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猪丹毒分析
猪丹毒的症状与防治

猪丹毒的症状与防治猪丹毒,也被称为细菌性败血症,是一种由于革兰氏阴性细菌引起的严重疾病,常见于猪。
以下是关于猪丹毒的症状、防治和预防措施的详细介绍。
症状:1. 食欲丧失:受感染的猪常常会出现食欲减退或完全丧失的情况。
2. 体温升高:感染猪的体温会明显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3. 皮肤发炎:受感染的猪的皮肤会出现红肿、发炎、甚至溃烂的症状。
4. 呼吸困难:由于丹毒菌感染引起的脱水,猪常常会呼吸急促或出现呼吸困难。
5. 活动性下降:感染的猪会感到虚弱,行动迟缓,甚至不愿意行动。
防治方法:1. 抗生素治疗:猪丹毒的主要治疗方法是使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菌素、青霉素等进行治疗,以控制细菌感染和减轻疾病症状。
2. 注射药物:疫苗注射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猪体内产生抗体,并提高免疫力,减少病变发生的机会。
3. 外用药物:在皮肤病变严重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外用药物,如漂白粉、紫草水等进行消毒和清洁。
还可以使用抗菌药膏进行局部治疗。
4. 饲养管理:保持养猪场的卫生环境,定期清理和消毒猪栏,加强猪群的营养和饮水管理,提高猪的免疫力,有助于预防猪丹毒的发生。
预防措施:1. 接种疫苗:对于具有猪丹毒感染史的养猪场,可以考虑接种疫苗来增加猪的免疫力并预防疾病发生。
2. 环境控制:保持猪舍的卫生,定期清理猪栏和饮水设施,消毒病区,控制病原体传播,减少感染机会。
3. 饲料管理:合理饲喂猪只,保证营养均衡,增加抗病能力。
避免使用变质饲料和水源,防止细菌污染。
4. 隔离感染猪只:及时发现并隔离患有丹毒症状的猪只,以防止病原体的传播和扩散。
猪丹毒是一种严重的猪类传染病,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及时治疗和预防是控制疫情发生的关键。
通过合理的养殖管理、饲养和环境控制,以及疫苗接种等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猪丹毒的发生率,并保证猪的养殖质量和养殖效益。
猪丹毒的症状与防治

猪丹毒的症状与防治
猪丹毒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疾病,主要影响猪类动物。
这种疾病具有高传染性和致命性,给猪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以下将介绍猪丹毒的症状以及防治措施。
猪丹毒的症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食欲减退:猪丹毒患者的食欲会显著减退,甚至完全不吃食物。
2. 发热:患病的猪体温会升高,常常超过40摄氏度。
3. 呼吸困难:患病的猪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呼吸频率增加,呼吸声音变得粗重。
4. 皮肤损害:猪丹毒会导致猪体多处出现红斑和溃疡,严重时可引起皮肤出血和组织坏死。
5. 行动不灵:患病的猪行动迟缓,步态异常,常常变成呆立或躺倒的状态。
6. 抽搐和麻痹:疾病的晚期,猪会出现抽搐和麻痹,肌肉无力,不能站立。
1. 清洁和消毒:定期清洁猪圈和设备,保持环境卫生,减少细菌的生长和传播。
2. 隔离病猪:发现猪有疑似猪丹毒的症状时,应立即将其隔离,并接受兽医的治疗。
3. 疫苗接种:猪丹毒的疫苗可以预防病情的发生,养猪户可以根据兽医的建议定期给猪接种疫苗。
4. 强化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可以提高猪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包括饲料的合理搭配、饮水的清洁和充足、合理的空气流通等。
5. 合理使用药物:如果确诊了猪丹毒病症,可以根据兽医的建议使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但必须遵循兽药的使用规定,并避免滥用抗生素。
猪丹毒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养猪户应加强对猪丹毒的预防和控制,定期接种疫苗,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环境卫生,以减少猪丹毒的发生和传播。
猪丹毒的症状与防治

猪丹毒的症状与防治猪丹毒是一种由猪丹毒菌引起的猪类传染病,主要通过饲料和环境感染。
猪丹毒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了猪的养殖业发展。
以下是猪丹毒的症状、防治措施和预防方法的详细介绍。
一、症状1.急性病例:猪丹毒病初次感染时,主要表现为抗虫蚁、对颜色的耐受性降低,肠道产生黄色粪便,体温升高,食欲下降,血尿增多。
2.慢性病例:病情发展到后期,猪丹毒病会逐渐恶化。
表现为食欲减退,体重减轻,乳糜泻增加,腹泻变为黄色或绿色,毛发变得暗淡无光。
二、防治措施1.环境卫生:保持猪圈清洁干燥,定期清理粪便,加强消毒措施。
定期更换饲料和水源,避免交叉感染。
2.疫苗接种:猪丹毒疫苗是预防猪丹毒的一种重要手段。
一般在猪只出生后的第三周至第五周接种疫苗。
接种后可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3.饲养管理:合理饲养和管理是预防猪丹毒的重要措施。
营养均衡的饲料,良好的饲养环境,定时的疾病检查和治疗都可以减少猪丹毒的发生。
4.消毒措施:定期对猪圈、饲料槽、水槽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使用消毒剂杀灭细菌和病毒的残留。
特别是在发病期间,要加强消毒工作,以防止疫情的扩散。
5.隔离措施:一旦发现有猪丹毒病例,应及时将患病猪只隔离开来,防止疫情传播。
在猪只群体中对关键时期的猪只进行单独饲养,以减少感染风险。
三、预防方法1.猪丹毒菌感染主要通过饲料和环境传播,饲养者应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饲料,并定期检查饲料的质量。
要加强猪圈的环境卫生,保持干燥清洁。
2.及时发现和治疗疫情。
一旦发现疑似猪丹毒病例,应立即向当地畜牧部门报告,并请求专业兽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3.定期进行猪丹毒疫苗接种。
根据养殖规模和疫情形势,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并确保疫苗的质量和效力。
猪丹毒是养殖业中常见的传染病,给猪只的生长和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通过加强环境卫生、接种疫苗、饲养管理和定期检测,可以预防和控制猪丹毒的发生。
猪农应加强对猪丹毒的了解和认识,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减少经济损失。
浅谈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

