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

合集下载

全年二十四节气表

全年二十四节气表

全年二十四节气表1、春季。

立春:公历2月3-5日交节。

雨水:公历2月18-20日交节。

惊蛰:公历3月05-07日交节。

春分:公历3月20-22日交节。

清明:公历4月04-06日交节。

谷雨:公历4月19-21日交节。

2、夏季。

立夏:公历5月05-07日交节。

小满:公历5月20-27日交节。

芒种:公历6月05-07日交节。

夏至:公历6月21-22日交节。

小暑:公历7月06-08日交节。

大暑:公历7月22-24日交节。

3、秋季。

立秋:公历8月07-09日交节。

处暑:公历8月22-24日交节。

白露:公历9月07-09日交节。

秋分:公历9月22-24日交节。

寒露:公历10月08-09日交节。

霜降:公历10月23-24日交节。

4、冬季。

立冬:公历11月7-8日交节。小雪:公历11月22-23日交节。大雪:公历12月6-8日交节。冬至: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小寒:公历1月5-7日交节。

大寒:公历1月20-21日交节。

中国24节气全释

中国24节气全释

中国24节气全释

中国24节气是传统农历的一种时间划分方式,起源于古代农耕文化,代表了中国人民对自然界周期变化的观察和认识。这些节气分别

按照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与气温、天候和农事活动等因素密

切相关。全年24节气的释解既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智慧,也反映了

中华民族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1. 立春: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表示春季的开始。立

春之后,大地渐渐回暖,农事活动逐渐展开。

2. 雨水:雨水代表着冬天逐渐结束,春天临近。此时,气温逐渐回升,雪融化成为雨水。

3. 惊蛰:惊蛰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蛰伏的昆虫开始苏醒,气

候由寒冷转暖。

4. 春分:春分标志着春季的正式来临,白昼和黑夜的时间相等。春

分之后,阳光逐渐增强,气温逐渐回暖。

5. 清明:清明节气是传统的祭祀节日,也是春季的重要节气。此时,天气渐暖,万物开始复苏。

6. 谷雨:谷雨是表示播种后期降雨对庄稼生长的意义。雨水充足,

对青黄不接的庄稼来说是好事。

7. 立夏:立夏标志着夏季的开始,天气逐渐变热,进入了炎热的季节。

8. 小满:小满表示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此时庄稼开始结实,但还没

有完全成熟。

9. 芒种: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此时谷类作物开始成熟。

10. 夏至:夏至是夏季的中期,也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夏至

之后,天气逐渐转凉。

11. 小暑:小暑表示夏季的第四个节气,气温逐渐升高,炎热的天

气开始到来。

12. 大暑: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气温最高,人们需要注意

防暑。

13. 立秋:立秋标志着夏季的结束,秋季的开始,夜晚渐渐变凉,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节气中的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分别为干支历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亥月、子月、丑月的起始。

立春:又名立春节、正月节、岁旦等,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是干支历的岁始,乃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代表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现行是依据太阳黄经度数定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于每年公历2月3-5日交节。干支纪元,以寅月为春正,立春为岁首。立春,大地回春,终而复始、万象更新,在传统观念中,立春具有吉祥的涵义。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依据斗转星移定岁时。天维建元,从寅开始,如《淮南子·天文训》收录:“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十二月运行,周而复始,岁末十二月指丑方,正月又复还寅位,“斗柄回寅”,春回大地,进入全新的循环,万象更新,新岁开启。建寅的正月,又叫做“元”月,立春为元月元日,立春是干支(岁、摄提)的历元。《史记.天官书》将立春称为“王者岁首”:

“正月旦,王者岁首,立春日,四时之始也”。春季为四时之首,立春又是春季之始,立春既是“四时之始”,又是一岁之首。立春是“四立”之一,反映着冬春季节的更替,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立春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立春,在自然界,最显著的特点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时至立春,在我国,北回归线(黄赤交角)及其以南一带,可明显感觉到早春的气息扑面而来。而在以北大部分地区,只能是说进入春天的前奏,万物尚未复苏,还处于万物闭藏的的冬天。对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来说,距北回归线(黄赤交角)越远,进入春天越迟。

二十四节气表

二十四节气表

二十四节气表、24个节气有哪些?

