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大《冶金物理化学》期末总辅导(郭汉杰编写-非常有价值-精编版)分解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则;含有两个以上化合物的三元系二次体系副分规则(连线规则、四 边形对角线不相容原理); ☉切线规则 ; ☉阿尔克马德规则(罗策印规则); ☉零变点判断规则
4 冶金热力学ຫໍສະໝຸດ Baidu用
4.1 硫容量 4.2 不锈钢冶炼
5 冶金动力学基础
化学反应动力学
●动力学方程的写法; ●三个级别的基元反应(☉微分、☉积分式及其曲线、☉半衰
冶金热力学举例:奥氏体不锈钢的去碳保铬
奥氏体不锈钢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其特点是具有良好的 抗晶间腐蚀能力。其含碳量越低,抗腐蚀能力越强。 奥氏体不锈钢的一般钢号为1Cr18Ni9(Ti),即,C≤0.12%, Cr17%~19%,Ni8%~9.5%,Mn1%~2%,S≤0.02%, P≤0.035%。 钢号为0Cr18Ni9的不锈钢,C≤0.08%。 对于超低碳优质不锈钢,C≤0.02%。
3 热力学状态图-相图
●相律 ●二元系相图总结 ●三元系相图 ☉浓度三角形及其性质(5个) (垂线、平行线定理、等含量规则、定比例规则、直线规则、重心规则) ☉具有一个稳定二元化和物 ☉具有一个不稳定二元化合物。 ●相图基本规则
☉相区邻接规则及其三个推论; ☉相界线构筑规则(两个); ☉复杂三元系二次体系副分规则( 含有一个化合物的三元系二次体系副分
教材:
张家芸主编
冶金物理化学
主要参考书目:
郭汉杰编著,冶金物理化学教程(第二版),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6
如何学习冶金物理化学
课前预习,上课记好课堂笔记; 在理解基本原理的前提下完成课后作业; 抓住“重点”和“难点”,反复演练相关推导; 真正理解一些关键问题的含义,如“标准态”和“平衡
态” ,并搞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期;☉k的量纲); ●复合反应(☉平行;☉可逆一级;☉串联)
多相反应基本理论
●菲克的两个定律(☉单相,☉三个特解); ●边界层的理论(多相反应理论;数学模型、图、kd与Re及
Sc的关系); ●动力学三个基本模型(☉双膜理论、溶质渗透理论、表面
更新理论;☉模型的叙述及三个传质系数)
6.冶金动力学模型
课程内容
1 冶金热力学基础 2 冶金熔体 3 热力学状态图 4 冶金热力学应用 5 冶金过程动力学基础 6 冶金反应动力学模型
1 冶金热力学基础
●体系的自由能 ☉纯物质i的自由能 ☉溶液中i的自由能 ☉气相中i的自由能 ☉固相中i的自由能 ●等温方程式; ●等压方程式; ●化学反应的标准自由能计算 ☉微、积分法(对结果进行最小二乘处理,使其变为二项式) ☉用已知的自由能(标准生成、溶解自由能函数)
●气固反应(未反应核模型)
☉反应机理 ☉外扩散 ☉内扩散 ☉界面化学 ☉联合控速及一般情况
●气液相反应模型
☉单相中生成气泡的不可能性;
☉复相中生成气泡的条件、大小、上浮时间; ☉C-O反应的模型(低碳、高碳)
●液液反应模型
☉机理; ☉如何简化机理; ☉最大速率法确定限制环节; ☉计算反应?%所需要的时间
Cr不能一次配到18%,而只能配到12%~13%。 ??
这样停吹后,由于吹氧损失2%~2.5%的Cr,熔池中含Cr只有 10%左右。所以必须在氧化期末补加一定量的低碳铬铁,从而 提高了生产成本。
第三个阶段—高碳真空吹炼法
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被称为不锈钢冶炼史上的新 纪元。 该工艺具有如下四个特点:
从埃林汉图可知,吹炼 温度必须高于氧化转化 温度,才能使钢水中的 [C]氧化而[Cr]不氧化, 也就是可以达到去碳保 铬的目的。
1473K
标态下的氧化顺序
的氧化还原反应) ●熔渣理论模型(☉分子、☉离子理论)
3 热力学状态图-氧势图
●研究对象 2yxMO2 的2yMxOy
GabT
●斜率( )S公理:凝聚态的标准熵远小于气态的
●曲线的类型(5类),斜率分别为:
☉>0;☉=0(1条);☉<0(1条);☉在T点改变(金属 变大、非金属变小)
●曲线的位置(氧化还原)
(1)不能使用不锈钢返回料。不锈钢生产中会产生大约 30%~50%的返回料。
如果使用这些返回料,那么由于熔化过程中,电极会向熔池渗 碳0.08%左右,因此将造成钢水中含碳量超标。
(2)如果使用返回料,不能用铁矿石氧化去碳。
在当时,吹氧氧化去碳技术还未产生,氧化剂主要是铁矿 石。然而,若想使用返回料,用铁矿石作氧化剂,只会造 成铬的大量氧化,而碳并不氧化,从而达不到去碳保铬的
目的。??
