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导学案:人民版必修二全册(学生版.附答案)
历史必修2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全册)(48页)
Shn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标学习解读】课标: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考点概括梳理】【学习札记】一、早期古代中国生产的出现1.原始农业的出现:(1)出现__ ___;(2)地位____ ___;(3)概况:①工具_____;②耕作方式_____________;③生活方式___ _____。
2.商周时期的农业(1)生产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耕作技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物种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耕作方式(1)春秋战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汉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汉朝以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隋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耕作技术(1)春秋战国_________。
(2)西汉___________。
(3)魏晋南北朝以后_____ _______。
3.耕作制度(1)西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朝以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农业灌溉技术(1)水利工程:战国__________;汉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灌溉工具:曹魏时________;唐朝____ __;宋朝____ _____;明清___ ___。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形成(1)时间_________;(2)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
2.特点(1)____________ _____;(2)___________ ______。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导学稿(学生版)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历史学科导学稿(学生版)一、课题: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二、课型分析:复习课(5课时)三、广东考纲(课标提示):资料P132,137四、复习策略:1.抓住重点,重点通过“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十年“文革”等主要事件,来总结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经验和教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也是本专题的主线,主要掌握三件事及其意义: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格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复习本专题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成功的探索,一部分是失误和挫折,这样就使知识显得脉络清晰,便于掌握。
2.本专题内容涉及中共的重要会议比较多,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分类比较,既要分清每次会议所作出的重要决议,又要理解每次会议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指导意义。
(如1956中共八大,1958八大二次会议,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1992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中共十四大,1993十四届三中全会,1997中共十五大)3.改革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理解改革的必要性;注意区分新时期对外开放和旧中国“门户开放”的本质区别。
4.复习时,还要把握一个理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结果,以坚定我们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信念。
5.注意以时间为线,把握不同阶段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
联系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性、曲折性。
五、学习内容及程序:(一)专题基本线索1949-1952,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用了三年时间恢复国民经济。
1953-1956年,新中国开展了三大改造,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1956-1966年,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探索中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但由于“左倾”错误的发展,在建设中急于求成,出现了许多重大失误。
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8份) 人教课标版(精品教案)
高一__班第__组编号___姓名___小组评价___课堂表现___老师评价___第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重点与难点】重点: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难点: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预习自学】重要概念:实业救国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即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的一种思想。
世纪末提出,以张謇、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主要代表。
实业泛指农、工、商、交通等.实业救国论风行于世纪初,当时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获得了初步发展,同时帝国主义国家在清朝廷卖国政策帮助下,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和主权,民族灾难空前严重,这时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也日趋高涨。
中国资本主义生产的初步发展,提高了资产阶级人物投资办新式工商业的兴趣。
帝国主义的猖狂的殖民掠夺,激起广大人民爱国救亡的义愤,资产阶级也感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受到更加致命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以发展本国资本主义工商业,以抵制帝国主义侵略、掠夺相号召的实业救国论,成了一个反映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又具有广泛影响的议论。
通货膨胀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
当市场上货币流通量增加,人民的货币所得增加,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之上涨,造成通货膨胀。
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国家货币发行量的增加。
政府通常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或刺激经济增长等原因增发货币。
官僚资本主义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其特点是运用国家政权力量,与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密切结合,利用政治特权,通过滥发纸币、募借内外债、商业投机等方式,残酷掠夺广大劳动人民而形成。
民族资本主义指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即中等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所经营的中等规模和小规模的城乡资本主义经济。
相对于官僚资本主义而言的.从经济地位上讲,民族资本主义是中小资本,而官僚资本是大资本。
相对于外国资本主义而言,它是本国自己的资本主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册导学案
第一章: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研究目标:
- 了解古代文明的概念和特点;
- 掌握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的主要内容;
- 理解古代文明的影响和意义。
研究内容:
1. 古代文明的概念和特点
- 了解文明的定义和内涵;
- 掌握文明的特点和要素。
2. 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 了解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 重点了解埃及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和印度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3. 古代文明的影响和意义
- 理解古代文明对世界的影响;
- 探讨古代文明的意义和价值。
研究任务:
1. 阅读教材第一章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
- 什么是文明?文明有哪些特点?
