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单元_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一、单元概述初三化学第七单元通常涉及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计算,包括化学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等。

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掌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并能够通过化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化学反应类型1. 合成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公式:A + B → AB例: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

2.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

公式:AB → A + B例: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

3. 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

公式:A + BC → AC + B例: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氢气。

4. 双置换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公式:AB + CD → AD + CB例: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

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

2. 反应条件要标注清楚,如“加热”、“点燃”等。

3. 配平化学方程式,确保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守恒。

4. 气体和沉淀物要在化学式后标注“↑”或“↓”。

四、质量守恒定律1. 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没有外力作用的封闭系统中,物质的总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2. 应用于化学计算,确保化学方程式配平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相等。

五、化学计算1. 摩尔的概念:物质的量,单位为摩尔(mol),1摩尔物质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6.022×10^23)个粒子。

2. 计算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需要知道物质的摩尔质量。

3. 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进而计算出实际质量。

六、实验操作和安全1. 实验室中进行化学实验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2. 了解化学试剂的性质,特别是腐蚀性、易燃易爆等危险物质。

3. 实验后要妥善处理废弃物,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七、习题演练1. 书写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应用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应用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应用知识点课题1 燃烧和灭火一、燃烧:可燃物与氧气的发生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二、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实质:破坏燃烧的条件)1.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 隔绝氧气(或空气);3. 使温度降低着火点以下。

注意:只能降低温度,不能降低着火点。

举例:①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干粉灭火器——隔绝氧气(或空气)。

②水枪灭火——使温度降低着火点以下。

③森林灭火,设置隔离带——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四、易燃物、易爆物1.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的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2. 易燃物、易爆物易燃气体:天然气、CO 、H 2、CH 4。

易燃液体:酒精、汽油。

易燃固体:镁粉、硫磺、白磷遇水易燃:金属钾、钠。

受热、撞击易爆:KClO 3、KMnO 4、NH 4NO 3、KNO 3。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一、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1.吸热反应:如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CO CO C 22高温+2..放热反应:如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22)(OH Ca O H CaO ===+CaO 生石灰 Ca(OH)2熟石灰一、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1.煤:主要含有碳元素。

煤是古代植物遗骸形成的黑色固体混合物。

煤气主要成分为氢气、甲烷、一氧化碳等。

2.石油:主要含有碳、氢元素。

石油是古代动植物遗骸形成的黑色或深棕色粘稠状液体混合物。

3. 天然气:主要含碳、氢元素。

天然气主要是含碳、氢元素的混合物,以气态碳氢化合物为主,主要成分是甲烷CH 4。

沼气主要成分也是甲烷CH 4。

二、甲烷1.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2. 化学性质(可燃性)①实验现象:纯净的甲烷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知识要点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知识要点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知识要点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是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缺一不可)。

3、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②隔绝空气(氧气);③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4、灭火器的适用范围:①泡沫灭火器适用扑灭木材、棉花失火;②干粉灭火器适用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③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失火。

5、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点火均有可能会发生爆炸。

6、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它们都是不可再生能源,都属于混合物。

7、煤被称为“工业的粮食”,主要含有C元素,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主要含有C、H 元素;天然气又称瓦斯,主要成分甲烷,化学式CH4,甲烷俗称沼气。

是较清洁的能源。

8、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也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CH4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CH4的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

反应方程式CH4 + 2 O CO2 + 2 H2O甲烷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罩在火焰上方干冷的烧杯壁有水珠出现,证明甲烷中含有H元素,把烧杯倒过来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甲烷中含有C元素。

9、化学反应伴随有能量变化,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

⑴化学上把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的反应叫做放热反应。

⑵把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做吸热反应。

常见放热反应有可燃物的燃烧、镁与盐酸的反应等,吸热反应有C + CO2 2 CO等。

(一般条件为“高温”或“加热”的反应多数为吸热反应)10、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①使燃烧时有足够的空气②使燃料与空气有足够的接触面,充分燃烧的好处有①产生的热量更多②节约了资源,减少污染。

