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课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必修二5《离骚》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必修二5《离骚》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离骚》教学设计与说课稿

(共4篇)

《离骚》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对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2、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运用的效果

3、了解《离骚》语言特点,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和重读。理解文章节选部分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通过鉴赏《离骚》中的诗句学习屈原忧国忧民、追求美政的高尚品德。

2、鉴赏诗歌的比兴手法,了解屈原“香草”“美人”传统。

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骚体诗的形式特点,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教师背写出《离骚》开头的部分内容,引出屈原。

帝高言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赐予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此内容既涉及屈原的出身,也涉及一些古

代文化常识)

二、介绍屈原及他的《离骚》:

1、关于作者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主张选贤授能,修明法度,以实现“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屈原的作品主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不朽诗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2、《楚辞》与《离骚》

《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辑。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离骚》教案一等奖4篇

《离骚》教案一等奖4篇

《离骚》教案篇1

教案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并朗读和串讲课文;

2.理解诗中所表现出的诗人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教学难点:

对其中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我们刚刚学习了《诗经》三首,从中感受到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一些特点,例如,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生活现状;在形式上四言一句,琅琅上口,又广泛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等等。而今,我们将要学习的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代表诗作《离骚》,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与《诗经》相比,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有的变化还是很大的。另外,屈原有两句脍炙人口的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也恰恰是出自《离骚》之中。下面就让我们在阅读这首诗的过程中,去发现和归纳这些变化、体会诗人的那种“上下求索”的精神吧!

二、学习有关文学常识

(一)引导学生阅读课前、课下、课后的提示、注释、资料等文字。

设计三个问题帮助学生快速阅读

1.诗人屈原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2.《离骚》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它与诗人的经历有什么关系?

3.被后世称为“楚辞体”或“骚体”的诗歌有那些特点?

教师明确:

1.屈原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作为当时楚国的左徒和三闾大夫是负有内政、外交重任的。所谓“联齐抗秦”的主张恰恰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他的政治理想就是要使祖国独立富强,以至统一长期分裂的中国,达到所谓唐虞三代之治。其具体主张就是举贤授能和修明法度。上述思想便是所说的“美政”的具体含义。

2.参见教材第33页资料的结尾那句话(从“诗中通过这样的抒写”到完),而“离骚”这个词的解释就是“遭遇忧患”。此诗的写作时间又正是在诗人因受到谗言第一次被放逐,诗人是被迫远离故土的,因此,其忧国忧民的思想随处可感亦在情理之中。

《离骚》教学设计5篇

《离骚》教学设计5篇

《离骚》教学设计5篇

离骚一文表现了作者爱国忧民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下面是整理的《离骚》教学设计

5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离骚》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生平,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3通过鉴赏重要语句,让学生理解并感受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

2鉴赏重要语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教学难点:

1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2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的浪漫主义特色。

教具:多媒体

第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影片《屈原》的几组镜头:

屈原被越王放逐,形容枯槁,行吟泽畔,抱石沉江,并配以主题歌曲。

提问你们知道屏幕上这位历经坎坷,依然忠君爱国的诗人是谁吗?(学生答:屈原)端午节时

民间有一个习俗:吃粽子、赛龙舟(放出粽子,赛龙舟图画)就是为了纪念屈原的。

(二)自主合作探究

1关于作者及

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及有关工具书介绍屈原,教师予以补充,多媒体出示有关屈原的镜头及生平简介。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他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派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因受小人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明忠贞爱国之怀。

《离骚》教学设计(精选14篇)

《离骚》教学设计(精选14篇)

《离骚》教学设计(精选14篇)

《离骚》教学设计篇1

离骚

屈原

[教学目标]

1、学习把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学问;

2、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教学难点]

学习理解本诗以比方、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所与抱负的关系;

[课时支配]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家作品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缘由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乐观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见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消失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冲突,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抱负。

