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701-1997煤矿用氮气防灭火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防火注氮实施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最新版)

防火注氮实施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最新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防火注氮实施方案及安全技术措

施(最新版)

防火注氮实施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最新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一、概况

51402工作面为我矿首采工作面,综采走向长壁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走向长度240米,倾斜长度130米,平均煤层厚度2.2米。煤层自燃倾向等级为:煤4-1为Ⅰ级容易自燃煤层,自燃发火期54天。煤层原煤燃点一般在274℃~297℃,个别为303℃,燃点较低,加上煤的变质程度低,含硫高,易氧化而自燃。

于7月27日至30日检查,51402皮带机尾一氧化碳浓度为

11-16ppm,根据工作面的推进速度及作业工序综合分析,认为是51402工作面上下隅角向采空区漏风,导致已采空的24米冒落区内有浮煤氧化现象。为消除隐患,防止自然发火事故出现,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特制订“51402工作面防灭火注氮实施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如下。

注三相泡沫标准作业流程

注三相泡沫标准作业流程
4)每隔半小时对制氮机作业地点氧气浓度不得低于18%、有害气体浓度符合规定。
《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条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第6部分机电)
注氮工
注浆工
3
注三相泡沫
1)系统检查完毕后,通知制浆站,输送符合标准配比发泡沫剂浆体(或粉煤灰、25%砂土);
2)观察压力表,压力正常后,开启注氮管路侧阀门,通过三相泡沫混合器开始向灌注地点注三相泡沫。
1)管路清洁,阀门关闭;
2)关闭空压机前,打开卸压阀,卸压60秒后关闭空压机,制氮机停机10分钟后,关闭供水阀门;
3)拆除混合器后,两人配合作业,监护孔口气体变化,拆除完毕后,孔口封堵严密。
MT/T701-1997《煤矿用氮气防灭火技术规范》
注氮工
注浆工
拆除混合器时,人员不得正对混合器,防止伤人。
5
注浆工
安排专人观察压力表,压力超限时,立即停止注胶,打开泄压阀门,对堵塞管路进行处理。
4
收尾工作
1)按设计要求完成施工任务后,关闭混合器注氮管路侧阀门,打开制氮机空压机卸压阀,关闭空压机电源,再关闭制氮机,最后关闭总电源及供水阀门;
2)通知制浆站停止注浆,送水清洗注浆管路;
3)管路清洗完毕后,通知制浆站关闭阀门,关闭井下混合器注浆管路侧阀门,打开压力表下侧排空阀,排空混合器压力,拆除混合器,封堵钻孔(或密闭措施孔)。

MT701-1997煤矿用氮气防灭火技术规范

MT701-1997煤矿用氮气防灭火技术规范

煤矿用氮气防灭火技术规范

前言

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的有关资料,特别是德国和法国的氮气防灭火资料和使用氮气的有关规定,以及我国有关科研和应用报告等,并对其内容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后,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矿井防灭火规范(试行)》的相关内容相一致的原则,同时结合我国煤矿应用氮气防灭火所取得的成功经验,确定了本标准的基本内容。

本标准中对氮气来源方式作了原则规定,但供氮能力必须满足最大防火注氮流量的需要,这是氮气防灭火成功与否的关键。注氮工艺和方法是本标准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防灭火效果好与否的关键。但由于煤矿条件复杂,各矿井、各工作面的条件都不一样,因此在应用时需合理选择使用。均压、堵漏和火灾监测是注氮防灭火的配合措施,也是提高氮气防灭火效果的可靠保证,应因地制宜地选择与实施。

本标准是在总结实际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首部《煤矿用氮气防灭火技术规范》,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氮气防灭火技术提供全煤炭行业的统一的技术依据。

本标准是一个独立性标准。本标准规定的技术内容均独立于其他标准之外而独立成体,独立执行。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科技教育司提出。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长元、邵启胤、徐承林。

本标准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用氮气防灭火的氮气源设备、注氮防灭火工艺和方法及主要技术参数等。

本标准适用于具有煤炭自然发火而又有条件建立氮气防灭火系统的矿井。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煤矿防火用阻化剂通用技术条件

煤矿防火用阻化剂通用技术条件

煤矿防火用阻化剂通用技术条件

标准号:MT/T700—1997

替代情况:

