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知识讲解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汇总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汇总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第一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1.绿色开花植物从(种子)开始新生命,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来繁殖。
2.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
3.种子由(种皮、胚)等组成,其中胚又分为(胚芽、胚根、子叶)等部分。
4.种子的(胚)有可能发育成植物。
5.(综合运用感官)并用(比较)的方法能观察到种子更多的特征。
第二课《种植凤仙花》1.种植凤仙花,应该挑选(饱满)、(没有受过伤)的种子。
2.凤仙花的最佳播种时间是每年(4月份)。
3.凤仙花种子在泥土里的种植深度约(1厘米)比较合适。
4.种子萌发的基本条件有(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等。
5.观察植物的记录方法有(填写记录表、写观察日记、拍照、画图、尺子测量)等。
第三课《种子长出了根》1.根的作用实验中,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为了(防止水蒸发)。
⒉.研究根的作用实验中,看到试管中(水位下降),说明水被(根)吸收了。
3.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
4.不同植物的根的形态特征不同。
5.植物的根系可以分为(直根系、须根系)两大类,直根系有很明显的主根,比如(凤仙花、萝卜、油菜),须根系只有一系列粗细均匀的根系,比如(葱、蒜水稻)等。
6.植物的根主要作用是(固定植物体),并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7.植物的根在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显著变化称为(变态根),比如(萝卜、番薯、玉米、榕树)都有变态根。
第四课《茎和叶》1.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2.植物的叶有(吸收阳光、蒸腾水分)等作用。
3.凤仙花的叶子(平展)、(交叉)生长,能更好地接收(阳光)。
4.将凤仙花的茎浸在红墨水一段时间后,(横切)时会看到横切面上许多(小红点),(纵切)时会看到纵切面上许多条(红线)。
5.植物叶的形态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生活在沙漠的(仙人掌),叶子退化成(刺状),为了(减少水分蒸发);(香蕉树)生活在水分充足的热带地区,叶子(宽大),有利于(蒸发体内的水分)(松树)生活区域比较广泛,(针形叶)可以(减少水分蒸发)。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在这个单元中,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
种子一般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
胚是种子最重要的部分,它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
当种子具备了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等条件时,就会萌发。
在种子萌发后,会长成幼苗。
幼苗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和土壤中的养分。
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并且具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茎则负责运输水分和养分,同时支撑着植物的身体。
随着植物的不断生长,会开花结果。
花的结构包括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
雄蕊产生花粉,雌蕊接受花粉后,经过受精过程,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等阶段。
像蚕这样的昆虫,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这种发育过程被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而像蝗虫等昆虫,只经过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叫做不完全变态发育。
鸡、鸭、鹅等鸟类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
哺乳动物则一般是胎生,比如猫、狗、牛等。
在动物的生长过程中,它们的身体会不断发生变化。
比如,蚕在幼虫期会不断蜕皮,身体逐渐长大。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在测量温度时,要根据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并正确读取温度计的示数。
水有三种形态:固态(冰)、液态(水)和气态(水蒸气)。
水在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会沸腾,变成水蒸气;在冷却到0 摄氏度时会结冰。
冰在受热的情况下会融化成水,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
这些变化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
第四单元磁铁磁铁具有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等金属。
磁铁有南北两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我们可以通过悬挂法或指南针来确定磁铁的南北极。
在生活中,磁铁有很多应用,比如磁悬浮列车、指南针、冰箱门的磁条等。
第五单元电路一个简单的电路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经过导线、用电器,回到电源的负极,形成一个闭合回路。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小学四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动物的世界- 动物的特征:动物是有生命的,能够呼吸、运动、繁殖等。
- 动物的分类:动物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和生活性来进行分类,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鱼类和昆虫等。
- 动物的饮食: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饮食性,如食肉动物、食草动物和杂食动物等。
- 动物的栖息地:不同的动物有适合它们生活的栖息地,如陆地、水中、空中和树上等。
第二单元:植物的世界- 植物的特征:植物是有生命的,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吸收水分和营养等。
- 植物的分类:植物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和生长性来进行分类,如草本植物、木本植物、水生植物和食虫植物等。
- 植物的繁殖:植物可以通过种子、茎、根和叶等方式进行繁殖。
- 植物的生长条件:植物需要适合它们生长的环境条件,如充足的阳光、适量的水分和土壤等。
第三单元:生物的生活和健康- 健康的重要性:保持健康是人类生活的基本要求,需要正确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和良好的卫生惯等。
- 食物对身体的作用:食物是人类生活所必需的,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有助于生长发育和维持健康。
- 卫生惯:良好的卫生惯可以预防疾病的传播,如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正确处理垃圾等。
- 季节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季节的变化会影响生物的生活,如冬天的寒冷对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
第四单元:物体与材料- 物体的性质:物体可以根据不同的性质进行分类,如颜色、形状、硬度、透明度和导电性等。
- 物体的用途:不同的物体具有不同的用途,如工具、材料和玩具等。
- 物体的变化:物体可以经历不同的变化,如大小变化、形状变化和状态变化等。
- 材料的选择:在使用材料时,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适合的材料,如金属、塑料和纸张等。
第五单元:力与运动- 力的作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如推动和拉动物体,使物体运动或停止运动。
- 运动的形式:物体的运动可以表现为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等不同形式。
- 力对运动的影响: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物体的运动方式,如物体受到的力越大,速度和加速度就越大。
四下小学科学知识点归纳

四下小学科学知识点归纳小学四年级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基本科学素养和启发学生探索科学世界的关键时期。
本文将对小学四年级科学常见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1. 天文知识大自然中最宏伟的景象之一就是天空中的星星和行星。
