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简介
小学-音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卢沟桥简介
卢沟桥,亦称芦沟桥,位于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
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桥身结构坚固,造型美观,具有极高的桥梁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桥梁建造的辉煌成就。
卢沟桥为十一孔联拱桥,拱洞由两岸向桥中心逐渐增大,拱券跨径从12.35米至13.42米不等,桥身中央微微突起93.5厘米,坡势平缓。
河面桥长213.15米,加上两端的引桥,总长266.5米。
桥身总宽9.3米。
桥面宽7.5米。
桥两侧雁翅桥面呈喇叭口状,入口处宽32米。
桥面两侧设置石栏,北侧有望柱140根,南侧有141根。
望柱间距约1.8米至2米,柱高1.4米。
柱间各嵌石栏板,栏高约0.85米。
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
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它被形容为一座巨丽的石桥,后来外国人都称它为"马可波罗桥"。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
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7课卢沟桥简介
卢沟桥简介“卢沟晓月”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数百年来它一直吸引着游人。
尤其是清乾隆十六年(1751)镌碑建亭,将乾隆御书的“卢沟晓月”四个大字刻在碑上之后,更加闻名遐迩。
1987年古桥评为北京十六景之一,名列第十四位,从此古桥将显示出它的新风姿。
(一)历史简述拥有“前挹九河,后拱万山”之势的北京湾,在其出口处有一条长河,自西北向东南滚滚而下,即今永定河。
该河发源于山西马邑县北之雷山,古时曾叫过漯水、浑河、小黄河、墨水河、桑乾河、无定河等名称。
因其水质浑浊,泛滥无常,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皇帝为镇治水患而“金口玉言”,将无定河改为永定河。
此河自唐代始又叫卢沟。
一是因其流经京西卢师山下;一是古代京师人把黑浑色称“卢”,故名。
南北旅客,无论从华北大平原北上,还是从东北松辽平原、西北内蒙高原南下,均须横渡卢沟。
这一特定的地理环境,促进了卢沟渡口的发展。
从燕国的蓟城,到辽代的南京,城市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
卢沟渡口的重要性自然也就与日俱增。
但是“卢沟河水非常浑浊而湍急,当地的老百姓每年要根据水位深浅,选择地点搭临时桥梁。
后来官家在河两岸造了一座浮桥……”。
这是宋朝使臣许亢宗在公元1125年出使北国时所写《宣和乙巳奉使行程录》中有关卢沟渡口的一段描写。
公元1153年,金主完颜亮扩建了辽南京城,迁都后改为中都。
作为北方中国的政治中心,进出都城的惟一门户——卢沟渡口,仍用临时木桥或浮桥,显然已不能适应当时之形势。
于是,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至明昌三年(1192),在卢沟渡口建造了一座永久性的大石桥,名广利桥,即中外驰名的卢沟桥。
卢沟桥至京城30余里,在交通不太发达的古代,差不多是半天的路程。
出京的客人上午在京城吃罢亲朋的饯别酒,启程上路,来到卢沟河畔已是夕阳西下之时了。
客人们不得不打尖投宿准备来日早行。
于是此处逐渐发展为京城西南的第一个歇宿点。
我们现在可以看见的一幅古画——元代《卢沟伐木图》把当时卢沟河畔茶肆酒馆、招商旅店之繁华及策马驱车、步行担担、风尘仆仆客人之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卢沟桥事变简介
卢沟桥事变简介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7月31日,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为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
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
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
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
1937年,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随即爆发。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一个士兵失踪借口,要进入北平今天的北京市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
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
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
中国守军第29军吉星文团奋起还击。
掀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
“卢沟桥事变”突发,形势骤紧,举国上下要求立即全面对日作战的呼声直冲牯岭。
7月8日下午,蒋介石收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9人联名打来的电报:“庐山蒋委员长钧鉴:日寇进攻卢沟桥,实行其武装夺取华北之已定步骤……红军将士愿在委员长领导之下为国家效命,与敌周旋,以达保地卫国之目的。
”7月9日,蒋介石收到由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等代表全体红军打来的电报:“我全体红军愿即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并请授名为抗日前锋,与日寇决一死战!”7月17日上午,一身戎装的蒋介石面对100多名各党派代表、各界名流正式发表《抗战宣言》,郑重宣布:“……我们已快要临到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极人世悲惨之境地,我们不能不应战!至于战争既开之后,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如果放弃尺寸土地和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士抗战之责任,皆因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会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四万万同胞要求抵御外侮的呼声终于有了回音。
政治背景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并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攻击对象的“大陆政策”。
卢沟桥事变资料简介
卢沟桥事变资料简介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这么一件震惊中外的事件发生在什么时候?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因为卢沟桥事变事件是1937年7月7日。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卢沟桥事变的资料简介,一起来看一下吧。