第二个阶段—返回吹氧法(1939年)
该法在1939年由美国发明,称为不锈钢冶炼史的一次 革命。该法的优点是可以使用返回料,并通过吹氧的
方法达到去碳的目的??
该法同样存在下面两个问题:
(1)吹氧时,钢水中的[Cr]也要氧化一部分,大约2%~2.5%, 造成一定的浪费。
(2)配料时Cr不能一次配足。即,生产1Cr18Ni9不锈钢时,
(1)原材料不受任何限制,各种高碳材料均可以使用;
(2)配料时Cr可以一次配足??
(3)采用真空或半真空吹炼,或者先在常压下吹氧脱碳到 一定程度后,再进行真空或半真空处理; (4)钢液中[Cr]的回收率高,可达97%~98%
选择性氧化—奥氏体不锈钢的去碳保铬热力学
在炼钢温度下碳和铬同时与氧相遇,氧化作用必 有先后。这决定于元素同氧的亲和力的大小,亲 和力大的先氧化。按照同氧亲和力大小决定氧化 或还原顺序,这就是选择性氧化和还原理论核心。
2 冶金熔体-铁溶液
●两个基本定律 ☉拉乌尔、☉亨利 ●活度及其三个标准态 ☉活度的定义; ☉活度及活度系数的关系(11个) ●瓦格纳方程 ●规则溶液 ☉混合自由能与超额自由能; ☉定义 ☉性质(超额函数; α函数)
2 冶金熔体-熔渣
●熔渣的基本性质: ☉碱度(一般、过剩碱、光学碱度) ☉氧化还原性(氧化铁折合成亚铁-2、氧化亚铁
第一个阶段—配料熔化法(1926年~上一世纪40年代)
方法特点就是使用各种低碳原料,如工业纯铁、纯镍、低 碳铬铁及低碳废钢等。按钢号要求事先配好料,然后在电 炉内熔化生产不锈钢。所以该法在电炉中只是个单纯的熔 化过程。
由于在熔化过程中,电极会向熔池渗碳,因此必须使用低碳 原料。配料熔化法存在如下两个主要问题:
4 冶金热力学ຫໍສະໝຸດ Baidu用
4.1 硫容量 4.2 不锈钢冶炼
5 冶金动力学基础
化学反应动力学
●动力学方程的写法; ●三个级别的基元反应(☉微分、☉积分式及其曲线、☉半衰
冶金热力学举例:奥氏体不锈钢的去碳保铬
奥氏体不锈钢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其特点是具有良好的 抗晶间腐蚀能力。其含碳量越低,抗腐蚀能力越强。 奥氏体不锈钢的一般钢号为1Cr18Ni9(Ti),即,C≤0.12%, Cr17%~19%,Ni8%~9.5%,Mn1%~2%,S≤0.02%, P≤0.035%。 钢号为0Cr18Ni9的不锈钢,C≤0.08%。 对于超低碳优质不锈钢,C≤0.02%。
3 热力学状态图-相图
●相律 ●二元系相图总结 ●三元系相图 ☉浓度三角形及其性质(5个) (垂线、平行线定理、等含量规则、定比例规则、直线规则、重心规则) ☉具有一个稳定二元化和物 ☉具有一个不稳定二元化合物。 ●相图基本规则
☉相区邻接规则及其三个推论; ☉相界线构筑规则(两个); ☉复杂三元系二次体系副分规则( 含有一个化合物的三元系二次体系副分
教材:
张家芸主编
冶金物理化学
主要参考书目:
郭汉杰编著,冶金物理化学教程(第二版),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6
如何学习冶金物理化学
课前预习,上课记好课堂笔记; 在理解基本原理的前提下完成课后作业; 抓住“重点”和“难点”,反复演练相关推导; 真正理解一些关键问题的含义,如“标准态”和“平衡
态” ,并搞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期;☉k的量纲); ●复合反应(☉平行;☉可逆一级;☉串联)
多相反应基本理论
●菲克的两个定律(☉单相,☉三个特解); ●边界层的理论(多相反应理论;数学模型、图、kd与Re及
Sc的关系); ●动力学三个基本模型(☉双膜理论、溶质渗透理论、表面
更新理论;☉模型的叙述及三个传质系数)
6.冶金动力学模型
课程内容
1 冶金热力学基础 2 冶金熔体 3 热力学状态图 4 冶金热力学应用 5 冶金过程动力学基础 6 冶金反应动力学模型
1 冶金热力学基础
●体系的自由能 ☉纯物质i的自由能 ☉溶液中i的自由能 ☉气相中i的自由能 ☉固相中i的自由能 ●等温方程式; ●等压方程式; ●化学反应的标准自由能计算 ☉微、积分法(对结果进行最小二乘处理,使其变为二项式) ☉用已知的自由能(标准生成、溶解自由能函数)
●气固反应(未反应核模型)
☉反应机理 ☉外扩散 ☉内扩散 ☉界面化学 ☉联合控速及一般情况
●气液相反应模型
☉单相中生成气泡的不可能性;
☉复相中生成气泡的条件、大小、上浮时间; ☉C-O反应的模型(低碳、高碳)
●液液反应模型
☉机理; ☉如何简化机理; ☉最大速率法确定限制环节; ☉计算反应?%所需要的时间
Cr不能一次配到18%,而只能配到12%~13%。 ??
