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说课稿2 教科版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四上《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上《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上《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溶解物质的基本概念,以及溶解的过程和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溶解的过程。

但是,对于溶解的概念和特点,他们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水溶解物质的基本概念,知道溶解的过程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能够学会如何观察和描述溶解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索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水溶解物质的基本概念,溶解的过程和特点。

2.教学难点:溶解的过程和特点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实验观察、讲解、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溶解的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盐水的制作,引出溶解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描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如糖、盐、沙等。

3.讲解与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观察,讲解溶解的过程和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溶解的应用,如制作饮料、制药等,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5.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溶解的概念、溶解的过程和特点等内容,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梳理和巩固所学知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学生对溶解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年级科学上册《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说课稿2 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说课稿2 教科版

《物质是怎样溶解在水中的》说课稿一、教学内容1.说教材本课是新课标科学四年级(上)第二单元的第二课,这一课选用溶解实验的典型材料——高锰酸钾,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溶解于水的逐渐变化过程,想象食盐在水中溶解时可能出现的变化,形成“溶解”的描述性概念,加深对溶解现象的本质性理解。

2.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得方法将物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3.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描述高锰酸钾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溶解的现象这一过程。

4.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装水烧杯、筷子、高锰酸钾、小药勺、食盐二、教法和学法说教法: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设疑—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

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

2、互动式教学法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抢答,在实验过程中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说学法:1、探究学习:通过实验来对其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自主学习: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三、教学过程(一)观察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师:同学们喜欢吃糖吗?师:那你们知道糖含在嘴里会发生什么变化呢?生:会慢慢的化了。

师:如果把糖和食盐放到水又会发生什么呢?(揭示课题: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师: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教师出示食盐)生:是食盐。

师:那你们食盐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吗?(教师做食盐在水中溶解的实验)1.让学生想象: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二)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1.教师讲解:为了清晰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来做溶解实验。

第2课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2课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2课《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认识到细致的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描述高锰酸钾、食盐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里的变化的异同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故事激趣:一天,一匹小马接受了妈妈交给它的一个光荣的任务——把一麻袋神秘物品送到河对岸。

小马开心的出发了,可是河水很深,连它背上的麻袋都被淹没了。

等它过了河后,觉得身上轻了许多。

小马觉得非常奇怪,却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同学们你们说说这是为什么呢?2.引导想象:说一说,刚才同学说的这些东西可能是怎样溶解到水中去的呢?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活动一:科学观察1.设置悬念,更进一步激起学生对认识高锰酸钾的兴趣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可是,它听说要与我们这么多的好朋友见面,它感到十分的害羞。

它说:“我相貌平平、肤色也与大家不一样、还有一个奇怪的名字”于是,它就拜托我,在见面之前问问大家:你们想了解它的什么?生:师:那我们现在就隆重有请我们的新朋友吧!(拿出装有高锰酸钾的烧杯,提问:“咦,新朋友在里面,我们怎样才能非常有礼貌的请它出来呢?”同学们,回忆一下,平时你是怎么把杯中的东西请出来的?生:2.演示高锰酸钾正确取放方法师:对啦!因为我们现在还不了解这位新朋友的脾气,我们还是对它礼貌些吧!(演示取出高锰酸钾)注意:我们在取高锰酸钾时不能直接用手去取,而是用小药勺,尽量避免化学物品直接与我们的皮肤接触。

3.分组实验,取出高锰酸钾并对其进行观察、描述(1)学生分组实验,对高锰酸钾进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说课稿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说课稿
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2、学会判断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了。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细致的观察、认真比较记录的 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描述高锰酸钾、食盐等物质 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和高锰 酸钾在水里的变化的异同。
是溶解还是没有溶解 ×

