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奥数解题方法18

合集下载

[全]小学奥数18个解题方法解析(含例题)

[全]小学奥数18个解题方法解析(含例题)

[全]小学奥数18个解题方法解析(含例题)解题方法1--分类分类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考方法,特别是在计数、数个数的问题中,分类的方法是很常用的。

例1:可分为这样几类:(1)以A为左端点的线段共4条,分别是:AB,AC,AD,AE;(2)以B为左端点的线段共3条,分别是:BC,BD,BE;(3)以C为左端点的线段共2条,分别是:CD,CE;(4)以D为左端点的线段有1条,即DE。

一共有线段4+3+2+1=10(条)。

还可以把图中的线段按它们所包含基本线段的条数来分类。

(1)只含1条基本线段的,共4条:AB,BC,CD,DE;(2)含有2条基本线段的,共3条:AC,BD,CE;(3)含有3条基本线段的,共2条:AD,BE;(4)含有4条基本线段的,有1条,即AE。

例2:有长度分别为1、2、3、4、5、6、7、8、9、10、11(单位:厘米)的木棒足够多,选其中三根作为三条边围成三角形。

如果所围成的三角形的一条边长为11厘米,那么,共可围成多少个不同的三角形?提示:要围成的三角形已经有一条边长度确定了,只需确定另外两条边的长度。

设这两条边长度分别为a,b,那么a,b的取值必须受到两条限制:①a、b只能取1~11的自然数;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11 ;一种2、11 ;2、10;二种3、11;3、10;3、9 ;三种4、11;4、10;4、9;4、8 ;四种5、11;5、10;5、9;5、8;5、7 ;五种6、11;6、10;6、9;6、8;6、7;6、6;六种7、11;7、10;7、9;7、8;7、7;五种8、11;8、10;8、9;8、8;四种9、11;9、10;9、9;三种10、11;10、10;二种11、11;一种总计:1+2+3+4+5+6+5+4+3+2+1=36种解题方法2--化大为小找规律对于一些较复杂或数目较大的问题,如果一时感到无从下手,我们不妨把问题尽量简单化,在不改变问题性质的前提下,考虑问题最简单的情况(化大为小),从中分析探寻出问题的规律,以获得问题的答案。

小学奥数找规律知识点

小学奥数找规律知识点

小学奥数找规律知识点小学奥数是指小学生参加的数学奥赛比赛,题目难度较高,常常需要运用一些找规律的方法来解题。

在小学奥数中,找规律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技巧,掌握了找规律的知识点,可以在解题时事半功倍。

本文将介绍小学奥数中常用的找规律的知识点。

一、数字序列的规律在小学奥数中,经常会给出一组数字的序列,要求找出其中的规律。

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可以首先观察数字序列的前几个数,看是否能够找到一些明显的规律。

比如,给定数字序列:2, 4, 6, 8, 10,我们可以发现每个数字都是前一个数字加2,因此规律是“加2”。

有时候数字序列的规律可能更加复杂,我们可以根据数字之间的差异来寻找规律。

例如,给定数字序列:1, 3, 6, 10,我们可以发现每个数字相对于前一个数字的差值递增,即1, 2, 3,因此规律是“差值递增”。

二、图形的规律小学奥数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图形题目,要求找出图形之间的规律。

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可以先观察图形的形状、颜色、数量等特征,看是否能够找到一些规律。

例如,给定以下图形序列:△ △△ △△△ △△△△我们可以发现每一行图形的数量递增,因此规律是“数量递增”。

有时候图形的规律可能与位置有关,我们可以根据图形在位置上的变化来寻找规律。

比如,给定以下图形序列:□□ □□ □ □□ □ □ □我们可以发现每一行图形的位置与数量有关,因此规律是“位置与数量相关”。

三、数学运算的规律在小学奥数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涉及数学运算的题目,要求找出运算中的规律。

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可以先观察数学运算的过程和结果,看是否能够找到一些规律。

例如,给定以下数学运算序列:2 +3 = 53 +4 = 74 +5 = 9我们可以发现每一组的结果都比前一组的结果大2,即组数与结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因此规律是“结果与组数相关”。