初三化学第7单元知识点

初三化学第7单元知识点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一、燃烧1、定义: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①要有可燃物。

②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③可燃物要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二、灭火1、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之一,就可以灭火。

2、途径:①隔离可燃物。

②将可燃物周围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注意:可燃物的着火点是不改变的,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因此只能是降温到着火点以下)③隔绝氧气。

3、具体方法:用大量的水、沙、二氧化碳或氮气(液氮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等均可灭火。

4、灭火器原理和适用范围:二氧化碳灭火器——原理:降温和隔绝空气——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火灾5、泡沫灭火器灭火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注意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

2、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P129)3、加油站、面粉厂、煤矿矿井等处要严禁烟火。

四、燃料1、当今世界三大能源——化石燃料(都是混合物):煤、石油、天然气。

①形成:石油和煤是古代生物遗骸经过一系列变化而形成,与石油相同,在有石油的地方,一般都有天然气。

②煤:成分——复杂混合物,主要含有C元素,此外还有H、N、O、S等元素和无机矿物质。

煤的综合利用:隔绝空气加强热:焦炭、煤焦油、煤气(H2、CH4、CO等)。

——化学变化③石油——复杂混合物,主要含C、H两种元素。

石油的综合利用:根据各成分沸点不同蒸馏分离可得溶剂油、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沥青——物理变化④天然气——由C、H元素组成的混合物,主要成分甲烷(CH4)。

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可由秸秆、杂草、人畜粪便发酵而得。

⑤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CH4)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极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化学与生活》知识点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化学与生活》知识点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化学与生活》知识点初三化学第七单元《化学与生活》知识点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在初三化学的第七单元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化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重要性。

这一单元的知识涵盖了多个方面,让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

一、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1、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它由多种氨基酸构成,食物中的蛋白质在胃肠道里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

常见的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蛋类、奶类、肉类、鱼类、豆类等。

蛋白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执行着多种重要功能,如催化、运输、调节、免疫等。

2、糖类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包括葡萄糖、蔗糖、淀粉等。

葡萄糖是人体中直接的供能物质,在人体组织里,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

淀粉属于多糖,在人体内经过一系列变化最终也转化为葡萄糖。

富含糖类的食物有大米、小麦、马铃薯等。

3、油脂油脂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一般分为油和脂肪。

油通常呈液态,脂肪通常呈固态。

油脂在人体内完全氧化时,每克放出约 393kJ 的能量,比糖类和蛋白质放出的能量高约一倍。

常见的油脂有花生油、豆油、菜籽油、牛油、猪油等。

4、维生素维生素在人体内需要量很小,但它们对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维生素有 20 多种,常见的有维生素 A、维生素 C、维生素 D 等。

缺乏维生素 A 会引起夜盲症,缺乏维生素 C 会引起坏血病,缺乏维生素 D 会影响骨骼发育。

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中富含维生素。

二、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1、人体中的元素组成人体的元素约 50 多种,其中含量较多的有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镁等 11 种,它们约占人体质量的 9995%。

在人体中,含量超过 001%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含量在 001%以下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

2、常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钙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化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九年级化学的第七单元则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的知识点。

一、化学物质的性质与分类
1. 化学物质的概念及分类方法
2. 纯净物与混合物
3. 化学反应的特点与类型
二、常见元素和化合物
1. 常见元素的性质及相关知识
2. 常见化合物的命名及其化学式
三、常见化学反应
1. 酸碱反应
2. 氧化还原反应
3.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四、离子与电解质
1. 离子的概念及性质
2. 电解质的分类
五、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及化学计量法
1.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及平衡常数
2. 化学计量法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六、溶液的浓度和溶解
1. 溶液的浓度计算方法
2. 溶解过程及相关现象
七、氧气、氢气和水的制备和性质
1. 氧气、氢气和水的制备方法
2. 氧气、氢气和水的性质及应用
八、酸碱溶液及中和反应
1. 酸碱溶液的概念与性质
2. 中和反应的原理与过程
九、金属的常见化合物及性质
1. 金属的常见化合物及其应用
2. 金属的化合物的性质
十、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1. 有机化合物的概念与性质
2. 烃类、醇类和酯类的基本概念
以上是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将更好地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化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科学,希望大家能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加深对化学的理解。

