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热处理及钢的淬火和回火工艺
金属材料热处理方法有几种
金属材料热处理方法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金属材料热处理方法有退火、谇火及回火,渗碳、氮化及氰化等。
(1) 退火处理退火处理按工艺温度条件的不同,可分为完全退火、低温退火和正火处理。
①完全退火是把钢材加热到Ac3 (此时铁素体开始溶解到奥氏体中,指铁碳合金平衡图中Ac3,即临界温度)以上20〜30℃,保温一段时间后,随炉温缓冷到400〜500(,然后在空气中冷却。
完全退火适用于含碳量小于0.83%的铸造、锻造和焊接件。
目的是为了通过相变发生重结晶,使晶粒细化,减少或消除组织的不均匀性,适当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提高材料的韧性和塑性,消除内应力。
② 低温退火是一种消除内应力的退火方法。
对钢材进行低温退火时.先以缓慢速度加热升温至500〜600匸,然后经充分的保温后缓慢降温冷却。
低温退火(消除内应力退火)主要适用于铸件和焊接件,是为了消除零件铸造和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以防止零件在使用工作中变形。
采用这种退火方法,钢材的结晶组织不发生变化。
③ 正火是退火处理中的一种变态,它与完全退火不同之处在于零件的冷却是在静止的空气中,而不是随炉缓慢降温冷却。
正火处理后的晶粒比完全退火更细,增加了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减少内应力,改善低碳钢的切削性能。
正火处理主要适合那些无需调质和淬火处理的一般零件和不能进行淬火和调质处理的大型结构零件。
正火时钢的加热温度为753〜900°C。
(2) 淬火及回火处理淬火可分整体淬火和表面淬火,淬火后的钢一般都要进行回火。
回火是为了消除或降低淬火钢的残余应力,以使淬火后的钢内纟且织趋于稳定。
钢材淬火后为了得到不同的硬度,回火温度可采用几种温度段。
① 淬火后低温回火目的是为了降低钢中残余应力和脆性、而保持钢淬火后的高硬度和耐磨性,硬度在HRC58〜64范围内。
适合于各种工具、渗碳零件和滚动轴承。
回火温度为150〜250匸。
② 淬火后中温回火目的是为了保持钢材有一定的韧性、在此基础上提高其弹性和屈服极限。
钢材热处理工艺的四把火
钢材热处理工艺的四把火金属热处理工艺大体可分为整体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三大类。
根据加热介质、加热温度和冷却方法的不同,每一大类又可区分为若干不同的热处理工艺。
同一种金属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可获得不同的组织,从而具有不同的性能。
钢铁是工业上应用最广的金属,而且钢铁显微组织也最为复杂,因此钢铁热处理工艺种类繁多。
整体热处理是对工件整体加热,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以改变其整体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钢铁整体热处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种基本工艺。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四把火”随着加热温度和冷却方式的不同,又演变出不同的热处理工艺。
为了获得一定的强度和韧性,把淬火和高温回火结合起来的工艺,称为调质。
某些合金淬火形成过饱和固溶体后,将其置于室温或稍高的适当温度下保持较长时间,以提高合金的硬度、强度或电性磁性等。
这样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时效处理。
1、钢的退火退火是生产中常用的预备热处理工艺。
大部分机器零件及工、模具的毛坯经退火后,可消除铸、锻及焊件的内应力与成分的组织不均匀性;能改善和调整钢的力学性能,为下道工序作好组织准备。
对性能要求不高、不太重要的零件及一些普通铸件、焊件,退火可作为最终热处理。
钢的退火是把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的目的在于均匀化学成分、改善机械性能及工艺性能、消除或减少内应力并为零件最终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
钢的退火工艺种类颇多,按加热温度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临界温度(Ac3或Ac1)以上的退火,也称为相变重结晶退火。
包括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和扩散退火等;另一类是在临界温度(Ac1)以下的退火,也称低温退火。
包括再结晶退火、去应力和去氢退火等。
按冷却方式可分为连续冷却退火及等温退火等。
2、钢的淬火钢的淬火与回火是热处理工艺中很重要的、应用非常广泛的工序。
45钢完全退火、正火、淬火、淬火+低温回火、调质处理温度
45钢完全退火、正火、淬火、淬火+低温回火、调质处理温度摘要:1.钢的完全退火处理2.钢的正火处理3.钢的淬火处理4.钢的淬火+低温回火处理5.钢的调质处理6.各种处理方式的温度要求及应用场景正文:在金属材料加工中,热处理是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影响着金属材料的性能和用途。
本文将介绍钢的完全退火、正火、淬火、淬火+低温回火、调质处理五种常见热处理方法,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温度要求。
一、钢的完全退火处理钢的完全退火是一种将钢加热到Ac3或Ac1以上适当温度,保持一段时间后冷却至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其主要目的是消除钢中的残余应力,提高塑性和韧性,为后续加工和使用提供良好的基础。
完全退火的温度一般在800-900℃左右,具体取决于钢的成分和所需的性能。
二、钢的正火处理钢的正火处理是将钢加热到Ac3或Ac1以上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以适当速度冷却至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正火处理可以改善钢的组织形态,提高硬度和强度,同时保持一定的韧性。
