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基因组非蛋白质编码转录组学及研究进展_姜宁

合集下载

miR-7-5p

miR-7-5p

miR-7-5p/FGFR4轴与胆囊癌临床病理特征

及预后的关系*

陈正民① 李乃树① 刘子祥① 姚超① 孙发缔① 许兆龙①

【摘要】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7-5p(miR-7-5p)/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FGFR4)轴与

胆囊癌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

胆囊癌患者108例为胆囊癌组,按照2∶1比例选取同期收治的良性胆囊疾病患者54例为良性组。比较

两组miR-7-5p mRNA、FGFR4 mRNA表达水平,分析二者表达与胆囊癌病理特征的关系。以患者入院第

1天作为随访起始日,截至2023年4月30日,记录随访期间的生存率,分析miR-7-5p mRNA、FGFR4

mRNA表达与胆囊癌预后的关系。结果:胆囊癌组miR-7-5p mRNA表达低于良性组,FGFR4 mRNA表

达高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胆囊癌患者miR-7-5p mRNA与FGFR4 mRNA表达

呈负相关(P<0.05)。临床分期Ⅲ~Ⅳ期、肿瘤最大直径≥3 cm、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患者的miR-7-

5p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临床分期Ⅰ~Ⅱ期、肿瘤最大直径<3 cm、无淋巴结转移、中-高分化患者,差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Ⅲ~Ⅳ期、肿瘤最大直径≥3 cm、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患者的

FGFR4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临床分期Ⅰ~Ⅱ期、肿瘤最大直径<3 cm、无淋巴结转移、中-高分化患

转录因子7类似物2基因多态性及表达在绝经后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中的作用

转录因子7类似物2基因多态性及表达在绝经后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中的作用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2021年2月第15卷第1期Chin J Endocr Surg,February2021,Vol.15,No.1—71—

•论著•

转录因子7类似物2基因多态性及表达在

绝经后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中的作用

刘青陈建明王瑾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315020

通信作者:刘青,Email:yxyxs0698@,电话:139****2734

【摘要】目的探讨转录因子7类似物2(transcription factor7-like2,TCF7L2)基因多态性及表达在绝

经后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患者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148例绝经后T2DM女性患者

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0P86例(T2DM+0P组),未合并0P62例(T2DM组),并纳入同期在本院进行健

康体检的100例自然绝经后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临床和骨代谢指标;采用毛细管电

泳和片段分析(SNaPshot)技术对TCF7L2基因的两个SNP位点rs7901695(T>C)、rs290487(C>T)进行分型;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法测定TCF7I.2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构建过表达和沉默慢病

毒载体,探究TCF7L2H表达和沉默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对于rs7901695位点,T2DM+0P

组、T2DM组和对照组间的TT.TC和CC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545,P=0.014),3组间的T、C

不编码的基因与肿瘤

不编码的基因与肿瘤

不编码的基因与肿瘤

陶家祥

【期刊名称】《世界科学》

【年(卷),期】2005(000)007

【摘要】科学家已经发现,不编码的基因材料在肿瘤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确认这一点,对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都有助益。

【总页数】1页(P13)

【作者】陶家祥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5

【相关文献】

1.灯盏花自交不亲和SRK基因编码区甲基化分析 [J], 张薇;孟衡玲;孟珍贵;梁泉;魏翔;杨生超

2.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血清长链非编码RNA结直肠肿瘤差异表达基因水平及临床意义 [J], 李爽;王建民;胡沛霖

3.长链非编码RNA肿瘤易感候选基因1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J], 万淑琼;刘佳栋;陈静青;谢环

4.基于样本扩充和特征融合自动编码机的肿瘤基因表达数据分类 [J], 黄经纬

5.以肿瘤基因蛋白作职业致癌分子流行病学的生物标志——以ras基因编码的P21蛋白为例 [J], Braundt-Rauf PW;牛胜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编码RNA的研究进展及其生物学功能

非编码RNA的研究进展及其生物学功能

非编码RNA的研究进展及其生物学功能

近年来,随着基因组测序以及实验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

的非编码RNA被发现并引起了科学家们的重视。非编码RNA是

指那些不参与蛋白质合成过程、无开放阅读框的RNA分子,如转

录启动子、小核RNA、长非编码RNA等。这些短小精悍的RNA

分子,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新范式,并逐渐被证实其在许多生

物学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非编码RNA的研究进展

非编码RNA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的科学家们在

研究tRNA等小核RNA过程中发现一些不属于已知类别的RNA

分子,并将之称为小RNA,但其在生物学过程中的作用仍不明确。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种类的非编码RNA被发现,