有时候数学运算的规律可能与数的性质有关,我们可以根据数的性质来寻找规律。

比如,给定以下数学运算序列:6 × 1 = 66 × 2 = 126 × 3 = 18我们可以发现每一组的结果都是一个等差数列,因此规律是“结果是一个等差数列”。

数学方法分析之小学奥数第十八讲 图解法

数学方法分析之小学奥数第十八讲  图解法

第十八讲图解法图形是数学研究的对象,也是数学思维和表达的工具。

在解答应用题时,如果用图形把题意表达出来,题中的数量关系就会具体而形象。

图形可起到启发思维、支持思维、唤起记忆的作用,有利于尽快找到解题思路。

有时,作出了图形,答案便在图形中。

(一)示意图示意图是为了说明事物的原理或具体轮廓而绘成的略图。

小学数学中的示意图简单、直观、形象,使人容易理解图中的数量关系。

例1 妈妈给兄弟二人每人10个苹果,哥哥吃了8个,弟弟吃了5个。

谁剩下的苹果多?多几个?(适于四年级程度)解:作图18-1。

哥哥吃了8个后,剩下苹果:10-8=2(个)弟弟吃了5个后,剩下苹果:10-5=5(个)弟弟剩下的苹果比哥哥的多:5-2=3(个)答:弟弟剩下的苹果多,比哥哥的多3个。

例2一桶煤油,倒出40%,还剩18升。

这桶煤油原来是多少升?(适于六年级程度)解:作图18-2。

从图中可看出,倒出40%后,还剩:1-40%=60%这60%是18升所对应的百分率,所以这桶油原来的升数是:18÷60%=30(升)答略。

例3把2米长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量得它的影长是1.8米,同时量得电线杆的影长是5.4米。

这根电线杆地面以上部分高多少米?(适于六年级程度)解:根据题意画出如图18-3(见下页)的示意图。

同一时间,杆长和影长成正比例。

设电线杆地面以上部分的高是x米,得:1.8∶5.4=2∶x答略。

(二)线段图线段图是以线段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大小,以线段间的关系反映数量间关系的一种图形。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线段图是使用最多、最方便的一种图形。

例1王明有15块糖,李平的糖是王明的3倍。

问李平的糖比王明的糖多多少块?(适于三年级程度)解:作图18-4(见下页)。

从图18-4可看出,把王明的15块糖看作1份数,那么李平的糖就是3份数。

李平比王明多的份数是:3-1=2(份)李平的糖比王明的糖多:15×2=30(块)综合算式:15×(3-1)=15×2=30(块)答略。

小学奥数精讲:排列组合常见解题方法

小学奥数精讲:排列组合常见解题方法

小学奥数精讲:排列组合常见解题方法小学奥数精讲:排列组合问题常见解题方法方法一:捆绑法“相邻问题”——捆绑法,即在解决对于某几个元素要求相邻的问题时,先将其“捆绑”后整体考虑,也就是将相邻元素视作“一个”大元素进行排序,然后再考虑大元素内部各元素间排列顺序的解题策略。

例1.若有A、B、C、D、E五个人排队,要求A和B两个人必须站在相邻位置,则有多少排队方法?【解析】:题目要求A和B两个人必须排在一起,首先将A和B两个人“捆绑”,视其为“一个人”,也即对“A,B”、C、D、E“四个人”进行排列,有在一起的A、B两人也要排序,有种。

例2.有8本不同的书,其中数学书3本,外语书2本,其它学科书3本。

若将这些书排成一列放在书架上,让数学书排在一起,外语书也恰好排在一起的排法共有多少种?【解析】:把3本数学书“捆绑”在一起看成一本大书,2本外语书也“捆绑”在一起看成一本大书,与其它3本书一起看作5个元素,共有法,2本外语书有种排法;根据分步乘法原理共有排法种排法;又3本数学书有种排种。

种排法。

又因为捆绑种排法。

根据分步乘法原理,总的排法有【提示】:运用捆绑法解决排列组合问题时,一定要注意“捆绑”起来的大元素内部的顺序问题。

解题过程是“先捆绑,再排列”。

方法二:插空法“不邻问题”——插空法,即在解决关于某几个元素要求不相邻的问题时,先将其它元素排好,再将指定的不相邻的元素插入已排好元素的间隙或两端位置,从而将问题解决的策略。

