系发育齐全,自下而上依次为莱阳群、青山群、王氏群;而沂沭断裂带内发育侏罗系坊子组,白垩系无相当于莱阳群沉积时期的地层,发育下白垩统大盛群(与鲁东青山群准同时的沉积)和上部不完整的王氏群。沂沭断裂带内和沂沭断裂带以东的中生代地层发育明显不同,应该分为两个地层分区。 综上所述,山东中生代地层应该调整为如下3个分区:鲁西地层分区、鲁东地层分区和沂沭断裂带地层分区(图2)。鲁西地层分区是原鲁西地层分区和华北平原地层分区合并而成;而增加沂沭断裂带地层分区,鲁东地层分区名称保留,但与沂沭断裂带

山东省地质灾害情况

山东省地质灾害情况 (五)胶辽台隆区主要断裂 该区断裂构造比较发育,分为东西向、南北向、北西向、北东向和北北东向断裂组。其中以北东向和北北东向断裂组最为重要。 1、东西向断裂组在胶莱坳陷中规模较大,多为隐伏断裂。如平度-五龙村-石岛断裂、胶县断裂、百尺河断裂等。 2、南北向断裂组发育微弱,分布零星。以老母猪河断裂和金牛山断裂为代表。 3、北西向断裂组该组断裂分布零星,规模较小,以俚岛断裂为代表。沿海港湾的形成、岛屿的展布方向、上升泉及地震震中的分布,都明显受该组断裂控制。 4、北东向断裂组该组断裂相当发育,集中形成牟平-即墨断裂带,北起牟平,经桃村向西南延至胶州湾。自西而东主要由桃村-东陡山断裂、郭城-即墨断裂、朱吴-店集断裂和海阳-青岛断裂组成。该断裂带总体走向为40~50°,长335公里,宽40~50公里。规模宏大,对变质岩的发育、区域混合岩化强度、构造线方向、火山沉积建造、岩浆活动等都具明显控制和分界作用。该断裂带活动具长期性,直至晚近仍在继续活动。 5、北北东向断裂组该组断裂在胶北隆起十分发育,大致互相平行,等距排列,一般10~20公里出现一条,纵贯胶北隆起。该组断裂在胶南隆起上也较发育。 影响胶莱运河的地震地质因素 姜丽丽刘锐杨健 青岛市地震局 摘要:对影响胶莱运河地震安全的地震地质构造、胶莱运河周边地震活动的影响及区域地壳运动对胶莱运河地震安全的影响方面做了粗略陈述,提出这些方面都将以一定的程度影响着胶莱运河的地震安全,因此,在建设胶莱运河之前,需要对这些方面进行一些专题研究,并针对这些方面产生的不安全因素在胶莱运河设计时给予关注。 关键词:胶莱运河;地震安全;地震地质构造;地震活动;地壳运动

山东省大地构造演化及古地理

一、山东省地形特征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东北段,地处黄河下游,介于东经114°47′30″—122°42′18″、北纬34°22′54″—38°27′00″之间。是我国地势划分中的第三大阶梯中,海拔高度除一小部分山地超过千米以外,大部分山地丘陵都在50Om左右,地势起伏较小,相对高度多为200—350m,坡度在20°以下。 按照地形的空间分布特征,可将全省分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鲁东丘陵区和鲁西北一鲁西南平原区三大地貌分区(图1)。按照地理位置,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可称为鲁中南地区,鲁西北一鲁西南平原区由鲁西北地区和鲁西南地区组成(二者以位于山东与河南分界处的黄河段为界),它们统称为鲁西地区;鲁东丘陵区可称为鲁东地区(或胶东地区),由鲁东北(胶西北)地区和鲁东南地区组成,二者大致以牟平—即墨和青岛—五莲一线为界,鲁东南地区包括威海地区(牟平—即墨线以东)和日照地区(青岛—五莲线以南)两个地理区。 自然地理特征:现代山东省自然地理特征,是自然界长期发展中经受了多种内、外力地质作用综合结果的反映,尤其是新近纪中新世以来板块构造发展演化的结果。 山脉分布情况:山东省主要山脉分布于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和鲁东丘陵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山脉主要由早前寒武纪花岗质片麻岩和片麻状花岗岩构成,鲁东丘陵区山脉则主要由中生代花岗岩构成。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山脉多呈NW向和近东西向展布,鲁东丘陵区山脉则多呈近南北和近东西向展布。 水系概况:山东水系比较发育,自然河流平均密度在0.7km/m2以上,干流长度大于50km的河流有1000多条。黄河自西南向东北斜穿山东境域,流程610多公里,从渤海湾入海。京杭大运河自南向北纵贯鲁西平原,长630多公里。湖泊集中分布于鲁中南山地丘陵区与鲁西南平原之间的鲁西湖带,以济宁为中心分为两大湖群,以南为南四湖,以北为北五湖,前者以微山湖为首,后者以东平湖最大。