如小的siRNA,microRNA,长的lncRNA,snRNA,snoRNA等。至今还有大量的未知RNA分子等待去发掘。

最近一项发表在Cell杂志上的研究表明,在人类的基因组中,

长的非编码RNA数量约为编码RNA的四倍,而对于其他生物类群,如果蝇、鼠、小鼠,这个比例甚至更高。另外,米面包属真

菌中,非编码RNA甚至占据了RNA总量的80%以上。由此可见,

非编码RNA的数量及种类是非常丰富的,但对于他们的生物学功

能的认识还远远不够。

二、非编码RNA的生物学功能

早期的研究发现,一些小核RNA的主要功能是参与基因转录

过程,如转录启动子与剪接小核RNA(snRNA),这些小核RNA

能够与DNA及RNA各种启动以及剪接相关因子结合,从而协同

完成生物体内mRNA剪接等过程。siRNA和miRNA具有不同的

探索基因调控的非编码元件揭示基因表达调控的新层面

探索基因调控的非编码元件揭示基因表达调控的新层面

探索基因调控的非编码元件揭示基因表达调

控的新层面

基因调控一直是生物学研究的热门领域之一。人们一直在探索着基

因调控的机制,以更好地理解生物体内基因的表达与功能。在过去的

几十年里,科学家们主要关注的是编码基因的序列和蛋白质的调控机制。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发展,非编码元件逐渐受到研究

者的关注,并揭示了基因表达调控的新层面。

非编码元件指的是外显子之间及基因之外的DNA序列,它们在编

码基因的过程中不产生蛋白质。然而,非编码元件对基因表达的调控

却不可忽视。通过作用于染色体构象、转录起始复合体和转录因子等,非编码元件可以影响基因的转录水平和转录速率,从而对基因表达起

到调控作用。

其中,最为重要的非编码元件之一是启动子区域。启动子通常位于

基因的上游区域,包含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和转录起始点。启动子中的

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可以与转录因子结合,进而调控基因的转录活性。

另外一类重要的非编码元件是增强子和增强子群。增强子是调控基因

表达的重要元件,它们可以增强邻近基因的转录活性,使其在特定细

胞类型或特定发育阶段表达。而增强子群则是由多个相互作用的增强

子组成的,共同参与基因的调控。

除了启动子和增强子,其他一些非编码元件也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例如,DNA甲基化是一种常见的表观遗传修饰,它可以通过甲基

化酶的作用来调控基因的沉默。另外,非编码RNA(ncRNA)也是一

类重要的非编码元件。ncRNA是一类在转录过程中产生的RNA分子,其长度通常较短,不编码蛋白质。然而,ncRNA可以通过多种机制调控基因表达,包括染色质重塑、转录控制和RNA降解等。

生物基因组非蛋白质编码转录组学及研究进展

生物基因组非蛋白质编码转录组学及研究进展

生物基因组非蛋白质编码转录组学及研究进展

姜 宁1

陈启军

2

1.中国医学科学院 吉林大学人兽共患病联合研究中心人兽共患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62

2.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北京100730

收稿日期:2009 9 13 修回日期:2009 12 1联系作者:陈启军,教授,cq@j jl .cn 。

摘 要 RNA 转录组学和功能组学的研究是目前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生命的中心法则(由DNA 转录RNA,再由后者翻译成行使各种功能的蛋白质)因调控RNA 分子的发现而进一步得到扩展。最近的大量研究发现,自基因组中非蛋白质编码区转录的RNA 分子具有重要的调控功能,即转录后的调控功能。在这些RNA 分子中,内源性小干扰RNA 分子、m icroRNA 及pi w i RNA 等的功能逐渐被揭示。本文对目前有关RNA 转录组学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RNA 转录组 小RNA si R NA m i R NA pi R NA