二十四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节气中的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分别为干支历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亥月、子月、丑月的起始。

立春:又名立春节、正月节、岁旦等,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是干支历的岁始,乃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代表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现行是依据太阳黄经度数定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于每年公历2月3-5日交节。干支纪元,以寅月为春正,立春为岁首。立春,大地回春,终而复始、万象更新,在传统观念中,立春具有吉祥的涵义。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依据斗转星移定岁时。天维建元,从寅开始,如《淮南子·天文训》收录:“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十二月运行,周而复始,岁末十二月指丑方,正月又复还寅位,“斗柄回寅”,春回大地,进入全新的循环,万象更新,新岁开启。建寅的正月,又叫做“元”月,立春为元月元日,立春是干支(岁、摄提)的历元。《史记.天官书》将立春称为“王者岁首”:“正月旦,王者岁首,立春日,四时之始也”。春季为四时之首,立春又是春季之始,立春既是“四时

之始”,又是一岁之首。立春是“四立”之一,反映着冬春季节的更替,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立春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立春,在自然界,最显著的特点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时至立春,在我国,北回归线(黄赤交角)及其以南一带,可明显感觉到早春的气息扑面而来。而在以北大部分地区,只能是说进入春天的前奏,万物尚未复苏,还处于万物闭藏的的冬天。对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来说,距北回归线(黄赤交角)越远,进入春天越迟。

24节气及其代表的含义

24节气及其代表的含义

24节气及其代表的含义

24节气是中国传统农历历法中划分的一年四季的节令。它们以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反映了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变化。以下是24节气及其代表的含义:

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1.立春(Beginning of Spring):

日期:2月3-5日

意义:表示春季的开始,万物生发。

2.雨水(Rain Water):

日期:2月18-20日

意义:表示雨水增多,冰雪开始融化。

3.惊蛰(Waking of Insects):

日期:3月5-7日

意义:标志着冬眠的动物被惊醒,春雷开始响。

4.春分(Spring Equinox):

日期:3月20-22日

意义:昼夜平分,白天开始变长,夜晚变短。

5.清明(Pure Brightness):

日期:4月4-6日

意义:清明时节,表示春天景色明媚,万物复苏。

6.谷雨(Grain Rain):

日期:4月19-21日

意义:时至谷雨,春季农业繁忙,谷类作物开始抽穗。

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7.立夏(Beginning of Summer):

日期:5月4-6日

意义:标志着夏季的开始,天气逐渐变热。

8.小满(Grain Full):

日期:5月20-22日

意义:表示麦类作物进入灌浆阶段,谷物开始充实。

9.芒种(Grain in Ear):

日期:6月5-7日

意义:稻谷抽穗,标志着农作物进入生长的关键期。

10.夏至(Summer Solstice):

日期:6月21-23日

意义:夏至时,白天最长,夜晚最短,标志着夏季的巅峰。

11.小暑(Minor Heat):

24节气是哪24节气

24节气是哪24节气

24节气是哪24节气

24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映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

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一岁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廿四节气准确的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节体系,更是包含有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廿四节气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廿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24节气有哪些

24节气有哪些

24节气有哪些

二十四节气是指二十四季节和气候,是汉族先民智慧的结晶。根据长期的生产经验和工作经验,他们将一年分为24个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夏、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

为了方便大家记住,人们还编写了流行的《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夏满芒夏夏相连。秋露秋霜降,冬雪冬小寒。这首歌有四行,每行描述一个季节,分别是春、夏、秋、冬,每个季节分为六个节气,所以叫二十四节气歌。

四季节气的内容

立春代表春季的开始。立春之后是雨水,这时期气温回升,降雨开始,万物萌动。雨水之后便是惊蛰。春雷惊醒了冬眠的动物,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这一时期要注意防病虫害。春分时,春季已经过去一半,慢慢到了清明——春耕春种的好时节,民间也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说法。伴随着雨量的增多,迎来谷雨,农作物生长旺盛。立夏代表夏季的开始,立夏之后是小满时节,小满小满,麦粒渐渐饱满,有芒的作物渐渐成熟,迎来收割的繁忙时节,也就是芒种。夏至到,盛夏即将开始。小暑是指炎热开始,大暑是炎热到了极点。立秋代表秋季的开始,暑去凉来,炎热即将过去,即处暑。气温下降,寒气升起,水汽凝结为白色的露珠,即白露。秋分之后,寒气更甚,气候由凉变冷,即寒露。天气越来越冷,开始降霜,即霜降。立冬之后,万物开始闭藏。寒潮和冷空气袭来,小部分地区开始降雪,即小雪。天气越来越冷,降雪的范围越来越大,即大雪。冬至过后,天气渐渐寒冷,进入小寒节气。小寒之后天气更冷,被称为大寒。