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抱负,与腐朽的

楚国贵族

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他的“美政”抱负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抱负、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屈原的作品布满了乐观的浪漫主义精神。其主要表现是他将对抱负的热闹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奇妙的意境之中。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方品德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方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亮对比,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屈原的作品形式上参差错落、敏捷多变;语言上采纳了大量楚地方言,极富于乡土气息;其方言土语大都经过提炼,辞藻华美,传神状貌,极富于表现力。

《离骚》教案合集六篇

《离骚》教案合集六篇

《离骚》教案

《离骚》教案合集六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离骚》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离骚》教案篇1

【教学要点】

1、掌握作家作品以及文学体裁常识。

2、理解运用比兴手法的艺术效果。

3、翻译并背诵全文。

【教学设想】

难文浅教,重在落实,先译后析,趣味背诵。

【教学流程】

一、出示对联和诗歌,初步感知,导入课文

1、对联和诗歌: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2、阐释对联诗歌内容:屈原一生忠君爱国,但不被理解,反被排斥、流放,最后自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伟大的诗人,《招魂》《九歌》是他的作品。屈原在诗歌中,往往用香草比喻自己,表现自己的高尚品德。

二、掌握文学常识,落实基础知识。学生课前查阅资料,课堂上师生交流,进一步明确知识点

1、屈原:名平,字原,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开创了由集体创作转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有作品25篇,《九歌》11篇,《九章》9篇,另有《离骚》《天问》《远游》《卜居》《渔父》等作品,保存在西汉人刘向辑录的《楚辞》中。其中,《九歌》是祭神的乐曲,充满生活气息;《天问》表现屈原的学术造诣和历史观、自然观;其余以《离骚》为代表,表达内心的情愫。《离骚》是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

抒情诗,也是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2、楚辞: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新诗体。源于楚地歌谣,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每句以四六字为主,多用“兮”字,辞藻华丽。楚辞的概念最早见于《史记》。刘向把屈原宋玉及汉代模拟这种题材所写的作品汇辑成书,定名《楚辞》,于是,楚辞又成了诗歌总集的名称。因为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离骚》,后人以“骚”来称楚辞。而《诗经》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国风”,后人以“风骚”称《诗经》和《离骚》所开创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

人教版必修二《离骚》优秀教案

人教版必修二《离骚》优秀教案

作为⼀名⽆私奉献的⽼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是店铺为⼤家收集的必修⼆《离骚》优秀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家能够喜欢。

必修⼆《离骚》优秀教案篇1

【教学⽬标】

1、了解屈原⽣平,理解诗⼈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尚品质,从⽽培养学⽣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初步鉴赏、评价古诗⽂的能⼒。

3、通过鉴赏重要语句,让学⽣理解并感受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屈原⽣平及《楚辞》的⼀般特点

2、鉴赏重要语句,感受屈原⾼尚的⼈格美。

【教学难点】

1、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2、欣赏诗中的⽐喻⼿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创设情景、激情导⼊

使⽤多媒体课件,让学⽣观看影⽚《屈原》的⼏组镜头:

屈原被越王放逐,形容枯槁,⾏吟泽畔,抱⽯沉江,并配以主题歌曲。

提问你们知道屏幕上这位历经坎坷,依然忠君爱国的诗⼈是谁吗?(学⽣答:屈原)端午节时

民间有⼀个习俗:吃粽⼦、赛龙⾈(放出粽⼦,赛龙⾈图画)就是为了纪念屈原的。

(⼆)⾃主合作探究

1、关于作者及《离骚》

让学⽣结合课⽂注释及有关⼯具书介绍屈原,教师予以补充,多媒体出⽰有关屈原的镜头及⽣平简介。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他出⾝于楚国

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对天⽂、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他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派与秦⽃争,两度出使齐国。因受⼩⼈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死,以明忠贞爱国之怀。

《离骚(节选)》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离骚(节选)》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离骚(节选)》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离骚(节选)》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离骚(节选)》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离骚》的基本思想和文学价值,并形成自己的美学观点和哲学见解。