例3.若有A、B、C、D、E五个人排队,要求A和B两个人必须不站在一起,则有多少排队方法?【解析】:题目要求A和B两个人必须隔开。

第一将C、D、E三个人排列,有种排法;若排成D C E,则D、C、E“中央”和“两端”共有四个空位置,也等于:︺D︺C︺E︺,此时可将A、B两人插到四个空位置中的任意两个位置,有共有排队方法:。

种插法。

由乘法原理,例4.在一张节目单中原有6个节目,若保持这些节目相对顺序不变,再添加进去3个节目,则所有不同的添加方法共有多少种?【解析】:直接解答较为麻烦,可根据插空法去解题,故可先用一个节目去插7个空位(原来的6个节目排好后,中间和两端共有7个空位),有8个空位,有种方法;用末了一个节目去插9个空位,有=504种。

奥数-18抽屉原理+答案

奥数-18抽屉原理+答案
解析:每个人最少交一个朋友,最多可以交 19 个朋友,20 大于 19,所以至少有 两名游客,他们的朋友人数一样多。 练习一 1. 把 9 条金鱼任意放在 8 个鱼缸里面,至少有一个鱼缸放有两条或两条以上金鱼,
请你说明理由。
2. 一个旅行团在北京游玩 5 天,他们想去 6 个景点游玩,导游说你们至少有一天游 玩两个景点,请你说明理由。
二、 解题方法
抽屉原理是组合数学中一个重要而又基本的数学原理,利用它可以解决很多有趣 的问题,许多看起来相当复杂,甚至无从下手的问题,在利用抽屉原则后,能很快使 问题得到解决。
1. 公式 苹果÷抽屉=商……余数 余数:① 余数=0,结论:至少有“商”个苹果在同一个抽屉里。 ② 余数>0,结论:至少有(商+1)个苹果在同一个抽屉里。
抽屉原理
一、 抽屉原理
桌上有十个苹果,要把这十个苹果放到九个抽屉里,无论怎样放,至少有一个抽 屉里面至少放两个苹果。如果把 n+1 个物体放到 n 个抽屉中,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 中放着 2 个或更多的物体,我们称这种现象为抽屉原理。
抽屉原理可以推广为:如果有 m 个抽屉,有 k×m+r(0<r≤m)个元素那么至 少有一个抽屉中要放(k+1)个或更多的元素。通俗地说,如果元素的个数是抽屉个 数的 k 倍多一些,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要放(k+1)个或更多的元素。
6. 四个连续的自然数分别被 3 除后,必有两个余数相同,请说明理由。
2
【例3】 一养鸽户有 10 只鸽笼,每天鸽子回家他都要数一数,并作记录。他发现 每天都会出现 3 只鸽子住同一个鸽笼,请问:他至少养了几只鸽子?
解析:本题需要求“苹果”的数量,需要反用抽屉原理,并结合最“坏”情况。 最坏的情况是每个笼子都有 2 只鸽子,出现 3 只鸽子住同一个鸽笼,是因为比这些 鸽子还至少多 1 只鸽子,所以至少需要养 21 只鸽子。

(完整word版)小学奥数解题方法大全

(完整word版)小学奥数解题方法大全

第一讲观察法在解答数学题时,第一步是观察。

观察是基础,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首要步骤。

小学数学教材,特别重视培养观察力,把培养观察力作为开发与培养学生智力的第一步。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题目中数字的变化规律及位置特点,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题目的结构特点及图形的特征,从而发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把题目解答出来的一种解题方法。

观察要有次序,要看得仔细、看得真切,在观察中要动脑,要想出道理、找出规律。

*例1(适于一年级程度)此题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二册,第11页中的一道思考题。

书中除图1-1的图形外没有文字说明。

这道题旨在引导儿童观察、思考,初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这时儿童已经学过20以内的加减法,基于他们已有的知识,能够判断本题的意思是:在右边大正方形内的小方格中填入数字后,使大正方形中的每一横行,每一竖列,以及两条对角线上三个数字的和,都等于左边小正方形中的数字18。