在四年级的科学课程中,学生将学习以下天文知识:-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行星、卫星以及其他天体;- 行星的运行轨道:地球绕太阳的运动、月亮绕地球的运动;- 星星的分类:恒星、行星、流星、彗星等;- 太阳和地球的关系:太阳的光照、季节变化、昼夜更替等。
2. 植物知识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将学习植物的基本构造和生长过程,以下是其中的重点内容:- 植物的器官:根、茎、叶、花、果实;- 植物的生长过程:从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到新的种子形成;- 植物对光的反应:光合作用、光合产物;- 植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
3. 動物知识四年级的学生将学习关于动物的一些基本常识,以下为其主要内容:- 动物的分类: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昆虫等;- 动物的特征:哺乳动物的哺乳方式、鸟类的羽毛、爬行动物的四肢特征等;- 典型动物的生活习性:猫科动物的捕食方式、鸟类的迁徙、昆虫的变态等;- 动物的食性:食草动物、食肉动物、杂食动物等。
4. 物质的性质在四年级的科学课程中,学生将开始接触一些基本的物质性质,以下为主要内容:-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形状、容积、流动性、可压缩性等;- 物质的变化:溶解、凝固、融化、蒸发、沉淀等;- 物体与磁性:有磁性和无磁性物体的区别;- 物质的测量:长度、质量、容积等的测量方法。
5. 环境保护在四年级的科学教育中,学校开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以下为重要内容:- 垃圾分类和回收:学生将学习如何正确分类、回收和利用废纸、废塑料、废玻璃等;- 节约能源:学生将了解节约能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合理使用电、水等资源;- 保护动植物:学生将学习保护濒危动植物、尊重自然、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大象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大象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1. 动植物的特征与分类
- 动物的特征:有机体、呼吸、取食、运动、繁殖等。
- 植物的特征:有机体、光合作用、取水、运输物质、繁殖等。
- 动植物的分类:按照不同的特征和形态进行分类,如动物的
按脊椎、无脊椎等分类法,植物的按种子、无种子等分类法。
2. 动植物的生长发育
- 动物的生长发育:包括生物生长、发育和老化等过程。
- 植物的生长发育:包括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植株成熟和植
株老化等过程。
3. 动植物的适应环境
- 动物的适应环境:栖息地的适应、食物的适应、气候的适应等。
- 植物的适应环境:土壤的适应、光照的适应、水分的适应等。
4. 动植物的相互关系
- 动物的相互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共生关系等。
- 植物的相互关系:竞争关系、互利共生关系等。
5. 动植物的保护
- 动植物的保护意义: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 动植物的保护措施:设立自然保护区、限制捕杀、加强环境保护等。
以上是四年级下册大象科学中涉及的知识点。
通过研究这些知识,学生将能够了解动植物的特征与分类,了解它们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保护的重要性。
这些知识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4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4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标题: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生命科学部分1. 生物的多样性- 认识动植物的主要种类,如哺乳动物、鸟类、昆虫、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等。
- 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习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如拟态、保护色等。
- 探索生物的生命周期,了解植物从种子到成熟的过程以及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2. 人体与健康- 学习人体的基本结构,包括器官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及其功能。
- 掌握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如合理饮食、充足睡眠、适度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二、物质科学部分1. 物质的状态变化- 理解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物质状态及其相互转化原理,如熔化、凝固、蒸发和冷凝现象。
- 通过实验观察并理解温度对物质状态变化的影响。
2. 简单机械- 认识杠杆、滑轮、斜面、轮轴等简单机械,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及作用原理。
- 初步了解力的概念,包括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平衡。
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部分1. 地球与月球的关系- 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和四季更替现象。
- 认识月相变化规律,初步探索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
2. 大气与气候- 学习大气层的基本构成,了解风的形成原理和降水过程。
- 初步认识气候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理解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四、科学技术与社会部分- 引导学生关注现代科技发展,如通信技术、能源技术的应用,理解科技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资源的有限性和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以上是对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的重点梳理与总结,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引导他们运用科学知识去观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全册)科学知识点详细归纳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全册)科学知识点详细归纳模块一:水的使用与节约1. 水的重要性:介绍水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对水的依赖。
2. 水的使用:详细介绍水的使用场景和方法,如洗衣、洗澡、饮用等。
3. 水的节约:强调水资源有限,提出节约用水的方式,如定时关水龙头、采用节水器具等。
4. 水的污染:解释水资源的污染问题,引导学生避免对水的污染行为。
模块二:空气与天气1. 空气的存在:介绍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解释呼吸的过程。
2. 空气的组成:阐述空气由氧气、氮气等组成,并指出其重要性。
3. 大气运动:解释大气运动对天气变化的影响,如风、云、雨等。
4. 天气预报:介绍天气预报的方法和工具,提醒学生关注天气变化。
模块三:植物与环境1. 植物的特征:介绍植物的特征和分类,如根、茎、叶等。
2. 植物的生长:解释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光合作用、水分摄取等。
3. 植物与环境:强调植物对环境的重要性,如保持土壤、净化空气等。
4. 植物的繁殖:介绍植物的繁殖方式,如种子、茎的生长等。
模块四:动物世界1. 动物的特征:介绍动物的特征和分类,如哺乳动物、鸟类等。
2. 动物的生活性:解释动物的生活性,如食性、行为等。
3. 动物的保护:强调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并提倡环保行为。
4. 动物的特殊适应:介绍动物的特殊适应能力,如鸟类的飞行、鱼类的呼吸等。
模块五:物质的变化1. 物质的状态:介绍物质的三态,即固态、液态、气态,及其相互转化关系。
2. 物质的变化:解释物质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如燃烧、融化等。
3. 物质与环境:强调物质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倡环保意识。
4. 物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物质资源,避免浪费和污染。
