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课程教学设计
【实用】《离骚》教案四篇
《离骚》教案【实用】《离骚》教案四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离骚》教案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离骚》教案篇1【教学目标】理解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与共同探讨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步骤】一、导引:请大家猜一下这幅对联和哪个人物有关?对联: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
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屈原)二、作者简介:屈原(约公元前339――约前278),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20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
屈原出身楚国贵族,任楚国三闾大夫,位尊贵显。
在矛盾的旋涡中,屈原如果要保住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他只要不说话或是少说话就行了。
他在遭受楚怀王猜忌的情况下,仍然忠心耿耿,他是爱国者,他的眼睛中只有“国”之命运,不一定有“君”的权威;他实在是因为看到了楚国人民的苦难(“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而并不在意楚王爱不爱他。
这些是“民为贵,社稷次,君为轻”的思想在他行为原则中的体现。
以楚王为代表的“国”不爱他,并不妨碍他的爱民和爱国……三、《离骚》简介:是屈原的代表作,全诗共三百七十三句,两千四百多字。
《离骚》用第一人称和浪漫主义的象征手法,塑造了一个高大的神话式的艺术形象“吾”――“灵均”。
《离骚》是屈原生平思想最深刻的写照……对“离骚”二字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里说:“离骚者,犹离忧也。
”东汉班固的《离骚赞序》说:“离,犹遭也;骚,愁也。
”东汉王逸的《离骚经序》说:“离,别也;骚,愁也。
”教科书节选的是第一部分。
作品表现了诗人崇仰真理,矢志报国的高尚品格,同时表现出他忧国民忧民的思想同楚国黑暗政治之间的矛盾。
四、布置学生结合文下注释将原诗译成现代文。
《离骚》教学设计3篇
《离骚》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离骚》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离骚》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的生平和《离骚》,领悟其爱国的实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诵读课文,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语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古诗的能力。
3、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及《离骚》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离骚》的艺术特色。
2、鉴赏重要语句,感觉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名字,永久地留在我们的记忆当中。
每年端午节,当我们在品尝香喷喷的粽子的时候,竞渡龙舟,其实是在纪念这位伟人,让我们一起深情的呼唤这个名字——,他是谁呢?二、补充背景资料1、作者其人。
2、“离骚”的含义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由于楚辞中最有代表作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以指称楚辞“骚”,《诗经》被称为“风”,二者合称“风骚”。
(补充)《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在诗坛当中光芒四射,可与日月争辉。
不仅有着丰富的内容,浪漫的想像,还有强烈的感情,自成一格的写作手法,历来备受推崇。
司马迁对《离骚》的题解,是“离骚者,犹离优也”。
“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
也有其他的见解认为“离别的忧愁”。
三、诵读课文1、注意骚体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每句三至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碎而夕替。
2、“兮”字是语气助词,没有实在意义,读时应拉长语气。
“兮”用在上下句中间,使全诗具有回环往复的旋律,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3、此诗中连词是划分节拍的标志之一,连词前划为一拍。
四、解析第一节1、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或生范读2、疏通难字词兮:语气助词,无意义。
高中必修二《离骚》教案(精选5篇)
高中必修二《离骚》教案(精选5篇)高中必修二《离骚》篇1【教学目标】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能力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运用的效果了解《离骚》语言风格特点,理解文章节选部分的主旨【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鉴赏《离骚》中的诗句,学习屈原忧国忧民、追求美政的高尚品德鉴赏诗歌的比兴手法难点引导学生掌握骚体诗的形式特点,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的运用【教学过程】导入相信大家都听过我国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尽的故事。
为了纪念屈原,在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赛龙舟。
这个习俗延续至今。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离骚》来认识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我们学过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在诗句“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风骚”具有一定的涵义。
“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骚”则是《离骚》中的“骚”。
所谓“风骚”,指的是《诗经》和《楚辞》。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
这两部作品风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
而且,并称的两个“第一”始终在我国文学史上“独领风骚”。
屈原简介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其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等23篇。
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
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
同时,他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
必修二5《离骚》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离骚》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离骚》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对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2、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运用的效果3、了解《离骚》语言特点,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和重读。
