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患者非结合胆红素升高的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非结合胆红素

非结合胆红素

非结合胆红素胆红素是一种经典的高分子物质,在全身各个部位均有分布。

它拥有色素特性,是生物体中重要的结构构成成分,在生物体的色素代谢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非结合胆红素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

它是胆红素的形式之一,在肝细胞中,胆红素被转变成非结合胆红素,从而完成胆红素的生物合成。

非结合胆红素在生物体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

它主要起到抵御氧化过程的作用,除此之外,它还可以保护肝脏,预防肝病的发生。

它也可以抑制胆汁的分泌,降低血清中的胆固醇水平,帮助控制血脂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此外,非结合胆红素还可以与膳食中的胆固醇结合,减少胆固醇在血液中的吸收,以预防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

研究显示,非结合胆红素的含量与营养状况和生活方式有关。

饮食结构的不合理或缺乏水果和蔬菜,可以导致体内非结合胆红素的浓度下降,从而影响肝功能的正常运作。

此外,非结合胆红素的浓度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长期暴露于大气污染,辐射,药物和放射性物质等有害物质,都会影响体内非结合胆红素的浓度,从而引起肝功能紊乱。

同时,非结合胆红素在临床检测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风湿性关节炎、肝病和某些毒素中毒等疾病,都可以通过测定非结合胆红素的浓度,来确定诊断结果。

非结合胆红素的浓度过高或者过低都可能提示肝脏功能受损。

因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营养习惯,可以有效地帮助提高体内非结合胆红素的水平。

尽量远离污染物和有害物质,多吃含有非结合胆红素的食物,如肝脏、鱼、蛋类等,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肝脏功能,保护肝脏免受损害。

总之,非结合胆红素是肝功能运转的关键因素,它对保护肝脏具有重要作用,也在临床检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非结合胆红素的水平与营养状况和生活方式有关,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很大,因此,改善饮食结构,远离有害物质,并定期检测体内非结合胆红素的水平,都是值得大家重视的。

胆红素的临床意义

胆红素的临床意义

一、胆红素是什么?尿胆红素是红细胞破坏后的代谢产生。

胆红素可分为未经肝处理的未结合的胆红素和经肝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的结合胆红素。

未结合胆红素不溶于水,在血中与蛋白质结合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膜。

结合胆红素分子量小,溶解度高,可通过肾小球滤膜,由尿中排出,称为尿胆红素。

由于正常人血中结合胆红素含量很低,滤过量极少,因此尿中检不出胆红素,如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加可通过肾小球膜使尿中结合胆红素量增加,胆红素检测呈阳性。

二、胆红素的临床意义胆红素检测主要用于黄疸的诊断和黄疸类型的鉴别诊断。

1. 肝细胞性黄疸肝细胞损伤时其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排除功能均可能受损。

由于肝细胞摄取血浆中未结合胆红素能力下降使其在血中的浓度升高,所产生的结合胆红素又可能由于肝细胞肿胀、毛细胆管受压,而在肿胀与坏死的肝细胞间弥散经血窦进入血循环,导致血中结合胆红素亦升高,因其可溶于水并经肾排出,使尿胆红素试验呈阳性。

此外经肠道吸收的粪胆原也因肝细胞受损不能将其转变为胆红素,而以尿胆原形成由尿中排出,故肝细胞黄疸时尿胆红素与尿胆原均呈明显阳性。

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时,尿胆红素阳性可早于临床黄疸。

其它原因引起的肝细胞黄疸,如药物、毒物引起的中毒性肝炎也可出现类似的结果。

2. 阻塞性黄疸胆汁淤积使肝胆管内压增高,导致毛细胆管破裂,结合胆红素不能排入肠道而逆流入血由尿中排出,故尿胆红素检查阳性。

由于胆汁排入肠道受阻,故尿胆原亦减少。

可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内、外完全或不完全梗阻,如胆石症、胆管癌、胰头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3. 溶血性黄疸红细胞破坏上升,因而血中间接胆红素上升,肝脏加工成直接胆红素也上升,因此有大量直接胆红素排到肠腔形成大量的尿(粪)胆素原,但尿胆红素不升高,使尿、粪颜色加深。

溶血性黄疸可见于各种溶血性疾病、大面积烧伤等。

三、胆红素偏高怎么办?胆红素偏高一般反应肝功能问题,检测发现胆红素偏高,建议您在饮食多注意,忌烟酒,少吃辛辣、油腻食物,多吃水果;不能熬夜,注意休息。

肝功能检验指标

肝功能检验指标

肝功能检验指标化验检查>>类别列表>> 非结合胆红素(SIB或IBIL)正常范围:小于11.1微摩/升(<0.65毫克/分升)。

检查介绍:总胆红素是由非结合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组成,非结合胆红素即不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严重烫伤、败血症、疟疾、血型不合输血、脾功能亢进、恶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铅中毒、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药物性黄疸、体质性黄疸、哺乳性黄疸等总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溶血性黄疸;总胆红素和结合与非结合胆红素均增高,为肝细胞性黄疸;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的比值,>35%为阻塞性或肝细胞性黄疸;比值<20%为溶血性黄疸。

化验检查>>类别列表>> 结合胆红素(SDB或DBIL)正常范围:小于6.0微摩/升(<0.35毫克/分升)。

检查介绍:未结合胆红素在肝细胞内转化,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结合胆红素,又称为直接胆红素。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Dubin-Johnson综合征、Rotor综合征。

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增加,为阻塞性黄疽;总胆红素和结合与非结合胆红素均增高,为肝细胞性黄疸。

根据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的比值,>35%为阻塞性或肝细胞性黄疸;比值<20%为溶血性黄疸。

化验检查>>类别列表>> 总胆红素(TBIL或STB)正常范围:3.4~17.1μmol/L。

检查介绍:总胆红素包括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中毒性或病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疽、恶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

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黄疸、内出血、输血后溶血性黄疽、急性黄色肝萎缩。

先天性胆红素代谢异常(Crigler-Najjar综合征、Gilbert综合征、Dubin-Johnson综合征)、果糖不耐受等,以及摄入水杨酸类、红霉素、利福平、孕激素、安乃近等药物特别说明:一般来说小于34μmol/L的黄疸,视诊不易察出,称为隐性黄疽;34~170pmol/L为轻度黄疽;170~340μmol/L为中度黄疸;>340μmol/L为高度黄疸。

肝功检查各项指标的意义

肝功检查各项指标的意义

肝功检查各项指标的意义(一)血清转氨酶为氨基酸转移酶的简称,是一组催化氨基酸与α-酮酸之间的氨基转移反应的酶类。

属于细胞内功能酶,肝细胞坏死或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时,进入血液,血中酶活性增加,标志着肝细胞损害。