卢沟桥事变简介79年前的今天: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
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
第29军奋起抗战。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逐渐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自1874年出兵台湾开始,日本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
1931年9月18日,日军挑起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并一手炮制了伪“满洲国”。
日军占领东北后,阴谋将魔爪伸向华北,从1936年5月起,日本陆续增兵华北,不断制造事端,频繁进行军事演习,华北局势日益严峻。
当时,守卫平津地区的中国守军为第29军,军长宋哲元兼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
1936年,日本华北驻屯军以卑鄙的手段占领丰台,将下一个目标定在了卢沟桥。
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
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
22时40分,日军声称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立即强行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严词拒绝。
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借口“枪声”和士兵“失踪”,假意与中国方面交涉。
24时左右,冀察当局接到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的电话。
松井称:日军昨在卢沟桥郊外演习,突闻枪声,当即收队点名,发现缺少一兵,疑放枪者系中国驻卢沟桥的军队,并认为该放枪之兵已经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
卢沟桥事变简介
卢沟桥事变简介
1937年7月7日,驻华日军在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
其无理要求遭到中国守军严词拒绝,日军遂悍然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炮轰宛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这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此后,日本侵占我华北大片领土,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了中国内陆腹地。
中华民族陷入了空前的灾难之中,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
中国军队奋起反抗,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开始!
卢沟桥位于北平城西南约15公里的永定河上,既是南下的要冲,又是北京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地。
史料记载,自金代开始,中原腹地进京,皆要在卢沟桥停留,为京师进出中原腹地的必经之路。
侵华日军一旦占领卢沟桥,北京就是一座死城,华北也就唾手可得。
宛平城建于1640年,是捍卫北京城的军事要塞。
于是,日军攻击驻军地,国民党军队在卢沟桥进行抵抗,开启了抗日战争的序幕。
卢沟桥事迹
卢沟桥事迹
摘要:
一、卢沟桥简介
二、卢沟桥事变背景
三、事变经过
四、事变影响
五、结论
正文:
卢沟桥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南部丰台区,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又称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对华全面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
卢沟桥事变背景源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野心。
自20世纪初,日本开始入侵中国,试图将中国变成其殖民地。
到20世纪30年代,日本已经占领了我国东北地区,并继续向华北地区扩张。
卢沟桥成为日军进攻华北的重要目标。
事变经过如下:1937年7月7日夜,日军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军队发动突然进攻。
中国军队在卢沟桥上英勇抵抗,但最终因寡不敌众,被迫撤退。
随后,日本军队占领了北平(今北京)及其周边地区。
这一事件迅速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抗议和示威游行,要求政府抗日救国。
卢沟桥事变的影响极为深远。
首先,它标志着日本对华全面战争的开始,导致了中国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巨大破坏。
同时,事变激发了全国
人民的民族觉醒,增强了全民族的抗战意识。
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中国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抵抗。
12月1日,南京保卫战开始,南京最终于12月13日被日军占领。
此后,中国全民族抗战进入了长达八年的艰难时期。
总之,卢沟桥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它不仅揭示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而且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觉醒。
在事变中,中国军队英勇抵抗,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卢沟桥事变起因是什么
卢沟桥事变起因是什么卢沟桥事变简介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
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
第29军奋起抗战。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中国人民经过流血牺牲、艰苦抗战,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卢沟桥亦称芦沟桥,在北京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
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卢沟桥全长265米,宽8米,最宽处可达9.3米。
有桥墩十座,共11个桥孔,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
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卢沟桥事变的起因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桥头的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