理解文章节选部分的主旨【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鉴赏《离骚》中的诗句学习屈原忧国忧民、追求美政的高尚品德。
2、鉴赏诗歌的比兴手法,了解屈原“香草”“美人”传统。
难点:引导学生掌握骚体诗的形式特点,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教师背写出《离骚》开头的部分内容,引出屈原。
帝高言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赐予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此内容既涉及屈原的出身,也涉及一些古代文化常识)二、介绍屈原及他的《离骚》:1、关于作者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主张选贤授能,修明法度,以实现“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
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屈原的作品主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不朽诗篇。
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2、《楚辞》与《离骚》《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辑。
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
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373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也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
前部分追忆往事,表明洁身自好,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和九死未悔的坚定信念。
后两部分描写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探索。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离骚》教学设计(精选14篇)
《离骚》教学设计(精选14篇)《离骚》教学设计篇1离骚屈原[教学目标]1、学习把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学问;2、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教学难点]学习理解本诗以比方、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所与抱负的关系;[课时支配]三课时[教学过程]一、作家作品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缘由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乐观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见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消失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冲突,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
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抱负。
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
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抱负,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
他的“美政”抱负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
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抱负、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
屈原的作品布满了乐观的浪漫主义精神。
其主要表现是他将对抱负的热闹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奇妙的意境之中。
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
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方品德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方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
《离骚》教案模板5篇
《离骚》教案模板5篇《离骚》教案模板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离骚》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离骚》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楚辞”这种诗歌样式及屈原与楚辞的关系。
2.体会骚体诗的节奏。
3.了解《离骚》所体现的积极浪漫主义创作精神。
4.理解并背诵课文二、能力培养目标1.借助注释,较为准确的理解课文。
2.能够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培养初步鉴赏《离骚》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通过了解屈原的生平及鉴赏《离骚》优美的诗句,感受诗人的忧伤心事、高尚情操、纯洁德行、政治理想和嫉恶如仇的品性。
【重点、难点】《离骚》是我国诗歌史上首次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抒情诗。
屈原以他思想的博大、构思的奇特,利用和借鉴当时南方楚国民歌,多用“兮”字的句式及方言,大量运用比喻,难字较多,意思也较艰深,极大地增加了理解诗歌的难度。
因此,疏通诗句,准确诵读,把握诗人情感,就成了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解决办法】1.疏通诗句,反复诵读,体悟情感。
2.鉴赏诗歌是艺术手法、人物形象和思想情感。
2.学习屈原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接受高尚情感的熏陶。
【学生活动】1.第一课时,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诗句,反复诵读,熟悉骚体的体例。
2.第二课时,鉴赏诗歌是艺术手法、人物形象和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课前预习借助注释,读准字音,尽量疏通诗句。
二、导入我国文学“风骚”并举。
风:《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源头,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十五国风”,简称“风”;骚:《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源头,其中成就最高的是《离骚》,简称“骚”。
简介屈原、《楚辞》与《离骚》。
屈原名平,字原。
相传是现在湖北秭归县人。
年轻时辅助楚怀王,做过左徒、三间大夫。
主张变法图强,革新政治;东方联合齐国,西方抗击强秦。
实用的《离骚》教案4篇
