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猪丹毒分析

合集下载

猪丹毒的症状与防治

猪丹毒的症状与防治

猪丹毒的症状与防治

猪丹毒,也被称为细菌性败血症,是一种由于革兰氏阴性细菌引起的严重疾病,常见于猪。以下是关于猪丹毒的症状、防治和预防措施的详细介绍。

症状:

1. 食欲丧失:受感染的猪常常会出现食欲减退或完全丧失的情况。

2. 体温升高:感染猪的体温会明显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3. 皮肤发炎:受感染的猪的皮肤会出现红肿、发炎、甚至溃烂的症状。

4. 呼吸困难:由于丹毒菌感染引起的脱水,猪常常会呼吸急促或出现呼吸困难。

5. 活动性下降:感染的猪会感到虚弱,行动迟缓,甚至不愿意行动。

防治方法:

1. 抗生素治疗:猪丹毒的主要治疗方法是使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菌素、青霉素等进行治疗,以控制细菌感染和减轻疾病症状。

2. 注射药物:疫苗注射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猪体内产生抗体,并提高免疫力,减少病变发生的机会。

3. 外用药物:在皮肤病变严重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外用药物,如漂白粉、紫草水等进行消毒和清洁。还可以使用抗菌药膏进行局部治疗。

4. 饲养管理:保持养猪场的卫生环境,定期清理和消毒猪栏,加强猪群的营养和饮水管理,提高猪的免疫力,有助于预防猪丹毒的发生。

预防措施:

1. 接种疫苗:对于具有猪丹毒感染史的养猪场,可以考虑接种疫苗来增加猪的免疫力并预防疾病发生。

2. 环境控制:保持猪舍的卫生,定期清理猪栏和饮水设施,消毒病区,控制病原体传播,减少感染机会。

3. 饲料管理:合理饲喂猪只,保证营养均衡,增加抗病能力。避免使用变质饲料和水源,防止细菌污染。

4. 隔离感染猪只:及时发现并隔离患有丹毒症状的猪只,以防止病原体的传播和扩散。

猪丹毒的症状与防治

猪丹毒的症状与防治

猪丹毒的症状与防治

猪丹毒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疾病,主要影响猪类动物。这种疾病具有高传染性和致命性,给猪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以下将介绍猪丹毒的症状以及防治措施。

猪丹毒的症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食欲减退:猪丹毒患者的食欲会显著减退,甚至完全不吃食物。

2. 发热:患病的猪体温会升高,常常超过40摄氏度。

3. 呼吸困难:患病的猪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呼吸频率增加,呼吸声音变得粗重。

4. 皮肤损害:猪丹毒会导致猪体多处出现红斑和溃疡,严重时可引起皮肤出血和组织坏死。

5. 行动不灵:患病的猪行动迟缓,步态异常,常常变成呆立或躺倒的状态。

6. 抽搐和麻痹:疾病的晚期,猪会出现抽搐和麻痹,肌肉无力,不能站立。

1. 清洁和消毒:定期清洁猪圈和设备,保持环境卫生,减少细菌的生长和传播。

2. 隔离病猪:发现猪有疑似猪丹毒的症状时,应立即将其隔离,并接受兽医的治疗。

3. 疫苗接种:猪丹毒的疫苗可以预防病情的发生,养猪户可以根据兽医的建议定期给猪接种疫苗。

4. 强化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可以提高猪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包括饲料的合理搭配、饮水的清洁和充足、合理的空气流通等。

5. 合理使用药物:如果确诊了猪丹毒病症,可以根据兽医的建议使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但必须遵循兽药的使用规定,并避免滥用抗生素。

猪丹毒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养猪户应加强对猪丹毒的预防和控制,定期接种疫苗,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环境卫生,以减少猪丹毒的发生和传播。

猪丹毒

猪丹毒

猪丹毒

猪丹毒是猪丹毒丝菌引起猪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败血病表现和皮肤上出现紫红色疹块。慢性病猪主要表现为心内膜炎和关节炎。

发病特点本病有一定季节性,气候较暖和的时节发生较多;以3-6月龄的猪发病最多,老龄和哺乳猪发病少;在流行初期猪群中猪只常取急

性经过,突然死亡1-2头,且多为健壮大猪,以后陆续发病或死亡;发病后如能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常可终止流行;青霉素治疗有效;有较明显的常在性,呈散发或地方流行。

临诊症状败血型猪丹毒,以体温升高达42℃以上、突发病和死亡、皮肤上有红斑、指压褪色及呕吐等症状为特征。亚急性(疹块型)以病猪体表皮肤上出现典型疹块为主症(图2.1)。慢性病猪有心内膜炎及关节炎等(图2.2,2.3)。病理变化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脾肿大,紫红色,切面结构不清,易刮脱;肾肿大,紫红色;胃底部及小肠(十二指肠及空腹前段)出血性卡他炎症;慢性病例,可见左心二尖瓣有菜花样赘生物,或有关节炎(图 2.4~2.9)。