用于肝功能检查者主要有: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参考区间ALT 10~40 U/L(37℃)AST 10~40 U/L(37℃)AST/ALT 1~1.15(37℃)2.转氨酶异常的分类临界升高:<1.5倍的正常值轻度升高:1.5-5倍的正常值中度升高:正常值的5-10倍重度升高:>10倍的正常值3.临床意义ALT和AST可提示肝细胞损伤程度反应急性肝损伤时,ALT敏感反应损伤程度时,AST较为敏感,AST/ALT增高生理变异较小:新生儿期生理性升高;正常人在剧烈运动后AST也会升高;年龄、性别、妊娠和进餐对转氨酶活性影响不大。

3.1肝源性转氨酶升高感染:肝脏特异性感染,非特异性的全身或局部感染累及肝脏中毒:药物、酒精、工业及生物毒物代谢性肝病:肝脏内脂肪、铜、铁等异常沉积淤血、缺氧:心衰、呼衰、休克、低血压、手术免疫异常:风湿病、自身免疫性肝炎胆胰疾病累及肝脏: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胆汁淤积性肝病其他:肝硬化、肝癌、浸润性肝病、肝脓肿、多囊肝3.1.1.急性肝炎感染(各型病毒性肝炎)中毒(药物、化学毒物)乙醇ALT ↑↑,可达上百上千AST ↑AST/ALT <1.0m-AST/总AST可判断急性肝炎的严重程度急性重症肝炎二种特殊情况:ALT非良性降低ALT升高程度与肝损害程度相关,但两者并非完全一致,早期病人,ALT明显升高,随着肝细胞广泛坏死,不能合成转氨酶。

重症肝炎时的“酶胆分离”胆红素进行性明显升高,ALT活性下降。

3.1.2.慢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转氨酶轻度至中度升高,常介于100-400u/L慢性活动性肝炎转氨酶持续反复升高,较慢迁肝明显,ALT高于AST,AST/ALT<1.0定期测定有助于肝内病变的活动程度3.1.3.肝硬化肝硬化静止期转氨酶在参考区间内或轻度升高肝硬化活动期转氨酶轻度或中度升高(100-300),并有其他肝损表现胆汁性肝硬化转氨酶活性较高,与黄疸程度大致平行肝硬化肝细胞坏死严重时,ALT低于AST,AST/ALT>1.443.1.4.原发性肝细胞癌转氨酶可轻、中度增高或正常转氨酶明显升高提示肝细胞坏死,预后较差半数肝癌m-AST明显增高,AST/ALT>3.03.1.5.胆道疾病胆道病变尤其是胆道梗阻时,转氨酶升高阻塞性黄疸伴有胆道感染时,转氨酶可明显升高一般认为,肝外胆道梗阻,AST不超过300U/L,ALT不超过400U/L,梗阻解除1-2周恢复3.1.6.酒精性肝病酒精对肝细胞线粒体有特异性损害,m-AST↑有特异性,AST/ALT>6m-AST与γ-GT可共同反应酒精对肝脏的损害,戒酒后AST多在3周内恢复,较GGT早。

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一、填空题1、健康体格检查时可选择()(),从而发现病毒性肝炎。