当晚8点钟,日寇突然向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自卫,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抗日战争,从此开始了。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一个士兵失踪借口,要进入北平(今天的北京市)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
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
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
中国守军第29军吉星文团奋起还击。
掀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
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
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
1937年,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随即爆发。
卢沟桥事变简介
卢沟桥事变简介卢沟桥事变简介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7月31日,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为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
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
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
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
1937年,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随即爆发。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一个士兵失踪借口,要进入北平今天的北京市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
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
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
中国守军第29军吉星文团奋起还击。
掀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
“卢沟桥事变”突发,形势骤紧,举国上下要求立即全面对日作战的呼声直冲牯岭。
7月8日下午,蒋介石收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9人联名打来的电报:“庐山蒋委员长钧鉴:日寇进攻卢沟桥,实行其武装夺取华北之已定步骤……红军将士愿在委员长领导之下为国家效命,与敌周旋,以达保地卫国之目的。
”7月9日,蒋介石收到由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等代表全体红军打来的电报:“我全体红军愿即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并请授名为抗日前锋,与日寇决一死战!”7月17日上午,一身戎装的蒋介石面对100多名各党派代表、各界名流正式发表《抗战宣言》,郑重宣布:“……我们已快要临到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极人世悲惨之境地,我们不能不应战!至于战争既开之后,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如果放弃尺寸土地和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士抗战之责任,皆因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会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四万万同胞要求抵御外侮的呼声终于有了回音。
政治背景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并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攻击对象的“大陆政策”。
著名的桥的简介
著名的桥的简介
1.赵州桥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县城西南13公里处的滏阳河上。
始建于公元517年(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89年(东汉建安十三年)重建,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该桥全长68.5米,宽5米,由13个石墩和17个石梁组成。
桥体全部用石材砌成,无一钉一铁,且全由石拱构成,所以又称“无梁桥”。
此桥建成后,成为南北交通的咽喉。
自唐以来,先后进行过8次大的修建。
明嘉靖年间重建时,在原桥基础上加高加固了桥面,并在桥洞中建一座木桥连接两岸。
清顺治年间又对桥身进行了装饰。
这座赵州桥是我国古代最古老、最完整、最壮观的石拱桥。
2.卢沟桥
卢沟桥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北13公里的拒马河上,横跨在拒马河上,是北京地区保存完整的一座古代桥梁。
始建于元代至元十五年(1278年),因坐落在卢沟桥畔而得名。
该桥为单孔联拱石桥,全长50米。
桥身为灰筒瓦顶石结构,东西走向。
—— 1 —1 —。
卢沟桥事件时间及简介
卢沟桥事件时间及简介卢沟桥事件时间及简介时间:1937年7月7日—7月31日简介:日本军队为了占领中国,先侵占我国东北地带后,继续向南前进,企图占领华北。
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军事演习。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称有一名日军士兵于演习时失踪(实际上那名士兵是去上厕所了并在随后不久归队),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
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要求。
日军向卢沟桥一带开火,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
中国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予以还击。
这便掀开了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
日军自1931年占领中国东北后,为进一步发起全面战争,陆续运兵入关。
到1936年,日军及伪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中国守军和日军在卢沟桥激战,日本派大批援军,向天津北京大举进攻。
29军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先后战死。
7月,天津沦陷。
7月8日早晨,日军包围了宛平县城,并向卢沟桥中国驻军发起进攻。