发布单位:煤炭工业部

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更新日期:2008年02月06日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科技教育司提出。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哲、丁武昌、罗德孝、李家君、任伟。

本标准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防火用阻化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除高硫煤外的煤矿井下煤层和井上采落煤炭的防火。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91—9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610.2—88 化学试剂砷测定通用方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

GB/T 672—88 化学试剂氯化镁

GB/T 6388—86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阻化剂inhibitor

阻止煤炭氧化自燃的化学药剂。

3.2 阻化率inhibitory rate

在实验室特定条件下,检验阻化剂阻化效果时原煤样和阻化煤样产生的CO体积浓度之差与原煤样产生的CO体积浓度的百分比。

3.3 阻化寿命life of prevent oxidize

在实验室特定条件下,阻化剂能够有效阻止煤炭氧化自燃的时间。

防灭火注氮流量的计算

防灭火注氮流量的计算

防灭火注氮流量的计算

氮气防灭火技术已作为综采和综放工作面的主要防灭火措施,由于每个矿井的地质条件、煤层开采条件及外围因素各不相同,因此,确定防灭火注氮流量就成为一个比较剌手的问题。从理论上讲,注氮流量越大,防灭火(特别是灭火)的效果就越好,反之就越差,甚至不起作用。要使选用的制氮能力既能满足防灭火所需注氮流量的要求,又能充分体现经济技术上的合理性,根据我国应用氮气防灭火的经验,在设计时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指标。

⑴采空区防火惰化指标

预防综放面采空区内煤炭自然发火,重点是将采空区氧化带进行惰化,使氧含量降到阻止煤炭氧化自燃的临界值以下,从而达到使氧化带内的煤炭处于不氧化或减缓氧化的状态。

按煤炭氧化自燃的观点,采空区气体组分中除氧气外,氮气、二氧化碳等均可视为惰性气体,对煤炭的氧化起抑制作用。氧气是煤炭自燃的助燃剂,注氮后采空区氧化带内氧气浓度的高低反映出注氮效果的好坏,因此把氧含量临界值作为惰化指标是合理的。根据国内外实验研究表明:当空气中氧含量降到7%—10%时煤就不易被氧化,我国煤矿安全规程也明确规定,注氮后采空区氧化带内氧含量应小于7%,因此煤矿安全规程将采空区防火惰化指标定为7%是合理的,并将其指标作为设计依据。

⑵火区惰化指标

采空区或巷道一旦发生火灾,采用注氮方法灭火时,在注氮的初期注氮流量要大,这是因为:一方面要迅速将火区空间惰化,另一方面注入的氮气还要惰化漏进的新鲜风流。火区惰化后,继续注入的氮气主要起惰化漏风的作用,注氮流量就相应减少。国外如德国和法国,灭火注氮流量一般每分钟为几十至几百立方米,总耗氮量达数十到数百万立方米,若按此计算,我国煤矿自身的经济承收能力是难以满足的。通常灭火注氮量可按封闭火区体积的3倍计算。

煤矿用氮气防灭火规范

煤矿用氮气防灭火规范

煤矿用氮气防灭火技术规范

(MT/T701-1997)

前言

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的有关资料,特别是德国和法国的的氮气防灭火资料和使用氮气的有关规定,以及我国有关科研和应用的报告等,并对其内容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后,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矿井防灭火规范(试行)》的相关内容相一致的原则,同时结合我国煤矿应用氮气防灭火所取得的成功经验,确定了本标准的基本内容。

本标准中对氮气来源方式作了原则规定,但供氮能力必须满足最大防火注氮流量的需要,这是氮气防灭火成功与否的关键。注氮工艺和方法是本标准的核心内容,各矿井、各工作面的条件都不一样,因此在应用时需合理选择使用。均压、堵漏和火灾监测是注氮防灭火的配合措施,也是提高氮气防灭火效果的保证,应因地制宜地选择与实施。

本标准是在总结实际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首部《煤矿用氮气防灭火规范》,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氮气防灭火技术提供全煤炭行业的的统一的技术依据。

本标准是一个独立性标准。本标准规定的技术内容均独立于其它标准之外而独立成体,独立执行。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科技教育司提出。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起草。

本标准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用氮气防灭火的氮气源设备、注氮防灭火工艺和方法及主要技术参数等。

