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临床意义(严选内容)

合集下载

电解质分析的临床意义:

电解质分析的临床意义:

电解质分析的临床意义:

钾K:升高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急慢性肾衰、休克、组织挤压伤、重度溶血、口服

或注射含钾药过多。

降低见于严重腹泻、呕吐、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服用利尿剂、胰岛素的应用、钡盐与棉籽油中毒,家族性周期性麻痹发作时下降、但间歇时下常。

钠Na:下降见于是1)胃肠道失钠:幽门梗阻、呕吐、腹泻,胃肠道、胆道、胰腺手术后

造瘘,引流等。

2)尿钠排出增多:如严重肾盂肾炎、肾小管严重损伤、肾上腺皮质机

能不全、糖尿病、应用利尿剂等。

3)皮肤失钠:大量出汗时,如只补水而不袖钠,大面积烧伤、创伤、

体液及钠从创口大量丢失。

4)抗利悄激素过多:肾病综合征的低蛋白血症、肝硬化腹水、右心衰

竭时有效血容量减低等。

升高见于是1)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如柯兴氏、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2)严重脱水:高张性脱水

3)中枢性尿崩症

氯Cl:升高见于高钠血症、失水大于失盐、氯化物相对浓度增高、高氯血性代谢酸中毒、

过量注射生理盐水等。

下降见于氯化钠的异常丢失或摄入不足:如严重呕吐、腹泻,胃液、胰液或胆汁大

量丢失、长期限制氯化钠的摄入、阿狄森病、抗利尿素分泌增多的稀释性

低钠低氯血症。

二氧AB升高见于代射性碱中毒:如幽门梗阻、柯兴氏和服碱性药物过多等,呼吸性酸中毒

如呼吸中枢抑制、呼吸肌麻痹、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和气胸

等。

下降见于代谢性酸中毒如严重腹泻、肾功能衰竭、糖尿病和服酸性药物过多等。

离子钙lCa:升高见于甲状腺机能亢进、代谢性酸中毒、肿瘤、维生素D过多症等。

降低见于原发性和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慢性肾衰、肾移植或进行血透析患者、维

电解质-临床意义

电解质-临床意义

2.低钾血症:血清钾<3.5mmol/L为低钾血症。
常见于: ①钾进食量不足;
②钾丢失过多:呕吐、腹泻; ③肾脏疾病:急性肾衰竭多尿期,尿排出大量电解质; ④皮质功能亢进,尤其是醛固酮增多症,尿钾丢失过多。 此外,长期使用皮质激素,如可的松、地塞米松,未同时 补钾,也可得低钾血症。
钠的临床意义
注意事项:
1.K:血清或血浆可在2~4℃或冷冻保存。钾测定结果明
显受溶血的干扰,因为红细胞内钾浓度约为血清钾浓度的 20倍,故样品严格防止溶血。全血未及时分离或冷藏均可 使血钾上升。采血前,患者肌活动,如仰卧起坐、握拳等, 可使血钾上升。测定血钾标本时,室温放置30~45分钟后 离心分离血浆或血清。室温下,从接收标本到上机检测的 最长时间限制是4小时,15~30℃的环境下不应超过8小时。 如无法在4小时内完成,血清或血浆应该被保存在2~8℃, 在48小时内完成测定。
备食物过程中加入的钠或含钠的复合物,以及酱 油、腌制肉或烟熏食品、酱菜类、发酵豆制品、 咸味休闲食品等。
需要人群 :高温、重体力劳动、经常出汗的人需 要注意补充钠。
氯食物来源:膳食氯几乎来源于氯化钠,仅少量
来自氯化钾。因此食盐及其加工食品酱油、腌制 肉或烟熏食品、酱菜类以及咸味食品等都富含氯 化物。一般天然食品中氯的含量差异较大;天然水 中也几乎都含有氯。
5.CO2 :标本要求采血后应迅速分离,及时测定,可以免