实质上,这是一种幻方,或者说是一种方阵。

解:现在通过观察、思考,看小方格中应填入什么数字。

从横中行10+6+□=18会想到,18-10-6=2,在横中行右面的小方格中应填入2(图1-2)。

从竖右列7+2+□=18(图1-2)会想到,18-7-2=9,在竖右列下面的小方格中应填入9(图1-3)。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9+6+□=18(图1-3)会想到,18-9-6=3,在大正方形左上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3(图1-4)。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7+6+□=18(图1-3)会想到,18-7-6=5,在大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5(图1-4)。

从横上行3+□+7=18(图1-4)会想到,18-3-7=8,在横上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8(图1-5)。

又从横下行5+□+9=18(图1-4)会想到,18-5-9=4,在横下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4(图1-5)。

图1-5是填完数字后的幻方。

例2看每一行的前三个数,想一想接下去应该填什么数。

(适于二年级程度)6、16、26、____、____、____、____。

小学奥数的学习方法

小学奥数的学习方法

小学奥数的学习方法
小学奥数是指小学生参加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学习方法。

下面是一些建议的学习方法:
1.掌握基础知识:小学奥数重点考察数学基础知识,如四则运算、分数、小数、比例等。

学生要牢固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并能熟练运用。

2.刷题练习:多做奥数试题,培养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年级
和能力的奥数试题,逐渐提高难度。

3.理解题意思:做题时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要求,明确解题思路。

可以在做题
前自己思考一下解题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

4.思维训练:奥数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可以进行一些脑力训练游戏,
如数独、推理等,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5.参加竞赛经验:参加一些数学竞赛,如奥赛、比赛等,可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同时也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6.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每天保持一定的学习时间,并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休息时间。

避免过度学习,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7.积极态度:对于小学奥数学习,要保持积极的态度,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轻易放弃。

同时,也要理解数学是一门需要耐心和日积月累的学科,不要急于求成。

这些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小学生提高奥数成绩,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学习方法要因人而异,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和适应。

小学数学奥数方法讲义之-图解法_通用版

小学数学奥数方法讲义之-图解法_通用版

小学数学奥数方法讲义之-图解法_通用版第十八讲图解法图形是数学研究的对象,也是数学思维和表达的工具。

在解答应用题时,如果用图形把题意表达出来,题中的数量关系就会具体而形象。

图形可起到启发思维、支持思维、唤起记忆的作用,有利于尽快找到解题思路。

有时,作出了图形,答案便在图形中。

(一)示意图示意图是为了说明事物的原理或具体轮廓而绘成的略图。

小学数学中的示意图简单、直观、形象,使人容易理解图中的数量关系。

例1 妈妈给兄弟二人每人10个苹果,哥哥吃了8个,弟弟吃了5个。

谁剩下的苹果多?多几个?(适于四年级程度)解:作图18-1。

哥哥吃了8个后,剩下苹果:10-8=2(个)弟弟吃了5个后,剩下苹果:10-5=5(个)弟弟剩下的苹果比哥哥的多:5-2=3(个)答:弟弟剩下的苹果多,比哥哥的多3个。

例2 一桶煤油,倒出40%,还剩18升。

这桶煤油原来是多少升?(适于六年级程度)解:作图18-2。

从图中可看出,倒出40%后,还剩:1-40%=60%这60%是18升所对应的百分率,所以这桶油原来的升数是:18÷60%=30(升)例2 托尔斯泰是俄罗斯伟大作家,享年82岁。

他在19世纪中度过的时间比在20世纪中度过的时间多62年。

问托尔斯泰生于哪一年?去世于哪一年?(适于四年级程度)解:作图18-5。

从图18-5可看出,他在20世纪度过的时间是:(82-62)÷2=20÷2=10(年)由此看出,他死于1910年。

他出生的时间是:1910-82=1828(年)答略。

解:作图18-6。

综合算式:答略。

(三)思路图小学数学中的许多应用题,需要用综合法或分析法分析解答。

如果把思维的过程用文字图形表示出来,就有助于正确选择已知数量,提出中间问题,理清数量关系,从而顺利解题。

这种表示思维过程的图形就是思路图。

例题参见前面的分析法和综合法。

(四)正方形图借助正方形图解应用题,就是以正方形的边长、面积表示应用题中的数量,使应用题数量之间的关系具体而明显地呈现出来,从而达到便于解题的目的。

小学奥数年龄问题公式小学奥数年龄问题解题方法思路大全

小学奥数年龄问题公式小学奥数年龄问题解题方法思路大全

1.设想法:通过设想一个合理的数字,建立方程来求解。

例如,“今
天我比我妈妈大10岁,我爸爸比我妈妈大20岁,我们三个人的年龄之和
是60岁,请问我多少岁?”设想年龄为30岁,那么妈妈的年龄为20岁,爸爸的年龄为40岁。

