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64 酸滴定盐或碱滴定盐曲线-2019年领军高考化学必刷题Word版含解析
考点13-5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考点透视)-2019年高考化学试卷拆解考点必刷题 Word版含解析-
考点13.5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类试题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和难点,试题通常以酸碱滴定过程为基础,涉及电解质水溶液中离子浓度的等量关系、大小关系以及水的电离程度等知识和规律,综合性强,难度较大。
一、高考题再现:1.(2017课标Ⅰ)常温下将NaOH 溶液添加到己二酸(H 2X )溶液中,混合溶液的pH 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K a2(H 2X )的数量级为10-6B .曲线N 表示pH 与2(HX )lg (H X)c c -的变化关系C .NaHX 溶液中c(H +)>c(OH -)D .当混合溶液呈中性时,c(Na +)>c(HX -)>c(X 2-)>c(H +)=c(OH -)【答案】D当混合溶液呈中性时,2(X )lg (HX )c c -->0,即c(X 2-)>c(HX -),D 错误;答案选D 。
2.(2017课标Ⅱ)改变0.11⋅二元弱酸H2A溶液的pH,溶液中的H2A、HA-、A2-的物质的mol L-δ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
量分数(X)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pH=1.2时,B.C.pH=2.7时,D.pH=4.2时,【答案】D二、应试对策:酸碱中和滴定曲线是高考常考知识点,几乎每年都会出现。
理解曲线中关键点的含义及作用对解题大有帮助。
1.起点——计算酸(或碱)的电离常数酸碱中和滴定曲线中在没有加酸(或碱)时,即与纵(或横)坐标交点,根据该点的pH可以计算酸(或碱)的电离常数。
例化学上常用AG表示溶液中的。
25℃时,用0.100 mol/L 的NaOH 溶液滴定20.00 mL0.100mol/L 的HNO 2溶液,AG 与所加NaOH 溶液的体积(V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随着NaOH 溶液的加入,增大B. 25 ℃时,HNO 2的电离常数Ka≈1.0×C. b 点溶液中存在D. a 、b 、c 、d 、e 五点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点是d分析:在没有进行酸碱中和滴之前,根据酸(或碱)溶液的pH 利用电离常数表达式,可计算出酸或碱的电离常数。
专题10 酸滴定碱的曲线-2019高考复习专题——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大全(原卷版)
1.常温下将盐酸溶液滴加到联氨(N2H4)的水溶液中,混合溶液中的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δ(X)随-1g(O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反应N2H62++N2H4=2N2H5+的pK=90(已知pK=lgK)B. N2H5Cl溶液中存在:c(Cl-)+c(OH-)=c(N2H5+)+2c(N2H62+)+c(H+)C. N2H5Cl溶液中c(H+)>c(OH-)D. K b1(N2H4)=10-62.某二元弱碱B(OH)2(K1=5.9×10-2、K2=6.4×10-5)。
向10mL稀B(OH)2溶液中滴加等浓度盐酸溶液,B(OH)2、B(OH)+、B2+的浓度分数δ随溶液POH[POH=-lgc(OH)-]变化的关系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交点a处对应加入的盐酸溶液的体积为5mLB. 当加入的盐酸溶液的体积为10mL时存在c(Cl-)>c(B(OH)+)>c(H+)>c(OH-)>c(B2+)C. 交点b处c(OH)=6.4×10-5D. 当加入的盐酸溶液的体积为15mL时存在:c(Cl-)+c(OH-)= c(B2+)+c(B(OH)+)+ c(H+),3.已知常温下CH3COOH和NH3·H2O的电离常数相等,现向10mL浓度为0.01mol/L的氨水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CH3COOH溶液,在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与所加醋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n=7B. 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再减小C. 常温下,0.01mol/L的氨水溶液中NH3·H2O的电离度为3.98%D. Y点溶液中c(NH3·H2O)+(OH-)=c(CH3COO-)+c(H+)4.常温下用0. 1000 mol/L的盐酸分别逐滴加入到20.00 mL 0.1000 mol/L的三种一元碱XOH、MOH、YOH 溶液中,溶液的pH随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
考点13-5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必刷题)-2019年高考化学试卷拆解考点必刷题 Word版含解析-
考点13.5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1.25℃时,向1L 0.1moL某一元酸HR溶液中逐渐加入BOH,若溶液温度和体积保持不变,所得混合溶液的与pH变化的关、系如图中M或N线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M线表示随pH的变化B.若温度升高,两条线均往上平移C.BR溶液呈碱性D.25℃,0.1 mol/L NaR溶液的pH约为10【答案】B2.常温下,将NaOH溶液滴加到某一元酸(HA)溶液中,测得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K a(HA) = 10-4.76B.