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91372A】一种槲蕨人工繁殖方法【专利】

合集下载

一种绿色球状体(GGB)途径的槲蕨种苗组培快繁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绿色球状体(GGB)途径的槲蕨种苗组培快繁方法[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447545.2(22)申请日 2020.05.25(71)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地址 100093 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南辛村20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72)发明人 石雷 王頔 李东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智为时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8代理人 王加岭 杨静(51)Int.Cl.A01H 4/00(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绿色球状体(GGB)途径的槲蕨种苗组培快繁方法(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绿色球状体(GGB)途径的槲蕨种苗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外植体的消毒;GGB的诱导;GGB的增殖培养;GGB的分化培养;芽丛切分;幼孢子体培养。

本发明在获得槲蕨GGB后,在GGB的增殖培养中,通过降低细胞分裂素的使用,以及使用黑暗条件,明显改善了在光照条件下GGB因分化而造成的增殖效率降低,提高了GGB的增殖速度,又降低了光能的使用成本。

槲蕨GGB分化产生芽丛后,切分芽丛得到的幼嫩孢子体的根状茎极小,而培养根状茎使其达到可以出瓶的体积所需时间较长,本发明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较高浓度的蔗糖处理幼孢子体,大大提高了后期根状茎的生长速度,进而缩短了种苗的繁殖周期。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CN 111406652 A 2020.07.14C N 111406652A1.一种绿色球状体(GGB)途径的槲蕨种苗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外植体的消毒;GGB的诱导;GGB的增殖培养;GGB的分化培养;芽丛切分;幼孢子体培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槲蕨种苗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外植体的消毒包括如下步骤:选择生长健壮的槲蕨根状茎为外植体,将根状茎置于洗洁精溶液中浸泡5~10min,在流水下冲洗30~60min,待不产生泡沫后捞出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以75%酒精溶液浸泡30s,然后迅速放入0.1%升汞溶液中表面消毒6~8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

一种适用于蕨类植物稻草人的组培快速繁殖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适用于蕨类植物稻草人的组培快速繁殖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适用于蕨类植物稻草人的组培快速繁殖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黄益洪,叶晓青,佘建明,王松凤,汤日圣,童红玉
申请号:CN201010198017.4
申请日:20100611
公开号:CN101828528A
公开日:
20100915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蕨类植物稻草人的组培快速繁殖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

以MS为基本培养基,加入了生长调节类激素物质6-BA、NAA、KT、IAA和辅助剂活性炭等,用于稻草人苔藓状丛生微芽的诱导、微丛芽发育、成苗三个关键培养阶段。

苔藓状丛生微芽经一年的继代增殖,其繁殖系数仍然达到5.0以上。

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成套技术对蕨类植物稻草人进行种苗快速繁殖,达到了规模化生产的要求,为蕨类植物稻草人的工厂化生产提供一种周期短、繁殖率高、成本低廉的育苗方法。

微丛生芽还可作为诱变处理的理想材料,在诱变育种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申请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地址:210014 江苏省南京市钟灵街50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张素卿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缀化槲蕨养殖方法

缀化槲蕨养殖方法

缀化槲蕨养殖方法
槲蕨(学名: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又称大王蕨、大羽蕨,是一种常见的蕨类植物。

以下是槲蕨的养殖方法:
环境要求:
1.光照:槲蕨适宜在半阴到荫蔽的环境中生长,不喜欢强烈的阳光直射。

2.温度:喜欢温凉湿润的气候,温度在15°C到25°C之间较为适宜。

3.湿度:槲蕨对湿度的需求较高,保持空气湿润可以促进其生长。

种植方法:
1.土壤选择:选择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的土壤,可以加入腐叶土和泥炭土,保持土壤松软。

2.种植季节:槲蕨适宜在春季或秋季进行种植,这两个季节气温适中,有利于其生根。

3.分株繁殖:槲蕨通常通过根茎的分株繁殖,选取具有健康根系的槲蕨植株,用刀将其分成小块,然后重新植入土壤中。

4.保持湿润:对于槲蕨而言,保持土壤湿润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在生长旺盛的季节,要保持常湿的土壤环境。

