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希贵《新学校十讲》有感
新学校教育
学习《新教育十讲》近几天,一直在读李希贵的《新学校十讲》这本书,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做法。
其中《胡萝卜鸡蛋和咖啡豆》以及《非洲的尖毛草》的故事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我们要做咖啡豆,挖掘艰难险阻中蕴藏的价值。
我们要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情。
我们不能轻言放弃。
我们应该富有耐心,我们必须持续前行。
我们遇到的艰难险阻,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美好、坚韧。
我们要学习尖毛草老老实实地去下功夫,默默地积攒能量,在不声不响中养精蓄锐,当你的根基远远超过别人时,奇迹就会在我们的身上发生。
校长成长篇1.最为校长的首要条件就是善于行动,具有较强的办学实践能力,具备办好新学校的潜质。
第二是肯思考,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较强的研究能力。
第三就是能说会写。
作为校长要为人正派,要善于学习、乐于接纳,谦逊厚道,工作踏实,有责任心。
2.德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一句话:“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美国伟大的管理思想家皮得.德鲁克说:“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的权威就是成就。
”3.如果你要成为一个领导力的人,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别人喜欢你。
别人如果不喜欢你,就不会追随你:别人不追随你,你就不是一个领导,最多是一名管理者。
4.只有把教师当作第一,才能实现学生第一。
5.学校要培养教师进行小循环和大循环。
6.李希贵推荐阅读《人性的弱点》。
7.评选“金点子”奖。
8.一位管理者,只有当你在乎别人,愿意为别人付出的时候,你才会走得更远,你才能从那个一般的管理者蜕变为领袖。
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答教育孩子的秘诀:“替别人着想,教育孩子帮助别人,为别人服务。
”教学管理篇9.开学初,让学生书写自己的学期梦想,学期末,要让学生收获梦想。
10.我们学校要有意识地配置一种文化,传承一些故事,甚至创造一些故事。
11.改进学校学生的作业:好的做法有:新生的作业封面上印着学生的基本情况表,让学生填,其中包括他的爱好\特长、家庭地址、年龄等。
《新学校十讲》学习心得体会——对教育工作要充满激情.doc
《新学校十讲》学习心得体会——对教育工作要充满激情对教育工作要充满激情——《新学校十讲》学习心得体会近日,我认真拜读了李希贵编著的《新学校十讲》中的第一讲:《从优质学校走向新学校》,收获很多,书中提到新学校的概念:学生感到在这所学校里学习快乐,老师感觉在这所学校里工作幸福,他们在这所学校里能够健康成长。
我感觉到这才应该是教育追求的最终目标。
学生怎样才会喜欢上并尊重自己的老师,进而在学校感觉快乐呢?李希贵校长在调查中发现,学生都看重老师是否有幽默感,是否有激情,能不能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对此,我深以为然。
不少老师反映说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走神,我常想,如果我们的老师上课像撒贝宁主持节目一样、像郭德纲说相声一样幽默风趣、富有激情,学生还不愿意听讲吗?学生会不喜欢这样的老师吗?我认为,一位优秀的教师,上课必须富有激情。
激情是我们尊崇高尚师爱的出发点。
教育是崇高而神圣的事业,需要教师饱含激情,以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责任意识,在极其琐碎的教育场景中保持爱心和耐心。
我们面对可爱的学生,我们需要关爱每一位学生,关爱学生的每一个方面,要上好课,就需要我们的广大教师理解教材、钻研教材,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效。
激情是我们追求事业成功的原动力。
教育工作是一项不可以仅仅用数学来衡量、也无法立竿见影出成效的工作,因为教育工作周期长,需要细心和耐心,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师以极大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其中。
当前,有的教师存在“职业倦怠感”,对工作缺乏热情,出勤不出力;有的教师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其原因在于我们教师失去了工作激情,缺乏进取心,这也与教育体制僵化,教育观念、手段、方法落后有关。
对于我们来说,重新点燃教师的工作激情,是推行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激情是教育工作者实现自身价值的催化剂。
教师是教育的灵魂,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对教育事业的激情。
激情能够化困难为动力,化腐朽为神奇。
2019-新学校十讲读后感word版本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新学校十讲读后感新学校十讲读后感(一)在书中,我很喜欢李校长提出的“客户”概念。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我们的客户是谁,也就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是谁。
以前有句话是对谁负责,他跟服务对象是两个概念。
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干部都找到自己的客户是谁,都去听一听客户的心声,听一听他们的抱怨,发现抱怨背后的问题,寻找背后的原因,特别利用鱼骨图来量化问题的归因分析很受启发。
李校长提出“流程”的概念。
他说,寻找流程中的问题,这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
流程变了,结果才会改变;流程合理了,结果才会理想。
任何工作都有流程,任何工作的失误都是流程中某个环节出了问题。
现在想来,无论哪项工作,都应先理清程序,科学安排各个环节,并采用严谨的操作模式以保证好的结果。
我们的好多工作都没有明确的流程,因而结果不好时无人承担责任。
有时有流程而不执行,也造成不好的结果。
如不同时期的家长会,教师的培训,课堂教学等等。
甚至购买图书都是有流程的。
希贵校长推荐了一位学者从学生导向这个角度总结出了好学校的6个特征:在这样的学校里,教师受人尊重;学校关心并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的同伴关系是和谐;有着丰富的可供每一位学生选择的课程;学校里充满着学生喜欢的地方和喜欢的活动;学生在学校里能够做好对未来的准备。