以上为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全册的科学知识点详细归纳,希望能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四年级下(Xia)册科学知识点第一(Yi)单元《电》●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会随着飘动;冬天梳头发,头发容易打结;干燥的季节用手触摸门把手,会有触电的感觉;干燥的季节脱毛衣(Yi),会发出啪啪声和电火花;阴云密布的天空,常产生雷电……这些是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将两个充气气球紧挨着悬挂在木尺上,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后,会发生互相排斥的现(Xian)象,这是因为(同种电相互排斥)(异种电相互吸引)。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Ling)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有正电“+”和负电“-”两种。
★带静电的物体中,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
※人通常(Chang)感觉不到物体带电的原因:物质同时具有正负两种电荷,由于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不显示带电。
★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Yi)是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二是要有(电路)——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
●电可分为(没有触电危(Wei)险)和(有触电危险)的两大类。
●发电厂发出的、通过电线输送到各家各户的的电线、插座的电是(220V)交流电。
220 V 以上的电压很不安全,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不能做实验及用电路检测器检测。
(5500V)以上的高压电,能越过一段距离电击,使人触电死亡。
实验室做实验用的是(1.5V)的干电池,对人体来说,低于(36 V)的电压是安全的。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用v表示。
●户外遇到雷雨时,不要(躲在树下),更不要躲在孤零零的一棵树下,大树容易遭到雷击。
不要靠近高压电线、铁塔、变电所。
这些地方的电更危险。
●电路: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等电器元件连接而成的电流路径。
★通路、断路和短路的区别:①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
电流从干电池的一端经(铜帽,正极)流出,通过用电器(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锌壳,负极),形成一个完整的环路,小灯泡就会发光。
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1.身体结构与功能
在四年级下册科学中,我们学习了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人体由头部、躯干和四肢组成。
头部包括头颅和面部,躯干包括颈、胸、腹、腰,四肢包括上肢和下肢。
每个部位都担负着特定的功能,如头部是人体的智慧之源,躯干是人体的支撑所在,四肢是人体的活动工具。
2.太阳系与地球
四年级下册科学还学习了太阳系和地球。
太阳系是由太阳、八大行星和一些矮行星、卫星、流星组成。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她是我们居住的家园。
地球有自转和公转运动,自转使白天和黑夜交替,公转使四季更替。
3.动物的生存环境
四年级下册科学还讲解了动物的生存环境。
不同动物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如沙漠中的骆驼耐干旱,水中的鱼耐水中生活。
动物为了适应生存环境,具有各自的各种特征和特点,如乌龟有坚硬的外壳,企鹅的羽毛密集。
4.植物的生长特性
在四年级下册科学中,我们还了解到植物的生长特性。
植物吸收阳光、水分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养分。
植物有生长和繁殖两大特征,植物通过根、茎、叶等器官生长。
以上就是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的归纳,通过学习,我们更加了解了身体结构与功能、太阳系与地球、动物的生存环境、植物的生长特性等内容,希望大家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能够注重实践和探索,不断提高科学素养。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第一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1、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的生命的。
2、解剖种子的顺序是先剖开种皮,在分开子叶,然后在用放大镜观察两片子叶的连接处有什么。
3、种子的种皮能保护内部的组织结构。
4、观察植物的种子时不宜采用的方式是用嘴尝。
5、浸泡一天的种子的胚芽变长。
6、被虫蛀过的种子,一般都不能萌发成幼苗,其主要原因是种子的胚被虫子咬坏。
6、浸泡一天的蚕豆种子,种子外部的种皮破裂,内部的胚根和胚芽开始萌发。
7、不同植物的种子大小,形状,颜色都有所不同,但是它们的结构基本相同。
8、种子的结构:种皮:保护种子,减少水分流失;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根:形成根;子叶:为胚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
第二课种植凤仙花1、我们选种子时,要选择那些丰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2、为了看清楚种子的萌发过程,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卫生纸,应该把种子放在杯壁和卫生纸之间。
3、种植凤仙花应该选择的季节是春季。
4、凤仙花的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温度和水分。
5、最适宜种子萌发的环境是潮湿、松软的土壤。
6、播种后一般经过7到10天凤仙花的种子会萌收回幼苗。
7、凤仙花种子萌发需要相宜的温度、水分、空气、泥土等必备前提。
8、播种凤仙花种子时,要先把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口上,然后再放适量的土。
放一块小瓦片的目的是浇水时,多余的水会流出,而土壤不会随着流出。
9、播种凤仙花时,凤仙花种子埋入土中的合理深度大约为1厘米。
10、播种完成后,要在花盆中浇适量的水,适量的水是指使土壤湿润即可。
11、播种完成后,要将花盆放在温暖的地方。
12、播种凤仙花时,要挑选丰满,没有受过伤的种子。
丰满的种子储备的营养更丰富,更利于萌发,没有受过伤的种子能保证胚是完整的。
第三课种子长出了根1、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四年级下册科学资料重点

四年级下册科学资料重点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是学习生物、物质和能量、力和运动、地球与宇宙四个主题内容。
以下是四个主题的重点知识总结:1.生物生物是指具有生命的所有事物。
生物的特征:生物呼吸、生长、繁殖和变异。
生物的分类:植物和动物。
植物有树、草、花等,可以制造氧气和合成食物。
动物有昆虫、鸟类、鱼类、哺乳动物等,动物需要摄入食物、呼吸氧气、排泄废物。
生物的生活环境:陆地、水域、空气中。
2.物质和能量物质是构成世界一切事物的基本单位,可分为天然物质和人工物质。
物质的性质:固体、液体和气体。
物质的变化:物质可以存在三种状态的变化,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能量是使物质发生变化或者产生运动的原因。
常见的能量形式:机械能、光能、声能、电能、热能等。
常见物质的变化:融化、冷却、凝固、熔化、汽化、结晶等。
3.力和运动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
力的特征:大小、方向和作用线。
常见的力:推力、拉力、重力和弹力等。
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往复运动和周期运动。
运动的规律:牛顿三定律,包括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
力的作用:改变物体的速度、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方向等。
4.地球与宇宙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家园,也是我们生活的平台。
地球的结构:地核、地幔、地壳。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自转使地球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使地球的季节变化。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乎球体,略扁球形。
太阳系: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太阳系包括太阳、地球、其他行星、卫星、流星、彗星等。
以上是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的主要内容,重点涵盖了生物、物质和能量、力和运动、地球与宇宙等方面的知识。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小学科学四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四年级科学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一、生物学知识点:1.动物类别: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区别,常见的鸟类、鱼类、哺乳动物等。
2.植物分类:种子植物和非种子植物的区别,常见的花卉、果树和草本植物等。
3.动物的生长变化:蝌蚪变成青蛙、幼虫变成蝴蝶等生物的生命过程。
4.植物的生活习性:阳光、水分和营养对植物的影响,以及光合作用的过程。
5.食物链和食物网:描述食物关系中的捕食和被捕食者之间的关系。