中图分类号:Q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2412(2009)06 0015 05

一、引 言

生物物种遗传物质的组成随着物种进化程度的

提高而逐渐趋于复杂。然而随着大规模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人们发现很多生物(包括小鼠和人)遗传物质组成的主要差异不是在蛋白质编码区而是在基因组中的非编码(non cod i n g )区。生物物种的种源进化程度越高,其基因组中非蛋白质编码序列的组成比例越高[1],如人类基因组中编码蛋白质的DNA 只占基因组的2%左右。长期以来,对基因组序列的研究多集中在对编码区的分析上(如基因的序列组成,编码蛋白质的表达、功能及调控规律等)。由于非编码区的序列多含有一些假基因(pseudo genes)、转座

生物信息学中的基因组学与转录组学研究

生物信息学中的基因组学与转录组学研究

生物信息学中的基因组学与转录组学研究

一、引言

生物信息学是通过应用计算机科学和统计学原理来处理生物数

据的学科,已经成为现代生物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生

物信息学的诸多研究领域中,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是两个主要的

方向。本文将重点介绍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在生物信息学研究中

的应用和意义。

二、基因组学研究

基因组学是研究全体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的学科,旨在了解和解

释基因组中的所有基因、非编码RNA和其他DNA序列的表达方

式和功能。基因组是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库,通过分析和比较不同

物种的基因组,可以揭示物种的进化关系和基因组的整体特征。

1. 基因组测序技术

基因组测序是基因组学研究的基础,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

和升级,现代基因组学研究的水平也得以显著提高。传统的Sanger测序方法将DNA片段拆解成多个特定大小的片段并逐个测序,虽然准确度高,但效率较低。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出

现使得基因组测序工作更加高效和快速。例如,下一代测序技术(NGS)利用并行测序的方法,一次可以同时测序多个DNA片段,大大提高了测序效率,并克服了传统测序中的难题。

2. 基因组注释和比较分析

基因组测序之后,我们需要对测序得到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注释和比较分析,以了解基因组中的各个片段的功能和特征。基因组注释是通过与已知基因组数据库进行比对,确定测序数据中各个片段的功能和位置。而基因组比较分析则是将不同物种的基因组数据进行比较,以揭示它们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中寻找与物种适应性、进化和疾病相关的基因。

3. 基因组序列分析

基因组序列分析主要包括寻找和标注编码基因、非编码RNA 的预测和功能注释、调控元件的识别以及基因组重组等。通过分析基因组序列,可以识别和标注出基因组中的编码基因和非编码RNA,在不同物种间进行比较,还可以帮助预测潜在的调控元件和DNA重组热点区。

非编码RNA在生物学中的功能及其研究进展

非编码RNA在生物学中的功能及其研究进展

非编码RNA在生物学中的功能及其研究进展

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 ncRNA)是指无法被翻译成蛋白质的RNA分子。在生物学研究中,我们常常将RNA分子分为编码RNA和非编码RNA两大类。编码RNA是指可以被翻译成蛋白质的mRNA,而非编码RNA是指不能被翻译成

蛋白质的RNA,如tRNA、rRNA以及miRNA等。

在生物学中,非编码RNA起着重要的功能作用。它们可以参与到基因表达调控、蛋白质翻译、信号传导以及细胞凋亡等各个生物学过程中。下面我们将具体介绍一下非编码RNA在生物学中的功能以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一、miRNA

miRNA是一类具有21-24个核苷酸的小分子RNA。它们能够在细胞内靶向mRNA,并通过与mRNA结合,抑制mRNA的翻译或导致mRNA的降解。这样,miRNA就可以调节目标基因的表达。

miRNA在生物学中是广泛存在的。它们参与到了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分化、

器官发育以及免疫反应等生物学过程中。随着miRNA研究的不断深入,科研人员

也逐渐发现了miRNA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例如,miR-21被发

现可以促进肿瘤的转移和侵袭,而miR-143和miR-145则被发现可抑制肿瘤的生

长和转移。

二、siRNA

siRNA是一种双链RNA分子。它们可以与mRNA互补结合,导致mRNA的降解或翻译受到抑制。与miRNA不同,siRNA是通过外源性介导引入细胞中的。因此,siRNA适用于基因沉默实验和药物治疗等方面。