滴加NaOH溶液过程中,保持不变C.m点所示溶液中:c(H+) = c(HA)+c(OH-)-c(Na+)D.n点所示溶液中可能:c((Na+) = c(A-)+c(HA)【答案】D3.25℃时,向20mL 0.1 mol·L -1二元弱酸H2A 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 -1NaOH 溶液,混合溶液中H2A、HA-、A2-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 的变化如图所示(混合时不考虑体积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H2A 溶液中存在微粒浓度关系:2c(A2-) + c(HA- )+ c(OH-) = c(H2A) + c(H+)B.N 点pH=4.2 时,c(A2-) = c(HA-),A2-水解程度与HA-电离程度相等C.0.1 mol·L-1H2A 溶液与0.1 mol·L-1NaOH 溶液混合后,溶液中HA- 物质的量分数位于曲线 b 的最大值D.滴加氢氧化钠的体积为10mL时,c(A2-) + c(HA-) + c(H2A)+ c(Na+) = 0.1 mol·L-1【答案】D4.25℃时,向某Na2CO3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溶液中含碳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φ)随溶液pH变化的部分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pH=7时,c(Na+)=(Cl-)+c(HCO3-)+2c(CO32-)B.pH=8时,c(Na+)=c(C1-)C.pH=12时,c(Na+ )>c(OH-)>c(CO32-)>c(HCO3-)>c(H+)D.25℃时,CO32-+H2O HCO3-+OH-的水解平衡常数K h=10-10mol·L-1【答案】A【解析】A、由电荷守恒:c(Na+)+c(H+)=(OH-)+Cl-)+c(HCO3-)+2c(CO32-), pH=7时,c(H+)=(OH-),c(Na+)=(Cl-)+c(HCO3-)+2c(CO32-),故A正确;B、pH=8时溶液为碳酸氢钠和氯化钠,溶液中c(Cl-)<c(Na+),故B错误;C、pH=12时,溶液为Na2CO3溶液,先电离,然后碳酸根离子水解生成碳酸氢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水解生成碳酸和氢氧根离子,c(Na+ )>c(CO32-)>c(OH-)>c(HCO3-)>c(H+),故C错误;D、CO32-的水解常数Kh=c(HCO3-)c(OH-)/c(CO32-),当溶液中c(HCO3-):c(CO32-)=1:1时,图象可知PH=10,c(H+)=10-10mol·L-1,由Kw可知c(OH-)=10-4mol·L-1,则Kh=c(HCO3-)c(OH-)/c(CO32-)=c(OH-)=10-4mol·L-1,故D错误。
(人教版)2019-2020学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滴定曲线 考点深度剖析(解析版)
滴定曲线考点深度剖析【解题思路分析】滴定曲线分析的方法(1)分析步骤:首先看纵坐标,搞清楚是酸加入碱中,还是碱加入酸中;其次看起点,起点可以看出酸性或碱性的强弱,这在判断滴定终点时至关重要;再次找滴定终点和pH=7的中性点,判断滴定终点的酸碱性,然后确定中性点(pH=7)的位置;最后分析其他的特殊点(如滴定一半点,过量一半点等),分析酸、碱过量情况。
(2)滴定过程中的定量关系:①电荷守恒关系在任何时候均存在;②物料守恒可以根据加入酸的物质的量和加入碱的物质的量进行确定,但不一定为等量关系。
【考点深度剖析】一、中和滴定的实验操作1.原理(1)酸碱恰好中和是指酸与碱按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关系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正盐。
利用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称为酸碱中和滴定。
(2)在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开始时由于被滴定的酸(或碱)浓度较大,滴入少量的碱(或酸)对其pH的影响不大。
当滴定接近终点(pH=7)时,很少量(一滴,约0.04 mL)的碱(或酸)就会引起溶液pH突变(如图所示)。
[注意] 酸碱恰好中和时溶液不一定呈中性,最终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生成盐的性质,强酸强碱盐的溶液呈中性,强碱弱酸盐的溶液呈碱性,强酸弱碱盐的溶液呈酸性。
2.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1)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酸、碱溶液的体积。
(2)选取适当指示剂,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3.实验用品(1)仪器酸式滴定管(如图A)、碱式滴定管(如图B)、锥形瓶、滴定管夹等。
(2)试剂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蒸馏水。
[注意] ①滴定管的精确度为0.01 mL。
②酸性、氧化性的试剂一般用酸式滴定管,因为酸性和氧化性物质易腐蚀橡胶管。
③碱性的试剂一般用碱式滴定管,因为碱性物质易腐蚀玻璃,致使活塞无法打开。
④常用酸碱指示剂及变色范围4.中和滴定实验操作(以酚酞作指示剂,用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溶液)(1)滴定前的准备(2)滴定(3)终点判断等到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在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视为滴定终点并记录标准液的体积。
2019年秋高三化学复习强化练习题——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分析(word版,解析)
