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地理高中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五章 问题研究
5-3问题研究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人教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1)
一、冷季型草坪
【资料分析】 冷季型草坪在改善欧洲城市人居环境方面有哪些作用? 2.净化空气、保护环境
绿茵芳草能像吸尘器一样净化空气、过滤灰尘,减少了尘埃也就减少了空气中的 细菌含量。据测定,草坪能吸尘杀菌,草地比光地的吸尘能力大70倍,由此可见, 城市中的草坪对净化空气有何等重要的作用。
一、冷季型草坪
二、我国西北地区从欧洲引进冷季型草坪引发的问题
知识回顾 欧洲西部与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及特点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欧洲西部
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季温度,夏季凉爽,气温年较差 小;年降水量适中,季节分配均匀
我国西北地区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季寒冷,夏季高温,气温年较差大; 气候干燥,降水较少,集中在夏季
二、我国西北地区从欧洲引进冷季型草坪引发的问题
收集资料,了解欧洲冷季型 草坪在改善欧洲城市生态环 境中的作用。
查找资料,了解在西北地区 城市大量铺设欧洲冷季型草 坪可能产生的问题。
对比欧洲西部和 中国西北地区的 气候差异
对西北地区城市 从欧洲引进冷季 型草坪的问题提 出看法。
一、冷季型草坪
【资料1】
右图是英国某城市的草坪。除少数树木和几 条纵横交错的小路外,这里绝大部分都是修 剪得很好的冷季型草坪。
【资料2】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我国西北地区也有一些城市从欧 洲引进冷季型草坪。但是,却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据统计,这种冷季型草坪旱季每天需要浇一次水,雨 季每星期需要浇两次水。
维护冷季型草坪需要花费大量资金。这种草生长速度 快,每年大约需要修剪15次左右,特别是我国夏季 热量充足,草坪长势良好,每10天就要修剪一次。
天气好的时候,草坪上有的人打棒球,有的 人踢足球,有的人遛狗,更多的人则是躺在 上面晒太阳。英国的雨多是出了名的,因此,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大家都争相去公园晒 太阳。站在草坪上,视野很开阔,看着不远 处车辆川流不息,听着随风声传来的草地上 孩子们的追逐嬉闹声,感觉这里像是大都是 海洋中的一个绿色小岛……由于雨水充足、 气候温暖湿润,即使在冬天,这里的草坪也 绿茵茵的,如地毯一般。
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 第1册 第5章 学案
被的组成特点识别不同类型,并探究不同植被类型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第二节,土壤。
要了解土壤的组成,学会从土壤的颜色、质地、剖面结构等方面观察和识别不同的土壤类型,
探究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人类活动等)。同时要
注意人类与土壤的关系,做到合理利用和养护土壤,确保土壤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主要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主要通过树叶不同特征判断。常绿阔叶林的树叶叶面多呈革质,具有光泽,无毛,
稍硬。落叶阔叶林的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
┃┃归纳拓展__■
1.不同地区森林(绿地)的作用分析
地区
主要作用
丘陵、山地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较干旱的地区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城市
美化环境、减弱噪声、调节气候
热带
全年高温,分__干湿__ 干季时,草类__枯黄__,
热带雨林带的南北两侧
草 草原
两季
有的散生着__乔木__或
原
灌木
温带 草原
荒 漠
温带地区的大陆内部
热带或温带的气候干旱 地区
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漫 长,气候__干燥__
干旱,降水稀少
夏绿冬枯,植被高度比 热带草原低 以旱生的__灌木__为主, 具有忍耐长期干旱的__ 形态__和结构
因而植被低矮稀疏,热量与背海一侧没有明显区别,降水、光照条件比背海一侧好,所以山
丘东南沿海植被低矮稀疏的主要原因是土层瘠薄。
知识点 草原与荒漠
┃┃问题探究__■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北部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冷夏热。降水较少。下
图为内蒙古植被类型分布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判断 A、B、C 三种植被类型。 (2)描述内蒙古植被的分布规律。 (3)指出影响内蒙古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 提示:(1)A 为森林;B 为草原,C 为荒漠。 (2)森林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地区,草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中东部地区,荒 漠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西部地区。 (3)水分(降水)。
《问题研究人类是否需要人造月亮》学历案-高中地理人教版19选择性必修1
《人类是否需要人造月亮》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为“人类是否需要人造月亮”。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人类对太空探索的历程,以及人造月亮这一创新科技的产生背景、原理、作用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类在科技进步下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了解人造月亮的原理、发展历程及主要功能;理解人类对太空探索的历程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其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三、评价任务1. 知识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人造月亮原理、发展历程及功能的掌握情况。
2. 过程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其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情况。
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和课后反思,评价学生对科技进步与环境保护的认识程度。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人造月亮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这一话题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人造月亮的原理是什么?它对我们有什么影响?”2. 探究学习:(1)介绍人造月亮的背景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太空探索的历史。
(2)讲解人造月亮的原理和主要功能,包括其照明、环保等方面的作用。
(3)分组讨论人造月亮的利与弊,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4)案例分析:介绍国内外人造月亮项目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了解科技进步的实际情况。
3. 总结提升:归纳人造月亮的原理、功能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强调科技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提问,检测学生对人造月亮原理、发展历程及功能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人造月亮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应反思自己在本次课程中的学习过程、收获和不足,以及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教案:第5章
