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学生态文明和生态经济的关系
论生态文明:“生态”与“经济”走向双赢
、
21 世 纪 发 展 呼 唤 生 态 文 明
在 人 类 漫 长 的 进 化史 上 .人 和 自然 的关 系 经 历 了 一 个 从
文 明 更 先进 、 高 级 的 文 明 。生 态 文 明 脱 胎 于 工 业 文 明 , 既 更 它
是 对 工 业 文 明 的继 承 . 是对 工 业 文 明 的超 越 。 态 文 明应 避 又 生
的报 复 与 惩罚 , 并 没有 从 根本 上 威 胁 到 人 类 的生 存 与 发展 。 但
历 史 进 入 近 现 代 后 .人 类 通 过 发 展 科 学 技 术 和 生 产 力 不
断 增 强 对 自然 的 “ 制 ” “ 服 ” 力 . 造 了 巨 大 的 物 质 文 控 与 征 能 创 明与 技 术 文 明 . 成 了 以 “ 是 自然 的主 人 ” 哲 学 基 础 的 工 形 人 为 业 文 明 。在 工 业 文 明社 会 传 统 价 值 观认 为 . 自然财 富 是 无 限 的 , 的物 质 需 求 也 是 无 止 境 的 。人 类 只 要 不 断 征 服 自然 , 人 扩 大 消 费 , 能促 进 经 济 发 展 。 足 人 们 不 断 增 长 的物 质 需 求 。 就 满 在 这 样 价值 观 支 配 下 , 人们 片 面追 求 数 量 增 长 . 提倡 无 节 制 的 消 费 和 肆 意开 发 自然 资 源 .正 是 这 种 扭 曲 的价 值 观 导 致 了生 态 危 机 和 人 与 自然 的异 化 今 天 以 消耗 自然 资 源 和 能 源 为 基 础 的 工业 文 明带 来 的人 口爆 炸 、 源 短 缺 、 境 污染 和 生 态 破 坏 等 生 态 危机 却 是 前 所 资 环 未 有 的 , 至 于 自然 界 以厄 尔 尼诺 现 象 、 尘 暴 、 洪 水 等 自 以 沙 大 然 灾 害对 人 类 报 复 与 惩 罚 。如 果 我 们 不 改 变工 业 革 命 以来 人 类 所 形 成 征 服 自然 、 尚 物 质 消 费 的 伦理 价 值 观 念 和 生 产 、 崇 生 滔 方 式 .人类 将 面 f生 态 系统 崩 溃 的 巨 大 风 险 。 因此 ,进 入 l 6 j
生态经济与经济生态化
目录
• 生态经济的概念与特点 • 经济生态化的内涵与意义 • 生态经济与经济生态化的关系 • 生态经济与经济生态化的实践应用 • 生态经济与经济生态化的未来展望
01
生态经济的概念与特点
生态经济的定义
生态经济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以 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实现经济发展 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一种经济模式。
长期效益
从长期来看,生态经济与经济生态化的互动关系将带来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全面提升。
04
生态经济与经济生态化 的实践应用
生态农业的发展
• 总结词:生态农业是一种将环境保护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
• 详细描述:生态农业通过采用生态学原理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土壤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总结词:生态农业能够提供更安全、更健康的农产品,同时也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 详细描述:生态农业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从而降低农产品中的有害物质残留,提供更安全、更健康的农产品。同时,生态农业还能够保护土壤、水
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减缓环境退化的趋势。
绿色工业的推进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绿色工业是一种注重环境保 护和资源节约的工业发展模 式。
绿色工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 和资源循环利用模式,降低 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和资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和环境效益。
绿色工业能够推动工业的可 持续发展,促进经济和环境 的和谐共生。
绿色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 工业的转型升级和绿色化发 展,提高工业的竞争力和可 持续发展能力。同时,绿色 工业还能够促进经济和环境 的和谐共生,实现经济发展 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的理论构建与生态文明建设
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的理论构建与生态文明建设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是一门重要的理论体系,它旨在解决人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的理论构建以及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的理论构建1. 生态观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的理论构建基于科学的生态观。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指出生态系统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基础和条件。
因此,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在理论构建中注重生态观的运用,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 生产方式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认为,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有着深刻的影响。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导致资源过度开采和环境污染。
因此,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的理论构建中,要求转变生产方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 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在理论构建中强调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统一。
传统经济学往往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了生态效益。
而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认为,只有将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统一起来,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1. 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的理论构建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而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实践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2. 促进经济转型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还在于促进经济转型。
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呼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探索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3. 塑造新型发展理念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的理论构建有助于塑造新型的发展理念。
在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下,环境问题逐渐严重,生态破坏日益加剧。
而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提出了绿色、低碳、循环等新型发展理念,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
生态经济
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
