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与博物馆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课程设置
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课程设置
近年来,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课程在中国的高等教育领域逐渐兴起。这一学科的设立旨在培养专业人才,以保护和研究文物,推动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该课程的设置涵盖了广泛的学科内容,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文物与博物馆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首先,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课程注重对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技术的培养。学生将学习各种文物材料的特性和腐蚀机理,以及文物保护的原则和方法。同时,他们还将学习文物修复的技术和操作方法,以使文物能够得到适当的保护和修复,延长其寿命。
其次,该课程还注重对博物馆管理和展览策划的培养。学生将学习博物馆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模式,了解博物馆的管理原则和方法。同时,他们还将学习如何策划和设计展览,使观众能够更好地了解文物的价值和意义。
此外,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课程还包括了文物鉴定和考古学的学习。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鉴定技术来确定文物的真伪和价值,深入了解
文物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同时,他们还将学习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考古学在文物研究中的作用。
最后,该课程还注重对博物馆教育和文物传承的培养。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博物馆教育来传播文物知识和文化底蕴,如何利用各种教育手段和展示方式来吸引观众的兴趣和参与。同时,他们还将学习如何将文物知识传承给后代,推动文物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课程的设置旨在培养专业人才,推动文物与博物馆事业的发展。通过广泛的学科内容和综合的培养方式,学生将能够掌握文物保护和研究的知识和技能,为保护和传承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做出贡献。这一课程的兴起不仅提升了我国的文物事业水平,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培养目标: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文物学、考古学、文化遗产学、博物馆学与文化创意等方向,掌握一定实践技能和具有现代文博理念的应用型、创新型蒙汉两种语言表达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2.具体措施与培养原则:为实现基本培养目标,专门制定以“三个结合”与“两个强化”为导向的研究生教育指导原则。“三个结合”,即学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建设与职业发展趋势相结合,产学研政用相结合;“两个强化”,即强化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培养环节,强化实践性创新能力培养。
3.培养途径: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途径,拟采取与事业或行业单位联合培养的基本途径。
4.培养方向:文物修复与保护、考古技术与应用、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博物馆与文化创意。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
具有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历(或同等学力)的人员;或在职工作、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并具有二年以上文物、博物馆工作经历的人员。
全日制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年。
三培养方式
1.实行专业教育指导教师与专业技能指导教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专业教育指导教师为理论与专业课程学习、项目研究或实验项目
操作的责任指导教师,专业技能导师为实践课程学习、专业技能培训的责任指导教师。专业教育指导教师与专业技能指导教师共同指导研究生修业期间的课程学习、学位论文(或策划、设计)开题、撰写与答辩等具体事宜。
2.实行“夯实基础,灵活方向”相结合的专业(职业)设置模式。即为打造学员厚实的基础;为突出学生个性化发展与从业要求,设置了不同方向的拓展性任选课。
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课程设置
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课程设置
(原创版)
目录
一、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课程设置的背景与意义
二、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课程设置的具体内容
1.政治、英语课程
2.文博综合课程
a.文物学概论
b.博物馆学概论
c.考古学概论
d.文物保护学概论
三、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课程设置的优点与意义
正文
一、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课程设置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文物保护工作的加强,文物与博物馆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为满足这一需求,许多高校纷纷开设了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课程,旨在培养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文博专业人才。这一课程设置的背景与意义在于,通过对文物与博物馆领域的深入研究,使学生掌握文物保护、博物馆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为我国的文化事业做出贡献。
二、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课程设置的具体内容
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课程设置涵盖了政治、英语等公共课程和文博综合课程。具体来说,政治、英语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国际视野。文博综合课程则包括文物学概论、博物馆学