2、怀疑原发性肝癌时,除查一般肝功能外,应加查()()及其同工酶,()及其同工酶。

3、、怀疑为肝纤维化或肝硬化时,ALT、AST、STB、A/G、蛋白电泳、ICG为筛选检查,此外应查()()及()。

4、、肝细胞受损时,LCAT合成减少,胆固醇的酯化障碍,血中胆固醇酯()。

5、M蛋白血症,主要见于(),()。

二、是非题1、90%以上的蛋白质及全部清蛋白由肝脏合成。

( )2、清蛋白含量与有功能的肝细胞数量呈反比。

( )3、A/G倒置可以是清蛋白降低亦可以因球蛋白增高引起,可见于严重肝功能损伤。

( )4、凝血酶原是时间测定可以判断肝病预后。

( )5、血氨增高可见于严重肝病、上消化道出血、尿毒症及肝外门脉系统分流等。

( )6、梗阻性黄疸时CB轻度增加,VCB明显增加,尿胆红素阴性。

( )三、名词解释1、A/G倒置2、血清结合胆红素3、同工酶4、“胆酶分离”现象四、选择题A型题 1—101、下列哪项是反映肝损害的最敏感的检查指标?( )A、AFP(甲胎蛋白)B、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C、AST(天门冬氨基转移酶)D、r-GT(r-谷氨酰转移)E、ALP(碱性磷酸酶)2、当临床上怀疑急性肝炎时,应尽快做下列哪项检查?( )A、血清胆红素B、ALTC、ALPD、血清胆红素E、血清胆固醇3、血清铁降低见于: ( )A、急性肝炎B、慢性肝炎复发时C、肝细胞性黄疸D、肝硬变黄疸E、阻塞性黄疸4、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同I酶(ASTm)升高对下列那种疾病的诊断最有意义?( )A肝硬变 B、慢性肝炎 C、重症肝炎、肝坏死 D、肝癌 E、阻塞性黄疸5、下列哪项对诊断肝钎维化最有意义?( )A、MAO(单胺氧化酶)B、GGTC、ALTD、AFPE、ALP6、尿胆原减少或缺如见于:( )A、慢性肝炎B、溶血性贫血C、顽固性便秘D、碱性尿时E、胆道梗阻7、关于尿胆红素测定,下列叙述那项正确?( )A、正常可出现阳性反应B、肝细胞黄疸时,尿胆红素中度增加C、阻塞性黄疸时,尿胆红素阴性D、溶血性黄疸时,尿胆红素明显增加E、严重肾损伤时,尿胆红素明显增加8、下列那种疾病胆固醇降低: ( )A、阻塞性黄疸B、肝硬变C、肾病综合征D、冠心病E、脑动脉硬化9、下列那种器官是合成胆固醇的主要脏器?( )A、肝脏B、脾脏C、肾脏D、肌肉E、脑10、保证血氨正常的关键是:( )A、氨转变成氨基酸分子上的氨基B、氨与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酸中和,形成铵盐C、在肝脏中合成尿素D、氨直接从肾脏排出E、由肺呼出B型题问题11—15A、ALT明显升高B、血氨明显升高C、GGT明显升高D、MAO明显升高E、ALP明显升高11、急性肝炎 ( )12、肝纤维化 ( )13、阻塞性黄疸 ( )14、AFP阴性的肝癌 ( )15、肝性脑病 ( )问题16—20A、γ球蛋白明显增多B、AFP>500μg/LC、CEA明显增多D、脂蛋白-X(Lp-X)(+)E、尿胆原强阳性16、阻塞性黄疸 ( )17、肝硬化 ( )18、原发性肝癌 ( )19、转移性肝癌 ( )20、溶血性黄疸 ( )C型题问题21—22A、ALT升高B、HBsAg(+)C、俩者均有D、俩者均无21、急性甲型肝炎 ( )22、急性乙型肝炎 ( )问题23—24A、血清总胆红素升高B、ALT明显升高C、俩者均有D、俩者均无23、肝细胞性黄疸 ( )24、溶血性黄疸 ( )X型题 25—4025、血清铁增高的意义有:( )A、急性肝炎B、慢性肝炎复发时C、肝细胞性黄疸D、贫血时(缺铁性)E、阻塞性黄疸26、关于血清碱性磷酸酶同工酶的叙述,下列那些是正确的? ( )A、阻塞性黄疸时,ALP1的出现率很高B、癌性梗阻时,100%出现ALP1C、急性肝炎时,以ALP2增加为主D、肝硬变时,ALP5明显增加,达40%以上,但几乎不出现ALP1E、急性肝炎时ALP1<ALP227、关于脯氨酰羟化酶(PH)测定,下列叙述那些是正确?( )A、脯氨酰羟化酶是胶原纤维生物合成的关键酶B、能反映肝纤维化的状态C、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变皆可高于正常D、原发性肝癌PH多正常E、转移性肝癌PH多增高28、MAO测定的临床意义有:( )A、肝脏有假小叶形成时,几乎都有MAO增高B、急性肝炎时MAO多增高C、亚急性和重症肝炎时MAO增高D、非活动性慢性肝炎时MAO正常E、活动性慢性肝炎有半数病例MAO增高,表明肝脏在发生纤维化29、GGT的临床意义有:( )A、慢性肝炎和肝硬变若为持续高值,示病情不稳定或有恶化趋势B、若GGT逐渐下降,表明肝脏病变趋向非活动性C、急性酒精性肝炎GGT可达1000U以上D、肝癌GGT多正常E、经常饮酒着者GGT大部分在80U左右30、关于碱性磷酸酶的叙述,下列那些是正确的?( )A、ALP在肝脏主要分布于肝细胞的血窦侧和毛细胆管侧的微绒毛上B、ALP经胆汁排入小肠C、当胆汁排出不畅、毛细胆管内压增高时可诱发产生大量的ALPD、来自骨、肠、肾、胎盘等处的ALP也随胆汁排泄E、来自胆汁淤滞时ALP升高31、关于血清转氨酶测定的叙述,下列那些是正确的? ( )A、谷丙转氨酶(GPT)经WHO命名为氨酸氨基转氨酶(ALT)B、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核中C、ALT在肝脏内较血清约高100倍D、只要有1%的肝细胞坏死,即可使血清ALT增高1倍E、ALT是最敏感的肝功能检查指标之一32、关于血清谷草转氨酶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谷草转氨酶(GOT)现命名为天门冬酸氨基转氨酶(AST)B、AST在心肌含量最高C、AST在肝脏含量居第二位D、ASL属非特异性细胞内功能酶E、AST反应肝细胞损伤灵敏度最高33、关于靛氰绿滞溜率(ICGR)试验的叙述,下列那些是正确的?( )A、ICGR试验与肝间质系统变化关系最大B、慢性肝炎的滞留率多在15%—20%之间C、肝硬变时平均滞留率为35%D、Dubin—Johnson综合征(黄疸—肝脏色素沉着综合征)为正常E、Rotor型高胆红素病ICGR多<50%34、关于阻塞性黄疸患者的胆红素代谢检查,下列那些是正确的?( )A、总胆红素增加B、结合胆红素明显增高C、非结合胆红素轻度增高D、尿胆原增加E、尿胆红素阴性35、尿胆原增多见于:( )A、肝功能受损B、体内胆红素生成亢进且胆管通畅者C、肠管吸收尿胆原增加D、肾小管对尿胆原的重吸收增加E、胆管梗阻36、关于血清总胆红素的叙述,下列那些是正确的?( )A、判断有无黄疸及其程度B、参考值1.7—17.1umol/LC、可以判断黄疸的类型D、阻塞性黄疸在340—510umol/LE、溶血性黄疸很少超过85umol/L37、关于阻塞性脂蛋白—X测定,下列叙述那些正确?( )A、Lp—X是在胆汁淤滞、阻塞性黄疸时出现在血液中的异常总蛋白B、Lp—X在琼脂电泳中与其它脂蛋白不同,向阴性移动C、正常人Lp—X可以阳性D、Lp—X阳性是诊断阻塞性黄疸的有用指标E、经肝组织活为胆汁淤滞的病例中,有80%以上的病例Lp—X呈阳性反应38、血氨升高见于:( )A、贫血B、肝性脑病C、重症肝炎D、尿毒症E、休克39、关于凝血酶原时间测定,下列叙述那些正确?( )A、在肝脏疾患时通常进行的过筛试验之一B、PT是以因子Ⅱ为中心,反映因子Ⅴ、Ⅶ、Ⅹ,与肝促凝血酶原激酶试验(HPT)和凝血酶凝固时间测定(TT)相比,其灵敏度稍差C、估计预后以PT最实用D、PT延长是失代偿期肝硬变的特征E、PT能表现因子Ⅱ、Ⅶ、Ⅹ的综合活性40、肝脏是人体重要代谢器官,其主要功能有:( )A、代谢功能B、排泄功能C、解毒功能D、凝血和钎溶因子、钎溶抑制因子的生成E、对活性凝血因子的清除问答题1、试述肝细胞黄疸时,血清胆红素及尿内胆色素有何改变?2、试述血氨升高的临床意义?3、试述胆汁酸测定原理?【参考答案及题解】一、填空题1、ALT、肝炎病毒标志物2、AFP、GGT、ALT、LDH3、MAO、PH、PⅢP4、降低5、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二、是非题1、√2、×3、√4、√5、√6、×三、名词解释1、A/G倒置:根据清蛋白与球胆白的量可计算出清蛋白与球胆白的比值(A/G),正常时1.2-1.5,A/G倒置可以是清蛋白降低亦可见于球胆白升高引起。

肝功能十二项参考值临床意义

肝功能十二项参考值临床意义

肝功能十二项参考值临床意义在肝功能检查项目中,肝功能检测的每一项检测值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临床意义,少检测某项目都将可能会导致某些疾病不能被及时准确地检查出来。