2019年秋高三化学复习强化练习题——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分析(word版,解析)2019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30.0分)1.在常温下,向100mL0.01mol/LHA溶液中逐滴加入0.02mol/LMOH溶液,混合溶液的pH变化情况如图中所示曲线(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MA溶液的pH>7B. K点时加水稀释溶液,c(H+)减小C. 在N点,c(A−)=c(M+)+c(MOH)D. 在K点,c(M+)>c(A−)>c(OH−)>c(H+)2.298K时,在20.0mL0.10mol⋅L−1氨水中滴入0.10mol⋅L−1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0.10mol⋅L−1氨水的电离度为1.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B. M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20.0mLC. M点处的溶液中c(NH4+)=c(Cl-)=c(H+)=c(OH-)D. N点处的溶液中pH<123.25℃时,用浓度为0.01mol·L−1的HA溶液滴定20mL浓度为0.01mol·L−1的NaOH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应选用酚酞作指示剂B. M点溶液中存在:c(Na+)>c(A−)C. Ka(HA)≈2×10−8D. N点溶液中存在:c(OH−)−c(H+)=c(HA)4.常温下,用0.1000mol⋅L−1的盐酸滴定20.00mL0.1000mol⋅L−1的Na2A溶液,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体积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常温下,K a2(H2A)的数量级为10−11B. c点溶液中:c(Na+)=2c(A2−)+c (HA−)+c(Cl−)1/ 22C. 水的电离程度:a>b>d>cD. a点溶液中:c(Na+)>c(A2−)>c(OH−)>c(HA−)5.25℃时,向20.00mL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某浓度的CH3COOH溶液。
考点58酸碱中和滴定-2019年领军高考化学必刷题Word版含解析
考点五十八酸碱中和滴定1.下列有关实验的选项正确的是( )【答案】C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过滤操作中,漏斗的尖端应接触烧杯内壁B.从滴瓶中取用试剂时,滴管的尖嘴可以接触试管内壁C.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可以接触锥形瓶内壁D.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引流用玻璃棒可以接触容量瓶内壁【答案】B【解析】A.过滤操作中,漏斗的尖端应接触烧杯内壁,使液体顺利流下,故A叙述正确;B.从滴瓶中取用试剂时,滴管的尖嘴接触试管内壁,容易造成试剂污染,故B叙述错误;C.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可以接触锥形瓶内壁,可以使残余在滴定管的尖嘴的液体进入到锥形瓶,避免造成误差,故C叙述正确;D.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用玻璃棒引流可以接触容量瓶内壁,故D叙述正确。
3.用pH试纸测定某无色溶液的pH,正确的是()A.将pH试纸放入溶液中,观察其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照B.用广泛pH试纸测得该无色溶液的pH为2.3C.用干燥、洁净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观察其颜色并与标准比色卡对照D.用干燥、洁净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上,测量的pH结果一定偏低【答案】C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pH<7的溶液不一定呈酸性B.在相同温度下,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氨水、NaOH溶液,c(OH-)相等C.在相同温度下,pH相等的盐酸、CH3COOH溶液,c(Cl-)=c(CH3COO-)D.用标准的K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洗净碱式滴定管后直接取标准KOH溶液进行滴定,则测定结果偏高【答案】B【解析】A. pH<7的溶液不一定呈酸性,如100ºC时,pH=6为中性溶液,pH<7可能为碱性溶液,故A说法正确;B. 氨水是弱碱,在相同温度下,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氨水和NaOH溶液中,氢氧化钠溶液中c(OH-)大于氨水,故B说法错误;C. 在相同温度下,pH相等的盐酸、CH3COOH溶液,c(H+)和分别相等,根据电荷守恒,分别有c(Cl-)+ c(OH-)= c(H+),c(CH3COO-) + c(OH-)= c(H+),因此c(Cl-)=c(CH3COO-),故C说法正确;D. 用标准的K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洗净碱式滴定管后直接取标准KOH溶液进行滴定,则标准KOH溶液的浓度偏小,耗用标准溶液的体积偏多,则测定结果偏高,故D说法正确。
(完整word版)2019年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2019-6-9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 I 127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8.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D.易溶于水及甲苯9.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C.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10.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下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 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B.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 mol·L−1(设冰的密度为0.9 g·cm−3)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格结构保持不变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垐?噲?H++Cl−11.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氢钾H2A的K a1=1.1×10−3 ,K 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 点为反应终点。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B.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C.b点的混合溶液pH=7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12.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
