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档】魏征六次跳槽的另类忠臣人生-word范文 (3页)

合集下载

2019-魏征直谏阅读答案-实用word文档 (8页)

2019-魏征直谏阅读答案-实用word文档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魏征直谏阅读答案篇一:魏征直谏译文十三、魏征直谏(译文)长乐公主就要出嫁了,皇上因为公主是皇后亲生的,特别宠爱她,(就)命令有关部门送几倍于(前朝)永嘉长公主(的嫁妆给她)。

魏征进谏说:“以前汉明帝要封皇子时,说:‘我的儿子怎么能和先帝的儿子相比?’命令只给楚王、淮阳王的一半封地。

如今送几倍于长公主的嫁妆给公主,恐怕和汉明帝的想法不一样吧!”皇上同意他的话,到后宫告诉皇后。

皇后感叹说:“臣妾多次听到陛下赞扬、器重魏征,不明白原因,今天看到他用礼数来抑制您长乐公主的宠爱,才知道他是(忠心于)国家社稷的大臣。

臣妾(虽)与陛下结发为夫妻,(但还是)屈服于礼数,情义深重。

每当有话说必(先)看您的脸色,还不敢轻易的冒犯您的威严,何况人家臣子(关系)疏远,却能像这样直言,陛下不可以不听了。

”(皇后)于是派人请来魏征,赏赐他四百匹丝绸、五百匹绢,并对他说:“(我)听说你很正直,今天看到了,所以给你赏赐。

你应该保持这份正直的品性,不要改变啊!”(有一次)皇上退朝后生气地说:(我)今天非杀了这个乡巴佬(不可)!皇后问皇上(要杀)谁。

皇上说“魏征每次(都)在朝堂上顶撞我!”皇后退下,(不一会)穿着(皇后的)朝服站在内庭,皇上很吃惊,问她原因。

皇后说;“我听说皇上圣明大臣正直,如今魏征(如此)正直,是因为陛下贤明的缘故啊。

所以我在这里恭贺皇上。

” 皇上才高兴。

子思向卫国国君提起苟燮说:“他的才能可统领五百辆车。

”卫侯说:“我知道他是个将才,然而苟燮做官吏的时候,有次征税吃了老百姓两个鸡蛋,所以我不用他。

”子思说:“明智之人任用人,就好比木匠使用木料,用他的长处,舍弃他的短处;因此一根合抱的良木,只有几尺朽烂处,高明的工匠是不会扔掉它的。

现在国君您处在战国纷争之世,正要收罗锋爪利牙的人才,却因为两个鸡蛋而舍弃了一员可守一城的大将,这事可不能让邻国知道啊!”卫侯一再拜谢说:“我接受你的指教。

魏征

魏征

1.唐初玄武门之变以后,有人向太宗李世民告 发,魏征做太子幕僚时多次建议太子杀他。 3.魏征听说这位女子已经许配人家,便立即入宫进谏, 当面指责太宗不体恤百姓。太宗当即深表内疚,并决 定收回成命。
2.一次,长孙皇后听说一位姓郑的官员有一位才貌出 众的女儿,便告诉了太宗,请求将其纳入宫中。太宗 便下旨将这一女子聘为妃子。 4.而中书令房玄龄与郑家都上书说没有许配。 魏征直截了当地说,他们这样说是怕皇上 怪罪。太宗这才恍然大悟,坚决收回成命。
•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 极。” ——十渐不克终 疏
• 贞观十二年(638),魏征看到唐太宗逐渐怠惰, 懒于政事,追求奢靡,便奏上著名的《十渐不克 终疏》,列举了唐太宗执政初到当前为政态度的 十个变化
傲气不能使他滋长,欲望不能让他放纵,欢乐要有个度, 志向不可张狂
说起魏征,人们心中普遍存在这两种观点:一种 是认为,魏征为初唐一代良臣,直言不讳的谏议 大夫;另外一种则是,魏征五易其主,见风使舵, 唯利是图,扶摇直上的卑劣之人。学界关于这个 问题也一直争论不止,更有学者指出,唐太宗与 其的良臣与明君的美谈纯属烟幕,两人关系的实 质是互相利用的关系。太宗利用魏征来安抚山东 豪杰,稳定国家的社会秩序,为贞观之治开创有 利条件,而魏征则仗着山东势力来稳定自己在朝 中的地位和势力,从而使自己利于不败之地。
魏徵早年值隋末战乱,曾投瓦岗起义军。后入唐 太子李建成掌管图籍的洗(xiǎn)马官。魏征为 李建成献过不少计策。李建成被杀后,李世民并 没有难为魏徵,还任命他为谏议大夫。贞观十七 年病卒于任。作为太宗的重要辅佐,他曾恳切要 求太宗使他充当对治理国家有用的“良臣”,而 不要使他成为对皇帝一人尽职的“忠臣”。每进 谏,虽几次极端激怒太宗,而他神色自若,不稍动摇, 使太宗也为之折服。为了维护和巩固李唐王朝的 封建统治,曾先后陈谏200多事,劝戒太宗以历 史的教训为鉴,励精图治,任贤纳谏,本着清静无为、 “仁义”行事,无不受到采纳。

关于魏征直言进谏一代诤臣的历史故事

关于魏征直言进谏一代诤臣的历史故事

关于魏征直⾔进谏⼀代诤⾂的历史故事 ⼀提起魏征,很多⼈想到更多的是他敢于触龙颜的勇⽓,是他忠⾔直谏的坦诚,是他关⼼民⽣的责任。

魏征确实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少有的硬⾻头。

那他直⾔进谏的时候发⽣了什么事情呢?下⾯我们⼀起来看看吧。

直⾔进谏⼀代诤⾂ 魏征的直⾔进谏在当时是⾮常著名的,据《贞观政要》记载统计,从贞观初年到⼗七年魏征病故为⽌,魏征曾经五⼗次向太宗⾯陈谏议,向太宗呈送奏疏⼗⼀件,⼀⽣的谏诤多达数⼗余万⾔。