- 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有哪些重要事件和人物?
- 古代文明的影响和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2. 完成教材第一章的课后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尝试与同学讨论以下问题:
- 你认为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有哪些启示?
- 对于你个人而言,古代文明的哪些特点和价值触动了你?
研究反思:
- 总结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 分析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 思考个人对古代文明的态度和感悟。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学案(附题及答案):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docx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K学习目标兀1•掌握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及上海浦东开发的基本史实2.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3.感受对外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带来的变化。
K重点难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形成的;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1.创办经济特区(1)设立:我国将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作为经济特区。
(2)特点:以吸收和利用________ 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_______ 为主。
(3)意义: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具有__________ 作用。
2.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沿海开放城市:_____ 年,国家开放_______ 、_____ 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2)沿海开放区: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____________ 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到1992年,形成了沿海经济_____________ 。
3.经济技术开放区: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
4.开发和开放浦东: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以开发开放浦东为龙头, ______________ 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5.对外开放局面逐步形成(1)我国已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开放体系。
(2)标志着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的区别⑴经济特区的“特”是指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政策。
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仍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2)特别行政区的“特”是指享有特殊的法律地位和特殊的社会制度与生活方式,即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导学案设计:第二单元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含答案)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课程标准】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重点知识梳理】【思考探究】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在以前时代的大发明中,我们看见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那就是说除了偶然发现所带来的发明之外,需要常在发明之先。
但在19世纪,我们就看见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辛勤工作,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
——W.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请结合材料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取得巨大成果。
【史料解读】阅渎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任务是世界市场的建立——至少大体是如此,以及以此为基础的生产的确立。
世界既然是圆的,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的移植实施,中国和日本开发以后,这个行程像是已经完成。
——1858 年马克思致恩格斯的信材料二历史指出:在那个时候,欧洲大陆的经济状态,还没有成熟到可废弃资本主义的生产,经济革命证明了此点。
自 1848 年以来,经济革命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而在法国、奥地利、匈牙利、波兰和最近在俄罗斯,大工业第一次真正确立起来,又把德国变成一个第一流的真正工业国。
——恩格斯《法兰西阶级斗争》材料三1840 年 3 月,英国对华棉织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使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
……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最新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历史必修2全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二、习重点1 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 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三、习难点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自主习】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 出现:(1)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地之一,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距今七八千年时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2 主要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3 主要耕作工具:石刀、石斧、石犁。