2019高考化学考点必练专题17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知识点讲解
考点十七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知识点讲解在历年高考命题中,通过图象考查弱电解质电离平衡、pH与起始浓度的关系、有关混合溶液pH的计算、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盐类水解、守恒关系的应用以及沉淀溶解平衡等知识的题目是必考题,具有一定难度和区分度。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类试题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和难点,试题通常以酸碱滴定过程为基础,涉及电解质水溶液中离子浓度的等量关系、大小关系以及水的电离程度等知识和规律,综合性强,难度较大。
一、解题方法:1.要仔细分析所给图象,确定图象各点的成分和溶液酸碱性,充分挖掘图象信息中的隐含条件,如图示中的最高点、最低点、交汇点、突变点都是提供解题信息的关键点。
2.用守恒法、不等式(先主次、后大小)等方法解决问题。
(1)三大守恒:①电荷守恒,②物料守恒,③质子守恒。
(2)一个不等式:主要微粒>次要微粒。
①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含水解和不水解)溶液主要以电离产生的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②弱酸、弱碱主要以弱电解质的分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③可水解的盐溶液中可水解的离子的水解程度极小、弱电解质分子的电离程度极小。
④强碱弱酸的酸式盐溶液,需要讨论酸式酸根水解和电离程度的相对大小。
3.对于混合溶液的离子平衡图象题,解题思维必须触及:混合溶液有无反应、反应物是否过量、电离与水解何者强、溶液体积变化有无影响定性分析或定量计算等。
若不发生反应的混合溶液,则同时考虑电离和水解。
若恰好完全反应的混合溶液,生成的是酸或碱则考虑电离,生成的是盐则考虑水解。
若反应物过量,则根据过量程度考虑电离或水解。
若有定量计算,则要考虑混合溶液的体积变化。
4.一定要理解透坐标用对数表示的含义。
结合平衡移动原理确定变化量到底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
5.选择题中的曲线图通常有以下几种:(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图象。
该类试题中,图象中一般会同时涉及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酸碱混合液的pH与离子浓度大小之间的关系图象。
(3)沉淀溶解平衡图象。
高中化学专题10 滴定(曲线)分析(解析版)
高频考点10:滴定(曲线)分析提分精准突破1.基于核心素养的滴定曲线分析电化学核心素养体现在“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核心素养生成——通过三大平衡理论的分析,认识溶液中的平衡是多维度、动态变化的,通过化学反应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分析各平衡的影响因素,对所给曲线做出正确分析,运用联系发展和动态平衡的观点看待和分析可逆反应,提升学生的变化观念与平衡的学科思想素养。
预测在2020高考中,仍会以图像的形式综合考查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以及借助图像数据计算电离平衡常数;离子积常数和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特别是酸、碱反应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的变化;盐类水解原理,特别是特殊点的粒子浓度大小关系;溶度积和溶度积曲线的理解等,强调用动态平衡的观点看待和分析微粒变化的过程,便于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
本专题包括五个高频微考点:☆酸碱中和滴定过程分析☆溶液三大守恒应用分析☆溶度积曲线及应用分析☆分布系数图像综合分析☆PH-T图像题综合分析2. 滴定曲线高频考点“微”解读与精准突破解决滴定类曲线问题的关键是巧抓“5点”,即曲线的起点、恰好反应点、中性点、反应一半点和过量点(或二倍点),解题时:第一,先判断出各个点的溶质成分,不考虑水解或电离,只按方程式反应关系得到溶质各成分的量,第二,判断出对应点溶液的酸碱性。
【例析】[改编题]用0.1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 mL 0.1 mol·L-1 HA溶液为例,总结如何抓住滴定曲线的5个关键点:(1)除起点外曲线上所有的点均满足:c(Na+)+c(H+)=c(A-)+c(OH-)(2)不同点微粒关系情况(3)曲线上各点溶液中水的电离情况变化规律【典例导引】☆酸碱中和滴定过程分析【典例1】[2019·新课标全国Ⅰ] 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H2A的K a1=1.1×10−3 ,K 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
酸滴定盐或碱滴定盐曲线—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大全 ---精校解析Word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H3·H2O===NH4++OH-的lg K =-9.25
B. 0.1mol/LKH2PO4溶液中:c( HPO42-)<c(H3PO4)
C. CH3COOH+HPO42-=CH3COO-+H2PO4-的lg K = -11.61
5.常温下,用0. 1000 mol·L-1的盐酸滴定20.00 mL未知浓度的Na2CO3溶液,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饱和H2CO3溶液pH=5.6)。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c(Na2CO3)=0.1000 mol·L-1,则H2CO3的Ka2数量级约为10-6