本标准适用于具有煤炭自然发火而又有条件建立氮气防灭火系统的矿井。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

煤矿防灭火技术规范

煤矿防灭火技术规范

矿井防灭火规范

目录

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自燃煤层开采………………………………………第三章防灭火装

备…………………………………………第四章日常防

火……………………………………………第五章灭火救

灾……………………………………………第六章火区管

理……………………………………………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了贯彻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认真执行《煤矿安全规程》,本着”预防为主”和”综合治理”的原则,结合我国煤矿矿井防灭火的教训,特制定本《矿井防灭火规范》(下称《规范》)。

第2条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国营的生产、基建和改、扩建矿井的自燃火灾(亦称内因火灾)和外源火灾(亦称外因火灾)及对井下有危险的井口地面火灾的防治。

第3条本《规范》的贯彻执行在矿务局范围内由局长负全面领导责任,局总工程师负技术领导责任;在矿井范围内由矿长负全面领导责任,矿总工程师负技术领导责任;局、矿及其下属有关部门分工负责。

1.通风部门负责自燃火灾的预防和矿井火灾的处理。

2.机电部门负责电气火灾和机械火灾的预防。

3.地测、计划和生产部门负责地质、测量、开拓、开采设计和生产工艺方面预防自燃火灾和外源火灾。

4.矿山救护队负责发生火灾时的灭火救护工作和平时配合通风部门做好自燃火灾的预防处理和防火检查工作。

5.安监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本《规范》的严格执行情况和日常的井下明火管制。

6.供应部门负责矿井防灭火所需材料、设备的供应。

7.财务部门负责矿井防灭火工作所需资金。

第4条由内因或外因火灾源引起的井下火灾,统称为矿井火灾事故。心矿井火灾造成以下后果之一者,即定为矿井火灾重大事故:

龙东煤矿注氮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龙东煤矿注氮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7163采空区注氮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龙东煤矿通风科

2015.12

7163采空区注氮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一、氮气防灭火设计方案

(一)概况:

现我矿开采的7163轻放面所属7#煤层属于容易自燃煤层,该面为大倾角坚硬顶板,推进度受限,放煤管理困难,又因该面大部为俯采段,传统的注浆防灭火方式效果不佳,采空区存在自燃发火的隐患,我矿采取开放式注氮的防灭火方案进行治理。

(二)氮气性质及防灭火原理

氮气在空气中约占78%,是一种无色、无臭、无毒的气体,与同体积的空气重量比为0.97,比空气稍轻。在标准大气压和绝对温度为273K 时,气体的真空密度为1.25g/L。空气中的氮气在常温下通过空气分离设备,即能分离出氮气。

氮气是不燃烧气体,也不助燃,溶水极微,性质稳定,不易与其它化学元素化合,无腐蚀作用,属于惰性气体。由于氮的密度接近于空气的密度,因此,气体在采空区内能均匀地扩散,且不易被煤和岩石吸附。

氮气用于煤矿防灭火,主要有以下作用:

(1)窒息作用

在防灭火区域内注入氮气后,使该区域内气体氧的含量降低,增加了气体惰性化阻止了煤炭氧化。对于火区,则因氧的含量不足而熄灭。对于防火区域,则缩小了氧化带,扩大了窒熄带,有利地抑制了煤的氧化自燃。

(2)抑爆作用

由于这种气体遇高温(火区)其成分不变,与可燃物质及可燃气体不产

生化学反应,所以,注入氮气后冲淡了可燃气体与氧的含量,使其形成惰化气,从而使混合气体失去可爆性。

采用氮气防灭火不仅效果好,而且也较经济,具体有以下优点:

(1)氮气是制氧过程中的另一产品,也可从空气中专门提取,因此来源方便,可供量大,单位产气成本比液态二氧化碳低。

龙东煤矿注氮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解析

龙东煤矿注氮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解析

7163采空区注氮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龙东煤矿通风科

2015.12

7163采空区注氮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一、氮气防灭火设计方案

(一)概况:

现我矿开采的7163轻放面所属7#煤层属于容易自燃煤层,该面

为大倾角坚硬顶板,推进度受限,放煤管理困难,又因该面大部为俯

采段,传统的注浆防灭火方式效果不佳,采空区存在自燃发火的隐患,我矿采取开放式注氮的防灭火方案进行治理。

(二)氮气性质及防灭火原理

氮气在空气中约占78%,是一种无色、无臭、无毒的气体,与同体积的空气重量比为0.97,比空气稍轻。在标准大气压和绝对温度为273K 时,气体的真空密度为1.25g/L。空气中的氮气在常温下通过空气分离设备,即能分离出氮气。

氮气是不燃烧气体,也不助燃,溶水极微,性质稳定,不易与其它化学元素化合,无腐蚀作用,属于惰性气体。由于氮的密度接近于空气的密度,因此,气体在采空区内能均匀地扩散,且不易被煤和岩石吸附。

氮气用于煤矿防灭火,主要有以下作用:

(1)窒息作用

在防灭火区域内注入氮气后,使该区域内气体氧的含量降低,增加了气体惰性化阻止了煤炭氧化。对于火区,则因氧的含量不足而熄灭。对于防火区域,则缩小了氧化带,扩大了窒熄带,有利地抑制了煤的氧化自燃。

(2)抑爆作用

由于这种气体遇高温(火区)其成分不变,与可燃物质及可燃气体不产生化学反应,所以,注入氮气后冲淡了可燃气体与氧的含量,使其形成

惰化气,从而使混合气体失去可爆性。

采用氮气防灭火不仅效果好,而且也较经济,具体有以下优点:

(1)氮气是制氧过程中的另一产品,也可从空气中专门提取,因此来源方便,可供量大,单位产气成本比液态二氧化碳低。

一通三防工作防治自然发火管理规定

一通三防工作防治自然发火管理规定

附件4:

防治自然发火管理规定

总则

一、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限责任公司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管理,严控自然发火隐患,根据《煤矿安全规程》(2016)、《煤矿防灭火细则》(矿安〔2021〕156号)、《煤炭矿井设计防火规范》(GB51078-2015)、《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加强煤矿防灭火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煤行〔2008〕161号)、《煤矿自然发火束管监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MT/T757-2019);《煤矿灌浆防灭火技术规范》(MT/T702-1997);《煤矿用氮气防灭火技术规范》(MT/T701-1997)、等有关法律、法规、规范,结合矿井实际,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职责分工

二、矿长是防灭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煤矿防灭火工作,组织制定煤矿火灾防治的总体方案,协调落实煤矿防灭火工作开展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总工程师是防灭火工作的技术负责人,负责技术管理工作,组织制定煤矿防灭火相关的总体设计及技术方案,评价和审批防灭火技术措施,监督现场措施落实;通风副总工程师负责协助总工程师组织编制、审批防灭火技术方案和措施,并检查落实情况;其他副矿长及副总工程师负责分管范围内的防灭火工作管理。

三、部门职责。

(二)地测通防部是煤层自然发火防治的主管部门,负责防灭火设计、规划、制度、规定等的编制;负责矿井井下防灭火的技术业务指导、监督、考核及防灭火工作的日常监管。

(三)通风综合队是煤层自然发火防治的责任主体单位,落实井下各项防灭火措施;针对性编制有关井下防灭火有关各项措施并组织实施;发现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处理;负责对本单位职工进行井下防灭火专业知识进行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素质。

综采工作面末采回撤期间“一通三防”技术的应用实践——以单家村煤矿835综放工作面为例

综采工作面末采回撤期间“一通三防”技术的应用实践——以单家村煤矿835综放工作面为例

Vol.31,No.4,2024

综采工作面末采回撤期间“一通三防”技术的应用实践

———以单家村煤矿835综放工作面为例

李 建1,满孝虎2

1.曲阜市应急救援保障服务中心,山东济宁272000;

2.黔西市耳海矿业有限公司,贵州毕节551700

摘 要 针对山东裕隆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单家村煤矿835工作面末采回撤期间同时揭露多条原废旧巷道,且工作面走向坡度和倾向坡度大,末采回撤期间推采进度慢,导致工作面末采回撤期间存在用风地点多、顶板控制困难、采空区自然发火危险大等问题,通过综合采取通风、瓦斯防治、防灭火以及监测监控等措施,确保了该工作面回撤安全顺利,为综采工作面末采回撤期间揭露老巷道的“一通三防”工作提供技术实践经验。