《离骚》教案实用的《离骚》教案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离骚》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离骚》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的生平,领悟其爱国的实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诵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3、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语句。
4、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特征。
重点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
2、鉴赏重要语句,感觉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难点1、对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2、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步骤:预习1、正音苗裔孟陬揆扈芷汩搴骐骥申椒昌被惮踵荃謇羌2、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和感情。
第一课时一、导入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几组有关屈原的照片:屈原被楚怀王流放,形容枯槁,行吟泽畔,抱石沉江。
提问:你们知道照片上这们历经坎坷,依然忠君爱国的诗人是谁吗?(学生答:屈原)(老师深情的说)因政治上的不得志,饱经忧患的屈原于公元前278年农历的5月4日这一天投汨罗江自杀。
后人为了纪念这们守节不移的伟人,于是在端午节这一天兴起了吃粽子、赛龙舟习俗。
二、有关资料1、屈原生平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
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
屈原美政的另一体现是民本思想。
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对应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
《离骚(节选)》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离骚(节选)》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离骚(节选)》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离骚(节选)》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离骚》的基本思想和文学价值,并形成自己的美学观点和哲学见解。
2.学会阅读和欣赏《离骚》,掌握古诗文的基本技能和阅读策略,加深对汉语言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3.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批判性思维和个性化表达能力,提高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了解《离骚》的基本思想和文学价值,并掌握古诗文的基本技能和阅读策略。
三、教学难点:1.理解《离骚》的基本思想和哲学观念,发现其中的文化符号和艺术形式。
2.掌握《离骚》的阅读技巧和文学特征,欣赏其语言和形式之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引入课题,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2.独立阅读法:让学生自主阅读,培养阅读能力和习惯。
3.讲授法:讲解文学知识和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4.小组讨论法:促进交流和互动,锻炼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内容:1.《离骚》的基本思想和文学特征。
2.《离骚》的文化符号和艺术形式。
3.《离骚》的阅读策略和技巧。
4.《离骚》的语言和形式之美。
六、教学设计:1.导入T: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叫做中国文化吗?它历经几千年的演变和传承,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是我们国家的瑰宝和世界的文化遗产。
在中国文化中,有许多杰出的文学作品,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伟大的古文学作品——《离骚》。
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和认识吗?2.独立阅读让学生在课前阅读《离骚》的相关材料,了解其概况和背景,引导学生在独立阅读后,完成有关练习和作业,如阅读理解、词语填空、翻译等。
3.讲授教师讲解《离骚》的文化背景和思想内涵,介绍其作者屈原和作品的诞生历史和文学特征,重点讲解其诗歌形式、艺术手法和意象表达,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离骚》的文学意义和文化价值。
《离骚》教案(精选14篇)
《离骚》教案《离骚》教案(精选14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离骚》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离骚》教案篇1学习目标:1、了解屈原生平,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品质,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3、鉴赏重要语句,让学生理解并感受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
学习重点: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
2、鉴赏重要语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学习难点:1、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2、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课时安排:二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端午节时民间有一个习俗:吃粽子、赛龙舟(放出粽子,赛龙舟图画)就是为了纪念屈原的。
(二)自主合作探究1、关于作者及《离骚》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
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
他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派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
因受小人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明忠贞爱国之怀。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
《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那么“离骚”是什么意思呢?离通“罹”,遭遇;骚:忧愁。
“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
《离骚》教案(精选12篇)
《离骚》教案(精选12篇)《离骚》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离骚》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离骚》教案篇1教案示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并朗读和串讲课文;2.理解诗中所表现出的诗人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教学难点:对其中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一、导语:我们刚刚学习了《诗经》三首,从中感受到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一些特点,例如,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生活现状;在形式上四言一句,琅琅上口,又广泛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等等。