B. c点处溶液中一定有:c(Na+)=2c(CO32-)+c(HCO3-)
D.在滴定过程中,当溶液pH相同时,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CH3COOH>KH2PO4> NH4Cl
【答案】D
【解析】A.由图象可知,当加入的氢氧化钠与被滴定NH4Cl物质的量之比为1:2时,n(NH4+)=n(NH3 H2O),NH3·H2O NH4++OH-的平衡常数K=c(NH4+)c(OH-)/c(NH3.H2O)=c(OH-)=10-14/10-9.25=10-4.75,lgK =-4.75,故A错;B.由于KH2PO4溶液的pH为4,说明H2PO4-电离大于水解,所以c(HPO42-)>c(H3PO4),故B错;C.CH3COOH+HPO42- CH3COO-+H2PO4-,平衡常数K= = ,用和求K(NH3 H2O)同样的方法可计算出K(CH3COOH)=10-4.75,K(H2PO4-)=10-6.86,则 =10-4.75/10-6.86=102.11,lgK=2.11,故C错误;D项,从图像可知,在滴定过程中,当溶液pH相同时,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CH3COOH>KH2PO4>NH4Cl,故D正确;综合以上分析,本题正确答案为D。
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大全 专题02 酸度曲线练习
专题02 酸度曲线1.化学上常用AG表示溶液中的。
25℃时,用0.100 mol/L盐酸溶液滴定10mL0.1 mol/L MOH溶液,滴定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流定过程可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B. 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 C点>D点C. C点时加入盐酸溶液的体积等于10 mLD. 若B点加入的盐酸溶液体积为5 mL,所得榕液中: c(M+) +c(H+)= c(MOH)+ c(OH-)【答案】B2.化学上常用AG表示溶液中的。
25℃时,用0.100 mol/L 的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mol/L的HNO2溶液,AG与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增大B. 25 ℃时,HNO2的电离常数Ka≈1.0×C. b点溶液中存在D. a、b、c、d、e五点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点是d【答案】A【解析】A、HNO2中加入NaOH发生HNO2+NaOH=NaNO2+H2O,c(H+)减小,c(NO2-)增加,即随着氢氧化钠的量增加而减小,故A说法错误;B、根据a点进行计算,c(H+)/c(OH-)=10-8.5,根据c(H+)×c(OH-)=Kw,解得c(H+)=10- 2. 75mol·L-1,根据Ka=≈1.0×,故B说法正确;C、b点溶液中存在的溶质为等物质的量为HNO2和NaNO2,根据电荷守恒,c(H+)+c(Na+)=c(NO2-)+c(OH-),根据物料守恒,2c(Na+)=c(NO2-)+c(HNO2),联立解得2c(H+)-2c(OH-)=c(NO2-)-c(HNO2),故C说法正确;D、HNO2、NaOH抑制水的电离,随着NaOH的量增多,对水的抑制减弱,当HNO2全部转化成NaNO2,即溶质为NaNO2,NO2-发生水解促进水的电离,即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d点,故D说法正确。
2019届高考化学考点62酸滴定碱的曲线必刷题
考点六十二酸滴定碱的曲线1.室温下,将0.10 mol·L-1 盐酸滴入20.00 mL 0.10 mol·L-1 氨水中,溶液中pH和 pOH随加入盐酸体积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已知:pOH=-lg c(OH-),下列正确的是()A. M点所示溶液中可能存在c(Cl-)> c(NH4+)B. N点所示溶液中可能存在c(NH4+)+c(NH3•H2O)=c(Cl-)C. Q点盐酸与氨水恰好中和D. M点到Q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先变大后减小【答案】B2.室温下,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 HC1 溶液,分别滴定物质的量浓度均为 0.1 mol/L 的三种碱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滴定前,三种碱溶液中水电离出的 c(H+)大小关系: DOH>BOH>AOHB. pH= 7 时,c(A+)=c(B+)=c(D+)C.滴定至 P 点时,溶液中:c(Cl-)>c(B+)>c(BOH)>c(OH-)>c(H+)D.当中和百分数达 100%时,将三种溶液混合后:c(AOH)+c(BOH)+c(DOH)=c(H+)-c(OH-)【答案】D3.常温下,在20.0mL0.10mol•L-1氨水中滴入0.10mol•L-1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
已知0.10mol•L-1氨水的电离度为1.3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甲基橙作为指示剂 B. M点对应的盐酸体积小于20.0mLC. M点处的溶液中c(H+)=c(OH-) D. N点处的溶液中pH>12【答案】D【解析】A.强酸弱碱相互滴定时,由于生成强酸弱碱盐使溶液显酸性,则应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故A叙述正确;B.如果M点盐酸体积为20.0mL,则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铵,氯化铵中铵根离子水解导致该点溶液应该呈酸性,要使溶液呈中性,则氨水应该稍微过量,所以盐酸体积小于20.0mL,故B叙述正确;C.M 处溶液呈中性,则存在c(H+)=c(OH-),故C叙述正确;D.N点为氨水溶液,氨水浓度为0.10mol•L-1,该氨水电离度为 1.32%,则该溶液中c(OH-)=0.10mol/L×1.32%=1.32×10-3mol/L,c(H+)=10−14/1.32×10−3mol/L=7.6×10-12mol/L,所以该点溶液pH<12,故D叙述错误。