siRNA在药物治疗方面的潜力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近年来,科研人员已经

基因组学与蛋白组学研究进展

基因组学与蛋白组学研究进展
working draft of the entire human genome ■ February 2001: Analyses of the working draft are published ■ April 2003: HGP sequencing is completed and Project is declared finished two years ahead of schedule
1985 年, PCR 技术出现。 同年, DOE 的‘ HGP’ 草案形成 1986 年,第一台 DNA 自动测序仪 1987 年 YAC 克隆技术出现,同年 Applied Systems 公司将
第一台测序仪推向市场。
PCR
invented by Karry B. Mullis (1983, Nobel Prize 1993)
What does the draft human genome sequence tell us?
• Stretches of up to 30,000 C and G bases repeating over and over often occur adjacent to gene-rich areas, forming a barrier between the genes and the "junk DNA." These CpG islands are believed to help regulate gene activity. • Chromosome 1 has the most genes (2968), and the Y chromosome has the fewest (231).

恶性肿瘤非编码RNA相关蛋白的功能网络与调控机制的研究

恶性肿瘤非编码RNA相关蛋白的功能网络与调控机制的研究

项目名称:恶性肿瘤非编码RNA相关蛋白的功能网

络与调控机制的研究

首席科学家:

起止年限:

依托部门:

一、研究内容

本项目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是“恶性肿瘤非编码RNA相关蛋白的功能网络和调控机制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和治疗抗性的关系”,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新的肿瘤ncRNA及相关蛋白的发现和作用机制;2)肿瘤ncRNA转录、转运、加工及修饰过程中相关蛋白的功能;3)ncRNA相关蛋白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4)ncRNA相关蛋白与肿瘤治疗抗性的关系。

围绕上述科学问题,本项目拟以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为疾病模型,研究肿瘤细胞内相关蛋白网络如何参与ncRNA的生物合成与基因调控功能,并探索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以及与肿瘤发生发展和治疗抗性的关系。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建立和优化适合于肿瘤研究的ncRNA组学方法和ncRNA相关蛋白研究体系,筛选和鉴定一批新的肿瘤相关ncRNA及其相互作用蛋白;2)探索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及转录因子对肿瘤ncRNA的转录调控,以及相关蛋白在ncRNA转运、加工及修饰过程中的作用;3)探讨ncRNA及其相关蛋白对肿瘤启动细胞自我增殖、分化方向和成瘤特性的调控机制,阐明其与肿瘤发生的关系。研究ncRNA及其相关蛋白在肿瘤发展过程中对肿瘤细胞EMT,肿瘤转移和血管生成的作用;4)研究ncRNA及其相关蛋白调控肿瘤细胞凋亡、自噬的机制,解析常见恶性肿瘤中ncRNA及其相关蛋白对治疗抗性的影响。

二、预期目标

本项目的总体目标

以常见的恶性肿瘤为模型,通过研究非编码RNA(ncRNA)相关蛋白的功能网络和调控机制,发现一批新的肿瘤ncRNA及相关蛋白并揭示其作用机制;阐明肿瘤ncRNA转录、转运、加工及修饰过程中相关蛋白的功能;解析ncRNA相关蛋白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ncRNA相关蛋白与肿瘤治疗抗性的关系,使我国在恶性肿瘤ncRNA相关蛋白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我国在该领域培养一批优秀人才。

非编码RNA组科学数据库:NONCODE

非编码RNA组科学数据库:NONCODE

⾮编码RNA组科学数据库:NONCODE

TECHNOLOGY

⾮编码RNA组科学数据库:

NONCODE

任菲1,2 何顺民1 刘长宁1 赵屹1

1.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前瞻实验室,北京 100190

2. 中南⼤学,湖南 410083

NONCODE科学数据库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物信息学研究组和中国科

学院⽣物物理研究所⽣物信息学实验室共同开发和维护的⼀个提供给科学研究⼈员分析⾮编码RNA基因的综合数据平台。⾃从其2005年发布以来,⾮编码RNA基因的数量飞速增长[1-3],⽽且⼈们也逐步认识到⾮编码RNA基因在⼤多数物种中都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4]。《Science》杂志在2005年1⽉的期刊中曾给予NONCODE数据库较⾼的评价和推荐。2006年,ISI Web of Knowledge 邀请收录NONCODE科学数据库;2007年,中国国家医药卫⽣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收录了NONCODE科学数据库。⽬前在NONCODE 2.0数据库中,⾮编码RNA基因的数量⼤约为20多万条⽬,其中包括了microRNA,Piwi-interacting RNA和mRNA-like ncRNA等。同时,在NONCODE中的⾮编码RNA基因数据分析平台中,还为研究⼈员提供了BLAST序列⽐对服务,⾮编码RNA基因在基因组中定位以及它们的上下游相关注释信息的浏览服务。研究⼈员可以通过/doc/f59d456f1ed9ad51f01df2b0.html / 或者 /doc/f59d456f1ed9ad51f01df2b0.html / ⽹站来访问该数据平台。