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它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生态经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即包括物质代谢关系,能量转换关系及信息反馈关系,又包括结构、功能和过程的关系,具有生产、生活、供给、接纳、控制和缓冲功能.过去的二三十年,中国企业经历了高速发展期,其中许多企业的发展是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
如今,当“生态”已经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一些优秀企业举起了生态经济转型的大旗。
现代商业模式应当与生态经济共同转型,实现公益与收益的并行,达成生态环保与经济利益的“双赢”,将消耗企业成本的简单公益行为,真正变成一种可赢利的投资行为,转化为企业积极的竞争优势。
那我下面就谈谈现在很热门的生态经济模式——公益创业。
所谓的公益创业就是社会组织(企业、非盈利组织等)在经营过程中,将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创造性地融合的过程。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非营利机构采用创造性的商业运作模式提升其社会价值,二是企业通过创造性地满足社会需要而提升其价值。
公益创业主要就是指这一类。
但是即使是创办非营利组织,也可以应用商业机制和市场竞争来产生经济效益,这样才能实现公益创业的可持续发展。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经营所得不是为个人谋取利益,而是将所得造福社会。
社会公益创业是最近新兴的事业,是区别于商业创业的事业。
商业创业,已经是妇幼皆知,简单说来也就是拿钱生钱。
也就是用一定的启动资金去圈钱。
它的目的性就是创造经济价值。
而社会公益创业则不然,其是一些人基于社会使命和责任感的要求,为谋取公众社会利益的创业行为。
生态经济学生态文明和生态经济的关系
《生态经济学》课程作业学号: 311405040226姓名:袁程专业班级:自环1402作业得分批阅人签字批阅意见: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的关系一、生态经济1、定义生态经济简称ECO,“ECO”取自“经济的(economic)”和“生态的(ecological)”两个英文单词的词头,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
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
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2、特征时间性指资源利用在时间维上的持续性。
在人类社会再生产的漫长过程中,后代人对自然资源应该拥有同等或更美好的享用权和生存权,当代人不应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换取自己的舒适,应该主动采取“财富转移”的政策,为后代人留下宽松的生存空间,让他们同我们一样拥有均等的发展机会。
空间性指资源利用在空间维上的持续性。
区域的资源开发利用和区域发展不应损害其他区域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并要求区域间农业资源环境共享和共建。
效率性指资源利用在效率维上的高效性。
即“低耗、高效”的资源利用方式,它以技术进步为支撑,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降低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量和环境代价,来不断提高资源的产出效率和社会经济的支撑能力,确保经济持续增长的资源基础和环境条件。
3、计量运用数学方法,对生态经济系统内物质与能量的各种运动进行的计算。
内容包括:自然资源的经济评价:据保护资源所允许的最大费用标准与开发资源所允许的最小效率标准,用相应的各种指标对包括工程项目、城市规划、区域规划和国民经济计划在内的资源开发与保护工作的评价。
如何正确理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
.8-7如何正确理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关系?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从而使得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更好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二者相互统一。
经济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会与生态文明发生冲突,会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这就使得二者在表面上存在对立,但实质上二者是相统一的。
主要体现在: 1、生态文明建设会对经济建设提出更高更好的要求,丰富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内涵,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发展方向。
这就要求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节能减排,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生态文明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2、经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经济的良好发展会给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相应的物质基础,为更好的建设生态文明提供前提条件和物质保障。
没有经济建设的成果,生态文明建设只是一句空话。
(二)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建设1、政治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保障条件。
我们所面临的生态文明问题是由人类在特定制度框架下进行的社会活动所引起的。
有什么样的制度框架,就会有相应的物质生产和人口生产,也就有什么样的环境影响。
因此二者直接相关。
良好的政治建设会给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相应的指导和保障。
2、生态文明建设丰富了政治建设的内容,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之一。
生态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所普遍关注的问题,这就使得我们的执政理念上要有所改变,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政治制度来把这个问题落到实处,为其提供制度保证。
(三)生态文明建设与文化建设1、生态文明建设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题中之义。
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就是说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涵。
发展生态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 的含义。后西方的“cnm ” 词传 eoo y一
人中国, 翻译为“ 经济”才具 有了现代 “ , 经济” 的含义。 而在西
统和经济系统是两个互相矛盾的系统 , 人们关注的焦点是不 可再生 资源 的枯竭 问题 , 以及生态环境恶化问题 , 任务是解
方 ,eoo y 原有住所和栖息地的含义 , 申为家庭 日常活 “cnm ” 引 动的场所 , 后来演变为管理家庭成员和家庭事 务以及对一个
会生活领域 的革命 , 是环境伦理道德的革命 。它要求人类用 生态经济的思维方式来重新选择 自己的行为, 用符合生态经
济的发展模式来推动社会的进步。 ( ) 一 生态经济的含义
态经济学是研究生态经济 系统 中生态 系统 和经济 系统之 间 相互关 系及其规律的科学” 吴玉萍认 为,生态经济学是研 ; “
段的演变, 具有 系统性 、 循环性和协调性的特征 。发展生态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 求。
关 键 词 : 态 ; 态经 济 ; 生 生 生态 文明
中图分类号 : 13 F2. 2
文献标志码 : 文章编号 :6 3 2 1 ( 09 1—0 9 0 A 17— 9 X 2 0 )30 1— 2
摘 要: 生态经济是 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进行 变革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 这场革命不仅是生产技术领域的革命 , 同 时也是社会 生活领域的革命, 是环境伦理道德的革命 。 它要 求人类用生态经济的思维方式来重新选择 自己的行为, 用