浅谈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猪丹毒,又称猪链球菌性败血症。
是由猪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因其病程急暴、死亡率高,常引起养猪场的重大经济损失,对于猪的养殖业来说,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
早期的诊断和有效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猪丹毒的诊断和防治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猪丹毒的病原学及临床表现猪链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球菌,主要寄生在猪的呼吸道和消化道。
在猪的体内,猪链球菌可引起多种疾病,比如肺炎、败血症等。
当猪链球菌侵入猪的体内后,会引起猪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球蛋白,导致细菌毒素的释放,破坏血管内皮细胞,使之产生炎症继而引起心、肝、肾、脾等重要器官感染,临床上可以表现为高热、全身多发性出血斑、肿胀等症状。
二、猪丹毒的诊断1. 临床症状诊断猪丹毒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高热、抽搐、无力、食欲不振、呼吸急促、皮肤黏膜出血等。
在发现猪的这些症状后,养殖户应立即向兽医进行报告,以便进行进一步的诊断。
2. 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是确诊猪丹毒的重要手段之一。
可以通过采集受疑病猪的血液、组织和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DNA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实验室检测项目,以明确猪链球菌是否感染。
3. 病理学检查对死亡猪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发现出现的病理变化,如心、肝、肺、脾等器官的出血点,从而作出猪丹毒的诊断。
1. 疫苗预防疫苗预防是猪丹毒防治的主要手段之一。
目前市面上已经有猪链球菌疫苗供应,养殖户可以在兽医的指导下定期为猪接种猪链球菌疫苗,增强猪的免疫力,减少猪链球菌的感染机会。
2. 环境卫生措施提高猪圈的卫生条件,保持猪圈的清洁,减少猪链球菌的存活环境,可以有效地减少猪链球菌的传播。
3. 合理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也是猪丹毒防治的关键之一。
给予猪充足的饲料,保持饮水的清洁,避免猪的压力过大,减少猪链球菌的侵袭。
4. 合理使用抗生素当发生猪丹毒的疫情时,应及时向兽医求助,并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疫情的蔓延。
猪丹毒是一种严重威胁猪健康的疾病,对养猪业也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浅谈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

浅谈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1. 引言1.1 猪丹毒的概述猪丹毒,又称猪链球菌病,是一种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猪类传染病。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尤其在猪场和养殖场中常见。
猪丹毒对猪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可以导致猪的死亡。
病原体主要是链球菌,主要途径为经呼吸道或皮肤粘膜感染。
猪丹毒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容易在猪群中传播,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一旦发生疫情,对猪业造成的危害不可低估。
及时诊断猪丹毒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猪丹毒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防治措施和预防措施进行探讨,以及强调深入研究猪丹毒的重要性。
通过对猪丹毒的全面了解和有效控制,可以减少疫病造成的损失,保障猪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2. 正文2.1 猪丹毒的病因猪丹毒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疾病,其病因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
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产生外毒素的厌氧革兰氏阳性细菌,能够在缺氧环境下迅速繁殖并产生毒素。
当猪摄入含有产气荚膜梭菌的食物或水源时,细菌便会进入其消化道内并开始繁殖,释放大量毒素。
这些毒素会破坏猪的肠道黏膜,导致肠道功能障碍,甚至引起坏死性肠炎。
毒素还会对猪的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造成损害,引发严重的全身病变。
除了感染,猪丹毒的发病还与环境因素和个体免疫状态密切相关。
环境因素如饲养密度过高、饲料或水源受到污染等都会增加猪患病的风险。
而免疫状态较差的猪则更容易受到感染并发展为严重的疾病。
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提高猪的免疫力是预防猪丹毒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控制病原菌的传播途径和加强疫苗接种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猪丹毒的发生率。
2.2 猪丹毒的临床表现1. 眼部症状:受感染的猪出现眼结膜充血、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严重感染时,可能出现眼睑水肿、角膜溃疡等症状。
2. 呼吸道症状:猪丹毒可引起呼吸道感染,导致猪出现喉咙痛、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如果感染严重,可能出现肺炎等严重并发症。
3. 消化道症状:感染猪可能出现食欲不振、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浅谈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

浅谈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猪丹毒是一种由牛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猪群中,对猪的生长发育造成很大的影响。
猪丹毒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呼吸困难、粘膜出血、黏膜水肿、皮下水肿、肌肉震颤和体温升高等症状。
猪丹毒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而且病毒具有很强的抗干燥性,所以对猪群的危害极大。
为了及时诊断和有效防治猪丹毒,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
一、诊断1. 临床表现:猪丹毒的临床表现多样,但主要表现为高热、呼吸急促、食欲减退、粘膜出血、皮下水肿和肌肉震颤。
猪丹毒的特点是病程短暴发急,且容易在猪群中传播。
2. 病理检查:猪丹毒的病理检查是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
可以发现病症猪主要内脏器官出现水肿和出血点,并且在病理组织学上可以发现病毒的包涵体和病变组织,从而确定猪是否患有丹毒病。
3. 实验室检测:采集病猪血清进行病毒分离或抗体检测,是确诊猪丹毒的主要方法之一。
还可以通过PCR技术检测病原体的DNA来确诊。
二、防治1. 疫苗预防:猪丹毒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预防接种疫苗。
生猪的疫苗接种是控制猪丹毒的关键,特别是在高发病季节,要增加疫苗接种频次,提高疫苗的免疫力。
2. 环境管理:加强猪场环境卫生管理,对猪舍、饮水设备、饲料等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减少病毒的传播。
保持猪场通风良好,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3. 饲养管理:加强对猪群的日常饲养管理,定期清洁饲料槽、水槽,保证猪群的饮水卫生,防止病毒通过饲料、水源传播。
4. 隔离治疗:一旦发现猪群中有丹毒病例,要及时将病猪隔离治疗,减少病毒传播,降低饲养户的经济损失。
5. 抗病毒治疗:一旦猪群中出现丹毒病例,可以采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减轻病猪的症状,提高病猪的存活率。
猪丹毒是一种严重危害生猪养殖业的传染病,对于生猪的生长发育和经济效益造成极大的损失。
要做好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工作,加强疫苗接种、环境管理和饲养管理是控制猪丹毒的重要措施。
希望广大养殖户和兽医朋友们能够加强对猪丹毒的认识,做好猪丹毒的防治工作,确保生猪的健康生长和猪场的经济效益。
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