电解质测定的临床意义

电解质测定的临床意义

电解质测定的临床意义

一、引言

电解质是指带有电荷的离子化合物,通过电解质测定可以获得人体内液体中不同电解质的浓度信息。电解质在机体内起着重要的调节功能,对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因此,电解质测定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电解质测定的方法

2.1 传统电解质测定方法

1.重量法:通过称量样品质量、电解质含量等计算得出浓度结果。

2.滴定法:利用计量滴定容量以测定电解质浓度。

3.电导法:利用电解质在电场中的电导性质进行测定,根据电导率与浓度之间

的关系计算浓度值。

2.2 现代仪器测定方法

1.离子选择电极法:利用半导体材料、液体膜等进行电解质的选择性测定。

2.吸光光度法:通过测定电解质溶液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程度判断浓度。

3.电解质电极法:基于电解质在电解液中的扩散电流与浓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测

定。

三、常见电解质测定

3.1 血清电解质测定

1.钠离子(Na+):血清钠离子浓度的变化与体液平衡、神经传导等密切相关。

2.钾离子(K+):血清钾离子的测定对于监测心脏功能、骨骼肌功能以及细胞膜

电位等具有重要意义。

3.钙离子(Ca2+):血清钙离子参与骨骼形成、神经传导、心肌收缩等生理过程。

4.氯离子(Cl-):血清氯离子含量与体液酸碱平衡等密切相关。

3.2 尿液电解质测定

1.尿钠排泄率:通过测定尿液中钠离子的浓度,可以评估肾脏对钠的排泄功能。

2.尿酸排泄率:尿液中尿酸的排泄率可以反映肾脏对尿酸的排泄能力,对痛风

等疾病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四、临床意义

4.1 电解质紊乱的诊断与监测

1.高钠血症:高血钠症会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电解质测定可用于监测和诊

电解质分析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培训

电解质分析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培训

电解质分析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培训

电解质分析是临床实验室常见的一项检验项目,用于评估人体内电解质的平衡情况。影响电解质分析结果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采集样本的方法:正确的采集方法能够确保样本的准确性。血液样本采集时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避免污染和血细胞破裂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2. 采集样本的时间:电解质的浓度在一天中可能有很大的变化。例如,饮食、运动和使用某些药物都可能影响电解质的平衡。因此,在采集样本时要注意相应的时间窗口,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3. 仪器和试剂的质量:使用高质量的仪器和试剂对于准确测定电解质的浓度至关重要。实验室需要定期维护和校准仪器,使用经过验证的试剂。

4. 样本保存和运输:适当的样本保存和运输条件可以防止电解质浓度的变化。在采集后,样本应该被储存在适当的温度和容器中,并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

电解质分析的临床意义在于评估人体内电解质的平衡状态,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与电解质紊乱相关的疾病。例如,电解质不平衡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神经系统问题和肾功能异常等问题。通过电解质分析,医生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这些问题,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和药物选择。同时,电解质分析也是监测药物治疗、液体补充和肾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请注意,以上回答仅供参考,具体操作还需要参考实验室的具体要求和临床医生的指导。

常见电解质的临床意义

常见电解质的临床意义

常见电解质的临床意义

电解质是指能够自由离解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物质,在生物体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调节细胞内外液体的浓度、控制细胞膜电位、参与酸碱平衡等生理过程。临床上,电解质紊乱常常与各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下面将介绍常见电解质的临床意义。

1.钠离子(Na+):钠是一种特别重要的阳离子,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参与调节细胞内外液体的平衡。钠的浓度异常升高称为高钠血症,可以导致脱水、尿少、乏力、肌无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的紊乱和器官功能受损。钠的浓度异常降低称为低钠血症,常见于临床上,其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头痛、抽搐和意识障碍等,严重时可能导致脑水肿甚至生命危险。