诊断确诊可进行细菌学检查。以新鲜病料抹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可见单个或成堆的长丝状菌体,即可确诊。

防治方法平时做好预防注射,当前我国使用的有两种菌苗:①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菌苗,10千克以上的断奶猪一律皮下注射5毫升;10千克以下或尚未断奶的猪,皮下注射

3毫升,1个月后再补注3毫升。

注苗后21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

为6个月;②猪丹毒弱毒菌苗,为

冻干苗,用20%氢氧化铝生理盐水

稀释,大小猪一律皮下注射1毫升,

注苗后

7天产生

免疫

力,免

疫期6

个月。

口服

时,每

头2

毫升,

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

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

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

猪丹毒是一种由血清杆菌引起的猪类感染性疾病,也称假猪瘟。本文将详细介绍猪丹毒的鉴定和防治措施。

(一)临床症状和病理学特征

猪丹毒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高热、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病理学特征主要表现为肠粘膜充血、出血,肠壁水肿,腹腔积液等。

(二)病原学检测

1. 血清学鉴定:利用特异性抗原与猪丹毒感染相关免疫球蛋白进行反应,通过血清学检测可以判断猪是否感染猪丹毒。

2. 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PCR技术检测疾病相关基因片段,通过比对分析可以确定是否存在猪丹毒的病原体。

(三)实验室检测

1. 细菌培养:从猪体分离出可疑病原菌,进行体外培养和鉴定。

2. 病理学检测:组织切片观察病变部位,检测病原菌分布情况。

(四)免疫学检测

1. 关系性免疫试验:通过检测病原菌是否能与猪丹毒的特异性抗原结合,判断感染情况。

2. 血凝试验:观察病原菌和猪血清反应后的凝聚情况,判断感染与否。

(一)隔离传染源

发现有猪丹毒病例的猪应及时隔离,减少感染机会。确诊后,应迅速隔离并进行相应的防疫措施,避免疫情进一步扩散。

(二)增强猪群免疫力

1. 注射疫苗:根据兽医医嘱,选择合适的疫苗接种给猪,提高猪的免疫力。

2. 合理饲养管理:保证猪群的饲养环境清洁,合理喂养,增加营养摄入,提高免疫力。

3. 定期体检:定期请兽医进行猪群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感染病例。

(三)消毒和防护措施

1. 消毒措施:及时彻底清洗和消毒猪圈、饮水设备、饲料槽等,防止病原菌在环境中滋生和传播。

2. 个人防护:饲养人员在接触病猪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包括戴手套、口罩等,减少感染风险。

猪丹毒的症状与防治

猪丹毒的症状与防治

猪丹毒的症状与防治

猪丹毒属于猪类传染性疾病,由布氏杆菌感染引起,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传播。该病可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对于猪场经营者和畜牧工作者来说,了解猪丹毒的症状和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症状:

猪丹毒主要症状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皮肤病变,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急性型猪丹毒表现为以下症状:

1. 食欲降低,甚至完全不吃。

2. 呼吸急促、气喘。

3. 体温升高,高烧不退。

4. 体重迅速下降。

5. 粪便异常,常常出现腹泻或便秘。

6. 咳嗽或打喷嚏。

7. 皮肤病变,如红肿、渗液或脓液疱疹等,多发生在耳朵、鼻子和乳头等处。

急性型丹毒病程短,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需迅速及时的干预治疗。

1. 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缓慢。

4. 改变行动习惯,如行动迟缓、嗜睡等。

5. 其他症状,如粘液性湿气、眼睑水肿等。

慢性型猪丹毒病程长,但病情相对稳定,病死率低。但慢性型猪丹毒的群体感染能持续更长时间,需要更长时间进行治疗和隔离。

防治:

猪丹毒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为了有效地控制和预防该疾病,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1. 加强环境卫生,尽可能减少细菌和寄生虫的藏身之处。

2. 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合理科学地饲养和管理猪只。

3. 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定期进行疫苗接种。

4. 对疑似或感染猪进行隔离,防止病毒传播。

5. 对猪场、畜群、器具等进行定期消毒,杀灭病源。

6. 严格控制猪只的交易流通,减少疫情传播途径。

7. 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情,进行适当治疗、饲养、隔离和鉴定,防止疫情恶化。

总之,猪丹毒的症状和防治措施需要经营者和畜牧工作者充分了解和掌握,并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从而为猪的生产和健康保驾护航。

浅谈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

浅谈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

浅谈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

1. 引言

1.1 猪丹毒的概述

猪丹毒,又称猪链球菌病,是一种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猪类传染病。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尤其在猪场和养殖场中常见。猪丹

毒对猪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可以导致猪的死亡。病原体主要是链球菌,主要途径为经呼吸道或皮肤粘膜感染。猪丹毒

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容易在猪群中传播,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一旦发生疫情,对猪业造成的危害不

可低估。及时诊断猪丹毒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本文将对

猪丹毒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防治措施和预防措施进行探讨,以及强调深入研究猪丹毒的重要性。通过对猪丹毒的全面了解和有效