检验是否符合条件,若不符合,则增加设想的年龄。

通过这种方法,最终可以得出我为10岁。

2.代换法:将已知信息代入条件中,建立方程求解。

例如,“爸爸今
年的年龄是32岁,儿子今年的年龄是爸爸去年年龄的一半,请问儿子去
年多少岁?”设儿子去年的年龄为x岁,那么爸爸去年的年龄为2x岁。

代入条件可得32-1=2(x-1),通过解方程可求得儿子去年的年龄为15岁。

3.逻辑法:通过分析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推理求解。

例如,“小强
的年龄比小华的年龄大5岁,小明的年龄比小华的年龄小3岁,三人年龄
之和是18岁,请问小华的年龄是多少岁?”根据条件可得小强的年龄比
小明的年龄大8岁,即小强和小明的年龄之差是8岁。

而三人年龄之和是18岁,故小强的年龄是9岁,小明的年龄是1岁,小华的年龄是4岁。

4.枚举法:通过列举可能的情况来求解。

例如,“两个数相加等于9,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2倍,请问这两个数是什么?”可以列举出
2+4=6,4+8=12,通过判断得出这两个数是2和4
5.双方程法:通过建立两个方程来求解。

例如,“甲、乙两人年龄加
起来是36岁,甲比乙大8岁,请问甲和乙的年龄分别是多少岁?”设甲
的年龄为x岁,乙的年龄为y岁,根据条件可得到方程组x+y=36和x-
y=8,通过解方程组可求出甲和乙的年龄分别为22岁和14岁。

小学奥数各年级经典题解题技巧

小学奥数各年级经典题解题技巧

一个数乘以6,可以看成是乘以(5+1)。

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用这个数分别乘以5和1,再求两个积之和。

一个数乘以5,可以用“添0折半法”,加上这个数与1的积,就是加上原数。

所以这种速算方法可称之为“添0折半加原数法”。

例如6489×6=64890÷2+6489=32445+6489=38934这种方法还可以推广到一个数乘以7中去。

不过,乘以7就必须是“添0折半加原数的2倍”了。

例如2436×7=24360÷2+4872=12180+4872=17052234.2×7=2342÷2+468.4=1171+468.4=1639.4以加代乘“以加代乘”又可以称之为“添0加原数”。

例如720×11=7200+720=792067203×11=672030+67203=739233这种方法还可以推广到一个数乘以12的计算中去。

不过,一个数乘以12,需要添0加原数的2倍。

例如:623×12=6230+1246=7476原数加半,加半定积如果一个数乘以1.5,也就是乘以(1+0.5),那么根据乘法分配律,只要把这个数加上它的一半就可以了。

这时,原来的乘法也可以改用加法来代替。

例如48×1.5=48×(1+0.5)=48+24(48的一半)=72显然,“原数加半”的方法速算乘法,也是“以加代乘”的一种方法。

这种“原数加半”方法还可推广到一个数乘以15、150、1500……以及0.15、0.015、0.0015……中去。

因为15=1.5×10 0.15=1.5×0.1150=1.5×100 0.015=1.5×0.011500=1.5×1000 0.0015=1.5×0.001…………所以,一个数乘以这些数,只要把这个数加上它的一半以后,再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就可以了。

小学数学奥数题解题技巧

小学数学奥数题解题技巧

小学数学奥数题解题技巧
小学数学奥数题解题技巧
小学数学奥数题的解题方法有很多,掌握这些有效的方法,我们在小学数学奥数考试中就能有更好的表现。

因此,我们在复习小学数学奥数时,对这些重要方法一定要认真进行了解。

一起来看看吧。

1、直观画图法:
解小学数学奥数题时,如果能合理的、科学的、巧妙的借助点、线、面、图、表将奥数问题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形象化,可使同学们容易搞清数量关系,沟通“已知”与“未知”的联系,抓住问题的本质,迅速解题。