而今,我们将要学习的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代表诗作《离骚》,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与《诗经》相比,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有的变化还是很大的。
另外,屈原有两句脍炙人口的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也恰恰是出自《离骚》之中。
下面就让我们在阅读这首诗的过程中,去发现和归纳这些变化、体会诗人的那种“上下求索”的精神吧!二、学习有关文学常识(一)引导学生阅读课前、课下、课后的提示、注释、资料等文字。
设计三个问题帮助学生快速阅读1.诗人屈原是怎样的一个人物?2.《离骚》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它与诗人的经历有什么关系?3.被后世称为“楚辞体”或“骚体”的诗歌有那些特点?教师明确:1.屈原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
作为当时楚国的左徒和三闾大夫是负有内政、外交重任的。
所谓“联齐抗秦”的主张恰恰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
他的政治理想就是要使祖国独立富强,以至统一长期分裂的中国,达到所谓唐虞三代之治。
其具体主张就是举贤授能和修明法度。
上述思想便是所说的“美政”的具体含义。
2.参见教材第33页资料的结尾那句话(从“诗中通过这样的抒写”到完),而“离骚”这个词的解释就是“遭遇忧患”。
此诗的写作时间又正是在诗人因受到谗言第一次被放逐,诗人是被迫远离故土的,因此,其忧国忧民的思想随处可感亦在情理之中。
《离骚》教学设计(精选5篇)
•••••••••••••••••《离骚》教学设计《离骚》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离骚》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离骚》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思想目标:理解《离骚》的思想内容,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情感。
2、知识目标:了解《楚辞》、《离骚》的文学价值;掌握“修姱”、“羁”、“谇”、“怨”、“浩荡”、“溘”、“尤”、“反”、“忳”等实词以及“虽”、“兮”、“以”等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3、能力目标:吟诵注意节拍、重读和情感,培养学生阅读背诵古诗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赋与比的写法;2、“香草美人”的意象体系。
3、屈原的精神与理想在诗中的体现。
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
媒体设计:配音朗读磁带、投影胶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1、提问: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慨叹封建帝王武功有余而文才匮乏时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的“风骚”指的是什么?(《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2、简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的诗风,与之相提并论的《楚辞》则开创了浪漫主义的诗风。
所以,“风骚”就成了文学的代名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楚辞》中的名篇《离骚》。
(板书课题:《离骚》)二、解题1、简介屈原:(约前339-约前278),我国最早的大诗人。
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战国楚人。
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
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改革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其政治理想的内容是“美政”。
后遭谗去职,两次被流放,因无力挽救楚国灭亡,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投汨罗江而死。
其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
其作品2、简介“楚辞”:①诗体名。
屈原吸收楚地民间语言和民歌形式而创作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骚”体。
《离骚》教案6篇
《离骚》教案6篇《离骚》教案篇1一、课文悟读屈原,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其英名和诗作千古流芳、万代传诵。
其人、其文同在中国和世界人格和文学的境地树立起令人敬仰的巍峨丰碑。
其抒发情怀、叙写心境的长诗《离骚》当是其中最有影响、最具说服力的明证。
高阳苗裔、伯庸后人,孟陬庚寅,从天而降;皇赐之名正则,授之字灵均。
像屈原这样集天地灵秀于一身的天才人物,世上可谓稀而又少。
然而,即便是一颗璀璨无比的星斗,落入污秽遍地的肮脏环境中,也难彰其美。
一个爱国爱民的王室重臣,却因“哀民生之多艰”进谏昏庸无能的楚怀王,落了个“朝谇而夕替”的可悲结局。
令人痛惜!正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所述:“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由此可见其行文的背景及感情的基调。
课文节选的这一部分是《离骚》的主体,也是它的精华。
从中,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一位“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或忧郁悲哀或仰天长啸或低头苦吟的诗人形象;仿佛可以想像到阴霾蔽日、黑云压城的险恶环境,仿佛可以感受到这样的环境里苦吟诗人热血的冲涌、脉搏的跳动;仿佛可以谛听到使人悲郁感怀、哀国哀民的无奈叹息;仿佛……“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是他热爱祖国、关注民生、关心民众的真实写照;“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是他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铮铮誓言;“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是他恪守清白、保全节操的有力呐喊;“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是他坚守志向、忠贞不移的坚定信念……凡此种种,都足以使我们对这位千古诗圣赞叹不已,敬仰有加。
诗人的品格是高尚的,意志是坚定的,节操是清白的,才华是横溢的,但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环境中或许只能遭遇不幸,这是诗人的悲哀,更是历史的悲哀。
但诗人却能在那样的悲哀中坚守着“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的信念。
令人叹服!愿我们都能从诗人的经历与文字中学会正直,学会坚韧,学会宁死不屈,学会无怨无悔。
《离骚》教学设计
《离骚》教学设计《离骚》教学设计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从其《离骚》一文中可以感知其高贵的个人品质和忠君爱国的思想。
下面店铺给大家整理了这篇文章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离骚》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①了解“楚辞”和“骚体诗”的形式特点,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
