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导学案 新密市超化二中高志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3、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主备人:高志成审核:超化二中物理组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等的关系,学会进行设计实验和科学验证;

(2)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过程中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科学研究方法。

二、学习重点:

(1)探究得出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

(2)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三、学习难点:

利用二力平衡知识理解“转换法”;实验操作时做到匀速拉动。

四、学习过程:

引入:请两位力量悬殊较大的同学进行拔河比赛(拔木棒),第一次正常比赛,第二次在第一次获胜的同学一段的木棒上涂上香皂水,在比赛会看到力量较大的同学反而失败了。

1.提出问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生活中你有这方面的经验支持吗?

①推动一张凳子比推动一张桌子容易;

②在冰面上行走比在平时的路面上行走困难;

③赛车的轮胎很宽;

……

2.作出猜想:根据生活经验,我们可以先做出猜想

猜测1: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测2: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压力的大小有关?

猜测3: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设计实验一

探究的课题: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实验器材:长木板木块弹簧测力计棉布

实验方法:

保持和不变,改

变。这种探究方法叫:。

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使其做运动,根据

知识可知,此时的拉力就等于摩擦力,这种方法

叫。

实验步骤:

①用测力计匀速拉动平放的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从

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f1,

②用棉布铺在长木板上,用测力计匀速拉动平放的木块,

使它沿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f2

③比较二次摩擦力的大小。

表格数据:

如何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设计实验二

探究的课题: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关系

实验器材:长木板、、弹簧测力计

实验方法:

1、保持和不变,改变。同样需要使木块做运动,此过程中我们使用了法

和法。

2、怎样改变接触面积的大小?

实验步骤:

①将同一个长方体木块分别平放、侧放在同一块木板上,

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

擦力f1和f2,

②比较两次摩擦力的大小。

表格数据:

设计实验三:

探究的课题: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实验器材:长木板、木块、弹簧测力计、。

实验方法:

1、保持和不变,改变。

2、怎样改变压力的大小?

实验步骤:

①用测力计匀速拉动平放的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匀速滑动,从而

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f1,

②保持受力面积不变,在木块上加两个钩码再用测力计匀速拉动

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f2。

③较二次摩擦力的大小

表格数据:

实验结论: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①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②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摩擦力越

大;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

评估交流:

回想一下,在实验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怎样弥补不足?拉木块是否做到了匀速?测力计的示数是否稳定?怎样进一步改进,能减小误差,让所测得的数据更加可靠。

五、课堂练习

1、重200牛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滑动时受到摩擦力的大小是40牛,要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需的水平拉力是__________.

2、测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是:用弹簧秤拉着物体在__________面上做 _______,这时弹簧秤对物体的拉力与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平衡,读出弹簧秤示数的大小,也就得到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3、小红用20N的力拉着一个重50N的木箱在水平方向运动,此时摩擦力的大小为【】

A.20N

B.50N

C.30N

D.无法判断

4、用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方向上拉动一个置于水平地面的物体,使它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示数5N.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6N时,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A.6N B.5N C.1N D.11N

5、课外作业:以“假如我们的生活没有摩擦”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

六、课后反思:

①实验过程设计合理,课堂进行流畅;

②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

③教师语言表达不够简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