符合 生态经济的发展模式来推动社会 的进步。 态经济理念的产生 , 生 经历 了矛盾调和、 协调发展 和可持续发展三个阶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理论与实践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理论与实践第一章概述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严峻的环境形势已经引起全球的高度关注,为了保护地球家园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理论与实践”展开探讨。
第二章生态文明的概念生态文明是指坚持以人为本、协调人类与自然关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发展的社会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是城市发展、农业现代化、资源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制度建设、文化传承等多个领域的深入改革和协调发展。
第三章生态文明理论的演进1. 生态经济学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首先提出了资源与环境问题,强调人类要在自然环境下得到均衡和可持续的发展。
生态经济学为后来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提供了学科基础。
2. 生态学理论生态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学科基础之一,生态学强调要以系统、协同、循环、平衡的方式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3. 社会生态学理论社会生态学是把人类社会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将人与自然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这个理论使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注重自然保护,更加注重人类社会和自然的互动关系。
第四章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国具有伟大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近年来,中国以“绿色、创新、协调、开放、共享”为指导思想,力求推进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包括:1. 加强环境保护中国政府致力于改善环境质量,举行多项环保措施,如淘汰落后产能、增强企业环境责任、强化空气质量治理等。
2. 发展绿色产业中国政府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推动实现资源型经济向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变,支持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等。
3. 推进生态修复中国积极推进生态治理,实行有计划、有步骤、高效的生态修复,如植树造林、草原恢复等。
4. 做好生态环境监管中国政府强化环境监管,制定了一系列行业标准和相关法规,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打击。
第五章生态文明建设的困难和挑战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一方面,国民经济发展面临环境越来越严峻的压力,另一方面,重工业比重较大的地区要实现转型升级困难,还有的地区落后产业人口规模庞大,资源环境矛盾严重。
浅析生态经济
建设生态文明离不开强大的经济支撑和物质积淀。生态文明追 求的不仅仅是人与 自然关系的协调 , 更强调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 生 态文明也是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文明, 而不是贫穷的文明、落后的 文明。因此 , 要避免在倡导生态文明建构的过程中陷入发展经济与保 护生态环境的 自我矛盾之中,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建立和发展 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经济是2 1 世纪解决人类社会能源、资源 、人 口 和环境等重大i 题 的必然选择和唯一出路。 |
一
系统, 是从生态理论与经济理论结合 匕 , 以生态理论为基础 , 以经济理 论为指导 , 以人类经济活动为 中心 , 围绕人类经济活动与 自然之间相 互发展这个主题 , 主要研究两个方面 问题 : —是研究生态系统和经济 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经济复合系统 ;, 阐明它们产生的生态经济原 因 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原则 , 从而达到协调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和 自然 生态之间的关系, 促进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相互适应和协调发展的目 合, 坚持 体制 机 制 创新 和为民 服 务 相 结合。 阳 的。
脱人与 自然关系自 勺 尴尬、矛盾的处境 , 就必须要抛弃西方资本主义工 业社会传统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 , 即 “ 先污染后治理”的线性 发 展。要在保持A- b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理念指导下 , 追求一种可 持续的经济发展理念和发展形态— — 生态经济。 树立科学 的经济发展理念, 提高公众的生态经济发展意识 , 需要 政府充分发挥和利用好 国家机器的作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以来 , 中央逐步形成和确立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 观, 作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正确抉择 , 并将生态 文明建设纳入到国家未来发展战略中去。但是 , 理论落实到实践是一 个复杂的、渐进的过程。政府必须发挥好主导作用, 建立全方位的生 态教育体系 , 要做到从娃娃抓起 , 培养全 民陛的生态保护意识; 鼓励生 态经济 、生态科技、生态文明的基础理论研究 , 建立专项扶持基金, 引导和调动 国家宣传机器、新闻媒体 、网络等开展科学发展知识普 及和教育, 倡导建立缝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 二) 遵循生态经济运行规律 , 建设现代生态产业发展体 系 生态经济内在的时间性 、空间性、效率『 生的特征, 要求生态经济 的发展必须是追求建立在 “ 社会—经济一 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之上, 遵循可持续性的、环境友好 胜的经济运行规律。生态经济的运行规 律要求我们在实现对传统产业革命的生产规律和运行模式转变的过 程中, 必须时刻考虑到自然价值 、生态价值和环境价值 , 要将所有生 产要素统—于生态系统 内部 , 同时考虑到各生产参与要素的平衡 陛和 平等 陡。在产业布局上要坚持控制与分散相结合, 支持和鼓励发展低 物耗 、低能耗 、低污染的高技术产业、绿色产业和低碳产业 。要坚 持城乡生态建设同步开展、互利互惠的原则, 推动美丽乡村、绿色乡 村、特色乡村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 , 我国产, J l u  ̄ 布局经历了不断的调整和变化 , 第 二 、第三产业 占国民经济比重不断增大 , 第一产业比直逐步缩小 , 但 是重工业占工业比重仍较大 , 导致能源消耗加快、产能过剩严重。 此外区域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也较明显 , 盲 目的追求G I ) P 最大化和不 合理的官员考核机制使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正逐步向中西部地区和 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 调整产业结构 , 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积极鼓励和 挖掘生态经济发展潜力, 建设现代生态产业发展体系势在必行 。现代 生态产业发展体系涵盖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 业、生态海洋渔业等多层面, 要努力做到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 合, 坚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结合 , 坚持科技创新和科技投入相结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精品】