6.动植物的适应环境能力:介绍动植物如何适应各种环境,如沙漠、海洋和高山等。
二、物理学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传播,可以产生不同音调和音量的声音。
2.光线的传播和反射:光线从光源发出,沿直线传播,遇到物体可以反射,照亮其他物体。
3.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性:固体有形状和体积,液体有体积没有固定形状,气体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
4.磁铁的特性:磁铁具有磁性,两个磁铁之间会相互吸引或推斥。
5.不同材料的导热性:不同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不同,在生活中可以选择合适的材料来保持温度。
三、地理学知识点:1.世界地图和国家地理特点:认识世界地图,了解不同国家的地理特点,如地理位置和气候等。
2.中国的地理特点: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面积、山脉、河流以及气候特点等。
3.大洲、海洋和气候:学习各大洲的位置和特征,海洋的分布以及不同气候区域的特点。
四、化学知识点:1.物质的三态变化: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的相互转化和变化。
2.混合物和物质的分离:学习混合物的制备和不同物质的分离方法,如过滤、蒸发和磁性分离等。
3.化学反应:认识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如物质的变化、能量的释放和生成新物质等。
以上是小学四年级科学的基本知识点概述,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从而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1.种子包括种皮和胚,部分种子还有胚乳。
2.绿色开花植物从种子开始新生命,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来繁殖。
3.种子里重要的是胚,它能生长发育成一株植物。
4.不同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相同之处是都有胚。
5.种子的胚有可能发育成植物。
6.种子由种皮、胚等组成,其中胚又分为胚芽、胚根、子叶等部分。
7.种子萌发后,胚根形成植物的根,胚芽形成植物的茎和叶。
8.最小的种子——斑叶兰的种子,一亿粒种子重50克7.种子是由种皮和胚构成,胚是构成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新植物的幼体,它是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四部分所组成。
8.不同植物的种子形状、大小、颜色、光滑程度、气味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9.种子的内部结构又有相同之处,一般来讲植物的种子都包括种皮、胚、胚根、胚芽、子叶几个部分。
Z J10.说说种子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胚是种子的重要部分,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种皮具有保护作用,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胚根将来发育成根,子叶具有储存或转运营养物质的作用。
11.种子的哪一部分有可能发育成植物呢?种子里最重要的部分是胚。
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株植物。
胚根发育成了根,胚芽发育成了茎和叶,子叶逐渐消失。
13.不同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不同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相同之处是都有胚。
胚是构成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新植物的幼体,它是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四部分所组成。
Z J1.2种植凤仙花1.种植凤仙花,应该挑选饱满、没有受过伤的种子。
2.种子萌发的基本条件有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等。
3.光照不是种子的萌发的必要的环境条件,多数种子在黑暗中也可以萌发。
4.凤仙花的最佳播种时间是每年4月份。
5.凤仙花种子在泥土里的种植深度约1厘米比较合适。
6.做一个种植杯,可以观察种子在土壤中发生的变化。
7.谈谈种植凤仙花的步骤1准备好花盆和土,先把小块小石头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多半盆土。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科学知识点一:地球和太阳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而太阳是我们的能量来源。
地球每天都绕着太阳自转,同时也围绕着太阳公转。
太阳光照给地球带来了光和热,让我们有了白天和黑夜的变化。
科学知识点二:天气的变化天气是指一天之内的气象变化。
天气变化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比如,当天气晴朗时,我们可以出门游玩;而当天气阴雨时,我们需要带雨具或者待在室内。
天气的变化是由气温、湿度、风力等因素综合决定的。
科学知识点三:水的三态变化水在不同的温度下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包括液态、固态和气态。
当温度升高时,水从固态变成液态,这就是融化;而当温度降低时,水从液态变成固态,这就是冻结。
当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时,我们称之为蒸发。
科学知识点四:种子的发芽种子是许多植物的繁殖形式。
当种子处于合适的环境条件下,例如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阳光照射,它们就会发芽。
种子通过吸收水分和养分,从而生长出幼苗,然后逐渐成长为大树或者花草。
科学知识点五:电的产生与传输电是一种能量形式,可以用于照明、发电和驱动设备等方面。
电的产生主要依靠发电厂,通过燃煤、核能或者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电能。
电能可以通过电线传输到我们的家庭和学校,供我们使用电器设备。
科学知识点六:植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呼吸来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就像人类一样。
而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吸收阳光、二氧化碳和水,产生养分和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自身提供能量,还释放出氧气供我们呼吸。
科学知识点七:节约用水与环保水是我们生活中必需的资源,我们应该合理使用并节约水资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关掉水龙头、洗菜水重复利用等方式来节约水。
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护水源,禁止乱倒垃圾和污染水体,做好环保工作。
科学知识点八:回收与分类垃圾垃圾分类和回收对环境保护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垃圾类别进行分类,如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
通过分类回收垃圾,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营造一个更洁净的生活环境。
(完整版)四年级科学下册重点知识归纳(整理)

(完整版)四年级科学下册重点知识归纳(整理)四年级科学下册重点知识归纳(整理)自然界和人类生活- 自然界的四季变化:- 春天:温暖、植物发芽、鸟儿回来。
- 夏天:炎热、雨水多、植物生长茂盛。
- 秋天:凉爽、果实成熟、叶子变黄掉落。
- 冬天:寒冷、天空灰暗、植物休眠。
- 不同气候带的特点:- 寒带:寒冷、冰雪覆盖、植被稀少。
- 温带:四季分明、适宜农业、植被丰富。
- 热带:气候炎热、雨水充沛、植被茂盛。
- 植物的生长需要:- 光线: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进行生长。
- 水分:水分是植物的生命之源。
- 空气:植物通过气孔呼吸。
- 养分:植物通过根吸收养分。
眼睛和光- 各种光源:- 太阳:自然界主要光源。
- 电灯:人工制造的光源。
- 蜡烛:燃烧后会发光。
- 光的传播:- 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直线传播。
- 折线传播:光在透明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
- 光的颜色和反射:- 光的颜色:光由不同颜色的光线组成,可以通过三原色混合形成其他颜色。
- 反射现象:物体表面会反射光线,使我们能看到物体。
动物及其生存环境- 动物的分类:- 脊椎动物:拥有脊柱的动物,有鸟类、哺乳动物等。
- 无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有昆虫、软体动物等。
- 动物的生存环境:- 陆地动物:包括森林动物、沙漠动物等。
- 水生动物:包括淡水动物、海洋动物等。
- 空中动物:包括鸟类、昆虫等。
- 动物的特征和适应环境:- 外部特征:动物的形状、颜色等。
- 内部特征:动物的器官、呼吸方式等。
- 适应环境:动物的特征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
以上是四年级科学下册的重点知识归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整理归纳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整理归纳第一单元:地球与天空1.1 地球重点概念:- 地球的形状:略呈扁平的球体。