概论、考古学概论、文物保护学概论等专业课程,这些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文物与博物馆领域的理论知识,为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课程设置的优点与意义
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课程设置具有以下优点和意义:
1.全面性:课程设置涵盖了文物与博物馆领域的各个方面,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这一领域的知识体系,为以后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系统性:课程设置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结合,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培养方案2014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教学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具备文物学、博物馆学的系统知识,能在政府文物管理和研究机构、各类博物馆和陈列展览单位、考古部门、文物与艺术品经营单位、海关、新闻出版、教育等单位从事文物与博物馆管理、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学习文物学、博物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历史、艺术、文化和科技等综合知识的基本训练。学生必须掌握文物学和博物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我国主要文物种类和重要文物实例;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对人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进行管理的能力,熟知博物馆的基本职能和全面的操作管理要求;了解文物修缮、保管的传统方法和现代科技知识;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二、毕业要求及授予学位类型:
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141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49学分,文理基础课程28分,专业教育课程52学分(含社会实践6学分、学年论文1学分和毕业论文4学分),任意选修12学分,并通过复旦大学英语水平测试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测试,方能毕业。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 留学生和港澳台侨学生的通识教育课程修读要求,以及留学生的水平测试要求,参见“留学生、港澳台侨学生修读说明”。
三、课程设置:(141学分)
(一) 通识教育课程(49学分)
修读要求:I类核心课程,修满26学分;II类专项教育课程,修满17学分;III类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修满6学分。
(二) 文理基础课程(28学分)
学生应在文理基础课程中的人文类基础课程I组中修满12学分(其中必须修读“国史概要”、“世界文明史通论”),在II组中修满8学分(其中必须修读“考古学导论”、“民俗学概论”和“中国文字源流”),并在社会科学类基础课程和经管类基础课程III组中共选修8学分。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060102)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060102)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制度,遵守法纪,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品德,具有严谨科学和优良学风,适应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考古专业人才。
硕士学位
考古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三年学习期间应系统掌握考古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宽广和坚实的基本技能,了解考古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最新动态,能承担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课题和教学工作,学位论文要求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并具有一定的创造性。论文在深度和广度方面均要与硕士生相适应。
二、研究方向
考古学是研究人类古代文化遗存及社会发展的一门学科。本专业的研究生除要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在考古学科领域深入研究一、二个专业分支。本专业的研究方向:(1)史前考古(2)商周考古(3)秦汉考古(4)六朝考古(5)隋唐考古(6)宋元明考古(7)田野考古学(7)建筑考古学(8)文化遗址保护(9)古文字学(10)美术考古与艺术史(11)科技考古(12)早期中西交流考古研究。
三、招生对象
1.硕士研究生:应届本科毕业生,具有本科同等学力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及格,并经复试合格者。
2.硕一博连读:硕士研究生入学两年内完成基础课及学位课程,政治素质优良。外语成绩良好,专业课成绩优秀,中期考核优秀,并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者,本人申请经校研究生院批准,可直接转为博士研究生,享受同等待遇。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制度,遵守法纪,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品德,具有严谨科学和优良学风,适应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文博专业人才。
该专业硕士研究生在三年学习期间应系统掌握文博考古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宽广和坚实的基本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最新动态,能承担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课题和教学工作,学位论文要求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并具有一定的创造性。论文在深度和广度方面均要与硕士生相适应。
二、研究方向
文博专业的研究生除要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在该学科领域深入研究一、二个专业分支。本专业的研究方向:()史前考古()商周考古()秦汉考古()六朝考古()隋唐考古()宋元明考古()田野考古学()古建筑研究()文化遗产研究()古文字学()陶瓷研究()书画研究()古玺印研究()博物馆学。