十八大把“美丽中国”列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此次会议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如何发展,以何为标准列为单独论述对象做了详细阐述,彰显了国家对于生态文明的重视力度。
将生态文明建设列为“五位一体”高度的设定也体现了我国对后代的顾忌和贯彻社会公平、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决心。
伴随着经济生活中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日趋严峻,有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关联也吸引了国内相关领域学者日益密集的关注。
只有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良性互动才能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两型社会的建立以及“五位一体”思想的深入实践、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所取得的一切积极、进步成果的总和,是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共生、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一般来讲,生态文明包含社会机制和制度、经济和产业、科学和技术、观念和意识等各个领域,形成促进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和运行条件。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跨越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各个领域的一个多维系统结构,不仅涉及到技术和产业结构调整,而且还涉足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另外还需要依靠制度体系来作为法律依据,只有这么方方面面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人类社会才会长远发展,经济才会实现永续增长。
生态文明中的经济形态,首先要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开始,以选择内涵式发展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成的经济发展方式转文研究方式为主、外延式发展为辅。
经济的绿色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发展低碳经济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意义、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科学发展观是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将此理念从实践上得以升华和加深,两者相得益彰,是理论指导与实践践行的完美结合。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调解人与自然关系,同时兼顾生态变革和社会变革,以科学的发展来替代非科学发展,是对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上的重要体现,也正是由于科学发展观给予生态文明建设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才是前者的发展能够有序稳健进行。
建设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可持续发展强调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人们要掌握好对自然资源的开釆度,兼顾环境保护和自身发展的协调性,保持生物资源多样性,力求经济发展中的社会与生态代价最小化。
生态文明背景下的生态经济发展路径探析
( 2 ) 低 碳 经 济 是 生 态 经 济 的 重要 发展 。低 碳 经 济 是
生 态 经 济 在 能 源 和 减 排 问题 的 拓 宽 和 突 破 , 是 生 态 经 济
为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进行分析 , 通 过 经 济 生 态 化及 生 态 经 济 化 过 程 最 终 实 现 生 态 系 统 与 经 济 系 统 的 协 调
平 衡 发 展 的 可 持 续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它 是 一 种 经 济 发 展 与环境保护 、 物 质 文 明 与精 神 文 明 、 自然 生 态 与 人 类 生 态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
2 0 1 3 年9 月
J o u ma l o f G r e e n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绿 色科 技
第 9期
生态文 明背景下 的生态经济发展 路径探析
周阿 利 , 薛江波
( 1 . 中共 西安 市委 党校 , 陕西 西安 7 1 0 0 5 4 ; 2 . 中共成 阳市委 党校 , 陕西 成 阳 7 1 2 0 0 0 )
2 . 2 生 态经 济与 绿色 、 循环 、 低碳 经 济的关 系
生态 、 绿色 、 循环 、 低碳 经 济都 是人 类 在 发展 中 陷 入 资源 、 环境 、 生 存 危 机 后 深 刻 反 省 自身 的发 展模 式 , 是 对
2 . 2 发展 生态 经济是 冲破 绿 色贸易 壁垒 的需要
摘 要: 指 出 了生 态文 明 是 继 农 业 文 明 、 工业 文明之后 的 高级文 明形态 , 而 发 展 生 态 经 济却 承 担 着 生 态 文 明
生态经济学生态文明和生态经济的关系资料
生态经济学生态文明和生态经济的关系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生态经济学》课程作业学 号: 311405040226姓 名: 袁 程专业班级: 自环1402作业得分批阅人签字批阅意见: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的关系一、生态经济1、定义生态经济简称ECO,“ECO”取自“经济的(economic)”和“生态的(ecological)”两个英文单词的词头,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
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
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2、特征时间性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指资源利用在时间维上的持续性。
在人类社会再生产的漫长过程中,后代人对自然资源应该拥有同等或更美好的享用权和生存权,当代人不应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换取自己的舒适,应该主动采取“财富转移”的政策,为后代人留下宽松的生存空间,让他们同我们一样拥有均等的发展机会。
空间性指资源利用在空间维上的持续性。
区域的资源开发利用和区域发展不应损害其他区域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并要求区域间农业资源环境共享和共建。
效率性指资源利用在效率维上的高效性。
即“低耗、高效”的资源利用方式,它以技术进步为支撑,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降低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量和环境代价,来不断提高资源的产出效率和社会经济的支撑能力,确保经济持续增长的资源基础和环境条件。
林业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
林业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作者:何莎罗在柒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6年第8期何莎罗在柒(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05)摘要:阐述了林业生态经济的内涵,分析了发展林业生态经济的原则,并就发展林业生态经济,打造生态文明的措施做了论述。
关键词:林业;生态经济;生态文明1 林业生态经济的内涵所谓生态经济是指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遵循生态学原理及生态经济学原理,在充分发挥产业生态功能的前提下,提高其经济效益。
对于林业产业而言,发展林业生态经济的最终目的是增加森林面积,将其公益效能充分发挥出来,以达到改善自然环境,发展绿色产业,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发展目标。
林业生态经济具有生态、经济的双重属性,但是两者的内涵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发展林业生态经济,就要对其做出准确定位,避免出现盲目性、片面性的问题。
由此可见,发展林业生态经济是以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为基础,而非一味掠夺资源、污染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其最本质的特征。