其次数之多,⾔辞之激切,态度之坚定,都是其他⼤⾂所难以企及的。

这其中涉及到政治、经济、赏罚、刑法、对外关系,乃⾄皇帝私⽣活等诸多⽅⾯。

魏征的进谏⼀般都能得到唐太宗的⿎励和⽀持,所以达到了知⽆不⾔的程度。

正是由于魏征仕途坎坷,且阅历丰富,对社会问题有着敏锐的洞察⼒,因⽽也就造就了他的经国治世之才,且他的为⼈耿直不阿,遇事⽆所屈挠,在皇帝⾯前也敢于说真话,所以对于魏征的直⾔进谏,唐太宗曾褒奖他说:“爱卿所进谏的事务,多达⼆百余事,要不是精诚为国,⼜怎么能做到呢?”不久,迁魏征任尚书左丞。

贞观三年(629)加封魏征为秘书监参知国政,晋封郑国公。

这都说明唐太宗对魏征的进谏是欢迎的。

所以说,后世⼈对这段“魏征直⾔敢谏,唐太宗虚⼼纳谏”的史实极为推崇。

正是魏征坚守为⾂之道,从容陈词,数⼗年如⼀⽇的直⾔劝谏,才使唐太宗在当时百废待兴的基础上开创出良好的政治局⾯。

我们分别从⼏个⽅⾯举⼏个实例。

1、政治上,⽴场坚定,如果是对的,就⼀定坚持到底。

如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唐太宗刚刚登上皇位不久,为了扩⼤兵源,颁下诏令,在民间中征召⼗六岁以上的健壮男⼦⼊伍。

但是魏征极⼒反对,因为当时唐朝的法令规定,⼗⼋岁的男⼦才开始服兵役。

太宗看到魏征违抗⾃⼰的命令,⼗分⽣⽓,责问魏征为什么不服从⾃⼰的旨意。

魏征说:“放⼲⽔池去捕鱼,虽然今年得到了鱼,但是明年就再也不能捕到鱼了;烧毁森林去捕野兽,虽然今年捕到了野兽,但是明年就再也不能捕到野兽了。

【推荐】魏征是忠臣,却不同于别的忠臣。魏征的性格很直,有直的很有技巧-范文word版 (15页)

【推荐】魏征是忠臣,却不同于别的忠臣。魏征的性格很直,有直的很有技巧-范文word版 (1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魏征是忠臣,却不同于别的忠臣。

魏征的性格很直,有直的很有技巧篇一:魏征的“选择题”龙源期刊网 .cn魏征的“选择题”作者:张振旭来源:《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201X年第12期“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拨乱反正,刚坐稳位子,就开始了内部人员的整改与肃清。

这次,魏征在劫难逃,必死无疑。

因为是他献计献策给李建成,让李建成及早动手除掉李世民,永绝后患。

李世民如何处置他的政敌李建成的谋士魏征呢?就在李世民拿不定主意的时候,魏征不请自来。

这让李世民很意外。

魏征来后,不卑不亢(kànɡ)地摆弄起两个透明的杯子,每个杯子里都是半杯水,一个杯子里的水是浑浊的,另一个杯子里的水是清澈的。

魏征摆弄好,对李世民说:“殿下,请问,这两个杯子中,哪个是我,哪个是您呢?”这一问,让李世民非常吃惊。

因为,这道“选择题”就是一个圈套。

假如说,那杯浑浊之水是魏征,那么,“玄武门事变”,杀兄夺权,这样违背伦常之理难道属于清白吗?假如那杯浑浊之水是自己,那么,这样不打自招,“玄武门事变”是自己不道德之举,昭告天下。

李世民额头滚动豆大的汗珠,一时半会难以回答这个棘手的问题。

魏征察言观色,见时机成熟,便微笑着说:“殿下,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

”说完,将浑水倒进清水杯子里。

李世民看后大吃一惊。

魏征说:“能辅助君主获得尊贵声誉,让臣子获得美名,荫及子孙、福禄无疆的臣子是?良臣?;而自身遭受杀戮(lù)之祸,又让君主背上陷害忠臣的恶名,让?小家?和?大家?都遭受损失,只留下空名的臣子是?忠臣?。

殿下,您现在是让我成为?良臣?还是?忠臣?呢?”魏征话音刚落,李世民倒吸一口冷气。

因为,魏征先后曾主动或被动地改换了五次主人。

这样的人还能用吗?很显然,这个人是见风使舵的高手。

他出的选择题是环环相扣的圈套,是一道无法解答的测试题。

《新唐书·魏徵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魏徵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魏徵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新唐书·魏徵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新唐书·魏徵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新唐书·魏徵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原文:魏徵,字玄成,魏州曲城人。

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

隐太子引为洗马。

微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

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阅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微言,不死今日之祸。

”王器其直,无恨意。

即位,拜谏议大夫,帝日益亲,或引至卧内,访天下事。

由是拜尚书右丞,兼谏议大夫。

左右有毁徵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

彦博曰:“微为人臣,不能著形迹,远嫌疑,而被飞谤,是宜责也。

”帝谓彦博行让微。

微见帝,谢曰:“臣闻君臣同心,是谓一体,岂有置至公,事形迹?若上下共由兹路,邦之兴丧未可知也。

”帝曰:“吾悟之矣!”帝宴丹霄楼,酒中曰:“徵每谏我不从,我发言辄不即应,何哉?”徵曰:“臣以事有不可,故谏,若不从辄应,恐遂行之。

”帝曰弟即应须别陈论顾不得徵曰昔舜戒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若面从可方别陈论此乃后言非稷所以事饶舜也帝大笑。