关键词 “一通三防”;综采工作面;末采;回撤

doi:10.3969/j.issn.1006 8554.2024.04.029

0 引言

835综采工作面位于单家村煤矿八采区,工作面主要布置有835一号进风斜巷、835二号进风斜巷、835进风顺槽作为进风巷。根据采掘工程平面图,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需要通过835一号中间巷、835二号中间巷、835三号中间巷、835四号中间巷、835五号中间巷、835六号中间巷、835七号中间巷及835八号中间巷,8条中间巷均在工作面正上方。工作面标高-249.4~-371.6m,走向长度367~371m,倾向长度91.8~98m,开采煤层为3层煤。通过地质资料分析,该工作面范围内3层煤赋存稳定,煤层的厚度为7.3m,煤层走向21°,倾向111°,835工作面邻近738采空区,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0.16m3/min,CO

煤矿火灾防治技术现状

煤矿火灾防治技术现状

煤矿火灾防治技术现状

发布时间:2021-12-28T08:01:06.167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22期作者:张巨龙[导读] 为本次防火矿井的安全防火和灭火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了坚实依据。

新疆库车县夏阔坦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榆树田煤矿新疆阿克苏842000摘要:煤炭矿井发生火灾已经不再是我们矿区现有煤炭矿井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随着我们矿区现有新建煤炭矿井开采量不断地扩大增加,许多煤矿企业对于新建现有矿井的煤炭开采使用范围越来越广,矿井中在预防火灾灭火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就越来越明显。为了有效减少和大大降低新疆榆树田煤矿矿井火灾事故的发生几率,保障矿井安全正常生产,我们以位于新疆库车县夏阔坦矿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榆树田煤矿事故作为研究重点对象。结合矿井开采技术条件与煤层自燃倾向性报告,确定了矿井综合灌浆、注胶与注氮系统的参术。为本次防火矿井的安全防火和灭火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了坚实依据。关键词:矿井火灾;煤层自燃;注浆;注氮

1 绪论

矿井发生火灾一直以来是我国矿井的主要发生火灾诱发灾害之一,随着我国近几年来由于我国新建煤炭矿井生产企业总量的规模不断扩大,新建矿井的起火次数日益不断增多与矿井开采灭火力度、矿井起火深度等诸多因素日益关系增大,矿井安全事故防范及其灭火减灾措施就日益显得特别突出。每当有一场重大矿井火灾的发生的时候,轻则可能会直接影响井下煤矿煤炭开采生产工作的准确组织部署,重则对矿井的正常经营造成影响、对于这些矿工个人身体以及个人精神上的巨大损失也非短短的时间内就完全可以彻底消除。纪思奇从当前我国大型煤矿井下消防灭火工作面临的实际情况出发入手,针对当前国内大型煤矿井下火灾预控与防治工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研究[1]。房秀政、鲁义等学者通过分析其防灭火特性及应用特性,阐述现有煤矿火灾的防治方向,为未来矿井火灾防治材料的研究提供参考[2]。李胜利与焦博明根据矿井火灾引发的主要因素以及造成的危害,并对常用的煤矿矿井防灭火技术进行分析,最后从内因和外因两个角度提出具体的火灾防治措施[3]。刘丽莎从高瓦斯火灾救援事故中找到了包括密闭、注惰性气体、注浆、局部通风、抽放、全风压通风联合排放瓦斯等方法[4]。马红伟针对煤矿火灾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制订防治煤矿火灾的预防措施[5]。聂凯对煤矿火灾预测预报与防火技术进行详细的阐述分析,并对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性进行了评价[6]。

防灭火设计

防灭火设计

自然发火防治

初步设计方案

1、矿井概况:

xxxx煤矿设计年产原煤90万t,所采煤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9#、10#、11#煤层,其中10#、11#煤层在该井田内合并为一层,俗称丈八煤。9#煤层平均厚度为1.57m,丈八煤层平均厚度为7.97m,与丈八煤层之间有一层厚0.8m左右的灰褐色泥岩。9#煤直接顶为K2石灰岩,平均厚度6.42m,丈八煤底板为结构致密的铝土质粘土泥岩,遇水会膨胀。

xxxx目前矿井通风量为3200m3/min,通风负压为1040 Pa—1100Pa,矿井等积孔为1.8m2。所采煤层为9#和10—11#煤,煤层倾角3゜—5゜。