山东省地质勘查预算标准(鲁财建[2009]77号文)

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地质勘查预算标准》(地质调查部分) 鲁财建【2009】77号 说明 一、为加强山东省地质勘查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实施,根据国家有关标准,结合我省地质勘查实际情况,省财政厅与省国土资源厅共同组织编制了《山东省地质勘查预算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二、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各级财政出资安排的地质勘查项目的预算编制、审查及管理,不适用于商业性地质勘查业务。承担国家财政出资安排的地质勘查项目,按国家有关标准执行。 三、本标准是根据地质勘查工作特点和项目预算管理的要求,运用地质勘查实际价格资料研究制定。工程手段预算标准中不含利润、税金等。 四、以下费用未计入本标准之中 1.青苗赔偿、障碍拆除、工地临时生产、生活设施; 2.修通至施工现场的道路,接通电源、水源,平整场地; 3.测量标志材料费(包括石桩、木桩、铁桩等),钻探用套管,成井管 材; 以上费用,各项目承担单位可根据实际需要,单独列入项目预算中。 五、本标准由工作手段预算标准、综合研究与科研项目预算标准二部 分组成。 六、工作手段预算标准包括:地形测绘、地质测量、遥感地质、物化 探、钻探、山地工程(坑探、浅井、槽探)、岩矿试验、其他地质工作等。 七、综合研究与科研项目预算标准包括:人员费、专用仪器设备费、 劳动保护费、外协费等。 八、本标准是以全省基础水平为主要依据制定。 九、本标准中未包括的工作手段内容,可参考使用相关行业的预算标 准。没有可参考使用的行业标准时,根据实际情况和有关资料自行测算确定,使用时应说明并附测算依据。 十、本标准将根据社会经济、地质勘查工作的发展和新技术、新方法、 新工艺的应用以及其他有关情况及时修订。 十一、本标准由省财政厅与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 十二、《山东省地质勘查费用定额标准(试行)》(鲁国土资发(2003)212号)同时废止。 1

水土保持各种分级标准表及指标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SL190-96) 重计算之。 土壤侵蚀程度分级指标*

*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 风蚀强度分级表*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 风蚀沙漠化程度分级指标*

*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 土壤盐渍化分级指标 石漠化程度评价表 降水酸度(酸雨)分级标准

注:降水酸度是用降水pH 值的年平均值表示。降水酸度的计算方法是,将一年中每次降水的pH 值换算H+浓度后,再以雨量加权求其平均值,得到pH 年均值。以氢离子浓度来划分降水酸度等级。 土壤侵蚀敏感性影响的分级 各因素权重确定专家调查表 注:Xi 为影响因子i 对土壤侵蚀的相对重要性,可通过专家调查方法得到。当因子i 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比较重要时,Xi 为 1;当因子i 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明显重要时,Xi 为3;当因子i 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绝对重要时,Xi 为5。 沙漠化敏感性分级指标

临界水位深度 注:土地盐渍化敏感性是指旱地灌溉土壤发生盐渍化的可能性。在盐渍化敏感性评价中,首先应用地下水临界深度(即在一年中蒸发最强烈季节不致引起土壤表层开始积盐的最浅地下水埋藏深度),划分敏感与不敏感地区。 盐渍化敏感性评价 注:运用蒸发量、降雨量、地下水矿化度与地形指标划分等级。 石漠化敏感性评价指标 注:石漠化敏感性主要根据其是否为喀斯特地形及其坡度与植被覆盖度来确定的。 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相对敏感性分级指标