九年级化学第7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7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7单元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九年级化学课程的第7单元中,我们将学习有关化学反应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下面将对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详细探讨。

1.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是指在化学过程中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方程式表示这种变化的方法。

2.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要素化学方程式包含反应物、生成物和化学反应条件。

反应物是参与反应的物质,生成物是反应后形成的物质,化学反应条件包括温度、压力等物理条件以及催化剂等。

3. 反应物的摩尔数与化学计量关系反应物的摩尔数是指在反应中参与的物质的摩尔数,摩尔是化学中表示物质量的单位。

化学计量关系指的是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例关系。

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化学计量关系。

4. 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性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量保持不变。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性要求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数在方程式中保持平衡。

5. 反应速率与影响因素反应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量的变化。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表面积和催化剂。

温度升高会加速反应速率,浓度增加、表面积增大和催化剂的添加也会增加反应速率。

6.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适当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酸碱指的是溶液中具有酸性或碱性特征的物质,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完全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7.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类型,涉及物质的电荷转移。

氧化指的是电子的丢失,还原指的是电子的获得。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接受电子,同时还原剂失去电子。

8. 电解与化学电池电解是通过外加电流使化学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一种方法。

化学电池则是利用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

在电解和化学电池中,重要的是了解电子的流动方向和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的动态。

这些是九年级化学第7单元的核心知识点。

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九年级

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九年级

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它贯穿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第七单元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主要内容包括离子的成分、电解质溶液的电离情况、酸和碱的理论、中和反应以及制备与性质的关系等。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一、离子的成分离子是指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根据离子的正负电荷不同,可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

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如Na+、Cu2+;阴离子是得到了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如Cl-、SO42-。

离子化反应是指化合物中的化学键断裂并生成离子的过程。

二、电解质溶液的电离情况电解质是指能在水溶液中导电的物质。

其根据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生成大量的离子,如HCl、NaOH;而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部分电离,生成少量的离子,如CH3COOH。

三、酸和碱的理论酸是指能够产生H+离子的物质,而碱是指能够产生OH-离子的物质。

根据酸的强弱程度,可以分为强酸和弱酸;根据碱的强弱程度,可以分为强碱和弱碱。

常见的酸有盐酸、硫酸,而常见的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

四、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适当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中和反应符合质子传递理论,即氢离子(H+)的转移。

在中和反应中,酸的H+和碱的OH-结合生成水,同时生成盐。

例如:HCl + NaOH → NaCl + H2O。

五、制备与性质的关系在化学中,制备的方法和条件会直接影响到物质的性质。

如制备氯气的两种常用方法:一是通过电解氯化钠溶液;二是通过氢氯酸和高锰酸钾的反应制取。

两种方法制备的氯气的性质相同,但前者不带有铁离子,后者带有铁离子。

结语通过对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的总结,我们对离子成分、电解质溶液的电离情况、酸和碱的理论、中和反应以及制备与性质的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七单元知识点+习题+方法规律总结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七单元知识点+习题+方法规律总结

九年级化学(⼈教版)第七单元知识点+习题+⽅法规律总结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1.认识的燃烧的条件并会依据燃烧的三个条件解释“燃烧了”或“没燃烧”的原因。

2.认识灭⽕的原理并会依据灭⽕原理解释“⽕灭了”的原因。

3.知道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点的情况有:对物体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升⾼、缓慢氧化放热、电器产⽣的电⽕花、发动机等产⽣的各种明⽕。