全矿现有2个综采放顶煤面,采煤方法是倾斜长壁后退式,煤层厚度7m—8m,采高2.2m,放顶煤高度5 m—6m,工作面长130m,走向长为600m—650m,工作面设计风量为462m3/min,实际风量为694m3/min,工作面温度11℃—12℃,回风瓦斯浓度最高为0.024%。

该矿井属低瓦斯矿井,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9#煤层自燃倾向性为I类,10—11#煤层自燃倾向等级为Ⅱ类,自燃煤层,煤层自燃发火期为4到6个月(来源于地质报告)。

综上所述,该矿井目前开采煤层的自然发火倾向性均为Ⅰ、Ⅱ类,为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有自然发火危险,如2003年7月7日,31119运输顺槽发生火灾,用时16h建了5道永久性密闭,注入凝胶150m3灭火,影响生产32小时,影响产量5400t。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的相关规定和公司推广综采放顶煤开采的需要,有必要建立完善的自然发火防治系统。

综采工作面专项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综采工作面专项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刘园子煤矿

51511综放工作面综合防灭火安全

技术措施

编制单位:

编制人:

通防工区:

批准:

编制日期:2013 年11 月3 日

审批意见

51511综采工作面综合防灭火安全

技术措施

一、工作面概况

51511工作面采用综采放顶煤走向长壁采煤法,走向长度580米,倾斜长度106米,补切眼工作面长度30米,平均煤层厚度6.98米,采高3米,回采放顶煤高度3.98米(初采期间不放顶煤,采高2.8米)。经鉴定所采的5-1煤层为II级自燃煤,自燃发火期最短为46天。煤层原煤燃点一般在274℃~297℃,个别为303℃,燃点较低,加上煤的变质程度低,含硫高,易氧化而自燃。

工作面通风系统为:51511轨道顺槽进风→三个轨道顺槽联络巷及补切眼→51511工作面→51511运输顺槽回风的“U”型通风,系统简单,通风设施少,易于管理。

根据矿井开采现状实测,煤层温度20℃左右,没有地温危害。

二、外因火灾的防治

(一)51511工作面两顺槽必须按照设计要求敷设消防供水管路,并保障正常使用,巷道每隔50m设置一个防尘供水“三通”及消防栓,地面消防水池必须经常保持不少于200m3的用水量。

(二)加强井口管理,入井人员严禁携带烟草、点火物品及易燃、易爆物品下井,严禁穿化纤衣服入井;各井筒井口、井口房附近20m范围内严禁使用明火及非防暴电器设备。

(三)51511工作面进行电、气焊工作时,必须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并遵守《煤矿安全规程》中的有关规定。

1、指定专职瓦检员和安检员在场检查和监督。

2、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地点的前后两端各10m 的井巷范围内,应用不燃性材料支护,并应有供水管路,有专人负责洒水。工作地点应至少备有2个8Kg干粉灭火器,一个沙箱和一把消防锹。工作地点的下方用不燃性材料设施接受火星。

煤矿用氮气防灭火技术规范(MT/T 701—1997)

煤矿用氮气防灭火技术规范(MT/T 701—1997)

煤矿用氮气防灭火技术规范

MT/T 701—1997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1997—1 2—30批准 1998—

07—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的有关资料,特别是德国和法国的氮气防灭火资料和使用氮气的有关规定,以及我国有关科研和应用报告等,并对其内容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后,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矿井防灭火规范(试行)》的相关内容相一致的原则,同时结合我国煤矿应用氮气防灭火所取得的成功经验,确定了本标准的基本内容。

本标准中对氮气来源方式作了原则规定,但供氮能力必须满足最大防火注氮流量的需要,这是氮气防灭火成功与否的关键。注氮工艺和方法是本标准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防灭火效果好与否的关键。但由于煤矿条件复杂,各矿井、各工作面的条件都不一样,因此在应用时需合理选择使用。均压、堵漏和火灾监测是注氮防灭火的配合措施,也是提高氮气防灭火效果的可靠保证,应因地制宜地选择与实施。

本标准是在总结实际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首部《煤矿用氮气防灭火技术规范》,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氮气防灭火技术提供全煤炭行业的统一的技术依据。