正火处理的温度一般在800-900℃左右,与完全退火相似。
三、钢的淬火处理钢的淬火处理是将钢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后,迅速冷却至室温的热处理过程。
淬火处理可以使钢获得高硬度、高强度和良好的耐磨性,但韧性相对较低。
淬火处理的温度根据钢的成分和性能要求有所不同,一般在800-1000℃之间。
四、钢的淬火+低温回火处理钢的淬火+低温回火处理是在淬火的基础上,将钢加热到低温回火温度(一般为150-250℃),保温一段时间后冷却至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这种处理方式旨在提高钢的韧性和稳定性,平衡强度与韧性的关系。
五、钢的调质处理钢的调质处理是将钢加热到Ac3或Ac1以上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以适当速度冷却至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调质处理可以获得较高的综合性能,既具有良好的强度,又具有较高的韧性。
调质处理的温度一般在800-900℃左右。
总之,钢的热处理方法多种多样,针对不同的性能要求和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至关重要。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1、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种基本工艺,称为“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整体热处理是对工件整体加热,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以改变其整体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2、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
3、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4、淬火;是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
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
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71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
以下是网上查阅的资料,可以了解退火、淬火、回火的差异和作用,供参考:1.退火概念:所謂退火,就是將金屬或合金加熱到適當溫度,保溫一定時間,然後隨爐緩慢冷卻的熱處理工藝,其實質是將鋼加熱奧氏體化后進行珠光體轉變。
退火目的和作用:(1)降低鋼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於切削加工及冷變形加工;(2)細化晶粒,消除因鍛、焊等引起的組織缺陷,均勻鋼的組織成分,改善鋼的性能或為以后的熱處理作準備;(3)消除鋼中的內應力,以防止變形或開裂。
2.淬火概念:淬火就是將鋼加熱到Ac3或Ac1點以上某一溫度,保持一定時間,然後以適當速度冷卻獲得馬氏體和(或)貝氏體組織的熱處理工藝。
淬火目的和作用:淬火的目的是使過冷奧氏體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得到馬氏體(或貝氏體)組織,然後配合以不同溫度的回火,獲得所需的力學性能。
(注: 淬火態工件不允許直接投入現場使用,通常在此之后必須即時進行1~2 次或以上之回火加工,以調整其組織及應力等。
3.回火概念:回火就是鋼件淬硬后,再加熱到低於Ac1點以下某一溫度,保溫一定時間,然後冷卻到室溫的熱處理工藝。
热处理常用五把火以及金属体
淬火:钢的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温)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通常也将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钢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处理或带有快速冷却过程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淬火的目的是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钢的刚性、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韧性等,从而满足各种机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
也可以通过淬火满足某些特种钢材的铁磁性、耐蚀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
回火(金属热处理工艺)降低其硬度和强度,以提高其延性或韧性将经过淬火的工件重新加热到低于下临界温度的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在空气或水、油等介质中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或将淬火后的合金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若干时间,然后缓慢或快速冷却。
一般用于减小或消除淬火钢件中的内应力,或者降低其硬度和强度,以提高其延性或韧性。
退火(金属热处理工艺)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退火是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指的是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
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
准确的说,退火是一种对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
而且新材料的退火目的也与传统金属退火存在异同。