2、倒推法:
从题目所述的最后结果出发,利用已知条件一步一步向前倒推,直到题目中问题得到解决。

3、枚举法:
奥数题中常常出现一些数量关系非常特殊的题目,用普通的方法很难列式解答,有时根本列不出相应的算式来。

我们可以用枚举法,根据题目的要求,一一列举基本符合要求的数据,然后从中挑选出符合要求的答案。

4、正难则反:
有些数学问题如果你从条件正面出发考虑有困难,那么你可以改变思考的方向,从结果或问题的反面出发来考虑问题,使问题得到解决。

5、巧妙转化:
在解奥数题时,经常要提醒自己,遇到的新问题能否转化成旧问题解决,化新为旧,透过表面,抓住问题的实质,将问题转化成自己熟悉的问题去解答。

转化的类型有条件转化、问题转化、关系转化、图形转化等。

6、整体把握:
有些奥数题,如果从细节上考虑,很繁杂,也没有必要,如果能
从整体上把握,宏观上考虑,通过研究问题的整体形式、整体结构、局部与整体的内在联系,“只见森林,不见树木”,来求得问题的解决。

小学奥数题型知识点归纳

小学奥数题型知识点归纳

小学奥数题型知识点归纳在小学奥数中,不同的题型有着各自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下面将对常见的小学奥数题型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奥数考试。

一、加减法题型1.整数相加减:相同符号两数相加、不同符号两数相减。

2.分数相加减:寻找最小公倍数,化为相同分母后相加减。

二、乘除法题型1.整数和分数相乘:将整数化为分数,再进行相乘。

2.分数相乘:分子相乘,分母相乘。

3.分数相除:倒数相乘。

三、面积和周长题型1.矩形面积计算:长度乘以宽度。

2.正方形面积计算:边长的平方。

3.周长计算:将所有边长相加得到总长度。

四、几何图形题型1.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判断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两边相等,两底角相等。

3.直线平行关系: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

4.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五、逻辑推理题型1.顺推法:根据给定的规律进行推理。

2.倒推法:根据已知的结果逆推出规律。

3.逆否命题:将原命题的否定进行逆否,推出的命题仍然成立。

六、方程与代数式题型1.一次方程:变量只出现一次的方程,可以通过加减和乘除运算解得。

2.代数式计算:根据给定的数值代入代数式进行计算。

七、排列与组合题型1.全排列:利用阶乘计算不重复全排列的情况。

2.组合:利用组合数进行计算。

八、时间与速度题型1.时间换算:利用比例关系进行换算。

2.相对速度:两者相对运动时,速度相减。

九、递推与递归题型1.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为an = a1 + (n-1)d。

2.等比数列:通项公式为an = a1 * r^(n-1)。

以上是小学奥数常见题型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应多做习题,熟悉不同题型的解题技巧和思路,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通过不断练习,相信大家能够在小学奥数中取得优异成绩!。

小学奥数全国推荐三年级奥数通用学案附带练习题解析答案19图形的分割与拼接(一)

小学奥数全国推荐三年级奥数通用学案附带练习题解析答案19图形的分割与拼接(一)

年级三年级学科奥数版本通用版课程标题图形的分割与拼接(一)图形的分割与拼接是一个关于解题方法的训练,它可帮助我们更加简单地进行图形的周长计算,面积计算,并且灵活地解决一些图形问题等,对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很有帮助。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图形的分割与拼接。

定义:1. 把一个几何图形按某种要求分成几个图形,就叫做图形的分割。

2. 反过来,按一定的要求也可以把几个图形拼成一个完整的图形,就叫做图形的拼接。

3. 将一个或者多个图形先分割开,再拼成一种指定的图形,则叫做图形的剪拼。

方法:我们在进行图形的分割、拼接和剪拼的过程中,都要结合题目所提供的图形特点来思考:1. 如果把一个图形分割成若干个大小、形状相等的部分,那么就要想办法找到图形的对称点,把图形先分少,再分多。