帝尝问群臣:“徵与诸葛亮就贤?”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徵可比。

”帝曰:“徵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

”十七年,疾甚。

帝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

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

及薨,帝临哭,为之恸,罢朝五日。

诏内外百官朝集使皆赴丧,益日文贞,给羽葆、鼓吹。

将葬,其妻装辞曰:“徵素俭约,今假一品礼,仪物褒大,非徵志。

”见许,乃用素车,白布幨帷。

帝登苑西楼,望哭尽哀。

(节选自《新唐书•魏徵传》)译文:魏徵,宇玄成,是魏州曲城人。

从小成了孤儿,穷困失意,他放弃财产不去经营,心怀大志。

隐太子招引他为洗马。

魏徵见秦王功劳很大,就暗中劝太子早做(对付秦王的)打算。

太子失败后,秦王责备他说:“你为什么离间我们兄弟?”他回答说:“太子如果早点听从我的话,就不会有今日的杀身之祸。

魏征生平简介

魏征生平简介

生平简介魏征(580—643 ),唐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字玄成,魏州曲城(故址在今山东掖县东北)人,一作馆陶(今河北馆陶县)人。

少孤贫,出家为道士。

隋末参加李密领导的瓦岗军。

密败,投唐主李渊,自请安辑山东,擢秘书丞,后又为窦建德俘获,任起居舍人。

建德败亡,入唐任太子洗马。

“玄武门之变”后,太宗重其才,擢为谏议大夫,历官尚书右丞、秘书监、侍中、左光禄大夫、太子太师等职,封郑国公。

任职期间,敢于犯颜直谏,劝诫太宗居安思危,兼听广纳,轻徭薄赋,躬行俭约,对实现贞观之治颇有贡献,为一代名臣。

曾主持校定秘府图籍,主编《群书治要》,撰《隋书》序论及《梁书》、《陈书》、《北齐书》总论。

述怀魏征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

请缨系南越,凭轼下东藩。

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

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

既伤千里目,还惊九逝魂。

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

季布无二诺,侯赢重一言。

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魏征诗鉴赏《述怀》又作《出关》,是魏征的代表作,也是初唐抒情诗的名篇。

作于唐高祖李渊称帝初期。

当时,魏征初投唐不久,高祖以礼相待,极重其才。

为报答高祖的知遇之恩,魏征便主动请缨赴华山以东地区去劝降李密所领导的瓦岗军旧部。

临行之际,作此诗以抒怀,表达了他重意气不畏艰险,誓报知遇之恩的思想。

前四句“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主要表现的是诗人投唐前的胸襟怀抱。

“中原”等二句,表明了诗人弃文就武是在隋末群雄争夺天下的动荡年代。

逐鹿,比喻争夺政权。

《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投笔,掷笔。

《后汉书》四七《班超传》:“(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后以投笔喻弃文就武。

事戎轩,即从军。

纵横,合纵连横,引申为谋划策略。

战国时苏秦、张仪在列国间游说。

魏征敢于直言进谏的故事

魏征敢于直言进谏的故事

魏征敢于直言进谏的故事第一篇:魏征敢于直言进谏的故事魏征简介:(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

祖籍巨鹿(今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后移居内黄。

唐朝政治家。

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文贞,为凌烟阁二十四功之一。

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

魏征少年孤贫,胸怀大志,不事产业,却通晓经典书籍和方术。

隋末**,魏征历经坎坷,曾经五易其主。

他先是从元宝藏起兵响应李密,李密爱其文才将之招至麾下。

但魏征在李密手下并不受重用,李密覆败,魏征随李密投唐。

魏征主动请缨,帮助李渊去平定山东,并用一纸书信招降了李绩。

但不幸当时恰逢窦建德攻陷黎阳,魏征遭擒,又被窦建德收入帐下,作了夏王的起居舍人。

窦建德失败以后,魏征和裴矩一起入关二次投唐。

当时的太子李建成欣赏他的才能,引荐他为太子冼马。

玄武门之变后,继任的太子李世民没有追究他的责任,先引为太子宫詹事主簿,即位后又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直到贞观十七年病卒于任。

魏征以性格刚直、才识超卓、敢于犯颜直谏著称。

为了维护和巩固李唐王朝的封建统治,曾先后陈谏200多事,劝戒唐太宗以史的教训为鉴,居安思危,励精图治,任贤纳谏,本着清静无为、“仁义”行事。

魏征一生不仅尽心事主,更以江山社稷、天下苍生为重,为唐初社会的稳定和“贞观之治”的出现发挥了重要作用。

魏征所上《谏太宗十思疏》、《十渐不克终疏》,在当时和后世都有重要影响。

魏征刚正敢谏的故事魏征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里很穷,但他却喜欢读书,掌握了广博的知识,后来又出家当过道士。

隋朝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他先后参加李密瓦岗军和窦建德起义军,李建成被杀后,他又因直言敢谏,受到唐太宗的重用。

唐太宗常把魏征召进宫内,叫他提些意见。

李世民有不对的地方,魏征能够当面批评,甚至会弄得唐太宗一时下不了台。

有一次,唐太宗根据右仆射(掌管奏章文书的官员)封德彝的建议,决定十八岁以上身体强壮还没有服役过的男子都要去当兵。

魏征生平及事迹介绍

魏征生平及事迹介绍

魏征生平及事迹介绍魏征(580-643)字玄成,河北巨鹿人,祖籍为四川省广元剑阁人。

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不理家业,曾出家当过道士。

魏征竭尽所能,前后陈谏二百余事,提出了”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任贤受谏”、“无为而理”、“薄赋敛,轻租税”等一系列著名论点与建议,其言论见于《贞观政要》。

著作有《隋书》的序论与《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主编有《群书治要》,有《魏郑公诗集》、《魏郑公文集》传世。