4.知道着⽕点低的物质容易点燃;知道空⽓流动加快即能提供更多氧⽓,⼜能带⾛⼤量热起到降温作⽤。

5.了解消防安全常识、⽕灾⾃救等常识。

1.探究燃烧三个条件的实验:提⽰:⽩磷着⽕点是40℃,红磷着⽕点是256℃。

⑴⽣活中我们知道,⽯头和⽔是⽆法燃烧的,由此推理,要燃烧的第⼀个必备条件是必须是可燃物。

⑵如图所⽰的实验现象是:A.铜⽚上的⽩磷燃烧了,B.红磷没燃烧,C.⽔中的⽩磷没有燃烧。

A 与B 对⽐说明燃烧需要满⾜的条件是温度要达到着⽕点,A 与C 对⽐说明燃烧需要满⾜的条件是要与氧⽓接触。

⑶综上所述,燃烧的三个条件是是可燃物、要与氧⽓接触、温度要达到着⽕点。

⑷要使⽔中⽩磷燃烧,⽅法是把氧⽓通到⽩磷上。

2.缓慢氧化引起的⾃燃现象,并练习有关燃烧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格式:⽇常中,⽩磷要浸没在⽔⾥,原因是⽩磷是可燃物且着⽕点很低,暴露在空⽓缓慢氧化放出的热量易使温度达到着⽕点⽽燃烧,放在⽔中能隔绝氧⽓。

3.灭⽕原理:⑴灭⽕原理:隔绝氧⽓、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着⽕点以下、清除可燃物。

⑵灭⽕原理应⽤:下⾯是⼀些灭⽕实例,试分析所⽤的灭⽕原理:①油锅着⽕可盖上锅盖,灭⽕原理是隔绝氧⽓;②柴草着⽕可泼⽔灭⽕,灭⽕原理是⽔蒸发吸热能使柴草的温度降到着⽕点以下;③森林着⽕可在⼤伙蔓延的前⽅割出⼀条隔离带,灭⽕原理是清除可燃物;④野外野营时,可⽤沙⼟覆盖压灭篝⽕,灭⽕原理是隔绝氧⽓。

4.常见灭⽕器,及灭⽕常识分析(紧扣灭⽕原理进⾏分析和表达):⑴灭⽕器种类及灭⽕对象:扑灭⽊材、棉布等⽕灾常⽤泡沫灭⽕器;扑灭档案、图书、电器、档案材料的⽕灾常⽤CO 2灭⽕器;扑灭燃油、燃⽓的⽕灾常⽤⼲粉灭⽕器。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与灭火一、燃烧1、概念: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猛烈的氧化反响。

2、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到达着火点(三者缺一不行,否则不能燃烧)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1、燃烧的条件确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到达灭火的目的2、灭火的原理:(1)消退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珍贵设备、精细仪器等处的失火4、泡沫灭火器的反响原理,利用碳酸钠与浓盐酸快速反响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来灭火化学反响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课题2 燃料与热量一、化石燃料①包括煤、石油、自然气(都是混合物)②是古代生物遗骸经一系列困难改变而形成的③属于不行再生能源④合理开采,综合利用,节约运用1、煤①称为“工业的粮食”②组成:主要含碳元素,还含少量的氢、氮、氧、硫等元素③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发生化学改变,得到焦炭(冶炼金属)、煤焦油(化工原料)、煤气(主要含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用作燃料;煤气泄漏,会使人中毒,有可能发生爆炸)④煤燃烧会产生SO2、NO2等,会形成酸雨2、石油①称为“工业的血液”②从油井开采出来的石油叫原油,它不是产品③组成:主要含碳、氢元素④炼制原理:利用石油各成分的沸点不同,通过蒸馏使之分别(此分别过程是物理改变)⑤石油各产品:汽油、煤油、柴油(作燃料);沥青(筑路);石蜡(作蜡烛)等3、自然气(1)、有石油的地方一般有自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最简洁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有机物A、甲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B、甲烷的化学性质:可燃性CH4+2O2CO2+2H2O (发出蓝色火焰)留意:1点燃甲烷前要检验纯度(2)、检验某可燃物是否含碳、氢元素的方法:点燃,在可燃物上方罩一个冷而枯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了水,证明含有氢元素;把烧杯快速倒过来,马上注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证明含有碳元素。