2.钾离子(K+):钾在细胞内液中浓度很高,与钠离子相互作用维持细胞内外液体的电位差,这对于神经肌肉的正常活动至关重要。当钾的浓度过高或过低时,都会导致心脏节律紊乱,严重时能引发致命性的心律失常。高钾血症常见于肾功能衰竭、向心性心力衰竭等疾病,其症状包括心悸、肌无力、呼吸困难等;低钾血症多见于利尿剂滥用、酗酒、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等情况,其症状包括乏力、肌无力、心律失常等。

3.钙离子(Ca2+):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阳离子,它不仅仅参与骨骼和牙齿的形成,还参与神经传导、肌肉收缩、血液凝固等生理过程。血钙浓度异常升高称为高钙血症,常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骼恶性肿瘤、骨髓瘤等疾病,其症状包括多尿、便秘、脱水等;低钙血症多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慢性肾衰竭、维生素D缺乏等疾病,其症状包括手足抽搐、肌肉痉挛、心律失常等。

电解质临床意义

电解质临床意义

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

水和电解质广泛分布在细胞内外,参与体内许多重要的功能和代谢活动,对正常生命活动的维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动态平衡是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实现的。临床上常见的水与电解质代谢紊乱有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水肿、水中毒、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

人和高等动物机体内的细胞也象水中的单细胞生物一样是在液体环境之中的。和单细胞生物不同的是人体大量细胞拥挤在相对来说很少量的细胞外液中,这是进化的结果。但人具有精确的调节机构,能不断更新并保持细胞外液化学成分、理化特性和容量方面的相对恒定,这就是对生命活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内环境。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在临床上十分常见。许多器官系统的疾病,一些全身性的病理过程,都可以引起或伴有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外界环境的某些变化,某些变化,某些医原性因素如药物使用不当,也常可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纠正?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本身又可使全身各器管系统特别是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和机体的物质代谢发生相应的障碍,严重时常可导致死亡。因此,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问题,是医学科学中极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受到了医学科学工作者的普遍重视.

疾病病因

药物、终末期肾病、代谢性酸中毒、溶血、肿瘤溶解综合征、饮食(很少是单一原因)、醛固酮减少症(Addison病,低肾素血症)。

电解质摄入减少,胃肠道丢失(腹泻、使用泻药),肾脏丢失(高醛固酮血症、排钾利尿药、羧苄青霉素、青霉素钠、两性霉素B),细胞内转移(碱中毒或pH值升高),以及营养不良。?

电解质检查的临床意义

电解质检查的临床意义

电解质检查的临床意义

1.血清钾

血清钾增高见于各种严重肾脏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系统性红斑狼疮、淀粉样变、先天性排钾缺陷、尿少或尿闭等。另外

严重溶血或组织损伤、炎症、坏死、化疗、烧伤、运动过度等,可使

红细胞或肌肉组织内的钾大量放入细胞外液而导致血钾升高。当呼吸

或循环功能不全、手术麻醉时间过长、休克也可导致组织缺氧,而引

起大量细胞内钾转移至细胞外液,发生高血钾。食入或静脉注入大量

钾盐,超过肾脏排钾能力而引起钾摄入过多。含钾药物及潴钾利尿剂

的过度使用,尤其在合并肾功能受损时也可发生高钾血症。

血清钾降低见于严重呕吐、腹泻或胃肠减压、大量应用排钾利

尿剂及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醛固酮增多症、慢性

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代谢性碱中毒、烧伤、腹腔引流、血液及

腹膜透析等可引起钾丢失过多而使血钾降低。另外心功能不全、肾性

水肿或大量输入无钾盐的液体因稀释而导致血钾降低,大量应用胰岛素、急性碱中毒、家族性周期性低钾麻痹患者发作时等因血钾在体内

分布异常而导致血钾降低。

2.血清钠

血清钠增高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如库欣综合征、原发性醛固

酮增多症、严重脱水、补盐过度、中枢性尿崩症、脑外伤、脑血管意

外等均可使血清钠增高。

血清钠降低由于腹泻、呕吐、幽门梗阻、胃肠道、胆道、胰腺

手术后造瘘、引流、大量腹水等引起的胃肠道失钠;由于严重肾孟肾炎、肾小管严重损害、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大量应用利尿剂,特别