中国驻军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官兵奋力反击。
团长申仲明亲赴前线,指挥作战,最后战死。
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仅剩4人生还,余者全部壮烈牺牲。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卢沟桥事件背景政治背景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并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攻击对象的“大陆政策”。
20世纪初叶,日本于日俄战争后取代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扩大殖民势力,屯驻关东军,设立殖民机构“南满铁路公司”,把东北作为对中国殖民扩张的基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扩大对华攻击,出兵山东,胁迫袁世凯接受日本鲸吞中国的“二十一条”。
第一次大战后,日本通过加紧掠夺中国、朝鲜和其他亚洲国家,摆脱政治、经济危机,在1927年的“东方会议”上对中国问题进行了精心策划。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对中国东北发动袭击,才3个多月就占领东北全境。
卢沟桥事迹
卢沟桥事迹
(原创版)
目录
1.卢沟桥简介
2.卢沟桥事变背景
3.卢沟桥事变经过
4.卢沟桥事变的影响
5.结论
正文
卢沟桥,位于中国北京市丰台区,是北京城的西南门户,也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地方。
卢沟桥事变,发生在 1937 年 7 月 7 日,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1937 年,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他们在华北地
区频繁进行军事挑衅,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
7 月 7 日,日军在卢沟桥
附近举行军事演习,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
遭到中国守军拒绝后,日军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动了突然进攻。
中国守军二十九军奋起抵抗,拉开了卢沟桥事变的序幕。
卢沟桥事变经过数小时的激战,中国守军打退了日军的进攻,日军被迫撤退。
但随后,日本大批援军赶到,战斗愈发激烈。
事变发生后,中国国民政府宣布对日宣战,全国上下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
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在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卢沟桥事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其次,卢沟桥事变使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共同抵御日本侵略者,
体现了民族大义。
最后,卢沟桥事变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投入到抗日救亡的伟大事业中。
综上所述,卢沟桥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它展示了中华民族在外侮面前团结一致、英勇抵抗的伟大精神。
卢沟桥名词解释
卢沟桥名词解释
摘要:
一、卢沟桥简介
二、卢沟桥的历史背景
三、卢沟桥事变
四、卢沟桥的价值和意义
五、总结
正文:
卢沟桥,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桥梁。
它始建于金朝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历经元、明、清等多个朝代的修建和维护,至今仍然屹立不倒。
卢沟桥全长640米,宽9米,桥上的石狮子共有501个,栩栩如生,被誉为“石狮子的故乡”。
卢沟桥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金朝时期。
当时,北京曾是金国的首都,卢沟桥作为连接京城与南方的重要通道,具有极高的战略地位。
在元、明、清三个朝代,卢沟桥仍然是京师通往南方的主要交通要道,见证了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卢沟桥事变发生。
日本侵略军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军队发动突然进攻。
中国军队坚决反击,全国抗日战争由此爆发。
卢沟桥事变成为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卢沟桥的价值和意义不仅体现在其独特的历史背景上,还在于它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作为一座古老的桥梁,卢沟桥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繁荣与
衰落,更见证了中国人民在民族危亡时刻勇敢抵抗外敌的决心和勇气。
如今,卢沟桥成为了一座和平与友谊的桥梁,连接着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交流与合作。
总之,卢沟桥是一部生动的历史长卷,它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
卢沟桥是在金世宗统治的大定二十八年[整理版]
不过尚未动工,金世宗就在第二年年初病逝了。
1189年六月,金章宗开始修建芦沟桥,三年后建成。
因桥身跨越芦沟,人们都称它芦沟桥。
早在战国时代,芦沟河渡口一带已是燕蓟的交通要冲,兵家必争之地。
原来只有浮桥相连接。
1153年金朝定都燕京(今北京市宣武区西)之后,这座浮桥更成了南方各省进京的必由之路和燕京的重要门户。
车水马龙,行人相接,原有的浮桥显然已不能适应都城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交通上的需要。
金世宗才诏命建桥。
卢沟桥始建于1189年六月,明昌三年(1192年)三月完工。
两侧石雕护栏各有140条望柱,柱头上均雕有石狮,形态各异,据记载原有627个,现存501个。
石狮多为明清之物,也有少量的金元遗存。
“卢沟晓月”从金章宗年间就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
卢沟桥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卢沟桥公元1444年重修。
由于清康熙年间永定河洪水,桥受损严重,不能再用,大量古迹在洪水中销声匿迹。
1698年重修,康熙命在桥西头立碑,记述重修卢沟桥事。
桥东头则立有乾隆题写的“卢沟晓月”碑。
公元1908年,清光绪帝死后,葬于河北省易县清西陵,须通过卢沟桥。
由于桥面窄,只得将桥边石栏拆除,添搭木桥。
事后,又将石栏照原样恢复。
1937年7月7日在卢沟桥发生的“七七卢沟桥事变”,成为中国展开全国对日八年抗战的起点。
陈运和的诗《卢沟桥》称“从这儿一幕壮观的序曲曾拉响过半个神州舞台硝烟弥漫中枪声不断述说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正出现在古长城内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桥面加铺柏油,并加宽了步道,同时对石狮碑亭作了修缮。