正火:其目的是在于使晶粒细化和碳化物分布均匀化,去除材料的内应力,增加材料的硬度正火,又称常化,是将工件加热至727到912摄氏度之间以上40~60℃,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或喷水、喷雾或吹风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其目的是在于使晶粒细化和碳化物分布均匀化,去除材料的内应力,增加材料的硬度(若正火前为淬火件,则正火后硬度降低)。
钢的五种热处理工艺
钢的五种热处理工艺热处理工艺——外表淬火、退火、正火、回火、调质工艺:1、把金属材料加热到相变温度〔700度〕以下,保温一段时间后再在空气中冷却叫回火。
2、把金属材料加热到相变温度〔800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后再在炉中缓慢冷却叫退火。
3、把金属材料加热到相变温度〔800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后再在特定介质中〔水或油〕快速冷却叫淬火。
◆外表淬火•钢的外表淬火有些零件在工件时在受扭转和弯曲等交变负荷、冲击负荷的作用下,它的外表层承受着比心部更高的应力。
在受摩擦的场合,外表层还不断地被磨损,因此对一些零件外表层提出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和高疲劳极限等要求,只有外表强化才能满足上述要求。
由于外表淬火具有变形小、生产率高等优点,因此在生产中应用极为广泛。
根据供热方式不同,外表淬火主要有感应加热外表淬火、火焰加热外表淬火、电接触加热外表淬火等。
感应外表淬火后的性能:1.外表硬度:经高、中频感应加热外表淬火的工件,其外表硬度往往比普通淬火高2~3单位〔HRC〕。
2.耐磨性:高频淬火后的工件耐磨性比普通淬火要高。
这主要是由于淬硬层马氏体晶粒细小,碳化物弥散度高,以及硬度比拟高,外表的高的压应力等综合的结果。
3.疲劳强度:高、中频外表淬火使疲劳强度大为提高,缺口敏感性下降。
对同样材料的工件,硬化层深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硬化层深度增加而疲劳强度增加,但硬化层深度过深时表层是压应力,因而硬化层深度增打疲劳强度反而下降,并使工件脆性增加。
一般硬化层深δ=〔10~20〕%D。
较为适宜,其中D。
为工件的有效直径。
◆退火工艺退火是将金属和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后组织亚共析钢是铁素体加片状珠光体;共析钢或过共析钢那么是粒状珠光体。
总之退火组织是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
•退火的目的①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于切削加工及冷变形加工。
②细化晶粒,消除因铸、锻、焊引起的组织缺陷,均匀钢的组织和成分,改善钢的性能或为以后的热处理作组织准备。
热处理四把火工艺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工艺金属热处理是将金属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并在此温度中保持一定时间后,又以不同速度冷却的一种工艺方法。
金属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艺之一,与其它加工工艺相比,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
其特点是改善工件的内在质量,而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
为使金属工件具有所需要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除合理选用材料和各种成形工艺外,热处理工艺往往是必不可少的。
钢铁是机械工业中应用最广的材料,钢铁显微组织复杂,可以通过热处理予以控制,所以钢铁的热处理是金属热处理的主要内容。
另外,铝、铜、镁、钛等及其合金也都可以通过热处理改变其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以获得不同的使用性能。
在从石器时代进展到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过程中,热处理的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
早在公元前770~前222年,中国人在生产实践中就已发现,铜铁的性能会因温度和加压变形的影响而变化。
白口铸铁的柔化处理就是制造农具的重要工艺。
公元前六世纪,钢铁兵器逐渐被采用,为了提高钢的硬度,淬火工艺遂得到迅速发展。
中国河北省易县燕下都出土的两把剑和一把戟,其显微组织中都有马氏体存在,说明是经过淬火的。
随着淬火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冷剂对淬火质量的影响。
三国蜀人蒲元曾在今陕西斜谷为诸葛亮打制3000把刀,相传是派人到成都取水淬火的。
这说明中国在古代就注意到不同水质的冷却能力了,同时也注意了油和尿的冷却能力。
中国出土的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中山靖王墓中的宝剑,心部含碳量为0.15~0.4%,而表面含碳量却达0.6%以上,说明已应用了渗碳工艺。
但当时作为个人“手艺”的秘密,不肯外传,因而发展很慢。
1863年,英国金相学家和地质学家展示了钢铁在显微镜下的六种不同的金相组织,证明了钢在加热和冷却时,内部会发生组织改变,钢中高温时的相在急冷时转变为一种较硬的相。
热处理的4种方法
钢铁热处理的四种基本工艺什么是退火钢铁整体热处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种基本工艺。
退火是将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的目的:退火所能达到的目的主在是:消除锻件及焊接结构的应力,消除冷加工后的加工应力,避免零件在加热和使用过程中产生变形及开裂;消除铸件和锻件的不均匀组织和粗大晶粒,消除合金钢硬而脆的特性,改善其切削加工的性能,胀管时的管头,胀接前也要进行退火。
(1) 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2)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3)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