2 发展林业生态经济的原则我国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荒漠化严重、河流干涸、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并逐渐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生态环境修复建设中,林业是主要措施,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因此,要发展林业经济,就必须首先突出其生态性。
其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
生态林业担负着经济建设的重任,如果一味地强调林业的生态效益忽略了经济效益,会导致林业生态发展与经济发展失衡,对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也极为不利。
要发展生态林业,就必须在注重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兼顾经济效益,以产业体系建设为根本,逐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林业管理体系,坚持生态优先、经济并重的原则,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发展目标。
最后,全面保护与科学利用相结合。
森林是一个有机整体,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合理开发、科学利用是保证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研究
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研究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议题。
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经济已经成为了时代的双重主题。
那么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有何关系呢?本文将对其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经济就是以生态优先、资源节约、循环利用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
而生态文明建设则是指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生态平衡、降低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文明境界。
其次,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是密切相连的。
生态经济旨在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而生态文明建设则确保了生态环境的优先地位。
也就是说,生态经济是为了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的。
那么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存在哪些具体联系呢?首先,在生态经济中,环境承载能力是重要的指标。
经济的生产和消费不能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否则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因此,生态经济的概念和生态文明建设是非常相似的,都是以环保、节能、减排、循环利用为原则。
其次,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互相支撑。
生态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需要后天的配合,政策引导和政府规划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保证生态环境的健康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而生态文明的建设必须要依赖于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可和理解。
强调环保、注重绿色消费、提倡低碳生活等行为的形成是对生态文明建设最好的支持。
最后,在实践中,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是相互促进、不断探索的。
当经济模式被破坏时,生态文明的建设也难以持续推进。
因此,生态经济是生态文明最好的实现载体,而生态文明的建设又是生态经济不断完善提高的内在动力。
总的来说,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是紧密联系的,两者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
经济的高速增长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生态文明的构建需要生态经济的支持和创新。
因此,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是相互联动、相互支持、相互推进的。
经济发展的生态文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
经济发展的生态文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和全球气候变化的严重影响,人们对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关注。
在传统的发展模式下,经济增长往往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给我们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探索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关系对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生态文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于追求经济与环境的双赢局面。
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增长主要追求GDP的增长,而忽视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
然而,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逐渐意识到经济增长必须以环境保护为前提。
生态文明经济发展则强调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性,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
生态文明经济发展的核心理念是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强调经济增长必须以低碳、环保、可持续的方式进行。
这意味着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注重资源的节约利用、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推动绿色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在生态文明经济发展中,政府的引导作用不可忽视。
政府应当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力度,推动企业和个人更加重视环保意识。
同时,政府还应当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支持,鼓励企业进行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只有通过政府的引导,才能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此外,企业和个人在生态文明经济发展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企业,要注重绿色发展,从生产、销售到废弃物处理的各个环节都要考虑环境保护的因素。
要积极推动绿色技术的应用,加大环境保护投入。
同时,个人在生态文明经济发展中也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从日常生活习惯到购物行为中都要注重环境保护,减少浪费,节约能源。
除了政府和企业的努力,公众的参与和意识的提高同样重要。
公众应当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参与到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行动中来。