美国一位学者从教师导向层面对好学校总结的6个基本特征:在这样的学校里,要有一位得到教职员工大力支持并愿意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团队建设中的校长;学校有明确的愿景、目标;学校是以结果为动力的组织构架;学校的管理人员和教师对高质量绩效和成果有共同的追求;学校形成不断进步的合作文化;强调团队合作的激励机制和认可系统。
始终有学生向往,教师愉悦的学校是我的期待,我想也是我的同仁的期待。
李校长在书中提出了失败的新定义,勇敢地承认教育存在很多失败之处。
新学校十讲读后感6篇
新学校十讲读后感6篇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新学校十讲读后感一:《新学校十讲》读后感(4205字)近日,在区教育局领导的推荐下,有幸拜读了教育名家、名校长李希贵的《新学校十讲》一书,可谓是品尝到了关于学校管理和发展的一顿营养大餐,同时也感觉到了李希贵校长的厚度、宽度和深度,感受到了一名有着真才实学的教育家的风范。
实话说,每一讲读下来,都有犹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感觉。
相比之下,也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校长的浅薄,对照自己,用李校长的话说,目前还仅仅处在一名普通的管理者的角色。
书中所讲的一些超前的理念,一些科学的方法,一些具体而又详实的做法对我来讲,对学校的发展而言,都有非同一般地指导意义。
何为“新学校”?简言之,就是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学校。
李希贵校长在书中描绘了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是什么样子。
作者结合北京十一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如开发适合学生的课程、构建互动的领导和管理体系,直观呈现了新学校理应为师生自由选择、自主发展而搭建多样化的平台,为管理者和教师发展提供新视角的校园生态。
一、科学的管理指导学校走向卓越早在几年前,就听过潍坊广文中学赵桂霞校长的讲座,上学期在区教育局的组织下,到广文中学参观学习,再一次聆听了她的报告,一直被她科学的管理如用“头脑风暴法”找出问题所在和解决地方法等所吸引。
今天,读了《新学校十讲》后,对潍坊广文中学和北京“第十一学校”的科学管理有了更深地理解与认识。
《新学校十讲》这本书中列举了很多富有创新精神的测量评价方法和图表。
正如李校长所言,新学校研究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课题,比起以往的学校管理研究,新学校的行动研究更注重用理科思维、数据分析来寻找问题突破的方向和行动改进的策略。
书中第二讲不仅把“客户”这个企业管理名词引进了学校管理中,还为我们介绍了许多让人耳目一新的走向新学校的测量工具和方法。
读李希贵《新学校十讲》有感
学校管理,我们到底是为了什么?追求怎样的管理呢?是追求学校社会的认同感?是不断提升和改进学校的硬件和文化?我想这些都有,但都不完全正确,管理到底追求什么呢?我一直思考着。
拜读了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的《新学校十讲》一书,《新学校十讲》一书集结了李希贵校长在“新学校行动研究”启动仪式上的讲话及其后的历次年会上的发言,从“新学校”的理念阐释到如何诊断学校、开发适合学生的课程、构建互动的领导和管理体系等,进行了详细说明。
书中提供的丰富案例,直观呈现了“新学校”为师生自由选择、自主发展而构建的多样化平台,并将一些企业管理工其运用到学校的自我诊断与改造中,给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发展提供了新视角和借鉴样本。
在静静阅读分享的过程中,我感受到最大的冲击就是——“新学校”首先应该从关注师生开始,在意“师生的感受”。
作为管理者,我们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学校的发展,需要在社会上赢得口碑,也需要提升教师的幸福感。
如果一个学校教师和学生都不幸福,这样的学校即使再好,也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学校。
我校是一所寄宿制的小学,每天看到孩子在学校里安静地学习,课间和餐后孩子幸福的玩耍,我们都能感受到幸福。
有的`孩子三五成群在一起跳绳,有的学生分组进行排球比赛,还有的学生2-4人在打羽毛球,有的学生在乒乓球案进行皮乓球的比赛,还有一些女生在跳皮筋,……如此多彩的课间活动,仿佛让我回到了童年,在我的童年中,虽然没有塑胶跑道,但我们在校园的大树下,一样快乐成长。
所以,作为学校,应该是学生成长的乐园。
作为学校,我们应该让教师安心工作,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提升自我的认同感,在不断的阅读、写作、研究中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让教师慢慢融入教学,享受教学,在不断进行思考、实践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教育人生,提升自我的教育境界,真正引领教师幸福成长。
“我始终认为:一所学校,如果不能让朝夕生活在其中的学生和老师感受到幸福、快乐,无论外界的评价多么高,它都算不上一所理想的学校。
2022《新学校十讲》阅读感悟
《新学校十讲》阅读感悟现在,家长让自己的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大家都希望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好学校。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学校是好学校?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人追问和思考的。
认真拜读了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的《新学校十讲》后,我对这一现实问题有了更理性的思考,也对教师面临的挑战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这本书是李希贵校长在“新学校行动研究”中十次主题讲演的汇编,内容涉及他对新学校的思考、对学校管理的认识、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对教育细节的关注等。
李希贵有过一线教师、校长、地县两级教育局长、教育部官员的丰富经历,然后又重新回到校长的岗位上。
可以这么说,这本书是李希贵校长的教育思想的集中展现,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而言是非常有启发意义的。
当今,学校的好坏成为了社会的热点话题。
过去,我们评判一所学校是否优秀,其标准基本上是外在的:家长关注的分数,领导和同行眼中的升学率和教育质量。
显然,我们忘记了学校里的人——学生和教师。
我觉得,一所学校,如果不能让朝夕生活在其中的学生和老师感受到幸福、快乐,那么无论外界的评价多么高,它都算不上一所理想的学校。