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猪丹毒是一种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猪类传染病,主要影响猪的生长和繁殖,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猪丹毒是一种常见的猪病,尤其在传染病较为普遍的地区更容易出现。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猪丹毒,养猪户必须了解猪丹毒的鉴定和防治方法。
本文将就猪丹毒的病因、临床表现、鉴定和防治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病原微生物猪丹毒的病原微生物是丹毒杆菌,属于革兰氏阳性细菌。
丹毒杆菌是一种潜伏在自然界中的病原微生物,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能够存活数月甚至数年。
它主要存在于土壤、粪便和烂草中,是导致猪丹毒的主要病原微生物。
二、临床表现猪丹毒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食欲减退:患病的猪常常出现食欲减退的现象,不愿进食或者食量明显减少。
2.运动不适:患病的猪在行走时出现明显的蹒跚,甚至无法站立,显得非常疲乏。
3.腹泻:患病的猪常常出现腹泻的现象,粪便呈水样便或者稀便,甚至伴有血丝。
4.皮肤黏膜出血:患病的猪的皮肤和黏膜出现出血点和出血斑,严重的还会出现皮下出血。
5.发热:患病的猪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表现,体温普遍升高。
三、鉴定方法1.临床症状鉴定:通过观察猪的临床表现来初步鉴定是否患有丹毒。
养猪户可以通过观察猪的食欲、体温、粪便和皮肤黏膜等情况来判断猪是否患病。
2.病原学鉴定:将疑似患病的猪的组织样本(如肝脏、脑组织等)送到专业实验室进行病原学鉴定,通过细菌培养和鉴定来确定是否感染了丹毒杆菌。
3.血清学鉴定:通过血清学试验来检测猪血清中是否存在丹毒杆菌的抗体,以确定猪是否感染了丹毒。
四、防治方法1.疫苗预防:现在有专门的丹毒疫苗可以用于预防猪丹毒,养猪户可以在猪的生长过程中定期注射丹毒疫苗,以提高猪的抗病能力。
2.消毒防治:养猪场的环境和设施要定期进行消毒,保持干净卫生,减少丹毒杆菌的传播和生长。
3.饲养管理:加强猪的饲养管理,饲料和饮水要干净卫生,避免猪的压力过大,保证充足的营养和休息。
4.隔离治疗:一旦发现猪患有丹毒,要及时将其隔离治疗,避免病情蔓延,以免影响到其他猪的健康。
猪的细菌性疾病-猪丹毒

案例二:慢性猪丹毒
慢性发病
病猪表现出轻微的食欲不振,间歇性发热,皮肤出现溃疡等症状 。
慢性关节炎
病猪出现关节肿胀、疼痛、僵硬等症状。
对策
及时诊断,采取隔离治疗措施,使用抗菌药物等治疗手段。
案例三:幼猪感染猪丹毒
1 2
感染途径
通过母猪的胎盘垂直传播给幼猪。
幼猪死亡率高
幼猪在出生后几小时内就会死亡,死亡率高达 100%。
手术治疗
01
02
03
手术适应症
对于某些猪丹毒病例,可 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例 如出现关节畸形或皮肤坏 死等情况。
手术方法
手术治疗猪丹毒的方法包 括清创、切除坏死组织、 缝合等步骤。
注意事项
手术治疗后,应给予适当 的护理和药物辅助治疗, 以促进康复。
护理措施
隔离饲养
对患有猪丹毒的病猪应进 行隔离饲养,以避免传染 其他健康猪只。
环境消毒
对病猪饲养环境进行定期 消毒,以消灭病原体。
增强免疫力
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提高 猪只的免疫力,预防猪丹 毒的发生。
04
猪丹毒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急性猪丹毒
急性发病
突然出现高热,皮肤出现红斑,食欲不振,口渴 ,便秘等症状。
急性败血症
在发病后2-3天内死亡,死亡率高达80%。
对策
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进行疫苗接种等预防 措施。
消毒管理
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保持猪舍干燥 、通风、保暖等。
隔离措施
发现病猪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疾病传 播。
03
猪丹毒的治疗
药物治疗
可用药物
治疗猪丹毒的常用药物包括青霉素、四环素、链霉素 等抗生素。
用药途径
急性猪丹毒介绍及防治措施

急性猪丹毒介绍及防治措施疾病概述:猪丹毒猪丹毒是人曾共患传染病。
临床特征是:急性型呈败血症症状,发高热;亚急性型在皮肤上出现紫红色疹决;慢性型表现纤维素性关节炎和疣状心内膜炎。
是威胁养猪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
其病原体为革兰氏染色阳性(紫色)丹毒丝菌,呈小杆状或长丝状,分许多血清型,各型的毒力差别很大。
猪丹毒杆菌的抵抗力很强,在盐腌或熏制的肉内能存活3-4个月,在掩埋的尸体内能活7个多月,在土壤内能存活35天。
但对消毒药的抵抗力较低,以2%福尔马林、3%来苏儿、1%火碱、1%漂白粉都能很快将其杀死。
流行病学:一、诊断要点根据临床症状和流行情况,结合疗效,一般可以确诊。
但在流行初期,往往呈急性经过,症状无特征,需做实验室检查才能确诊。
(一)流行特点不同年龄猪均有易感性,但以3个月以上的生长猪发病率最高,3个月以下和3年以上的猪很少发病。
牛、羊、马、鼠类、家禽及野鸟等也可发病,但非常少见。
人类可因创伤感染发病。
病猪、临床康复猪及健康带菌猪都是传染源。
病原体随粪、尿、唾液和鼻分泌物等排出体外,污染土壤、饲料、饮水等,尔后经消化道和损伤的皮肤而感染。
带菌猪在不良条件下抵抗力降低时,细菌也可侵入血液,引起自体内源性染而发病。
猪丹毒的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但夏季发生较多,冬、春只有散发。
猪丹毒经常在一定的地方发生,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
(二)临床症状人工感染的潜伏期为3-5天,短的1天,长的可达7天。
1.急性型(败血症型)见于流行初期。
?个别病例可能不表现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
大多数病例有明显症状。
体温突然升至42℃以上,寒战,减食,或有呕吐,常躺卧地上,不愿走动,一旦唤起,仍有意想不到的活动力,行走时步态僵硬或跛行,似有疼痛。
站立时背腰拱起。
结膜充血,眼睛清亮有神,很少有分泌物。
大便干硬,有的后期发生腹泻。
发病1-2日后,皮肤上出现红斑,其大小和形状不一,以耳、颈、背、腿外侧较多见,开始指压时退色,指去复原。
病程2-4日,病死率80%-90%。
猪丹毒治疗方案

