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
二十四节气大全

二十四节气大全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
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4月4日或5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
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正值中伏前后。
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
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
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每年11月7日或8日,冬季开始小雪: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二十四节气表

二十四节气表、24个节气有哪些?二十四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节气中的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分别为干支历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亥月、子月、丑月的起始。
立春:又名立春节、正月节、岁旦等,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是干支历的岁始,乃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代表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
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
现行是依据太阳黄经度数定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于每年公历2月3-5日交节。
干支纪元,以寅月为春正,立春为岁首。
立春,大地回春,终而复始、万象更新,在传统观念中,立春具有吉祥的涵义。
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依据斗转星移定岁时。
天维建元,从寅开始,如《淮南子·天文训》收录:“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
十二月运行,周而复始,岁末十二月指丑方,正月又复还寅位,“斗柄回寅”,春回大地,进入全新的循环,万象更新,新岁开启。
建寅的正月,又叫做“元”月,立春为元月元日,立春是干支(岁、摄提)的历元。
《史记.天官书》将立春称为“王者岁首”:“正月旦,王者岁首,立春日,四时之始也”。
春季为四时之首,立春又是春季之始,立春既是“四时之始”,又是一岁之首。
立春是“四立”之一,反映着冬春季节的更替,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立春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
立春,在自然界,最显著的特点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
时至立春,在我国,北回归线(黄赤交角)及其以南一带,可明显感觉到早春的气息扑面而来。
而在以北大部分地区,只能是说进入春天的前奏,万物尚未复苏,还处于万物闭藏的的冬天。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农历的一种划分时间的方法,用于指导农事活动和生活。
每个节气代表着特定时段的气候和天气变化,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和总结。
下面将详细介绍二十四节气及其相关内容。
一、立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春天的正式开始。
立春的时间约在每年的2月3日至5日之间,此时阳光逐渐增长,气温逐渐回升,人们开始备耕土地,准备春季的农事工作。
二、雨水:雨水是表示降水量增加的节气,时间约在每年的2月18日至20日之间。
此时,随着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降雨增多。
这一节气意味着春天的雨水开始丰富,对于农田的灌溉和作物的生长起着重要作用。
三、惊蛰:惊蛰表示春雷初响的节气,时间约在每年的3月5日至7日之间。
此时,天气进一步转暖,小动物开始苏醒,植物开始发芽。
春雷的响起,是春天来临的标志。
四、春分:春分是春天的中分点,时间约在每年的3月20日至22日之间。
此时,昼夜平分,白昼时间逐渐增长。
春分也意味着春季农作物的生长进入了旺盛期,农民们开始耕种田地,农忙的季节正式到来。
五、清明:清明节气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时间约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
此时,春天已经到来,气温逐渐回暖,植物开始繁茂。
在这一节气,人们会祭祖扫墓,缅怀祖先,感受生命的宝贵。
六、谷雨: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时间约在每年的4月19日至21日之间。
此时,降雨逐渐增多,气温逐渐升高。
谷雨是播种的最佳时机,也是收获的希望所在,带给人们丰收的希冀。
七、立夏: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夏季节气,时间约在每年的5月4日至6日之间。
此时,气温明显回升,大地被阳光照射的越来越强烈,农民们开始大规模种植夏季作物。
八、小满:小满表示作物开始繁茂的节气,时间约在每年的5月20日至22日之间。
此时,气温继续升高,农田里的春季作物开始进入茂盛期。
小满标志着夏季的到来,农田的绿意盎然。
九、芒种:芒种是稻谷成熟的节气,时间约在每年的6月5日至7日之间。
24节气的解析

24节气的解析第一节气:立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春天的开始。
在这一天,大地开始苏醒,万物开始生长。
人们开始准备春耕,迎接新年的到来。
第二节气:雨水雨水节气一般出现在二月中旬,意味着雨水开始增多,大地开始解冻。
这个时候,农民们开始在田间播种,希望能有一个丰收的季节。
第三节气:惊蛰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代表着春雷惊醒蛰伏的虫类。
在这个时候,气温开始回升,大地充满活力,人们也开始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第四节气:春分春分节气是春季的中点,白昼和黑夜持平。
在这个时候,大地已经完全苏醒,万物都开始生长,人们也开始享受春天的美好。
第五节气:清明清明节气一般在四月上旬,代表着春天渐深,气候逐渐暖和。
这个时候,大地上的一切都在生长,人们开始享受春游,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第六节气:谷雨谷雨节气通常出现在四月中下旬,代表着开始落下雨水,有利于庄稼的生长。
这个时候,稻谷已经开始吐穗,人们也开始忙碌起来,准备丰收。
第七节气:立夏立夏节气是夏季的开始,气温开始上升,大地开始变热。
这个时候,万物都在茁壮成长,人们也开始享受夏日的清凉。
第八节气:小满小满节气一般出现在五月中旬,代表着开始有了收获的希望。
这个时候,庄稼已经长势喜人,人们也开始期待着夏季的丰收。
第九节气:芒种芒种节气通常出现在五月下旬,代表着庄稼已经长得很茂盛,开始结实。
这个时候,人们开始忙于收割,希望能有一个丰收的季节。
第十节气:夏至夏至节气是夏季的中点,阳光最强烈,白天最长,意味着夏天达到了最热的时候。
这个时候,人们开始忙于割稻,享受夏天的快乐。
第十一节气:小暑小暑节气通常出现在七月上旬,代表着暑气开始升腾,气温逐渐升高。
这个时候,人们还在忙于收割,希望能有一个好的成绩。
大暑节气一般在七月中旬,代表着盛夏的到来,阳光炎炎,气温骤升。
这个时候,人们开始感受到酷热,希望暑天快点过去。
第十三节气:立秋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代表着秋天的开始。
二十四节气顺序