iData_山东侏罗_白垩纪地层划分与对比_李守军

山东侏罗-白垩纪地层划分与对比 李 守 军 (石油大学石油资源科学系,山东东营257062) 摘要 山东中生代地层主要发育侏罗系和白垩系,沂沭断裂带以西的鲁西南、鲁中、鲁北地区发育侏罗纪至早白垩世地层,而断裂带以东的鲁东地区主要发育白垩纪地层。用古生物、火成岩年代分析结果对山东侏罗-白垩系地层进行了划分和对比。将沂沭断裂带以西的坊子组归于早-中侏罗世,三台组归于中侏罗世,分水岭组暂归于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西洼组归于早白垩世;将沂沭断裂带以东的莱阳组和青山组归于早白垩世,王氏组归于晚白垩世。 主题词 地层划分;地层对比;侏罗纪;白垩纪;山东省 中图法分类号 P 534 第一作者简介 李守军,男,1962年出生。198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96年获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博士学位,现从事古生物学、地层学和地球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1 地层概况 山东省境内中生代地层主要发育侏罗系和白垩系,三叠系不发育,仅在鲁西北局部地区发现过上三叠统。按地层区域划分,在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山东省可分为4个地层小区:鲁西南区(主要指新泰、 蒙阴等地)、鲁中区(昌乐淄博一带)、鲁北区(以胜利油田济阳坳陷为代表)和鲁东区(即胶莱坳陷)。 自20年代谭锡畴先生的地质调查开始,学术界对山东以上4个地区的侏罗-白垩系的划分和对比就一直存有争议,见表1[1-8]. 表1 山东中生界划分对比沿革* 文献号[1] [2][3] [1] [4] [5][6][7][8]本文化石依据植 物 脊椎动物叶肢介介形类腹足类双壳类综合地层学 地层及 时代 王氏组 K 2 K 2K 2 K 2青山组 K 1 K 1 K 1K 1莱阳组 K 1 K 1K 1J 3?K 1J 3K 1西洼组  J 3K 1J 3-K 1  K 1分水岭组 K K J 3 J 3J 2-3J 3-K 1 三台组 J 2坊子组 J 1J 1-2     J 1-2 汶南组           J 1 注:分水岭组就是前人所称之蒙阴组;前人认为三台组与汶南组是不同的岩石地层单位,时代有差别,故分别列出。 2 4个地区的侏罗-白垩系划分 经过研究,我们对4个地区的侏罗-白垩系进行 了重新划分,其时代归属列于表2.对其自下而上进 行对比讨论。 1998年 第22卷第1期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the U niversity of Petroleum ,China Vol .22 No .1 Feb .1998 参加工作的还有何文渊、张跃、任颖彪同志。 本文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九五”勘探科技工程项目“山东深层地层研究”的部分成果。收稿日期:1996-11-08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表

内容简介 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地层学的相关知识,包括地层学的相关概念(地层学、地层、地层单位、地层术语、层型、带及面等)、地层划分的类别(岩石地层划分、生物地层划分、年代地层划分、磁性地层极性划分及层序地层划分等方法)、岩石地层单位相关知识及生物地层单位相关知识;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中国海相地层及陆相地层的分阶情况(包括命名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层型剖面位置,生物化石标志,层型剖面岩性特征,同期岩石地层单位,与国际地层表中的同期地层阶位对比,底界年龄);第三部分主要是附表,包括最新版的中国海相和陆相区域年代地层表及国际地层表。

第一部分 地层概述 前言 近20年来,我国的地层工作在《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1981)(以下简称《指南》)所倡导的地层分类、术语、划分原则及地层单位的建立与修订程序的指导下,取得了极大的进展。。。。。。 一般概念 1.1 地层学(Stratigraphy) 地层学是研究构成的所有层状或似层状岩石体固有的特征和属性,并据此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类型和级别的单位,进而建立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和时间顺序的一门基础地质学科。地层学的研究范围实际上涉及到岩层中所有能识别的特征和属性(包括形状、分布、岩性特征、化石内容、地质年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性质等),及其形成环境或形成方式和演化历史。构成地壳的各类层状或似层状的岩石——沉积岩(包括固结的或未固结的沉积物)、火山岩及变质岩都属于地层学的研究范畴。 1.2 地层(Stratum, Strata) 地层是具有某种共同特征或属性的岩石体。能以明显界面或经研究后推论的某种解释性界面与相邻的岩层和岩石体相区分。 1.3 地层分类(Stratigraphic classification) 根据构成地壳的岩层、岩石体的不同方面的特征或属性,将其划分成不同类型的地层单位。地层所具有的特征是多样的,属性也不尽相同,每种特征或属性原则上都可以据以作为地层分类的依据。因此,地层划分的类别也是多样的。如,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等等。 1.4 地层区划(Stratigraphic regionalization)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的地层发育特征和状况颇不相同,把不同地区的地层加以对比研究,找出其共同点和不同之处,阐明其原因,并划分出不同的地层区域,这即是地层区划。这种划分不但具有重要科学意义,而且也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地层工划主要依据地层发育的总体特征来划分。而决定和影响这些特征的,主要是地壳的活动性、古地理与古气候条件、古生物群的变化等综合因素,其中构造环境起着控制作用。现行的地层区划,是综合各个层系共同特点的综合地层区划。 地层区划可分为两级。一级地层区划(即地层区),相当于大地构造分区上的一级构造单元(或构造域);在同一地层区内,“系”级以上地层单位在岩相和生物区系上应可对比,“统”级地层单位可基本对比。二级地层区划(即地层分区),相当于大地构造分区上的二级构造单元(地块、褶皱带);在同一地层分区内,要求“统”级地层单位在岩相和生物组合上完全可以对比,“组”级单

山东省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划(报告)