三、招生对象
应届本科毕业生,具有本科同等学力者,参加全国专业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及格,并经复试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
基本学制为三年。
五、课程设置
文博专业必须修满学分,方得毕业。具体课程如下:
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以上三门任选一门,学分)
外语(学分)
类:
史学理论与方法(学分)类:
中国考古学史(学分)
江苏考古专题(学分)
考古学理论与方法(学分)类:
考古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育方案
考古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育方案
一、培育目标及学习年限:
本专业培育从事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教学、科研和应用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材。本专业要求学生酷爱祖国,遵纪遵法,操行良好,系统把握考古学和博物馆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式,至少熟悉一门外语,把握运算机的利用,能够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博物馆、艺术馆、展览馆和文物行政部门的工作,而且能够从事新闻出版、旅行计划、城市计划、文物爱惜、文物鉴定、中外文化交流和海关等领域的相关工作。
学制两年,在职不脱产研究生为两至三年。至少修满30个学分。
二、研究方向:
一、民族考古学
二、专门考古:包括中外文化交流考古、艺术史与艺术考古、出土文献研究、南方考古
3、断代考古:包括新石器时期考古、夏商周考古、秦汉考古、隋唐考古。
4、文化遗产研究
三、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必修课(≥19学分)
(1)公共必修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4学分
第一外国语(英语)5学分
(2)基础理论课:
考古学理论与方式 4学分
(3)专业课
中国考古学研究 3学分
考前人类学研究 3学分
2、选修课(≥11学分)
民族考古学专题 3学分
文化遗产研究专题 3学分
古文字学 3学分
史前考古研究专题 3学分
历史考古研究专题 3学分
南方考古 3学分
宗教考古 3学分
艺术史与艺术考古 3学分
中国考古学史 3学分
中外文化交流考古 3学分
考古学文献导读 3学分
社会考古学专题 3学分
科技考古 3学分
文化人类学理论 4学分
四、培育必修环节要求
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规定执行。
五、学位论文要求
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规定执行。
2023年文物博物馆硕士点发布
2023年文物博物馆硕士点发布
【原创版】
目录
1.2023 年文物博物馆硕士点发布背景
2.文物博物馆硕士点的重要性
3.2023 年文物博物馆硕士点的具体内容
4.对未来文物博物馆行业的影响
正文
2023 年文物博物馆硕士点发布,标志着我国文物博物馆行业将迎来一批专业的研究人才。文物博物馆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传播的重任。此次硕士点的发布,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文物博物馆行业的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
文物博物馆硕士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文物博物馆逐渐成为公众了解历史文化、提升文明素质的重要场所。文物博物馆硕士点的设立,将有助于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文物博物馆工作者,提升文物博物馆行业的整体素质。
2023 年文物博物馆硕士点涵盖了文物保护、博物馆学、考古学等多个领域。这些领域的研究将为我国文物博物馆行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此外,硕士点还将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提升专业能力。
此次发布的文物博物馆硕士点将对未来文物博物馆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专业的研究人才将推动文物博物馆行业的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另一方面,硕士点的毕业生将充实文物博物馆行业的人才队伍,提升行业整体素质。此外,文物博物馆硕士点的发布还将促进文物博物馆行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文物博物馆事业走向世界。
总之,2023 年文物博物馆硕士点的发布是我国文物博物馆行业的一大喜事,将为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文物与博物馆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文物与博物馆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领域代码:
一、学科简介
本院年开始招收“考古学与博物馆学”方向全日制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现有专职教师人,均为教授,其中人具有博士学位,分别从事考古学、博物馆学、文物学、简帛文献和古代书院等多领域的研究。另外,本院还从湖南省博物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聘请了余名专家任兼职教授承担专业课题的主讲,同时上述单位也作为本院教案实习的基地,免费为本院学生开放和服务。
岳麓书院历来重视有关古代书院及相关文物的收藏,拥有大量的古今图书和书院文物,即将建成开放的中国书院博物馆和最近收藏的秦简、古墓壁画等均将为本专业的教案、实践和科研提供便利条件。
二、培养目标
.系统学习和掌握考古学、博物馆和文物学等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上述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及重大和前沿的课题。
.掌握从事本专业研究的技术手段、原理和研究方法,并通过实习,学习和掌握相关实际工作的能力。
.丰富文物鉴赏研究、博物馆藏品管理、博物馆陈列展示及田野考古发掘等相关方面的知识和素养,培养从事上述研究及管理工作的能力。
.学制,年,第一学年内完成所有课程学习。
.指导教师为双导师制。
个校内学术导师,个校外社会实践导师。校内导师为责任导师,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环节的指导工作。
1 / 2
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