养护与管理:
1.施肥:槲蕨在生长季节可以适度施加有机肥料,帮助提供养分。

2.定期修剪:定期修剪有助于保持植株的形态美观,也有利于通风和光照。

3.防治病虫害:定期检查植株,注意防治蕨类病虫害,如蕨类锈病等。

4.冬季保护:在寒冷的冬季,可以覆盖一些覆盖物或秸秆来保护植株,防止冻害。

请注意,槲蕨的养殖方法可能会因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具体操作时建议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一种真蕨类植物的人工授精的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真蕨类植物的人工授精的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真蕨类植物的人工授精的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刘保东,梅红雪,张雪,纪善博
申请号:CN201910819305.8
申请日:20190831
公开号:CN111820123A
公开日:
20201027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一种真蕨类植物的人工授精的方法,属于植物人工授精技术领域。

为了解决蕨类植物成苗率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真蕨类植物的人工授精的方法,将孢子接种至培养基中,用常规孢子培养法得到真蕨类植物的雌、雄配子体,待性器成熟后,吸取成熟的精子和配制好的诱导液依次滴加至雌配子体的成熟颈卵器处,精子在诱导液的引导下游入颈卵器内与卵结合,完成人工授精。

本发明提供的取精及人工定向授精技术不仅能使配子体的受精率达到30%‑50%,是常规培养条件下的3‑5倍,还常常出现单个配子体有两个胚胎发育的现象,并且也使蕨类植物的杂交技术更为简便易行。

申请人:哈尔滨师范大学
地址:150025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利民经济开发区师大路1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邓宇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槲蕨(骨碎补)根茎繁殖技术研究

槲蕨(骨碎补)根茎繁殖技术研究

槲蕨(骨碎补)根茎繁殖技术研究
刘燕琴;肖忠;韩蓉蓉;刘春雷;王黎;吴廷和
【期刊名称】《南方农业》
【年(卷),期】2022(16)19
【摘要】为了解决市场槲蕨(骨碎补)种苗短缺问题,于2021年开展了槲蕨根茎繁殖技术研究。

以在重庆市南川区乐村采集的野生资源为材料,采用树上定植、基质扦插法研究不同时间、药剂喷湿对槲蕨根茎繁殖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4—6月为槲蕨根茎繁殖最佳时间段,其成活率≥90%、单株新生根茎数≥2.0个;药剂以
NAA90 mg·L^(-1)+6-BA5.0 mg·L^(-1)+GA1.0 mg·L^(-1)组合喷施效果最佳。

即在适宜时间段用配比药剂处理,可实现槲蕨根茎的快速繁殖。

【总页数】4页(P19-21)
【作者】刘燕琴;肖忠;韩蓉蓉;刘春雷;王黎;吴廷和
【作者单位】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特色生物资源研究与利用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酉阳县农业农村委员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339.4
【相关文献】
1.槲蕨根茎黄酮类物质提取条件的优化
2.骨碎补正品槲蕨根茎与混用品光叶槲蕨根茎的鉴别
3.槲蕨根茎总黄酮和柚皮甙的含量测定
4.骨碎补与其伪品中华槲蕨根茎的鉴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槲蕨种苗周年繁育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槲蕨种苗周年繁育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槲蕨种苗周年繁育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郝海平,李东,陈文生,只艳玲,柯盛发,杨铁顺申请号:CN201610829147.0
申请日:20160918
公开号:CN106613809A
公开日:
20170510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槲蕨种苗周年繁育方法,包括前期处理、播种、分苗移栽、定植、播后管理和病虫害防治;育出抗性强、适应性广的槲蕨种苗。