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九年级上册

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九年级上册

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九年级上册一、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1.1化学反应时,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断裂,新的化学键形成,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当反应物中的键能总和高于生成物中的键能总和时,反应为吸热反应,吸收能量;当反应物中的键能总和低于生成物中的键能总和时,反应为放热反应,释放能量。

1.2反应热(ΔH)是指在常压下,反应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能量。

当ΔH为正值时,反应为吸热反应;当ΔH为负值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1.3活化能(EA)是指反应物转变为生成物所需的最小能量。

1.4反应速率与反应能垒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化学反应中物质浓度的变化量。

反应能垒是指从反应物转变为生成物时所需的最小能量。

二、焓变与反应热2.1反应焓变(ΔH)是指在定压下,反应可以从反应物状态转变为生成物状态的过程中,系统的焓(能)的变化量。

2.2反应热计算方法2.2.1反应比例法: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摩尔比例关系,计算反应物的反应热。

2.2.2空间平衡法:在空间平衡环境中,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热容和温度的变化,计算反应热。

2.2.3过剩热法:利用测量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过剩热的方法,计算反应热。

三、燃烧与能量释放3.1燃料的分类:燃料分为化石燃料和非化石燃料。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非化石燃料包括生物质能、核能等。

3.2燃烧反应:燃料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

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燃料(烃类)+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3.3燃烧热:指燃料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热量。

3.4发电厂:利用燃料的燃烧反应产生的能量,将其转换成电能。

四、化学反应与生活4.1日常生活中,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与能量变化有关。

例如,食物的消化、物质的燃烧等。

4.2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也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

例如,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的产生与能量变化有关。

4.3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还与化学工程和化学工业过程息息相关。

例如,生产硝酸、合成氨等都需要大量的能量。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引言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材第七单元主要涉及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是理解化学反应的基础。

以下是对该单元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第一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1. 化学反应的定义化学反应: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过程。

2. 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正确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

平衡符号:使用“=”或“⇌”表示反应的可逆性。

3. 质量守恒定律定律内容: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类型1. 合成反应定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例子:CaO + H2O → Ca(OH)22. 分解反应定义: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例子:2H2O → 2H2 + O23. 置换反应定义: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

例子:Zn + CuSO4 → ZnSO4 + Cu4. 复分解反应定义: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化合物的反应。

例子:AgNO3 + NaCl → AgCl↓ + NaNO3第三章:化学反应的条件与速率1. 反应条件温度:升高温度通常加快反应速率。

压力:对于气体反应,增加压力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而自身不消耗的物质。

2. 反应速率定义: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生成的量。

影响因素:温度、压力、浓度、催化剂等。

第四章:化学平衡1. 动态平衡定义: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进行,宏观上看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 勒夏特列原理原理内容: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会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进行。

3. 平衡常数定义:描述平衡状态的常数,与温度有关。

第五章:化学反应的计算1. 摩尔概念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表示物质中包含的粒子数与1摩尔粒子数(6.022×10^23)相等。

化学初三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初三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初三第七章知识点总结1.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物质之间发生电子重排而引起化学成键、断键过程中原子结构和位置的变化。

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它是物质性质的重要体现。

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是物质的种类和数量都发生了变化。

2. 化学方程式在化学反应中,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定量关系的方程式叫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表明了在反应中原子和离子的转化关系,是化学反应的定量描述。

化学方程式有两种:分子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分子方程式直接使用化合物分子的化学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离子方程式则以离子形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反应。