李希贵校长带领的行动研究团队通过摸索实践,给好学校赋予了新的定义,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学校。
其中学生快乐是前提和中心,让活动成为学生快乐的载体,让教师成为学生快乐的源泉,让课堂成为学生快乐的历程,让家庭成为学生快乐的基地。
在学校里,学生和老师的关系最为密切,从这个角度来说,学生的快乐跟老师有很大的关系,甚至可以说取决于老师。
老师应该思考如何能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具有和游戏一样的吸引力,如何让每一次活动都带给学生新奇、愉快、难忘的感受,如何让自己成为学生最喜欢交往的朋友,如何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在学生的心中起到榜样和标杆的作用。
简单的说,就是让学生喜欢老师的人,喜欢老师的话,喜欢老师的课,我们都要努力做到能让学生快乐的老师。
新学校十讲读后感.doc
新学校十讲读后感最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翻开目录,就被深深吸引,但是给自己找了很多原因,一直拖到寒假才认认真真的进行阅读,当我看到“想哭就哭出来”等字眼,让我也回想起很多工作这三年多的喜怒哀乐,但更多的是一种不愉快的心情,很多朋友纷纷投来羡慕的眼光,可是我却总是感觉很压抑,也许是没能打破感性心理战胜理性心里的过程。
这本书很真实的写出了青年教师正面临的问题,当书里写道,面对调皮捣蛋的学生应该如何面对的时候,我深有同感,现在的中学音乐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由于没有升学的压力,学生在小学时期的音乐课堂上养成了及其不好的学习习惯,造成中学音乐课堂学生散漫,完全的一种放松状态应对课堂,而且离开了班主任的视野,简直就是“天堂一般”因此,把音乐的情景破坏了,音乐的感受丢失了,但是学生已经形成定性思维,他们不是喜欢音乐,而是喜欢音乐“课”,上好一堂音乐课是有多么难!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
这学期代课地理,我发现一个截然不同的现象,学生对这科的喜欢程度不一样,但是即使不喜欢的同学上课也能保证认认真真的记笔记,老师面对这样的课堂,也才会有更多地发挥空间。
让我挺羡慕那些主科的老师,人就是这样总是生活在矛盾中,这些可能也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现象,暂时还改变不了的现状。
因此,不能保证让每个学生都喜欢音乐,但是将来如果在某种场合听到一段古典的音乐,能谈论几点音乐常识,我觉得就足够了,这也是我现在最想做的,让学生提高自我的艺术修养。
这学期开学的时候,和一位快要退休的音乐教师进行一次交谈,交谈的过程中,我非常欣赏她,她的年纪和我父母相仿,但是看起来非常有气质年轻,很让人羡慕,我问她:“为什么你在音乐教学之路上走得那么成功?而且看你每天都是发自内心的快乐,就像生活在世外桃源一样,带领学生快乐的去唱歌。
”她说:“心态很重要,其实在面对比赛的时候,我也很累,但是这是我热爱的事业。
”所以她把音乐的快乐贯穿于自我,并影响着他身边的人。
这也是我现在应该去值得学习的地方,快乐的去追求每天日复一日的教学之路。
新学校十讲读后感(精选3篇)
新学校十讲读后感(精选3篇)新学校十讲篇1最近,我认真拜读了当代教育家、北京十一中学校长李希贵的着作《新学校十讲》,感慨颇多。
有对老领导教育智慧的钦佩,也有对教育发展日新月异的欣喜,更有对自己的无知与落后的惭愧,更多的还是厚重的收获与深刻的反思。
李校长于五年前在全国发起并领导了新学校运动,意在重新定义学校,并寻求在行动研究中趟出一条新的办学之路,创造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新学校。
于是,他团结并带领一批有识之校长开始了艰辛而有意义的长途跋涉。
每年两次的年会上,各位校长都要分享自己的实验中的酸甜苦辣,李校长也要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教育思想新成果和教育实践新发展。
这十次讲话,每一次都是一个飞跃,每一次都令人茅塞顿开,有醍醐灌顶之感。
这本书收录了李校长的十次讲话内容,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当代中国的教育以及中国教育的未来的深刻思考和坚实实践,勾勒出背景是一学校飞跃发展的曲线,昭示了中国教育的发展规律与出路,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李校长在书中提出了失败的新定义,勇敢地承认教育存在很多失败之处。
他敏锐察觉到从不失败的教育及教育改革是有问题的。
我深有感触。
浪费机会就是失败。
一位名人到校是个机会,他离校后写的是个机会,开学典礼是个机会,道歉日是个机会。
所有的对学生发展有影响的契机都是机会。
我校创造了许多课程,就是创造了许多机会。
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应该不遗余力的开发课程,抓住机会。
影响力闲置就是失败。
教师、校长都有影响力,要充分发挥才能促进学生发展。
细节与文化错位也是失败。
我们提出的育人目标是学校文化的重要标志,但许多事情有悖于学校文化,使学生无所适从。
特别是朝令夕改,非常有害。
为不该自己决策的事情决策也是失败;反复提同样的要求更是失败。
模糊的管理让人无所适从、用错误的方法纠正错误、教育力量孤军奋战、主次不分、不懂放弃、身边的人想法越来越少等都是失败。
我最认同的是:没有建立良好关系的时候就开始实施教育是失败。
你问小孩子谁最漂亮,他会告诉你,最喜欢他的那个人最漂亮。
新学校,师生幸福成长的乐园
新学校,师生幸福成长的乐园——————《新学校十讲》读书心得作为滨城区“三名”工程培养人选,我认真拜读了教育名家、名校长李希贵的《新学校十讲》。
阅读此书,可谓是品尝到了关于学校管理和发展的一顿营养大餐,同时也感觉到了李希贵校长的厚度、宽度和深度,感受到了一名有着真才实学的教育家的风范。
读完《新学校十讲》,收获颇多,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略谈一些感受。
何为“新学校”?简言之,就是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学校。
李希贵校长认为,新学校”就是“理想学校”,但它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优质学校。
理想学校更多关注的应是学校内部学生和老师的感受。
学生在这样的学校里,能够幸福成长,学生向往的学校;老师在学校里工作是幸福的,情感是愉悦的、心态是积极的;家长和社会是满意的。
这一点,也正是我们学校追求的目标:“幸福教育”为学生营造幸福成长的空间,为教师搭建幸福发展的平台,让学校成为师生幸福成长的乐园。
一、实施科学管理,从优质学校走向新学校。
正如李校长所言,新学校行动研究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课题,比起以往的学校管理研究,新学校的行动研究更注重用理科思维、数据分析来寻找问题突破的方向和行动改进的策略。
书中第二讲不仅把“客户”这个企业管理名词引进了学校管理中,还为我们介绍了许多让人耳目一新的走向新学校的测量工具和方法。
比如用帕雷托示意图、因果矩阵诊断表、鱼骨图等了解教师的真正需求和关键要求,并做出相应的诊断和改进。
这种理性分析比以往经验型或直觉性决策更富有科学性和说服力。