4 发展:(1)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使农业生产力提高。
(2)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人们已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绿肥和治虫灭害等技术。
注:商周时期,虽然出现了青铜农具,但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仍然很少使用,当时主要的耕作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3)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人们也由经常迁徙走向定居生活。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 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开始使用和逐渐推广:春秋战国时期。
(2)改进和进一步推广:两汉时期。
赵过推广耦犁(两牛三人),后又出现犁壁。
注:西汉时还出现了播种工具耧车。
(3)完善:隋唐时期。
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
2 耕作技术的进步:(1)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西汉:代田法(赵过推行)。
注:西汉赵过既推广耦犁,又推行代田法。
(2)耕作技术: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北方旱地)、耕耙技术(南方水田)。
(3)耕作制度:两汉:一年一熟;宋朝以后,江南:稻麦轮作、一年两熟或三熟。
注:宋朝以后,我国的经济重心由北方逐渐转移到了江浙地区即南方。
3 水利灌溉:(1)水利工程:战国:都江堰;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等。
(2)灌溉工具:曹魏:翻车;唐朝:筒车;宋朝: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导学案13课
淮阳县第一中学学习的艺术之历史学案组名:姓名:日期:编制:连翠独立、自主、自学促能力形成;团结、协作、展示让魅力飞扬第十三课日益进步的交通和通信工具[旧知链接]旧中国的交通和通信非常落后,广大人民出行难,通信联系难。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基本实现了交通运输和通信工具的现代化。
水陆空结合的立体交通网络四通八达,通信网络覆盖广大城乡,人民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学习目标]本节重点: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本节难点: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信对人民社会生活的影响定向导学·互动展示[训练课导学] “日清过关”巩固提升三级达标训练书写等级:分数:批阅日期:基础题1.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在节假日想外出游玩,可以坐()(1)轮船(2)火车(3)汽车(4)飞机A (1)(2)(3)(4) B(1)(2)(3) C(1)(3)(4) D(2)(3)(4)2. “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
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
”此诗赞扬的是下列那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A铁路运输业B海运C航空运输D电报、电信事业发展题1.新中国成立后,加强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沟通而修建的铁路是()(1)宝成铁路(2)兰新铁路(3)京沈铁路(4)京张铁路A(1)(2)B(3)(4)C(1)(3)D(2)(4)2.据记载,1883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
这说明()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提高题:交通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培辅期望] (附培辅单)疑惑告知:效果描述:[自主反思] (日反思)知识盘点:心得描述:。
最新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历史全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标要求】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知识梳】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原始农业的起时间:表现:耕作方法:生产工具:2、商周的农业发展:(1) 表现: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农作物(2) 影响:(3) 特点: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农具改进(铁犁牛耕)春秋战国两汉隋唐耕作技术耕作方法春秋战国西汉耕作技魏晋南北朝术耕作制度两汉宋朝以后农业灌溉水利工程灌溉工具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耕作方式的变:时间:原因:2、小农经济的形成:特点影响:【重点解析】一、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2.主要组织方式——男耕女织(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3.主要生产特点——精耕细作4.土地制度的基本特点——封建土地私有制。
二、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如何发展变的?原始农业的产生最初只是播种和收获,后采用刀耕火种,随着耒耜等生产工具的出现,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排灌、施肥、除草和灭虫等技术;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施肥和灌溉技术的发展,标志着铁犁牛耕这种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三、对小农经济的评价:(1)积极性:①小农经济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的主要动力;②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2)局限性:①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②农民承受沉重的封建剥削,最终阶级矛盾尖锐,导致农民起义爆发。
【课后检测】一.选择题1.我国农业生产由“刀耕火种”进入“石器锄耕”阶段后,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是()A.石斧、石锛B.骨耜、石耜.青铜农具 D.铁铲、铁犁2.(2013·广东六校联考)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