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一节植被一、教学目标1.认识植被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2.认识植被演化的过程,了解植被的形成,对植被的垂直结构、生态特征。
3.结合不同的植被景观,知道其形成的自然环境。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了解掌握主要植被的分布、生长特征;②理解主要植被与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难点。
2.难点:掌握主要植被与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解法、读图分析法、自主学习法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由于其高度,青藏高原的空气比较干燥,稀薄,太阳辐射比较强,气温比较低由于其地形的复杂和多变,青藏高原上气候本身也随地区的不同而变化很大,总的来说高原上降雨比较少。
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这里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2℃~26℃,≥10℃的积温为8200℃,最冷的一、二月份温度仍达16℃~21℃,年光照为1750-2650小时,光照率为50%~60%,光温充足,光合潜力高。
海南岛入春早,升温快,日温差大,全年无霜冻,冬季温暖,稻可三熟,菜满四季,是我国南繁育种的理想基地。
海南省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639毫米,有明显的多雨季和少雨季。
引导同学们将材料和图片结合,得出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新课教学]:(板书)一、植被与环境(板书)1、植被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2页,找到植被的概念及其分类。
生:......师:同学们回答正确。
在地球表面,除了极端干旱、寒冷等地方,几乎都有植物生长。
数量不等的不同种的植物,共同生长在一定的地方。
我们把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称为植被。
天然形成的植被,如森林、草原、荒漠等,叫作天然植被;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如经济林、人工草场等,叫作人工植被。
(板书)2、形成过程在新形成的裸地上,很快会有少数种的植物生长;植物生长过程中,也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从而有更多种类的植物在此生长,直至形成稳定的植被。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五章人教版教案范文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五章人教版教案范文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五章人教版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五章人教版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了解其分布规律;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及季风环流的形成。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原理示意图的能力,通过阅读形象直观的图像,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并由此达到抽象思维的培养,最终做到两种思维的结合,初步形成地理的空间思维。
教学建议关于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的教学分析“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是在了解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基础,将理想状态,不考虑地表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分布等形成的大气环流进一步复杂化,当考虑海陆分布的影响后,原有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会有所改变,因为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会影响到海陆的气压分布,特别是对于北半球来说,这种影响体现的特别突出。
冬季时北半球陆地是冷源,在大陆中心地区形成高气压中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这个冷高压切断使其仅保留在海洋上;夏季北半球大陆是热源,升温速度非常快,因而在陆地内部形成低压中心,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仅保留在海洋上。
这种高低气压的分布特点教材通过一、七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展现出来,有利于学生阅读掌握。
由于这种高低气压的存在,因此在不同季节,陆地和海洋之间产生了水平气压梯度力,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共同影响下,就会出现随季节改变风向的风,这就是季风的形成。
应该明确的是季风环流也属于大气环流的一部分,通过知识间的相互关联,可以了解季风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但也有例外,南亚的夏季风其形成,是由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过赤道右偏形成西南季风,即由于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而形成的,因此形成季风环流的因素应该由两个,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和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第五章 第1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
2.通过日常经历体验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关性,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
二、能力目标1.通过读图、析图理解地球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三、情感目标树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是统一的整体等观念。
认识陆地环境的复杂多样和规律性,树立科学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能够用整体性原理解释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素材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安排】假设教室是地球,同学们座位区域内是陆地,靠边同学以外的地区为海洋;靠门两行同学为大陆东岸(或西岸),靠窗两行同学为大陆西岸(或东岸),中间两行同学为内陆地区;横排中间行为赤道,其余横排同学自己推出大致的纬度。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讨论:(1)根据刚才假设的分布状况,同学们想想自己“生活在”什么气候区内。
(可观察世界气候类型图)(2)你所在的气候区有什么特点?原因?(3)描述一下你在的地区自然环境系统要素有哪些?要素间关系如何?(答: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4)全球地理环境系统有哪些自然要素?(答: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5)通过分析环境系统要素你得出什么结论?(答:无论全球还是局部地区地理环境都是由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制约、渗透的整体)【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
这些要素并非简单地汇集在一起,或偶然地在空间上结合起来,而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板书】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指导读书】请大家阅读教材P92阅读材料“生物循环”,思考生物循环的概念、一般过程及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学生讨论回答】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第五章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对于学生学习上的障碍,教师适时进行点拨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下面请第二组同学汇报探究结果:
学生A:我们小组经过探究
发现,陆地环境具有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规律在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中纬度地区自东向西依次为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师;这位同学分析了地域分异规律,下面哪位同学给我们讲一下这种规律形成的原因。
学生B:这种规律,主要是由于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的递减,自然带由赤道向两极做有规律的更替,这种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师:这组同学回答的非常好,大家有不明白的地方吗?欢迎提问。
学生C:为什么中纬度大陆西岸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而东岸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现在,我们班被选为全球考察团,要求咱们对全球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区差异进行考察。为了更好的研究,我们分为三个小组,具体任务如下:
A组沿经线方向由赤道向两极进行考察。
B组沿纬线方向由沿海向内陆进行考察。
C组由山麓向山顶进行考察。
各小组注意观察沿途的自然景观差异,并探索其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调查结束后,各小组做好总结,介绍探索结果,探究时间为15分钟。
师:这位同学分析了地域分异规律,下面再请一位同学给我们阐述一下这种规律形成的原因。
学生B:这种规律主要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近海地区降水多,湿度大,植被为森林,内陆地区远离海洋,降水少,湿度小,植被为草原,最后为荒漠,所以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变化为基础的。
师:这位同学分析得非常好,现在同学们看陆地自然分布图,找出南美洲西海岸的北端是热带荒漠带,如果按照你们的理解,这个地方靠近大西洋,降水多,湿度大,应该为阔叶林,哪位同学能解释一下吗?(学生努力思考,讨论,得出的答案不尽相同。)
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优秀教学案例
1.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热爱和尊重,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2.使学生认识到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勇于实践的精神,鼓励他们不断挑战自我,追求卓越。
4.通过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学习,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以“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为例,旨在让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内涵。对于高中生而言,这一知识点有助于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地理核心素养。
在制定教学案例时,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背景和兴趣,将案例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多媒体演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地理素养。
2.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等方式,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不足,调整学习策略。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4.评价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作业小结巩固知识:教师布置了一篇关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小论文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撰写。这种作业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整合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五章章末整合提升考点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思路分析1.形成基础地球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是地理环境整体发展演化的基础,也是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
如图所示:2.具体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每一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共同构成了西北地区独特的荒漠景观。
如图所示:(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以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如图为森林植被破坏后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练习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大气圈、海洋与地壳之间物质交换示意图。
(1)请写出图中Ⅰ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并简要说明其形成过程。
(2)请写出图中Ⅲ处的地理现象的名称并简要说明其成因。
解析:第(1)题,从Ⅰ喷发出来的物质和形态可以断定其为火山,其形成过程是岩浆沿一定的通道到达并喷出地表。
第(2)题,Ⅲ处从地质构造上看是背斜,从地形上看是谷地。
应从岩石受力的情况、外力作用等方面分析。
答案:(1)火山。
形成过程:岩浆沿一定的通道到达并喷出地表。
(2)背斜成谷。
成因:背斜顶部受张力,多裂隙,加快了风化和侵蚀的过程。
考点二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1.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思路太阳辐射:赤道――→递减两极热量:赤道―――――――――――――――――→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两极植被:赤道―――――――――――――――→雨林、常绿阔硬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冰原两极 土壤:赤道――――――――――→酸性、中性、偏碱性两极2.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思路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沿海――→多少内陆降水量:沿海――→多少内陆植被:沿海―――――――→森林、草原、荒漠内陆土壤:沿海―――――――――――→森林土、草原土、荒漠土内陆【练习2】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3)题。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五章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学习内容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习
要求
1.了解地理环境的概念和组成要素。
2.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交通体现。
学法
指导
教师介绍:
1.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物质基础(生存活动空间;获取自然资源)
2.地理环境的概念和主要组成要素
板书设计
3.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认识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和地理环境的组成及关系)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提问复习:
1.化石的概念,化石存在于说明岩石之中?