下面笔者就肝功能十二项作出了以下详细的分析:【肝功能十二项参考值临床意义】1、血清总胆红素(T-Bil)参考值:重氮法:0.6-12mg/dL改良J-G法:3.42-17.1mmol/L临床意义:胆红素增高见于:(1)肝脏疾患: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黄色肝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

(2)肝外的疾病:溶血型黄疸、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新生儿黄疸、胆石症、肝癌、胰头癌等。

2、直接胆红素(DIBil)参考值:重氮法:0-3.34mmol/L改良J-G法:1.71-3.34mmol/L临床意义:直接胆红素升高于阻塞性黄疸、如胆石症、肝癌、胰头癌等。

3、间接胆红素(IBIL)参考值:3.42-10.3mmol/L临床意义:间接胆红素升高见于溶血性黄疸:如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新生儿黄疸及疟疾等。

>>> 咨询专家4、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参考值:速率法:0-30IU/L临床意义:谷-丙转氨酶的增高意义较大,其增高程度可反映肝细胞损害和坏死的程度。

(1)肝胆疾病:急性病毒性肝炎,ALT是最为敏感的指标之一,会出现明显升高。

慢性肝炎血清ALT升高一般不超过参考值的3倍,而且有时可降至正常。

慢性活动性肝炎血清ALT可升高至参考值的3-5倍以上。

活动型进行性肝硬化时ALT可中轻度升高,但在代偿期可正常或稍增高。

患原发性肝癌时,ALT可正常或中轻度升高。

胆道疾病如胆石症引起梗阻时,虽无肝细胞病变,但ALT可稍升高。

(2)其他疾病:心肌梗塞及心功能不全导致肝淤血可使ALT明显升高。

骨骼疾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均可使ALT活性升高。

某些药物或毒物也可引起ALT活性升高。

5、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参考值:速率法:0-35IU/L临床意义:(1)当心肌梗塞时,血清AST升高,在发病后6-12小时之内显著升高,48小时达高峰,3-5天恢复正常。

常用肝脏化验指标的临床意义

常用肝脏化验指标的临床意义

常用肝脏生物化学试验的临床意义及评价共识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肝脏生化试验俗称肝功能试验,是判断有无肝损害、评估肝病严重程度、追踪肝病进展以及判断治疗效果和预后的重要临床检验指标。

常用肝脏生化试验主要包括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胆红素(Bil)、白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时间(PT)等项目。

为帮助临床医生合理应用和正确解释常规肝脏生化试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消化病学分会组织有关临床及检验专家,在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认真讨论,形成了《常用肝脏生物化学试验的临床意义及评价共识》。

一、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影响肝脏生物化学试验结果的因素诸多。

在留取标本的过程中,受血液采集、贮藏方法及是否溶血的影响;在检测过程中,存在不同批次试剂和不同实验室之间的差异;在不同个体存在性别、年龄及人体质量指数等因素的差异;在同一个体存在检测时间及是否进行剧烈运动等生理或病理学因素的影响。

因此,对于无明显临床症状而仅有肝脏生物化学试验结果轻度异常者,通常不能仅凭1次检测结果就作出诊断或急于进一步作各种检查。

临床医师应全面采集患者的相关临床信息,并与实验室技师充分沟通,以作出恰当的评价。

为保证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对检验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应制定各种管理性、技术性规范和标准操作程序,建立完善的肝脏生物化学试验质量检验保证体系,确保实验室和相关临床科室之间、不同实验室之间的无缝衔接,从而控制可能出现的各种误差甚至差错。

临床科室应认真填写检验申请单,嘱咐患者按要求做好准备,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采集、运送和储存标本。

检验科应定期进行系统校正(包括仪器、试剂及分析方法等)、质量控制,建立合适的参考区间,对检测结果进行仔细审核后及时发送报告。

在实际工作中,建议特别注意以下问题:1.肝脏生物化学试验检测标本宜在早晨空腹时采集,待测时间一般≤3 d。

常见的肝功能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常见的肝功能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常见的肝功能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很多,不要把肝功能异常都认为是病毒性肝炎。

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原因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寄生虫病、药物性肝损害、其他内科疾病等引起的肝功损害。

当然,一旦化验结果提示肝功异常,需要重视并仔细检查肝功能异常的原因。

下面介绍常见的肝功能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一、肝脏血清酶学的检测指标(一)转氨酶转氨酶又称氨基转移酶。

临床最常用的是丙氨酸转氨酶(ALT)和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它们的正常值由于各医院检测方法不同而有差别。

血清转氨酶活性降低的临床意义不大,具有临床意义是酶活性升高。

各种肝脏疾病病人和一些肝外疾病病人,其血清转氨酶活性均可升高。

ALT活性增高提示肝细胞破坏、细胞膜通透性增强;AST活性增高常提示线粒体损伤。

二者是监测病毒性肝炎的敏感指标。

常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血清转氨酶活性已经增高,故检测ALT、AST可以发现早期的急性肝炎和隐性肝炎病毒感染,是目前诊断肝病应用最普遍的酶学检查项目。

血清转氨酶活性的高低与肝细胞受损的程度一致,故有助于病情估计、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ALT显著增高,见于各种肝炎急性期、药物性肝损害;中度增高,见于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及心肌梗死;轻度增高,见于脂肪肝、阻塞性黄疸及胆道炎症。

AST显著增高,可见于心肌梗死急性发作、各种严重的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及酒精性肝病;中度升高,见于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心肌炎;轻度升高,可见于轻度慢性肝炎。

患有重型肝炎时,若出现胆红素迅速升高,转氨酶反而下降,称为酶胆分离,提示预后不良。

血清转氨酶活性测定反映肝细胞损害及其程度,对肝病的病因鉴别诊断意义不大。

ALT存在于肝细胞胞浆水溶性部分,AST存在于细胞浆水溶性部分及线粒体中。

肝细胞损害严重者,AST不仅胞浆中的酶释放出来,而且线粒体中的酶也释放出来,故测定AST/ALT比值可用于判断肝细胞损害程度和肝病类型。

急性肝炎或轻型慢性肝炎病人,ALT>AST;酒精性肝病、重型肝炎病人通常AST>ALT。

临床检验生化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指标升高临床意义及预示疾病

临床检验生化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指标升高临床意义及预示疾病

临床检验生化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指标升高临床意义及预示疾病疾病
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