魏征生于南北朝时的北周静帝大象二年,其时,天下大乱,他刚出生不久,北周政权就为杨坚所推翻,他的青少年时代就是在隋朝度过的。

魏征出身于书香世家,他的父亲魏长贤就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人,曾经出仕隋朝,做过地方官,但年纪不大就去世了。

当时,魏征还很年轻,家庭生活十分清贫,但魏征胸怀大志,总想干出一番事业来,于是,他就刻苦读书,勤奋学习,在学问和政治才干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当时正值隋炀帝荒淫无道,天下英雄豪杰纷纷起兵反隋。

在各路起义军中,李密的势力最大。

李密原是隋朝上柱国李宽的儿子,出身于封建大贵族之家,自幼熟读史书,且卓有才华,他看到隋朝灭亡已势在所难免,就起兵反隋。

一天,他接到了另一支起义军首领元宝藏的来信,拆开一看,竟被书信中深刻的见解、充沛的气势和富丽有力的文辞所吸引,觉得书信绝非出自元宝藏之手,写信之人肯定既有才华,又有政治才能。

李密就派人前去打听,才知道起草书信的人是元宝藏的秘书魏征。

原来,隋武阳郡的郡丞元宝藏起兵反隋,就去寻找旧日的好友魏征。

这时,魏征因天下纷乱,一时心中茫然,不知所从,便出家当了道士,以避一时之乱,并借此来观望天下大势。

元宝藏起兵后,请他出山,让他掌管军中文书,所有与李密及其他人往来的信函,均是由魏征起草。

李密见到他写的书信以后,对他非常赏识,就立即派人把他请去,让他掌管军中的文书,这时的魏征,已经三十八岁了。

在李密的军中,魏征的地位很低,对重大的军事决策,他没有任何发言权。

贞观名臣魏徵传

贞观名臣魏徵传

贞观名臣魏徵传备经丧乱,仕途坎坷魏徵(580—643),字玄成,钜鹿曲城(今河北巨鹿)人。

父魏长贤曾仕北齐为屯留令。

魏徵少年时父亲即去世,家道中衰,陷于贫困境地。

但他“落拓有大志,不事生业”,曾出家做过道士。

从小爱好读书,多所涉猎。

时值隋末,天下渐乱,他“尤属意纵横之说”②。

农民大起义爆发后,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反隋,以响应李密,召魏徵为典书记。

从此,他成为农民起义军的一员。

义宁元年(617)九月,元宝藏受李密封爵,命魏徵写信致谢。

李密因喜爱魏徵的文辞,特召请他为元帅府文学参军,掌记室。

从此,魏徵即在李密属下任职。

武德元年(618)九月,李密在击败宇文化及后,“劲卒良马多死,士卒疲病。

”王世充又出兵洛口,欲乘机歼灭李密军。

李密召集众将商议,多主张应战,魏徵却劝告长史郑颋说:“魏公虽骤胜,而骁将锐卒死伤多矣;又军无府库,有功不赏,战士心惰,此二者难以应敌。

未若深沟高垒,旷日持久,不过旬月,敌人粮尽,可不战而退,追而击之,取胜之道。

且东都食尽,世充计穷,意欲死战,可谓穷寇难与争锋,请慎无与战。

”魏徵知己知彼,提出了十分正确的建议,郑颋不但听不进去,反蔑视为“老生之常谈”。

他生气地说:“此乃奇谋深策,何谓常谈?”遂拂衣而去。

果然不出魏徵所料,交战之后,李密军全线溃败,死伤大半,郑颋等将佐被俘,李密走投无路,遂入关降唐。

魏徵随李密归降了唐朝,久久不被任用,便自请安辑山东,于是被授任为秘书丞,乘驿传到达黎阳。

这时,李密旧将李勣仍拥兵据守,魏徵致书李勣,认为李密拥兵数十万,一蹶不振,已归降唐朝;今黎阳为兵家必争之地,宜早归降,以免后患。

李勣得魏徵信后,遂决意降唐,并开仓运粮,支援淮安王李神通军。

①不久,窦建德攻陷黎阳,俘获了魏徵,任其为起居舍人。

至武德四年(621),秦王李世民擒获窦建德,魏徵再次归唐。

太子李建成闻其名声,引荐他任太子洗马。

从此,魏徵成为东宫的座上宾。

魏徵事奉皇太子,竭智尽力。

他见秦王位望隆重,暗中有夺宗之志,为提高太子声望,稳固储君地位,便与太子中允王珪劝告太子说:“秦王功盖天下,中外归心;殿下但以年长位居东宫,无大功以镇服海内。

“一代名相”魏征的生平事迹优秀5篇

“一代名相”魏征的生平事迹优秀5篇

“一代名相”魏征的生平事迹优秀5篇唐太宗对魏征的赞誉篇一唐太宗在太极宫中的凌烟阁内存放了画家阎立本为功臣的画像。

享受这一殊荣的只有长孙无忌、杜如晦、魏征、房玄龄等二十四人。

当魏征去世以后,唐太宗常常的到凌烟阁内去看他的画像。

有一次还情不自禁的做了一首诗:劲条逢霜摧美质,台兴失位夭良臣。

唯当掩泣云台上,空对余形无复人。

以此表达了自己的无限哀思和怀念。

贞观末年,唐太宗亲征辽东,战争异常的艰苦,当得班师回朝后,唐太宗曾惆怅的说:“如果魏征还活着,我会有这一趟辽东之行吗?” 当然,魏征这样的频繁跳槽,就难免为高尚人士所不齿。