作为校长,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往往是解决发展难题,引领学校未来发展方向的前提和关键,我们不妨借鉴李校长的做法,用数据说话,用图表分析,让我们的思维更富有逻辑性和周密性,少走一点管理的弯路,多提高点管理的效能,早一些从优质学校走向新学校。
二、诊断与行动,促进学校与师生持续成长。
阅读第五讲,有1个关键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诊断。
李希贵校长和我们分享了一个“学校自我诊断”的模型,书中提到:只有不断进行自我诊断,一个组织或者个体才能持续成长。
2024年《新学校十讲》心得体会
2024年《新学校十讲》心得体会《新学校十讲》是一本关于教育改革的重要著作,书中谈到了当代教育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思考和改革方案。
阅读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是我对书中内容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深深被书中强调的学生主体性和学生个体差异所触动。
传统教育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能动性的培养。
而《新学校十讲》中提出的新型教育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个性,并提供多元化的课程供学生选择。
这样的教育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者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消化器。
其次,书中对教育评价体系的重新构建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观点。
当前的教育评价体系往往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而《新学校十讲》通过提出“多元评价”和“素质评价”的概念,强调将评价的重心放在学生的能力和潜能的发现与发展上。
这种改革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并能更好地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长和潜能。
另外,书中关于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义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传统教师主要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新学校十讲》中提出的新型教师角色则更加注重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作用。
教师要有全面的素质和专业知识,要成为学生的导师和朋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
这种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得教师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发掘自己的潜能和发展自己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学校治理和管理的重要性。
传统学校往往是由校长和教师来决策和管理,而学生和家长的参与度较低。
而《新学校十讲》中提出了学校民主治理的概念,强调学生和家长的参与和决策权。
这种改革有助于提高学校管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增强校内的合作与沟通,提升学校整体的教育质量。
最后,我认为书中提到的教育公平问题是我们当前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传统教育往往存在着城乡差距、贫富差距等问题,使得一些弱势群体难以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新学校 新行动——读《新学校十讲》有感(1)
新学校新行动——读《新学校十讲》有感(1)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新学校新行动——读《新学校十讲》有感(1)郑州市金水区实验小学宋君最近,一直在读李希贵校长的《新学校十讲》一书, 该书集结了李希贵校长在“新学校行动研究”启动仪式上的讲话及其后的历次年会上的发言。
他的这十讲,主要围绕什么是新学校,怎样做才符合新学校的理念,对我而言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思考。
正如书中所说,“新学校”的“新” 就是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学校。
让我们不断在追求新学校的过程中收获思考和快乐,阅读了这本书后,让我收获颇丰,现将自己点滴的思考和感悟整理如下:新学校的“新行动”。
在《新学校十讲》一书中,从“新学校”的理念阐释到如何诊断学校、开发适合学生的课程、构建互动的领导和管理体系,等等,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书中引用了丰富的案例,直观地呈现了“新学校”为师生自由选择、自主发展而搭建的多样化平台,并将一些企业管理工具运用到学校的自我诊断与改造中,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为了追寻理想中的“新学校”,从2007年1月6日这天起直到今天,他们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一起进行“新学校行动研究”的成果分享和集体行动,每年的4月和10月中旬的第一个双休日,他们会准时汇聚到一起,分享各自研究的心得。
这五年,他们一直坚持寻找学校的问题,寻找自己的“痛”,在激烈的研讨碰撞中对他们来说,问题不是灾难而是机会,甚至是资源。
他们立足自己的学校,进行大胆的实践和探索,不断的总结提升着对新学校的理解,在新行动中践行新学校的理念,真正引领学校的发展。
作为教育,我们要学习李校长的这种精神,在不断的完善中追求卓越,在不断的思考中成就自我,新的行动让我们有新的思考,新的思考必定促进我们智慧地教学。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读李希贵校长《新学校十讲》
读李希贵校长《新学校十讲》曾经读过李希贵校长所著的《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学生第二》。
李校长的书平易近人,文笔通俗流畅又充满教育智慧,读后总是给人启迪,让人振奋。
这本《学生第一》讲述了66个小故事,每个小故事都在诠释着李校长的办学思想,每一个小故事都凝聚了北京十一学校全体教师的心血和汗水。