红细胞死亡后变成间接胆红素,经肝脏转化为直接胆红素,组成胆汁,排入胆道,最后经大便排出。

间接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之和就是总胆红素。

上述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均可使人发生黄疸。

如红细胞破坏过多,产生间接胆红素过多,肝脏不能完全把它转化为直接胆红素,可以发生溶血性黄疸。

1、直接胆红素偏高:若肝细胞受损,胆红素不能正常转化为胆汁,或是胆汁排泄受阻,都会引起直接胆红素偏高,引起直接胆红素偏高的常见病因有肝内及肝外阻塞性黄疸、胰头癌、毛细胆管型肝炎及其他胆汁瘀滞综合征等;
2、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都增高: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等。

3、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增高:肝内及肝外阻塞性黄疸,胰头癌,毛细胆管型肝炎及其他胆汁瘀滞综合征等。

4、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增高: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疾病,新生儿黄疸等。

5、红细胞破裂因素:肝脏的损伤,可导致乙肝患者肝脏内红细胞的大量死亡而发生破裂,当肝脏代谢功能不足以使得其转化为直接胆红素时,可引发溶血性黄疸症状。

6、肝细胞病变因素:当乙肝患者体内肝细胞发生病变,亦或者胆红素不能够转化为胆汁时,可导致肝脏肿大、肝内胆管受到压迫而造成胆汁排泄受损,引发血液中胆红素含量升高。

7、胆汁排泄受阻因素:乙肝患者患有胆结石,胆结石可阻塞肝脏内胆汁的排泄,使得胆汁不能顺利排除肝脏,进而也可导致血液中胆红素的升高。

结合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这两个名字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拗口?其实,它们在我们身体里可大有文章。

今天,就让我们轻松聊聊这两位“角色”在身体里的故事,绝对不是你想象中的枯燥无味,来吧,走进这个有趣的小世界!1. 胆红素的基本知识首先,咱们得搞明白胆红素到底是什么。

它是红血球分解时产生的一种黄色物质,听起来有点像是个艺术家的名字,实际上却是咱们身体里重要的生物标志。

它的形成主要是因为红血球“退休”后,肝脏会将其转化为胆红素。

没错,这可是一场身体内部的“盛大庆典”,庆祝着红血球的功勋。

1.1 结合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接下来,有两个小伙伴要登场了:结合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是胆红素的“成品”,可以被身体轻松利用,像是刚出炉的面包,香气扑鼻,大家争着来吃。

而非结合胆红素呢,则是一个未成熟的阶段,它不容易被排出体外,像个不爱洗澡的小孩,闹得满身都是脏兮兮的。

1.2 它们的作用那么,这两位小家伙究竟在我们身体里干嘛呢?结合胆红素帮助排出多余的胆汁,而非结合胆红素则在肝脏里被处理,最终也要转化成结合胆红素,才有机会出门见人。

其实,它们就像是一对默契的搭档,一起在身体的舞台上表演。

2. 胆红素的检测与健康我们为什么要关注胆红素呢?因为它的水平直接反映了我们的健康状态。

医生常常通过血液检测来查看胆红素的含量,像是在给你做个“健康快检”。

如果非结合胆红素太高,那可能意味着身体里有些地方出现了问题,像是肝脏小朋友在发脾气。

2.1 生活中的胆红素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食物会影响胆红素的水平,比如说,吃太多油腻食物可能让胆红素水平飙升。

就像你喝了太多可乐后,肚子里就开始闹腾,身体也不例外,要保持饮食的平衡,才能让这两位“角色”和谐共处。

2.2 如何保持健康当然,想要保持健康,除了饮食,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

多运动不仅能提升身体的代谢,还有助于肝脏功能的正常运转。

说到底,身体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胆红素只是其中一个小齿轮,但它却和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

高胆红素血对血常规测定的影响

高胆红素血对血常规测定的影响

高胆红素血对血常规测定的影响高胆红素血对血常规测定的影响是个重要话题,特别是在临床上。

先聊聊高胆红素血。

简单来说,就是体内胆红素水平高过正常值。

这种情况可能源于肝脏问题、溶血等,造成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异常增加。

胆红素,这个名字听上去似乎有点复杂,但实际上,它是我们身体代谢的一部分。

大家都知道,胆红素的主要来源是红细胞的分解。

一、影响机制1.1 胆红素的类型胆红素主要分为两种: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是未结合的,通常在肝脏中结合形成直接胆红素。

高胆红素血时,间接胆红素会增加,影响血液成分的检测。

比如说,实验室在检测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麻烦。

1.2 对红细胞的影响高胆红素血可能导致红细胞的溶解,进而影响血常规的结果。

红细胞减少意味着身体运送氧气的能力下降,患者可能感到疲惫、无力。

这种情况不仅影响实验室数据,还对医生的诊断造成困扰。

二、检测结果的干扰2.1 白细胞计数高胆红素血对白细胞计数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战士,负责抵御感染。

当胆红素浓度高时,可能导致白细胞的结果出现假性增高或降低,搞得医生很是头疼。

2.2 血小板计数再来谈谈血小板。

血小板是帮助止血的关键成分。

高胆红素血可能使血小板聚集,影响正常的血小板计数。

这意味着即使在无其他问题的情况下,患者也可能面临出血风险。

2.3 实验室技术的局限在实验室检测中,高胆红素血会对某些试剂的反应产生干扰。

检测仪器有时无法正确分析样本,造成假结果。

这就像是给医生出了一道难题,明明没病却被误诊了。

三、临床意义3.1 诊断的复杂性医生依赖血常规来做出诊断,高胆红素血可能遮蔽了一些重要的信息。

举个例子,假设一个病人表现出发热、乏力,医生查看血常规,结果却模糊不清,最后只能选择再做其他检查。

3.2 治疗方案的调整在治疗上,高胆红素血也会影响医生的选择。

有时,针对感染或其他疾病的常规治疗方案可能因为血液检测结果的干扰而改变。

这让治疗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医生需要更加谨慎。

间接胆红素—超敏C反应蛋白+肝肾功能

间接胆红素—超敏C反应蛋白+肝肾功能

三、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又称非结合胆红素,即不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

由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组成总胆红素。

血清间接胆红素升高,主要与各种溶血疾病有关。

大量的红细胞破坏后,大量血红蛋白被转变成间接胆红素,超过了肝脏的处理能力,不能将其全部转变成直接胆红素,使血液中的间接胆红素升高。

其浓度反映肝细胞的转化功能和红细胞的分解状态。

(一)正常数值1.0-20.0 μmol/L。

(二)临床意义1、异常结果(1)间接胆红素增高,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

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溶血性疾病、新生儿黄疸或者输血错误等。

肝炎与肝硬化病人的间接胆红素都可以升高。

(2)升高亦可见于严重烫伤、败血症、疟疾、血型不合输血、脾功能亢进、恶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铅中毒、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药物性黄疸、体质性黄疸、哺乳性黄疸等。