-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 地球的构成:地壳、地幔、地核。
知识点详细解释:- 地球的形状:通过观察地球仪或相关图片,学生可以了解地球并不是完美的圆球体,而是一个略呈扁平的球体,这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离心力作用。
- 地球的运动: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进行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
- 地球的构成: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地壳是最外层,我们生活的陆地就位于地壳上;地幔位于地壳下面,由岩石和金属构成;地核位于地球的最内部,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1.2 天空重点概念:- 太阳: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为地球提供光和热。
- 月亮: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围绕地球运动。
- 星星:宇宙中的其他恒星。
知识点详细解释:- 太阳: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通过核聚变产生能量,发出光和热,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生存条件。
- 月亮: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它围绕地球运动,并通过反射太阳光发亮。
月亮的形状(如新月、满月等)是由于月亮绕地球运动的过程中,地球、月亮和太阳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造成的。
- 星星:宇宙中有无数的恒星,它们通过核聚变产生能量,发出光和热。
我们看到的星星亮度不同,是由于它们距离地球的远近不同。
第二单元:水2.1 水的形态与循环重点概念:- 水的三种形态: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
- 水的循环:蒸发、凝结、降水、径流。
知识点详细解释:- 水的形态:水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下可以存在为固态、液态和气态。
冰是水的固态,水是水的液态,水蒸气是水的气态。
- 水的循环:水从地面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高空后凝结成云,然后以降水的形式回到地面,流入河流、湖泊等水体,称为径流,然后再次蒸发,形成一个连续的过程,称为水的循环。
2.2 水的性质重点概念:- 水的无色、无味、无臭。
- 水的比热容大。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一、自然科学基础知识1. 物质的三种状态- 物质可以存在于固态、液态和气态。
- 状态变化的过程: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2.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定义及其组成部分。
-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角色。
-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3.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发芽、生长、开花和结果。
-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及其重要性。
4. 动物的分类- 动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常见动物的分类(如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等)。
二、地球和宇宙1. 地球的结构-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 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概念。
2. 天气和气候- 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 主要的天气现象(如风、雨、雪)及其成因。
- 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3. 太阳系和宇宙- 太阳系的构成,包括太阳和八大行星。
- 宇宙的基本概念,如恒星、星系、黑洞。
三、科学实验和探究1. 实验设计- 实验的目的和步骤。
- 控制变量和实验的可重复性。
2. 科学探究- 观察、分类、推理和验证的基本方法。
- 实验安全和伦理。
四、科学、技术和社会1. 科学技术的应用- 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新兴技术(如可再生能源、生物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2. 科学与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 个人和社区如何参与环境保护。
请注意,上述内容是一个概要,具体的知识点可能会根据不同地区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有所差异。
您可以根据这个框架添加更详细的信息,以满足具体的教学要求。
在Word文档中,您可以使用标题、子标题、列表和表格等格式化工具来组织内容,确保文档的专业性和可读性。
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四年级科学下册主要涵盖了生物、物质与能量、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点。
下面是其中一些主要的知识点。
一、生物1. 动植物的特征:动物可以自由运动,植物不能;动物有呼吸和消化系统,而植物没有;动物通过产生后代繁衍生息,植物通过种子繁殖等。
2. 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动物经历出生、成长、繁殖和死亡等过程;植物经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和死亡等过程。
3. 生物的生存环境:生物需要光、水、空气和营养物质等条件来生存;不同生物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有所不同。
4. 动物的适应性结构:动物根据生活环境的不同,具备不同的适应性结构,如鱼有鱼鳍和鳃,鸟有翅膀和喙等。
二、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微粒组成,包括分子、离子和原子等。
2. 物质的性质:物质有质量、形状、颜色和硬度等性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3. 物质的变化:物质可以经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形态或性质发生变化,但物质本身并没有改变;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组成发生了改变。
4. 能量的转化和利用:能量可以转化为不同形式的能量,如热能、机械能和电能等;人类可以利用能源来进行生产和生活。
三、天文地理1.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形状,有自转和公转的运动。
2. 太阳系:太阳系是由太阳、八大行星、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等组成的。
3. 地球的构成和地壳运动:地球由大气层、水圈、陆地和岩石等组成;地球的地壳会因为板块运动而发生地震和火山等现象。
4.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力量引起的,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洪水和台风等。
以上是四年级科学下册的一些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对生物、物质与能量以及天文地理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科学思维和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热胀冷缩1、一般情况下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3、水的反常膨胀现象:自然界中的水有少数物质脾气很古怪,它们不是热胀冷缩,而是热缩冷胀也叫反常膨胀;水在4℃时体积最小;在4℃以下,随温度降低,其体积不断增大;4、一般情况下,物体液体、固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5、不同材料的物体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在相同的情况下,气体受热膨胀的体积最多,液体较多,固体最少;6、生活中的问题:瓶装饮料、啤酒等不能装得很满要留有一定的空间;水烧开时,会从壶嘴里溢出来;瘪了的乒乓球用热水烫一下就修复了;架电线时要把电线冬天拉得紧一些, 夏天松一些;火车行驶的钢轨连接处留有一些间隙也叫伸缩缝;7、夏天,自行车容易爆胎的原因是车胎内的空气过足受热体积膨胀所致; 