高一下学期历史人教版必修2全套导学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目标导航课程标准学习本课内容后,你应当能够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掌握以下要点:(1)早期农业。
(2)传统农业。
(3)小农经济。
2.探究以下问题:(1)中国古代耕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变化?(2)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呈现出哪些基本的特点?预习导引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2.影响: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耕作工具(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并逐渐推广。
(2)西汉赵过推广的耦犁,后来又出现犁壁。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
2.耕作方法(1)春秋战国时期,使用垄作法。
(2)西汉时,赵过推行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3.耕作制度(1)两汉的耕作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
(2)宋朝以后,江南形成了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4.水利技术(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2)灌溉工具:曹魏时,翻车用于灌溉;唐朝时创制了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出现风力水车。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条件(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2)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2.特点(1)生产方式: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2)生产目的: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4.评价(1)积极性: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有利于我国精耕细作农业的形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导学案设计:第二单元第5课 开辟新航路(含答案)
第5课开辟新航路【课标要求】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重点知识梳理】一、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史料解读】请同学们从下列史料中概况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一:1453 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
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
这实际上等于堵死了这一条重要的商路,结果,欧洲市场上东方商品的价格猛涨,比原价高8-10倍。
材料二: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有天堂之乐的手段。
——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材料三:1500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
封建贵族用货币购买奢侈品,农民也用货币交纳地租。
商人和手工工场主需要更多的货币以扩大经营。
金币是当时的重要交换手段,因而贵金属黄金就成为人人都渴求的东西。
材料四: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
——《马可波罗行纪》材料五:基督教与欧亚其他广泛传播的宗教相比,更多地渗透着普救主义。
一开始就以博爱人类为教旨,并称自身是全人类的宗教,因而有一种强烈的使人人都接受基督教的要求。
迪亚士在谈到海上探险的目的时说:“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
”材料六:14-17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人文主义提倡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追求,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提倡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以造福人生。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为什么首先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最初开辟新航路?地理位置优越;航海知识丰富、造船技术高;封建中央集权国家,有力量组织大规模的远洋航行;传播天主教的热情高二、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时间航海家航海家国籍支持国家开辟的新航路1487迪亚士葡萄牙葡萄牙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风暴角)1587达伽马葡萄牙葡萄牙沿着非洲西海岸到达印度1492 哥伦布意大利西班牙向西航行,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1519-1522 麦哲伦葡萄牙西班牙船队完成环球航行,依次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有力地证实了地圆学说。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导学案和练习案 (有答案)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1、掌握古代中国手工业两种经营形态即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理解他们的基本特征。
2、掌握古代中国冶金、治瓷和丝织方面主要的生产技术,从中概括、归纳出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基本特征。
3、理解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是我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重点难点】重点:古代手工业的重要成就。
难点: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导学流程】一、基础感知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在课本中圈划出以下内容:(一)结合第一目内容——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请完成:4、思考:分析古代官营手工业有哪些优势和劣势?(二)结合第二目内容——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请完成:1、根据课本相关内容,完成表格。