二十四节气表

二十四节气表

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二十四节气详解

二十四节气详解

二十四节气详解

农历是中国传统的历法,二十四节气则是中国农历所独有的一种时

间划分方式。二十四节气按照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来确定,每个节气

大约相隔15天,在每个节气的时期内,我们可以观察到大自然的变化。下面将对二十四节气逐一进行详细解析。

立春:每年的2月初,表示春季正式开始的节气。立春之后,阳光

逐渐变长,天气也开始回暖,农民朋友们开始耕作准备新一年的农事。

雨水:每年的2月中旬,表示开始有雨水降下的节气。雨水是表示

冬天即将结束,大地开始解冻的象征,农田也开始准备耕种。

惊蛰:每年的3月初,表示春雷开始惊蛰,冬天的气息渐渐离去。

这个时候,雨水会增多,植物开始发芽,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厚。

春分:每年的3月中旬,表示春天正式开始的节气。春分之后,白

昼与黑夜的时间相等,人们也会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更加浓郁。

清明:每年的4月初,表示清明时节,也是春季的分界点。这个时候,大地上的万物都开始复苏,人们会扫墓祭祖,表达对逝去亲人的

思念。

谷雨:每年的4月中下旬,表示谷物将要成熟的节气。这个时候,

天气开始变得湿热,是农民们忙于田间劳作,收割谷物的时节。

立夏:每年的5月初,表示夏天开始的节气。立夏之后,天气变得

更加炎热,人们也开始穿着夏季的衣物。

小满:每年的5月中旬,表示作物开始进入生长的旺盛期。小满之后,田野里长满了各种绿色的作物,农田的景象一片生机勃勃。

芒种:每年的6月初,表示稻、麦等农作物进入成熟期的节气。这个时候,农田里一片丰硕的景象,人们开始期待着丰收的季节。

夏至:每年的6月中旬,表示夏季正式开始的节气。夏至之后,白昼最长,黑夜最短,人们也开始习惯夏季的炎热天气。

(完整版)二十四节气大全

(完整版)二十四节气大全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夏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至于中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3、习俗
①竖蛋
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
②吃春菜
"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
②“打小人”驱赶霉运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4源自文库养生
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
中医养生实践证明,无论补或泻,都应坚持调整阴阳,以平为期的原则,科学地进行饮食保健,才能有效地防治很多非感染性疾病。
春天到来从立春节气到清明节气前后是草木生长萌芽期,人体血液也正处于旺盛时期,激素水平也处于相对高峰期,此时易发常见的非感染性疾病有高血压、月经失调、痔疮及过敏性疾病等。

完整版二十四节气大全

完整版二十四节气大全

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

成的。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 ,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立春

1、介绍: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称“打春” ,“立”是“开始”的意思,中

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古人将立春定为

24 个节气之首。立春之日,晚上七点时仰望星空,可见北斗七星

的斗柄正指向东北,即方位角45 度的地方,古人称为艮(八卦之一)的方向。立春的“立”表示开始,“春”表示季节,故立春有春之节气已开始之意。农谚有

“春打六九头”、“几时霜降几时冬,四十五天就打春”之语,从冬至开始入九“五九” 四十五天,因而立春正好是“六九”的开始。

2、由来

立春作为节令早在春秋时就有了,那时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节令,到了《礼记?月令》一书和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天文

训》中,才有24 个节气的记载。

在汉代前历法曾多次变革,那时曾将24 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意思春天从此开始。这种叫法曾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1913 年,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式下了一个文件,明确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春节。

二十四节气(历法)—搜狗百科

二十四节气(历法)—搜狗百科

二十四节气(历法)—搜狗百科

规律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时代人们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而制定的气候规律。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古人命名为“黄道”,也称“日道”,将黄道等比例分成24份,之间相隔15° ,就形成了24个节气。24个节气其实就是24个时令点,每月2个。二十四节气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周期作为一个轮回,基本概括了一年中不同时节太阳在黄道上位置的不同、寒来暑往的准确时间、降雨降雪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以及记载了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现象的时刻。

我国干支历二十四节气开始的日期,与国际通用的公历基乎一致,最多相差一两天,这也正是因为干支历和公历一样,都是按照地球一年绕太阳公转一周作为依据。干支历是用60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标记年月日时的历法。干支纪法以立春为岁首,交节日为月首。它用二十四节气划分出十二个月,每个月含有两个节气,没有闰月。干支历与地球环绕太阳的周期运动有关,其年月日全由太阳视运动决定,与太阴月相无关。但它又与通常的阳历(如公历)不同,后者月长由人为规定而与天象无涉,所以它是有中国特色的阳历。自古迄今,干支历依旧流行于万年历等书,用于象数、风水和命理学中。

含义

古人根据天地运行规律来确定四季循环的起点与终点并划分出二十四节气。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它代表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由于地球绕太阳一圈需要365天,所以每隔十五天,才有一个节气,而每个节气,都表示着气候、物候、时候,这“三候”的不同变化。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中国人熟知的“节气歌”,暗含了二十四节气的先后顺序。