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培养目标: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文物学、考古学、文化遗产学、博物馆学与文化创意等方向,掌握一定实践技能和具有现代文博理念的应用型、创新型蒙汉两种语言表达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2.具体措施与培养原则:为实现基本培养目标,专门制定以“三个结合”与“两个强化”为导向的研究生教育指导原则。“三个结合”,即学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建设与职业发展趋势相结合,产学研政用相结合;“两个强化”,即强化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培养环节,强化实践性创新能力培养。
3.培养途径: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途径,拟采取与事业或行业单位联合培养的基本途径。
4.培养方向:文物修复与保护、考古技术与应用、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博物馆与文化创意。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
具有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历(或同等学力)的人员;或在职工作、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并具有二年以上文物、博物馆工作经历的人员。
全日制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年。
三培养方式
1.实行专业教育指导教师与专业技能指导教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专业教育指导教师为理论与专业课程学习、项目研究或实验项目
操作的责任指导教师,专业技能导师为实践课程学习、专业技能培训的责任指导教师。专业教育指导教师与专业技能指导教师共同指导研究生修业期间的课程学习、学位论文(或策划、设计)开题、撰写与答辩等具体事宜。
2.实行“夯实基础,灵活方向”相结合的专业(职业)设置模式。即为打造学员厚实的基础;为突出学生个性化发展与从业要求,设置了不同方向的拓展性任选课。
2023年文物博物馆硕士点
2023年文物博物馆硕士点
2023年文物博物馆硕士点
引言
文物博物馆作为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承载着人类文明的记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文物博物馆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文物博物馆的不断增长的需求,2023年,
在中国各地设立了一批新的文物博物馆硕士点。本文将探讨2023年文物博物馆硕士点的设置和发展。
一、2023年文物博物馆硕士点的设置
1. 新的文物博物馆硕士点
2023年,中国各地财政投入加大,为了弘扬中华文化,满足
人们对于文物博物馆的需求,新的文物博物馆硕士点纷纷设立。根据地域特点和历史文化底蕴的不同,每个文物博物馆硕士点都具有不同的特色。
2. 设置理念和目标
在新的文物博物馆硕士点中,除了传统的文物保护与修复、文博策划与管理等专业设置外,还加入了数字化技术与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社会教育等新兴专业。硕士点的设置目标是培养一批具有高水准的专门人才,为文物博物馆的推广和保护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
二、2023年文物博物馆硕士点的发展
1. 培养模式的创新
在2023年,文物博物馆硕士点的培养模式将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学生将更多地参与实际项目,亲自参与文物保护、展览策划等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2. 国际化的教育合作
为了推动中国文物博物馆事业的国际化发展,2023年的文物博物馆硕士点将加强与国际博物馆的合作。通过与国外知名博物馆的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理念,提升中国文物博物馆的国际影响力。
3. 科研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2023年的文物博物馆硕士点将加强科研与创新的培养。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国家级文物保护项目,探索新的文物保护技术与方法。同时,硕士点将建立科研团队,引进国内外专家,为学生提供科研指导与支持。
2020年考研专业简介之(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065100]
(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专业所属门类
门类/领域代码:06
门类/领域名称:历史学
一级学科/领域代码:0651
一级学科/领域名称:文物与博物馆
二级学科代码:065100
二级学科名称:(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
(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专业介绍
此专业为专业硕士。专业硕士和学术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方向各有侧重。专业硕士主要面向经济社会产业部门专业需求,培养各行各业特定职业的专业人才,其目的重在知识、技术的应用能力。
(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培养目标
暂无数据
(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就业方向
暂无数据
(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相关职位
暂无数据
相近二级学科
接收调剂院校
新增招生院校
开设此专业的院校共有院校43所
2019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065100]
2019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065100]
2019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065100]
2019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电话:23…/(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065100]
2019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电话:…/(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065100]
2019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065100]
2019 吉林大学/文学院/(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065100]
2019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065100]