“学生第二”,这是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说的,应该将教师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尊重他们,相信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校长治校最为重要的策略,也是校长的管理智慧;而“学生第一”则是教育价值的取向,管理中的“学生第二”,从根本上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校园里的“学生第一”。
读《学生第一》的时候,分明感受到,在李校长的眼里,教师永远是第一位的。
只有教师第一,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第一。
他的心里,装的是学校的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
当校长能这样重视老师的时候,什么会成为老师心中最值得重视的?那当然就是学生。
近日,又重读读了李校长的《新学校十讲》。
该书是李希贵在他领导的“新学校行动研究”的会议上的十次发言汇编。
每一讲读下来,讲讲都是精华。
序中,李校长说:“何为‘新学校’?简言之,就是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学校。
过去,我们评判一所学校是否优秀,其标准基本上是外在的:家长关注的升学率,领导和同行眼中的教育质量。
显然,我们忘记了学校里的人——学生和教师。
我始终认为:一所学校,如果不能让朝夕生活在其中的学生和老师感受到幸福、快乐,无论外界的评价多么高,它都算不上一所理想的学校!”第一讲从优质学校走向新学校李希贵分析了新学校的行动愿景是通过对相关学校的测量、透视、诊断、追踪和对比、分析、研究,解决学校在课程、学生、制度、文化、教师和校长们的问题。
新学校研究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板块:新学生、新制度、新课程、新文化、新教师和新校长。
从学校存在的困惑、矛盾和问题,也包括经验和探索,来提取学校的基因,破译新学校的密码,构建新学校的模型。
2024年《新学校十讲》读后感
2024年《新学校十讲》读后感2023年,《新学校十讲》出版了。
这本书的出版意义深远,因为它标志着教育改革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读完《新学校十讲》后,我深受触动,对于现行的教育体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阅读体会和读后感。
《新学校十讲》从教育的本质出发,批判了当前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模式。
书中指出,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只追求分数和成绩,而忽视了对知识和能力的真正掌握。
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大多只会死记硬背,缺乏创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而且,应试教育也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过分注重统一标准化的评价,使得教育变得单一和僵化。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他提倡让学生在学校中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才能,鼓励他们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评价方法。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改变了传统的师道尊严,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沟通和互动。
这样的教育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们的主动学习欲望,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书中还强调了教育从理论走向实践的重要性。
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上的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提出的“实践式教育”理念,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场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帮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除了教育理念的改变,书中还强调了教师的角色转变。
传统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引路人,而新时代的教师则应当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引导者。
他们应该了解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帮助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
同时,教师应当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和信任的关系,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教师的角色转变对于教育改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未来的发展。
《新学校十讲》还提出了一些教育改革的具体方案。
《新学校十讲》读后感
《新学校十讲》读后感
读完《新学校十讲》这本书,我对教育产生了很多新的思考和认识。
这本书是一位教育家的精心总结和归纳,各个讲座都囊括了教育的各个领域和问题,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了新时代的学校教育。
首先,这本书让我深刻意识到了传统教育模式的问题。
作者在书中指出,传统教育依靠记忆和重复来培养学生的能力,而现代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在读书过程中也深有同感,如今的社会变化如此迅速,传统的知识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让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的社会。
其次,这本书对于教育的公平性也有着深入的思考。
作者强调,教育应该是公平的,但现实中的教育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农村和城市教育的差距、富二代的教育资源优势等等。
他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比如建立更加公平的教育机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等等。