冬天,自来水管有时会被冻裂是因为自来水管里的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所致;8、“小喷泉”实验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9、在研究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实验时,我们看到:在铜球未被加热时,能穿过铁环;当铜球被酒精灯外延加热3-5分钟后,就不能穿过铁环了,当把被加热的铜球放到冷水中冷却后,又能通过铁环了;第二单元:岩石的科学1、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2、放大镜是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仪器;使用时,把放大镜靠近被观察物体,距被观察物体越近,观察的越清楚,也越能分辨物体的细节;3、不同岩石的硬度不同;测试岩石软硬程度的方法非常简单:砸开岩石后,用手指甲、铜钥匙、小刀在新断面上刻画;手指甲刻画后留有刻痕的岩石较软;手指甲刻画后没有刻痕,铜钥匙刻画后留有刻痕的岩石较硬;铜钥匙刻画后没有刻痕,小刀刻画后留有刻痕的岩石很硬;小刀刻画后也没有留下刻痕的岩石硬度非常大;5、根据成因,岩石可分三大类:即由岩浆活动形成的岩浆岩;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一、做个岩石百宝箱1、制作岩石标本的方法:1将岩石砸成与标本盒大小相近的小块,洗净、晾干;2制作岩石标签:裁些小纸条,写上岩石的编号、名称、采集地点、采集时间、采集人; 3将制成的标签贴在岩石下面;二、岩石的用途1、岩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建房、铺路、修桥、造纪念碑2、岩石是是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石磨、石头工具3、岩石可以雕刻、磨制成各种工艺品;玉石做的手饰、挂件4、岩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用石灰岩烧石灰,制水泥;还是制玻璃的原料,用油页岩来炼石油;三、岩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地质学家利用石头可以找到矿藏;2、远古时代人们利用石头做工具;3、石头中含有很多矿物;如铁、铜、铝等;4、四、岩石在受到高温、高压作用时,其内部结构重新组合,便形成了富含矿产的变质岩,如铁、金、石墨、石棉、滑石等;五、变质岩在地球上分布很广,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六、1、开发新能源来代替矿产资源:如风能、太阳能潮汐能;2、作为当代的小学生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保护岩石、保护土壤、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七、岩石的风化1、岩石在自然界中,受到气温变化、植物生长、水流冲刷、风吹日晒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2、岩石经过风化最终会变成细沙,成为土壤的一部分;3、用镊子夹住一块岩石,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然后浸入冷水中,反复几次;会出现怎样的现象;实验目的:温度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实验现象:岩石表面出现裂痕,而且裂缝越来越大,甚至一块一块往下掉碎石屑; 实验结论:温度变化对岩石具有破坏作用;第三单元:土壤与植物1、土壤是由空气、沙、黏土、水、腐殖质、无机盐等成分构成的;每立方米土壤中的生物数比地球上的人口数还多;2、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观察出现什么现象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里有空气;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尽量搅拌,然后静置;观察出现什么现象静止后土壤分两层,下层颗粒较大是沙子,上层颗粒较小是黏土;3、用滴管取上层清夜滴在玻璃片上,将有水滴的玻璃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加热,水滴干后玻璃片上有脏的痕迹,说明土壤里有溶于水的物质,例如盐类;4、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火烧,有什么现象发生闻一闻有什么气味用火烧,冒烟有气味,烧过后土壤变干; 颜色变浅,说明土壤里有水分和腐殖质;5、土壤的分类根据含沙量土壤分分三类:含沙量较多的土壤叫做砂质土;含黏土较多的叫做黏质土;砂和黏土含量适中的叫做壤土;2、三类土壤特点:砂质土透气性好,但保水性能差; 黏质土保水性能好但透气性差;壤土透气性能好保水性能也好;3、我国的土壤种类及分布:分布面积较广的自然土壤有东北地区的黑土 ,华北地区的褐土,南方地区的红壤,西北地区的荒漠土,青藏高原上的冰沼土等;其中,黑土和褐土的天然肥力较高 ;黑土是最肥沃的自然土壤;因为它有深厚的腐殖质层,一般在70厘米左右,最后的可达1米以上;4、在土壤的渗水室验中:不同土壤的量一样,水量一样,要同时向漏斗里倒水;1、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为植物提供根系的生长环境,为其保温、保湿,同时还辅助根部对植株的固定作用;2是很好的“储藏室”;通过根向植物提供水分和无机盐等营养学成分;3土壤中还有大量的其他生物,如微生物和无脊椎动物;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质为无机物,为植物的生提供营养;无脊椎动物能够通过其生理作用达到翻土的目的,增大空气含量;同时蚯蚓的粪便又能为植物提供直接营养;2、土壤不同,植物的生长也会不同3、不同土壤对同一种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1相同的条件是什么①都放在阳光下;②浇同样多的水③植物相同2不同的条件是什么土壤不同实验现象:壤土类土壤中的植物生长最好;实验结论:最有利于植物的生长的土壤:壤土类土壤;4、土壤对植物的意义1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水保存在土壤中,土壤中的水是陆生植物生命活动所需水分的主要来源;2土壤中有含氮、磷、钾、钙、铁、锌、铜等植物生长所需元素的无机盐,它们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植物的每一部分都要呼吸,土壤中必须有一定量的空气来保证根的呼吸;雨后的土壤容易硬化板结,人们及时松土,可增加土壤颗粒间的空隙,提高土壤的透气性,使植物得到更多的新鲜空气10、保护土壤一、土壤现状1、日趋严重的草场沙化2、土壤资源的不合理利用3、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4、城市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是土壤恶化1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占有量很低,仅为0.001平方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同时,我国非农业用地还在每年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土地的人口压力将越来越大;2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土地是难以开发利用的,如沙漠、隔壁、石裸岩、冰川以及永久积雪区;3还有一部分土地质量较差,如涝洼地、山地、盐碱地、水土流失、红壤低产地等; 二、我国每年土壤流失约50亿吨以上;我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很严重,每年被冲刷走的氮、磷、钾元素相当于流失4000万吨化肥;三、1、植树造林,保护环境是减少水土流失、保持水土的根本办法; 1草可以不让土流出来;2草可以保护土壤;3花草树木可以保护土壤;4植物可以保护土壤水土流失的对比试验;实验物品:两块木板,上面铺上同样厚的土,一块没有植物,一块长有青草,2个水槽、2块木板、2个喷壶;实验步骤:两块木板,上面铺上同样厚的土,一块没有植物,一块长有青草;同时用喷壶浇同样多的水;用烧杯把留下来的水收集起来;3、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有草覆盖的木板留下来的水较少,而且较清;无草覆盖的木板留下来的水较多,而且较浑;实验结论1、水、土、植物是相互依存的;2、植物可以保护土不被水冲走,同时也使水不被流失,有了水和土植物才能生存;3、没有植物的保护,水、土易流失,没有了土和水,植物也不能生存;第四单元:光与我们的生活1、像太阳、燃烧着的蜡烛、开着的电灯这样的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源发出的光都是沿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3、按来源给光源分类,可以将其分为自然光源、生物光源、人造光源 ;4、“小孔成像”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越来越多的灯饰在美化、点缀我们的生活,但灯光过多、过亮会产生光污染;玩镜子1、平面镜表面是平的,能反光,镜中的像与镜外的物体大小相等,左右相反,能使光的传播路线发生改变;室内装饰镜平面镜具有成像的特点,使室内景物成像后,使人产生空间扩大的感觉;2、弯道反光镜、汽车后视镜凸面镜的表面是凸起的,具有扩大观察范围的作用;3、医生戴的额镜、太阳灶凹面镜能把反射的光聚集在一点,提高其亮度和温度;在勺子的凹面看到的像是上下颠倒缩小的;凸面看到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像筷子“折”了光从一种透明物质以一定的角度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传播的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生活中的例子; 筷子“折”了、小河里的水变“深”了、鱼缸里的鱼变“大”了、窗外的大树“折”了;海市蜃楼、云海佛光、三日同辉等;彩虹的秘密1、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三棱镜能把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2、雨后,空中悬浮着许多小水珠,阳光被这些小水珠分解成了七种色光,形成彩虹;3、彩虹在空中出现的时间较短 ,早晨看到的彩虹一般在天空的西边;因为空中形成彩虹的小水珠很快蒸发了,所以彩虹很快就消失了;1、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的光学实验证明:白光可以被分解;被分解的光又可以合成白光; 通过玩陀螺发现:红色+绿色=黄色; 绿色+蓝色=淡蓝; 蓝色+绿色=紫色; 红色+绿色+蓝色=白色同一种颜色的衣服在不同颜色的光的照射下,色彩是不一样的;16、光与我们的生活1、光对我们的生活有有利的方面:光诱捕器捕杀蚊子,用激光做手术,水幕电影;也有不利方面:电气焊光、玻璃幕墙、长期看电视损伤眼睛;2、光污染分为白亮污染,如玻璃幕墙等;人工白昼,如广告牌、霓虹灯、夜景照明等;彩光污染,如旋转灯、闪烁的彩色光源等3、偏振片是一种特殊的光学材料,它可以过滤掉物体上强烈的反射光,在特定的场合下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也可用旧胶卷代替偏振片;第五单元:我们的家园——地球 17、航海家的发现1、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400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地球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若乘坐每小时800千米的飞机绕地球一周,要连续飞行50个小时; 若乘坐每小时100千米的汽车绕地球一周,大约需要17天;3、从古至今人们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很曲折的过程; 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圆地方;16世纪至17世纪,航海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对地球的认识 ; 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率领西班牙船队发现了新的“大陆”,这就是现在的美洲; 1519年,葡萄牙人麦哲伦从西班牙塞维利亚港起航,开始了令他名垂青史的环球航行;4.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证明地球是球体1太阳、月亮、星星总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2在海边看远处的航船,总是先看到船的桅杆,然后才看到船体;3乘坐飞机一直前行,不改变航向,总能回到出发地;4月食、或航天器;18、地球上有什么1.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海洋占71%,陆地占29%;2.地球的模型是地球仪;3.在地球仪表面上,有许多纵横交错的弧线;其中连接两极的线,叫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与经线相交的线叫纬线,指示东西方向;4.赤道是中间最大的纬线圈,它把地球分为南半球和北半球;5. 根据地面接受太阳光线的照射情况,人们把地球分为五带分别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6、在地球上有七大洲和四大洋;在地球仪上用不同的符号和色彩表示,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地球;七大洲: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19、我在哪里1、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参照周围其他物体的位置来确定;2、GPS指的是卫星定位系统;在地图上,一般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4、民用GPS卫星地位系统主要原理是是什么答:通过卫星对目标进行监视,再把讯号发送给地球上的移动通讯基站,然后通过基站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20、苹果为什么落地1、在地球上或地球附近,任何物体都会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2、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即指向地球中心的;3、宇航员在太空中会失重现象;21 测量重力1、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2、使用测力计时先将指针调到零刻度处;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相平;注意所测重力不要超过测力计的最大量程。
四年级下册单元知识梳理科学

四年级下册单元知识梳理科学一、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围绕“生命世界”这一主题展开,涵盖了动植物的生长变化、种群关系、生态系统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方法,对生命世界进行深入了解和探究。
二、知识点梳理1.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1: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和养分。
知识点2: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
知识点3:植物的叶子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不同的植物叶子形状和颜色不同。
知识点4:植物的年龄、季节和环境会影响其生长速度和状态。
2.动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1:动物的一生包括生长、发育、繁殖和衰老等阶段。
知识点2:动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和养分,同时还需要空气、土壤中的微生物等条件。
知识点3:动物的生长速度和体型与年龄、季节、环境等因素有关。
知识点4:不同动物的生长特点不同,如哺乳动物、鱼类、昆虫等。
3.种群关系知识点1: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区域或生态系统的同一物种个体集合。
知识点2:种群内的个体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如食物、栖息地、繁殖资源等。
知识点3:种群内的个体之间也存在合作和互助关系,如捕食者和被捕食者、寄生者和寄生物之间的关系。
知识点4:种群数量会受到环境变化、天敌和疾病等因素的影响。
4.生态系统知识点1:生态系统是指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作用的自然环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知识点2: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知识点3: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水、空气等,它们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知识点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相互关联的,它们共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三、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学生对植物和动物生长变化的观察能力,种群关系和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角色和作用的了解。
这些重点知识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来理解和掌握。
难点: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理解和运用,这是比较抽象的概念,需要学生结合实际例子进行理解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一)电单元
科学概念
1、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2、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另一个是要有电路。
3、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4、知道小灯泡的各部分名称。
5、电池的一端是铜帽,一端是锌壳,当用电线把这两端直接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
6、发电厂发出的、通过电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
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
不要用这些电线、插座的电做实验。
7、导线、电池、和小灯泡就组成了一个简单的电路。
电路连接的方法有串联和并联两种。
我们家里的家用电器一般都是并联的。
8、观察手电筒,我们看到手电筒的亮灭是由开关控制的。
9、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称为导体,像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称为绝缘体
10、电路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出哪里出了问题。
我们也可以用替换法来排除故障,使灯泡亮起来。
科学实验
1、会用1个小灯泡、一个小灯座、2根导线、1个电池盒和1节电池组成电路。
2、会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有故障的电路。
3、会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是导体。
4、会用不同的方法连接电路,并比较串联与并联电路在连接方法上的本质不同。
5、会画简单电路图,并且会用串联和并联两种不同方法连接电路。
简答题
1、说说在生活中应如何用电?