所述播后管理,培养室的条件为光照强度:30‑50μmol·m·s,光照周期:14~18h/d,温度:25±2℃;播后50‑60天开始常去离子水,播后90‑100天开始每8~12天喷一次1/2MS溶液;优选的,光照周期:16h/d,播后90‑100天开始每10天喷一次1/2MS溶液;本发明适合大田和保护地种植生产的种苗繁育技术。

其不受播种季节受限;繁育出种苗适应性强,且栽培方法简单、高效、易推广。

申请人:大顺国际花卉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300300 天津市东丽区赤欢路6901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刘莹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槲寄生的人工繁育技术[发明专利]

槲寄生的人工繁育技术[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公布说明书[11]公开号CN 101637083A[43]公开日2010年2月3日[21]申请号200910013190.X[22]申请日2009.08.12[21]申请号200910013190.X[71]申请人席德强地址024400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中学[72]发明人席德强[74]专利代理机构赤峰市专利事务所代理人刘峰[51]Int.CI.A01G 1/00 (2006.01)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54]发明名称槲寄生的人工繁育技术[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槲寄生的人工繁育技术,解决槲寄生在自然条件下种子萌发率低的问题,它的主要步骤包括选择人工繁育方式、人工繁育时间、寄主树种及树龄和种子的处理方法,它可以使槲寄生的种子萌发率由原来的不到1‰提高到50%以上,可以使槲寄生的种子萌发率提高500倍左右。

200910013190.X权 利 要 求 书第1/1页1、槲寄生的人工繁育技术,其特征在于,该技术包括下列步骤:A、人工繁育方式的选择:采用种子的有性繁殖方式;B、人工繁育时间的选择:人工繁育时间选择在每年的11月与次年3月之间;C、宿主树种、树龄的选择:宿主树种选择榆树或杨树,树龄选择8-50年之间;D、种子的处理方法:用手将槲寄生的果实抹在树干与树枝的连接部位,在涂抹时果实就会破溃,通过粘稠的果汁将种子粘在树干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槲寄生的人工繁育技术,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人工繁育时间选择在每年的12月与次年2月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槲寄生的人工繁育技术,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用手将槲寄生的果实抹在树干与树枝的连接部位后,在种子外部缠上一层纱布。

200910013190.X说 明 书第1/5页槲寄生的人工繁育技术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药用植物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半寄生植物槲寄生的人工繁育技术。

背景技术药用槲寄生隶属于槲寄生科(V i s c a c e a e)槲寄生属(V i s c u m),又称榆树寄生、白杨寄生(mistletoe)。

一种体细胞胚胎途径的槲蕨种苗组培快繁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体细胞胚胎途径的槲蕨种苗组培快繁方法[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447206.4(22)申请日 2020.05.25(71)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地址 100093 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南辛村20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72)发明人 石雷 王頔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智为时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8代理人 王加岭 杨静(51)Int.Cl.A01H 4/00(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体细胞胚胎途径的槲蕨种苗组培快繁方法(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体细胞胚胎途径的槲蕨种苗组培快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外植体的获得;外植体预培养;外植体继代培养;体细胞胚胎分离和接种培养。

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快速得到槲蕨的体细胞胚胎,促进种苗的形成,提高繁殖效率,将对槲蕨野生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CN 111406651 A 2020.07.14C N 111406651A1.一种体细胞胚胎途径的槲蕨种苗组培快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外植体的获得;外植体预培养;外植体继代培养;体细胞胚胎分离和接种培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细胞胚胎途径的槲蕨种苗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外植体的获得步骤包括:将槲蕨孢子无菌播种于孢子萌发培养基中,置于培养室,待孢子萌发并发育至配子体时期,在培养容器中添加无菌水,促进幼孢子体的形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体细胞胚胎途径的槲蕨种苗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孢子萌发培养基为添加3%蔗糖的1/2MS培养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细胞胚胎途径的槲蕨种苗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外植体预培养步骤包括:将幼孢子体叶片剪下接种至诱导体细胞胚的培养基,置于培养室预培养7天。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体细胞胚胎途径的槲蕨种苗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诱导体细胞胚的培养基为添加0-3mg/L 6-BA、3%蔗糖的1/2MS培养基,优选的,所述的诱导体细胞胚的培养基为添加0.5-2mg/L 6-BA、3%蔗糖的1/2MS培养基,更优选的,所述的诱导体细胞胚的培养基为添加1mg/L 6-BA、3%蔗糖的1/2MS培养基。

