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导学案:人民版必修二全册(学生版.附答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教材习题答案 课件 (共88张PPT)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学习延伸 英国工业革命同法国大革命一样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在本质上它们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生存方式。英国工业 革命是从经济领域开始改变的,是渐进的过程;而法国大革命 是从政治领域开始改变的,是思想洗礼和社会革命。恩格斯敏 锐地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特征。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学习延伸 顾炎武认为徽商发达的原因有:徽州人有经商的传统,成 年男子结婚不久就外出经商,有的人几十年都不回去;徽州人 很团结,互相帮助,一个大商人能够得到许多同乡的帮助,在 帮助的过程中,这些同乡也学到了经商的本领;徽州人还崇尚 节俭,不奢华。同意。因为顾炎武的看法符合徽州商人的实际 情况,也正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人的真实写照。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学习延伸 如果选择观点一,首先举例说明中国封建社会中有哪些有利 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如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品经 济发展的史实;然后列举传统儒家思想中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的相关内容;最后说明为什么儒家思想起了阻碍作用。 如果选择观点二,可以列举明清封建专制政权的具体政策是 如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可以从市场、劳动力、资金等方 面论证。
第6课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义时期过渡,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殖民政策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资产阶级热衷于把包括非洲在内的海外殖民地变成投资场所、原 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黑奴贸易也就逐渐衰落了。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精品导学案(含答案)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的时间和主要成就。
2.理解中共八大。
3.认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二、学习重点
1.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八大正确决议。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与教训。
三、学习难点
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分析和对其教训的总结。
【自主学习】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背景: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概况:
(1)恢复国民经济
①表现: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②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实行一五计划
①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②时间:1953—1957年。
③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④成就: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⑤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3)三大改造
①时间:1953-1956年底。
②过程:a.农业:农民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b.手工业: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③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二、探索与失误
1.成功探索
(1)中共八大
①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②判断了当前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8份) 人教课标版(精品教案)
高一__班第__组编号___姓名___小组评价___课堂表现___老师评价___
第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重点与难点】
重点: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
难点: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预习自学】
重要概念:
实业救国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即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的一种思想。世纪末提出,以张謇、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主要代表。实业泛指农、工、商、交通等.实业救国论风行于世纪初,当时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获得了初步发展,同时帝国主义国家在清朝廷卖国政策帮助下,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和主权,民族灾难空前严重,这时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也日趋高涨。中国资本主义生产的初步发展,提高了资产阶级人物投资办新式工商业的兴趣。帝国主义的猖狂的殖民掠夺,激起广大人民爱国救亡的义愤,资产阶级也感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受到更加致命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以发展本国资本主义工商业,以抵制帝国主义侵略、掠夺相号召的实业救国论,成了一个反映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又具有广泛影响的议论。
通货膨胀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当市场上货币流通量增加,人民的货币所得增加,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之上涨,造成通货膨胀。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国家货币发行量的增加。政府通常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或刺激经济增长等原因增发货币。
官僚资本主义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其特点是运用国家政权力量,与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密切结合,利用政治特权,通过滥发纸币、募借内外债、商业投机等方式,残酷掠夺广大劳动人民而形成。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二第二课导学案
必修二专题二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重点】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呈现出“短暂春天”的原因和表现;1935年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及其意义;民国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的原因。
【难点】民国年间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性;官僚资本对民族资本的控制与压迫;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采取的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基础导学】
一、民国初年的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
1.出现原因
(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2)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投资热情。
(3)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4)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2.发展概况
(1)从1912~1919年,新增厂矿和资本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是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其中心由长江下游的上海等地向北向西发展,天津、青岛、武汉成为新的纺织业中心;面粉业是当时中国的第二大工业,火柴、榨油、造纸等轻工业有了显著的发展,重工业也有了一定的增长。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3.主要特点
(1)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地区,其发展主要是在方面,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2)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在一些主要的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3)民族资本与自然经济相比,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册导学案
第一章: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研究目标:
- 了解古代文明的概念和特点;
- 掌握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的主要内容;
- 理解古代文明的影响和意义。
研究内容:
1. 古代文明的概念和特点
- 了解文明的定义和内涵;
- 掌握文明的特点和要素。
2. 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 了解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 重点了解埃及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和印度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3. 古代文明的影响和意义
- 理解古代文明对世界的影响;
- 探讨古代文明的意义和价值。
研究任务:
1. 阅读教材第一章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
- 什么是文明?文明有哪些特点?