猪丹毒1、病因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所引起的传染病。
急性猪丹毒的特征为败血症和突然死亡。
亚急性猪丹毒患猪的皮肤则可能出现红色疹块。
2、流行病学猪丹毒杆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猪丹毒杆菌常由消化道侵入,随之繁殖于扁桃腺,继而造成病菌侵进血液循环。
严重的菌血症迅速变成全身性败血症和突然死亡。
稍后,病菌可滞留在皮肤,关节或心脏瓣膜,转变成亚急性及慢性型。
患猪主要为3月龄至上市龄猪群。
有时候,后备年轻母猪亦感染。
3、临床症状与皮肤病变特征其特征是一只或数只猪突然死亡。
患猪体温升至42℃以上,高热稽留。
急性猪丹毒的怀孕母猪常发生流产。
感染后2-3天皮肤呈凸起的红色区域,此红斑大小形状不一。
病好转时红斑可消失,病恶化时则融合成片。
亚急性疹块型:其特征是皮肤表现出疹块。
通常发病后2—3天在胸、腹、背、肩、四肢等部位的皮肤发生疹块,呈方块形,菱形,偶呈圆形,稍突于皮肤表面。
初期疹块充血,指压褪色,后期瘀血,紫蓝色,压之不褪。
慢性型以跛行和皮肤坏死为特征。
发病初期为关节疼痛和发热,随后变成肿胀和僵硬。
急性病例不表现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
部分初期病猪皮肤发生潮红,继而发紫,以耳、颈、背等部位较多见,指压褪色,指去复原,病程为3~4天,不死转为疹块型和慢性型。
猪丹毒的典型病变是皮肤红斑与疹块。
慢性猪丹毒患畜的几个关节可见非化脓性关节炎。
其他内部器官有时出现梗塞,特别是心瓣膜炎症时。
4、防治基本原则发生后应立即使用药物控制,晚期治疗效果不理想。
1 对发病猪立即使用注射给药芪泰素15毫升+比肟求1支打120斤猪连用3天2 对发病猪场全群混饲给药优舒克1000g+黄芪多糖500克拌料1吨连续使用1~2周。
猪丹毒的症状与防治

猪丹毒的症状与防治猪丹毒,又称为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类传染病。
该病具有传染性、致死性和病毒性,对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以下是猪丹毒的症状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症状1.高热:猪丹毒的初期表现为突然起病,体温升高至40-42℃以上。
2.食欲减退:病猪食欲明显下降,不喜欢吃食物。
3.呼吸困难:病猪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的症状。
4.皮肤病变:猪丹毒的特征性症状是皮肤瘀斑,病猪出现皮肤出血、瘀斑、灼烧痕迹等症状。
5.消化系统症状:病猪出现食欲不振、腹泻、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
6.神经系统症状:病猪出现沉静、厌水、发抖、抽搐、瘫痪等神经系统症状。
二、防治1.注重环境卫生:定期进行养殖场的清洁消毒工作,确保环境干净卫生。
2.强化管理措施:加强对猪舍的管理,实行场门、车辆和人员的严格消毒措施,防止病毒的传播。
3.严格隔离:对新引进的猪只进行隔离观察,并进行病毒检测。
4.加强饲料消毒:对饲料进行高温杀菌或化学消毒处理,防止病毒在饲料中传播。
5.禁止私自采购猪:减少猪只流动,禁止私自从外地购买猪只,尽量减少病毒的传播途径。
6.组织疫苗预防:可采用疫苗进行预防,定期给猪只接种疫苗,提高猪只的免疫力。
7.及时发现和处理疑似病例:对出现疑似病例的猪只及时隔离处理,阻断病毒的传播。
三、治疗目前,猪丹毒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治愈。
一旦发生猪丹毒,通常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治疗:1.隔离治疗:对发病猪只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病毒的进一步传播。
2.对症处理:针对猪丹毒的不同症状,进行相应的对症处理。
对发热的病猪可给予降温药物;对呼吸困难的病猪可给予氧气补充等。
3.支持治疗:采取支持治疗措施,如补液、维持营养等,提高病猪的抵抗力。
4.减少疫情扩散:严格控制病区的人员和物品出入,减少病毒的传播途径。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防治和治疗措施还需要根据猪丹毒疫情的具体情况和专业人士的建议进行决定。
猪丹毒检疫及应对措施

猪丹毒检疫及应对措施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热性传染病,该病可以分为急性败血型以及亚急性型疹块型两种。
1 检疫
1.1 急性败血型
在检疫过程中,急性败血型病猪皮肤会出现大面积充血的现象,其四肢外部以及腹部皮肤处于一个正常状态,但是内侧皮肤上则可以看到大量密集并且分布不均的出血点,病情严重时可以看到皮肤上出现大块红色,皮下脂肪的颜色为微红色,同时带有一些出血点,其淋部的颜色为紫色,充血并且肿大。
病猪肾脏部位肿大并存在瘀血,颜色为深红色,如果病情严重肾脏部位可能出现分布不均的红色块状。
1.2 亚急性型疹块型
在检疫过程中,亚急性型疹块型病猪在皮肤较厚的位置可以看到大小不等的呈菱形同时中间为白色边缘为红色的凸起。
对其进行剖检可以看到心脏瓣膜上沿着二尖瓣面的血流方向出现颜色为灰白色大小不一的类似于菜花的赘生物,将其切开可以看到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
2 应对措施
如果在屠宰过程中发现急性败血型猪丹毒,此时必须立即停止屠宰,将现场封锁后集中销毁生猪及其加工产品,同时采用漂白粉或者石灰乳冲刷屠宰场地以及屠宰工具。
如果发现亚急性型疹块型猪丹毒,需要切除病变部位并采用化学品对其进行销毁,同时高温消毒其他肾脏以及相关肉品。
浅谈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