2.河流地貌有哪些种类?对聚落有说明影响?(阅读教材相关部分)导入新课:
人类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和差异性。
教师设计情境,提出学习问题,布置学习任务
学生自学问题:
1.说明是地理环境?其包括哪些内容(要素)?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联系实际,运用实例,加以说明。
合作探究,
展示提升
1.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2.学生发言,交流展示学习问题
教师点评、分析
共同总结、归纳
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状况进行点评、分析。
总结归纳要点:
1.地理环境的概念:以人类为中心周围的境况。
(问题:为什么环境具有自净功能?生态系统是如何被破坏的?)
(3)一个要素变化会引起其它要素的相应变化:“牵一发动全身”的特点
达标测评,
总结延伸
课堂练习题:
(见课件,课堂检测,反馈学习效果)
课堂小结
课外作用
1.课外作业:期末复习(大兴练习册)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1课时)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1课
时)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
[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地理环境中普遍存在的地域差异现象
2.能在地图上读出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3.会用实例说明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表现
4.了解地域分异规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通过对英国草坪照片的赏读关注地域差异的现象
2.通过对比欧洲冷季型草坪在不同生境中的生长状况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
行因果分析
3.通过读图分析赤道到沿海的地域分异规律,学会推测垂直地域分析规律
并尝试用坐标图的形式呈现。
1.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读图分析培养审美情趣和能力
2.通过对所学气候知识、自然环境整体性知识的运用,引导学生关注地理学科
思想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以及科学探究中的组织能力
4.通过从现象到规律的过程剖析,引导学生善于从地理学科的角度、运用地理
思维看待世界
[教学准备]
1.英国城市的草坪照片的选取
2.草坪对环境净化、优化、美化的具体素材
3.小组讨论需要的题板和笔
4.学生前概念的掌握摸底
[教学重点]
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的现象
2.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难点]
1.从地理事实中概括地理规律
2.用地理的思维方式阅读世界
[教学简程]。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全课本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章行星地球 1.1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1.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3.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二、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难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的含义3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教学媒体与教具]: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九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影片或月貌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讲授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同学们,通过我们初中地理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对其只是作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高中阶段继续对其作进一步的介绍。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初中地理的研究范围还只是地球表面,再加上太阳。
不过我们知道,我们的世界却不仅限于此。
现在我们就面向整个宇宙,来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
【板书】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介绍】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早在人类文明初期就开始了。
那时人们用肉眼进行观天,看到日月星辰,而星星又各有不同,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还有彗星、流星等。
后来,人们借助于光学天文望远镜,又发现了星云和星系。
再后来,加上射电望远镜,人们还发现了中子星、类星体和黑洞等。
所有这些都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
【讨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阅读材料,并结合学生自己平时的生活所见,谈谈你在天空中可以看到的星星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略【总结讲解】天体的主要类型:星光闪烁的恒星、在星空中移动的行星、圆缺多变的月亮、轮廓模糊的星云、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彗星、气体和尘埃(备注: 1此部分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演示各种天体的主要特点及各种天体的视形状和特点;2.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Word版含答案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2.物质与能量循环(1)循环的类型: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
(2)循环的目的: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3)循环结果:形成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1)概念: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2)过程: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通过光合作用,生产出有机物。
2.平衡功能(1)概念: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2)特征:各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平衡功能,但自然地理环境拥有此功能。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特点(1)变化性: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
(2)统一性:①含义: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②表现: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演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2.意义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教材P86活动](1)生物、土壤、大气、水等。