1961年卢沟桥和附近的宛平县城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1年为保护卢沟桥减少其运输量而建立的卢沟新桥完工,但卢沟桥仍然继续承担交通运输任务。
1986年卢沟桥历史文物修复委员会成立,目的在于恢复卢沟桥原貌,工程拆除了1949年后铺设的柏油和1967年加宽的步道,恢复了古桥的原貌,同时将机动车的通行移至紧邻的卢沟新桥与之后修建的京石高速公路。
卢沟桥事变的简介
卢沟桥事变的简介推荐文章七七事变资料简介热度:七七事变的简介大全热度:七七事变简介_七七事变起因及背景热度:卢沟桥事变资料简介热度:七七卢沟桥事变简介热度: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
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
第29军奋起抗战。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下面一起随店铺来看看卢沟桥事变的介绍吧。
卢沟桥事变事件简介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7月31日),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为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
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
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
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
1937年,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随即爆发。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一个士兵失踪借口,要进入北平(今天的北京市)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
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
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
中国守军第29军吉星文团奋起还击。
掀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
“卢沟桥事变”突发,形势骤紧,举国上下要求立即全面对日作战的呼声直冲牯岭。
7月8日下午,蒋介石收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9人联名打来的电报:“庐山蒋委员长钧鉴:日寇进攻卢沟桥,实行其武装夺取华北之已定步骤……红军将士愿在委员长领导之下为国家效命,与敌周旋,以达保地卫国之目的。
”7月9日,蒋介石收到由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等代表全体红军打来的电报:“我全体红军愿即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并请授名为抗日前锋,与日寇决一死战!”7月17日上午,一身戎装的蒋介石面对100多名各党派代表、各界名流正式发表《抗战宣言》,郑重宣布:“……我们已快要临到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极人世悲惨之境地,我们不能不应战!至于战争既开之后,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如果放弃尺寸土地和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士抗战之责任,皆因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会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四万万同胞要求抵御外侮的呼声终于有了回音。
卢沟桥的对联
卢沟桥的对联卢沟桥不仅因其雄奇典雅而著名于世,而且还因其为民族争光而饮誉全球。
1937年7月7日晚上,侵占我丰台的日本侵略军突然向我卢沟桥宛平驻军开炮,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
我国二十九军在军长宋哲元的指挥下奋起抗战,点燃了抗日战争的熊熊烈火,从而开始了神圣的八年抗战。
一一0旅旅长何基沣、二一九团团长吉星文亲舞大刀与敌人拼杀,一位无名战士冲入敌群,接连砍死砍伤日寇13人,最后以身殉国,写下了民族斗争史上的壮丽篇章。
当代周渊龙题联曰:晓月照卢沟,大河曾流泪和血;狼烟腾燕蓟,长桥犹记恨与仇。
1986年,在宛平城内兴建了一座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记念馆。
1987年7月6日,在“卢沟桥事变”爆发50周年纪念日之际正式开放,内容翔实的展览讴歌了中国人民八年抗战的丰功伟绩。
卢沟桥既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建筑物,也是一处闪耀民族斗争光辉的纪念地。
为保护这座历史名桥,又在原桥一侧另建了一座新桥,以保证交通往来。
现巳将卢沟桥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供人们揽胜探奇、参观凭吊。
联曰:道路三千永定;年华八百长安。
联语简介卢沟桥。
上联写桥功,“道路三千”,用夸张手法言桥通达之远。
“永定”有两层意思,一是看成一个名词,即指桥址,言桥架于永定河上;二是看成一个偏正词组,言桥永远安定,从未发生过下陷、裂缝乃至倒塌的事故。
下联写桥史,“年华八百”,言桥桥巳有八百年历史,逆推而上,则知桥始建于金代,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桥。
“长安”,也意境双关,既指桥接近于长安街,址属北京;又指桥经营历了八百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仍安然无恙,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长安”与“永定”,间境相同,词性一致,音律和谐,对仗之工无以复加。
联语只字未提“卢沟”,但从“八百”、“长安”、“永定”等时间、地点的提示中,就领会到所写的是卢沟桥,含蓄宛转,更具韵味。
联曰:胜迹千秋长安外;奇观八景永定中。
联语写桥况。
上联写时间,下联写景色。
“胜迹”、“奇观”,均指卢沟桥,言其是一处名胜古迹、雄奇景观。
卢沟桥事变简介
卢沟桥事变简介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7月31日),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为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
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
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
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
1937年,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随即爆发。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一个士兵失踪借口,要进入北平(今天的北京市)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