非编码RNA和基因表达调控的转录组学研究

非编码RNA和基因表达调控的转录组学研究

非编码RNA和基因表达调控的转录组学研究

转录组学是指对生物体的全部转录本进行全面分析和解释的研究领域。转录组

学的发展应用在很多实际问题中,如药物试验、疾病诊断等。其中,转录组测序技术是当前比较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通过对RNA序列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

的了解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在这个过程中,非编码RNA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什么是非编码RNA?

在普及非编码RNA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编码RNA。编码RNA是指可以被

转录成蛋白质的RNA,它们是传统意义上的“重要分子”。而非编码RNA则是一类

不能被翻译成蛋白质的RNA。这些RNA的转录方式和编码RNA一样,都是由基

因进行转录合成。而区别在于,非编码RNA不能被转录成蛋白质,拥有着一些独

特的结构及功能。

非编码RNA的种类很多,包括了siRNA、miRNA、ncRNA等。其中,miRNA 是非编码RNA中最常见的一种,它们的长度一般在20-24个碱基之间。miRNA的

主要功能是靶向特定的基因,抑制mRNA的翻译和加速mRNA的降解。ncRNA则相对复杂一些,它们可能在基因实现正常功能的关键环节中发挥作用,例如转录、剪切、RNA编辑、RNA定位等。

那么,为什么非编码RNA在转录组学中如此重要?

非编码RNA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重要性

非编码RNA在基因调控机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非编码RNA不仅能够直接影响基因表达,还可以影响染色质的构象和核小体共解。其调节能力之广泛是我们之前所认识的远远不够的。

在已有的研究中,各种非编码RNA类别参与到不同的调节机制中。例如,在

非编码RNA的研究进展及其生物学意义

非编码RNA的研究进展及其生物学意义

非编码RNA的研究进展及其生物学意义近年来,不少研究表明,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在自然界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在基因表达调控、细胞分化、信号转导、疾病发生等生命过程中,ncRNA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将着重介绍ncRNA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在生物学中的意义。

1. ncRNA分类与发现

ncRNA是指在转录发生过程中被合成的不具备翻译成蛋白质的RNA分子,基因组中超过90%的RNA属于ncRNA。ncRNA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长链ncRNA(lncRNA),一类是短链ncRNA (sncRNA),sncRNA包括小核RNA(snRNA)、小核仁RNA (snoRNA)、外显子区RNA(exonucleaseC)和微小RNA (miRNA)等。

在ncRNA的发现和研究过程中,RNA拷贝技术已成为重要的研究手段。通过RNA-seq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测量并分析ncRNA的表达水平以及基因组区域定位等信息。现在,全基因组的测序技术也使得研究人员能够更好地探究ncRNA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在ncRNA中,lncRNA和miRNA的功能研究较为深入,尤其是miRNA在某些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在肿瘤学中,miRNA 的研究成果让人们看到了改善肿瘤治疗的希望。

2. ncRNA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

ncRNA在基因转录、RNA剪接、mRNA降解、蛋白质翻译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 基因表达调控

一些ncRNA通过调控某些关键转录因子的功能,从而参与基因表达调控过程。例如,lncRNA NEAT1在胚胎发育和干细胞的自我更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LincRNA-ROR与核受体YB-1结合,促进其核输入并诱导基因转录表达,还有许多其他的例子。

科研中国农业大学:转录组学和蛋白...

科研中国农业大学:转录组学和蛋白...

科研中国农业大学:转录组学和蛋白...