不过,像魏征这样敢于犯颜直谏的忠臣,是需要遇到像李世民这样虚心纳谏的明君才行。

反过来,必须有心怀博大,能够容纳不同声音的明君,才会有敢于直来直去的忠臣。

魏征就是一例。

有人说,魏征如果不是知遇了唐太宗,恐怕死一百次也有多了。

想想这话也确实不假。

“一代名相”魏征的生平事迹篇二对于这位贞观名臣的早年,历史只有简单的记载。

《旧唐书》的记载是“少孤贫,落拓有大志,不事生业,出家为道士。

好读书,多所通涉,见天下渐乱,尤属意纵横之说。

”从这样简单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想象出一个胸怀大志的寒门子弟在乱世中试图主导自身命运的艰难努力。

在很小的时候,魏征就成为孤儿了。

父亲生前是一个小官,留下的产业并不多,所以他只能凭借着微薄的家产艰难度日。

终于,在各家经典中,他选择了纵横家,选择使自己成为一名纵横之士。

纵横家,可能是一个寒门子弟在乱世之中想要出人头地最方便的门径了。

这门由战国时期苏秦、张仪发扬光大的学问,讲究的是用三寸不烂之舌对资源进行整合,将天下玩弄于股掌之间。

这门学问不需要有多大的背景、势力,只需要极佳的口才以及对资源进行整合的能力,它的核心是能发现人性的幽微处,能察觉他人自己都认识不到的最根本的诉求,然后善加利用。

隋炀帝大业末,隋末唐初本来最有实力当皇帝的人李密起兵反隋。

风起云涌,政治冒险家们纷纷浮出水面。

魏征为何要六易其主频繁地“跳槽”

魏征为何要六易其主频繁地“跳槽”

魏征为何要六易其主频繁地“跳槽”魏征,这位大唐名相,千古第一谋臣,尽管在历史长河中享有“千秋万岁名”,但却生逢乱世,备经丧乱,仕途坎坷,在46岁以前受尽了命运之神的无情捉弄。

为了实现自己济世安民的凌云壮志,他被一双看不见的巨手推来搡去,曾经身不由己地六易其主。

由于父亲去世较早,自己又不善于经营生业,所以魏征一直过着孤贫的生活。

但他胸怀大志,勤奋读书,学得满腹经纶,希望将来能干一番大事业。

但不管他如何努力,一直时乖运蹇。

38岁时魏征参加了农民起义军,在第一个主人元宝藏军中掌管文书;不久,被河南瓦岗军首领李密召为参军掌记室,主管军中文书。

此间曾向李密捉过不少建议,但都未被采纳,参加义军仅一年时间,魏征就随因军事失败而降唐的李密来到长安;对第三个主人唐高祖李渊,魏征审时度势,认为他很有前途,于是积极求取仕进,自请前往山东地区招降瓦岗军旧部归唐,就在他圆满完成任务,准备回长安时,不料风云突变,他成了河北起义军窦建德的俘虏,并担任中书舍人(记录皇帝言行的官职);当秦王李世民打败窦建德,魏征又当了大唐的俘虏,历经艰险,作了东宫李建成的太子冼马;玄武门兵变后,才跟上第六个主人李世民。

综观魏征的跳槽过程,大起大落,险象环生,古今罕见,如果让现代人去选择的话,也会视为畏途不寒而栗。

如此频繁地“跳槽”,不少人认为魏征随波逐流趋炎附势,“有奶便是娘”,缺乏文人应有的操守。

果真如此吗?还是让魏征自已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当魏征被李世民作为俘虏押回长安后,李渊在朝堂上当着众文武的面审问魏征,因为他太没有气节了。

魏征没有丝毫怯懦害怕,而是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气得李渊质问他:“忠义之士,宁死不降,朕不怪你兵败被俘,但你为窦建德做事,即是背叛大唐。

你还敢狡辩?”你猜魏征怎么说,“征虽为战俘,却没为窦建德做任何背叛大唐之事,臣也是在窦建德答应此要求后,才肯在他那里委身至今。

”李世民马上反驳,说魏征曾献屯田恳植之策,使窦建德如虎添翼。

历史上魏征的几个小故事

历史上魏征的几个小故事

历史上魏征的几个小故事(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实习报告、职业规划、职场语录、规章制度、自我介绍、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internship reports, career plans, workplace quo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 introductio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历史上魏征的几个小故事历史上有关魏征的几个小故事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魏征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历史上有关魏征的几个小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文摘(历史)魏征朝堂上的持不同政见者

初中语文文摘(历史)魏征朝堂上的持不同政见者

魏征:朝堂上的持不同政见者唐太宗的朝堂之上可谓群星闪烁、人才济济: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尉迟敬德、秦叔宝……他们要么是李世民的创业班底,要么是李世民的长期合作伙伴,要么和李世民有姻亲关系,和他们相比,魏征无法不自惭形秽。

虽然唐代并不十分讲究门第出身,但出身名门望族依然是可以傲视他人的原始资本。

当然,一个人的出身无法选择,退而求其次,那就要看一个人的“出处”,也就是政治身份。

所谓“英雄不问出处”,那是掌握话语权的人做贼心虚时的自我安慰。

所以,一个人要想在风云变幻的朝廷之上站稳脚跟,要么同时具备良好的出身和出处,要么二者居其一。

但是,魏征既无良好的出身,也无过硬的出处,而且,在和李世民相遇之前,魏征的个人信用几乎丧失殆尽。

魏征出身河北巨鹿魏氏,要说也算是北齐之名门望族,其父曾任北齐屯留令。

只是魏征时乖运蹇,在距他出生还有3年之时,北齐就被北周灭了;在他刚满一周岁之时,北周又被杨坚的隋朝取代了。

连续的改朝换代,连续的政治洗牌,生生把原来勉强称得上望族的魏氏弄成了寒门。

因此,对魏征来说,所谓的名门望族只是一个可供自己精神胜利的温暖回忆而已,他从来没有从中得到过一丝一毫的实惠,反倒因为家贫,年纪轻轻就出家做了道士。

魏征亲身感受了离乱之苦,所以他说“自古丧乱未有如隋世者”“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正如后来诗人里尔克总结的:“哪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挺住挺住再挺住,是魏征的生活信条。