控制,可以减少疫病造成的损失,保障猪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2. 正文

2.1 猪丹毒的病因

猪丹毒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疾病,其病因主要是由于细菌感

染引起的。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产生外毒素的厌氧革兰氏阳性细菌,

能够在缺氧环境下迅速繁殖并产生毒素。当猪摄入含有产气荚膜梭菌

的食物或水源时,细菌便会进入其消化道内并开始繁殖,释放大量毒素。这些毒素会破坏猪的肠道黏膜,导致肠道功能障碍,甚至引起坏

死性肠炎。毒素还会对猪的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造成损害,引发严重

的全身病变。

除了感染,猪丹毒的发病还与环境因素和个体免疫状态密切相关。环境因素如饲养密度过高、饲料或水源受到污染等都会增加猪患病的

风险。而免疫状态较差的猪则更容易受到感染并发展为严重的疾病。

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提高猪的免疫力是预防猪丹毒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控制病原菌的传播途径和加强疫苗接种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猪

猪丹毒

猪丹毒

猪丹毒

猪丹毒是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目前集约化养猪场比较少见,但仍未完全控制。本病呈世界性分布。

概念

猪丹毒症状

猪丹毒是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 ,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目前集约化养猪场比较少见,但仍未完全控制。本病呈世界性分布。

猪丹毒-病猪的颈部背部皮肤大面积瘀血。

致病原因

①圈舍肮脏潮湿。

②饲料湿喂,尤其是如果使用了奶类副产品,会促进病原的繁殖。

③引水系统遭病原污染。

④摄入粪便。

⑤猪只转移、混群造成应激。

⑥温度突变、夏季高温。

⑦饮水系统遭病原污染。

⑧突然更换日粮。

⑨连续生产,不空舍消毒。

⑩病毒感染 - 尤其是繁殖呼吸综合症和流感。

⑾栖息区垫有稻草的猪舍更易发生,因为丹毒杆菌可在稻草中存活。病原

猪丹毒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具有明显的形成长丝的倾向。本菌为平直或微弯纤细小杆菌,大小为0.2~0.4微米×0.8~2.5微米。在病料内的细菌,单在、成对或成丛排列,在白细胞内一般成丛存在,在陈旧的肉汤培养物内和慢性病猪的心内膜疣状物中,多呈长丝状,有时很细。本菌对盐腌、火熏、干燥、腐败和日光等自然环境的抵抗力较强。

在病死猪的肝、脾内4℃159天,毒力仍然强大。露天放置27天的病死猪肝脏,深埋1.5米231天的病猪尸体,12.5%食盐处理并冷藏于4℃148天的猪肉中,都可以分离到猪丹毒杆菌。在一般消毒药,如2%福尔马林、l%漂白粉、1%氢氧化钠或5%碳酸中很快死亡。对热的抵抗力较弱,肉汤培养物于50℃经12~20分钟,70℃5分钟即可杀死。本菌的耐酸性较强,猪胃内的酸度不能杀死它,因此可经胃而进入肠道。临床症状

猪丹毒

猪丹毒

流行形式: 流行形式: 北方国家:温和型、慢性型为主。 北方国家:温和型、慢性型为主。 温带、国家: 温带、国家:流行性 明显的季节性,在夏季多发, ~ 月份是流行 明显的季节性,在夏季多发,5~9月份是流行 高峰,多呈地方流行性和散发。 高峰,多呈地方流行性和散发。
症状
急性(败血型 的症状 急性 败血型)的症状: 败血型 的症状: 是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达42℃以上,病程2~ 天 ①是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达 ℃以上,病程 ~3天, 随即死亡。后相继发病死亡。 随即死亡。后相继发病死亡。 目光呆滞,离群卧伏,结膜充血。 ②目光呆滞,离群卧伏,结膜充血。 敏感,轻微刺激,引起强烈反应。 ③敏感,轻微刺激,引起强烈反应。 呕吐,打颤。 ④呕吐,打颤。 皮肤发紫。 ⑤皮肤发紫。 病初便秘,随后下痢,有的混有血液。 ⑥病初便秘,随后下痢,有的混有血液。
2、发生疫情:病猪:首次使用大剂量青霉素耳静脉注 、发生疫情:病猪: 同时肌肉注射常规剂量的水剂或油剂青霉素, 射,同时肌肉注射常规剂量的水剂或油剂青霉素,如 有好转用常规剂量肌肉注射,不能停药太早, 有好转用常规剂量肌肉注射,不能停药太早,容易复 发或转慢性。 发或转慢性。 同群猪:青霉素常规剂量肌肉注射,每天两次,连续3同群猪:青霉素常规剂量肌肉注射,每天两次,连续 4天。 天 病死猪:深埋,化剂或工业用。 病死猪:深埋,化剂或工业用。 此外,其他抗生素或喹诺酮类药物, 此外,其他抗生素或喹诺酮类药物,磺胺类药物均有 用抗猪丹毒高免血清,皮下或静脉注射, 效。用抗猪丹毒高免血清,皮下或静脉注射,有紧急 预防和治疗效果。 预防和治疗效果。