09考向9电解质溶液的图像分析酸滴定盐或碱滴定盐(附答案解析)-2023年高考化学大二轮专题突破
电解质溶液的图像分析——酸滴定盐或碱滴定盐曲线【研析真题•明方向】1.(2021·湖南卷)常温下,用0.100 0 mol·L-1的盐酸分别滴定20.00 mL浓度均为0.100 0 mol·L-1的三种一元弱酸的钠盐(NaX、NaY、NaZ)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该NaX溶液中:c(Na+)>c(X-)>c(OH-)>c(H+)B.三种一元弱酸的电离常数:K a(HX)>K a(HY)>K a(HZ)C.当pH=7时,三种溶液中:c(X-)=c(Y-)=c(Z-)D.分别滴加20.00 mL盐酸后,再将三种溶液混合:c(X-)+c(Y-)+c(Z-)=c(H+)-c(OH-)2.(2018·浙江4月)在常温下,向10 mL浓度均为0.1 mol·L-1的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中滴加0.1 mol·L-1盐酸,溶液pH随盐酸加入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a点的溶液中:c(Na+)>c(CO2-3)>c(Cl-)>c(OH-)>c(H+)B.在b点的溶液中:2n(CO2-3)+n(HCO-3)<0.001 molC.在c点的溶液pH<7,是因为此时HCO-3的电离能力大于其水解能力D.若将0.1 mol·L-1的盐酸换成同浓度的醋酸,当滴至溶液的pH=7时:c(Na+)=c(CH3COO-) 3.(2018·浙江4月)在常温下,向10 mL浓度均为0.1 mol/L的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中滴加0.1 mol/L的盐酸,溶液pH随盐酸加入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a点的溶液中:c(Na+)>c(CO2-3)>c(Cl-)>c(OH-)>c(H+)B.在b点的溶液中:2n(CO2-3)+n(HCO-3)<0.001 molC.在c点的溶液pH<7,是因为此时HCO-3的电离能力大于其水解能力D.若将0.1 mol·L-1的盐酸换成同浓度的醋酸,当滴至溶液的pH=7时:c(Na+)=c(CH3COO-)【题型突破•查漏缺】 1.常温下,用0.010 0 mol·L -1的盐酸滴定20.00 mL 0.010 0 mol·L-1的NaA 溶液。
考点62 酸滴定碱的曲线-2019年领军高考化学必刷题Word版含解析
考点六十二酸滴定碱的曲线1.室温下,将0.10 mol·L-1 盐酸滴入20.00 mL 0.10 mol·L-1 氨水中,溶液中pH和 pOH随加入盐酸体积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已知:pOH=-lg c(OH-),下列正确的是()A. M点所示溶液中可能存在c(Cl-)> c(NH4+)B. N点所示溶液中可能存在c(NH4+)+c(NH3•H2O)=c(Cl-)C. Q点盐酸与氨水恰好中和D. M点到Q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先变大后减小【答案】B2.室温下,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 HC1 溶液,分别滴定物质的量浓度均为 0.1 mol/L 的三种碱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滴定前,三种碱溶液中水电离出的 c(H+)大小关系: DOH>BOH>AOHB. pH= 7 时,c(A+)=c(B+)=c(D+)C.滴定至 P 点时,溶液中:c(Cl-)>c(B+)>c(BOH)>c(OH-)>c(H+)D.当中和百分数达 100%时,将三种溶液混合后:c(AOH)+c(BOH)+c(DOH)=c(H+)-c(OH-)【答案】D3.常温下,在20.0mL0.10mol•L-1氨水中滴入0.10mol•L-1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
已知0.10mol•L-1氨水的电离度为1.3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甲基橙作为指示剂 B. M点对应的盐酸体积小于20.0mLC. M点处的溶液中c(H+)=c(OH-) D. N点处的溶液中pH>12【答案】D【解析】A.强酸弱碱相互滴定时,由于生成强酸弱碱盐使溶液显酸性,则应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故A叙述正确;B.如果M点盐酸体积为20.0mL,则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铵,氯化铵中铵根离子水解导致该点溶液应该呈酸性,要使溶液呈中性,则氨水应该稍微过量,所以盐酸体积小于20.0mL,故B叙述正确;C.M 处溶液呈中性,则存在c(H+)=c(OH-),故C叙述正确;D.N点为氨水溶液,氨水浓度为0.10mol•L-1,该氨水电离度为 1.32%,则该溶液中c(OH-)=0.10mol/L×1.32%=1.32×10-3mol/L,c(H+)=10−14/1.32×10−3mol/L=7.6×10-12mol/L,所以该点溶液pH<12,故D叙述错误。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大全专题05物质的量分数曲线练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大全专题05物质的量分数曲线练已知点,若直线过点与线段有公共点,则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高考化学新一轮复习——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分数曲线练习在1.25℃下,改变0.1mol/l rcooh溶液的pH值,以及溶液a(x)=C(x)/[C (rcooh)+C(rcoo-)中rcooh和rcoo-的颗粒分布分数;甲酸(HCOOH)和丙酸(ch3ch2cooh)中酸分子的分布分数与pH值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丙酸的酸性比甲酸强b.ch3ch2coohch3ch2coo-+h+的lgk=-4.88c、如果0.1mol/l甲酸溶液的pH值为2.33,则0.01mol/l甲酸溶液的pH值为3.33d.将0.1mol/l的hcooh溶液与0.1mol/l的h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na+)>c(hcooh)>c(hcoo-)>c(oh-)>c(h+)【答案】b【分析】分析:A.根据图像中酸分子的分布分数判断。