②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大意,体悟情感,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古诗文的能力。
③了解屈原的理想和追求,理解诗人爱国忧民情感和九死未悔的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怀。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鉴赏诗歌语言,感受诗人情怀。
难点: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写作特色。
【教学方法】勾画加注法、诵读法、师生研讨法【教学安排】二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每当读到这首诗,就会想到在瑟瑟的秋风里,在木叶飘零的洞庭湖边,一位满眼忧伤的诗人孤独地站在那儿,他郁郁沉重,面对着浩浩汤汤的洞庭波涛,长歌当哭,他便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符号屈原,一座爱国主义的精神丰碑。
今天,我们学习《离骚》,走进诗人的心灵,感受他的痛苦,体味他的人生,感悟他的理想和追求。
二、诗人简介: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
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出身贵族,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
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曾做过左徒、三闾大夫等官。
他心怀天下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力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成为一个强国。
但由于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的矛盾,遭受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后来顷襄王即位,受子兰等人的诬陷,被放逐江南。
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攻破郢都楚灭,屈原悲愤难捱,自沉汨罗江。
屈原开创了一种新的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大源头。
三、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离骚教学设计及板书 离骚教学设计优秀案例优秀5篇
离骚教学设计及板书离骚教学设计优秀案例优秀5篇离骚一文表现了作者爱国忧民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这次牛牛范文为您整理了5篇离骚教学设计及板书离骚教学设计优秀案例,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教学过程:篇一【导入语】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有一个节日叫端午节,在这一天,人们会做些什么事情呢?﹙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那么,同学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传说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才设立这个节日的。
屈原在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汨罗江而死。
楚国百姓知道后,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争相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后来就演变成划龙舟的习俗。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后来又怕饭团被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liagrave;n﹚树叶包饭,外缠彩丝的方法,这样就发展成粽子了。
另有一位老医师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就发展为在这一天要喝雄黄酒。
从这里可以看出,屈原被楚国人民乃是全国人民敬仰了两千多年。
那么,为什么他如此受人爱戴呢?从这节课开始就让我们来了解他,了解他的作品。
【《楚辞》介绍】提起屈原,我们就会想到《离骚》,想到《离骚》,我们就会说那是《楚辞》,一种与《诗经》相提并论的文学体裁。
那么,什么是楚辞呢?1、楚辞的定义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它是《诗经》三百篇后的一种新诗体。
至汉成帝时,刘向整理古籍,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从此以后,楚辞就成为一部总集的名称了。
2、楚辞的来源﹙如时间紧迫,此部分内容不讲﹚①楚辞的形式,从直接的因素来说,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
但歌谣是用来唱的,篇幅短小而语言简朴。
楚辞虽脱胎于楚地歌谣,却已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方面在于篇幅较长,如《离骚》、《招魂》、《天问》,另一方面,它是不歌而诵的,但又不像散文那样的读法,而是用一种吟唱式的特别声调来诵读。
语文课文《离骚》教学设计(通用13篇)
语文课文《离骚》教学设计语文课文《离骚》教学设计(通用1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课文《离骚》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课文《离骚》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所与作者理想的关系;一、对联导入天问千声悲故国, 江咽万语吊斯人.沉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二、读《离骚》1、听朗读正音2、自由朗读读顺3、接龙朗读,读清三、说《离骚》1、读后觉得《离骚》有什么特点,学生说一说。
由此引入楚辞的介绍。
2、本文选自《楚辞》。
(投影)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
《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解《离骚》1、学生根据文章描绘屈原的外貌。
《离骚》涉及屈原外貌的主要是第三、四节,学生描绘过程中重点解析此两节。
学生释义,教师幻灯出示译文,并且出示屈原图片。
大声朗读,读好。
当场背诵。
2.学生说说所了解的屈原,教师补充。
由此引入第一、二节的学习。
学生翻译,教师幻灯出示译文。
大声朗读,读好。
当场背诵。
[明确]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寻道夫先路也,诗人身披香草用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质,诗歌从第一句帝高阳之苗裔兮开始,诗人使用大量笔墨,从多方面描述自我的美好而崇高的人格。
他自豪地说明他是楚王同姓之臣,既指出自己有高贵的身份,又表示自己对楚国的兴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他记叙自己降生在一个祥瑞的时辰(寅年寅月寅日〕被卦兆赐命以美好的名字,又强调自己禀赋卓异不凡。
2024最新-离骚高中背诵部分 高中语文《离骚》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
离骚高中背诵部分高中语文《离骚》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本页是编辑帮助大家收集整理的4篇高中语文《离骚》课文原文及教案,欢迎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语文《离骚》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的政治理想和政治困境;2、体味诗语中蕴含的复杂情绪;3、重构屈原形象;4、了解楚辞的特点学会诵读。