2、思考:分析与古代官营手工业相比民营手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有哪些?(三)结合第三目内容——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请回答:1、阅读课本第10页【学思之窗】,思考: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的趋势,这种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合作探究: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
二、知识归纳请根据本课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三、迁移运用基础训练1.据记载,虽然东汉初南阳太守杜诗就发明了水排冶铁,但当时仍以人力(排)或畜力(马排)冶铁为主,甚至到唐代以后更是无其实用性记载。
这主要是因为()A.官营方式导致了技术的失传B.民间冶铁无力承担建造费用C.水排应用对水力的需求较高D.水排冶铁难以提高生产效率2.袁行霈等在《中华文明史》中说“对于外来文明,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的接纳力与融合力。
”下列各项不符合这一观点的是()A.佛教传入中国逐渐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一部分B.隋唐丝织技术高,还借鉴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C.唐宋时期广州出现了供外国人居住、经商的“蕃坊”D.元朝时海南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3.《史记•货殖列传》载,战国晚期“邯郸郭纵,以铁冶成业,与王者埒富”,“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鲁人俗俭啬,而曹邴氏尤甚,以铁冶起,富致巨万”。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导学案12课
淮阳县第一中学学习的艺术之历史学案组名:姓名:日期:编制:连翠独立、自主、自学促能力形成;团结、协作、展示让魅力飞扬第十二课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裕文明[旧知链接]在贫穷落后的旧中国,人民物质生活极度贫困。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稳定,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的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
进入21世纪,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学习目标]本节重点:新旧中国人民生活的比较本节难点:分析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定向导学·互动展示[训练课导学] “日清过关”巩固提升三级达标训练书写等级:分数:批阅日期:基础题1.近代百余年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社会落后的主要表现在()(1)广大劳动者粮食短缺(2)战乱灾荒年月,灾民遍野(3)普通百姓居住条件差(4)卫生医疗设备落后,传染病广泛流行A (1)(2)(3)(4) B(1)(2)(3) C(2)(3)(4) D(1)(3)(4)2. 新中国成立后,传统的年节习俗,在继承中得到了新发展。
政治节日与民俗节日并重,人民最看重的节日是()A国庆与春节B五一节与端午节C六一儿童节与中秋节D三八妇女节与元宵节发展题1.“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
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殇。
”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A明朝B清朝C民国D新中国2.“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体现了()(1)当代中国人对生命价值的高尚追求(2)现代生活节奏的高效与快捷(3)改革开放使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4)现代人对金钱的崇拜A (1)(2)(3) B(2) (3)(4)C(1)(3)(4) D(1)(2)(3) (4)提高题:茅盾先生在他著名的长篇小说《子夜》中,曾有这样一段描写:“吴老太爷从乡下乘轮船来到上海,怀中紧抱着《太上感应篇》,坐进30年代的汽车里,像一具刚从棺材里爬出来的僵尸……南京路上,到处是光怪陆离的灯光和高耸的摩天大楼。
最让吴老太爷大受刺激的,是一位身穿高开叉旗袍,连肌肤都能看的分明的时髦少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导学案设计:第四单元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含答案)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程标准】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重点知识梳理】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开始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一大二公”——公 有化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分配方式:“一平二调”——实行平均主义和无偿调用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水平,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生产力遭到很大的破坏。
出现1959-1961年的三年经济困难国民经济调整 1962-1965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思考】纵观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的经济建设历程,可以从中得出哪些经验和教训?(1)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要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 (2)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国民经济要协调发展。
(4)认清国内主要矛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史料解读】材料一——资料来源:转引自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注:农业劳动力一般是指能参加农业劳动的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不等于农业人口。
)(1)从材料一中看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农业劳动力人数呈上升趋势。
这反映出中国工业化状况如何?为改变这种工业化状况,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有效举措?(4分) (1)状况:反映出中国仍然是农业大国,工业化进程缓慢。