只有公众的广泛参与,才能形成合力,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总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经济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经济发展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经济发展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的关键课题。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与再生产。
而绿色经济发展是指以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为支撑,通过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提高能源效率等措施,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强调的是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绿色经济发展则是通过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只有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经济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为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中国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积极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中国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支持绿色技术的研究与发展,鼓励企业投入绿色产业,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经济发展在中国的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一方面,中国加大了对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投入,实施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另一方面,中国积极推动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的发展,加快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然而,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经济发展仍面临许多挑战。
一方面,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的发展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加大对绿色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投入。
另一方面,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提高治理效果,保护好生态环境。
为了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经济发展的步伐,我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大对绿色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投入,推动绿色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其次,鼓励企业投入绿色产业,提高绿色产业的竞争力。
面向生态文明的“经济与生态”系统结构及其运作机制
面向生态文明的“经济与生态”系统结构及其运作机制经济与生态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
随着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面向生态文明的“经济与生态”系统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这一系统的结构和运作机制。
“经济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经济子系统、生态子系统和调控子系统。
经济子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它包括了生产、分配和消费三个环节。
在经济子系统中,生产活动是重要的环节,它包括了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服务业生产等各个领域。
分配活动是确保资源合理配置的环节,其中包括了收入分配和财富分配两个方面。
消费活动则是经济子系统的最终环节,它是通过人们的消费行为来推动经济的发展。
生态子系统是经济与生态的关键连接点,它包括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两个方面。
在生态子系统中,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包括了土地、水资源、能源等各种自然资源。
生态环境是人们生活和发展的基础,包括了大气、水域、土壤等各种生态环境。
在经济子系统中,生态子系统通过提供资源和提供生态环境两个方面来支持经济的健康发展。
调控子系统是整个系统的组织和管理者,它通过制定政策和实施监管来确保经济与生态的协调运行。
在调控子系统中,政府是关键的角色,它通过制定环保政策、推行环保法规、实施监测和检测等手段来推动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
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通过参与环保行动、倡导绿色发展等方式来支持经济与生态的协调运行。
“经济与生态”系统的运作机制是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关键。
要建立健全的制度框架,包括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生态补偿机制等。
要完善市场机制,引导企业和个人在经济发展中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效率。
要加强监管和执法,确保各方遵守环境法律法规,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要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环保技术和绿色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和生态的良性循环。
面向生态文明的“经济与生态”系统是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生态经济、生态文明与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生态经济、生态文明与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越来越高,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逐渐被提到了日程中来。
作为一个重要的领域,教育也逐渐加入了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之中。
生态经济指的是在优化经济系统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的一种经济模式。
其目的在于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即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推动经济发展。
与传统经济学相比,生态经济不仅注重经济效益,还注重环境、社会和人类健康的可持续性。
生态经济的研究和实践需要深入挖掘资源的价值,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达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教育领域的生态经济研究和实践,需要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生态文明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引导学生减少浪费、节约用水、节能减排等。
生态文明则是针对当前的环境问题,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追求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倡导人类关注环境问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和低碳经济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生态文明领域的研究和实践需要从传统文化、哲学、伦理道德等维度深入挖掘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道。