2、结果偏高可能疾病:小儿溶血性贫血、溶血过度所致贫血、小儿药物诱发的溶血性贫血、特发性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小儿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急黄、胆石、溶血性贫血、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

(三)注意事项1、直接胆红素升高:见于原发性胆汁型肝硬化、胆道梗阻,肝炎,肝硬化等。

2、间接胆红素升高:见于溶血性疾病、新生儿黄疸或者输血错误等。

3、总胆红素增高:见于中毒性或病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疽、恶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

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黄疸、内出血、输血后溶血性黄疽、急性黄色肝萎缩。

先天性胆红素代谢异常、果糖不耐受等。

4、检查胆红素前应注意保证足够的睡眠,合理饮食,不吃油腻,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等。

(四)检查过程抽取受试者的血液,用速率法或者干化学法进行测验。

(五)不宜人群不宜人群:需要检测的人群有新生儿,输血后的病人,贫血等的人群。

无检测适应症者不宜进行检测。

(六)不良反应1、感染:采集血液时注意无菌操作,采血处避免水液等污染,以免局部感染。

2、出血:采血后给予充分按压时间,尤其有凝血障碍,出血倾向者,避免局部皮下渗血,淤青肿胀。

未结合胆红素 分子量

未结合胆红素 分子量

未结合胆红素分子量
未结合胆红素是一种生物体内的黄色色素,其分子量为约584.7g/mol。

它是由肝脏中的红细胞分解产生的,然后通过肝脏和肠道排出体外。

未结合胆红素在人体内的含量通常很低,但在某些情况下,它的水平可能会升高,这可能会导致一些健康问题。

未结合胆红素的主要作用是帮助肝脏将红细胞分解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

当红细胞寿命结束时,它们会被肝脏分解成未结合胆红素和其他废物。

未结合胆红素然后进入血液循环,并被肝脏捕获和处理。

肝脏将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结合胆红素,然后通过胆汁排出体外。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未结合胆红素的水平可能会升高。

这可能是由于肝脏疾病、胆道阻塞、药物或遗传疾病等原因引起的。

高水平的未结合胆红素可能会导致黄疸,这是一种皮肤和眼睛发黄的症状。

高水平的未结合胆红素还可能会导致肝脏损伤和其他健康问题。

治疗高水平的未结合胆红素的方法取决于其原因。

如果是由肝脏疾病引起的,治疗可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或其他治疗方法。

如果是由胆道阻塞引起的,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或其他治疗方法来解除阻塞。

如果是由药物引起的,可能需要停止使用该药物或更换其他药物。

未结合胆红素是一种重要的生物体内黄色色素,它帮助肝脏将红细胞分解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未结合胆红素的水平可能会升高,这可能会导致一些健康问题。

治疗高水平的未
结合胆红素的方法取决于其原因,因此需要进行适当的诊断和治疗。

体检报告解读——非结合胆红素(ibil)偏高

体检报告解读——非结合胆红素(ibil)偏高

体检报告解读——非结合胆红素(IBIL)偏高非结合胆红素即不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又称为间接胆红素。

胆红素的相关代谢,您可以按照下面的内容通俗的这样理解。

体内的胆红素大部分来自衰老红细胞裂解而释放出的血红蛋白,通俗的说,胆红素的“前世”是红细胞,红细胞死亡后,就被降解为间接胆红素(之所以称之为间接,是因为它不能溶于水),后者进入肝脏,经处理、转化等一系列的加工,成为了直接胆红素(可溶于水),随胆汁排入胆道,最后随大便排出体外(使大便呈现“黄色”)。

康康在线——非结合胆红素(IBIL)偏高解读间接胆红素(IBIL)偏高见于严重烫伤、败血症、疟疾、血型不合输血、脾功能亢进、恶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铅中毒、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药物性黄疸、体质性黄疸、哺乳性黄疸等。

总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总胆红素和结合与非结合胆红素均增高,见于肝细胞性黄疸;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的比值,>35%为阻塞性或肝细胞性黄疸;比值<20%为溶血性黄疸。

建议内科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及治疗。

康康在线——小贴士Q:间接胆红素高吃什么药好?A:单纯的就间接胆红素高点,没太大意义,需要排除溶血性黄疸。

如果总胆红素也正常,那就不用管了。

多喝水,饮食有节,起居有度就可以了,不用吃药。

少喝酒吧,估计是酒量不行,肝脏解毒能力下降引起的,这样药更不能吃了,好好在家清淡饮食一段时间再复查下吧。

Q:间接胆红素高怎么办?A:间接胆红素高除了积极的接受治疗之外,还应注意饮食。

间接胆红素高患者朋友饮食注意事项:1.饮食宜清淡,如豆类制品,鱼类、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B、C、E、有较好的抗氧化功能且易消化吸收。

宜多食海鲜、香菇、芝麻、核桃、大枣、瘦肉及动物肝脏等食物。

忌饮酒,忌过多甜食。

饭后宜卧床休息1-2小时,保证肝脏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有利于肝细胞修复。

2.多选用新鲜蔬菜和水果,其富含多种维生素,可增加VC含量,促进免疫系统的启动,增加白血球吞噬细菌的能力等,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自身的抵抗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力。

高胆红素血症(黄疸)的鉴别诊断

高胆红素血症(黄疸)的鉴别诊断

给你一个土点的方法:永远不会忘记••直”字组词——直接(直结)-一-结合胆红素.(经肝脏作用 后的了)患者曾于20年前感染病毒性肝炎,曾行过短期正规治疗。

后间断服药两次。

服药间隔 时间较长。

最近偶感右上腹隐疼。

久坐后右季肋区感钝疼。

休息后缓解。

于近日查肝功提示: 总胆红素37.7 (<20) H间接胆红素29.8 (2-17) H直接胆红素7.90 (1-7) H总蛋白83.2 白蛋白51.4 球蛋白31.8 白球比1.62 谷丙 38.6 (<40)谷草 27.8 (<38)谷丙/谷草0. 72緘性确酸酶73. 4 (<115)胆碱脂酶 8631 (5000-12500)r-谷氨酰氨转肽酶19.5 (0-40)以上肝功能结果中升高的值的临床意义是什么?对于这类长期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是什么?日 常生活中注意什么?各位给予相关解释及帮助!红细胞由血红蛋白和亚铁血红素构成,前者在肝、脾脏被分解为珠蛋白、铁、胆绿索•,胆绿素还 原成间接胆红素(即非结合胆红素因此,红细胞受破坏溶血时,出现间接型髙胆红素血症),间 接胆红素在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成直接胆红素(即结合胆红素)。