我非常赞同作者的观点,每个孩子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接受优质的教育,无论他们来自何方。
最后,这本书对于培养学生成为真正的人也有很好的思考。
作者认为,学校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成为真正的人,具备独立思考、批判思维、社会责任感等等。
我觉得这个观点非常重要,现代社会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
学校应该
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在未来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总之,这本《新学校十讲》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我觉得这本书不仅适合教育工作者阅读,也适合每一个关心教育的人阅读。
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努力,改善教育环境,为下一代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
李希贵《新学校十讲》读后感(合集五篇)
李希贵《新学校十讲》读后感(合集五篇)第一篇:李希贵《新学校十讲》读后感李希贵校长的《新学校十讲》一书,是李希贵校长在新学校行动研究中十次主题讲演的汇编,内容涉及他对新学校的思考、对学校管理的认识、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对教育细节的关注等,内容丰富,案例详实,在阅读后给我极大的启发。
在本书中,李希贵在给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的中文版序言中写道:“像莎士比亚写诗那样去做老师。
”另外,他还说:“教育无小事,这是人们普遍认可的;教育也没有多少大事,这也是被我们一天天的教育生活所证明了的。
但是,单调、平板、重复的学校生活,常常让我们忽略了这些天天发生在身边的小事,当遇到所谓有可能影响孩子终身发展的大事再试图殚精竭虑的时候,却发现为时已晚。
因为,天天发生着的小事铸就了孩子们的魂魄,已经非一时一事可以撼动。
”是啊!作为教育,我们能有多少大事要做,更多的是出色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在默默无闻中追求教育的精致化,只要用心做事,我们也能够收获不一样精彩的教育人生。
用心做教育,能够让我们在不断的追求中提升自我;用心做教育,能够让我们真心对待学生,用智慧赢得学生的信任;用心做教育,能够让我们在思考中追问教育的本质。
只有用心,才能赢得学生的喜爱,才能收获不一样的精彩。
第二篇:读李希贵《新学校十讲》有感读李希贵《新学校十讲》一书有感 2013年9月27日中心组学习材料主讲人:张连芳六年前,李希贵在北京发起“新学校行动研究”,并成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作为课题的主持人,他要求每年4月和10月中旬的第一个双休日,课题组成员学校的校长们一定要将手头的事情放下来,集中到某一个课题学校,展开学术研究,以推动这一课题的顺利开展。
每一次的学术会议,李希贵都有一次关于课题进展和研究方向的发言,《新学校十讲》就是他围绕“新学校”这一研究主题十次发言的汇编。
一、失败的教育每一个孩子都有爱学习的天性,学校也是帮助学生学习的场所。
《新学校十讲》读后感
《新学校十讲》读后感
《新学校十讲》读后感
近日,我认真拜读了李希贵校长的《新学校十讲》。
李希贵校长在“新学校行动研究”启动仪式上的讲话及在历次年会上的发言,从“新学校”的理念到如何诊断学校、开发适合学生的课程、构建互动的领导和管理体系等,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我感触颇深,体会如下。
1、关注教师发挥潜能
在学校中,老师们都想成为学校的栋梁和中流砥柱,成为上级领导的得力助手和干将,他们有强烈的突破和提升自我的愿望,希望被领导认同,希望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独挡一面。
因此,学校应该提供机会,让教师尝到成功的甜头,让教师看到希望,帮助教师首先既定目标,走向成功。
作为领导,要适时放权,信任下属,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专长,充分调动积极性,人尽其才,给大家一个施展才华、发挥潜能的舞台。
2、关怀教师学校是家
每个人都有困难的时刻,每个人都需要得到生活上的'照顾和心灵上的慰藉,尤其是处于高压下的教师更是需要得到释放,如何在生活上提供贴心的照顾,如何在教室遇到挫折时给予适切的支持和鼓励,这些都是一贴良药,面对面的谈话,小范围的沙龙活动,互动式的探讨以及敞开式的有话就说等等,都是不错的形式,最终目的是让每一个教师有归属感。
3、注重学习提升素养
学习已经成为每一个人终生需要的一种习惯,教师更是责无旁贷,然而自主学习才更有效,如何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校文化的有一种体现,以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教育行为,让教师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当然,要做到这些,就要真正地走近教师,了解教师,才能让每个都成为学校的管理者。
《新学校十讲》读书心得体会
《《新学校十讲》读书心得体会》摘要:翻开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北京十学校长李希贵著作《新学校十讲》,《新学校十讲》李校长对“分享”阐述让我对教育工作分享有了更深层认识,《新学校十讲》给我们指明了教育前行方向带了新工作动力我们将继续如既往和我们团队朝着理想教育迈进“分享”带启示《新学校十讲》心得“你有苹我有苹交换每人仍有苹;但是你有思想我有思想交换每人会有两思想”翻开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北京十学校长李希贵著作《新学校十讲》当到半就感触很多钦佩李校长教育智慧欣喜教育改革实验给学校带发展变化和取得成绩对比下想想己所学校想到起工作事们想到正成长学生们如真都能像李校长所说那样分享每人想法及做法那么像我们这样乡镇学校还是很有希望《新学校十讲》这是李希贵校长新学校行动研究十次主题讲演汇编容涉及他对新学校思考、对学校管理认识、对学校化建设思考、对教育深刻理、对教育细节关等等李校长了实现“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社会满”办学目标实践进行了积极探并不断总结发现问题形成了很多新思考这是他新学校建设行动研究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提炼基础上形成这是李希贵校长教育思想集展现对从事教育工作人说是非常有启发我所学校是所乡镇九年贯制学校008年由当地学合并而成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也不断地向着规划发展方向和目标努力工作学校努力改善着办学条件引进先进媒体教学设备特别是05年教育衡发展验收工作得到了上级力支持各种教学设施设备全部配齐学校重校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关教师专业化发展更关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学校合校以学校改革不断追新发展教育教学质量也不断稳步提升教师参加各种竞赛也是榜上有名每年考进入重学也数不少这些成绩取得也确实让人欣喜这些是我们看眼里并引以豪面然而实际工作教师队伍参差不齐年龄偏不稳定(特别是年轻特岗教师无扎根山区勇气与心特岗期满便调离校)再就是教师群体出现职业倦怠对教研、科研、教师培训活动漠不关心、不感兴趣课堂缺少生命活力教学效率不高重智轻德教育学生错了佳机等状况担忧便油然而生《新学校十讲》李校长对“分享”阐述让我对教育工作分享有了更深层认识学校发展教师和学生发展工作还存着很多问题如每人都能想出两条问题办法那么所存问题便会逐步尤其是课堂缺少生命活力教学效率不高重智轻德种种现状就可以逐渐改变《新学校十讲》给我们指明了教育前行方向带了新工作动力我们将继续如既往和我们团队朝着理想教育迈进。