2. 分割图形时,如果有数量方面的要求,可以先从数量入手,找出平分后每部分上所含数量的多少,再结合数量来分割图形。

例1图中是一个3×4的方格纸,请用四种不同的方法将它分割成完全相同的部分,但要保持每个小方格的完整。

分析与解:因为要分割成完全相同的两部分,即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方格纸一共有3×4=12(个)小格,所以分成的两部分每部分有12÷2=6(个)小格,并且这两部分要关于中心点对称,且大小和形状完全一样。

我们从对称线入手,先选中一个小格,找到它关于中心点或中心线的对称位置,标上相应的符号。

找到它关于中心线的对称位置是一种情况,关于中心点的对称位置是另一种情况,具体如下图所示。

(染色法)例2请把下面这个长方形沿方格线剪成形状、大小都相同的4块,使每一块内都含有“奥数读本”这四个字中的一个,该怎么剪?分析与解:图中“奥数”与“读本”中的两个字都是挨着的,所以肯定要在它们中间分割,因此,首先在它们中间划出分割线。

题目要求将这个长方形分成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4块,因为长方形是6×4的,所以分割后的每一块都由6小块组成,可以考虑先把长方形分成相同的两部分,再把每一部分分成相同的两部分,对称分割如下图所示:例3图中是由三个正三角形组成的梯形。

小学五年级奥数第18讲 组合图形的面积(含答案分析)

小学五年级奥数第18讲  组合图形的面积(含答案分析)

第18讲组合图形面积(一)一、知识要点组合图形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的几何图形组合而成的。

组合的形式分为两种:一是拼合组合,二是重叠组合。

由于组合图形具有条件相等的特点,往往使得问题的解决无从下手。

要正确解答组合图形的面积,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切实掌握有关简单图形的概念、公式,牢固建立空间观念;2.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看清所求图形是由哪几个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3.适当采用增加辅助线等方法帮助解题;4,采用割、补、分解、代换等方法,可将复杂问题变得简单。

二、精讲精练【例题1】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最长的边是12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练习1:1.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单位:厘米)2.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7厘米,求正方形EFGH的面积。

3.有一个梯形,它的上底是5厘米,下底7厘米。

如果只把上底增加3厘米,那么面积就增加4.5平方厘米。

求原来梯形的面积。

【例题2】正图正方形中套着一个长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12厘米,长方形的四个角的顶点把正方形的四条边各分成两段,其中长的一段是短的2倍。

求中间长方形的面积。

练习2:1.(如下图)已知大正方形的边长是12厘米,求中间最小正方形的面积。

2.正图长方形ABCD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E、F都是所在边的中点,求三角形AEF的面积。

3.求下图(上右图)长方形ABCD的面积(单位:厘米)。

【例题3】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DEFG都是正方形,已知三角形AFH的面积是7平方厘米。

三角形CDH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练习3:1.图中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6厘米和4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2.下图中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重叠在一起,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单位:厘米)3.下图中,甲三角形的面积比乙三角形的面积大多少平方厘米?【例题4】下图中正方形的边长为8厘米,CE为20厘米,梯形BCDF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练习4:1.如下图,正方形ABCD中,AB=4厘米,EC=10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大全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大全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大全小学奥数作为一项重要的学科竞赛,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掌握一些解题方法和技巧对于小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小学奥数解题方法的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对于小学奥数中的加减乘除题目,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计算技巧。

比如,在做加法题时,可以利用进位的方法来简化计算,而在做减法题时,则可以利用借位的方法来简化计算。

在做乘法题时,可以利用分解因数的方法来简化计算,而在做除法题时,则可以利用倍数和因数的关系来简化计算。

通过掌握这些基本的计算技巧,可以大大提高解题的效率。

其次,对于小学奥数中的逻辑推理题目,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做逻辑推理题时,可以通过列出真假命题表来帮助理清思路,找出其中的规律和关联,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同时,还可以通过画图、列举法等方式来辅助解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另外,对于小学奥数中的几何题目,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在做几何题时,可以通过画图、模型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找到解题的方法。

同时,还可以通过分析图形的性质和特点来辅助解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题目的要点,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最后,对于小学奥数中的应用题目,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做应用题时,可以通过建立方程、列出关系式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把问题转化为数学语言,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同时,还可以通过分析问题的实际意义和逻辑关系来辅助解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找到解题的思路。