- 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有哪些重要事件和人物?
- 古代文明的影响和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2. 完成教材第一章的课后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尝试与同学讨论以下问题:
- 你认为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有哪些启示?
- 对于你个人而言,古代文明的哪些特点和价值触动了你?
研究反思:
- 总结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 分析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 思考个人对古代文明的态度和感悟。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学案(附题及答案):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docx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K学习目标兀1•掌握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及上海浦东开发的基本史实2.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3.感受对外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带来的变化。
K重点难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形成的;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1.创办经济特区
(1)设立:我国将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作为经济特区。
(2)特点:以吸收和利用________ 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
形式,经济活动以_______ 为主。
(3)意义: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具有__________ 作用。
2.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1)沿海开放城市:_____ 年,国家开放_______ 、_____ 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2)沿海开放区: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____________ 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形成了沿海经济_____________ 。
3.经济技术开放区: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
4.开发和开放浦东: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以开发开放浦东为龙头, ______________ 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5.对外开放局面逐步形成
(1)我国已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开放体系。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全套)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进而明白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理解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从而锻炼历史分析和历史概括的能力。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1.5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导入新课:
打出十二生肖的图片,(设问):十二生肖中有哪些与农业有关的动物?(马、羊、鸡、狗、猪、牛);(设问):为什么有如此多与农业相关的生肖?(农业在古代的重要性地位),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专题一第一节:古代农业经济。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精品导学案(含答案)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2.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二.学习重点: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重要成就。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三.学习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及影响
【自主学习】
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
1、条件
(1)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改革和革命运动,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4)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2、成就及表现
成就表现
电力的广泛使用发电机、电动机、发电厂、以及电灯、电话等
内燃机的创制使
内燃机问世;新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研制成功用
1
最新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全套) 名师优秀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全套)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通史概要,
本专题主要从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四个方面介绍古代中国经济。在初中已经介绍了一些基本史实,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把握下列重点:一是中国古代农耕技术的发展、土地制度的演变和小农经济的地位;二是中国古代冶金、制瓷、丝织业的发展概况和技术成果;三是中国古代历朝商业发展的表现和特点;四是中国古代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缓慢发展的原因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地位。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进而明白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理解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从而锻炼历史分析和历史概括的能力。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最新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全套) 名师优秀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全套)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通史概要,
本专题主要从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四个方面介绍古代中国经济。在初中已经介绍了一些基本史实,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把握下列重点:一是中国古代农耕技术的发展、土地制度的演变和小农经济的地位;二是中国古代冶金、制瓷、丝织业的发展概况和技术成果;三是中国古代历朝商业发展的表现和特点;四是中国古代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缓慢发展的原因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地位。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进而明白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理解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从而锻炼历史分析和历史概括的能力。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最新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历史必修2全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二、习重点
1 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 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三、习难点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自主习】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 出现:
(1)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地之一,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距今七八千年时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2 主要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3 主要耕作工具:石刀、石斧、石犁。
4 发展:
(1)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使农业生产力提高。
(2)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人们已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绿肥和治虫灭害等技术。