√ × √ √ ×
食盐
× √ × × √
高锰酸钾
× √ × × √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四、拓展延伸 讨论活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 能够溶解在水中,哪些物质不能够溶解在水中?
设计意图:将科学课堂与生活相联系,促进学生 对溶解现象的理解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教学准备
每小组准备:一杯水、一支搅拌棒、 少量高锰酸钾、药匙、记录单
教师准备:小黑板、一杯食盐水、 一杯水和面粉的混合物、一杯沙和 水的混合物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食盐溶解现象,
抛出问题:1、食盐在水中溶解后是怎样分布 的。2、食盐是怎样溶解的,看的清晰吗? 设计意图:暴露学生的前概念、引出本节课的探 究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3、前后呼应,再次渗透“均匀”。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三、比较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里的变 化的异同。
1、PPT出示表格。 2、概括溶解和不溶解的特征。 3、应用:判断物质是否溶解。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表格为学生服务,让学生学会用表格
面粉
能否看见颗粒

分布是否均匀
×
是否有沉淀出现

能用过滤方法分离吗 √

物质的溶解试讲说课稿(精选8篇)

物质的溶解试讲说课稿(精选8篇)

物质的溶解试讲说课稿(精选8篇)物质的溶解试讲说课稿 1教学目标知识:通过本课教学知识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溶解概念,知道什么是溶解,知道在水中溶解物体的操作方法,明确溶解现象是怎么回事?能力: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学会做溶解实验,培养学生作简单实验记录的能力和归纳概括溶解现象的相同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实验习惯和仔细认真的科学态度,与人合作勇于探究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溶解概念—物体在水中变成极小的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散在水中。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食盐、高锰酸钾、砂,面粉、味精、土、白糖,烧杯、玻璃棒、棉签、温水、观察记录表、镊子、小勺、水、水彩笔。

演示材料:课件、高锰酸钾和盐的溶解录像。

课时安排:1节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特别有意思的现象,要用到水。

二、新课:通过观察实验认识什么是溶解,初步建立“溶解概念”(一)引导学生实验证明猜想1、师讲:我还准备有食盐和砂。

我要把一小勺食盐和一小勺砂分别放入同样多的两杯水中,并且搅拌。

(出示玻璃棒)〈教师只是做示范动作做给学生看,引导学生学习实验时正确操作放物体的方法〉请同学们猜一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现象?2、学生假设。

3、师讲:同学想不想亲自验证猜想。

下面请同学们观察(1)食盐和砂是什么样子的?(先观察这些物体的样子有利于学生对溶解后肉眼看不见的细小微粒的理解。

)再照着老师刚才的样子做一做,做完后议一议:(2)食盐和砂一进入水中是什么样?(3)再用玻璃棒搅拌一会儿,出现什么情况?注意:搅拌时不能让玻璃棒碰撞烧杯壁。

4、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结束后汇报。

(二)引导学生用尝一尝的方法证明盐化在水中。

1、师问:你怎么知道盐化在水中,有什么办法证明一下?学生:用教师准备的棉签儿尝一尝盐水(尝的时候提示学生尝盐水的.不同部位。

此环节渗透均匀分散的含义)。

2、学生汇报大致为:水的各个部分都有咸味,说明盐化到水的各个地方。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说课稿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说课稿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内容《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是学生在学习了《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这节课之后,进而对高锰酸钾溶解的观察和研究的课。

本课有两个探究活动:一是高锰酸钾的溶解,二是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第一个活动是第二个活动的前提和基础,第二个活动是第一个活动的发展和深化。

通过这两个探究活动,要帮学生建立科学概念溶解。

在探究过程中,还要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预设——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发现”的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培养学生尊重事实、能充分运用实验数据的科学品质。

二、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能够列表比较几种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想食盐的溶解过程。

(二)科学知识:知道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通过滤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

意识到小组合作做实验探究的必要性,乐于根据观察提出问题与作出解释。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自主探究食盐、高锰酸钾等物质溶解现象的注意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高锰酸钾在水中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四、教法学法教学本科时,我采用讲述法、观察法、活动探究法及集体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在引入是我会提出问题“”,以问题的形式来唤醒学生对旧知的回忆,从而自然地导入新课,并揭示课题《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去求知,去探索。

二、探索新知本环节我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一: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介绍高锰酸钾。

【推荐】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2.2、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案(2).doc

【推荐】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2.2、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案(2).doc

第二课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装水烧杯4、筷子1、高锰酸钾1、小药勺、食盐1、沙1、面粉1。

【教学过程】一、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1.引导想象: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2.教师讲解:为了清晰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来做溶解实验。