酸分子的分布分数越大,酸性越弱;b、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当pH=4.88时,C(ch3ch2cooh)=C(ch3ch2coo-),结合电离方程进行分析;c、用水稀释弱酸溶液,促进弱酸电离;d、根据图中所示信息,甲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10-3.75,且电离大于水解过程,因此HCOOH和hcoona(1:1)的混合物为酸性。
相应地回答问题。
2.室温下,某二元碱x(oh)2水溶液中相关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溶1/22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的坐标已知点,若直线过点与线段有公共点,则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液体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以下陈述是错误的,即a.kb2的数量级为10-8b X(OH)No 3水溶液为碱性c.等物质的量的x(no3)2和x(oh)no3混合溶液中c(x2+)>c[x(oh)+]d、在X(OH)No3水溶液中,C[X(OH)2]+C(OH-)=C(x2+)+C(H+)[answer]C【解析】分析:本题是一道图形比较熟悉的题目,不过题目将一般使用的二元酸变为了二元碱,所以在分析图示时要随时注意考查的是多元碱的分步电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六十四酸滴定盐或碱滴定盐曲线1.常温下,用0.01000 mol·L-1的盐酸滴定0.01000 mol·L-1NaA溶液20.00mL。
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到d点的过程中,等式c(HA)+c(A—)=0.01000 mol·L—1恒成立B.b点时,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关系为:c(A—)>c(Cl —)>c(HA)>c(OH—)>c(H+)C.c点时,溶液中微粒浓度存在关系:c(Na+)+c(H+) = c(HA)+c(OH—)+2c(A—)D.d点时,溶液中微粒浓度存在关系:c(OH—)+c(A—)=c(H+)【答案】C2.在常温下,0.1000 mol·L-1 Na2CO3溶液25 mL用0.1000 mol·L-1盐酸滴定,滴定曲线如图。
对滴定过程中所得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点:c(HCO3-)>c(CO32-)>c(OH-)B.b点:5c(Cl-)>4c(HCO3-)+4c(CO32-)C.c点:c(OH-)=c(H+)+c(HCO3-)+2c(H2CO3)D.d点:c(H+)=2c(CO32-)+c(HCO3-)+c(OH-)【答案】C3.如图1中的某条曲线是浓度为0.1mol·L-1NH4Al(SO4)2溶液的pH随温度变化的图像。
图2是室温时,向100 mL 0.1 mol·L-1 NH4HSO4溶液中滴加0.1 mol·L-1 NaOH溶液,得到的溶液pH与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曲线。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图2中b点,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c(Na+)>c(SO42-)>c(NH4+)>c(OH-)=c(H+)B.相同条件下,相等物质的量浓度NH4Al(SO4)2和NH4HSO4溶液中c(NH4+),前者更大C.图1中符合0.1 mol·L-1NH4Al(SO4)2的pH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是BD.图2中a、b、c、d四个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b【答案】A【解析】A. 图2中b点,中和反应已经完成,少量NH4+转化为NH3·H2O,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c(Na+)>c(SO42-)>c(NH4+)>c(OH-)=c(H+),故A正确;B. NH4HSO4溶液中H+抑制NH4+的水解,相同条件下,相等物质的量浓度NH4Al(SO4)2和NH4HSO4溶液中c(NH4+),后者更大,故B错误;C. NH4+、Al3+的水解程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溶液酸性增强,pH减小,所以图1中符合0.1 mol·L-1NH4Al(SO4)2的pH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是A,故C错误;D. 图2中a点中和反应恰好完全进行形成Na2SO4和(NH4)2SO4的混合溶液,NH4+水解促进水的电离,之后越来越多的NH4+转化为NH3·H2O,一水合氨抑制水的电离,所以a、b、c、d四个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a,故D错误。
4.常温下,向Na2CO3溶液中逐滴滴入0.1mol/L盐酸,溶液的pH随着滴入盐酸溶液体积变化曲线如下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时溶液pH=11.5,原因是:CO32-+2H2O H2CO3+2OH-B.a-b段发生反应为:CO32-+2H+= CO2↑+H2OC.b-c段发生反应为:HCO3-+H+= CO2↑+H2OD.c-d段发生反应为:H++OH-= H2O【答案】C5.向100mL Na2CO3与NaAlO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 的盐酸,测得溶液中的CO32-、HCO3-、AlO2-、Al3+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盐酸溶液的体积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混合溶液中的n (CO32-): n (AlO2-)=2:1B.a 点溶液中:c(HCO3-)+c(H2CO3)+c(H+)=c(OH-)C.b 点溶液中离子浓度顺序为:c(Cl-)>c(HCO3-)>c(CO32-)>c(OH- )D.d→e 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减小【答案】C6.常温下,向10 mL 0.1 mol·L-1的NH4HSO4溶液中滴入0.1 mol·L-1的KOH溶液,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点存在c(NH3·H2O)+c(NH4+)=c(SO42-)B.c点存在c(NH4+)>c(NH3·H2O)>c(OH-)>c(H+)C.d点存在c(H+)+c(K+)+c(NH4+)=c(OH-)+2c(SO42-)D.bc之间存在c(K+)>c(SO42-)>c(NH3·H2O)>c(NH4+)>c(H+)=c(OH-)【答案】D7.取0.1 mol·L-1的NaA和NaB两种盐溶液各1 L,分别通入0.02 mol CO2,发生反应:NaA+CO2+H2O HA+NaHCO3、2NaB+CO2+H2O2HB+Na2CO3。