《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武元衡 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 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大暑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夏 季最后一个节气。每年的阳 历7月22日、23日之间,太 阳到达黄历120°,是大暑 节气。与小暑一样,大暑也 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 而大暑表示天气炎热至极。 大暑时节,正值中伏前后, 天气进入了一年中最炎热的 时期,此时也正逢雨热同季, 雨量比其他月份明显增多。
《秋日喜雨题周材老壁》·王之道 大旱弥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声闻夜溜,山气见朝隮。
白露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 第15个节气,秋季第3个节 气,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与酉 月的起始。斗指癸;太阳达 黄经165度;于阳历9月7-9日 交节。"白露"是反映自然界 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由于 天气逐渐转凉,白昼有阳光 尚热,但傍晚后气温便很快 下降,昼夜温差大。白露基 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 渐渐转凉,寒生露凝,以白 形容秋露,故名“白露”。
《小雪日戏题绝句》·张登 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犹绿槿花然。 融和长养无时歇,却是炎洲雨露偏。
大雪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二十一个节气,时间是阳历 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也 是干支历亥月的结束以及子 月的起始;其时视太阳到达 黄经255度。大雪的意思是 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 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 量一定很大,相反,大雪后 各地降水量均进一步减少。 “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 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 腌制“咸货”。
《立秋前一日览镜》·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处暑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 四个节气。斗指戊(西南方); 太阳黄经达150°;于每年阳 历8月22-24日交节。处暑, 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 意思。时至处暑,太阳直射 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 副热带高压也向南撤退,气 温逐渐下降,暑气渐消。处 暑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 了尾声,这期间天气虽仍热, 但已是呈下降趋势。
24节气

二十四节气简介立春:在每年公历2月4日前后。
中国习惯把它作为春季开始的节气。
雨水:在每年公历2月19日前后。
此时农村开始备耕生产。
惊蛰:每年公历3月6日前后为惊蛰。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
春分:每年公历3月21日前后。
这时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清明:每年公历4月5日前后为清明。
此时气温开始升高,雨量增多,另流行扫墓活动。
谷雨:在每年公历4月20日前后。
"雨生百谷",谷雨是北方春作物播种、出苗的季节。
立夏:中国习惯把立夏作为夏季的开始,一般在公历5月6日前后小满:每年公历5月21日前后为小满。
小满是指夏收作物子粒将要饱满成熟的意思。
芒种:芒种表示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的季节,一般在每年公历6月6日前后。
夏至:每年6月21日前后为夏至。
表示夏天已经到来,同时也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
小暑:在每年公历7月7日左右。
小暑标志着一年最炎热的季节就要到来了。
大暑:在公历7月23日前后。
顾名思义,大暑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
立秋:在每年公历8月8日前后。
中国习惯上把这一天作为秋季开始。
处暑:在每年公历8月23日前后。
处暑是反映气温由热向冷变化的节气。
白露:在每年9月8日前后,白露指气温降低,并出现露水。
秋分:在每年公历9月23日前后。
"秋分秋分,日夜平分"。
昼夜几乎等长。
寒露: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前后。
霜降:每年公历10月23或24。
霜降表示气候渐渐寒冷,北方地区已出现降霜或开始有霜。
立冬:每年公历11月7日前后为立冬。
表示冬季开始的节气。
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前后。
它表示已经到了开始下雪的季节。
大雪:每年公历12月7日前后。
黄河流域的冬小麦进入了休眠期。
冬至:每年12月22日前后为冬至。
冬至为北半球冬季的开始。
这天昼最短,夜最长。
小寒:在每年公历1月6日前后。
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严寒时期。
大寒:在每年公历1月20日前后。
为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冷的时期。
24节气的含义