教师出示高锰酸钾。

(教师取放演示要规范,这是学生首次接触化学药品)3.引导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4.学生实验:在一个装水的烧杯内,轻轻地放入几小粒高锰酸钾,先静观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分散现象,然后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下水,继续观察水和高锰酸钾的变化。

(注意学生对观察到的细节地描述)6.学生汇报:高锰酸钾在进入水的前中后有什么样的变化?它在水中溶解了吗?它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有什么异同?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1.观察记录实验:进一步观察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比较它们在水中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观察结果可直接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1)变成的微粒大小。

(2)在水中的分布。

(3)是否沉淀。

(4)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

(5)是溶解还是没溶解。

2.小组交流:修正描述和记录。

3.全班讨论交流:物质是否在水里溶解了,我们能观察和区别吗?我们是怎样观察和区分的呢?4.整理记录:学生对溶解特征的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

教科版科学四上《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备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备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部分。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物质溶解的初步知识,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一些溶解的基本概念,如溶解度、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等。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实验探究、现象观察、知识讲解和练习应用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已经学过了一些关于物质的基本知识,如固体、液体、气体等。

他们对实验和观察有一定的兴趣和热情,但对于溶解的概念和原理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通过实验和观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溶解的基本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溶解的概念,掌握溶解度、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初步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积极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物质溶解的过程,溶解度的概念。

2.难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理解,溶解度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讲解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搅拌棒等)、课件、实验材料(食盐、糖、水等)。

2.学具:实验记录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溶解实验,如将食盐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溶解的兴趣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讲解溶解的概念,介绍溶解度、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和区别。

通过示例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溶解过程,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和总结,巩固学生对溶解概念和溶解度的理解。

5.拓展(5分钟)讨论:为什么有些物质能溶解,有些物质不能溶解?引导学生思考溶解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四年级科学上册 溶解 2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案 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 溶解 2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案 教科版
科学方法:实验观察、联想推断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物质能溶解和不溶解的深入探究。
认识到实验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核心价值观:溶解特征的认识.
教 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过程的观察和描述,以及和食盐、沙子、面粉在水中的溶解情况的对比,进一步认识并建立溶解的概念。
难点:归纳判断溶解和不溶解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展开
活动一: 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
1、教师出示高锰酸钾,简要介绍。(教师取放演示要规范,这是学生首次接触化学药品。因为高锰酸钾具有腐蚀性,对组织有刺激性易污染皮肤致黑色。所以在取药品时不能用手直接取高锰酸钾,要用小药勺。)
2、学生领取观察高锰酸钾
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外观呈黑紫色固体小颗粒。)
3、找一找身边那些物质在水中能溶解,那些物质在水中不能溶解.
四、巩固练习
课堂作业
1、进一步观察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比较它们在水中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观察结果可直接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
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状态记录本
食盐
沙子
面粉
高锰酸钾
变成的微粒肉眼是否看得见
在水中是否均匀分布ຫໍສະໝຸດ 在水中是否沉淀(降)是否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是否溶解
2、把自己的记录表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
两碰:漏斗下端碰烧杯内壁;玻璃棒指向三层滤纸那边。
7、那你想象一下假如刚才水中放的是食盐,你能想象出食盐的溶解过程吗?
8、高锰酸钾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有什么异同?
9、小结: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高锰酸钾颗粒慢慢地变小,划出紫色的线条向四周扩散,然后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形成紫红色的液体)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中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以及溶解的相关概念。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操作步骤,旨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溶解的原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实验操作能力,对于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溶解的微观过程和溶解度的概念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逐步建立溶解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掌握溶解的相关概念。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溶解的相关概念。

2.教学难点:溶解的微观过程,溶解度的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材料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发学生对物质溶解的兴趣,导入新课。

2.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3.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总结溶解的特点和条件。

4.知识讲解:教师讲解溶解的微观过程和溶解度的概念。

5.巩固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拓展: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思考溶解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流程图,展示物质溶解的过程,同时在旁边标注溶解的特点和条件。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操作、练习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四年级科学上册《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学设计 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学设计 教科版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科学四年级的科学上册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说课稿 (2)