本标准是一个独立性标准。本标准规定的技术内容均独

立于其他标准之外而独立成体,独立执行。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科技教育司提出。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长元、邵启胤、徐承林。

本标准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用氮气防灭火的氮气源设备、注氮防灭火工艺和方法及主要技术参数等。

21902采煤工作面防灭火设计

21902采煤工作面防灭火设计

21902采煤工作面注氮防灭火设计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开采容易和自燃煤层时,必须对采空区、突出和冒落孔洞等孔隙采取预防性灌浆或全部充填、喷洒阻化剂、注阻化泥浆、注凝胶、注惰性气体、均压等措施,编制相应的防灭火设计,防止自然发火。”2010年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对我矿19#煤层煤炭自燃倾向鉴定,属于Ⅰ类容易自燃煤层,煤层自然发火期为12个月。

板石煤矿21902采面,按2012年采掘接续计划回采时间为2012年4月—9月,可采期为6个月,同时地质资料提供自燃发火期为6—12个月;通过近四年的实际观测我矿各采面的自燃发火期均在12个月以上,但为保证21902采面的安全生产,特编制21902采面注氮防灭火设计,21902采面采空区一旦有发火迹象时,采取注氮防灭火措施,内容如下:

一、注氮防灭火方案

1、注氮防灭火措施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分析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嗅、无毒的气体。由于氮气分子结构稳定,其化学性质相对稳定,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氮气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它是一种良好的惰性气体,随着空气中氮气含量的增加,氧气含量必然降低。当氧气含量低到5~10%时,可抑制煤炭的氧化自燃;氧气

含量降至3%以下时,可以完全抑制煤炭等可燃物的阴燃与复燃。用氮气防灭火和阻止瓦斯爆炸的过程称为惰化,惰化后的火区因氧气不足而不能燃烧和爆炸。氮气的防灭火作用,即时使采空区等有关区域惰化。具体地说,氮气的防灭火作用和特点是:

(1)氮气可以充满任何形状的空间并将氧气排挤出去,从而使火区中因氧含量不足而将火源熄灭,或者使采空区中因氧含量不足而使遗煤不能氧化自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用氮气防灭火技术规范

前言

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的有关资料,特别是德国和法国的氮气防灭火资料和使用氮气的有关规定,以及我国有关科研和应用报告等,并对其内容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后,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矿井防灭火规范(试行)》的相关内容相一致的原则,同时结合我国煤矿应用氮气防灭火所取得的成功经验,确定了本标准的基本内容。

本标准中对氮气来源方式作了原则规定,但供氮能力必须满足最大防火注氮流量的需要,这是氮气防灭火成功与否的关键。注氮工艺和方法是本标准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防灭火效果好与否的关键。但由于煤矿条件复杂,各矿井、各工作面的条件都不一样,因此在应用时需合理选择使用。均压、堵漏和火灾监测是注氮防灭火的配合措施,也是提高氮气防灭火效果的可靠保证,应因地制宜地选择与实施。

本标准是在总结实际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首部《煤矿用氮气防灭火技术规范》,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氮气防灭火技术提供全煤炭行业的统一的技术依据。

本标准是一个独立性标准。本标准规定的技术内容均独立于其他标准之外而独立成体,独立执行。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科技教育司提出。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长元、邵启胤、徐承林。

本标准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用氮气防灭火的氮气源设备、注氮防灭火工艺和方法及主要技术参数等。

本标准适用于具有煤炭自然发火而又有条件建立氮气防灭火系统的矿井。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煤矿安全规程》 1992—12—22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

《矿井防灭火规范》(试行) 1988—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制定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注氮防灭火方法 method of fire fighting by nitrogen injection 将氮气通过管路输送到需要防灭火的区域,使之降低该区域内空气中的氧气浓度,达到阻止煤炭氧化或窒息火源。