浅谈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猪丹毒,又称猪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发生在猪群中。
该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致死性,给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及时的诊断和有效的防治对于控制猪丹毒病情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进行探讨。
一、疾病病因猪丹毒是由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直接接触以及食物和水源传播等途径进行传播。
猪群密集养殖条件下,疫情传播更加迅速,合理的饲养管理和卫生消毒工作是预防猪丹毒的关键。
二、疾病症状猪丹毒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烧、呼吸急促、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皮肤和黏膜呈现发红、发紫等症状。
病猪在病程中常常出现呕吐、腹泻、关节炎等临床症状,最终导致死亡。
一旦发现猪出现以上症状,需立即进行诊断和治疗。
三、诊断方法对于疑似猪丹毒的病例,需要进行实验室的检测确认。
常见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细菌培养、PCR检测以及血清学检测等。
链球菌的培养和鉴定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
通过对患猪的组织和分泌物进行培养,观察形态并进行鉴定,可以快速确定是否感染了链球菌。
PCR检测和血清学检测技术也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四、预防与控制(一)改善饲养环境合理的饲养管理和卫生消毒工作是预防猪丹毒的关键。
猪舍的通风、采光和排水要合理,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和干燥。
定期进行猪舍和设备的卫生消毒工作,杀灭外源性病原微生物,降低传染风险。
(二)加强疫苗接种目前,已经有猪丹毒的疫苗可以使用,定期接种猪丹毒疫苗可以有效提高猪群的免疫力,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养猪户需要咨询兽医专家,制定合理的免疫计划,提高猪群的免疫水平。
(三)健康监测与隔离定期对猪群进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异常症状和疾病病例,隔离病猪,阻断疾病的传播途径,避免疫情扩散。
(四)合理用药一旦发现疾病病例,需立即进行防治,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和药物用于治疗。
要按照兽医指示使用药物,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抗生素,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
猪丹毒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危害猪群健康和养殖业的发展。
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

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猪丹毒是一种常见的猪病,由猪丹毒病原体引起,其症状包括发热、呼吸急促、厌食、球脱等。
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是对猪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下面将详细介绍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方法。
一、猪丹毒的鉴定方法1、症状诊断法通过对病猪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初步判断是否为猪丹毒。
丹毒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急性病程短,症状严重,亚急性病程逐渐加重,慢性病程较长,症状轻微。
因此,在鉴定猪丹毒时应根据病猪的症状和病程来进行分析。
2、病原学诊断法通过对疑似病猪的组织或排泄物进行实验室检测,可以鉴定猪丹毒。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诊断性试验、菌落计数法和核酸检测法等。
其中,核酸检测法是目前最为准确的鉴定方法,可以通过PCR方法检测靶基因来确定病原体是否存在。
1、加强环境卫生保持猪场干净卫生是预防猪丹毒的重要措施。
要定期清洗猪舍和设备,并保持空气流通,保持猪舍内的温度和湿度适宜,避免因猪场环境不良导致病原体的繁殖。
2、加强饲养管理合理饲喂和饮水管理也是防治猪丹毒的关键。
要保证猪的饮水干净卫生,避免交叉感染;饲喂要同时兼顾营养需要和生物安全,不能给猪喂食不合格饲料或未经消毒的食品。
3、注重疫苗预防在疫情高发期,可根据病原菌的情况选择适合的疫苗进行预防。
在注射疫苗前一定要对猪的免疫状态进行检测,以确定是否需要加强免疫力。
4、及时诊断并隔离患病猪对疑似患病的猪必须及时隔离,并将患病猪送交专业的兽医检测,以确定是否为猪丹毒。
在猪丹毒疫情高发时期,可以采取隔离所有猪的措施,为猪丹毒的防治提供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是现代猪生产的重要环节。
要加强环境卫生,合理饲养管理,注重疫苗预防,及时诊断并隔离患病猪,以确保猪场的生物安全和猪的健康。
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

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猪丹毒是一种由猪丹毒梭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又称猪链球菌性败血症,主要侵犯猪群的幼猪,尤其是出生后1-3周龄的幼猪。
猪丹毒具有传染性强、病情严重、发病迅速的特点,若不及时和有效地进行防治,很容易造成猪的严重损失。
对于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进行简要介绍。
一、猪丹毒的病原学及发病机理猪丹毒的病原体是猪丹毒梭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
猪丹毒梭菌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粪口传播,在潜伏期内,猪丹毒梭菌可潜伏在病猪的鼻腔、口腔和肠道内,然后通过粪便将病原体排到环境中,另一些感染猪的分泌物,比如唾液、眼泪等,也含有病原体。
当健康猪接触受感染的病猪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或者接触受感染的环境时,就会导致猪丹毒的传播。
猪丹毒的发病机理主要是因为猪丹毒梭菌能够释放毒素,这些毒素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变性和血液中的凝血因子的异常激活,从而引起微循环障碍、血流淤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其他病理生理变化,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受损。
二、猪丹毒的临床表现猪丹毒的临床表现主要是高烧、呼吸急促、黏膜苍白、腹泻、抽搐等,患病猪的寿命很短,一般只能存活1-3天。
病情严重的幼猪有的猝死,有的在高烧连天的情况下死亡。
值得注意的是,猪丹毒患猪的眼角和鼻孔附近会出现淤血点和淤血斑,是猪丹毒患猪的特征之一。
除了临床表现外,猪丹毒的病理表现主要是全身出血,并伴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全身多脏器出血。
一旦发现猪出现以上临床症状,就必须高度怀疑是猪丹毒,及时进行鉴定和治疗。
猪丹毒的鉴定主要通过临床表现、病理学检查、细菌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来确定。
临床表现主要是根据猪丹毒的典型症状来判断,如高烧、呼吸急促、黏膜苍白、腹泻、抽搐等。
病理学检查主要是通过尸检来观察出血灶,并获取病理标本,然后进行病理学检查,如组织学切片检查,以确定猪的死因。
细菌学检查主要是通过分离纯化病原菌,通过病原体的培养鉴定,来确认病原菌。
实验室检查主要是通过 PCR 技术来快速鉴定猪丹毒梭菌DNA 的存在,从而迅速确诊猪丹毒。
急性型猪丹毒治疗报告