科学四年级的科学上册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说课稿 (2)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讲课稿南康市唐西片学田小学林卓燕一、教材剖析我今日说的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本节是溶解单元的开端课。

教材表现了三个活动:活动一,学生经过察看、比较食盐、沙在水中变化的不一样,认识溶解这一观点;活动二,经过察看面粉在水中的变化,加深对溶解和不溶解的理解。

活动三,经过学习使用过滤的方法,理解溶解的实质特色。

这一课将帮助学生发展他们对于溶解的观点,同时培育察看和实验的技术,当学生们掌握了一些察看和实验的技术以后,他们就会在课外持续研究,并能存心识地去关注平时生活中的科学,学会科学的生活,从中培育学生参加活动时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行为习惯。

二、学情剖析四年级的学生对于溶解是有必定认识的,比如,学生常喝糖水,患病后常喝板兰根或感冒冲剂等,近似这类状况学生们都比较熟习。

一部分学生也听闻过“溶解”一词,但不知道就是口语中常说的“化掉了”,更不可以正确地求情楚终究什么是溶解,以及不可以正确判断物质能否发生了溶解。

三、教课目的依据新课标要乞降学生的认知水平, 我拟订了以下的教课目的:1、使学生经过亲自实验,仔细察看实验过程,并能用自己的话描绘几种固体与水的混淆物。

2、使学生认识有些物质能够溶解于水中,有些物质却不可以溶解于水中。

3、能用过滤的方法分别几种固体与水的混淆物。

4、感知溶解了的物质是不可以从水中分别出来的,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四、教课重难点要点是察看食盐、沙和面粉在水中的溶解状况。

难点是描绘食盐、沙和面粉在水中的不一样现象以及用过滤的方法把沙和面粉从水中分别出来。

五、教课准备:小组:烧杯 4 个、盛有水的水槽 1 个、食盐、面粉各 20 克、沙 30 克、滤纸 3 张、漏斗 1 个、玻璃棒 1 根、铁架台 1 个。

六、教课过程为了要点突出研究的层次性,我一直以“溶解”为主线,安排了以下的教课环节 :(一)故事导入,揭露课题开始,我以《小毛驴过河》的故事导入:以前,有一头小毛驴驮着一袋盐过河,河水很深,把它的盐吞没了,等它过了河后,感觉身上轻了很多,回头一看背上只剩下口袋了,盐到哪里去了呢?预计学生随口会说出(化了),我趁势引出“溶解”一词,那么水能溶解哪些物质呢?今日我们就来研究溶解单元的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教科版科学四上《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上《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上《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部分。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以及溶解的一些基本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了解溶解的速度和温度之间的关系,以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物质溶解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的学生中,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和观察,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

但是,对于溶解的概念和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溶解的速度和温度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好奇心,可以通过实验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并引导他们发现和探究其中的规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了解溶解的速度和温度之间的关系,以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和发现物质溶解的规律,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合作和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了解溶解的速度和温度之间的关系,以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和发现物质溶解的规律,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物质溶解的规律。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引发学生对溶解现象的好奇心。

2.探究物质溶解的速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温度下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究其中的规律。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溶解PPT说课教学研讨课件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溶解PPT说课教学研讨课件
深紫色细长斜方柱状结晶,带蓝色的金属光泽。
易溶于水,水溶液不稳定。遇光发生分解,生 成灰黑色二氧化锰沉淀并附着于器皿上。
可以用做消毒剂和漂白剂。
吸入后可引起呼吸道损害。溅落眼睛内,刺激 结膜,重者致灼伤。刺激皮肤。浓溶液或结晶 对皮肤有腐蚀性,对组织有刺激性易污染皮肤 致黑色。
高锰酸钾的溶解
想一想:高锰酸钾颗粒放多点好还是放少点好?