这样停吹后,由于吹氧损失2%~2.5%的Cr,熔池中含Cr只有 10%左右。所以必须在氧化期末补加一定量的低碳铬铁,从而 提高了生产成本。
第三个阶段—高碳真空吹炼法
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被称为不锈钢冶炼史上的新 纪元。 该工艺具有如下四个特点:
从埃林汉图可知,吹炼 温度必须高于氧化转化 温度,才能使钢水中的 [C]氧化而[Cr]不氧化, 也就是可以达到去碳保 铬的目的。
1473K
标态下的氧化顺序
的氧化还原反应) ●熔渣理论模型(☉分子、☉离子理论)
3 热力学状态图-氧势图
●研究对象 2yxMO2 的2yMxOy
GabT
●斜率( )S公理:凝聚态的标准熵远小于气态的
●曲线的类型(5类),斜率分别为:
☉>0;☉=0(1条);☉<0(1条);☉在T点改变(金属 变大、非金属变小)
●曲线的位置(氧化还原)
(1)不能使用不锈钢返回料。不锈钢生产中会产生大约 30%~50%的返回料。
如果使用这些返回料,那么由于熔化过程中,电极会向熔池渗 碳0.08%左右,因此将造成钢水中含碳量超标。
(2)如果使用返回料,不能用铁矿石氧化去碳。
在当时,吹氧氧化去碳技术还未产生,氧化剂主要是铁矿 石。然而,若想使用返回料,用铁矿石作氧化剂,只会造 成铬的大量氧化,而碳并不氧化,从而达不到去碳保铬的
目的。??
第二个阶段—返回吹氧法(1939年)
该法在1939年由美国发明,称为不锈钢冶炼史的一次 革命。该法的优点是可以使用返回料,并通过吹氧的
方法达到去碳的目的??
该法同样存在下面两个问题:
(1)吹氧时,钢水中的[Cr]也要氧化一部分,大约2%~2.5%, 造成一定的浪费。
(2)配料时Cr不能一次配足。即,生产1Cr18Ni9不锈钢时,
(1)原材料不受任何限制,各种高碳材料均可以使用;
(2)配料时Cr可以一次配足??
(3)采用真空或半真空吹炼,或者先在常压下吹氧脱碳到 一定程度后,再进行真空或半真空处理; (4)钢液中[Cr]的回收率高,可达97%~98%
选择性氧化—奥氏体不锈钢的去碳保铬热力学
在炼钢温度下碳和铬同时与氧相遇,氧化作用必 有先后。这决定于元素同氧的亲和力的大小,亲 和力大的先氧化。按照同氧亲和力大小决定氧化 或还原顺序,这就是选择性氧化和还原理论核心。
2 冶金熔体-铁溶液
●两个基本定律 ☉拉乌尔、☉亨利 ●活度及其三个标准态 ☉活度的定义; ☉活度及活度系数的关系(11个) ●瓦格纳方程 ●规则溶液 ☉混合自由能与超额自由能; ☉定义 ☉性质(超额函数; α函数)
2 冶金熔体-熔渣
●熔渣的基本性质: ☉碱度(一般、过剩碱、光学碱度) ☉氧化还原性(氧化铁折合成亚铁-2、氧化亚铁
第一个阶段—配料熔化法(1926年~上一世纪40年代)
方法特点就是使用各种低碳原料,如工业纯铁、纯镍、低 碳铬铁及低碳废钢等。按钢号要求事先配好料,然后在电 炉内熔化生产不锈钢。所以该法在电炉中只是个单纯的熔 化过程。
由于在熔化过程中,电极会向熔池渗碳,因此必须使用低碳 原料。配料熔化法存在如下两个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