教师念书随笔新学校新追求—读新学校十讲有感
教师念书随笔 新学校 新追求—读《新学校十讲》有感在李希贵校长的《新学校十讲》一书中,咱们看到了一个不断奋斗的校长形象,为学校的进展不断试探、实践的校长,正是因为有了如此的试探,让北京十一学校成为全国教育的热点,让十一学校焕发生命的活力,也正是有了如此的追求,使十一学校更具特色。
“科学治理”其最高境遇是无“治理”的“文化引领”。
李希贵校长指出:“当一所优质学校进展到必然程度的时候,就不能仅仅靠制度治理了。
”“当一所优质学校进展到必然程度的时候,就不能仅仅靠制度来治理了。
若是仅仅靠制度,就会陷入无停止地、没完没了地制定各类制度当中,弄不行就会抑制创新。
当咱们留有太多空间,有无一种文化引领的时候,教师们就有可能无所适从,乃至各行其道、背道而驰。
因此,当咱们有了最重要的制度,给治理留有空间的时候,文化引领就应该起作用了。
”在咱们的教学实践和治理中,咱们也发觉如此一种现象:一名成熟教师只要他敬业、用心、尽力,就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可是一名优秀的教师要成为杰出教师、卓越教师,就不容易了,仅仅靠敬业和勤奋是远远不够的。
我以为那个地址提到的自我诊断确实是一个不断反思的进程,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体会+反思=成长。
因此,在本书中,李希贵校长鼓舞教师在一般中演绎出不一般,他引用马丁·路德·金在演讲中所说:“假设你命该扫街,就扫得有模有样,一如米爽朗基罗在画画,一如莎士比亚在写诗,一如贝多芬在作曲。
” 在本书中有如此一个故事:非洲草原上的尖毛草,有“草地之王”的美称,但它的生长进程却十分奇异。
在最初的半年里,它几乎是草原上最矮的草,只有一寸高,人们乃至看不出它在生长。
在那段时刻,草原上的任何一种野草,长得都要比它旺盛,没有人能看出尖毛草会是尔后的“草地之王”。
但半年事后,雨水到来之际,尖毛草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以天天一尺半的速度向上疯涨,三五天的时刻,它便长到一米六至两米的高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李希贵《新学校十讲》一书有感
2013年9月27日中心组学习材料
主讲人:张连芳
六年前,李希贵在北京发起“新学校行动研究”,并成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作为课题的主持人,他要求每年4月和10月中旬的第一个双休日,课题组成员学校的校长们一定要将手头的事情放下来,集中到某一个课题学校,展开学术研究,以推动这一课题的顺利开展。
每一次的学术会议,李希贵都有一次关于课题进展和研究方向的发言,《新学校十讲》就是他围绕“新学校”这一研究主题十次发言的汇编。
一、失败的教育
每一个孩子都有爱学习的天性,学校也是帮助学生学习的场所。
但当我们将学校办到今天的时候,却发现学校不再成为孩子们喜欢去的地方,教室成了学生头疼的场所,这真是一个令人尴尬的局面,也预示着教育的失败。
导致教育失败的因素有哪些李希贵在书中总结了16种原因:
一是浪费机会。
每天都有许多重要的事件发生、许多影响学生生活的事情发生,但很少想到将这个世界上所发生的一切和教育活动联系在一起。
二是影响力闲置。
就拿学校校长来说,你对学生施加了多大的影响领导力有两个要素:一是管理自己,二是影响他人。
在这方面,你自己做的如何
三是细节与文化错位。
比如说给某个月份的教师过生日,部分过生日的教师没有到场,是通知这些老师都某处领取礼物,还是亲自送礼物到办公的场所,这其中就反映了工作的细节和学校文化之间的关系。
四是为不该自己决策的事情做决策。
边界不清,职责不明,是教育管理中最常见的行为。
五是反复提同样的要求,反复说同样的已经不管用的话。
比如说开会的时候总是要求不要迟到,但总是有人迟到,做领导的应该反思,这样的会议有什么价值
六是模糊的管理让人无所适从。
前段时间有人比较了四个国家的小学生守则,我们的守则就是因为太过笼统,所以执行的最差。
七是用错误的方法来纠正错误。
比如说学生没有完成作业,就让学生罚抄;为了防止教师脱岗,采用打卡的方式来管理,等等。
八是教育的力量单一,总想用一己之力来改变学生,从未想到过可以借助的力量很多。
九是在还没有建立起良好关系的时候就开始实施教育。
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学习就是在良好关系建立的基础上发生的。
操之过急,只能事倍功半。
十是主次不分,不懂放弃。
一所学校如果已经有99%的升学率了,还要拼命去追求100%,就会有问题。
只有舍得放弃某些东西,才会收获更重要的东西。
十一是身边人的想法越来越少。
当一所学校只有管理者有想法,身边的人既没有想法也没有创造性的时候,这个学校就很危险了。
十二是自己成为组织的主要动力源。
教职员工的动力需要多维度来支撑,而不能仅仅是校长的表扬、鼓励或者校方的政策。
十三是只会用学校的资源来经营学校,忽视了我们社区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
特别是家长的资源。
十四是课堂上缺少生机活力。
当一些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不置可否,当一些学生趴在课桌上的时候,当一些学生在课堂里学不到东西的时候,他们在课堂上是不会有活力的。
十五是不懂得如何为成功归因。
几乎所有的领导者都知道从失败中学习的重要性,但他们很少有人思考单位成功的真正原因。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些伟大的公司会走向衰落。
十六是校园不再激动人心。
成功的校园往往是和“激动人心“联系在一起的。
二、建设新学校
“新学校”是怎样的学校李希贵认为,就是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学校。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评判一所学校是否优秀,都是外在的标准,包括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信优质学校、特色学校等等,在评价的过程中,常常忘记了学校里的人——学生和教师。
李希贵强调:一所学校,如果不能让朝夕生活在其中的学生和老师感受到幸福、快乐,无论外界的评价多么高,它都算不上一所理想的学校!