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1、实验 : 面粉、沙、食盐的溶解过 2、讨论、交流、归纳 3、作业 :
面粉在水中的溶解状态
沙子在水中的溶解
食盐在水中的溶解
面粉、沙、食盐、高锰酸钾在水中的状态记录表
面粉

食盐
高锰酸钾
能否看见 颗粒
分布是否 均匀
是否有沉 淀出现
能用过滤 的方法分 离吗
是否溶解
四上科学二(2) 第10课时
学习目标
❖ 1、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 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 解过程,了解物资是怎样溶解在 水中的。(重点、难点)
❖ 2、认识到细致观察比较的重 要性。
合作探究一
❖任务:了解高锰酸钾的溶解过程。
❖方法: 1、实验

2、讨论、交流。

3、作业
高锰酸钾的用途
❖ 2、面粉( 不能 )溶解在水中,高锰酸钾 (能 )溶解在水中。
❖ 3、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你知道的 东西可以溶解在水中呢?
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
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食盐在水中是怎么溶解呢?
想不想亲眼看看物质的溶解过程? 给大家找了一位朋友—— 它能实现大家的愿望 它的名字叫……
化学品名: 高锰酸钾

四年级科学上册《物质在水中怎样是溶解的》教案设计 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物质在水中怎样是溶解的》教案设计 教科版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理解的背景:学生在生活中大多无法细致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

因此,对于物质究竟是怎样均匀地分散到水中去的缺乏感性认识。

这一课时选用溶解实验的典型材料—高锰酸钾,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溶解于水的逐渐变化过程,想象食盐在水中溶解时可能出现的变化,形成“溶解〞的描述性概念。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将物质从溶液中别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通过进一步观察、比拟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不同状态,发现溶解与不溶解的主要区别和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细致的观察、比拟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描述高锰酸钾、食盐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比拟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里的变化的异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瓶高锰酸钾、一个小勺、4个烧杯、一个过滤漏斗、一根搅拌棒、一个装水的水槽学生准备:给每个小组准备4个烧杯、一个装水的水槽、一根搅拌棒、一小包高锰酸钾、一小包食盐、一小包面粉、一小包沙、记录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熟悉食盐吗?生:熟悉师:当然熟悉了,我们在课堂上经常用它,在课堂上我们会用到食盐,在生活中也经常用着它,那么我们在生活中会用食盐做什么呢?生:炒菜、烧汤师:那在烧汤时,我们还看得见盐吗?生:看不见了师:食盐去哪儿了呢?生:溶解了师:那么食盐溶解的过程你看得见吗?为什么?生:看不见,因为水和食盐都是无色的。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食盐的溶解过程是怎样的?〔想象一分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板书课题〕为了清晰地观察到溶解现象,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来做溶解实验。

〔二〕探索新知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

1、讲解、观察高锰酸钾:师:〔拿出高锰酸钾〕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吗?生:高锰酸钾。

师:〔是的,〕这是一种化学药品,叫做高锰酸钾。

人们常用它来给厨具消毒、实验室里用来作氧化剂和制取氧气,具有一定的腐蚀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是怎样溶解在水中的》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1.说教材
本课是新课标科学四年级(上)第二单元的第二课,这一课选用溶解实验的典型材料——高锰酸钾,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溶解于水的逐渐变化过程,想象食盐在水中溶解时可能出现的变化,形成“溶解”的描述性概念,加深对溶解现象的本质性理解。

2.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得方法将物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3.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描述高锰酸钾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溶解的现象这一过程。

4.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装水烧杯、筷子、高锰酸钾、小药勺、食盐
二、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
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设疑—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

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

2、互动式教学法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抢答,在实验过程中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说学法:
1、探究学习:通过实验来对其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自主学习: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三、教学过程
(一)观察食盐在水中的溶解
师:同学们喜欢吃糖吗?
师:那你们知道糖含在嘴里会发生什么变化呢?生:会慢慢的化了。

师:如果把糖和食盐放到水又会发生什么呢?(揭示课题: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
师: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教师出示食盐)生:是食盐。

师:那你们食盐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吗?(教师做食盐在水中溶解的实验)
1.让学生想象: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二)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
1.教师讲解:为了清晰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来做溶解实验。

教师出示高锰酸钾。

(教师取放演示要规范,这是学生首次接触化学药品)
因为高锰酸钾具有腐蚀性,对组织有刺激性易污染皮肤致黑色。

所以在取药品时不能用手直接取高锰酸钾,要用小药勺。

2.引导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外观呈黑紫色固体小颗粒)
3.做实验:在一个装水的烧杯内,轻轻地放入几小粒高锰酸钾,先静观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分散现象,然后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下水,继续观察水和高锰酸钾的变化。