是长期限制钠盐的心脏功能不全或肾脏疾病患者更易引起尿钠排出增

多而使血清钠降低。另外大量出汗时,大面积烧伤、创伤、体液及钠

电解质临床意义

电解质临床意义

一、电解质临床意义

1、血清钾测定临床意义:

⑴血清K+增高:血清K+高于5.5mmol/L为高钾血症。血清K+高于7.5mmol/L 将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必须给予治疗。K+增高见于:①输入过多,如静脉输入含K+溶液浓度过高、速度过快或输入大量库存血;②K+排泄障碍,如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低醛固酮症;③细胞内K+移至细胞外液,如大面积烧伤、创伤、血管内溶血、酸中毒等。

⑵血清K+降低:血清K+低于3.5mmol/L为低钾血症。血清K+低于3.0mmol/L,可出现心脏骤停。K+降低见于:①K+摄入不足,如大手术后,不能进食又未补钾;②K+丢失过多,如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服用排钾利尿剂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③钾的分布异常,如肾性水肿或输入无钾液体,细胞外液稀释,血钾降低;④大量输入胰岛素使葡萄糖被利用或形成糖尿,伴细胞外钾大量进入细胞内,致血钾降低;⑤原因不明的低血K+性麻痹症。

2、血清钠测定临床意义:

⑴血清Na+增高:见于①输入含Na+溶液过多;②肾排Na+减少,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脑血管病或脑外伤等。Na+增高常与脱水及其他代谢紊乱并存。

⑵血清Na+降低;见于:①丢失过多,如严重呕吐和腹泻;②慢性肾炎并发尿毒症或糖尿病酸中毒尿钠排出过多;③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时,钠经尿排出过多;④大量使用利尿剂时钠随尿排出,特别是长期限制钠摄入的心功能不全或肾病病人易出现低血钠;⑤大面积烧伤或出现大量肺泡渗出物,大量抽取胸水和(或)腹水。

血清电解质测定的数值和临床意义

血清电解质测定的数值和临床意义

血清电解质测定的数值和临床意义

血钠、血氯化物、血钾、血钙为临床上常用的血液生化检验项目。通

过对以上物质的检验可了解人体内电解质的含量,为补充电解质维持体内

渗压及酸碱平衡提供依据。是临床治疗严重失水、心力衰竭等所必不可少

的检验。

(1)参考值:

①血清钠测定——135~145mmol/L

②血清氯化物测定——96~106mmol/L

③血清钾测定——3.5~5.5 mmol/L

④血清钙测定——2.09~2.60mmol/L

(2)临床意义:

①血钠:血钠增高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血钠降低见于严重呕吐、

大量出汗及长期腹泻。

②血氯化物增高和降低的临床意义与血钠相同。

③血钾:血钾增高见于尿少、尿闭、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心力衰竭,

补钾过多及输入库存血;血钾降低见于呕吐、腹泻、大量利尿及应用胰岛

素时。

④血钙:血钙增高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多发性骨髓瘤、骨转移癌等;血钙降低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婴儿手足搐搦症、急性出血性胰腺炎、低蛋白血症等。

电解质测定的临床重要性和意义

电解质测定的临床重要性和意义

电解质测定的临床重要性和意义

电解质测定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且常见的实验室检查项目。电解质

是人体内起调节体液平衡、维持神经肌肉系统正常功能的重要成分。

电解质测定的结果可以提供重要的临床信息,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各

种疾病。

1. 深度解析电解质测定的意义和重要性

电解质是带正电荷(阳离子)或带负电荷(阴离子)的化学物质,包

括钠、钾、钙、镁、氯、磷等。它们在体内起着维持渗透压、酸碱平衡、神经肌肉兴奋等重要生理功能。电解质的水平常受多种因素的调控,如饮食、代谢、肾功能等。通过监测电解质的水平,可以了解人