后者能经肾排出,前者不能。

1、 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增高:常见于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疟疾、新生儿黄疸等。

2、 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増高:肝及肝外阻塞性黄疸、胰头癌、毛细胆管型肝炎及其他胆汁瘀 滞综合征等。

3、 三者均增髙: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变、中毒性肝炎等。

血中胆红素有3种:未结合胆红素(UC 、结合胆红索9CB)和6-胆红素。

成人每日平均产生2 50、350吨胆红索,其中约75%来自衰老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的分解,另25%主要来自骨髓未成熟 红细胞的分解及其他非血红蛋白的血红素分解产物。

UCB 不溶于水,在血中与蛋白质结合不通过 肾小球滤膜。

UCB 入肝后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作用下形成胆红素葡萄糖醛酸,即为CB 。

非结合胆红素名词解释

非结合胆红素名词解释

非结合胆红素名词解释非结合胆红素(UnconjugatedBilirubin)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也是血液中的一种黄素。

它的主要成分是胆红素(bilirubin),是由血液中死去红细胞所产生的同型视黄蛋白(homogentisic acid)和溶红素(globulins)中分解出来的一种有机物质。

一般来说,非结合胆红素是由肝脏从血液中解毒释放出来的,并以尿液或粪便排出体外。

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非结合胆红素的浓度应该在一定的范围内,当非结合胆红素的浓度超出正常范围时,就说明可能存在相关的疾病情况。

非结合胆红素的分泌和排出是由肝脏来控制的过程,但它也有几个辅助过程。

当红细胞死亡时,视网膜膜中的视黄蛋白会被酶分解,而当它们被装入溶血红细胞(RBCs)中时,它们会结合形成结合胆红素(conjugated bilirubin)。

结合胆红素会随着溶血红细胞的清除而被运输到肝脏,在肝脏中,结合胆红素会被进一步氧化,形成非结合胆红素。

非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控制肝脏的毒素代谢,以保护肝脏免受毒素侵害,并起到抗氧化和抗衰老作用。

此外,它还可以作为一种抗微生物活性物质,促进机体产生抗体,防止病毒、细菌和其他病原体的侵袭。

非结合胆红素被认为是血液病变的重要生化指标,当血液中的非结合胆红素增多时,就可能存在一些不同的疾病。

如果非结合胆红素的水平增加,一般会导致皮肤发黄和肝功能受损,这一病症又被称为“黄疸”。

此外,非结合胆红素过高也可能指示着病毒感染、肝炎、肝硬化、胆管结石或阻塞。

另外,非结合胆红素的过低也可能引起相关的病变,一般来说,当肝脏出现病变或者出现肝损伤时,就会出现非结合胆红素低的情况,这就可能提示出肝脏存在的某些疾病。

从上述的介绍中可以看出,非结合胆红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学物质,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检测血液中的病变,还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肝脏是否有病变。

所以,一般来说,检测非结合胆红素是一种很重要的检查,及早发现可能存在的病变,可以有效地避免病情的加重。

生化项目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生化项目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前篇文章讲解了血常规的各项指标代表的意义,今天咱们了解一下生化中各项指标代表的意义吧。

参考值每个医院标准不一样,根据自己手上的化验单,能明白增高或减低的意义就OK 了。

一、总胆红素 T-BIL 2.0-20.0cmol/21、增高见于(1)肝细胞性疾病:如急性黄疽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坏死等。

(2)阻塞性疾病:如胆石症、胰头癌等。

(3)其他:如新生儿黄疽、败血症、溶血性贫血、严重大面积烧伤、溶血等。

2、减低无临床意义二、直接胆红素D-BIL 0.0-6.0umol/L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疽、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减少:无临床意义三、间接胆红素IBIL 1.7-13.0umol/L增高常见于溶血性黄疽、先天性黄疽、肝细胞性(肝炎)或混合性黄疽,也于见阻塞性黄疽。

注: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的辩证关系:1、三者均高,属肝细胞性黄疽、如急性重症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肝癌等。

2、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升高,属阻塞性黄疽,如胆道结石、胆道阻塞、肝癌、胰头癌等。

3、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升高,属于溶血性黄,如溶血性盆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症疾、新生儿黄疽等。

四、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谷丙) 0-40u/L增高:1、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胆石症、胆管炎、胆囊炎。

2、心血重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功能不全的肝淤血、脑出血等。

3、骨骼肌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等。

4、其他:某些药物和毒物引起ALT活性升高,如氨丙嗪、异烟肼、水杨酸制剂、乙醇、铅、汞、四氯化碳或有机磷等。

减少:无临床意义五、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谷草)0-37u/L增高:1、肝脏疾患: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

2、胆道疾患: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

3、心脏疾患: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等。

4、一些感染性疾患:如肺炎、伤塞、结核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 第16卷 第84期111石排净率高、住院时间短等特点,较开放手术具有明显优势。

目前常用的腔内碎石技术有气压弹道和钬激光,而钬激光较气压弹道碎石更为安全、有效 [2]。

钬激光是利用氪闪烁光源激活嵌在钇-铝-石榴石晶体上的稀有元素钬而产生的脉冲式激光,具备有效切割和汽化软组织的功能,可处理输尿管狭窄及息肉等 。

术后常规放置双J管,可起到引流肾内积水、防止肾绞痛、加快排石等作用[3]。

输尿管结石属中医学砂淋。

石琳范畴。

主要由于肾虚和下焦积热引起,病在肾或膀胱或在溺窍。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车前子不仅有较强的抑制肾脏草酸钙结晶沉积作用,而且具有促进输尿管蠕动的作用,尤其适用于输尿管结石,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尿,消石排石,通淋术中辅以中药排石效果显著,g服了排石不净的缺点钬激光碎石联合中药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确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及进一步研究[4]。

总之,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其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及时的处理和护理,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1] 邓子良, 吴凡宇, 成亚,等. 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临床体会.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23):59-60.[2] 齐娜, 李桂荣.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的护理.中原医刊,2005,30(5):56-57.[3] 龚海华. 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复杂性输尿管结石55例临床观察. 中国基层医药,2008,15(6):826-827.[4] 朱喜山, 李文坚, 张正林, 等.输尿管镜下U100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中国医师杂志,2008,10(6):788-789.·临床研究·肝病患者非结合胆红素升高的临床意义李欣欣(河南省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摘要: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比较常见的肝脏疾病患者的结合胆红素升高和脂质代谢,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和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肝病患者肝功能测试非结合胆红素升高的临床意义,为肝脏疾病的评估,肝硬化患者肝损伤的严重程度在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一个新的参考。