2019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065100]
2019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065100]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民族学系)
一、专业简介
本专业方向于1996年恢复招生。博物馆学形成于西方,是一门重要的实践性学科,有很强的应用性。注重调查实践,人文色彩浓厚,在社会科学中占有独特的地位。随着现代化和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博物馆学将更加关注文化遗产文化的保护和博物馆社会功能的完善。博物馆学对于传承人类文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培养目标
政治目标: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关心集体,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能够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专业学习要求:勤奋踏实、刻苦钻研,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学术作风。熟悉并掌握博物馆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教学及其它相关工作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就业目标:培养从事博物馆学和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及其他工作的高素质人才,并为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博物馆专家提供后备资源。
三、授予学位:历史学硕士
四、研究方向
1.博物馆管理
2. 遗产保护
3. 文物鉴定与保护
4. 原始艺术与岩画
五、学制与学分
标准学制为三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应至少修满36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25学分(公共必修课7学分、学位核心课程不少于18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0学分、实践调查1学分。
六、培养方式
多数课程将采用研讨班形式进行教学,由主讲教师主持,学生在认真准备的基础上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充分发挥研究生学习和科研的主动性、自觉性,要求研究生参加本专业的学术活动及导师的课题研究,在研究实践中提高从事专业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加强研究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学生应认真阅读导师组制定的各研究方向的书目,按时完成读书报告、资料翻译、学术评论、学年论文等作业,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阅读范围,建构良好的专业基础。学生在选定的与毕业论文相关的实习地点进行调查实践,完成实习报告,学位论文必须有实习调查资料支持。
2023年文物博物馆硕士点
2023年文物博物馆硕士点
文物博物馆硕士点是指设立在大学中的一种研究生教育机构,专门培养研究文物与博物馆学科的研究生。近年来,随着社会对文化遗产和博物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文物博物馆硕士点的设置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我国将设立新的文物博物馆硕士点,致力于培养更多专业人才,推动文物事业的发展。
培养目标
2023年文物博物馆硕士点旨在培养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的人才,以应对文物保护与博物馆事业面临的挑战。具体培养目标如下:
1.培养具备扎实的文物知识和博物馆学理论基础的研究生;
2.培养具备系统的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和博物馆管理能力的研究生;
3.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能够从事高水平科研和博物馆策展工
作的研究生;
4.培养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文化素养,能够服务于文物事业和博物馆事业
的研究生。
培养课程
2023年文物博物馆硕士点将提供一系列丰富的课程,涵盖文物保护、博物馆学、文化遗产管理等领域。以下为部分核心课程:
•文物考古与保护
•博物馆学基础
•博物馆组织与管理
•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
•文物修复与装裱
•博物馆数字化与信息管理
•博物馆展览设计与策划
•文物鉴定与评估
•公共文化服务与教育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研究生将全面掌握文物保护与修复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了解博物馆的组织运作和展览策划的要点,同时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科研与实践
2023年文物博物馆硕士点注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和实践能力锻炼。研究生将参与各种科研项目,开展独立的科研工作,并有机会参与博物馆策展等实践活动。通过科研与实践的结合,培养研究生的创新和应用能力。
中央民族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中央民族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本专业方向于1996年恢复招生。博物馆学形成于西方,是一门重要的实践性学科,有很强的应用性。注重调查实践,人文色彩浓厚,在社会科学中占有独特的地位。随着现代化和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博物馆学将更加关注文化遗产文化的保护和博物馆社会功能的完善。博物馆学对于传承人类文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培养目标
政治目标: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关心集体,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能够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专业学习要求:勤奋踏实、刻苦钻研,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学术作风。熟悉并掌握博物馆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教学及其它相关工作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就业目标:培养从事博物馆学和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及其他工作的高素质人才,并为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博物馆专家提供后备资源。