2、猜测电路中的小灯泡不亮,可能是什么地方出故障了?该如何解决?
(二)新的生命单元
科学概念
1、油菜和凤仙花一样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组成。
2、油菜的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3、油菜是十字花科,有4个花瓣。
4、大多数植物的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的,四部分完全具备的花叫做完全花。
也有四部分不完全具备的花,这些缺失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就叫做不完全花。
5、只有雄蕊,没有雄蕊的花是雄花。
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
是雌花。
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是两性花。
6、植物的花承担着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7、雄蕊一般由2部分组成,上面是花药,下面是花丝。
花药里藏着许多花粉。
雌蕊一般由3部分组成。
上面是柱头,中间是花柱,最下面是子房。
柱头有粘性,能粘住花粉。
8、植物的花蕊分雄蕊和雌蕊。
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的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
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9、像油菜花那样由蜜蜂等虫子传播花粉的叫做虫媒花 10、植物的种子都有自己的传播方法,有借助果实裂开时产生的弹力传播;借助风力传播种子的,借助水力传播、借助动物传播的。
11、种子萌芽需要足够的水分和空气以及适当的温度。
12、蚕豆种子的构造分种皮、胚芽、胚根、子叶等部分。
种皮起到保护种子的作用。
胚芽发育生长后变成植物的茎和叶;胚根发育生长后变成植物的根。
13、许多动物分为雄性和雌性。
雌性动物产的卵,必须和雄性动物产的精子结合,使卵受精,才能发育成新一代的生命。
14、鸡蛋由壳、蛋白、蛋黄、气室和胚等部分组成。
壳具有保护卵细胞的作用,蛋白还能供给胚胎发育所需要的养料和水分。
蛋黄内储藏着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气室内储藏着空气,供胚胎发育所需要的氧气。
实验探究
1、能够指出油菜花的各部分的名称。
2、能够指出花的各部分名称。
3、能够指出雄蕊和雌蕊各部分的名称。
4、能够指出种子内部结构各部分名称。
5、能够指出鸡蛋的各部分名称。
简答题
1、说出鸡蛋各部分对胚胎发育的作用。
(三)食物单元
科学概念
1、按人们的生活习惯,可以把食物分成粮食、蔬菜、水果、调味品等;根据食物的来源分,可以分为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
2、食物的营养主要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水等。
3、蛋白质是人体肌肉、皮肤、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4、蔬菜和水果里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他们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5、淀粉是富含糖类的食物。
肥肉、芝麻等食物富含脂肪。
糖类和脂肪能变成热量、力气。
提供我们活动的能量。
食物在白纸上檫或压后留下油迹,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脂肪。
食物上滴上碘酒后变成蓝色,说明含有糖类(淀粉)。
我们也可以通过看食物包装上的信息了解它的成分。
6、不同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是不同的,我们不能说哪一种食物最有营养,也找不出一种包含了全部营养的食物。
7、营养搭配原则:荤素搭配,多种搭配,粗细粮搭配,每日都吃适量的新鲜水果和蔬菜。
8、影响霉菌生长速度的有潮湿、温度、空气有无、光照强弱等因素。
9、食物的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引起的。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10、储存食物的方法很多:冷冻法、曝晒法、腌制法、密封包装法、真空包装法、高温或低温灭菌法等。
11、食品的特点、包装保存的方法、食品的不同配料都会影响到保质期的长短。
实验探究题
1、设计实验研究:温度对霉菌的生长速度有什么影响。
2、设计一份营养晚餐。
简答题
1、怎样分辨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脂肪、含有较多的淀粉。
(四)岩石和矿物单元
科学概念
1、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2、观察岩石的方法很多,如:手摸、鼻闻、轻轻敲打、滴盐酸
等。
3、在地球运动过程中,日积月累沉积而成的岩石是页岩。
经过地球运动,火山喷发过程中流淌出来形成的岩石是浮石。
保留有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的岩石是化石。
4、石英、长石和云母都是自然界的矿物。
所有的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5、我们可以用指甲、铜钥匙、小钢刀粗略地把矿物分成几个等级:软-----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较软--------不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但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较硬-------不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刻划出痕迹。
硬--------用铜钥匙、小刀都不能刻划出痕迹。
6、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硬度最小的是石墨
7、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矿物的颜色和条痕、检测矿物的硬度、观察透明度和光泽、观察矿物的形状等方法研究矿物。
8、冷热、风、地表变动、植物的根等都会对岩石产生变化。
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风化。
实验探究1、能够将岩石名称和岩石特征一一对应起来。
2、能够将矿物名称和矿物特征一一对应起来。
简答题
1、说说认识岩石的方法有哪些?
2、知道家乡有哪些矿产资源,人们是如何开采、利用和保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