在这一信念的支撑下,魏征先后或主动或被动地改换了5次主人:先投举兵反隋的武阳郡丞元宝藏;接着服侍瓦岗军首领李密;后随李密降唐效力于李渊;不久因被俘开始效命于另一个义军首领窦建德;窦兵败后,魏征开始作为主要谋士效命于李建成的鞍前马后,在此期间,他曾为李建成献出了及早动手除掉李世民的毒计。

辛苦了几十年,连个稳定的靠山都没有找到,每一次押宝都押错了地方,这就是魏征在遇见李世民之前所有的政治履历。

出身就不用说了,这样的政治履历让魏征对自己的出处也无法说得清楚。

魏征传贞观政要任贤阅读答案翻译

魏征传贞观政要任贤阅读答案翻译

魏征传贞观政要任贤阅读答案翻译魏征传贞观政要任贤阅读答案翻译魏征,巨鹿人也。

近徙家相州之内黄。

武德末,为太子洗马。

见太宗与隐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

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

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

”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

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

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

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

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

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

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

七年,代王珪为侍中,累封郑国公。

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

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

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

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

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

十二年,太宗以诞皇孙,诏宴公卿。

帝极欢,谓侍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平定天下,周旋艰险,玄龄之功无所与让。

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

古之名臣,何以加也。

”于是亲解佩刀以赐二人。

寻遇疾。

征宅内先无正堂,太宗时欲营小殿,乃辍其材为造,五日而就。

遣中使赐以布被素褥,遂其所尚。

后数日,薨。

太宗亲临恸哭,赠司空,谥曰文贞。

太宗亲为制碑文,复自书于石。

特赐其家食实封九百户。

太宗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因泣下久之。

乃诏曰:“昔惟魏征,每显予过。

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

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

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节选自《贞观政要·任贤》)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征雅有经国之才雅:一向B.皆称朕意称:符合C.古之名臣,何以加也加:超过D.遂其所尚遂:于是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以其无礼于晋B.便为人所宝父母宗族,皆为戮没C.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D.言而不用,朕所甘心哙拜谢,起,立而饮之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B.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C.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D.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唐太宗一开始就对魏征礼遇有加,每次与魏征交谈都令太宗非常高兴。

【优质文档】魏徵历史人物资料及历史功绩word版本 (8页)

【优质文档】魏徵历史人物资料及历史功绩word版本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魏徵历史人物资料及历史功绩引导语:你们知道魏征是谁吗?魏征是一代忠臣,那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魏徵的历史人物资料,希望采纳。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

唐巨鹿(今河北巨鹿县人,又说晋州市或馆陶县)人,唐朝政治家。

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文贞,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

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

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

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贞观十七年病卒于任。

魏征以性格刚直、才识超卓、敢于犯颜直谏著称。

作为太宗的重要辅佐,他曾恳切要求太宗使他充当对治理国家有用的“良臣”,而不要使他成为对皇帝一人尽职的“忠臣”。

每进切谏,虽几次极端激怒太宗,而他神色自若,不稍动摇,使太宗也为之折服。

为了维护和巩固李唐王朝的封建统治,曾先后进谏200多次,劝戒太宗以历史的教训为鉴,励精图治,任贤纳谏,本着清静无为、“仁义”行事,无不受到采纳。

贞观十三年(639)所上《十渐不克终疏》,在当时和后世都有重要影响。

极言直谏魏徵与唐太宗魏徵备经丧乱,仕途坎坷,阅历丰富,因而也造就了他的经国治世之才,他对社会问题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而且为人耿直不阿,遇事无所屈挠,深为精勤于治的唐太宗所器重。

太宗屡次引魏徵进入卧室,“访以得失”,魏徵也“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对于朝政得失,频频上谏。

唐太宗曾褒奖他说:“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不久,迁任尚书左丞。

贞观三年(629年)即以秘书监参知国政,进封郑国公。

魏徵的直言极谏是著名的,当时以“识鉴精通”而闻名的宰相王珪曾高度评价他说:“每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魏徵。

”据《贞观政要》记载统计,魏徵向太宗面陈谏议有五十次,呈送太宗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谏诤多达“数十余万言”。

魏征:一生换过6位老板的云游道士,如何能成为名垂千古的大良臣?

魏征:一生换过6位老板的云游道士,如何能成为名垂千古的大良臣?

魏征:一生换过6位老板的云游道士,如何能成为名垂千古的大良臣?魏征的父母很早就死了,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魏征是个例外。

他看到村里人在地里使出吃奶的劲,一年到头却连肚子都吃不饱。

魏征干脆不种地了,反正他是个不够纳税门槛的孤儿低保户。

他隔三差五出去捡点吃的,然后就回家闭门不出。

有次,邻居一周没见他没出来,以为饿死了。

过去后发现魏征在看书,破房子里堆得跟废纸收购站似的。

村民们乐了,读书那玩意还能当饭吃啊。

魏征愁了,以后再也不敢晚上看菜谱了。

随着身心的发育,魏征身上变大的地方不光是梦想,还有胃口。

靠捡吃的已经食不果腹了,那就找个管吃住的工作吧。

魏征出家当了道士,喊一句“无量天尊”就有饭吃的云游道士。

魏征靠一双大长腿走遍三山五岳,凭多年积累的学识拜师会友。

行千里路,见各等人,这不仅激活曾经读过的万卷书,更让魏征看懂时势两个字。

他出生时,杨坚还是北周皇帝的干外公,没多久就弄死9岁的小皇帝。

他出家时,听说杨广也把老爹弄死了,最帅气的少二代成功转正。

不过底层百姓的生活,好像并没有多大变化......隋炀帝上台后,全国到处搞建设。

今天疏通大运河,明天开发江南10A级景区,后天组队揍高句丽。

老百姓适应不了频繁的角色转换,很多人给自己找了个稳定的职业——造反。

公元617年,隋炀帝的表哥李渊也宣布造反了。

37岁的魏征很躁动,他并不是个天生安分守己的人,不然早就抱着两亩三分地混肚子了。

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见过的人、经过的事,这些已经大大扩展了魏征的心智,他再也回不去了。