一种人工繁殖蕨菜孢子成苗的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人工繁殖蕨菜孢子成苗的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人工繁殖蕨菜孢子成苗的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金永善
申请号:CN201410466824.8
申请日:20140912
公开号:CN104303739A
公开日:
2015012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属于农业培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工繁殖蕨菜孢子成苗的方法,具体操作步骤为:1)孢子采集与储存,2)播种前准备,3)培养基加热处理,4)腐殖土加热处理,5)制备培养土,6)地块的耕作,7)播种蕨菜孢子,8)蕨菜孢子的培育,9)得到蕨菜孢子种苗。

本方法解决了蕨菜孢子繁殖萌发率、成活率不高的关键问题,实现了蕨菜孢子快速繁殖,高产高效,可使蕨菜孢子萌发率达90%,成活率达95%,秧苗的移栽更易成活,同时,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申请人:金永善
地址:113202 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红升乡张家堡子村4组1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马驰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一种蕨类植物孢子快繁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蕨类植物孢子快繁方法[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869204.8(22)申请日 2016.09.30(71)申请人 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地址 51804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龙岗天安数码创新园三号厂房B1401(72)发明人 蔡静如 许建新 钱瑭璜 刘建华 沈彦会 刘文竹 张静 唐彪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代理人 李先林(51)Int.Cl.A01G 31/00(2006.01)A01G 1/00(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蕨类植物孢子快繁方法(57)摘要本发明属于蕨类植物繁育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蕨类植物孢子快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收集蕨类植物成熟孢子,去除杂质;S2、将MS的大量元素、赤霉素、多菌灵和海藻酸钠配成凝胶液,再与孢子搅拌均匀,制成孢子凝胶液;S3、吸取孢子凝胶液,滴入CaCl 2溶液中进行固化反应,形成孢子球,然后取出、清洗;S4、以泥炭土和珍珠岩为基质,播种前一天用多菌灵浇透,底部垫一个托盘保水;S5、将孢子球播种于穴盘的基质表面,每穴一颗,无需覆土,盖上保湿盖;S6、养护管理。

本发明将细小的孢子制成人工种子,通过包裹营养物质和抑菌剂加速孢子的发育,使其在短期内发育成成熟配子体,同时有效控制孢子密度,无需移栽,直接培育成苗。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CN 106613814 A 2017.05.10C N 106613814A1.一种蕨类植物孢子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收集蕨类植物成熟孢子,去除杂质;S2、将MS的大量元素、赤霉素、多菌灵和海藻酸钠配成凝胶液,再与孢子搅拌均匀,制成孢子凝胶液;S3、吸取孢子凝胶液,滴入CaCl 2溶液中进行固化反应,形成孢子球,然后取出、清洗;S4、以泥炭土和珍珠岩为基质,播种前一天用多菌灵浇透,底部垫一个托盘保水;S5、将孢子球播种于穴盘的基质表面,每穴一颗,无需覆土,盖上保湿盖;S6、养护管理。