综上所述,小学奥数解题方法大全包括基本的计算技巧、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掌握这些解题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小学奥数竞赛,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大家在小学奥数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小学奥数博弈问题解题技巧

小学奥数博弈问题解题技巧

小学奥数博弈问题解题技巧(总3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小学奥数博弈问题解题技巧我国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名叫“抢十八”的数学游戏:参与游戏的两人从1开始轮流报数,每人每次可报一个数或两个连续的数,谁先报到18,谁就获胜。

本讲就是研究类似于这类游戏的取胜策略。

这类问题要用倒推法进行研究。

以“抢十八”游戏为例,最后要抢到18,此前必须抢到15,只留给对方3个数,无论对方报一个数或两个连续的数,己方都能抢到18;同理要抢到15,此前必须抢到12。

如此倒推回去,可得到一系列关键数:18、15、12、9、6、3。

这个游戏的取胜策略就是:每一步都抢到关键数,直到最后抢到18。

这个游戏是一个不公平的游戏,报数顺序决定了最后的结果:只有后报数者才能抢到这一系列关键数,后报数者才有必胜策略。

根据以上分析,确立取胜策略重要的是抢到关键数。

游戏者所能用到的最大数和最小数之和称为关键因子,关键数要根据关键因子确定。

如“抢十八”游戏中关键因子就是3,我们从最后一个数依次减3,通过倒推可以找出游戏中所有关键数。

在“抢十八”游戏中,最后数18是关键因子3的整数倍,也就是关键因子能被最后报数整除,这样的游戏称为平衡游戏,后报数者必胜。

如果最后报数与关键因子相除有余数,这样的游戏称为不平衡游戏,余数就是不平衡因子。

不平衡抢数游戏也是不公平的游戏,先报数者有必胜策略:先消除不平衡因子,使其变成一个平衡游戏,先报数者随后就成为平衡游戏的后报数者。

【题目】:有1996个球,甲、乙两人进行取球比赛,规则是两人轮流取,每人每次最少取1个,最多取4个,取到最后一个球的人为胜。

如果甲先取,如果取法才能保证取胜?【解析】:这题的关键因子是:1+4=5。

1996÷5=399……1,这是个不均衡的游戏,不均衡因子是1。

甲取胜策略为:甲先取1个球,剩下1995个球是5的399倍,使游戏变成了均衡游戏。

小学奥数的十一种解题方法

小学奥数的十一种解题方法

2019年小学奥数的十一种解题方法2019年小学奥数的十一种解题方法一1公式法运用定律、公式、规则、法则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它体现的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思维。

公式法简便、有效,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必须学会和掌握的一种方法。

但一定要让学生对公式、定律、规则、法则有一个正确而深刻的理解,并能准确运用。

例3:计算59×37+12×59+5959×37+12×59+59=59×(37+12+1)…………运用乘法分配律=59×50…………运用加法计算法则=(60-1)×50…………运用数的组成规则=60×50-1×50…………运用乘法分配律=3000-50…………运用乘法计算法则=2950…………运用减法计算法则2比较法通过对比数学条件及问题的异同点,研究产生异同点的原因,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叫比较法。

比较法要注意:(1)找相同点必找相异点,找相异点必找相同点,不可或缺,也就是说,比较要完整。

(2)找联系与区别,这是比较的实质。

(3)必须在同一种关系下(同一种标准)进行比较,这是“比较”的基本条件。

(4)要抓住主要内容进行比较,尽量少用“穷举法”进行比较,那样会使重点不突出。

(5)因为数学的严密性,决定了比较必须要精细,往往一个字,一个符号就决定了比较结论的对或错。

例4:填空:0.75的最高位是( ),这个数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 );十分位的数4与十位上的数4相比,它们的( )相同,( )不同,前者比后者小了( )。

这道题的意图就是要对“一个数的最高位和小数部分的最高位的区别”,还有“数位和数值”的区别等。

例5:六年级同学种一批树,如果每人种5棵,则剩下75棵树没有种;如果每人种7棵,则缺少15棵树苗。

六年级有多少学生?这是两种方案的比较。

相同点是:六年级人数不变;相异点是:两种方案中的条件不一样。

找联系:每人种树棵数变化了,种树的总棵数也发生了变化。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