编译:月中霜,编辑:夏甘草、江舜尧。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藏鸡是适应高原低氧条件的独特鸡品种。许多阳性选择相关的基因已经在这类鸡中进行了报道。然而,对于缺氧适应基因表达机制尚不了解。在本研究中,将藏鸡和茶花鸡的卵在缺氧和常氧条件下进行孵育,然后观察胚胎绒膜尿囊膜(CAM)中的血管形成过程。研究人员发现,在缺氧条件下,藏鸡CAM中的血管密度指数低于茶花鸡。利用RNA-Seq和iTRAQ对低氧培养下的藏鸡和茶花鸡胚胎的CAM组织进行了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分析。研究人员从中获得了160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和387个差异表达蛋白(DEPs),它们主要集中在血管生成、脉管系统发育、血管形态发生、血液循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以及HIF-1和VEGF信号信号通路中。参与血管生成和血液循环的26个基因,涉及离子运输的2个基因和调节能量代谢的6个基因被确定为调节鸡胚低氧适应的候选功能基因。本研究为研究藏鸡低氧适应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

论文ID

原名:Comparative transcriptomic and proteomic analyses provide insights into functional genes for hypoxic adaptation in embryos of Tibetan chickens

译名: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比较分析为藏鸡胚胎缺氧适应功能基因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Scientific Reports

生物医学的新进展——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的研究

生物医学的新进展——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的研究

生物医学的新进展——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

的研究

生命是由基因决定的,而现代科技使得我们能够深入地研究和理解基因,进一步认识到基因的奥秘。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作为生物医学领域的新进展,正在为医学和生物科学的研究和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基因组学是指研究基因组的科学,包括基因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等。人类基因组组成了我们身体内与生俱来的遗传物质。对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的了解有助于我们预测、预防和治疗疾病。当我们能够帮助病人解析他们的基因组信息时,他们的医疗保健就可以更加个性化、精准和高效。

转录组学是研究基因表达和基因组学中转录过程的科学。它关注的是基因组内基因的表达模式以及外部环境对这些模式的调节作用。研究转录组学能够使我们发现与某些疾病有关的基因和途径,并在临床上确定治疗策略。如,癌症等;在药物开发中,它能帮助更好地理解药物与基因之间的关系。

在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中,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一直处于前沿。自从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涉及了基因组内的上万个基因及其各自的作用。而今天,我们更加认识到每个基因在身体中的功能,并应用这些知识和技术在基因修复、基因疗法和其他相关领域中,为很多病患者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

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对生物医学的研究、理解和治疗提供了巨大的帮助,是当前生物医学领域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在基于基因的个性化医疗和药物开发领域,此领域研究的深入,今后也会更加广泛地运用于医学研究和疾病治疗。医学和生物科学就像一座建筑,基础越坚实,楼房越高。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服务于医学科学领域的顶层,从这里,大家可以领略到科技的无穷魅力和深入研究的红利。

长非编码 RNA与其他表观遗传学的相互调控与神经系统疾病

长非编码 RNA与其他表观遗传学的相互调控与神经系统疾病

长非编码 RNA与其他表观遗传学的相互调控与神经系统疾病徐宏;梁尚栋

【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通报》

【年(卷),期】2012(28)10

【摘要】10.3969/j.issn.1001-1978.2012.10.005% 开始受到人们关注的长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RNA分子。 lncRNA虽无编码蛋白质的功能,但其功能异常与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作为新发现的表观遗传调控形式,lncRNA可通过与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其他表观遗传学调控(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基因组印记、染色质重构和RNA干扰等)的相互作用参与调控和维持神经系统功能的稳态。该文就lncRNA 与其他多种表观遗传学的相互调控与神经系统疾病研究的新进展进行综述,有助于深入探寻lncRNA介导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

【总页数】4页(P1348-1351)

【作者】徐宏;梁尚栋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江西南昌 330006;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江西南昌 33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05;R342.2;R394;R741

【相关文献】

1.长链非编码 RNA 对心脏发育的表观遗传学调控研究进展 [J], 杨翔宇;余细勇

2.长非编码RNA与其他表观遗传机制在肿瘤中的相互调控 [J], 孙甜甜;房静远

3.表观遗传学:生物细胞非编码RNA调控的研究进展 [J], 于红

4.非编码RNA调控表观遗传学概述 [J], 张淑萍

5.长链非编码RNA在硬皮病表观遗传学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J], 林秀;孙赛;毛越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基因组非蛋白质编码转录组学及研究进展

姜 宁1

陈启军

2

1.中国医学科学院 吉林大学人兽共患病联合研究中心人兽共患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62