体内的液体平衡、酸碱状态和某些疾病的发展情况。

2. 电解质测定在临床中的应用

电解质的异常水平在很多疾病中是常见的,比如高血压、充血性心力

衰竭、急性肾损伤等。电解质测定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程

度和预后,指导治疗和监测疾病的进展。

举例来说,钠是血浆中最主要的阳离子,它调节细胞内外的液体平衡。低钠血症(低钠)或高钠血症(高钠)都会导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如头痛、恶心、抽搐等。通过测定血清钠

浓度,可以评估水电解质平衡的状态,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除了钠,钾在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低钾血症

(低钾)可能导致肌肉无力、心律失常等症状,高钾血症(高钾)则

可能对心脏造成危险。血钾水平的测定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这些疾病的

程度和预后,并在必要时调节药物治疗。

肾功能是电解质调节的关键,尤其是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重吸收

功能。通过监测血清肌酐和尿素氮等指标,可以了解肾脏的排泄功能

和电解质调节功能是否正常。这对于诊断和监测慢性肾脏疾病、急性

电解质临床意义

电解质临床意义

一、电解质临床意义

1、血清钾测定临床意义:

(1)血清K十增高:血清K+高于5.5mmol/L为高钾血症。血清K+高于7.5mmol/L 将引起心律失常其至心脏骤停,必须给予治疗。K十增高见于:①输入过多,如静脉输入含K十溶液浓度过高、速度过快或输入大量库存血;②K+排泄障碍,如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低醛固酮症;③细胞内K+移至细胞外液,如大面积烧伤、创伤、血管内溶血、酸中毒等。

(2)血清K+降低:血清K+低于3.5mmol/L为低钾血症。血清K+低于3.0mmol/L, 可出现心脏骤停。K+降低见于:①K+摄入不足,如大手术后,不能进食又未补钾;

②K+丢失过多,如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岀汗、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服用排钾利尿剂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③钾的分布异常,如肾性水肿或输入无钾液体,细胞外液稀释,血钾降低;④大量输入胰岛素使葡萄糖被利用或形成糖尿,伴细胞外钾大量进入细胞内,致血钾降低;⑤原因不明的低血K+性麻痹症。

2、血清钠测定临床意义:

⑴血清Na+增高:见于①输入含Na+溶液过多;②肾排Na+减少,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脑血管病或脑外伤等。Nf增高常与脱水及其他代谢紊乱并存。

(2)血清Na+降低;见于:①丢失过多,如严重呕吐和腹泻;②慢性肾炎并发尿毒症或糖尿病酸中毒尿钠排岀过多;③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时,钠经尿排出过多;④大量使用利尿剂时钠随尿排出,特别是长期限制钠摄入的心功能不全或肾病病人易出现低血钠;⑤大面积烧伤或出现大量肺泡渗出物,大量抽取胸水和(或)腹水。

电解质的各项指标和临床意义

电解质的各项指标和临床意义

电解质的各项指标和临床意义

1、钾(K)[正常参考值] 3。6—5。5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肾功能衰竭、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休克、组织挤压伤、低醛固酮血症、重度溶血、口服或注射含钾液过多等。减低见于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严重呕吐、腹泻、服用利尿剂和胰岛素、钡盐中毒、代谢性碱中毒、低钾饮食等。

2、钙(Ca)[正常参考值] 2。1-2。6mmol/L.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维生素D过多症、结节病、急性骨萎缩、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多发性骨肿瘤、血液中二氧化碳张力增加等。