24节气的含义及来历令狐采学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先把24节气的名称按次序列下,分为四组,每组又分为前后两半: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这样一摆出,立刻能看出前半四个立字后,紧跟着后半开始,又见“春夏秋冬”四个大字领头。
这什么意思呢?不言而喻,这是说春夏秋冬四季从四个立立起来,立起来就是开始嘛。
后半的“春夏秋冬”配上两个“分”字,两个“至”字。
分是什么意思?最简单的“分”,就是“一分为二”了,可见这就表明,在这里把一季“一分为两半”了。
那另外两个“至”字呢?容易误解为“到头了”的意思,但要弄清楚是什么到头了?不要当作是一季到头了,而是太阳向北或向南走到头了,要回头走了。
确切追究这个“至”字的本义的话,“至”是极的意思。
比如我们说“至少”,就是说不能再少了,少到极点了。
夏至就是说太阳向北走到`极点了,要回头了,但夏季并没有完,而是刚刚到中点。
冬至也是类似,太阳刚刚到极南点,开始转向北了,冬季过了一半了。
二十四节气有哪些节气名称及概述

《大雪》·陆游 大雪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 巧穿帘罅如相觅,重压林梢欲不胜。
冬至
冬至,又称“冬节”、“贺 冬”,华夏二十四节气之一、 八大天象类节气之一,与夏 至相对。冬至在太阳到达黄 经270°时开始,时于每年 阳历12月22日左右。据传, 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 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 子。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 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 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 23°26')。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霜降
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每 年阳历10月23日左右,霜 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 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 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 开始,霜降时节,养生保健 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 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
《泊舟盱眙》·韦建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谷雨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第6 个节气,春季的最后一个节 气。斗指辰;太阳黄经为 30°;于每年阳历4月19日21日交节。谷雨是"雨生百 谷"的意思,此时降水明显 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 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 正所谓"春雨贵如油"。降雨 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 茁壮成长。谷雨时节,在中 国南方地区,往往开始明显 多雨。
《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武元衡 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 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大暑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夏 季最后一个节气。每年的阳 历7月22日、23日之间,太 阳到达黄历120°,是大暑 节气。与小暑一样,大暑也 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 而大暑表示天气炎热至极。 大暑时节,正值中伏前后, 天气进入了一年中最炎热的 时期,此时也正逢雨热同季, 雨量比其他月份明显增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节气歌》之四《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
立春: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生产创高优。
雨水: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
惊蛰:惊蛰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冬麦镇压来保墒,耕地耙耘种春麦。
春分:春分风多雨水少,土地解冻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麦返青把水浇。
清明: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植树造林种甜菜,水稻育秧选好种。
谷雨:谷雨雪断霜未断,杂粮播种莫迟延,家燕归来淌头水,苗圃枝接耕果园。
立夏:立夏麦苗节节高,平田整地栽稻苗,中耕除草把墒保,温棚防风要管好。
小满:小满温和春意浓,防治蚜虫麦秆蝇,稻田追肥促分孽,抓绒剪毛防冷风。
芒种:芒种雨少气温高,玉米间苗和定苗,糜谷荞麦抢墒种,稻田中耕勤除草。
夏至:夏至夏始冰雹猛,拔杂去劣选好种,消雹增雨干热风,玉米追肥防粘虫。
小暑:小暑进入三伏天,龙口夺食抢时间,玉米中耕又培土,防雨防火莫等闲。
大暑:大暑大热暴雨增,复种秋菜紧防洪,勤测预报稻瘟病,深水护秧防低温。
立秋:立秋秋始雨淋淋,及早防治玉米螟,深翻深耕土变金,苗圃芽接摘树心。
处暑:处暑伏尽秋色美,玉主甜菜要灌水,粮菜后期勤管理,冬麦整地备种肥。
白露:白露夜寒白天热,播种冬麦好时节,灌稻晒田收葵花,早熟苹果忙采摘。
秋分:秋分秋雨天渐凉,稻黄果香秋收忙,碾谷脱粒交公粮,山区防霜听气象。
寒露:寒露草枯雁南飞,洋芋甜菜忙收回,管好萝卜和白菜,秸秆还田秋施肥。
霜降:霜降结冰又结霜,抓紧秋翻蓄好墒,防冻日消灌冬水,脱粒晒谷修粮仓。
立冬:立冬地冻白天消,羊只牲畜圈修牢,培田整地修渠道,农田建设掀高潮。
小雪:小雪地封初雪飘,幼树葡萄快埋好,利用冬闲积肥料,庄稼没肥瞎胡闹。
大雪:大雪腊雪兆丰年,多种经营创高产,及时耙耘保好墒,多积肥料找肥源。
冬至:冬至严寒数九天,羊只牲畜要防寒,积极参加夜技校,增产丰收靠科研。
小寒:小寒进入三九天,丰收致富庆元旦,冬季参加培训班,不断总结新经验。
大寒:大寒虽冷农户欢,富民政策夸不完,联产承包继续干,欢欢喜喜过个年。
《二十四节气歌》之一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春:立春,雨:雨水,惊:惊蛰,春:春分,清:清明,谷:谷雨。
夏:立夏,满:小满,芒:芒种,夏:夏至,暑相连:小暑、大暑。
秋:立秋,处:处暑,露:白露,秋:秋分,寒:寒露;降,霜降。
冬:立冬,雪:小雪,雪:大雪,冬:冬至,小大寒:小寒、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