使用化学方程式可以方便地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转化关系,计算物质的质量和物质的能量等。

3.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通常用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形成的量来表征。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可以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量来进行,反应速率与反应物质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有关。

4. 反应热和化学平衡化学反应在发生变化的过程中伴随着放热或吸热现象。

这种放热或吸热的现象叫做反应热。

反应热的大小可以通过热量计等仪器进行测定,也可以通过计算来进行估算。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达到了动态平衡,化学反应强烈地继续进行,但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这种状态叫做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容器内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浓度达到稳定状态,反应速率相等的状态。

5.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基于原子的电子重排、成键断键等现象,但是整体来看,原子的质量是守恒的。

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发生变化。

这也是化学反应中一个重要的定律。

6.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不仅伴随着质量变化,还伴随着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指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键断裂和形成而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变化。

最新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单元_知识点总结

最新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单元_知识点总结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12燃烧和灭火3一、燃烧1、概念: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452、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6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73、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8缓慢氧化:铁生锈、食物腐烂、动植物的呼吸作用、酒和醋的酿造9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10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11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2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13到灭火的目的14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如森林大火时制造隔离带)15(2)隔绝氧气(或空气)(如锅盖、酒精灯帽盖灭火焰,如泡沫灭火器)16(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如吹灭蜡烛、用水灭火)17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18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1920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利用碳酸钠与浓盐酸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21碳来灭火22化学反应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23二、爆炸24①可能是化学变化(火药爆炸)也可能是物理变化(车胎爆炸)25②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烧,短时间内积26聚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27③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28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检验纯度, 29以防止发生爆炸的危险30④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31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32⑤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33常见灭火的方法34②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35②电器着火,先应切断电源,再灭火。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七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七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七单元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而九年级第七单元所学的内容主要涉及到化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重要原理。

下面我将从实际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入手,结合九年级第七单元的知识点,展开论述。

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而在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的转化。

比如,我们经常可以观察到一炮发声后容器感到炎热,这是因为爆炸反应中化学能被转化为热能。

这里涉及到的知识点是焓变与反应热。

二、溶液的构成与性质变化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溶液有汽水、茶水等。

其中,九年级第七单元中我们学到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相互作用关系,并提到了浓度的计算方式。

同时,我们还会了解到一些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以及酸碱指示剂在化学实验室中的应用。

三、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金属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其特点是延展性好、导电性好以及在常温下呈现金属光泽。

金属及其化合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同时也是工业生产中重要的原料。

在九年级第七单元中,学生会了解到金属元素的周期表分布规律以及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一些重要性质。

比如,氧化铁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氧化物,它在空气中易于氧化和腐蚀,这就是我们常见的铁生锈现象。

四、碳的化合物及其应用碳是一种重要的元素,它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且是有机化合物的基础。

我们常见的有机化合物有石油、煤等。

在九年级第七单元中,我们学到了一些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并且还接触了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碳化合物。

比如,乙醇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丙酮是一种常用的工业溶剂。

通过以上的几个小节,我们可以看到九年级第七单元的知识点是多方面的,涉及到化学反应、溶液、金属与化合物以及碳化合物等方面的内容。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总的来说,九年级第七单元的内容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部分。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不仅可以提升我们对化学现象的理解,还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化学反应与能量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 掌握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及其表现形式。

- 学会使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并能进行简单的能量计算。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 通过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 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化学的实践意义。

二、核心知识点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化学反应的定义: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变化过程。

- 反应物和生成物:参与反应的物质称为反应物,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称为生成物。

2. 化学反应的类型- 合成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 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 还原-氧化反应:物质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

3. 能量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 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释放能量,通常表现为系统温度升高。

- 吸热反应:反应过程中吸收能量,通常表现为系统温度降低。

- 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既不会被创造也不会被消灭,只会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4.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正确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平衡方程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