猪的细菌性疾病-猪丹毒

猪的细菌性疾病-猪丹毒
猪的细菌性疾病-猪丹毒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猪丹毒概述 • 猪丹毒的预防 • 猪丹毒的治疗 • 猪丹毒的案例分析 • 猪丹毒对生产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 相关问题和解答
01
猪丹毒概述
定义和症状
定义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 特征为败血症、高热、皮肤疹块、关节肿胀和胸膜肺炎。
案例二:慢性猪丹毒
慢性发病
病猪表现出轻微的食欲不振,间歇性发热,皮肤出现溃疡等症状 。
慢性关节炎
病猪出现关节肿胀、疼痛、僵硬等症状。
对策
及时诊断,采取隔离治疗措施,使用抗菌药物等治疗手段。
案例三:幼猪感染猪丹毒
1 2
感染途径
通过母猪的胎盘垂直传播给幼猪。
幼猪死亡率高
幼猪在出生后几小时内就会死亡,死亡率高达 100%。
药物预防
药物种类
包括抗生素、磺胺类药物等。
用药方法
口服、注射、拌料等。
用药时间
在猪只出现临床症状之前使用,通常在发现 疫情时开始用药。
预防效果
通过药物预防可以降低猪只感染猪丹毒的风 险,减少经济损失。
饲养管理
饲料管理
保证饲料营养均衡,添加适量的维生 素和矿物质。
饮水管理
保证饮水清洁卫生,定期清洗饮水槽 。
免疫性
感染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但不同个体免疫程度差异较大。

急性猪丹毒介绍及防治措施

急性猪丹毒介绍及防治措施

急性猪丹毒介绍及防治措施

疾病概述:

猪丹毒猪丹毒是人曾共患传染病。临床特征是:急性型呈败血症症状,发高热;亚急性型在皮肤上出现紫红色疹决;慢性型表现纤维素性关节炎和疣状心内膜炎。是威胁养猪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其病原体为革兰氏染色阳性(紫色)丹毒丝菌,呈小杆状或长丝状,分许多血清型,各型的毒力差别很大。猪丹毒杆菌的抵抗力很强,在盐腌或熏制的肉内能存活3-4个月,在掩埋的尸体内能活7个多月,在土壤内能存活35天。但对消毒药的抵抗力较低,以2%福尔马林、3%来苏儿、1%火碱、1%漂白粉都能很快将其杀死。

流行病学:

一、诊断要点根据临床症状和流行情况,结合疗效,一般可以确诊。但在流行初期,往往呈急性经过,症状无特征,需做实验室检查才能确诊。

(一)流行特点不同年龄猪均有易感性,但以3个月以上的生长猪发病率最高,3个月以下和3年以上的猪很少发病。牛、羊、马、鼠类、家禽及野鸟等也可发病,但非常少见。人类可因创伤感染发病。病猪、临床康复猪及健康带菌猪都是传染源。病原体随粪、尿、唾液和鼻分泌物等排出体外,污染土壤、饲料、饮水等,尔后经消化道和损伤的皮肤而感染。带菌猪在不良条件下抵抗力降低时,细菌也可侵入血液,引起自体内源性染而发病。猪丹毒的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但

夏季发生较多,冬、春只有散发。猪丹毒经常在一定的地方发生,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

(二)临床症状人工感染的潜伏期为3-5天,短的1天,长的可达7天。1.急性型(败血症型)见于流行初期。?个别病例可能不表现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大多数病例有明显症状。体温突然升至42℃以上,寒战,减食,或有呕吐,常躺卧地上,不愿走动,一旦唤起,仍有意想不到的活动力,行走时步态僵硬或跛行,似有疼痛。站立时背腰拱起。结膜充血,眼睛清亮有神,很少有分泌物。大便干硬,有的后期发生腹泻。发病1-2日后,皮肤上出现红斑,其大小和形状不一,以耳、颈、背、腿外侧较多见,开始指压时退色,指去复原。病程2-4日,病死率80%-90%。哺乳仔猪和刚断奶小猪发生猪丹毒时,往往有神经症状,抽搐。病程不超过1天。2.亚急性型(疹块型)通常取良性经过。败血症症状轻微,?其特征是在皮肤上出现疹块。病初食欲减退,精神不振,不愿走动,体温升高。1-2天后,在胸、腹、背、肩及四肢外侧出现大小不等的疹块,先呈淡红,后变为紫红,以至黑紫色,形状为方形、菱形或圆形,坚实,稍凸起,少则几个,多则数十个,以后中央坏死,形成痂皮(见彩图14)。经1-2周恢复。3.慢怀型一般由前两型转来。常见的有浆液性纤维素性关节炎、疣状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3种。皮肤坏死一般单独发生,而浆液性纤维纱性关节炎和疣状心内膜炎往往在一头病猪身上同时存在。病猪食欲无明显变化,体温正常,但逐渐消瘦,全身衰弱,生长发育不良。浆夜性纤维素性关节炎常发生于腕关节和