第一章自然地理概况 第一节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山东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在东经114°36′~122°43′、北纬34°25′~38°23′之间。境域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内陆部分自北向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半岛突伸于渤、黄二海之中,同辽东半岛遥相对峙。山东的海岸线全长3024.4 km,占全国海岸线的总长度六分之一。全境东西最长约700km,南北最宽约420km,陆地总面积15.71万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 山东省行政区划,进入市制建设以来,目前设有青岛、济南两个副省级市,淄博、枣庄、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临沂、德州、莱芜、日照、滨州、聊城、菏泽15个地级市,140个县级单位(其中市辖区49个、市31个、县60个)。 第二节地形地貌 山东省地形,中部突起,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东部半岛大都是起伏和缓的波状丘陵区;西部、北部是黄河冲积而成的鲁西北平原区,是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境内山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5.5%,丘陵占13.2%,洼地占4.1%,湖沼平原占4.4%,平原占55%,其他占7.8%。 鲁中南山地丘陵区是省内地势最高、切割最强烈、地形最复杂的地区。泰山、蒙山、鲁山、沂山均在1000米以上,泰山玉皇顶海拔1545m,为省内最高峰。泰山、鲁山、沂山座落于该区北部,山势挺拔陡峻,自西向东形成一断续的略呈北凸的弧形泰沂山脉,构成鲁中南山地丘陵区的脊背。蒙山山脉呈北西向平卧于泰沂山脉之南,顶峰海拔1150m。由中

山向外围逐渐降为海拔高程800~400m的低山及海拔高程低于400m的丘陵,并过渡为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区内地势北半部高,四周低,排水通畅,水涝和盐碱危害较轻。河谷平原和盆地土质肥沃,土层较深厚,是主要粮食产地之一;山地峰高坡陡,宜林宜牧。 鲁东半岛低山丘陵区北、东、南三面环海,西部与鲁中南山区为邻。分布有山间盆地、滨海平原、低山丘陵。地势南、北高,中间低。胶莱盆地位于其中部,海拔一般50m以下,地面平坦。其西部从属于鲁中南山地,多为海拔高程200~500m的低山丘陵;其中五莲山最高,海拔高程为515m;由胶莱河自西向东由大泽山、艾山、牙山、昆嵛山、伟德山等组成向北凸的弧形低山带,各山峰海拔高程在500~800m,山势陡峻、山峰尖峭,山脊构成半岛南北水系的分水岭;半岛南部的崂山,孤立于南海岸,峰顶海拔高程1133m,为半岛的最高点。濒临大海分布狭窄的平原区,地下水位埋深较浅。 鲁西北平原区自北向南呈弧形环绕于鲁中南中低山丘陵的北部、西部和西南部。该区主要包括山前倾斜平原、黄泛平原及黄河三角洲。山前倾斜平原由潍弥白浪河、汶泗河等河流冲洪积扇群组成,由鲁中南山前地带至黄泛平原叠交处,海拔高程由100~50m渐过渡到50~10m。黄泛平原为黄河冲积形成,是省内地势最低的地区;该区地域广阔、地势平坦,海拔一般在50m以下,黄河口三角洲海拔高程低于10m。区内微地貌复杂,发育有缓平坡地、河滩高地、泻湖洼地、扇形地、三角洲以及沿海滩涂等地貌。区内地势平坦,河流的河道长,支流少,比降小,排水不畅,淤积严重。多春旱、夏涝,盐碱危害较重。 全省总的地貌格局中部山地突起,东部丘陵散布,宽谷平原错列于山地丘陵之间,北及西部平原坦荡低下。

山东区域地质概况

2.山东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地层 山东省地层在全国地层区划中,属华北地层大区之晋冀鲁豫地层区的东南隅。根据全国三级地层区划原则,可将山东地层区分为华北平原地层分区、鲁西地层分区和鲁东地层分区3个地层分区,华北地层分区与鲁西地层分区内的地层发育特征相近,但前者以新生代地层非常发育且厚度巨大而有别于后者,他们的分界线为聊城—兰考断裂和齐河—广饶断裂。华北平原地层分区和鲁西地层分区与鲁东地层分区界线为沂沭断裂带内的安丘—莒县断裂。 山东省域内自太古宙至新生代的地层都有分布,各时代地层发育比较齐全。地表出露以中、新生代地层为主,其次为古生代地层;元古宙地层分布局限,太古宙地层零星出露。由老至新,地层出露面积逐次增大。 2.1.1 前寒武纪地层 前寒武纪地层主要包括太古宙地层、元古宙地层。 2.1.1.1太古宙地层 山东省的太古宙地层包括分布于鲁西地区的中太古代沂水岩群和新太古代泰山岩群及分布于鲁东地区的中太古代唐家庄岩群和新太古代胶东岩群。它们均呈包体状残存于太古宙—元古宙变质侵入岩体中,分布零星,其中以泰山岩群分布范围最大。 1.中太古代地层 (1)中太古代沂水岩群 沂水岩群发育于沂沭断裂带内汞丹山凸起的中部,呈岛状、透镜状、条带状等各种包体形式残存于中太古代、新太古代及古元古代变质花岗质侵入岩体中。是一套麻粒岩、含紫苏辉石斜长角闪岩、紫苏变粒岩和紫苏磁铁石英岩等的岩石组合。自下而上划分为石山官庄岩组和林家官庄岩组。岩群总厚1729m。 (2)中太古代唐家庄岩群