8 d 。根 据 病 程 的 长 短 和 临 床 表 现 的 不 同 可 分 为 急 性 型 、 亚 急性型 ( 败 血 型 )特 征 是 突然 发 病 , 经过迅速 , 少 数 病 例 未
急性型和慢性型三种类型 。
出现症 状 即行 死 亡 。病 情 稍 缓 的 , 表 现 为体 温 升 高 达 4 2— 4 3  ̄ C, 精神沉郁 , 不愿 行走 , 常呈犬坐姿势 , 食 欲减 退或废绝 , 喜
在 。主 要 发 生 于 架 子 猪 。
常有浆液性或纤维素性 渗出物 , 心外膜和心 内膜有 出血点。 胃 肠黏膜炎性肿胀 , 呈急性卡他和出血性炎症 , 其 中以 胃底部 、 幽 门部和十二指肠为明显 , 呈 现小点 出血或弥 漫性 出血 . 表面有 多层黏液 。亚急性猪丹毒 主要表现 在颈 、 背、 胸、 腹、 大 腿等 部 皮肤 的疹块病变 , 全身败血的病 变轻微 。
1 0 0 0 g 煎至 2 0 0 g时 , 按 1 ~ 2 ( k g体重 ) 罐服仔猪 , 2~ 3次/
d 。治 疗 仔 猪 白痢 。
按每头每次 4~ 6 g , 以米汤调服 , 连服 3 d 。治疗仔猪红痢疾 。
方 5 白头翁 3 0 g 、 赛葵 3 0 g 、 黄连 3 0 g 、 栀子 2 0 g 、 金银花
1 发 病情 况
广东省五华县梅林镇 彭某 生猪养殖 场 , 存 栏生 猪 6头 , 约 4 0 k g , 2 d不吃 , 死了 1 头, 食量 很少 , 很 喜欢饮 水 , 体温很 高。
经 乡村 兽 医 诊 断 为 猪 丹毒 。
并有小点 出血 , 切面多汁。肝充血 , 呈红棕色。肾肿大 , 呈暗经
兽 医临诊
L I V E S T 0 C K A N D P 0 U L T R Y咖 U S T R Y
猪丹毒病的活体症状 猪丹毒病的实验室检验与防治措施 - 养猪技术

猪丹毒病的活体症状猪丹毒病的实验室检验与防治措施-养猪技术在猪饲养行业中,猪丹毒是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危害性极大,主要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主要发生于猪,通常架子猪比较容易感染上猪丹毒,特别是那些月龄在3~6的猪比较多见,该病在南方多见于春冬两季,而在北方多见于夏季。
一旦猪染上这种病或者带上猪丹毒杆菌,很容易在猪群中蔓延开来。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丹毒病的活体症状猪丹毒病的实验室检验与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该病主要是猪容易发生,人也能够感染,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
北方地区通常在气候炎热和多雨的夏季达到发病高峰,而南方地区一般在冬春季节ILIJ现流行。
该病往往呈散发性或者地方流行性,有时会呈现暴发。
主要是4~6月龄的架子猪容易感染该病。
该病流行初期,通常在猪群中突然有1~2头体格健壮的成年猪发生死亡,之后会有较多猪出现发病或者死亡。
如果及时使用青霉素进行治疗,效果往往较好,从而控制疫情。
随着养猪业朝向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由于一味追求最大的利益,使饲养密度持续增大,造成病原体更容易传播,加之猪群往往处于易感状态,更容易暴发该病。
一般来说,气候突变、高温潮湿、突然更换饲料、混群、转圈、机体过度疲劳等应激凶素,都能够诱使猪群发生该病;没有严格消毒,供给不卫生的饮水、饲料,或者日常管理不当,如没有及时清除粪便、垫料、舍内通风较差、病原污染饮水系统以及蚊虫叮咬等,也都容易诱使该病的发生。
2、活体症状急性型。
主要特征是突然暴发,容易死亡。
病猪表现出持续高烧,精神萎靡;呕吐,停止采食;结膜充血;初期排出干硬粪便,并附着黏液,后期发生下痢。
另外,病猪颈部、耳部、背部皮肤出现潮红,甚至发紫,特别是临死前腹内、腋下、股内存在无规则的鲜红色斑块,用手指按压褪色且相互融合。
一般在3~4天内发生死亡,具有较高的死亡率,耐过者会变成亚急性型或者慢性型。
如果哺乳仔猪或者刚断奶的仔猪感染病原,通常会突然出现发病,并会表现出神经症状,如倒地抽搐而死亡,且病程一般在1天以内。
猪丹毒