猪丹毒病原学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

猪丹毒病原学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

猪丹毒病原学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

猪丹毒(quarantine of swine eryspelas)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急性者常伴随败血症;亚急性者以皮肤发生特异性疹块为特点,俗称打火印;慢性者以关节炎和疣状心内膜炎为特点。该病是猪的常发病之一,对养猪业危害很大。

一、病原学

猪丹毒杆菌是细长的革兰阳性小杆菌,在动物组织中呈短断头发状。该菌无芽孢和荚膜,无鞭毛不能运动。在血清琼脂上长成针尖状如露珠的透明细小菌落;在血液琼脂上生长带有狭窄的绿色溶血环的微小菌落;明胶穿刺线长成试管刷状。该菌能发酵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和乳糖,能产生硫化氢,不产生靛基质。

猪丹毒杆菌对热、碱类消毒药、含氯制剂等敏感。

二、流行病学特征

该病主要发生于猪,禽类和人其他动物也可感染。以2~6个月的幼猪最易感。病猪、带菌猪和其他带菌畜禽是本病的传染来源。其感染途径是消化道和损伤的皮肤,吸血昆虫也可传播本病,使该病的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

三、临床特征

急性猪丹毒使猪体温升高达42-43℃,稽留热,精神不振,步行不稳,全身皮肤尤其是胸部、腹部、四肢内侧和耳部等皮肤较薄处出现不规则的鲜红斑块,初为淡红色,渐渐变为暗紫色,指压退色,去压又恢复,不突出手皮肤,也不坏死。有时后肢麻痹,呼吸困难,寒战绝食,多数1-2天死亡,或转为慢性。

亚急性猪丹毒以皮肤出现疹块为特征。病初精神不振,食欲降低,体温升高,1-2天后。即在背部、胸颈和四肢发生方形、圆形或菱形的疹块,所以又叫疹块型猪丹毒。初坚硬后变为红色,突出于皮肤表面,中间苍白,界限明显,有时许多小疹块合并成大疹块,这时病猪体温升高、精神委顿、食欲消失、结膜发炎、大便秘结。病程约6-8天,疹块颜色渐退,形成千痈,脱落而自愈,或转为慢性型和败血型。

猪丹毒的症状与防治

猪丹毒的症状与防治

猪丹毒的症状与防治

猪丹毒,又称为猪链球菌性败血症,是一种由链球菌引起的猪类传染病。下面将介绍

猪丹毒的症状以及防治方法。

猪丹毒的症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发热:猪丹毒患猪体温常常升高,有时可达40℃以上。

2. 呼吸困难:患猪常表现出呼吸急促,甚至呼吸困难的症状。

3. 丧失食欲:患猪常常出现食欲不振,拒食的情况。

4. 体重下降:患猪的体重会出现明显下降,且日渐消瘦。

5. 瘀斑出血:患猪的皮肤、黏膜等部位会出现瘀斑出血,甚至出现皮下出血的情

况。

6. 关节炎:患猪会出现关节红、肿、痛的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瘫痪。

7. 呕血:患猪在临近死亡时可能有呕吐血液的现象。

1.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场的卫生环境,加强猪圈的清洁消毒工作,定期清理粪便

和废弃物。合理调整饲喂制度,保证猪的饲养条件良好。

2. 抗菌治疗:一旦发现有猪出现猪丹毒的症状,应当立即进行抗菌治疗,根据兽医

的建议正确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并按照规定的剂量进行用药,及时阻止细菌进一步繁殖。

3. 疫苗预防:采用疫苗进行预防是有效防治猪丹毒的措施之一。可以根据猪场情况,选择适当的猪丹毒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提高猪对猪链球菌的抵抗能力。

4. 饲料添加剂:在猪的饲料中添加抗菌剂和益生菌等物质,可以提高猪的抵抗力,

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预防猪丹毒的发生。

猪丹毒是一种严重威胁猪类健康的传染病,对于养殖户来说,一方面要加强猪场的卫

生管理,定期消毒清洁猪圈;另一方面要密切关注猪只的状况,一经发现猪丹毒的症状,

应立即进行抗菌治疗,并在平时做好猪的饲养管理以及疫苗预防工作,以降低猪丹毒的发

猪丹毒的症状与防治

猪丹毒的症状与防治

猪丹毒的症状与防治

猪丹毒,又称为猪链球菌性败血症、猪链球菌性肺炎等,是一种由链球菌引起的猪传染病,主要通过鼻腔、口腔和消化道传播。猪丹毒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猪丹毒的症状和防治方法。