3、钠(Na)[正常参考值]135-145mmol/L。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垂体前叶肿瘤、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严重脱水、中枢性尿崩症、过多输入含钠盐溶液、脑外伤、脑血管意外等。减低见于糖尿病、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消化液丢失过多(如呕吐、腹泻)、严重肾盂肾炎、肾小管严重损害、应用利尿剂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尿毒症的多尿期等。

4、血清磷[正常参考值] 0.87-1.45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慢性肾炎尿毒症、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维生素D过多症、多发性骨髓瘤及骨折愈合期等。减低见于佝偻病、软骨病、糖尿病、肾小管病变、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维生素D过少症、长期吸收不良及腹泻致磷摄入减少等疾病。

5、镁(Mg)[正常参考值]0。8-1.2mmol/L。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阿狄森病、肾功能衰竭、多发性骨髓瘤、严重脱水症、关节炎、镁制剂治疗过量、糖尿病昏迷等. 减低见于呕吐、腹泻、使用利尿剂、慢性肾功能衰竭、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旁腺机能亢进、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高血钙、糖尿病酮中毒、低白蛋白血症、长期使用氨基糖类抗生素等。

电解质测定的临床意义

电解质测定的临床意义

电解质测定的临床意义

1. 介绍

电解质是指能在水溶液中产生离子的化合物,包括钠、钾、氯、钙等离子。它们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功能,维持着正常的细胞功能和体液平衡。电解质测定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和监测人体内电解质的水平,以及诊断和治疗与电解质相关的疾病。

2. 临床意义

2.1 评估水电解质平衡

水电解质平衡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测定血清中各种离子的浓度,可以评估人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状态。钠离子(Na+)是细胞外液中最主

要的阳离子,其浓度变化可以反映出细胞外液容量和分布的改变。低钠血症可能表明失水或过多饮水,高钠血症可能与脱水或肾脏功能异常有关。

2.2 监测肾功能

肾脏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的关键器官,通过排除废物和调节电解质的浓度来维持体内稳态。电解质测定可以用于监测肾脏功能的变化。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是评估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指标。高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可能表明肾脏功能受损。

2.3 诊断和治疗电解质紊乱

电解质紊乱是指人体内某种或多种离子浓度超出正常范围。常见的电解质紊乱包括低钠血症、高钠血症、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等。这些紊乱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神经系统异常、肌肉无力等严重后果。通过电解质测定,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这些紊乱,以避免进一步的损害。

2.4 监测药物治疗效果

某些药物会影响人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如利尿剂、抗生素、抗癫痫药物等。通过定期测量电解质水平,可以监测药物治疗的效果,以及调整药物剂量和方案。

3. 电解质测定方法

3.1 血液样本采集

电解质测定通常需要采集静脉血样本。在采集之前,患者需要空腹,并且遵循标准的血液样本采集流程。采集的血液样本需要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

临床电解质检查临床意义

临床电解质检查临床意义

电解质检查临床意义

K+

增高:

钾排泄障碍:如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细胞内钾外移:如酸中毒、洋地黄中毒等细胞外液浓缩:如失水等

钾摄入过多:如补钾液过多等

降低:

钾摄入不足:如长期禁食或少食且静脉补钾不足等

钾丢失过多:如频发呕吐、腹泻、长期使用利尿剂等

细胞外钾内移:如静脉注入大量葡萄糖(与胰岛素同时静脉滴注)、碱中毒等

其他:如大剂量注射青霉素钠盐等

NA+

增高:

浓缩性高钠血症:如摄水少、失水多等

潴留性高钠血症:如皮质醇增多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

中枢性尿崩症:ADH 减少,尿量大且供水不足个

降低:

缺钠性低钠血症:如呕吐、腹泻、胃肠减压;利尿剂、急性肾衰多尿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等

稀释性低钠血症:如 ADH 分泌过多而未限制入水;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大量给水;顽固性充血性心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消耗病性低钠血症:各种慢性消耗疾病

CI-

增高:

高钠血症、失水大于失盐、注射过量生理盐水等

降低:

氯化钠异常丢失或摄入减少,如严重呕吐、腹泻、胃液、胰液或胆汁大量丢失,ADH 分泌增多的稀释性低钠、低氯血症等TCO2

增高:

各种原因引起的代谢性碱中毒:如幽门梗阻、库欣综合征、碱性药过多等

呼吸性酸中毒:如呼吸中枢抑制、肺气肿、气胸、支气管扩张等降低:

各种原因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如严重腹泻、肾衰竭、糖尿病、酸性药物过多等

呼吸性碱中毒:如长时间呼吸增速、肺泡中PCO 2 减低、肾小管代偿性 HCO 3 —排出增多等

IAG

增高:

代谢性酸中毒,此时酮酸、乳酸、磷酸盐或硫酸盐滞留和碳酸氢盐减少。

降低:

低白蛋白血症、代谢性碱中毒、多发性骨髓瘤、高镁血症、高钙血症等

电解质临床意义

电解质临床意义

电解质杂乱和酸碱均衡

水和电解质广泛分布在细胞内外,参加体内好多重要的功能和代谢活动,对正常生命活动的保持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动向平

衡是经过神经、体液的调理实现的。临床上常有的水与电解质代谢杂乱有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水肿、水中毒、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

人和高等动物机体内的细胞也象水中的单细胞生物相同是在液体环境之中的。和单细胞生物不一样的是人体大批细胞拥堵在相对来说极少许的细胞外液中,

这是进化的结果。但人拥有精确的调理机构,能不停更新并保持细胞外液化学成分、理化特征和容量方面的相对恒定,这就是对生命活动拥有十分重要意

义的内环境。

水、电解质代谢杂乱在临床上十分常有。好多器官系统的疾病,一些浑身性的病理过程,都可以惹起或伴有水、电解质代谢杂乱;外界环境的某些变化,

某些变化,某些医原性要素如药物使用不妥,也常可以致水、电解质代谢杂乱。假如得不到及时的纠正?水、电解质代谢杂乱自己又可使浑身各器管系统

特别是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和机体的物质代谢发生相应的阻碍,严重经常可以致死亡。所以,水、电解质代谢杂乱的问题,是医学科学中极

为重要的问题之一,遇到了医学科学工作者的广泛重视.

疾病病因

药物、终末期肾病、代谢性酸中毒、溶血、肿瘤溶解综合征、饮食(极少是单一原由)、醛固酮减少症(Addison 病,低肾素血症)。

电解质摄取减少,胃肠道扔掉(腹泻、使用泻药),肾脏扔掉(高醛固酮血症、排钾利尿药、羧苄青霉素、青霉素钠、两性霉素B),细胞内转移(碱中毒或pH 值高升),以及营养不良。

血液透析患者电解质检测及临床意义

血液透析患者电解质检测及临床意义

高钾血症
总结词
高钾血症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电解质问题之一,可能导致心脏骤停等严重后果。
详细描述
高钾血症是指血液中钾离子浓度过高,超过了正常范围(3.5-5.5mmol/L)。在血液透析患者中,高 钾血症的发生率较高,主要原因是肾功能衰竭导致肾脏排钾减少。高钾血症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心脏 骤停等严重后果,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04
血液透析患者电解质检测的临床 意义
指导治疗方案
确定电解质缺乏或过 量的种类和程度,为 医生提供治疗依据。
指导药物治疗,如补 充或限制某种电解质 的药物。
根据电解质检测结果 调整透析液配方,以 纠正电解质紊乱。
监测病情变化
1
定期检测电解质水平,观察病情变化趋势。
2
及时发现电解质异常波动,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增加对电 解质摄入和调节的认识,帮助 患者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提醒患者注意生活细节,如适 量运动、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等,以维持电解质的平衡。
THANKS
感谢观看
低钠血症
总结词
低钠血症在血液透析患者中较为常见,可能 导致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详细描述
低钠血症是指血液中钠离子浓度过低,低于 正常范围(135-145mmol/L)。在血液透 析患者中,低钠血症的发生率较高,主要原 因是摄入不足、丢失过多或者透析液中钠离 子浓度过高。低钠血症可能导致恶心、呕吐 、头痛、乏力、表情淡漠等症状,需要及时 诊断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