则1 L HA和HB的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为V L时对应的曲线是A.X曲线对应的酸是HA、Z曲线对应的酸是HBB.Y曲线对应的酸是HA、Z曲线对应的酸是HBC.Z曲线对应的酸是HA、R曲线对应的酸是HBD.Z曲线对应的酸是H A、Y曲线对应的酸是HB【答案】B【解析】已知:NaA+CO2+H2O=HA+NaHCO3、2NaB+CO2+H2O=2HB+Na2CO3,则酸性:H2CO3>HA>HCO3->HB,加水稀释,促进弱酸的电离,酸性越弱,溶液稀释时pH变化越小,所以加水稀释相同的倍数时,pH变化小的是HB,由图可知,X为强酸稀释的pH变化曲线,故Z为HB、Y为HA,故B正确。
8.测溶液pH可研究反应过程。
用盐酸分别滴定Na2CO3、NaHCO3溶液,测得pH随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如下图所示(曲线②从B1点开始滴定)。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曲线①表示用盐酸滴定Na2CO3的过程B.B、C1点均满足:c(Na+)+c(H+)=2c(CO32-)+c(HCO3ˉ)+c(OHˉ)C.曲线①、②说明Na2CO3与盐酸的反应分步进行D.BC段和B1C1段发生的主要反应均是HC O3ˉ+H+=CO2↑+H2O【答案】B9.室温下,在一定量0.2 mol·L-1 Al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1.0 mol·L-1 NaOH溶液,实验测得溶液pH随NaOH 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点时,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Al3+水解,离子方程式为:Al3++3H2O Al(OH)3+3H+B.Ksp[Al(OH3)]=10-32C.c~d段,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为:c(Na+)+ c(H+)+ 3c(Al3+)= c(OH-)+c(AlO2-)D.d点时,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为:c(Na+)>c(AlO2-)>c(OH-)>c(H+)【答案】C【解析】Al2(SO4)3溶液中Al3+水解,离子方程式为Al3++3H2O Al(OH)3+3H+,所以a点溶液呈酸性,故A正确;c点铝离子完全沉淀,c(Al3+)=10-5,PH=5,所以Ksp[Al(OH3)]=10-32,故B正确;根据电荷守恒,c~d段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为:c(Na+)+ c(H+)+ 3c(Al3+)= c(OH-)+c(AlO2-)+2(SO42-),故C错误;d点溶液为硫酸钠和偏铝酸钠,溶液显碱性,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为:c(Na+)>c(AlO2-)>c(OH-)>c(H+),故D正确。
10.在常温下,用0.1000 mol/L的盐酸滴定25 mL 0.100 mol/LNa2CO3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微粒浓度间的关系不正确的是A.a点: c(CO32-) >c(Cl-)> c(HCO3-)B.b点: c(Na+)+c(H+)= c(Cl-)+ c(HCO3-)+2c(CO32-)+c(OH-)C.c点: c(OH-)+ c(CO32-)= c(H+) +c(H2CO3)D.d点: c(Cl-)= c(Na+)【答案】A11.25℃时,向Na2CO3溶液中滴入盐酸,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己知:lgX=lg()2-3-3CO (HCO c c )或lg()-323HCO (H CO c c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曲线m 表示pH 与()-323HCO (H CO c c )的变化关系B . 当溶液呈中性时,c (Na +)= ()-3HCO c +2()2-3CO cC . Ka 1(H 2CO 3)=1.0×10-6.4D . 25℃时,CO 32-+H 2O -3HCO +OH -的平衡常数为1.0×10-7.6 【答案】C12.常温下,用0. 1000 mol·L -1的盐酸滴定20.00 mL 未知浓度的Na 2CO 3溶液,溶液的pH 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饱和H 2CO 3溶液pH=5.6)。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c(Na2CO3)=0.1000 mol·L-1,则H2CO3的K a2数量级约为10-6B.c点处溶液中一定有:c(Na+)=2c(CO32-)+c(HCO3-)C.a、c两点水的c(OH-)之比为10-11.6 :10-7D.若z=5.6,则d点有c(Na+)=c(Cl-)>c(H2CO3)>c(OH-)【答案】D13.常温下,在10mL0.1mol/L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HCl溶液,溶液的pH逐渐降低,此时溶液中含碳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变化如图所示(CO2因逸出未画出,忽略因气体逸出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常温下,水解常数K h(CO32-)的数量级为10-4B.当溶液是中性时,溶液的总体积大于20mLC.在0.1mol/LNa2CO3溶液中:c(OH-)>c(H2CO3)+c(HCO3-)+c(H+)D.在B点所示的溶液中,离子浓度最大的是HC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