2.学会阅读和欣赏《离骚》,掌握古诗文的基本技能和阅读策略,加深对汉语言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3.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批判性思维和个性化表达能力,提高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了解《离骚》的基本思想和文学价值,并掌握古诗文的基本技能和阅读策略。

三、教学难点:

1.理解《离骚》的基本思想和哲学观念,发现其中的文化符号和艺术形式。

2.掌握《离骚》的阅读技巧和文学特征,欣赏其语言和形式之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

1.导入法:引入课题,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2.独立阅读法:让学生自主阅读,培养阅读能力和习惯。

3.讲授法:讲解文学知识和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4.小组讨论法:促进交流和互动,锻炼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内容:

1.《离骚》的基本思想和文学特征。

2.《离骚》的文化符号和艺术形式。

3.《离骚》的阅读策略和技巧。

4.《离骚》的语言和形式之美。

六、教学设计:

1.导入

T: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叫做中国文化吗?它历经几千年的演变和传承,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是我们国家的瑰宝和世界的文化遗产。在中国文化中,有许多杰出的文学作品,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伟大的古文学作品——《离骚》。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和认识吗?

《离骚》教案

《离骚》教案

《离骚》教案

《离骚》教案范文集合5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收集整理的《离骚》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离骚》教案篇1

《离骚》教案

知识目标

1、了解《离骚》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是“楚辞”体的代表作品。

2、通过学习《离骚》,了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如屈原借诗中的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怀。

3、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音。

4、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和创作手法: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

能力目标

1、培养通过把握诗文形象,深入体会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2、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离骚》,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诗人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执著追求理想的高尚节操。

教学重点

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1、运用讲读法、逐节诵读、讲讲背背,指点难字读音、难字词义。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诗中的爱国忧民感情及他为追求理想而九死未悔的精神。

3、通过比较阅读法,延展课堂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实对作品的理解。

教具准备

录音机教学磁带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屈原的《离骚》及他的政治理想。

2、了解《离骚》在诗歌形式上的革新及“楚辞”体。

《离骚》公开课教案

《离骚》公开课教案

《离骚》公开课教案

《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这首诗歌也是流传至今。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节选《离骚》的公开课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离骚》公开课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思想目标:理解《离骚》的思想内容,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情感。

2、知识目标:了解《楚辞》、《离骚》的文学价值;掌握“修姱”、“羁”、“谇”、“怨”、“浩荡”、“溘”、“尤”、“反”、“忳”等实词以及“虽”、“兮”、“以”等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3、能力目标:吟诵注意节拍、重读和情感,培养学生阅读背诵古诗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赋与比的写法;

2、“香草美人”的意象体系。

3、屈原的精神与理想在诗中的体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提问: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慨叹封建帝王武功有余而文才匮乏时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的“风骚”指的是什么?(《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2、简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的诗风,与之相提并论的《楚辞》则开创了浪漫主义的诗风。所以,“风骚”就成了文学的代名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楚辞》中的名篇《离骚》。(板书课题:《离骚》)

二、解题

1、简介屈原:

(约前339—约前278),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楚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改革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其政治理想的内容是“美政”。后遭谗去职,两次被流放,因无力挽救楚国灭亡,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投汨罗江而死。其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其作品

《离骚》教案

《离骚》教案

《离骚》教案9篇

主要的一些观点

屈原在几千年来一直被视为一位“忠君爱国”、“忠信、廉洁、正直”的爱国忧民的诗人;被誉为“虽可与日月争光可也”的伟大历史人物。殊不知,屈原作为一位诗人是成功的;但作为一位政治家却是失败的。他的失败就在于他把自己的命运与楚国的国运紧密的联结起来。他爱楚国,是爱的那么的深沉和执着。他深深地爱着楚国的文化,这一点造就了他成为一位伟大的诗人;他深深地迷恋着楚国的腐朽的、没落的政坛,这一点铸成了他只能是一位狭隘的民族主义者,从而他的国家的毁灭,连带了他政治信仰上也彻底的毁灭。