(2分)举措: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照搬苏联模式,实行计划经济。
(2分) 材料二 1952年一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
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10分)地区或国家农业劳动力(万人)1913年 1950年 中国 13500 17500 美国 1150 880 西欧 3850 3250 苏联35003210(2)变化:总体上是增长的。
2022版《高效导学案》历史人教版必修二检测:第一单元 单元检测 Word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1.我国最早培育出来的农作物品种有( )①小麦②水稻③玉米④粟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④ D.②③【答案】 C2.古代耕作方式由“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演化是( )A.农业生产工具不断改进的结果B.土地制度不断演化的产物C.统治者调整改革的产物D.推动经济重心不断南移的缘由【答案】 A3.汉代以后,我国农具改革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是( )A.铁农具的使用B.牛耕的消灭C.曲辕犁的创造D.筒车的创造使用【答案】 C4.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共有多幅。
其分布如下出土省份出土地点陕西米脂、绥德王德元墓、绥德、西安碑林、陕北山东滕州宏道院、滕州黄家岭、邹城面粉厂山西平陆枣园内蒙古和林格尔江苏泗洪重岗、遂宁双沟镇A.汉代时陕西是全国经济中心B.山东的农耕技术在汉代最先进C.汉朝时使用牛耕的范围较广D.汉朝时牛耕范围已经遍及全国【答案】 C5.商周时期我国的农业生产主要实行大规模简洁协作的生产方式,这是由于( )A.良好的社会道德秩序B.低下的生产力水平C.抵挡自然灾难的要求D.奴隶制的生产方式【答案】 B6.明代中期以后,民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由于(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B.民营作坊工人增加C.资本主义的萌芽D.商业经济的进展【答案】 D7.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下令将国内全部的矿产、冶炼、铸造等行业收归国有,由政府经营,商人不得参与。
汉武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稳定统治秩序,增加中心政府实力B.保证生产所需铁制工具的供应C.进一步拓展官营手工业的经营范围D.保障武器生产以满足战斗需要【答案】 A8.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素来发达,在冶金、制瓷、纺织等行业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大多精致,质量也上乘。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缘由是( )A.工匠优秀,乐观性高B.生产不计成本C.市场需要高质量的产品D.国家权力的支持【答案】 D9.明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始终处于“萌芽”状态,是指它( )①始终未能消灭劳动力和货币商品化②力气远不足以瓦解封建生产方式③总体上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D.②③④【答案】 D10.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做了演讲,你认为其中哪一个概括了这段历史的全过程( )A.帝国的彷徨B.中华的荣耀C.东方的曙光D.王朝的振兴【答案】 A二、非选择题11.明清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2022版《高效导学案》历史人教版必修二检测: 第八单元 8 单元检测 Word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1.20世纪40年月的某经济协定规定了缔约国必需遵守的一些基本原则,如贸易壁垒递减原则、非卑视原则等,这一经济协定应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国际金融公司C.关税和贸易总协定D.国际开发协会【答案】 C2.阅读战后世界关税和贸易进展状况变化趋势图,推断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世界关税平均水平在不断下降②世界贸易总额在持续增长③各国的关税壁垒森严④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 D3.某同学方案今年暑假去法、德、意等欧洲国家游历,为了旅行便利,他去银行兑换的货币最好是( ) A.里拉B.法郎C.欧元D.马克【答案】 C4.有人以“一个大块头,带着两个小个子”来形容北美自由贸易区,这说明( )A.加、墨两国均是进展中国家B.北美自由贸易区由美国所主导C.美国对加、墨进行经济掠夺D.实现三国合作是美国最终目标【答案】 B5.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闪烁着一个才智的选择——这就是区域一体化的合作。
下图中代表当今世界最大区域经济集团徽标的是( ) ABCD【答案】 B6.下面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 )A.欧元成为世界通用货币B.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明显C.世界银行主宰世界经济D.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答案】 B7.在经济全球化面前,发达国家与进展中国家( ) A.可以公平地享受风险和机遇B.起着相同的推动作用C.都主见实行高度贸易自由化D.处于不同的受益地位【答案】 D8.某班以《当今世界经济的进展》为主题进行争辩性学习,得出了以下结论。
其中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应当是( )A.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不利于进展中国家B.经济全球化缩小各国之间的贫富差距C.经济全球化肯定程度上威逼了部分国家主权D.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答案】 B9.在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订购价不到10美元一双的耐克鞋,在美国等国家的市场上竟然平均要卖到四五十美元。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专题一 第三课 古代中国的商业 Word版含答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三课古代中国的商业【学习目标】概述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重点难点】⒈掌握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市”的发展演变。
⒉理解中国古代“市”对时间和空间上限制的突破和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
⒊理解中国古代商人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不对等的深层次原因。