唐家庄岩群主要出露在莱西唐家庄和马连庄、莱阳谭格庄及栖霞鸡冠山等地,呈包体状残存于新太古代英云闪长岩体中。主要岩性为磁铁石英岩、黑云(角闪)变粒岩、磁铁紫苏斜长麻粒岩、石榴二辉麻粒岩、斜长角闪石、磁铁二辉麻粒岩等。地层可控制厚度为24m。 2.新太古代地层 (1)新太古代泰山岩群 泰山岩群是分布于鲁西地块上的新太古代变质地层单位,沂源韩旺、苍峄、东平等变质沉积型铁矿床发育在这套变质岩系中。其主要岩性为斜长角闪岩、黑云变粒岩、透闪阳起片岩、变质砾岩、石榴石英岩等。这套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孟家屯岩组、雁翎关组、山草峪组、柳杭组。泰山岩群总厚2886~4886m。 (2)新太古代胶东岩群 胶东岩群仅出露于胶北隆起范围内的栖霞观里、苏家店及招远齐山、蓬莱虎路线等地,呈大小不等的包体状“漂浮”于新太古代英云闪长岩体(栖霞超单元)内。其岩石组合为黑云变粒岩、斜长角闪岩、角闪变粒岩夹磁铁石英岩。其自下而上划分为苗家岩组、郭家庄岩组。岩群总厚度为212~274m。 2.1.1.2元古宙地层 山东省的元古宙地层包括分布于鲁东地区的古元古代荆山群、粉子山群、芝罘群和新元古代震旦纪蓬莱群、朋河石岩组及分布于鲁西地区的济宁岩群和新元古代青白口纪—震旦纪土门群。缺失中元古代地层。 1.古元古代地层 (1)古元古代荆山群 荆山群主要分布于胶北地区的莱阳荆山、旌旗山、莱西南墅、平度祝沟、明村、海阳晶山、牟平祥山及昌邑岞山和安丘赵戈庄等地。主要岩性为石榴夕线黑云片岩、大理岩、透辉岩、石墨片麻岩、长石石英岩、黑云变粒岩、麻粒岩等。自下而上划分为禄格庄组、野头组、陡崖组,每个组又可二分。其总厚 1977~2856m。 (2)古元古代粉子山群 粉子山群主要分布在莱州粉子山、平度灰埠、蓬莱金果山、福山张格庄及五莲坤山等地。主要岩性为大理岩、黑云变粒岩、透闪岩、石墨透闪岩、浅粒岩、

山东省地层、侵入岩、构造单元划分对比方案

附件1 山东省地层、侵入岩、构造单元 划分对比方案 一、山东省地层划分对比 (一)地层划分依据 地层学始终是地质学的重要基础学科的支柱,在地质科学中是一门奠基性的基础学科,是基础地质的基础。山东省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完成地层清理,建立多重地层划分方案之后,随着1﹕5万、1﹕20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山东省古近纪地层划分对比研究、山东省济南张夏地区寒武系标准剖面地层研究、山东省早前寒武纪地质测年及地质矿产综合调查研究等地质科研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一系列新资料、新认识和新进展。2013年11月召开了第四届全国地层会议,全国地层委员会重新修订了《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中国地层表》,对部分地质时代进行了重新划分命名。参照《中国地质志工作指南》(中国地质调查局,2012)、《中国地层典·总论》(程裕淇、王泽九,2009)、《中国主要地层建阶研究报告》(王泽九、黄枝高,2001-2005,2006-2009),提出了山东省地层划分对比方案(附件2)。 (二)地层分区原则和分区 1.地层分区原则 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中,决定地层分区的因素较多,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变化,在进行地层区划时着重考虑古构造、生物面貌、气候带的分布、古地磁等综合因素。根据地质演化历史的阶段性,全国从太古宙至第四纪划分出6个基本地层区划阶段:太古宙—古元古代,中元古代至新元古代青白口纪,南华纪—三叠纪,侏罗纪—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我省地处华北板块(陆块),地层断代划分与全