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住院NAFLD患者共90例,依据肝脏脂肪浸润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每组30例;挑选同期我院门诊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各组门静脉最大速度(PPVV)及平均速度(MPVV)、肝动脉阻力指数(hARI)、肝中静脉脉冲多普勒频谱特征。

成果各组肝中静脉脉冲波形构成比较,区别有统计学含义(χ2=28.342,P<0.01)。

对照组PPVV为(21.8±2.6 )cm/s,轻度组为(19.6±2.4) cm/s,中度组为(17.6±2.2) cm/s,重度组为(15.8±2.1)cm/s,区别有统计学含义(F= 36.82 ,P<0.05);4组对象MPVV分别为(20.4±1.5)cm/s,(16.6±2.4)cm/s,(16.2±2.9)cm/s,(13.7±0.7) cm/s,区别有统计学含义(F=54.28,P<0.05);hARI分别为(0.79±0.03)、( 0.77±0.04 )、( 0.73±0.03 )、(0.71±0.04 ),区别有统计学含义(F=32.00,P<0.05)。

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性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病毒的结合胆红素升高,会影响健康人口肝损伤,肝脏合成能力降低,脂质代谢紊乱等。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非结合胆红素;肝纤维化中图分类号:R322.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84.1000 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的检验设备和技术随之出现,早期的肝功能试验越来越精准。

肝脏功能的检测指标,包括成像检查、活检和血清学试验[1]。

通常,当肝脏成像变化,通常肝功能有明显的损伤。

尽管肝活检技术准确、可靠,仍是“黄金标准”的肝损伤程度评估、检查和更高的成本,但是由于不能接受的病人和广泛使用。

肝脏血清学测试,因此,由于其经济、安全、快速、早期已成为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愿意接受和传播的一种检测方法,也是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热点,在肝功能相关研究的同时,也敏感等问题,相应的精度指标,肝脏疾病,尤其是肝硬化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这些发现可能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在临床诊断和治疗,延缓或逆转肝纤维化患者的进展,并减少癌症的发生。

通过胆红素生产、运输、代谢和循环,分类研究,理解的结合胆红素在肝脏合成、运输、代谢正常的生理过程。

结合临床观察,分析的意义肝病患者的血清结合胆红素升高的原因,探索结合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胆红素升高,结合胆红素和肝纤维化的程度,脾脏大小和血小板水平之间的关系,从而提供一个参考依据肝病患者肝损伤评估,甚至肝硬化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住院NAFLD患者共90例,均符合2006年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治疗攻略图中的确诊规范,扫除心脏疾病、别的急慢性肝病、急JR性肾病、恶性肿瘤者及孕妇、酗酒者、有腹部手术病史者。

依据肝脏脂肪浸润程度将病人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每组30例。

轻度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纪20~53岁,均匀(41.7±3.2)岁;中度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纪21~51岁,均匀(41.1±2.7)岁;重度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纪22~50岁,均匀(42.1±2.3)岁。

挑选同期我院门诊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纪19~56岁,均匀(41.5±2.9)岁。

1.2 观察指标。

1.2.1 多普勒频谱特征依据肝中静脉脉冲多普勒频谱特征:将其波形分为3型:(1)正常型(T型):三相波型,2个负向波和1个正向波(见图1); (2)衰减型(B型):两个负向波,波幅相对减低,无时间短反向血流(见图2);(3)平整型(M型):持续平整波形,(下转第18页)图1 超声示肝中静脉正常型波形 图2超声示肝中静脉衰减型波形图3超声示肝中静脉平坦型波形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8418表1 2组治疗效果(例,%)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402514197.5%(39/40)对照组4018101270.0%(28/40)χ2----11.11P----<0.01采取率(%)表示,例用χ2检验,对其中的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χ—±s )表示,采用t 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在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39/4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28/40),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3 讨论急性肠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多样[3]。

包括物理因素(进食生、冷、腐、馊食物或者暴饮暴食等)、细菌感染(产霉素细菌等)、化学因素(使用抗生素药物等)等多方面因素,研究表明,当夏季、秋季或2者交替季节时,急性肠胃炎发病率会显著上升,患者可见腹痛、发热、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果得不到合理有效的治疗,轻者有不同程度腹泻、食欲不振。

重者将会出现低血钾,引起全身中毒,甚至危及患者生命[4]。

复方嗜酸乳杆菌片作为常用的肠道菌群调整药,其主要的成分为嗜酸乳杆菌,主要的作用为抑制肠道致病菌生长和繁殖,另外,对提高肠道酸度具有重要的作用。

嗜酸乳杆菌能够与人体肠粘膜良好的结合,抑制病原菌,促进肠粘膜细胞分泌免疫球蛋白,大量临床事实证实了采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能够缓解患者的肠胃道症状,调节肠胃道功能紊乱,但单一采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患者疗效欠佳,这可能与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清除感染细菌作用强度较弱有关。

因此,笔者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联合采用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奥美拉唑肠溶片包衣下药物为(类)白色,是胃、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应激性溃疡等疾病的常用药物,其本质为一种质子泵抑制剂,能够在高酸性环境下转化为亚磷酰胺,从而一直胃酸分泌和酶活性,联合采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和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2种药物相辅相成,相互弥补,不仅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同时能够有效的清除感染细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根据研究结果,在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

另外,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达97.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2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显著(χ2=11.11,P<0.05)。

与朱红报道的数据相似[5]。

结果证实采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急性肠胃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综上所述,急性肠胃炎患者采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具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张风岭,周东生.肠胃舒缓汤配合西药治疗急性肠胃炎58例[J].陕西中医,2014,12(3):318-319.[2] 陶景渊.浅谈急性肠胃炎症状及治疗方法[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7):267.[3] 乌云塔娜.中西医联合治疗在急性肠胃炎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9(6):160-161.[4] 孔敏.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奥美拉哩肠溶片治疗急性肠胃炎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4,23(12):2543-2544.[5] 朱红梅.奥美拉哩肠溶片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急性肠胃炎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4,2(8):85-86.(上接第111页)相似门静脉频谱阵剑(见图3) 。

肝中静脉频谱取样方位位于下腔静脉3~4cm 处并避开其分支,防止下腔静脉的影响,取样容积放置于管腔中央并防止接角虫管壁。

1.2.2 血流动力学。

(1)门静脉最大血流速度(PPVV)和平均速度(MPVV):取样方位接近门静脉右支分支之前,取样视点为45°;(2)肝动脉阻力指数(HARI),取样方位坐落榜首肝门区,肝动脉走行于门静脉前方,取样视点均<6000取样方位均重复丈量3次取平均值。

1.3 统计学办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