猪丹毒的症状

1. 发热:患病的猪会出现高烧,体温升至40℃以上。

2. 食欲不振:患病的猪会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甚至不愿进食。

3. 呼吸困难:患病的猪会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的症状。

4. 咳嗽:患病的猪会出现干咳或咳嗽的现象。

5. 体重下降:患病的猪会出现体重下降,生长迟缓的情况。

6. 皮肤发绀:患病的猪会出现皮肤发绀的情况。

7. 粘膜出血:患病的猪会出现鼻孔、口腔、肛门等处的粘膜出血的现象。

猪丹毒的防治方法

1. 加强管理:定期清洁和消毒猪圈,保持养猪场的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2. 合理饲养:给猪提供干净的饮水和饲料,保证猪的营养充足,增强猪的抵抗力。

3. 疫苗接种:定期给猪接种防猪丹毒的疫苗,提高猪的免疫力,减少猪丹毒的发生。

4. 隔离患病猪:一旦发现猪出现猪丹毒的症状,立即将其隔离治疗,避免传染给其他猪。

5. 用药防治:如果发生猪丹毒的疫情,可根据兽医的建议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控制猪丹毒的传播。

6. 定期体检:定期请兽医对猪进行体检,一旦发现猪丹毒的症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防止疫情扩大。

猪丹毒是一种严重的猪传染病,给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预防猪丹毒的发生,养猪户需要加强管理、合理饲养、定期接种疫苗、隔离患病猪、用药防治以及定期体检等措施。只有做好预防工作,才能有效控制猪丹毒的传播,保障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猪的疾病 猪丹毒 的知识和防治

猪的疾病 猪丹毒 的知识和防治

猪的疾病猪丹毒的知识和防治

一、概述:

猪丹毒(Erysipelas suis)是由红斑丹毒丝菌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临诊症状急性型表现为败血症,亚急性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疹块。慢性病猪表现为心内膜炎和关节炎。本病主要发生于猪,1982年首次从猪丹毒病猪体内分离到丹毒杆菌,其后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和流行。我国许多地区也有发生,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猪场的增加,该病在规模化养猪场发生较少,但在农村散养户中有散发。人也可被感染,称为类丹毒。

二、病原:

猪丹毒的病原为红斑丹毒丝菌(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俗称猪丹毒杆菌,本菌为纤维平直或稍弯曲的细杆菌,长0.8~2.Oµm,宽0.2~0.4µm。在病死猪的脾、肝、肾等组织病料涂片中,本菌呈单个、成对或成堆存在,在白细胞内一般成丛存在。在慢性心内膜炎赘生物和陈旧的培养物中,多呈不分枝的长丝状,并成丛存在。为革兰氏染色阳性菌,不形成芽孢和荚膜,无运动性。本菌为微需氧和兼性厌氧菌,在普遍培养基上可以生长,培养温度为37℃,pH7.2~7.5。在普遍琼脂平板上生长较差,长成半透明极小的圆形菌落,如添加血液或血清时则生长较好;在血液琼脂平板上生长呈圆形、光滑、灰白色、透明、边缘整齐、针尖大露珠样的小菌落;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周围形成狭窄绿色溶血圈;在肉汤培养中,呈均匀的微浑浊,不形成菌膜和菌环,底部有少量沉淀,振摇后,沉淀物上升呈絮片状;在明胶穿刺培养时,沿穿刺线横向放射状生长,表现为特征性的试管刷状,是区别于李斯特氏菌的一个特征。不液化明胶。本菌可发酵葡萄糖、果糖、乳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甘露醇、山梨醇、肌醇、水杨素、鼠李糖、蔗糖、菊糖、棉实糖。产生H2S,不产生靛基质和接触酶,不分解尿素。甲基红及VP试验阴性。本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24h后,用显微镜反光观察,有光滑S型,菌落小呈蓝绿色,荧光强,毒力强,从急性病例分离的菌株大多为S型;粗糙R型,菌落呈土黄色,无荧光,毒力弱,从慢性病猪、带菌猪分离的菌株为R型;中间I型,呈金黄色,荧光弱,毒力介于上两型之间。根据菌体抗原不同,将猪丹毒丝菌分为25个血清型,我国主要是1a和2型。猪丹毒杆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在阴暗的地方可以生存1个月以上,在室温

猪丹毒

猪丹毒

三、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3个月左右的猪;牛、羊、马、 鼠类、家禽及野鸟也可发病,但非常少见 2、传染源:病猪临床健康猪、健康带菌猪 3、传播途径:消化道和皮肤 4、流行特点:夏季发生较多,冬、春只有 散发,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
春、夏湿热季节多发
传播途径主要 经消化道和损伤的 皮肤而感染
流行病学
全身皮肤上出现疹块
全身皮肤上出现疹块
(三)慢性型
1、通常由急性或亚急性型转变为本型。 2、其特征是呈关节炎、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三种。
五、剖检病变Hale Waihona Puke Baidu
1、急性型:脾肿大,呈樱桃红色,肾淤血肿大呈 暗红色,淋巴结肿大,肺淤血,胃、十二指肠发 炎充血、出血 2、亚急性型:剖检病变不明显 3、慢性型:剖检病变不明显
皮肤上出现红斑
(二)亚急性疹块型
1、其特征是全身皮肤上出现疹块。 2、发病初期,体温41℃以上。 3、1~2天后,在胸、背、腹、四肢外 侧等处出现数量不定,大小不等,形 状不规则、颜色深浅不同的疹块,且 稍突出皮肤表面。
全身皮肤上出现疹块
全身皮肤上出现疹块
全身皮肤上出现疹块
全身皮肤上出现疹块
猪丹毒
一、概况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 染病,其特征是急性表现为败血症;亚急性病例 表现为皮肤疹块;慢性病例主要表现为心内膜炎、 关节炎和皮肤坏死