因此,被后人所称赞的爱国主义思想,实质上只是愚昧的“忠君”思想。它并非是一种代表先进的思想意识,而且与历史的发展潮流恪恪不入。正是愚昧的“忠君”思想注定了屈原一生的悲剧命运。但我们不能按今人的民主观念来勉强屈原!在他那个时代“爱国”只能通过“忠君”来实现,可以说,“爱国”必须忠君!屈原的爱国思想也是无可置疑的。

我认为,屈原之死是有价值的。我们知道,一个人活着必须有所追求,否则,他的人生就是浑浑噩噩的一场梦!振兴楚国是屈原一生的最高理想。当这个理想破灭,他的人生还有何意义!与其苟且偷生,不如一死以明志!“幸福是非死得不到的!”屈原以死抗争,是为了唤醒民众,死得其所。屈原是有气节的。

闻一多先生说:“如果对于当时那在暴风雨前窒息得奄奄待毙的楚国人民,屈原的《离骚》唤醒了他们的反抗情绪;那么,屈原的死,更把那反抗情绪提高到爆炸的边沿。”

从屈原的人格上进行分析,他的死是其人格美的具体显现。屈原之死,首先是悲壮的爱国之举,其次是对高尚的气节、神圣的人格的捍卫!同时又是对黑暗政治最强烈的控诉、最有力的抨击!表面看来他是自杀,实际是奸党小人夺去了他宝贵的生命。

《离骚》教学设计(精选5篇)

《离骚》教学设计(精选5篇)

《离骚》教学设计

《离骚》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离骚》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离骚》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思想目标:理解《离骚》的思想内容,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情感。

2、知识目标:了解《楚辞》、《离骚》的文学价值;掌握“修姱”、“羁”、“谇”、“怨”、“浩荡”、“溘”、“尤”、“反”、“忳”等实词以及“虽”、“兮”、“以”等虚词的意义及

用法。

3、能力目标:吟诵注意节拍、重读和情感,培养学生阅读背诵古诗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赋与比的写法;

2、“香草美人”的意象体系。

3、屈原的精神与理想在诗中的体现。

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

媒体设计:配音朗读磁带、投影胶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提问: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慨叹封建帝王武功有余而文才匮乏时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的“风骚”指的是什么?(《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2、简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的诗风,与之相提并论的《楚辞》则开创了浪漫主义的诗风。所以,“风骚”就成了文学的代名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楚辞》中的名篇《离骚》。(板书课题:《离骚》)

二、解题

1、简介屈原:(约前339-约前278),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楚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改革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其政治理想的内容是“美政”。后遭谗去职,两次被流放,因无力挽救楚国灭亡,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投汨罗江而死。其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其作品

《离骚》教学设计

《离骚》教学设计

《离骚》教学设计

《离骚》教学设计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从其《离骚》一文中可以感知其高贵的个人品质和忠君爱国的思想。下面店铺给大家整理了这篇文章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离骚》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①了解“楚辞”和“骚体诗”的形式特点,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

②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大意,体悟情感,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古诗文的能力。

③了解屈原的理想和追求,理解诗人爱国忧民情感和九死未悔的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鉴赏诗歌语言,感受诗人情怀。

难点: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写作特色。

【教学方法】

勾画加注法、诵读法、师生研讨法

【教学安排】

二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每当读到这首诗,就会想到在瑟瑟的秋风里,在木叶飘零的洞庭湖边,一位满眼忧伤的诗人孤独地站在那儿,他郁郁沉重,面对着浩浩汤汤的洞庭波涛,长歌当哭,他便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符号屈原,一座爱国主义的精神丰碑。今天,我们学习《离骚》,走进诗人的心灵,感受他的痛苦,体味他的人生,感悟他的理想和追求。