3.2 采空区三带 three zones of gob

工作面采空区沿走向方向,按其氧气浓度不同而划分的区域,即冷却带、氧化带、窒息带。

3.3 惰化防火指标 inertion index for fire prevention

煤的防火临界氧气浓度值。

3.4 惰化灭火指标 inertion index for fire extingishment

彻底扑灭火源并使其不再复燃的临界氧气浓度值。

3.5 惰化抑爆指标 inertion index for explosion suppression 氧气浓度降低到瓦斯失去爆炸条件时的临界氧气浓度值。

3.6 开放式注氮 open type of nitrogen injection

在需要注氮的区域未封闭的情况下,进行注氮。

3.7 封闭式注氮 seal type of nitrogen injection

为控制火情或防止瓦斯爆炸,将发生火灾或积聚瓦斯的区域先封闭后再进行注氮。

3.8 安全氧浓度指标 safety index of oxygen content

保证人员生命安全所必须的最低氧气浓度值(18.5%)。

3.9 安全通风量 safe ventilation air quantity

注氮过程中,为防止输氮管路内的氮气全部泄漏到巷道内或工作面,不致造成该处工作人员因缺氧而发生窒息事故所必需的最小通风量。

4 一般要求

4.1 应有完整的矿井开拓、开采图,通风系统图及输氮管路系统图。

4.2 新建矿井应有所有煤层、拟采水平和不同地质构造区域煤的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以及开采同煤系煤层邻近生产矿井的自然发火危险程度等级资料。

4.3 生产矿井有矿井自然发火危险程度等级资料以及新开煤层、新水平和不同地质构造区域煤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

4.4 生产矿井有历年煤自然发火资料。

5 注氮防灭火方案

5.1 注氮方案的主要内容

5.1.1 建立氮气防灭火系统:

a)现行常规防灭火技术措施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分析;

b)氮气来源选取的技术经济分析;

c)供氮能力、输氮管路的计算与选取;

d)注氮防灭火工艺和方法;

e)注氮防灭火的效果考察;

f)投资概算与工程进度计划;

g)工程组织领导机构。

5.1.2 建立完善的火灾监测系统。

5.1.3 有可靠的防止向注氮区域内漏风和氮气泄漏的措施。

5.2 注氮方案的实施

5.2.1 制定的注氮防灭火方案必须报矿务局审批后方能实施。

5.2.2 注氮防灭火方案的工程应由基建施工单位(基建矿井)或矿井(生产矿井)负责组织实施。

5.2.3 注氮防灭火方案规定的工程完工后由批准部门负责组织验收。

6 氮气源设备

6.1 氮气源设备可选用地面固定式深冷空分制氮设备;地面固定式或井上、井下移动式变压吸附制氮装置;井上、井下固定式或移动式膜分离制氮装置。

6.2 井下制氮装置中的电气设备必须取得《防爆检验合格证》。

6.3 地面移动式制氮装置的外形尺寸应能满足公路和铁路运输的要求。

6.4 井下移动式制氮装置的外形尺寸应与矿用平板车、罐笼的允许尺寸相适应。

7 主要技术参数

7.1 供氮能力

制氮设备或装置的供氮能力应按矿井注氮工作面防火注氮需要选取,供氮能力可按式(1)计算(1个工作面注氮量):

式中:Q0——采空区氧化带内漏风量,m3/min;

C1——采空区氧化带内平均氧浓度,%;

C2——采空区惰化防火指标,其值为煤自燃临界氧浓度,%;

C N——注入氮气的氮气浓度,%;

K——备用系数,取1.2~1.5。

7.2 氮气纯度

向防火区注入氮气的纯度要视其能将采空区的氧浓度降低到煤自燃临界氧浓度而定。而向火区注入氮气纯度应不低于97%。

7.3 供氮压力

地面、井下制氮设备的供氮压力,可按7.4.2条的供氮压力公式计算,其管路末端的绝对压力应不低于0.2MPa。

7.4 输氮管路

7.4.1 管材的选取

从地面供氮时,当供氮压力小于1.6MPa时,输氮管路应选用无缝钢管。从井下供氮时,除应采用钢管外,在满足输氮压力的情况下,可选用耐压橡胶软管。但进人采空区或火区的管路必须采用无缝钢管。

7.4.2 输氮管路的直径应满足最大输氮流量和压力的要求。供氮压力能否满足要求,按式(2)进行计算:

(2)

式中:P2——管路末端的绝对压力,MPa;

Qmax——最大输氮流量,m3/h;

D0——基准管径,150mm;

Di——实际输氮管径,mm;

Li——相同直径管路的长度,km;

λ0——基准管径的阻力损失系数,0.026;

λi——实际输氮管径的阻力损失系数,对于不同的钢管直径,则有如表1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