病理变化
特急性型的病猪胃和小肠常见轻微或明显的黏液性、出血性炎症,胃的出血通常较明显。肝脏发生混浊肿胀 和瘀血。肾脏除有混浊、肿胀外,在皮质部见针尖大点状出血。肺瘀血、水肿。脾肿大呈暗红色或樱桃红色,包 膜紧张,质度柔软,边缘钝圆。脾切面出现白髓周围“红晕”,即在暗红色的脾切面上,有颜色更深的小红点, 红点的中心就是白髓,淋巴结:皮质淋巴小结生发中心增生明显,其周围有密集的淋巴细胞及浆细胞,间质毛细 血管扩张充血,有些病例出现嗜酸性粒细胞,为急性浆液性淋巴结炎。
胃肠道:黏膜及黏膜下层毛细血管内有猪丹毒杆菌,可见嗜菌现象,浆细胞数量多。
诊断方法
初步诊断:猪丹毒可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解剖病变可作出初步诊断。
实验室检查:急性猪丹毒的症状和病变无明显特征,有时需做实验室检查,才能鉴别类似疾病。急性型应采 取肾、脾为病料,亚急性型在生前采取疹块部的渗出液,慢性型采取心内膜组织和患病关节液,制成涂片后,革 兰氏染色法染色,经镜检,如见有革兰阳性(紫色)的细长小杆菌,在排除李氏杆菌的情况下,即可确诊。也可 进行免疫荧光和血清培养凝集试验。
心肌:肌纤维局灶性变性溶解,肌间毛细血管内微血栓是少量纤维素罗大量猪丹毒杆菌形成的,毛细血管内 皮细胞肿胀充血。心肌猪丹毒杆菌数量最多,但嗜菌现象不明显,原发性损伤严重,是猪丹毒杆菌侵害的重要器 官之一。
肝:肝细胞轻微变性,猪丹毒杆菌在窦状隙内有多种细胞嗜菌现象。
肺:肺弥散性瘀血水肿,肺泡腔内蓄有蛋白性渗出物,有代偿性肺气肿、肺萎陷,肺透明膜形成、肺泡壁毛 细血管有纤维素罗细胞和猪丹毒杆菌形成微血栓。
猪丹毒的防治方法可采取疫苗预防和使用药物进行的治疗的综合防治措施。
病原特征
形态特征
生理性
猪丹毒杆菌属丹毒杆菌属,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具有明显的形成长丝的倾向,为平直或微弯杆菌,大小为 (0.2-0.4)微米×(0.8-2.5)微米。该菌在病猪体内与培养基内形态有所变化,在病料内的细菌单在、成对或 成丛排列;在白细胞内通常成丛存在;在陈旧的肉汤培养物及慢性病猪的心内膜疣状物中,多呈长丝状。病菌无 运动性,不形成芽孢和荚膜。
猪丹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猪丹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1. 引言1.1 猪丹毒病概述猪丹毒病,又称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圆啮细胞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这种病原体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是一种对猪群健康和养殖业造成较大影响的疾病。
猪丹毒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农村地区更为常见。
猪丹毒病主要通过感染和接触患病猪只的粪便、呕吐物等传播途径进行传播。
疾病的传播速度较快,一旦发生疫情,往往会对养猪业造成重大损失。
防控猪丹毒病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猪丹毒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以及有效的防控措施,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这一疾病,以提高防控水平,保障养猪业的稳定发展。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对猪丹毒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防控措施、疫苗预防和环境卫生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2000字】2. 正文2.1 流行病学特征猪丹毒病是一种由猪丹毒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食物、饮水、呼吸道等途径传播。
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发生,尤其在欧美地区较为常见。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猪丹毒病对年龄、品种和季节等均无明显特异性,但在灾害或气候变化等特殊情况下易有暴发。
传染源主要是感染猪,尤其是患病的猪。
感染途径主要包括直接接触、食用感染动物产品、接触分泌物等。
环境因素也是猪丹毒病流行的重要因素,如饲料、饮水卫生状况、饲养密度等均会影响病菌传播。
气候、地理位置等因素也会对疾病的传播和暴发起到关键作用。
针对猪丹毒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提出以下预防控制建议:加强动物管理,定期检测疫情;保持饲养环境清洁,保证饮水和饲料的品质;定期消毒猪圈和相关设施;合理安排饲养密度,避免交叉感染;加强猪群的免疫力,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及时隔离患病猪只,阻断疫情传播链。
通过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猪丹毒病的发生和传播,维护畜牧业生产安全与稳定。
2.2 临床症状猪丹毒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高热,发热期常超过40℃,伴有全身不适、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有的病猪腹泻为黄水样便、痢样便,有的病猪则伴有呕血、水泻或黏液便。
猪丹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猪丹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猪丹毒病是一种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包括急性型和亚急性型。
这种疾病
的病原体通常通过直接接触或徐徐扩散而导致流行。
本篇文章将阐述猪丹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一、流行病学
猪丹毒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报道。
病原体常包含在患猪呼吸道和消化道中。
其传播方
式包括直接接触、消化道传播和呼吸道传播等。
临床表现主要为猪腹泻、体温升高、食欲
下降、粘膜充血、呼吸急促等。
二、临床症状
1.急性型症状:急性型猪丹毒病常发生在六周龄以下的仔猪。
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
体温升高、食欲下降、口角流涎、呼吸急促、粘膜充血、休克、急性死亡等。