教育领域的生态文明研究和实践,需要让学生感受到生态文明的理念和现实意义,培养传统文化、哲学和伦理等方面的素养,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育对于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的研究和实践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通过设计适应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的课程、活动和考核方式,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深入理解生态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低碳和可持续发展习惯。
另外,学校也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强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低碳经济发展的宣传教育,引导学生为环保、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了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
教育为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
只有重视教育,才能让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的生产生活,推动可持续社会的实现。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之考量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之考量[摘要]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史以来就存在,反映在现代社会建设中,就是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
本文首先介绍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其中包括两次飞跃。
然后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即以生态经济学方程式分析了二者的相关关系、引用库兹涅茨曲线细化了二者的具体关系、以对立统一规律解读了二者的哲学原理关系。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建设关系生态经济学方程式库兹涅茨曲线对立统一规律[作者简介] 赵晓娥(1979-),女,汉族,硕士,陕西镇安人,西安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政治学。
[中图分类号] F1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39-8041(2013)11-0059-04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史以来就存在,而且从来都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
无论是原始文明时期人类敬畏、崇拜和依附自然,还是农业文明时期改造、利用和支配自然,人与自然都保持着和谐共生的状态,人比自然要渺小。
然而,进入农业文明后期,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产力的发展,人类中心主义愈演愈烈,追求经济利益的欲望极度膨胀,控制、征服和掠夺自然成为常态,人类步入了堪称“黑色文明”的工业文明时期。
在这一时期里,环境破坏严重、资源面临枯竭,生态危机凸显。
究其原因,核心问题在于没有摆正人的欲望与自然承载力之间的关系,反映在社会建设上,就是割裂了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
那么,如何使人类摆脱“黑色文明”的困扰,促进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同步发展呢?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犹如久旱后的两场及时雨,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开辟了道路,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
可以说,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是缓解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意义重大。
目前,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关系的主流观点有两种:第一种认为二者是一对矛盾的对立体,搞经济建设必定带来生态环境的恶化,但是现在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又为时过早,必然阻碍经济前进的步伐;第二种认为二者是相互融合的统一体,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经济的发展为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物质基础,生态环境的改善为经济增长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概念(一)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在工业文明之后的相对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一种文明形态,是人类改造生态环境、实现生态良性发展成果的总和。
狭义的生态文明着眼于人类同自然的和解,而广义的生态文明还要求实现人类本身的和解。
(二)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不是一个概念。
经济增长只是一种物质的吸收和累积所表现出来的数量性增加,而发展是一种质量性的改进和潜力的实现。
通过从有限的环境中吸取和积累物质而达到的经济规模的数量性增加是不可持续的,而质量性改进和潜力的实现则可永远持续。
(三)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绿色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前提和生命线。
党的十七大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这是把科学社会主义同中国基本国情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得出来的马克思主义论断。
结论:科学发展是以绿色、和谐发展为核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时政目前,全球气候大会在南非德班举行,备受关注。
大会进展并不那么顺利。
欧盟从谈判一开始就提出所谓“路线图”计划,提出有条件签署《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要求在2015年前制定涵盖主要经济体的新法律框架,并于2020年实施。
美国则称只有主要经济体都加入量化减排协议之后,美国才会加入。
日本、加拿大、俄罗斯会谈前就明确提出不加入《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
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坚持双轨制,坚持《京都议定书》,坚持《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
非政府组织也强烈要求环境公平,呼吁发达国家承担历史责任,在气候变化方面展现领导力。
发达国家在自身减排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转让支持的政治意愿不足,是影响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努力的最主要因素。
这归根结底,都是经济利益的驱动造成的。
可见,现如今虽然人们已经认识到全球环境的恶劣形势,但要真正做到在生态文明基础上发展经济,是难上加难的。
全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二、辩证统一的关系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是须臾不可脱离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经济学》课程作业学号: 311405040226姓名:袁程专业班级:自环1402作业得分批阅人签字批阅意见: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的关系一、生态经济1、定义生态经济简称ECO,“ECO”取自“经济的(economic)”和“生态的(ecological)”两个英文单词的词头,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