(2)部分土壤水通过根系被植物体吸收,并通过植物蒸腾作用进入大气;部分土壤水通过蒸发作用直接进入大气。
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植物叶表被植物体吸收或转化为地表径流和土壤水。
被植物体吸收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再次进入大气。
进入土壤的土壤水则继续重复上述转换过程。
(3)太阳能因为植物光合作用而被保存在植物体内并转变成了化学能,植物作为动物的食物将化学能传递给动物并保存在动物体内,植物与动物在呼吸的过程中消耗了热量,将化学能变成热能释放到环境中。
各个地理要素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的整体。
[教材P86~87活动]藏羚羊的生存是与青藏高原可可西里的自然环境相适应的。
2019-2020版地理高一人教版必修一同步系列课件: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二节
律形成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提示:(1)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导因素是热量。 (2)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导因素是水分。
21
多维|互动课堂
课堂小结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93~P94“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完成下列问题。 等高线 方向延伸,并随山_____ 产生带状更替的规律。
(1)该图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整体性特点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31
多维|互动课堂 课堂小结
(2)图中高山草甸草原的分布下限北坡低于南坡,而积雪冰川的下限却高于南坡, 影响的主导因素分别为( A.降水、气温 ) B.地形、降水量
C.气温、热量
多维|互动课堂
课堂小结
素养二:综合思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许多同学的梦想。成都某校学生利用暑假沿铁路线从成 都出发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如图)。
20
多维|互动课堂
课堂小结
(1)从成都到宝鸡自然带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哪种地域分异规律?这种规律形成的 主导因素是什么? (2)从宝鸡到兰州再到酒泉自然带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哪种地域分异规律?这种规
规模(空间尺度)
大 小
3
分异规律
海陆 分异 温度带分异、_______ 地域 分异 陆地环境的_______
多维|互动课堂 课堂小结
全球性地域分异 区域性地域分异
2.自然带
热量 植被
带状
3.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纬度 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 (1)定义: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_______ 更替。 太阳辐射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 (2)成因:受_____________ 热量 。 (3)形成基础: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问题研究: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
型草坪
学习目标
1.比较不同地区地理环境之间的差异,结合用水、资金、污染等几个方面分析冷季型草坪给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带来的影响大小。
2.学会运用学过的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知识分析和评价实际问题的方法。
3.培养因地制宜的地理思想,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课前预习
1.搜集资料,总结草坪对城市有什么作用。
2.阅读教材P95“资料1”,分析冷季型草坪在改善欧洲城市人居环境方面有哪些作用。
3.阅读教材P96“资料2”,归纳出冷季型草坪引进到我国西北引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课堂探究
1.结合教材P39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对比欧洲西部与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与特点。
西欧我国西北地区
气候类型
气候成因
主要特征
2.结合欧洲西部与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与特点,说明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产生问题的原因。
3.针对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产生的问题,你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城市绿
化有什么好的建议?
“生物入侵”指进入某个地区的外来生物种打破了原地区的生态平衡。
人们越来越多地
关注引发非良性效果或难预料效果的生物入侵事件。
例如,桉树的突出特点之一是能够通过叶面的蒸腾作用,将大量的地下水快速地输送到大气中,当地下水水位下降时它的根系又能够快速追随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向深处生长,因此它有“地下抽水机”的绰号。
桉叶油也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桉树生长在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东南部地区,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引种到我国的云贵高原后,却引发了令人头痛的生态问题——生长地区的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桉树林内及附近草本植物和灌木大量枯死……
阅读上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云贵高原的自然条件,扼要说明
桉树在两地产生截然不同环境效益的主要原因。
课堂练习
在我国温带水域,水葫芦生长旺盛,既可消耗水体中多余的养分,又可作为饲料和绿肥,发
挥了较好的生态效益。
然而,把它们引种到亚热带水域却因生长过于旺盛而引发了生态灾难。
请简要说明产生这种差异的自然地理原因。
参考答案
课堂探究
合作探究
1.
欧洲西部我国西北地区
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成因全年盛行西风受大陆性气团控制
主要特征温和湿润、气温年较差小、降水多、季节分配均匀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量少,集中于夏季
2.欧洲西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多在0 ℃以上)、夏季凉爽(在10~20 ℃),气温年较差较小,全年湿润(降雨量在600~1 000毫米),可以满足冷季型草坪较大的需水量,充分显示其优点,美化环境。
我国西北地区地处内陆,远离海洋,地理纬度和海拔高度比较高,气候干旱,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对草坪生长很不利。
3.建议1: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
建议2:植被的人工恢复与自然恢复相结合。
建议3:坚持科技创新,加强科学研究,增加科技含量,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
典型例题
澳大利亚东部沿海降水丰沛;又处于山脉的迎风坡前,地下水的补给条件优越,桉树生长正好维持了那里的水分平衡。
云贵高原降水的季节变化明显;喀斯特地形广泛分布,地下水存储条件不理想,桉树大量消耗地下水导致生态失衡。
课堂练习
温带冬季寒冷,水葫芦不再生长;亚热带的热量条件优于温带,水葫芦一年四季均可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