注:商周时期,虽然出现了青铜农具,但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仍然很少使用,当时主要的耕作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3)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人们也由经常迁徙走向定居生活。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 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开始使用和逐渐推广:春秋战国时期。
(2)改进和进一步推广:两汉时期。赵过推广耦犁(两牛三人),后又出现犁壁。
注:西汉时还出现了播种工具耧车。
(3)完善: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
2 耕作技术的进步:
(1)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西汉:代田法(赵过推行)。
注:西汉赵过既推广耦犁,又推行代田法。
人民版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册同步导学案含答案整理
人民版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
全册同步导学案
目录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1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2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3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4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2.1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2.2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2.3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3.1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3.2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3.3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4.1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4.2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4.3
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5.1
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5.2
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5.3
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5.4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6.1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6.2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6.3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7.1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7.2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7.3 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8.1
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8.2
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8.3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2
一、选择题
1.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逐渐形成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
C.铁犁牛耕D.耒耕耜耕
解析:根据所学刀耕火种是最原始的农业耕作方式,而不是春秋战国以来,故A项错误;最早的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使我国古代农业进入“石器锄耕”阶段,仍然是原始时期,故B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逐渐推广,故C项正确;根据前面分析耒耕耜耕同等石器锄耕,故D项错误。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全册新课标历史必修2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精品教案全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耕作方式的三个时期、原始社会的土地制度、夏商周时期的井田制及瓦解的经过、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及发展、特点、屯田制、均田制、封建社会时期的国有土地和私有土地的形式、土地兼并、水利工程修建及翻车、筒车的发明;小农经济的特点及对社会的影响、精耕细作技术的表现。
二、能力目标:
理解生产力的发展是农业耕作方式形成及土地制度演变的根本原因;运用历史理论分析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和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三、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归纳总结、设问探究、演示农业发展过程;明确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处于世界前列,是中华文明的经济保障;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在阶级社会,农民受到沉重的剥削和压迫,生活困苦;了解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评价的根本标准,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
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历来是中国经济问题之核心,目前,我们还经常说起三农问题。那么,古代中国是如何解决农业问题的呢?古代中国农业有何特点呢?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耘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古代中国土地制度是如何演变的?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学思之窗】
董永和七仙女所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这段戏词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特点?
解题关键:理解“你耕田来我织布”的含义。
思路引领:先归纳出戏词中反映出来的现象,然后根据现象归纳出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答案提示:向往男耕女织的生活,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自给自足的特点。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试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解题关键:理解什么叫“基本特点”。
思路引领:从农业的起源、农业技术、生产模式等方面加以总结概括。
答案提示: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学习延伸
请你谈谈开发这些“边际土地”的利弊得失,它对当时和当今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今天应该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
解题关键:辩证分析开发边际土地的利弊得失。
思路引领:分析垦荒的原因,然后由垦荒的原因和影响得出我们应该汲取的教训。
答案提示:开发边际土地是由于人口增加太快,在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低的情况下,为了养活这么多人口,只能采取垦荒的方式。垦荒导致了水土流失、环境恶化。我们今天一是要控制人口的增长,二是要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水平。
第二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学思之窗】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的趋势,这种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解题关键:雇佣关系。
思路引领:从生产关系,即人与人在生产过程的相互关系方面思考,“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双方关系发生变化,角色也随之变化。
答案提示: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②雇佣关系。
【探究学习总结】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同步导学人民版必修二学案: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3 Word版含答案