在生产中,退火工艺应用很广泛。
根据工件要求退火的目的不同,退火的工艺规范有多种,常用的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和去应力退火等。
正火与退火的区别,处理温度正火的冷却速度比退火快,得到的组织较细,工件的强度和硬度比退火高。
对于高碳钢的工件,正火后硬度偏高,切削加工性能变差,故宜采用退火工艺。
从经济方面考虑,正火比退火的生产周期短,设备利用率高,生产效率高,节约能源、降低成本以及操作简便,所以在满足工作性能及加工要求的条件下,应尽量以正火代替退火。
退火和正火可在电阻炉或煤、油、煤气炉中进行,最常用的是电阻炉。
电阻炉是利用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来加热工件,同时用热电偶等电热仪表控制温度,操作简单、温度准确。
在加热过程中,由于工件与外界介质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当加热温度和加热速度控制不当或装炉不合适时,会造成工件氧化、脱碳、过热、过烧及变形等缺陷。
因此要严格控制加热温度和加热速度等。
图2-2为退火和正火的加热温度范围。
什么样叫金属冷加工硬化现象?在工程中,有时需用对钢件进行冷加工,如锻打、压延、弯曲、冲压等。
当冷加工产生塑性变形时,不但其外形发生了变化,其内部的晶粒形状也会发生变化,晶粒沿受力方向被拉长。
冷加工塑性变形较大时,还会产生较大内应力。
这种现象称为冷加工硬化。
利用冷加工硬化对钢材使用强度的提高是有限的,而冷加工硬化引起的塑性降低及残存的内应力则是有害的。
淬火和回火原理
淬火和回火原理淬火和回火是金属材料热处理过程中常用的两个工艺,它们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淬火和回火的原理和过程。
一、淬火淬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到适当温度,然后迅速冷却至室温或较低温度的热处理过程。
淬火主要通过改变材料组织结构和性能来达到增强材料硬度和强度的目的。
淬火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马氏体转变:金属材料在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会发生马氏体转变。
具体来说,当金属加热到淬火温度以上(通常为材料的临界温度),母体组织会发生相变,形成马氏体组织。
马氏体具有高硬度和脆性的特点,可以增强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2.残余应力:淬火过程中由于材料内部由于温度的突然变化,会形成内部应力。
这些残余应力能够增加材料的硬度和强度,但也容易导致材料脆性和开裂。
3.相变速率:淬火过程中冷却速率非常快,会影响相变的形态和组织结构。
冷却速率快,会产生较细小的马氏体组织,有利于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淬火工艺一般包括加热、保温、冷却三个阶段。
加热阶段是将材料加热到适当温度,使其达到马氏体转变的条件。
保温阶段是让材料在加热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以保证组织改变的发生。
冷却阶段是将材料迅速冷却至室温或较低温度,使其形成马氏体组织。
二、回火回火是指将淬火后的材料加热到适当温度,然后缓慢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过程。
回火主要是为了调整淬火后的硬度和强度,降低材料的脆性,并提高其韧性和可加工性。
回火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马氏体转变逆过程:回火过程中,马氏体组织会发生相变,部分马氏体转变为贝氏体和/或余氏体。
这些相变会导致材料硬度和强度的降低,同时增加材料的韧性和可塑性。
2.降低残余应力:回火过程中,由于温度变化较慢,能够缓解材料内部的残余应力,减少材料的脆性和开裂倾向。
3.组织恢复:回火过程中,材料的组织会发生恢复和再结晶,使其变得更加均匀和稳定。
这有利于提高材料的韧性和可加工性。
回火工艺一般包括加热、保温、冷却三个阶段。
加热阶段是将材料加热到适当温度,使其发生相变和组织改善。
热处理和淬火介绍
热处理和淬火介绍金属热处理及淬火介绍金属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过程之一,与其他加工工艺相比,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
其特点是改善工件的内在质量,而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所以,它是机械制造中的特殊工艺过程,也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为使金属工件具有所需要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除合理选用材料和各种成形工艺外,热处理工艺往往是必不可少的。
钢铁是机械工业中应用最广的材料,钢铁显微组织复杂,可以通过热处理予以控制,所以钢铁的热处理是金属热处理的主要内容。
另外,铝、铜、镁、钛等及其合金也都可以通过热处理改变其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以获得不同的使用性能。
处理过程综述热处理工艺一般包括加热、保温、冷却三个过程,有时只有加热和冷却两个过程。
这些过程互相衔接,不可间断。
加热加热是热处理的重要工序之一。
金属热处理的加热方法很多,最早是采用木炭和煤作为热源,进而应用液体和气体燃料。
电的应用使加热易于控制,且无环境污染。
利用这些热源可以直接加热,也可以通过熔融的盐或金属,以至浮动粒子进行间接加热。
金属加热时,工件暴露在空气中,常常发生氧化、脱碳(即钢铁零件表面碳含量降低),这对于热处理后零件的表面性能有很不利的影响。
因而金属通常应在可控气氛或保护气氛中、熔融盐中和真空中加热,也可用涂料或包装方法进行保护加热。
加热温度是热处理工艺的重要工艺参数之一,选择和控制加热温度,是保证热处理质量的主要问题。
加热温度随被处理的金属材料和热处理目的不同而异,但一般都是加热到某特性转变温度以上,以获得高温组织。