【预习案】任务一、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阅读课本第一目,完成以下问题)春秋战国:汉代:唐代:宋元:明清:任务二、市的发展(阅读课本第一目,完成以下问题)秦代:汉代:南北朝:唐代:宋代:明清:任务三、城市(商业都会的崛起)(阅读课本第三目,完成以下问题)战国:汉代:唐代:宋代:清代:【重难点释疑】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⒈商业运输和交通发达⒉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市、庙会、草市、早市、夜市)⒊商业城市兴起和发展⒋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明以前)⒌商人群体活跃(明清时期结成商帮)⒍商业长期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⒎商业经济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未能在古代中国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合作探究】探究一:古代中国“市”的发展材料一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
《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材料二宋神宗时……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
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
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复开张。
“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三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
“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为工、为匠、为镊、为负贩”。
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益增多,有的镇市还建立了书院。
——傅宗文《宋代的草市镇》探究思考:(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材研读】一、农业的起源1、起源:“神农”的传说思考:神农为什么受到后人尊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农业在中国古代中的地位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农耕格局⑴黄河流域:种植粟、麦⑵长江流域:种植水稻二、生产技术的进步1、表现:⑴耕作方法原始农业:刀耕火种春秋战国:_______ ---- 重大突破唐代:_______ ---- 再度演进⑵工具:石器→青铜器→铁农器(3)动力:人力→畜力→自然力2、评价积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局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原始社会后期:大禹治水2、战国:李冰-都江堰郑国-郑国渠3、汉代:井渠、王景治黄河4、隋唐五代:北方已经使用___________作为提水灌溉工具。
在长江流域,还发明了___________以引低处水灌溉高处农田。
5、明清:风力水车四、阻碍农业发展的因素1、赋税:⑴种类: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主要形式。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______以及各种______和临时性的______。
⑵泰半之赋:农民要将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缴给国家2、沉重的力役(徭役)⑴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影响:使大批农耕劳动者被迫长期离开土地,导致正常的___________遭到破坏。
由此引发的___________,往往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残的直接原因。
3、土地兼并(贫者无立锥之地)⑴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⑵土地兼并导致的社会问题①严重影响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自耕农是国家各种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使国家丧失收入来源。
②引起社会_________________。
土地兼并的膨胀导致地方豪强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也会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危及王朝的统治。
【合作探究】1、影响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有利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利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⑴耕作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经营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经济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农民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堂训练】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 B.耜耕 C.石器锄耕 D.铁犁牛耕2.土地兼并给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是:A、激化农民和地主阶级的矛盾B、封建政府财政收入锐减C、农耕生产秩序遭到严重破坏D、导致农民暴动频繁发生3.关中农民创造的“井渠”:A、是一种拦河蓄水工程B、是一种引用地下水灌溉农田的工程C、只要用于水患较多的地区D、主要由明渠组成4.中国古代朝廷修建大型土木工程主要是通过A、动用军队修建工程B、通过老百姓的服力役的方式C、花钱招募工人D、有专门的匠户从事这些大型建筑5.有人说:孟姜女的传说反映了政治压迫,白蛇传的故事反映了宗教冲突。
小王认为牛郎织女的传说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特点,这主要是指A、农民深受以王母娘娘为代表的统治者的剥削B、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C、纺织业是最主要的生产部门D、自给自足的田庄经济占主导地位参考答案:1、D 2、C 3、B 4、B 5、B第2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课程标准】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教材研读】一、家庭手工业和田庄手工业:(一)家庭手工业:1、自然经济:⑴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特点:自给自足。