猪丹毒

猪丹毒

对消毒剂抵抗力弱,常用消毒药液,如1%2%氢氧化钠、1%漂白粉、5%石灰乳、2 %福尔马林等均能很快杀死。 但对石炭酸的抵抗力较强,在0.5%石炭酸 中可存活99天,故可用0.5%石炭酸生理盐 水从污染病料中分离病原。 对热抵抗力弱: 50℃加热15-20min,或在 70℃加热5min可杀死,煮沸后很快死亡。 含菌的肉块厚15cm,煮沸2-3h可完全灭菌。
3、传播途径: 排出的细菌污染饲料、饮水、用具等, 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另外也可通过损伤 的皮肤及蚊虫叮咬传播。
4、季节性: 大多发生在气候较暖和的初夏和晚秋(5-9月) 季节,但由于我国地幅辽阔,南北方气温差异很 大,流行季节不可能一致。
5、致病原因





圈舍肮脏潮湿 饲料湿喂,尤其是如果使用了奶类副产品,会促进 病原的繁殖 摄入粪便 饮水系统遭病原污染 连续生产,不空舍消毒 猪只转移、混群造成应激 温度突变、夏季高温 突然更换日粮 病毒感染 - 尤其是繁殖呼吸综合症和流感
2、实验室诊断