如何建设新学校
第一,要有发展战略。
战略是做正确的事情,战术是正确地做事情。
对每一个校长来说,判断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是很重要的。
学校发展战略通常由五个层级组成,就像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一样。
其中最高层级是学校发展的愿景,主要由学校的使命、目标组成。
下一个层面是学校的关键成功因素。
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些阶段发展的很快、质量很好、社会影响力也很大,这其中一定存在若干关键要素。
把握这些关键的成功要素,才有可能实现学校的战略目标。
第三层面是关键成功因素指标,也就是将这些要素量化,让其可以测量。
教育要从经验管理转向科学管理,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就是测量、就是数据。
可能这种测量不能涵盖关键成功要素的全部内涵,但通过测量可以清晰地发现问题,帮助我们走向精准和精细。
第四个层面是战略改进领域。
通过将学校教育的现状和关键成功要素进行比对,发现学校某些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设置相关的路径加以改进。
这其中,课程和课堂是学校必须要花大力气加以改进的战略领域。
第五个层面是价值观与行为准则,是用故事的方式流淌在每个人的心田的一种文化生态。
十一学校的“学校行动纲要”就充分体现了学校的价值观和行动准则。
第二,要有行动计划
新学校的实践是一种行动研究,是一种自发的、通过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变革来改变教学样貌的行动。
要将这件事情做好,需要明确以下几点:
第一是对象。
你的服务对象是谁,一定要清楚。
虽然说学校里一切活动的最终指向都是学生,但从实际工作的角度看,不同岗位的服务对象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公开课”,它的服务对象是学生,但在评价的时候却很少让学生参与其中。
教学效率低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服务对象不明确。
第二是流程。
每一项工作都有一套既定的流程,因为其中一些环节的不合理,导致了整体工作的效率低下,质量不高。
如果能够将每一项工作的流程绘制出来,并加以分析,就很容易找到改进的方向和途径。
第三是测量。
测量,是将事实转化为数据,将数据转化为信息的过程。
测量第一个作用就是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找到自己现在的位置,第二个作用是帮助我们明确可以向那个方向去发展。
第四是诊断。
通过测量获得的数据,来分析教育现象背后隐含的教育教学行为,以及学生学习的行为特征。
第五是改进,将诊断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找到目前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问题,设计改进的路径并加以实施。
需要注意的是,需要改进的地方,往往不一定是出现问题的地方。
比如说教师不读书,问题可能出现在校长身上。
第三,精心研究评价
做任何事情,都会涉及到评价,有工作就一定会有评价。
很多时候,工作成效如何,就取决于评价。
大家都批评今天的应试教育,但要想改变它非常困难,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考试评价制度没有发生本质上的改变。
要正确发挥评价的作用,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找准学校里最为重要的事情,在这些事情上设计评价。
虽然说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评价的,但并没有必要事事都来评价,将师生的手脚全部束缚起来。
二是明确评价的目的。
评价不是为了审判,而是为了改进,为了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成长。
尽量避免从负面的角度来评价教师的工作和学生的学习,要努力维护师生的尊严。
三是研制测量工具。
要实施评价,测量工具非常重要,通过
有效的工具研制,可以将很多管理、教学中的细节展示在我们的面前,为我们的改进提供依据。
第四建立评价体系,从不同的角度为教师或者学生画像。
比如说对教师的评价,大致就应该包括教师的业绩评价、学术素养积分、满意度调查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的业绩通过学生身上的成长来衡量,学术素养包括教师的科研成果和课堂经验总结,满意度调查取决于教师的服务对象。
第五是妥善将评价的结果告知每一个人。
要通过评价,给师生以激励,让他们对未来的工作和学习充满信心,同时也能看到自身存在的缺陷,找到着力的方向。
新学校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李希贵对此花费了不少的心血。
他所率领的北京市十一学校,其实就是一所新学校的样板,很值得我们一看。
如果在有了一定的现场感受之后再来阅读《新学校十讲》,得到的收获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