2.亚急性型症状:亚急性型病程持续时间较长,主要发生在三至四月龄的生长期猪。
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发烧、呼吸急促、腹泻等。
三、防控措施
1.定期消毒:养殖场应定期清理、消毒设备和场地等。
母猪产房的清理也要细致,做
到无死角。
2.加强饲养管理:养殖场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卫生条件,避免猪的打架、互咬等行为,减少猪噎食和呼吸道传播等风险。
3.扩大免疫范围:最有效的防控措施是在猪场进行疫苗接种,免疫时间最好能够早日
实施,建议全猪群接种,隔月加强一次,增强免疫力。
4.加强饲料与水源卫生:养殖场应做好饲料存储和处理,并注意及时清洗水管。
总之,对于猪丹毒病,应加强养殖场的卫生管理,提高人员卫生意识,加强免疫力,
削减传染源,做好投药等,维持体制和产业持续发展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症状:
慢性型 一般由前两型转来。常见的有浆液性纤维素性关节炎、 疣状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3种。皮肤坏死一般单独发生,而浆液 性纤维纱性关节炎和疣状心内膜炎往往在一头病猪身上同时存在。 病猪食欲无明显变化,体温正常,但逐渐消瘦,全身衰弱,生长 发育不良。浆夜性纤维素性关节炎常发生于腕关节和跗关节,呈 多发性。受害关节肿胀,疼痛,僵硬,步态强拘,甚至发生跛行。 疣状心内膜炎表现呼吸困难,心跳增数,听诊有心内杂音。强迫 快速行走时,可突然倒地死亡。皮肤坏死常发生于背、肩、耳及 尾部。局部皮肤变黑,干硬如皮革样,逐渐与新生组织分离,最 后脱落,遗留一片无毛而色淡的瘢痕
病理变化:
急性型皮肤上有大小不一和形状不同的红斑或弥温性 红色。脾肿大充血,呈樱桃红色。肾淤血肿大,呈暗红 色,皮质部有出血点。淋巴结充血肿大,也有小出血点。 肺淤血、水肿。胃及十二指肠充血、出血。关节液增加。 亚急性型的特征是皮肤上有方形和菱形的红色疹块,内 脏的变化比急性型极。慢性型的特征是房室瓣常有疣状 心内膜炎。瓣膜上有灰白色增生物,呈菜花状。其次是 关节肿大,有炎症,在关节腔内有纤维素性渗出物。
实验室检查:
急性猪丹毒的症状和病变无明显特征,有时需做实验室 检查,才能鉴别类似疾病。具体方法:急性型采取肾、 脾为病料,亚急性型在生前采取疹块部的渗出液,慢性 型采取心内膜组织和患病关节液,制成涂片后,革兰氏 染色法染色,经镜检,如见有革兰阳性(紫兰)的细长 小杆菌,在排除李氏杆菌的情况下,即可确诊。也可进 行免疫荧火和血清培养凝集试验。
其次,四环素、土霉素、洁霉素、泰乐菌素也有良好的疗效。 用量:四环素和土霉素,每日每千克体重为7-15毫克,肌肉 注射。洁霉素每次每千克体重11毫克,1日1次。泰乐菌素每 次每千克体重2-10毫克,1日2次,肌肉注射。
预防:
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猪舍用具保持清洁,定期用消 毒药消毒。同时按免疫程序注射猪丹毒菌苗,详见第一 章。发生猪丹毒后,应立即对全群猪测温,病猪隔离治 疗,死猪深埋或烧毁。与病猪同群的未发病群,用青霉 素进行药物预防,等疫情扑灭和停药后,进行1次大消 毒,并注射菌苗,巩固防疫效果。对慢性病猪及早淘汰, 以减少经济损失,防止带菌传播。
临床症状:
亚急性型(疹块型) 通常取良性经过。败血症症状 轻微,其特征是在皮肤上出现疹块。病初食欲减退,精 神不振,不愿走动,体温升高。1-2天后,在胸、腹、 背、肩及四肢外侧出现大小不等的疹块,先呈淡红,则数十个,以后中央坏死, 形成痂皮。经1-2周恢复。
临床症状:
人工感染的潜伏期为3-5天,短的1天,长的可达7天。 急性型(败血症型)见于流行初期。 个别病例可能不表现任
何症状而突然死亡。大多数病例有明显症状。体温突然升至42 ℃以上,寒战,减食,或有呕吐,常躺卧地上,不愿走动,一旦 唤起,仍有意想不到的活动力,行走时步态僵硬或跛行,似有疼 痛。站立时背腰拱起。结膜充血,眼睛清亮有神,很少有分泌物。 大便干硬,有的后期发生腹泻。发病1-2日后,皮肤上出现红 斑,其大小和形状不一,以耳、颈、背、腿外侧较多见,开始指 压时退色,指去复原。病程2-4日,病死率80%-90%。 哺乳仔猪和刚断奶小猪发生猪丹毒时,往往有神经症状,抽搐。 病程不超过1天。
治疗:
在发病后24-36小时内治疗,有显著疗效。首选药物为青 霉素,对急性型最好首先按每千克体重1万单位青霉素静脉注射, 同时肌注常规剂量的青霉素,即20千克以下的猪用20万-4 0万单位,20-50千克的猪用40万-100万单位,50 千克以上的猪酌情增加。每天肌注两次,直至体温和食欲恢复正 常后24小时,不宜停药过早,以防复发或转为慢性。
流行特点:
不同年龄猪均有易感性,但以3个月以上的生长猪发 病率最高,3个月以下和3年以上的猪很少发病。牛、 羊、马、鼠类、家禽及野鸟等也可发病,但非常少见。 人类可因创伤感染发病。病猪、临床康复猪及健康带菌 猪都是传染源。病原体随粪、尿、唾液和鼻分泌物等排 出体外,污染土壤、饲料、饮水等,尔后经消化道和损 伤的皮肤而感染。带菌猪在不良条件下抵抗力降低时, 细菌也可侵入血液,引起自体内源性染而发病。猪丹毒 的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但夏季发生较多,冬、春只有散 发。猪丹毒经常在一定的地方发生,呈地方性流行或散 发。
急性猪丹毒
传染病
疾病概述:
猪丹毒是人曾共患传染病。临床特征是:急性型呈败 血症症状,发高热;亚急性型在皮肤上出现紫红色疹决; 慢性型表现纤维素性关节炎和疣状心内膜炎。是威胁养 猪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其病原体为革兰氏染色阳性 (紫色)丹毒丝菌,呈小杆状或长丝状,分许多血清型, 各型的毒力差别很大。猪丹毒杆菌的抵抗力很强,在盐 腌或熏制的肉内能存活3-4个月,在掩埋的尸体内能 活7个多月,在土壤内能存活35天。但对消毒药的抵 抗力较低,以2%福尔马林、3%来苏儿、1%火碱、 1%漂白粉都能很快将其杀死。
链球菌病 败血性链球菌病与急性猪丹毒极相似,往往需要经实验室检查 才能鉴别。
最急性猪肺疫 猪肺疫的发生与饲养管理条件有密切关系,病猪咽喉部急 性肿胀,呼吸困难,口鼻流泡沫样分泌物。死后剖检:见肺充血、水肿,脾 不肿大,取病料做革兰氏染色,见革兰氏阴性(红色)小杆菌,呈长椭圆形, 两端浓染。
急性猪副伤寒 多发生于2-4月龄小猪,在阴雨潮湿的时候较多见,先 便秘后下痢,胸腹部皮肤呈蓝紫色。死后剖检:见肠系膜淋巴结显著肿大, 肝有小点状坏死灶,大肠壁的淋巴小结肿大或有溃疡,脾肿大。
诊断要点:
根据临床症状和流行情况,结合疗效,一般可以确诊。 但在流行初期,往往呈急性经过,症状无特征,需做 实验室检查才能确诊。
类症鉴别:
应与猪瘟、猪链球菌病、最急性猪肺疫、急性猪副伤寒相鉴别。
猪瘟 猪瘟呈流行性发生,发病率和病死率极高,药物治疗无效,皮肤上有 较多的小出血点,病猪常昏睡,病程较长。死后剖检:脾有出血性梗死灶, 回盲口有扣状溃疡,淋巴结出血呈大理石样花纹,肾呈灰黄色,并有许多小 出血点,大肠充血、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