二十四节气介绍简短

二十四节气介绍简短

《立冬》·李白 吟行不惮遥,风景尽堪抄。 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
小雪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20个节气,冬季第2个节气, 时间在每年阳历11月22或 23日,即太阳到达黄经 240°时。小雪是反映降水 与气温的节气,它是寒潮和 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 气。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 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 渐增。这个节气之所以叫小 雪,是因为"雪"是寒冷天气 的产物,这个节气期间的气 候寒未深且降水未大,故用 "小雪"来比喻这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指二十四个时节和气候,是中 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活动的补充 历法,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经过长时间的积 累和经验总结出来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由于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生产需 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的情况,农事活动完全 根据太阳运转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单 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 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被 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 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惊蛰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 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时 间点在阳历3月5-6日之间, 太阳到达黄经345°时。 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 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 食,称为"蛰",而"惊蛰"即 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 日子。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 进入春耕季节。

24节气

24节气

二十四节气

(1)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2)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3)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4)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

(5)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6)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7)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8)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

• 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 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源自文库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到秦汉年间,二十四 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 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 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 变化三种。
• 二十四节气的泛称。节气一般是按阳历算出来的。 • 地球每365天5时48分46秒〔精确〕,围绕太阳公转一 周,每天24小时还要自转一次。由于地球旋转的轨道 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倾斜,所以 一年四季太阳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以北半 球来讲,太阳直射在北纬23.5度时,天文上就称为夏至; 太阳直射在南纬23.5度时称为冬至;夏至和冬至即指已 经到了夏、冬两季的中间了。一年中太阳两次直射在 赤道上时,就分别为春分和秋分,这也就到了春、秋 两季的中间,这两天白昼和黑夜一样长。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是六廿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 最多只差一两天。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 的补充历法,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由 于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 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进单独反映太阳运 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 因此加入二十四节气能较好的反映出太阳运行的周期。 24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 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 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节气歌》之四《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

立春: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生产创高优。雨水: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惊蛰:惊蛰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冬麦镇压来保墒,耕地耙耘种春麦。春分:春分风多雨水少,土地解冻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麦返青把水浇。清明: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植树造林种甜菜,水稻育秧选好种。谷雨:谷雨雪断霜未断,杂粮播种莫迟延,家燕归来淌头水,苗圃枝接耕果园。立夏:立夏麦苗节节高,平田整地栽稻苗,中耕除草把墒保,温棚防风要管好。小满:小满温和春意浓,防治蚜虫麦秆蝇,稻田追肥促分孽,抓绒剪毛防冷风。芒种:芒种雨少气温高,玉米间苗和定苗,糜谷荞麦抢墒种,稻田中耕勤除草。夏至:夏至夏始冰雹猛,拔杂去劣选好种,消雹增雨干热风,玉米追肥防粘虫。小暑:小暑进入三伏天,龙口夺食抢时间,玉米中耕又培土,防雨防火莫等闲。大暑:大暑大热暴雨增,复种秋菜紧防洪,勤测预报稻瘟病,深水护秧防低温。立秋:立秋秋始雨淋淋,及早防治玉米螟,深翻深耕土变金,苗圃芽接摘树心。处暑:处暑伏尽秋色美,玉主甜菜要灌水,粮菜后期勤管理,冬麦整地备种肥。白露:白露夜寒白天热,播种冬麦好时节,灌稻晒田收葵花,早熟苹果忙采摘。秋分:秋分秋雨天渐凉,稻黄果香秋收忙,碾谷脱粒交公粮,山区防霜听气象。寒露:寒露草枯雁南飞,洋芋甜菜忙收回,管好萝卜和白菜,秸秆还田秋施肥。霜降:霜降结冰又结霜,抓紧秋翻蓄好墒,防冻日消灌冬水,脱粒晒谷修粮仓。立冬:立冬地冻白天消,羊只牲畜圈修牢,培田整地修渠道,农田建设掀高潮。小雪:小雪地封初雪飘,幼树葡萄快埋好,利用冬闲积肥料,庄稼没肥瞎胡闹。大雪:大雪腊雪兆丰年,多种经营创高产,及时耙耘保好墒,多积肥料找肥源。冬至:冬至严寒数九天,羊只牲畜要防寒,积极参加夜技校,增产丰收靠科研。小寒:小寒进入三九天,丰收致富庆元旦,冬季参加培训班,不断总结新经验。大寒:大寒虽冷农户欢,富民政策夸不完,联产承包继续干,欢欢喜喜过个年。

《二十四节气歌》之一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春:立春,雨:雨水,惊:惊蛰,春:春分,清:清明,谷:谷雨。

夏:立夏,满:小满,芒:芒种,夏:夏至,暑相连:小暑、大暑。

秋:立秋,处:处暑,露:白露,秋:秋分,寒:寒露;降,霜降。

冬:立冬,雪:小雪,雪:大雪,冬:冬至,小大寒:小寒、大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