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
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2、特征时间性指资源利用在时间维上的持续性。
在人类社会再生产的漫长过程中,后代人对自然资源应该拥有同等或更美好的享用权和生存权,当代人不应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换取自己的舒适,应该主动采取“财富转移”的政策,为后代人留下宽松的生存空间,让他们同我们一样拥有均等的发展机会。
空间性指资源利用在空间维上的持续性。
区域的资源开发利用和区域发展不应损害其他区域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并要求区域间农业资源环境共享和共建。
效率性指资源利用在效率维上的高效性。
即“低耗、高效”的资源利用方式,它以技术进步为支撑,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降低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量和环境代价,来不断提高资源的产出效率和社会经济的支撑能力,确保经济持续增长的资源基础和环境条件。
3、计量运用数学方法,对生态经济系统内物质与能量的各种运动进行的计算。
内容包括:自然资源的经济评价:据保护资源所允许的最大费用标准与开发资源所允许的最小效率标准,用相应的各种指标对包括工程项目、城市规划、区域规划和国民经济计划在内的资源开发与保护工作的评价。
自然资源经济评价是一个动态概念,各种资源的价值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
因此,经过一段时间后(例如10年),需要重新修订自然资源的经济评价标准。
资源利用的生态经济效益计算:先分别计算投入和产出,再用产出减去投入,求得净效益;或用产出除以投入求得投入产出比。
净效益越大或投入产出比越高,说明生态经济效益越好。
在计算时,还要考虑效益与远期效益的结合,以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等问题。
不恰当的资源利用造成的生态经济损失可用实物量表示,也可用价值量表示。
为了便于将不同的损失加以汇总,通常采用后一种方法。
生态经济损失中包括明显的直接损失和隐蔽的间接损失,后者往往需要经过多年之后才能完全显示出来。
计算某一系统的生态经济损失时,可以采取四种办法:①与情况相似的另一系统进行对照;②建立数理统计模型或系统仿真模型,找出每个因素与损失的关系;③由专家估计每一项损失,然后加总;④通过实验室试验,经过对比,计算出损失值。
生态经济预测:借助于生态经济系统历史和现状的分析,求得对其未来的了解,以减少管理生态经济系统的盲目性。
重点在于说明各主要因素变化的方向、速度及其不同组合对于整个系统的影响大小,为决策提供信息,减少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全面的预测应包括对系统环境的预测、对系统结构的预测、对效益和损失的预测等。
生态经济预测的成效一方面取决于理论的科学性和资料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取决于预测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分析判断能力。
生态经济计量的应用:生态经济计量通常应用于制定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计划,确定调整系统结构的政策措施和经济措施,并预计其生态经济后果。
在现代生态经济系统日趋复杂的情况下,一般是利用大型计算机对生态经济系统进行反复模拟和计算。
计算的方法通常是:建立反映生态经济综合效益的目标函数,建立反映环境对系统各种约束条件的方程式及反映系统内各主要变量间关系的函数式,通过直接求出目标函数极值或若干方案对比的方法,得到优化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整个系统的规划。
生态经济计量的常用方法:投入产出法、控制论方法、运筹方法、计量经济方法、系统动态分析及其他系统仿真方法、统计分析方法等。
二、生态文明1、定义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
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
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
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2、评价体系制定评价体系既具现实意义、又具理论价值——可以为评价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提供量化依据。
——可以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供舆论导向。
——可以为党委政府谋划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可以为全社会监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效途径。
制定评价体系既要明确总体要求、又要把握基本原则制定评价体系,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浙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充分体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现状与进度相结合、功能与贡献相结合,更好地发挥引导、督促、激励和约束的作用。
具体来说,要把握好以下“四条基本原则”:——整体性原则。
——定量化原则。
——代表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体系的框架内容既要全面系统,又要突出重点初步考虑,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分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和生态制度4个方面,15个关注方向,36个指标。
一是生态经济方面,主要分产业结构、主要污染物排放、资源消耗与资源节约等3个关注方向,设置15项指标,总权数为30%。
二是生态环境方面,主要分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质量、绿化和环境基础设施等5个关注方向,设置10项指标,总权数为30%。
三是生态文化方面,主要分环保知识普及、生态文明认知程度、生态素质提高、生态创建活动等4个关注方向,设置6项指标,总权数为20%。
四是生态制度方面,主要分投入保障、科学执政、信息公开等3个关注方向,设置5项指标,总权数为20%。
三、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是须臾不可脱离的。
离开生态文明单纯地去抓经济发展,不仅不会成功,反而会使经济发展远离既定的目标。
同样,离开经济发展来谈生态文明,也不会有真正地发展。
生态文明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基础。
我们都知道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
经济发展虽然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如果离开了生态环境这一前提条件,经济的发展就是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
通俗地说,如果没有森林,锯木厂的价值就为零;如果没有鱼,渔业的价值就为零。
可见,没有生态环境资源,经济就无法发展。
从经济学的“木桶”原理来说,我们也应重视生态文明在经济发展中的能动作用。
因为决定木桶容量的不是最长的木板,而是最短的木板。
在如今的社会发展状况下,生态环境这木板已经越来越短。
如果人们还是一味地追求经济价值,忽视生态价值,那么就算经济木板越来越长,最终也将是无发展的增长。
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经济的发展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生态文明是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能动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新型的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而生态文明建设中遇到的一切问题都要靠发展来解决。
可见,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建立在生态文明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才更有利于实现人、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如果我们在生态文明观的指导下,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发展理念,那么在协调经济与生态的相互关系中积聚内部力量,谋求经济的极大发展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