另外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当金属工件表面达到要求的加热温度时,还须在此温度保持一定时间,使内外温度一致,使显微组织转变完全,这段时间称为保温时间。
采用高能密度加热和表面热处理时,加热速度极快,一般就没有保温时间,而化学热处理的保温时间往往较长。
金属热处理通常的“四火”
金属热处理通常的“四把火”金属热处理是将金属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并在此温度中保持一定时间后,又以不同速度冷却的一种工艺。
金属热处理是材料生产中的最重要的工艺之一,与其他加工工艺相比,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的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的表面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
其特点是改善工件的内在质量,而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观察到的。
金属热处理中的“四把火”指退火、正火、淬火(固溶)和回火(时效)。
金属热处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种基本工艺,俗称金属热处理的“四把火”。
一、金属热处理的第一把火——退火:1、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
2、退火的目的:①改善或消除钢铁在铸造、锻压、轧制和焊接过程中所造成的各种组织缺陷以及残余应力,防止工件变形、开裂。
②软化工件以便进行切削加工。
③细化晶粒,改善组织以提高工件的机械性能。
④为最终热处理(淬火、回火)作好组织准备。
二、金属热处理的第二把火——正火:1、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2、正火的目的:①可以消除铸、锻、焊件的过热粗晶组织和魏氏组织,轧材中的带状组织;细化晶粒;并可作为淬火前的预先热处理。
②可以消除网状二次渗碳体,并使珠光体细化,不但改善机械性能,而且有利于以后的球化退火。
③可以消除晶界的游离渗碳体,以改善其深冲性能。
三、金属热处理的第三把火——淬火:1、淬火是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
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
2、淬火的目的:①、提高金属成材或零件的机械性能。
正火、退火、淬火、回火的区别联系与热处理基础知识
正火、退火、淬火、回火退火与回火的区别在于:(简单地说,退火就是不要硬度,回火还保留一定硬度)。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对比和区别1、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种基本工艺,称为“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整体热处理是对工件整体加热,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以改变其整体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2、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
3、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4、淬火;是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
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
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71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
了解退火、淬火、回火的差异和作用: 1.退火概念:所谓退火,就是将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其实质是将钢加热奥氏体化后进行珠光体转变。
退火目的和作用:(1)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于切削加工及冷变形加工;(2)细化晶粒,消除因锻、焊等引起的组织缺陷,均匀钢的组织成分,改善钢的性能或为以后的热处理作准备;(3)消除钢中的内应力,以防止变形或开裂。
2.淬火概念:淬火就是将钢加热到Ac3或Ac1点以上某一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以适当速度冷却获得马氏体和(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目的和作用:淬火的目的是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获得所需的力学性能。
(注: 淬火态工件不允许直接投入现场使用,通常在此之后必须实时进行1~2 次或以上之回火加工,以调整其组织及应力等。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调质”区别
钢铁整体热处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种基本工艺。
退火→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冷却速度最慢),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
正火→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淬火→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
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
GB/T699-1999标准规定的45钢推荐热处理制度为850℃正火、840℃淬火、600℃回火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71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