[重点难点]1、重点:目标一、二、三。
2、难点:目标二、三。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鉴赏法[教学时数]四课时[教学过程]一、了解屈原屈原,名平,字原,约生于公元前三四零年(楚宣王三十年),卒于公元前二七八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
他是楚王的同姓贵族,他“博闻彊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起初颇得楚怀王信任,起用为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候”,一度成为楚国内政外交的核心人物。
在内政方面,他主张“修明法度”、“举贤任能”,实行使国家富强的“美政”;在外交方面,他主张与强秦对抗,具有远大目光。
但他的这些主张具有理想主义的色彩,注定要在混浊的人间世中处处碰壁,他的诗人气质也注定与混乱的政治环境格格不入。
君王的疏远和群臣的嫉恨这是必然之事,这一切形成了他的人生困境,这种困境最典型的表征就是两次流放事件。
第一次是大约在楚怀王二十五年左右,被流放到汉北一带;第二次是在楚顷襄王十三年前后,被流放到沅、湘一带。
两次放逐使屈原从权力的中心被挤迫到了边缘,他陷入了现实和心灵的双重困境。
举世皆浊之中,他孤立无援;而在独醒时刻,他又不得不面对灵魂的拷问。
当强秦攻破故国的时候,他只好怀着忠诚和绝望自沉汨罗江。
当陷入这样一种孤独的人生困境之时,一切似乎不可把握,只有文字可以自由驱遣,只有文字可以成为他形影相吊的忠实伴侣,于是他写下了《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和《渔父》,在这发愤抒情之中,他的不安的灵魂暂得栖居和慰藉。
屈原的一生以“好修”为务,以“美政”为鹄的,他在乱世中上下求索,虽然他的忠诚不曾挽救故国的覆亡,但却为他赢得了后世的尊敬。
《离骚》教学设计(10篇)-最新
《离骚》教学设计(10篇)离骚一文表现了作者爱国忧民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这次为您整理了10篇《《离骚》教学设计》,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离骚》教学设计篇一离骚屈原[教学目标]1、了解《离骚》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是“楚辞”体的代表作品。
2、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音。
3、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和创作手法。
[教学重点]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民间有关习俗,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你知道,这是为了纪念谁吗?(二)自读感知1、关于作者屈原,名(),字(),()时期国人。
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的创立者和代表者,是我国()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
上个世纪,曾被推举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的(),英国的(),意大利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他投汨罗江做成的纪念日。
2、屈原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
3、关于楚辞(1)《楚辞》是我国第一部()(风格)诗歌总集,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形式,是以屈原和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
《楚辞》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成为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4、整体感知(1)文题理解“离”通(),意为()。
“骚”意为(),“离骚”即()。
(2)诵读课文结合注释及相关工具书,疏通字、词,并把重要词语的含义注解到文中。
①给下列加点几字注音苗裔揆搴扈骐骥蕙茝惮荃羌孟陬汨阰辟芷申椒昌被踵謇謇②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肇锡余以嘉名来吾道夫先路也指九天以为正兮③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名”“字”),并指明其用法。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④指出下面的句子的特殊用法。
恐年岁之不吾与(3)主旨把握课文节选部分表达了屈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三)研读探究1、在你的想象中,屈原有怎样的外貌,怎样的风度?(用原诗句作答)2、在《离骚》中,作者常用“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请找出相关诗句,说说诗人是怎样运用这些比喻来表达政治理想的?3、文中除了使用比喻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还用了什么手法?请举例说明。
《离骚》教学设计15篇
《离骚》教学设计《离骚》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离骚》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离骚》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诵读,了解骚体诗诵读特征;通过自主、合作,了解屈原的身世和《离骚》的文学地位,掌握“名”“字”的词类活用和“不吾与”的宾语前置现象;探究以“香草”、“美人”喻美德、君王的手法,归纳诗人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增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并运用所学鉴赏托物言志类诗歌。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诗歌1-6节分析诗句,归纳形象理解“香草”、“美人”的虚指义【教学难点】本课的文本时代久远,生僻字较多,学生在朗读和内容理解上均有不小的难度;诗中作者对自己的美化,也是学生的认知误区;“香草”、“美人”的虚指义需要点拨。
【教学策略】教师范读和学生自主朗读,把握骚体诗的诵读特点学生自主、合作,理解诗歌大意问题导读,让学生探究归纳人物形象,澄清认知误区。
问题引导与教师讲授相结合,掌握以“香草”、“美人”喻美德、君王的手法【辅助教学】CAI【课型】新授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语幻灯片展示民俗活动,导入新课。
设计语:这条静静流淌着的清澈的江水叫汨罗江,与它相关的民俗有很多。
赛龙舟、吃粽子、挂荷包、喝雄黄酒、插艾草。
这些风俗是关于什么节日的?这个节日是在哪一天?与哪一位历史人物有关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屈原的《离骚》。
二、作者作品幻灯片展示文学常识。
教师要求学生对重点内容做笔记。
设计内容:屈原(约前339~约前278)名平,字原。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战国末期楚国人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等23篇。
以《离骚》为代表。
《离骚》(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离骚》(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离骚》(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离骚》(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 了解《离骚》的作者屈原及其生平;2. 了解《离骚》的文学形式和艺术特点;3. 掌握《离骚》中的词语和句式;4. 能够理解和欣赏《离骚》的艺术价值;5.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