涂片、镜检:急性败血型采集病猪血液、病死猪 采集心、肝、脾、肾;亚急型采集疹块边缘皮肤; 慢性采集关节液、心内膜增生物;涂片镜检,如 发现G+染色,单在、成对或成丛的小杆菌时,可 初步确诊。 分离、培养:接种于鲜血琼脂平板上,长出光滑、 边缘整齐、露珠状菌落,发出微绿色荧光。 生化鉴定:明胶穿刺,呈试管刷状生长,不液化 明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变化:
急性型皮肤上有大小不一和形状不同的红斑或弥温性 红色。脾肿大充血,呈樱桃红色。肾淤血肿大,呈暗红 色,皮质部有出血点。淋巴结充血肿大,也有小出血点。 肺淤血、水肿。胃及十二指肠充血、出血。关节液增加。 亚急性型的特征是皮肤上有方形和菱形的红色疹块,内 脏的变化比急性型极。慢性型的特征是房室瓣常有疣状 心内膜炎。瓣膜上有灰白色增生物,呈菜花状。其次是 关节肿大,有炎症,在关节腔内有纤维素性渗出物。
其次,四环素、土霉素、洁霉素、泰乐菌素也有良好的疗效。 用量:四环素和土霉素,每日每千克体重为7-15毫克,肌肉 注射。洁霉素每次每千克体重11毫克,1日1次。泰乐菌素每 次每千克体重2-10毫克,1日2次,肌肉注射。
预防:
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猪舍用具保持清洁,定期用消 毒药消毒。同时按免疫程序注射猪丹毒菌苗,详见第一 章。发生猪丹毒后,应立即对全群猪测温,病猪隔离治 疗,死猪深埋或烧毁。与病猪同群的未发病群,用青霉 素进行药物预防,等疫情扑灭和停药后,进行1次大消 毒,并注射菌苗,巩固防疫效果。对慢性病猪及早淘汰, 以减少经济损失,防止带菌传播。
实验室检查:
急性猪丹毒的症状和病变无明显特征,有时需做实验室 检查,才能鉴别类似疾病。具体方法:急性型采取肾、 脾为病料,亚急性型在生前采取疹块部的渗出液,慢性 型采取心内膜组织和患病关节液,制成涂片后,革兰氏 染色法染色,经镜检,如见有革兰阳性(紫兰)的细长 小杆菌,在排除李氏杆菌的情况下,即可确诊。也可进 行免疫荧火和血清培养凝集试验。
治疗:
在发病后24-36小时内治疗,有显著疗效。首选药物为青 霉素,对急性型最好首先按每千克体重1万单位青霉素静脉注射, 同时肌注常规剂量的青霉素,即20千克以下的猪用20万-4 0万单位,20-50千克的猪用40万-100万单位,50 千克以上的猪酌情增加。每天肌注两次,直至体温和食欲恢复正 常后24小时,不宜停药过早,以防复发或转为慢性。
诊断要点:
根据临床症状和流行情况,结合疗效,一般可以确诊。 但在流行初期,往往呈急性经过,症状无特征,需做 实验室检查才能确诊。
类症鉴别:
应与猪瘟、猪链球菌病、最急性猪肺疫、急性猪副伤寒相鉴别。
猪瘟 猪瘟呈流行性发生,发病率和病死率极高,药物治疗无效,皮肤上有 较多的小出血点,病猪常昏睡,病程较长。死后剖检:脾有出血性梗死灶, 回盲口有扣状溃疡,淋巴结出血呈大理石样花纹,肾呈灰黄色,并有许多小 出血点,大肠充血、出血。
临床症状:
亚急性型(疹块型) 通常取良性经过。败血症症状 轻微,其特征是在皮肤上出现疹块。病初食欲减退,精 神不振,不愿走动,体温升高。1-2天后,在胸、腹、 背、肩及四肢外侧出现大小不等的疹块,先呈淡红,后 变为紫红,以至黑紫色,形状为方形、菱形或圆形,坚 实,稍凸起,少则几个,多则数十个,以后中央坏死, 形成痂皮。经1-2周恢复。
临床症状:
慢性型 一般由前两型转来。常见的有浆液性纤维素性关节炎、 疣状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3种。皮肤坏死一般单独发生,而浆液 性纤维纱性关节炎和疣状心内膜炎往往在一头病猪身上同时存在。 病猪食欲无明显变化,体温正常,但逐渐消瘦,全身衰弱,生长 发育不良。浆夜性纤维素性关节炎常发生于腕关节和跗关节,呈 多发性。受害关节肿胀,疼痛,僵硬,步态强拘,甚至发生跛行。 疣状心内膜炎表现呼吸困难,心跳增数,听诊有心内杂音。强迫 快速行走时,可突然倒地死亡。皮肤坏死常发生于背、肩、耳及 尾部。局部皮肤变黑,干硬如皮革样,逐渐与新生组织分离,最 后脱落,遗留一片无毛而色淡的瘢痕
急性猪Hale Waihona Puke Baidu毒
传染病
疾病概述:
猪丹毒是人曾共患传染病。临床特征是:急性型呈败 血症症状,发高热;亚急性型在皮肤上出现紫红色疹决; 慢性型表现纤维素性关节炎和疣状心内膜炎。是威胁养 猪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其病原体为革兰氏染色阳性 (紫色)丹毒丝菌,呈小杆状或长丝状,分许多血清型, 各型的毒力差别很大。猪丹毒杆菌的抵抗力很强,在盐 腌或熏制的肉内能存活3-4个月,在掩埋的尸体内能 活7个多月,在土壤内能存活35天。但对消毒药的抵 抗力较低,以2%福尔马林、3%来苏儿、1%火碱、 1%漂白粉都能很快将其杀死。
临床症状:
人工感染的潜伏期为3-5天,短的1天,长的可达7天。 急性型(败血症型)见于流行初期。 个别病例可能不表现任
何症状而突然死亡。大多数病例有明显症状。体温突然升至42 ℃以上,寒战,减食,或有呕吐,常躺卧地上,不愿走动,一旦 唤起,仍有意想不到的活动力,行走时步态僵硬或跛行,似有疼 痛。站立时背腰拱起。结膜充血,眼睛清亮有神,很少有分泌物。 大便干硬,有的后期发生腹泻。发病1-2日后,皮肤上出现红 斑,其大小和形状不一,以耳、颈、背、腿外侧较多见,开始指 压时退色,指去复原。病程2-4日,病死率80%-90%。 哺乳仔猪和刚断奶小猪发生猪丹毒时,往往有神经症状,抽搐。 病程不超过1天。
链球菌病 败血性链球菌病与急性猪丹毒极相似,往往需要经实验室检查 才能鉴别。
最急性猪肺疫 猪肺疫的发生与饲养管理条件有密切关系,病猪咽喉部急 性肿胀,呼吸困难,口鼻流泡沫样分泌物。死后剖检:见肺充血、水肿,脾 不肿大,取病料做革兰氏染色,见革兰氏阴性(红色)小杆菌,呈长椭圆形, 两端浓染。
急性猪副伤寒 多发生于2-4月龄小猪,在阴雨潮湿的时候较多见,先 便秘后下痢,胸腹部皮肤呈蓝紫色。死后剖检:见肠系膜淋巴结显著肿大, 肝有小点状坏死灶,大肠壁的淋巴小结肿大或有溃疡,脾肿大。
流行特点:
不同年龄猪均有易感性,但以3个月以上的生长猪发 病率最高,3个月以下和3年以上的猪很少发病。牛、 羊、马、鼠类、家禽及野鸟等也可发病,但非常少见。 人类可因创伤感染发病。病猪、临床康复猪及健康带菌 猪都是传染源。病原体随粪、尿、唾液和鼻分泌物等排 出体外,污染土壤、饲料、饮水等,尔后经消化道和损 伤的皮肤而感染。带菌猪在不良条件下抵抗力降低时, 细菌也可侵入血液,引起自体内源性染而发病。猪丹毒 的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但夏季发生较多,冬、春只有散 发。猪丹毒经常在一定的地方发生,呈地方性流行或散 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