按回火温度的不同,可将回火分为低温回火、中温回火、高温回火。
根据工件性能要求的不同,按其回火温度的不同,可将回火分为以下几种:(一)低温回火(150-250度)低温回火所得组织为回火马氏体。
其目的是在保持淬火钢的高硬度和高耐磨性的前提下,降低其淬火内应力和脆性,以免使用时崩裂或过早损坏。
它主要用于各种高碳的切削刃具,量具,冷冲模具,滚动轴承以及渗碳件等,回火后硬度一般为HRC58-64。
(二)中温回火(250-500度)中温回火所得组织为回火屈氏体。
其目的是获得高的屈服强度,弹性极限和较高的韧性。
因此,它主要用于各种弹簧和热作模具的处理,回火后硬度一般为HRC35-50。
(三)高温回火(500-650度)高温回火所得组织为回火索氏体。
习惯上将淬火加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称为调质处理,其目的是获得强度,硬度和塑性,韧性都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因此,广泛用于汽车,拖拉机,机床等的重要结构零件,如连杆,螺栓,齿轮及轴类。
回火后硬度一般为HB200-330。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定义
退火退火是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指的是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
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
淬火钢的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温)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通常也将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钢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处理或带有快速冷却过程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正火正火,又称常化,是将工件加热至Ac3或Accm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或喷水、喷雾或吹风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其目的是在于使晶粒细化和碳化物分布均匀化。
回火回火是工件淬硬后加热到AC1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回火一般紧接着淬火进行,其目的是:(a)消除工件淬火时产生的残留应力,防止变形和开裂;(b)调整工件的硬度、强度、塑性和韧性,达到使用性能要求;(c)稳定组织与尺寸,保证精度;(d)改善和提高加工性能。
因此,回火是工件获得所需性能的最后一道重要工序。
按回火温度范围,回火可分为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
退火是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指的是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
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
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1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温)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通常也将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钢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处理或带有快速冷却过程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正火,又称常化,是将工件加热至Ac3或Accm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或喷水、喷雾或吹风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解释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含义
解释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含义
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是金属加工过程中常见的四种火处理工艺。
它们的含义如下:
1. 退火(Cooling):在较高的温度下将金属加热,然后迅速冷却的过程。
退火可以使金属内部组织变得均匀,消除过度的熔融和结晶,使金属表面硬度降低,韧性提高,从而得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退火通常用于加工过程中去除氧化皮和改善材料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
2. 正火(Hot pressing):在适当的温度下将金属加热,使其密度增加,硬度提高,从而获得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正火可以消除材料的脆性,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正火通常用于加工过程中去除氧化皮和改善材料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
3. 淬火(热处理):在适当的温度下将金属加热,使其硬度增加,然后迅速冷却的过程。
淬火可以使金属表面的硬度提高,内部的韧性和强度降低。
淬火通常用于加工过程中去除氧化皮和改善材料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