也许,多年的积累就是为了今日的释放。

在帝王将相眼里,天下就是一头肥鹿。

在道士魏征眼里,世事只是二分阴阳。

经人介绍,魏征做了武阳郡丞元宝藏的秘书,元宝藏和李密之间的信都是他写的。

李密喜欢上了魏征的才华,就挖墙脚请他跳槽到瓦岗寨。

魏征一来就提交《壮大瓦岗集团的十条规划》,但才华高到自负的李密并没有认真看,因为他正忙着和王世充这个冤家互撕。

魏征又提了些建议,却总是没人听。

魏征的死谏之路

魏征的死谏之路

魏征的死谏之路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李密失败后,魏征随其入关降唐,但久不见用。

次年,魏征自请安抚河北,诏准后,乘驿驰至黎阳(今河南浚县),劝嵛李密的黎阳守将徐世绩归降唐朝。

不久,窦建德攻占黎阳,魏征被俘。

窦建德失败后,魏征又回到长安,被太子李建成引用为东宫僚属。

魏征看到太子与秦王李世民的冲突日益加深,多次劝建成要先发制人,及早动手。

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由于早就器重他的胆识才能,非但没有怪罪于他,而且还把他任为谏官之职,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

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

有一次,唐太宗曾向魏征问道:「何谓明君、闇君?」魏征回答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闇者,偏信也。

以前秦二世居住深宫,不见大臣,只是偏信宦官赵高,直到天下大乱以后,自己还被蒙在鼓里;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天下郡县多已失守,自己也不得而知。

」太宗对这番话深表赞同。

贞观元年(837),魏征被升任尚书左丞。

这时,有人奏告他私自提拔亲戚作官,唐太宗立即派御史大夫温彦博调查此事。

结果,查无证据,纯属诬告。

但唐太宗仍派人转告魏征说:「今后要远避嫌疑,不要再惹出这样的麻烦。

」魏征当即面奏说:「我听说君臣之间,相互协助,义同一体。

如果不讲秉公办事,只讲远避嫌疑,那么国家兴亡,或未可知。

」并请求太宗要使自己作良臣而不要作忠臣。

太宗询问忠臣和良臣有何区别,魏征答道:「使自己身获美名,使君主成为明君,子孙相继,福禄无疆,是为良臣;使自己身受杀戮,使君主沦为暴君,家国并丧,空有其名,是为忠臣。

以此而言,二者相去甚远。

」太宗点头称是。

贞观二年(628),魏征被授秘书监,并参掌朝政。

不久,长孙皇后听说一位姓郑的官员有一位年仅十六七岁的女儿,才貌出众,京城之内,绝无仅有。

便告诉了太宗,请求将其纳入宫中,备为嫔妃。

太宗便下诏将这一女子聘为妃子。

魏征听说这位女子已经许配陆家,便立即入宫进谏:「陛下为人父母,抚爱百姓,当忧其所忧,乐其所乐。

《新唐书·魏征传》全文翻译

《新唐书·魏征传》全文翻译

《新唐书·魏征传》全文翻译《新唐书·魏征传》原文: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

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

隋乱,诡为道士。

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魏公李密,以征典书檄。

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

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

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

自请安辑山东,乃擢秘书丞,驰驿至黎阳。

时李勣尚为密守,征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今君处必争之地,不早自图,则大事去矣! 勣得书,遂定计归。

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

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1引为洗马。

征见秦王2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

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

王器其直,无恨意。

」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

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行让征。

征见帝,顿首曰:「愿陛下俾臣为良臣,毋俾臣为忠臣。

」帝曰:「忠、良异乎?」曰:「良臣,稷、契、咎陶也;忠臣,龙逢、比干也。

良臣,身荷美名,君都显号,子孙傅承,流祚无疆;忠臣,己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只取空名。

此其异也。

」帝曰:「善。

」贞观三年,以秘书监参豫朝政。

十年,为侍中。

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

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

进左光禄大夫、郑国公。

多病,辞职,帝不肯。

征恳请,数却愈牢。

乃拜特进,知门下省事,诏朝章国典,参议得失。

十七年,疾甚。

征家初无正寝,帝命辍小殿材为营构,五日毕,并赐素褥布被,以从其尚。

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

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

(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有删改)注:1隐太子:李建成2秦王:李世民译文:魏征字玄成,是魏州曲城县人。

幼丧双亲,落魄失意,扔下产业而不经营,胸怀大志,学贯古今。

隋末大乱,假托出家做道士。

武阳郡丞元宝藏起兵响应李密,让魏征典掌文书。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魏征六次跳槽的另类忠臣人生
说到魏征,一般人都知道他是唐太宗李世民手下一个敢于犯颜直谏的忠臣,也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