二、诗人简介: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出身贵族,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曾做过左徒、三闾大夫等官。他心怀天下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力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成为一个强国。但由于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的矛盾,遭受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后来顷襄王即位,受子兰等人的诬陷,被放逐江南。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攻破郢都楚灭,屈原悲愤难捱,自沉汨罗江。

《离骚》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离骚》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离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理解《离骚》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主题。(2)能够分析《离骚》的文学特色、艺术手法和思想价值。(3)能够默写《离骚》中的重点诗句。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离骚》。(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2)理解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斗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坚守信念,追求真理。

二、教学重点

1. 《离骚》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主题。

2. 《离骚》的文学特色、艺术手法和思想价值。

3. 默写《离骚》中的重点诗句。

三、教学难点

1. 《离骚》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

2. 深入解读《离骚》中的象征、隐喻和哲理。

3. 理解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感受其爱国主义精神。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简介屈原及《离骚》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

让学生自主阅读《离骚》,了解诗歌大意,标记重点诗句。

3. 合作探讨:

分组讨论,分析《离骚》的文学特色、艺术手法和思想价值。

4. 课堂讲解:

讲解《离骚》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分析诗歌主题、文学特色、艺术手法和思想价值。

5. 情感体验:

让学生感受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6.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诗句的记忆。

7. 作业布置:

(1)默写《离骚》中的重点诗句。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高中语文《离骚》教学教案

高中语文《离骚》教学教案

高中语文《离骚》教学教案

《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离骚》教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语文《离骚》教学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了解浪漫主义诗歌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运用的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高贵的个人品格和忠君爱国的思想。

教学重点:

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

词。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二、解题:

1、屈原简介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yǐng)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离骚》优秀教学设计2篇

《离骚》优秀教学设计2篇

《离骚》优秀教学设计

《离骚》优秀教学设计精选2篇(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离骚》,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用恰当的语言和方式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热情。

教学内容:

《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由屈原创作,内容丰富,艺术手法独特。本次教学以《离骚》为核心,结合屈原的生平背景、篇章结构、意象表达等方面进行讲解和分析。

教学重点:

1. 理解《离骚》的主题和意义;

2. 理解《离骚》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分析《离骚》的篇章结构和情节发展。

教学难点:

1. 理解《离骚》的深层含义和抽象意象;

2. 掌握用正确的语言和方式表达对《离骚》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离骚》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屈原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2. 分析《离骚》的篇章结构:讲解《离骚》的基本结构和章节划分,帮助学生理清故事情节的发展线索;

3. 分析《离骚》的意象表达:通过分析具体的词句和意象,帮助学生理解其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4. 指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互动,鼓励学生发表对《离骚》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课时:

1. 深入理解《离骚》的主题和意义: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离骚》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帮助学生理解其主题和意义;

2. 分析《离骚》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技巧:讲解屈原在《离骚》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帮助学生欣赏其艺术之处;

3.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要求学生在理解《离骚》的基础上,进行作文创作,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离骚教学设计及板书 离骚教学设计优秀案例优秀5篇

离骚教学设计及板书 离骚教学设计优秀案例优秀5篇

离骚教学设计及板书离骚教学设计优秀案例优秀5篇

离骚一文表现了作者爱国忧民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这次牛牛范文为您整理了5篇离骚教学设计及板书离骚教学设计优秀案例,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教学过程:篇一【导入语】

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有一个节日叫端午节,在这一天,人们会做些什么事情呢?﹙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那么,同学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

传说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才设立这个节日的。屈原在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汨罗江而死。楚国百姓知道后,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争相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后来就演变成划龙舟的习俗。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后来又怕饭团被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liagrave;n﹚树叶包饭,外缠彩丝的方法,这样就发展成粽子了。另有一位老医师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就发展为在这一天要喝雄黄酒。

从这里可以看出,屈原被楚国人民乃是全国人民敬仰了两千多年。那么,为什么他如此受人爱戴呢?从这节课开始就让我们来了解他,了解他的作品。

【《楚辞》介绍】

提起屈原,我们就会想到《离骚》,想到《离骚》,我们就会说那是《楚辞》,一种与《诗经》相提并论的文学体裁。那么,什么是楚辞呢?