国基本相同,地层区划共分为地层大区(Ⅰ级)、地层区(Ⅱ级)、地层分区(Ⅲ级)、地层小区(Ⅳ级)等四级。 2.地层分区 山东省地层以近海岸断裂[连云港(海州)-泗阳-嘉山断裂]为界,其北为柴达木-华北地层大区华北地层区,其南划为扬子-华南地层大区扬子地层区连云港地层分区(日照市东南海域的平岛、达山岛和车牛山岛)。 华北地层区以沂沭断裂带(安丘-莒县断裂)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区域再以聊城-兰考断裂及齐河-广饶断裂为界,进一步分为鲁西地层分区和华北平原地层分区;东部区域再以五莲断裂-牟平-即墨断裂带(朱吴断裂)为界,分为鲁东地层分区和胶南-威海地层分区。 山东省地层发育,除缺失志留系、泥盆系外,自中太古界至第四系皆有分布。其岩石地层分为28个群(岩群)、124个组(岩组)、14个正式段。 (三)地层划分说明 1.年代地层(地质年代)单位及界线调整 据2013年中国地层表,我国已对年代地层(地质年代)单位及界线进行了调整,如中元古界长城系上限、蓟县系年限下延,增加了待建系;寒武系四分,采用南方阶名;石炭系、二叠系采用南方海相阶名;侏罗系与白垩系界线年龄由137Ma调整为145Ma,与国际地层表接轨,阶的归属相应调整;对于阶名与组名重复时,新调整了阶名等。为此,山东省地层划分对比表中,年代地层单位及其界线按照全国地层委员会新的意见进行调整,岩石地层与年代地层单位对应关系进行了新的划分对比。 2.济宁群时代划为新太古代晚期

山东地区大地构造演化

0.引言 通过对沉积建造、岩浆活动、构造变动等形成背景研究,结合区域对比,提出了山东省不同地质年代大地构造单元组成和演化过程。山东省早前寒武纪基底属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群的胶辽微陆块、渤鲁微陆块和迁淮徼陆块,经历了不成熟陆壳向成熟陆壳转化、陆壳拼贴和弧陆碰撞等演化过程。中-新元古代分别属华北克拉通和大别-苏鲁造山带的组成部分,经历了大陆裂解与聚合的演化过程。古生代处于华北陆表海盆地、华北板块东南缘被动大陆边缘和大别-苏鲁裂谷环境,经历了由海相沉积一一陆相沉积转化的海陆变迁演化。中生代是板块构造演化转换和构造体制转折期,早期受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作用制约,表现为挤压构造体制;中晚期受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作用制约,构造体制转换为伸展为主。中新生代构造单元可划归滨太平洋构造域,在基底构造单元的基础上形成了若干受伸展构造体制控制的隆起、盆地和凸起、凹陷等上叠构造单元。中新生代经历了早中生代的挤压改造、晚白垩世至中渐新世的拉张聚敛、中渐新世至早上新世的扩张断陷和晚上新世至全新世的俯冲沉降的大地构造演化过程。 山东大陆在长达3000Ma的地质历史中,经历了复杂的地质作用,地质历史的发展演化既与中国大陆的整体演化相协调,又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历程。华北拗陷区、鲁西地块具有稳定区的演化特点,而胶南威海造山带(以下简称“胶南造山带”)及胶北地块则具有活动带的特点。由于华北拗陷区与鲁西地块,胶北地块与胶南造山带的发展演化具有继承性,所以以下论述中将前者作为鲁西地区统一考虑,而将后者作为鲁东地区统一考虑。按照地质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将山东省的地质演化划分为5个阶段:①陆核形成阶段:形成太古宙高级区,地壳分异成稳定的花岗岩穹窿和活动的绿岩带,第一次克拉通化完成。②陆块发生形成阶段:地壳向刚性发展,在华北陆核硅铝壳的基础上先后有3次张开、闭合裂谷作用,第二次克拉通化完成。这一阶段演化在鲁西地区主要表现为挤压作用,形成大量造山花岗岩;鲁东地区则以拉张作用为主,形成海槽,产生沉积。③秦昆洋形成演化阶段:四堡期沿鲁东南部地壳拉张,在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间形成秦昆洋。晋宁期秦昆洋关闭,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对接碰撞,沿胶南造山带产生大量同碰撞花岗岩,同时产生超高压变质作用及形成丰富多彩的碰撞构造。晋宁运动最终形成统一的原始中国古陆,第三次克拉通化完成。④陆块发展阶段:鲁西地区地壳频繁升降,形成广泛的海相及海陆交互相沉积;鲁东地区则以造山抬升为主,地层沉积较少。⑤滨太平洋发展阶段:该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断块构造发育,形成盆岭构造格局,产生大陆边缘花岗岩,构造体系由古亚洲构造域转向滨太平洋构造域。 1.陆核形成阶段 迁西期—阜平期(2500Ma以前),华北陆核固结,第一次克拉通化完成。这一阶段地质构造演化在鲁西地区表现明显,鲁东地区相对较弱,但两个地区地质特点具有相似性。迁西期(2800Ma以前),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指示本区最古老的地质体位于汞丹山凸起的沂水城东,形成于3000Ma之前。在中太古代早期的地壳初始发展阶段,地球表面温度高,地热梯度大,火山作用强烈;在地球逐渐冷却过程中,开始形成原始地壳,原始地壳受地幔对流影响,引起拉张,接受超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及浅海陆棚沉积物(沂水岩群[1]、唐家庄岩群);地壳持续拉张,产生拆离滑脱构造及张裂构造,地幔岩浆沿张裂构造侵位(严家官庄单元、官地洼超单元①),形成古岛弧;迁西运动造成岛弧系的弧间碰撞,产生钠质花岗岩(沂水超单元、西朱崔单元)和高温区域变质作用(麻粒岩相)、挤压褶皱及韧性剪切带,从而在本区形成一个非均匀的古老基底(沂水古陆核,图1a)。当时原始地壳表现为不成熟的过渡型地壳(可能相当于玄武质—安山质基底)。这一过程形成了本区的太古宙高级区,胶辽陆块的雏形基本形成。