2.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北京100730

收稿日期:2009 9 13 修回日期:2009 12 1联系作者:陈启军,教授,cq@j jl .cn 。

摘 要 RNA 转录组学和功能组学的研究是目前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生命的中心法则(由DNA 转录RNA,再由后者翻译成行使各种功能的蛋白质)因调控RNA 分子的发现而进一步得到扩展。最近的大量研究发现,自基因组中非蛋白质编码区转录的RNA 分子具有重要的调控功能,即转录后的调控功能。在这些RNA 分子中,内源性小干扰RNA 分子、m icroRNA 及pi w i RNA 等的功能逐渐被揭示。本文对目前有关RNA 转录组学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RNA 转录组 小RNA si R NA m i R NA pi R NA

中图分类号:Q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2412(2009)06 0015 05

一、引 言

生物物种遗传物质的组成随着物种进化程度的

提高而逐渐趋于复杂。然而随着大规模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人们发现很多生物(包括小鼠和人)遗传物质组成的主要差异不是在蛋白质编码区而是在基因组中的非编码(non cod i ng )区。生物物种的种源进化程度越高,其基因组中非蛋白质编码序列的组成比例越高[1],如人类基因组中编码蛋白质的DNA 只占基因组的2%左右。长期以来,对基因组序列的研究多集中在对编码区的分析上(如基因的序列组成,编码蛋白质的表达、功能及调控规律等)。由于非编码区的序列多含有一些假基因(ps eudo genes)、转座

子(trans poson 或trans posab le ele m ents)及大量的内含子和重复序列,其潜在的功能一直为研究者们所忽视。多年来人们一直将基因组中非编码序列认为是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垃圾成分(junk DNA )[2]。然而,随着大规模转录组学(transcripto m ics)研究的进行,发现基因组中绝大部分DNA 在细胞活动过程中都是被转录成RNA 的[3],如人类基因组DNA 有93%以上都被转录成RNA,小鼠基因组的转录部分也达到63%以上[3]。这些RNA 有的呈单链存在,有的以双链形式存在。对RNA 转录组的研究经历了小RNA 的发现、大规模RNA 转录组的测定到目前的RNA 调控功能的分析和确定等阶段[3 8]

。RNA 转录

组学和功能组学的研究是目前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

研究方向。

二、基因组中非编码区转录产生的

RNA 分子种类及功能

根据RNA 片段长度的不同,自基因组中转录的

RNA 分子包括短片段RNA (s hort RNA )和长片段RNA (l ong RNA )[1,7,9,10]。短片段RNA 分子主要包括反式剪切引导RNA (trans splicing leader RNA,S L RNA )、m i cro RNA (m i R NA )、内源性小干扰RNA (en dogenous s m all i nterferi ng RNA,si R NA )、p i w i 蛋白质

结合RNA (p i w i RNA,

pi RNA )和一些编码寡肽的小

mRNA 分子[11]。内源性小RNA (endogenous s m all non cod i ng RNA,

s n RNA)是一类从基因组中非蛋白

质编码区转录而来的小RNA 分子。目前对内源性s nRNA 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S L RNA 、si R NA 和m i R NA 等的发现及功能分析方面。这些小RNA 主要通过影响mRNA 的成熟过程及稳定性进而调节转录因子或其它功能蛋白质的表达和发挥转录后的基因调控功能(post transcri pt i ona l gene regulat i on ,PTGR )。long RNA 主要指mRNA 前体(hnRNA )、mRNA 和一些不编码任何蛋白质的长的单链或双链RNA 片段。