4. 回火(Re恒温):在较低的温度下将金属加热,使其密度降低,硬度提高,从而获得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回火可以消除材料的脆性,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回火通常用于加工过程中去除氧化皮和改善材料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
除了上述四种火处理工艺,还有其他一些火处理工艺,如渗碳、氮化等。
在金属加工过程中,选择适当的火处理工艺取决于加工材料和加工要求。
钢材常用的热处理方法及常见零件的热处理
钢材常用的热处理方法及常见零件的热处理工艺一、钢材常用的热处理方法1、正火钢的正火就是将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在空气中进行冷却。
正火的目的是为了材料的组织均匀,增加强度与靭性,消除粗切削加工后的加工硬化现象,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并为其后的淬火做细化晶粒的组织准备。
2、淬火钢的淬火就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持一定时间,然后在适当的淬火介质中进行冷却,以获得较好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钢经过淬火后,其硬度和强度均显著提高。
钢的加热情况可以其灼热的颜色来判定。
钢加热温度的选择见表1。
钢经过淬火,虽然会提高其硬度和强度,但由于淬火会产生内应力使钢变脆,所以淬火后必须进行回火。
3、回火钢的回火就是将钢件淬火后再加热到适当温度,并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在空气中或在水、油等介质中冷却到室温。
回火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淬火时产生的内应力,减少脆性,提高钢的塑性和韧性,改善加工性能。
钢的回火分为高温回火、中温回火和低温回火3种。
碳素工具钢的回火温度见表2。
表2碳素工具钢的回火温度4、退火钢的退火就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适当时间,然后在炉中缓缓冷却。
退火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内应力和组织不均匀及晶粒粗大等现象,降低硬度,消除坯件的冷硬现象,提岛切削加工性能。
碳钢的退火规范见表3。
表3碳钢的退火规范注:临界温度是指在该温度下,钢的组织发生了变化。
二、几种常见零件的热处理1、齿轮机床齿轮的热处理见表3。
2、蜗轮蜗轮的热处理见表43、丝杠丝杠广泛应用于机床和各种机械的传动机构中。
丝杠传动能保证直线移动有较高的精确性和均匀性。
为此,丝杠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度及较高的耐磨性和精度保持性。
丝杠的材料必须具有足够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切削加工性。
经过热处理后,应具有较高的硬度和最小的变形。
为了避免弯曲变形,丝杠的热处理通常都在井式炉中进行。
丝杠如果变形,必须进行校直(并且,最好是热校直)。
但是经过校直的丝杠,必须进行彻底的消除内应力的处理。
金属整体热处理工艺有哪些
大家应该都知道,如果是同一种金属采用不一样的热处理工艺,会产生不同的性能。
金属的热处理工艺一般可以分为整体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局部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等。
整体热处理是对工件整体加热,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以改变其整体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钢铁整体热处理大致有正火、退火、淬火和回火四种基本工艺。
具体如下:
1、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2、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
3、淬火是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
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
4、回火是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71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样可以低钢件的脆性。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
解释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含义
解释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含义篇一: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是金属热处理中的四种常见方法。
以下是它们的含义和简要解释:1. 退火 (annealing)退火是一种温和的热处理方法,用于消除金属的残余应力和均匀化组织。
退火通常在高温下进行,使金属缓慢加热并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
这样可以减轻金属的变形和裂纹,并使组织均匀化。
退火通常用于碳钢、合金钢和铜合金等材料。
2. 正火 (normalizing)正火是一种热处理方法,用于改善材料的韧性和塑性。
正火通常在高温下进行,使金属缓慢加热并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空气中冷却。
这样可以消除材料的脆性,增加韧性和塑性,适合用于高温和高压的工作环境。
正火通常用于铝合金、铜合金和钛合金等材料。
3. 淬火 (quenching)淬火是一种热处理方法,用于提高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
淬火通常在高温下进行,使金属缓慢加热并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快速冷却。
这样可以使金属内部的组织变得非常紧密,从而增加硬度和耐磨性。