地层简表

表2-2 邻井LX-101井地层简表界

注:上表地层分层及岩性简要概述来源于LX-101井录井数据,钻台面(高7.5m)为零点深度。 1)临兴先导试验区沉积环境及主要地层岩性如下: 下奥陶统马家沟组:平均厚度64m,为开阔台地亚相。马家沟组沉积期水体浅,盐度基本属正常盐度到略为偏高,循环作用中等,岩性以灰色白云岩为主。 上石炭统本溪组:平均厚度52m,为潮坪、沼泽等沉积体系。底部发育潮坪沉积,岩性为一套灰色灰岩,泥晶结构,致密,之后局部沼泽化,顶部为一套煤层,其下为灰色泥岩、碳质泥岩和灰白色中砂岩,灰白色中砂岩主要含石英,以粗粒为主,次棱角-次圆,分选中等。煤层显示低伽马、高电阻,碳质泥岩含大量科达木植物碎屑。 下二叠统太原组:平均厚度约93m,为三角洲-潮坪沉积体系。底部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亚相,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等沉积微相,岩性主要为浅灰色细砂岩、中砂岩。砂岩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颗粒呈次圆状,分选中等。随着海平面的下降,上部发育沼泽沉积,岩性为灰黑色泥岩、碳质泥岩,夹煤层。 下二叠统山西组:平均厚度155m,为三角洲平原沉积亚相,前缘和前三角洲不发育。上段由灰色或浅灰色岩屑砂岩和灰黑色泥岩组成;下段砂岩夹煤线和暗色泥岩。砂岩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颗粒呈次圆状,分选中等,富含高岭石、白云母及岩屑。自然伽马下段为箱型,上段为漏斗形,电阻率明显增高,煤层对应峰值。 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平均厚度120m,为半氧化环境下的陆相辫状河沉积。岩性主要为灰白色、浅灰色含砾砂岩和砂岩,砂岩发育大型交错层理,夹有灰色、深灰色、杂色泥岩,砂岩厚度19.2m~77.4m,平均55m。砂岩厚度明显比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要厚。南北向地层对比剖面该段地层整体上分布稳定差别不大。 中二叠统上石盒子组:平均厚度192m,为陆相辫状河沉积体系。岩性为灰色、褐红色泥岩和灰色、细砂岩泥质粉砂岩互层。砂岩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含少量暗色矿物,颗粒呈次棱角状,分选好,泥质胶结。自然伽马幅度差异明显,电阻率值偏低。

山东省区域地质概况

山东省区域地质概况 2009-3-17 1 自然地理简况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东北段,地处黄河下游,介于东经114°47′30″~ 122°42′18″、北纬34°22′54″~38°27′00″之间。境域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胶东半岛突出于渤海和黄海之间,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北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相对;内陆部分自北向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全境南北最宽处约420km,东西最远距离约700km,陆地总面积约15.71万km2。全省分划为17个地级行政区,下辖139个县级行政区。 自然地理是地质构造格局的基本反应,地质构造格局控制自然地理的发展。现代山东省自然地理特征,是自然界长期发展中经受了多种内、外力地质作用综合结果的反映,尤其是新近纪中新世以来板块构造发展演化的结果。山东省位于我国地势划分中的第三大阶梯中,海拔高度除一小部分山地超过千米以外,大部分山地丘陵都在500m左右,地势起伏较小,相对高度多为200~350m,坡度在20°以下。境内中部山地隆起,东部、南部丘陵起伏,西南、西北低洼平坦,形成了以山地丘陵为骨架,平原盆地交错环列其间的地形大势。泰山雄踞中部,主峰海拔1532.7m,为省内最高点;最低处是黄河三角洲,海拔2至10米。境内山地丘陵区约占全省总面积的34.34%,平原盆地区约占64.59%;河流湖泊区约占1.07%。按照地形的空间分布特征,可将全省分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鲁东丘陵区和鲁西北-鲁西南平原区三大地貌分区。按照地理位置,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可称为鲁中南地区,鲁西北-鲁西南平原区由鲁西北地区和鲁西南地区组成(二者以位于山东与河南分界处的黄河段为界),它们统称为鲁西地区;鲁东