三、授予学位:历史学硕士
四、研究方向
1.博物馆管理
2.遗产保护
3.文物鉴定与保护
4.原始艺术与岩画
五、学制与学分
标准学制为三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应至少修满36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25学分(公共必修课7学分、学位核心课程不少于18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0学分、实践调查1学分。
六、培养方式
多数课程将采用研讨班形式进行教学,由主讲教师主持,学生在认真准备的基础上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充分发挥研究生学习和科研的主动性、自觉性,要求研究生参加本专业的学术活动及导师的课题研究,在研究实践中提高从事专业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加强研究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学生应认真阅读导师组制定的各研究方向的书目,按时完成读书报告、资料翻译、学术评论、学年论文等作业,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阅读范围,建构良好的专业基础。学生在选定的与毕业论文相关的实习地点进行调查实践,完成实习报告,学位论文必须有实习调查资料支持。
高等院校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现状及措施
高等院校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现状及措施【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高等院校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现状
及措施。在背景介绍了这一专业学位的重要性和发展背景,研究意义
在于推动文物与博物馆领域的人才培养和行业发展,研究目的是为了
全面了解该专业学位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在正文中,分析了专业学
位的历史沿革、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就业形势,并对发展现状进行
了深入分析。结论部分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发展策略建议,
并总结了本文的重点内容。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高等院
校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教育
和培训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高等院校、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发展现状、历史沿革、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就业形势、发展趋势、发展策略、总结、展望
1. 引言
1.1 背景介绍
高等院校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是作为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
的重要学科而逐渐兴起的。随着社会对文化遗产的重视和对文物保护
专业人才需求的增加,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位开始受到更多关注。
在我国,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位的发展受到国家文化政策的支持
与重视,逐渐成为高校设置的热门专业之一。由于文物与博物馆涉及
多方面知识,包括文物保护、博物馆管理、文物鉴赏等,因此对于学
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兴起,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位的培
养越来越受到学生和社会的关注。学生通过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和实践
操作,不仅可以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也可以为文物与博物馆事业
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于高等院校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现状及相关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物与博物馆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领域代码:065100
一、学科简介
本院2003年开始招收“考古学与博物馆学”方向全日制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现有专职教师5人,均为教授,其中3人具有博士学位,分别从事考古学、博物馆学、文物学、简帛文献和古代书院等多领域的研究。另外,本院还从湖南省博物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聘请了10余名专家任兼职教授承担专业课题的主讲,同时上述单位也作为本院教学实习的基地,免费为本院学生开放和服务。
岳麓书院历来重视有关古代书院及相关文物的收藏,拥有大量的古今图书和书院文物,即将建成开放的中国书院博物馆和最近收藏的秦简、古墓壁画等均将为本专业的教学、实践和科研提供便利条件。
二、培养目标
1.系统学习和掌握考古学、博物馆和文物学等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上述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及重大和前沿的课题。
2.掌握从事本专业研究的技术手段、原理和研究方法,并通过实习,学习和掌握相关实际工作的能力。
3.丰富文物鉴赏研究、博物馆藏品管理、博物馆陈列展示及田野考古发掘等相关方面的知识和素养,培养从事上述研究及管理工作的能力。
1.学制,2年,第一学年内完成所有课程学习。
2.指导教师为双导师制。
1个校内学术导师,1个校外社会实践导师。校内导师为责任导师,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环节的指导工作。
六必修环节及要求
1、开题报告(2学分):一般在答辩前一年进行。具体要求参照《湖南大学
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暂行规定》。
2、专业实践(6学分):在单位进行专业实践,由校外指导老师提出专业实
践意见,填写专业实践考核表。
3、学位论文中期检查:中期检查一般在论文答辩前半年进行,由中期检查小
组投票通过后方能继续撰写论文。
七学位论文
具体要求参照湖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