淬火通常用于钢材、轴承钢和工具钢等材料。
4. 回火 (tempering)回火是一种热处理方法,用于改善材料的韧性和强度。
回火通常在高温下进行,使金属缓慢加热并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空气中冷却。
这样可以平衡金属内部的组织,减轻材料的脆性,增加韧性和强度。
回火通常用于高温和高压的工作环境,例如汽车发动机缸盖和连杆等部件。
以上是四种常见金属热处理方法的定义和简要解释。
不同的热处理方法对金属的性能和行为有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热处理方法。
篇二: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是金属加工过程中常见的热处理工艺。
这些工艺旨在提高金属的硬度、韧性和耐磨性,同时也可以减少金属的变形和开裂风险。
下面是这些工艺的含义和简要说明:1. 退火 (Annealing)退火是一种软化金属的工艺,目的是使金属在加工或铸造后得到均匀的硬度和结构。
通常情况下,金属在加工或铸造后会存在一些应力和硬度不均的问题,退火可以帮助这些金属慢慢软化,从而使其更加均匀和稳定。
金属热处理工艺
金属热处理工艺金属热处理,又称金属热处理工艺,是指在热处理设备中将金属材料经过一定的温度,时间和处理环境的变化,以改变材料的性能的工艺方法。
它可以分为固定、装配、冷处理和热处理四大类工艺。
热处理是机械加工中重要的一环,它是改变金属材料结构和性能的有效方法。
通过热处理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提高它的硬度、强度、抗拉强度和塑性,改善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以适应其他过程的要求,从而满足机械性能的要求。
热处理可以分为四种基本工艺:回火、正火、凝固和淬火。
回火是一种加热金属材料,使材料达到一定温度,然后将其放在稳定的环境中,使其恢复机械性能,有效改善金属材料的硬度、强度、抗拉强度和塑性,以改善材料的使用性能而被称为回火。
正火是一种加热金属材料,使其达到一定温度,然后冷却凝固,以改善金属材料的冷却性能而被称为正火。
凝固是一种加热金属材料,使其达到一定温度,然后慢慢冷却凝固,使金属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达到最佳。
淬火是一种加热金属材料,使其达到一定的温度和时间,然后冷却凝固,使钢材有一定的淬火硬度,以改善金属材料的耐磨性能而被称为淬火。
金属热处理工艺还可以分为表面处理工艺和表面金属热处理工艺,主要用于改变金属材料的表面性能。
表面处理工艺可以分为氧化处理和热处理。
氧化处理包括涂装、渗氮、氧化处理和渗碳处理等。
热处理工艺包括热处理、熔炼处理、热处理和热处理表面金属处理等。
金属热处理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金属产品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因此,在金属热处理中,必须采用严格的质量控制技术,对加工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温度超标、温度不均匀度以及处理环境进行严格检测,确保金属热处理的质量。
金属热处理工艺是一种重要的工艺,它的作用在机械加工中越来越重要。
如果金属热处理工艺在加工过程中未得到足够重视,将会严重影响机械性能,甚至破坏产品的使用寿命。
因此,在加工中,金属热处理工艺必须得到正确的应用,以便提高金属加工产品的性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淬火回火工艺
淬火回火工艺淬火回火工艺是一种常用的金属材料热处理方法,用于改善材料的硬度和强度等力学性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淬火回火工艺的原理、步骤和应用。
一、淬火回火工艺的原理淬火回火工艺是通过控制材料的加热和冷却过程,使材料经历相应的组织转变,从而达到改善材料性能的目的。
具体原理如下:1. 淬火:将材料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使其达到奥氏体组织状态,然后迅速冷却至室温。
淬火过程中,材料的奥氏体组织会转变为马氏体组织,从而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2. 回火:将淬火后的材料加热至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再冷却。
回火过程中,马氏体会分解,形成较为稳定的组织结构,从而提高材料的韧性和韧度。
通过淬火回火工艺,材料的硬度和强度得到提高,同时又不会导致脆性增加,从而使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具备良好的综合性能。
淬火回火工艺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材料准备:首先选择合适的材料,并根据材料的成分和用途确定淬火回火工艺的参数。
2. 加热:将材料放入加热炉中,进行适当的加热,使其达到淬火温度。
加热温度的选择要根据材料的组织状态和材料性能的要求进行调整。
3. 淬火:当材料达到淬火温度时,迅速将其冷却至室温。
淬火方式可以采用水淬、油淬等不同介质,具体选择要根据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要求进行判断。
4. 回火:淬火后的材料会变得极其脆性,需要进行回火处理。
将材料加热至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再冷却。
回火温度和时间的选择要根据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要求进行调整。
5. 检测和加工:对淬火回火后的材料进行检测,包括硬度测试、金相分析等。
然后根据具体要求进行后续的加工处理,以达到最终的使用要求。
三、淬火回火工艺的应用淬火回火工艺广泛应用于金属材料的热处理过程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钢铁制品:淬火回火工艺可以提高钢铁制品的硬度和强度,常用于制造汽车零部件、机械零件等。
2. 工具制造:淬火回火工艺可以使工具钢具备良好的切削性能和耐磨性,常用于制造刀具、冲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