一种槲蕨采摘用采摘工具 专利

一种槲蕨采摘用采摘工具 专利

一种槲蕨采摘用采摘工具专利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摘槲蕨的采摘工具。

人工采摘槲蕨需要弯腰采摘,效率低下。

为解决此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摘槲蕨用的采摘工具。

该采摘工具包括采摘夹头和长柄。

采摘夹头由两个夹板组成,两个夹板通过铰链连接,可相对转动从而开合。

每个夹板上均设有多个齿状分支,分支弯曲向内,形成可以夹住槲蕨叶片的构造。

该采摘夹头通过固定连接在长柄上。

使用时, 人持长柄, 将打开的采摘夹头置于槲蕨下方。

然后向上移动长柄,使两块夹板通过分支将槲蕨叶片夹住。

再借助长柄的力矩,一起将采摘夹头带起,即可一次性采摘多节槲蕨叶片。

与现有采摘方法相比,本发明采用的采摘夹头结构,可以一次性高效地采摘多节槲蕨叶片,大大提高了采摘效率。

且操作简单,不需要弯腰,解决了传统采摘方法弯腰费力的问题。

以上内容根据您提供的标题进行逻辑推断和内容补全生成而成。

如有需要,我们也可以根据您的具体需求进一步修订完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74593.6
(22)申请日 2019.03.08
(71)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地址 666303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勐腊县勐仑镇
申请人 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蔡传涛 郭昕 黄春球 刘贵周 
刀祥生 张珍贤 
(74)专利代理机构 昆明知道专利事务所(特殊
普通合伙企业) 53116
代理人 张玉 谢乔良
(51)Int.Cl.
A01G 22/25(2018.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槲蕨人工繁殖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槲蕨人工繁殖方法,所述
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每年的4-5月或8-9月,
采集野生或人工种植2年生以上的槲蕨根茎作为
人工繁殖材料;2)将采集的槲蕨根茎按照每个繁
殖枝条有2个或2个以上的叶片进行剪断,同时将
繁殖枝条靠近形态学下端的叶片去掉;3)将已经
剪好的槲蕨根茎的繁殖枝条放在生根剂浸泡液
中浸泡;4)用绳子将已经浸泡生根剂的槲蕨根茎
的繁殖枝条一圈一圈地捆绑在胸径为30厘米以
上的活体树上;5)对已经捆绑在活体树上的槲蕨
根茎繁殖枝条进行除菌处理;6)后期管理:每周
对槲蕨根茎繁殖枝条进行喷水;每月对繁殖枝条
喷施复合肥营养液;7)待槲蕨繁殖枝条长出新鲜
的根和芽的时候,
即可进行槲蕨苗木的出圃。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CN 109691372 A 2019.04.30
C N 109691372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09691372 A
1.一种槲蕨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每年的4-5月或8-9月,采集野生或人工种植2年生以上的槲蕨根茎作为人工繁殖材料;
2)采用剪刀将采集的槲蕨根茎按照每个繁殖枝条有2个或2个以上的叶片进行剪断,同时将繁殖枝条靠近形态学下端的叶片去掉;
3)将已经剪好的槲蕨根茎的繁殖枝条放在生根剂浸泡液中,浸泡时间为2-3个小时;
4)用绳子将已经浸泡生根剂的槲蕨根茎的繁殖枝条一圈一圈地捆绑在胸径为30厘米以上的活体树上,每株树上根据不同的高度捆绑10-15圈即可;
5)对已经捆绑在活体树上的槲蕨根茎繁殖枝条进行除菌处理;
6)后期管理:每周对槲蕨根茎繁殖枝条进行喷水,喷水量为保证每个植株湿透并有水流出即可;每月对繁殖枝条喷施复合肥营养液;并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喷洒防病防虫的农药;
7)待槲蕨繁殖枝条长出新鲜的根和芽的时候,即可进行槲蕨苗木的出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槲蕨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根剂浸泡液为将“国光”生根剂稀释600-800倍得到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槲蕨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绳子为塑料绳、麻绳、尼龙绳、棉绳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槲蕨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料绳为固定时长为6个月以上的可降解塑料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槲蕨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的捆绑为按照株距10-15厘米、每圈间隔25-30厘米的距离进行捆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槲蕨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活体树为乔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槲蕨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乔木为橡胶树、小叶榕、黑心树、灯台树、构树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槲蕨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菌处理为使用甲基托布津和/或多菌灵的600-800倍液进行喷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槲蕨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的复合肥营养液为使用N:P:K=2:1:1的复合肥配制而成,所述的复合肥营养液的浓度为2‰以内。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