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全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摘要:民主平等的和谐师生关系是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保障。随着信息的发展和传统教育方式的转变,应该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本文分析了影响师生关系的价值观,以及不良师生关系的表现和造成这种现象的思想根源;提出了真诚、平等、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同时也提供了一些如何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策略,以及在建构良好师生关系时,教师应该遵循的原则以及注意的事项,以供参考。

关键词:师生关系,沟通方式,民主平等,热爱学生

师生关系既是社会关系又是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是在特定的教育结构中表现出来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它具有特定的工作关系、自然的人际关系和深层的社会关系三个不同的层次,三者之间交互作用,构成现实生活中真正意义的师生关系,在我国当今来讲,即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同时也是最经常、最活跃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学业的提高、智能的培养以及促进其身心和个性的全面发展都将具有极大的裨益。因此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对师生关系一直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一、不良师生关系的成因及表现

传统的师生关系体现的是教育的外在价值,从社会的需要出发来考虑教育的价值,形成师生关系的外在价值取向。随着社会和文化的进步,个人的地位不断凸现,个体的意识不断增强,价值取向出现了多元化的态势。而随着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标准成了衡量人们社会地位的标准,也侵蚀到了教育。教师的地位在人们的眼里不再是至高无上的,社会的价值取向的教育价值观逐渐失去了其存在的根基,于是把目光转向了一直被忽视的实际上最重要的教育的内在价值,从教师、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来考虑教育的价值观。从教师、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教育就不仅仅是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活动;同时还是教师、学生的内在需要;是教师生存的需要,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是学生生存的需要,寻找自我价值的需要"但同时也不否认社会的需要,而是在两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的支点。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信息传递渠道的多元化和教师社会角色涵义的日趋单一,使年轻一代不需再像过去那样完全依靠教师而获得知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关系逐渐下降,教师在学生心理上的吸引力减弱;当代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育提前,使之独立性不断增强,自主活动范围不断增大,致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学习以外的联系自然减少;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学生社会经验少,不够成熟,不能完全理解教师正确而合理的要求和教育,以致产生误解,造成意义障碍等等,都有可能致使师生关系问题出现。

其中,新时期师生关系问题又主要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减弱上。当师生关系问题出现后,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造成学生不信任或不服从教师的教育。当师生关系问题与日俱增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暗地里或公开地释放出来,轻则无故迟到、早退、旷课、缺交作业,背后辱骂老师,为老师取绰号;重则对老师进行恐吓,当面“干仗”或私自出走。这些都是与我们的教育目的严重相悖的。

师生关系在实践中是错综复杂的,不免受价值观的影响,有注重社会价值取向的师生关系实践观和注重个人价值取向的师生关系实践观。注重社会价值取向的师生关系实践观在教育中表现出来就是:(1)教师重视教育的整体目标,注重以统一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忽视学

生个体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需要,教师成了社会的代言人;追求外在于人的目标,以考试、分数等外在的形式代替了教师、学生的内在需求。(2)教师与学生形成了“你教我学”的局面,完全按照教师的思路和培养方式来培养学生,教师替代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完全没有主动性和创造性可言,教师俨然成了学生的代言人。(3)采用专制的方式管理学生。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组织一切由教师决定,学生不参与并要绝对服从。注重个人价值取向的师生关系实践观在教育中表现出来就是:考虑到了教师与学生的需求,个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得到了发挥。但是,这种个人价值取向的师生关系很容易走向极端:教师和学生都从自身出发,教师把学生当成控制的对象;学生把教师当成自己的对立面。考虑自身地位的同时又是以牺牲他人的地位为基础的,实际上,教师与学生的地位都没有得到保障,那么在新时期我们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师生关系呢?

二、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才算是良好的师生关系?

传统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那种“操纵——依附式”的师生关系,必然会导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阻隔甚至对立,教学活动难以高效顺利进行,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精神更难以得到培育和发展。在建构良好师生关系时,我们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即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双方应该相互尊重,互相交流,以达到两者的共同发展。必须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1.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

教学民主化是教育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障。当今学生不同于在封闭社会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他们生活在现代生活的开放环境中,其自身的成长已表现出浓厚的现代意识,他们需要平等,要求民主,反对专制,厌恶压抑。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真正体现民主,突出民主,以民主、平等的姿态接纳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独特性,甚至是局限性,建立一种“我”与“你”的平等对话关系进行民主交流,把自己当成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高涨,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师上课的情趣。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精神,扩大思维的自由度,不束缚、压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才能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为实现创新教育创造实实在在的条件。

2.教学相长

教师和学生虽然各自的知识水平!知识技能及生活经验不同、职责不同,但人格是平等的,学生的感觉和感情与教师是一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意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提高,使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勇于发表见解,敢于向教师提出建议和意见。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失误和缺点勇于承认和改正,最大范围地形成民主平等的氛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意识。托兰斯曾指出: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开发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自由”就是指尽量减少对儿童思维和行为的限制,给其表现的机会。“安全”就是不对儿童的独特想法进行挑剔,使其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在此,也体现了师生的平等民主。

3.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真诚、热爱、信任

热爱学生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学生是有人格尊严的人,教师如果不用慈母般的爱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或者不公正地对待学生,只爱优秀生,不爱后进生,对优秀生偏爱,对后进生冷落、歧视,都会给学生造成心理创伤,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认识到所有学生都是能成才的人,应与之广泛接触,视学生为知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改正缺点,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变化,倾注热情。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教师作为一个促进者,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个人发展的意愿,相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