二、教学内容1. 屈原及《离骚》的背景和写作背景;2. 《离骚》的文学形式和艺术特点;3. 《离骚》中的词语和句式;4. 《离骚》的主题和艺术价值;5. 《离骚》课堂朗读、分析和鉴赏。
三、教学过程1. 自主学习老师在课前布置相关材料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了解屈原及其作品《离骚》。
2. 课堂互动(1)鉴赏《离骚》的艺术特点通过学生预习,老师搜集多篇《离骚》的研究资料和鉴赏文章,带领学生共同分享。
通过学生观点的交流,让学生感受《离骚》的艺术特点,如幽远、含蓄、深奥、转折等。
(2)词语句式的分析词语句式的分析是关注语言、掌握技巧,锤炼文学修养的好方法。
教师将关键词汇和词句结构提取出来,做到一步步简析,让学生掌握思路和方法,同时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力和信息获取度。
(3)阅读理解通过阅读《离骚》的部分文本、译文和相关研究资料,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同时检验学生预习和课堂讨论的效果。
3. 个性评价在本节课结束前,老师鼓励学生就自己对《离骚》的理解、心得和感受进行个性评价,包括作品的感受、思考和认识,帮助学生深入体会《离骚》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四、教学重点学生对《离骚》的专业性和艺术性认知的提高。
五、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从文本的语言、艺术和思想等多方面进行深度思考和评价。
六、教学方法1. 合作教学法在同时提示学生多的专业性知识和文学修养的同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探究《离骚》的艺术和思想。
2. 分层教学法因“离骚”这样的古典文学大家作品语言、思想颇为博大,因此通过分层教学法进行无障碍性的学习,在课程中拉近每个孩子与古典文学巨作之间的距离,让他们能够更为精确地抓住重要语言及句式,从而了解屈原思想与文化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骚》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读全文,借助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重要的词语、句子,理清文章结构。
2、自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赏析屈原的人物形象,理清诗人所抒发的感情。
3、自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赏析《离骚》的写作特色,并能总结赏析方法。
【重点、难点】《离骚》是我国诗歌史上首次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抒情诗。
屈原以他思想的博大、构思的奇特,利用和借鉴当时南方楚国民歌,多用“兮”字的句式及方言,大量运用比喻,难字较多,意思也较艰深,极大地增加了理解诗歌的难度。
因此,疏通诗句,准确诵读,把握诗人情感,就成了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预习安排:1.借助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结构。
2、找出诗中用了比兴手法的句子,并尝试分析。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预设】一、导语设计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
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二、作家作品介绍:1、关于作者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主张选贤授能,修明法度,以实现“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
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屈原的作品主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不朽诗篇。
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2、《楚辞》与《离骚》《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辑。
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
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373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也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
前部分追忆往事,表明洁身自好,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和九死未悔的坚定信念。
后两部分描写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探索。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3、“离骚”释义:“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
三、自学指导一:朗读正音,读准节奏。
1.范读——让学生耳顺,放课文朗读磁带或老师范读,学生感受,正音。
2.诵读——让学生口顺,指导学生朗读,注意情感和节奏,逐步积淀语感。
朗读注意:骚体诗与《诗经》相比有所不同。
《诗经》以四字句为典型句式,句中节奏为“二二”;骚体诗的典型句式则有六字与五字两种(语气词“兮”除外),一般是每句诗三至四个节拍,“兮”为语助词,它不仅加强了生活色彩,而且使诗歌的调子回荡顿挫,婉转动人,读时应拉长语气。
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3、学生自由诵读。
四、自学指导二:学生借助课下的注解,疏通课文的句子,注意生字、生词及常用字、词的特殊用法,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自学过程中的疑难字词句,梳理课文知识点,不懂的向老师提问。
补充知识点梳理:(一)、重点词语1.掩涕:长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泪)2.谇: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谏争)3.替: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4.虽:虽九死而未悔(纵然,即使)5.众女: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多小人)6.蛾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7.遥诼: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造谣,诽谤)8.偭:偭(miǎn)规矩而改错(背向,引申为违背)9.度: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10.溘:宁溘(kè)死以流亡兮(突然,忽然)11.异道:夫熟异道而相安(不同道)12.尤:忍尤而攘诟(罪过)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观察,选择道路)15.及:及行迷之未远(趁着)16.止息:驰椒丘且焉止息(停下来休息)17.初服:退将复修吾初服(当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18.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耸的样子)19.游目:忽反顾以游目兮(放眼观看)20.缤纷:佩缤纷其繁饰兮(繁多)21.未变: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不会改变)(二)、通假字1.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2.