地层划分

>>>> 2、划分总原则 工程勘察进行岩土分层时,一般应按“两级单元”进行,不宜划分太多的亚层,一般是将不同地质时代、不同地质成因的岩土划分为主层,如②3代表第②主层第3亚层; 分层应与工程需要密切配合,要明显反应对拟建工程的不利层位(如液化土层、湿陷性土层)和可主要持力层。 >>>> 3、主层划分细则 3.1 按时代 同一时代的地层根据工程需要可划分为多个主层,但不同时代的岩土不能划分为同一主层; 主层划分应自上而下,层位反应时代和覆盖关系,如④层不能在③层上(倾覆岩层除外),层位代号越大,地层沉积时代越古老,主层层位代号大的层位不能出现在层位代号小的层位之上。 3.2 按成因 当时代相同,不同成因的土应划分为不同的主层; 原则上不宜将沉积环境差异较大的层划分在同一主层内,如坡积层不应与冲、洪、湖积层划分在同一主层,同一主层不宜有不同成因的土; 3.3 可单独划分为主层的特殊情况 厚度大,性质好的受力层,单独划分为主层有利于分析利用; 厚度大,性质特殊的土(如湿陷性土、液化土、盐渍土等)应单独划分为主层; 对工程影响大的层,也宜单独划分为主层(如砂层中夹了一层2米厚的漂石,影响成桩); 与工程相关的不利地层、对拟建工程影响巨大的不利层位,也应单独划分为一个主层; 对松散地层,一般同一主层厚度不宜过厚,如大厚度填土,只分为一个主层,不利于分析、评价; 填土、耕土、植被土一般划分在一个主层,但对厚度特别大,需进行不同的处理的大厚度填土,可根据情况划分为不同的主层;

主要受力层宜划分为主层方便分析评价,如对于厚度大性质良好的天然基础持力层位或厚度大性质良好的桩端持力层,可单独划分出一个主层,起到突出持力层的作用。 >>>> 4、亚层划分总则 亚层一般按岩性、状态、密实度、分布深度、物理力学性质及工程特性进行划分。 >>>> 5、亚层划分细则 亚层的划分依据主要层位的岩性和物理力学性质,在编号顺序上可适当考虑空间分布和覆盖关系,由上至下依次编号,但亚层的代号顺序并不一定代表严格的沉积顺序; 对于一个主层内不同岩性的地层,应划分出不同的亚层; 同一地质、地貌单元的同一主层内,亚层必须是唯一的; 对状态或密实度、其它物理力学指标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导致工程性能出现一定差异时,应再细分为多个亚层; 对于同一主层内岩性相同、状态或密实度变化小,或土质均匀的亚层,当厚度较大,或埋置深度差异较大,由于部分地层参数(如桩端阻力、实际应力范围的压缩模量等)与地层埋置深度密切相关,应再依据埋置深度细分为多个亚层,亚层的厚度不宜太厚; 对于一个钻孔,其亚层的分层厚度一般应大于0.5米,对于单层厚度小于 0.5米的偶然出现的层位,可以并入上、下其它物理力学性质相近或较差的层位,但对本孔中出现的薄亚层,在其它钻孔中该层厚度较大时,应予以保留。 >>>> 6、对透镜体及互层地层 对同时代同成因的互层地层可一起分为一个主层; 也可将厚度大的层单独划分为一个主层; 可以将厚度小,连续互层出现的薄层划分为一个主层,然后根据岩性再划分亚层; 当一个主层其主岩性亚层所占比重超过二分之一,且其余亚层以夹层或透镜体形式出现时,主岩性亚层代号应直接使用主层号,其余亚层可按序编号,如主层用③,其余用③-1,③-2; 当一个主层其主岩性亚层所占比重不超过二分之一,主层不突出时,亚层并不以夹层形式,而是以上、下覆盖层形式出现时,主岩性亚层应与其它亚层一起,按出露顺序由上至下依次编排亚层代号。可以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