- 能量计算:通过反应热和物质的量来计算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5. 实验操作与安全- 实验操作规范:正确使用实验器材,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 实验安全:了解并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正确处理化学品,预防意外事故。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 能量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及其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能量计算。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化学原理是初中化学学习的核心,第七单元主要讲述了化学元素周期表及简单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

本文将从元素周期表、化学键、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四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元素周期表1.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及性质元素周期表是由元素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而成的表格。

这些元素按照原子结构的规律被划分为一些列、一些行和四个区域,不同列之间元素的外层电子数量相同。

2. 周期律和族律周期律: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律规律是指电子壳层数增加,对应元素原子半径减小、元素化学性质有规律地变化的规律。

族律: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族律规律是指在相同电子壳数的元素会有同一价态和相似的化学性质。

二、化学键化学键是指使原子产生连结的力。

根据原子之间电子的转移和分配情况不同,分为离子键和共价键。

1. 离子键离子键通常是由阴阳离子的相互作用而形成。

阴离子与阳离子之间相互作用力强,且成3D网状结构,固体一般是晶体。

离子化合物通常存在,如NaCl、CaCl2等。

2. 共价键共价键是由原子间电子对的共享而形成的。

共有两种共价键:单键、多键。

通常存在共价键,如H2、O2、H2O等。

三、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是通过离子键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是由特定的正离子和负离子按比例结合而成。

通常有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离子排列成有序晶体,硬而脆,易溶于极性液体,其熔点和沸点较高等。

四、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是在原子间通过共价键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共价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有:分子或离子成对或多对,分子或离子之间是长程无序,并呈气体、液体或者具有低熔点和沸点的固态等。

总结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律和族律,以及化学键中的离子键和共价键,是初中化学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此外,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也是需要深入了解和掌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中的现象。

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Na 3
CO 2
⏹酸雨的危害:
①腐蚀大理石建筑、钢铁制品;
②污染江河湖海,使土壤酸化;
③影响水中动植物生长,破坏森林、农作物的生长。

④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甚至使人死亡。

⏹酸雨形成的反应原理: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
来源:含硫煤的燃烧、工厂废气、汽车尾气等排放的氮、硫的氧化物。

二、防治燃料燃烧造成的空气污染
⏹酸雨的防治:
①工厂废气处理后排放;
②减少含硫煤的使用或使用脱硫煤;
③改善汽车用燃料(如压缩天然气CNG和液化石油气LPG);
④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大力开发使用新燃料、新能源。

⏹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
①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以使汽油能够充分燃烧;
②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③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

三、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乙醇
◆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为C2H5OH。

◆乙醇的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易溶于水(能与水以
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多种有机物。

◆乙醇具有可燃性:C2H5OH+3O22CO2+3H2O
◆乙醇的用途:用作酒精灯、火锅、内燃机等的燃料;重要的化工原料;制成
车用乙醇汽油;制造消毒剂;制造醋酸、饮料、香精、染料等。

◆车用乙醇汽油:车用乙醇汽油是将变形燃料乙醇和汽油以一定的比例混合而
形成的一种汽车燃料。

◆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好处:
①节省石油资源;
②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③促进农业生产。

⏹氢气:见第三单元
⏹其他新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
1、概念: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
否则不能燃烧)
3、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
缓慢氧化:铁生锈、食物腐烂、动植物的呼吸作用、酒和醋的酿造
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
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如森林大火时制造隔离带)
(2)隔绝氧气(或空气)(如锅盖、酒精灯帽盖灭火焰,如泡沫灭火器)
(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如吹灭蜡烛、用水灭火)
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利用碳酸钠与浓盐酸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来灭火
化学反应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二、爆炸
①可能是化学变化(火药爆炸)也可能是物理变化(车胎爆炸)
②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烧,短时间内积聚
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③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
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检验纯度,以
防止发生爆炸的危险
N h=T O u(f鬳筄 ④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
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⑤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常见灭火的方法
②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
②电器着火,先应切断电源,再灭火。