邑:忳(tún)郁邑余侘(chà)傺(chì)兮(通“悒”,忧愁苦闷)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4.离: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5.章: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显著)6.反: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三)、一词多义1.长: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②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2.善: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②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擅长)3.以为:①制芰(jì)荷以为衣兮(用……做)②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4.修: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美好)②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③余独好修姱以为常(美,美好)5.虽: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惟,只是)②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四)、词类活用1.鞿羁: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名作动,约束)2.淫:谣诼谓余以善淫(动作名,淫荡的事)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行)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高)8.长:长余佩之陆离(使动,使……加长)(五)、古今异义的词1.浩荡:怨灵修之浩荡(①古义:荒唐。
②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2.工巧:固时俗之工巧兮(①古义:善于投机取巧。
②今义:技艺巧妙)3.改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①古义:改变措施。
②今义:改正错误)4.穷困:吾独穷困乎此时也(①古义:处境困窘。
②今义:经济困难)5.流亡:宁溘(kè)死以流亡兮(①古义:随流水而消逝。
②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六)、句式1.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2.唯昭质其犹未兮(固定句式)3.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4.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被动句)5.虽体解吾犹未变亏(被动句)(七)、难句翻译1.余虽好姱(kuā)以鞿(jī)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译:我只是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啊,早上进谏而晚上即遭贬黜。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译:这也是我心向往的美德啊,纵然九死也不后悔。
3.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译:宁愿突然死去,随水流而长逝啊,我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这种丑态。
4.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译:到朝廷做官而不被(君王)接纳,又遭受指责啊,就退隐了,重新整理我当初的衣服。
5.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译:裁剪荷叶做上衣啊,缀缝荷花花瓣做下装。
6.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译:不了解我也罢了啊,只要我本心确实是美好的。
7.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译: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加长我长长佩带。
8.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译:世上的清芳和污浊杂糅在一起啊,唯独我明洁的品质还没有亏损。
9.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译:即使被肢解我还是不会改变啊,难道我的志向是可以挫败的吗?五、自学指导三:学生自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明确:1节:作者自述受屈遭贬的原因,但毫无妥协、退缩的念头。
2节:反省,表现为追求美政、美德“虽体解吾犹未变”的高尚节操,抒发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怀。
第二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齐读课文。
二、自学指导四:学生自读第一节,思考屈原一生“好修姱以鞿羁鞿兮”,却为什么“謇朝谇而夕替”,有哪三个原因?(学生自主完成,小组交流展示。
)明确:小人投机(“众女”“谣诼”);君王“不察”,自己不愿同流合污。
三、自学指导五:屈原怎么对待这种不公平的待遇?(用诗句回答)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感情?明确:“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世之所厚”。
表现了屈原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热情,以及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做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
四、自学指导六:学生自读第二节,思考节选的这部分里第一节先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第二节接着却又说“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其未远”,前后是否有矛盾?(学生自主完成,小组交流展示。
)讨论诗人追求的理想。
第一节写的是诗人因正道直行,不同流合污,而遭小人诬陷,君王是非不分,疏远了他。
虽遭多方沉重打击,但他心志弥坚,毫不退缩。
第二节里写诗人打算全身而退,高洁自守,不再在政治活动中积极进取,谋求变革。
远离政坛,并不意味着放弃操守,因此并不矛盾。
总的理想是希望楚王能任用贤能,楚国能繁荣富强。
具体表现:(1)热爱祖国、忧国忧民。
(2)坚持正义,坚持真理,不同流合污。
(3)加强自身修养,追求美好的品德。
五、自学指导七:学生自读诗歌,赏析诗人形象。
1、回顾人物形象赏析方法步骤。
2、按照步骤整理答案。
3、小组合作交流,展示。
明确: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忧国忧民,热爱祖国)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刚正不阿,一身正气)宁客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洁身自好,自我完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第三课时一、导入:齐读课文。
二、自学指导七:学生自读课文,赏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学生自主完成,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明确:⒈语言方面(1)句式以六言为主,兼有杂言,整首诗整齐而节奏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