1、楚辞的定义

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它是《诗经》三百篇后的一种新诗体。至汉成帝时,刘向整理古籍,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从此以后,楚辞就成为一部总集的名称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骚》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读全文,借助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重要的词语、句子,理清文章结构。

2、自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赏析屈原的人物形象,理清诗人所抒发的感情。

3、自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赏析《离骚》的写作特色,并能总结赏析方法。

【重点、难点】

《离骚》是我国诗歌史上首次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抒情诗。屈原以他思想的博大、构思的奇特,利用和借鉴当时南方楚国民歌,多用“兮”字的句式及方言,大量运用比喻,难字较多,意思也较艰深,极大地增加了理解诗歌的难度。因此,疏通诗句,准确诵读,把握诗人情感,就成了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预习安排:

1.借助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结构。

2、找出诗中用了比兴手法的句子,并尝试分析。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预设】

一、导语设计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二、作家作品介绍:

1、关于作者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主张选贤授能,修明法度,以实现“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屈原的作品主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不朽诗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2、《楚辞》与《离骚》

《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辑。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

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373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也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前部分追忆往事,表明洁身自好,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和九死未悔的坚定信念。后两部分描写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探索。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3、“离骚”释义:“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

三、自学指导一:朗读正音,读准节奏。

1.范读——让学生耳顺,放课文朗读磁带或老师范读,学生感受,正音。

2.诵读——让学生口顺,指导学生朗读,注意情感和节奏,逐步积淀语感。朗读注意:骚体诗与《诗经》相比有所不同。《诗经》以四字句为典型句式,句中节奏为“二二”;骚体诗的典型句式则有六字与五字两种(语气词“兮”除外),一般是每句诗三至四个节拍,“兮”为语助词,它不仅加强了生活色彩,而且使诗歌的调子回荡顿挫,婉转动人,读时应拉长语气。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3、学生自由诵读。

四、自学指导二:学生借助课下的注解,疏通课文的句子,注意生字、生词及常用字、词的特殊用法,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自学过程中的疑难字词句,梳理课文知识点,不懂的向老师提问。

补充知识点梳理:

(一)、重点词语

1.掩涕:长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泪)2.谇: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谏争)

3.替: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4.虽:虽九死而未悔(纵然,即使)

5.众女: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多小人)

6.蛾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

7.遥诼: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造谣,诽谤)

8.偭:偭(miǎn)规矩而改错(背向,引申为违背)

9.度: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10.溘:宁溘(kè)死以流亡兮(突然,忽然)

11.异道:夫熟异道而相安(不同道)12.尤:忍尤而攘诟(罪过)

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观察,选择道路)

15.及:及行迷之未远(趁着)16.止息:驰椒丘且焉止息(停下来休息)

17.初服:退将复修吾初服(当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

18.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耸的样子)19.游目:忽反顾以游目兮(放眼观看)

20.缤纷:佩缤纷其繁饰兮(繁多)21.未变: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不会改变)

(二)、通假字

1.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

2.邑:忳(tún)郁邑余侘(chà)傺(chì)兮(通“悒”,忧愁苦闷)

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

4.离: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

5.章: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显著)

6.反: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

(三)、一词多义

1.长: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②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

2.善: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②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擅长)

3.以为:①制芰(jì)荷以为衣兮(用……做)②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

4.修: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美好)②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③余独好修姱以为常(美,美好)

5.虽: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惟,只是)②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四)、词类活用

1.鞿羁: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名作动,约束)

2.淫:谣诼谓余以善淫(动作名,淫荡的事)

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

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

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

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行)

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高)

8.长:长余佩之陆离(使动,使……加长)

(五)、古今异义的词

1.浩荡:怨灵修之浩荡(①古义:荒唐。②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

2.工巧:固时俗之工巧兮(①古义:善于投机取巧。②今义:技艺巧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