水和电解质广泛分布在细胞内外,参与体内许多重要的功能和代谢活动,对正常生命活动的维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动态平

衡是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实现的。临床上常见的水与电解质代谢紊乱有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水肿、水中毒、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人和高等动物机体内的细胞也象水中的单细胞生物一样是在液体环境之中的。和单细胞生物不同的是人体大量细胞拥挤在相对来说很少量的细胞外液中,这是进化的结果。但人具有精确的调节机构,能不断更新并保持细胞外液化学成分、理化特性和容量方面的相对恒定,这就是对生命活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内环境。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在临床上十分常见。许多器官系统的疾病,一些全身性的病理过程,都可以引起或伴有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外界环境的某些变化,某些变化,某些医原性因素如药物使用不当,也常可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纠正?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本身又可使全身各器管系统

特别是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和机体的物质代谢发生相应的障碍,严重时常可导致死亡。因此,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问题,是医学科学中极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受到了医学科学工作者的普遍重视.

疾病病因

药物、终末期肾病、代谢性酸中毒、溶血、肿瘤溶解综合征、饮食(很少是单一原因)、醛固酮减少症(Addison病,低肾素血症)。

电解质摄入减少,胃肠道丢失(腹泻、使用泻药),肾脏丢失(高醛固酮血症、排钾利尿药、羧苄青霉素、青霉素钠、两性霉素B),细胞内转移(碱中毒或pH值升高),以及营养不良。

疾病检查

血生化全象检查。

部分电解质紊乱可有心电图改变。

电解质检测标本的采集及处理

血清或肝素钠抗凝血浆,标本不能溶血,若不立即测定应及时分离血清,置冰箱保存。若遇标本溶血,应在报告单上注明,以免临床医生误解。

一、钾检测的临床应用

钾(potassium)是细胞内液的主要阳离子,约98%的钾存在于细胞内。组织细胞内钾平均浓度为150 mmol/L,红细胞内钾浓度约为105 mmol/L,而血清中仅有3.5~5.5 mmol/L。人体中的钾90%从食物摄入,通过肠道吸收入血液。钾在蛋白质和糖的代谢、维持心肌和神经肌肉正常的应激性、维持酸碱平衡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1.参考范围

血清钾3.5~5.5 mmol/L

尿钾排泄量一般为25~100 mmoL/24 h

2.临床意义

(1)血清钾增高:可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休克、组织挤压伤、重度溶血、口服或注射含钾液过多及输入大量陈旧血液等。

(2)血清钾降低:常见于严重腹泻、呕吐、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服用利尿剂、胰岛素的应用、钡盐与棉籽油中毒。家族性周期性麻痹在发作时血清钾下降,可低至2.5 mmol/L左右,但在发作间歇期血清钾正常。大剂量注射青霉素钠盐时肾小管会大量失钾。

二、钠检测的临床应用

钠(sodium)是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人体钠约44%分布在细胞外液,9%存在于细胞内液,其余分布在骨骼中。在细胞内液,钠的含量只有10 mmo //L,而在细胞外液钠的浓度约为140 mmol/L,正常成人每日摄入钠100~200 mmol/L,全部经胃肠道吸收。机体对钠的保留机制比较完整,尤其是肾脏的保钠作用。90%钠由尿液排出,其余经粪便、汗液和乳汁液排出。体内钠的平衡主要通过肾脏调节。钠的主要功能是维持体液的正常渗透压及酸碱平衡,并具有维持肌肉、神经的应激性作用。

1.参考范围

血清钠135~155 mmol/L

尿钠排泄量一般为130~260 mmol/24 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