[课时作业]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某时代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婚姻“不问阀阅”,科举“不闻世家”,教育“广开来路”,社交“不限士庶”,文学从“雅”到“俗”,绘画从宗教画、政治画为主到山水画、花鸟画为主。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B.市民阶层的壮大
C.统治者开明的政策D.资本主义的萌芽
解析:根据题目中所阐述的社会状况可知道是宋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明代中后期,故D项错误;A、B、C三项都属于宋代社会状况大力发展的原因,但题目问的是主要原因,应从经济角度来判断,故A项正确。
答案: A
2.明代由于大部分文人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因而出现了大量文人为商人写墓志铭的现象。这说明()
A.明代政府不再实行抑商政策
B.八股取士堵塞文人仕途
C.商人成为明代社会主流群体
D.文人价值观发生了变化
解析:材料只是描述了明代商人请文人写墓志铭的现象,不能说明政府已经放弃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八股取士恰恰是明代文人入仕的重要途径,故B项错误;通过写墓志铭现象不能说明商人已经成为明代社会的主体,故C项错误;文人甘心给商人写墓志铭,与传统文化对商人的评价有很大的不同,可以反映出文人价值观的变化,故D项正确。
答案: D
3.在小说《水浒传》中有这样的描述:入得城(东京)来,但见:“千门万户,纷纷朱翠交辉;三市六街,济济衣冠聚集。风阁列九重金玉,龙楼显一派玻璃。……豪门富户呼卢会,公子王孙买笑来。”该材料主要反映的是()
A.宋代夜市繁华B.宋代市坊已分离
C.都会城市富庶繁华D.古代贫富差距悬殊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学案(全册 共119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学案(全册共119页)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专题总览】农业
基本结构手工业
古代中国经济的商业
基本结构与特点重农抑商政策
经济政策
“海禁”政策
【课程标准】知道中国主要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知识结构】
【知识梳理】
一、农业的起源
1、农业的起源
(1)早在七八千年前,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形成了规模性的农耕经济。
(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2、神农氏的功绩:
(1)创制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
(2)“神农能殖嘉谷”,进行农作物种植的实践。
3、农业的地位: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二、耕作方式的改进---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改进过程:
(1)原始社会:
①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火耕):
人们先用石刀、石斧把树木砍倒,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再用石犁翻土播种。
②“石器锄耕”(耜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石器锄耕”(耜耕)阶段。
[特别提示]耒、耜都是类似铲型的翻土工具。耜的下部带有一个宽头,而耒的下部是分叉的双齿。
(2)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
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3)春秋战国: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铁犁牛耕出现)
(4)两汉时期:铁犁牛耕得到改进和进一步推广。
①在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
②在汉代,出现了便于中耕的曲柄锄和便于收获的大镰,以及播种工具耧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材研读】
一、农业的起源
1、起源:“神农”的传说
思考:神农为什么受到后人尊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农业在中国古代中的地位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农耕格局
⑴黄河流域:种植粟、麦
⑵长江流域:种植水稻
二、生产技术的进步
1、表现:
⑴耕作方法
原始农业:刀耕火种
春秋战国:_______ ---- 重大突破
唐代:_______ ---- 再度演进
⑵工具:石器→青铜器→铁农器
(3)动力:人力→畜力→自然力
2、评价
积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局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1、原始社会后期:大禹治水
2、战国:李冰-都江堰郑国-郑国渠
3、汉代:井渠、王景治黄河
4、隋唐五代:北方已经使用___________作为提水灌溉工具。在长江流域,还发明了
___________以引低处水灌溉高处农田。
5、明清:风力水车
四、阻碍农业发展的因素
1、赋税:
⑴种类: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主要形式。除此之外,还有很多______以及各种______和临时性的______。
⑵泰半之赋:农民要将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缴给国家
2、沉重的力役(徭役)
⑴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影响:
使大批农耕劳动者被迫长期离开土地,导致正常的___________遭到破坏。由此引发的___________,往往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残的直接原因。
3、土地兼并(贫者无立锥之地)
⑴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⑵土地兼并导致的社会问题
①严重影响_________________。因为自耕农是国家各种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使国家丧失收入来源。
②引起社会_________________。土地兼并的膨胀导致地方豪强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也会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危及王朝的统治。
【合作探究】
1、影响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有利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利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⑴耕作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经营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经济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农民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训练】
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耜耕 C.石器锄耕 D.铁犁牛耕
2.土地兼并给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是:
A、激化农民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B、封建政府财政收入锐减
C、农耕生产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D、导致农民暴动频繁发生
3.关中农民创造的“井渠”:
A、是一种拦河蓄水工程
B、是一种引用地下水灌溉农田的工程
C、只要用于水患较多的地区
D、主要由明渠组成
4.中国古代朝廷修建大型土木工程主要是通过
A、动用军队修建工程
B、通过老百姓的服力役的方式
C、花钱招募工人
D、有专门的匠户从事这些大型建筑
5.有人说:孟姜女的传说反映了政治压迫,白蛇传的故事反映了宗教冲突。小王认为牛郎织女的传说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特点,这主要是指
A、农民深受以王母娘娘为代表的统治者的剥削
B、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
C、纺织业是最主要的生产部门
D、自给自足的田庄经济占主导地位
参考答案:1、D 2、C 3、B 4、B 5、B
第2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课程标准】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教材研读】
一、家庭手工业和田庄手工业:
(一)家庭手工业:
1、自然经济:
⑴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特点:自给自足。
2、家庭手工业特点:
⑴经营方式:和小农经济相结合,属于个体农户的副业活动。
⑵产品流向: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少部分进入流通领域。
(二)田庄手工业:
1、时间:____
2、生产经营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特点:依附于农业,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官营手工业:“工官”和匠户制度
(一)“工官”制度:
1、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特点:
⑴特殊行业的垄断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服务对象的特殊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不计成本和奢侈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技术工艺的高超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