(注意学生对观察到
的细节地描述)(高锰酸钾颗粒慢慢地变小,划出紫色的线条向四周扩散,然后均匀地分散在水中。

形成紫红色的溶液)
4.学生汇报:高锰酸钾在进入水的前中后有什么样的变化?它在水中溶解了吗?它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有什么异同?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2、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细致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描述高锰酸钾、食盐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2、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四)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装水烧杯4个,空烧杯1个,高锰酸钾1小份,小药勺2个,面粉、沙、食盐各1份,三角形玻璃漏斗1个,铁架台1个,玻璃棒1根
教师准备:滤纸若干张,盛水烧杯1个,高锰酸钾1小份
(五)教学过程:
一、魔术表演,引入新课
1、教师做水变色的魔术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由食盐的溶解引入课题《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并板书。

二、第一环节:科学观察园(观察高锰酸钾的特点)
1、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观察高锰酸钾。

2、小组内观察,然后分小组汇报。

三、第二环节:溶解实验室(高锰酸钾的溶解实验)
1、出示实验方法,指名读,并想一想最应该注意的是什么?
2、交流:实验时最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然后教师加以强调。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小组实验,并认真填写记录表。

4、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四、第三环节:分离实验室(做高锰酸钾的分离实验)
1、猜想:高锰酸钾能不能从水中分离出来?
2、对照实验装置,明确实验应注意的事项。

3、学生分组做高锰酸钾的过滤实验,教师在小组内指导。

4、交流过滤后的结果。

五、第四环节:科学操作站(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不同状态)
1、材料员领面粉、沙、食盐
2、出示记录表,讲解实验要求。

3、学生分小组做实验,比较它们在水中有什么不同与相同,并填写记录表。

4、分小组汇报交流:请学生上台,展台出示记录表对照记录表说说实验的结果。

六、第五环节:收获交流台(能够溶解的物质在水中溶解后有哪些特点?)
1、教师引导提出问题。

2、小组讨论回答,然后汇报,并板书要点。

七、科学小课题:
课外认真观察,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物质能和水溶解?
八、课堂收尾,赠送科学家的名言。

板书设计: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看不见颗粒
没有沉淀
分布均匀
过滤不能分离
板书设计(上表)
《物质是怎样溶解在水中的》教学反思
本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

学习本课的目的是通过进一步观察、比较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不同状态,发现溶解与不溶解的主要区别和特征。

学生在生活中大多无法细致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

因此,对于物质究竟是怎样均匀地分散到水中去的缺乏感性认识。

这一课选用溶解的典型材料——高锰酸钾,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溶解于水中的逐渐变化过程。

想象食盐在水中溶解时可能出现的变化,并通过后来的对不同物质在水中的不同状态的对比,逐渐形成“溶解”的科学概念。

探究是本节科学课学习的主要方式。

探究可谓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知识内化的最有效途径。

溶解概念的形成是学生在亲历探究活动后逐步完善和建立起来的。

我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知识和技能。

在探究活动中我重点说说对高锰酸钾的过滤,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面粉、沙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而高锰酸钾是不是也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呢?这时,学生产生了思维的碰撞,出现了不同的看法。

我不失时机地提出过滤的方法,由于器材和时间的限制,我采取了小组同学合作共同完成过滤实验。

尽管他们过滤时显得很笨拙,少数还出现了失误。

但我想,正是在这种不断探究和不断修正的过程中,提升了他们的认识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觉得比较不足的是学生在描述高锰酸钾溶解过程时,描述得不太清楚,有的学生在实验时,把一大勺高锰酸钾一下子就倒进水里,整杯水一下子就变紫了,导致这个过程观察不清楚。

还有的学生没等看高锰酸钾进入水中的状态,就急于搅拌,在描述看到的现象时也不够准确。

一些小组在观察完现象时没能及时做好记录,整个实验过程不够紧凑。

但不管怎样,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科学的素养是长期的,需要我们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机会。

我们应该留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探究的机会,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这也是我们在科学教学中不懈的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