2、家庭手工业特点:⑴经营方式:和小农经济相结合,属于个体农户的副业活动。
⑵产品流向: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少部分进入流通领域。
(二)田庄手工业:1、时间:____2、生产经营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特点:依附于农业,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官营手工业:“工官”和匠户制度(一)“工官”制度:1、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特点:⑴特殊行业的垄断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服务对象的特殊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不计成本和奢侈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技术工艺的高超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各种行业的封闭性:水准较高的手工业技术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
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
技术工艺的传承是封闭性的,往往导致失传。
⑹劳动者缺少积极性: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称为“匠户”,其职业由子孙世代继承,不得脱籍改业,匠户没有人身自由,其劳动创造性受到严重束缚。
3、利弊:⑴利:资金雄厚,经营规模大,为细密分工协作创造了条件;众多工匠一起工作,管理严格,有利于手工业技术提高;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水平的顶峰。
⑵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匠户”制度:1、“匠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代工匠管理制度:⑴唐代:________⑵宋代:________⑶元代:________⑷明代:________⑸清代:废除“匠籍”,获得自由身份。
四、纺织业的发展:1、新石器时代:⑴纺织技术萌芽(麻纺织和丝织)。
⑵原料:麻、葛、丝。
⑶出现人工育蚕技术。
2、商代:⑴有指导桑蚕生产的专职官员。
⑵遗物发现玉蚕。
3、周代:⑴“妇功”。
⑵六职之一。
4、汉代:⑴品种多,技艺高(素纱禅衣、绒锦)⑵远销海外(丝绸之路、“丝国”)5、唐代:⑴官营规模大、分工细。
⑵私营作坊兴起。
6、宋代:⑴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推广。
⑵丝织技术提高。
7、元代:⑴黄道婆革新纺织工艺:创造________;推广传授________。
⑵________成为主要衣料。
8、明代:⑴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扩大。
⑵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五、先进的冶金技术:(一)冶铜技术:1、新石器时代:有小件铜器,不是生产工具。
2、商周时期:铸造工艺达到很高水平。
⑴出土地点分布广泛。
⑵生产规模大。
⑶西周时期多作为礼制象征。
(二)冶铁技术:1、中国冶炼块炼铁和生铁时间:大体与世界上最早使用铁器的区域大体同期。
2、春秋时期:出现人工冶炼铁器(中国最早)。
3、战国时期:(1)铁器大量出土。
(2)炼钢和淬火工艺有发展。
4、汉代:⑴推行________制度。
⑵燃料:开始用________⑶供风形式:有革命性变化,自然通风—人力皮囊鼓风—畜力鼓风—水力鼓风(水排)。
5、南北朝时期:出现________6、北宋:以煤作燃料。
六、陶瓷业的成就:1、原始时代:彩陶、黑陶、釉陶(原始青瓷)。
2、商代到东汉:(1)由陶向瓷过渡。
(2)东汉末期:青瓷。
3、唐代:⑴“唐三彩”。
⑵成为独立生产部门。
⑶越青邢白;江西和四川白瓷;首创釉下彩绘。
4、宋代:五大名窑(定窑、钧窑、景德镇、龙泉、耀州窑)5、清代:粉彩瓷器。
6、“瓷路”:“海上丝绸之路”。
七、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特征:1、经营形态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是___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3、部门多、规模大、分工细、管理严、技术高4、技术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亚、非、欧各国5、明清时期产生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阅读材料:景德镇是以盛产瓷器闻名于世的。
“新平冶陶,始于汉世”,从汉代起,景德镇就开始了制瓷历史,据文献记载已有1 700多年的历史。
自宋代起,景德镇瓷器就成了皇家宫廷的御用瓷器,元代在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专门监造御用瓷器。
明代以后,朝廷将瓷器生产分为“官窑”和“民窑”两种,此时景德镇不仅担负着宫廷御器和明政府对内、对外赏赐和交换的全部官窑瓷器的制作,而且还要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
请回答:(1)阅读材料,试分析景德镇瓷器生产经营经历了怎样的变化?(2)景德镇制瓷工艺闻名世界,请分析一下原因。
(3)中国制瓷技术在近现代大量外传之后,中国瓷器销售在国际上受到严重冲击,请依据所学知识并结合现实提出解决办法。
【当堂训练】1、《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
”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2.2008年,《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在中国科技馆新馆开展,新“四大发明”首次集体亮相。
其中被誉为出现最早、应用最广、传播最远、技术最高的发明应该是A.瓷器 B.丝绸 C.青铜 D.酿酒3.明朝时,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花,列肆吾土。
小民以纺织所成,或布或纱,侵晨入市,易花以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
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是A.浙江农村开始出现商品经济B.大量棉纺织品投入市场C.商人控制手工业生产D.棉纺织业的中心已形成4.中国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
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从下面的几幅青铜器皿图片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用于四羊方尊三角援戈人面纹方鼎乐府钟A.农具和酒器B.礼器和兵器 C.礼器和农具D.兵器和农具5.下图所示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发明的时间是在A.西周B.秦朝 C.东汉 D.西汉6.下列是古代某收藏家的三幅典型藏品,这位收藏家可能生活的时代最早是在图一人面彩陶壶图二邢窑白瓷长颈瓶图三粉彩开光花尊A.唐朝 B.元朝 C.明朝D.清朝解析本题只看收藏家藏品出现的最晚时代即可,图三是一件粉彩瓷,出现于清朝,由此可知该收藏家最早生活于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