本文只对内源性非蛋白质编码的小RNA分子的产生机制及功能做一介绍。

1.S L RNA

很多真核生物mRNA的成熟过程是通过顺式(c is )和反式剪切(trans s p licing)两种方式完成的。顺式剪切是将mRNA前体中对应于内含子(intron)部分的序列剪切掉,使对应于外显子的RNA序列连接起来,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读码框架。反式剪切过程包括剪切引导RNA(splicing leader RNA,S L RNA)以及mRNA的转录和连接过程。SL RNA和mRNA从基因组中的不同序列转录而来。SL RNA 的长度在90 150bp之间,其二级结构含有一或两个典型的发卡结构、一个RNA剪切复合体结合序列和一个保守的剪切位点。剪切后的序列的3 端都含有一个AUG密码子。SL被最终连接到mRNA上。很多真核生物都存在mRNA的反式剪切过程[12]。例如,锥虫的初始mRNA分子的5 端均不完整,缺少正常的UTR(包括甲基化的帽状结构)序列和起始密码子等[13]。而这些UTR需要由散在于基因组中的SL RNA基因转录后,经过一系列的修饰再连接到各个mRNA的5 端。在日本血吸虫的基因组中含有55个散在分布的S L RNA基因。每个基因所转录的RNA长度为90n,t这些RNA引导序列含有两个典型的发卡结构和一个RNA剪切复合物识别位点。这些RNA在转录后由RNA剪切复合物剪切成长为36nt和54nt的两个RNA片段。前一个S L片段被连接到mRNA上。目前的研究发现,多数生物的基因组中均含有一个SL RNA编码序列,只是SL DNA的拷贝数不尽相同,如日本血吸虫基因组中含有55个SL拷贝,曼氏血吸虫含有61个S L基因拷贝。而在秀丽杆线虫(C.ele gans)的基因组却含有两种序列不同的SL基因(SL1和SL2)[14],在反式剪切的mRNA 中,80%以上的mRNA含有S L1RNA,少数mRNA含有S L2RNA。在旋毛虫基因组中则含有15种序列不同的SL基因,而且同一mRNA分子上可以连接不同的SL RNA[15]。由此可见旋毛虫在基因调控机制上较其它线虫更复杂,也进一步说明其在进化上与其它生物存在明显的差异[16]。

关于SL RNA的转录及反式剪切在基因转录后的调控功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认为反式剪切的作用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为mRNA提供5 端帽状结构和AUG起始密码子[17],即参与mRNA的成熟过程。一般认为,mRNA前体(pre mRNA)的3 UTR 过长或过短都不利于表达。另外,只有S L提供的AUG才是真正的起始密码子,pre mRNA内部的AUG不能为核糖体所识别;二是增加mRNA的稳定性,不含SL系列的mRNA多容易降解;三是最近的研究发现,S L RNA还含有m icro RNA序列[18],而m i cro RNA具有重要基因调控作用。目前有关反式剪切在后生动物基因调控中的功能还没有完全一致的结论,尽管已发现日本血吸虫的反式剪切过程主要发生在虫体发育的初期(虫卵和尾蚴)阶段,但其在虫体发育调控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确定。

2.内源性小干扰RNA(si R NA)

F ire等于1998年报道的RNA干扰(RNA inter ference,RNA i)是通过将短(23bp左右)的双链RNA (称作干扰RNA,即i R NA)分子或编码双链RNA的质粒以生物化学或物理学的方法转化到秀丽杆线虫细胞后,发现i RNA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酶解(通过一个称作D icer的RNA酶的作用)过程,抑制功能蛋白质的表达[19]。这种RNA i的基因调控过程是通过外源性RNA分子的作用实现的。2004年人们发现,在基因组中的一些区域存在编码类似i RNA的分子,这些内源性i R NA被称为内源性si R NA。si RNA都是在细胞内形成的双链RNA分子。

si R NA的来源有以下几种:

(1)自转座子转录而来(称作TE deri ved si R NA)。转座子是基因组中通过两侧的重复序列和转座子酶的作用在基因组内反复复制和跳跃的DNA 片段。转座子的种类很多,如LTR(l ong ter m ina l re peats)、L I NE(long inters persed nucleot i de e le m ents)、SI NE(short i nters pers ed e le m ents)等。这些转座子在基因组中可串联排列,也可散在分布。转座子是内源性si R NA的主要来源。两个序列相同的转座子基因(可以是相互串联的,也可能是位于基因组不同的位置)从相反方向转录后的单链RNA可形成互补的双链RNA(double stand RNA,ds RNA),ds RNA再经D icer RNA酶剪切成小(20 23bp左右)的双链RNA[20,21]。日本血吸虫的si R NA主要由L I NE、SI NE、T I R和M I TE等转座子基因转录而来。人类基因组中有大约45%的成分来自转座子序列,可想而知由其产生的si RNA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最近的研究发现,不同生物在si R NA的生成(biogenesi s)序列区域上有很大的差别。如果蝇,一个转座子的整个基因序列的转录产物都能形成si RNA[22];而在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