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
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
中国守军第29军吉星文团奋起还击。
掀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
卢沟桥事变突发,形势骤紧,举国上下要求立即全面对日作战的呼声直冲牯岭。
7月8日下午,蒋介石收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9人联名打来的电报:庐山蒋委员长钧鉴:日寇进攻卢沟桥,实行其武装夺取华北之已定步骤红军将士愿在委员长领导之下为国家效命,与敌周旋,以达保地卫国之目的。
7月9日,蒋介石收到由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等代表全体红军打来的电报:我全体红军愿即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并请授名为抗日前锋,与日寇决一死战!7月17日上午,一身戎装的蒋介石面对100多名各党派代表、各界名流正式发表《抗战宣言》,郑重宣布:我们已快要临到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极人世悲惨之境地,我们不能不应战!至于战争既开之后,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假设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如果放弃尺寸土地和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士抗战之责任,皆因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会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四万万同胞要求抵御外侮的呼声终于有了回音。
卢沟桥事变背景政治背景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并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攻击对象的大陆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卢沟桥简介
卢沟桥始建于1189年(金大定29年),完成于1192年(金明昌3年)。
此桥因跨卢沟河而得名。
它工程宏伟,艺术精巧,久负盛名。
700多年前的《马可·波罗行记》称赞“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桥”,因而,欧洲人也称其为马可·波罗桥。
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9.3米。
共有桥墩10个,桥孔11个。
每个桥墩的平面均呈船形,迎面砌成分水尖。
桥栏上有雕刻精美的石狮501个。
这些石狮形态各异,惟妙惟肖,让人流连忘返。
卢沟晓月是古代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
乔动脉内有清乾隆皇帝御笔题写的“卢沟晓月”碑。
桥西面有清康熙皇帝视察永定河碑与乾隆皇帝重葺卢沟桥碑。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一部在卢沟桥附近借“军事演习”之名,向中国驻军寻衅,并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
日方的无理要求遭到中方拒绝。
当交涉还在进行时,日军即向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发动攻击。
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抵抗。
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爆发。
以此为标记,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中国全国抗战爆发。
卢沟桥1961年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北京市政府命名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卢沟桥简介
卢沟桥亦作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丰台区永定河上,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永定河旧称卢沟河,桥亦以卢沟命名。
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明正统九年(1444年)重修。
清康熙时毁于洪水,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
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最宽处可达9.3米。
有桥墩十座,共11孔,整个桥体都是石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
桥身两侧石雕护栏各有望柱140根,柱头上均雕有卧伏的大小石狮共501个(卢沟桥文物保护部门提供数据),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桥东的碑亭内立有清乾隆题“卢沟晓月”汉白玉碑,为燕京八景之一。
特别是桥墩造法颇有特色,墩下面呈船形,迎水面砌作分水尖,外形像一个尖尖的船头,其作用为抗击流水的冲击。
桥上的石刻十分精美,桥身的石雕护栏上共有望柱281根,柱高1.4米,柱头刻莲座,座下为荷叶墩,柱顶刻有众多的石狮。
望柱上雕有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数之不尽的石狮子。
民间有句歇后语说:“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明代《帝京景物略》也有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之辄不尽”的记载。
许多游人试图搞清数目,但数来数去,眼花乱,最后只有作罢。
1962年有关部门专门派
人搞了一次清点,逐个编号登记,清点出大小石狮子485个,至此,应该说是“谜团冰释”了。
孰料,在1979年的复查中,又发现了17个,这样,大小石狮子的总数应为502个,今后是否还会发现,谁也不敢来划这个句号。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桥东为宛平县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建。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
著名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名闻中外的卢沟桥》一文曾对这些雕刻精美、神态活现的石狮子有过极为生动的描绘:“……有的昂首挺胸,仰望云天;有的双目凝神,注视桥面;有的侧身转首,两两相对,好像在交谈;有的在抚育狮儿,好像在轻轻呼唤;桥南边东部有一只石狮,高竖起一只耳朵,好似在倾听着桥下潺潺的流水和过往行人的说话……真是千姿百态,神情活现。
”天下名桥各擅胜场,而卢沟桥却以高超的建桥技术和精美的石狮雕刻独标风韵,誉满中外,实属古今世界上一大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