一般人知道他,是因为他敢于说真话的故事在民间广
为流传的原故。

可一般人却很少知道,魏征其实也是一个一生中有六次跳槽经
历的另类忠臣。

魏征字玄成,河北钜鹿曲城人。

父名长贤,北齐屯留县令。

因改朝换代及
父亲早逝,魏家由北齐时的大家变成了隋时的寒门。

魏征虽落拓,却有大志,
见天下渐乱,便出家做了道士。

魏征好读书,涉猎广泛,特别中意纵横之说。

所谓纵横之说,就是从纵向、横向不同角度,用正面、反面不同观点,去说服
对方的一种方法和策略。

这对今后魏征的立足和发展是大有用处的。

隋末天下大乱,武阳郡丞元宝藏起兵造反,因知魏征有才,将其请出道观,使之参加造反队伍,并担任文书;此间,元宝藏与瓦岗李密的往来信件,大多
由魏征负责起草,因此,在元宝藏归降李密以后,魏征又得到了李密的赏识,
被任命为元帅府文学参军,专掌文书卷宗;一年以后,魏征随兵败降唐的李密
来到长安,归顺了唐高祖李渊,归唐后,因很久得不到任用,魏征便自请去安
抚山东(即太行山以东),授衔秘书丞,并在河南浚县劝说了好友徐世绩(即
李绩)归唐(当时徐世绩仍属李密旧部);又不久,夏王窦建德攻占浚县,魏
征被俘后,又当了窦建德的中书舍人;窦建德兵败被擒后,魏征再归长安,太
子李建成知其名,魏征又成了李建成的太子洗马,其间,魏征曾劝太子除掉李
世民;直至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召魏征责问,为何离间他们兄弟?魏征面不
改色的回答:太子当日若从征言,必无今日之祸。

因李世民器重魏征之才,用
为詹事主薄,议谏大夫。

魏征就这样最终跟了第六位主人唐太宗李世民。

魏征早期的政治生涯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不断地归降换主。

“好女不嫁二夫,忠臣不事二主”,魏征的频繁跳槽换主,不仅在古代忠臣行列中罕见,就
是在奸臣队伍里也无人能与之比肩。

不过,魏征跳槽换主的特点也是与众不同的。

特点之一就是,无一例外均属于被动跳槽,即原“单位”或破产了,或被
兼并了,他就归顺了新的领导。

根据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他最后归到了最强
的领导李世民手下。

特点之二就是,每一任领导都很器重他,而他对每一任领
导又都能尽心竭力。

在窦建德手下时,献屯田垦植之策,使窦建德如虎添翼;
在太子李建成手下时,多次劝告李建成先下手为强,干掉李世民;在李世民手
下时,更表现得兢兢业业、呕心沥血,成为群臣的楷模。

这很有点现代职场精
英风范,在哪个公司效力,就尽心尽力为那个公司努力工作。

一旦跳槽到了对
手公司,也不会受感情因素左右,而公私不分。

如此看来,魏征确实是与众不
同的另类忠臣。

当然,魏征这样的频繁跳槽,就难免为高尚人士所不齿。

李渊父子,就曾
当众发表过鄙视他的言论,大意是说他“有奶便是娘”。

对此,魏征作过自我
辩护。

譬如,献策窦建德屯田一事,魏征解释为:“民为国家之本,大唐天下
波及四海,臣提出屯田垦植之策,受益的是百姓,富庶的是国家。

两军对阵,
百姓无辜,岂能因兵戈之争,而置百姓于水火?圣上向以爱惜民生而受万民敬仰,即便夏王(窦建德)军队因此受益,但真正受益的还是黎民苍生。

所以,
臣以为,不是臣为窦建德做事,而是臣通过窦建德,在为百姓做事。

”看,这
就是魏征用纵横之说的民本思想:“民为重,君为轻,社稷次之。

”为自己辩护。

这是与绝大多数“只知忠君,不知为民”的“忠臣”不同的。

魏征曾与李世民讨论过忠臣与良臣的区别。

他对李世民说:“愿陛下使臣
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

”李世民问:“忠与良有什么不同吗?”魏征说:
“良臣,稷、契、皋陶是也;忠臣,龙逢、比干是也。

良臣使身获美名,君受
显号,子孙传世,福禄无疆;忠臣身受诛夷,君陷大恶,家国并丧,空有其名。

以此而言,相去远矣。

”魏征就这样用纵横说的特长,辩析了忠臣与良臣的区别,让极想成为一代明君的唐太宗大为受用。

“帝深纳其言,赐绢五百匹。

”(见《旧唐书》)
魏征之所以是魏征,另一个醒目的亮点就是直,从来不会拐弯抹角。

我国
古代的大臣,在上奏君王时,都讲求含蓄,一个简简单单的提议或看法,除了
要加很多修饰词外,还喜欢用旁敲侧击的手法提出来,议事活像打哑谜。

这样
的做法,往往容易造成了各级政府办事的效率低下。

而魏征一生从来不曾创作
过九曲十八弯的劝讽作品,他的谏议历来都是直来直去,表达清楚,判断准确。

魏征向唐太宗上的《四疏》,就是这样的例子。

不过,像魏征这样敢于犯颜直
谏的另类忠臣,是需要遇到像李世民这样虚心纳谏的明君才行的。

#p#副标题#e#
贞观六年(公元632年),李世民在丹霞宫宴请近臣。

长孙无忌调侃说:“王珪、魏征昔日是隐太子的心腹,与我们势不两立,想不到我们今日同在一
个宴会上喝酒。

”李世民说:“王珪、魏征能尽心尽力为所事主公服务,所以
我是用他们的忠心。

”接着又说:“人言魏征举止疏慢,我视之更觉妩媚,正
为此耳。

”魏征拜谢说:“陛下导臣使言,故臣得尽其愚,若陛下拒而不受,
臣何敢数犯颜色乎?”“君明臣直”,这是实话。

有人甚至这样说,魏征如果
不是知遇唐太宗,恐怕死一百次也有多了,或者根本就不可能出现魏征。

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三月,因生了皇孙,唐太宗在太子东宫宴请五
品以上官员时说:“贞观之前,从朕经营天下,玄龄之功也。

贞观以来,绳衍
纠缪,魏征之功也。

”并亲赐佩刀给二人。

唐太宗在给魏征做总结时说:“所
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

”这就是另类忠臣魏
征的真实写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