③煤气泄漏,先应关闭阀门,再轻轻打开门窗,切忌产生火花
④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扑盖
⑤扑灭森林火灾,将大火蔓延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其它:A、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材,因为纸和木材的着火点比煤低,容
易点燃
B、室内起火,如果打开门窗,会增加空气的流通,增加氧气的浓度,反应剧烈,燃烧更旺
C、用扇子扇煤炉火,虽然降低了温度,但没有降至着火点以下,反而增加了空
气的流通,所以越扇越旺。

用扇子扇蜡烛火焰,虽然增加了空气的流通,但却带
走了热量,使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所以一扇就灭。

燃料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一、化石燃料
①包括煤、石油、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②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1、煤
①称为“工业的粮食”
②组成:主要含碳元素,还含少量的氢、氮、氧、硫等元素
③煤燃烧会产生SO2、NO2等,会形成酸雨;还产生CO2,引起温室效应
④(水煤气:H2与CO 的混合气体制法:C + H2O高温 H2 + CO)
2、石油
①称为“工业的血液”
②组成:主要含碳、氢元素
③炼制原理:利用石油各成分的沸点不同,通过蒸馏使之分离(此分离过程是
物理变化)
④石油各产品:汽油、柴油(作燃料);沥青(筑路);石蜡(作蜡烛)等
3、天然气
(1)、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有机物
A、甲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B、甲烷的化学性质:可燃性CH4+2O2 CO2+ 2H2O(发出蓝色火焰)
注意:点燃甲烷前要检验纯度
(2)、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3)、在化石燃料中,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燃料
二、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a)放出热量:燃烧放热(如化石燃料的燃烧);不通过燃烧也可放热,如
Mg+2HCl=MgCl2+H2↑;CaO+ H2O=Ca(OH) 2
b)吸收热量:CO 2+C 2CO;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做饭、取暖、发电、冶炼金属、发射火箭、开山炸石、
拆除旧建筑
二、使燃料充分燃烧注意两点: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二是燃料与
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燃料不充分燃烧的后果:产生的热量减少,浪费资源,产生大量的CO等物质污染空气
四、燃气泄漏报警器安装的位置应根据燃气的密度决定,如果燃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则安装在墙壁下方,密度小,则安装在上方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一、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1、煤的燃烧。

煤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

溶于水,当溶解在雨水中时,就形成了酸雨。

2、酸雨的危害:破坏森林、腐蚀建筑物、使水体酸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等
防止酸雨的措施:使用脱硫煤、使用清洁能源等
3、汽车用燃料的燃烧。

尾气中主要含有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如NO)、含
铅化合物和烟尘等大气污染物。

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的措施: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燃料充分燃烧;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用车用乙醇汽油;汽车用压缩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
作燃料;禁止没有达到环保标准的汽车上路
二、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1、乙醇
①属于绿色能源中的一种,属于可再生能源
②由高粱、玉米、薯类等经发酵、蒸馏而得,俗称酒精
⑤可燃性:C2H5OH+3O22CO2+3H2O
⑤用途:被用作酒精灯、火锅用固体燃料、内燃机的燃料
⑤乙醇汽油是混合物,其优点: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2、氢气
①最清洁、最理想的燃料:A、原材料资源丰富,B、放热量多,C、产物是水,无污染。

②有可燃性2H2 + O2 2 H2O
③有还原性H2+CuO Cu+ H2O 用于冶炼金属
④电解水可得到氢气 2 H2O2H2↑+ O2↑,但耗用电能
⑤不能广泛使用的原因:制取氢气成本太高且贮存困难
3、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Zn + H2SO4 = ZnSO4 +H2↑
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法(密度比空气下)、排水法(难溶于水)
不可用浓盐酸的原因浓盐酸有强挥发性;
4、正在推广或使用的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潮汐能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